TKU ARCHITECTURE 2022 FALL PORTFOLIO
前言 此作品集用來檢視大一上學期加入建築系的第一個學期所經歷的 五個設計題目,希望能記錄下每個題目的製作過程,不論是遇到 的困難、其中的想法和老師的回饋。內容包含每個題目的發展過 程、成果圖面和模型照片,讓未來的我回來看到這本作品集時能 想起我大一上學期的生活。
陳方捷 CHEN,FANG-CHIEH 建築一 GROUP 1 INSTRUCTOR 柯純融 老師
Content FOLDING SPACE 4 CUBE 14 MASONRY:FABRIC & OBJECT 24 SYNTAX & DIALOGUE 36 PRESENTATION 44 KEEP THE DANGER AWAY 54 GROUT 55 CARPENTRY WORKSHOP 57
FOLDING
SPACE FOLDING SPACE
八顆16*10*10的立方體以卡接的方式連 接,需承受磚頭重量。透過探討空間虛實的 結構關係,強化一串立方體的承重強度。鍛 鍊刀工,刀工的好壞也影響承重強度。 第二顆立方體的內部空間相當有趣,被 我用來作為第三題砌築的發想。 學習2D圖面的抽象畫與幾何化的方法。 認識不同平面圖轉化立體的方式。透過 閱讀、詮釋、分析、重繪與轉化理解何 謂抽象概念。
Francis Picabia
I
設計說明
從一幅畫中找到符合畫作感受的線條,重新劃分畫面格局。
抽象化一幅畫後再重新分析找到新的空間感。
在這幅大型畫作中,節奏通過一系列重複的、相互穿插的活
塞和孔口來表達,將機械與,生物融合在一起。這幅作品展示了畢 卡比亞對機器的偏愛。這位藝術家將法國舞蹈家
Stacia Napierkowska
在 1913 年跨大西洋前往紐約期間在船上排練的記憶連結,通過節 奏的概念將繪畫與音樂和舞蹈聯繫起來。
6
See Again in Memory My Dear Udnie Paris, June - July 1914
起初我在將原圖抽象化的步驟遇到困難,會不自覺的被畫 上具象的線條限制發展,或是過度碎化的去分割畫面。經 過多次的上課和觀摩別人的設計,比較能抓到這幅原畫帶 給我的感覺,轉化到圖面上變成自己的設計可以從原圖本 身的前後層次去分析。 7
圖面發展一 8
圖面發展二 9
模型發展在2D轉3D的過程,3D模型沒有辦法跳脫平面 ,我抓不到從三維空間去發展的感覺,總會下意識的以 平面作為出發點。模型在處裡實體與空間邊緣的關係上可以 增加張力,此外運用切割紙面形成量體的虛實正負。 10
模型發展 11
12
13
CUBE CUBE
八顆16*10*10的立方體以卡接的方式連 接,需承受磚頭重量。透過探討空間虛實的 結構關係,強化一串立方體的承重強度。鍛 鍊刀工,刀工的好壞也影響承重強度。 第二顆立方體的內部空間相當有趣,被 我用來作為第三題砌築的發想。 八顆16*10*10的立方體以卡接的方式連 接,需承受磚頭重量。透過探討空間虛實的 結構關係,強化一串立方體的承重強度。鍛 鍊刀工,刀工的好壞也影響承重強度。 第二顆立方體的內部空間相當有趣,被 我用來作為第三題砌築的發想。
16
CUBE 1 CUBE 2
17
CUBE 3 CUBE 4
18 CUBE
5 CUBE 6
19 CUBE
7 CUBE 8
20 我的成果可以承受三顆紅磚的重量。在組合結構的時候印為順序錯誤,導致其中一個卡接部位結構脆弱斷裂。
21
MASONRY:FABRIC & OBJECT MASONRY:FABRIC & OBJECT
八顆16*10*10的立方體以卡接的方式連 接,需承受磚頭重量。透過探討空間虛實的 結構關係,強化一串立方體的承重強度。鍛 鍊刀工,刀工的好壞也影響承重強度。 第二顆立方體的內部空間相當有趣,被 我用來作為第三題砌築的發想。 延續第二題單元,修改虛實空間後,用重複 堆疊與細部漸變做出紋理,並嘗試運用不同 材料灌注。
Cube 三視圖 Top view Front view Side view PERSPECTIVE scale 1:1 這是一個螺旋狀的對稱圖形,相似於鐵絲網。最底層的兩顆cube與最上層的兩顆cube排列成 垂直,顯示中間連接的過程有旋轉,並且在旋轉的過程產生中間的空間。 由八顆cube圍成一圈,再經過疊加後紋理的側面產生很像人行道磁磚的紋路。 0 2 4 6 411360018陳方捷 這是一個螺旋狀的對稱圖形,相似於鐵絲 網。最底層的兩顆cube與最上層的兩顆cube排 列成垂直,顯示中間連接的過程有旋轉,並且 在旋轉的過程產生中間的空間。 由八顆cube圍成一圈,再經過疊加後紋理的側 面產生很像人行道磁磚的紋路。 24
25
DIAGRAM
26
27
從第二題轉化而來的單元在做灌注前模具 沒有上脫模劑,加上我為了做出表面紋理 在模具內部黏了塑膠袋,導致評圖前的脫 模失敗。 28
29
SYNTAX & DIALOGUE SYNTAX & DIALOGUE
八顆16*10*10的立方體以卡接的方式連 接,需承受磚頭重量。透過探討空間虛實的 結構關係,強化一串立方體的承重強度。鍛 鍊刀工,刀工的好壞也影響承重強度。 第二顆立方體的內部空間相當有趣,被 我用來作為第三題砌築的發想。 解讀材料細部與空間特質關係,聚焦於 構造上形式與材料運用特性。學習不同 材料的銜接語法,操作回應空間關係之 設計。
135 45 22.5 參考結構分析 主結構前視圖 多層主結構前視圖 參考科教館的空橋。它是以八邊形交錯的主結構,和中間運用木材連接的副結構去支撐。橋面下的主副 結構形成立體桁架可以乘載橋面重量。 32
細部分析圖 33
基地分析 下課十分鐘期間從工學大樓和教育館出來,往文 學館和廣弘軒方向的人潮遠大於反方向的人潮。 同時從黑天鵝展示廳湧出的人潮匯集於建築系館 前方的斜坡使空間瞬間變得擁擠。尤其是斜坡上 的分隔島其中一邊特別多人,若是下雨天大家撐 傘,更能感受到這個現象。 三方的人潮相遇時,往廣弘軒方向的同學行走空
34
間被限縮靠右。面對分隔島其中一邊在短時間內 大量膨脹的人潮體積,在分隔島上設置能分流人 潮的裝置,希望能有效改變此現象。
第一個草模,我想用參考元素本身 可以組成曲面的型態做成可以搖擺 的橋,但是這和基地結合的元素不 太夠。 草模 35
草模 第二個草模延續曲面的 概念,型態結合基地人 流,呈現人潮匯集空間 膨脹的感覺。但是在結 構接點、尺度和與基地 地面接合處沒有處裡。 6 36
正模 正模修正前面的缺點,保留 橋的功能和人流的型態,並 在扶手上增加與人行走方向 做互動的關節。 37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八顆16*10*10的立方體以卡接的方式連 接,需承受磚頭重量。透過探討空間虛實的 結構關係,強化一串立方體的承重強度。鍛 鍊刀工,刀工的好壞也影響承重強度。 第二顆立方體的內部空間相當有趣,被 我用來作為第三題砌築的發想。 承接第四題細部語法,運用材料特 性,以一比一材料操作。
ISOMATRIC TOP VIEW
SIDE
40 三視圖
VIEW FRONT VIEW
41
42
ISOMATRIC TOP VIEW SIDE VIEW FRONT VIEW 在人潮匯集處搭一座橋,觀察是否有辦法改變人流。橋的型態呼應到基地人數突然增加,產生空間壅擠,體 積膨脹的感覺。橋面翹翹板的設計和可擺動的扶手與經過這座橋的人們達成互動,並且裝置倒向呈現人們經 過的方向。 空間擺渡 Group:第一組 Author:陳方捷 Teacher:柯純融 設計圖面 基地分析 細部設計 下課十分鐘期間從工學大樓和教育館出來,往文學館和廣弘軒方向的人潮遠大於反方向的人潮。同時從黑天鵝 展示廳湧出的人潮匯集於建築系館前方的斜坡使空間瞬間變得擁擠。尤其是斜坡上的分隔島其中一邊特別多人 ,若是下雨天大家撐傘,更能感受到這個現象。 以八邊形的主結構加上連結接點與接點的副結構,分散來自上方的力量,使結構能構承重。主副結構連接點用L型 角鐵和螺絲做轉軸。扶手部分用鋼索連接,讓人經過橋梁翹翹板擺動時能帶動扶手跟著晃動。 43
在組裝步驟上出現錯誤,導致我的 零件沒有辦法貼合木材,螺絲也鎖 不緊,結構鬆動。我在計算螺絲長 度上配合木材的斜角沒有算清楚以 至於尖角凸出。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