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0 (2023.04.30)

Page 1

第 2460 期  2023.4.30 復活期第四主日

樂道安常 今期專題,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 言及文學系陳煒舜教授會為大家 翻開拔萃男書院前任校長施玉麒 法政牧師的故事。

感恩同行七十載 承先啟後創未來

聖公會幼稚園70周年校慶暨新校舍起動禮

公會幼稚園踏進創校第七十個年頭,自2012年 9月兩所聖公會幼稚園遷出原址,合併到現位 於銅鑼灣東院道七號的臨時校舍,至今已有十年。承 蒙主恩,經年籌劃位於畢拉山金文泰道的校舍重建計 劃現已確定開展,並擬訂於2026學年投入服務。為 配合學校未來發展,新的校舍將是一所環境優美,設 備完善又能啟發孩童多元化學習和潛能的綠色環保校 園,提供優質全人教育,秉承基督關愛育人精神,培 育良才。

聖公會幼稚園畢拉山新校舍起動禮於4月1日分 別在兩間舊校舍舉行,當日首先在金文泰道畢拉山分 校舊校舍進行校舍重建的動土儀式,邀請了校友兼房 屋局局長何永賢、教省主教長陳謳明大主教、校董會 主席管浩鳴法政牧師、校監陳黃麗娟,以及校董潘紹 慈、張鼎堅、周恩惠、王家揚、陳芷茵和校長楊寶鳳 主禮。

何永賢局長致辭時指出,幼稚園是人生一個很重 要的起步點,校園的氣氛和學校的教導會影響學童的 一生。何局長表示,她到現在仍能唱出全首校歌,她 還記得母親告訴她,這間學校很好的,不用穿校服, 因為學校覺得小學和中學都要穿校服,那麼他們幼稚 園就要給予小孩子在一個開心的環境成長,這樣開放 開明的教學氣氛,讓學童能夠快樂地、積極地面對日 後的人生路。

何局長謂,她今天能成為一位建築師,又有機會 為很多基層市民服務,一切的起步點都在幼稚園這個 地方的教導開始,因此,她很感恩可以參加這次起動 禮,見證聖公會幼稚園另一個里程碑。

動土儀式結束後,全體嘉賓隨即前往中環己連 拿利正校舊校舍 繼續 進行70周年校慶暨新校舍起動

禮,由何永賢局長、陳大主教、校董會主席、校監、 校董、校長和家教會主席王王政芝主持,為70周年 校慶一連串慶祝活動揭開序幕。

校方準備了一個別出心裁的起動儀式,邀請了不 同年份畢業的校友和現正就讀的學生,陪同主禮團成 員逐一到台上貼上聖公會幼稚園新校舍拼圖,代表聖 公會幼稚園的基督教全人教育在各持分者的努力及支 持下繼續薪火相傳,一同見證榮耀 主恩。

當日逾千名校友、師生、家長 及嘉賓於中環校舊校舍聚首一堂, 大家除了能藉這個難能可貴的機會 一起交流、互相認識外,還觀賞昔 日學校珍貴文物、舊照片、新校舍 模型、製作紀念品等等。

起動禮由一眾嘉賓和歷屆校友及學生一起完成新校舍的拼圖

承先啟後 以小為尊 在過去70年,聖公會幼稚園 本著「帶孩子去認識和感受天父 的世界」的教育理念,一直以聖 經的教導為基礎,培養孩子追求 「信、望、愛」。在未來日子,該校 將繼續以「承先啟後,以小為尊」作為發展 理念,藉着校園的大自然環境、學校的課程

在畢拉山分校舊校舍舉行新校動土儀式

和學習活動、老師的身教和言教、愛心和關懷、同學 之間的互動等,延續上帝交託的教育使命,培育孩子 成為一個愛主愛人也愛自己的人,活出他們的豐盛人 生。

聖公會幼稚園重建計劃

位於畢拉山金文泰道分校舊校舍重建的新校舍, 將會是一所設備完善的綠色環保校園,預計於2026 年投入服務,為640名學生提供優質教育。除幼兒 班、低班及高班外,將增辦學前班,連貫完整的4年 學前服務。學前班重點是培養幼兒的自理及群性發 展,以寓教於樂的教學方針促進幼兒生活上的知識、 技能和態度。

校舍高四層,樓面面積約4,292平方米,有課室 16間、多用途禮堂、感官探索室丶美藝室丶音樂室、 音樂感官探索室、圖書館、室內遊戲區、資訊科技 室、戶外遊樂區、廚房及辦公室等設施。嶄新的遊戲 區及探索區可讓孩童透過五感體驗輕鬆學習,享受學 習,愛上學習。

校慶暨感恩崇拜及感恩晚宴

聖公會幼稚園將於5月6日(星期六)下午3時 30分在聖約翰座堂舉行70周年校慶暨感恩崇拜;並 於下午6時30分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廳舉行70 周年校慶暨感恩晚宴。

新校舍的設計模型

出版及發行·香港聖公會 督印人·范晋豪 地址·香港灣仔告士打道109-111號東惠商業大廈16樓 承印·創世記設計製作 電話·2526 5907 傳真·2521 2199 電郵·skhecho@gmail.com 香港聖公會教省網頁·www.hkskh.org
學生和校友拍攝留念
文物展

全球聖公宗前途會議發表《基加利承諾》

宣布拒絕承認韋爾比為「同儕之首」

球聖公宗前途會議(GAFCON)於4月17至21日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召開 第四屆會議,來自52個國家的1,302名代表參加,當中包括315名主教、 456名聖品和 531名平信徒。出席的保守派主教長宣布不再視坎特伯里大主教韋 爾比為「同儕之首」。

GAFCON在會議結束時發表聲明說:「坎特伯里大主教和英格蘭聖公會的其他 領袖公開聲明支持祝福同性婚姻,是對其按立聖事的背叛。我們沒有信心坎特伯 里大主教或由他領導的其他共融組織(蘭柏會議、普世聖公宗諮議會、聖公宗主 教長會議),能夠提供一個敬虔的前路,讓那些致力於聖經的真實性、清晰性、充 分性和權威性的人能夠接受。」

英格蘭聖公會總議會在2月通過了一項允許祝福同性結合的動議,此決定引 來了普世聖公宗內保守派主教長的反對。當中,聲稱代表全世界85%聖公宗信徒 人口的GAFCON和全球南方呼籲坎特伯里大主教懺悔,收回為同性結合祝福的決 定,否則不再承認他為「同儕之首」。GAFCON表示他們不是要離開普世聖公宗, 甚至不是要建立一個新的聖公會,反而是英格蘭聖公會離開了普世聖公宗。

蘭柏宮的發言人回應説:「GAFCON IV今天發表的《基加利承諾》重複了許多 他們早前對普世聖公宗架構的意見。正如坎特伯里大主教之前所說,這些架構是 能夠與時俱進的,在歷史上亦已經變過。大主教在最近於加納舉行的普世聖公宗 諮議會(ACC-18)上說,除非得到聖公宗共融組織的同意,否則不能對普世聖公 宗的正式結構做出任何改變。

「42個聖公會教省當中有39個省份的主教長、主教、聖品和平信徒出席了 ACC-18,而且大家普遍支持以耐心和有建設性的方式共同審視共融工具的變化, 從而使我們的差異和分歧能夠在合一和團契中保持一致。韋爾比大主教對這一決 定表示歡迎,正如他也歡迎去年英格蘭聖公會總議會決定,未來在提名坎特伯里 大主教時給予普世聖公宗全球各地的教省更大 的發言權一樣。」

坎特伯里大主教將繼續與其他主教長保持 定期聯絡,並會繼續與他們討論這個問題。

你會順服上主給你Plan B人生嗎?

一個人就是在對方最需要的時候,用希望為大家築起一條橋樑一起走,走 到彩虹盡處。」這是電影《愛 Plan B》的經典金句。

香港聖公會婦女總團得到教友熱心贊助,早前在旺角朗豪坊Cinema City舉行 了兩場福音電影欣賞會,並邀請池嘉邦牧師伉儷和黃家博牧師到場,以自身的患 病經歷,分享他們與家人的Plan B人生,如 何 憑順服的心面對上主給他們的考驗。

「愛Plan B」的內容是以真人真事改編,是一齣關於愛與希望的電影。故事講

池牧師指每每在病發時都有天 使救他一命

香港聖公會聖保羅堂

誠聘探訪幹事 信仰成熟‧負責關心及探訪教友‧ 特別是長者事工‧具事奉心志‧成 熟、勤奮、積極主動、團隊合作、 擅長建立人際關係。需周六日工 作。申請者請繕履歷,薪酬期望等 電郵至:cjim@stpaulchurch.org.hk

黃家博牧師在散場前為參加者祝福

靈風堂誠聘行政主任

負責辦公室管理、文書及行政事 務,需周日上班,支援教堂事工活 動,跟進及處理教堂場地設施的維 修、保養及改善工程。具大專學歷 及3年行政經驗以上,成熟主動、 良好溝通、重視團隊。

履歷電郵至hr@skhhsc.org.hk或寄 沙田圓洲角路13號香港聖公會靈

述由黃智賢飾演快將退 休的文國成和江美儀飾 演太太晶晶,他們與家 人正在夏威夷作退休前 度假,計劃未來多姿多 彩的退休生活之際,晶 晶一場大病令一家人生 活翻天覆地改變。他們 如何在信仰的支持,親 人的愛與及教友的幫助 下,克服一個又一個,反反覆覆的難關,與晶晶同行治療和復康之路,並完成本 以為已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四區婦女團代表與分享嘉賓池嘉邦牧師伉儷和黃家博牧師

主乃磐石‧教會為家

5.30堂校社服發展日 香

港聖公會開基180周年暨教省成立25周年堂校社服發展日,將於5月30 日星期二上午8時30分至下午1時假赤鱲角亞洲博覽館Hall 1舉行。

是次發展日的主題為「主乃磐石 教會為家」,由馬來西亞沙巴聖公會培訓學 院創院院長凌啟文法政牧師作主題演講,希望邀請大家再思「家」的根基的重要 性,面對幻變不定的時代,惟獨上主才是大家不變的堅固磐石;天上的父永遠是 世人的家主,他設立教會為地上的「家」,好叫世人能藉着世上的教會,找到回到 天父慈懷,回家的路徑。

此外,關俊棠神父亦會從心靈教育和生命教育上,分享「上帝的榮耀乃人活 得好」,如何在上帝的家裏,活得精彩、和平、快樂。最後由陳謳明大主教作總 結。

堂校社服發展日誠邀香港聖公會所有幼稚園、小學及中學校長、教師、校監 及校董,社會服務機構同工及香港聖公會各牧區牧者、同工、牧區議員及教友出 席。當天的早禱崇拜,將有由堂、校、社服組成的聯合詩班,歡迎各堂詩班員及 教友加入聯合詩班,以歌聲服侍上主。

練習時間

5月26日(五)11.00am - 12.30pm 聖約翰座堂

5月30日(二)8.15am      亞洲博覽館一號展館—詩班席 有意出席堂校社服發展日或加入聯合詩班的教友,請向教堂幹事報名。如有 任何查詢,請致電2521 6420與香港聖公會教育部總幹事郭始基聯絡。

祈禱 會議選出 Laurent Mbanda 大主教為新主席
分組討論
請電 2526 5907 刊登廣告
「愛
婦女總團福音電影欣賞會
2023.4.30 2460 期 2 消息︱
(相片來源:Gafcon | Facebook)

聖公會榮真小學共建家校情

讓家長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庭教育是孩子一切教育的起點,亦對孩子的未來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因此父母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有見及此,聖公會榮真小學為家長提 供不同類型的講座、工作坊和親子活動,期望透過家校合作,家長能學到更 多管教方法及溝通技巧,加強家庭教育的效能,讓家長和孩子在「榮真」一 起學習,一起成長。

啟發家長課程

學校與聖智堂合辦「啟發家長課程」,透過有系統的課程內容,學習如 何培育和管教子女,協助孩子身心健康成長。課程的核心為基督化的生命教 育,讓家長認識聖經內的家庭價值觀念,成為他們育兒路上的指南,明白如 何以生命見證影響孩子,使子女在充滿愛的家庭中茁壯成長。

家長也要鬆一Zone

為了讓家長紓緩親職壓力,學校特

意安排家長參與不同類型的工作坊和活 動,學習照顧子女的身心發展之餘,也讓家長 享受屬於自己的「ME Time」時光。其中「和

諧粉彩」家長互助小組,就是以日本和諧粉彩 作為介入點,讓家長體驗平靜的心境,並透過 繪畫及分享管教上的困難,彼此欣賞和享受畫 畫的樂趣,亦能從互助分享中得到支援及鼓 勵,重拾正能量。

透過親子工作坊和活動,增進親子感情,藉此與學校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

諸聖中學運動會 以汗水衝破疫情陰霾

例如「六色積木」親子工作坊,就是利用包含 六種鮮豔顏色的積木進行有趣和簡短的親子活動, 透過玩樂促進子女的認知、創意、專注力、情緒與 社交能力等發展,並學會互相欣賞和鼓勵。而「和 諧粉彩」親子工作坊,則以簡單的繪畫方式,引導 親子共同創作和諧粉彩畫作,共度輕鬆愉快的時 光,並增加彼此間的溝通。至於家長日的「親子抱 抱大行動」活動,更是鼓勵家長和子女實行「抱抱 大行動」,透過自拍照作為媒介去表達愛和感謝, 締造親子甜蜜時刻。

親子抱抱大行動

荊冕堂士德幼稚園

着疫情放緩,停辦三年的運動會終於2月15至16日一連兩天在九龍仔運動場復辦 並順利完成。同學在這兩天表現相當興奮及雀躍,以汗水衝破疫情陰霾,盡情享受陽 光,展現自信。

開幕禮由香港男子百米紀錄保持者、倫敦奧運會及亞洲運動會 港隊代表徐志豪擔任主禮嘉賓,他以個人經歷勉勵學生,提醒大家 建立目標與練習的重要性,亦告誡同學們切勿妄自菲薄,要以自身 的「渺小」發展出「大宇宙」,讓別人另眼相看,運動會正是絕佳 的機會。

是次運動會為同學提供強身健體、鍛煉鬥志、培養堅毅精神的 機會。運動健兒奮發 拚 搏,突破極限,觀眾席上的同學同樣使勁地 擊打着手中的打氣棒,為場內運動員吶喊助威。即使最後成績未如 理想,亦不忘鼓勵對方;哪怕在跑道上跌倒,也拚命向前衝去,展現運動員的氣魄和堅持, 同學之間的愛與鼓勵。

本年度運動會首次加入NxN師生接力賽,參賽隊伍甚多,師生都站在跑道上,不計輸 贏,志在參與,一同分享喜悅。而萬眾矚目的5000米長跑賽,除了勇於參與的學生外, 更有4位老師親身參與並完成整項賽事,其毅力與頑強不息的意志實在令人敬佩。

四社啦啦隊經過3個月的艱苦練習,這兩天為全校帶來了極為精彩的表演,展現無比 的自信與魅力,無論是舞步、歌曲、隊型及服裝都盡顯心思,啦啦隊比賽就如接力賽般, 展現了諸聖傳統的承傳。同樣,社長及社幹事也發揮出優秀的團隊合作精神、應變能力與 領導力,相信這些寶貴的經驗定能幫忙他們面 對未來的挑戰。

校監周偉文牧師在閉幕禮當中提到,運動 會的意義就是讓同學學習如何在人生中競賽, 如何在生命中奮鬥與進步,期望同學能在運動 會中有所成長, 並在 生命的賽程上,正確且竭 盡全力地奔跑,享受上主所賜的一切!

宗教組老師扮演挪亞及其家人帶領小動物上方舟

聖公會荊冕堂士 德幼稚園本年

度以動物為主題,在

校內舉行了森林動 物王國生日會暨兒童 崇拜。在兒童崇拜 中以聖經故事「挪亞 方舟」揭開序幕,由

校內宗教組老師扮演

挪亞及其家人講述故

幼兒在聖堂裏進行兒童崇拜,同心敬拜天父

事,帶領所有扮演小動物的幼兒一起上方舟,讓他們投入參與及學習 故事中順服天父,與上主同行。

為了加深幼兒對挪亞方舟的認識,校方在崇拜後為幼兒舉辦的森 林動物王國生日會,當中的遊戲亦與挪亞方舟的故事有關,藉此加深 幼兒對挪亞方舟的認識。例如,在遊戲「快快上方舟」中,一群小動 物透過競技遊戲盡快地上方舟,避開洪水的侵襲。在「挪亞方舟齊拼 砌」遊戲中,幼兒會按班級的組別拼砌不同難度的挪亞方舟拼圖。至 於「方舟擲彩虹」的遊戲,幼兒就要將金幣投擲至一對對的小動物、 方舟或彩虹。

從混齡的學習及遊戲中,讓小 朋友互相學習,與人分享。學校希 望能透過兒童崇拜及生日會的遊 戲,讓幼兒從小多認識不同的宗教 故事,藉着聖經的金句和詩歌,培 養幼兒的靈性,明白天父的大能與 作為。

幼兒在「快快上方舟」的遊戲中越過魚網陣

啟發家長課程 「和諧粉彩」家長互助小組
紅社獲全場總冠軍 嘉賓徐志豪 啦啦隊表演
森林動物王國生日會暨兒童崇拜
親子共樂@榮真
︱消息 2023.4.30 2460 期 3 隨

樂道安常:施玉麒法政牧師的故事

1961 年夏,擔任男拔萃校長短短六年後,施

玉麒法政牧師( Rev. George Samuel Zimmern, aka Canon G. She, 1904-1979 )榮休赴英,從此幾乎相

忘於香港。直至新世紀開始,拔萃男書院先後將小

教堂、車道小徑等處以施牧命名,更在2011年成立 施玉麒社。這位長期「藉藉無名」的人物驀然間擁

有了最多紀念物,乃至當年曾受教於施牧的校史作

者馮以浤先生都發出「過猶不及」之感嘆。此外,

近年香港社會也重新想起了施牧。不少慈善機構皆 提及當日如何在他協助下創立,一些中小學的校 史,也點出他怎樣在重光後主持復校工作,《就係

香港》2020年秋季號以本地教育家為主題,將施牧

與理雅各( J. Legge )、史釗域( F. Stewart )、胡 素貞、錢穆等人並列……對於施牧這位畢生樂道安

常的基督徒來說,此等遲到半世紀的致敬似乎更意 味着對他所參與創造之美好時代的憶念。

1904 年,施玉麒出生於一個德華混血家族,與有原籍或祖家 可歸的華洋居民相比,當時的本地歐亞混血兒(Eurasians)更願以 「香港人」自居。玉麒之父施炳光(Andrew Zimmern)在律師行任 職一級文員,又是何東爵士的換帖兄弟,收入優渥。但好景不常, 炳光於 1906 年因急性支氣管炎去世,年僅三十九,留下寡妻馮氏 與六名子女;當時玉麒只有兩歲,家境困窘可想而知。所幸何爵士 於施家時有照拂,他在年輕的玉麒眼中就如父親般的存在。不過, 何爵士對玉麒並不寵溺,而是讓他懂得謙抑自守、鍛鍊心智。

1914 年,施玉麒步父兄後塵,成為般咸道拔萃男書室的寄宿 生。在校期間成績優異,於《聖經》一科表現尤其傑出。當時, 西營盤海旁的聖彼得教堂(St. Peter’s Church)原為海員而設, 因地利之便而與男拔萃關係密切:如曾任職該堂的費瑟士東牧師 (Rev. W. T. Featherstone)後來成為男拔萃校長,而包括玉麒在內 的大批拔萃男生則慣性在此處參加崇拜活動。1921 年玉麒中學畢 業,獲得全額獎學金入讀港大。此時,何東爵士卻勸玉麒先為自 己工作數年,累積商業經驗後再行考慮升學。1927 年,玉麒參與

成立聖彼得青年會,幾度舉行賣物會。多年後,玉麒在教會、學校 工作中於財政、募款等事務最為擅長,正有賴這幾年的訓練。

1928 年,玉麒負笈英國,先後就讀聖奧古斯丁學院和牛津大 學凱博書院(Keble College)。1933 年畢業後,在普通神職受任試 上榮居榜首,又於倫敦 Gray’s Inn 考得大律師資格。1935 年,玉麒 返港成為大律師,並任何東爵士機要秘書。同時投身社區、教會及 教育工作,襄贊何明華 主教(Bishop R. O. Hall)處理事務,成立 露宿者救濟會、

辦基督堂。1939 年,任香港大學聖

約翰堂舍監。

日佔期間,玉麒因英諜嫌疑被

囚,備受折磨。出獄後,與友人共

組律師樓。不久又因抗拒日本憲兵

佔據聖約翰堂宿舍,再陷囹圄。

1945年香港重光不久,玉麒隨即

成為聖約翰大教堂牧師,參與重建 大教堂,並負責聖公會財務政策,

功效頗彰。又擔任聖公會日校管理

人,恢復、新辦多間中小學(包括

協恩女校、聖保羅男女校、西營盤

聖彼得小學等),往往暫署校長之 職。且與左派陣營合作,先後成立 勞工子弟學校十二所。與此同時, 港府委任施牧為太平紳士,命其與 關祖堯等人重組裁判法院。施牧擔 任裁判司九年,以處理盜竊及青少 年案為主,乃至一日聽訟七十餘 件。國共內戰,大量移民湧入本 港,施牧遂協助何 主教 設立房屋協 會。

1954 年,施牧在 何主教 鼎力 支持下成為候任男拔萃校長,於一 年後履新,這也是首位本地人士兼 舊生擔任該校校長者。施牧就讀男 拔萃時,該校的孤子院氣息依然濃

厚,也引發施牧對弱勢群體的長期 關懷。此後數十年間,男拔萃發展 成一所英式公學,貴族色彩濃厚。

施牧就任校長,正值戰後香港人口 激增、社會資源匱乏之際,於是大 幅放鬆學位限額,廣招貧苦、單親、殘疾兒童入讀,致力泯除貴賤之

別。並於 1955 年舉行首屆賣物會,所募款項多用於補助清貧學生之 學費與生活費。在位六年間,全校學生人數由 600 人增至 1100 人, 幅度近半。不僅如此,施牧任內的外界訪客一直絡繹不絕。無商業證 照而請代辦者、受恐嚇騷擾而赴訴者、生生乏術而求濟施者,無一不 得到幫助。施牧因此在社會上獲得「小孟嘗」的美譽。

施牧身兼律師、牧師與教師,又是混血校友,在男拔萃本應如魚 得水,但實際情況卻非盡如人意。究其主因有三:首先,某些同事乃 至家長以為,施牧的擴招可能「拉低」原有的學業水準。再者,施

牧奉行教育家理念,認為學生不宜體罰,但某些同事卻相信體罰是 行之有素的「家規」。復次,施牧生活華化,幼年就讀私塾,諳熟儒 家經典,掌校後強調中華文化,甚或在早會佈道中徵引華夏先哲古 語,乃至粵語俗諺、笑話、打油詩以證道,引得滿堂粲然。因此他 在深受學生愛戴之餘,卻未必為某些同事所喜 施牧的行事風格 破壞了純英語教學環境。這三個主因其實也同出一源:那就是施牧 對鄉土、對人群的深深熱愛。今天看來,施牧是無疑走在時代之前。

1940 年代末,年過四旬的施牧與英籍大學同學 Dorothy Whiteley 成婚,誕下獨子大偉。而他 1961 年從拔萃退休,主要是與妻黨協調 的結果:他不但答允大偉赴英就學,自己也必須同往。定居布理斯 托後,施牧執教於當地中學,並擔任教堂牧師。曾於施牧晚年造訪 其家的拔萃舊生指出,他在彼邦的生活極為簡樸,樂道安常之心絲 毫未變,卻也在不經意間隱然流露出一縷感傷 這縷感傷,也許 正正來自他對香港這個「生命原鄉」的愁懷吧。

施玉麒(圓圈標示者)擔任男拔萃學生長時留影(1920年)

施玉麒舍監與港大聖約翰堂之網球冠軍隊合影(1940年)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陳煒舜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 學系副教授,是廣義的聖公會 人。因早年就讀拔萃男書院, 年少已鍾情於施玉麒校長的故 事,故接受同期師兄范晋豪牧 師之邀,撰文分享他對施法政 牧師的認識,著作有《女仔館 興衰:香港拔萃書室的史前史 1860-1869》。

專題︱ 4 2023.4.30 2460 期 ︱專題 5
陳煒舜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2011年,男拔萃成立施玉麒社。 Bishop Hall & Clergy Group Photo, 1955 《南華早報》關於施玉麒在英倫去世的報導(1979.11.21.)
徒司禱員(Lay Reader)。聖彼得 教堂拆除後,又 協助於九龍塘創
小童群益會等 慈善機構,且擔 任中華基督教青 年會常務秘書、 聖彼得教堂平信

《82年生的金智英》X 全職媽媽

據2022年的統計,韓國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 國家,只有0.78, 相對於同年美國的生育率是 1.64,日本是1.33。韓國偏低的生育率引起全國關 注,其中一個討論方向,就是女性的就業情況。有調 查發現沒有孩子的女性就業率遠遠超越有孩子的女 性。普遍人認為有孩子的女性就業率偏低是源於傳統 社會對女性在家庭的期望和壓力。韓國女性一般都會 在家 裏 照顧小孩,而且要處理好家 裏 的大小事務,過 時過節還要如僕人一般地照顧夫家的父親母親。所以 婚後的韓國女性,特別在生育小孩之後,都要放棄發 展個人事業。

「有時候我會感覺幸福,但有時候又覺得自己被 困住了。」家庭主婦可以陪伴着孩子成長、為家人打 點家務本是一件幸福的事。但婦女也有家庭以外的理 想,特別是現代女性大都有接受教育,花耗了大半生 人都在學習知識,若因為家庭和社會的壓力就要放棄 自己的事業發展,難免會有一份被困住的無奈。

「你知道最讓我難過的是甚麼嗎?醫生反問我, 飯是電飯煲煮的,衣服是洗衣機洗的,為甚麼我的手 腕會痛?」很多時候,家庭主婦對家庭的付出都得不 到丈夫、家人,以及社會的肯定。在電影裏,韓國社 會不單只沒有讚美全職媽媽的偉大犧牲,反而嘲笑她 們為「媽蟲」,即是指只照顧小朋友而沒有生產力、 還吸老公血的媽媽。

《82年生的金智英》最先是以小說的形式發行, 在韓國引起廣大的共鳴,翻譯本在日本也十分暢銷。 故事講述三十多歲的金智英,成為全職媽媽數年後的 掙扎和壓力。

玩物壯志

「金智英」是一個在韓國十分常見的名字,《82 年生的金智英》就代表着韓國最普通的三十多歲女

美少女戰士之少女革命

性。我相信「金智英」的故事,也可以為香港的女性 帶來不少共鳴和安慰,藉此電影重新接觸生命裏的委 屈;對於男性觀眾,這電影也讓我們了解社會及傳統 價值,是如何在不知不覺間向女性施與壓力,使男性 重新反省應該如何分配家庭責任,用更正確的方法愛 護媽媽和太太。 若

說《我係小忌廉》開創了偶像派魔法少女系列,和應了80年 代的樂壇盛世,《美少女戰士》則可謂魔法少女系列的革命,

在強調角色美形設計、故事溫情與戀愛橋段的主調外,加入了較男 性化的熱血元素,如重友情的戰隊、華麗的必殺技,在在擴闊了她 的觀眾群。難怪動畫可在電視連續播放五年不衰,更被改編成舞台 劇和真人版日劇。其受歡迎程度不只遍及東南亞,還席捲歐美各 地。

在芸芸美少女戰士,我獨愛豪爽又溫柔的木野真琴。因我在聖 多馬堂服侍時,有一位長者叫曾群,我叫她做木野曾群,所以也有 收藏Sailor Jupiter的figure 和汽水,見到她就想起她,為她祈禱! 美少女戰士特別之處在於魔法少女系列綜合了較男性化的熱血 元素,加入了戰隊系列不同性格互補、造型各不相同的主角同伴, 戰鬥時不同的必殺技也教人看得過癮。相比起80年代「單頭」主 角獨挑大樑,組合形式的變身少女革命似乎更適合喜愛多元的90 年代。

談到革命,《美少女戰士》除了是形式的革命,更是質的革 命。一眾美少女戰士的變身不像小桃變成小忌廉,她們沒有變得更 漂亮,只是把她武 裝 起來,收起怯懦,變為勇敢:收起眼淚,變為

堅強,化身為愛與正義的水手服戰士來替月行道,警惡懲奸。這已 大大超越了以往女性變身加強外在美的渴求,而是求諸內在美的發 掘。

這亦反映了女性的自覺,她們不再安於當小忌廉式的花瓶,而 是左右世局的女戰士!男人們反如地場衛這禮服幪面俠之流,虛有 其表,時常要美麗又能幹的美少女戰士們營救。嗚呼哀哉!

第四十一屆香電影金 像獎塵埃落定,《給十九歲 的我》榮獲最佳電影,這 是一齣關於幾位女中學生 成長故事的紀錄片。電影 在公演時一度引起道德爭 議,爭議的重點在於未徵 得紀錄片主角的同意下, 電影可否公演?這問題表 面上只需回答「是」或 「否」,但實際上,道德問 題並非三言兩語就可以簡 單回應。

如果有人問你一道數學題:3+2x5等於多少?只要你懂得「先乘除後加減」的原則, 就不難算出答是13。若然你不知道要先乘除後加減,就有可能算成(3+2)x5,那就會 得出一個錯誤的答案。換言之,回答數學問題,只要知道原則,並作出正確的計算,總 會得出正確的答案。然而,回答道德問題卻並非這一回事,因為道德原則也不是鐵板一 塊,而是有不同的觀點。

道德問題關注的是一件事的好壞、是非、對錯。我們知道做對的事是好的,做錯的 事是不好的。然而,怎樣才算是「做對的事」呢?假設以下的情況: 林太太在預備晚飯時,菜刀忽然弄斷了,於是向鄰居江太太借用菜刀一把,承諾在 晚飯後歸還。晚飯後,林太太到鄰居家門外打算歸還菜刀,卻聽見屋內傳出夫妻吵架的 聲音,她十分清楚聽到江先生怒氣沖沖地向妻子喝罵:「哼!我現在就要去廚房拿菜刀, 跟你同歸於盡!……咦?菜刀呢?你把它藏在哪裏?」此時此刻,林太太應否遵守承 諾,馬上歸還菜刀?

我們知道守信是美德,答應過的事情就要做到,按照這個原則,林太太應該要歸還 菜刀。但我們又知道人命緊要,如果歸還菜刀,勢必有人受傷。於是,我們又衍生出一 個新「原則」:如果有危險,則無需守信。可是,這個「原則」是否具有普遍性?有甚麼 原則去判斷一件事情是否有危險?這些問題都不是容易解答的。 即使你學會了一些道德原則,也不足以助你準確判斷,因為道德原則不只一套。假 設有以下兩位朋友,你認為哪一人較為「道德」?

1. 甲為了博取名聲,以便日後的生意來往,於是向慈善機構捐款十萬元,這筆款項可 以資助兩名非洲兒童由小學到大學的學費。

2. 乙純粹出於善心,向慈善機構捐款十元,這筆款項在扣除行政成本後,其實所餘無 幾,對慈善事業起不了甚麼作用。

甲的捐款無疑取得了實際的成果,然而動機不良;乙儘管動機純良,但所做的卻無 甚果效。如果你重視效益,就會認為甲優於乙;如果你看重內心,就會認甲不如乙。道 德爭議總是無日無之,原因也在於各人的標準不同,尺度各有寬緊所致。

轉哲點 楊俊強
香港電影金像獎Facebook
范晋豪 李文祺
日韓旅讚 根
道德爭議
︱生活 7 2023.4.30 2460 期

聖雅各福群會麥潔蓮幼稚園

聖雅各福群會幼兒中心(堅尼地道) 60周年校慶感恩崇拜

雅各福群會麥潔蓮幼稚園自1963年創校至今, 轉眼間已踏入第六十個年頭。今年幼稚園以「承 傳‧感恩」為校慶主題,並於4月1日舉行60周年 鑽禧校慶感恩崇拜,各界嘉賓、家長、校友、師生在 聖雅各堂聚首一堂,慶祝幼稚園邁向重要的里程碑。

崇拜由謝子和主教主禮、講道和祝福,聖雅各福 群會會牧梁秀珊牧師司禱。聖雅各福群會麥潔蓮幼稚 園校監張達昌、校董李文傑和劉錦楨、校長鄭嘉儀、 家長教師會執行委員主席李黄倩華及執行委員陳黎珮 琪和兩名高班學生,分別擔任書信、讀經及代禱,藉 以分享上帝的真理道路。

感謝各界努力 發揚基督使命

校監張達昌致歡迎辭時,感謝各界伙伴、歷任校 監、校董、校長及教職員,期盼麥潔蓮幼稚園能發揚 基督教教育使命,讓家庭得聞福音,共同培育孩子靈 命。聖雅各福群會將不斷努力,繼續致力推動社會服 務和教育服務,上下一心為社區人士服務。

鄭嘉儀校長則感謝前人默默耕耘,薪火相傳,又 形容麥潔蓮幼稚園是一所有生命力的幼稚園,不斷壯

闊成長。她認為幼兒教育 需要「反樸歸真,回到初 心」,回復原來的自然、簡 單狀態,返回屬靈生命的初 心,相愛共融,擁有發自內 心的幸福。

隨主引領回應社會需求

謝子和主教講道時感謝 上帝一直以來的恩典、保守 和引領,由昔日何明華主教 及熱心人士創辦「聖雅各兒 童會」,為福群會託兒服務 之始,至1963年在堅尼地 道建成六層高會所,麥道軻 (時任華民政務司)的夫人為「麥潔蓮託兒所」主禮 開幕儀式。到其後增設暫託幼兒服務、延長時間暫託 服務和兼收弱能兒童服務,多年來跟隨上主的步伐, 殷勤懇切地回應家庭服務的需求。

牧養孩子再滋潤別人

謝主教提醒眾人要滿懷感恩的心,感謝天父讓孩 子能夠在一個和諧、充滿愛的環境下學習、成長,亦

謝子和主教、梁秀珊牧師及校董會成員等擔任聖工人員 高班學生頌唱詩歌《在天上的爸爸》

要以基督的言行作榜樣,用愛心去栽培、牧養孩子, 令孩子成為純真的人,彰顯上帝的愛。他又勉勵孩子 要感謝老師的循循善誘,父母的關懷備至,在成長 時亦要學習時刻對人關愛、寬容,分享溫暖,滋潤 別人。

以頌唱詩歌回應

當日學生以詩歌敬拜作回應,將讚美獻給上帝, 頌唱《在天上的爸爸》和《腳印》 兩首詩歌,配搭舞蹈,生動活潑, 令聖雅各堂洋溢着喜樂、感恩與盼 望的氣氛。一條「穿越時光」的回 顧片段,更讓在場師生及嘉賓回顧 新舊校園的點滴和發展歷程,以信 仰繼續努力。

低班學生高唱詩歌《腳印》
消息︱ 2023.4.30 2460 期 8 香港聖公會教省辦事處 2526 5355 香港島教區 2526 5366 東九龍教區 2713 9983 西九龍教區 2783 0811 澳門傳道地區(853) 2835 3867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 2521 3457 聖公會明華神學院 2521 7708 宗教教育中心 2776 6333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