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獻辭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
張曼莉女士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
張曼莉女士
香港貿易發展局助理總裁
我謹代表香港貿易發展局,歡迎各位蒞臨第11屆「中大 創業日」。
香港初創企業持續蓬勃發展,去年初創公司數目及僱用 人數再創新高,有接近4,700家初創企業,共僱用超過 17,650人,顯示本地創科生態日益成熟。創業領域涵蓋 金融科技、人工智能、電子商貿等,而健康醫療綠色科 技行業更加錄得顯著增幅。
我欣悉校園內的創業風氣日益濃厚,社會亦積極支持青年 人勇敢追夢。創業家不僅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更是 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香港中文大學一直致力推廣 創新文化,為有志創業的年青人提供機會及指導。「中大 創業日」今年載譽歸來,活動內容包括創業展覽、多場 主題講座及與投資人會面等項目,提供創業支援,推廣 創業文化。我誠邀各位踴躍參與,發掘更多合作機會。
香港貿發局致力培育新一代中小企業及初創企業,透過 不同活動及合作計劃,支援創科人才發展。我們積極與
本地大學合作,鼓勵研究團隊透過貿發局平台推廣創業 項目,如透過「香港國際創科展」及每年於12月舉行的「創業日」,為團隊提供展示平台,協助他們接觸潛在合作 夥伴及投資者,發掘商機,建立人脈。中大多年來一直積極支持貿發局「創業日」,帶領學生初創團隊參展,展示 最新科技成果,促進學術與產業交流,充分體現大學在創科生態中的重要角色。
憑藉貿發局遍佈全球的網絡,我們亦推動初創企業走向國際舞台,鼓勵他們參與內地及海外的創科活動,拓展國際 視野。這些交流不僅有助初創企業了解不同市場的需求與趨勢,更能為日後的業務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此外,香港貿發局亦透過「創業快綫」的旗艦初創培育計劃推動本港最具潛力及創新的初創茁壯成長。
自計劃啟動以來,已協助80間本地初創提升規模,同時擴展業務至國際市場,並建立重要的商業夥伴關係,充份 體現這個計劃推動香港初創成功發展的成效。
我在此祝賀「2025中大創業日」圓滿成功,初創企業持續蓬勃發展,為香港注入源源不絕的創新動力。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傳承基金」凝聚眾多熱心校友,自2015年起, 主辦一年一度的「中大創業日」,每年透過為期兩日的創業展覽、
主題講座及創業比賽等多元活動,成功搭建一個連繫校友、師生、
投資者與業界的重要平台,促進創新思維與創業精神的交流與 發展。過去十一年間,已有逾六百隊中大初創團隊藉此活動展示 其創業成果,逐步構建出中大獨具特色且富有活力的創業生態 系統。今年,我深感榮幸首次以校長身份參與這項年度盛事, 與各位共同見證中大人在創新創業領域的卓越表現。
作為亞洲首屈一指的研究型綜合大學,中大致力以研究和創新來 創造價值,積極鼓勵及支援師生將基礎知識轉化為創新理念,並 實踐落地,成功衍生出各式各樣的出色產品及服務。目前,中大 透過特區政府「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所成立的六個研發
中心,已申請超過一百項發明專利,更連續多年蟬聯全港大專院 校專利收入之首。此外,中大在政府推動的「產學研1+計劃」
中成績斐然,繼去年以七個項目獲批成為全港之冠後,今年再添
六項成果獲得資助,充分彰顯中大於科研成果轉化領域的領先優 勢與實力。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盧煜明教授
推動產學研協作與成果商品化,對香港未來經濟轉型與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中大將繼續發揮科研優勢,深化與 業界的策略性合作,加速創新成果商業化的步伐,助力香港成為國際創科樞紐。大學正積極配合政府計劃,籌劃 成立第三個InnoHK研發平台「SEAM@InnoHK」,聚焦可持續發展、能源、先進製造與材料等前沿科技領域, 推動更多突破性科研成果實現轉化。同時,為進一步與內地加強合作,中大將於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北區 建立面向創業校友的全新孵化平台。展望未來,中大正制訂新的五年策略計劃,作為大學2026年至2030年發展的 路線圖,重點目標包括打造人文與科學兼擅的研究和創新生態系統,以配合大學願景及全球發展趨勢的新方向。
最後,衷心感謝校友傳承基金多年來不遺餘力支持「中大創業日」,不僅為大學科研成果提供了寶貴的展示 平台,更在校園內外持續推廣創新創業文化。這份薪火相傳的精神,體現了中大人團結一致、追求卓越 的共同信念。感謝校友們的無私奉獻與堅持,讓這項盛事得以延續,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大人勇敢 追夢,將創意轉化為改變世界的力量。
香港中文大學一直積極鼓勵校友透過不同形式支持母校,參與大學的校友活動,身體 力行回饋母校。校友們於2014年開始,在參與校友日的同時,亦發起設立「香港中文 大學校友傳承基金」,每年由一群來自不同屆別的熱心校友組成籌款委員會進行募捐。
基金旨在協助提升校友的競爭力及創業機會,並鼓勵校友在學術領域有更高的成就, 以助母校長遠發展。基金先後九次舉辦「中大青年校友職業發展日」及十一次舉辦 「中大創業日」,幫助青年校友在個人事業及創業方面有更好發展。截至2024年底, 基金已累積籌得超過1,400萬港元。
基金設執行委員會,負責策劃、審批及監察基金舉辦的活動。
2025 / 26 校友傳承基金執行委員會成員名單如下:
馮潔儀女士(「2021中大校友日畢業紀念班籌款委員會」召集人)
翁錦輝先生(「2021中大校友日畢業紀念班籌款委員會」召集人) 崔栩焌先生(「2022中大校友日畢業紀念班籌款委員會」召集人) 陳偉峰先生(「2022中大校友日畢業紀念班籌款委員會」召集人)
文振球先生(「2023中大校友日畢業紀念班籌款委員會」召集人)
戴景峯先生(「2023中大校友日畢業紀念班籌款委員會」召集人) 楊至鏗先生(「2024中大校友日畢業紀念班籌款委員會」召集人) 盧蓁宜女士(「2024中大校友日畢業紀念班籌款委員會」召集人) 殷巧兒女士(中大校長委任之中大校董會成員校友) 陳偉儀教授(中大校長委任之任職中大校友教授) 蔡明都先生(中大校長委任之一位中大校友) 許寶寶女士(中大校友事務處處長)
香港貿易發展局
協辦單位
http://www.hktdc.com
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是於1966年成立的法定機構,負責促進、 協助和發展香港貿易。香港貿發局在世界各地設有51個辦事處,其中13個 設於中國內地,致力推廣本港作為雙向環球投資及商業樞紐。香港貿發 局通過舉辦國際展覽會、會議及商貿考察團,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 開拓內地和環球市場的機遇。香港貿發局亦通過研究報告和數碼資訊 平台,提供最新的市場分析和產品資訊。
https://innoport.cuhk.edu.hk
創博館(InnoPort)由中大知識轉移事務處營運,是中大創新及創業的 樞紐,連結教職員、學生、業界及校友。館內設有共享工作空間、會議室 及展覽廳,為初創團隊和創新計劃提供資源、導師指導和一站式服務。
創博館積極舉辦多元活動,推動跨學科合作及生態圈連結,激發創業精神。
透過學生創新大使、品牌推廣和生態系統連接,凝聚校內外創新力量,打造 充滿活力的創業社群。
中大創博館
http://entrepreneurship.bschool.cuhk.edu.hk
中大創業 研究中心
中大創業研究中心成立於2005年,旨在透過研究、教育和實踐等跨學科 活動,促進創業精神及培養創意思維,為中大師生和校友共同創造文化、 社會及經濟價值。校內方面,我們與知識轉移事務處等創業相關單位緊密 合作,策劃並執行各項創業和知識轉移策略;校外則積極連結政府各 決策局及部門、香港科技園、數碼港等產業機構,以及大灣區和海外 企業家、投資機構和學者,共同推動創業發展。過去十年,本中心亦獲 中文大學校友事務處協助出版《中大創業人》系列,積極支持本地創業 故事的宣傳,鼓勵新一代創業家。
中大創新 科技中心
中大創業創新 副修課程
http://www.cintec.cuhk.edu.hk
中大創新科技中心隸屬於中大工程學院的科技孵化部門,是連繫大學與 業界的重要橋樑。中心透過不同形式的會議、展覽、研討會等活動促進 科研合作,加強中大研究團隊與工商各界之間的溝通與協作,致力將創新 科研成果商品化。中心也支持大學的創業前期育成工作,向有志創業的 師生提供各式支援,包括培訓、硬件和人脈,協助他們成立初創企業。
前期創業 育成中心
http://www.epin.cuhk.edu.hk 創業創新副修課程(Minor Programme in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簡稱EPIN)為全港首個供本科生修讀的創業與創新課程。課程架構圍繞 「心態與價值觀」、「知識與技能」及「實踐」三大元素,注重跨領域 學習,旨在提升學生將不同範疇的知識與技能整合並創新的能力,更鼓勵 不同專業的學生互相合作及交流。EPIN亦積極舉辦海外交流團、實習計劃 及創意工作坊,令學生的學習經歷更多元化。
學生事務處
學生經驗及發展組
學生事務處學生經驗及發展組致力推廣非形式學習及統籌不同的學生活動, 為同學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機會。透過採用WE.CARE全人發展的框架,我們 致力培養同學的全人發展。我們的服務包括:舉辦各種的領袖發展及體驗 式學習計劃,同時我們致力與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以及社區夥伴緊密 合作,為同學提供於香港、國內及海外的體驗式學習機會。除此之外,我們 亦指導及支援學生領袖及組織、倡導由學生經營的咖啡店初創計劃、管理 學生活動基金以支持學生發展,協助推行大學迎新活動及相關事務。
並 透過「傑出學生獎」及「學生發展組合」表揚學生的非學術成就,鼓勵 同學終身學習,貢獻社會。
香港中文大學 深圳研究院
https://www.cuhkri.org.cn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院作為香港中文大學全資擁有的產學研平臺,於 2007年在深圳設立,為大學在內地開展科學研究、人才培訓、產業合作 及技術轉移等工作。深研院作為香港中文大學在深圳的首個創業孵化平臺, 2017年底,在研究院大樓內籌建眾創中心(InnoHub),旨在為大學的學生、 教授及校友在深圳乃至全國進行創新創業提供平臺及場地設施,促進深港 兩地在產學研三方面的深入合作,是大學創業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截至 目前,眾創中心已有超過115家中大成員的創業項目進駐。此外,眾創中心 前海基地也即將正式開幕,並作為面向中大校友的全新創業孵化平台,深度 鏈接深港創新創業資源。
時間 內容 地點 五 9.19 語言:廣東話
創業展覽 及 (創業交流環節) 地下大堂
開幕禮暨專題講座【創業 投資 —— 解碼成功 】 二號演講廳
《中大創業人 》講座【超越框架的創業秘笈】 二號演講廳
中學展覽導賞團 及 生成式 工作坊
(只限受邀學校參與)
地下大堂 及 一號演講廳
深圳研究院眾創中心介紹及政策宣講 地下大堂
中大創業大賽復活賽 地下大堂
創業團隊與校友投資者交流 一號演講廳
及
(中大康本國際學術園地下)
二號演講廳 LT2
三號演講廳 LT3 創業 展覽
一號演講廳 LT1
互動體驗區
創業活動
Coffee and Chill Networking Corner
創業 展覽
今年「中大創業日」,特別邀請到三家校友企業, 為參加者帶來獨特且有趣的互動體驗。
BIOMED是中大的衍生公司,專注於微生物學和生物 信息學的研究與應用。由中大教授、校友及醫學博士 創立,旗下品牌PGut匯聚超過15000個港人的腸道 樣本數據,研發個人化 益生菌方案。研究團隊嚴格選 擇菌株,並在香港進行研究,已證實能有效調理腸 道微生態,改善 濕疹、腸道問題等亞健康狀況。
(按中文名稱筆劃排序)
VoiceAI聲揚科技是一家領先的全棧智能語音產品和解決 方案提供商,以音頻處理和語音分析為核心,圍繞安全風 控、政企服務、智能座艙等場景,為金融、公安、汽車等 行業提供基於語音技術的產品與服務。
商湯科技SenseTime將帶來其最新發布的人工智能(AI)大模 型和產品 日日新多模態大模型V6.5和「元蘿蔔 SenseRobot」AI下棋機器人四合一啓蒙版。日日新大模型憑 藉其卓越的性能和廣泛的應用場景,已快速落地辦公、教育、 文旅、具身機器人等多個產業應用。
11:30 - 12:45
開幕禮暨專題講座
主禮嘉賓
張曼莉女士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
張詩慧女士|香港貿易發展局助理總裁
盧煜明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14:00 - 15:00
司儀:余茵娜校友|專業三語司儀
專題講座【創業×投資 — 解碼成功DNA】
簡介:面對環球經濟及地緣政治不穩定的挑戰,創業者如何化挑戰為機 遇?本屆創業日專題講座榮幸邀請到兩位重量級嘉賓——知名科學家、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教授,以及創投領域領袖,阿里巴巴香港創業 者基金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駱美琪校友,開展卓越對話。
本場講座將深度剖析:
‧ 創投新趨勢:初創寒冬中的生存法則與機遇
‧ 成功DNA解碼:從實驗室到獨角獸的核心基因 ‧ 教育角色:大學如何重塑創業教育孵化未來領袖 講者: 盧煜明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駱美琪校友|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 主持: 林曉鋒校友|薈港資本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講座【超越框架的創業秘笈】
簡介:由中大校友資助、中大創業研究中心編著刊物《中大創業人3》七 月面世,收錄校長盧煜明教授及HKTVmall創辦人王維基等19個中大人的 創業故事。本次創業日特邀書內外的創業者和生態圈相關人士,前來山 城吐露創業秘籍,還有中大深圳的創科創業先鋒來臨切磋,實屬難得! 講者: 陳鴻天校友|ExotechHK 聯合創辦人
Lamia Sreya Rahma校友|Seekr 聯合創辦人
梁行健先生|港鐵社會責任主管 楊國華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助理;創新創業處處長 杜洋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助理院長; 新醫學研究院院長
主持: 吳頴鋒校友|中大創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14:00 - 16:30
中學展覽導賞團 及 生成式 工作坊
(只限受邀學校參與)
14:30 - 15:15
深圳研究院眾創中心介紹及政策宣講 簡介:作為大學在深圳的創新創業支持平台,深圳研究院眾創中心 已有超過115家中大成員的創業項目進駐,近期亦在南山基地之外 新設前海基地。本次介紹,旨在幫助大學成員全面了解眾創中心近 況,並進一步了解深圳相關創業政策及營商環境等。
講者: 林煌權博士| 中大深圳研究院執行院長;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主任
地下大堂 及 一號演講廳
15:30 - 16:30
中大創業大賽復活賽
評審(按中文姓氏筆劃排序)
林煌權博士|中大深圳研究院執行院長;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主任 勞維信校友|點亮資本合夥人
主持: 蘇冠嵐校友|十曜工房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地下大堂
16:30 - 17:30
創業團隊與校友投資者交流
校友投資者(按中文姓氏筆劃排序)
莫偉軒校友|深圳市前海夢工場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 勞維信校友|點亮資本合夥人
蔡明都校友|香港風險及天使投資脈絡董事
魏文富校友|里仁健康(Oneness Health)主席
地下大堂
盧煜明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講者
盧煜明教授2025年1月8日就任香港中文大學第九任校長。盧
教授是國際公認的液體活檢領域全球奠基者、開拓者及領導 者,尤其是無創產前檢測領域的先驅,被譽為「無創產前檢 測之父」。盧教授亦為李嘉誠醫學講座教授及化學病理學講 座教授。盧教授於英國劍橋大學取得文學士學位,其後再於 牛津大學取得哲學博士及醫學博士學位。 林曉鋒校友
盧教授的研究成果對全球醫學科學界影響深遠,屢獲國際殊榮,當中包括於2016年獲頒有「中國諾貝 爾獎」之稱的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及被譽為「諾貝爾獎預測指標」的「湯森路透引文 桂冠獎」、2019年成為首位華人科學家獲頒「復旦—中植科學獎」、2021年獲有「科學界奧斯卡」之稱的 「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及成為史上首名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科「皇家獎章」華人得主。2022年,盧 教授更獲頒被譽為「美國最高榮譽生物醫學科學獎」的「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研究」。其後他亦分別在 2023年及2024年獲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及首屆「騰衝科學大獎」得獎人及獲頒「希門尼斯-迪亞斯講座獎」 殊榮的首位華人學者。2025年,他獲授予Richard B. Johnston, Jr.醫學博士獎—發育生物學及獲選為歐洲
99逸夫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 01研究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 04研究院自動化與計算機輔助工程學哲學博士 薈港資本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講者
駱美琪校友
92聯合工商管理
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
駱美琪校友自2015年起擔任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執行董事兼行政 總裁,致力於推動香港創新創業生態發展。她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及 創業支持經驗,擅長通過資源整合與戰略規劃,協助初創企業成長。
駱校友於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團,曾擔任阿里巴巴國際高級財務 董事,主要負責集團財務管理和企業規劃。在加入阿里巴巴集團前, 駱校友曾於香港多間上市公司任職,負責融資、企業規劃和財務報告 方面的工作。駱校友為一名註冊會計師,並擁有香港中文大學工商 管理學士學位及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駱校友積極參與
公共職務,包括創新、科技及再工業化委員會非官方委員及語文 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委員等,同時積極參與多間青少年發展機構 的義務工作。駱校友希望透過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創立不同 項目,致力幫助香港的創業家和青年人於充滿活力的城市中實踐他 們的夢想。
林曉鋒校友先後於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攻讀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他從事科研及資訊科技研發,一 直積極參與各項資訊科技界專業及公共服務,更於2004年創辦Sengital Limited港科研有限公司,多年來屢獲殊 榮,獲得數十個科技獎項及相關專利。林校友及後積極推動創新科技和服務社會,並擔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 城市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的客席教授,任教物聯網及人工智能相關課程。林校友自2021年起加入薈港資本,現 擔任行政總裁,希望透 過20多年創新科技及創業的經驗,幫助中小企融資,並且實踐ESG(環境、社會、管 理)的可持續發展方向。林校友分別於2015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工商界)、2019年獲頒行政長官社會 服務獎狀及2023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積極推動香港創新科技的發展。
Sanrio Hong Kong Co. Ltd.營運總監(香港及澳門)
曾校友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系,1996年加入Sanrio Kong,主要負責授權業務管理,她於2003年開拓東南亞 市場,並於2006年晉升為總經理。2012年開始出任為營運總監 香港及澳門),帶領Sanrio Hong Kong的業務發展至今。
World,
Connecting Smiles」作為企業願景。擁有許多人氣角色,包括
Hello Kitty、My Melody、Kuromi、Little Twin Stars、 Pompompuri等,為大家送上笑容,並將快樂和 幸福傳開去,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業務範圍涉足到品牌、授權商品及授權活動的合作,包括各式聯乘產
Cafe、展覽和市集。Sanrio同時積極發展娛樂業務,推出多款遊戲產品、體驗式商品並拓展
十曜工房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小黃鴨德盈控股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及創辦人
許校友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後獲英國肯特藝術設計學院三維 設計文學碩士學位。他擁有逾20年設計、市場行銷、授權及品牌宣傳 行業經驗,於2005年創作了風靡全球的B.Duck小黃鴨形象,並推出首 款小黃鴨浴室主題產品浴室防水收音機,在日本及歐洲地區熱銷。在 許校友的帶領下,B.Duck團隊建構了完整的IP授權體系,陸續開發出 鴨妹妹Buffy等26個原創IP角色,並願景B.Duck作為國民小黃鴨,成為 「第一個面向全世界的中國原創IP」。品牌歷年來屢獎無數,並憑藉 市場影響力於2022年登陸港交所,成為中國角色知識產權授權市場的 領軍IP。目前,公司業務已拓展至東南亞、南美、歐洲和北美等18個 國家和地區,逐步形成IP授權及設計、商品零售、互聯網文娛、線下 文旅等業務的完整IP營運商業版圖。
蘇校友是一名科技及教育行業的連續創業者,曾創辦了科技公司SyZyGy,並代表香港創科界在世界各地及中國大陸 作產業交流,以自身的創科經驗助力社會發展新興產業。她在創科界的成績曾獲Tatler Asia認可,登上Gen.T新銳
名單2021。蘇校友近年亦在大灣區積極推動人才培養工作,設立「伍星猩老師學堂」品牌,為大灣區引入優質 教育資源。她的團隊為香港教育局常規邀請對象,長期為本地教育界提供STEAM教育及教師培訓(Trai n the Trainer)。同時,她牽頭成立大灣區創新學會,深度參與各類STEAM賽事的培訓與運營工作。此外,通過管理 NGO香港數碼資產學會,蘇校友亦為香港培養Web3人才,並參與金融科技領域的政策研究。
09聯合生物化學;13研究院生物化學哲學博士 WomenX Biotech Limited創辦人
蔡校友是一位生物醫學科學家,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女性健康領 域的突破。她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專注研究卵巢 癌的發病機制,其後又遠赴美國哈佛醫學院及麻省波士頓布 萊根婦女醫院接受博士後培訓,繼續鑽研相關領域,尋找可 用於婦癌診斷的方法。
研究過程中,蔡校友注意到很多有關婦科疾病的驚人數字。
以子宮頸癌為例,全球每年約有35萬名女士死於此症。據英國癌症協會(CancerUK)指出,95%的子宮 頸癌都是由持續性HPV感染的,定期篩檢是預防發病的關鍵。然而,傳統抹片檢查過程的不適及尷尬令很
多女士都不願接受篩檢,導致診斷延誤及病情惡化。見到身邊有女士因此受苦,蔡校友決心改變現狀,希 望以科技打破障礙,讓女士能夠以更便利的方式掌握自身健康。
懷著這樣的願景,她創立了樺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WomenX Biotech Limited),致力研發能輔助診斷及治療 子宮頸癌等女性疾病的生物科技產品。經過多年努力,團隊成功發掘用經血檢測女性健康狀況的潛力,並於 今年1月推出了全球首創的非入侵經血檢測HPV衛生巾——PadX。PadX能夠檢測24種HPV病毒,準確率高達 99.2%,為同類別非入侵檢測產品之冠。產品在保障女士私隱的同時,也讓健康管理變得更加方便,開創女 性健康檢測的新篇章。蔡校友及團隊將繼續研發更多產品,讓女士在未來能夠活得更快樂、更自主。
梁校友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訊息工程學系,曾受聘於大型 銀行,任職系統工程師。梁校友從事直銷行業多年,管理 過百名團隊成員,同時亦擔任中大創業校友會會長。中大
創業校友會成立於2016年,透過各式各樣的活動,把有 意創業及已成功創業的中大人聯繫起來,建立交流網絡, 為年輕人創造機會。
梁靜雯校友 04崇基訊息工程學 AMA21NG Limited
90新亞工商管理;98
研究院工商管理
TR 資本管理合夥人
修校友於中大畢業,擁有工商管理學士和碩士學位,也持有英國胡弗漢頓大學法學學士學位, 亦為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資深會員,香港會計師公會(HKICPA)會員及特許金融 分析師(CFA),有近30年創業及私募投資經驗。修校友現為TR資本的管理合夥人,專注於項目 盡職調查,投後管理和項目退出,並且是TR資本多家投資企業的董事會成員。在TR資本 修校友是蘇伊士亞洲資本的大中華區負責人。
修校友為香港創業及私募投資協會(HKVCA)的董事會成員。
張子睿校友
10崇基專業會計學
時富投資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
張校友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專業會計學系,其後加入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從事審計工作。2014年, 他轉投金融行業,先後就職於中資及華資投資銀行,專注於企業併購及融資業務。2023年,張校 友加入時富集團,現任時富投資及時富金融之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其間,他聯合創辦了人工 智能量化交易平台Quantphemes,為散戶投資者提供一站式量化交易解決方案。張校友在審計、
財務報告、投資銀行及企業融資領域擁有豐富經驗。
董和瀚校友
10新亞計算機工程學;11
新亞工商管理
NextGen Partners 投資總監
董校友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計算機工程與工商管理(金融工程)雙學士學位。於2025年 入NextGen Partners——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旗下專注人工智慧的創投基金——現聚焦 於中國、美國及其他全球市場的AI應用生態系統。他的投資生涯始於戈壁創投,曾為全球逾 80家初創企業提供資金。除了人工智慧之外,董校友在半導體、先進材料、工業4.0 / 智慧製造、 跨境電商與物流、SaaS網路服務、工業互聯網、Web3.0以及金融科技等領域亦擁有濃厚興 趣與豐富經驗。在投身創投之前,董校友共同創辦兩家聚焦金融科技與大數據企業解決方案 的公司,負責產品策略與管理、業務拓展與營運、演算法及基礎設施設計、使用者體驗設計, 以及募資工作。
劉小鷹校友 88新亞市場
中大校友創業基金會董事;老鷹基金創始合夥人
劉校友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擁有愛爾蘭國立大學資訊科技碩士學位,並修 畢哈佛商學院風險投資專業文憑,是著名企業家、天使投資人,逾35年大中華創業、投 資和電訊從業 經驗。劉校友畢業後服務於和記黃埔集團、1993年創辦長遠公司並成為諾基 亞中國第一家總代理,公司於2003年位列中國科技百強第六位。2012年轉戰天使投資並創 辦老鷹基金,累計投資300多個互聯網科技創業項目,管理資產規模超過40億人民幣。 劉 校友現為老鷹基金創始合夥人、新龍脈控股合夥人、中國長遠控股(0110.HK)創始人兼董 事局主席、矽谷F50基金合夥人、中大新亞書院校董、科技部火炬創業導師聯盟發起人、中國天 使聯合匯副主席、中關村天使成長營副院長及2016中國十大青年投資家,曾多次獲得中國年度 活躍天使投資人榮譽,明星投資項目包括趣緻集團(00917.HK )、怪獸充電(EM.US )、 Knightscope(KSCP.US)、影譜科技、趣拿網路、孚能科技 (688567.SH)、天兵科技、 中感微、億航智能( EH.US)、國科光芯、煲仔皇等。
蔡偉傑校友
15研究院行政人員工商管理 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智慧生活總監
蔡校友負責推動智慧生活集群的發展,尤其關注教育科技、 健康及樂齡科技、綠色科技、房地產科技、社創科技、零 售科技及智慧出行等領域的發展,覆蓋香港及區域範圍。
蔡校友的目標是透過與業界夥伴、行業協會和生態系統相 關持份者合作,為年輕一代創造豐富的創新機會,並在智 慧城市 / 智慧生活框架下共同建立起一個完善的生態系統。
在智慧生活和零售科技行業擁有超過20年的經驗,蔡校
是香港電腦學會(HKCS)零售業科技委員會(RIG EXCO)的成員,協助推動初創企業的 推出,並為零售行業開創自動化解決方案。他同時積極參與教育、工業培訓和青年發展相關 的公共服務,現為特區政府教育局 委任的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委員、行政長官卓越教 學獎(創新教育獎)評審團委員和職業訓練局電子及電訊業訓練委員會委員。
蔡校友擁有香港理工大學工業設計(榮譽)學士學位、倫敦金斯頓大學建築 學文學碩士學 位、香港中文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EMBA),並完成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 商學院的技術與創新管理高管教育項目。
18 研究院幼兒教育 文學碩士
人工智能及數碼科技
黃裕 18新亞工商管理
Dotof AI利用人工智能為僱主及求職者進行雙向配對,助企業輕鬆發掘各地合適人才,為求職者提 供保密而精確被發掘的機會,跳脫傳統搜尋及申請流程,為雙方提供準確、高效率及極為靈活的 招聘求職體驗。 健康管家
蘇欣樂 15崇基工商管理
「CheckMate」是香港首個AI健康檢查管家,整合全港診所報告,以智能提醒及個人化建議解決「唔 病唔檢查」的問題。特色包括自動分析檢查需求、追蹤指標變化及推薦合適的檢查套餐。旨在替用 戶節省金錢及時間,推動預防醫療。
正參加 / 已畢業的 學生創業團隊
李兆朗
22研究院會計學
FinCatch是一款AI驅動的投資分析助手,為金融專業人士提供即時深入的投資見解。它利用因果建 模和自動化數據處理,結合專有金融知識圖譜,提供全面的市場分析和基本面研究,幫助投資者快 速把握市場機會,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袁穎忻 19逸夫工商管理
FirstResume是一個人工智能職業代理,顛覆傳統人手職涯規劃的局限性,為求職者提供量身定制的 一站式服務,包括簡歷撰寫、職業配對及面試訓練等,令求職過程智能化、自動化、專業化。在日 益複雜的職場環境中,大幅提升了服務效率、精準度和用戶體驗。
明鑒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余俊豪 07研究院醫學博士;影像及介入放射系榮譽教授 陳蔚天 影像及介入放射系副教授
陳駿生 16研究院專業會計學深造文憑;24研究院工商管理
我們利用自旋鎖磁力共振的物理特性,在不注射任何造影劑的情況下,以非入侵性方式檢測人體組 織中的代謝物和大分子變化。該技術提供了標準解剖成像無法提供的重要診斷信息,對診斷早期疾 病和監測治療甚具實用價值。
映語有限公司
陳文駿 傳播學研究碩士生
鄭裕誠 計算機科學本科生
Narrates.ai是結合強化學習與市場數據的「視覺說服智能」平台,能預測並生成具銷售力的產品圖 像,解決電商依賴直覺設計的痛點,提升轉換率、節省製圖時間並推動視覺自動化,促進智能零售 與數碼經濟普及。
Peqaboo是全球的整合式寵物AI照護平台,以技術創新解決寵物健康管理、旅遊規劃及日常照護中 的痛點。革新性醫療報告解讀提升醫病溝通效率,提前預測疾病風險,並協助主人做出明智的健康 及生活決策。
玩循科技有限公司
李錦華 15新亞工商管理
伍嘉俊 23伍宜孫計算機科學
羅竣謙 24逸夫信息工程學
曾樂謙 25逸夫電子工程學
蘇輝龍 25逸夫工商管理
范洛維 人工智能:系統與科技本科生
陳泰名 計算機科學本科生
盧柏錡 人工智能:系統與科技本科生
玩循科技致力於建構無界限的情感交互世界,將遊戲與AI融合,以LLM為核心,推出AI虛擬陪伴產品 E-mates,提供個性化沉浸式情感交互,支持用戶自訂角色並建立深度情感聯繫。優點是使用門檻低、
功能擴展豐富、互動多元,沉浸感強。
深圳見得空間科技有限公司
姚劍 06研究院電子工程學哲學博士
深圳見得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是專注於3D數位化和AR / VR的原創技術與產品研發,「見得3D」APP 與WEB端應用產品為不同場景需求的用户提供一站式三維數位化應用平台服務與專業的行業解決 方案。
智齡生活有限公司
柯宇聰 22研究院行政人員工商管理
智齡生活革新長者護理,以人工智能提供主動式預防護理,促進長者居家安老。智齡生活家居系統 透過人工智能分析日常活動變化,不用視像鏡頭和用家主動按鐘求助,生成健康預警和專業問卷指 導家人關心長者,以及提供專業遠程護理諮詢。
李錦華 15新亞工商管理
伍嘉俊 23伍宜孫計算機科學
羅竣謙 24逸夫信息工程學
曾樂謙 25逸夫電子工程學
蘇輝龍 25逸夫工商管理
范洛維 人工智能:系統與科技本科生
陳泰名 計算機科學本科生
盧柏錡 人工智能:系統與科技本科生
Kong Paper作為AI智能DSE備考平台,通過自研低成本推理框架,將專業DSE備考內容結合,為香 港師生提供精準高效的備考方案。能根據個人的學習弱項生成個性化試卷,快速自動批改與詳細解 析,並提供可視化的學情分析報告,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科技
仝十綠家
李麗慧
06新亞建築學;09研究院建築學 黃敏行 06新亞建築學;09研究院建築學
「仝十綠家」專注於環保家居設計,運用創新技術為香港家庭提供可持續的室內設計解決方案。我們 的方案匹配最新認證 BEAM Plus Interiors v2.0的要求,在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實施高效的綠色建築 技術,讓裝修過程中兼具環保與美觀。
奧柏環保科技
魏濤
99聯合化學;03研究院化學哲學博士;化學系教授
張家敏 21聯合化學;23研究院化學
原振邦 21崇基自然科學;化學哲學博士生
蔣卓倫 23研究院化學哲學博士
鍾曉嵐 23新亞化學;化學哲學博士生
BactOpack細菌纖維素是一種用途包裝方案,利用細菌在五天內生產堅韌且具高阻隔性能的纖維素。
其無毒的製造過程可有效保護內容物免受濕氣、氧氣和紫外線的影響。外觀與傳統材料相似,且可 在五個月內完全生物降解,顯著降低環境影響。
創匯生物科技
黃智紳 20研究院音樂
創匯以綠色解決方案為核心,從廢料升級再造到自主研發生物基材料,並結合精密生產,部分獲獎 產品已具營收與訂單。作為認證社企,公司重視社會責任,設計兼顧弱勢群體,方案同時支援ESG 報告,助客戶提升回報。
土饒學社
林倩
16伍宜孫地理與資源管理學
我們專注於推廣再生農耕,修復土壤生態,同時孕育健康的食物系統,以逆轉氣候變化。我們在粉 嶺農地上設立教育基地,開辦再生農耕課程、泥土科學及食農教育工作坊,提供抗逆力高的菜苗和 生物活性植物營養產品,並為耕作者提供顧問服務,推動可持續農業發展。
益創膳 - 太加奶
陳家銘 23研究院行政人員工商管理
太加奶結合三種優質植物原料,虎堅果、燕麥和無腥味大豆。透過複合配方和專利的酶解技術,提 升植物奶的營養成分,完善蛋白質。同時,無添加糖,以植物的天然甜分,使口感更順滑,更濃郁。
完美配合不同茶飲應用,感受本地香甜馥濃的植物奶新體驗。
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科技
陳益慧 17研究院幼兒教育;21研究院行政人員工商管理
Optical Easy和EyeComfi售賣的不僅是眼鏡,更是「護眼健康」與「環保永續」的信念。香港首間 位於銅鑼灣O2O「眼鏡和隱形眼鏡體驗館」,設計自家品牌眼鏡框,即場試戴驗配隱形眼鏡,服務4 歲到80歲,家庭護眼管家。榮獲年度最傑出眼鏡隱形眼鏡專門店——大灣區十優服務,SDG 傑出企 業、創意創業大賞。推動「Con殼隱形眼鏡回收」、「環保鏡框再生計劃」,免費視力篩查服務已 惠及5萬中小學、幼稚園學童和長者大眾。
陳淳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 陳海鋒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哲學博士生
E-COATING Pro Package是專為炎熱潮濕氣候打造的專業耐候環保降溫防水塗料。不僅具備卓越的 防水性能,還能通過無電降溫技術有效降低表面溫度,同時延長塗層壽命,為您提供更持久可靠的 保護。
李泉 物理系教授
胡希韜
23研究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哲學博士;物理系博士後 陳麗媛 23新亞化學;物理系研究助理
何震 物理系博士後
肖靜靜 物理系研究助理
趙思淼 物理系研究助理
本公司的{110}織構鋰箔電極能有助維持鋰金屬電池的高能量密度優勢的同時,大幅提升電池安全性 和循環壽命,為現今鋰金屬電池的發展提供了更穩固的基礎,在將來推動鋰金屬高能量密度電池發 展中發揮顯著作用。
劉効禹 02逸夫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04研究院自動化與計算機輔助工程學
提供端到端RFID識別解決方案,包括DragonCLOUD平台、Dragonverse硬體。其特色在於專業的硬體 設計、滿足國際品質要求的RFID數據處理算法及集成數據的分析存儲,對全球供應鏈產生積極影響。
科技賽道有限公司
方衍橋 生物科技、創業與醫療管理本科生
岑啟宏 健康與體育運動科學教育本科生
透過AI姿勢偵測模型,把運動員影片中的關鍵節點進行標記,然後透過算法計算出不同關節角度以 及田徑中短跑項目的關鍵數據,例如觸地時間、步幅、步頻、速度。當中數據能協助運動員和教練 分析運動員的優點缺點,從而制定適合的訓練計劃提升表現。
ACTuWISE 有限公司
錢惠堂 93逸夫護理;95研究院護理學;那打素護理學院院長及教授
莊婉瑜 11研究院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13研究院院前及急救護理學士後文憑; 那打素護理學院助理教授
丘培狄 那打素護理學院計劃經理
ACTuWISE為大眾提供優質的接納與承諾治療(ACT)培訓及輔導服務,亦為不同醫院和社會服務 機構提供專業諮詢和顧問服務。同時希望推動創新,將人工智能與ACT結合,創造更便捷且個性化 的精神健康解決方案,致力把ACT推廣至香港不同群組。
陳英權
醫學院助理院長(學生發展)
郭嘉威 03新亞自動化與計算機輔助工程學;05研究院自動化與計算機輔助工程學; 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
許嘉銘 03新亞工商管理;14研究院工商管理
巧捷力致力於研發全球技術領先的全柔性內鏡手術機器人,能夠在人體內實施全球最小的雙臂手術 操作,完成腫瘤一塊性切除,降低復發率和併發症,提高手術效率。公司的長遠目標是研發出新一 代微創手術機器人,讓更多早期癌症患者得到更高效的治療。
鄧銘權
02逸夫生物化學;07研究院生物化學哲學博士;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副教授 鄧昭俊 20研究院內科科學哲學博士;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科學主任 陳金坤 24研究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哲學博士;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博士後 張琦
病理解剖及細胞學哲學博士生
CELLmeric全球首創無病毒CAR-T細胞工程平台,採用低能量轉移及精準基因嵌入方案技術,完美 解決傳統病毒方法的安全風險,大幅減省製作工序及成本(<100萬)。致力為癌症等疾病提供更安 全、更有效、且可負擔的CAR-T細胞治療,惠澤社群。
黃志超 98研究院外科科學哲學博士;婦產科學系教授
張濤 13研究院婦產科哲學博士;婦產科學系教授
鍾佩樺 05逸夫內外全科醫學;婦產科專科醫生 / 臨床顧問
熊詩韻 21研究院婦產科哲學博士;婦產科博士後研究員 陳潔盈 婦產科研究員
GynaeSolution是2024年成立的生物科技初創企業,專注開發女性健康解決方案。透過先進化學合成 技術開發產品線,包括以綠茶提取物的ProEGCG及其他創新健康產品,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經期疼 痛等婦科問題提供非激素、安全有效的療法。
生物科技及醫療健康
皓明醫藥有限公司
李志光 02研究院醫學博士;兒科學系研究教授
梁錦堂 03聯合生物;07研究院生物;10研究院內科科學哲學博士; 兒科學系助理教授
伍穎曦 21敬文生物醫學;25研究院內科科學哲學博士
陳婉儀 兒科學系科學主任
皓明醫藥致力推動【導航免疫細胞】療法,研發具「歸巢」能力(Homing)的免疫細胞,引領細胞 至癌症根源部位。我們相信,「歸巢」概念可應用於各類治療性免疫細胞,引導其至體內任何部位, 並可應用於所有癌症。
微奇蹟
宋藝 20研究院婦產科哲學博士
趙銘鵬 20研究院婦產科哲學博士
隨著諾貝爾獎授予發現miRNA及其機制的科學家,近年小核酸藥物飛速崛起,團隊基於子宮頸癌成 果,首創miRNA療法,配套開發靶點siRNA藥物,實現疾病全過程干預。現已取得專利並和醫院開 展臨床前合作,致力於以中國原創攻克醫療難題。
脈源創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黃永德 09研究院生理學哲學博士;生命科學院副教授
吳廣基 03新亞訊息工程學
林宇鴻 18研究院營養與食品科學技術;25研究院食品及營養科學哲學博士
柯征沂 生命科學院研究助理
劉聰蕙 生命科學院研究助理
NBL由SLS黃永德教授創立,深耕血管內皮健康領域。公司現專注於缺血性外周血管疾病,現研的 核心項目為AI驅動的細胞因子類創新藥物研發,已申請自主知識產權,預計下一步啟動臨床申請準 備,旨在解決現有藥物未能實現促進血管再生的痛點,造福廣大患者。
奧力運動科技有限公司
馬振安 94逸夫物理
張德文 99逸夫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
奧力運動科技有限公司開發兩大創新產品,致力提升足部健康。3D打印鞋墊利用雙材料3D打印技術, 通過3D足部掃描與步態分析,打造度身定製鞋墊。LIFTNGO則以人體工學設計為核心,適合日常與 運動使用,舒緩不同痛症,守護健康步態。
生物科技及醫療健康
開拓噬菌體精準治療攻克超級細菌
李文淵 08研究院婦產科;11研究院解剖學哲學博士
林志強 24研究院生物醫學哲學博士
馮鉄軍 24研究院生物醫學哲學博士
謝富達 25研究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哲學博士
港中大團隊聯合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打造國內首個GMP級噬菌體制備車間,建立首套噬菌體治療 SOP,目前已治癒多例耐藥菌感染;同步佈局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等藥物管線,填補國內 空白,助力全球抗耐藥新方案。
孫汶 22新亞生物醫學工程學 杜世誠 23聯合計算機科學
團隊結合人工智慧與生物技術,開發全球首創的單細胞功能性AI測試專利,實現單細胞分離與培養,並 以高解析度AI分析細胞用藥前後的變化,預測抗藥性及其與基因組學、多組學的關聯。此技術為生 物醫學、藥物開發與癌症個人化治療定立新時代標準。
湯宏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湯啟宇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
史向前
25研究院生物醫學工程哲學博士;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研究員 解迪生 25研究院生物醫學工程哲學博士;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研究員 蘇宇杰 生物醫學工程學哲學博士生
唐淑芬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研究員
XoBrace是一款智能氣囊護膝,結合專利充氣技術與3D透氣織物,秒速調節支撐力,提升膝部穩定 性與舒適性。適用於運動防護與復健支援,突破傳統護膝悶熱、不合身、支撐不足問題等問題,為 運動族群與復健者帶來更安全高效的關節防護方案。
維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許建坤 17研究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哲學博士
張昊智 24研究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哲學博士
溫鎮康 矯形外科與創傷學哲學博士生
維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搭建生物組織三維時空成像的多模態一站式平台,提供包括生物組織 無創性精準化三維靶向性標記,高通量自動化處理設備、高精度超清成像及基於深度學習的智慧化 自動化分析的服務,為科研、生物產品轉化及臨床診斷賦能。
醫路達中醫(國際)有限公司
Mak Ai Qi 23研究院心理學
醫路達是一個創新智能平台,提供線上搜尋、預約、視像問診、電子病歷、配藥及順豐免費送藥服 務,設立符合衛生署規範的配劑中心。現正研發移動端AI智能中醫系統(AICMS)及個性化中醫定 制服務,推動「AI+中醫」普及化。
雅識門科技有限公司
熊啟源 23伍宜孫金融科技學
結合生成式AI與當代教學法,雅識門致力革新學習體驗。我們務求利用最新科技為師生建立包含教 材生成、電子題庫、自動批改、課程管理等功能的個人化學習生態系統。
建築砼藝 by William Wong Studio
黃正坤 79新亞數學;84教育學院教育文憑
李麗慧
06新亞建築學;09研究院建築學
黃敏行 06新亞建築學;09研究院建築學
「建築砼藝」由黃敏行建築師於2024年創立,將建築特色元素轉化為混凝土藝術品。作品融合混凝土 原始質感與立體形態,於粗獷中見精緻。其既封存建築歷史,亦注入當代藝術感,兼具收藏與空間 陳設價值,讓建築記憶以藝術延續。
梁蔚芝 21研究院文化管理
在人工智能盛行、禮品日漸同質化的時代,甘甜拾光(Bittersweet Studio)堅持以全人手工,將孩 子穿過的襪子蛻變為獨一無二的布偶。每隻布偶均可自選設計及加上名字裝飾,承載專屬成長回憶, 讓禮物重新注入人情味,成為家庭中最珍貴的紀念。
石淦銘
23新亞中國語文研究;23新亞中國語文教育;中國語文教育文學碩士生 邵慧存 能源與環境工程學本科生
陳采楡 工商管理本科生
EduTrack結合AI技術與USIMS沉浸式體驗,為香港學生提供生涯規劃支持。透過AI生成個人化升學 就業建議、USIMS模擬大學體驗及一對一諮詢,彌補資源差距,助學生從自我探索到實際行動,清 晰規劃未來。
遊戲湯麵有限公司
余安濤 17和聲心理學
張曉瑩 17善衡中國語言及文學
梁文軒 25伍宜孫信息工程學
遊戲湯麵希望讓學習歷程變得更有趣。透過遊戲化和人工智能的幫助,為傳統課程帶來創新體驗。 作為Microsoft Education和Minecraft全球培訓合作夥伴,我們製作科技教材,為兒童和青少年裝備 21世紀未來技能。
劉鎮霆 22研究院金融學
GoalEDU是一個以人工智能(AI)驅動的教育科技平台,旨在幫助家長和學生進行學術規劃、提升 學習效果和簡化入學申請流程。平台特色包括個性化學習路徑、實時進度追蹤、學校及課外活動評 價系統,以及生成孩子學術和課外活動檔案的功能。
邵國強 86研究院工商管理
JG Inspire深耕AI教育科技與商業諮詢領域,核心產品為AI「人生模擬器」 系統,30分鐘濃縮職業選
擇、財富管理、時間分配及情緒應對的全週期場景,配套人生規劃課程,服務香港及大灣區青年、 企業,助力提升財商思維與抗風險能力。
葉梓兒 24新亞自然科學
巫筆是一款人工智能教學輔助工具。產品在2024-25學年推出,已吸引達160所香港中學使用。我們 專注於提供AI中文作文批改及寫作教學支援服務,旨在為每位學生提供即時性及個人化的寫作回饋,致 力於透過人工智能支援教與學,提升學生中文寫作水平。
智題科技教育
徐首忠 02研究院企業經濟;09研究院專業會計學學士後文憑
謝栩棟 24聯合計算機科學;計算機科學碩士生
譚敏璇 24崇基物理
吳文迪 計算機科學碩士生
SmartQuest是結合數理科教學與班級管理的AI智能平台,專為中小學設計,結合自動出題、批改與 學生答題分析,能減少老師90%批改工作量,並提供課堂管理及個人化學習建議,全面提升教學效 率與學生學習表現。
郭訟揚 19研究院哲學
Sophi哲學輔導App是一款結合哲學思考與心理支持的創新AI,旨在成為每個人的「隨身哲學師友」。
透過AI與專業輔導結合,Sophi提供即時對話、幫助用戶理清價值觀、面對抉擇與情緒挑戰。我們提 供一個讓大眾都能負擔的哲學輔導方案。
小豚正字
何靜儀 25晨興電子工程學
范洛維 人工智能:系統與科技本科生
梁詠荍 中國語文研究及中國語文教育本科生
黃芷筠 英文本科生
劉煜明 計算數據科學本科生
WriteRight透過掃描手寫或電子作業,自動識別錯字,並轉化為每日輕量練習,做到真正「邊錯邊 學」。無論你是希望子女學得更好的家長、想提供更有效支援的老師,還是努力進步的學生, WriteRight都是你理想的學習拍檔。 Sophi:
(排名不分先後)
主禮嘉賓
協辦單位
張曼莉女士
張詩慧女士
盧煜明教授
香港貿易發展局
中大知識轉移事務處
中大創業研究中心
中大創新科技中心
前期創業育成中心
中大創業創新副修課程
中大學生事務處
中大創業校友會
中大深圳研究院
支持單位
香港科技園
數碼港
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
中大創新有限公司
中大校友評議會
中大校友會聯會
中大校友事務處 統籌單位
專題講座 講者
主題講座
講者
盧煜明教授
駱美琪校友
杜洋教授
陳鴻天校友
梁行健先生
許夏林校友
曾瑞群校友
楊國華博士
蔡佩樺校友
Lamia Sreya Rahma校友
專題講座
主持
林曉鋒校友
司儀 / 主持
互動體驗區
余茵娜校友
吳頴鋒校友
杜家瑜校友
梁靜雯校友
蘇冠嵐校友
生物醫學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深圳市聲揚科技有限公司
商湯科技
中大創業
大賽評審
(初賽、復活賽及決賽)
伍心妍女士
何啟賢校友
林煌權博士
修志明校友
張子睿校友
勞維信校友
董和瀚校友
劉小鷹校友
蔡明都校友
蔡偉傑校友
校友
投資者
活動支援 (中大部門)
莫偉軒校友
勞維信校友
蔡明都校友
魏文富校友
傳訊及公共關係處
視聽製作部
視聽服務組
知識轉移事務處
教務處註冊及考試組
學生事務處
主辦單位
中大校友傳承基金
協辦單位
香港貿易發展局 | 中大知識轉移事務處 | 中大創業研究中心
中大創新科技中心 | 前期創業育成中心 | 中大創業創新副修課程
中大學生事務處 | 中大創業校友會 | 中大深圳研究院
支持單位
香港科技園 | 數碼港 | 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
中大創新有限公司 | 中大校友評議會 | 中大校友會聯會
統籌單位
中大校友事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