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10-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封面+內文(全)

Page 1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 調查研究計畫

委託單位

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

執行單位

計畫主持

銘 十

建 副

築 教 四

系 授 月


目 第一章

錄

文化景觀的觀念與調查方法

第一節

文化景觀的保存理論

1-01

第二節

文化景觀的調查方法

1-04

第三節

區域型文化資產的保存觀念

1-08

第四節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的特色與作法

1-10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第一節

2-01

一、 石油的發現與爭奪

2-01

二、 近代化技術的引進

2-02

三、 第二次的石油紛爭

2-05

四、 煤油局的設立

2-06

第二節

日治時期石油公司的大量開採

2-11

一、 日治初期出磺坑石油礦的試掘(1897-1903)

2-11

二、 臺灣石油組合開採時期(1903-1906)

2-16

三、 南北石油株式會社開採時期(1906-1908)

2-21

四、 寶田石油株式會社開採時期(1908-1921)

2-23

五、 日本石油株式會社開採時期(1921-1942)

2-28

六、 日本帝國石油株式會社時期(1942-1945)

2-38

第三節

第三章

清代石油的發現與開採

戰後中國石油公司的開發與經營

2-43

一、 戰後行政長官公署資源委員會的接收(1945-1952)

2-43

二、 中國石油公司的拓展與經營(1952-)

2-44

石油產業文化景觀自然景觀資源調查

第一節

出磺坑地區地質資源

3-01

第二節

出磺坑地區水文資源

3-13

第三節

出磺坑地區植物資源

3-15

第四章

出磺坑地區產業景觀資源調查

第一節

調查方法及操作過程

4-01

第二節

出磺坑聚落礦業設施調查

4-08

第四節

出磺坑聚落宗教設施調查

4-78

第五節

出磺坑聚落私有民宅設施調查

4-85

0-1

錄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調查研究報告

第五章

第一節

出磺坑周邊地區文化觀光設施資源調查

5-01

第二節

出磺坑周邊地區文化觀光團體資源調查

5-05

第三節

出磺坑周邊地區人力資源團體整合及執行

5-10

第六章

出磺坑周邊地區文化觀光資源調查

出磺坑地區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行動策略擬議

第一節

國外相關礦業景觀保存案例檢討

6-01

第二節

國內相關礦業景觀保存案例檢討

6-21

第三節

保存活化行動策略雛議

6-37

錄 附錄一

參考書目

附錄-01

附錄二

石油產業及出磺坑相關大事年表

附錄-08

附錄三

審查意見及修訂綜理表

附錄-12

附錄四

舊照片史料考證

附錄-17

附錄五

1902 年苗栗廳苗栗一堡出磺坑土地業主查定名簿

附錄-53

附錄六

1932 年日本石油株式會社出磺坑庄官有地使用調書

附錄-59

0-2


中華民國 94 年 2 月 5 日修正之〈文化資產保存法〉新增「文化景觀」,所謂「文化景觀」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意指「神話、傳說、事蹟、歷史事件、社群生活或儀式行為所定著之空間 及相關連之環境」。〈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關於文化景觀之條文為「第四條 本法第三條 第三款所定文化景觀,包括神話傳說之場所、歷史文化路徑、宗教景觀、歷史名園、歷史事件 場所、農林漁牧景觀、工業地景、交通地景、水利設施、軍事設施及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 成之景觀。」。 95 年度文建會輔導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推動區域型文化資產保護工作,將各類重要文化 資產,如古蹟、歷史建築、傳統聚落、歷史街道、舊城垣、工業遺址等有形文化財,並結合傳 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等無形文化財之整合保護,推動以地域為範疇之環境整備、文化資產 修復再利用與營運管理機制之策劃與推動,作為補助範疇。本計畫即以此新修訂之〈文化資產 保存法〉 、〈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及依照文建會〈95 年度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 計畫補助作業要點〉相關作業辦法等依據所從事之調查工作計畫。 本計劃的具體目標有下列幾項: 1.以〈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對文化景觀所做的 11 個分類作為依據,對出磺坑石油產 業的文化景觀之歷史與文化背景進行基礎調查。 2.對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進行全面調查,檢索並整理中外之相關論著、檔案、圖面史 料,確認苗栗縣客家聚落類文化資產的歷史背景與石油產業發展關係,以及留存於當代 的石油產業設施之保存狀況等基本資料,以作為未來文化資產保存工作之基礎。其重點 如下: (1)確認出磺坑石油產業各種文化景觀的相互關係。 (2)調查研究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的歷史、文化背景及保存現況。 (3)釐清出磺坑石油產業整體文化景觀的保存價值與意義。 3.進行現況調查,並選訓調查員,對出磺坑現存之產業設施與聚落文化資產,進行整體性 的調查工作。 4.依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的現況調查與研究,提出如下之建議: (1)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在苗栗縣整體文化景觀保存政策的定位。 (2)出磺坑石油產業整體文化景觀保存與活化策略的雛議。 (3)配合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活化的文化政策。 5. 依據上述調查研究之成果,推動區域內各類項文化資產指定、登錄作業。


第一章 文化景觀的觀念與調查方法

第一章 文化景觀的觀念與調查方法 第一節 文化景觀的保存理論及方法 一、文化景觀的保存理論 「文化景觀」 (cultural landscape)又稱為「文化地景」,關於該項文化資產的論述可追溯至 60 及 70 年代地景建築、歷史與地理學者對於「風土地景」 (vernacular landscape)的研究,美國 加州柏克萊大學地理系教授 Carl O. Sauer 於 1925 年為文化地景下了一個經典的詮釋: 「文化地 景為某一文化族群對自然地景作用而形成。文化是原動力,自然環境為媒介,文化地景則是結 果」 。直到 1992 年,世界遺產公約(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才正式認定文化地景為人類文 化資產中之一項,而這些文化地景為人類與自然合力的成果,展現了人類與其自然環境間長久 且密切的關係。 世界遺產公約中的文化地景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為人類所刻意設計及創造的地景,包含 庭園、公園等以美學為前提且通常與宗教或其他紀念性建築或構造物有關。第二類則為有機演 化的地景,因社會、經濟、行政、宗教所需,在周圍自然環境條件基礎上所發展出的空間形式, 這種地景在形式及組成元素上皆展現其演化的過程。這一類文化地景可再細分成兩種:殘跡或 化石景觀1以及持續演進中的地景2。第三類文化地景則為關聯性文化地景,是與宗教、藝術或文 化有關的自然元素,但不一定接受過人類活動干預。一直到目前為止,包含菲律賓梯田、葡萄 牙酒產業地景、瑞典 South Öland 農業地景、日本紀伊山神聖地域及參拜道等 55 處文化地景列 入登錄保護名單(UNESCO,2007) 。

菲律賓梯田。 資料來源:UNESCO

葡萄牙酒產業地景。

瑞典農業地景。

二、美洲地區對文化景觀之討論及保存 美國對於文化地景的定義為一個包含文化、自然資源、野生或是畜養動物在內的地理區域, 其與歷史事件、活動、人物有關,或是具有其他文化或美學上的價值。大致而言美國文化地景 分為四大類:歷史場所(Historic sites)、經人類刻意設計的地景(Historic designed landscapes)、歷 史鄉土地景(Historic vernacular landscapes)、以及跟人類學相關之地景(Ethnographic landscapes)。 1 2

殘跡或化石景觀所指為地景的演變歷程已經結束,但其形式上仍具有明顯的特徵可供辨識。 持續演進中的地景指的是與傳統生活方式有關且目前仍扮演一定的社會作用,地景的演化過程仍持續進 行中,同時,其展現了實質的地景演化紀錄。 1-1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在美國內政部(The Secretary of the Interior)及國家公園處(National Park Service)的推動之下,文化 地景保存已有相當完整的運作系統。從文化地景的調查研究、保存活用到經營管理等等皆有詳 盡的操作手冊來引導保存工作者。 除了國家級的指定之外,地方政府也有權力制定指定及保存的相關法規。無論是對於一般 文化資產或文化地景的保存,美國相當重視指定之後的管理維護工作,以及帶領人們認識地景 重要性的解說設計等等,對於文化地景保存的計畫及成果也須定期進行檢討及更新,以規劃出 最適合當下的地景保存經營策略。目前美國指定的文化地景內容相當廣泛,尺度可以由幾千英 畝的農業地景到小於一英畝的莊園,包含林肯總統的出生地、波士頓舊海軍基地、金門國家公 園等等皆列入文化地景的名單。

三、亞洲地區對文化景觀之討論及保存 亞洲地區文化地景的保存方面,日本基於國土及自然環境保全,以及維持良好景觀的需求 下發起了保護梯田及山村的全民運動,而梯田的保存又與世界遺產中的文化地景有接軌的可能 性,循此脈絡之下日本文化廳於西元 2000 年到 2003 年之間針對農林水產業相關地景進行了兩 次全國性的普查研究,篩選出農、山、漁村中其土地使用能反映出地域特殊性且蘊含高度景觀 價值,而其傳統產業與住民日常生活有密切關係的地景。最後由 2,311 件中挑選出較為重要的 180 件案例。 此項調查為日本農林漁產業相關文化地景累積了基本的背景資料,從這造冊名單中又可將 日本的農林漁產地景分為四大種類,第一大類包含了水田、畑田、草地、森林、漁業相關、水 路相關、聚落相關地景。第二大類則包含信仰及遊憩相關之地景、與藝術創作有關之地景、以 及獨特氣候現象之地景。第三大類則為與傳統產業運作相關之地景,第四類則為以上三大類有 關之複合地景。2005 年日本正式將「文化的景觀」納入文化財保護法內成為新的文化資產項目, 其將文化地景觀定義為由常民生活及風土氣候所形成的地域景觀,並且能夠反映出日本的國民 生活及產業。

日本第一號重要文化的景觀,近江八幡市的水郷 地景。(資料來源:日本文化廳)

日本第二號重要文化的景觀,一關本寺的農業地 景。(資料來源:日本文化廳)

一直到 2007 年為止文化廳一共指定了兩處國家級的重要文化景觀,分別為近江八幡市的水 鄉地景以及岩手縣一關本寺的農業地景。日本對於文化地景的保護,除了中央文化財法規的制 定及重要文化景觀的篩選之外,地方政府對管轄區域內的文化景觀也有立法保護的權力,以京 1-2


第一章 文化景觀的觀念與調查方法

都府為例,其於 2007 年陸續修改地方文化財條例,並選定能夠代表京都府常民生活的文化景 觀。文化景觀的價值及重要性已經逐漸為日本中央及地方政府所重視。

四、臺灣文化地景保存現況 相對於上述國際間對於文化地景的保存經驗,臺灣在相關論述及保存活用的技術上仍在起 步及嚐試的階段。就現今國內文化資產指定及保存最重要的一部法令文化資產保存法來看,2005 年 2 月 5 日修正的〈文化資產保存法〉中,新將文化景觀納入保護的範疇之內,於該法第三條 中對文化景觀解釋為「指神話、傳說、事蹟、歷史事件、社群生活或儀式行為所定著之空間及 相關連之環境。」而在文資法施行細則中舉例說明文化景觀的項目可能為「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宗教景觀、歷史名園、歷史事件場所、農林漁牧景觀、工業地景、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軍事設施及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成的景觀等。」上述施行細則中的詮釋,將台灣 文化景觀所涵蓋的對象及範圍主要分為(1)神話傳說之場所、 (2)歷史文化路徑、 (3)宗教景 觀、 (4)歷史名園、 (5)歷史事件場所、 (6)農林漁牧景觀、 (7)工業地景、 (8)交通地景、 (9) 水利設施、 (10)軍事設施、 (11)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成的景觀、(12)其他等 12 大項。除 了文資法所明列的登錄標準之外,地方政府也可視區域的特色而自行補充相關規定。 目前國內陸續指定的文化景觀包括: (一)基隆仙洞岩,有渾然天成的石洞,洞穴分三洞,中洞僅容一人側身通過,景觀特殊。 (二)澎湖七美的雙心石滬,石滬是傳統的陷阱捕魚法,利用玄武岩及珊瑚礁在潮間帶築 成的捕魚石墻,具自然與人文互動。 (三)台北縣鶯歌石,為鶯歌地名的由來,具歷史、民俗掌故。 (四)宜蘭縣烏石港遺址,為清代往返大陸頻繁之通商口岸,具交通歷史意義。 (五)宜蘭二結圳,在清代時期開闢,水圳貫穿二結聚落,成為集體記憶與生活的一部分。 (六)金門燕南書院暨太文岩寺舊址,宋代大儒朱熹渡海采風金門島,所建的書院,明初 廟毀再興建太文岩寺附設學堂。 (七)花蓮太巴塱阿美族祖祠,為該族群生活與舉行祭祀活動場所。

1-3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第二節 文化景觀的調查方法 有關本計劃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之調查,所採用之調查研究方法如下:

一、文獻考證 檢索蒐集並整理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發展之相關論著、檔案、圖面史料,確認出磺坑石 油產業文化景觀類文化資產之歷史背景,現存文化景觀之相關基本資料及保存發展歷程,用以 作為文化景觀清查建檔之依據。其次,蒐集出磺坑石油產業相關之老地圖及舊照片,用以輔助 田野調查工作之進行,及相關史料之考證確認。

二、實地調查 訓練並選訓調查員,對出磺坑石油產業範圍內各地現存之文化景觀類文化資產,進行全面 性的清查,記錄其地點、現況及使用情形,並攝影記錄存檔。其重點分述如下:

1. 調查區域 以中國石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所轄出磺坑礦區範圍為限。

2. 調查對象 以中國石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所轄出磺坑礦區內尚存之自然、人文、產業及觀 光資源為調查對象。

3. 調查人員選訓 以一至二位調查人員輔助專任助理進行調查研究,調查員之選擇以建築研究所之研究生 及建築系高年級學生為主,訓練調查員調查表格之填寫及調查工具之使用、個案篩選原則、 訪談記錄重點、攝影技術及拍照記錄重點、調查報告之整理及電腦建檔之方式。

4. 調查工具之選定 以出磺坑礦區圖、都市計畫圖(數值圖)、相片基本圖、等高線地形圖等圖面,進行調查 區域範圍之記錄,配合調查表格、數位相機、GPS(衛星導航定位儀器)、指北針、皮尺、錄 音機、調查紀錄所需文具、工作證件或與本案相關之證明文件。

三、文化景觀調查表之填寫 由於本計劃經由文獻回顧與參考資料之蒐集、整理、彙整與普查清冊建檔後,實地進行出 磺坑礦區文化性資產普查之田野工作;並將調查成果彙整載入文建會所訂定之「文化景觀普查 表」【表 1-1】,該表如下所列,及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相關準則中:

1-4


第一章 文化景觀的觀念與調查方法

【表 1-1】文建會所擬訂文化景觀普查表 普查編號 (年度-月份-3 位序號) *普查日期 年 月 日 *名稱 其他別名 *種類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 林漁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 動而形成之景觀 □其他 位置或地址 內容及範圍 特殊價值 現況 * 姓名/名稱 聯絡人 所 聯絡電話 公:() 宅:() 有 行動電話: 人 聯絡地址 縣(市) 鄉鎮市區 村里 鄰 路(街) 段 弄 號 樓 * 姓名/名稱 聯絡人 使 聯絡電話 公:() 宅:() 用 行動電話: 人 聯絡地址 縣(市) 鄉鎮市區 村里 鄰 路(街) 段 弄 號 樓 * 姓名/名稱 聯絡人 管 聯絡電話 公:() 宅:() 理 行動電話: 人 聯絡地址 縣(市) 鄉鎮市區 村里 鄰 路(街) 段 弄 號 樓 土地 土地使用分 使用 區或編定使 現況 用類別 使用狀況 區域內其他指定或 古蹟 登錄之文化資產 名稱 類別 主管機關 公告文號 歷史建築 名稱

類別

主管機關

公告文號

聚落 名稱

類別

主管機關

公告文號

傳統藝術 名稱

類別

主管機關

公告文號

古物 名稱

類別

主管機關

公告文號

自然地景 名稱

類別

主管機關

公告文號

民俗及有關文物

1-5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與該文化景觀直接 關連之具有歷史、文 化、藝術、科學價值 之口傳、文獻資料或 生活、儀式行為 其他相關事項 *普查機關/課室 *普查人員 *建議/ 行政處理 □ 深入研究 處理事 □ 列冊追蹤/不登錄 項 □ 登錄文化景觀 □ 其他 理由: 建議事項 建議: 理由: 1. 本表在運用時應依需要自行增刪普查內容或重行設計表格格式。 2. 「*」表必填欄位,請確實填具。 3. 照片與圖面至少一張(幅) ,必得依需要增加

圖照說明(一) (可增頁,至少應含保留區二張,文化景觀主要特徵及細部照片各四張,至多不限)

圖照一(說明)

圖照二(說明)

圖照三(說明)

圖照四(說明) 然而,在經由本計劃實際進行田野調查與文獻資料彙整,進行資源查表格填寫時,發現文 建會所擬訂的「文化景觀普查表」通用性與適用程度不高,部分普查內容難以獲得與撰寫,諸 如所有權、管理及使用人之詳細基本資料,土地使用分區等普查表內容。因此,本計劃經由分 析目前出磺坑地區產業設施的特殊性及土地、地上物所有權屬的複雜度,並參考日本文化農林 水產業的文化景觀調查研究報告書,以文建會的普查表格為基本架構,重新研擬苗栗縣出磺坑 的文化景觀資源調查表來進行填寫【表 1-2】。其中將前述所有權、管理及使用人之詳細基本資 料,土地使用分區等普查表內容,予以刪除,再行增列目前地政事務所所藏「土地建物調查成 果圖」等地籍、建物資料,用以釐清其文化景觀區域權屬及日後訂定文化景觀範圍的參考,強 化調查表格之實際層面內容。

1-6


第一章 文化景觀的觀念與調查方法

【表 1-2】苗栗縣出磺坑的文化景觀資源調查表

1-7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第三節 區域型文化資產的保存觀念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為針對台灣重要古蹟、歷史建築、傳統聚落、舊城區、歷史街道等 場域(site)環境,進行完整性之保存維護,藉由提昇歷史資產之活化經營與管理品質,展現政 府對文化資產工作的施政勉力和作為,提昇有形文化資產及無形文化資產之整合保護,形塑臺 灣意象,保存集體記憶、凸顯主體意識,建立全民之在地認同與文化意識,於訂定「95 年度區 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補助作業要點」 。 (一) 建立區域性文化資產保存與維護機制。 (二) 強化區域型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之整合保護、再利用模式。 (三) 提昇在地民眾參與及跨部門合作機制。 (四) 以都市計畫及區域計畫等工具,落實國土資源保存與維護。 (五) 建構歷史資源經營管理與營運模式,活化區域整體發展。 (六) 藉由社區組織及在地團隊經營,落實長程性之可持續發展之經營管理策略。 輔導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推動區域型文化資產保護工作,區域內應包括重要文化資產, 如古蹟、歷史建築、傳統聚落、歷史街道、舊城垣、工業遺址等有形文化財(含已指定、登錄 之文化資產至少 2 項以上) ,並結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等無形文化財之整合保護,推動 以地域為範疇之環境整備、文化資產修復再利用與營運管理機制之策劃與推動,作為補助範疇。 未來除推動區域範圍內之設施物、街道、街角等之整頓,落實諸如廟埕廣場等特色空間串 聯規劃、環境景觀維護、風貌營造,建立區域性文化資產保存及活化模式,輔導在地社區組織、 民間非營利組織,整合在地工匠技藝、傳統藝術及民俗活動等,導入具創意之再利用及發展策 略,落實區域性文化保存與振興活化。分項工作說明如下: (一)推動區域內各類項文化資產指定、登錄作業:針對已指定、登錄之各類項文化資產 進行檢視,並提出未來將進行指定、登錄之潛力點名單。 (二)建立區域文化資產保存共識:結合在地社區組織、民間非營利組織、商圈及職業團 體等,參與整體規劃及建立後續再利用經營管理模式,形塑整體文化保存共識。 (三)進行保存用地或保存區等編定、劃定或變更等作業:建立跨局處機制,運用都市計 畫與區域計畫等工具,進行土地使用強度及類型之重新檢視,建立長程文化資產保 護之法制化基礎。 (四)建構區域性文化資產保存機制,落實有形文化及無形文化整合保存模式:改變過往 文化資產工作,多以單點性之有形文化資產為主,忽略無形匠藝保存與技術傳承, 以及與有形文化財及在地生活相關之儀式、風俗、產業行為等無形文化之相互串 聯,藉由區域性保存機制之推動,嘗試結合地方特質及在地組織能量,進行可持續 性發展之規劃與運作。 (五)建立在地性之區域保存及營運管理模式:導入企業經營管理概念,突破過往靜態保 存思維,並結合區域內資源之整體運作,建立未來區域活化之整體發展與經營模式。 1-8


第一章 文化景觀的觀念與調查方法

依據上述區域型文化資產的概念來檢視出磺坑石油礦業文化資產,除具備有國際性價值的 礦業文化資產外,目前仍在繼續生產天然氣的營運中,亦為得以持續運作及活化發展的重要命 脈。礦場區雖有大部分油井及設施面臨荒棄與破壞的高度威脅,仍保留大量文化性資產與自然 生態資源。目前除加速進行產業遺產之調查與研究外,亦進行評估結合目前遺留之廠區建築與 設備、油礦陳列館,乃至散佈於周遭之油井遺址及其他自然與社區人文資源,透過教育學習及 生態旅遊等手法,重新傳遞與訴說這段長達 190 年的油礦歷史,並創造諸此產業文化得以持續 運作及活化發展之嶄新條件與基礎。以下為本計劃之工作流程:

1-9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第四節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的特色與作法 苗栗縣公館鄉的開礦村,是臺灣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石油礦開採地。據淡水廳誌記載,咸豐 11(1861)年邱茍在後龍溪出磺坑附近河床中發現石油,並以人工挖掘一口油井,此油井距美 國於賓州所開鑿的世界第一口油井僅晚了兩年,因此臺灣雖然沒有大量的石油蘊藏量,但在石 油的發現及開採,卻有相當的歷史,然而在臺灣的產業保存中,石油產業一直是被忽略的,且 出磺坑目前還保留著大量的宿舍、鑽井機具、舊油井等設施,但因近年來中國石油公司在出磺 坑之員工人數縮減,眾多的設施在管理維護上漸感困難,因此出磺坑的石油產業應盡速納入保 存的計畫。

一、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的特色 針對出磺坑石油產業所形成之文化景觀成為苗栗縣文化景觀重要潛力點就其文化資產特色 方面而言,可歸結成下列四方面:

1. 客家族群的文化性 歷史上苗栗因地緣因素,成為客家人的群聚之處,使得苗栗地區的文化也呈現客家族群的 文化性特色,如出磺坑村落邊緣的福德祠及出磺坑溪旁的水頭伯公廟,開礦村則是以城隍宮為 中心廟所形成的祭祀圈。聚落內依著山勢形所成的之前低後高的聚落空間與建築群,以及建築 物圍牆內的天公爐等信仰文化、農耕文化與其種種所形成的景觀等方面,皆呈現客家族群的文 化特色。

2. 國際性與地域性石油產業的特殊性 日人治臺後再出磺坑大量的開採石油,當時日人所留下的石油油井、鑽探、開採、煉製設 施及礦工的宿舍、防空避難、福利設施等都被沿用與保存,加上光復後的增修改建,形成了出 磺坑的石油產業所特有的產業文化景觀。

3. 地理景觀的特殊性 出磺坑在地質上屬於背斜構造,中央部位最高,兩翼向外傾斜並由軟硬不同的砂岩和頁岩 互層組成,石油與油氣就被封閉在背斜構造裡,是最佳的石油與油氣蘊藏構造,也是一個地質 構造、地層的研究與教學地區,故亦具自然地景類文化資產之價值。

4. 文化性資產保存的整合性 以往文化資產大多為單一種類的保存方式,而出磺坑石油產業因其本身擁有多種文化性資 產,如文獻檔案、文物機具、建築與土木設施、遺址、自然與人文地景、產業技術的無形文化 資產等可以整合不同的文化性資產保存與活化。

1-10


第一章 文化景觀的觀念與調查方法

基於上述之理由,所以將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作為苗栗縣境內重要潛力點以及本計劃 的目標,本計畫目標即以出磺坑石油產業歷史與文化景觀的特色,進行調查研究工作,並以作 為未來苗栗縣文化景觀登錄保存活化以及相關文化政策執行之依據。

二、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的作法 1. 文史性調查研究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有石油油井、鑽探、開採、煉製設施及礦工的宿舍、防空避難、 福利設施、客家聚落空間與建築群、農耕文化、特殊的背斜構造儲油地質構造及其他人類與自 然互動而形成之景觀等,包括不同時期以及不同類型的文化景觀,因此需要將清朝、日治時期、 光復後等的相關文獻做完整之回顧與研究。

2. 文化景觀基礎調查 選訓調查員,對苗栗出磺坑石油產業現存之文化景觀,進行全面性的調查,記錄其、地點、 現況及使用情形與口述歷史訪談,並對日治時期石油開採所遺留的近代建築、產業設施、聚落 空間進行攝影紀錄,找尋由史料中已遺失或未記載於史料之設施。其重點分述如下: (1)調查區域:現今屬苗栗縣出磺坑石油產業之相關地區與中國石油公司所擁有之設施範圍。 (2)調查對象:以出磺坑石油產業之文化景觀為調查對象,包含基礎文獻回顧與已知的個案 均屬之,作一詳細的現況調查研究,如下所示。 文化景觀分類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避難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之景觀

範圍及對象案例 客家聚落、拓墾遷徙路線…等 城隍廟、伯公、廟宇及其週遭環境、祭祀活動…等 採礦、石油、油氣噴發…等 梯田、果園…等 二氧化碳脫除廠、油井、纜車道…等 出磺坑吊橋、國光橋、步雲橋…等 自來水及灌溉設施 防空洞 臺灣油礦陳列館…等

3. 區域性相關人力資源調查: 包括社區中耆老與中油之現役及退休老員工的口述訪談,社區與地方文史工作與文化資源相 關調查。

4. 分析與建議 1.確認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潛力點之分佈位置與相互關係。 2.調查研究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點的歷史、文化背景及保存現況。 3.釐清出磺坑石油產業整體文化景觀的保存價值與意義。 4.劃定與指定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具體的保存範圍及對象。

5. 報告書撰寫 依據以上兩項調查成果,加以整理及研究,針對研究目的撰寫報告書。 1-11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三、本研究計畫實行期程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文化景觀經多年的發展而形成今日的風貌,其中蘊涵許多文化景觀資 源,因此如何串連及整合保存,實為一項重要之工作,建議以三年作為整體計畫的時程。本年 度之工作內容如下: 工作內容

97 年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1 月

5月

6月

7月

8月

文獻檔案資料收集與應用

現場文化景觀調查

計畫時程 工作確認與人力分配、訓練

4月

96 年

期中簡報及審查

資料整理分析與彙整

報告書撰寫與彙整 數位資料製作

繳交期末報告初稿

※ ※

報告書修正付印與辦理結案

1-12

※ ※

期末簡報及審查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第一節 清代石油的發現與開採 臺灣在清代即在現今的出磺坑發現石油,發現之初並未引起官府注意,今以民間開採與買 賣,首先是引起了在臺的外商注意因而引發了爭端,繼而引起官方的注目,並從當時世界上石 油開採技術最為純熟的美國,聘請技師購買機具,也正式展開了臺灣石油的近代化開採,在臺 灣方志的記載中臺灣石油掘井開採石油的年代僅比世界上的第一口油井,也就是 1859 年美國賓 州的德瑞克油井,相形之下僅晚了兩年。 清代臺灣的石油一直是在臺外國人注目的焦點,而清政府則是將大部分的目光放在煤礦 上,對石油開採的關注則相對較少。清朝政府有多次大量開採臺灣石油的機會,但因為官員的 保守與技術的缺乏,始終無法大量並有計畫的開採。

一、石油的發現與爭奪 臺灣石油的發現,據淡水廳志1及臺灣通史2記載,咸豐 末年,有一粵籍番割3邱苟,因為引誘生番殺人,犯案累累, 逃至當時的番地貓裏溪上游藏匿,即是今日後壠溪旁的出磺 坑一帶,發現水面上有浮油,伴隨著臭味,撈取後可以燃燒, 煉製後用途很廣,於是將這一帶佔為己有,並以人力挖掘一 丈深的井,每日汲取 40 餘斤販售4,1864(同治 3)年邱苟 以每年百餘元的代價租與吳姓商人開採販售,並以戎克船由 後壠港運至廈門,隔年寶順洋行(Dodd.&Co.)的英國茶商 約翰‧陶德(John Dodd)5得知此事後以每年一千餘圓向邱 苟取得開採權6,遂引發雙方為爭奪採礦權而互控,吳姓商 人遂率眾與寶順洋行互爭,期間因為一直抓不到邱苟,而引

【照片 2-1】戎克船(仲摩照久, 《日 本地理風俗大系》,1931,新光社)

起很大的風波,直至 1870(同治 9)年 2 月邱苟被補歸案,經審訊後就地正法,當時官方以外 1

《淡水廳志》卷十二,考二物產考,磺案(附)。 《臺灣通史》卷十八,榷賣志,煤油。 3 《噶瑪蘭廳志》卷五(下),風俗(下),番情,生番。沿山一帶,有學習番語、貿易番地者,名曰番割。 4 《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00,〈臺灣石油誌-附本島石油業ニ關スル所見技師齋藤讓提出〉永久追加, 2

冊號:546。 5

《臺灣番事物產與商務》,論石油一種--此種係代理淡水領事官約翰多卓(即陶德)覓得,產在「烏蘭」 東南二十洋里,屬於土人境內,及一帶高山皆有之。該領事曾於一千八百六十八年在奎隆砂石中測驗煤 炭者。據云:此石油從山腳罅中流出,下甲人以六尺徑之大水桶承之,或於樟樹根旁掘得之。彼鄉居民, 以此燃燈,兼醫輕重各傷。其油件前曾寄回本國,存於紐約之博物院。現中國官禁止開掘,及裝運出口。 另外在陶德所著《北臺封鎖記》中的附錄 2〈漫遊基隆〉亦以第三者的筆法提到: 「二十幾年前有位外國 人在中部山區發現石油,該名洋人向當地頭人租得採礦權,最初相安無事;但幾年後,那名頭人被官方 逮補、斬首,洋商也被撤資。」 《北臺封鎖記:茶商陶德筆下的清法戰爭》陶德(Dodd, John) 著,陳政三 譯 2002,原民文化 6 Re'ginald Kann 著 鄭順德譯,《福爾摩莎考察報告》 ,2001,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p115 2-1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商沒有在內地開礦的權力,將出磺坑的油井查封禁止開採,台灣第一次的石油爭端遂逐漸平息。

【照片 2-2】陶德(J.DODD)位於出磺坑第一口手掘油井,左者推測為陶德本人;左方儲油桶上書 「J.DODD」、 「PETROLEUM SPRINGS」 、「APRIL 1865」等文字。 (資料來源:《臺灣古寫真帖》)

二、近代化技術的引進 1876(光緒 2)年臺灣的礦產終於引起官方的注意,丁日昌任福建巡撫時,對臺灣礦產的 開採亦相當積極,曾分別請當時的臺灣道夏獻綸與督辦礦務局道員葉文瀾查看臺灣的礦產,其 中夏獻綸回報為:「磺油產於淡南之牛頭山7石罅中,與泉水並流而下,初每日不過湧出四五十 斤。同治元年,即有華商、英商爭贌之事。嗣美領事李讓禮潛蹤到彼,託奸民招引生番為罔利 計;幸奸民被獲,事乃中弭。據洋人云:此油若用機器疏通,日可得萬斤。然無徵不信,必先 有熟悉其事者購小機、僱洋工,開鑽試驗。但使工本之外,略有贏餘,即可舉行;以贍海外之 窮民,即以杜奸徒之妄念:此磺油之情形也。8」 葉文瀾的回覆則為: 「其煤油一項,據查淡水屬牛琢山地方有井一區,磺油與泉水並從石鏬 流出;土人盛以木桶,另由桶底開竅放水,水盡則全為油。其色黃綠,氣味與洋油相埒。井之 左右有十餘窟,亦有油浮水面。其附近四、五里有小沼數處,望之則似沸湯,即之仍為冷水; 引以火,則烈焰飛騰,勢難撲滅。詢之土人云:該處現在自出之油,日不過百十斤。而洋人前 曾有云:『此油若用機器開鑽,日可得百擔左右』 。現已飭該道先行購買小機器一副並雇一熟悉

7

清代文獻中關於出磺坑的記載有多種名稱如:貓裏溪上流、貓裏溪頭內山、牛頭山、牛角山、牛琢山、 牛鬪山、牛鬪口山、雞籠仔山、磺油山、磺油窟等,而石油當時則有:磺油、煤油、石油的名稱。 8 〈閩浙總督文煜等奏請專派葉文瀾駐臺督辦煤廠等件並察看硫磺、磺油、樟腦、茶葉各情形設法開采摺(光 緒二年八月二十四日)〉,《清季臺灣洋務史料》。 2-2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洋匠前來鑽試開辦,庶可冀出油日多,獲利日厚。此煤油之情形也9。」 因此在 1877(光緒 3)年 3 月 25 日前,官方已 聘請洋匠試鑽油井。同年 4 月丁日昌改派招商局委員 唐景星負責,唐致電給美國賓夕凡尼亞州 (Pennsylvania)的油局,請代為介紹熟練的油礦技 師,嗣經函電往來,商定條件後,賓夕凡尼亞州的兩 位技師,由美國來臺灣以機械化的方式的開採油礦10。 關於兩名美國技師在臺的工作情況,在陳政三所 著《出磺坑鑽油日記 臺灣第一座油礦:1877~1878 美 國技師開採石油的故事》中有兩位美國技師之一--絡 克(Robert D. Locke)來臺一年三個多月的詳細紀錄, 其中所述 1877 年唐景星透過任美國副公使的老同學 容閎招募油匠。容閎則再透過美籍妻子的兄弟凱絡(E. W. Kellogg)到油鎮找到簡時(A. Port

Karns) ,簡時

11

堅持要有一位助手,因此找到絡克 。 【圖 2-1】 與 1878 年美國技師相近時期的鑽 井機(來源: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員工訓 記中發現外,在當時淡水關稅務司李華達(Walter Lay) 練公司,《石油探採方法》,1966 中國石 油股份有限公司)

兩名美國技師在臺灣鑽井的工作內容除可在日

的海關年報中亦有提及且與日記中的情況相距不遠 12

,其中敘述:當時後壠附近海面及河流均太淺,鑽

採機器的卸載不便,須先運至淡水再換裝吃水較淺的 船隻至後壠卸下。鑽井機具由後壠運至油井也需重新 修築道路,準備工作就花了許多的時間,之後的開採 也因為鑽到地下的鹽水、土質太鬆軟等因素,頻頻坍 陷。鑽探至 397 呎才發現油層,並安裝油管開始抽取 石油,每天約可得 252 加侖。鑽探到石油層沒多久美 國技師的一年合約也已到期,因對待遇不滿、生番的 出沒、官員與工人的怠惰及所處環境惡劣等因素,再

【圖 2-2】淡新檔案中所繪洋人開採油井之 機具及房舍。 《淡新檔案》,檔案編號: 11714-10

加上唐景星所提的續約條件又不能他們令滿意,使得兩名技師不願續約而返美。 據 1878(光緒 4)年淡水海關年報,當時共鑽了兩口井,在絡克的日記中只提到一口井, 有可能是唐景星另找兩名技師的工匠學徒鑽鑿13,亦有可能是指前期試鑽的井,據當時的文獻、 美國技師的描述與當時的技術水準,美國技師所用的機械應為蒸汽動力的頓鑽井機。而英國淡 9

〈福建巡撫丁日昌奏報臺灣煤務、硫磺、煤油情形片(光緒 3 年 3 月 25 日)〉,《清季臺灣洋務史料》。 黃嘉謨,《美國與臺灣-1784 至 1895-》,臺北:中央院近史所,1979 年,P329-335。 11 陳政三《出磺坑鑽油日記 臺灣第一座油礦:1877~1878 美國技師開採石油的故事》台北:歷史智庫出 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5p.18 12 黃嘉謨,《美國與臺灣-1784 至 1895-》,臺北:中央院近史所,1979 年,P332~333。 13 詳陳政三《出磺坑鑽油日記 臺灣第一座油礦:1877~1878 美國技師開採石油的故事》台北:歷史智庫 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5 10

2-3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水領事費里德(A. Frater)在 1879(光緒 5)年 3 月領事報告則寫到: 「據稱唐道臺不得不自掏 腰包賠給公庫 3 萬銀元」。此次近代化的開採,也在主辦官員的賠款下落幕。 【表 2-1】美國技師在臺重要事件表 時 間

重 要 事 件

1877︵光緒3︶年 1878︵光緒4︶年

09 月 04 日

兩名技師由小鎮出發,坐了 8 天火車後抵舊金山,而 3 萬美金購買的機器則由紐約 出發

09 月 12 日

由舊金山出發經 22 天的航行抵日本橫濱港,再各地盤旋 8 天

10 月 11 日

由長崎出港,13 日抵上海,後住了 33 天由唐景星與布郎(Robert Morrison Brown) 輪流陪伴、參觀

11 月 14 日

離開上海

11 月 16 日

抵馬尾兵工廠,等待代理巡撫葆亨撥冗接見

11 月 20 日

登上靖遠砲船,因風浪太大直至 20 日抵臺灣府(今臺南) ,居住於孔廟旁學生宿舍, 見過包括到臺夏獻綸在內的大小官員

11 月 28 日

簽妥正式合約,隔日包含官吏、士兵、翻譯、苦力、僕人等,共約 75 人由府城出發

12 月 07 日

抵後壠,隔日至公司寮港(壠港)發覺港口水深不足,無法讓機器上岸

12 月 09 日

抵達距油泉 5 里的磺坑庄,並居住於村中廟宇的偏間,在油村時因為缺乏煤礦,雖 有自然噴發的瓦斯,初步推斷足夠推動噴氣堝爐運轉但無法解決接管的問題,因此 後來只能偶爾使用木材或從基隆運來的煤礦

01 月 17 日

唐景星首度來到油村視察,至 1 月 29 日才離開,此期間為解決機器從後壠運至油井 的問題,需要築路及設計大型的牛車(後者由絡克設計) ,載運兩具堝爐,期間並開 始砍筏樹木建造基礎、工寮,也開始修築從後壠到油井的道路

03 月 15 日

第一批機具才抵達後壠港,並存入位於後壠的倉庫

04 月 09 日

所有機具終於全部運至後壠

04 月 30 日

開始將機具由後壠載往油泉,包含洛克所設計的大牛車(使用 3 頭牛拉動)在內, 共計花了 13 天 44 輛次才將所有機具運上油泉

05 月 07 日

開始搭設高 4 呎的井架、組裝機器

05 月 11 日

開始挖掘與鑽探工作

07 月 17 日

葉文瀾到油井巡視,並要求技師搬至油井工寮與士兵一起居住但被技師拒絕

07 月 18 日

唐景星二度至油井巡視,應是至 8 月 2 日離開

08 月 03 日

挖到油層,深度共 397 呎

08 月 14 日

唐景星三度至油井巡視並居住於油井工寮中

08 月 22 日

駐紮彰化北路協鎮營副將--樂文祥為讓技師至油井工寮居住,放火燒掉技師住處的廚 房

09 月 03 日

與清廷的合約到期

09 月 27 日

絡克離開油井北上至淡水

10 月 01 日

抵淡水並拜訪馬偕與陶德

10 月 05 日

唐景星離開油井北上淡水

10 月 07 日

簡時一離開油井北上 9 日與絡克會合

10 月 15 日

唐景星的慰留與所提出的條件皆無法讓技師繼續續約

11 月 07 日

兩名技師正式離臺返美

資料來源:參考整理於--陳政三《出磺坑鑽油日記 臺灣第一座油礦:1877~1878 美國技師開採石油的故 事》臺北:歷史智庫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

2-4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三、第二次的石油紛爭 在美國技師離臺後,出磺坑的油井並未因此而被封禁,在《淡新檔案》中可發現,出磺坑 的石油已從原先的官方開採,轉為民間自行採取販售,其後因為官方強勢的將民間所開採的油 井收歸官有,因而引起第二次的石油紛爭。 1881(光緒 7)年 7 月 8 日臺北知府陳星聚擬試辦基隆與出磺坑的油井,並交由職員唐培 香向臺灣商人集資試辦,並擬向新竹縣商借當時美國技師所留下之機器運至基隆使用,如果適 用或損壞並願意照價買下14,並下令在出磺坑當地防守油廠的隘勇邱彩廷將機器清點借用15,但 在移交之前的閏 7 月初 3 因下大雨河水暴漲將油廠的部分房舍與機具沖走,文中並有詳列被沖 走的機具清單16,共計大約有 20 項之多。 【表 2-2】1881 年油山機器廠屋水災設備損壞清單 編號

機具設備

受損情況

1

後壠汕頭港儲機器軍屋一座

被狂風吹倒

2

油井機器東土牆草廠一間,屋頂崁,原安用機器

牆壁倒塌

3

油井木架面材板

被風吹下地,洪水漂流

4

油井透機器車厝內,原用木輪車

被水蓋壞

5

機器鐤後儲木料草屋一座

洪水漂流

6

儲機器草屋一座

洪水漂流

7

監工所草屋二間

洪水漂流

8

蓋機器鑪草亭一座

洪水漂流

9

蓋儲油桶木棚一座

洪水漂流

10

搭棚木料一百一十塊

洪水漂流

11

草亭一座

洪水漂流

12

大木油桶三個,中木油桶四個,桶底十六片

洪水漂流

13

棹櫃一張

倒壁壓壞

14

長椅六張

洪水漂流

15

車對繩車葉枋料一十九片

洪水漂流

16

鋪板一十一付

洪水漂流

17

渡船一隻,調頭船一隻

洪水漂流

18

兵房單頂灰壁五間排一座

被風吹壞

19

右邊廂房四間

被風吹壞壁

20 右邊廂房四間 兩間倒塌 資料來源:整理自, 《淡新檔案》 ,1881, 〈看守油山機器勇首邱采廷為稟請勘驗油山機器廠 屋洪水漏塞事〉,檔案號:14408.11。

14

15 16

《淡新檔案》14408.2 內略述: 「察外洋火油流販中國不過十年,現竟各口暢銷,不啻利市三倍,似此 利權所在,允宜設法收還。台北向有油山,經憲委員開辦有案。嗣以所用洋匠非人,事遂終止,而火 油之利仍獨歸外洋,職等目睹時艱,深相惋惜。茲有英國著名油師,於本年三月閩,經職等邀同到台 履勘。據稱,油源本旺,油質亦高,且受雇襄理,力言前辦洋匠辦理之失,似與毫無把握者不同。職 等現邀合同人,湊集股本,請願領諭試辦。所集股份皆中國商人,不附洋商絲毫股本。將來瓣有定局, 所出油斤,應完稅厘,櫂章繳納,官存房屋機器,商人如有合用及堪修理者,憑眾公估值價若干,俟 奉批准後,再行具限依期分繳,以昭平允。」 《淡新檔案》14408.6 《淡新檔案》14408.11 2-5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當時官方派遣煤油礦物總管蔡崇光與一名洋人來到此處,並以強勢手段擬將所有的油井17收 歸官有,並堵塞多口民間自行挖掘的油井。因為當地油井所生產的石油經販售後,所得的部份 銀兩運用於支付當地隘勇的糧餉,遂引起地方隘勇的不滿,當地隘勇並曾多次糾眾至官方的辦 事處抗議。 期間因為發生生番攻擊砲櫃與油廠,共焚去一座砲櫃,並有多人被殺之事。因此官方懷疑 並指控,為當地民眾勾結生番所為18。因此逮補許多鬧事的隘勇審問,最後地方隘勇不得不屈服 於官方勢力之下,油井依然被收歸於官有,並由官方發給當地隘勇些許的補償金平息風波,兩 名技師所留下的機具也被運至基隆,原本也想將廠房賣掉,但因為房舍簡陋,再加上生番出沒 而作罷。

四、煤油局的設立 劉銘傳任巡撫時,於 1887(光緒 13)年設煤油局,並委棟軍統領林朝棟兼辦,但出產不多, 入不敷出19。於是 1889 (光緒 15)年劉奏請曰: 「臺北新竹縣轄牛頭山地方,舊產煤油;雖經 前福建巡撫丁日昌奏明令道員葉文瀾開採,旋以虧本停止。現據該英商范嘉士並請開辦,事同 煤礦一律,並由該商另訂合同;謹繕單陳明,並乞一併飭發核議施行20。」欲將煤礦及油礦一併 委由英商承辦,並與英商草擬了合約內容一併附上,但兩者均遭到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拒絕, 拒絕的主要原因為:「該衙門所奏臺灣煤礦,如合 同內所載立定年限、指定界限、不准華民開挖、加 徵土煤釐捐各節有妨本地民生及洋商承辦後種種 流弊,立論極為切當。此事開辦十餘年未著成效, 實由承辦之人經理不善。該撫欲思補救,不於所用 官商實力講求,輒與英商訂立合同,雖可作為罷 論,究屬多此一舉;辦事殊屬粗率!著傳旨申飭。 該撫接奉此旨後,即著按照該衙門所奏,慎選賢 員、破除積習,認真覈實、妥為經理;總在用人得 宜,自可漸收成效。如產煤日絀、虧折太多,亦應 酌量情形,另籌辦法;毋再草率從事,致滋後患。 慎之!欽此21」 ,因為奏摺被拒,因此出磺坑的石 油開採又再次被擱置,直至 1891(光緒 17)年邵 友濂上任將煤油局裁撤。 劉銘傳在出磺坑委託林朝棟開採石油的紀

【圖 2-3】淡新檔案中所繪後攏港口及洋人存放 開採油井機具之茅屋,虛線部份為運送道路。

錄,雖然在文字上的敘述不多,但在淡新檔案中的

17

據《淡新檔案》14408.19,14408.37 兩案載當時此處的油井應有 8 窟,掌握在多名吳姓墾戶手中,每 日產量共 130 餘斤 18 《淡新檔案》14408.48,14408.55 19 臺灣通史,卷十八,榷賣志,煤油。 20 〈臺撫劉銘傳奏基隆煤礦擬歸英商承辦請旨飭議摺〉,《清季外交史料選輯》光緒十五年,P.209。 21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奕訢等議奏丁日昌等籌議臺灣事宜請旨遵行摺〉,《清季臺灣洋務史料》 2-6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一幅圖中卻可窺之一二,從圖中可見從後壠港至出磺坑的道路與渡船碼頭,以及為暫時存放機 具在後壠港興建的二間茅草頂的房屋,道路與碼頭的開闢則為 1878(光緒 4)年,兩名技師為 載運鑿井機具而修築的道路,如【圖 2-3】中所由「洋人存機器茅屋二間」經「後壠汎」 、 「加志 閣塘」再沿著「大湖大溪」 (今後龍溪)北岸經「隘寮腳庄」到「石油坑」 (今出磺坑) 。 圖中繪有一座瓦房官廳應為劉銘傳在出磺坑所設的煤油局,而最落於旁邊的兵營與周圍的 砲台,則是為防範當地生番而設,而圖中的油井除了一小口應是以人工挖掘的老油井外,還繪 有七丈二尺高的採油塔,與車軸、機具等設備,對於當時的技術水準來說應為,蒸氣動力的頓 鑚井機,當時美國技師所遺留的機具,據文獻所載應該已被移至基隆,此機具是否因為太龐大 而未被移至基隆,或是林朝棟在此採油時所新購置的機具,則需再經查證,方可斷定。

【圖 2-4】〈新竹縣行政區劃圖及新竹苗栗以中港分界附近之詳圖說明〉《淡新檔案》,1889 圖 片 記載文字 圖 片 記載文字

官廳正座瓦屋 五間、左邊草屋 共八間、右邊草 屋共九間

後壠海口 洋人存機器草 屋兩間

兵房正座茅屋 五間

老油+井邱家管

2-7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砲台

洋人存機器茅 屋六間

前因開油山設 有路船在此

土地廟 開井洋人車油 架高七丈二尺

資料來源:《淡新檔案》1889〈新竹縣行政區劃圖及新竹苗栗以中港分界附近之詳圖說明〉,第一編 行政,第一類總務類,第五款外事,檔案編號:11714-10。

1892(光緒 18)年臺灣布政使司唐景崧以後壠所產天然石油不能點燃,特函詢問淡水關稅 務司馬士(Hosea B.Morse)是否須經提煉方可使用,並想知道開辦煉油廠的費用,馬士雖應允 代為致函有人查詢,但此事卻一擱數月。 直至次年 5 月邵友濂擬恢復臺灣的石油鑽採,委託馬士代為物色鑽探人員,而馬士的回覆 則為,在亞洲僅能找到一人,但薪水太高,而從美國找尋費用亦是驚人,由於技師與技術問題 無法解決,此事又擱置了 10 個多月,至 1894(光緒 20)年 4 月邵友濂為了以臺灣的石油可以 自給自足無需外購,再度與馬士商酌開煉石油的辦法,馬士估計開辦資本高達 25 萬洋銀,而前 期的探勘工作約需一年,費用則是 1 萬 5 千洋銀,並提出建議,如有 25 萬洋銀,不如開辦煤廠, 繼續鑽油的計畫遂又中止22。 在黃嘉謨《美國與臺灣-1784 至 1895-》一書曾提到,當時馬士的建議皆是不讓台灣官方開 辦石油礦的開採,主要原因應是,當時美國為世界上時有產量最大、技術最純熟的國家,歐美 各國與台灣所使用的石油皆為美國所生產,如台灣所生產的石油能自給自足甚至外銷,將會衝 擊美國所壟斷的石油市場,而馬士所建議開採的煤礦,因為台灣煤炭品質好價格又便宜,而且 可以提供美國在亞洲的燃料中繼站。 清政府對出磺坑的石油開採,雖然有興趣,但在劉銘傳的煤油局被邵友濂裁撤後,多流於 紙上談兵並無實際行動。在清朝政府統治台灣的最後幾年,特准當地的隘勇邱玉,每月納稅三 十元的稅金,撈取舊井所湧出的石油販賣,每日平均可採取 60 餘斤,供應後壠與附近各村所需 23

22 23

,直到臺灣割讓日本為止。

黃嘉謨,《美國與臺灣-1784 至 1895-》,臺北:中央院近史所,1979 年,P405-407。 《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546-4 臺灣石油誌附本島石油業ニ關スル所見技師齋藤讓提出 (M33.08.14) 2-8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至於清末煤油局正確的位置究竟位於出磺坑的何處,從 1902(明治 35)年 10 月臨時台灣 土地調查局對於苗栗廳苗栗一堡出磺坑庄的土地申告書中,整份申告書中僅有仮 106、仮 107 二筆土地屬國庫所有,該份文件內另附「理由書」說明「仮 106、仮 107:一曰硫磺局,舊清國 政府硫磺局官有地,…」,再比對 1928(昭和 3)年苗栗郡公館庄出磺坑地籍圖建 106、建 107 二筆土地位置【圖 2-5】與 1904(明治 37)年台灣堡圖出磺坑庄石油坑旁界域線相符【圖 2-4】, 因此可因此判斷清末舊煤油局未置所在,但清末其位置上之所設置的建物是否包括「官廳正座 瓦屋」及「兵房正座茅屋」或範圍更廣,則仍需再做進一步建築考證。至於當時出磺坑庄居住 了哪些人,依據當時台中縣苗栗支廳對於出磺坑庄字出磺坑的居民調查,共有 17 戶的住戶,人 口有男 52 人、女 49 人,共計有 101 人24。 【表 2-3】

【圖 2-4】1904 年台灣堡圖隘寮腳局部

24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1904,〈石油鑛業人淺野總一郎出願ニ係ル鑛區增區訂正許可及海軍參謀長ヘ通知 ,永久保存,冊號:992 ノ件〉 2-9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建 107 建 106

【圖 2-5】1928 苗栗郡公館庄出磺坑地籍圖局部(建 106、107 為鄰近後龍溪) 【表 2-3】出磺坑庄字出磺坑人口統計表 番號

戶主名

家族數

番號

戶主名

家族數

第 01 號

陳李發

男 4 人,女 4 人

第 02 號

歐瑞華

男 9 人,女 5 人

第 03 號

劉就庸

男 6 人,女 7 人

第 04 號

譚阿殷

男 1 人,女 1 人

第 05 號

何 麻

男□□,女 2 人

第 06 號

何阿冉

男 4 人,女 5 人

第 07 號

彭武桂

男 1 人,女 3 人

第 08 號

邱阿昌

男 4 人,女 3 人

第 09 號

劉阿興

男 4 人,女 1 人

第 10 號

邱傳興

男 2 人,女 4 人

第 11 號

蔡銀山

男 4 人,女 1 人

第 12 號

邱阿來

男 4 人,女 1 人

第 13 號

邱阿冉

男 2 人,女 2 人

第 14 號

邱阿垣

男 2 人,女 3 人

第 15 號

邱阿同

男 3 人,女 2 人

第 16 號

戴阿九

男 1 人,女 2 人

第 17 號

邱慶連

男 1 人,女 3 人

來源: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04, 〈石油鑛業人淺野總一郎出願ニ係ル鑛區增區訂正許可及海軍參 謀長ヘ通知ノ件〉,永久保存,冊號:992

2-10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第二節 日治時期石油公司的大量開採 清代出磺坑的石油被世人所知曉後,多以官方為主導的開採,受限於開採技術與官方保守 態度的影響,多次的開發始終沒有太大的成效與收穫,直至 1895 年日本治臺後引進現代化的開 採設備,詳細探勘,加上多家石油公司的努力經營與開採,產量大增,共開鑿了近百口油井, 當時雖然在臺灣部分地區發現石油礦,但多是天然氣與揮發油為主,原油的產量始終不如出磺 坑礦場,出磺坑礦場的原油產量一直以來都佔全台產量的 95%以上。 日治時期石油礦的開採,最初海軍省是以「海軍預備油田」的名義禁止私人開採,在經過 多人同時申請後,海軍省認為應由一家開採,此後出磺坑的石油才正式讓民間申請開採權,而 總督府的態度一直則是鼓勵民間開採,在由必要時並給予補助與支持,臺灣總督府除了出磺坑 的油田外,也不斷的積極尋找新的油田,且隨著時間的演進,石油多種用途也漸漸被發現,尤 其是做為燃料上,效能比起煤炭要好許多,也成為重要的戰略物資。

一、日治初期出磺坑石油礦的試掘(1897-1903) 1895(明治 28)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後, 出磺坑即被日本海軍省指定為「海軍預備油田」禁止私人開採,期 間臺灣總督府開始一連串的產業設施調查,命苗栗出張所盡快調查 出磺坑石油在清代的開採沿革,並成立民政局殖產課礦物系管理全 台的礦業。 1895(明治 28)年 12 月 5 日,苗栗出張所所回覆的報告指出, 當時河岸的石灘上有五口油井,有兩三井可採取石油,目前當地居 民邱玉以採石油為業,每日開採 60 斤石油販賣給地方各庄所需,方 法是先用煤炭罐從井中將油水汲在大桶內,等石油浮上來後再用柄

【照片 2-3】淺野總一郎

杓汲取1。據當時到此調查的技師指出,當時出磺坑共有五口油井,其中僅有當時美國技師所開 鑿的一口油井較有可為,其餘四口井皆已無法使用。 期間臺灣總督府從日本東京帝國大學,陸續聘請多名地質與礦物學家來臺,進行臺灣礦物 的調查或擔任技師,如石井八萬次郎,小藤文次郎與助手山崎,橫山又次郎與助手大西梅三郎, 齊藤讓等。在此期間因為對於臺灣的地質狀況,未獲得充分的了解,因此並未對出磺坑的油田 進行鑽探開採。 1896(明治 29)年時總督府曾核准出磺坑的石油採掘,當時分別為淺野總一郎【照片 2-3】、 長谷場純敬、種田誠一、久米民之助、加藤豬三郎、山下秀實、田中藻三郎等七人【表 2-4】, 最後因為以上所有人所提出開採的礦區重疊比例相當高【圖 2-6~10】 ,因此 1987(明治 30)年 時海軍省認為,出磺坑的油田應該做整理並由一家開採,因此提出五項條件,並審核現有的礦 業人資格,最後淺野總一郎同意所有條件,資格也獲得海軍省的認可,因此於 1987(明治 30)

1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1895,〈仝十月中苗栗出張所機密報告〉,乙種永久保存,冊號:26 2-11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年 2 月 1 日取得出磺坑鑛區第 89 號的採礦權2。當時海軍省所提出條件主要的內容為: 一、 日後需要使用出磺坑時,可以取消礦業許可,不得有議。 二、 許可後相關的費用應自行負責。 三、 許可後在當地的礦業相關建物與設施應以估價後現值買下。 四、 將有兩名官員為資格審核者,最後再交由台灣總督認可。 五、 出磺坑採掘事業所需的營造工程費用應自行負責。 【表 2-4】1904(明治 37)年出磺坑採掘申請人 申請月日

採礦申請人

委託實地踏查人

開採面積

明治 37 年 9 月 11 日

淺野總一郎

林政文

223,246 坪

明治 37 年 9 月 12 日

長谷場純敬

益田謙三郎

129,699 坪

明治 37 年 9 月 19 日

種田誠一

今井雄吉

439,344 坪

明治 37 年 9 月 23 日

久米民之助

信田彥次郎

591,896 坪

明治 37 年 9 月 23 日

加藤豬三郎

加藤豬三郎

600,000 坪

明治 37 年 9 月 26 日

山下秀實

安田當務

385,125 坪

明治 37 年 11 月 24 日

田中藻三郎

森田宇太郎

--

資料來源: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04, 〈石油鑛業人淺野總一郎出願ニ係ル鑛區增區訂正許可及海軍 參謀長ヘ通知ノ件〉,永久保存,冊號:992

當時的苗栗支廳長並提出:後龍溪北岸地礦區為道路的預定地開採時應該要注意避開,且 後龍溪水源亦作為農田灌溉用水,供應出磺坑附近許多農地使用,在開採石油時應注意避免污 染水源與農地,並且須符合相關礦業規則的規定3。 淺野總一郎取得採礦權後,主要是由從清代所開鑿的幾口舊井,採取石油販售。在 1897(明 治 30)年至 1903(明治 36)年,淺野總一郎經營出磺坑時期,當時出磺坑礦場的許可面積有 28 萬 3375 坪,南北向長、東西向短,分別為 1,694 間與 495 間4,依據《臺灣鑛業會報》的統 計資料記載,當時臺灣的石油產量為零,可見當時雖有進行試採但都失敗。

2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04,〈石油鑛業人淺野總一郎出願ニ係ル鑛區增區訂正許可及海軍參謀長ヘ通知ノ ,永久保存,冊號:992 件〉 3 同註 2 4 「間」為尺貫法對於長度的單位,1 間=6 尺,約 1.818 公尺。 2-12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圖 2-6】松尾寬三的石炭油採取礦區實測圖 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04,〈石油鑛業人淺野總一郎出願ニ係ル鑛區增區訂正許可及海軍參謀長ヘ 通知ノ件〉,永久保存,冊號:992

【圖 2-7】田中藻三郎的石油礦採掘實測圖 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04,〈石油鑛業人淺野總一郎出願ニ係ル鑛區增區訂正許可及海軍參謀長ヘ 通知ノ件〉,永久保存,冊號:992

2-13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圖 2-8】種田誠一的石油礦採掘願實測圖 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04,〈石油鑛業人淺野總一郎出願ニ係ル鑛區增區訂正許可及海軍參謀長ヘ 通知ノ件〉,永久保存,冊號:992

【圖 2-9】加藤豬三郎的石油礦採掘實測圖 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04,〈石油鑛業人淺野總一郎出願ニ係ル鑛區增區訂正許可及海軍參謀長ヘ 通知ノ件〉,永久保存,冊號:992

2-14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圖 2-10】山下秀實的石油礦採掘實測圖 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04,〈石油鑛業人淺野總一郎出願ニ係ル鑛區增區訂正許可及海軍參謀長ヘ 通知ノ件〉,永久保存,冊號:992

2-15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二、臺灣石油組合開採時期(1903-1906) 當時來台的地質學家陸續完成臺灣的地質調查報告,其 中以石井八萬次郎編製的《80 萬分之一之臺灣島地質礦產圖 及其說明書》,與齊藤讓《臺灣石油誌--附本嶋石油業ニ關ス ル所見》5,對於出磺坑有較多描述。 臺灣總督府對於臺灣的地質有了一定的了解後,也陸續 核准出磺坑周邊的採礦權,除了原本的淺野總一郎外,當時 由 1892(明治 25)年,設於日本新瀉縣的寶田石油,任命專 務董事渡邊藤吉為代表者,與日本大財閥大倉喜八郎,共同 申請淺野總一郎所擁有的 89 號礦區,周邊的 7 塊礦區許可 權,並取得其中 3 塊礦區許可【圖 2-13】 。同時於 1903(明治 36)年,由淺野總一郎、寶田石油與大倉喜八郎等合組「臺 灣石油組合」,共同採掘礦區內的石油6。

1. 採油情形 當時寶田石油已有在日本開採石油的經驗與設備,因此

【圖 2-11】頓鑽井機圖(資料來源:日

由寶田石油負責引進設備與開採作業,寶田石油任命技師山 本石油株式會社營業部,1924,《改定石 田文慈為礦場主任,率領事務員與礦夫 30~40 名,於 9 月即 油便覽》,石油時報社,P72) 開始著手準備開採出磺坑一號井。 出磺坑 1 號井所使用的設備為美國的頓鑽 (綱掘式,Cable system)井機7【圖 2-11】 ,井 櫓高 72 英呎,蒸氣動力機有 23 匹馬力,起初 是以木柴與煤炭為蒸氣動力機燃料,後來因為 木柴與煤炭運送不便,再加上運費也很高,就 以 2 吋鐵管鋪設 470 間的距離,引取山腹中的 瓦斯使用,所開鑿的地點位於淺野總一郎的 89 號礦區內,也就是清代美國技師所開鑿的舊 井,於 1904(明治 37)年 1 月獲油,起初每日

【圖 2-12】手掘井圖 資料來源:日本石油株式會社營業部,1924, 《改定石油 便覽》,石油時報社,P72

可得 1 石 5 斗至 2 石,原油高達 80-90%的純度 8

5 6 7

8

收錄於總督府公文類纂,未出版。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1904,〈石油鑛採堀野及鑛區訂正圖下付願許可ノ件〉 ,永久保存,冊號:991。 頓鑚井法主要是以纜線繫著一個金屬鑽頭重複的上下撞擊,逐漸將地下的岩石擊碎,再將鑽頭提出,併 以汲桶伸入地下將岩石碎片取出,再繼續重複撞擊與汲取的步驟加深深度,但雖著深度的加深,纜線 的增重常會使井架無法負荷,因此頓鑽井法的深度有其限制,至後期則逐漸被淘汰。 同註 6 2-16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圖 2-13】出磺坑礦區圖 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04, 〈石油鑛採堀野及鑛區訂正圖下付願許可ノ件〉,永久保存, 冊號:991

2-17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圖 2-14】出磺坑 476 號礦區實測圖 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04, 〈石油鑛採堀野及鑛區訂正圖下付願許可ノ件〉,永久保存, 冊號:991

2-18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初期除了一號井的機械鑿井外,還從日本內地聘請工人,同時進行 4 口人工手掘井9的開鑿 【圖 2-12】 ,雖然部份手掘井有獲油,但產量少,且當時的手掘井有很大部分的試掘意味,因此 並未被紀錄,也不被視為正式井。至 8 月 28 日二號井也獲油,其湧出量高達每日 40 石10,此時 為將石油就近提煉,就在出磺坑礦區內另設立了製油所。

【照片 2-4】後龍溪開採的出磺坑油井及礦場設施 (來源:台灣總督府秘書課,《秩父宮雍仁親王殿下臺灣御成寫真帳 》,1925)

2. 開採範圍 臺灣石油組合時期的礦區範圍雖然從原先的 28 萬坪暴增至 200 多萬坪,但是當時的採掘範 圍並未因為礦區範圍增加而擴大,依然是以淺野總一郎的 89 號礦區為主,當時出磺坑 1~5 號井 的採掘範圍,距離後龍溪的河床並未相距太遠,最高的 2 號井海拔高度也才 256.9 公尺,與位 於石灘上最低的 1 號井僅差距 74.5 公尺,當時的礦場設施也多集中於此。

3. 礦區設施 臺灣石油組合時期在出磺坑設有 20 石與 40 石的鐵製儲油槽,10 石與 20 石的蒸餾釜,30 11

、礦工宿 石的製油所,再加上垂場、洗場、倉庫等設備 ,並有木造瓦片屋頂的事務所(40 坪) 舍(27 坪) 、食堂(9 坪)各一間,整座礦場已初具規模,而煉製過後的石油則是由苦力擔至銅 鑼灣車站。 當時的日本人計有,技師 1 名、技手 2 名、事務員 1 名、機械掘礦工 9 名、手掘礦工 9 人、

9

手掘是以人工直接向地下挖掘,至一定深度後再以木板加固壁體防止崩坍,為最原始的挖掘法。 「石」為體積容量單位,1 日石=180.39 公升 11 《臺灣日日新報》 ,1905.09.13, 〈出磺坑石油狀況〉 ,雜報,第 4 版 10

2-19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木工 3 人、鐵工 1 人、雜工 3 人,每日並僱用台籍工人 4-5 名12。

4. 油井與油量 1903~1905(明治 36 到 38)年間臺灣石油組合在出磺坑共計鑽掘了 5 口井,其中有兩口未 獲油。出磺坑的原油產量一直以來約佔臺灣原油產量的 95%以上,據《臺灣礦業會報》1937(昭 和 12)年的礦業統計資料顯示,除 1903(明治 36)年出磺坑一號井尚未獲油,全臺灣的原油 產量為零,至 1904~1905(明治 37 到 38)年的產量則分別為 127 千升及 564 千升13。 【表 2-5】臺灣石油組合時期開採油井 井號

櫓高(尺) 深度(間)

最大日油量(石)

獲油時間

1

72

27.5

20

明治 37 年 1 月 26 日

2

72

125.5

23

明治 37 年 8 月 28 日

3

48

59.3

20

明治 37 年 11 月 27 日

4

48

37.5

0

明治 38 年 1 月 16 日(鑚井)

5

60

64

0

明治 38 年 8 月 2 日(鑚井)

資料來源:節錄自,福留喜之助,1901, 《臺灣油田調查報告》,臺灣總督府殖產局,p49

出磺坑所產石油的品質,依據福留喜之助所著《臺灣油田調查報告》所記載,當時將出磺 坑之所產之石油的化驗結果如下: 【表 2-6】出磺坑石油性質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比重

容量百

比重

容量百

比重

容量百

比重

容量百

(?)

分比

(20℃)

分比

(22℃)

分比

(22℃)

分比

原 油

0.835

0.825

0.831

0.945

揮發油

0.794

35

29.9

0.788

29

0.778

14.2

燈 油

0.848

44.17

56.4

0.835

55

0.830

64.4

20.83

13.7

0.876

16

0.876

21.4

蒸餾殘渣

註:第一次、第二次分別為:明治 29 年 2 月 15 日、明治 36 年 4 月 30 日 第三次、第四次為:明治 37 年 4 月 29 日總督府專賣局檢定課

12 13

第四次

同註 6 千升為中文公秉(KL)之名稱,1 千升=1000 公升。 2-20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三、南北石油株式會社開採時期(1906-1908) 1905(明治 38)年 10 月,日本的北海道石油組合,希望與臺灣石油組合洽談合併以利資 源共享,並於隔年 10 月正式合併成為「南北石油會社」 。此次的合併並不只是採礦範圍的擴大, 而是將除了淺野總一郎所擁有的 89 號礦區外,將寶田石油會社所擁有其他三個礦區 476、477、 478 正式合併成為一個礦區,再加上淺野總一郎所擁有礦區,將出磺坑礦場的面積增大許多14。 兩會社合併後不久,北海道石油所屬的北海道與青森兩個礦場就因原油枯竭,無法經營關 閉礦場,而旗下所屬的鑚採機械與人員則是全部轉移至台灣的出磺坑礦場,但因為出磺坑的地 質條件較北海道複雜許多,也對當時的技術人員造成許多的困擾15。

1. 採油情形 1907(明治 40)年因為礦場的擴張,新油井的開鑿,石油產量也日漸增加,原來設於出磺 坑的製油所已漸漸不敷使用,再加上當時的交通十分不便,每天早上苦力將礦區所需之物品肩 挑搬運入山,歸程時則搬運石油至苗栗,人力亦常缺乏,當時每日需要百名以上的苦力,如遇 農忙時期常連 20 人都僱不到,為節省人力成本與便利性,南北石油就計劃在苗栗街興建新的製 油所,並將採取的原油以鐵管輸送至新的製油所。當時因為煉製技術並不成熟,煉製出的菊牌 燈油會產生較多的黑煙,因此售價一箱僅 2 元 50 錢,價格一直無法與市售一箱 3 元 80 錢的美 國彗星牌燈油相比16。

2. 開採範圍 南北石油在成立時的礦區範圍,因同時納入了寶田及淺野總一郎的礦區,油井的開採也漸 漸由東北方,向西南邊的山林地邁進,因此一開始在南藔山上設立了宿舍、廁所、倉庫等設施, 為了排遣在山上礦夫的生活也在山上設立了俱樂部,當時最高的 14 號井,高出平面約 388.5 公 尺。

3. 礦區設施 1907(明治 40)年時礦場的規模與工作人 員不斷增加,有社員 7 名、技手 4 名、職工 70 名、常僱苦力 30 名、臨時苦力 50 名,因為山 上衛生設備不完善,再加上常山區因氣候炎熱 多變,常有人員生病,而需要送到苗栗街上的 醫院治療,非常不便,也常因此而耽誤病情。 因此在 1907(明治 40)年,出磺坑礦場設立了 醫務所,專為工作人員或家屬中患病者治療, 【照片 2-5】1909 年出磺坑礦區設施配置

並在山上設立俱樂部供員工使用17。 14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07,〈石油鑛合併ノ件〉,冊號: 1315 日本石油株式會社編, 《日本石油史》,1958,p250 16 《臺灣日日新報》,1907.02.01,〈苗栗石油近況〉,本刊,第 4 版 17 《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07.09.04, 〈苗栗石油坑之現況〉 ,雜報,第 4 版 15

2-21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1908(明治 41)年,當時的事務所位於後龍溪南岸,距海平面 600 尺的高度,背靠牛鬥山 如屏風般屹立的山岩,前方遙望溪谷,當時的主任市村與五名職員的宿舍與事務所比鄰,附近 並有數間宿舍,為 60 名工人所住的地方,在此範圍內還有兩三間民宅,是礦場未設立之前就世 居於此的居民。由此而下的東方為製油所,與醫務室,其中有一名醫師駐守,油槽也加大了許 多,分別為 1800 石與 200 石18。

4. 油井與油量 1906(明治 39)年至 1908(明治 41)年,南北時油會社時期共鑽掘了 9 口油井,分別為 6~14 號井。而這三年的原油產量,據 1938(昭和 13)年《臺灣礦業會報》的礦業統計資料顯 示,分別為 793、1087 及 1003 千升,與臺灣石油組合時期的產量相較是逐年攀升。 【表 2-7】南北石油會社時期開採油井 井號

櫓高(尺)

深度(間)

最大日油量(石)

獲油時間

6

60

87.5

20

明治 39 年 4 月 9 日

7

60

87.4

35

明治 39 年 8 月 30 日

8

60

109

20

明治 39 年 11 月 26 日

9

60

74.5

1.3

明治 39 年 12 月 4 日

10

60

107

9

明治 40 年 3 月 22 日

11

60

125.3

17.5

明治 40 年 10 月

12

72

113

10

明治 42 年 6 月 26 日

13

60

110.3

3.2

明治 40 年 8 月 2 日

14

60

153

35

明治 40 年 7 月 16 日(鑚井)

資料來源:節錄自,福留喜之助,1901, 《臺灣油田調查報告》,臺灣總督府殖產局,p49

18

《臺灣日日新報》,1908.04.07,〈苗栗石油鑛場(上) 〉 ,雜報,第 3 版 2-22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四、寶田石油株式會社開採時期(1908-1921) 因為北海道石油在日本開採不順利關閉 礦場的關係,對南北石油的資金也造成影 響,間接促使寶田與南北石油合併。1908 年 (明治 41)6 月,寶田石油會社與南北石油 洽談合併事宜,9 月兩社正式合併,以寶田石 油會社為名,繼續經營出磺坑的經營權,並 決定由礦場出資鋪設由出磺坑到苗栗街的輕 便鐵道19。新製油所的工程也接近完工中,當 時製油所的機具設備在日本訂製後,先卸至 基隆港再運至苗栗組裝,共計有 400 餘噸,

【照片 2-6】苗栗製油所 (資料來源: 《新竹要覽》,1916)

工程相當浩大20。

1. 採油情形 1908(明治 41)年,臺灣總督府為鼓勵 石油開採,開始編列石油鑽井補助費預算。 至 1910(明治 43)年寶田石油因為石油產量 銳減,產生虧損,而有意關閉出磺坑礦場, 但覺得多年所投資之設備與資金甚為可惜, 再加上總督府以補助金支持才繼續經營。 當時認為原油產量減少是因為鑽井採油 深度不夠,淺層油脈已枯竭所致。因此寶田 石油於 1912(大正元)年 10 月,在總督府資 助 1 萬元補助金的支持下,先是鑽採 16 號 井,但鑽探沒多久即發生鐵管在井中折斷的 事故,不得已之下只能更換地點,開始鑽採 第 18 號井,直至隔年 4 月 18 號井發生出油 大噴發,當時每日產量達到將近 140 石之多, 也讓 1910(明治 43)年新建完成從未使用的 新製油所開始運轉21,此次的大量油礦發現,

【圖 2-15】出磺坑通往苗栗街輕便軌道配置圖 資料來源:《日治時代二萬五千分之ㄧ臺灣地形 圖》,1927,大日本帝國陸地測量部。1999,遠流出 版社再版

使得寶田石油得以穩定的經營下去,並陸續開鑿了多口新井,自 1908(明治 41)年至 1921(大 正 10)年,寶田石油共開鑿了 12 口井,井號為 15~26 號。

19 20 21

輕便鐵道路線與【圖 17】電話線路約略相同。 《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 ,1909.05.19,〈寶田製油〉 ,實業彙報,第 3 版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1913,第 88 卷,〈出鑛坑補助并視察報告(福留喜之助)〉,冊號: 2168 2-23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照片 2-7】1913 年 4 月 8 日出磺坑 18 號井噴發 資料來源:臺灣礦業會,《臺灣礦業會報》,第三號,大正元年 7 月,附圖

2. 開採範圍 寶田石油時期的出磺坑礦場開採範圍,分為兩個部份,除了在海拔較低的北藔繼續開採外, 相較於南北油時期又向南藔深入了許多,且首次跨越後龍溪至對岸的老北藔(今福德一帶)開 採出磺坑 24 號井,寶田石油經營出磺坑後所開的第一口井,出磺坑 15 號井,就已達到寶田石 油時期的最高井,海拔高度為 433 公尺。

【圖 2-16】16 號井豫選地附近圖(資料來源: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10,第 58 卷, 〈鑿井補助金 下付及鑿井位置選定許可ノ件(寶田石油株式會社) 〉,冊號:5318) 2-24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圖 2-17】出磺坑礦區圖(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13,第 88 卷, 〈地方稅所屬地貸下 許可(寶田石油株式會社) 〉 ,冊號: 6811)

3. 礦區設施 當時的礦場規模在寶田石油初接手時曾局部擴張過,但不久後 1910(明治 43)年即發生油 礦枯竭的情形,使得石油會社產生經營困難狀況,位於苗栗街的新製油所工程與礦場的鑽探工 作也曾一度中斷,員工數也已不如從前,共計有技師 1 名、事務員 2 名、醫師 1 名、日籍職工 10 名、台籍職工 40 名22,設備方面則有製油釜 20 石、10 石各一座、銅製油槽 1600 石一座、500 石 2 座、200 石以下 12 座,但在 18 號井大噴發後當時出磺坑礦場的儲油槽,在短短幾天內就 全部儲滿,當時出磺坑的製油所日產 20 石、苗栗製油所日產 50 石的能力,也需要日夜趕工才 能處理原油噴出的速度,當時因為輸油管尚未興建,一天需要運送 900 個普通石油罐,再加上 40 輛次的特製輕鐵油罐臺車,才能將原油送至苗栗製油所精製23,在礦場經營步上軌道後,謂 方便與外界聯絡,寶田石油於 1918(大正 7)年,鋪設由苗栗街至出磺坑礦場的電話線路【圖 17】 。

22 23

臺灣鑛業會, 《臺灣礦業會報》第三號,大正 2 年 7 月 15 日,P54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1913,第 88 卷,〈出鑛坑補助并視察報告(福留喜之助)〉,冊號:2168 2-25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圖 2-18】苗栗至出磺坑電話線圖 資料來源: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1918,第 25 卷, 〈官有地使用許可(寶田石油株式會社)〉 ,冊號:6530 2-26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4. 油井與油量 寶田石油時期共計開採了 12 口井,井號分別為 15~26 號,在產量部份,1909(明治 42) 年產量依然保持著一定的高度,隔年開始,產量幾乎是減半,1911(明治 44)年再次減半,至 1912(大正元)年時,因為 18 號井的開採成功,產量也漸漸回升,至 1916(大正 5)年達到寶 田石油時期的最高峰。 【表 2-8】寶田石油會社時期開採油井 井號

櫓高(米)

深度(米)

最大日油量(石)

開鑿時間

15

29.4

明治 42 年 5 月 25 日

16

173.3

2.89

明治 43 年 8 月 1 日

17

154.5

明治 45 年 5 月 4 日

18

24

586.8

27.06

明治 45 年 5 月 6 日

19

675.9

17.25

大正 3 年 11 月 23 日

20

18 -

324.5

大正 5 年 2 月 11 日

21

254.8

5.05

大正 4 年 8 月 16 日

22

252.1

5.77

大正 5 年 6 月 17 日

23

11 -

448.2

大正 5 年 10 月 1 日

24

606.7

大正 6 年 2 月 1 日

25

558

2.7

大正 8 年 2 月 26 日

26

22

386.1

8.12

大正 8 年 12 月 26 日

資料來源:節錄自,鳥居敬造.吉田要《新竹州苗栗及竹東油田調查報告》 ,1931,臺灣總督府 殖產局,p60 【表 2-9】寶田石油會社時期臺灣原油產量 大正

大正

大正

6

7

8

9

10

3012

3171

2188

1461

1483

1222

1195

2-27

大正

5

資料來源:節錄自,臺灣鑛業會《臺灣礦業會報》192 號,昭和 13 年 5 月,p153

大正

大正

4

大正

3

2749

2874

548

大正

260

大正

大正

明治

2

1

579

明治

44

43

1022

明治

年 度 原油產量 (千升)

42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五、日本石油株式會社開採時期(1921-1942) 寶田石油經營出磺坑礦場十餘年後,在日本政府「油田統一運動」的政策促使下,日本石 油株式會社與寶田石油株式會社,於 1921(大正 10)年 4 月即開始討論合併事宜,並簽訂臨時 契約,商定同年 9 月 30 日正式合併,合併後保留日本石油會社的名字經營出磺坑礦場,開始了 20 多年的日本石油會社礦場經營時期。

1. 採油情形 日本石油經營出磺坑時期除了積極開鑿新井外,對 於過去以開採的淺層舊井,也進行加深鑚探的工作,此 部份開採也獲得不錯的成績。 1925(大正 14)年,因為伴隨著石油產生的天然氣 產量逐漸增加,日本石油株式會社就在出磺坑設立了一 座天然油氣廠,同年總督府因為財政緊縮而刪除了石油 井補助費,立即影響了出磺坑礦場的經營產生危機,所 幸在 1926(大正 15)年 1 月,出磺坑 36 號井原油大噴 發,日產高達 216.5 千升24,也因此化解了出磺坑礦場的 經營危機。1925(大正 14)年 10 月 14 日首次使用新的 旋轉鑚井設備的出磺坑 38 號井,也於隔年 8 月達到日產 65 千升的產額。 1927(昭和 2)年 3 月 16 日出磺坑 40 號井也大噴 發,日產量達到 300 千升,為臺灣陸上油井日產原油量 最多的井,同年在天然氣產量持續增加下,日本石油進 行了天然油氣廠的擴建,總督府也恢復了以往對石油鑽 井的補助費。自 1927~1930(昭和 2 至昭和 5)年為止,

【圖 2-19】旋轉鑽井圖 資料來源:日本石油株式會社營業部, 1924,《改定石油便覽》,石油時報社,P72

這段時間是出磺坑採油量的全盛時期,此後日本石油在 出磺坑礦場的部分井,也開始使用旋轉鑚井法(ロータリー式,Rotary system),或是旋轉、頓 鑽井兩者混用的方式進行開採25,也都取得穩定的開採量。

2. 開採範圍 日本石油會社的開採範圍主要是對於南藔及保安林進行開採,據 1927(昭和 2)年 5 月所 發行的《臺灣礦業會報》所載,當時的礦區面及達到了 3 百 54 萬 6 千 3 百 35 坪。在日本石油 時期有許多井的海拔高度都達到 600 公尺以上,其中最高的 71 號井距海平面有 653.44 公尺。

24

此井據《苗栗縣志卷四經濟志礦產篇》p11,記錄直至民國 46 底雖然產量持續減少,但依然持續產油, 總產油量達到 18509 公秉,為當時臺灣產油最多的油井。 25 旋轉鑽井法是以鑽頭旋轉的方式向下鑽深油井,後期則出現泥漿循環鑽井,是以泥漿注入井中以穩定井 壁防止崩坍、鑽頭過熱等功能,頓鑽井與旋轉鑚井混用的目的在於,利用頓鑽井的重力衝擊方式突破較 為堅硬的岩層,再以旋轉鑽井加深深度。 2-28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3. 礦區設施 日本石油時期在出磺坑經營了 20 多年,在出磺坑的建設也最多,當時已全面配有電話、電 燈等設施,在各油井之間皆有電燈與電話線相連,也因為日籍工作人員的增加,學童在外寄宿 不便,因此在 1928(昭和 3)年 4 月 15 日在出磺坑的南藔設立了小學校,學校旁還設有教員宿 舍,但此間小學校是專位日籍員工子弟所設,因此並不招收台籍學童,初設時學童共有 32 人, 小學校的位置則是位於保安林,大約為今日纜車到頂端平台東南方 400 公尺處【圖 2-20】 。當時 出磺坑的宿舍、廠房與採油塔遍佈於出磺坑的南、北藔與山林地中,入夜後可說是一片燈火通 明的景象。

【圖 2-20】出磺坑礦場範圍圖(保安林局部) 資料來源: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32,第 6 卷, 〈官有地貸下許可ノ件(日本石油株式會社)〉,冊號:4154

當時主要的設施都中在南寮與北寮,當時的北寮除了宿舍群外還設有事務所、發電所、1000 石油槽、給水廠、石油工廠、木工廠、火藥庫、天然氣油場等設施【圖 2-21】 ,以上設施相對於 現代的位置,事務所即為現在纜車道旁的辦公室,建築物主體未改變,發電所與 1000 石油槽的 位置則是位於舊醫務室,1000 石油槽則還留存僅被植物所覆蓋,給水廠則位於今日後龍溪的河 床中,石油工廠則是位於舊採修部的位置,火藥庫則是目前入口旁崗哨的位置,而天然氣油場 約為今日第一口油井紀念碑一帶。當時的南寮因為油井開採需要大量的人員,因此在南寮亦有 為數不少的宿舍群,為方便管理亦設有另一處的事務所,除此之外還設有機械庫、鐵工廠、石 油工廠與多個油槽等設施【圖 2-22】 。

2-29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圖 2-21】出磺坑礦場範圍圖(北寮局部) 資料來源: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32,第 6 卷, 〈官有地貸下許可ノ件(日本石油株式會社)〉,冊號:4154

【圖 2-22】出磺坑礦場範圍圖(南寮局部) 資料來源: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32,第 6 卷, 〈官有地貸下許可ノ件(日本石油株式會社)〉,冊號:4154

2-30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圖 2-23】出磺坑礦場範圍圖 資料來源: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32,第 6 卷, 〈官有地貸下許可ノ件(日本石油株式會社)〉,冊號:4154

【圖 2-24】北寮礦區圖(來源同上)

2-31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表 2-10】1932 年日本石油會社北寮土地使用調查表 土地使用年度別

符 號

使用開始年月

使用廢止年月

使用物名

T15 年 11 月以前

1

T14 年 10 月

石油工場敷地

T15 年 11 月以前

2

T14 年 10 月

24 坪

T15 年 11 月以前

3

T10 年 6 月

汽罐場

38 坪

T15 年 11 月以前

4

T13 年 8 月

發電所

30.5 坪

T15 年 11 月以前

5

T13 年 8 月

石油詰場

2坪

T15 年 11 月以前

6

T13 年 8 月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7 8

T13 年 11 月 T13 年 10 月

- -

T15 年 11 月以前

9

T13 年 11 月

宿

10 坪

T15 年 11 月以前

10

T14 年 12 月

宿

53.75 坪

T15 年 11 月以前

11

T14 年 11 月

6坪

T15 年 11 月以前

12

T9 年 7 月

宿

56 坪

T15 年 11 月以前

13

T9 年 11 月

宿

10 坪

T15 年 11 月以前

15

T14 年 8 月

給水場

44 坪

T15 年 11 月以前

16

T14 年 3 月

宿

12.5 坪

T15 年 11 月以前

17

T14 年 8 月

宿

37.5 坪

T15 年 11 月以前

18

T14 年 10 月

3坪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儲油槽

電燈柱 (朱丸) 電話柱 (青丸) 鐵 管 蒸氣、原油、 瓦斯、給水

二線道 (大道) 一線道 (細道) 14 斜坡台車道

宿

火藥貯藏所 宿 舍

62 坪

35.75 坪

總坪數 51 坪 ノ中 38 坪 總坪敷 12 坪 5 合 ノ中 2 坪 總坪數 63.95 坪 中 33 坪

1坪 35.75 坪 總坪敷 17.82 坪 中 10 坪

T15 年 3 月

原油貯藏所

100 坪

千石一個 21 坪、五十石二 個2坪 五千石タン ク二個、一個 38.5 坪

T12 年 7 月

柱敷地

1.75 坪

一本 3 尺 4 方、七本

T12 年 7 月

柱敷地

1.75 坪

T12 年 7 月

鐵管布設敷地

450 坪

T12 年 7 月

道路敷地

888 坪

T12 年 7 月

道路敷地

82 坪

S3 年 3 月 S2 年 9 月

- -

給水場 荷物運搬道路

七本

70 坪 190 坪 小計 2232.5 坪 0.7609 甲 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32,第 6 卷,〈官有地貸下許可ノ件(日本石油株式會社)〉,冊號:4154 註:M 表明治年間,T 表大正年間,S 表昭和年間。

2-32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圖 2-25】保安林礦區平面圖 (來源: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1932,第 6 卷,〈官有地貸下許可ノ件(日本石油株式會社)〉,冊號:4154) 【表 2-11】1932 年日本石油會社保安林土地使用調查表 土地使用年度別

符 號

使用開始年月

使用廢止年月

使用物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C 式 12 號 C 式 13 號 C 式 18 號 C 式 19 號 C 式 25 號 C 式 27 號 C 式 29 號 C 式 31 號 C 式 32 號 C 式 33 號 C 式 34 號 C 式 37 號 C 式 39 號 C 式 26 號 第一ポンピ ング(pump) 第二汽罐 第三汽罐 ガソリン詰 場(gasoline) 鐵管:蒸氣(青)

M41 年 5 月 M40 年 10 月 M45 年 5 月 T3 年 12 月 T5 年 6 月 T11 年 6 月 T12 年 8 月 T13 年 3 月 T13 年 9 月 T13 年 5 月 T13 年 8 月 T14 年 3 月 T14 年 7 月 T8 年 12 月

- - S6 年 12 月 - - S6 年 12 月 - - S6 年 11 月 - -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160 坪 36 坪 36 坪 160 坪 36 坪 160 坪 70 坪 160 坪 160 坪 36 坪 160 坪 160 坪 160 坪 160 坪

建物敷地

160 坪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原油(赤)、瓦

S6 年 10 月 S5 年 11 月

T14 年 11 月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電燈柱 (朱丸) 電話柱 (青丸) 一線道 (細道) 二線道 (大道) C 式 46 號 R 式 52 號

M40 年 7 月 T13 年 9 月

S6 年 12 月 S5 年 6 月

建物敷地 建物敷地

48 坪 80 坪

T14 年 8 月

建物敷地

108 坪

T12 年 7 月

鐵管布設敷地

1389.5 坪

二本 3 尺 二本以上 6 尺巾

T12 年 7 月

柱敷地

8.75 坪

一本三尺 四方

T12 年 7 月

柱敷地

1.75 坪

一本三尺 四方

T12 年 7 月

道路敷地

955 坪

道中六尺

T12 年 7 月

道路敷地

196 坪

S2 年 5 月 S3 年 2 月

- S6 年 2 月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160 坪 128 坪

斯(朱)

T15 年 11 月以前

2-33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R 式 55 號 R 式 56 號 R 式 62 號 インクライン

(incline) ドロタメ 二線道 (大道) 小學校 事務所 教員社宅 社員社宅

S3 年 12 月 S4 年 3 月 S4 年 11 月

S6 年 8 月 - -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160 坪 130 坪 160 坪

S2 年 8 月

荷物運搬道路

180 坪

S2 年 5 月

S5 年 4 月

ドロタメ敷地

50 坪

S2 年 8 月

道路敷地

1808.5 坪

S3 年 5 月 S3 年 9 月 S4 年 5 月 T15 年 12 月

- - S5 年 10 月 -

校庭敷地 事務所敷地 住宅敷地 住宅敷地

長 120 間 中1 間3 尺

10 坪 144 坪 150 坪 56 坪 小計 7737.5 坪 (2.6372 甲)

(來源:同上)註:M 表明治年間,T 表大正年間,S 表昭和年間。 C 式:為頓鑽井式油井,R 式:為旋轉鑽井式油井

【圖 2-26】保安林礦區圖(來源同上) 【表 2-12】1932 年日本石油會社南寮土地使用調查表 土地使用年度別

符 號

使用開始年月

使用廢止年月

使用物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11 14 17

T15 年 1 月 T14 年 4 月 T7 年 3 月

S5 年 6 月 -

宿 舍 宿 舍 宿 舍

T15 年 11 月以前

18

T7 年 3 月

2-34

宿

22 坪 36 坪 4.5 坪 18.25 坪

總坪敷 28. 75 坪ノ中 18.25 坪


第二章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15 年 11 月以前

T7 年 3 月 T14 年 10 月 T15 年 11 月 T2 年 10 月 T14 年 4 月 T15 年 3 月 T15 年 8 月 T15 年 5 月 T14 年 10 月 M42 年 5 月 T2 年 3 月 T13 年 9 月 T13 年 11 月 T14 年 1 月 T14 年 10 月 T5 年 5 月 T15 年 3 月 T15 年 9 月 T15 年 10 月

- S5 年 9 月 S4 年 9 月 S5 年 6 月 - - - - S4 年 2 月 S44 年 8 月 - S6 年 8 月 - - - - - - S6 年 10 月

T14 年 11 月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19 20 21 22 30 31 33 34 40 15 28 30 35 36 38 40 41 42 44 二線道 (大道) 1 2 3

S3 年 2 月 S3 年 2 月 S3 年 2 月

- - -

T15 年 11 月以後

4

S3 年 3 月

T15 年 11 月以後

5

S3 年 3 月

T15 年 11 月以後

6

S3 年 3 月

T15 年 11 月以後

7

S3 年 11 月

T15 年 11 月以前

便 所 宿 舍 宿 舍 汽罐場 泥 溜 泥 溜 汽罐場 泥 溜 汽罐場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道

泥造場 泥造場 泥造場 第二イン クライン 機械室 倉庫 ケープル カー 機械室 汽罐場

T15 年 11 月以後

8

S3 年 11 月

第二ポンピ ング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9 10 12 13 15 16 23 24 25 26 27 28 29 32 35 36 37 38

S2 年 10 月 S2 年 8 月 S3 年 1 月 S2 年 3 月 S2 年 3 月 S2 年 1 月 S2 年 5 月 S4 年 4 月 S4 年 4 月 S4 年 4 月 S4 年 4 月 S2 年 11 月 S2 年 11 月 S3 年 2 月 S3 年 2 月 S2 年 5 月 S2 年 5 月 S3 年 3 月

- - - - S6 年 10 月 - - - - - - - - - - - - -

泥 溜 手配所 宿 舍 木工場 倉 庫 宿 舍 宿 舍 宿 舍 便 所 宿 舍 宿 舍 石油工場 石油工場 給水場 鐵工場 倉 庫 倉 庫 泥 溜

2-35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2坪 19 坪 36.2 坪 19 坪 26 坪 24 坪 5合 20 坪 15 坪 36 坪 160 坪 160 坪 160 坪 160 坪 160 坪 160 坪 160 坪 160 坪 160 坪 4238 坪 15 坪 15.5 坪 12 坪 7坪 8坪 15 坪 22.5 坪 51 坪 4坪 7.5 坪 42.5 坪 10 坪 10.5 坪 10.5 坪 43 坪 80 坪 2.5 坪 40 坪 40 坪 36.25 坪 20 坪 30 坪 8.75 坪 30 坪 4坪 32 坪

中2間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T15 年 11 月以後

39 41 45 47 48 49 50 儲油槽 儲油槽 二線道

S2 年 10 月 S2 年 5 月 T15 年 12 月 S2 年 4 月 S2 年 8 月 S2 年 9 月 S2 年 10 月 S3 年 6 月 S2 年 7 月

- - S4 年 8 月 - - - - - -

T15 年 11 月以後

(細)道 路

S2 年 1 月

208.5 坪

S3 年 1 月

449 坪

T15 年 11 月以後

一線道 道

汽罐場 荷物置物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坑井敷地 敷 地 敷 地

25 坪 159.5 坪 160 坪 160 坪 160 坪 160 坪 160 坪 11 坪 38.5 坪

二百石 2 個 五千石 1 個

T15 年 11 月以後

電燈柱 (朱丸)

S3 年 7 月

柱敷地

4坪

1本3尺4 方、16 本

T15 年 11 月以後

電話柱

S2 年 7 月

柱敷地

4.75 坪

1本3尺4 方、19 本

S2 年 7 月

鐵管布設 敷地

1507 坪

鐵 管 T15 年 11 月以後

原油、瓦 斯、給 水、蒸氣

計 9747.61 坪 3.3225 甲 註:M 表明治年間,T 表大正年間,S 表昭和年間。

日本石油初接手出磺坑礦場時,當時礦 場人員數計有,採礦工日籍 9 人、台籍 42 人,台籍搬運工 23 人,工作人員日籍 4 人、 台籍 37 人,其他人員日籍 2 人、台籍 16 人 26

。 在油氣提煉設備方面,自大正 14(1925)

年日本石油株式會社在出磺坑設立了天然 油氣廠,至大正 16(1927)年擴建規模。大 正 15(1926)年時礦場的新增設備計有:1 千石與 5 千石鐵槽各 2 個,木造物品倉庫 (丹

【照片 2-8】苗栗製油所(來源: 《新竹州要覽》 ,1940)

亞葺木造平家)2 棟、木工場 1 棟、26 公尺高鐵骨採油塔 3 座,日籍礦夫住宅 2 棟(8 戶) ,台 籍礦夫住宅 3 棟(15 戶) ,從出磺坑至苗栗的 2 吋輸油管也終於鋪設完成,共計 15000 公尺, 此後不需全部仰賴人工運油,原油以鐵管輸送,而揮發油等其他油類則依然仰賴臺車送由至苗 栗製油所精煉。且在衛生方面,除了定期春秋兩季的健康檢查外,再增加每月抽血檢查的項目 以預防瘧疾27。

26 27

臺灣鑛業會, 《臺灣礦業會報》第 118 號,大正 14 年 2 月,P33 臺灣鑛業會, 《臺灣礦業會報》第 142 號,昭和 2 年 5 月,P23 2-36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1927(昭和 2)年,在礦場內設置搬運用的軌道, 分成手壓式與軌條式兩種,軌道重量 12 磅、軌幅 19.5 吋、為手壓式輕鐵、總長 4340 公尺,軌條式索道、軌 道規格同上、總長 540 公尺,位連接南寮與保安林間的 運輸,增設架空式索道、主線為 1 吋銅線 2 條並列、總 長 400 公尺28。隔年再增設 269 公尺長的搬運軌道,並 新設一條長 145 公尺的軌條式索道29。當時的各種軌道 幾乎貫穿圍繞整礦區。 【圖 2-27】 1928(昭和 3)年 10 月 1 日,為了培養台籍的礦工, 於出磺坑設立了礦夫教習所,教授由公學校畢業,15~20 歲少年基礎的學科與技術,課程為 6 個月,初期共有 30 多名學員。 1929(昭和 4 年) ,除增設 850 公尺長的搬運軌道, 也將原本需要醫師從苗栗街來此值班的醫務所,改為有 醫師常駐的診所,並設立購買會增進員工福利30。從 1931 (昭和 6)年開始,日本石油會社因為錦水礦場與牛肉 崎礦場的積極開發,出磺坑礦場的開採就顯的有些停頓 下來,因此有諸多設備都被停廢或移至上述兩處新礦 場,使的 1931(昭和 6)年之後,出磺坑的開發呈現漸 漸趨於平緩的狀態。

4. 油井與油量 在日本石油經營出磺坑 20 多年的時間中,所開採 的油井數量也最多,井號由 27 號到 100 號,其中位於 新石門一號井被列為 99 號,而 89 號井雖有選址但直至 光復後才被開鑿,因此日本石油會社在出磺坑礦場共計 開鑿有 72 口油井,其間也締造出磺坑原油產量的全盛 時期,從 1926~1929(昭和元至 4)年,每年的產量皆 達到 1 萬千升以上,其中 1927(昭和 2)年時產量更高 達 2 萬 2 千 8 百多千升,1929(昭和 4)年的產量雖逐 年減少,但也都保持在 5000 千升上下。

28

【圖 2-27】出磺坑軌道路線圖 資料來源:臺灣鑛業會, 《臺灣鑛業會報》 557 號,昭和 4 年 8 月,p19

臺灣鑛業會, 《臺灣礦業會報》第 152 號,昭和 3 年 10 月,p36 臺灣鑛業會, 《臺灣礦業會報》第 156 號,昭和 4 年 6 月,p36 30 臺灣鑛業會, 《臺灣礦業會報》第 162 號,昭和 5 年 10 月,p39 29

2-37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六、帝國石油株式會社時期(1942-1945) 1941(昭和 16)年太平洋戰爭爆發,臺灣總督府 為整合礦物資源,禁辦無關重要之礦業,其中石油礦 因為是重要的戰爭資源,因此日本政府於同年 9 月 1 日,成立帝國石油會社,資本額 1 億日圓,一半的資 本額為日本政府出資,屬於半官辦民的石油公司。隔 年,臺灣總督府為更進一步的整合重要的戰略物資, 合併日本石油株式會社及臺灣礦業株式會社竹東油 業所,及全台的石油礦公司,改稱日本帝國石油株式 會社。並於 1943(昭和 18)年首度將石油納入臺灣 總督府的專賣體系中,實行官方專賣。在此期間因為 日本政府南進政策的影響下,礦場大多數的資源與設 備都被轉移至東南亞一帶開發,出磺坑並無鑽探出新 的油井,在開發上也是處於停滯的狀態,僅是保持著 石油生產,一直持續到 1945 年日本戰敗投降為止。 縱觀日治時期出磺坑礦場的經營雖然經歷過多 家石油公司,但每次石油公司之間的經營權更迭都是 以合併的形式,投資者與股東並不會因此而退出經 營,因此,在礦場的經營上可說僅是換名字而已,對 於實際的工作員來說,經營權的轉換並不會帶來太多 的影響。

2-38

【圖 2-28】出磺坑油井一覽圖(資料來源: 鳥居敬造、吉田要《新竹州苗栗及竹東油田 調查報告》,1931)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表 2-13】日治時期各石油會社開採油井 石油會社 台灣石油組 合

南北石油

寶田石油

日本石油

井號

海拔(m)

井深(m)

開鑚日

初日原油量(公秉)

C1 C2 C3 C4 C5 C6 C7 C8 C9 C10 C11 C12 C13 C14 C15 C16 C17 C18 C19 C20 C21 C22 C23 C24 C25 C26 C27 C28 C29 C30 C31 C32 C33 C34 C35 C36 C37 R38 C39 C40 C41 C42 C43 R44 C45 C46 R47 R48 R49 R50 R51 R52 R53 C54 R55 R56

184.8 256.9 189.5 189.5 230.2 218 294.8 280.9 247.05 371.59 329.1 336.4 283.6 391.12 433 220.83 294.5 252.7 294.8 447.9 388.5 218 252.4 250 405.8 360.6 260 443.6 362.6 470.3 313 370 389.71 405.8 453.3 504.6 417.97 469.78 568.4 834.6 975 788.2 105 955 820.8 447.9 463.21 623.85 573.81 563.22 582 574.18 593.59 581.38 461.96 553.81

228.48 107.88 68.8 116.3 169.1 159.09 180.91 222.73 134.5 189.09 173.3 411.5 400.5 278.18 29.27 173.33 154.54 186.8 675.9 324.55 254.85 252.1 447.81 606.66 558 386.1 556.7 712 700 646.5 550 507 400 801 1027.2 774.7 570.5 1000 568.4 834.6 975 788.2 105 955 820.8 891 742.5 1140 850 1015.7 1060 767.6 1015.59 1136.5 807.3 824

1904.01.02 1904.08.28 1904.11.27 1905.01.16 1905.08.02 1906.04.09 1906.08.30 1906.02.26 1906.12.04 1907.03.23 1907.10.02 1909.06.26 1907.08.02 1907.07.16 1909.04.05 1910.08.01 1912.06.04 1912.05.06 1914.11.23 1916.02.11 1915.08.16 1916.06.17 1916.10.01 1917.12.01 1919.02.26 1919.10.26 1922.06.22 1922.03.04 1923.08.25 1923.09.17 1924.03.05 1924.09.24 1924.05.05 1924.08.10 1924.11.13 1925.01.31 1925.03.12 1925.10.11 1925.07.23 1926.05.28 1926.03.26 1926.09.16 1926.04.24 1926.10.15 1926.12.09 1927.05.29 1907.04.13 1927.08.17 1928.03.20 1927.10.06 1927.12.28 1928.02.09 1928.05.05 1928.01.16 1928.12.20 1929.03.05

1.81 1.51 0.25 0 0 2.24 11.9 9.01 1.62 0.91 2.41 3.62 1.81 0 0 0 0 25.3 5.43 0 8 1.81 0 0 1.45 4.18 7.3 0.905 6.4 2.76 2.18 5.82 9.76 4.98 4.78 37.56 6.19 34.5 10.77 162.16 0.83 9.85 0 40.95 0 16.7 2.8 34.85 24.1 30.79 0 0 0 0.1 0 12.89

2-39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R57 534.91 820 1928.10.20 R58 596.51 850.3 1928.09.13 R59 510.51 850 1930.03.26 R60 633.09 852.7 1929.01.11 R61 606.61 1071.5 1929.03.14 R62 442.35 810 1929.10.13 R63 549.26 780.3 1929.04.27 R64 646.25 840 1929.06.13 R65 528.72 768.2 1930.01.04 R66 579.62 833.1 1929.07.24 R67 513.48 850 1929.10.07 R68 348.28 731 1929.07.08 R69 452.43 740 1930.04.27 R70 491.93 780 1930.06.30 R71 653.44 872.1 1930.09.22 R72 629.17 838.1 1934.01.26 R73 586.5 1064 1934.08.04 R74 515.92 1050 1934.06.04 R75 305.72 883 1934.06.22 R76 558.63 987.5 1934.09.26 R77 556.69 840 1934.11.15 日本石油 R78 572.24 1053.8 1935.06.26 R79 483.3 1164.8 1935.10.01 R80 494.64 977 1936.04.17 R81 541.95 1072 1936.06.25 R82 327.25 988 1937.03.25 R83 539.5 1050 1937.02.03 R84 561.6 1100 1937.08.09 R85 479.69 1050 1937.12.06 R86 189.77 576 1937.12.27 R87 565.35 1800 1938.03.11 R88 315.14 900 1938.07.30 R89 188.82 559.6 1938.11.13 R90 542.7 1502 1939.02.14 R91 189.5 850 1939.09.02 R92 188.7 940 1940.05.12 R93 273.14 915 1939.08.17 R94 188.98 950 1940.11.17 R95 628.98 1510.7 1940.02.12 R96 505.59 1503.2 1940.03.21 R97 189.41 900.8 1941.04.29 R100 518.82 1137.3 1941.03.20 資料來源:沈茂蔭, 《苗栗縣志》 ,1953,苗栗文獻委員會,p15~23。 註:C 式:為頓鑽井式油井,R 式:為旋轉鑽井式油井

2-40

12.86 8.67 1.21 2.52 1.41 5.41 0.33 6.56 1.21 0 9.54 1.45 1.67 0.27 0 0.88 1.73 9.01 5.26 4.37 14.22 8.65 2.515 2.76 1.33 2.55 0.82 0.36 2.14 0.87 5.03 2.46 8.43 0.42 1.21 0.37 4 0.33 0 0 5.68 2.52


第二章

【表 2-14】日治時期各石油會社時期原油產量表 原油產量 石油會社 年度 (KL) 明治 30 年 (1897) 0

石油會社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年度

原油產量 (KL)

大正 11 年 (1922)

2077

明治 31 年 (1898)

0

大正 12 年 (1923)

2529

明治 32 年 (1899)

0

大正 13 年 (1924)

3578

明治 33 年 (1900)

7

大正 14 年 (1925)

5795

明治 34 年 (1901)

8

昭和 1 年 (1926)

13860

明治 35 年 (1902)

0

昭和 2 年 (1927)

22827

明治 36 年 (1903)

0

昭和 3 年 (1928)

16836

台灣石油組合 明治 37 年 (1904)

127

昭和 4 年 (1929)

10300

明治 38 年 (1905)

564

昭和 5 年 (1930)

8868

明治 39 年 (1906)

793

昭和 6 年 (1931)

6811

明治 40 年 (1907)

1087

昭和 7 年 (1932)

5222

明治 41 年 (1908)

1003

昭和 8 年 (1933)

5796

明治 42 年 (1909)

1022

昭和 9 年 (1934)

5577

明治 43 年 (1910)

579

昭和 10 年 (1935)

6645

明治 44 年 (1911)

260

昭和 11 年 (1936)

5829

大正 1 年 (1912)

548

昭和 12 年 (1937)

5548.64

大正 2 年 (1913)

2874

昭和 13 年 (1938)

4253.26

大正 3 年 (1914)

2749

昭和 14 年 (1939)

5149.91

大正 4 年 (1915)

3012

昭和 15 年 (1940)

4493.25

大正 5 年 (1916)

3171

昭和 16 年 (1941)

4814.05

大正 6 年 (1917)

2188

昭和 17 年 (1942)

4144

大正 7 年 (1918)

1461

昭和 18 年 (1943)

2886.5

大正 8 年 (1919)

1483

昭和 19 年 (1944)

2758.5

大正 9 年 (1920)

1222

昭和 20 年 (1945)

1768

淺野總一郎

南北石油

寶田石油

日本石油

帝國石油

大正 10 年 (1921) 1195 資料來源:1937(昭和 12)年前數據為臺灣鑛業會《臺灣礦業會報》192 號,昭和 13 年 5 月,p153 所記 載的全台原油產量。 1937(昭和 13)年後資料,為張麗旭,1950, 〈臺灣之石油〉 , 《臺灣銀行季刊》 ,03:02,p111, 所載出磺坑礦場原油產量。

2-41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第三節 戰後中國石油公司的開採與經營 一、戰後行政長官公署資源委員會的接收 1945年8月二次大戰結束後,10月25日在臺灣成立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人在臺軍政及公私 營機構,其中石油事業由經濟部臺灣區特派員辦公室石油事業接管委員會接管,開始接收與整 理日人所留下的機具設備,主要接受日本帝國石油株式會社與日本石油株式會社所屬各機關, 1 當時全臺共有包括出磺坑在內的7處石油礦場【圖2-31】 ,在接收初期大部分日人皆被遣送回國,

少數留下進行交接事務的日人,則是依原職位與薪水暫時聘用,1945(民國34)年國民政府接 收時出磺坑礦場的中日人員共計有245人【表2-15】 。 【表 2-15】1945 年出磺坑礦場員工數表 職等 職員 工人 國籍 臺灣人 日本人 臺灣人 日本人 人數 2 11 196 36 資料來源:中國石油志編輯小組,《中國石油志 上冊》 ,1976,p58 【表 2-16】1945 年出磺坑礦場接收油井表 總鑚井數 鑚井結果 鑚井方式 成功井 乾井 衝擊式鑚 井 旋轉式鑚 井 98 78 20 48 50 資料來源:中國石油志編輯小組,《中國石油志 上冊》 ,1976,p58

【圖2-29】戰後接收出磺坑土地登記表 資料來源:行政長官公署檔案附件,1946〈石油事 業接管委員會接收日人在台公私有土地登記表〉卷 號:4162 1

備註

備註

【圖 2-30】1945 年出磺坑礦場場長岩松一雄的留 用證 明(來源:岩松一雄《戦時南方の石油》 http://www.geocities.jp/f_iwamatsu/oil/oil01.html)

分別為出磺坑礦場、錦水礦場、竹東礦場、新營礦場、六重溪分礦、竹頭崎分礦、凍子腳分礦。 2-42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國民政府計劃在戰後發展龐大的重工業,促進國家的工業化,因此命令資委會於1946(民 國35)年6月1日在上海成立資源委員會中國石油有限公司,作為統籌全國石油事業的主管機關, 同年8月1日設立臺灣油礦探勘處,負責臺灣石油的探勘與開發業務,而石油事業接管委員會所 接管的各礦場與設備也一併移交臺灣油礦探勘處管理2。 1946(民國 35)年探勘處處長李 同照、副處長張玉鐇、出礦坑礦場長 康天經等人至出磺坑接收礦場時,中 油公司除了上述幾位負責人之外亦有 部分外國人陪同接收事宜3,礦場內大 部分的日人皆被留用協助接收事宜, 因為當時人手不足,主要的接收事宜 是由通英語的帝國石油會社台灣礦業 所代理所長日人「藤島扶男」4,負責 清理各項業務資產帳冊,接收事項先 是請藤島扶男對於人員、生產、油井 等情況列述綱要,而後根據綱要再命 人造冊並蓋上證明印鑑,送至特派員 辦公處。當時苗栗一帶礦場的留用日 人,約有二百人共分六批遣送,直到 1946(民國 35)年底,才將最後一批 留用日人全部遣送5。 自日治末期出磺坑的原油與天然 氣產量就已逐漸下降,再加上後期因 為南進計畫的政策引導下,大部分機 具設備與人員皆被派往東南亞,而出 磺坑礦場的機具則是移至牛肉崎礦場

【圖2-31】台灣油田分佈圖 資料來源:《資源委員會檔》,300-539,〈中國石油有限 公司台灣油礦探勘處概況〉

開發新井,在此期間出磺坑也未開鑿 新井,因此戰後臺灣油礦探勘處所接收的機具設備大多已殘舊不堪,接收之初日人所留下的大 小鑚井機共有 11 套6,當時日籍技術人員已全部遣返日本,而臺籍技術人員又很有限,在機具 與人員皆不足的情況下也無法進行鑚井作業。此批鑚井設備在經過整理與裝配後,可用於鑚井 之用的共有 6 套,其餘的僅能勉強作為修井設備之用,且這些鑚井機皆以馬達或蒸汽為動力,

2

中國石油志編輯小組,《中國石油志 下冊》,1976,p1007~1008 顧問卞美年、地質家 Glen Rubby、地球物理家 Howard Myer,石油工程師 Small、臺灣大學地質學日人 教師-九足九結。 4 據《石油人史話》 、《中國石油志》中皆載為「莊島秩男」,但當時日人的出磺坑礦場場長岩松一雄所著 《戦時南方の石油》所載則為「藤島扶男」。 5 淩鴻勛,《石油人史話》 ,1971,出版者不詳,p440,「接收憶往」楊玉璠、張明晢、劉魁餘。 6 地質探勘與石油鑚採編輯委員會,《台灣石油探勘紀要》,1971,p49 3

2-43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只能用於礦場內或是有電力供應之處,無法用於野外探採之用,直到 1953(民國 42)年才逐年 購置 1~2 台柴油引擎改善動力系統7。 當時出磺坑尚在開採的石油、天然氣井共計有 34 口,戰後中油除了維持出磺坑原有舊井的 生產外,也開始鑽探新井,1947(民國 36)年由日人所編號計劃開採的 98 號井鑽探成功獲油 【照片 2-9】 ,此井為戰後的第一口井,雖然 98 號井成功獲油但初期還是受限於經費、設備與人 力的缺乏,無法進行大規模的探測與開採,而鑚採深度也受限於設備而無法加深,油井深度也 多在 1,500 公尺以下,因為淺層油氣已近枯竭,初期雖有部份淺層井鑚採成功,但產量始終不 盡理想。 1950(民國 39)年時因為政府財政吃緊,對 於油井探勘的經費也相對緊縮,造成部份的鑚井 技工因為無經費支持鑚井,僅能待在礦場做鑚井 機具的保養工作,而後國民政府退守臺灣,許多 追隨遷臺的工商企業大增,為在臺設立工廠需要 大量的水井,因此探勘處就應各界人士的要求成 立水井隊,利用鑚井技工們閒暇之餘,至全臺各 地鑚水井,而所使用的機具則是利用舊有廢棄的 鑚井器材,將其中的一部份重新組裝,自行設計 改造為輕便的 5 套水井鑚機,並分為三組水井隊 每隊約 13 人,自 1950(民國 39)年起至 1952(民 國 41)年止開始對外服務,其對象遍及全臺灣各 地的公私營機構甚至軍方單位等,而鑚水井相較 於鑽探油井來說自是容易許多,因此不論在何處 均能得到令人滿意的水量,其所得的報酬也增加 了不少的收益8。 1952 年起聯合國與美國陸續派員來臺協助培 訓地質探勘人員,中油公司也招募許多地質相關 學系的畢業生加以培訓,聘請國外地質與物理探 測專家來臺指導,並商請有業務往來的海外公司 代為訓練人員9,或將各種技術人員送往國外實習 與考察,出磺坑礦場也在美國資金的補助下鑽探

【照片 2-9】1946 年出磺坑 98 號井 資料來源: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工業 史料影輯》,1981,p34

了 A2、A3 兩口井【圖 2-32】 【照片 2-10】 ,雖然鑽探的結果並未發現天然氣或原油,但多鑽探 一口井對於出磺坑的地質也就多一分了解,因此也不能說全無幫助10,自 1955(民國 44)年~1956

7

中國石油志編輯小組,《中國石油志 上冊》,1976,p304 地質探勘與石油鑚採編輯委員會,《台灣石油探勘紀要》,1971,p85~86 9 據中國石油志編輯小組,《中國石油志 上冊》,1976,p154-250,所記載有美國海灣石油公司、美孚 公司、富洛公司、莫比海外油公司等多家公司與研究機構。 10 中國石油志編輯小組,《中國石油志 下冊》,1976,p1018~1020 8

2-44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民國 45)年自美國購置 2 套柴油動力的新鑚井機,1959(民國 48)年開始陸續向美國購買深 度 4,500 公尺以上的大型深井鑽機 2 套11,為日後的鑽探工作奠定基礎。

【圖 2-32】出磺坑 A2、A3 井位置圖 資料來源:「1964 年出磺坑油田井位交通圖」局部,臺 灣礦業史編纂委員會,《臺灣礦業史》,1966,p923

【照片 2-10】1952 年出磺坑 A2 井架組立 資料來源: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工業史 料影輯》,1981,p49

在戰後初期的這段時間共鑚探了 9 口井,雖然深度都在 1500 公尺以下,而其中有生產力的 井也僅 4 口,但此時期卻是出磺坑聚落發展的高峰 期,大量鑽探油井的工作人員進入出磺坑,當時在 出磺坑相距不遠的南寮與北寮,在行政區劃上被分 劃為開礦村與出礦村,由此可見當時人口數的龐 大。當時員工與其眷屬的宿舍遍佈於南寮與北寮的 各油井之間,在員工的日常生活與福利上,出磺坑 的北寮與南寮分別有禮堂與露天廣場定時播放電 影,為照顧員工眷屬的子女,礦場內亦設有幼稚園 與小學方便學童就讀12。 當時南寮與北寮的交通往來與設備運送主要 是依靠日治時期所留下的地軌式纜車道,纜車的聯 繫方式是由下方的乘坐人員先以電話通知上方的 纜車機房,上方的工作人員再以望遠鏡觀看下方人

【照片 2-11】1967 年遊客乘地軌式纜車照片 資料來源:陳振巖影集,苗栗歷史老照片網頁 http://lib.mlc.gov.tw/webmlh/p08b.htm

員是否乘坐妥當,再啟動電源將人員載運上南寮, 11 12

中國石油志編輯小組,《中國石油志 上冊》,1976,p304 謝忠雄, 「油源村出磺坑」 《苗栗文獻》 ,第 36 期改版季刊第 22 期, 2006 2-45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當時除了地軌式的纜車外,架空式纜索道、臺車軌道等運輸系統亦同時肩負著各油井之間的設 備與交通運輸,當時的纜車道也是到出磺坑參觀的遊客必搭乘的熱門交通工具【照片 2-11】 。

【照片 2-12】1952 年 10 月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雷德福上將 參觀出磺坑搭乘空中纜車(資料來源:翻攝自油礦陳列館)

【照片 2-13】1951 年 6 月美國安全分署署長施幹克 博士視察出磺坑 A2 號井(來源:地質探勘與石油鑚 採編輯委員會,《臺灣石油探勘紀要》,1971,p54)

1960(民國 49)年後因為自美國購置了許多新的探測儀器與鑚採機具,再加上大量培訓完 成的地質探勘人員投入探勘工作,因此在油井鑽探工作上有了很大的進展,並且在出磺坑發現 了新的儲油層,鑽探技術上亦可突破至 3 千公尺以上深井,此時期出磺坑油井的鑽探逐漸達到 高峰。為支援南寮油井的鑽探工作,北寮亦開 始在車道兩旁興建許多建築設施,例如舊的採 修部、鐵工部、食堂、會議樓、福利社、以及 許多的倉庫等設施都是在此時所興建,但此時 的南寮聚落並未因油井鑽探的高峰而更加興 盛,在新機具引進後出磺坑面臨礦場工作的轉 型,新型的機具引進後已不需這麼多的人力進 行油井的鑽探工作,部分員工被調至其他礦場 工作,出磺坑礦場的人員也開始漸漸的減少。 1969(民國 58)年中油公司為方便交通與 運輸的需求,開始修築中油專用道路,原先由 纜車道所肩負的機具運輸,漸漸轉移到由卡車 通行的中油專用道上【圖 2-33】 ,在使用率漸漸 減少的情況下,纜車也於 1998(民國 87)年起 正式停駛至今。

【圖 2-33】中油專用道圖 資料來源:聯勤航空測量署,《台灣地區地形圖》,內 政部地政司,1988。

2-46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圖 2-34】1964 年出磺坑油田井位交通圖 資料來源:臺灣礦業史編纂委員會,《臺灣礦業史》,1966,p923

2-47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1979(民國 68)年 11 月的一次會議中,當時的探勘總處處長吳德楣提到 1981(民國 70) 年的 6 月適逢中油公司成立 35 周年,歷年來的鑚井機具與文件保存不易,如能將其蒐羅與整理, 陳列於固定的場所,除了可以保存過去的探勘設備與文物,亦可作為 35 週年紀念的最佳獻禮, 因此決定設立籌劃小組召集成員籌備,在經過多次的討論後,決定將館址設於出磺坑礦場內, 主要原因是出磺坑為臺灣石油開採的發祥地,不論是在歷史價值與原油開採量都是無庸置疑 的,但因為當時經費並不充裕,因此僅能指定 5 處的舊倉房為館舍,將屋頂檢修補漏、牆壁加 以整理粉飾。共分為 5 個館與一個露天陳列場,其中一、二、三館位於下坪今日的陳列館一帶, 四、五館與露天陳列場位於纜車道頂端的上坪,五個陳列館各自有不同的主題與展品,其展示 內容分別為: 第一館:陳列清代及日治時期文獻、鑽探成功的油井文件圖片、日誌、出版書籍等。 第二館:陳列地質構造、岩石、化石樣本、煉製、鑚井、採油、儲油設備等模型。 第三館:主要陳列各種地質探勘儀器、設備與各項研究發展論文集等資料。 第四館:以海域鑚井為主題,陳列海域鑚井的各項設備模型與照片等資料。 第五館:主要陳列各項鑚井的實際使用工具與部份機具等器物。 露天陳列場:實地陳列出磺坑 33 號井井場、鑚井工程設備、採油設備等。

【照片 2-14】1981 年設置第三展示館探採陳列室今貌

【照片 2-16】1981 年設置露天陳列場今貌

【照片 2-15】1981 年設置第五展示館鑽井工具展示場

【照片 2-17】1981 年 10 月 10 日油礦開發陳列館落成紀 念(資料來源:翻攝自油礦陳列館)

原計劃於 1981(民國 70)年 6 月 1 日 35 周年紀念日開館,但因部分蒐集的文物尚未運至, 因此改訂為同年的 10 月 10 日國慶日正式開館。當時出磺坑除了設立油礦陳列館之外,纜車道

2-48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為到此遊覽的觀光客必乘的交通工具,但纜車一次僅能乘坐 12 人,未避免遊客久候,陳列館外 沿著纜車道兩旁整理了登山小徑供遊客步行登山之用13。 因為到出磺坑參觀的遊客人數日漸增多,陳 列館因為房舍老舊且空間狹小漸漸不敷使用,因 此在 1990(民國 79)年中油公司就將陳列館重 建於現址,重建後的陳列館為共計地面兩層地下 一層的 RC 構造,分為 5 個展區供民眾參觀。 【照 片 2-18】 雖然出磺坑早在 1928(昭和 3)年即有日人 在此設立小學校,但此校設立於南寮且僅供日人 【照片 2-18】1990 年興建的油礦陳列館

子弟就讀,並不開放給臺籍員工子弟就讀,臺籍

子弟則是每日跋涉至後龍溪對岸的福基國小就讀。1950(民國 39)年左右因礦場員工日漸增加, 在礦場上班的技師、員工陸陸續續攜家帶眷至開礦村定居,礦場的員工子弟以及原來開礦村的 居民子弟,每日往返於福基與開礦村之間上課十分不便,於是提議在開礦村設立學校方便學童 就近求學。在歷經多次的籌備與會勘後,選定在出磺坑城隍廟旁購買兩分多的土地興建校舍, 1954(民國 43)年 8 月 1 日創校,與現在福德國民小學合稱為「福基國民學校開德分校」 。創 校後因學童人數驟增,1957(民國 46)年 8 月 30 日,再獨立稱為「開礦國民學校」。1958(民 國 47)年當時的徐享松校長因校地狹隘師生活動空間不足,因此再爭取經費購買校地 5 分多, 增建教室 10 間半與兩座網球場,學生人數達 310 多人,是歷年之冠。

【照片 2-19】1961 年左右的開礦國小(來源:開礦國小 網頁 http://www.kaigunges.mlc.edu.tw/)

【照片 2-20】出磺坑開礦國小今貌

1975(民國 64)年中國石油公司配合能源政策,有感於出磺坑所開採的天然氣二氧化碳含 量較高,並不適用於一般民生之需求,因此中油公司在 1977(民國 66)年著手在出磺坑興建一 座二氧化碳脫除廠,地點就選在開礦國小的校區旁,在興建當時的噪音與廢氣將對於學生上課 造成很大的影響,因而有遷校的計劃。1977 年經過校方的多次協商與討論,計畫在 1980(民國 69)年將原有校地交中國石油公司使用,由中國石油公司出資 1,400 餘萬元,在現址轉溝水入 口購置 1.79 公頃土地,於 1981(民國 70)年 1 月 26 日動工,至 1982(民國 71)年 5 月 28 日 13

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志 續編》,1986,p260~264 2-49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竣工,建造一棟二層教學大樓,上下二樓共 16 間教室14。 中油公司所興建的二氧化碳脫除廠在 1979 (民國 68)年完工啟用後,因為噪音與環保等 問題頻頻被週遭居民抗議,因此在 1991(民國 80)年停止二氧化碳脫除設備運轉,僅留下天然 氣混合設備,將進口的高熱質的天然氣與出磺坑 礦場所產之低熱天然氣加以混合,以符合一般使 用品質15。因二氧化碳脫除廠所使用土地為中油 公司向民間租用,在脫除廠停工後中油公司在 2007(民國 96)年決定將脫除廠拆除,並將廠 區土地歸還地主使用,在脫除廠即將拆除時苗栗

【照片 2-21】1979 年完工的二氧化碳脫除廠

縣文化局希望,能將具有出磺坑油井開發意義與 地標的脫除廠列為古蹟加以保留,併將其先列為暫定古蹟加以保護等待古蹟審議,但在審議過 程中因前牽涉到中油公司與地主合約,如停廠就應歸還土地的約定與眾多土地所有權人的反 對,以及後續的安全管理與維護而無法將其指定為古蹟,二化碳脫除廠依然難逃拆除的命運。 依據台灣中油公司的財產管理紀錄,目前出磺坑現存的建築物及設施建造年代主要可分為 兩個時期,一為登記 1960(民國 49)年 12 月 26 取得的一批建築物,包括有舊辦公室、舊醫務 所、23 號宿舍等,依據現存建物構造推測應為日治時期所建,其財產登記時間一律登記為接收 造冊的時期。此批建築物主要都分布於纜車道兩側,在類型上除了舊辦公室與醫務室外皆為宿 舍,其餘建築則是戰後興建的建築,此類建築主要以礦場辦公室或是各項工廠建築為主。

【照片 2-22】戰後興建的禮堂

【照片 2-23】今為出磺坑礦場辦公室的舊開礦國小校舍

日治時期礦場的管理單位主要於今陳列館周邊的位置,另外在南寮亦設有管理單位及宿 舍,此情形在戰後大致維持同樣的模式經營。直至 1960 年後礦場轉型員工人數減少,原先設於 南寮的辦公室遷移至北寮,在鐵鉆山、青草湖、錦水等礦場相繼大量開發後,臺灣油礦探勘總 處就將其所屬管理苗栗所有礦場的探採事業部移至出磺坑礦場,而礦場辦公室無法容納如此多 的人員,因此將出磺坑礦場辦公室移至原開礦國小的校舍【照片 2-23】 。 14 15

開礦國民小學網頁,http://www.kaigunges.mlc.edu.tw/ 曹明,《六十年來之中國石油公司》,2006,p215~219 2-50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圖 2-35】出磺坑現況配置圖

資料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2-51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在經過轉型後的出磺坑礦場因為大量的員工調至其他礦場,再加上村民人口的外移,人數 漸漸減少,原先宿舍林立的南寮也因而日漸荒蕪,原先劃分為開礦村的南寮也因為人口大量減 少,1978(民國 67)年 3 月 30 日與出礦村合併為開礦村。從礦場員工大量減少開始,原先居 住於南寮的員工與村民也都開始遷移至北寮居住,再加上 1998(民國 87)年纜車道停駛,現今 南寮除了少數的生產井外幾乎已無人居住了,大批的宿舍也因無人管理而日漸頹圮。 【表 2-17】戰後出磺坑鑚井表 井號

開鑚日期

停鑚日期

完成日期

深度(公尺)

結 果

出磺坑 98 號

1946.08.18

1947.02.07

1947.02.07

980

成功

出磺坑 101 號

1948.04.10

1948.12.22

1948.12.22

1400

成功

出磺坑 102 號

1949.08.10

1950.01.13

1950.01.13

910

成功

出磺坑 103 號

1950.08.05

1951.07.12

1951.07.12

1,101

乾井

出磺坑 A-2 號

1952.06.22

1952.11.11

1952.11.11

861

乾井

美國援助開採

出磺坑 A-3 號

1952.06.13

1953.01.10

1953.01.10

1,176

乾井

美國援助開採

出磺坑 T-1 號

1952.12.10

1953.04.12

1953.04.12

322

乾井

出磺坑 104 號

1953.09.13

1954.01.18

1954.01.18

931

成功

出磺坑 105 號

1958.05.27

1958.08.16

1958.08.16

1,101

乾井

出磺坑 106 號

1960.07.30

1962.01.22

1962.05.07

3,561

成功

出磺坑 107 號

1962.06.10

1962.11.18

1962.12.03

2,101

成功

出磺坑 108 號

1963.02.15

1963.11.20

1964.01.18

2,801

乾井

出磺坑 109 號

1970.01.09

1970.05.21

1970.06.26

3,190

成功

出磺坑 110 號

1971.06.16

1972.01.06

1972.03.15

3,792

成功

雙層採收

出磺坑 111 號

1972.06.05

1973.01.19

1973.04.28

4,447

成功

雙層採收

出磺坑 112 號

1973.06.15

1973.12.20

1974.02.09

3,979

成功

雙層採收

出磺坑 113 號

1973.12.26

1974.07.15

1974.10.05

3,972

成功

雙層採收

出磺坑 114 號

1974.01.27

1974.04.17

1974.06.05

2,060

成功

雙層採收

出磺坑 115 號

1974.03.31

1974.10.19

1975.03.14

3,656

成功

雙層採收

出磺坑 116 號

1974.03.13

1974.07.31

1973.09.16

3,698

成功

雙層採收

出磺坑 117 號

1975.04.07

1975.09.03

1975.10.16

3,335

乾井

出磺坑 118 號

1974.12.13

1975.06.18

1975.08.11

4,014

成功

出磺坑 119 號

1975.04.22

1977.10.15

1977.11.01

4,840

成功

出磺坑 120 號

1976.04.14

1977.07.05

1977.07.16

4,500

成功

出磺坑 121 號

1976.05.20

1977.06.19

1977.07.05

4,763

成功

雙層採收

出磺坑 122 號

1977.09.29

1978.06.12

1978.08.16

3,910

成功

雙層採收

出磺坑 123 號

1978.05.03

1978.09.30

1978.11.30

3,598

成功

雙層採收

出磺坑 124 號

1980.11.16

1981.07.31

1981.09.29

3,892

成功

雙層採收

出磺坑 125 號

1981.11.13

1982.10.30

1982.11.30

4,200

成功

雙層採收

出磺坑 126 號

1983.02.17

1983.10.09

1983.11.30

3,413

成功

出磺坑 127 號

1983.06.19

1984.01.25

1984.03.20

3,494

成功

雙層採收

出磺坑 128 號

1974.05.23

1985.01.14

1985.04.18

4,022

成功

雙層採收

2-52


第二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

出磺坑 129 號

1985.03.19

1986.03.18

1986.05.23

3,870

成功

出磺坑 130 號

1985.08.09

1986.05.05

1986.07.15

3,550

成功

出磺坑 131 號

1985.10.08

1986.10.31

1986.12.28

4,048

成功

雙層採收

出磺坑 132 號

1986.04.23

1986.10.10

1986.11.23

3,378

成功

雙層採收

出磺坑 134 號

1987.03.18

1987.12.11

1988.01.17

3,730

成功

出磺坑 136 號

1988.11.28

1989.08.30

1989.11.07

4,290

成功

出磺坑 137 號

1990.06.04

1991.01.07

1991.04.09

4,501

成功

出磺坑 138 號

1990.11.06

1991.04.09

1991.05.19

3,850

成功

出磺坑 139 號

1992.02.09

1993.01.16

1993.03.26

4,368

成功

雙層採收

出磺坑 140 號

1992.09.26

1993.03.16

1993.05.23

4,197

成功

雙層採收

出磺坑 141 號

1994.02.26

1994.10.08

1994.11.11

4,495

成功

出磺坑 142 號

1992.10.02

1993.01.30

1993.01.30

2,084

乾井

出磺坑 143 號

1993.07.29

1994.01.15

1994.01.15

2,816

乾井

資料來源:整理自《中國石油志》、《中國石油志續編》、《中國石油志三編》

2-53

雙層採收

雙層採收


第三章 出磺坑地區自然景觀資源調查

第三章 出磺坑地區自然景觀資源調查 第一節 出磺坑地區的地質調查 石油地質探勘研究,主要在如何於長期計劃中成功地增獲石油蘊藏。雖然油氣苗不一定指 示其地下即有具經濟價值之儲油氣層存在,地面上之油氣苗仍不失為探勘新油氣田之重要啟 示。世界上大部分的陸上油氣田,多是僅依據其地面油氣徵兆,經鑽探而被發現,臺灣早期之 石油探勘,亦均在有油氣苗附近開始鑽採淺井。 臺灣之石油及天然氣露頭,主要有氣苗、油苗及泥火山等三種。石油及天然氣之露頭,雖 經野外地質調查陸續被發現,但過去被發現之露頭中,因其湧出量已枯竭或被砂土覆蓋而不能 再觀察到者亦不少,其中出磺坑則是涵蓋有油苗與氣苗兩種特性。 石油及天然氣礦脈因具有流動性,很容易在地層中向上移棲,因此與其他固態礦脈性質不 同,不但在地面露頭未必直接指示其地下的位置,而且生成油氣的地層與儲油氣的地層未必一 樣,是否能累積到值得開採的油氣田,則是依岩質及地質構造而定,需要有適當空隙的含儲油 岩層,上下若缺不透性之緻密質岩盤,油氣隨時可能洩逸,假使二者俱備,除非地質構造適於 油氣之集中儲存,否則即使含有油氣亦不值得開採。 一般來說因地殼運動造成地層褶皺、斷裂而形成。如背斜構造、斷層封閉構造等都是集中 的地方蘊藏的油田。因此要成為一個有生產價值的油氣田,就必須具備生油層、儲集層、與蓋 岩或冠岩層等地質構造【圖 3-1】 ,各層地質構造主要的特質說明如下:

【圖 3-1】由於擠壓的力量使岩層產生波浪狀彎曲隆起的背斜構造 資料來源:日本石油株式會社營業部,1924,《改定石油便覽》,石油時報社,p59

3-1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生油層:良好的生油層不但必須含有豐富的有機物成份,而且還要能把這些成份完整保 存,使它們不會被氧化,以便在適當條件下進行去氧、加氫、集碳等過程,之後再加上生化作 用、溫度和無機質的催化等,以至時間的作用,才能達到成熟而生出油氣,因此適當的深埋是 必須的過程。 儲氣層:就是具有儲存油、氣空間的岩層。良好的儲氣層應具備背斜構造、良好的孔隙率 與滲透率、深度適中等四個條件,所謂孔隙率就是岩石中含有許多的空隙,而且這些空隙必需 能夠互相溝通,這是儲集油氣必需的條件,通常砂岩與石灰岩是良好的儲油層。 蓋岩層:由於儲氣層本身為良好的透氣層,因此上面必須有一層相當厚且緻密又不透氣的 地層覆蓋,以便圍合封閉,才能確保儲氣層內的天然氣不會洩漏,此岩層就稱為蓋岩,封閉範 圍越大,儲存的油氣量也越多。蓋岩通常都很緻密、不透水的頁岩層所組成。 因此,依照上述的條件,石油探勘的工作,主要就是尋找地下地層中「封閉」的構造分部 區域與範圍,並進一步評估油氣產量,是否為值得開採的礦源,以及其開發的潛能大小。日治 時期以前雖有西方學者來台調查地質與礦物,但因受限於當時的知識技術與山地原住民的勢力 範圍,無法對台灣的地質與礦物做詳細與準確的敘述,直至日本治台後在總督府資金的支持下, 從日本聘請取多地質與礦物學家來台調查或任職技師,經過多次的調查與研究,對於台灣的地 質與礦物學研究,建立了穩固的基礎。 以下就日治時期及台灣光復後針對出磺坑地區所做地質調查作歷史文獻回顧,日治時期以 日俄戰爭(1904 年)為分期,分為日治初期、中期及末期三階段作說明,光復後主要以臺灣省 地質調查所(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臺大地質學系及中國石油公司臺灣油礦探勘處等機構 所進行調查資料。

一、日治初期的基礎調查(日俄戰爭前 1895~1903) 1895(明治 28)年日人在治台之初,雖施行軍政,但在總督府民政局殖產部,一開始就由 橫山壯次郎(農學士)擔任礦產調查。至同年 11 月礦務係正式成立,地質調查的工作歸於礦務 係之下,此時第一名地質學家石井八萬次郎應聘來臺。 1896(明治 29)年 4 月民政官制發佈,礦務係改為課,其中設有地質係,石井八萬次郎擔 任係長,並擬定計劃,將於三年內先完成「豫察調查」 ,繪製 40 萬分之一全臺地質圖,五年內 完成「精察調查」 ,繪製 20 萬分之一分幅地質圖 13 幅。並視實際需要,就重要礦產地區作臨時 「特別調查」。 同年日本國內組成「帝國大學臺灣學術探驗隊」 ,地質組由理科大學教授小藤文次郎擔任, 自 1896(明治 29)年 12 月至 1897(明治 30)年 3 月間,偕同助手山崎直方來臺,環島勘查地 質。其後於 1897 年 11 月東京帝國大學,再次派遣教授橫山又次郎與助手大西梅三郎來臺勘查 地質,由此可知日人對於台灣地質探勘工作的重視。 1897 年 11 月台灣總督府因財政困難,撤銷民政局官制,致石井八萬次郎原擬的調查計劃因 為無經費而全部廢止,且自 1898(明治 31)年度起礦政機構隨之縮小,包括石井八萬次郎在內 的技術官也相繼離職。石井八萬次郎在臺的二年多,主要是在 1896 至 1897 年間豫察旅行於台 3-2


第三章 出磺坑地區自然景觀資源調查

灣各地。根據自己所觀察與當時礦務課同仁之調查資料,並參考官民由各地所寄標本,於 1898 (明治 31)年 3 月,出版 80 萬分之一《臺灣島地質礦產圖及其說明書》。 【圖 3-2】

【圖 3-2】《臺灣島地質礦產圖及其說明書》所附台灣全島圖 資料來源:石井八萬次郎,1898, 《臺灣島地質礦產圖及其說明書》 ,台灣總督府民政局殖產課 3-3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而後井上禧之助繼石井之後任總督府技師,自 1897 年 12 月至 1898 年 4 月在臺探勘地質, 主要在調查石井在地質圖上所示「未詳」區域之地質,其成就見於 1900(明治 33)年出版之《礦 山地質調查報文》及數篇日本地質學雜誌的文章。

【圖 3-3】出磺坑地質地形平面略圖(來源:台灣總督府民政局殖產課,1898, 《殖產部報文》 ,附圖)

【圖 3-4】出磺坑石油地形圖(來源:台灣總督府民政局殖產課,1896,《殖產部報文》 , 附圖)

齊藤讓自 1898 年末來臺任總督府技師,曾調查澎湖群島及基隆無人島地質與瑞芳、金瓜石 礦山,其報告大多已於 1900(明治 33)年出版,其中 1900 年 8 月所完成的《臺灣石油誌—附 本嶋石油業ニ關スル所見》 ,收錄於總督府公文類纂,並未出版,其中將台灣的石油產地分為五 大部分,分別為(一)台北近傍、 (二)出磺坑及出火社、 (三)集集街及嘉義附近、 (四)噍吧 哖近傍(五)蕃薯寮地方,並描述各地的地形地貌、石油徵候、性質與產地通觀。

3-4


第三章 出磺坑地區自然景觀資源調查

二、日治中期的地質調查(日俄戰爭至大正末期 1904~1926) 1904(明治 37)年臺灣石油油組合在出磺坑開鑿之 1 號井於 1 月獲油,8 月 2 號也獲油, 日產原油共約 3.8 公秉(KL) ;同年二月,日俄兩國開戰,為了戰爭的物資需求,臺灣油礦業頓 時被日本朝野所重視。 此時總督府將礦務係復改為課,福留喜之助也於同年 6 月來臺就任課長,7 月即赴中南部 勘查油田,1905(明治 38)年 1、2 月間再度出巡中南部油田,期能樹立合理之勘查計劃,以 爭取預算。至同年 4 月新會計年度開始,即獲調查預算三千圓,以恢復礦物調查工作。於是, 民政部殖產局礦務課擬定臺灣油田之全面調查計劃,希望與一般礦物及地質調查並行實施。但 當時的礦務課缺乏地質專家,而預算又不容許新聘,因此這次油田調查就由福留親自主持,主 要勘查西部臺灣與中南部。而臺東海岸山脈油田之調查,則是在 1908(明治 41)年另由細谷源 四郎執行。 1910(明治 43)年所出版的《臺灣油田調查報告》 ,即為此次油田調查結果之綜合,附圖 上雖未表示地質,僅示背斜軸及油與氣之露頭,但亦不乏重要成果,如錦水背斜之發現等,現 在已知之背斜構造與油氣徵兆,大部份都於 1910 年以前初步勘查完成,油田大勢也已大略明 瞭。此外,自 1909(明治 42)年起,在細谷源四郎之主持下,開始著手探勘煤田,並分別在 1912(明治 45)年、1914(明治 46)年出版《山仔腳煤田調查報告》及《咸菜硼北埔煤田調查 報告》。

【照片 3-1】《臺灣油田調查報告》中的出磺坑礦場 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油田調查報告》,1910

3-5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迄 1909 年 7 月「殖產局職務分掌規定」公佈後,礦務課置地質係,專掌地質調查事宜。出 口雄三即於此時應聘來臺任地質係長。同年為倫敦英日展覽會而編繪之 20 萬分之一臺灣地質圖 之照相版縮圖出版。此圖雖然是由福留喜之助主編,但出口雄三亦曾參與策劃。在福留監修下, 出口雄三與細谷源四郎於 1909 年,著手合編 30 萬分之一《臺灣地形地質礦產地圖》及其說明 書,並於 2 年後出版。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臺灣礦業的活躍期,但臺灣之地質調查與研究,乏專人主持,福留 喜之助曾於 1914(大正 3)年時親自調查,且三井、三菱、藤田、久原、田中、鹽水港製糖等 日本礦業機構曾於 1916(大正 6)~1917(大正 7)年間,派遺技術人員,至中央山脈東側調查, 但除發現若干合銅硫化鐵礦床以外,並無收穫。 1926(大正 15)年,高橋春吉與市川雄一所合編的 30 萬分之一《臺灣地質礦產圖及其說 明書》出版,此圖和出口雄三與細谷源四郎合編的《臺灣地形地質礦產地圖及其說明書》的內 容並無太大的不同。而此圖會如此草率出版,起因於總督府計畫於 1926 年度,著手測繪五萬分 之一分幅地質圖,因此對於過去之「豫察調查」加以檢討並作總結,以作為日後調查之參考。

【照片 3-2】《臺灣地質礦產圖及其說明書》中的出磺坑照片 資料來源:台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地質鑛產地圖說明書》 ,1925,p181

自從齊藤讓不幸於蘭嶼旅行病歿後,總督府一向偏重礦政與採礦,而忽視地質調查工作的 弊端,於大正末期已逐漸顯露,如山下律太及細谷源四郎等於臺灣北部煤田所區分的 29 個煤 系,經三井礦山公司第一部長佐川榮次郎與基隆炭礦公司之永淵正恕等地質家之調查,判斷其 實僅為 3 個煤系,只因褶曲與斷層常見重複出現。福留退休後市川雄一力主先地質調查後採礦,

3-6


第三章 出磺坑地區自然景觀資源調查

更因 1924~1925 年間錦水 5 號井及出磺坑 R36 號井相繼獲油,油氣等臺灣地下資源也引起日本 朝野之重視,較具系統之臺灣地質調查計劃,就在大正末、昭和初之財經困難期中得逐漸促進。

三、日治末期的地質調查(昭和年間 1927~1945) 自 1925 年 12 月出磺坑 R36 號井之成功 (日產原油 260KL)以至 1927(大正 16)年 3 月 R40 號井之成功(日產原油 360KL)臺 灣油礦業呈現空前絕後的盛況。1927 年度日 本海軍省再度編列油田調查預算,委託商工 省地質調查所,以其保留預備油田為中心, 代為勘測全島含油區域地質。因此商工省地 質調查所技師大井上義近、飯塚保五郎、佐 藤戈止及村山賢一借同助手於 1927 年 4 月蒞 臺,編成四組調查班,自 5 月 1 日至 8 月 31 日四個月的時間,將中央山脈周邊第三系分 佈地域分為八區作野外調查,每班各擔任二 區。其後經千谷好之助於 10 月下旬至 12 月 中旬補充勘查,共同合著《臺灣油田地質概 查報告》 ,附有 20 萬分之一地質圖,於 1928 (大正 17)年由海軍省出版【圖 3-5】 。 1928 年 4 月臺北帝大之成立等,臺灣地 質之調查與研究遂步入躍進期。此時早阪一 郎、市村毅、富田芳郎及丹桂之助等相繼來 臺任教。同年大村一藏曾就苗栗油田之地質 討論,指出錦水背斜軸部頁岩層為良好標準 層,以此層底部為界將其附近之新第三紀地

【圖 3-5】1928 年出磺坑油井圖 來源:海軍省,《臺灣油田地質概查報告》,1928

層分為錦水層(上)與後籠溪砂岩層(下) 。 同時又指出後籠溪砂岩層中之福基白色砂岩 亦為重要之標準層。 1931(昭和 6)年出版的《新竹州苗栗及 竹東油田調查報告》為台灣總督府技師鳥居 敬造及技手吉田要於 1927(昭和 2)年 11 月 至 1928(昭和 3)年間針對竹東及苗栗油田 所作之調查報告,也可以說是綜合《台灣油 田調查報告》 (1910 年出版) 、 《咸菜硼北埔煤 田調查報告》 (1914 年出版)及《台灣地質鑛

【照片 3-3】1928 年出磺坑油田照片 來源:海軍省, 《臺灣油田地質概查報告》附圖,1928

產地質說明書》 (1926 年出版)三本地質調查報告,加上日本石油株式會社給予開採石油之地 質資料所作之地質調查報告,為日治時期出磺坑地質調查最重要詳實之調查報告。 3-7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圖 3-6】苗栗及竹東油田地質柱狀圖 【圖 3-7】出磺坑層柱狀圖 來源:台灣總督府殖產局,《新竹州苗栗及竹東油田調查報告》,1931

四、光復後出磺坑地質概況(1945~) 光復後臺灣地質之調查研究,主要由臺灣省地質調查所(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臺大 地質學系及中國石油公司臺灣油礦探勘處等機構所推行。接收初期中國石油公司所屬的臺灣油 礦探勘處先對日人以往勘測地質和鑽井紀錄加以蒐集整理,以對過去日人經營臺灣石油業務的 全貌加以了解。臺灣除中央山脈外,環島之麓山帶及海岸平原區,幾乎皆為沉積岩。自此沉積 岩曾經生產豐碩之油氣及煤,故此等沉積岩成為臺灣石油及天然氣探勘之重要對象。 臺灣本島區域性地質構造,因地質條件之不同,可概分為 4 個區域來探討,其中對石油地 質有關者,分佈於中央山脈西側及東部海岸山脈之新第三紀地層中,但經開發之油氣田及產油 氣可能性較大之構造,多分佈於臺灣西部第三紀沈積盆他內。臺灣西部之新第三紀地層,由東 向西,分佈於麓山帶、北部沿海臺地及南部濱海平原,並延展至臺灣海峽,在陸上面積,約達 3-8


第三章 出磺坑地區自然景觀資源調查

十五萬五千平方公里。臺灣第三紀盆地為以三角洲沉積環境為主之淺海相沉積,在菲律賓海板 塊向歐亞大陸隱沒衝擊下,形成西部麓山之斷層帶,而嘉南平原區與鄰近臺灣海域則發育為張 裂型半地塹構造,兩者均發育出中小型油氣分布之零星構造,油氣的油母質均屬第三型木質, 成熟度不高,故以產氣為主,僅少量之原油生產,如苗栗縣出磺坑淺層之油田等。 出磺坑位於苗栗縣境後龍溪畔,屬於 西部麓山帶地質區內。西部麓山帶地質區 是由中央山脈西側的漸新世及第三紀地槽 盆地所構成,以屈尺斷層和中央山脈地質 區的古第三紀及中新世輕度變質的地層區 隔。本區的地層分佈及地質構造之軸向, 大多與台灣島軸一致,呈東北-西南走向。 地層從第三紀中新世至第四紀全新世之沈 積,此地的岩石由淺灰色或白灰色的細或 極細粒砂岩與深灰色頁岩所組成,砂岩內 常含有雲母碎片及黑色薄煤層。由於質地 堅硬,常造成懸崖。 出磺坑在地質上屬背斜地質構造,斜 向北北東,長約 30 公里,寬約 9 公里,兩 翼地層傾角約 46°~80°,因受強烈的擠壓而 形成一劇烈陡急的褶曲背斜,構造中心部 沿軸皺被北寮斷層切截成為斷層背斜,向 背斜南端被三義斷層截失。東翼為桂竹林 斷層斜截,而背斜南半段復被一平移斷層 橫截【圖 3-8】 ,主要於後龍溪南岸發現有 氣苗和油苗。

【圖 3-8】出磺坑區域構造分布圖(來源:藍敏男,2004, 《出磺坑構造地質與水系發育之相關性研究》,國立中 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碩論,p.13)

原由安藤昌三郎 1930 年進行苗栗油田 地質調查時,將出露於出磺坑背斜軸心部分的砂、頁岩互層岩層命名為出磺坑砂岩層1。1931 年 鳥居敬造及吉田要的「新竹州苗栗及竹東油田調查」報告,將整合於「白砂岩層」以下的地層 統稱為出磺坑層,而予以分為數個岩段,由下而上分別為「下部砂岩及頁岩層」 、 「砂岩層」 、 「頁 岩層」 、以及「上部砂岩及頁岩互層」 【圖 3-6~7】 ,其中的「下部砂岩及頁岩互層」即大致相當 於安藤昌三郎所稱之出磺坑砂岩層。光復後經郝騤在 1957 年後龍溪沿岸出磺坑構造西翼的地質 調查報告中,將鳥居敬造及吉田要的「下部砂岩及頁岩互層」及安藤昌三郎的「出磺坑砂岩層」 易名為「出磺坑層」 ,自此為大多數調查苗栗地區區域地質之學者所沿用。

1

安藤昌三郎,1930, 〈台灣苗栗油田之地質與構造〉 《地質學雜誌》,第 37 卷,第 447 期,p.799-803。 3-9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圖 3-9】苗栗公館地區地質圖(來源: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圖 3-10】出磺坑區域地質圖(來源:藍敏男,2004, 《出磺坑構造地質與水系發育之相關性研究》, 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碩論,p.12)

3-10


第三章 出磺坑地區自然景觀資源調查

1946(民國 35)年 9 月,中國石油公司上海總公司的探勘室為瞭解臺灣地質構造概況, 第一次派遺重力探勘隊來臺作全面性之重力普測,施測範圍在西部濱海平原區及北部麓山帶, 測勘地區包括蘇澳、臺北、新竹、苗栗、臺中、嘉義、臺南、高雄、屏東等縣,總面積約 10,200 平方公里,其中數區視需要再作詳細調查,重力探勘隊在臺工作兩年,至 1948(民國 37)年底 測勘完畢,工作人員及設備都返同上海,所有測勘的原始資料也一併帶回,直至翌年初才由總 公司寄回一份二十萬分之一臺灣西部重力異常普測圖,這份普測圖也成為日後區域地質研究及 震波測勘的重要參考資料。1948(民國 37)年,臺探處也曾一度委託臺灣省地質調查所,調查 出磺坑構造南端高區,因調查的範圍有限且時間短促,調查所得的資料,僅存探勘處作為鑽井 的參考依據。 臺灣油礦探勘處接收日本人遺留的臺灣石油地質資料,經過整理研究後認為不夠完整,待 調查與蒐集之資料尚有許多,為求有效開發臺灣石油,需要先對全臺灣的石油地質構造進行詳 盡的調查和了解。1949(民國 38)年國民政府初遷來台,在經費與技術人員都缺乏的情況下, 探勘處決定先以可用的資源先就重點實施調查。在 1950(民國 39)年~1954(民國 43)年,一 方面邀請臺灣省地質調查所派遣技術人員與探勘處地質人員合作,推進地質調查工作;一方面 招募地質人員和訓練新進輔助人員,位日後獨力探勘作準備。與臺灣省地質調查所合作的調查 主要為 1951(民國 40)年以前所完成的--出礦坑礦場南端高區、新竹北埔番婆坑構造、臺中豐 原間的車籠埔構造調查,1952(民國 41)年~1954(民國 43)年,精查臺南地區的竹頭畸、烏 山頭、凍子腳、六重溪舊有油氣田構造,繪有地質圖及地下構造圖和報告書。 1953(民國 42)年由日人關谷英一 來臺指導幾何投影法、井下電測及岩性 記錄等相互應用,繪製地質構造剖面 圖、地下各層面構造等高線圖的方法, 自此探勘處才開始地下地質的研判工 作。1955(民國 44)年專任地下地質研 究工作的郝騤,介紹美國地下地質研究 的方法,探勘處也開始制訂地下地質工 作方法,方法中規定鑽井時採取岩樣的 標準、紀錄方法的統一、電測曲線的認 識及應用、地層對比、螢光燈檢驗岩心 岩層的方法等,在探井或鑽井時配合進

【照片 3-4】野外地質調查 來源:地質探勘與石油鑚採編輯委員會,1971, 《台灣石 油探勘紀要》 ,中國石油公司台灣油礦探勘處,p63

行,從此採勘處對地下地質資料,更具有完整的進步的紀錄。 自 1954(民國 43)年起,探勘處就自行成立兩個地質調查隊,進行野外地面地質調查與地 質構造詳查的工作。1955(民國 44)年探勘處改組,將地質調查隊擴充為 4 隊,新設的地質組 採地理分區辦法,將調查地區劃分南北兩區,進行 5 年的調查區域,沿臺灣西部麓山帶,北自 臺北的尖山湖構造,南至屏東的恒春構造,共計詳細勘查了 50 多處構造,調查面積達 3963 平 方公里,每一處構造都繪有地面地質圖、地下構造圖和調查報告書。

3-11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照片 3-5】1955 年日本帝國石油株式會社震波測勘隊與探勘處隨員(來源:地質探勘與石油鑚採編輯委 員會,1971, 《台灣石油探勘紀要》,中國石油公司台灣油礦探勘處,p65)

1954(民國 43)年底,探勘處自美國購置一套包括電纜受波器等設備的震測儀,並邀請日 本帝國石油株式會社的震測人員來臺實地指導,自 1955(民國 44)年 1 月起,日本帝國石油株 式會社震波測勘隊一行 7 人,由領隊林一和隊長玉野俊郎率領,再加上探勘處所指派 4 名隨隊 實習人員,到臺灣南部平原區域的臺南、中洲、大岡山、半屏山四個背斜構造區,實施震測工 作,工作 3 個月後日本的震波測勘隊人員相繼回國,僅餘玉野俊郎多留 1 個月繼續指導探勘處 的實習人員,直到探勘處實習人員熟悉震測儀的操作,自此臺灣油礦採勘處成立了第一震波測 勘隊,同年 8 月聯合國技協局顧問吳昌生的來台指導,對於整套震波測勘解釋計算的系統工作 才算完成。 1955(民國 44)年臺探處成立地質組與其所屬的微古生物研究室,主要進行石油探勘及石 油地質學研究發展之地層學、沉積學等區域性研究,完成台灣地區多項區域性地層沉積研究, 其對於地層對比、瞭解儲油層岩性以及其沉積環境等,在探尋石油上為一項極重要之基本研究。 由於研究臺灣新第三紀盆地各時代地層岩性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之變化,可推斷各地層於此 盆地內在不同構造位置所具之相異沉積環境,進而推測過去各該時代海水深淺及進退關係,以 及海、陸分佈之古地理情況,此項研究包括繪製地層等厚圖、地層柱狀剖面圖、立體剖面圖、 地層岩相圖及沉積環境圖等,微古生物研究室則是沿臺灣西部麓山帶,由北至南作有系統完整 的標準地層剖面之有孔蟲化石研究,建立了生物地層帶,相互對比,再由鑽井岩樣中,檢出有 孔蟲化石,分析研究與標準生物地層剖面對比,藉以確定鑽遇地層之年代和層位。

3-12


第三章 出磺坑地區自然景觀資源調查

第二節

出磺坑地區的水文資源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位於苗栗市東 方,處於西部麓山地帶前緣,地形大多為山 地及丘陵,人為開發不甚發達。區域內之主 要構造有錦水背斜、仁隆向斜、出磺坑背 斜、獅潭向斜等構造,而出露地層包括中新 世、上新世、更新世及全新世之地層。 本研究所在位置屬出磺坑背斜構造,全 區大致位於後龍溪之流域內,主要支流有獅 潭川、沙溪、老田寮溪、大湖溪、南湖溪、 雞隆溪、桂竹林溪等;其中老田寮溪上於 1970(民國 59)年築成「明德水庫」 ,構造

【圖 3-11】苗栗縣水文流域圖 (來源:經濟部水利署第二河川局)

北方並有中港溪支流南港溪橫貫其中【圖 3-11】 。

後龍溪流域發源於苗栗縣東側加裡山山脈與鹿場大山之間,為苗栗縣第一大河,河源標高 2,850 公尺,於後龍、溪州、龍津里出海,與大安溪同為苗栗縣兩大河川,中游以下屬河階台地 和沖積平原廣佈,良田阡陌成為最常見的畫面。幹流長 58.3 公里,流域面積為 536.6 平方公里, 河床平均比降為 1/22,計畫洪水量 6,340 立方公尺/秒,主要支流包含汶水溪、大湖溪、沙河溪 及老田寮溪,流域範圍中的行政區域自上游而下有苗栗縣泰安鄉、大湖鄉、獅潭鄉、公館鄉、 銅鑼鄉、苗栗市、頭屋鄉、造橋鄉及後龍鎮。

【照片 3-6】呈現 Z 字型分布的後龍溪

【照片 3-7】連接後龍溪兩岸的牛鬪吊橋

出磺坑背斜區域內水系分佈大致與構造走向相符【圖 3-12】 ,約為北偏東 30 度之帶狀分布。 水系型態大致可以出磺坑背斜軸為界,東側為格子狀水系,西側大致為樹枝狀水系,明顯受到 構造與岩性控制。後龍溪主流呈現 Z 字型分布,在大湖縱谷一帶為平行構造向北北東而流的縱 向河(Longitudinal streams) 【照片 3-6~7】 ,過了汶水一帶又急轉 90°角向西轉成東西向,橫切 出磺坑背斜構造,形成一橫向河(Transverse streams)過了老雞隆後逐漸彎向北流,過了苗栗市 後才又逐漸向西進而注入台灣海峽。 3-13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而後龍溪支流之中,獅潭川、桂竹林溪與後龍溪上游之河道走向皆約為北偏東 30°,屬於沿 著向斜谷發育的縱向河,且呈現格子狀水系分布;而老田寮溪、沙溪位於背斜軸部西區,其上 游橫切於構造內,下游則分布於丘陵內,呈現樹枝狀水系。

【圖 3-12】出磺坑區域河道分布圖(來源:藍敏男,2004, 《出磺坑構造地質與水系發育之相關性研究》 , 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碩論,p.15)

3-14


第三章 出磺坑地區自然景觀資源調查

第三節 出磺坑地區植物調查 一、調查方法 本研究針對出磺坑地區的環境,進行植物樣區調查。調查方法如下:

(一)植物種類: 野外調查時,將採集之植物帶回做成標本,以供鑑定及查證之用。最後將調查結果 製成植物名錄。

(二)植物社會: 依據植被類型,劃定 10 公尺×10 公尺的樣區範圍,調查種類組成及覆蓋度,單種植 物的覆蓋度若不足 1%,則以星號*表示。每個樣區並繪製植物社會剖面圖,描述層次 結構與組成,作為了解本區自然生態條件與人為活動影響的依據。

二、出磺坑地區的植栽調查 植栽調查將出磺坑地區分為三區,分別為南寮、保安林區以及開礦村(新北寮)附近。

(一)南 寮 自入口沿著台車軌道而上,到達軌道的末端【圖 3-13】 。這裡共分三層,第一層平 台為辦公區,有三棟房舍,現已撤出。在台車軌道末端的西側設有殉職紀念碑,紀念碑 前方植有龍柏。台車軌道末端的東側為一小型花園,栽植了茄苳、小葉南洋杉、龍柏與 黃椰子。自殉職紀念碑西南方的階梯上去,可至第二層鑽探油井平台,平台的周圍種有 龍柏與玉蘭花。續上階梯,可至第三層,同樣為鑽探油井平台,目前只剩下露天展示的 機具設施。

【照片 3-8】台車軌道末端與殉職紀念碑

3-15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照片 3-9】自第二層鑽油平台俯瞰南寮辦公區域

【照片 3-10】鑚油平台旁的小葉南洋杉與黃椰子

3-16


【圖 3-13】出磺坑南寮植物樣區與植栽平面圖

第三章 出磺坑地區自然景觀資源調查

3-17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二)保安林區 本區包括中油辦公區與宿舍區,位於後龍溪南岸的區域【圖 3-14】 。在台車軌道兩旁為辦公 區,建築依地形闢建。台車軌道西側第一層為入口警衛室,旁邊設有水景;第二層為辦公室, 西側種有鳳凰木 1 株;第三層為廠長室,周圍栽種了龍柏、竹柏、櫸木。廠長室西側有一小庭 園,除了設置防空洞之外,這裡植有鳳凰木、緬梔、龍眼、黑松、白千層、櫸木、桂花、小葉 南洋杉等。廠長室上方的建物為差勤宿舍、檔案倉庫、物品倉庫。差勤宿舍的後方種有大王椰 子 5 株,檔案倉庫與物品倉庫之間種有鳳凰木 1 株。最上方為 23 號宿舍與倉庫,在 23 號宿舍 的西側種有茄苳 1 株,倉庫後方則植有榕樹 4 株與菲律賓榕 1 株。 而台車軌道東側第一層為福利社,後方栽植鳳凰木 1 株,第二層與第三層分別為會議室與 禮堂,禮堂的西側種有竹柏 1 株。禮堂上方為二座檔案倉庫,種有龍柏 5 株與棍棒椰子 5 株。 檔案倉庫上方的空地則種有鳳凰木 3 株、榕樹 4 株、龍眼 1 株、芒果 1 株。陳列館與探勘陳列 室之間有榕樹 1 株。 在探勘陳列室的東側,過了小溪溝之後,多為宿舍與民宅。16 號宿舍的西側種有苦楝 1 株 與龍柏 1 株。5 號與 6 號宿舍之間則種有珊瑚油桐、莿桐、桂花、樹蘭、福木、玉蘭花、欖仁、 龍眼、竹柏等。更往東側的民宅區域則有龍眼、蘋婆、綠竹、檳榔、龍柏、芒果與小葉南洋杉 等分布其中。

【照片 3-11】物品倉庫旁高大的鳳凰木

3-18


第三章 出磺坑地區自然景觀資源調查

【照片 3-12】廠長室西側的小庭園與防空洞,植有緬梔、龍眼、櫸木、桂花等

【照片 3-13】差勤宿舍旁的高大龍眼樹

3-19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照片 3-14】5 號與 6 號宿舍之間的珊瑚油桐、桂花、樹蘭等植栽

【照片 3-15】由快速道路看出磺坑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3-20


第三章 出磺坑地區自然景觀資源調查

【照片 3-16】宿舍區外圍高大的小葉南洋杉

【照片 3-17】臺車軌道入口

3-21


【圖 3-14】 中油區植栽平面圖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3-22


第三章 出磺坑地區自然景觀資源調查

(三)開礦村(新北寮) 開礦村為早期開採石油而發展的聚落。聚落北邊緊鄰中油的開採區,東側有城隍廟,為當 地的信仰中心,更往東則有開礦國小【圖 3-15】 。目前因人口外移嚴重,聚落規模已大幅縮減。 開礦村北邊的中油開採區種有大王椰子、芒果、麵包樹、棍棒椰子、小葉南洋杉、龍柏等。城 隍廟附近則植有芒果、山櫻花。

【照片 3-18】民宅前種植的龍眼與蘋婆

【照片 3-19】採油工程處出磺坑礦場辦公室前種植的大王椰子、棍棒椰子、龍柏等 植栽

3-23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照片 3-20】採油工程處出磺坑礦產辦公室後方種植的芒果、小葉南洋杉

【照片 3-21】二氧化碳脫出廠內種植的大王椰子、麵包樹

3-24


第三章 出磺坑地區自然景觀資源調查

【3-22】出磺坑開礦村

【3-23】出磺坑開礦村民宅

3-25


【圖 3-15】 開礦村植栽平面圖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3-26


第三章 出磺坑地區自然景觀資源調查

三、出磺坑地區植物社會調查 經過初步踏勘之後,在出礦坑的保安林區設置 3 個樣區,藉以顯示出礦坑地區原有的植被 環境與植物特色。本區屬低海拔闊葉林環境,上層的喬木以山黃麻、相思樹、構樹、大葉楠為 主,登山步道附近有綠竹的生長,應為早期開發時種植。中層的灌木有山黃梔、小葉桑、構樹、 長梗紫麻、銀合歡、山芎蕉等,顯示這裡曾有人為開發的活動。林下低矮的地被多為姑婆芋、 中國穿鞘花、密毛小毛蕨、拔葜、葛藤等。

(一)樣區 1 本樣區位於保安林的登山步道,為 低海拔闊葉林環境,海拔 370 公尺,植物 結構分三層。喬木層的高度 16 公尺,由 山黃麻、青剛櫟、小梗木薑子、糙葉樹等 組成,覆蓋度為 60%。灌木層高度 1.5 公 尺,以山黃梔、山棕、月橘為主,覆蓋度 為 50%。草本層高度 0.5 公尺,以姑婆芋、 猿尾藤、粗毛鱗蓋蕨、野小毛蕨為主,覆 蓋度為 70%。樣區總計 21 種植物。【表

【照片 3-24】樣區 1 植物社會

3-1】 【表 3-1】樣區 1 植物社會調查表

樣區環境:低海拔闊葉林

樣區編號:1

調查地點:出礦坑登山步道

調查項目:覆蓋度(﹪)

調查日期:2007/10/18

海拔:370M

喬木層(16M)

灌木層(1.5M)

草本層(0.5M)

山黃麻

25

山黃梔

10

姑婆芋

30

青剛櫟

20

小葉桑

5

猿尾藤

10

小梗木薑子

10

構樹

5

青苧麻

糙葉樹

5

菲律賓野桐

6

中國穿鞘花

4

山棕

12

菝葜

月橘

12

小杜若

6

銀合歡

粗毛鱗蓋蕨

10

金腰箭

10

串鼻龍

野小毛蕨

15

3-27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圖 3-16】 樣區 1 植物社會剖面圖

3-28


第三章 出磺坑地區自然景觀資源調查

(二)樣區 2 本樣區位於台車軌道西側的山區,為 低海拔闊葉林的環境,海拔 360 公尺,植 物結構分三層。喬木層的高度 15 公尺, 由山黃麻、相思樹、大葉楠、構樹等組成, 覆蓋度為 75%。灌木層高度 1.5 公尺,以 長梗紫麻、綠竹、山芎蕉、小葉桑為主, 覆蓋度為 55%。草本層高度 0.5 公尺,以 姑婆芋、千年芋、粗毛鱗蓋蕨、求米草、 散穂弓果黍為主,覆蓋度為 80%。樣區 總計 25 種植物。 【表 3-2】

【照片 3-25】樣區 2 植物社會

【表 3-2】樣區 2 植物社會調查表

樣區環境:低海拔闊葉林

樣區編號:2

調查地點:台車軌道西側的山區

調查項目:覆蓋度(﹪)

調查日期:2007/10/18

海拔:360M

喬木層(15M)

灌木層(1.5M)

草本層(0.5M)

山黃麻

30

長梗紫麻

30

姑婆芋

15

相思樹

20

山芎蕉

4

千年芋

15

大葉楠

15

小葉桑

4

散穗弓果黍

10

構樹

10

綠竹

10

粗毛鱗蓋蕨

10

野桐

4

風藤

杜虹花

2

小杜若

5

無患子

1

金腰箭

10

台灣欒樹

假蹄蓋蕨

葛藤

青牛膽

大金星蕨

颱風草

求米草

15

火炭母草

3-29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圖 3-17】 樣區 2 植物社會剖面圖

3-30


第三章 出磺坑地區自然景觀資源調查

(三)樣區 3 本樣區位於台車軌道中段的旁側, 為低海拔闊葉林環境,海拔 300 公尺,植 物結構分三層。喬木層的高度 12 公尺, 由山黃麻、構樹、大葉楠、木棉組成,覆 蓋度為 70%。灌木層高度 1.5 公尺,以長 梗紫麻、山棕、水同木、江某為主,覆蓋 度為 80%。草本層高度 0.5 公尺,以姑婆 芋、風藤、盤龍木、粗毛鱗蓋蕨、中國穿 鞘花為主,覆蓋度為 75%。樣區總計 25 種植物。【表 3-3】

【照片 3-26】樣區 3 植物社會

【表 3-3】樣區 3 植物社會調查表

樣區環境:低海拔闊葉林

樣區編號:3

調查地點:台車軌道中段

調查項目:覆蓋度(﹪)

調查日期:2007/9/7

海拔:300M

喬木層(12M)

灌木層(1.5M)

草本層(0.5M)

山黃麻

40

長梗紫麻

50

姑婆芋

40

構樹

10

小葉桑

2

橢圓線蕨

大葉楠

12

銀合歡

2

密毛小毛蕨

2

木棉

8

大葉楠

6

風藤

10

水同木

4

台灣土茯苓

木瓜

2

盤龍木

8

山棕

10

葛藤

江某

4

中國穿鞘花

5

刺杜密

粗毛鱗蓋蕨

10

珊瑚藤

雞屎藤

馬交兒瓜

3-31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圖 3-18】 樣區 3 植物社會剖面圖

3-32


第三章 出磺坑地區自然景觀資源調查

四、老樹保存與特色植物 對出磺坑的植物調查,顯示本區有不少極具觀賞與歷史價值的老樹,應予保存。而保安林 內亦生長一些特色的植物,應予彰顯,除可供應解說教育之用,同時又能反映出本地生態環境 的意義。

(一)老樹的保存 1. 苦楝

Melia azedarach

楝科 Meliaceae

屬落葉喬木,株高可達 20 公尺。葉互生,2-3 回羽狀複葉,小葉卵狀披針形,葉基歪斜, 先端尖銳,全緣、鋸齒緣或不整齊分裂。圓錐花序腋出;核果橢圓形,熟果黃色。2-4 月開花, 花粉紫色。果實黃色,秋季成熟,果實為核果,外果皮為肉質。本次調查共 1 株,位於 16 號宿 舍後方的坡坎旁。 2. 鳳凰木

Deloni xregia

蘇木科 Caesalpiniaceae

多年生落葉喬木,鳳凰木株高可達廿公尺以上,樹冠傘形,葉為羽複葉,羽片十至廿對, 對生,小葉達二千枚以上,看來似美麗的大羽毛圖案,花瓣五瓣,豔紅鮮麗並帶有黃暈,花盛 開時,遍佈樹冠,猶如蝴蝶飛舞其上,格外顯眼豔麗。檔案倉庫後方的平台空地植有 3 株、物 品倉庫與辦公室旁邊各植 1 株,以及福利社後方也植有 1 株,共計 6 株。 3. 龍眼

Euphoria longana

無患子科 Sapindaceae

多年生常綠大喬木。樹高 10-15 公尺,樹冠球形或圓錐形。偶數羽狀複葉,革質,全緣, 長橢圓形、長卵形或卵形,表面有光澤。每年 4 月開花,為頂生或腋生之圓錐花序,花為黃褐 色,有芳香氣,富蜜汁,為蜜源植物之一。果形多呈球形,果皮黃褐色,果肉白色、半透明, 內藏種子一枚,球形,黑褐色、帶光澤。台車軌道最高處的廢棄倉庫旁植有 1 株、廠長室旁的 階梯處與差勤宿舍左前方各植 1 株、6 號宿舍與 4 號宿舍旁也各植 1 株,另外位於中油宿舍區 東側的民宅區域也植有 2 株,南側最高處的平台空地也有 1 株生長,共計 8 株。 4. 芒果

Mangifera indica

漆樹科 Anacardiaceae

芒果高 10 至 20 公尺,樹皮暗灰色,幹上分枝條多,成圓形樹冠;葉叢生於枝頂,揉之發 出特有芳香,嫩時常帶紫色,老則呈暗灰色、革質,長橢圓形或長披針形,中肋兩面隆起,全 體平滑;圓錐花序,黃色;果為核果,長橢圓形,熟時黃綠色或黃色。台車軌道最高處的廢棄 倉庫旁植有 1 株,南側最高處的平台空地植有 2 株,另外在天然氣開採區域的西側也植有 1 株, 共 4 株。 5. 龍柏

Juniperus chinensis

柏科 Cupressaceae

常綠喬木,株高可達約 1~4 公尺,樹冠呈塔形或圓筒形,枝條呈旋捲性,向上盤曲,似盤 龍柱。葉有兩型,幼株時有針葉狀,成株則為鱗狀葉,不過,在成株的基部附近仍可能出現針 狀葉;毯果小,漿質,被有蠟粉,種子無翅。台車軌道最末端的南寮區域植有 6 株,檔案倉庫 後方的階梯旁植有 1 株,禮堂後方的檔案倉庫也植有 4 株,廠長室旁植有 9 株,5 號宿舍旁的 階梯旁植有 2 株,探勘陳列室旁植有 1 株,另外在天然氣開採區域的西側與開礦村附近的辦公 室也各植有 1 株,總計共有 25 株。

3-33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6. 竹柏

Nageia nagi

羅漢松科 Podocarpaceae

常綠喬木,樹皮光滑,深褐色後變灰色。單葉,對生,排成二列,無中脈,有許多縱平行 脈,卵形、橢圓形至狹披針形,先端漸尖至圓鈍,楔基。雌雄異株。雄花毬圓柱形著生於總梗, 腋生,小孢子葉下部具 2 花粉囊。雌花毬單生,下方具 1 珠托。種子核果狀,球形,外有肉質 假種皮,種托不明顯。廠長室與會議室的後方各植有 1 株,6 號宿舍前方植有一排。 7. 櫸木

Zelkova serrata

榆科 Ulmaceae

落葉大喬木,幹皮灰褐色、褐色或灰白色,會呈雲片狀剝落,有雲形剝落痕。葉紙質,長 卵形,正反皆粗糙,先端漸尖,基部歪形,長 4-6 公分。花與新葉共開,花色淡黃不明顯。果 是核果,色褐。移植時間開春前,易存活。差勤宿舍前方的庭園與廠長室旁各植 1 株,共計 2 株。 8. 桂花

Osmanthus fragrans

木犀科 Oleaceae

樹皮灰白色,小枝呈淡灰褐色。單葉對生,長橢圓狀披針形,先端尖或漸尖,基部楔形, 革質,全緣或有銳細鋸齒,正面葉色濃綠,背面綠色。花單頂叢生或簇生,有濃郁香氣,花白 色、金黃色及橙黃色。雄蕊 2 枚,不顯著。差勤宿舍前方的庭園植有 1 株,5 號與 6 號宿舍前 方也各植 1 株,共計 3 株。 9. 茄苳

Bischofia javanica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半落葉的喬木,樹幹有瘤狀突起。樹皮呈赤褐色,幹面呈現鱗狀剝落。三出複葉,互生, 小葉卵形,先端突尖,鋸齒緣;小花型,圓錐花序,黃綠色,無瓣花;漿果球形,大小如豌豆 成熟,呈褐色或淡紅色。南寮區域植有 1 株,23 號宿舍後方的斜坡上也植有 1 株,共計 2 株。 10. 榕樹

Ficus microcarpa

桑科 Moraceae

高可達 20 公尺,樹幹生有多數氣根,向下懸垂,全株無毛。葉互生,長約 6-12 公分,革 質,橢圓形或倒卵形, 先端尖。隱花果, 腋出雙生,呈囊 狀球形, 無柄,徑約 6 公釐,色 或赤褐色,多漿汁,本島到處可見。廢棄倉庫旁植有 3 株,23 號宿舍後方斜坡上也植有 4 株, 共計 7 株。 11. 蘋婆

Sterculia foetida

梧桐科 Sterculiaceae

落葉喬木,小枝被毛茸;新葉淡紅色,掌狀複葉叢生枝頂,小葉 6-11 枚。花,小型、雜性 花,約 1 公分,具臭味,圓錐花序;花萼五裂,內部紫紅色有斑點,約 3-4 月開花。掌葉蘋婆 的的果實為木質蓇葖果,紅色,開裂後呈心形,叢生,五個甚至可高達十幾個。基地東南側的 民宅植有 1 株。 12. 黑松

Pinus thunbergii

松科 Pinaceae

喬木,樹皮灰黑色;嫩芽灰白色。葉二針一束,短而粗硬,長約 7~15 ㎝,樹脂溝 3 個, 中生。毬果圓錐狀卵形,長 4~6 ㎝,果鱗鱗背平坦,鱗臍有小凸尖,種翅長為種子之三倍以上。 差勤宿舍前方庭園中植有 1 株。 13. 大王椰子

Roystonea regia

棕櫚科 Palmae

單幹通直,具有環紋,高達 18 公尺。幹的中部特別膨大。葉為羽狀複葉,叢生莖頂,小葉

3-34


第三章 出磺坑地區自然景觀資源調查

互生,披針形,生在中央部的小葉,長的可達 1 公尺。花為雌雄同株,肉穗花著生於葉鞘的下 部,多數小梗分歧,如同掃帚。花為白色。果為核果,卵圓形,大小如檳榔,種子卵形。差勤 宿舍後方的坡坎上植有 5 株,天然氣開採區域的西側位與開礦村附近辦公室也植有 5 株,共計 10 株。 14. 棍棒椰子

Mascarena Verschaffeltii

棕櫚科 Palmae

原產於馬拉加西、馬斯加里尼島,直立莖,羽狀複葉大叢生,小互生,葉基隆腫且呈黃色, 葉色灰綠,基部帶黃色,葉長 50 至 70 公分,寬 2 至 2.5 公分,每一羽葉有 30 至 70 對小葉, 每年夏、秋季開芳香花朵,並呈穗狀,但花小或顏色不明顯,果色紫褐至黑色,幹形成棍棒, 因而得名。檔案倉庫後方植有 5 株,開礦村辦公室後方植有 2 株,共計 7 株。 15. 菲律賓榕

Ficus ampelas

桑科 Moraceae

喬木,小枝光滑,具乳狀汁液。單葉,互生,革質、薄革質或厚紙質,卵形、橢圓形或披 針形,全緣,基部微歪斜,少數具耳狀突出,具短柄,隱頭花序外方為反曲中空的花托壓壁, 先端有一孔,內具多數苞片。隱花果腋生成對,球形,徑 6mm,具長柄,果柄具二苞。23 號宿 舍旁的倉庫後方植有 1 株。

(二)特色植物 1. 台灣欒樹

Koelreuteria henryi

無患子科 Sapindaceae

落葉喬木,樹皮褐色,平展傘形樹冠酷似苦楝樹,二回羽狀複葉,小葉形成卵形或長卵形 互生及對生,葉緣淺鋸齒狀;圓錐花序頂生,金黃色;蒴果具淡紅色弧形苞片,像紙折的小燈 籠,幼果猩紅色,成熟後成褐色,種子圓球型而成熟時色黑。 2. 糙葉樹

Aphananthe aspera

榆科 Ulmaceae

落葉喬木,高可達 20 公尺;樹冠圓頭形。葉卵形至狹卵形,邊緣基部已上有單鋸齒,兩面 粗糙,均有糙伏毛。花小,核果近球形或卵圓形,紫黑色,有平伏硬毛。 3. 山黃梔

Gardenia jasminoides

茜草科 Rubiaceae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約 3 公尺,葉對生或 3 片輪生,葉形有長、橢圓形、倒披針形,葉 質具光澤,葉深綠色,全緣;花為繖型花序,以 3-4 朵腋生或頂生全株,花瓣 6 枚深裂,花香 清雅,初開出期呈白色,花謝時漸轉為乳黃色。 4. 猿尾藤

Hiptage benghalensis

黃褥花科 Malpighiaceae

木質藤本或灌木,小枝明顯具多數皮孔,幼株嫩葉赤褐色,老莖黑褐色,樹皮薄。葉全緣, 亞革質至革質,長橢圓至長橢圓披針形或卵狀長橢圓形。托葉小,腺體狀。黃白色,翅果成熟 時褐色,脫落後會隨風旋轉,向直昇機的螺旋槳一樣。 5. 大葉楠

Machilus japonica

樟科 Lauraceae

常綠大喬木,樹高可達 20 公尺,徑達 1.5 公尺;葉革質,長橢圓形,先端尖,全緣,葉緣 稍呈波浪狀,互生;花成頂生圓錐花序;漿果球形,徑約 1 公分。 6. 無患子

Sapindus mukorossii

無患子科 Sapindaceae

3-35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落葉大喬木;偶數羽狀複葉;小葉 8~16,披針形,先端銳尖,基部歪形,長 8~15 公分, 寬 3~5 公分。圓錐花序,頂生,花小形,約 3 公厘,單性或雜性。核果扁球形,平滑,徑約 2 公分,熟時由綠轉黃或橙楬色。 7. 山棕

Arenga engleri

棕櫚科 Arecaceae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莖粗狀,葉大型,常呈根生狀,奇數羽狀複葉,長可達 3 公尺,小葉 多數,邊緣成不規則的齒牙,線形,表面深綠色,背面灰白色,葉柄有稜角,葉鞘黑色,雌雄 異株,肉穗花序分枝多,花具有濃烈芳香,果實球形,成熟時由黃轉成紅色。 8. 蟠龍木

Malaisia scandens

桑科 Moraceae

常綠蔓性的小灌木,全株具有乳汁,枝條纖細,全珠無毛,蔓狀的莖 上還有許多細小突出 的氣孔。單葉,互生,具有葉柄,卵狀橢圓形葉,葉基鈍形或近於心形,中肋上表面凹,下表 面凸,全緣或細鋸齒,葉的表面感覺十分粗糙。單形花,花小為淡綠色;瘦果,橢圓形,熟時 為紅色。

3-36


第四章 出磺坑地區產業景觀資源調查

第四章 出磺坑地區產業景觀資源調查 第一節

調查方法及操作過程

一、確定調查的範圍與對象 選訓調查員,對苗栗出磺坑石油產業現 存之文化景觀,進行全面性的調查,記錄其、 地點、現況及使用情形與口述歷史訪談,並 對日治時期石油開採所遺留的近代建築、產 業設施、聚落空間進行攝影紀錄,找尋由史 料中已遺失或未記載於史料之設施。其重點 分述如下:

(一)調查區域 現今屬苗栗縣出磺坑石油產業之相關地 區與中國石油公司所擁有之設施範圍。目前 依據歷史調查初步了解出磺坑最盛時期包含 有保安林、北寮、南寮三大部分,現今南寮 部分已不再開採僅存機具設備及纜車設施 等,北寮部分為主要宿舍區域、舊開礦小學 校位置等,保安林部分為今辦公室為起點以 台車斜坡道延伸而上的區域。因範圍廣大,

【圖 4-1】出磺坑礦場範圍圖(來源: 《臺灣總督府公 文類纂》,1932,第 6 卷, 〈官有地貸下許可ノ件 ,冊號:4154) (日本石油株式會社)〉

期中報告範圍先行以保安林及北寮區域開始 進行。【圖 4-1】

(二)調查對象 以出磺坑石油產業之文化景觀為調查對象,包含基礎文獻回顧與已知的個案均屬之,作一 詳細的現況調查研究,本次調查分類如下: 人文景觀資源調查

產業景觀資源調查

1. 石油產業交通資源調查

1. 石油產業運輸設施調查

1. 產業聚落文化設施資源調查

2. 石油產業水利資源調查

2. 石油產業工業設施調查

2. 產業聚落文化團體資源調查

3. 石油產業軍事資源調查

3. 石油產業建築設施調查

3. 產業聚落文化活動資源調查

4. 石油產業宗教資源調查

4. 石油產業文化性資產調查

4. 產業聚落觀光景點資源調查

5. 石油產業歷史場域資源調查

5. 其他產業相關資產調查

6. 石油產業歷史路徑資源調查

4-1

文化觀光資源調查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調查研究報告

二、收集出磺坑相關資料 1. 地籍資料:主要為 1902(明治 41)年土地申告書(詳附錄四)及 1928(昭和 3)年出磺 坑地區地籍圖資料,比對現今公館鄉出磺坑段地籍圖、土地登記謄本及建物測 量成果圖。

【圖 4-2】1928(昭和 3)年出磺坑地區地籍圖資料

【圖 4-3】苗栗地政事務所藏之建物測量成果圖 4-2


第四章 出磺坑地區產業景觀資源調查

2. 戶籍資料:主要為蒐藏於公館鄉戶政事務所之日治時期戶籍資料,以及《總督府公文類纂》 中土地申告書(詳附錄四)地主名冊資料,並配合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 程處所提供土地資料,釐清出磺坑礦區土地變革過程。

三、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所提供資料 主要為出磺坑礦場全區圖及出磺坑廠房房屋清冊,比對日治時期《總督府公文類纂》所藏 日本石油株式會社時期針對礦場所作調查圖面及設施清冊,可以了解礦場區內各設施之沿革。 針對光復後行政長官公署資源委員會的接收資料及之後中國石油公司經營的發展歷程,則仍需 中油公司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及採油工程處相關單位提供歷年檔案資料。

【圖 4-4】中油公司提供礦場安全圖

【圖 4-5】中油公司提供出磺坑場區地籍資料

【圖 4-6】出磺坑礦場北寮範圍設施圖 資料來源: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32,第 6 卷, 〈官有地貸下許可ノ件(日本石油株式會社)〉,冊號:4154

4-3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調查研究報告

四、填寫調查表格說明 本計劃實際進行田野調查與文獻資料彙整,進行資源查表格填寫時,發現文建會所擬訂的 「文化景觀普查表」通用性與適用程度不高,部分普查內容難以獲得與撰寫,諸如所有權、管 理及使用人之詳細基本資料,土地使用分區等普查表內容。因此,本計劃經由分析目前出磺坑 地區產業設施的特殊性及土地、地上物所有權屬的複雜度,並參考日本文化農林水產業的文化 景觀調查研究報告書,以文建會的普查表格為基本架構,重新研擬苗栗縣出磺坑的文化景觀資 源調查表來進行填寫【表 4-2】。 首先清查編號分類說明:「96-00-000」,96 為調查年度,第二序號之編號 01 表產業設施 調查個案、02 表宗教設施調查個案、03 表私有民宅設施調查個案,第三序號之編號表調查個案 之序號。 針對中油公司所提供管理資料標示建造年代,並依現場調查填寫構造材料、使用現況、周 圍景觀及建議後續處理方式等資料之填寫。前述所有權、管理及使用人之詳細基本資料,土地 使用分區等普查表內容詳列,並增列目前地政事務所所藏「土地建物調查成果圖」等地籍、建 物資料,用以釐清其文化景觀區域權屬及日後訂定文化景觀範圍的參考,強化調查表格之實際 層面內容。 【表 4-2】苗栗縣出磺坑的文化景觀資源調查表範例

4-4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計畫

比例 scale

苗栗公館鄉出磺坑礦場調查索引圖

圖名 drawing name

圖號 number


ႈ‫ڻ‬ 1 2 3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36 38 38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ᇷขᒳᇆ 2010101-001-000026 2010101-001-000027 2010101-001-000029 2010101-001-000125 2010101-001-000126 2010102-002-000027 2010102-001-000015 2010102-001-000017 2010102-001-000078 2010102-002-000043 2010102-002-000047 2010102-003-000009 2010201-001-000023 2010201-001-000080 2010201-001-000081 2010201-001-000130 2010201-001-000166 2010201-003-000003 2010201-005-000001 2010201-007-000025 2010201-007-000026 2010101-010-000001 2010101-012-000098 2010101-012-000110 2010101-012-000145 2010101-012-000149 2010101-012-000151 2010101-001-000233 2010201-012-000233 2010201-012-000246 2010201-012-000262 2010201-012-000319 2010201-012-000320 2010201-012-000323 2010201-012-000340 2010201-012-000323 2010201-012-000340 2010203-001-000052 2010203-001-000055 2010203-001-000060 2010203-001-000062 2010203-001-000063 2010203-001-000123 2010203-001-000124 2010203-004-000004

൳ࠫ৛ ᝹᣷ࢪ ࿇ሽᖲࢪ ࿇ሽᖲ಻ሽ৛ ᝹᣷ࢪ൳ࠫ৛ ଥᥨՠ໱CO2 ሽՠຝ তᐇ੗ࢪR113ᇆմ ආଥຝ ᥳՠ໱ ֵՠຝ໱ࢪ ֏᧭Ꮪሽ৛ ᙄֆ৛ ආईՠ໱ অᤞၷ ፹ທଥᥨᙄֆ৛ ᄎᤜᑔ Օ៖ഘ ຫ٨塢Օᑔ ᤞᓡ৛֗߫཰(ԫൂ) CO2ᐗᤞᓡ৛(Բൂ) ᄎᤜ৛ ଖఄٖஒ৛ ପ஄֗ଖఄࢪ ଖఄٖஒ৛ ପ஄֗ଖఄ৛Εྦಁ৛ ଖఄٖஒ৛ ଖఄٖஒ৛ ଖఄٖஒ৛ ଖఄٖஒ৛ ଖఄٖஒ৛ ଖఄٖஒ৛ ଖఄٖஒ৛ ଖఄٖஒ৛ ፹ທᓰٖஒ৛ ଖఄٖஒ৛ ፹ທᓰٖஒ৛ NO.7ପ஄ 壂‫ܓ‬ष ᥻֚ຫ٨৛ NO.5ପ஄ ආଥຝପ஄ ‫ޗ‬றପ஄ ‫ٲ‬ᙠ঴ପ஄CO2 ៱ற࣋ᆜ໱(ං཰)

ᇷข‫ټ‬ጠ

‫נ‬᣼ܾ੄530‫چ‬ᇆ ‫נ‬᣼ܾ੄575‫چ‬ᇆ

ᑔᐋ ৬ທ‫ޗ‬ᔆ 2 ‫ף‬ൎᗤທ RCዌທ ᗤΕᙓਮΕ‫཯ف‬ 1 ᥳਪᗤᛥ 1 ᥳਪᗤᛥΕRC 1 ᥳጥᔱࣨ 1 ᥳ‫ؼ‬ 1 ᥳ‫ؼ‬ 1 ᥳጥᔱࣨ 1 ᥳጥᔱࣨ 1 ᥳጥᔱࣨ 1 ‫ף‬ൎᗤທ 1 ᙓᥳ 2 ᙓ࿢෗ᕩՒ 2 ‫ף‬ൎᗤທ 1 ᗤທ 2 ᙓ࿢෗ᕩՒ 1 ᥳ‫ؼ‬ 1 ᙓ࿢෗ᕩՒ 2 ᙓ࿢෗ᕩՒ 1 ᙓ࿢෗ᕩՒ 1 ᙓ࿢෗ᕩՒ 1 ᥳ‫ؼ‬ 1 ᥳ‫ؼ‬ 1 ֵທ 1 ᥳ‫ؼ‬ 1 ᥳ‫ؼ‬ 1 ᥳ‫ؼ‬ 1 ᥳ‫ؼ‬ 1 ᥳ‫ؼ‬ 1 ᥳ‫ؼ‬ 1 ᥳ‫ؼ‬ 1 ᥳ‫ؼ‬ 1 ᥳ‫ؼ‬ 1 ᥳ‫ؼ‬ 1 ᥳ‫ؼ‬ 1 ᥳ‫ؼ‬ 1 ֵΕᔱࣨ 1 ᗤΕֵທ 1 ᙓᥳΕᔫΕᥳ‫ؼ‬ 1 ֵΕᔫΕᥳ‫ؼ‬ 1 ᙓᥳΕᔱࣨ 1 ᙓጥᔫᥳࣨ ᗤທΕᔱࣨ 1 ᙓᥳᔫᥳ‫ؼ‬

૿ᗨ˂ф 141.10 16.50 90.00 114.90 141.20 96.00 79.30 23.10 144.00 270.00 300.00 177.33 342.00 60.00 155.40 338.30 285.30 488.80 1514.03 10.60 16.96 285.30 70.00 154.40 59.50 5.80 5.80 5.70 5.70 14.30 33.10 1.70 1.70 5.80 5.80 5.80 5.80 79.30 162.00 79.30 33.00 29.70 792.00 120.00 991.70

խईֆ‫؀׹‬൶᜔๠‫נ‬ᛸܾᐗࢪৢ堚‫ם‬ ഗ‫چ‬ஆᆵ ‫נ‬᣼ܾ੄46-5.46-16‫چ‬ᇆ ‫נ‬᣼ܾ੄46-5.46-16‫چ‬ᇆ ‫נ‬᣼ܾ੄37-6‫چ‬ᇆ ‫נ‬᣼ܾ੄37-6‫چ‬ᇆ ‫נ‬᣼ܾ੄46-5.46-16‫چ‬ᇆ ‫נ‬᣼ܾ੄37-6.37-16‫چ‬ᇆ ‫נ‬᣼ܾ੄531‫چ‬ᇆ ‫נ‬᣼ܾ੄613‫چ‬ᇆ ‫נ‬᣼ܾ੄45-4‫چ‬ᇆ ‫נ‬᣼ܾ੄45-4‫چ‬ᇆ ‫נ‬᣼ܾ੄528.103‫چ‬ᇆ ‫נ‬᣼ܾ੄42‫چ‬ᇆ ‫נ‬᣼ܾ੄530‫چ‬ᇆ ‫נ‬᣼ܾ੄530‫چ‬ᇆ ‫נ‬᣼ܾ੄528‫چ‬ᇆ ‫נ‬᣼ܾ੄37-15‫چ‬ᇆ ‫נ‬᣼ܾ੄107‫چ‬ᇆ ‫נ‬᣼ܾ੄528‫چ‬ᇆ ‫נ‬᣼ܾ੄106.107‫چ‬ᇆ ‫נ‬᣼ܾ੄107‫چ‬ᇆ ‫נ‬᣼ܾ੄46‫چ‬ᇆ ‫נ‬᣼ܾ੄107‫چ‬ᇆ

ၲ᣼‫ޘ‬ ‫נ‬᣼ܾ੄46‫چ‬ᇆ ၲ᣼‫ޘ‬ ‫נ‬᣼ܾ੄46‫چ‬ᇆ ၲ᣼‫ޘ‬ ‫ק‬ᐇ1ᇆմ ၲ᣼‫ޘ‬ᇆ ‫נ‬ᛸܾ108ᇆմᐒֽీ ‫נ‬ᛸܾ108ᇆմত࿯ֽ໱ ၲ᣼‫ޘ‬ᇆ‫ק‬࿯ֽీ ၲ᣼‫ޘ‬ ၲ᣼‫קޘ‬࿯ֽీ ၲ᣼‫ޘ‬ ၲ᣼‫ޘ‬15ᇆ ‫נ‬᣼ܾ੄529ᇆ ၲ᣼‫ޘ‬36ᇆ ‫נ‬᣼ܾ੄106.107‫چ‬ᇆ ၲ᣼‫ޘ‬36ᇆ ‫נ‬᣼ܾ੄545‫چ‬ᇆ ၲ᣼‫ޘ‬1ᇆ ‫נ‬᣼ܾ੄528‫چ‬ᇆ ၲ᣼‫ޘ‬1ᇆ ‫נ‬᣼ܾ੄531‫چ‬ᇆ ၲ᣼‫ޘ‬36ᇆ ‫נ‬᣼ܾ੄37-6‫چ‬ᇆ ၲ᣼‫ޘ‬36ᇆ ‫נ‬᣼ܾ੄37-6‫چ‬ᇆ ၲ᣼‫ޘ‬36ᇆ ‫נ‬᣼ܾ੄528‫چ‬ᇆ

ࢪৢ॰ྨ ၲ᣼‫ޘ‬115-1ᇆ ၲ᣼‫ޘ‬115-1ᇆ ၲ᣼‫ޘ‬115-1ᇆ ၲ᣼‫ޘ‬36ᇆ ၲ᣼‫ޘ‬36ᇆ ၲ᣼‫ޘ‬36ᇆ ၲ᣼‫ޘ‬1ᇆ ၲ᣼‫ޘ‬36ᇆ ၲ᣼‫ޘ‬36ᇆ ၲ᣼‫ޘ‬36ᇆ ၲ᣼‫ޘ‬36ᇆ ၲ᣼‫ޘ‬115-1ᇆ ၲ᣼‫ޘ‬36ᇆ ၲ᣼‫ޘ‬36ᇆ ၲ᣼‫ޘ‬36ᇆ ၲ᣼‫ޘ‬36ᇆ ၲ᣼‫ޘ‬3ᔣ36ᇆ ၲ᣼‫ޘ‬36ᇆ ၲ᣼‫ޘ‬36ᇆ ၲ᣼‫ޘ‬36ᇆ ၲ᣼‫ޘ‬1151ᇆ ၲ᣼‫ޘ‬3ᔣ36ᇆ ‫ק‬ᐇ1ᇆմ ‫נ‬ᛸܾ136ᇆմ ၲ᣼‫ޘ‬15ᇆ

࿆ಖֲཚ ࠷൓ኙွ ‫شܓ‬णउ 72.05.20 ۞৬ ఺ԵՒ‫چ‬ 72.05.20 ۞৬ ఺ԵՒ‫چ‬ 71.12.20 ۞৬ ఺ԵՒ‫چ‬ 75.05.15 ۞৬ ఺ԵՒ‫چ‬ 75.05.15 ۞৬ ఺ԵՒ‫چ‬ 72.05.20 ࿇‫఺ ץ‬ԵՒ‫چ‬Ε๠‫چڶ‬ 49.12.26 ᝜ᆜ 49.12.26 ᝜ᆜ ఺ԵՒ‫چ‬ 75.06.15 ۞৬ ఺ԵՒ‫چ‬ 75.01.15 ۞৬ ఺ԵՒ‫چ‬ 78.08.15 ࿇‫ ץ‬๠‫چڶ‬ 72.05.20 ۞৬ ఺ԵՒ‫چ‬ 49.12.26 ۞৬ ๠‫چڶ‬ 65.01.20 ۞৬ ๠‫چڶ‬ 67.12.04 ۞৬ ๠‫چڶ‬ 72.05.20 ۞৬ ๠‫چڶ‬ 81.05.04 ۞৬ ๠‫چڶ‬ 59.08.15 ۞৬ ๠‫چڶ‬ 78.11.24 ۞৬ ๠‫چڶ‬ 67.08.20 ۞৬ ๠‫چڶ‬ 72.05.20 ۞৬ ఺ԵՒ‫چ‬ 49.12.26 ۞৬ ఺ԵՒ‫چ‬ 55.12.31 ᝜ᆜ 52.01.01 ᝜ᆜ 49.12.26 ᝜ᆜ ఺ԵՒ‫چ‬ 55.04.30 ᝜ᆜ ఺ԵՒ‫چ‬ 60.10.31 ᝜ᆜ ఺ԵՒ‫چ‬ 67.10.20 ᝜ᆜ ఺ԵՒ‫چ‬ 67.10.20 ᝜ᆜ ఺ԵՒ‫چ‬ 68.11.20 ᝜ᆜ ఺ԵՒ‫چ‬ 69.30.20 ᝜ᆜ ఺ԵՒ‫چ‬ 72.04.15 ᝜ᆜ ఺ԵՒ‫چ‬ 72.04.15 ᝜ᆜ ఺ԵՒ‫چ‬ 72.04.15 ᝜ᆜ ఺ԵՒ‫چ‬ 73.09.20 ᝜ᆜ ఺ԵՒ‫چ‬ 72.04.15 ᝜ᆜ ఺ԵՒ‫چ‬ 73.09.20 ᝜ᆜ ఺ԵՒ‫چ‬ 49.12.26 ۞৬ ఺ԵՒ‫چ‬ 49.12.26 ۞৬ ๠‫چڶ‬ 49.12.26 ۞৬ ๠‫چڶ‬ 49.12.26 ۞৬ ఺ԵՒ‫چ‬ 49.12.26 ۞৬ ఺ԵՒ‫چ‬ 72.05.20 ۞৬ ఺ԵՒ‫چ‬ 72.05.20 ࿇‫఺ ץ‬ԵՒ‫چ‬ 49.12.26 ࿇‫ ץ‬๠‫چڶ‬

‫شܓ‬ᎅࣔ CO2ᐗ൳ࠫ৛ CO3ᐗ᝹᣷ CO4ᐗ࿇ሽ৛ ᝹᣷൳ࠫ৛ ଥᥨՠ໱ ሽՠຝ তᐇ੗ࢪ ආଥຝ ᥳՠຝ ֵՠຝ໱ࢪ CO2֏᧭Ꮪሽ৛ ᙄֆ৛ ᙄֆ৛ ՠ೭ᓰ অᤞၷ ᙄֆ৛ ᙄֆ৛ Օ៖ഘ ई᣼ၲ࿇ຫ٨塢 ᤞᓡ৛֗߫཰ CO2ᐗᤞᓡ৛ ᄎᤜ৛ ଖఄٖஒ৛ ଖఄٖஒ৛ ଖఄٖஒ৛ ପ஄Ε੒೯ଖఄ৛֗ྦಁ৛ ଖఄٖஒ৛ ੒೯ଖఄٖஒ৛ ੒೯ଖఄٖஒ৛ ‫ק‬ᐇ1ᇆմ੒೯ଖఄ৛ ‫س‬ขխ֨ଖఄٖஒ৛ ଖఄٖஒ৛ ଖఄٖஒ৛ ଖఄٖஒ৛ ፹ທᓰٖஒ৛ ଖఄٖஒ৛ ፹ທᓰٖஒ৛ ร7ପ஄ ຫ٨塢 ආईᖲପ஄ ร5ପ஄ ආଥຝପ஄ ‫ޗ‬றପ஄ ‫ٲ‬ᙠପ஄ ៱ற࣋ᆜ໱


57 2010203-005-000004 ௣߻஄ 58 2010203-006-000003 ᚾூପ஄NO.1 ၲ᣼‫ޘ‬36ᇆ ‫נ‬᣼ܾ੄528‫چ‬ᇆ 59 2010203-006-000005 ᚾூପ஄NO.3 ၲ᣼‫ޘ‬36ᇆ ‫נ‬᣼ܾ੄530‫چ‬ᇆ 60 2010203-006-000006 ᚾூପ஄NO.4 ၲ᣼‫ޘ‬36ᇆ ‫נ‬᣼ܾ੄528‫چ‬ᇆ 61 2010203-006-000007 ᚾூପ஄NO.2 ၲ᣼‫ޘ‬36ᇆ ‫נ‬᣼ܾ੄528‫چ‬ᇆ 62 2010401-001-000002 ᠔᛭ࢬढ঴ପ஄ ၲ᣼‫ޘ‬1ᇆ ‫נ‬᣼ܾ੄530‫چ‬ᇆ 63 2010501-002-000002 ࠝ࿙ߛᑗࢬ ၲ᣼‫ޘ‬1ᇆ ‫נ‬᣼ܾ੄531‫چ‬ᇆ 64 2010502-001-000003 ୉ՠଇഘ(៱) ၲ᣼‫ޘ‬36ᇆ ‫נ‬᣼ܾ੄528‫چ‬ᇆ 65 20102502-002-000007 ᄅ塊ᨚ ၲ᣼‫ޘ‬36ᇆ ‫נ‬᣼ܾ੄107‫چ‬ᇆ 66 20102502-002-000008 ֆ٥လؑ໱ ၲ᣼‫ޘ‬1ᇆ ‫נ‬᣼ܾ੄107‫چ‬ᇆ 67 20102502-002-000011 ‫בگ‬๠෻ᕓ৛ ၲ᣼‫ޘ‬1ᇆ ‫נ‬᣼ܾ੄107‫چ‬ᇆ 68 2010203-007-000002 ࢵৱࢬΕᐓࢪ ၲ᣼‫ޘ‬36ᇆ ‫נ‬᣼ܾ੄530‫چ‬ᇆ 69 2010203-002-000077 6ᇆฑॐ ၲ᣼‫ޘ‬36ᇆ ‫נ‬᣼ܾ੄528‫چ‬ᇆ 70 2010601-002-000078 ៭୉ฑॐ ၲ᣼‫ޘ‬1ᇆ ‫נ‬᣼ܾ੄528‫چ‬ᇆ 71 2010601-002-000080 23ᇆฑॐ ၲ᣼‫ޘ‬36ᇆ ‫נ‬᣼ܾ੄530ᇆ 72 2010602-002-000077 ՠ֖ฑॐ ၲ᣼‫ޘ‬1ᇆ ‫נ‬᣼ܾ੄528ᇆ 73 2010602-002-000079 16ᇆฑॐ ၲ᣼‫ޘ‬36ᇆ ‫נ‬᣼ܾ੄528ᇆ 74 2010602-002-000083 4ᇆฑॐ ‫נ‬᣼ܾ੄528ᇆ ၲ᣼‫ޘ‬ 75 2010602-002-000159 2ᇆฑॐ ‫נ‬᣼ܾ੄106.107‫چ‬ᇆ ၲ᣼‫ޘ‬ 76 2010602-002-000167 8ᇆฑॐ ‫נ‬᣼ܾ੄528‫چ‬ᇆ ၲ᣼‫ޘ‬ 77 2010604-001-000004 ୉ՠֆ஁മॐ ၲ᣼‫ޘ‬36ᇆ ‫נ‬᣼ܾ੄530‫چ‬ᇆ 78 2020201-002-000001 ᨱ߫᠏ሎ৛ ၲ᣼‫ޘ‬36ᇆ ‫נ‬᣼ܾ੄545‫چ‬ᇆ 79 2020201-002-000002 ᨱ߫ᖲࢪ ၲ᣼‫ޘ‬36ᇆ ‫נ‬᣼ܾ੄545‫چ‬ᇆ 80 2020203-004-000041 CO2ᐗ໮ᛥ ၲ᣼‫ޘ‬36ᇆ ‫נ‬᣼ܾ੄37-6‫چ‬ᇆ 81 2020203-004-000066 մ໱ᖞࡓ֗໮᨝ ‫נ‬ᛸܾ137.138ᇆմ Օྋ੄501-1.501-13-2 82 2020203-007-000006 ᨱ߫ీ༕ࢬ ၲ᣼‫ޘ‬36ᇆ ‫נ‬᣼ܾ੄545‫چ‬ᇆ 83 2020203-007-000042 ՠ༕(2ᇆമॐԵՑ๠) ၲ᣼‫ޘ‬36ᇆ ‫נ‬᣼ܾ੄107‫چ‬ᇆ 84 2020203-007-000048 ༕ࢬ ၲ᣼‫ޘ‬36ᇆ ‫נ‬᣼ܾ੄37-15‫چ‬ᇆ ඙ࡕሐሁ(ԫൂ۟অᤞၷ 85 2020203-011-000037 ၲ᣼‫ޘ‬36ᇆ ‫נ‬᣼ܾ੄107‫چ‬ᇆ ছ) 86 2020203-011-000054 ࢷᐈΕଥ༚ሁ૿ CHK123ᇆմॵ२ ਴‫ג‬ᖫՀ 87 2020203-012-000006 ‫ק‬ᐇᥳᒵᖯ ၲ᣼‫ޘ‬36ᇆᥳᒵᖯ 88 2020203-012-000015 ഏ٠ᖯ ၲ᣼‫ޘ‬36ᇆ 89 2020203-013-000027 PCඈֽᄮ CHK123ᇆմॵ२ၢሐሁ 90 2020204-002-000001 ᣼໱ؓ‫؀‬ ‫נ‬᣼ܾ੄528‫چ‬ᇆ ‫נ‬ᛸܾ᣼ᐗ 91 2020401-003-000003 Հᚏֽ‫ۃ‬ ၲ᣼‫ޘ‬1ᇆ ‫נ‬᣼ܾ੄533‫چ‬ᇆ 92 2020401-003-000004 ᚏֽ‫ۃ‬ 93 2020401-003-000012 ‫נ‬ᛸܾ120ᇆմᚏֽ‫ۃ‬ ᄅᠪၼ੄1654‫چ‬ᇆ 94 2020401-003-000013 ‫נ‬ᛸܾ121ᇆմᚏֽ‫ۃ‬ ᄅᠪၼ੄1654‫چ‬ᇆ 95 2020204-002-000007 ޳߫஄ ၲ᣼‫ޘ‬36ᇆ ‫נ‬᣼ܾ੄45-4‫چ‬ᇆ 96 2010203-003-000027 ‫ק‬ᐇ௣߻஄ ၲ᣼‫ޘ‬36ᇆ ‫נ‬᣼ܾ੄528‫چ‬ᇆ 97 2010203-003-000028 ‫ק‬ᐇ௣߻஄ ၲ᣼‫ޘ‬36ᇆ ‫נ‬᣼ܾ੄56‫چ‬ᇆ ‫נ‬᣼ܾ੄42.46-5.46-6.46-7 98 ၲ᣼‫ޘ‬36ᇆ ᐒֽ๠෻໱ ‫چ‬ᇆ 1

1 1 1

1 1 1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1 1 1 1

414.00 360.00 855.60 757.90 16.80 27.10 57.40 15.00

ᙓ౉ ᙓ࿢෗ᕩՒ

෗ᕩՒ ᙓ࿢෗ᕩՒ ᗤທ ᗤທ

‫ף‬ൎᗤທ

82.03.18

83.04.15 51.12.17 67.03.20 83.04.15 78.08.20 49.12.26 51.11.26 70.12.20 70.12.20

87.40

ᙓ࿢෗ᕩՒዌທ

83.40

67.01.20

0.80 21.30 13.30

‫ף‬ൎᗤທ ‫ף‬ൎᗤທ

49.12.26 49.12.26 56.05.17 68.06.20 68.06.20 49.12.26 49.12.26 50.06.13 49.12.26 49.12.26 51.04.07 56.04.25 49.12.26 49.12.26 49.12.26 49.12.26 49.12.26 57.12.31 67.08.20 49.12.26 55.07.31 49.12.26 49.12.26 69.11.20 81.06.15 49.12.26 67.08.20 72.05.20

40.50 91.00 159.90 324.00 126.00 826.40 76.80 132.20 132.20 330.50 264.40 19.80 140.80 150.40 171.30 338.80 237.10 178.50 345.22 213.20 191.70 14.80 29.70 1200.00

ᗤΕᔱࣨ ᗤທֽࣽ‫ر‬ ᙓ࿢෗ᕩՒ ‫ף‬ൎᗤທ ᙓ࿢෗ᕩՒ ֵΕᔫᥳ‫ؼ‬ ֵΕᔱࣨ ᙓᥳᔱࣨ ֵΕֽࣽ‫ر‬ ᙓᥳᔱࣨ ֵΕֽࣽ‫ر‬ ֵΕᔱࣨ ᙓᥳΕֽࣽ‫ر‬ ֵທΕֽࣽ‫ر‬ ֵທΕֽࣽ‫ر‬ ֵທΕֽࣽ‫ر‬ ֵທΕֽࣽ‫ر‬ ֵທΕֽࣽ‫ر‬ ‫ף‬ൎᗤທ ֵທ ᙓ࿢෗ᕩՒ ᙓ࿢෗ᕩՒ ᙓᥳ ᗤທ լ㠩ᙓᥳ࿭ ᗤທ ᗤທ ᗤທ

۞৬ ۞৬

࿇‫ץ‬ ۞৬

۞৬ ۞৬

۞৬

۞৬ ۞৬ ۞৬

࿇‫ץ‬ ࿇‫ץ‬ ࿇‫ץ‬ ࿇‫ץ‬ ࿇‫ץ‬ ࿇‫ץ‬ ࿇‫ץ‬ ࿇‫ץ‬ ࿇‫ץ‬ ۞৬ ۞৬ ۞৬ ۞৬ ۞৬ ࿇‫ץ‬ ࿇‫ץ‬ ࿇‫ץ‬ ࿇‫ץ‬

఺‫ڶ‬Ւ‫چ‬

఺ԵՒ‫چ‬ ఺ԵՒ‫چ‬ ఺ԵՒ‫چ‬ ๠‫چڶ‬ ๠‫چڶ‬

఺ԵՒ‫چ‬ ഏ‫چڶ‬ ഏ‫چڶ‬ ఺ԵՒ‫چ‬ ๠‫چڶ‬ ఺ԵՒ‫چ‬

๠‫چڶ‬

๠‫چڶ‬ ๠‫چڶ‬ ๠‫چڶ‬ ๠‫چڶ‬ ఺ԵՒ‫چ‬ ఺ԵՒ‫چ‬ ๠‫چڶ‬ ๠‫چڶ‬ ఺ԵՒ‫چ‬ ఺ԵՒ‫چ‬ ๠‫چڶ‬ ๠‫چڶ‬ ఺ԵՒ‫چ‬ ๠‫چڶ‬ ఺ԵՒ‫چ‬ ๠‫چڶ‬ ๠‫چڶ‬ ๠‫چڶ‬ ๠‫چڶ‬ ๠‫چڶ‬ ๠‫چڶ‬ ๠‫چڶ‬ ఺ԵՒ‫چ‬ ఺ԵՒ‫چ‬ ๠‫چڶ‬ ๠‫چڶ‬ ๠‫چڶ‬

CHK123ᇆմॵ२ሐሁ֗ࢷᐈՠ࿓ ‫ק‬ᐇᥳᒵሐ ഏ٠ᖯ CHK123ᇆմॵ२ሐሁᢰࡕ‫ޏ‬࿳ՠ ࿓ ᣼ᐗؓ‫؀‬ Հᚏֽ‫ۃ‬ ᚏֽ‫ۃ‬ CHK120ᇆմᚏֽ‫ۃ‬ CHK121ᇆմᚏֽ‫ۃ‬

඙ࡕሐሁ

௣߻஄ ‫נ‬᣼ܾᚾூପ஄ ‫נ‬᣼ܾᚾூପ஄ ‫נ‬᣼ܾᚾூପ஄ ‫נ‬᣼ܾᚾூପ஄ ᠔᛭ࢬढ঴ପ஄ ࠝ࿙ߛᑗࢬ ୉ՠଇഘ ࠎᚨष ֆ٥လؑ໱ ‫בگ‬๠Ε෻ᕓ৛ ࢵৱࢬΕᐓࢪ ៭୉Εฑॐ ៭୉ฑॐ ៭୉ฑॐ NO.14ՠ֖ฑॐ NO.16ՠ֖ฑॐ NO.4ՠ֖ฑॐ NO.2ՠ֖ฑॐ NO.8ՠ֖ฑॐ ୉ՠֆ஁ॐ ᨱ߫᠏ሎ৛ ᨱ߫ᖲࢪ CO2ᐗ໮ᛥ ‫נ‬ᛸܾ137Ε138ᇆմ໱ᖞࡓ֗໮᨝ ᨱ߫ీ༕ࢬ ֆ༕ ༕ࢬ


一、出磺坑聚落礦業設施調查

調查編號

建物名稱

年代判定

構造

辦公室

1945 年 以前

處長室

地籍資料

區內遺址

附屬設施

58-1

--

--

530

58

防空洞

--

磚木造

530

58-2

--

儲藏室及 戶外桌椅

1967 年

鋼筋混凝 土造

530

--

--

--

1945 年 以前

木造

530

--

--

儲藏室及 廁所

閒置中 局部破損

鋼筋混凝 土造

530

--

儲油槽

新設 4 座 儲水槽

使用中 現況堪用

木造

530

--

--

儲藏室及 廁所

閒置中 局部破損

木 造、 亞鉛浪板

531

--

--

儲水槽

使用中 現況良好

現況保存

磚木造

528

--

--

內外維修 轉盤

閒置中 局部破損

建築保存 進行檔案 清查工作

528

55-4

--

--

使用中

進行檔案

現況良好

清查工作

地號

建號

木造

530

1976 年

加強磚造

公差宿舍

1966 年

2 號檔案倉庫

CHK-9601-005

舊醫務所

CHK-9601-006

儲水槽

CHK-9601-007

23 號宿舍

CHK-9601-008

採修部

CHK-9601-009

1 號檔案倉庫舊 (重機具倉庫)

1945 年 以前

4 號檔案倉庫

1979 年

CHK-9601-001 CHK-9601-002 CHK-9601-003 CHK-9601-004

CHK-9601-010

1945 年 以前

加強磚 造造

4-8

保存狀況 使用中 現況良好 使用中 現況良好 使用中 現況良好 使用中 現況良好

建議處理 現況保存 現況保存 現況保存 進行檔案 清查工作 保存並進 行測繪研 究調查 進行研究 調查 保存並進 行測繪研 究調查


CHK-9601-011 CHK-9601-012 CHK-9601-013 CHK-9601-014 CHK-9601-015

鋼筋混凝 土造 鋼筋混凝 土造 鋼筋混凝 土造

使用中 現況良好 使用中 現況良好 使用中 現況良好

進行檔案 清查工作

--

良好

現況保存

--

良好

清末官廳 區域範圍

--

良好

55-7

--

--

閒置中 現況良好

--

--

--

閒置中 現況良好

55-3

--

防空洞、 公共浴室 及廁所

使用中 現況良好

528

58-1

--

防空洞及 儲藏室

閒置中 現況良好

木造

528

--

--

公共浴室 及廁所

部分閒置 現況堪用

推測為 1913 年

木造

528

--

--

4 號宿舍

1945 年 以前

木造

528

--

--

保警隊辦公室

1978 年

528

--

--

--

木工部倉庫

1989 年

528 103

--

--

--

汽車庫

1989 年

45-4

--

--

--

鐵工部

1986 年

45-4

--

--

--

採修部

1986 年

45-4

--

--

採修部油料 及材料庫

1986 年

二氧化碳脫除 廠設施群

1983 年

鐵管及鋁 板造

1983 年

加強磚造 鐵管及鋁 板造

1983 年

磚木造

3 號檔案倉庫

1967 年

大禮堂

1970 年

會議樓

1992 年

福利社

2006 年

加強磚造

油礦陳列館

1989 年

鋼筋混凝 土造

106 107 106 107

CHK-9601-016

2 號宿舍

1978 年

鋼筋混凝 土造

106 107

46

CHK-9601-017

舊食堂

1961 年

磚木造

528

CHK-9601-018

單身宿舍

1961 年

木 造、 亞鉛浪板

528

CHK-9601-019

5 號宿舍

1945 年 以前

木造

528

CHK-9601-020

6 號處長宿舍

1945 年 以前

磚木造

CHK-9601-021

8 號宿舍

1945 年 以前

CHK-9601-022

16 號宿舍

CHK-9601-023 CHK-9601-024 CHK-9601-025 CHK-9601-026 CHK-9601-027 CHK-9601-028 CHK-9601-029 CHK-9601-030 CHK-9601-031 CHK-9601-032

消防隊、機械檢 修部、電工部、 發電機房 出磺坑礦場辦 公室

鋼筋混凝 土造 鐵管及鋁 板造 鐵管及鋁 板造 鐵管及鋁 板造 鐵管及鋁 板造 鐵管及鋁 板造

528

55-6

--

--

528

55-5

--

--

107

51 45 50

37-26 -37-27 37-12、37-23 42、46-4、46-5 46-6、46-7、 46-16 37-14 -37-27 37-28 37-14 4-9

--

清末官廳 區域範圍 清末官廳 區域範圍 清末官廳 區域範圍

--

--

防空洞、 公共浴室 及廁所 防空洞、 公共浴室 及廁所

維修機械 用軌道 周邊材料 堆置場 115 號井 119 號井 廢水監測 站

閒置中 局部破損 閒置中 現況堪用 使用中 現況良好 使用中 現況良好 使用中 現況良好 使用中 現況良好 使用中 現況良好 使用中 現況良好

現況保存 現況保存

進行館藏 資料清查 保存並進 行測繪研 究調查 保存並進 行測繪研 究調查 保存並進 行測繪研 究調查 保存並進 行測繪研 究調查 保存並進 行測繪研 究調查 保存並進 行測繪研 究調查 保存並進 行測繪研 究調查 保存並進 行測繪研 究調查 現況保存 現況保存 現況保存 現況保存 現況保存 現況保存

使用中 現況良好

現況保存

舊開礦國 小校舍

網球場

使用中 現況良好

現況保存

舊開礦國 小校舍

廁所及廚 房空間

使用中 現況良好

現況保存


調查編號

CHK-96-01-001

調查日期

96/06/03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建物名稱 地

現有:辦公室 原有:

附屬建築:後方新建廁所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礦坑段 530 地號

出礦坑建號 出磺坑段 58-1 號

中油財產編號 2010201-001-000023 建築物面積 管理機關 建造年代

342

土地狀況

樓層數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民 49 年 12 月 26 日(登記日期); ■管理單位登記日期□文獻□推測□訪談

採油工程處所有 地上一層

使用單位

行政組

設計興建

中油公司自行興建

柱樑結構:■木造 □磚木造 □RC 加強磚造 □RC 造 □SRC 造 □其他 構造材料

牆、屋身:□木造 □磚牆 □空心磚 □混凝土 ■編竹夾泥牆 □土埆 □雨淋板 屋架:■木造 □鋼鐵構造 □其他 屋頂:□木造 □日本黑瓦 ■水泥瓦 □金屬瓦 □石板瓦 □RC 造 ■其他 綠色琉璃瓦

使用現況 建議處理方式 周圍景觀 其他說明

■使用中□閒置□廢棄□其他

建物狀況

用途:行政組辦公室

■良好□堪用□局部破損□坍塌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其他____________ 室內天花板改修輕鋼架天花板 屋瓦一半為琉璃瓦一半為水泥瓦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辦公室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4-10


出磺坑段 58-1 建號(辦公室)建物成果圖(苗栗地政事務所提供)

辦公室正立面入口屋頂採剪角頂設計

辦公室背面及增建廁所

辦公室為前後二棟建物相連結,前棟改為綠色琉璃瓦, 後棟屋面為水泥瓦

辦公室正面入口屋頂改為綠色琉璃瓦

4-11


普查編號

CHK-96-01-002

普查日期

96/06/03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建物名稱 地

現有:生產組、處長室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礦坑段 530 地號

出礦坑建號 出磺坑段 58 號

中油財產編號 --建築物面積 管理機關 建造年代

土地狀況 60.27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年(取得日期); □管理單位提供□文獻□推測□訪談

採油工程處所有

樓層數

地上 二 層

使用單位

採油工程處

設計興建

採油工程處興建

柱樑結構:□木造 □磚木造 ■RC 加強磚造 □RC 造 □SRC 造 □其他 構造材料

牆、屋身:□木造 ■磚牆 □空心磚 □混凝土 □編竹夾泥牆 □土埆 □雨淋板 屋架:□木造 □鋼鐵構造 □其他 無 屋頂:□木造 □日本黑瓦 □水泥瓦 □金屬瓦 □石板瓦 ■RC 造 □其他

使用現況 建議處理方式

■使用中□閒置□廢棄□其他

建物狀況

■良好□堪用□局部破損□坍塌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圍牆 ■地質紋理

其他說明

處長室西側旁有一防空洞,西北側一處建築殘跡尺寸 280*696 ㎝,距坡崁約 210 ㎝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處長室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4-12


出磺坑段 58 建號(辦公室)建物成果圖(苗栗地政事務所提供)

處長室入口處植栽

處長室為二層樓加強磚造建物

處長室一樓西側排水溝及植栽

處長室二樓為處長辦公室

4-13


處長室西側旁防空洞入口

處長室西側防空洞旁通往公差宿舍小徑

處長室西北側一處建築殘跡尺寸 280*696 ㎝,距坡崁約 210 ㎝

處長室西北側地表頁岩露頭

處長室西北側一處建築殘跡

處長室西北側建築殘跡通往公差宿舍小徑

4-14


普查編號

CHK-96-01-003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普查日期 其他別名

96/06/03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現有:公差宿舍

建物名稱 地

原有:

附屬建築:儲藏室及戶外桌椅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第 530 號

出礦坑建號 出磺坑建 58-2 號

中油財產編號 2010604-001-000004

土地狀況

建築物面積 238.7 ㎡ 管理機關

樓層數

中油公司採油工程處 民國 55 年 7 月 31 日年(取得日期);

建造年代

■管理單位登記日期□文獻□推測□訪談

中油公司採油工程處所有 地上 一 層

使用單位

中油公司採油工程處

設計興建

中油公司採油工程處發包

柱樑結構:□木造 ■磚木造 □RC 加強磚造 □RC 造 □SRC 造 □其他 牆、屋身:□木造 ■磚牆 □空心磚 □混凝土 □編竹夾泥牆 ■ 外簷廊増建透明玻璃罩

構造材料

屋架:■木造 □鋼鐵構造 □其他 屋頂:□木造 □日本黑瓦 ■水泥瓦 □金屬瓦 □石板瓦 □RC 造 □其他 ■使用中□閒置□廢棄□其他

使用現況

建物狀況

■良好□堪用□局部破損□坍塌

用途:員工公差使用宿舍

建議處理方式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其他____________

其他說明

有一附屬建築,現為儲藏室,牆基為磚,牆面為編竹夾泥,屋頂為亞鉛浪板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公差宿舍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4-15


出磺坑段 58-2 建號(辦公室)建物成果圖(苗栗地政事務所提供)

公差宿舍周圍環境花木扶疏

公差宿舍前簷廊増建透明採光玻璃罩

公差宿舍會客室內天花板對角處留有通氣孔

公差宿舍會客室窗戶控制開關五金

4-16


公差宿舍西側戶外空間

公差宿舍西側附屬建築儲藏室

公差宿舍西側的戶外空間座椅

公差宿舍基座駁坎以亂石疊砌

公差宿舍戶外地坪排水溝及磚砌花台

公差宿舍入口地坪制水閥

4-17


普查編號

CHK-96-01-004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普查日期 其他別名

96/06/03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現有:檔案倉庫(2)

建物名稱 地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530 地號

出礦坑建號 無登記

中油財產編號 2010203-006-000007

土地狀況

建築物面積 159 ㎡ 管理機關

樓層數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使用單位

民國 56 年 5 月 17 日年(取得日期);

建造年代

■管理單位登記日期□文獻□推測□訪談

採油工程處所有 地上 二 層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設計興建

柱樑結構:□木造 □磚木造 □RC 加強磚造 ■RC 造 □SRC 造 □其他 牆、屋身:□木造 □磚牆 □空心磚 ■混凝土 □編竹夾泥牆 □土埆 □雨淋板

構造材料

屋架:□木造 □鋼鐵構造 □其他 屋頂:□木造 □日本黑瓦 □水泥瓦 □金屬瓦 □石板瓦 □RC 造 ■其他 ■使用中 □閒置 □廢棄 □其他

使用現況

建物狀況

亞鉛浪板

■良好□堪用□局部破損□坍塌

用途:出磺坑檔案倉庫

建議處理方式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內部儲存文獻檔案,建議予以釐清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其他____________

其他說明

牆基設有通氣孔,二樓入口須從後方坡崁通道進入,2 號倉庫主要存放人事檔案資料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檔案倉庫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4-18


2 號檔案倉庫為二樓 RC 造建築

2 號檔案倉庫背面

2 號檔案倉庫駁坎位置有前後期增補痕跡

2 號檔案倉庫南側鄰近駁坎處

2 號檔案倉庫為一樓存放檔案情形

2 號檔案倉庫內部分檔案以移出整理中

斜坡道與 2 號檔案倉庫以水泥板銜接

2 號檔案倉庫西北側與週遭設施配置情形 4-19


普查編號

CHK-96-01-005

普查日期

96/06/03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建物名稱 地

現有:物品倉庫 原有:醫務所

附屬建築:儲藏室、廁所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1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530 地號

出礦坑建號 無登記

中油財產編號 2010401-001-000002

土地狀況

建築物面積 826.4 ㎡ 管理機關 建造年代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49 年 12 月 26 日(取得日期); ■管理單位登記日期□文獻□推測□訪談

租入土地

樓層數

地上 一 層

使用單位

採油工程處

設計興建

柱樑結構:□木造 ■磚木造 □RC 加強磚造 □RC 造 □SRC 造 □其他 構造材料

牆、屋身:□木造 □磚牆 □空心磚 □混凝土 ■編竹夾泥牆 □土埆 □雨淋板 屋架:■木造 □鋼鐵構造 □其他 屋頂:□木造 □日本黑瓦 □水泥瓦 □金屬瓦 □石板瓦 □RC 造 ■其他 建物狀況

□使用中■閒置□廢棄□其他 使用現況

□良好□堪用■局部破損□坍塌

用途:目前推放陳列館的舊展品與雜物,附 屬建築為儲藏室與廁所

建議處理方式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其他____________

其他說明

依據《台灣礦業會報》醫務所的設置最早始於明治 40(1907)年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醫務所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4-20

亞鉛浪板


醫務室目前作為目前推放陳列館的舊展品與雜物, 外 牆受損嚴重

斜坡道進入醫務室的小徑

醫務室背面與駁坎相鄰街,目前雜草叢生

醫務室附屬建築廁所

由駁坎上方俯視廁所、儲藏室及醫務室

醫務室附屬建築儲藏室

4-21


普查編號

CHK-96-01-006

普查日期

96/06/03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建物名稱 地

現有:儲水槽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1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530 地號

出礦坑建號 無

中油財產編號 無 建築物面積

土地狀況 ㎡

樓層數

管理機關 建造年代

地上

使用單位 49 年 12 月 26 日(取得日期); ■管理單位登記日期□文獻□推測□訪談

設計興建

柱樑結構:□木造 □磚木造 □RC 加強磚造 ■RC 造 □SRC 造 □其他 構造材料

牆、屋身:□木造 □磚牆 □空心磚 ■混凝土 □編竹夾泥牆 □土埆 □雨淋板 屋架:□木造 □鋼鐵構造 □其他 屋頂:□木造 □日本黑瓦 □水泥瓦 □金屬瓦 □石板瓦 □RC 造 ■其他

建物狀況 □良好□堪用■局部破損□坍塌

□使用中■閒置□廢棄□其他 使用現況

亞鉛浪板

用途:舊儲水槽閒置,新儲水槽供應出磺坑 礦場及開礦村居民使用

建議處理方式 周圍景觀 其他說明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其他____________ 舊儲水槽為 RC 造地下一層已不使用,目前新設四座鐵製儲水槽,再除水槽西北向有一鐵 製儲油(水)槽,以壘石坡崁圍繞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儲水槽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4-22


原供應出磺坑礦場使用的舊儲水槽目前閒置

原供應出磺坑礦場使用的舊儲水槽內部

由駁坎上方俯視左側為鐵製儲水槽,右側為醫務室廁 所及儲藏室

儲水槽上之指標

儲水槽西側發現疑似舊儲油用金屬槽

儲水槽西側發現卵石疊砌駁坎

儲水槽西側發現帶狀卵石疊砌駁坎

儲水槽之制水閥

儲水槽西側發現卵石疊砌駁坎旁之金屬架 4-23


普查編號

CHK-96-01-007

普查日期

96/06/03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現有:23 號宿舍

建物名稱 地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530 號

出礦坑建號 無登記

中油財產編號 2010601-002-000080

土地狀況

建築物面積 171.3 ㎡ 管理機關

樓層數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使用單位

49 年 12 月 26 日(取得日期);

建造年代

■管理單位登記日期□文獻□推測□訪談

採油工程處所有 地上

採油工程處

設計興建

柱樑結構:□木造 ■磚木造 □RC 加強磚造 □RC 造 □SRC 造 □其他 牆、屋身:□木造 □磚牆 □空心磚 □混凝土 ■編竹夾泥牆 □土埆 □雨淋板

構造材料

屋架:■木造 □鋼鐵構造 □其他 屋頂:□木造 □日本黑瓦 ■水泥瓦 □金屬瓦 □石板瓦 □RC 造 □其他 □使用中■閒置□廢棄□其他

使用現況

□良好□堪用■局部破損□坍塌

用途:職員宿舍

建議處理方式 周圍景觀

建物狀況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植栽庭園■附屬建物□舊設施紋理□圍牆□其他____________

其他說明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 23 號眷舍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4-24


23 號眷舍目前為閒置狀態,內部空間破損

23 號眷舍內部空間破損,堆滿雜物

23 號眷舍目前為閒置狀態,部分空間被用來堆放雜物

23 號眷舍天花板破損嚴重

23 號眷舍外牆編竹夾泥牆破損

23 號眷舍內部空間堆滿雜物

23 號眷舍屋頂覆蓋水泥瓦,山牆以亞鉛板封住

4-25


普查編號

CHK-96-01-008

普查日期

96/06/23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建物名稱 地

現有:倉庫 原有:採修部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1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531 地號

出礦坑建號 無登記

中油財產編號 2010203-001-000063

土地狀況

建築物面積 29.7 ㎡ 管理機關 建造年代

樓層數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49 年 12 月 26 日(取得日期); ■管理單位登記日期□文獻□推測□訪談

租入土地 地上

層、地下

使用單位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設計興建

採修部自行興建

柱樑結構:■木造 □磚木造 □RC 加強磚造 □RC 造 □SRC 造 □其他 構造材料

牆、屋身:□木造 □磚牆 □空心磚 □混凝土 □編竹夾泥牆 ■其他

亞鉛浪板

屋架:■木造 □鋼鐵構造 □其他 屋頂:□木造 □日本黑瓦 □水泥瓦 □金屬瓦 □石板瓦 □RC 造 ■其他

使用現況 建議處理方式

□使用中■閒置□廢棄□其他

建物狀況

■良好□堪用□局部破損□坍塌

用途:採修處倉庫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附屬建物□舊設施紋理□圍牆□其他____________

其他說明

為臨時性建築,周圍有許多建築僅剩牆基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採修部倉庫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4-26

亞鉛浪板


臺車斜坡道通往採修部之大門

採修部倉庫為臨時性建物

採修部為臨時性建物,目前為儲存倉庫

採修部倉庫內部堆放機具雜務

採修部倉庫西側儲水槽,牆體有金屬進水口

採修部倉庫西側儲水槽旁之自來水控制閥

4-27


普查編號

CHK-96-01-009

普查日期

96/06/23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現有:檔案倉庫(1)

建物名稱 地

原有:重機具倉庫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528 地號

出礦坑建號 出磺坑段 55-6 號

中油財產編號 2010203-006-000003

土地狀況

建築物面積 91 ㎡ 管理機關

樓層數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使用單位

49 年 12 月 26 日(取得日期);

建造年代

■管理單位登記日期□文獻□推測□訪談

採油工程處所有 地上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設計興建

柱樑結構:□木造 ■磚木造 □RC 加強磚造 □RC 造 □SRC 造 □其他 牆、屋身:□木造 ■磚牆 □空心磚 □混凝土 □編竹夾泥牆 □土埆 □雨淋板

構造材料

屋架:■木造 □鋼鐵構造 □其他 屋頂:□木造 □日本黑瓦 ■水泥瓦 □金屬瓦 □石板瓦 □RC 造 □其他 □使用中■閒置□廢棄□其他

使用現況

建物狀況

□良好□堪用■局部破損□坍塌

用途:作為檔案堆置場所

建議處理方式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附屬建物■舊設施紋理■圍牆□其他____________

其他說明

建築前方與室內有軌道與轉盤,室內堆放許多檔案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倉庫(1)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4-28


出磺坑段 55-6 建號(檔案倉庫)建物成果圖(苗栗地政事務所提供)

1 號檔案倉庫原作為重機具維修庫之用

作為重機具維修庫之用的軌道與轉盤

控制台車行走的軌道與轉盤

1 號檔案倉庫東側圍牆

1 號檔案倉庫目前作為檔案堆置場所

1 號檔案倉庫室內天花板局部破損 4-29


普查編號

CHK-96-01-010

普查日期

96/06/23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建物名稱 地

現有:檔案倉庫(4)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528 地號

出礦坑建號 出磺坑段 55-4 號

中油財產編號 2010203-006-000006

土地狀況

建築物面積 324 ㎡ 管理機關 建造年代

樓層數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使用單位

68 年 6 月 20 日(取得日期); ■管理單位登記日期□文獻□推測□訪談

採油工程處所有 地上

採油工程處

設計興建

柱樑結構:□木造 □磚木造 □RC 加強磚造 ■RC 造 □SRC 造 □其他 構造材料

牆、屋身:□木造 □磚牆 □空心磚 ■混凝土 □編竹夾泥牆 □土埆 □雨淋板 屋架:□木造 □鋼鐵構造 □其他 屋頂:□木造 □日本黑瓦 □水泥瓦 □金屬瓦 □石板瓦 ■RC 造 □其他

使用現況 建議處理方式

■使用中□閒置□廢棄□其他

建物狀況

■良好□堪用□局部破損□坍塌

用途:出磺坑礦場檔案倉庫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其他____________

其他說明

二樓存放會計檔案,一樓存放材料檔案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檔案倉庫(4)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4-30


出磺坑段 55-4 建號(檔案倉庫)建物成果圖(苗栗地政事務所提供)

2 號檔案倉庫為二層樓 RC 建物

2 號檔案倉庫為二樓以戶外樓梯進出

2 號檔案倉庫南側與駁坎相鄰

2 號檔案倉庫與台車道相鄰

4-31

2 號檔案倉庫旁設有消防栓及水帶箱


2 號檔案倉庫為二樓以戶外樓梯進出

台車道底部水道以金屬油管作為支架

2 號檔案倉庫一樓主要存放材料相關檔案

2 號檔案倉庫一樓存放檔案狀況

2 號檔案倉庫一樓部分檔案以木箱存放

2 號檔案倉庫一樓檔案以檔案櫃及木箱存放

4-32


調查編號

CHK-96-01-011

調查日期

96/06/23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現有:檔案倉庫(3)

建物名稱 地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礦坑段 528 地號

出礦坑建號 出磺坑段 55-4 號

中油財產編號 2010203-006-000006

土地狀況

建築物面積 159.5 ㎡ 管理機關

樓層數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使用單位

56 年 5 月 17(取得日期);

建造年代

■管理單位登記日期□文獻□推測□訪談

採油工程處所有 地上 一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設計興建

柱樑結構:□木造 □磚木造 □RC 加強磚造 ■RC 造 □SRC 造 □其他 牆、屋身:□木造 □磚牆 □空心磚 ■混凝土 □編竹夾泥牆 □土埆 □雨淋板

構造材料

屋架:□木造 □鋼鐵構造 □其他 屋頂:□木造 □日本黑瓦 □水泥瓦 □金屬瓦 □石板瓦 ■RC 造 □其他 ■使用中□閒置□廢棄□其他

使用現況

建物狀況

■良好□堪用□局部破損□坍塌

用途:出磺坑礦場檔案倉庫

建議處理方式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附屬建物□舊街紋路□圍牆□其他____________

建築特徵

存放辦公室雜項檔案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檔案倉庫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4-33


出磺坑段 55-4 建號(檔案倉庫)建物成果圖(苗栗地政事務所提供)

3 號檔案倉庫入口

3 號檔案倉庫入口圍牆

3 號檔案倉庫內部資料存放狀況

3 號檔案倉庫內部資料存放狀況

4-34


調查編號

CHK-96-01-012

調查日期

96/06/23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建物名稱 地

現有:大禮堂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礦坑段 528 地號

出礦坑建號 出磺坑段 55-5 號

中油財產編號 2010201-003-000003

土地狀況

建築物面積 488.8 ㎡ 管理機關 建造年代

樓層數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使用單位

民國 59 年 08 月 15 日(取得日期); ■管理單位登記日期□文獻□推測□訪談

採油工程處所有 地上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設計興建

柱樑結構:□木造 □磚木造 □RC 加強磚造 ■RC 造 □SRC 造 □其他 構造材料

牆、屋身:□木造 □磚牆 □空心磚 ■混凝土 □編竹夾泥牆 □土埆 □雨淋板 屋架:□木造 ■鋼鐵構造 □其他 屋頂:□木造 □日本黑瓦 □水泥瓦 ■金屬瓦 □石板瓦 □C 造 □其他

使用現況 建議處理方式

■使用中□閒置□廢棄□其他

建物狀況

■良好□堪用□局部破損□坍塌

用途:集會場所使用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附屬建物□舊街紋路□圍牆□其他____________

建築特徵

室內為礦纖天花板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大禮堂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4-35


出磺坑段 55-5 建號(大禮堂)建物成果圖(苗栗地政事務所提供)

民國 59 年新建之大禮堂鐵皮屋頂

大禮堂入口及左側立面

大禮堂入口與纜車斜坡道

大禮堂內部空間

4-36


調查編號

CHK-96-01-013

調查日期

96/06/23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建物名稱 地

現有:會議樓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礦坑段 107 地號

出礦坑建號 出磺坑段 51 號

中油財產編號 2010101-010-000001

土地狀況

建築物面積 285.3 ㎡ 管理機關 建造年代

樓層數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使用單位

民國 81 年 5 月 4 日(取得日期); ■管理單位登記日期□文獻□推測□訪談

採油工程處所有 地上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設計興建

柱樑結構:□木造 □磚木造 ■RC 加強磚造 □RC 造 □SRC 造 □其他 構造材料

牆、屋身:□木造 □磚牆 □空心磚 ■混凝土 □編竹夾泥牆 □土埆 □雨淋板 屋頂:□木造 □日本黑瓦 □水泥瓦 □金屬瓦 □石板瓦 □RC 造 ■其他

使用現況 建議處理方式

■使用中□閒置□廢棄□其他

建物狀況

琉璃瓦

■良好□堪用□局部破損□坍塌

用途:一樓辦公室、二樓會議室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附屬建物□舊街紋路□圍牆□其他____________

二樓為會議室,一樓為辦公室,出磺坑段 106、107 地號為清末舊煤油局位置所在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會議樓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4-37


出磺坑段 51-1 建號(會議樓)建物成果圖(苗栗地政事務所提供)

民國 81 年興建完成的會議樓

通往會議樓二樓樓梯

會議樓與禮堂間之植栽配置

會議樓背面之山溝 4-38


調查編號

CHK-96-01-014

調查日期

96/06/23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建物名稱 地

現有:福利社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礦坑段 106、107 地號

出礦坑建號 出磺坑段 45 號

中油財產編號 2010203-001-000055

土地狀況

建築物面積 162 ㎡ 管理機關 建造年代

樓層數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民國 95 年

使用單位

日(取得日期);

■管理單位登記日期□文獻□推測□訪談

採油工程處所有 地上

1

層、地下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設計興建

柱樑結構:□木造 ■磚木造 □RC 加強磚造 □RC 造 □SRC 造 構造材料

牆、屋身:□木造 ■磚牆 □空心磚 □混凝土 □編竹夾泥牆 □土埆 屋架:□木造 ■鋼鐵構造 □其他 屋頂:□木造 □日本黑瓦 □水泥瓦 □金屬瓦 □石板瓦 □RC 造 ■其他

使用現況 建議處理方式

■使用中□閒置□廢棄□其他

建物狀況

■良好□堪用□局部破損□坍塌

用途: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附屬建物□舊街紋路□圍牆□其他____________

特殊說明

出磺坑段 106、107 地號為清末舊煤油局位置所在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福利社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4-39

輕鋼架


出磺坑段 45 建號(福利社)建物成果圖(苗栗地政事務所提供)

民國 95 年改建完成之福利社

福利社之紅色屋瓦

福利社及右側公廁

4-40


調查編號

CHK-96-01-015

調查日期

96/06/23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建物名稱 地

現有:陳列館大樓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礦坑段 106、107 地號

出礦坑建號 出磺坑段 50 號

中油財產編號 2010201-005-000001

土地狀況

建築物面積 1514.03 ㎡ 管理機關 建造年代

樓層數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民國 78 年 11 月 24 日(取得日期); ■管理單位登記日期□文獻□推測□訪談

採油工程處所有 地上

使用單位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設計興建

中油自行興建

柱樑結構:□木造 □磚木造 □RC 加強磚造 ■RC 造 □SRC 造 □其他 構造材料

牆、屋身:□木造 □磚牆 □空心磚 ■混凝土 □編竹夾泥牆 □土埆 □雨淋板 屋架:□木造 □鋼鐵構造 □其他 屋頂:□木造 □日本黑瓦 □水泥瓦 □金屬瓦 □石板瓦 ■RC 造 □其他

使用現況 建議處理方式 周圍景觀 特殊說明

■使用中□閒置□廢棄□其他

建物狀況

■良好□堪用□局部破損□坍塌

用途: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植栽庭園□附屬建物■舊街紋路□圍牆□其他____________ 出磺坑段 106、107 地號為清末舊煤油局位置所在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陳列館大樓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4-41


出磺坑段 50 建號(陳列館大樓)建物成果圖(苗栗地政事務所提供)

民國 79 年 10 月 10 日開館的油礦陳列館

油礦陳列館內部模型展示

陳列館內以燈箱展示舊照片

出磺坑二氧化碳脫除廠模型展示

4-42


調查編號

CHK-96-01-016

調查日期

96/06/23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建物名稱 地

現有:2 號宿舍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礦坑段 106、107 地號

出礦坑建號 出磺坑段 46 號

中油財產編號 2010601-002-000080

土地狀況

建築物面積 345.22 ㎡ 管理機關 建造年代

樓層數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使用單位

民國 67 年 08 月 20 日(取得日期); ■管理單位登記日期□文獻□推測□訪談

採油工程處所有 地上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設計興建

柱樑結構:□木造 □磚木造 □RC 加強磚造 ■RC 造 □SRC 造 □其他 構造材料

牆、屋身:□木造 □磚牆 □空心磚 ■混凝土 □編竹夾泥牆 □土埆 □雨淋板 屋架:□木造 □鋼鐵構造 □其他 屋頂:□木造 □日本黑瓦 □水泥瓦 □金屬瓦 □石板瓦 ■RC 造 □其他

使用現況 建議處理方式 周圍景觀

■使用中□閒置□廢棄□其他

建物狀況

■良好□堪用□局部破損□坍塌

用途: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植栽庭園□附屬建物□舊街紋路□圍牆□其他____________

建築特徵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辦公室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4-43


出磺坑段 46 建號(2 號宿舍)建物成果圖(苗栗地政事務所提供)

民國 67 年改建為二層樓的 2 號宿舍

2 號宿舍右側樓梯通往今醫務室

2 號宿舍與停車場已駁崁相隔

2 號宿舍前方為油礦陳列館

4-44


調查編號

CHK-96-01-017

調查日期

96/06/23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建物名稱 地

現有:探勘陳列室 原有:舊食堂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礦坑段 528 地號

出礦坑建號 出磺坑段 55-7 號

中油財產編號 2010502-001-000003

土地狀況

建築物面積 132.2 ㎡ 管理機關 建造年代

樓層數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使用單位

民國 50 年 06 月 13 日(取得日期); ■管理單位登記日期□文獻□推測□訪談

採油工程處所有 地上 一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設計興建

柱樑結構:□木造 ■磚木造 □RC 加強磚造 □RC 造 □SRC 造 □其他 構造材料

牆、屋身:□木造 □磚牆 □空心磚 □混凝土 ■編竹夾泥牆 □土埆 □雨淋板 屋架:■木造 □鋼鐵構造 □其他 屋頂:□木造 □日本黑瓦 □水泥瓦 □金屬瓦 □石板瓦 □RC 造 ■其他

使用現況 建議處理方式

□使用中■閒置□廢棄□其他

建物狀況

■良好□堪用□局部破損□坍塌

用途: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附屬建物□舊街紋路□圍牆□其他____________

目前作為探勘陳列室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舊食堂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4-45

亞鉛浪板


出磺坑段 55-7 建號(探勘陳列室)建物成果圖(苗栗地政事務所提供)

舊食堂左側及立面

舊食堂民國 70 年改做探勘陳列室使用,今閒置中

舊食堂背面緊臨山溝

舊食堂左側為單身宿舍

4-46


調查編號

CHK-96-01-018

調查日期

96/07/23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現有:單身宿舍

建物名稱 地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礦坑段 528 地號

出礦坑建號 出磺坑段 55-8 號

中油財產編號

土地狀況

建築物面積 134.67 ㎡ 管理機關

樓層數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民國

建造年代

使用單位

日(取得日期);

□管理單位登記日期□文獻□推測□訪談

採油工程處所有 地上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設計興建

柱樑結構:□木造 ■磚木造 □RC 加強磚造 □RC 造 □SRC 造 □其他 牆、屋身:□木造 □磚牆 □空心磚 □混凝土 ■編竹夾泥牆 □土埆 □雨淋板

構造材料

屋架:■木造 □鋼鐵構造 □其他 屋頂:□木造 □日本黑瓦 □水泥瓦 □金屬瓦 □石板瓦 □RC 造 ■其他 □使用中■閒置□廢棄□其他

使用現況

建物狀況

■良好□堪用□局部破損□坍塌

用途:

建議處理方式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附屬建物□舊街紋路□圍牆□其他____________

建築特徵

目前堆置書籍雜物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單身宿舍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4-47

亞鉛浪板


單身宿舍入口

單身宿舍外牆以亞鉛浪板包覆

單身宿舍岀簷構造形式

單身宿舍臺基以卵石疊砌構造

4-48


調查編號

CHK-96-01-019

調查日期

96/07/23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現有:5 號宿舍(備勤室)

建物名稱 地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礦坑段 528 地號

出礦坑建號 出磺坑段 55-3 號

中油財產編號

土地狀況

建築物面積 191.98 ㎡ 管理機關

樓層數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使用單位

民國 49 年 12 月 26 日(取得日期);

建造年代

■管理單位登記日期□文獻□推測□訪談

採油工程處所有 地上

層、地下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設計興建

柱樑結構:□木造 ■磚木造 □RC 加強磚造 □RC 造 □SRC 造 □其他 牆、屋身:□木造 □磚牆 □空心磚 □混凝土 ■編竹夾泥牆 □土埆 □雨淋板

構造材料

屋架:■木造 □鋼鐵構造 □其他 屋頂:□木造 □日本黑瓦 ■水泥瓦 □金屬瓦 □石板瓦 □RC 造 □其他 ■使用中□閒置□廢棄□其他

使用現況

■良好□堪用□局部破損□坍塌

用途:

建議處理方式 周圍景觀

建物狀況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植栽庭園■附屬建物□舊街紋路■圍牆□其他____________

建築特徵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備勤宿舍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4-49


出磺坑段 55-3 建號(備勤宿舍)建物成果圖(苗栗地政事務所提供)

遠眺 5 號宿舍右側山牆

五號宿舍為木造建築,使用狀況良好

5 號宿舍附屬公共浴室及廁所

5 號宿舍附屬公共浴室及廁所外觀

4-50


通往 5 號宿舍的小徑

5 號宿舍入口圍牆

5 號宿舍圍牆形式

5 號宿舍圍牆外的防空避難室

4-51


調查編號

CHK-96-01-020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調普查日期 96/07/23 其他別名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現有:6 號宿舍

建物名稱 地

原有:處長宿舍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礦坑段 528 地號

出礦坑建號 出磺坑段 58-1 號

中油財產編號 2010203-002-000077

土地狀況

建築物面積 140.8 ㎡ 管理機關

樓層數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使用單位

民國 49 年 12 月 26 日(取得日期);

建造年代

■管理單位登記日期□文獻□推測□訪談

採油工程處所有 地上 一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設計興建

柱樑結構:□木造 ■磚木造 □RC 加強磚造 □RC 造 □SRC 造 □其他 牆、屋身:□木造 ■磚牆 □空心磚 □混凝土 □編竹夾泥牆 □土埆 □雨淋板

構造材料

屋架:■木造 □鋼鐵構造 □其他 屋頂:□木造 □日本黑瓦 ■水泥瓦 □金屬瓦 □石板瓦 □RC 造 □其他 ■使用中□閒置□廢棄□其他

使用現況

建物狀況

■良好□堪用□局部破損□坍塌

用途:原處長宿舍

建議處理方式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附屬建物□舊街紋路■圍牆□其他____________

建築特徵

屋前有一防空洞,東南向另有一個宿舍殘跡,目前被當菜園使用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處長宿舍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4-52


出磺坑段 55-8 建號(單身宿舍)建物成果圖(苗栗地政事務所提供)

6 號處長宿舍左側空間

6 號處長宿舍左側附屬建築

6 號處長宿舍右側山牆

6 號處長宿舍入口

4-53


6 號處長宿舍背面空間

6 號處長宿舍左側地坪化糞池設施

6 號處長宿舍入口小徑及圍牆

6 號處長宿舍右側庭園及葫蘆造型水池

處長宿舍入口小門

處長宿舍建物入口空間

4-54

處長宿舍後側空間及通往頂樓平台鐵 爬梯


CHK-96-01-021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普查編號 名

普查日期

96/08/10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現有:8 號宿舍

建物名稱 地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礦坑段 528 地號

出礦坑建號 無登記

中油財產編號 2010602-002-000167 建築物面積 213.2 ㎡ 管理機關

樓層數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使用單位

民國 49 年 12 月 26 日(取得日期);

建造年代

■管理單位登記日期□文獻□推測□訪談

地上 一 層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設計興建

柱樑結構:■木造□磚木造 □RC 加強磚造 □RC 造 □SRC 造 □其他 牆、屋身:□木造 □磚牆 □空心磚 □混凝土 ■編竹夾泥牆 □土埆 □雨淋板 □其他

構造材料

屋架:■木造 □鋼鐵構造 □其他 屋頂:□木造 □日本黑瓦 ■水泥瓦 □金屬瓦 □石板瓦 □RC 造 □其他 ■使用中□閒置□廢棄□其他

使用現況

□良好■堪用□局部破損□坍塌

用途:8 號工友眷舍使用

建議處理方式 周圍景觀

建物狀況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植栽庭園□附屬建物□舊街紋路□圍牆□其他____________

建築特徵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 8 號宿舍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4-55


8 號宿舍外山牆以鐵皮包覆

8 號宿舍外簷廊

8 號宿舍背面與駁崁之關係

8 號宿舍外地面排水明溝

8 號宿舍外以鐵管做成之曬衣架

8 號宿舍與周圍環境之關係

4-56


CHK-96-01-022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普查編號 名

普查日期

96/08/10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現有:16 號宿舍

建物名稱 地

原有:

附屬建築:廁所、公共浴室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礦坑段 528 地號

出礦坑建號 無登記

中油財產編號 2010602-002-000079 建築物面積 237.1 ㎡ 管理機關

樓層數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使用單位

民國 49 年 12 月 26 日(取得日期);

建造年代

■管理單位登記日期□文獻□推測□訪談

地上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設計興建

柱樑結構:□木造 ■磚木造 □RC 加強磚造 □RC 造 □SRC 造 □其他 牆、屋身:□木造 □磚牆 □空心磚 □混凝土 ■編竹夾泥牆 □土埆 □雨淋板 □其他

構造材料

屋架:■木造 □鋼鐵構造 □其他 屋頂:□木造 □日本黑瓦 ■水泥瓦 □金屬瓦 □石板瓦 □RC 造 □其他 □使用中■閒置□廢棄□其他

使用現況

用途:

建議處理方式 周圍景觀 建築特徵

建物狀況

□良好□堪用■局部破損□坍塌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植栽庭園■附屬建物廁所及豬舍□舊街紋路□圍牆□其他____________ 屋瓦有一半為紅瓦,另一半為水泥瓦,東南向有一防空洞 依據老照片推測最早建於 1913 年(大正 3 年)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 16 號宿舍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4-57


16 號宿舍外山牆以鐵皮包覆

16 號宿舍屋面鋪設紅板瓦

16 號宿舍外廊

16 號宿舍外駁坎及地底防空壕通氣管

編竹夾泥牆壁體

室內空間

4-58


附屬公共廁所

東側倒塌公共浴室

防空洞

16 號宿舍東側立面及公共浴室

4-59


CHK-96-01-023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普查編號 名

普查日期

96/08/10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現有:4 號宿舍

建物名稱 地

原有:

附屬建築:廁所、公共浴室、防空壕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礦坑段 528 地號

出礦坑建號 無登記

中油財產編號 2010602-002-000083 建築物面積 178.5 ㎡ 管理機關

樓層數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使用單位

民國 57 年 12 月 31 日(取得日期) ;

建造年代

■管理單位提供□文獻□推測□訪談

地上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設計興建

柱樑結構:□木造 ■磚木造 □RC 加強磚造 □RC 造 □SRC 造 □其他 牆、屋身:□木造 □磚牆 □空心磚 □混凝土 ■編竹夾泥牆 □土埆 □雨淋板 □其他

構造材料

屋架:■木造 □鋼鐵構造 □其他 屋頂:□木造 □日本黑瓦 ■水泥瓦 □金屬瓦 □石板瓦 □RC 造 □其他 ■使用中□閒置□廢棄□其他

使用現況

□良好■堪用□局部破損□坍塌

用途:

建議處理方式 周圍景觀

建物狀況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植栽庭園□附屬建物□舊街紋路□圍牆□其他____________

建築特徵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 4 號宿舍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4-60


通往 4 號宿舍斜坡小徑

4 號宿舍背面及後期新建浴室

4 號宿舍外牆以亞鉛浪板包覆

通往 4 號宿舍小橋

4 號宿舍背面

4 號宿舍以斜坡小徑通往 16 號宿舍

4-61


4 號宿舍附屬公共浴室

4 號宿舍附屬防空壕

4 號宿舍內部空間

4 號宿舍附屬公廁

4 號宿舍附屬防空壕通氣磚構

4 號宿舍正面局部

4-62

4 號宿舍附屬防空壕入口


普查編號 名

CHK-96-01-024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普查日期

96/10/14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建物名稱 地

現有:保警隊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528 號

出礦坑建號 無登記

中油財產編號 2010201-001-000081

土地狀況

建築物面積 155.4 ㎡ 管理機關 建造年代 構造材料

樓層數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民國 67 年 12 月 04 日 (取得日期) ; ■管理單位提供□文獻□推測□訪談 RC 加強磚造

採油工程處所有 地上

使用單位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設計興建

中油公司自行興建

使用現況

良好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保警隊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出磺坑保警隊正立面

保警隊入口上方裝置警示燈 4-63


普查編號 名

CHK-96-016-025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普查日期

96/10/14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建物名稱 地

現有:木工部倉庫 原有:米廠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528、103 號

出礦坑建號 無登記

中油財產編號 2010102-002-000047

土地狀況

建築物面積 300 ㎡ 管理機關 建造年代 構造材料

樓層數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民國 78 年 08 月 15 日 (取得日期) ; ■管理單位提供□文獻□推測□訪談 鐵管鋁板

528 地號為採油工程處所有 103 地號為私有民地

地上 一

使用單位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設計興建

中油公司發包興建

使用現況

良好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木工部倉庫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原米廠位置改建為木工部

木工部為鐵管鋁板構成 4-64


普查編號 名

CHK-96-01-026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普查日期

96/10/14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建物名稱 地

現有:汽車庫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45-4 地號

出礦坑建號 無登記

中油財產編號 2020204-002-000007

土地狀況

建築物面積 --- ㎡ 管理機關 建造年代 構造材料

樓層數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使用單位

年(取得日期); □管理單位提供□文獻□推測□訪談 鐵管鋁板

私人所有,中油公司租用 地上 一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設計興建 使用現況

良好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汽車庫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汽車庫外觀

汽車庫為鐵管及鋁板構成 4-65


普查編號 名

CHK-96-01-027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普查日期

96/10/14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建物名稱 地

現有:鐵工部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45-4 地號

出礦坑建號 無登記

中油財產編號 2010102-002-000043

土地狀況

建築物面積 270 ㎡ 管理機關 建造年代 構造材料

樓層數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民國 75 年 01 月 15 日(取得日期) ; ■管理單位提供□文獻□推測□訪談 鐵管鋁板

私人所有,中油公司租用 地上 一

使用單位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設計興建

中油公司自行興建

使用現況

良好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鐵工部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鐵工部外觀

鐵工部正面 4-66


普查編號 名

CHK-96-01-028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普查日期

96/10/14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建物名稱 地

現有:採修部 原有:

附屬建築:採修部辦公室、停車棚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45-4 地號

出礦坑建號 無登記

中油財產編號 2010102-001-000078

土地狀況

建築物面積 144 ㎡

樓層數

私人所有,中油公司租用 地上 一

管理機關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使用單位

建造年代

民國 75 年 06 月 15 日(取得日期) ; ■管理單位提供□文獻□推測□訪談

設計興建

構造材料

鐵管鋁板

使用現況

採修部設有搬運軌道,旁有辦公室、停車棚,並有一座簡易鐵橋橫跨出磺坑溪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良好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採修部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左側為鐵工部,右側為汽車庫

採修部位於鐵工部南側 4-67


採修部維修機械用軌道

採修部維修機械用軌道

採修部辦公室

採修部辦公室旁之停車場

採修部辦公區旁之出磺坑溪

連結出磺坑溪之鐵館橋

4-68


普查編號 名

CHK-96-01-029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普查日期

96/10/14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建物名稱 地

現有:採修部油料庫、材料庫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37-26、37-27 地號

出礦坑建號 無

中油財產編號 2010203-001-000123

土地狀況

建築物面積 792 ㎡(材料倉庫)

私人所有,中油公司租用

樓層數

管理機關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使用單位

建造年代

民國 75 年 05 月 20 日(取得日期) ; ■管理單位提供□文獻□推測□訪談

設計興建

構造材料

鐵管鋁板

使用現況 油料庫

地上 一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良好 民

材料庫

料 油

部 工

部 工

材 部 械 機

庫 料

隊 防

部 修 採

公 辦 室

城隍廟 民 民 民

民 民 民

民 民 民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油料庫及材料庫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左側為油料庫及材料庫區

油料庫及材料庫區入口

4-69


材料庫建築正面

材料庫建築背面

材料庫區周邊材料堆置場

材料庫區周邊材料堆置場

4-70


CHK-96-01-030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普查編號 名

普查日期

96/10/14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現有:二氧化碳脫除廠(警衛室、儀化室、鍋爐房、原油槽、V-102 再生塔)

設施名稱 地

原有:

附屬設施:115 號井、119 號井、廢水監測站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37-12、37-23、42、46-4、46-5、 46-6、46-7、46-16 地號

中油財產編號 2010203-001-000123 建築物面積

出礦坑建號 無 土地狀況

樓層數

私人所有,中油公司租用 地上 一

管理機關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使用單位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建造年代

民國 72 年 05 月 20 日(取得日期) ; ■管理單位提供□文獻□推測□訪談

設計興建

中油公司自行發包興建

構造材料

加強磚造、鐵管鋁板等

使用現況

二氧化碳脫除廠因環保問題已停 工,設備目前維護良好

庫 料 油 庫 料 材 隊 防 消

化 儀

119 號井

二氧化碳脫除廠

115 號井 民

現況配置圖(文字標示為二氧化碳脫除廠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遠眺二氧化碳脫除廠及聚落

通往二氧化碳脫除廠前道路 4-71


二氧化碳脫除廠入口

二氧化碳脫除廠內設施群

二氧化碳脫除廠內辦公室設施群

二氧化碳脫除廠內設施群

目前正維修中之 115 號井

位於二氧化碳脫除廠及 115 井中之廢水監測站

4-72


普查編號 名

CHK-96-01-031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普查日期

96/10/14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設施名稱 地

現有:消防隊、機械檢修部、電工部、發電機房 原有:舊開礦國小校舍區

附屬設施:網球場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37-14、37-27、37-28 地號

出礦坑建號

中油財產編號 2010203-003-000027

土地狀況

37-14 採油工程處所有 37-27、37-28 私人所有

管理機關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使用單位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建造年代

民國 72 年 05 月 20 日(取得日期) ; ■管理單位提供□文獻□推測□訪談

設計興建

中油公司自行發包興建

構造材料

加強磚造、鐵管鋁板等

使用現況

二氧化碳脫除廠因環保問題已停 工,設備目前維護良好

料 油

部 工

材 部 械 機

庫 料 消 隊 防

公 辦 室

城隍廟

民 民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消防隊等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由城隍宮俯瞰消防隊區

消防隊及機械檢修部正面 4-73


台灣中油探蔡事業部專用消防車

機械檢修部

消防隊內之水帶箱

砲彈型之消防栓

區內附設網球場

位於機械檢修部後的發電機房

入口之鐵管構造停車庫

消防隊及出磺坑礦場辦公室間涉有籃球場及網球場 4-74


普查編號 名

CHK-96-01-032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普查日期

96/10/14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建物名稱 地

現有:出磺坑礦場辦公室 原有:舊開礦國小校舍

附屬建築:廁所及廚房空間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37-14 地號

出礦坑建號

中油財產編號 2010201-001-000130

土地狀況

建築物面積 338.3 ㎡(辦公室)、13.3 ㎡(廁所) 管理機關 建造年代

採油工程處所有

樓層數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地上 一

使用單位

72 年 05 月 20 日(取得日期);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設計興建

■管理單位提供□文獻□推測□訪談

柱樑結構:□木造 ■磚木造 □RC 加強磚造 □RC 造 □SRC 造 □其他 構造材料

牆、屋身:□木造 ■磚牆 □空心磚 ■混凝土 □編竹夾泥牆 □土埆 ■雨淋板 屋架:■木造 □鋼鐵構造 □其他 屋頂:□木造 □日本黑瓦 ■水泥瓦 □金屬瓦 □石板瓦 □RC 造 □其他

使用現況 建議處理方式 周圍景觀 說

■使用中□閒置□廢棄□其他

建物狀況

■良好□堪用□局部破損□坍塌

用途:辦公室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植栽庭園□附屬建物□舊街紋路□圍牆□其他____________ 舊升旗台位置、及網球場位置 舊開礦國小校舍為民國 46 年設立,大約民國 72 年正立面磚木構壁體改為加強磚造

料 油

部 工

部 工

材 部 械 機

庫 料

隊 防

部 修 採

公 辦 室

城隍廟 民 民 民

民 民 民

民 民 民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出磺坑礦場辦公室位置,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4-75


礦場辦公室全景

原為開礦國小校舍之礦場辦公室

礦場辦公室簷廊

礦場辦公室左側立面仍保有部份雨淋板構造

礦場辦公室附設之浴室及廁所

礦場辦公室後增建之廊道

4-76


礦場辦公室入口

舊開礦國小之升旗台

礦場辦公室迴廊木構架

礦場辦公室迴廊構造仍保持原貌

4-77

礦場辦公室右側山牆改為洗石子裝修


二、出磺坑聚落宗教設施調查 203.312

19

0

0 20

218 219 220

211

.0

EL.193.50

230 203.0

240

234

188.60

246

003

189.80

191.11 191.3

211.94

248 250

198.85

194.00

260

230

227 228

EL.213.90

270

22 8 238 240

002

EL. 209.92

280

290

300

220

230 231

250

民宅

260 310

320 330 340

001

廟宇

205 210 215

270

280

220

350

360

215 210

370

390

380

410

400 290 300 310 32

0

330

EL.382.349

340

0 10

390 380

410

400

出磺坑礦場安全圖

30

50

150 (M)

350

370

360

構造

地籍資料

調查編號

建物名稱

年代判定

附屬設施

保存狀況

CHK-9602-001

水頭五尊伯公 廟

1981 年 改建

--

於出磺坑 溪畔,開 礦村西方 邊界處

--

使用中 現況良好

加強磚造

45-5

CHK-9602-002

出磺坑城隍宮

1919 創建 1967 改建

鋼筋混凝 土造

37-5 37-7

--

開礦村 中心廟

戲臺、廚 房、燒庫 錢大爐

使用中 現況良好

CHK-9602-003

六尊福神廟

1974 年 改建

加強磚造

522

--

開礦村東 方邊界處

儲藏室

使用中 現況良好

地號

4-78

建號

重要景觀

建議處理 現況保存 進行村史 沿革口述 歷史訪談 現況保存 進行村史 沿革口述 歷史訪談 現況保存 進行村史 沿革口述 歷史訪談


普查編號 名

CHK-96-02-001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普查日期

96/10/14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建物名稱 地

現有:水頭五尊伯公廟 原有:

管理機關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45-5 地號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建築物面積 建造年代 構造材料 說

附屬建築:

出礦坑建號

土地狀況

70 年 07 月重建(歲次辛酉年未月重建完 成) ;□管理單位提供■文獻□推測□訪談 RC 加強磚造,屋頂為琉璃瓦

私人所有

設計興建 建物狀況

良好

本祠五位福德正神如左:水口福德正神一位本座,上官路福德正神一位(開礦國小東方 500 公尺),上蔗部福德正神二位(油源橋東方 50 公尺),下蔗部福德正神一位(生產 中心南方 30 公尺)農路口。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水頭五尊伯公廟位置,底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水頭五尊伯公廟旁之出磺坑溪

水頭五尊伯公廟旁之入口小徑 4-79


水頭五尊伯公廟正面

水頭五尊伯公廟內牆之捐獻名錄

遠眺水頭五尊伯公廟

由聚落通往伯公廟背面旁之小徑

龍邊之銀庫

香爐

虎邊之金庫

4-80


普查編號 名

CHK-96-02-002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普查日期

96/10/14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種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 □軍事設施 ■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 之景觀 □其他

建物名稱 地

現有:出磺坑城隍宮 原有:

附屬建築:

管理機關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37-5、37-7 地號 城隍宮管理委員會

建築物面積 建造年代

出礦坑建號 ㎡

初建年代 1919(大正 8)年; RC 加強磚造,屋頂為琉璃瓦

1. 3. 5. 6.

私人所有

設計興建

□管理單位提供□文獻□推測■訪談

構造材料

土地狀況

建物狀況

良好

丁未年(民國 56 年)孟冬城隍廟改建;2. 民國 60 年改建廚房; 民國 71 年農曆 07 月宮坪拓寬建造戲臺;4. 民國 73 年農曆 02 月建造三山棟; 民國 76 年農曆 06 月建造拜亭鋼架及地坪部分工程; 民國 78 年~79 年改建垃圾堆池及廁所並燒庫錢大爐工程; 民

料 油

部 工

部 工

材 部 械 機

庫 料

隊 防

部 修 採

公 辦 室

城隍廟 民 民 民

民 民 民

民 民 民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出磺坑城隍宮位置,底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左側為進入出磺坑城隍宮之入口

出磺坑城隍宮之正面 4-81


出磺坑城隍宮龍邊之戲台

出磺坑城隍宮之正面

出磺坑城隍宮虎邊之燒庫錢大爐

出磺坑城隍宮龍邊之附屬洗手台及廁所

出磺坑城隍宮戲台底下通往開礦國小之道路

出磺坑城隍宮側牆之捐獻名錄及工程名稱

4-82


普查編號 名

建物名稱 地

CHK-96-02-003 中油公司出磺坑礦場暨周邊 歷史空間文化景觀

普查日期

96/10/14

其他別名

磺油窟、硫磺窟、出礦坑、出磺坑

牧景觀 ■工業地景 □交通地景 □水利設施■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之景觀 □其他 現有:六尊福神廟 原有:

附屬建築: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522 地號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出礦坑建號

建築物面積 68 ㎡ 建造年代

黃玉雨、劉彥良

□神話傳說之場所 □歷史文化路徑 ■宗教景觀 □歷史名園 ■歷史事件場所 □農林漁

管理機關

調查員

民國 63 年農曆 12 月(取得日期) ; □管理單位提供■文獻□推測□訪談

土地狀況

採油工程處所有

設計興建

鋼架地坪工程:黃長輝

建物狀況

良好

構造材料

RC 加強磚造,屋頂為琉璃瓦

1. 岩洞雙連兩尊福神(原係安座於謝元雄先生山園內)、龍尾福神(原係安座於謝阿雲先 生山園內)、食水坑福神(原係安座於彭立坤先生田頭內)、瓦屋坪福神(原係安座於 詹漢滿先生田頭內),以上五尊福神廟民國 63 年農曆 12 月 12 日興建完成。 2. 下官路福神(原係安座於羅劉福妹女士山園內)民國 73 年農曆 12 月合併本祠。 3. 民國 90 年農曆 12 月 2 日增建鋼架及改建地板。

料 油

部 工

部 工

材 部 械 機

庫 料

隊 防

部 修 採

公 辦 室

城隍廟 民 民 民

民 民 民

民 民 民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六尊福神廟位置,底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遠眺六尊福神廟

六尊福神廟正面 4-83


六尊福神廟之興建沿革

福神廟後之舊牌位及構件

六尊福神廟建築以馬賽克及洗石子為主要裝修材

堆置於左側倉庫之舊石雕構件

4-84

左側龍邊之銀庫


三、出磺坑聚落私有民宅設施調查

地籍 資料

重要景觀

附屬 設施

保存狀況

建議處理

--

位於南寮盪 把凸、為出磺 坑隘勇邱阿 玉舊宅

庭園、 風水池

現況尚可 壁體及屋 頂以亞鉛 浪板覆蓋

建議保存登 錄為歷史建 築

磚木造

528-2

沿出磺坑溪 帶狀民宅群

後方 廚房 及廁 所

使用中 現況良好

現況保存

磚木造

527 527-1 527-2

沿出磺坑溪 帶狀民宅群

洗手 台

閒置中 現況尚可

現況保存

磚木造

107-4

沿出磺坑溪 帶狀民宅群

--

使用中 現況尚可

建議保存登 錄為歷史建 築

民 宅

約 1970 年 改建

右護龍磚造 正身及左護 龍改建

107-5

沿出磺坑溪 帶狀民宅群

--

使用中 局部改建

不列入保存

民 宅

約 1970 年 改建

磚木造

528-5

民 宅

約 1960 年

加強磚造

528-4

民 宅

約 1980 年

加強磚造

528-6

民 宅

約 1960 年 近年改建

加強磚造

528-3

調查編號

建物名稱

年代判定

CHK-9603-001

邱阿玉舊宅 (忠實第)

推測約 1935 年

CHK-9603-002

雜貨店

推測約 1935 年

CHK-9603-003

倉 庫

1966 年

民 宅

推測約 1935 年

CHK-9603-004 CHK-9603-005 CHK-9603-006 CHK-9603-007 CHK-9603-008 CHK-9603-009

構造

木造

4-85

出磺坑溪畔 香蕉園 沿出磺坑溪 帶狀民宅群 沿出磺坑溪 帶狀民宅群 沿出磺坑溪 帶狀民宅群

-----

使用中 局部改建 使用中 局部改建 使用中 二樓加建 使用中 外牆改建

不列入保存 不列入保存 不列入保存 不列入保存


CHK-9603-010 CHK-9603-011 CHK-9603-012

約 1935 年

竹木造

528-3

民 宅

近年改建

鋼筋混凝土 造

528-8

民 宅

約 1960 年

加強磚造

528-3

CHK-96-

民 宅

03-013

(寶樹堂)

CHK-9603-014 CHK-9603-015

民 宅

民 宅

CHK-96-

民 宅

03-016

(武功堂)

CHK-9603-017

民 宅

CHK-96-

民 宅

03-018

(宏井食坊)

CHK-9603-019

民 宅 (江夏堂)

CHK-96-

民 宅

03-020

(清河堂)

CHK-9603-021 CHK-9603-022 CHK-9603-023 CHK-9603-024 CHK-9603-025

約 1935 年

約 1935 年 約 1935 年 近年整修 約 1950 年

約 1935 年

磚木造

528-3

正身及右護 龍木構造 左護龍磚造

528-3

磚木造

103-15

磚木造

45-4

木造 局部磚造

42 42-2 42-5 42

約 1960 年

加強磚造

42-2 42-5

約 1935 年

約 1950 年

磚木造

磚木造 正身改建

37-16

37-16

民 宅

約 1960 年

民 宅

約 1960 年

民 宅

約 1950 年

民 宅

約 1970 年

加強磚造

523

民 宅

約 1950 年

磚木造

--

加強磚造 磚木造 正身改建 磚木造 外覆浪板

37-17

46-20

525

4-86

沿出磺坑溪 帶狀民宅群 沿出磺坑溪 帶狀民宅群 沿出磺坑溪 帶狀民宅群 沿出磺坑溪 帶狀民宅群 沿出磺坑溪 帶狀民宅群 沿出磺坑溪 帶狀民宅群

廚房 廁所 --

--

圍牆

--

--

使用中 現況尚可 使用中 已改建 使用中 局部改建 使用中 現況尚可 使用中 局部改建 使用中 局部改建

沿出磺坑溪

儲藏

使用中

帶狀民宅群

局部改建

沿出磺坑溪 帶狀民宅群

沿出磺坑溪 帶狀民宅群

出磺坑城隍 宮旁民宅群 出磺坑城隍 宮旁民宅群 出磺坑城隍 宮旁民宅群 出磺坑城隍 宮旁民宅群 出磺坑城隍 宮旁民宅群 出磺坑城隍 宮旁民宅群 開礦國小旁 民宅群

--

--

--

--

--

--

--

--

--

使用中 局部改建

使用中 現況良好

閒置中 局部損毀 使用中 局部改建 使用中 局部改建 使用中 局部改建 閒置中 局部損毀 閒置中 正身損毀 閒置中 現況尚可

建議保存登 錄為歷史建 築 不列入保存

不列入保存 建議保存登 錄為歷史建 築 不列入保存

不列入保存

現況保存 建議保存登 錄為歷史建 築

不列入保存 建議登錄歷 史建築 須盡速加固 保護 不列入保存

不列入保存

不列入保存

不列入保存

不列入保存

現況保存


普查編號

CHK-96-03-001

出磺坑礦場區域民宅調查

建物名稱 地

建造年代

普查日期

96/11/23

調查員

現有:邱阿玉舊宅(忠實第)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139 號(忠實第) 推測為 1935 年墩仔腳地震後 □管理單位提供□文獻□推測■訪談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土地狀況

私人所有

建物狀況

現況尚可

構造材料

RC 加強磚造結構,鐵皮屋頂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其他___風水池__

建議處理方式

黃玉雨、劉彥良

地號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位於南寮盪把凸,為出磺坑隘勇邱阿玉舊宅,具有見證出磺坑客家聚落開發之歷史意義。 說

正廳內之神龕及圍牆之天公爐,具有象徵客家族群信仰的意義。 建築物牆面整修,屋面及牆體覆蓋亞鉛浪板。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民宅位置,底圖來源:1998 年(經建版)地形圖)

邱阿玉舊宅位於盪把凸位置

邱阿玉舊宅位正面 4-87


邱阿玉舊宅前之風水池

邱阿玉舊宅右側庭園之梅花狀水池

邱阿玉舊宅內之神龕

邱阿玉舊宅正廳之屋頂構造為硬山擱檁

邱阿玉舊宅入口圍牆

邱阿玉舊宅位於圍牆之天公爐

4-88


普查編號

CHK-96-03-002

出磺坑礦場區域民宅調查

96/11/16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現有:雜貨店

建物名稱 地

普查日期

原有:

附屬建築:廚房、廁所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5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528-2 地號

建造年代

推測大約 1935 年

土地狀況

私人所有

構造材料

磚木造結構,水泥瓦屋頂

建物狀況

使用中現況良好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沿出磺坑溪帶狀民宅群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建議處理方式 說

□不列入保存 ■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為早期沿出磺坑溪發展之聚落,具有見證出磺坑客家聚落開發之歷史意義。

目前為開礦村陳瑞雲村長所經營。

203.312

19 0

211. 0

EL.193.50

.0 203

188.60

189.80

191.11 191.3

211.94

198.85

194.00

230

22 8 238 240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民宅位置,底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開礦村 5 號為礦場內傳統雜貨店

開礦村 5 號開礦村長所經營之雜貨店

4-89


雜貨店北側空地

雜貨店北側空地立有一處郵筒

雜貨店內部擺設

後方加建廚房

4-90


普查編號

CHK-96-03-003

出磺坑礦場區域民宅調查

96/11/16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現有:倉庫

建物名稱 地

普查日期

原有:

附屬建築:洗手台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5 號旁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527、527-1、527-2 地號

建造年代

推測大約 1960 年

土地狀況

私人所有

構造材料

磚木造結構,水泥瓦屋頂

建物狀況

閒置中現況尚可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其他____________ ■現況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建議處理方式 說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目前內部堆置雜物閒置中

203.312

19 0

211. 0

EL.193.50

203 .0

188.60

189.80

191.11 191.3

211.94

198.85

194.00

230

22 8 238 240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民宅位置,底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倉庫北側建築分布狀況

倉庫北側壁體以亞鉛板包覆

4-91


倉庫正面入口,外設有洗手台

倉庫入口壁體上半段以亞鉛板包覆

4-92


普查編號

CHK-96-03-004

出磺坑礦場區域民宅調查

96/11/16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現有:民宅

建物名稱 地

普查日期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5 號旁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107-4 地號

建造年代

推測大約 1935 年

土地狀況

私人所有

構造材料

磚木造結構,水泥瓦屋頂

建物狀況

使用中現況尚可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沿出磺坑溪帶狀民宅群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建議處理方式 說

□不列入保存 ■登錄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為早期沿出磺坑溪發展之聚落,具有見證出磺坑客家聚落開發之歷史意義。

右次間部分改建為鐵皮二層建築。

203.312

19 0

211. 0

EL.193.50

.0 203

188.60

189.80

191.11 191.3

211.94

198.85

194.00

230

22 8 238 240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民宅位置,底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民宅入口斜坡道

民宅背立面

4-93


民宅入口樓梯及圍牆

民宅正面入口

民宅背立面

民宅背立面入口

4-94


普查編號

CHK-96-03-005

出磺坑礦場區域民宅調查

96/11/16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現有:民宅

建物名稱 地

普查日期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107-5 地號

建造年代

訪談約 1970 年改建

土地狀況

私人所有

構造材料

磚木造結構,水泥瓦屋頂

建物狀況

使用中已局部改建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沿出磺坑溪帶狀民宅群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建議處理方式 說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正身及左翼護龍改建為二層樓加強磚造建築

203.312

19 0

211. 0

EL.193.50

.0 203

188.60

189.80

191.11 191.3

211.94

198.85

194.00

230

22 8 238 240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民宅位置,底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正身及左翼護龍改建為二層樓加強磚造建築

僅存右護龍尚未改建

4-95


普查編號

CHK-96-03-006

出磺坑礦場區域民宅調查

普查日期

96/11/16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現有:民宅

建物名稱

原有:

附屬建築:儲藏室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528-5 地號

建造年代

推測約 1970 年左右改建

土地狀況

私人所有

構造材料

磚木造結構,水泥瓦屋頂

建物狀況

使用中局部改建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建議處理方式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周圍景觀 說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沿出磺坑溪帶狀民宅群

位於出磺坑溪畔香蕉園中

203.312

19 0

211. 0

EL.193.50

.0 203

188.60

189.80

191.11 191.3

211.94

198.85

194.00

230

22 8 238 240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民宅位置,底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民宅位於出磺坑溪畔香蕉園中

香蕉園內儲藏室

4-96


普查編號

CHK-96-03-007

出磺坑礦場區域民宅調查

96/11/16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現有:民宅

建物名稱 地

普查日期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528-4 地號

建造年代

推測大約為 1960 年

土地狀況

私人所有

構造材料

加強磚造結構,水泥瓦屋頂

建物狀況

使用中現況良好

■現況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建議處理方式

□不列入保存 □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周圍景觀 說

說明: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沿出磺坑溪帶狀民宅群 為早期沿出磺坑溪發展之聚落,具有見證出磺坑客家聚落開發之歷史意義。

建築入口為唐破風式屋頂。

203.312

19 0

211. 0

EL.193.50

.0 203

188.60

189.80

191.11 191.3

211.94

198.85

194.00

230

22 8 238 240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民宅位置,底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民宅與周邊環境

民宅入口斜坡

4-97


民宅正立面

民宅右護龍增建廁所及廚房

民宅入口唐破風屋頂

民宅背立面

民宅一樓騎樓

右護龍增建廁所及廚房

4-98


普查編號

CHK-96-03-008

出磺坑礦場區域民宅調查

96/11/16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現有:民宅

建物名稱 地

普查日期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528-6 地號

建造年代

推測大約 1980 年

土地狀況

私人所有

構造材料

RC 加強磚造結構,鐵皮屋頂

建物狀況

使用中已改建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沿出磺坑溪帶狀民宅群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建議處理方式 說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明 203.312

19 0

211. 0

EL.193.50

.0 203

188.60

189.80

191.11 191.3

211.94

198.85

194.00

230

22 8 238 240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民宅位置,底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民宅已改建為二層樓

二樓為鐵皮屋加建

4-99


普查編號

CHK-96-03-009

出磺坑礦場區域民宅調查

調查員

96/11/16

黃玉雨、劉彥良

現有:民宅

建物名稱 地

普查日期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528-3 地號

建造年代

推大約 1960 年

土地狀況

私人所有

構造材料

RC 加強磚造結構,鐵皮屋頂

建物狀況

使用中建物已改建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沿出磺坑溪帶狀民宅群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建議處理方式 說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建築物牆面整修,覆蓋新面材

203.312

19 0

211. 0

EL.193.50

.0 203

188.60

189.80

191.11 191.3

211.94

198.85

194.00

230

22 8 238 240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民宅位置,底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建物入口圍牆

民宅外牆全面貼覆新面材

4-100


普查編號

CHK-96-03-010

出磺坑礦場區域民宅調查

調查員

96/11/16

黃玉雨、劉彥良

現有:民宅

建物名稱 地

普查日期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528-3 地號

建造年代

推測大約 1935 年

土地狀況

私人所有

構造材料

磚竹木造,屋頂為水泥瓦

建物狀況

使用中現況尚可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沿出磺坑溪帶狀民宅群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建議處理方式 說

□不列入保存 ■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為早期沿出磺坑溪發展之聚落,具有見證出磺坑客家聚落開發之歷史意義。

聚落內少數竹木構造之建築,具有建築類型保存之特殊性。

203.312

19 0

211.

0

EL.193.50

203 .0

188.60

189.80

191.11 191.3

211.94

198.85

194.00

230

22 8 238 240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民宅位置,底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民宅入口階梯

民宅正立面

4-101


入口外牆下半段以磚疊砌

壁體為上半為編竹夾泥牆

左側增建廚房

入口階梯堆置廢棄採油機具零件

4-102


普查編號

CHK-96-03-011

出磺坑礦場區域民宅調查

調查員

96/11/23

黃玉雨、劉彥良

現有:民宅

建物名稱 地

普查日期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528-8 地號

民國 年 月(取得日期);

建造年代

□管理單位提供□文獻□推測□訪談

土地狀況

私人所有

建物狀況

使用中建物已改建

構造材料

RC 加強磚造結構,鐵皮屋頂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沿出磺坑溪帶狀民宅群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建議處理方式 說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近年建築物改建

203.312

19 0

211.

0

EL.193.50

203 .0

188.60

189.80

191.11 191.3

211.94

198.85

194.00

230

22 8 238 240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民宅位置,底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與出磺坑溪相鄰接

近年改建為二層樓建物

4-103


普查編號

CHK-96-03-012

出磺坑礦場區域民宅調查

96/11/23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現有:民宅

建物名稱 地

普查日期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528-3 地號

建造年代

推測大約 1960 年

土地狀況

私人所有

構造材料

RC 加強磚造結構,鐵皮屋頂

建物狀況

使用中現況尚可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沿出磺坑溪帶狀民宅群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建議處理方式 說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建築物局部拆局改建

211.

0

EL.193.50

.0 203

188.60

189.80

191.11 191.3

211.94

198.85

194.00

230

22 8 238 240

220 230 231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民宅位置,底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由出磺坑溪畔遠眺民宅

建物入口

4-104


普查編號

CHK-96-03-013

出磺坑礦場區域民宅調查

96/11/23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現有:民宅

建物名稱 地

普查日期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96 號(寶樹堂)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528-3 地號

建造年代

推測大約 1935 年

土地狀況

私人所有

構造材料

磚木造結構,水泥瓦屋頂

建物狀況

使用中現況尚可

建議處理方式 周圍景觀 說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沿出磺坑溪帶狀民宅群 為早期沿出磺坑溪發展之聚落,具有見證出磺坑客家聚落開發之歷史意義。

建築形式保存完整具有保存之價值。 龍

EL.193.50

203 .0

188.60

189.80

191.11 191.3

211.94

198.85

194.00

22 8 EL. 209.92

220 230 231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民宅位置,底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由出磺坑溪畔遠眺民宅

民宅入口及圍牆

4-105


民宅正立面唐破風屋頂

入口圍牆

左護龍為磚砌壁體

入口屋頂樣式

4-106


普查編號

CHK-96-03-014

出磺坑礦場區域民宅調查

96/11/23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現有:民宅

建物名稱 地

普查日期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93、94、95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528-3 地號

建造年代

推測大約 1935 年

土地狀況

私人所有

構造材料

磚木造結構,水泥瓦屋頂

建物狀況

使用中現況尚可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沿出磺坑溪帶狀民宅群

建議處理方式 說

■現況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為早期沿出磺坑溪發展之聚落,具有見證出磺坑客家聚落開發之歷史意義。

正身為木造建築,左右側護龍為磚木造。

.0 203

188.60

189.80

191.11 191.3

211.94

198.85

194.00

22 8 EL. 209.92

220 230 231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民宅位置,底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民宅入口

民宅正立面

4-107


民宅右側護龍

民宅左側護龍

左側護龍山牆正面

右護龍背立面

4-108


普查編號

CHK-96-03-015

出磺坑礦場區域民宅調查

96/11/23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現有:民宅

建物名稱 地

普查日期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92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103-15 地號

建造年代

推測大約 1935 年

土地狀況

私人所有

構造材料

磚木造結構

建物狀況

使用中近年整修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沿出磺坑溪帶狀民宅群

建議處理方式 說

■現況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為早期沿出磺坑溪發展之聚落,具有見證出磺坑客家聚落開發之歷史意義。

建築物近年整修,牆面屋頂覆蓋新面材。

.0 203

188.60

189.80

191.11 191.3

211.94

198.85

194.00

22 8 EL. 209.92

220 230 231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民宅位置,底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左側民宅與出磺坑溪

民宅及週遭環境

4-109


跨越出磺坑溪的永平橋

民宅正面

由永平橋望出磺坑溪旁民宅

民宅東側道路及景觀

4-110


普查編號

CHK-96-03-016

出磺坑礦場區域民宅調查

96/11/23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現有:民宅

建物名稱 地

普查日期

原有:

附屬建築:儲藏室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武功堂)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45-4 地號

建造年代

推測大約 1950 年

土地狀況

私人所有

構造材料

磚木造結構,水泥瓦屋頂

建物狀況

使用中現況尚可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舊設施紋理 □圍牆 ■沿出磺坑溪帶狀民宅群 ■現況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建議處理方式 說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為早期沿出磺坑溪發展之聚落,具有見證出磺坑客家聚落開發之歷史意義。

建築物近年整修,正面外牆加建花磚。 後 龍 溪

19

0

188.60

189.80

191.11 191.3

211.94

198.85

194.00

EL.213.90

22

8 EL. 209.92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民宅位置,底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民宅正立面

正面近年新增水泥花磚疊砌外牆

4-111


入口博風屋頂

民宅正面及右側儲藏室

建物右側儲藏室

民宅左側小徑通往水頭福德祠

4-112


普查編號

CHK-96-03-017

出磺坑礦場區域民宅調查

96/11/23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現有:民宅

建物名稱 地

普查日期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113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42、42-2、42-5 地號

建造年代

推測大約 1935 年

土地狀況

私人所有

構造材料

磚木造結構,水泥瓦屋頂

建物狀況

使用中局部改建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沿出磺坑溪帶狀民宅群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建議處理方式 說

□不列入保存 ■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為早期沿出磺坑溪發展之聚落,具有見證出磺坑客家聚落開發之歷史意義。

建築形式保存完整具有保存之價值。 後 龍 溪

19

0

188.60

189.80

191.11 191.3

211.94

198.85

194.00

EL.213.90

22

8 EL. 209.92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民宅位置,底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遠眺民宅

民宅正面屋頂形式

4-113


民宅入口形式

民宅正立面及入口

民宅及環境的關係

民宅右側增建物

4-114


普查編號

CHK-96-03-018

出磺坑礦場區域民宅調查

調查員

96/11/23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42、42-2、42-5 地號

建造年代

推測大約 1960 年

土地狀況

私人所有

構造材料

RC 加強磚造結構,水泥瓦屋頂

建物狀況

良好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建議處理方式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周圍景觀 說

黃玉雨、劉彥良

現有:民宅(宏井食坊)

建物名稱 地

普查日期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沿出磺坑溪帶狀民宅群

為早期沿出磺坑溪發展之聚落,具有見證出磺坑客家聚落開發之歷史意義。 後 龍 溪

19

0

188.60

189.80

191.11 191.3

211.94

198.85

194.00

EL.213.90

22

8 EL. 209.92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民宅位置,底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跨越出磺坑溪鐵橋可連通二岸民宅

民宅正面

4-115


民宅西側立面及遠處二氧化碳脫除塔

民宅今作為宏井食坊餐廳使用

二樓西側立面山牆及陽台

宏井食坊餐廳內部

4-116


普查編號

CHK-96-03-019

出磺坑礦場區域民宅調查

96/11/23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現有:民宅

建物名稱 地

普查日期

原有:雜貨店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號(江夏堂)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37-16 地號

建造年代

推測大約 1935 年

土地狀況

私人所有

構造材料

木造結構,水泥瓦屋頂

建物狀況

閒置中局部損毀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出磺坑城隍宮旁民宅群

建議處理方式 說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為圍繞出磺坑中心廟發展之聚落,具有見證出磺坑客家聚落開發之歷史意義。

20

227 228

EL.213.90

EL. 209.92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民宅位置,底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江夏堂平面配置

江夏堂鄰近二氧化碳脫儲廠及舊開礦國小

4-117


江夏堂位於進入城隍宮轉角處

江夏堂北側山牆局部損毀

江夏堂右側護龍木構架局部損毀

江夏堂入口

右側護龍為磚木合構

右側護龍山牆面

4-118


普查編號

CHK-96-03-020

出磺坑礦場區域民宅調查

96/11/23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現有:民宅

建物名稱 地

普查日期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132 號(清河堂)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37-17 地號

建造年代

推測大約 1950 年

土地狀況

私人所有

構造材料

RC 加強磚造結構,鐵皮屋頂

建物狀況

使用中局部改建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出磺坑城隍宮旁民宅群

建議處理方式 說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建築物正身改建為加強磚造二層樓

20

227 228

EL.213.90

EL. 209.92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民宅位置,底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清河堂入口圍牆

清河堂正身改建為二層樓建築

4-119


普查編號

CHK-96-03-021

出磺坑礦場區域民宅調查

96/11/23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現有:民宅

建物名稱 地

普查日期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37-17 地號

建造年代

推測大約 1960 年

土地狀況

私人所有

構造材料

加強磚造結構,水泥瓦屋頂

建物狀況

使用中現況良好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出磺坑城隍宮旁民宅群

建議處理方式 說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說明:

20

城隍宮

城隍宮 227 228

EL.213.90

EL. 209.92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民宅位置,底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民宅正面,後側為台灣中油所有儲氣槽

民宅側面

4-120


普查編號

CHK-96-03-022

出磺坑礦場區域民宅調查

96/11/23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現有:民宅

建物名稱 地

普查日期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46-20 地號

建造年代

推測大約 1960 年

土地狀況

私人所有

構造材料

磚木造結構,水泥瓦屋頂

建物狀況

使用中局部改建

建議處理方式 周圍景觀 說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出磺坑城隍宮旁民宅群 護龍為磚造,屋頂為木結構。

20

城隍宮

城隍宮 227 228

EL.213.90

EL. 209.92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民宅位置,底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民宅正面

民宅右護龍磚木合構

4-121


普查編號

CHK-96-03-023

出磺坑礦場區域民宅調查

96/11/23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現有:民宅

建物名稱 地

普查日期

原有:

附屬建築:儲藏室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138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525 地號

建造年代

推測大約 1960 年

土地狀況

私人所有

構造材料

磚木造結構,鐵皮屋頂

建物狀況

閒置中局部損毀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出磺坑城隍宮旁民宅群

建議處理方式 說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建築物牆面屋頂整修,覆蓋浪型板。

20

城隍宮

城隍宮 227 228

EL.213.90

EL. 209.92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民宅位置,底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建築物牆面屋頂整修均覆蓋浪型板

建物東側設有儲藏室

4-122


普查編號

CHK-96-03-024

出磺坑礦場區域民宅調查

96/11/23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現有:民宅

建物名稱 地

普查日期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139 號

出礦坑地號 出磺坑段 523 地號

建造年代

推測大約 1970 年

土地狀況

私人所有

構造材料

加強磚造結構,水泥瓦屋頂

建物狀況

閒置中局部倒塌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出磺坑林相景觀

建議處理方式 說

□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建築物正身嚴重倒塌

0 20

城隍宮

城隍宮 227 228

EL.213.90

EL. 209.92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民宅位置,底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民宅正身嚴重倒塌

左護龍為加強磚造

4-123


普查編號

CHK-96-03-025

出磺坑礦場區域民宅調查

建物名稱 地

普查日期

96/11/23

調查員

黃玉雨、劉彥良

現有:民宅 原有:

附屬建築: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出礦坑地號

建造年代

推測大約 1950 年

土地狀況

私人所有

構造材料

木造結構,水泥瓦屋頂

建物狀況

閒置中現況尚可

周圍景觀

■植栽庭園 □附屬建物 □舊設施紋理 □圍牆 ■鄰近開礦國小

建議處理方式 說

■現況保存 □暫定保存 □進行調查研究 □有立即危險,宜緊急支撐保護 □不列入保存 □已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物 建築物牆面整修,覆蓋新面材

現況配置圖(框線圈圍為民宅位置,底圖來源:1998 年(經建版)地形圖)

民宅緊鄰開礦國小校舍

民宅東側面臨檳榔園

4-124


民宅西側面臨開礦國小

西側立面簷廊

西側立面簷廊構造

西側簷廊閒置堆放雜物

4-125


第五章 出磺坑地區文化觀光資源調查

第五章 出磺坑地區文化觀光資源調查 第一節 出磺坑周邊地區文化觀光設施資源調查 一、文化觀光設施資源分類說明 文化設施係指供藝文活動展演,或可做為靜態展覽使用之相關設施與空間。目前行政院文 化建設委員會所進行的文化展演空間統計資訊,多著重在硬體建築物或其室內空間,長期做為 文化活動展演的部分。另一部份針對近年來,隨著觀光休閒活動的多樣化及精緻化,許多觀光 場所亦與地區人文、產業相結合,形成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觀光休閒場所。因此,本章將出磺坑 周邊地區文化觀光資源調查界定為:文化展演設施、觀光產業設施等二大類,範圍以出磺坑所 在之公館鄉為界域。此二類文化設施之意涵及場所類別詳見以下說明。

1. 文化展演資源: 僅指以提供和推展文化活動為主要目的之硬體建築物,包括地方文化館、博物館、紀念館、 文化中心、文藝活動中心、展示中心、社教館等。出磺坑周邊文化展演資源主要為中油公司所 成立之台灣油礦陳列館,及周邊之蠶業、漆器、陶藝等文化展示設施,分述如下圖表:

【圖 5-1】出磺坑周邊地區文化展演資源圖(來源:苗栗縣觀光旅遊網 http://travel.miaoli.gov.tw/) 5-1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表 5-1】出磺坑周邊地區文化展演資源表 文化展演設施名稱 簡介

1. 台灣油礦陳列館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聯絡電話 037-267592

為了完整記錄台灣石油探勘開發的經過與變遷,並妥善保存重要的文獻史料,中國石油股份有限 公司台灣油礦探勘總處,於民國 70 年在出礦坑礦場設立油礦開發陳列館。後因參觀來賓日眾, 場地不敷使用,乃於現址興建新館,於民國 79 年遷館正式使用,並訂名為台灣油礦陳列館。 陳列館位於台灣最早發現石油露頭之出磺坑礦場場區內,此地不僅產油歷史悠久,風景更是幽 美,在此地設館具有歷史上的紀念意義。館內設有:文獻、測勘、鑽井生產、海域探勘、油氣處 理等展覽室及設備完善的多媒體簡報室。

2. 台灣蠶業文化館

苗栗縣公館鄉館南村 261 號

037-222111

位於「行政院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內,前身為台灣總督府桑苗養成所,創立於 1909 年, 原設在台北市公館現民族國中校區內。光復後,隸屬於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自 1949 年 簡介

改制為台灣省政府農林廳蠶業改良場,1977 年 5 月 16 日,為因應台北市區與台灣蠶業發展之需, 遷至現址。1989 年 1 月 9 日,奉命增辦蜜蜂試驗研究,為台灣地區唯一之蠶蜂試驗研究機構。 1998 年於改良場內成立台灣蠶業文化館,成立目的乃藉典藏台灣蠶業文物、展示台灣蠶業技術 演進、提供最新蠶業資訊及動態展示活動,以承傳台灣蠶業文化,並做為自然教育及觀光休閒農 業之場所。

3. 謝良進漆器博物館

苗栗縣公館鄉館東村 121 號

傳承兩代的台灣漆器公司,已有六十多年的歷史,由謝良進先生創立,其子謝正峰先生接下漆器 簡介

製作的技術與工廠,主要產品為以手工上漆彩繪的碗筷、淺盤等生活用品,經過木胚、磨平、底 漆等十二道研磨程序的漆器,精巧細緻質感佳。台灣漆器的製品全為手工彩漆,在苗栗公館一帶 頗有名氣,除了製作生活用品外,也創作裝飾和擺設藝品,並於 2006 年桐花盛開之際,推出繪 有優雅桐花的作品,更為台灣漆器賦予新的生命力。

簡介

4. 苗栗縣旅客映象服務園區

苗栗縣公館鄉館南村管南 352 號

037-236818

於 2007 年 5 月 9 日開幕,利用原國軍公館營區所規劃之綜合性園區,結合苗栗文化、產業藝術 發揮創造及更連結,遊客中心提供旅客苗栗縣相關旅遊資訊,並設有美食廣場、藝文展覽、會議 室可供交流及教學,,休憩與文化並進,為苗栗縣知識及資訊之導航站。內部包括陶瓷博物館、 藝文展演館、陶藝工坊、桐花餐廳、特色商品區等五大部分,各部份參觀及體驗行程採個別收費 制度,為提供苗栗文化、產業相關特色之複合式園區。

(資料來源:苗栗縣觀光旅遊網 http://travel.miaoli.gov.tw/及公館鄉公所全球資訊網 http://www.kungkuan.gov.tw/newweb/travel.php)

2.觀光產業資源 從日治時期至光復後公館的「裝飾陶瓷」 ,曾經風光叱吒歐美各國,各種精緻的人偶、動物、 瓶飾、音樂盒、首飾盒,甚至歐洲嘉年華面具都出自公館,在鼎盛時期,整個苗栗曾有多達 400 多家陶藝工廠,其中又以公館鄉為最多,如今僅存數家廠商仍在經營中。除公館陶瓷外,公館 的紅棗、牛心柿等農特產、客家美食、蠶絲、竹藝等產業,都是值得驕傲和發揚的在地觀光產 業資源。以下就出磺坑周邊觀光產業資源分述如下圖表:

5-2


第五章 出磺坑地區文化觀光資源調查

【圖 5-2】出磺坑周邊地區觀光產業資源圖(來源:苗栗縣觀光旅遊網 http://travel.miaoli.gov.tw/) 【表 5-2】出磺坑周邊地區觀光產業資源表 觀光設施名稱 1. 五穀文化村

苗栗縣公館鄉玉穀村 117 之 5 號

聯絡電話 037-204805

五穀文化村是台灣苗栗目前唯一生產外銷歐美裝飾陶瓷 20 年的工廠,再經過經濟部工業局輔導 簡介

後,從傳統勞工產業轉型為觀光工廠。目前是ㄧ個多功能綜合性休閒觀光景點,佔地 4,700 坪的 園區中,除了各項 DIY 課程外,還有提供專人解說導覽的陶瓷觀光工廠;展售了近千種歐式日 用生活陶的陶瓷館;提供各種養生健康飲品試喝及購買的獻榖田穀倉;更有工研院輔導完成的夜 光壁畫在夜光大伙房展出。

2. 福興陶瓷陶藝館

037-222125

由吳開興老先生在日據時代開辦至今,目前由吳松葵先生傳承管理,為了改變傳統窯業製造技 簡介

術,率先採用隧道窯燒製陶缸、金斗甕、酒甕等陶器日用品,並改採灌漿和手工技術成型,使得 產量與產值大增,這正是維繫著<公館陶>傳統產業的一大特色。 場內更闢建有吳開興紀念館 (陶藝薪傳獎得主)及陶藝教室.供愛陶人士玩陶、賞陶,有興趣的民 眾不妨來感受陶土的魅力,細細品味與陶共舞的盛宴,期待您的蒞臨與指導。

3. 宜興陶藝擂茶館

公館鄉福基村 107 號

037-228442

簡介

除繼續陶藝創作專製作鐵沙盆外.目前還推出炭培客家擂茶,讓您一邊欣賞藝術品一邊享受擂茶 濃郁的芳香。

4. 郭家莊農產行

公館鄉福星村 214-2 號

037-228658

簡介

民國 57 年郭江玉英女士為苗栗傳統客家風味之豆腐乳開創另一片天將其改良成甘甜又香醇的口 感,深獲好評。老闆娘從讀小學起接觸醃漬食品至今已 60 個年頭,堪稱的上是醃漬界的老師傅。 5-3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5. 公館農會農特產中心

公館鄉館東村大同路 266 號

037-225211

簡介

為農會所成立之農產食品加工廠。專營農作物收獲後加工處理及開發公館鄉特產品。銷售產品包 括福菜、榨菜、紫蘇、紅棗酒、金桔醬、梅醋、蠶絲被等公館鄉特產。

6. 田野陶藝工作室

公館鄉福基村 4 鄰 76 號

037-232725

簡介

位於公館鄉石牆村內,四面圍牆由陶甕築成,主要專製大型陶藝創作品如大花瓶、大龍壺,以手 擠坏的成型法為主,把古老的文化融入作品中,呈現出既有傳統意味,又有現代意識與品味的豐 富內涵。

7. 甕之鄉陶藝文化教育館

公館鄉福德村 2 鄰 15 號

037-220253

簡介

主人陳俊光先生是一位集繪畫陶藝於一身之藝術家,主要營運項目在賞陶、玩陶、捏陶、拉坏等 陶藝體驗及提供擂茶餐飲服務。

(資料來源:苗栗縣觀光旅遊網 http://travel.miaoli.gov.tw/及公館鄉公所全球資訊網 http://www.kungkuan.gov.tw/newweb/travel.php)

5-4


第五章 出磺坑地區文化觀光資源調查

第二節 出磺坑周邊地區文化觀光團體資源調查 本節所界定的出磺坑周邊地區文化團體分為社區發展協會、台灣中油公司、宗教及教育團 體、文化觀光團體及生態推廣團體等五種類型,各類團體資源分述如下:

一、開礦村社區發展協會 出磺坑區域主要以開礦村為主要區域,因此開礦村村長及社區發展協會為推動社區文化活 動之主要人員及組織,因此將其納入首要推動單位。 1. 組織基本資料 組織名稱 村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陳瑞雲

聯絡電話

0937-727936

聯絡地址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50 號

組織名稱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社區發展協會

成立時間

1997-08-01

負責人

劉添華

聯絡電話

037-224448 0972-055526

聯絡人

羅萬章

傳真

037-230222

組織人數

180 人

E-MAIL

聯絡地址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8 鄰 119 號

kaikwan2@yahoo.com.tw

2. 社區基本資料 社區名稱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社區

所在位置

苗栗縣公館鄉

社區人口數

398 人

經常參與社區工作人數

120 人

主要族群

客家

發展重點

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

工作重點

1. 2.

發展困境

3.

整潔社區環境、團結社區是現階段主要工作重點。 社區人口外流嚴重 60 歲以上老人佔大部份,社區三面環山幅員寬廣交通聯繫極不 方便以致多項怡情養生活動不易推展。 社區經費短缺仍需各級政府協助與指導。

未來發展願景

1.

建立花園社區,凝聚團結活力為未來發展願景。

與工作目標

2.

推廣柿子觀光果園成立與推展石油故鄉,招攬遊客觀賞為主要工作目標。

社區簡述

本村隔後龍溪與獅潭鄉文水為界,向東為大湖鄉向西與銅鑼鄉興隆村為界面積廣 達 7.986 平方公里,並介於苗栗市與大湖鄉中間,早先為硫磺窟庄,因後龍溪河川今 國光橋上下游附近有黃色原油湧出地面故名出礦坑。原設籍行政劃分出礦與開礦兩 村,由於中油公司員工宿舍遷移加上社區內人口外移嚴重,人口減少,政府於民國 67 年 3 月 30 日將兩村合併歸一為開礦村至今。 本社區背臨關刀山系之龍傳山包圍,面臨後龍溪,冬暖夏涼景色宜人,真可謂人 間仙境。加上自 1902 年日人在本社區開始鑽井採油,俗稱「原油故鄉」,目前社區內 保留甚多油景遺跡可供大眾觀賞,加上本社區因地理環境氣候特殊,盛產牛心柿及其 它瓜果,其品質並非本島其它地區可予以相比。

5-5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3. 社區工作成果 年

計畫名稱

93 年度

客家心油鄉情活動

93 年度

社區登山健行及環保淨山活動

93 年度

與福德社區合辦社區成立七週年、歌唱班成立六週年聯歡晚會

二、台灣中油公司 由於出磺坑主要為礦業生產活動區,因此本案主要對口單位為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 程處,另外出磺坑礦區大部分土地為中油公司所有,因此該公司及退休員工組織亦為本案之主 要人力資源單位。 組織名稱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

成立時間

2004-02 改組成立

處 長

王孟炫

聯絡電話

037-221300 轉 200

聯絡人

彭兆光

聯絡電話

037-221300 轉 210

聯絡地址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36 號

三、宗教及教育團體 出磺坑區域內主要之宗教團體為開礦村城隍宮及二座福德祠,教育團體主要為開礦國小, 二者對於地方宗教、民俗以及社區教育活動的舉辦為主要之單位。 1. 出磺坑城隍宮管理委員會 組織名稱

出磺坑城隍宮管理委員會

聯絡電話

037-222086

聯絡地址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城隍宮

出磺坑開礦國小

聯絡電話

037-2245559

葉錦忠

聯絡地址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9 鄰 143 號

主任委員

2. 出磺坑開礦國小 組織名稱 校 長

四、生態推廣團體 主要乃指長期關注出磺坑地區之生態團體,包含苗栗地區賞鳥及生態社團:苗栗縣野鳥協 會、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後龍溪生態保育協會及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等社團。 1. 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 組織名稱

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

成立時間

理事長

林家正

聯絡電話

(037)265387

總幹事

洪維鋒

傳真

(037)263761

組織人數

約 300 人

聯絡地址

苗栗市嘉福街 171 號

竹南聯絡處

E-MAIL

竹南鎮中正路 473 號 電話:(037)470562 傳真:(037)478243 5-6

ziu852@yahoo.com.tw


第五章 出磺坑地區文化觀光資源調查

以苗栗縣行政區域為組織範圍,設立以非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以促進縣民對自然 生態的欣賞、研究、保育為目的,提升縣民生活品質與共同維護自然平衡,以求世代 簡

永續發展為宗旨。主要任務為:1.舉辦戶外活動欣賞自然生態。2.辦理會員自然生態 知能研習。3.協助調查及建立本縣自然生態資料系統。4.協助有關單位辦理自然生態 保育觀念知識之宣導與教育。5.協助推動其它自然生態教育相關事項。

2. 苗栗縣巨足登山協會 組織名稱

苗栗縣巨足登山協會

成立時間

民國 88 年 11 月 27 日

理事長

翁福元

聯絡電話

037-478158

總幹事

林龍正

傳真

037-462236

組織人數

約 40 人

E-MAIL

聯絡地址

竹南鎮環市路 3 段 321 號

mhbfma@ms95.url.com.tw

民國 72 年巨足登山隊由一群愛山的朋友們成立,由陳水生先生擔任第一任隊長。由 簡介

歷任的隊長及幹部們,熱心義務的參與,以及各隊員的支持,走過 16 個年頭,隊務 蒸蒸日上,隊員們的向心力更為凝聚。民國 88 年 11 月 27 日成立大會。

3. 苗栗縣野鳥學會 組織名稱 總幹事

苗栗縣野鳥學會

成立時間

民國 79 年 7 月

溫春福

聯絡電話

037-540155

傳真

037-540155

聯絡人 組織人數

約 200 人

聯絡地址

苗栗縣造橋鄉造橋村 11 鄰 11 號

網 址

E-MAIL

http://bird.org.tw/maioli/ 本學會成立的宗旨與理念包括: 1. 推展自然保育工作,倡導並落實人類、鳥類與環境的和諧關係。

簡 介

2. 維護野生鳥類棲地為任務,倡導並推廣野生鳥類之欣賞、研究及保育。 3. 建言並協助政府相關單位從事野生鳥類與自然環境之保護與宣導。 4. 接受相關學術研究單位委託辦理有關野生鳥類之研究及調查。 5. 出版有關野生鳥類與自然環境相關之刊物與通訊。

4. 苗栗縣河川生態保育協會 組織名稱

苗栗縣河川生態保育協會

成立時間

民國 86 年 1 月

理事長

賴文鑫

聯絡電話

037-234461

總幹事

劉錦昌

傳真

037-232129

組織人數 聯絡地址

E-MAIL 苗栗縣公館鄉館南村 13 鄰 332 號 由舉辦研習活動,讓學生及社會各階層的民眾認識苗栗的母親河-後龍溪,並了解大自

簡 介

然的奧妙與生態保育的重要,並從中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生態保育工作。針對 縣內七條封溪護魚的河段做過深入而完整的調查,包括了魚類、水質、水生昆蟲及週 邊的環境評估,而帶回了相當珍貴的資料。藉著此次研習活動,與大家一同分享河川 5-7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生物多樣性的調查成果;另外為了讓年輕學子認識了解後龍溪,我們針對後龍溪作了 簡單的文化歷史介紹,希望能達到資源分享的目標。

5.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 組織名稱

荒野保護協會 (新竹分會)

成立時間

84 年 6 月 25 日

分會長

劉月梅

聯絡電話

03-5340942

聯絡人

張靜珠、湯志俊

傳真

03-5153536

組織人數 聯絡地址 網 址 服務時間

E-MAIL

sow@sow.org.tw

新竹市東大路二段 313 號 1 樓 http://www.sow.org.tw/ 週一至週五 AM9:00 至 PM 21:00 & 週六 PM13:00 至 PM 21:00 荒野保護協會成立於 84 年 6 月 25 日,是一個由平凡百姓自發組成的環境保護團體, 致力以全民參與的方式,透過自然接觸與教育,推動台灣及全球荒野保護的工作。荒 野目前擁有 8,900 個會員家庭,會員有公職人員、民意代表、學者、企業主管、教師、

新聞工作者之外,更包括家庭主婦、退休人員、學生、計程車司機、木工師傅等各領 域民眾,而成為台灣會員最多的生態保育團體。這些人在荒野沒有政治企圖,不求名 利,憑著熱愛台灣、珍惜自然而熱情付出,他們不只在自己的工作與家庭中散播環保 種子,更積極主動參與荒野自然教育與生態保護工作,讓荒野成為台灣最平民、有活 力的生態保育組織。

五、文化觀光團體 文化團體如苗栗新故鄉協會,產業觀光團體如苗栗陶藝協會、公館鄉觀光產業協會、牛鬥 峽谷觀光文化休閒產業協會、牛鬥峽谷休閒農業區推動管理委員會等。 1.苗栗縣觀光協會 組織名稱

苗栗縣觀光協會

成立時間

理事長

易榮昌

聯絡電話

聯絡人

李淑惠

傳真

組織人數 聯絡地址 網 址

E-MAIL

037-363108(苗栗) 037-868279(苑裡) 037-324049 mta037@gmail.com mctasiki@gmail.com

苗栗市府前路 100 號〈工務局一樓〉 苗栗縣苑裡鎮信義路 1–1 號(鎮立圖書館內諮詢服務中心) http://mlta.travel-web.com.tw/ 依縣內觀光產業之資源特性與區域分佈及交通聯絡便捷性,將縣境內觀光產業系統劃 分成六個區聯盟運作如下(本聯盟組織架構如后附圖) :

簡 介

A.

中港溪觀光產業發展聯盟(頭份三灣南庄地區)

B.

山海味觀光產業發展聯盟(竹南造橋後龍地區)

C.

山海觀觀光產業發展聯盟(通霄苑裡地區)

5-8


第五章 出磺坑地區文化觀光資源調查

D.

打哪叭觀光產業發展聯盟(三義銅鑼西湖地區)

E.

雪霸沿山觀光產業發展聯盟(卓蘭大湖獅潭泰安地區)

F.

貓裏觀光產業發展聯盟(苗栗公館頭屋地區)

各區聯盟及各鄉鎮召集人由各該區聯盟盟友推舉之,負起各該區聯盟系統整合及業務 推動工作。

2. 苗栗縣公館鄉觀光產業文化協會 組織名稱

苗栗縣公館鄉觀光產業文化協會

成立時間

民國 90 年 11 月 9 日

負責人

黃文忠

聯絡電話

037-277351 0935050778

聯絡人

黃文忠

傳真

037-235555

組織人數

93 人

聯絡地址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8 鄰 118 號

E-MAIL

select351@yahoo.com.tw

結合地方產業,推展網路行銷,並與政府的資源作有效的結合,為地方帶來更好的生活 品質與經濟條件,讓更多在地年輕人願意留在家鄉,共同為公館一起打拼。工作目標: 1.協助會員文宣資料及電腦上網。 2.營業環境、門面、及動線流程的輔導。 3.餐飲會員菜式調配及開發。 簡 介

4.舉辦專題講座,提升會員專業知識。 5.定期觀摩活動,吸收新知。 6.農、特產品、產業促銷活動。 7.鄉內農村新風貌、古蹟、景點開發。 8.完成會員觀光護照、導覽圖。 9.本鄉生態知性之旅〈一、二日遊〉業務開發。

3. 苗栗縣牛鬥峽谷觀光文化休閒產業協會 組織名稱 理事長

苗栗縣牛鬥峽谷觀光文化休閒產業協會

成立時間

民國 96 年 9 月 19 日

涂電雄

聯絡電話

037-234728

聯絡人

傳真

組織人數

32 人

聯絡地址

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 165 號

簡 介

E-MAIL

以出磺坑一帶的斷層地型舊名「牛鬥峽谷」為名稱將福基到汶水的業者和居民整合所成立之觀光

文化休閒產業協會。

4. 苗栗縣陶藝協會 組織名稱

苗栗縣陶藝協會

成立時間

民國 89 年 7 月 22 日

理事長

吳松葵

聯絡電話

037-323686

總幹事

謝鴻達

傳 真

組織人數

120 人

E-MAIL

聯絡地址

苗栗市僑育北街 87 號

5-9

shd.gd@msa.hinet.net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網 址

http://www3.nccu.edu.tw/~92255006/ 苗栗縣夙有「陶瓷故鄉」之美譽;因時代變遷及產業外移,地方特殊產業文化逐漸式 微,以致陶藝專業人才和天然資源更遭閒置;而今地方陶藝人士有感於「苗栗陶」的

簡 介

地方傳統陶藝文化傳承刻不容緩,傳承工作獲得許多老陶師的贊同與鼓勵,方得以順 利將協會組織成立,協會成立的宗旨在於推廣苗栗縣傳統陶藝藝術文化,加強陶藝工 作者的互動與交流、提昇陶藝水平及振興傳統陶瓷產業為目的。

5.苗栗縣新故鄉協會 組織名稱

苗栗縣新故鄉協會

成立時間

民國 89 年 7 月 22 日

執行長

詹運喜

聯絡電話

037-368086

聯絡人

鄭美蓉

傳 真

組織人數 聯絡地址 網 址 簡 介

E-MAIL

037-36808383 emli.org@msa.hinet.net

苗栗市國華路 1120 號 http://mychannel.epaper.com.tw/channels/e/m/emli 成立於民國 89 年之社團法人,致力於苗栗地區之文化環境生態等保存及調查,近年 活動成立「新故鄉論壇」,創辦「新故鄉電子報」等。

5-10


第五章 出磺坑地區文化觀光資源調查

第三節 出磺坑周邊地區人力資源團體整合及執行 一、執行機制 (1)執行組織本案為三年期之長期規劃,完成調查研究後,後續文化資產活化及社區 發展除了循正常體系於定期縣政會議中由主管機關首長定期說明執行進度,期與相關局 處取得共識協調推動一般業務之外,本案預定設置「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與活化推動小 組」,作為決策單位。小組成員除縣府必要局處首長之外,亦將邀請府內各相關委員會 委員;如區域計劃委員會、都市計畫委員會、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社區總體營造推動 小組、景觀總顧問等專家委員,主要權益關係人中油公司,共同組成。推動小組預定每 二個月召開會議一次,並要時亦得應委員提議召開臨時會議。推動小組以縣長為召集 人,副縣長任副召集人,文化局長任執行秘書。 (2)執行組織--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與活化工作小組 除決策小組外,本案亦預定設置「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與活化工作小組」,負責實際執行 業務之協調,每月召開會議一次,並要時亦得召開臨時會議。工作小組由文化局文化資 產課擔任主要聯繫工作,之下分空間計畫、經營管理、文化永續以及事務等四分組。相 關組織圖請參見【圖 5-3】。

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與活化推動小組(19 人) 召集人(縣長) 副召集人(副縣長或主秘)

地方團體

業務單位代表

專家代表

)

空間計畫組

經營管理組

文化永續組

【圖 5-3】執行機制架構示意圖

5-11

事務組

自然生態學會等

文資會專家代表

都委會專家代表

區委會專家代表

社造會專家代表

景觀總顧問

中油公司代表

社區團體代表

觀光團體代表

公館鄉公所

文化局 兼(執行

環境保護局

地政局

農業局

工務局

建設局

工商發展局

文化資產環境與保存推動工作分組(文化局文資課)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3)在地組織的整合 由於出磺坑主要為礦業生產活動區,因此本案主要對口單位為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 採油工程處,其他居民及團體組織如下: a. 聚落居民主要代表:開礦村村長張瑞雲先生、開礦社區發展協進會劉添華理事 長 b. 中油公司退休員工代表:謝忠雄先生 c. 宗教及教育團體:城隍宮管理委員會、開礦國小葉錦忠校長 d. 產業觀光團體代表:苗栗陶藝協會謝鴻達理事長、公館鄉觀光產業協會黃文忠 理事長、牛鬥峽谷觀光文化休閒產業協會涂電雄理事長、牛鬥峽谷休閒農業區 推動管理委員會徐憲敏主任委員等人。 e. 地方文史團體:苗栗新故鄉協會詹運喜議員等人。 f. 苗栗地區登山社團:苗栗縣巨足登山協會、苗栗縣野外育樂協會等社團。 g. 苗栗地區賞鳥及生態社團:苗栗縣野鳥協會、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荒野保護 協會新竹分會等社團。

二、執行紀錄 中華民國 96 年 10 月 22 日(星期一)下午 2:00 座談意見整理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王孟炫處長 中油董事長一直秉持者永續經營了理 念,在永續經營的理念下陳列館是必須的一 個項目,中油有意將陳列館擴充提升為國家 級,在擴充與提升的考量下,可將陳列館重 新改建或覓地重建,但改建與重建則需要由 專業人士規畫設計一併考量與週遭景觀的 合諧性,目前陳列館已經開始加設許多的無 障礙設施,館內的簡報也將朝向歷史性與教 育性修改,目前中油公司也有意要興建一座

苗栗縣國際觀光文化局林局長主持座談會

無障礙廁所。 另外關於纜車道及處長宿舍等等的古 蹟指定,在我們執行長的指示下原則上是同 意的。關於停車場的設置地點,除了日後二 氧化碳脫除廠拆除後所留下的空地外,在以 前開礦國小前的空地也是可行的方案,但這 些都是要與地主協商才能取得使用權,除此 之外要興建停車場也要考慮到整體景觀的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王處長發表 意見

合諧性。

5-12


第五章 出磺坑地區文化觀光資源調查

◎出磺坑開礦村陳瑞雲村長 從出磺坑前代羅瑞興廠長就想發展觀 光,但因為種種原因而胎死腹中,希望所有 的計畫與資金都能透過縣政府或鄉公所來 統籌規劃,希望所有計畫都能按部就班執 行,最先應該是要解決停車的問題,以容納 觀光客,目前出磺坑如果容納超過 7 台遊覽 車就會將交通全度堵塞,第二應該要增加廁 所的數量,常常有遊覽車一來廁所外就大排 長龍,因此最少應該要增加至 20 個並加強

陳瑞雲村長發表意見

廁所的維護工作,目前中油有僱請清潔人員整理中油範圍內的環境,日後如果發展觀光 勢必會帶來髒亂問題,不能只靠中油的清潔人員,應該要另外編列各項的人力經費解 決,日後觀光客如果增加應該要增加商店街,增加居民收入,日式宿舍也應該要經過整 理與修護讓遊客參觀體驗,然後才興建步道。希望能由縣政府為主導請專業人士對於出 磺坑整體的景觀做完整的規劃。 ◎聯合大學社造中心曾能崇執行長 關於社群結合的部份,今年在教育局的 有一個「社區教育實習」的計畫,主要是結 合苗栗縣的所有社教站、文化館一起推動 「社區教育實習」的工作,希望幫助地方文 物館設計教育與學習的方案,目前有聯絡各 地老師設計學習單與方案,讓來參觀的學生 能夠使用並,也希望能幫陳列館解決教育學 習活動的問題。在日後發展觀光後的經營是 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此或許能提供一個參

曾能崇執行長

考,在苗栗有一個鐵道博物館,它主要的經 營管理人大多都是台鐵退休老員工所組成,他們有自己的聯誼會大多數人都是退而不休 且很有活力,或許中油公司也能集合這些老油人,在日後的經營管理與諮詢上應該會都 很有幫助。 ◎中油公司退休員工代表謝忠雄先生 我在出磺坑可以說是土生土長,我今年 66 歲,在中油公司也服務了 35 年,出磺坑 的纜車是從兒童坐到當上鑚井工,直到民國 70 幾年由於安全的理由才被停用,從我小學 到進中油公司時有上會社與下會社之稱,上會社是南寮,下會社是北寮,兩者之間的交 通工具就是纜車,民國 59 年為了鑚井才興建中油專用道,關於礦區文化如何變遷,以前 是有兩個村,出礦村與開礦村,主要是因為當時中油公司員工人數眾多,大部分的員工 與家屬都進駐於此,當時不論是南寮與北寮都興建了很多宿舍,每一個隔間就是一戶人

5-13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家,沒有獨立的衛生設備與澡堂,只有公共澡堂與廁所,在冬天的晚上要上廁所都是很 麻煩的事,但關於礦區的生活很多,也說不完有機會可以再找時間口述。 當初出磺坑一號井三角錐的紀念碑被 切除,是很遺憾的事,雖然是安全的考量, 怕遊客下到坡崁拍照而滑落,其實是有很多 解決方式的,例如做安全平台,如果原物還 留存的話也希望能再組立回去。 日後出磺坑要如果要保存與規劃,那淘 汰下的生產井都要留下來,例如日後如果廢 井應該跟地主洽談是否能留下套管頭作為 遺跡紀念,所留下的範圍大概 1 坪的範圍就

退休員工代表謝忠雄先生

已足夠,當時日治時期就留下許多井心,並 在井心管上註明油井編號、開鑚、廢井日 期,做為歷史紀錄,日後也能以步道將油井 串聯樹立說明牌,作為休憩與教育的功能, 當時 1-100 號井都是由日本人所鑽的,光復 後的從 101 號以後到編號 A 系列井等,直到 民國 49 年以後開始深層井的鑽探工作,直 到民國 95 年完成 148 號井。我從中油公司 當案中借調出所有井的資料,從開鑚、廢

謝忠雄先生手繪出磺坑油井位置圖

井、深度到海拔高度等,希望能作為完整的紀錄。除了中油公司外週遭的所有社區與觀 光、農業協會都應該結合起來,將出磺坑的名字發揚於國際。 停車場的位置我建議是興建在交流道旁的河床上,雖然它是河川用地,但是因為出 磺坑的地形坡度很大,要找到可以興建大型停車場的地點很少,我建議是興建兩層的停 車場,一層停大型車輛一層停小型車。 ◎開礦社區發展協進會羅萬章先生 上禮拜五我曾到文化觀光局找過白小 姐,想申請文建會環境保存活化計畫的經 費,修繕目前我所居住從興建至今共有 100 多年的歷史的房子,目前它的狀況還不錯, 只是屋頂有些漏水、油漆有些脫落,但是文 建會目前的經費似乎是以軟體規劃為主,因 此我就沒有提出申請計畫了,我的房子位於 出磺坑西邊河排交流道口,在中部大地震重 建至今也有 70 多年,因為中油公司是以石 油為主,而我所居住的老房子周遭都是種植

5-14

羅萬章先生


第五章 出磺坑地區文化觀光資源調查

牛心柿,是代表著地方的農業發展,希望日後的計畫能包含出磺坑的西邊包括一些老房 子能夠活化,已及日後如何規劃修繕甚至是開放遊客參觀等。 ◎公館鄉觀光產業文化協會黃文忠理事長 我從小也是在出磺坑長大的,在我印象 中現在的禮堂就是我從小每各禮拜六放映 電影的地方,如果我記的沒錯當時的老放映 機應該還放在禮堂中,我認為出磺坑如果要 發展為國際級的觀光景點,目前的陳列館一 定要重新規劃過,如果從單純的外觀上差了 三義的木雕博物館很多,如果文建會的經費 撥下來應該從硬體與景觀上著手,就像現在 的第一口油井紀念碑,只用鐵欄杆圍起來並

黃文忠理事長

不好看,其中第一優先的就如村長所說的停 車空間應該先解決,目前遊覽車所停放的地方是在油礦陳列館旁,在夏天時遊客常常都 是在陳列館裡睡到上車的時間,或是根本不下車認為這裡沒什麼好參觀的,在中央的經 費還未下來時是否能將陳列館的影片先移到禮堂播放,至少讓遊客有多一點的意願四處 走走,另外的就是商店街的興建,如果要發展觀光也應該要帶動地方的經濟,才能增加 地方居民的參與意願。 在停車場的地點上,日後二氧化碳脫除廠拆除後所留下的大片空地,可以容納許多 車輛是個很好的地點,日前那塊土地是中油所承租的,日後如果要發展觀光,在那設停 車場,地主也可以收取停車費。 ◎開礦社區發展協進會劉添華理事長 非常感謝文建會與文化局將投入資金 活化出磺坑,如果發展觀光首要受益的就是 地方居民,希望日後在規劃景點時要能留住 遊客,而不是像現在一樣遊客下了遊覽車後 不到半各小時就走了,我認為應該要有一個 主體性的景點,例如纜車道或是宿舍等,遊 客留的久自然就會想要吃或喝,也才能促進 地方的經濟,希望在規劃景點時能將範圍擴 大、距離拉長,地方才能持續的受益。

(四)結

劉添華理事長

感謝各位與會人員寶貴的意見,我們會依據中油公司、地方人士、社區發展及觀光協會等 諸位的意見向文建會提出往後三個年度的後續計畫,屆時還請各位多多參與並提出寶貴意見。

5-15


第六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行動策略擬議

第六章 出磺坑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行動策略擬議 第一節 國外相關礦業景觀保存案例檢討 身為世界產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在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等各方面皆因此而產生重大 變革。時至今日,這些刻畫在地景上的空間特性及建築結構已成為英國文化遺產保存及發展觀 光的重心。英國產業遺產的保存有幾項特殊性及優勢,從研究技術的累積及相關資料庫的建立、 官方的積極保存政策,以及高度的社區自發性參與,都是讓今天英國產業地景得以永續發展甚 至登上世界遺產文化地景名單的助力。產業考古學 (Industrial Archaeology) 在英國約在 1950 年 代發跡,一開始研究對象主要分為兩個支流,一個是指產業革命所遺留下來的建築及結構,另 一個則是新石器時代以來的手工技術。但自二十世紀中開始英國一些典型的產業逐漸衰落,再 加上紡織工廠、鑄鐵結構、運輸系統、以及相關產業地景的歷史重要性漸受重視,英國產業考 古學才將重心放在產業革命之後的歷史遺蹟。 英國產業考古的研究傳統在於產製過程的發掘與紀錄,利用考古技術來辨識及區分現有的 遺構所代表的產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及類型,田野方法包含製圖記錄原始材料到成品的生產流程 的空間關係,以及現場重要的機具種類及基地特徵等。目前英國產業考古研究有幾個重要的發 展議題,第一是由傳統的產業考古衍生出的地景研究方法,將產業遺產放在地景發展脈落下來 檢視區域產業發展的起源及型式。第二則是在以上的基礎資料建構底下,產業考古學者得以將 其研究尺度由地方性及區域性的產業地景及建築轉向更廣闊的國際間勞力分工關係、人口流 動、資源分布不均、性別等等議題的比較研究。也因為議題轉向到社會經濟層面,遺址的考古 重心由原本的生產相關建築(工廠、礦場、運河、鐵道)擴充到勞工住宅、公共衛生、娛樂設施、 甚至到城鎮的規劃。 而相對應到產業遺址保存方面,產業遺產的重要性在 60 年代即納入英國歷史保存的政策之 中,並依產業遺產本身的代表性及歷史意義將其分為四級:地方級、區域級、國家級、世界級。 在有限的資源下可先對層級高的產業遺產進行最詳盡的調查紀錄。一直到 1985 年英格蘭文化遺 產組織 (English Heritage) 成立了產業考古小組 (Industrial Archaeology Advisory Panel) 針對產 業遺產的指定及相關議題進行研究討論,而他們也負責籌劃英國提報世界文化遺產名單的工 作。透過地景脈落的研究,他們建議將英國產業地景分為四個種類作為世界遺產的潛力點:18 及 19 世紀的礦業地景、加工及製造的工業化、早期內陸運輸的發展、具有工藝價值的土木工程 作品。 其中第一項的具體實例即為康威耳的礦業地景,已於 2006 年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單。除了 位於郊區的產業地景之外,由於英國境內相當多的城鎮皆在產業革命期間發跡,地方政府城鎮 規劃部門透過都市規劃的手法將這些城市中的歷史區塊保存下來,英國所強調的歷史保存在於 其特色的保留與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文化遺產的指定不是保存的唯一目的。也因此大量的歷史 區塊及區域性的地景元素(運河、鐵道等)仍能在現今的社會經濟及環境脈絡下成為正面的文化價 值。 6-1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另外一項英國產業地景保存的特殊性在於其社會的自發性投入,基於這樣傳統,很多文化 遺產不需透過唯一的官方管道來強制保存或限制開發,而是以社區、信託組織、地方社團等等 作為文化遺產的所有權人、監督人、經營管理人。根據英格蘭文化遺產組織的統計,英國境內 的產業遺產所有權中,信託組織及社團佔了 31%,私人持有佔了 22%,公司行號佔了 7%,對 照起地方政府的 20%比例,絕大部份的產業遺產仍透過私人組織進行保存再利用,這樣的保存 機制反到增加了文化遺產再利用的可能性,而非僅是博物館式的保存方式。以下介紹的三個案 例除了呈現英國產業地景的不同面向之外,更重要的是其反應出產業遺產保存再利用與經營管 理機制上的多元。 【表 6-1】英國產業遺產案例比較 案例名稱 重要性及 代表性 指定層級

所有權人

管理單位

Alderley Edge Mines

Caphouse Colliery

Morwellham

地方級

區域級

世界級

▪特殊科學價值地區(Site of Special Scientific Interest ) ▪地區性重要地質及地形地區 (Regionally Important Geological/ Geomorphological Site) ▪三處礦坑指定為古蹟 Scheduled Ancient Monuments 英國國家信託組織 (部分礦坑仍屬私有)

▪古蹟(Listed building): 鍋爐間及其煙囪(二級) 蒸氣絞輪機房(二級*) 井口房及井架(二級*) 運煤鐵道是否列為古蹟尚 在研議之中

▪世界遺產文化地景(World Heritage, UNESCO) ▪重要優美自然地景地區 (AONB, UK) ▪古蹟(Listed building)

國立英格蘭煤礦博物館信 託基金

摩威罕與塔瑪爾河谷信託 組織(Morwellham and Tamar Valley Trust) 摩威罕與塔瑪爾河谷信託 組織 私有 ▪導覽、教育 ▪礦坑參觀 ▪餐點提供 ▪典藏 ▪成人 8.9 英鎊,小孩 6 英鎊 (包含礦坑導覽) ▪地主及社區代表參與塔瑪 河谷礦業遺產研究及執行 ▪提名”康瓦耳及西得文礦業 地景”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先 行研究 The 'Cornwall and West Devon Mining Landscape' World Heritage Site bid project

國立英格蘭煤礦博物館信 託基金 國有 ▪導覽、教育 ▪會議場地出租、餐點提供 ▪典藏

收費

德貝郡洞穴探險研究會(DCC, Derbyshire Caving Club) 租賃 ▪提供社區課程 ▪古蹟日開放參觀 ▪提供預約式礦坑解說 ▪DCC 會員研究活動場地 自由捐獻

民眾參與

▪地主參與先期調查研究計畫

相關學術 研究

▪地景研究計畫 The Alderley Edge Landscape Project ▪礦工住宅考古研究 Sandhills Project

特色

▪詳盡的網站資訊 ▪活躍及組織性強的管理團體 ▪延伸礦坑的機能至學術研究 及體能訓練

▪John Schofield (1997): Caphouse Colliery, A brief mining history,2nd ed. ▪E. Bottomley, A. Siddal (1998): National Coal Mining Museum For England, Caphouse Colliery. ▪豐富全面的教育課程 ▪完整且維護良好的機具設 備 ▪軟體與硬體密切的相互配 合 ▪聘用老礦工等方式的人力 資源永續投資

授權方式 目前機能

免費

6-2

▪Sandford Award for Heritage Education 得主 ▪AA Award 得主 ▪與學校合作戶外教學 ▪豐富的建築及地景展示 ▪穿著維多利亞時期服裝的 工作人員


第六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行動策略擬議

一、艾爾德力山礦區 (Alderley Edge Mines) (一)歷史發展 艾爾德力山礦區所在的砂岩地質約在二十四億年前形成,地殼運動使得此區產生隆起高約 160 公尺左右的山丘,成為在契斯郡平原上唯一的焦點地形。此區所蘊含的礦產包含銅及鉛, 早在四千年前本區便陸續有開採的活動,青銅器時代的石斧跟西元四世紀的羅馬錢幣都曾在礦 坑內被發現,但真正有文獻記載則是要等到 1690 年代。而原本地表上的樹林也在開採礦脈的背 景下被剷除成為一片荒原。十七世紀到十九世紀之間並沒有大規模的開採活動紀錄,一直到十 九世紀中期艾爾德力山礦業公司的投資才又有起色。當時的開採方式是以火藥炸碎岩層之後再 以人力將炸碎的礦石敲擊成小塊,然後裝上礦車並推送至礦坑外。由當時的人口統計資料,艾 爾德力山礦區約有五十名左右的礦工,其中甚至包括十二歲以下的童工在礦坑中工作。一直到 二十世紀,整座礦區僅剩三處礦坑仍有開採活動,而除了炸藥的威力有進步之外,其餘開鑿技 術皆與十九世紀相差不遠。一次大戰後只剩小型而零碎的嘗試性挖掘,但最後皆以失敗收場。 艾爾德力山礦區的地景發展與當地的史丹利 家族有相當深遠的關係,十八世紀時其家族已是 艾爾德力山的最大地主並擁有地下礦產的所有 權。他們出租礦區給當地的商人去經營開採事 業,但其實大部分的人的開採規模及成果都有 限,並沒有人因為開採銅鉛礦而致富。由於史丹 利家族居住在礦區附近,史丹利花了相當大的心 血在這區域植林造景作為家族私人的遊賞娛樂用 途,也算是對他的地產做長期增值的投資,這些 植被對於目前此區的地景有著重要的影響。隨著

【照片 6-1】十九世紀中葉後的巫師客棧,坐落 於通往礦區的主要道路上,目前這一間客棧仍 保留完整且整裝成餐廳使用。是進入礦區的主 要地標。(The Manchester Museum, 2002)

史丹利家族家道中落,不得已於 1938 年將艾爾德 力山的地產變賣,所幸當時因大戰期間房地產開 發受到限制,因此艾爾德力山的地景得以免受大 量開發成私人住宅。而最後 Pilkington 家族透過很 有技巧地遊說契斯郡政府買下這一塊樹林,並於 1948 年 將產 權 轉 讓 給 國 家 信 託 組 織 (National Trust) 經營管理,這一個從十八世紀變成為著名 攬勝景點的歷史礦區終於得以獲得適當保護。 1969 年 「 德 貝 郡 洞 穴 探 險 研 究 會 」 (DCC, Derbyshire Caving Club) 在獲得國家信託組織的 授權之下開始重建部份礦坑的入口通道,並藉由 持續性的研究逐漸釐清地底下的坑道網絡。從 1972 年開始德貝郡洞穴探險研究會便提供適當的

【照片 6-2】此類的礦工住宅也曾是史丹利家族 在當地的地產之一,但在 1950 年代左右就遭到 大量拆除。目前曼徹斯特大學與英格蘭文化遺 產組織(English Heritage)合作進行此礦工住宅 的考古研究以了解地底下遺蹟的情形。(The Manchester Museum, 2002)

裝備及解說服務,讓原本常有遊客發生意外的情形降至最低。 6-3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二)環境概述 艾爾德力山由於本身的地形而成為曼徹斯特郊區相當受歡迎的健行及賞景場所,山上的開放 視野可以瀏覽整個蘭開郡的風景 【照片 6-3】 。沿山路兩側的住宅群雖不屬於國家信託組織的保 管範圍,但因其歷史及建築價值已由地方政府指定為保存區。目前國家信託組織所擁有的土地 內有六處主要礦坑,大部分入口皆由管理單位因安全理由管制,因此遊客不得自由出入,但礦 坑外的地景則是開放給一般民眾自由遊賞【圖 6-1】 。由於廣大礦區內有深掘的露天採礦場及陡 坡等,因此管理單位在必要的地區佈置指引步道,並特別強調幼童參觀一定要有長輩的陪伴以 免發生危險【照片 6-4】。

♦♦ ♦

Alderley Edge

♦ ♦

【圖 6-1】黑色虛線內為國家信託組織託管範圍,♦記號則為礦坑位置(圖面來源:Google Map, 2006)

【照片 6-3】此區因具有廣闊的視野而成為熱 門的假日休憩場所。

【照片 6-4】左側為露天開採的礦坑遺址,因 其深度具有危險性,因此設有走道及護欄保護 參觀者。 6-4


第六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行動策略擬議

(三)保存維護機制 1. 法定保護機制 艾爾德力山礦區目前受多重的法定地位保護,全區在 1980 年代列入特殊科學價值地區(Site of Special Scientific Interest) 名單,由 Natural England 主管其相關行政事宜,1993 年曾再檢討並 擴大其保護範圍。Natural England 有權審核保存區內的任何開發行為,包含廢棄物的處理、排 水的處理、礦脈開挖、地上物的興建或拆除、興建臨時或永久的結構物、進行土木工程、變更 自然或人工地景元素等等。艾爾德力山尚具有地區性重要地質及地形地區 (Regionally Important Geological/ Geomorphological Site) 的身分,屬於地方政府指定管轄範圍,但其指定內容與前述 的特殊科學價值地區並未相差太多。另外,本區有三處礦坑因其歷史價值而被指定為古代遺址 (Scheduled Ancient Monuments),指定範圍內的任何構造物變動或是開採挖掘活動都須經由古蹟 主管機關文化部會同英格蘭遺產(English Heritage) 認可才能執行。 2. 管理經營機制 英國國家信託組織是此礦區的主要所有權人,部分礦坑仍屬於私人財產範圍,但已獲得地 主的同意進行研究工作。國家信託組織在當地配有一名專任的古蹟管理員,而目前礦區是以租 賃的方式授權給地方社團「德貝郡洞穴探險研究會」(DCC, Derbyshire Caving Club) 來經營管 理。研究會負責礦坑的開放參觀時間及現場解說,另外在國家信託組織跟考古學者的協助之下 繼續進行礦坑的考古研究。 因為在礦坑內活動仍具危險性及不確定性,因此研究會會視每一個礦坑的狀況決定是否開 放民眾參觀,而他們也會針對不同體能狀況的人設計不同的參觀路線。部份礦坑在他們重建入 口之後仍然只限有經驗的社團會員使用內部空間,其餘適合參觀的礦坑則以事先預約的方式安 排行程。研究會會與遊客溝通應準備的適當穿著,而頭盔探照燈等裝備則由研究會現場提供。 德貝郡洞穴探險研究會的活動內容及範圍都必須通過國家信託組織的認可,除非是有充分的理 由下否則不允許對於礦區遺址具有侵略的開挖或建設活動,而這些活動也必須符合英國健康與 安全部門的公共衛生安全法規規定。所有權人國家信託組織、學術研究單位曼徹斯特大學博物 館以及一位研究會的成員共同組成經營管理小組,透過每年的聚會來檢討補助經費及相關研究 進度等的議題。 3. 相關學術研究 目前由國家信託組織跟曼徹斯特大學博物館合作進行地景的調查與研究,研究範圍除了國 家信託組織所管轄的土地之外,仍包含外圍相關的聚落、建築及自然史等。此研究計畫利用跨 學科的調查及分析方法建立完整的地景變遷資料庫,工作團隊包含地質學者、考古學者、植物 學者、生物學者、歷史學者、檔案管理者、國家信託組織、德貝郡洞穴探險研究會、以及當地 地主代表。這項計畫的成果對於未來保存經營的方法選擇或是現地解說的材料都有相當大的幫 助,對於合作的學術單位曼徹斯特大學博物館而言也是一項不可多得的資源及實務經驗的累 積。這一個地景研究案延伸出了另一項考古研究計畫,由英格蘭文化遺產組織與曼徹斯特大學 合作進行礦工住宅遺址的挖掘紀錄,這一座十八世紀所興建的礦工住宅一直到 1940 年都還有人 6-5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居住使用,而於 1950 年代進行拆除,目前計劃利用考古挖掘來了解地基、廁所、井、以及廢棄 物的存留情形。這一項研究將增加英國及區域性工業化發展的資訊,是目前相關工業地景研究 中較為薄弱的一環。

(四)再利用模式 古蹟所有權人國家信託組織主要負責的是此礦區 遺產的行政事宜,因此在此礦業遺產的附加設施及解說 有限,主要是確保一般遊客在遊覽礦區及欣賞景色時的 安全無虞。另有一間小型的資訊展覽室設在礦區入口 處,將初期地景研究的成果及礦坑內的出土物品展示說 明,讓參觀者能對此保存區的發展脈落及地理特色有初

【照片 6-5】國家信託組織所規劃的小型 展示室。

淺的概念。其餘相關設施則為礦區入口處的停車場及盥 洗設備。真正想了解此礦區的文化及歷史意涵還是得透 過德貝郡洞穴探險研究會的專人導覽解說,而他們的解 說員皆具有地理的相關知識及探險經驗,因此在礦坑內 能進行詳盡的定點解說並帶領參觀者進行一趟安全的 地下礦坑之旅。 德貝郡洞穴探險研究會承租礦區以來是以逐步擴 展的方式取得各個礦坑的使用權。由於礦區荒廢已久, 許多設施及礦坑都已遭自然或人為的破壞,研究會第一

【照片 6-6】德貝郡洞穴探險研究會嚮導 解說早期挖礦工具。

階段的工作即是復原礦坑的可及性,包含清理地表溝渠保持過道暢通、重新開啟坑道的水泥封 口、重建坑道內步行設施、適度封鎖部分坑道路線等等,接下來才是持續發掘紀錄地底下這些 礦坑迷宮的長度及相互間的關係。研究會目前成員約有七十多位,會員們主要是以洞穴探險、 攀岩活動、挖掘新礦脈及舊礦坑等體能訓練及知識增長為目的,而會員本身可能也有自身的個 別興趣,包括攝影、製圖、地質或洞穴生物學等等,而艾爾德力山礦區的豐富資源提供了最佳 的場所讓會員的各種興趣都能得到深化及滿足。研究會與英國其他洞穴探險組織、地理研究學 會等皆有互相支援及交流的傳統,讓礦區的歷史價值得以發揮之外更擴及到新知識的累積。

【照片 6-7】礦區現場德貝郡洞穴探險研究會成 員仍持續進行的挖掘研究工作。

【照片 6-8】礦區內很多痕跡已經被植被所覆 蓋,需有經驗的導覽解說才能解讀地景的歷史 意涵。

6-6


第六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行動策略擬議

【照片 6-9】礦坑平時封鎖,必須由研究會成員 帶領才能進入礦坑

【照片 6-10】解說人員於礦坑內介紹此區的斷 層地形。

二、摩威罕碼頭(Morwellham Quay) (一)歷史發展 摩威罕碼頭所在的塔瑪河谷 (Tamar Valley) 位於英格蘭西南部康瓦耳郡及得文郡的交界,河谷 的兩側蘊藏豐富的銅及砷等金屬礦脈。記載顯示十 三世紀時摩威罕碼頭附近即有農耕活動,當時河岸 的碼頭只是附近修道院的運輸站,以連接到下游的 樸資茅斯港 (Plymouth)。十八世紀起塔瑪河流域 內的金屬礦產陸續吸引礦商前來開採,但一直要到 十九世紀才真正進入生產的巔峰時期,當時光是塔 瑪河流域就包含了一百零九座的礦坑,而這樣的開 採規模也改變了原本的農村地景。大量的礦產使得

【照片 6-11】1870 年代的摩威罕碼頭。(Jarrold Publishing)

沿岸的碼頭已經無法負荷交通量,因此摩威罕碼頭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興建成工業港,並花十三年的時 間興鑿一條運河連接礦坑與碼頭。 由於地形因素,運河尾端比碼頭高出約七十公 尺,因此必須以軌道車連接運河及碼頭。到了十九 世紀中期,再度擴建原本的碼頭讓載重三百噸的貨 船可以停靠在此上下貨,摩威罕碼頭此時已是維多 利亞時期英國最大的銅礦運輸港。街道上的旅館及 雜貨店等除了做當地人生意之外,更要招待遠道而

【照片 6-12】1890 年代摩威罕碼頭,停靠在旁 的運輸船正準備出航。(Jarrold & Sons Ltd)

來的客人。這樣的盛況一直維持到二十世紀後逐漸走下坡,大量的礦工被迫移民到他處居住以 求生計,礦區則荒廢無人照理,所幸豐富的林相保存住了這樣的礦業地景及摩威罕碼頭。一直 到 1969 年摩威罕與塔瑪爾河谷信託組織 (Morwellham and Tamar Valley Trust) 成立並取得碼頭 的產權之後,一系列復原及重建工作才開始,而摩威罕碼頭得以博物館的面貌再度與世人見面。

6-7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2006 年英國政府提名康瓦耳及西得文的礦業地景角逐列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 而此舉的成功讓沉寂已久的礦業地景以全人類文化遺產的角色再次浮現於世界地圖上。此礦業 地景總共包含十處的子區域,分別位於康瓦耳郡及西德文郡。其重要性在於其所生產的錫、銅、 砷推動了英國十八、十九世紀的工業革命,在十九世紀時此區錫礦的產量甚至居全世界之冠、 銅產量傲視西歐各國,砷的供應量佔了世界所需量的一半。而這先鋒角色不只影響區域性的社 會經濟變動,其工業技術日後更透過移民傳播到世界各地,將康瓦耳的礦業地景複製到歐洲及 拉丁美洲。 現今康瓦耳及西得文的礦業地景仍蘊含豐富及多面向的歷史遺蹟,從礦區、工業港、鐵路、 礦業聚落、莊園、職業學校等等形成一整區互相關聯不可分割的文化地景,而摩威罕碼頭及周 圍的礦區即為其中之一處。列名世界遺產也為此區爭取到了英國政府豐富的資金補助,未來各 個礦區的相關研究、修復再利用、經營管理等等計畫及機制將會一一推動運轉,可預見下一波 社會及經濟成長的即將來臨。

康瓦耳郡

得文郡 摩威罕碼頭

【圖 6-2】紅色線區域為康瓦耳及西得文文化地景分布,其為十區分散的個別遺產但整體呈現此區 域對世界工業革命的影響及貢獻。摩威爾瑪頭位於最東側介於康瓦耳郡及西得文郡交界 (資料來 源:Cornwall County Council, 2007)

(二)環境概述 摩威罕碼頭位於塔瑪河中段的洪水平原區,坡度往河邊逐漸下降,加上園區兩側的大片樹 林,使得此區在視覺及空間上有完整的邊緣圍閉。因為其地理位置的偏僻使得整區呈現靜謐的 鄉間氛圍。河岸邊為碼頭設施及船渠,而軌道則由岸邊延伸至園區內側與車站及運河相接。街

6-8


第六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行動策略擬議

道及住宅群主要集中分布在園區中段面對碼頭。喬治與夏綠蒂礦坑則位於園區東側樹林內,約 需步行五分鐘可至電車車站。目前摩威罕碼頭及其周圍皆為世界遺產的指定範圍內。

喬治與夏綠蒂礦坑

入口 街道與商店

礦工住宅 新建停車場 住宅 礦車軌道

船塢

【圖 6-3】照片 3 摩威罕碼頭與塔瑪河 (圖片來源:Google Earth, 2006)

(三)保存維護機制 1. 法定保護機制 此園區的法定地位包含重要優美自然地景地區 (Area of Outstanding Natural Beauty)、指定古 蹟 (listed building) 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的世界遺產 (World Heritage, Cultural Landscape)。重 要優美自然地景地區是由英國政府地景顧問單位 Natural England 審查後進行指定,用意在於保 護並強化英格蘭鄉村地區的自然及人文風貌,例如地形、動植物、地景元素及聚落等,而塔瑪 河谷也名列此項保護名單中。因此任何開發行為皆須接受嚴格的審查制度,包含住宅、工商業、 觀光發展、礦產開採、廢棄物處理、交通運輸等等皆在監控範圍。摩威罕碼頭也列入得文郡政 府的古蹟名單中,這代表著不管是建築物室內外修改或是拆除等計畫皆須經過西得文地方政府 的審核及同意,以確保建築物本身的建築及歷史價值不會被破壞。 2006 年此園區連同塔瑪河谷及康威耳郡其他九區礦業地景一同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底下 的世界遺產文化地景類名單中。其重要性一共符合登錄條件中的三項,第一,其展示了人類在 某一段時期某一個地區內對於建築、科技、藝術、城鎮規劃或地景設計上的價值觀;第二,其

6-9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具有獨特或是特殊重要性足以驗證一個文化傳統或是歷史上的一個文明;第三,某一種形式的 建築、科技或地景案例足以代表某一段重要的人類歷史。而列入世界遺產除了代表提名地景本 身所具有的普世價值之外,地主國需呈現出其對該地區環境特色的掌握及了解、並對未來的管 理及維護有一套周詳的計畫及機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任務主要在於鼓勵及協助地主國政府 及國民積極參與古蹟的保存及維護,必要時提出技術或資金上的支援,真正對於古蹟具有行政 管理權的還是地主國本身。 2. 管理經營機制 目前摩威罕碼頭的所有權人及經營管理者皆為摩威罕與塔瑪河谷信託組織 (Morwellham and Tamar Valley Trust),當初設立的目的之一即是重新恢復摩威罕碼頭在十九世紀時的繁盛面 貌。這個兼具戶外及室內展覽的礦業博物館自 1969 年即對外開放,是全英國第一個此類型的博 物館。信託組織藉由本身的基金、文化彩卷基金(Lottery Fund)、以及地方政府及中央政府的補 助做為經費來源,以負責此區建築及地景的修復及維護,並規劃動態導覽及靜態展示等經營管 理計畫。另外一項跨區域的保存維護計畫是塔瑪河谷礦業遺產計畫 (Tamar Valley Mining heritage Project),該計畫以塔瑪河谷的礦業地景作為範圍,提出流域內各個礦業地景所需加強的 管理經營重點,以提高這些歷史遺產的利用價值,並考慮其中串連合作的可行性。而摩威罕碼 頭經評估結果需要保存的重點包含了軌道、圍籬及歷史建築物等,而現有的旅客中心可作為參 觀整個塔瑪河礦業地景的起點,並以軌道來連接其他的歷史遺產。這一項經營管理計畫邀請了 地主及社區代表參與,並監督計畫實行的效果。 3. 相關學術研究 由於摩威罕碼頭的發展歷史可追溯至十三世紀或更早之前,因此在信託組織得到此園區的 產權之後即考古研究來了解相關的歷史背景及現場存留的遺蹟,並由此為基礎決定修復的方 針。另外此區也在提報世界遺產前的準備工作研究範圍內,針對其歷史發展及古蹟現存狀況進 行調查紀錄。

(四)再利用模式 摩威罕碼頭的再利用及展示方式曾經獲得 Sandford Award for Heritage Education 及 AA Award 的肯定,其展示方式及內容可說多元且生動,相當受學校校外教學的青睞。大致上其再 利用模式可分為以下四個主軸: 1. 場景設定及角色扮演 摩威罕碼頭所標榜的是讓過去的歷史重新呈現在參觀者眼前,因此園區內的時間設定於 1860 年代的維多利亞時期,此時摩威罕碼頭正擁有全英國最大銅礦碼頭的頭銜。包含場景佈置 及工作人員穿著皆仿製當時情景,而參觀者也可嘗試穿著類似的服裝遊逛園區。摩威罕碼頭常 與中小學合作提供生動的校外教學,學童在老師帶領之下換上當時幼童的服裝,並在工作人員 的解說之下了解採礦的流程且親身操作。

6-10


第六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行動策略擬議

【照片 6-13】學童聽完工作人員解說之後參與操 作。

【照片 6-14】搭乘馬車遊覽園區也是另一種體驗。

2. 建築物及設施保存修復 園區內有多樣的建築物及設施,臨河的區域 多為運輸及生產相關的結構物,包含船塢、碼頭 倉庫、1903 年建造的運輸船、運礦軌道、灰窯工 人的住宅、石灰窯、教室等,而後面一排則為生 活機能建築,包含礦工住宅、菜園、礦石分析室、 桶匠工坊、鐵匠工作室、商店、旅館等。由於園 區內的建築物保存狀況及建築物本身機能特色的 不同,因此有不同的修復程度及再利用模式。大 部分的建築物再利用仍以模仿當時的機能及室內 佈置為主,以呈現出維多利亞時期不同等級的礦

【照片 6-15】帶領參觀者進入坑道的電氣車。

工的生活風貌,以及市街上商店旅館等的風貌。 部分建築物則被附加新的機能使用,例如原有的 碼頭倉庫因室內大跨距空間而改為多媒體室,介 紹摩威罕碼頭的歷史;原本市街上的多間住宅則 作為紀念品販賣部或博物館等。就碼頭本身而 言,則在考古研究的基礎下決定保留原有的結 構,新的材料在外貌上則與原材料不同以利於辨 識。軌道的部份則是利用考古資料及舊照片等資 訊複製重建。

【照片 6-16】模擬礦工手工鑿礦情形。

3. 喬治與夏綠蒂礦坑導覽 喬治與夏綠蒂礦坑是一座小型規模的礦坑,從十八世紀中便已開始開採銅礦,而於 1869 年 停止營運。礦坑內許多設施已經由管理單位加以修復或仿製,例如抽水用的水車是在礦坑內重 新組裝過後的複製品,但可以實地運轉展示。而定點位置也佈置假人模仿礦工用餐、休息、鑿 礦等的狀況,參觀者在搭乘電車及工作人員的解說下可以了解礦坑內的工作方式及設施運作。 此項動態導覽的另一項特色為解說人員為退休後的礦工,這樣的參與方式一方面可以發揮他們 對採礦操作的專業知識,另外一方面也對他們退休後的經濟有所挹注。 6-11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4. 室內展示 室內展示的部分可分為幾種形式,第一種為按照原建築物機能而復原其內部裝修及擺設,例 如學校教室、港務人員宿舍、礦工宿舍、礦石分析室等,內部的展示品很多皆由社區捐贈而來。 參觀者除了可以自行遊覽靜態與語音展示之外,園區也規畫定時的導覽解說。對於當時碼頭運 作的相關產業以及社會各個階級的生活面向都可透過這些室內展示有一清楚的想像。另一種室 內展示方式則為再利用成博物館或其他用途,例如原本的碼頭倉庫改成多媒體展示室、住宅改 成博物館及商店等。

【照片 6-17】19 世紀時 James Medlen 是摩威罕 碼頭的主管人員,他也同時具有礦石分析師的資 格,此處為他的住宅一景。

【照片 6-18】James Medlen 工作的礦石分析室。

【照片 6-19】礦工宿舍

【照片 6-20】礦工宿舍內部

【照片 6-21】二十分鐘的多媒體介紹摩威罕的歷 史

【照片 6-22】港口與礦業博物館的看板展示

6-12


第六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行動策略擬議

5. 室外展示 戶外展示也是摩威罕碼頭重要的歷史詮釋主軸,尤其是許多地景元素驗證了當時碼頭運作 的盛況。因此透過考古研究及文獻舊照片的輔助,園區內以修復及複製重建的方式將原有的地 景元素逐漸恢復。其戶外展示的重點區域在於碼頭區,包含目前船渠內所停放的 1903 年建造的 船”Garlandstone”是少數航行塔瑪河的真跡船之一,在園方的修復之後開放參觀,而聯接碼頭與 運河間的軌道也已重建完成。透過這些戶外元素的展示能夠提供參觀者一個完整的十九世紀摩 威罕碼頭運作的面貌。另外摩威罕碼頭所要呈現的一個主題是維多利亞時期的常民生活,因此 礦工住宅外的菜圃花園也是他們復原的重點之一,這些菜圃是當時礦工們家庭重要的食物來 源。位於園區的後方則為連接運河與碼頭間的礦車軌道遺蹟,目前此區仍待修復。

【照片 6-23】運礦軌道連接碼頭。

【照片 6-24】修復完成的水車及磨坊。

三、國立英格蘭煤礦博物館 (National Coal Mining Museum for England, Overton, Yorkshire) (一)歷

國立英格蘭煤礦博物館基地包含兩處礦坑,一為 Caphouse Colliery,另一處則為 Caphouse 煤礦場西南邊的 Hope Pit。根據國立英格蘭煤礦博物館所提供的資料,Caphouse 煤礦場第一次 出現在史料上為一份 1791 年的開採計畫圖,標示著由 1789 至 1795 年間的周圍地區的礦場現況 及計畫中的豎井位置。而歐洲工業文化之路組織 (European Rout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則補 充,在當時,約克夏郡內的礦產已經開始大量開採。其中一具以動態保存的豎井可能為目前英 格蘭一地歷史最為悠久且仍運作之中的豎井。直到 1917 年,礦場主要由私人家族經營,之後則 由私人公司經營直到 1947 年礦場國有化為止1。 自此,Caphouse 煤礦場成為英國國營煤礦工業的一部分並直接受到國家經濟政策影響。根 據英國國家廣播公司 BBC 的報導,當柴契爾領導的保守黨於 1981 年開始進行一連串的國營企

1

National Coal Mining Museum for England Trust (2003), 'Museum History', Welcome to National Coal Mining Museum for England, http://www.ncm.org.uk/museum_history.asp; ERIH, 'National Coal Mining Museum for England', European Rout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http://en.erih.net/index.php?pageId=41&anchor=35. 6-13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業私有化及貿易競爭自由化政策後,逐漸衰微但部份礦場仍可維持獲利的礦業也直接受到衝擊 並終於在 1984 年釀成擴及全英的罷工活動。最遲 1789 年便已開採的 Caphouse 煤礦場因為礦源 枯竭以及這一波罷工潮而於 1985 年停採。 礦場基地於 1988 年以約克郡礦業博物館 (Yorkshire Mining Museum) 為名重新開幕。然 而,關於礦場當初再利用為博物館的動機、作法以及其他討論細節並未在博物館展示中提供。 約克郡礦業博物館於 1995 年時升格為國立博物館,名稱則正式定為國立英格蘭煤礦博物館。英 國文化、媒體暨體育部也自此接手資助博物館營運,不僅確立了博物館的長期資金來源;並藉 此進行一系列調查以了解並改善博物館經營、展示及教育等軟硬體設備。 除了國家文化資金的挹注外,博物館於 2001 年時獲得英國文化彩卷基金 (Heritage Lottery Fund) 四百五十萬英鎊,約為當時新台幣兩億兩千萬的補助;博物館本身則自籌新台幣九千七 百三十三萬資金作為博物館營運發展基金,該金額除了用於新建展示館外,亦作為主要歷史建 築物的修復以及大型機具,如蒸氣機、昇降機等維修用途。位於礦業博物館園區西南角的礦坑, Hope Pits,則在文化彩卷、歐盟的 Life+等單位的資金補助下進行修復再利用計畫,並於 2005 年開幕,除了豐富博物館歷史空間的多樣性外,亦可讓觀眾除了體驗原本大型機械化礦坑外亦 可了解小型礦坑的採礦過程。其後多項設備改善計畫,如改善研究教育軟硬體設備、遊客中心 除了文化彩卷基金外,諸多公私部門亦提供金錢上的贊助。

【照片 6-25】國立英格蘭煤礦博物館招牌

【照片 6-26】遠眺國立英格蘭博物館 Caphouse 礦區

(二)環 境 國立英格蘭煤礦博物館位於英格蘭中部,約克郡南方,南北向約為 96 公里,東西向 32 公 里的長形帶狀,稱之為中土煤田 (Midland Coalfield) 的煤礦地質上。該煤田涵蓋面積至少包含 里茲 (Leeds)、Wakefield、雪菲爾 (Sheffield) ,南達諾丁漢 (Nottingham),可說是除了南威爾 斯外,英倫群島上最廣大的煤田2。煤礦博物館即坐落於 Wakefield 及 Huddersfield 間。其城鎮名 稱可以看出除了煤田外,煤礦博物館周遭的土地亦多為田野。除了礦業文化遺產外,煤礦博物 館館址西面亦留下大片的田野林地供觀眾在吸收相關知識之餘亦可健行踏青接近自然環境,以 豐富園區活動內容並藉此吸引旅客。 2

Threlkeld, John (2003), Pits, Barnsley: Wharncliffe Books, p. 52. 6-14


第六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行動策略擬議

Caphouse Colliery

Hope Pit

【圖 6-4】國立英格蘭煤礦博物館基地及周遭土地使用現況,指北朝上 資料來源:Google Map

除了位於基地北向的 Caphouse Colliery 外,園區南方亦有一處較為小型的礦坑,稱之為 Hope Pit,兩座煤場,一現代一傳統,以及西面的自然棲地構成煤礦博物館的基地主要配置。而新建 的停車場則設於兩處煤場之間,靠近新建的旅客中心及會議廳邊。園區臨公路邊上擺設有點出 園區主題並招攬旅客的大型採礦機具,除此之外,接近礦區第一眼便可見到 Caphouse 的井架及 其上之卷揚輪。地底採礦機具、井架,煙囪以及較遠處的輸送帶以及大型廠房,這些工業特徵 不僅構成了一幅生動的工業文化遺產圖像,也塑造出博物館的第一印象。

【照片 6-27】蒸汽機與絞輪間(前)井架與井口房(後) 6-15

【照片 6-28】井口房與井架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井架為英國 18 至 19 世紀煤礦場之主要特徵,在此之前較大型礦坑內的礦產主要仰賴人力 (婦女、童工) 、水力或獸力(訓練後不畏懼黑暗的隧道用馬)經由橫坑逐步送至地面。待礦場 規模擴大,垂直運送礦產或人員以節省時間與空間便成為必要投資,而井架也因而出現在各地 礦場。當蒸汽機逐步改良並取代不穩定的水力及獸力後3,井架也逐步擴大其規模以負荷高承載 的工作量。Caphouse 的井架除了反應了這段歷史外,以木造框架作為主結構亦為另一特色。在 1911 年煤礦法 (Coal Mines Act) 修法後,新造的井架不得以木結構支撐卷揚輪4,也因此, Caphouse 礦場木造井架的歷史重要性不証自明。

【照片 6-29】出礦口、鼓風機與機械輸送帶

【照片 6-30】機械輸送帶將煤礦由出礦口送至篩 煤場

【照片 6-31】篩煤場南側立面與卸煤槽

【照片 6-32】卸煤槽與其下之煤車

除了井架以及相關設備,如蒸氣鍋爐間、蒸汽絞車間內設置的傳統設備外,連續兩個世紀 的持續開採也讓博物館的園區累積了相當豐富的歷史紋理。十八世紀的蒸氣動力到二十世紀大 型電氣化開採的機具設備皆完整地以在地保存的方式留在當時的工作崗位上。當時採煤的程序 過程也因此而原地保留,煤礦博物館也因這些仍保持工作狀態的設備機具,如仍然燒著煤炭的 鍋爐,仍不斷運送煤礦至選煤場的輸送帶,仍可將煤礦卸至運煤列車上之篩煤廠,在鐵軌上緩 3 4

蒸汽機於礦業的初步應用為抽出坑道內積水,而後隨著機具日趨複雜也逐漸取代所有動力來源成為人 員、礦產機具運送的主要設備。 Hayes, Geoffrey (2004), Coal Mining, Princes Risborough: Shire Publications Ltd, pp. 4, 18. 6-16


第六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行動策略擬議

緩移動的運煤列車,甚至曾在此服役的馬匹,都忠實地再現當時的工作環境。園區環境亦因為 園區內的鍋爐燃燒時的轟隆聲以及蒸汽機運作時的蒸氣聲、煤炭運送時的窸窣聲,而讓留客有 如身歷其境般地體驗礦業遺產的氛圍。

(三)保存機制 目前 Wakefield 都會及郊區議會 (Wakefield Metropolitan District Council) 所列管並保護的古蹟 共有 700 處,而位於礦區內的列籍歷史建築 (Listed Buildings) 共有:鍋爐間及其煙囪(二級) 、蒸氣絞 車房(二級*) 、井口房及井架(二級*)等三處;另 外,運煤鐵道是否列為古蹟則尚在研議之中5。 英國文化、媒體暨體育部雖作為英國(英格蘭

【照片 6-33】鍋爐室與其煙囪,畫面遠方依 序為蒸汽絞車間、井口房與井架

地區)歷史空間主管機關,但其主要職責為制定、 修改規劃法 (Planning Act),包含列籍建築暨保護區 (Listed Buildings and Conservation Areas) 等章節的 法規內容。建築物的指定、名冊整理等工作自 2005 年四月起便由半官方的英格蘭文化遺產組織 (English Heritage) 代行政府職責。建築物增改建與 再利用計畫的授權則為地方政府的權責,並以社區 暨地方政府部 (Department of Community and Local Government) 為其最高主管機關。而 Wakefield 議會 表示,歷史建築列入保護清單並不代表原封不動地 凍結該建築,使其無法進行任何增改建;相對的, 列籍是為了確保建築物受到應有的保護與關注並對 任何對建築物現況有所變動,如任何影響建築物特 色及重要性的增改建決定前都能進行應有的討論。 同時,確保任何建築物的在利用計畫不破壞該建築 物的獨特及重要性6。這宣言也清楚指出英格蘭煤礦 博物館的保存態度。

【照片 6-34】另兩具設於室外之鍋爐與蒸汽 絞車室

另外,由指定系統的名稱可發現,列籍建築指定僅止於建築體或地景本身,對於室內外設 備、機具的規範僅由一級 (Grade I) 或二級 (Grade II) 作為區別,而英國境內工業遺產多為二級 古蹟。若為二級,則室內,包含機具不需經過審議即可拆除替換;因此,不少以工業遺產為主

5 6

Wakefield Metropolitan District Council (2005), List of Listed Buildings, BLI and SAMs, p. 32. Wakefield Metropolitan District Council, 'Listed Buildings', Wakefield Metropolitan District Council, http://www.wakefield.gov.uk/Environment/Conservation/ListedBuildings.htm.; DCMS (2005), 'listing',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http://www.culture.gov.uk/what_we_do/Historic_environment/listing/. 6-17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題的生態博物館其館址內所運作的機具,如本章另一案例,Morwellhame Quey 的動力水車與礦 坑內的抽水水車皆買自其他停採礦場的設備。工業遺產記錄 (Industrial Archaelogy Recordings) 便指出目前位於 Caphouse Colliery 的蒸汽機可能原本為列斯特郡 (Leicestershire) 的 Donisthorpe 煤礦場一號坑所使用的機具7。

【照片 6-35】位於鍋爐室內之鍋爐(未啟動), 【照片 6-36】位於蒸汽絞車間內之維多利亞時期 鍋爐除灰口上方為入煤槽。礦場採得之煤礦一部 雙水平活塞式蒸氣機 (Twin-cylinder Horizontal 分送至此作為蒸汽機之動力源。 Winding Engine) 與雙纜絞車 (Parallel Winding Drum)。

若由資金運作的角度檢視其保存作法,自 1995 年,約克郡礦業博物館升格為國立博物館 後,英國文化、媒體暨體育部成為博物館主館機關,博物館的營運也由該部提撥資金補助一部 份成本。然而,由博物館成立後的發展過程來看,博物館本身亦須自負一定程度的資金募集及 盈虧成本,而非由文化、媒體暨體育部全數負擔。 目前,博物館資金來源除了相關紀念品及書籍販售、教育課程的小額收入外,有極大的比 例來自民眾或非政府組織的捐獻。由募款芳名錄可看出佔第一位的補助者為 Saint Oswald 地區 的領主。英國文化、媒體暨體育部主導的文化彩卷僅排行第 15 位,英格蘭文化遺產組織則為第 18 位,英國文化、媒體暨體育部雖然身為官方的長期資金來源,其補助金額僅排名第 43 位。 大型能源或天然資源公司可以推測為主要募款對象,如:National Power Plc(第 2 位), Yorkshire Water (第 6 位) 、Powergen (UK) Plc(第 13 位)、Mitsui Babcock Energy Ltd(第 16 位)等。 此外,週邊城鎮的議會如 Wakefield, Kirklees, Sitlington Parish 也是主要資金來源;煤業組織,如 Coal Ombudsman for Northern Ireland(第 14 位)、RJB Mining Plc(第 22 位) 、煤田再生信託基 金 (The Coalfields Regeneration Trust, 第 35 位)、Cinderford Miners' Welfare Hall(第 31 位)等機 構也在芳名錄上8。

(四)再利用模式 國立英格蘭煤礦博物館以舊有礦坑活化再利用後作為英格蘭地區的煤礦產業史教育園區。 其展示方式除了在地保留的機具設備外,亦有靜態展示以呈現當時英格蘭煤礦業以及 Caphouse 7 8

I.A. (1999), 'Donisthorpe Colliery', Industrial Archaeology Recording, http://www.iarecordings.org/donisthorpe.html. National Coal Mining Museum for England Trust (2003), 'Acknowledge', Welcome to National Coal Mining Museum for England, http://www.ncm.org.uk/acknowledgements.asp 6-18


第六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行動策略擬議

礦場的各向歷史片段。另外,設置於地底坑道內的各式人偶則模擬由中世紀到二十世紀各年代 的採礦條件。軟體部份除了基金會的教育課程團隊定時舉辦教育營以提供學童課外教學外,最 吸引遊客的項目則是地底礦坑的導覽。

Hope Pit

Caphouse Colliery

【圖 6-5】國立英格蘭煤礦博物館導覽地圖

(資料來源:英格蘭煤礦博物館)

地底礦坑導覽由稱之為燈具室 (Lamp Room) 的井口房開始,旅客在此戴上不產生靜電及火 花的專用頭燈安全帽及電池盒,將任何使用電池的私人物品寄放後便搭乘流籠下降至地底約 140 公尺處的橫坑,因此地底坑道內的機具設備僅能藉由畫筆與雙眼紀錄。導覽人員多為曾在此工 作的退休礦工,侃侃道出當初地底的工作環境以及每個坑道內由人力、木門、推車的前產業革 命時代進化到電動鑽頭及輸送帶的電氣化時代的各項設備與機具。安置在各器具旁的人偶,如 屈身以十字鎬逐一敲除礦脈的赤身礦工或是在完全的黑暗中守在門邊與赤腳推著煤車的童工, 也帶領觀眾體會這英國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產業卻也是最剝削勞工的過去歷史。 而靜態展覽分為兩處,新建的旅客中心除了介紹以英國為視角的英國煤礦史,也以在地視 角整理出當時在 Caphouse 工作的礦工日常生活,如坑道內的午餐內容及餐盒、信仰、家居生活、 美術創作、體育競賽、罷工遊行以及礦工之間流傳的各種迷信等組成的礦工生活史,另一處展 示採礦設備、技術與科技的礦脈館 (Coal Interface) 則由二十世紀後興建的金屬浪板舊廠房改建 而成。由十字鎬、安全油燈以及油壓千斤頂、圓盤削煤機等由小到大的機具,除了可以在地底 橫坑內看到靜態展示外,亦可看到精心設計規劃過的機具動態展示。曾在彩卷基金補助前(2001 年)參觀過的民眾便因此表示,地底導覽過於昂貴,相關的知識與虛擬的體驗其實可在礦脈館

6-19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學得9。所幸在博物館籌得總額三億一千萬新台幣的補助後,地底導覽也開放為免費登記。另外, 與礦業密不可分的地質學基礎知識也在這裡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展示。

9

【照片 6-37】救災器具

【照片 6-38】在室內抽水馬桶相當普及的今天, 博物館引用了一段退休礦工說過的話:「我永遠 不會懷念到室外上廁所的那段日子」

【照片 6-39】系統式油壓坑頂支撐設備

【照片 6-40】輪式礦脈刨除及輸送設備

Duckeck, Jochen (2007), 'Coal Mining Museum for England', Show Caves of the World http://www.showcaves.com/english/gb/mines/NationalCoalMiningMuseum.html. 6-20


第六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行動策略擬議

第二節 國內相關礦業景觀保存案例檢討 隨著時代的變遷及產業全球化的趨勢下,台灣許多天然資源的開採均面臨礦脈的枯竭,抑 或開採成本過高不敵國外低價競爭,或者因開採製造過程不符合環保潮流等種種因素而停產。 檢視礦業文化遺產大都位於非都市地區、甚至於交通不易到達的山區中,也因此在礦業文化遺 產的保存與再利用過程中,會面臨二度閒置的危機,如何在進行保存過程中適度引入創意文化 產業機制,與異業結合而達到永續經營的目的,為礦業文化遺產活化再利用過程中需面對的課 題。從下述的三個礦業文化遺產活化再利用案例探討礦業活化及經營型態、博物館機能以及所 發展之產業博物館特色等分析,以作為為出磺坑礦業文化遺產活化再利用之借鏡。

一、金瓜石黃金博物園區 本個案之探討主要著眼於該園區為台北縣政府建設局以成立博物館籌備小組方式,整合因台 灣金屬礦業公司破產後分屬台糖公司、台電公司的所有的土地及建物資產,經由整合訂定「三 方共同發展合作意願書」後利用產業聚落舊館舍設施發展生態博物館經營型態之個案。另為求 能永續經營,結合金瓜石金、銅礦產地與開採的背景,以「金屬工藝」文化創意產業之核心價 值,結合社區居民、相關業者發展相關金屬創意文化產品之成功經營案例。

(一)歷史背景 1. 清代的開採 早在 16 世紀就有就先後有西班牙與荷蘭人來台採金礦,但都以失敗告終,直到 1893(光 緒 19)年,劉銘傳來任臺灣巡撫,修築基隆至台北間的鐵路時,工人在今大華橋下基隆河邊清 洗飯碗時無意間發現河中的砂金,於是溯流而上,一路直到與大粗坑溪合流處,發現基隆河已 少見有砂金,反而大粗坑溪才有砂金,於是再沿大粗坑溪入九分山,終於發現金礦所在。次年, 更在金瓜石的岩嶂間發現金礦。較早發現的即小金瓜露頭,次年發現即大金瓜露頭,才正式開 啟臺灣金礦開採歷史。 發現金礦以後,蜂湧而來的淘金、採礦者更多,甚至高達數千人之多,清政府於是設立金 砂局以管理之,並可收取釐金。後曾一度廢除金砂局,交由民營的包商金寶泉承包管理砂金事 務。直到 1894(光緒 20)年 7 月包商金寶泉承包屆滿,官方又收回採金權,重設金砂局。直到 1895(光緒 21)年臺灣被割讓與日本。 2. 日治時期 1895(明治 28)年日本統治台灣,翌年「台灣礦業規則」發布實施,明訂以通過雞籠山(基 隆山)頂的正南北線為界,將金九地區的礦權分為東西兩個礦區。1897(明治 30)年,藤田傳 三郎的藤田組取得西區的瑞芳礦山礦權,東區的金瓜石礦山礦權則由釜石礦山的所有者田中長 兵衛取得。田中長兵衛在取得礦權後,採用現代化的開採方式,引入先進的機械設備與專門的 開採技術,及僱用當地人為公司員工,發給固定薪資的經營模式。到了 1905(明治 38)年在第 一長仁礦床發現廣大的含金硫砷銅礦,遂將重心同時放在金與銅兩礦上,並在金瓜石附近的水 湳洞成立全臺唯一的乾式製鍊所。1913(大正 2)年更合併附近的武丹坑金礦擴大經營規模。 6-21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照片 6-41】日治時期的金瓜石礦山 (來源:台灣日日新報社,《台灣寫真帖》,1916)

【照片 6-42】日治時期的金瓜石礦山工廠 (來源:台灣總督府,《台灣寫真帖》,1908)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經濟不景氣,日本本土的許多礦山都遭受衝擊,金瓜石礦業亦是 如此,當時的金瓜石礦業事務所所長田中清決定將經營單一化,決定關閉乾式製煉廠,將煉製 廠的煉爐停工熄火,轉以採礦、賣礦為主,將所產礦砂運往日本佐賀關製鍊所進行製鍊。而後 釜石礦業被三井財閥所併吞,而金瓜石的礦權,則是在田中清的奔走交涉下,在 1925(大正 14) 年被正式轉賣予在臺實業家後宮信太郎。後宮信太郎接手之初,有幾年慘澹經營的時光,但在 他的積極經營與探採礦床的努力下,先後發現了豐富的硫砷銅礦脈與金礦的富礦體,遂使金瓜 石的經營再創高峰。 當時,日本礦業株式會社開始積極涉足臺灣的礦業,對金瓜石的礦業也很有興趣,於是在 1933(昭和 8)年日本礦業株式會社以雄厚資本買下金瓜石礦權,隨後成立臺灣礦業株式會社。 日本礦業株式會社取得礦權後,開始進行有計劃的大規模開採,使金瓜石的金、銅礦的產量遽 增,金礦產量更躍居全亞洲第一。 3. 光復後 戰後,國民黨政府接管金瓜石,先成立臺灣金銅礦物局,在 1955 年正式成立了臺灣金屬礦 業公司。臺金公司一方面聘任日籍顧問,一方面與西方國家交流礦業方面的技術與資訊,於是 無論是在採、選礦的方法與技術上都有新的進展。但此後卻已不常再發現金礦的富礦,反而銅 礦的產量穩定成長,遂使臺金公司最後走向以銅礦為主,金礦為副的生產。1960 年代,九份礦 山先行衰微,1971 年瑞芳的金礦事業(九份)宣告結束。1980 年代國際銅價下跌的經濟衝擊, 金、九礦區陸續停止礦業開採與冶煉的工作。1984 年結束金瓜石礦業,因台金公司負債大於資 產,於是由台電公司與台糖公司接收資產及礦權,目前僅留下大量的礦業文化遺產。

(二)聚落建築與生活 金瓜石聚落因礦業生產而興起,聚落形式主要由日式宿舍區與台人聚落構成,當時,整個 金瓜石,幾乎等同於整個田中株式會社。會社的組織層級分明,不論在分工、住宅區域規劃或 生活上,都會區分出日本人與台灣人,然後再分出上下階級。日式宿舍區為日本礦業時期興建 所留下,主要提供日籍職員及其家人所居住,空間階級分明、井然有序,高級職員宿舍區與一 般礦工居住區有明顯區隔。

6-22


第六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行動策略擬議

工作上,日本人多擔任層級較高的專門技術人員或是管理階層;台灣人則多是礦工,少數 才擔任機械操作或維修的工作。最明顯的莫過於住宅區域的規劃。規劃給日本人的高級職員居 住區,每個住宅單位都有庭院圍牆區隔,獨棟或雙拼的是高階職員宿舍,連棟式的長屋則為一 般職員宿舍,順著山坡地形,沿等高線層層像梯田的台地上,日本式的房舍整齊地排列著。往 石梯而上,還有特地為日本大正時期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裕仁天皇來訪所蓋的金瓜石太子賓 館。這一區生活機能完善,有自來水系統、消防設備、醫院、郵局、派出所、市場、車站等, 自成一完整小社區。

(三)歷史建築與空間的活用 2002 年在臺北縣政府的決議下,以保存金瓜 石地區的礦業遺址、文化、聚落、與自然環境為 目的,開始籌劃台灣第一座以生態博物館,直到 2004 年 11 月 4 日正式被命名為「黃金博物園區」 (Gold Ecological Park) 。黃金博物園區沒有界 址,也沒有建立圍牆來作為範圍,園區中的各棟 館舍大多都為舊有房舍整修再利用而來,因此博 物館與周圍的聚落融洽的結合在一起。不同於過 去的只有一座主題建物的博物館,該館由五座衛 星博物館所組成:黃金博物館、環境館、太子賓

【照片 6-43】周圍舊聚落景觀

館、生活美學體驗坊、煉金樓,並包含一座坑道遺址。黃金博物園區就硬體的建築上,最特殊 的一點,就是沒有新建的建物,全部的館舍,都是舊建物再利用的空間。各衛星博物館與再利 用後的建築功能如【表 1】所示: 【表 6-2】黃金博物館園區展示設施一覽表 功

展示主題

黃金博物館

衛星館

環境館

衛星館

太子賓館

使用說明 展示台灣黃金開採的歷史與黃金藝術品,並透過常設性淘金體驗活 動讓群眾感受黃金開採的過去歷史 展示金瓜石的當地環境資訊、自然生態、地質情況與建物元素 為接待當時的日本皇太子所興建的行館,可體驗高級的日式建築與 生活空間

衛星館

煉金樓(修復中) 展示與體驗金屬冶煉的過程,並瞭解台灣金屬工藝的發展

衛星館

生活美學體驗坊

體驗區

本山五坑

服務設施

礦工食堂

提供餐飲服務並附設小型紀念品販賣點

服務設施

遊客中心

提供遊客諮詢與導覽服務

服務設施

金采館

體驗金瓜石當地從日治到光復後一般礦工與職員生活空間 為舊有的採金坑道,以就地展示的概念體驗礦工於礦坑內的採礦工 作情形

紀念性商品販售點並附設小型餐車提供餐飲服務 6-23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照片 6-44】環境館外觀

【照片 6-45】太子賓館與其日式庭園

【照片 6-46】入口處的遊客服務中心

【照片 6-47】提供餐飲服務的礦山食堂

【照片 6-48】正在修復中的煉金樓

【照片 6-49】本山五坑道礦坑體驗

(四)經營與管理機制 由臺北縣政府、台糖公司、台電公司訂定「三方共同發展合作意願書」 ,由台北縣政府負責 黃金博物園區整體規劃設計、軟體籌設及社區溝通協調等工作,博物館展示全區為台灣電力公 司所提供之土地,主要經營資金來源為台北縣政府補助及園區門票收入二方面。設館初期共有 17 名正式職員與 70 餘名志工,正式職員視同台北縣政府公務人員,志工團隊主要為附近社區 與其他地方民眾受訓後擔任,分別負責來訪遊客資訊服務、寄物櫃、用品借用服務以及場館出 入口的驗票協助等,以及支援園區導覽工作及教育活動等相關事項。 除固定園區展示及服務設施外,館方並配合季節舉行文化節慶,為博物館與地方環境的另 一種文化創意行銷方式,黃金博物園區每年的有兩大活動節慶,一是「礦山金采節」 ,另一個是 「礦山芒花季」 ,這兩個大活動分別為博物館 6 月及 11 月的例行性節慶。 6-24


第六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行動策略擬議

【表 6-2】金瓜石黃金博物園區基本資料表 項目

類 別

黃金博物園區 黃金博物園區位於台北縣瑞芳鎮金瓜石的山城裡,擁有豐富的歷史人文與自 然資產,並且是台灣首座以生態博物館為理念所打造而成的博物園區。旨在

產業特色

結合社區力量,將金瓜石地區珍貴的自然、礦業遺址、景觀特色、歷史記憶 及人文資產做一完整的保存,並企圖賦予新的生命。園區的各項設施及館舍,

基本資料

將金瓜石的各項資源,以目錄的方式加以呈現,希望引導觀者進入環境,親 身體驗環境中的豐富的教育資源。 產業設立時間

2002 年起開始籌建,2004 年 11 月 4 日正式開園

地 點

22450 台北縣瑞芳鎮金瓜石金光路 8 號

負責人

王騰崇 代理館長

網 站

http://www.gep.tpc.gov.tw/index.asp

通訊資料 主要創意產品

886-2-24962800 礦工便當、礦工餅、黃金保養品 黃金博物園區---博物館籌備成立年表 2002.3 臺北縣政府建設局成立金銅博物館籌備工作小組 2002.5 黃金博物園區整體規劃提出(鶯歌陶磁博物館籌備組) 2002.10 臺北縣政府、台糖公司、台電公司訂定「三方共同發展合作意願書」,

產業發展過程

由台北縣政府建設黃金博物園區 2002.11~2003.08 園區整體規劃設計、軟體籌設及社區溝通協調

產業基本資料

2003.08~2004.11 園區各項硬體與展示工程施作 2004.11.04 黃金博物園區開園試營運 2005.01.01 正式成立「臺北縣立黃金博物館」,對外名稱「黃金博物園區」

產業組織架構

6-25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表 6-3】金瓜石黃金博物園區再利用及創意產業調查表 空間調查 ■ 展示場地來源

面積及數量 台灣電力公司 台北縣政府補助、門票收入 1.全票 100 元、優待票 70 元、團體票 70 元、學生團體票 50 元、若需淘金

■ 資金來源

(100 元)、坑道體驗(50 元),則需另購票才可參加體驗活動。 2.一日券 110 元:含門票、四次水金九地區公車轉乘。若需淘金(100 元)、 坑道體驗(50 元),則需另購票才可參加體驗活動。

■ 服務性空間

停車設施:大客車停放於臨近地區停車場,設有小客車與機車停車場 休憩設施:廁所 5 處 戶外景觀:芒花、茶壺山、基隆山、內九份溪、地質公園、礦業聚落、金 瓜石神社遺址 其 他:入口設由遊客服務中心並有定時導覽

■ 消費性空間

產品賣場:1 處,附設小型的餐車 餐飲空間:1 處,附設小型的紀念品販賣部 相關商品販售:金瓜石相關書籍、金箔、礦工便當、鑰匙圈、手機吊飾、 金飾、保養品、沐浴用品、蠟燭、滑鼠墊、磁鐵、撲克牌、 手錶、衣服、餐具、杯子、傘、提袋、食品 虛擬商店販售:無

產業調查

面積及數量

■ 主要產業

博物館

■ 創意產業

礦工便當、礦工餅、黃金保養品

■其他產業開發

黃金博物園區為能永續經營,並具備有讓博物館與地方產業、社區相互融 合的文化內涵,因此園區以「金屬工藝」為目標,過去金瓜石金、銅礦產 地與開採的背景,金屬的礦產是金屬工藝的源頭,以社區居民為對象開設 金屬工以人才培訓班,期望將來能以金屬工藝為地方帶來發展,並用工藝 美學的力量保存過去百年的礦業文化的功能。

■ 周邊商品

金瓜石相關書籍、金箔、礦工便當、鑰匙圈、手機吊飾、金飾、保養品、 沐浴用品、蠟燭、滑鼠墊、磁鐵、撲克牌、手錶、衣服、餐具、杯子、傘、 提袋、食品(麻糬、糖果、蜜餞、餅乾…)

■ 從業人口數

設館初期共有 17 名正式職員與 70 餘名志工,正式職員視同公務人員,主 要為附近社區與其他地方民眾受訓後擔任 志工團隊主要由園區的營運組負責管理,一般民眾經過訓練後即可擔任, 組織分為榮譽大隊長、正副隊長與其所管轄的觀眾服務組、導覽組,主要

■ 協力組織單位

受訓與工作內容如下: 基本課程:包括志工基礎教育訓練課程;博物館概念、志願服務內涵、倫 理及法規認識、志願服務發展趨勢、執勤制度、緊急逃生及急 救訓練等等。 6-26


第六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行動策略擬議

進階課程:園區不定期安排導覽服務與博物館等專業素養,如園區常設展 的介紹、認識金瓜石活動或肢體語言技巧演練等,並配合相關 的活動進行見習與實習的活動。 礦山金采節:以金屬工藝為主軸的節慶,在每年的六月舉辦,為的是以金 屬工藝回溯人與金屬的關係,也關懷這片土地過去曾經生產金屬的過去。 礦山芒花季:以自然環境與芒花為主軸的節慶,在每年的十一月舉辦,園 ■ 季節性活動

區周遭過去的土地遭大量開採,因而土地大量的長出先驅植物--芒草,每到 了十一月,總可以看到滿山遍野的芒花盛開,白茫茫似雪的景觀。礦山芒 花季就是以自然裝置藝術、芒草編織、芒草植物染與造紙、自然健行活動 等,引領參觀者貼近土地的活動。

【照片 6-50】金采館所販賣的多種周邊商品

【照片 6-51】周邊商品-礦工便當與礦工餅

(五)特色與分析 1.

豐富的工業遺址與歷史資源:自清代即開始開採的礦業,經過日治及光復後的多年經 營留下了大量的礦業文化遺產,所擁有的歷史背景相當豐富,再加上礦業與週遭聚落 的互動關係,所產生的人文特色都是非常豐富的資源。

2.

產業性文化資產特色的呈現:園區中所有建築都是以舊有房舍再利用而來,再加上園 區所營造出的多種體驗環境,例如美學生活體驗館、本山五坑道等,讓參觀者可以身 歷其境的感受當時礦工的生活,也完整的呈現了礦業性文化資產。

3.

生態博物館的新概念:園區中並未建立圍牆,加上房舍再利用所改裝之博物館,使園 區自然的與週遭的聚落融合,並將周圍自然與地質環境都納入博物館的範圍,讓博物 館不再只是一棟收納陳列品的建築物。

4.

創意產業與周圍社區的互動關係:黃金博物園區為能永續經營,並讓博物館與地方產 業、社區相互融合,以過去金、銅礦開採的背景,以社區居民為對象開設金屬工藝人 才培訓班,期望將來能以金屬工藝為地方帶來發展。

5.

週邊創意產品的開發:因為黃金的用途很廣泛,目前該館開發了許多的周邊商品,從 食品、美容用品、裝飾品、餐具等多樣化的商品,眾多週邊創意產品不僅增加園區的 收入,更具其文化深度及地方獨特性。

6-27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二、菁桐礦業生活館 菁桐礦業生活館個案的探討,主要著眼於該館為藉由城鄉新風貌閒置空間再利用計畫,整 理原屬台灣鐵路管理局的閒置宿舍整修為地方藝文展覽館,更利用平溪線菁桐車站的礦業設施 結合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地方文化館」的政策,於平溪鄉公所的經營下作為進入菁桐礦業 之旅的資訊平台。藉此案例的特色與經驗,可以作為出磺坑礦業文化遺產利用閒置空間設施與 做為局部園區小型礦業生活展示館的參考。

(一)歷史沿革 平溪鄉自日治時期以來,豐富的煤礦資源即 被大量地開採,而鄉治所在的平溪,亦為平溪鄉 煤礦開採的發跡地,而菁桐坑則為台陽公司煤礦 經營的大本營,亦為平溪線鐵路的終點。【照片 6-52】日治初期的平溪庄以農業為主,農業人口 佔 88%,礦業人口僅 2.06%,至 1915 年發 現 煤 礦,1918 年由於煤礦的開採及平溪鐵路的修築完 成,使得就業機會增加,所以也移入了許多採礦 的勞動人口,而原本以務農為生的居民,也漸漸 地改以礦業為生。全鄉的聚落形態,也由早期的

【照片 6-52】日治時期的菁桐坑停車場(來源:台

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地質鑛產地圖說明書》, 1925)

農業散村,慢慢地轉變為大型的集村-- 煤礦聚 落,集中在幾個開採規模較大的礦坑口附近,以及各礦坑附近較寬廣的幾個河岸階地上。 戰後隨著當時經濟發展的過程,平溪煤礦業亦迅速的發展 起來,鼎盛時期全鄉共有 13 家礦業 18 個礦場,人口約有 16,000 人加上流動就業人口,全鄉共有 20,000 餘人,然而在自 1965(民 國 54)年以後,台灣煤礦開採成本太高,無法與國外的低價煤 礦競爭,再加上工業動力能源漸漸轉而依賴石油,煤炭也由主 導地位轉變為次要的替代性能源。自 1969(民國 58)年開始, 台灣整個煤礦產業便開始大幅度的衰頹而漸漸沒落,使得因蘊 藏豐富煤礦而發跡的平溪,由於礦體採盡、開採成本不符合市 場經濟效益等原因,自 1970 年代後便一一閉坑停產,因鄉內無 替代產業而使人口急劇外流,目前全鄉人口不到 6,000 人,但伴 隨平溪鄉一個世紀的煤礦產業所遺留下來的產業文化遺產及平 溪線鐵路、天燈民俗文化卻是平溪最大的文化資產。

【照片 6-53】台陽公司創始人顏雲 年(來源:大園市藏,《台灣人物 誌》,1916,谷澤書店)

(二)歷史建築與空間的活用 菁桐坑聚落曾是台陽煤礦最大採煤礦區,因此仍留有許多的礦坑遺址、礦業文物,即便是 居民的日常生活、居家用具、週遭環境、工作方式等,無一不與煤礦相關,平溪鄉公所為保存

6-28


第六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行動策略擬議

其特有礦業文化遺產,將該聚落居民的礦業文化記憶與生活方式紀錄下來,以菁桐坑居民生活 片段、文物老照片等收集整理,設立「菁桐礦業生活館」作為在地生活館,並可作為連結周邊 礦業遺產的平台窗口。目前主要經營經費來源文建會地方文化館的補助,管理組織為隸屬平溪 鄉公所之編制,有兩名固定館員管理全館業務,現場導覽有固定排班之義工人員。 正式開幕於 2005(民國 94)年 1 月 27 日平溪鄉菁桐礦業生活館,位於菁桐村菁桐街 111 ~117 號,平溪支線鐵路終點站─菁桐火車站旁。該館係利用鐵路局閒置之舊有員工宿舍整修之 閒置空間利用,屬二層樓建築,基地面積為 1169 平方公尺,樓地板面積二層合計約 286.51 平 方公尺(1F:139.48 ㎡,2F:147.03 ㎡) ,平溪鄉公所於 2003(民國 92)年以有償撥用方式向 鐵路局取得。

【圖 6-6】菁桐車站周邊礦業設施配置圖(翻攝自菁桐礦業生活館)

【照片 6-54】俯瞰平溪線菁桐站及周邊礦業設施

【照片 6-55】臨近鐵道的菁桐礦業生活館

6-29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照片 6-56】建於 1920 年的縣定古蹟菁桐火車 站

【照片 6-57】洗選礦場

【照片 6-58】礦場臺車軌道

【照片 6-59】廢坑道

【照片 6-60】廢礦廠辦公區

【照片 6-61】菁桐聚落

館內一樓以礦業文物為主之主題常設展,除介紹平溪鄉天燈、煤礦、鐵路、瀑布、壺穴等自 然及人文景觀特色及旅遊景點資訊,並將菁桐百年歷史發展、礦業文化及菁桐坑產業發展及變 遷狀況等作詳盡介紹。二樓為礦業文物採礦作業展示館及特展館,共分為三部份之展示區域: 1. 為「煤礦文物展示館」 :95 年底充實設備,將第一特展室重新規劃設計,完成了礦業文物 採礦作業展示館,館內將縣定古蹟菁桐太子賓館(台陽俱樂部)、石底大斜坑選洗煤場 及坑道採礦作業模型呈現,並收集了 50 件相關礦業文物及大型展示解說圖表。 2. 第二、三特展室係配合鄉內自然人文特色展出地方文化特展:目前展出「天燈與火金姑 的對話」介紹平溪特有的天燈文化及螢火蟲生態。 3. 另外將原側棟社造館打造成多功能的放映室及演講研習廳並製作了全新的「炭說平溪」

6-30


第六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行動策略擬議

影片供民眾體驗平溪。側館一樓的禮品區則展示地方文化及工藝產品各式創意小天燈 (布雕、夜光、紙雕)及芒草編、竹編、藍染、薯榔染等作品。

【照片 6-62】菁桐礦業生活館外觀

【照片 6-63】側館二樓放映室

【照片 6-64】二樓特展區

【照片 6-65】二樓常態展「煤礦文物展示館」

(三)再利用設施調查 平溪鄉菁桐礦業生活館係利用鐵路局閒置之舊有員工宿舍整修之閒置空間利用,屬二層樓 建築,為平溪鄉公所以有償撥用方式向鐵路局取得。其再利用設施如下表所述: 【表 6-4】平溪鄉菁桐礦業生活館基本資料表 項目

基本資料

類 別

菁桐礦業生活館

產業特色

保留了菁桐坑聚落許多的礦坑遺址、礦業文物,即便是居民的日常生活、居家 用具、週遭環境、工作方式等,無一不與煤礦相關,為了保存本鄉特有的產業 文化,將該聚落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礦業文化記憶與傳承,讓菁桐坑百年盛 世紀錄下來,特將百年來生活片段、文物老照片等收集整理,特設一在地生活 館做為平台窗口,讓當地的耆老們可以從生活館中記憶菁桐,今人可以從生活 館中重讀菁桐,並讓菁桐的未來也不被人遺忘。

產業設立時間

94 年 1 月 27 日

地 點

226 臺北縣平溪鄉菁桐村菁桐街 111、113、115 號

負責人

無編制

網 站

http://www.jingtong.com.tw/

通訊資料 主要創意產品

電話:886-2-2495-2749,傳真:886-2-2495-2009 各式創意小天燈,退休礦工芒草編、竹編等手工藝

6-31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1921 台陽公司興築平溪礦業鐵道,設站「菁桐坑驛」 1929 政府收買平溪鐵道改為官營定名平溪線成為客貨兩用車,1963 年將原來木 造鐵路宿舍改建為現今的磚造建築,礦盛時期菁桐站編制十多人,70 年 代,礦業沒落後,菁桐車站改為簡易站,只留 1 人管理,宿舍閒置荒廢。 產業發展過程 2002 城鄉新風貌閒置空間再利用計畫,將鐵道宿舍整修為地方藝文展覽館。 2003 提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選為地方文化館,定名為「菁桐礦業生活館」 2005 開幕展─世紀菁桐 2006 地方文化特展 2007 礦業文物展示館及多媒體放映室啟用 產業組織架構

為隸屬平溪鄉公所之編制,有兩名固定館員及義工人員。

【照片 6-66】早期文物展示

【照片 6-67】礦坑模型展示

【照片 6-68】老照片展示

【照片 6-69】戶外咖啡座

【照片 6-70】側館一樓禮品區

【照片 6-71】退休礦工以芒草編織之作品展示

6-32


第六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行動策略擬議

【照片 6-72】新增無障礙設施

【照片 6-73】左側邊舊水塔設施

【照片 6-74】館後側通往老街

【表 6-5】平溪鄉菁桐礦業生活館創意產業調查表 產業調查

數量及說明

▓ 主要產業

地方文化館

▓ 創意產業

創意小天燈、退休礦工的芒草編、竹編等

□ 其他產業開發

▓ 周邊商品

T 恤、創意小天燈、退休礦工的芒草編、竹編等

▓ 從業人口數

2人

▓ 協力組織單位

志工團體

(四)特色與分析 菁桐礦業生活館為地方政府參與礦業文化遺產經營及保存活用的個案,其特色可供出磺坑 礦業文化遺產日後進行經營管理及再利用之參考如下: 1.

豐富的歷史資源:自日治時期就開始開採的煤礦產業,雖然自民國 60 年後陸續停產, 在生活館的努力下蒐羅許多當時的文物機具等資料,以老照片、文字、圖面、模型展 示的方式重現當時採礦的真實情況,為菁桐礦業生活館的最大特色。

2.

周圍產業性文化資產特色的呈現:菁桐礦業生活館佔地雖不大,但其位於菁桐採礦重 鎮的中心,四周擁有遺留有豐富的產業資產,例如:日治時期的木造菁桐車站,石底 礦場遺留的卸煤櫃、洗選礦場、礦場房舍、舊坑道、臺車道等豐富的礦業遺跡,以及 台陽公司的太子賓館、礦工宿舍等,完整呈現煤礦開採的歷史。

3.

民俗節慶特色:每年元宵節平溪不僅進行猜燈謎、提花燈等一般的元宵活動,更重要 的是施放天燈祈福,近年來,在台北縣政府與平溪鄉民有計畫地推廣之下,放天燈成 為北台灣元宵節最具有民俗特色的活動,近幾年參加的遊客人潮一年比一年多,台灣 民俗節慶中的放天燈已經成為平溪地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6-33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四、台灣煤礦博物園區 本案的探討主要在於該館為私有礦場關閉後,轉型經營礦業博物館園區的案例,有別於官 方主導經營或由博物館專業者經營規劃的博物館園區,台灣煤礦博物館藉由原本自身所開採的 礦區,述說平溪鄉十分寮開礦的歷史故事,更因完整保有礦業公司的採礦設施、機具、史料及 運輸等完整的礦業文化遺產元素,使得煤礦博物館園區之定位及創意文化產業的發展更為鮮 明。藉此案例的特色與發展過程經驗,可以作為出磺坑礦業文化遺產思考如何利用目前的採礦 設施、機具、史料檔案、運輸設施與產業文化景觀相結合做為發展礦業園區的參考。

(一)歷史沿革 平溪鄉礦業的發展是隨著運煤鐵道的鋪設 而開展,為基隆顏氏家族為解決開採石底煤礦之 運輸問題而開闢的,鐵路的起始點由三貂嶺至菁 桐坑路線,1929 年由台灣總督府收購改為官營鐵 路,並設立四個車站分別為菁桐坑、石底、嶺腳 寮及十分寮等地。現今的平溪十分寮聚落即因煤 礦開採與礦業鐵道設站而發展興盛。 1921﹙大正 10﹚年起,隨著十平、重光、大

【照片 6-75】日治時期台陽所有石底煤礦第五坑坑口 (來源:勝山吉,《台灣最新紹介寫真帖》,1931)

華、英隆等煤礦相繼開採,十分寮擁有廣闊的河 階台地與便利的交通,因此吸引昔日在附近採礦 的礦工與生意人。十分老街與平溪線鐵路相互依 存,民宅緊鄰鐵道兩側興建,坐在老榕樹下的麵 攤吃麵,列車緩緩從身後駛過,居民與鐵路形成 密不可分的關係。 新平溪煤礦為台陽礦業在平溪鄉後期開採 的煤坑,1965(民國 54)年開坑到 1967(民國 56)年挖掘到煤層,1984(民國 73)年礦場易主

【照片 6-76】十分老街與平溪線鐵路相依存

龔詠滄先生,1997(民國 86)年在不敵進口煤價 下停採,成為平溪鄉最後一個關閉的煤礦場。

(三)歷史建築與空間的活用 台灣煤礦博物館園區於主要為新平溪煤礦 坑和整個礦區設施群,由園區入口沿相思木所鋪 設的路徑會先經過卸煤櫃、洗煤廠及運煤輸送設 備等礦業設施,進入園區則需撘乘利用舊運煤臺 車所改裝的小火車進入博物館的中心園區。中心

【照片 6-77】進入博物館園區行經之礦業設施

園區主要為原新平溪煤礦管理設施群所組成:包括管理事務所、簡報展示室、公共澡堂、機房、

6-34


第六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行動策略擬議

餐廳等空間,目前主要的展示館都是利用舊設施空間改裝而成,其主要展示設施為: 1.

辦公室事務所改裝成展覽空間:展示台陽公司關於煤礦開採的相關歷史資料、開採工 具、裝備等,附設小型的放映室供參觀民眾欣賞關於新平溪煤礦的紀錄片。

2.

礦業服務設施空間:包括公共澡堂、餐廳,宿舍等空間,目前澡堂仍維持原貌提供現 況展示,舉辦礦工體驗營期間則提供參與者實際體驗安全帽舀水洗澡的方式;餐廳主 要作為團體預約用餐空間使用,亦提供「礦工咖啡」、 「礦工便當」等餐飲販售。

3.

模擬坑道的體驗空間:館內經由礦務局之協助搭設一處以原尺寸搭建的模擬礦坑,完 全依照比例建造,並用真正的煤炭黏上煤層表現出礦脈的樣貌,更將運送的軌道、台 車都完整設置在隧道內,清楚呈現煤礦開挖作業。

4.

新平溪煤礦坑口在閉場多年後,舊坑道經過整修後仍保存完好,但由於此部分仍歸礦 務局所管轄之礦場設施,無法讓遊客進入真實的採礦坑道。遊客可以頭戴安全帽,親 身進入長 120 公尺的坑道體驗礦工作業情形,隧道內部的整修,比照以前的工法,以 相思木做為橫樑支架,連燈罩都是用塑膠安全帽改裝而成;而在隧道口的鐵棚底下也 擺放了許多大型的機具,更讓遊客能體會到煤礦開採之過程。

5.

礦業運輸設施體驗:利用昔日運煤台車改裝為「遊園臺車」,從洗煤廠(卸煤櫃)出 發,全程 1.2 公里,約 10 分鐘車程,沿途可欣賞農家茶園、洗石山等景觀。黃色獨眼 台車車頂上的集電弓和側坐的駕駛座是最大的特色,坐在台車裏搖晃、顛簸通往園區 的路途中,想像以前礦工前輩們辛苦勞動的景象。

【照片 6-78】煤礦博物館的煤礦坑口解說

【照片 6-79】利用運煤台車改裝的遊園台車

【照片 6-80】礦務局協助搭搭建的模擬礦坑

【照片 6-81】礦工以安全帽舀水方式洗澡

6-35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除固定園區展示及服務設施外,館方並配合季節舉行文化節慶,為博物館與地方環境的另 一種文化創意行銷方式,台灣煤礦博物園區每年的有兩大活動節慶,一是夏季「礦工夏令營」 體驗,另一個是秋季「礦工回娘家」活動,除此之外配合平溪鄉每年的「國際天燈節」活動, 另舉辦夜間欣賞螢火蟲等生態旅遊。

(四)經營與管理機制 為 1997(民國 86)年閉場的煤礦經營者—前新平溪煤礦公司負責人龔詠滄先生,於 2000 年(民國 89)年起陸續整理礦區設施、機具、文獻等,2002(民國 91)年正式開館營運,當時 名稱「台灣煤礦文化、生態、歷史博物館」 ,2003 年文建會的輔導下成為台北縣地方文化館成 員,讓民眾完整體驗煤業歷史過程。目前主要經營者為新平溪煤礦公司負責人龔信民先生及經 理黃怡明先生共同執行,園區主要經營資金來源為文建會地方文化館補助及園區門票收入二方 面,園區編制僅有 8 名退休礦工轉任博物館職員,負責來訪遊客遊園臺車駕駛、礦區解說服務 及廣大園區清潔整理工作等。

(五)特色與分析 台灣煤礦博物館園區為民間礦業經營者主動參與礦業文化遺產經營及並且採用生態博物館 經營方式的個案,其特色可供出磺坑礦業文化遺產日後進行經營管理及再利用之參考如下: 1.

豐富的企業歷史資源:保留最早台陽礦業公司開採資料延續至今的新平溪煤礦公司, 雖不再進行礦業開採但經由轉型為礦業博物館園區,仍延續其原本以礦業為命脈之企 業體,在業主有心保存礦業文書資料、機具設施等等轉型成為具回饋社會且富教育意 義,為台灣煤礦博物館園區的最大特色。

2.

產業性文化資產特色的呈現:利用舊有採礦設施活化再利用,配合園區所營造出的多 種體驗環境,例如運煤臺車、礦工入坑掛牌及領救生設備報到、模擬採礦坑道等等, 讓參觀者可以身歷其境的感受當時礦工的生活,也完整的呈現了礦業性文化資產。

3.

生態博物館的新概念:園區中並未建立圍牆,利用舊設施作重點說明,維持園區自然 原始礦區的狀態,除原生之植物外另設水生植物區,提供夏日黃昏夜裡螢火蟲將其點 綴的繽紛,讓博物館不再只是一棟收納陳列品的建築物。

4.

與周圍社區的互動關係:博物園區為求能永續經營,並讓博物館與地方產業、社區相 互融合,以過去煤礦開採的背景及資源提供周邊中、小學免費參觀及戶外教學場所。

6-36


第六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行動策略擬議

第三節 保存活化行動策略雛議 一、出磺坑文化資產指定與登錄之潛力點分析 以往文化資產大多為單一種類的保存方式,而出磺坑石油產業因其本身擁有多種文化性資 產,可以整合不同的文化性資產,並結合縣政府與中油公司的資源,進行保存與活化,出磺坑 所具有的文化資產如下所示:

(一)歷史事件場域 清末煤油局位置所在,第一章第一節之歷史考證中推測清代在出磺坑除了劉銘傳所設的煤 油局官廳建築位置,應為今日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段地籍圖建 106、建 107 二筆土地位置,目 前此筆土地之地上物為台灣油礦陳列館,因此可判斷清末舊煤油局官廳的位置,為今日油礦陳 列館所在之地。

【照片 6-82】出磺坑礦區 1913 年照片仍可見燕尾官廳建築(資料來源:臺灣礦業會報,1913《臺灣礦

業會報第三號》附圖)

【照片 6-83】遠眺今日的台灣油礦陳列館

【照片 6-84】台灣油礦陳列館

6-37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二)礦業產業設施:涵括礦業運輸設施、礦業開採設施及礦業建築設施群等。其中礦業運 輸設施包括出磺坑南寮及北寮區域地纜車、空中纜車及台車道等運輸設施。礦業開採設施包括 油井開採後的廢井心,目前存放於出磺坑礦區各處的舊開採機具設施等。礦業建築設施群包括 日治時期興建的事務所、醫務所、福利社、小學校及不同職等的宿舍等設施,提供採礦工作者 食、衣、住、行的服務及生活用品所形成的產業建築設施群等。

【照片 6-85】纜車道設施

【照片 6-86】18 號油井廢井心套頭

(三)礦業聚落保存:在清末出磺坑一帶沿後龍溪中、下游所形成之客家拓墾聚落,以及日 治時期因礦業開採而移入的勞動人口、供應採礦工作者消費行為而擴大之產業聚落。

【照片 6-87】從礦場遠眺開礦村聚落

【照片 6-878】開礦村聚落內歷史風貌建築

(四)聚落宗教設施:形成出磺坑聚落的宗教設施,以城隍宮為聚落之中心廟,以及散佈村 落邊緣的福德祠及出磺坑溪旁的水頭伯公廟。(詳調查表 CHK96-02-001~003)

【照片 6-89】出磺坑城隍宮

【照片 6-90】出磺坑福德祠

6-38


第六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行動策略擬議

(五)礦業文化性資產:包括因礦業開採過程所使用之採礦機具,歷年保留下來之檔案文書、 人事任命資料、書籍手冊、圖像資料、電子資料等均屬之。

【照片 6-91】礦業相關檔案文獻

【照片 6-92】重機具倉庫外維修轉盤

【照片 6-93】北寮消防隊的消防車

【照片 6-94】中油公司職員用機車

(六)產業設施相關文化景觀:防空洞設施、倉庫、纜車道、開礦小學校、礦工宿舍、福利 社、醫務所、鑽井、採礦設施等整體所形成之文化景觀。

【照片 6-95】舊開礦小學校舍的出磺坑礦場辦公室

【照片 6-96】舊開礦小學校舍

【照片 6-97】為於南寮上的採礦相關機具

【照片 6-98】南寮地纜車機房內機具

6-39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七)自然地景類:具有特殊儲油氣層的背斜地質構造,自日治時期即列入保安林沿襲至今 的出磺坑林相、區域內的老樹,因後龍溪及牛鬪峽谷所形成之自然地景等。

【照片 6-99】連接礦場及聚落的步雲橋

【照片 6-100】出磺坑地區林相因開發而改變

二、出磺坑文化資產指定與登錄之建議 在上述的潛力點之中有部分因其重要及特殊性應被優先考慮指定與登錄,其建議如下文所示: (1)礦業運輸設施:包括出磺坑南寮及北寮區域地纜車、空中纜車及台車道等運輸設施,目前 於台灣中油公司所轄範圍內為地纜車道、纜車運轉室及纜車機房三大部分,其他空中纜車 及台車道等設施因廢置已久及地緣因素已不易尋覓,目前以地纜車設施的保存為首要。

【照片 6-101】位於南寮的纜車機房

【照片 6-102】南寮地纜車運轉室

(2)礦業開採設施:包括油井開採後的廢井心,出磺坑礦區內的舊開採機具設施等,為礦業之 重要文化性資產,加上鑽井架的架設技術及工法等等,皆為礦業開採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無 形文化資產。目前此部分的保存分為二部份:一為技術史、職場生活等之無形文化資產紀 錄的老油人口述歷史影像攝製;二為機具、油井等有形文化資產的紀錄及技術演變等紀錄。

【照片 6-103】輸送油氣的控制設備

【照片 6-104】進行老油人的口述歷史訪談

6-40


第六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行動策略擬議

(3)舊重機具倉庫:位於地纜車道的中繼站,專門作為維修採油工程之重機具維修庫,因此在 其入口設有兩段重機具維修庫移動用的軌道與轉盤,先使重機具藉由轉盤旋轉 90 度平行 進入維修場地,再經由第二段的轉盤旋轉 90 度進入維修庫,於內部另設有進行檢修工作。 (詳調查表 CHK-96-01-009)

【照片 6-105】1 號檔案倉庫為舊重機具維修庫

【照片 6-106】作為重機具維修庫之用的軌道與轉盤

(4)舊醫務所:據《台灣礦業會報》所載醫務所設置始於 1907(明治 40)年,因衛生設備缺 乏及氣候炎熱多變,常有人員生病送到苗栗街上的醫院治療,因此設立醫務所。並且於春、 秋兩季工作人員定期作健康檢查,每月抽血檢查以預防瘧疾。1929(昭和 4)年,將原本 需要醫師從苗栗街來此值班的醫務所,改為有醫師常駐的診所。為礦區重要之醫療設施, 附屬建築包括有倉庫及廁所等設施。 (詳調查表 CHK-96-01-005)

【照片 6-107】斜坡道進入醫務室的小徑

【照片 6-108】醫務室目前作為目前推放陳列館的舊

展品與雜物,外牆受損嚴重

(5)舊食堂:據《臺灣日日新報》所載礦區最早於 1905(明治 38)年便設立食堂,1981(民 國 70)年改為探勘陳列室提供民眾參觀之場所,後因參觀人數增加不堪負荷,因而於 1990 (民國 79)年新建油礦陳列館,舊食堂便一直關閉閒置至今。大體上還是保留了日治時 期的建築特色與外觀,目前的保持狀況依然相當良好。(詳調查表 CHK-96-01-017)

【照片 6-109】舊食堂側立面為二棟建築相銜接

【照片 6-110】舊食堂入口

6-41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6)宿舍群:包括 4 號(詳調查表 CHK-96-01-023) 、5 號(詳調查表 CHK-96-01-019) 、6 號(詳 調查表 CHK-96-01-020) 、8 號 (詳調查表 CHK-96-01-021) 、16 號 (詳調查表 CHK-96-01-022) 及 23 號(詳調查表 CHK-96-01-007)等宿舍群,在清末出磺坑一帶就已經有拓墾聚落的 存在,在經過日治時期日人在此開採,興建了大量的礦工宿舍,礦工宿舍需要聚落所提供 的服務及生活用品,而聚落也需要礦工宿舍的消費來改善生活,因此形成了聚落與礦工宿 舍密不可分的依存關係,目前的礦工宿舍雖然有部分因為久未使用而損壞,經過整修後相 信會有一番新的風貌。

23 號

4號 16 號 5號 6號 8號

宿舍位置現況配置圖(來源: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提供)

【照片 6-111】4 號宿舍背立面

【照片 6-112】4 號宿舍室內狀況

【照片 6-113】5 號備勤宿舍側立面及屋頂

【照片 6-114】5 號備勤宿舍入口廊道

6-42


第六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行動策略擬議

【照片 6-115】6 號處長宿舍左側立面

【照片 6-116】6 號處長宿舍入口圍牆及駁砍

【照片 6-117】8 號宿舍右側立面及周圍環境

【照片 6-118】8 號宿舍入口簷廊

【照片 6-119】16 號宿舍側立面及公共浴室殘留遺跡 【照片 6-120】16 號宿舍外廊

【照片 6-121】16 號宿舍附屬公共廁所

【照片 6-122】16 號宿舍室內破損狀況

6-43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照片 6-123】23 號眷舍目前為閒置狀態,內部空間 【照片 6-124】23 號眷舍為閒置狀態,部分空間被

破損

用來堆放雜物

(7)防空洞與工作平臺:日治時期出磺坑的石油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因此在房舍或重要建築旁 通常會建設防空洞以躲避攻擊,而工作平臺則是為提供石油開採的必要建設,為確保完整 礦區運作平臺上建築了鐵工廠、機具倉庫、維修廠等建築,而各工作平臺的聯接則是由工 作小徑來串聯。

【照片 6-125】工作小徑

【照片 6-126】工作平臺

【照片 6-127】位於辦公室後方的防空洞

【照片 6-128】4 號宿舍左側防空壕

【照片 6-129】5 號宿舍下方之防空壕

【照片 6-130】16 號宿舍左側之防空洞

6-44


第六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行動策略擬議

二、出磺坑保存活化策略初步計畫擬議 (一)計畫分期 依據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文化景觀經多年的發展而形成今日的風貌,其中蘊涵許多文化景觀 資源,因此如何串連及整合保存,實為一項重要之工作,建議以三年作為整體計畫的時程,本 計畫係為第一年之區域調查研究工作。各分期工作內容如下:

96 年度執行計畫 依據上一年度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調查與研究工作,釐清出磺坑礦區之文化資產資源 分布,除對出磺坑石油產業設施進行礦場文化景觀登錄外,並對區內纜車設施、防空避難設施 及舊醫務所、舊重機具倉庫、舊食堂及宿舍群等設施群之文化資產進行指定、登錄作業,後續 進行測繪調查修復計畫。 全區景觀整備方面,停車場以及廁所為目前開礦村居民最困擾的問題,主要為台灣中油公 司所屬油礦陳列館平日及假日均有大量遊覽車觀光團近入館內參觀,大型遊覽車約可容納 5 部 左右,一但超過負荷便使得週為居民車輛無法進出。加上大量遊客如廁後的髒亂,平日有中油 公司清潔人員負責,遇假日便無人清理髒亂不堪,諸如此部分環境及垃圾問題,為目前亟需解 決的問題。另外推動出磺坑文化景觀區域內串聯古蹟、歷史建築等文化資產之設施物、街道、 廣場、植栽、停車場等之城鄉風貌改造及地區整備計畫,本年度先執行計畫擬定及辦法制定, 下一年再執行實質工程部分進行。 無形文化資產保存部份,基於中油退休員工有不斷凋零的危機,需儘速進行口述歷史及影 像紀錄工作,透過計畫性的平面訪談記錄及動態影像紀錄二種方式,保存礦業無形文化資產技 術保存部份,並為後續礦業生活史出版計劃及礦區生活史展示計畫建立基礎史料。 在延續現有礦業技術展示設施方面,隸屬於台灣中油公司的油礦陳列館,自民國 79 年 10 月 10 日開館至今,館內雖設有文獻、測勘、鑽井生產、海域探勘、油氣處理等主題展覽室,但 在歷經 17 年後其展示空間及設施已略嫌不足,在展示呈現方面多以靜態展示,缺乏動態展示及 與參觀者之互動,使參觀者無法深度了解油礦陳列館與出磺坑礦區的鏈結關係。建議檢討油礦 陳列館現有展示空間與設施,並進行展示資源充實及設施改善計畫。本年度分項工作說明如下: 1. 出磺坑礦場文化景觀登錄。 2. 出磺坑北寮部分閒置文化資產指定、登錄作業,及進行測繪調查修復計畫。 3. 出磺坑地區生態資源調查研究計畫。 4. 老油人口述歷史影像紀錄計畫。 5. 南寮及北寮礦業生活史撰寫計畫。 6. 油礦陳列館展示資源充實與展示設施改善計畫。 7. 出磺坑地區社區環境改善計畫(公廁、停車空間、清潔)。 8. 出磺坑地區商店街設立計劃。 9. 出磺坑文化景觀地區歷史風貌維護計畫辦法擬定。 6-45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97 年度執行計畫 依據前一年度測繪調查計畫工作成果為基礎,對於產業文化景觀區內纜車設施、防空避難 設施及 4 號(工友宿舍)、5 號(備勤宿舍)、6 號(處長宿舍)、8 號(工友宿舍)、16 號(工 友宿舍)等閒置之空間,進行閒置空間活用展示計畫。另一方面持續將出磺坑南寮部分閒置空 間文化資產指定、登錄作業,及進行測繪調查修復計畫。 無形文化資產方面主要資源為前一年度之口述歷史、礦業生活史所建構之基礎資料。延續 其資源建構系統為地區老照片徵集計畫,以及存放於出磺坑檔案倉庫內之大量礦業文獻檔案整 理計畫。針對出磺坑地區特殊的地質、水域、林相、動植物等生態資源,有必要進行專業之生 態資源調查研究,作為生態旅遊資源建立及區域局部開發之參考。 此外藉由協助組織在地的耆老、文史社團、觀光協會、生態協會等,舉辦導覽人員解說培 訓計畫,藉由社區營造與各專業團隊的形成,使區域型文化資產生態旅遊的觀念與在地社區發 展結合。於此面向之發展進行出磺坑礦場歷史散步道的規劃計畫,結合礦業設施、歷史場域、 生態保育、觀光休閒等面向建立深度旅遊行程的基礎。本年度分項工作說明如下: 1. 出磺坑南寮部分閒置空間文化資產測繪調查修復計畫。 2. 出磺坑礦場閒置空間活用展示第一示範計畫。 3. 出磺坑地區導覽解說人員培訓計畫。 4. 出磺坑地區老照片徵集與出版計畫。 5. 苗栗公館地區礦業文獻檔案整理計畫。 6. 油礦陳列館展示資源充實與展示設施改善工程。 7. 出磺坑地區商店街設立計劃工程。 8. 出磺坑地區城鄉風貌改造計畫細部設計及工程。

98 年度執行計畫 培訓出磺坑地區文化景觀的守護與導覽的解說人才,推廣此礦業文化景觀的鄉土教材的編 撰計畫為本年度之執行重點。目的是利用文化資產之調查、人才組織培訓、鄉土教材等方式, 推廣此文化景觀的保存與活化工作,並結合縣政府各部門(如環保局、文化局、教育局…等) 與中國石油公司的資源推動保存活化工作,使文化景觀之保存與產業發展、城鄉開發、農村文 化建設、農林漁牧業產銷推廣、鄉土教育…等互相結合,以文化景觀的永續活化為終極目標。 對於產業文化景觀區內纜車設施、防空避難設施及舊宿舍群等閒置空間,進行活化再利用 示範點進行試營運計畫。並延續其基礎選定舊醫務所、舊重機具倉庫、舊食堂及宿舍群等閒置 空間進行本年度活化再利用計畫。 軟體方面主要延續前二年度之口述歷史、老照片徵集、礦業生活史及礦業文獻檔案整理計 畫所建構之基礎資料,整合出版出磺坑歷史研究專書。硬體資源方面,以前一年度之城鄉風貌 改造及地區整備計畫為藍本,持續推動文化景觀區域內串聯古蹟、歷史建築等文化資產之設施 物、街道、廣場、植栽、停車場等之細部設計及執行,並進行地區商店街輔導設立及文化景觀 地區歷史風貌維護。 6-46


第六章 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行動策略擬議

開礦村社區方面,藉由社區以凝聚之共識舉辦尋找老房子活動,由社區進行重視老房子及 自發性的保存運動,並經由票選擇一處作為開礦村生活記憶文化館的設置地點,除作為文化館 外,亦作為社區工作坊及觀光諮詢重要節點。本年度分項工作說明如下: 1. 出磺坑礦場閒置空間活用展示第二示範計畫。 2. 出磺坑礦場閒置空間活化再利用試營運計畫。 3. 出磺坑開礦村生活文化館設立計劃及試營運計畫。 4. 舉辦國際礦業遺產保存研討會及文宣計畫。 5. 創意文化商品或產業開發計畫。 6. 出磺坑地區商家輔導設立計劃 7. 出磺坑文化景觀地區歷史風貌維護計畫。

(二)期程經費一覽表:(灰色網底部分為申請區域型文化資產補助部份) 執行計畫項目及名稱 出磺坑文化景觀區域歷史性文化 資產測繪調查修復計畫

96-97 年度

97-98 年度

2,500,000.-

1,500,000.-

(北寮地區)

(南寮地區)

98-99 年度

礦業文化景觀維護活化

出磺坑指定、登錄文化資產修復

申請行政院文建會他

申請行政院文建會他

設計

案補助

案補助

油礦陳列館展示資源充實與展示 設施改善計畫

600,000.-

2,400,000.-

(規劃費用)

(展示設施費用) 3,000,000.-

出磺坑礦場閒置空間活用及試營 運計畫

(4、5、6、8、16 號 宿舍群活用示範計 畫)

2,500,000.(醫務所、23 號宿舍 活用計畫)

出磺坑礦場礦業歷史散步道規劃 設計計畫

行政院客家委會預 行政院客家委會預定 定補助(設計費用) 補助(工程費用)

出磺坑礦業文化資產再生計畫

行政院文建會核定補 助 1,500,000.-

出磺坑地區生態系調查研究計劃

800,000.-

產業技術及生活史保存

老油人口述歷史影像紀錄計畫

1,500,000.-

南寮及北寮礦業生活史撰寫計畫

1,000,000.-

出磺坑地區老照片徵集與出版計 畫

900,000.-

苗栗公館地區礦業文獻檔案整理

申請行政院文建會他

計畫

案補助

出磺坑礦場宣傳網頁建置計畫

台灣中油公司執行

台灣中油公司維護

及培育

社區資源活化

舉辦國際礦業遺產保存研討會及 文宣計畫 出磺坑地區導覽解說人員培訓計 畫 出磺坑城隍宮及福德祠宗教史料 及節慶祭祀紀錄

台灣中油公司維護 台灣中油公司執行

300,000.-

300,000.-

300,000.-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30,0000.(社區申請提案) 6-47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300,000.-

出磺坑聚落尋找老房子票選計畫

(社區申請提案)

出磺坑開礦村生活記憶文化館設

2,500,000.-

立計劃

500,000.-

出磺坑開礦村生活文化館營運補 助計畫

(社區申請提案) 500,000.-

苗栗公館陶發展口述歷史紀錄

(社區申請提案)

苗栗公館鄉產業文化觀光資源整 合計畫

國際觀光文化局及 公館鄉公所執行 1,500,000.-

創意文化商品或產業開發計畫 出磺坑地區社區環境改善計畫 (公廁、停車空間、清潔) 區 域 整 備

出磺坑地區商店街設立計劃 出磺坑地區交通系統整備計畫 出磺坑地區社區風貌營造計畫

計 畫

1,200,000.600,000.-

1,500,000.-

(設計費用)

(工程費用)

縣政府建設局執行

縣政府建設局執行

縣政府建設局執行

申請內政部營建署

申請內政部營建署

申請內政部營建署

補助規劃設計

補助工程建設 申請行政院經濟建

出磺坑地區商家輔導設立計劃 出磺坑文化景觀地區歷史風貌維 護計畫

設委員會補助 800,000.-

2,000,000.-

(擬定辦法細部計畫) (執行細部計畫工程)

各年度經費

8,500,000.-

12,600,000.-

補助工程建設 申請行政院經濟建 設委員會補助 800,000.(執行清潔維護)

7,600,000.-

28,700,000.-

合 計

(三)限制條件 (1)出磺坑石油產業目前大部份歸於中國石油公司營運生產,目前整合台灣中油公司、縣政 府、地方觀光及文史團體與學者專家的資源,已進行初步的整合工作,但前述計畫案落 實至執行層次時,需考慮執行單位層級、配合資源及適切性等因素,避免上述計畫礙於 人情、政治、地方意見紛歧等因素,面臨執行上的困難。 (2)出磺坑地區活化及永續經營需藉由商業活動的進駐,確保地方有足夠的資金以持續經 營,目前因台灣中油公司、私有民宅及國有林務局等三類土地所有權者交錯於此區域, 未來維繫地方開發及風貌保存重要因素在於地方意見之整合,因此成立具領導及公信力 的團體居間協調,為攸關地區發展之重要關鍵。 (3)本計畫後續執行時必須再進行深度之地區生態研究調查,以提供後續生態旅遊資訊之完 整建置,並導入地區登山協會、野鳥協會、自然生態學會等共同參予經營,以全面理解 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發展及文化特色,掌握文化景觀潛在條件,建立整體及系統性調 查工作的方向。

6-48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附錄二 西元年

日治/民國

1861

咸豐 11 年

1864

同治 3 年

1865

同治 4 年

1870

同治 9 年

石油產業及出磺坑相關大事年表 重要事件

官制法令及礦業相關調查

理番通事邱苟犯殺人案,躲藏於後隴溪南 岸時發現石油露頭,並掘井三尺採油販售 邱苟將採礦權以每年百餘元租予吳姓商 人 邱苟將採礦權以每年千餘元租予英商寶 順洋行,兩方發生紛爭因起官府注意 邱苟被捕並就地正法,石油產地照舊封禁 清廷將石油收歸官辦,並從美國購買機具 及延聘美國技師,美國技師簡時(A.Port Karns)及其助手:絡克(Robert D.Locke) 於 11 月 23 日抵臺 3 月 15 日自美購置鑽掘機械抵臺 8 月 3 日於後隴溪畔挖到油礦 11 月 5 日兩名技師不滿待遇及生活環境 辭職離臺 台灣巡撫劉銘傳於苗栗設礦油局前後共 開五井採油

1877

光緒 3 年

1878

光緒 4 年

1887

光緒 13 年

1888

光緒 14 年

劉銘傳上奏由英商承辦石油及煤礦不准

1891

光緒 17 年

苗栗礦油局撤銷,出磺坑油井被廢 割臺灣前清廷特准隘勇邱玉每月納稅 30 圓撈取湧出之原油販賣

1895

光緒 21 年 明治 28 年

6 月 5 中日簽訂馬關條約,臺灣割讓日 本,雙方辦理割讓手續

海軍省將出磺坑列為「海軍預備油田禁 止私人開採」 台灣總督府成立民政局殖產課礦務 系,12 月地質學家石井八萬次郎應聘 來臺勘查 9 月 14 日開始調查臺灣殖產設施,並 囑苗栗出張所盡速報告石油開採沿革 9 月 16 日臺灣礦業暫定規則發布 4 月民政官制發布,礦務系改為課,並 添設地質系,八萬次郎石井任地質系長 9 月 8 日臺灣礦業規則及施行細則發布 石井擬定計畫 3 年完成全臺地質「豫查 調查」 ,5 年完成「精查調查」 11 月因財政困難,撤銷民政局官制, 石井原擬之調查因無經費而廢止 12 月井上禧之助任總督府技師,井上 開始在臺勘察地質

明治 29 年

日本帝國大學臺灣學術探驗隊成立,探驗 隊地質組小藤文次郎,自 1896.12-1897.03 偕同助手山崎直方來臺進行環島調查 7 名日人同時申請出磺坑油礦開採權

1897

明治 30 年

11 月日本帝國大學復派橫山又次郎與助 手大西梅三郎來臺勘查地質 5 月 3 日最後由淺野總一郎取得出磺坑油 田礦第 98 號礦權。

1898

明治 31 年

9 月 8 日齊藤讓任總督府技師

1900

明治 33 年

井上禧之助發表「臺灣地質調查報告」 8 月齊藤讓完成臺灣石油誌(未公開)

1901

明治 34 年

5 月齊藤讓於紅頭嶼調查途中病歿

1903

明治 36 年

1896

9 月由淺野總一郎、大倉喜八郎、寶田石 油會社合組「臺灣石油組合」經營出磺坑 油田。 附錄-8

4 月 1 日總督府技師齊藤精一完成苗栗 管內出磺坑石油產地踏查復命書


日俄戰爭爆發 1 月臺灣石油組合開鑿的出磺坑一號井獲 油,8 月二號井獲油。 於出磺坑設立苗栗製油所。

1904

明治 37 年

1905

明治 38 年

1906

明治 39 年

1907

明治 40 年

1908

明治 41 年

1909

明治 42 年

總督府開始編列石油鑽井補助費預算

1910

明治 43 年

出磺坑淺層油礦枯竭,寶田石油陷入經營 困境。 苗栗街新苗栗製油所完工。

1911

明治 44 年

錄

6 月福留喜之助來臺任礦務課長,7 月 赴中南部堪察油田。 總督府礦務系復改為課 殖產局礦務課擬定臺灣油田全面調查 計畫,由福留喜之助親自主持與調查

10 月台灣石油組合與北海道石油組合合 併成為「南北石油株式會社」,經營出磺 坑油田 苗栗製油所遷至苗栗街 因人員風土病及疫病不斷,於出磺坑礦場 設立醫務所 寶田石油株式會社合併南北石油株式會 社經營出磺坑油田 鋪設由苗栗街至出磺坑礦場的輕便鐵道

7 月臺灣礦業規則及施行細則改正 開始油田第一次調查

福留喜之助所著第一次石油調查報告 「臺灣油田調查報告」出版 臺灣礦業施行細則改正

1912

大正 1 年

總督府補助出磺坑第 18 號井開採原油大 量噴發,使寶田石油起死回生。 10 月 17 日臺灣礦業會成立。 12 月 15 日發行臺灣礦業會報。

1918

大正 7 年

鋪設苗栗街與出磺坑礦場之間的電話線

1921

大正 10 年

日本政府「油田統一運動」政策促使下, 日本石油株式會社合倂寶田石油株式會 臺灣礦業施行細則改正 社經營出磺坑礦場。

1923

大正 12 年

7 月臺灣礦業規則及施行細則改正

1924

大正 13 年

12 月 11 日總督府礦務課長福留喜之助 退休 日本石油株式會社在出磺坑設天然油氣 處理廠。 總督府刪除部分石油鑽井補助費,日本石 油發生經營危機。 首次使用旋轉鑚井設備的出磺坑 38 號井 獲油 從出磺坑至苗栗的 2 吋輸油管鋪設完成 出磺坑 40 號井大噴發,化解經營危機 出磺坑天然油氣廠擴建 出磺坑礦場內設置搬運用的軌道 總督府恢復石油鑽井補助費 4 月 15 日出磺坑的北藔設立了小學校 出磺坑設立台灣人礦夫教習所 出磺坑礦場增設 850 公尺長的搬運軌道 出磺坑礦場內醫務所升級為診所

日本海軍省委託工商省開始進行油田 第二次調查

1925

大正 14 年

1926

昭和 1 年

1927

昭和 2 年

1928

昭和 3 年

1929

昭和 4 年

1931

昭和 6 年

12 月臺灣礦業規則改正

1932

昭和 7 年

總督府技師鳥居敬造.吉田要所著「新 竹州苗栗及竹東油田調查報告」出版 附錄-9

3 月福留喜之助離臺

12 月臺灣礦業規則改正

第二次油田調查報告完成但未公開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1934

昭和 9 年

1935

昭和 10 年

1936

昭和 11 年

6 月 27 日石油業法施行令及施行規則 3 月 29 日總督府公佈石油業法 臺日朝鮮礦業大會在臺北舉行 8 月 6 石油保有補助金交付規則

7 月 7 日中日戰爭爆發

3 月臺灣礦業規則改正 4 月臺灣礦業施行細則改正 3 月 31 日揮發油及酒精混用法 8 月 9 日石油業法改正 8 月 9 日人造石油製造事業法 7 月臺灣礦業規則改正 1 月 22 日石油業法施行令改正 1 月 22 日人造石油製造事業法施行令 1 月 24 日人造石油製造事業法施行規則 3 月石油資源開發法 4 月 22 日揮發油及酒精混用法施行令 4 月 23 日揮發油及酒精混用法施行規則 5 月 1 日揮發油及重油販賣取締規則 9 月 18 日石油業法施行令第六條ノ特 例ニ關スル件 10 月 26 日人造石油製造事業法施行規 則改正 11 月 22 日石油業法施行令改正 12 月石油資源開發法施行細則 12 月 15 日石油業法施行規則改正 12 月 28 日揮發油及重油販賣取締規則 改正 10 月 8 日揮發油及重油販賣取締規則 改正 11 月 1 日石油配給統治規則 3 月 8 日石油配給統治規則改正 3 月 14 日人造石油製造事業法改正 開始第三次石油調查(至日本戰敗投降 而中止)

1937

昭和 12 年

1938

昭和 13 年

1940

昭和 15 年

豁免金、銀、銅、石油等礦業所得稅

1941

昭和 16 年

太平洋戰爭爆發禁辦無關重要礦業興業 成立帝國石油會社,日本政府及民間各出 資一半。

1942

昭和 17 年

合併日本石油株式會社、臺灣礦業株式會 社、竹東油業所改稱「日本帝國石油株式 會社」 。

1943

昭和 18 年

殖產局改為礦工局 將石油納入專賣事業

1944

昭和 19 年

礦務課地質系改組為地質調查所

1945

昭和 20 年

日本戰敗投降

1946

民國 34 年

臺灣光復

1946

民國 35 年

1947

民國 36 年

光復後第一口新油井出磺坑 98 號井開始 生產 附錄-10

成立臺灣行政長官公署,並會同經濟部 特派員接收臺灣礦業行政 6 月 1 日中國石油公司在上海成立 8 月 1 日中國石油公司臺灣營業所,並 成立臺灣油礦探勘處。 9 月重力探勘隊來,首次使用重力測勘 法在台全面普測 臺灣行政長官公署改組為臺灣省政 府,石油業由石油接管委員會經營。 台灣區汽油供應,實施配售辦法


1948

民國 37 年

1949

民國 38 年

民國政府退守台灣 開始徵收礦區稅

1950

民國 39 年

成立三組鑚水井隊,在全台各地鑚水井

1951

民國 40 年

1952

民國 41 年

礦業美援聯合會成立 礦區調整委員會成立 鑚水井隊功成身退解散

錄

中國石油公司成立臺灣辦事處

10 月 5 日中國石油公司移屬經濟部

美國援助的出磺坑 A-2 號井完成未獲油 美國援助的出磺坑 A-3 號井完成未獲油

1953

民國 42 年

1954

民國 43 年

1955

民國 44 年

1957

民國 46 年

1958

民國 47 年

1959

民國 48 年

1960

民國 49 年

1969

民國 58 年

逐年購置 1~2 台柴油引擎改善舊鑚井機動 力系統 應地方與中油員工要求,開礦國小創校與 行政院頒定石油礦探採規則 福德國小合稱「福基國民學校開德分校」 油礦探勘處地質組成立 自美購置柴油動力的新鑚井機 油礦探勘處初次在台使用震波測勘 因學童人數驟增,開礦國小獨立稱為「開 礦國民學校」 開礦國小因校地狹小,購買校地 5 分多, 增建教室與網球場,學生人數達 310 多人 的最高峰 美國購買深度 4500 公尺以上的大型深井 鑽機 2 套 出磺坑礦場的第一口深井,出磺坑 106 號 6 月 1 日改組為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井完成 工礦計劃連繫組發表可供投資之礦業 礦場轉型,大量員工外調至其他礦場 為煤.大理石.石油等 開始修築中油專用道路

1971

民國 60 年

中國石油公司興建二氧化碳脫儲槽

1978

民國 67 年

因人口減少出礦村與開礦村兩村合併為 開礦村

1979

民國 68 年

出磺坑二氧化碳脫除廠正式運轉

民國 69 年

開礦國小因二氧化碳脫除廠因環保噪音 問題將校地交中國石油公司,由中油公司 出資另購土地遷校

1981

民國 70 年

10 月 10 日油礦陳列館正式開館

1982

民國 71 年

開礦國小 RC 造二層新校舍完工

1990

民國 79 年

油礦陳列館舊館不符使用重新改建完成

1991

民國 80 年

出磺坑二氧化碳脫除廠因環保噪音問題 停止運轉,僅運轉天然氣混合設備

1994

民國 83 年

出磺坑廠增設半透膜二氧化碳脫除設備

1998

民國 87 年

地軌式纜車道停駛

2006

民國 95 年

2007

民國 96 年

1980

12 月出磺坑礦場二氧化碳脫除廠的 V102 再生塔列為暫定古蹟 7 月解除出磺坑礦場二氧化碳脫除廠的 V102 再生塔暫定古蹟限制

附錄-11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附錄三 審查意見及修訂綜理表 一、期中簡報審查意見綜理表 會議時間地點

與會人員

日期:96 年 9 月 5 日上午 10:00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研究員劉正輝先生 地點:苗栗縣文化局會議室 審查委員:林委員崇熙、林委員曉薇、賴委員志彰 主持人:鄭課長瑞雪代

委員

中原大學:黃俊銘副教授、黃玉雨、劉彥良

審查意見

修訂方式

1. 文化景觀調查與文化景觀理論內涵高度相關,也與文化景 謹遵委員建議修正 觀後續保存、活化、經營等關係密切。因此,文化景觀調 查內容應與理論密切對話並且配合構想中保存、活化、經 營等概念來設計調查方向與內容。第一章所列保存理論、

林崇熙委員

調查方法、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等概念尚需進一步融合。 2. 對於本案文化景觀調查,不宜僅限於文資法施行細則所列 謹遵委員建議修正 的 11 個分類。建議把握出磺坑產業及歷史特性,挖掘出其 文化價值,方能全面性地建構出文化景觀的有機系統性。 3. 第二章關於出磺坑石油產業的歷史調查相當豐富,唯此歷 謹遵委員建議修正 史研究宜指向「文化景觀歷史指認」的方式,將歷史發生 種種事件或歷程所相應的文化景觀併同書寫出來。 4. 現有資料僅止於辦公區建築物。需注意所謂文化景觀不僅 謹遵委員建議修正 止於現存物,例如古戰場僅存空間,但其歷史意義才是重 點。 本計劃目前著重基礎資料建置,執行單位用心、嚴謹,已有 (1)關於礦業相關產業技術及生活 相當豐富之文史資料呈現,未來期末報告及後期計畫建議增 史保存計畫,預定於 97 年度計畫中 執行。

加以下方向之說明:

1. 針對文化景觀所強調之「人與自然互動成果」的呈現, (1)(2)關於地理環境、生態條件等變 加強採礦業相關人員之工作、生活場域及社會關係等方向 化基礎調查於第三章中呈現,發展

林曉薇委員

的文史或口述資料。 (2)在自然方面,原地理環境、生態 歷程圖說將於資料彙整完成後做完 條件與地貌如何受產業發展,如開採技術、擴張等影響而 整呈現。 有所改變?是否可以歷史地圖或照片匯整成發展歷程圖 說。 2. 區域劃定與調查範圍之界定困難,建議可以蒐集到之歷史 目前調查範圍主要以中油及所租用 地圖對照,劃分不同層級之調查區域,如報告書內所提之北 私有民地為範圍及核心區,林務局 寮、保安林、中油資產及居民聚落為調查核心區,周邊之運 及國有地範圍則列為調查緩衝區, 輸,水利及開採設施及地景則可簡化調查為緩衝區。

列入 97 年度後續工作範圍。

3. 基於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的概念,後續與社群之聯結及常 依委員建議於第四章資源團體中做 民生活可多著墨或置於後期計畫架構中。

連結,常民生活紀錄於後續計畫中 執行。

附錄-12


錄

1. 本案相當用心,找到總督府公文類纂、淡新檔案作為歷史 感謝委員肯定 發展的印證與考據,然由於事涉複雜與廣泛,僅提供有利未 來永續相關的討論意見。 2. 題目名稱的討論,是否建議「出磺坑石油礦」產業文化。 題目名稱將依循委託單位之意見 3. 本案未來的定位應朝「複合性」文化資產或大型文化景觀 依委員建議以全區大型文化景觀方 來做討論,目前用「區域型」來界定,應有對文化資產的「訂 向進行考量及提出再利用建議。 定」來做各種不同類型的界定。

賴志彰委員

4. 本案的範圍涵蓋「北寮」 、 「保安林」 、 「南寮」的三個範圍,出磺坑開礦村聚落主要為北寮及新 尤其是北寮還有一部分是社區,透過本案可以藉產權、地籍 北寮,將於私有民宅調查中予以釐 清冊做範圍劃定。 清地籍、產權之關係。 5. 目前調查建物只有 20 棟,根據「廠房屋清冊」有 98 處, 中油提供之 98 處「廠房屋清冊」為 應朝「重要」 、 「歷史意義」 、 「功能性」的挑選,是否有「清 指財產物件數量調查,本案調查表 代」、 「日治」 、「戰後」 ,有可以進入訂定「古蹟」或「歷史 中針對相關聯性設施建物作一併調 建築」 ,另調查表中的「建造年代」,皆只列「取得日期」, 查。調查表暫以中油提供取得日期 建議仍應作年代的登錄。 做登錄,待本案有確切之史料,再 以建造年代作為登錄。 6. 本案牽涉油井鑽探的技術,是否對不同階段的設備機具作 此部份列入 97 年度計畫中執行。 為未來可以展示、活化、再利用的整理。 7. 對天然氣目前中油的主要業務應多所著墨,尤其它影響附 苗栗公館陶發展與天然氣之關係列 近公館鄉的窯業。 入 97 年度口述歷史紀錄計畫執行。 8. 軟體、設備、機具等設施是否應多所注意。

此部份列入 97 年度計畫中執行。

9. 出磺坑中油廠區內有許多員工的休閒與教育場所,僅幼稚 此部分於第二章第三節中做敘述, 園與休閒場所,也應一併在幾個不同階段做交代。 部分休閒場所史料將陸續補述。 1. 本案歷史發展長達百年以上,區域範圍關涉較廣,建議可 目前調查範圍主要以中油及所租用 先界定核心區域,進行詳細研究及調查後,再依序向外擴展 私有民地為範圍及核心區,林務局 與延伸。 及國有地範圍則列為調查緩衝區, 列入 97 年度後續工作範圍。

劉正輝研究員

2. 石油產業資源涉及自然地質環境,產業、機具、建物、產 謹遵委員建議 業聚落之有形、無形文化資源,建議可加強跨領域合作機 制,並賡續完善,建立基礎調查資料。 3. 出磺坑係台灣歷史最長久,且目前仍運作中的產業置產, 謹遵委員建議 後續活化再生機制,仍須考量產業日常營運,以及未來以教 育學習、體驗空間為核心之新興產業,建議於期末報告前, 應整合中油公司、退休員工、聚落居民之基礎意願及共識, 並加速成立整合性之推動組織,以確保後續工作之執行與落 實。

附錄-13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二、期末簡報審查意見綜理表 會議時間地點

與會人員

日期:97 年 2 月 14 日下午 02:30 審查委員:林委員崇熙、林委員曉薇、賴委員志彰 地點:苗栗縣文化局會議室 中原大學:黃俊銘副教授、黃玉雨、劉彥良 主持人:陳課長匡宇代

委員

審查意見

修訂方式

1. 報告內容相當豐富而翔實,值得肯定。

感謝委員肯定

2. 所謂文化景觀的保存理論不僅在於聯合國或世界各國對於 謹遵委員建議修正 文化景觀的定義或實務,不僅在於法令上的相關內容,而 應該討論文化景觀的核心價值、社會運作、及其與生活方 式、文化生態、文化發展等之可能關係,方能讓文化景觀 有著積極的未來性。 3. 關於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與活化計畫,除了按照文建 謹遵委員建議及指正,將於後續執 會計畫所定的分項工作來操作外,宜發展出自己的理論基 行階段檢討針對出磺坑區域型文化 礎或基本見解。也就是說,規劃團隊將以什麼概念或價值 資產之保存方式及發展針對出磺坑 觀來描述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的意思呢?這般的保存方式 礦業文化資產之詮釋理論。 將如何改進過去單點或單項文化資產保存的問題呢?為何 要結合有形文化資產與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呢?社區居民或組 織能份演什麼角色呢?縣府各局處將如何協調合作來做好 區域型文化資產保存的工作呢?

林崇熙委員

4. 宜檢視此區域的上位計畫及過去或現今其他種種計畫的內 謹遵委員指正,後續執行出磺坑石 容,尤其關於文化資產保存面向,是否切實落實,或有損 油產業文化景觀地區歷史風貌維護 文化資產保存等。 計畫案,通盤檢討此區域之歷年執 行內容。 5. 第二章的歷史調查內容相當豐富,宜與文化資產內涵的指 謹遵委員建議及指正 認相關聯。 6. 第三章的自然景觀調查內容亦很豐富,亦宜與文化資產內 謹遵委員建議及指正 涵的指認相關連。 7. 未見社區居民或組織的參與保存文化資產意願或作為。

目前社區居民組織尚未形成,後續 執行階段將建議主辦單位加強輔導 地區領導組織之形成。

8. 未見中油對於此案文化資產保存的意願或作為。

目前已初步獲得中油的意願,後續 執行前將持續再與中油高層溝通。

9. 未見無形文化資產的內容。

此部分將於後續老油人口述歷史影 像紀錄計畫及開礦村史撰寫計畫中 針對技術、生活、職場等無形文化 資產內容進行紀錄。

10. 所搜集到的相關文獻、圖片、照片,建議能提供給中油文 此部份將無條件提供台灣中油公司 物館來豐富展示內容。 作為油礦陳列館作為充實展示資源 之用。 11. 調查結果請列出具有文化資產價值而立即有保存問題而 已於第四章調查表中補充完成各調 需緊急處理者。 (不管是建物漏水或檔案庫環境不足以提供 查表之後續執行建議表。 檔案應有的良好保存環境) 附錄-14


12. 許多調查表缺「使用現況」、 「建議處理方式」等欄位。

錄

已於第四章調查表中補充完成

13. 第六章所列未來行動策略,宜先檢視目前文化能量及相關 此部份均採先進行上位計畫擬定以 者意願。例如「閒置空閒活用及試營運計畫」未見中油的 及與中油、當地居民組織雙軌並行 意願;,「出磺坑地區商家輔導設立計劃」及「創意文化商 之方式進行,以確認文化能量之累 積及相關參與者之意願後,方進行 品或產業開發計畫」均未見當地商家樣態及意願。 後續實質計畫之執行。 1. 非常完整的建立產業文化景觀的系統調查方法及歷史資

感謝委員肯定

源,資料詳實豐富。

林曉薇委 員

2. 建議在後續工作上加強:

謹遵委員建議及指正,將於後續各

(1)開採流程、產業生產及基地上建物、遺跡之關聯,以強 執行階段針對出磺坑區域型文化資 化產業文化景觀之特色及系統性。

產之產業文化景觀特色及系統性、

(2)第三章自然景觀上,地質方面是否可以現況照片呈現地 自然景觀調查及詮釋的強化,以及 質特色?植栽方面是否可有開採前後植被變化在此區的資 礦業資產社會性及文化性上進行多 料?水文方面是否與運輸有關聯?

面相之強化及詮釋。

(3)歷史資料部份,對工人及居民生活資料的後續研究,可 增加產業文化資產之社會性及文化性關聯。 肯定本案的努力,尤其在資料的豐富、內容的掌握皆有一定的 感謝委員肯定 成果,謹提供部分意見參考: 1. 第六章第三節保存活化行動雛議:

謹遵委員建議及指正, (1)將於後 (1) 相關設施應注意地緣與社區的連繫,作面狀地區性的連 續執行測繪調查階段針對各設施之 結,使防空洞、作業平台、另公共浴室、備勤宿舍兩者 聯繫關係加強說明及分析。 (2)機 與宿舍的關連。 (2) 舊重機具倉庫中的重機具、倉庫外維修轉盤有內、外兩 具設施方面已於第六章第三節作補 段(不見內部的交待);另纜車道、地纜車、油井、鑽 充說明。 井架、採油設施皆請再補充。 (3) 上述內容應在「範圍」、 「內容」再做補充。

賴志彰委員

2. 第四章內容有以下建議:

針對調查表格缺漏部份以補充於第 (1) 建議表格、圖片外再有分析性文章來說明。 四章中,並於各調查項目中增加綜 (2) 表格內容中部份有差異,是否檢討一下(宗教設施只有 理表說明其重要性及保存方式之說 上半部) (3) 聚落私有民宅請再加使用現況、周圍景觀、建議處理方 明。 式。 (4) 列入保存的調查項目是否再強化它的重要性。

3. 第一章第四節內容有關「客家族群的文化性」是否再進一 已於第一章第四節補充說明。 步反映交待。 4. 出磺坑聚落是否有商店街,於活化行動策略上提出,是否 此為反映 96/10/22 與地區居民團體 有它另外意義請說明。 所召開之座談會,社區團體所提出 之意見,詳見 p.5-12~15 會議紀錄。 5. 部分內容文字「光復後」、 「戰後」請統一。

已統一以「戰後」名詞說明。

6. P2-23 圖 2-15 請交待圖的年代,底交待 1999,遠流出版社 已將原始測量年代及再出版年代標 容易混淆。 註清楚,感謝委員指正。

附錄-15


錄

附錄四 舊照片史料考證

影像編號:01

拍攝日期:推測約為 1865 年左右 拍攝地點:出磺坑第一口油井

資料來源:出版者與年份不詳,《臺灣古寫真帖》 照片說明:陶德(J.DODD)位於出磺坑第一口手掘油井,左者推測為陶德本人;左方儲油桶上 書「J.DODD」 、「PETROLEUM SPRINGS」、 「APRIL 1865」等文字。

影像編號:02

拍攝日期:推測約為 1865 年左右 拍攝地點:出磺坑第一口油井

資料來源:經典雜誌, 《福爾摩沙見聞錄-風中之葉》 ,2002 ,p118 照片說明:陶德(J.DODD)位於出磺坑第一口手掘油井,為影像 01 之版畫版本。 附錄-17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影像編號:03

日期:

地點:出磺坑第一口油井手繪圖

資料來源: 《淡新檔案》 ,檔案編號:11714-10 照片說明:描繪出磺坑之地理概況及採油設施概況,包括官廳、兵房、砲臺、土地廟、洋人車 油架開井、存機械茅屋、邱家管老油井及道路等說明。

影像編號:04

日期:1909 年 2 月 7 日

資料來源: 《台灣日日新報》 ,明治 42 年 2 月 7 日第三版 照片說明:寶田石油會社出磺坑之建物設施狀況。 附錄-18

地點:出磺坑


影像編號:05

拍攝日期:推測約為 1910 年左右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油田調查報告》,明治 43 照片說明:寶田石油株式會社出磺坑礦場

影像編號:06

拍攝日期:1913 年 4 月

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紀念臺灣寫真帖》 ,1915。 照片說明:寶田石油株式會社出磺坑油井大噴油 附錄-19

拍攝地點:出磺坑

錄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影像編號:07

拍攝日期:1912 年 8 月 4 日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台灣礦業會報, 《台灣礦業會報第三號》附圖,1912 照片說明:出磺坑 18 號井噴發

拍攝日期:為 1919 年 影像編號:08 資料來源: 《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冊號:06736 照片說明:出磺坑第 35 號井自噴寫真供閱

附錄-20

拍攝地點:出磺坑第 35 號油井


影像編號:09

拍攝日期:推測約為 1918 年左右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出版者不詳, 《台灣拓殖畫帖》,1918 照片說明:寶田石油株式會社時期出磺坑礦場鑽井架及房屋設備。

影像編號:10 資料來源:台灣日日新報, 《台灣寫真帖》,1921 拍攝日期:推測約為 1921 年左右

拍攝地點:出磺坑

照片說明:出磺坑油井開採及建物等諸設施概況。 附錄-21

錄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影像編號:11

拍攝日期:推測約為 1925 年左右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台灣總督府秘書課,《秩父宮雍仁親王殿下臺灣御成寫真帳 》 ,1925 照片說明:寶田石油株式會社時期出礦坑礦場後瓏溪畔油井及採油設施。

影像編號:12

拍攝日期:推測約為 1928 年左右

資料來源:台灣經世新報新竹支局, 《新竹大觀》 ,1928 照片說明:出磺坑油井開採及建物等諸設施配置概況。 附錄-22

拍攝地點:出磺坑


影像編號:13

拍攝日期:1925 年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台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地質鑛產地圖說明書》,1925,p181 照片說明:出磺坑油田

影像編號:14

拍攝日期:1928 年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海軍省,《臺灣油田地質概查報告》附圖,1928 照片說明:出磺坑油田

附錄-23

錄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影像編號:15

拍攝日期:推測約為 1930 年左右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改造社,《日本地理大系第十一卷》 ,1930,p78 照片說明:出磺坑油井

影像編號:16

拍攝日期:推測約為 1931 年左右

拍攝地點:出磺坑聚落內

資料來源:新光社,《日本地理風俗大系》第十五卷,1931。 照片說明:日治時期出磺坑聚落建物狀況及道路中輕便軌道的設置。

附錄-24


影像編號:17

拍攝日期:1931 年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台灣總督府殖產局, 《臺灣の礦業》 ,1931,p87 照片說明:出磺坑油田

影像編號:18

拍攝日期:推測約為 1934 年左右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台灣教育會, 《台灣教材寫真集》 ,1934 照片說明:出磺坑油井開採及電話、電線桿、道路系統相關狀態。 附錄-25

錄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影像編號:19 資料來源:台灣軍司令部編,《昭和九年臺灣軍特種演習寫真帖》,昭和九年 拍攝日期:1934 年

拍攝地點:出磺坑

照片說明:日本石油時期的油槽防空偽裝

影像編號:20 資料來源:台灣軍司令部編,《昭和九年臺灣軍特種演習寫真帖》,昭和九年 拍攝日期:1934 年

拍攝地點:出磺坑

照片說明:日本石油時期的出磺坑礦場防空偽裝 附錄-26


影像編號:21 資料來源:台灣軍司令部編,《昭和九年臺灣軍特種演習寫真帖》,昭和九年 拍攝日期:1934 年

拍攝地點:出磺坑

照片說明:日本石油時期的井櫓防空偽裝 附錄-27

錄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影像編號:22 資料來源:台灣軍司令部編,《昭和九年臺灣軍特種演習寫真帖》,1934 拍攝日期: 1934 年

拍攝地點:出磺坑

照片說明:日本石油時期的吊橋防空偽裝

影像編號:23

拍攝日期:1935 年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台灣總督府殖產局,《礦物及地質調查報告第 4 號-大安溪地震調查報告》,1936 照片說明:7 號氣罐廠牆體倒塌 附錄-28


影像編號:24

拍攝日期:1935 年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台灣總督府殖產局,《礦物及地質調查報告第 4 號-大安溪地震調查報告》,1936 照片說明:76 號井 4 吋輸送管位移

影像編號:25

拍攝日期:1935 年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台灣總督府殖產局,《礦物及地質調查報告第 4 號-大安溪地震調查報告》,1936 照片說明:礦場地形隆起

附錄-29

錄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影像編號:26

拍攝日期:1935 年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台灣總督府殖產局,《礦物及地質調查報告第 4 號-大安溪地震調查報告》,1936 照片說明:67 號井坑口鐵管位移

影像編號:27

拍攝日期:1936 年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台灣總督府殖產局,《礦物及地質調查報告第 4 號-大安溪地震調查報告》,1936 照片說明:後龍溪岸道路崩塌

附錄-30


影像編號:28

拍攝日期:1935 年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台灣總督府殖產局,《礦物及地質調查報告第 4 號-大安溪地震調查報告》,1936 照片說明:48 號井西側臺車軌道位移

影像編號:29

拍攝日期:1935 年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台灣總督府殖產局,《礦物及地質調查報告第 4 號-大安溪地震調查報告》,1936 照片說明:48 號井西側臺車軌道位移 附錄-31

錄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影像編號:30

拍攝日期:1935 年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台灣總督府殖產局,《礦物及地質調查報告第 4 號-大安溪地震調查報告》,1936 照片說明:礦場房舍損壞

影像編號:31

拍攝日期:1935 年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台灣總督府殖產局,《礦物及地質調查報告第 4 號-大安溪地震調查報告》,1936 照片說明:後龍溪岸臺車軌道扭曲 附錄-32


影像編號:32

拍攝日期:1935 年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台灣總督府殖產局,《礦物及地質調查報告第 4 號-大安溪地震調查報告》,1936 照片說明:後龍溪岸吊橋損毀

影像編號:33

拍攝日期: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每日新聞社編, 《一億人之昭和史》 ,1976 照片說明:日本石油株式會社時期出磺坑礦場 附錄-33

錄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影像編號:34 資料來源:立虹出版社, 《殖產方略-台灣產業開發(1895~1945) 》 ,1997,p226 拍攝日期:推測約為 年左右

拍攝地點:出磺坑

照片說明:日治時期出磺坑油井

影像編號:35 資料來源:田野影像, 《臺灣經典寫真:邂逅 30 年代 Fornosa》 ,1997,p179 拍攝日期:推測約為 1908 年左右

拍攝地點: 出磺坑

照片說明:1904-1907 年出磺坑製油所全景 附錄-34


影像編號:36

拍攝日期:推測約為 1921-1942 年左右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田野影像, 《臺灣經典寫真:邂逅 30 年代 Fornosa》 ,1997,p179 照片說明:日本石油時期的出磺坑油田

影像編號:37

拍攝日期:推測約為 1921-1942 年左右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田野影像, 《臺灣經典寫真:邂逅 30 年代 Fornosa》 ,1997,p179 照片說明:日本石油時期的出磺坑油田 資料來源: 附錄-35

錄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影像編號:38

拍攝日期: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國際出版社, 《寶島台灣》 ,1960,p213 照片說明:光復後出磺坑油井

影像編號:39

拍攝日期:推測約為 1946 年左右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工業史料影輯》 ,1981,p77 附錄-36


照片說明:光復初期之採油泵浦

影像編號:40 資料來源: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工業史料影輯》 ,1981,p45 拍攝日期:推測約為 1946 年左右

拍攝地點:出磺坑

照片說明:光復後接收日人正鑽探之出磺坑 78.76.77.83 號井 附錄-37

錄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影像編號:41 資料來源: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工業史料影輯》 ,1981,p46 拍攝日期:1946 年

拍攝地點:出磺坑

照片說明:民國 35 年出磺坑辦公室 附錄-38


影像編號:42 資料來源: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工業史料影輯》 ,1981,p49 拍攝日期:1952 年

拍攝地點:出磺坑

照片說明:淺層油氣出磺坑 A2 井架組立

附錄-39

錄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影像編號:43 資料來源: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工業史料影輯》 ,1981,p34 拍攝日期: 1946 年

拍攝地點:出磺坑

照片說明:光復後鑽探的第一口井出磺坑 98 號 資料來源:中國石油工業史料影輯 附錄-40


影像編號:44 資料來源: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工業史料影輯》 ,1981,p77 拍攝日期:推測約為 1946 年左右

拍攝地點:出磺坑

照片說明:出磺坑纜車道 附錄-41

錄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影像編號:45

拍攝日期:大約 1961(民國 50)年左右 拍攝地點:出磺坑聚落

資料來源:開礦國小網頁 http://www.kaigunges.mlc.edu.tw/ 照片說明:開礦國小學生放學後行經聚落之情形。

影像編號:46

拍攝日期:大約 1961(民國 50)年左右 拍攝地點:出磺坑開礦小學

資料來源:開礦國小網頁 http://www.kaigunges.mlc.edu.tw/ 照片說明:開礦國小學生在操場舉行活動,前方為升旗台及校舍。 附錄-42


影像編號:47

錄

拍攝日期:大約 1961(民國 50)年左右 拍攝地點:出磺坑開礦小學

資料來源:開礦國小網頁 http://www.kaigunges.mlc.edu.tw/ 照片說明:開礦國小學生在操場舉行升旗典禮,前方為升旗台及校舍,校舍後方為城隍廟。

影像編號:48

拍攝日期:大約 1961(民國 50)年左右 拍攝地點:出磺坑開礦小學

資料來源:開礦國小網頁 http://www.kaigunges.mlc.edu.tw/ 照片說明:開礦國小學生在操場舉行活動之情形,右方為升旗台及校舍,校舍後方為城隍廟。

附錄-43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影像編號:49

拍攝日期:大約 1961(民國 50)年左右 拍攝地點:出磺坑開礦小學

資料來源:開礦國小網頁 http://www.kaigunges.mlc.edu.tw/ 照片說明:開礦國小學生在操場舉行活動之情形,後方為出磺坑礦場。

影像編號:50

拍攝日期:大約 1961(民國 50)年左右 拍攝地點:開礦村城隍廟內

資料來源:開礦國小網頁 http://www.kaigunges.mlc.edu.tw/ 照片說明:開礦小學師生在城隍廟舉辦土風舞教學之情形 附錄-44


錄

影像編號:51 資料來源:陳振巖影集 1967 拍攝日期:1967 年

拍攝地點:出磺坑

照片說明:出磺坑地纜車,外商公司慕華尿素公司,招待外籍貴賓到公館出磺坑乘坐中油礦區 的地纜車參觀鑽油作業情形。 附錄-45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影像編號:52 資料來源:陳振巖影集 1968 拍攝日期:1968 年

拍攝地點:出磺坑

照片說明:出磺坑纜車,而當地客家人稱之為「流廊」 ,這種纜車是利用舖設地面軌道,配合以 覽繩牽引來運送人員物資到高處的工具。早年是中油在出磺坑礦場,用來輸運鑽油工作人員的 交通工具,後來也開放給遊客乘坐到山上參觀油井。 附錄-46


影像編號:53 資料來源:陳振巖影集 1968 拍攝日期:1968 年

拍攝地點:出磺坑醫務室前

照片說明:出磺坑醫務室,照片中左一是魏守仁醫師,旁立者是劉榮昌先生 附錄-47

錄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影像編號:54 資料來源:陳振巖影集 1968 拍攝日期:1968 年

拍攝地點:出磺坑吊橋旁

照片說明:出磺坑吊橋。照片中的婦人是山東人甘德貞帶小兒子陳金明到出磺坑遊覽時所留影。 附錄-48


影像編號:55

拍攝日期:

拍攝地點:出磺坑後龍溪旁

資料來源:苗栗縣政府, 《我們的家鄉苗栗—地質篇》,1993 照片說明:出磺坑臨後龍溪第一號油井紀念碑,一旁立有「古油井遺址」說明牌。

影像編號:56

拍攝日期:

拍攝地點:出磺坑後龍溪旁

資料來源:苗栗縣鄉鎮誌略編輯委員會,《苗栗縣鄉鎮誌略》,無年代 照片說明:出磺坑臨後龍溪第一號油井立有「出磺坑第一坑井」之金屬錐形體紀念碑。 附錄-49

錄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影像編號:57

拍攝日期:大約 1990 年左右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苗栗縣政府, 《我們的家鄉苗栗—地質篇》,1993 照片說明:東西向快速道路未興建前由出磺坑礦場入口看辦公室之全景

影像編號:58

拍攝日期:大約 1990 年左右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苗栗縣政府, 《我們的家鄉苗栗—地質篇》,1993 照片說明:東西向快速道路未興建前由福基看出磺坑礦場之全景 附錄-50


影像編號:59

拍攝日期:大約 1990 年左右

錄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苗栗縣文化中心,《苗栗開拓史話》 ,1991 照片說明:東西向快速道路未興建前由磺坑礦場上方看出磺坑及後龍溪之全景

影像編號:60

拍攝日期:大約 1990 年左右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苗栗縣文化中心,《苗栗開拓史話》 ,1991 照片說明:東西向快速道路未興建前由福基看出磺坑礦場,中間煙囪為二氧化碳脫除槽位置。

附錄-51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影像編號:61

拍攝日期:大約 1990 年左右

拍攝地點:出磺坑

資料來源:苗栗縣文化中心,《苗栗開拓史話》 ,1991 照片說明:出磺坑輕便軌道

影像編號:62

拍攝日期:大約 1990 年左右

資料來源:苗栗縣文化中心,《苗栗開拓史話》 ,1991 照片說明:東西向快速道路未興建前由吊橋之使用情形。 附錄-52

拍攝地點:出磺坑吊橋


附錄-53

錄


附錄五

1902 年苗栗廳苗栗一堡出磺坑土地業主查定名簿

附錄-53

錄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附錄-54


附錄-55

錄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附錄-56


附錄-57

錄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附錄-58


附錄六

1932 年日本石油株式會社出磺坑庄官有地使用調書

附錄-59

錄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附錄-60


附錄-61

錄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報告

附錄-62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計畫/ 黃玉雨、 劉彥良、李瑞宗等撰稿;黃俊銘計畫主持,-- 初版-- 苗栗市:苗縣國際文化觀 光局,民 97.03 面;公分 參考書目;面 ISBN 978-986-01-3745(平裝) 1. 石油工業

2.文化景觀

3.文化資產保存

4.苗栗縣公館鄉

457.0933

97005640

苗栗縣公館鄉出磺坑石油產業文化景觀保存活化調查研究計畫 指導單位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出版單位

苗栗縣國際文化觀光局 (360 苗栗縣苗栗市自治路 50 號)

局長

林振豐

行政支援

鄭瑞雪 陳匡宇 白惠君

審查委員

林委員崇熙、賴委員志彰、林委員曉薇

計畫主持人

中原大學建築學系黃俊銘副教授

植物顧問

中原大學景觀學系李瑞宗副教授

社群顧問

聯合大學建築系王本壯助理教授

研究助理

黃玉雨

黃玉雨、劉彥良、李瑞宗

稿

調查人員

黃玉雨、劉彥良、廖鎮誠、陳玉霜

編輯及校稿

黃玉雨

黃俊銘

稿

初版日期

民國九十七年三月

定價 新台幣八○○元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請勿任意引用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