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智齡

Page 1

黃金時代基金會 出版

Credits: Javvani & TeraVector /depositphotos.com


目錄 序言 ........................05 編者的話 ...............08 引子 ........................11

1

黃金時代經濟

1. 從銀轉金 創新契機 ..........................18

2

2. 及早策劃 享受財務自由第一步 .....24

3. 你準備好退休財務嗎? ....................29

4. 普及金融與長者的理財需要 ...........33

健康和醫療保健

5. 疫情下的長者保健 ............................40

6. 疫情下高齡長者的身心健康 ..........45 7. 醫社結合新動向 ................................50

8. 基層醫社合作 綜合護理長者 ........54

9. 另類保險 - 預設醫療指示 .............59 10. 最真實的死亡旅程 .........................62


3

生產力和參與度

11. 人生新藍圖 ....................................................................70

12. 從真實個案看博物館如何推動長者的積極性 .......76 13. 如何為迎接豐盛晚年做好準備 ..................................83

14. 退休要「升呢」走出「廢老」陰霾 .........................88

15. 海洋公園黃金導賞員的學習及服務精神 ................92 16. 健康優質環境帶動智齡生活 ......................................97

4

智齡科技的發展和應用

17. 香港樂齡科技概況和挑戰 ..........................................................................102 18. 用家為本 反饋最寶貴 ................................................................................107

19. 以科技協助金齡照顧高齡:疫情中的契機 .............................................111

20. 「 風起航」 App - 為中風患者及照顧者而設的一站式平台 ..................115

21. 社交機械人 - 致力改善長者的生活質素 .................................................121

22. 機器學習與語音助手程式:人工智能如何促進醫療 .............................128

23. 新加坡的安老策略 - 從醫療服務到數碼素養及居家安老的支援 .....136


5

社會凝聚力和包容

24. 黃金一代的智齡生活:生產性老化

在香港的現況與啟示 ..................................142

25. 日本老齡積極化形象的改變 .....................149

26. 印尼在新常態下積極老齡化的新形象 ....155

27. 跨代連結 ........................................................162 28. 無障礙城市建設的定位和發展途徑 ........166

6

大灣區智齡發展

29. 香港人在內地養老產業的創業經歷分享 ...172 30. 適老化家居改造 ...............................................176 31.「點亮視界」公益積分 ....................................180

32. 運用「共創」理念開發養老科技產業 ..........184

附件:黃金時代展覽暨高峰會 ....189 鳴謝 ....................................................191


序言

林正財 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 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

作者簡介

人口高齡化是全球各地區要面對的挑戰。而過去兩年疫情 肆虐全球,對生活與經濟有深遠影響,更大大加速了社會 數碼化。雖然疫情下有社交距離限制,但智能科技可讓我 們突破限制,例如長者在安老服務單位暫停開放期間,仍 可透過遙距訓練在家中做復康運動,維持肌力;院舍長者

則有智能機械人陪伴,減少孤獨感。面對疫後新常態,我

們體會到智能科技如何幫助我們面對多變的時代,勝過疫 情反覆的挑戰,保持韌性。因此,在人口高齡化的後疫情 序言

5


年代,我們更應擁抱科技,創新及優化現時的服務,發展 智齡城市。

黃金時代基金會自 2015 年成立以來,致力推動大眾討論及

關注人口老化議題、黃金時代經濟,並積極與本地、國內 和國際機構合作交流,以推動智齡城市在亞洲的發展。我 很高興黃金時代基金會將社會各界別專家就如何面對人口

高齡化挑戰的建議結集成書,與讀者探討如何將香港建構 為智齡城市。

要構建智齡城市,必先了解年長人士。本書公佈由黃金時 代基金會聯同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合作進行

的「香港智齡生活調查 2021」結果,有助讀者了解現時香 港 45 歲或以上人士的智齡化過程,讓相關服務提供者可及

早作合適的準備,發展符合他們需求的服務和產品。此外, 本書收錄了 30 多位國際及本地業界專家就推動智齡城市五

大策略的真知灼見,內容豐富,涵蓋五大主題,包括黃金 時代經濟、健康和醫療保健、生產力和參與度、科技研發 和應用、社會凝聚力和包容性;亦收錄了內地養老服務營

運者就大灣區智齡發展的分享,我相信必有助業界了解大 灣區養老產業的發展及經驗,從而創新本地的服務模式, 甚至是發掘合作商機,推進跨境養老。 6


人口高齡化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既為我們帶來挑戰,亦為

社會帶來機遇。隨著黃金一代的經濟能力及教育水平提高, 對生活質素及安老服務和產品的要求也相應提高,我們必 須了解他們的需求和行為模式,才可滿足他們的需求,把

握銀髮商機。我相信本書將會是業界未來開發黃金一代需 求服務的參考工具。

序言

7


編者的話

人口老化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社會變化,人類亦是在歷 史上首次面臨人口加速老化的情況。人口老化並不是一個 單單影響長者的議題,而是會影響到社會所有層面和各個 年齡層的人。

人口老化的速度來得如此之快,加上疫症大流行的衝擊, 以至於現行的制度、政策和各種規範不能再勝任。當務之

急不僅是要改變舊有思維和做法,認識未來的變化和需求, 還要快速測試創新的點子、改良方案、投資和發展黃金一

代(即 45 歲及以上人士)所需要的嶄新產品和服務。我們

從現在開始就要重新建構社會制度與公共政策,包括醫療 保健、工作與退休、財務規劃、城市和住宅設計、社區發

展、社會福利、教育及學習等各個層面,再加上科技的輔 助,建立人人共享,安心終老的「智齡城市」。 8


社會創新如何幫助我們實現這個目標? 如何賦權給黃金一

代,讓他們發揮獨有的影響力、重新定義「老齡化」? 一 年一度的「黃金時代展覽暨高峰會」匯聚各界精英,展示

和探討人口老化各方面的創新理念和有影響力的方案。每 年的參與者都建議我們把這些討論轉化為文字,作為參考 文獻。世紀疫症更為個人和社會帶來全新的挑戰,激發我

們把部分在 2021 年高峰會的討論和一些最新的發展集結成 書,讓讀者沉澱思考。

這本書以「香港智齡生活調查 2021」為引子,帶出黃金一 代被社會忽略的一面,帶動大家作前瞻性的探討和及早作 出合適的準備。本書的内容以分享發展智齡化社會的五大 領域為主題,包括(一)黃金時代經濟、(二)健康和醫

療保健、(三)生產力和參與度、(四)科技研發和應用、 (五)社會凝聚力和包容性;亦收錄了各地的新想法和具 體方案。我們希望透過社會創新的角度,由商界、政府、 非營利組織和民間通力合作,建立跨界別、跨年齡的夥伴 關係,把資訊性社會演化成智齡社會,令所有人可以各展 所長,並獲得所需的服務和資訊。

我們今天的行動,將會影響和塑造當前和未來幾代長者的 生活。這個變化的總效應目前還未可預計。但社會各階層 必須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延長了的生命,共同為社會福祉 做出最大的貢獻。

編者的話

9


捐款支持

黃金時代基金會是一個非政府資助的慈善機構(編號:

91/14446),所有運作及計劃推行,包括本次電子書的推 出,全賴各界熱心人士及機構的鼎力贊助和支持。我們十 分依賴你慷慨的捐助。

現誠意邀請 閣下以捐款形式支持《群策智齡》電子書。只

需捐款港幣 $100 或以上,即可憑收據在香港申請扣稅。您 的捐助,不論金額或形式,都代表對我們的支持與信心, 將協助我們繼續向前,成就更多! 捐款鏈接:

https://www.goldenage.foundation/zh-hant/ e-book2022

您的捐助不單可以維持基金會的營運,更是送給社會的寶貴 禮物,為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支持我們的 理念和工作,願我們攜手走出疫情陰霾,共創智齡城市。

10


引子

「香港智齡生活調查」顯示 「三明治世代」極需支援 黃金時代基金會聯同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合

作進行的「香港智齡生活調查 2021」,通過網上問卷訪問 了超過 1,100 位黃金一代(45 歲或以上人士)在五大範疇

的狀況,包括財務認知和管理、健康和醫療保健、生產力 和公民參與、科技認知和應用及社會參與及照顧 [1],目的

為瞭解現狀並為發展智齡城市作前瞻性的探討,令相關的 公、私型機構、社區組織和市民大眾對人口老化所帶來的 影響有深入的認識和及早作出合適的準備。

是次調查報告顯示了黃金一代被社會嚴重忽略的狀況。根 據政府統計處 2021 年年中數據顯示,45-65 歲人口現已達 引子

11


234 萬人,佔總人口比例 31.6%。他們屬於「三明治世代」 (即俗稱為夾心階層),不只要照顧上一代及下一代,在

不久的將來還要面對自己年紀漸邁、計劃退休及安老安排 等多個人生路上重要的事項。調查數據顯示他們無論在經 濟規劃、身心靈健康上都需要關注和支援。

就 本次調 查 所得 結果 以 及 對 現 狀的分析,本 會 提出以下 建議:

1. 減 輕黃金一代的財務與照顧負荷。調查結果顯示達七成 受訪者表示對將來退休生活感擔憂。建議在財務上,協

助黃金一代增進其金融理財知識與能力,進而做出妥善 的財務決定與退休規劃,增進晚年的財務健康;提供相 關的服務,如運用金融理財教練協助其設定理財目標, 並根據不同生命階段進行財務產品的規劃。此外,也要 確保這些服務能夠嘉惠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的群體。

2. 提 供有意義的社會與市民參與,增進晚年生產力。在生

產力和公民參與方面,約五成的 45 歲以上受訪者仍在工

作或願意再找工作,而主要願意繼續工作的前三大原因 為經濟因素、貢獻社會與自覺仍年輕。黃金一代期待退 休生活不只是傳統的休閒活動(約七成人士贊同),更

期待能夠參與各種貢獻社會的活動(約五至七成人士贊 同),如志願服務、繼續工作或終身學習,並有八成的 受訪者希望將自己的經驗與專長與他人分享。 12


在 這方面,本會一直倡議和推動黃金一代成為社會創新

動力。因應人口高齡化的挑戰,政府與企業更應該重視 中高齡就業的趨勢,並改變相關政策,包括提高年長就 業人士的就業能力、建立高齡友善的工作環境、減少僱 用的障礙(如:反歧視法規的定期監督與協助保障就業 機會)。在社會服務與參與上,應設計具有促進社會互 動、強調自我成長、以及創造以知識為本的培訓計劃,

將能夠有效吸引並提升黃金一代在公共與社會事務的參 與,進一步增進晚年的生產力。

3. 促 進健康與成功的老齡化。鼓勵黃金一代培養動態的興 趣,避免久坐帶來的健康風險;鼓勵定期健康檢查,如

提供健康檢查費用減免,甚至免費健康檢查。此外,政

府也可針對長者中心(鄰舍中心或活動中心)提供經濟 協助,鼓勵舉辦各種有意義且迎合其興趣的活動,吸引 黃金一代參加。

4. 關 切黃金一代的心理健康與獨居導致的社交孤立。調查 結果顯示:獨居與獨自吃飯的比例隨年齡增加,但社交

網絡分數隨年齡而降低。約五成受訪者有少於一半時間

感到活躍和充滿活力與覺得日常生活充滿有趣事物。隨 著年齡的增長,健康問題逐漸增多,對於照顧和服務的

需求也漸增。因此,瞭解與回應獨居人群的想法與需求

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黃金一代也有較高的比例有心 理健康問題與抑鬱風險。原因可能是因為 2019 與 2020 引子

13


年以來的社會衝突與疫情所導致的社會經濟動盪、公共 服務受阻、經濟收入銳減、失業風險、社交孤立 [2],以 及在家工作導致的家庭衝突與照顧負荷等。

5. 高 水平的數碼素養是實現智齡化的關鍵因素之一。是次 調查研究顯示:超過八成的受訪者每天都會使用網絡;

超過五成每天會使用社交媒體至少 1 小時;約有兩成每 天使用超過 3 小時。事實上,在新冠疫情下,許多服務

與社會活動都轉爲線上舉行,令更多中老年人要學習數 碼科技。建議強化使用社交媒體的數碼素養,提升黃金 一代使用社交網絡與媒體的認知。

6. 做 好身心靈準備作出圓滿終途規劃。在社會參與及照顧 的範疇內,黃金一代對於晚年照顧與離世安排的態度同 樣值得關注。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幾乎所有受訪者都傾 向使用家居與社區照顧服務,反映晚年照顧服務,無論 在日常生活、醫療護理、心靈健康及情緒支援的需求甄

切。如果在長者身體仍健康時便提供各種家居式的照顧 服務,是能夠替代未來花費在安老院的費用,進而降低

長期照顧可能帶來的各種鉅額醫療支出。因此本會建議 在晚年照顧上,應增加家居與社區照顧服務的比例,如

增加居家安老或長者服務式住宅,以滿足未來黃金一代 對於照顧的需求。此外,我們要進一步了解沒有選擇任 何安排的受訪者的想法。在離世安排方面,超過一半的 被訪者沒有與家人商量身後事的安排、預立遺囑,以及 14


預設醫療指示。政府及業界應透過各種渠道推廣平安三 寳及提供合適的晚年照顧計劃。

以上各項值得我們再加以鑽研及投入更多時間與資源探討 具體應對行動。 研究團隊成員

黃金時代基金會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 社會行政學系

杜錦然 副主席

陳昱志 助理教授

容蔡美碧 創辦人及主席 關仕明 前副主席

馮思敏 前營運總監

陳麗雲 榮譽教授 洪藹恩 研究助理

石松雲 博士研究生

請瀏覽或下載「香港智齡生活調查 2021」完整報告: https://www.goldenage.foundation/zh-hant/ content/smart-ageing-index

參考資料: 1. B araković Husić, J., Baraković, S., & Cero Dinarević, E. (2019). Smart Ageing: Are We Succeeding? In A. Badnjevic, R. Škrbić & L. Gurbeta Pokvić (Eds.), CMBEBIH 2019. IFMBE Proceedings, vol 73: Springer. 2. Ni, M. Y., Yao, X. I., Leung, K. S. M., Yau, C., Leung, C. M. C., Lun, P., . . . Leung, G. M. (2020). Depression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uring major social unrest in Hong Kong: a 10-yea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Lancet, 395(10220), 273-284. doi: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9)33160-5

引子

15


1

黃金時代 經濟 Credits: vectorlab/depositphotos.com


導言

現代高齡人士的增長令社會出現「黃金商機」。這一部 分的文章由公營和私營產業以至宏觀的角度,提出各種

惠及長者的金融服務和產品。業界從理解「黃金一族」 的需求出發,推動退而不憂和提早策劃的理念,為高齡 人士開創財富管理和退休規劃,日常銀行的服務更是傳

統與革新兼顧。以下四篇文章富啟發性,闡明智慧養老 的重要性和契機,倡議政府與商界和公益機構共同投資 發展這片新天地。


1 從銀轉金 創新契機 容蔡美碧 黃金時代基金會創辦人及主席

作者簡介

從銀轉金的商機

傳統的想法認為長者退休後沒有工作能力,加上體衰力弱, 將成為社會的重擔。事實上,「銀髮」概念已不合時宜。 步向晚年的「嬰兒潮」一代(1946 至 1964 年出生者)經

常被稱為「黃金一族」,與舊世代的「銀髮族」截然不同。 他們不僅經濟狀況較為富裕穩定、教育程度較高及思想更 開放,對生命的意義、生活用品及質素的要求偏高,這些

思想及行為上的改變形成了一個全新的市場。以美國為例, 人口逾 1 億的 50 歲或以上人士便掌握了超過 3 萬億美元(逾 23 萬億港元)的可支配收入,單計服裝、個人護理產品、 18


教育與娛樂等開支便達到 2500 億美元。許多跨國企業開始 為人口龐大的長者度身訂做不同的產品與服務。

其他受益於長壽的行業包括醫療保健、健身、美容、旅遊、 財富管理等。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指出,到了 2030 年,在北

美、西歐和東北亞洲,預計 60 歲以上的人口佔總消費人數 增長的 55%,即超過半數。

根據《2020 年亞太銀髮經濟商機報告》的調查顯示:到

2025 年,亞太地區的老齡化市場價值估計將達到 4.56 萬億

美元,與 2020 年的 3.2 萬億美元相比會增長 43%。然而, 香港、中國大陸乃至東盟國家的智齡科技、產品和服務仍 處於起步階段,為具有前瞻性的公司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但傳統的企業通常都忽略了 40 - 60 歲以上的群組。到底龐

大的中老年人士對人生下半場有什麼想法呢?他們有哪些 新需求呢?市場應開展甚麼新產品或新服務?

經濟轉型黃金商機

人口結構變化直接帶動了經濟結構急劇改變,改變了就 業市場,締造了新的需求。這些改變牽涉社會每個層面、

界別和不同的年齡層。由中老年人催生的黃金商機將成 為解決人口老化挑戰的重要一環。商界擁有豐富的資源,

能因應市場的需求而推出適時的產品和服務。產業如何 第1章

黃金時代經濟

19


在這浪潮中轉型,同時又能夠永續經營,就需要有創新 的思維模式。

牛津經濟硏究院的報告顯示,有九成的高齡受訪者表示希望 能在家頤養天年;各國政府亦積極推動居家養老。因此,「生

活產業」將是長者產業未來發展一大重點,其中除了日常衣 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外,更會直接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

例如,本港企業「文化村」成立於 2001 年,除經營安老院 外,第二代接班人積極推動安老創新,引進多款新產品及

20


配套設施,希望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公司近年從日本進 口吞嚥輔助食品「食倍樂」軟餐,利用酵素把攪碎的固體

食物,轉化為柔軟順滑的啫喱狀軟餐,用於各式各樣的食

物,如叉燒飯、煎釀三寶、西多士等,賣相比傳統的「糊仔」 更吸引,讓吞嚥有困難的長者可品嚐色、香、味俱全的食 物,提高膳食質素。

這種轉型並不容易,因為市場調查、研發、測試、銷售、

品牌建立過程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專業知識,還要取得董 事局或投資者的支持。願意冒險的先行企業,將來的經濟 和社會回報也會高於落後於市場的企業。

安老創新改變的契機

創新是社會應對高齡海嘯的一個重要契機,並且是建立創 新生態環境最重要的動力。香港的安老創新近數年亦開始 湧現。

和悅會是一家專注於長者服務的社會企業,2016 年起成為

社會福利署「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認可服務提 供者。該公司以創新的營運模式,為長者提供多元化的社

區照顧服務,在 2019 年開辦 8 家日間中心,疫情期間更提 供上門的家居照顧服務,及陪診等社區支援服務,讓長者 可以居家安老。

第1章

黃金時代經濟

21


另一推動生死教育和環保殯葬的社會企業「毋忘愛」以人 性化與環保為定位來籌劃喪禮,把生死教育的理念,以最

具體的殯儀服務來實踐。「毋忘愛」的環保殯儀理念,在 喪事的每個細節中實踐:選用可循環再用的吉儀、佈置以 盆栽或絹花取代一次即棄的鮮花、再造紙製成的紙紮、環 保紙棺、可生物降解的骨灰盅等。在疫情和氣候變化的影 響下,環保殯葬會得到更多的認同。

22


商界觀望政策推動

服務老化社會,應要平衡市場效益和社會效益。由於高齡

的需求與挑戰是前所未有的經驗,政府與企業都在學習和 實驗新的模式。

香港的長者產業處於起步階段,大部分企業仍抱有觀望的 狀態。要令商界有動力投資在長者市場,政府應擔當推動 及促進的角色,並搭建公平、公開的市場平台去支援行業 的發展。

第1章

黃金時代經濟

23


2 及早策劃享受 財務自由第一步 劉嘉時 BCT 銀聯集團董事總經理及行政總裁

作者簡介

香港人壽命愈來愈長,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 [1] 顯示,

本港男性人均壽命是 82.34 歲,女性更達 88.13 歲,多年

來成為全球之首。長壽本應是福,但亦意味著退休生活更

長久。要面對的退休生涯可長達二、三十年,如何才能有 足夠的退休儲備去應付呢?

過去幾年,全球均面對不同挑戰。疫情大流行加上科技 急 速 發 展 帶 來 的 顛 覆 性 影 響, 不 少 地 方 又 出 現 地 緣 政

治、社會動盪,這些都為金融市場帶來波動,增加投資 24


風險。經濟受到打擊,亦沖擊就業市場,影響個人收入 及儲蓄。

對退休的準備充足嗎?

一項全球性的研究指出,各地養老金計劃正面臨挑戰,研 究用量度「退休計劃相關的態度和行為」的「退休準備指

數」[2],從 0 到 10 範圍內對 15 個國家的退休準備情況進

行排名。數字顯示,自 2012 年以來,指數的全球平均分在 4.9 和 6.0 之間,準備水平一直偏低。2020 年,接受調查的 15 個國家中全部都低於 8 分,有 9 個國家更只得 6 分或以 下,研究分析這反映疫情打擊全球經濟及工作機會,加劇

第1章

黃金時代經濟

25


養老金計劃面臨的挑戰。尤其在疫情未全面受控的地方, 有些人對前景未感明朗,亦會提取部分養老金來應急。

在香港,BCT 銀聯集團 2021 年 5 月以「港人未來生活期 望及退休理財準備」為題進行獨立調查。結果顯示,受訪

者大多對退休生活積極樂觀,有 76% 受訪者更希望退休後 「財務自由」。可是,約三成受訪在職人士及約七成受訪 退休人士目前沒有使用任何退休理財方案,對達成未來理 財計劃欠缺行動。

在眾多不確定及不明朗因素下,更需要未雨綢繆,為未來 做好準備。

多少才足夠?

針 對 退 休 準 備, 我 們 可 由「 替 代 率 」(replacement

ratio)入手計算,將退休後的收入(例如退休金、年金、 社會福利或其他收入)除以退休前的收入。例如:退休後

可得收入是 $21,000,退休前入息是 $30,000,替代率便是 70%,即退休後的收入能夠「替代」退休前的七成收入。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私營退休金小組首席經濟師兼主管

Pablo Antolin 提出,參考荷蘭及丹麥,理想替代率要達到 40% 至 45% 水平,退休金供款比率則約為月薪的 20%。

反觀現時香港的強積金制度,只要求僱員及僱主分別作出 26


僱員有關入息的 5% 的強制性供款,即合共的供款比率僅 為月薪的 10%。

數碼新常態下的理財策略

要退而不「憂」,我們便要好好管理可以掌控的部份。疫 情下帶動數碼化成為

新 常 態, 退 休 金 業 界

早已配合智齡(Smart Ageing) 以 至 智 慧 城 市(Smart City) 的 發 展方針,與僱主及退休

金成員開展數碼旅程, 透過更便捷、更穩妥的

電子化服務策劃退休。 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幾點出發: ・越早越好: 及 早部署退休,由關心自己的退休金

(包括強積金及職業退休計劃)戶口 開始。最基本要知道自己的戶口在什 麼公司,投資組合等等。

・越多越好: 除 強制性供款,在許可的情況下多作

個人額外供款,提升退休儲蓄充足度。

・定期檢視: 善用電子工具,積極管理退休金戶口。 第1章

黃金時代經濟

27


例如檢閱結單、定期檢視及調整投資 選擇等等,其實絕大部份都可以在電 腦、手機隨時隨地處理。

・繼續投資: 停 止工作不代表沒有收入,因為投資

也可以帶來收入。因此,要持續投資 以應付長達數十年的退休期。

退休是一個豐盛的黃金時期。只要我們在工作生涯為退休 財務做足準備,與此同時,不忘為自己培養興趣、建立社 交圈子,做好身、心、靈的預備,這樣便有條件讓我們過 一個精彩的人生下半場。

想得到更多有關退休理財策劃的資訊, 請瀏覽 www.bcthk.com

參考資料: 1. 資 料來源:日本厚生勞動省 2020 年公布《2019 年度全球平均預期壽命報告》 2. A egon's Annual Retirement Readiness Index 專研究全球「退休計劃相關的態度和行為」, 從 0 到 10 範圍內對澳洲、英、美、法、中國、日本、巴西等 15 個國家的退休準備情況進行 排名

28


3 你準備好 退休財務嗎? 蔡淑敏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 教育計劃及統籌經理

作者簡介

很多 45 歲以上的朋友都憧憬退休後的生活。在展開人生新

一頁的同時,隨之而來都會想到金錢的問題 – 究竟多少資 金才足夠退休?現有的投資組合是否合適?

退休理財新挑戰

今時今日很多人覺得養兒防老已經不合時宜;與其倚賴下 一代供養自己,退休人士都以財務自主為基礎作出預備。 第1章

黃金時代經濟

29


加上單身或已婚但沒有兒女的人士增多,退休財務策劃的 重要性日益加強。

另一方面,父母為子女提供財務支援,例如協助他們置業、 結婚或創業等情況普及,亦改變了傳統的財富傳承的概念。 退休人士選擇將資產提早分配給下一代,留給自己晚年享 用的財富就會相對減少。

退休理財的能力需要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市場上提供各式各樣包括本地或 跨境的金融理財產品及服務。面對多元化及複雜的選擇, 退休人士必須擁有更多的知識去了解不同產品和服務的特 性,和評估它們的風險。

近年金融科技盛行,由日常的電子錢包、投資交易平台應

用程式,以至能協助建立投資組合的機械理財顧問陸續出 現。退休人士需要不斷汲取新知識,認識科技如何協助自 己管理財務。

現今投資理財資訊在網絡上垂手可得,但網上騙局亦同時 增加。退休人士必須提升防騙意識,包括保護個人資料,

不要輕信陌生人並進行金錢交易,同時提防一些以提供免 費投資貼士作招徠的社交專頁或群組,避免墮入「唱高散 貨」的投資騙局。 30


退休理財的三大守則 1. 風險管理才是皇道

面對任何變數的最佳方法就是「居安思危」。預先為可能 出現的財務逆境作準備,可有效地管理投資和財政風險, 減輕對財政的不良影響。

2. 理財目標的基本就是保本

雖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財目標,但「保本」在任何退休

理財目標中都是必須的。退休人士可承受的投資風險會按 年齡增長而調低。在分散投資的基礎原則下,退休的投資 組合中保本的比例亦應按年齡增加。 3. 持續學習理財新智慧

對有理財經驗的退休人士來說,都明白每次處理財務的狀 況並不一樣。退休後要保持學習,不論是財務知識或是理 財心態,都有助自己建立理財新智慧。

第1章

黃金時代經濟

31


投委會 * 網站設有退休理財專頁,提供專題內容及多媒體 資訊,協助市民管理退休財務。 請按以下連結瞭解更多:

https://www.ifec.org.hk/web/tc/retirement/ index.page

*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

察委員會轄下一間獨立的公營機構,專責提升香港市民的 理財能力,並獲四家金融監管機構及教育局支持。投委會

透過消費者教育平台「錢家有道」推廣及提供免費和持平 公正的投資者及理財教育資源及計劃,並帶領「理財能力

策略」為持份者締造有利環境,從而為香港不同群組提供 更多優質的投資者和理財教育。

32


4 普及金融與 長者的理財需要 容敏慧 匯豐亞太區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 多元共融事務主管

作者簡介

香港是全球人口平均壽命最長的地方之一,隨著人口老化 加劇,預期到 2069 年,香港 65 歲以上的人口將會到達 258 萬,佔總人口大約 38%[1]。在銀行服務方面,不少機構

都逐漸趨向電子化、無紙化,或者加入虛擬服務,而大多

選擇使用傳統分行服務的都是較為年長的人士。到底銀行 及金融業應該如何去平衡及推廣普及金融,為社會上不同 人士提供平等服務?

第1章

黃金時代經濟

33


如果你平常有接觸一些較為年長的親人或朋友,都可能知 道他們對上網、智能電話及不同電子設備的了解較少。當

他們遇上必須使用電子服務的情況時,可能只有少數人具 能力獨立處理,大部份的長者往往需要親友幫助。在實踐

普及金融的路上,除了為客戶開發更便利的產品及服務以 外,銀行及金融業亦應該同時考慮是否有需要保留部分現 有的服務或傳統的理財工具,以切合年長客戶的需要。

普及金融並不一定是革新,亦可以是保留傳統,為有不同 需要的客戶提供方便、可靠和平等的銀行服務。

34


為提倡普及金融,滙豐致力推廣「樂齡友好」,推出針對長

者客戶的不同服務及設施,並重新定位現有的服務,以滿足 他們對基本銀行服務的需要。其中包括:提供免費的紙張結

單、保留存摺戶口、提供「提款易」簡單易用的櫃員機服務, 以及設立「社區關愛櫃位」,為長者及有需要人士提供更快 捷的櫃位服務。目前,滙豐 95% 的分行已經提供無障礙銀

行服務。另外,我們亦邀請退休員工回來分行擔任「智醒老 友記」服務大使,協助年長客戶使用銀行服務。

滙豐亦於 2019 年推出了「滙豐安悅自主個人戶口」,專

為精神上失去行為能力的人士而設,例如患有認知障礙症 第1章

黃金時代經濟

35


的長者客戶。客戶可以保持 一定程度的財務自主,同時 亦可以按法律程序授權第三

方代表,例如家人,管理名

下的其他戶口。我們了解長 者較少機會接觸理財資訊, 所以亦印製了「滙豐樂齡理 財」手冊,為長者提供保障 財務的建議,例如提醒客戶 要 警 覺 詐 騙 陷 阱, 包 括 電

郵、短訊、電話以及投資等

等常見騙案,並介紹授權予 第三方的不同方式(例如授

權書及持久授權書),以協助他們有效管理財務。

於推廣普及金融方面,我們面對的挑戰在於物色有效接觸 較年長客戶群的渠道,現時我們主要依賴一些傳統媒體(例 如電台、電視台),或者藉著非政府機構的網絡作人傳人

的推廣。同時,滙豐亦有投放資源,以提高職員對不同弱 勢群體的認知,期望由內而外去推廣相關服務,讓大眾關

注不同的弱勢群體。我們亦希望藉此推動業界,提供更多 切合長者需要的銀行服務。

36


了解更多:

https://www.hsbc.com.hk/zh-hk/communitybanking/age-friendly/

參考資料: 1. 香 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 香港人口推算 2020-2069 - https://www.statistics.gov.hk/pub/B1120015082020XXXXB0100.pdf

第1章

黃金時代經濟

37


2

健康和 醫療保健 Credits: vectorstudi/depositphotos.com


導言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個人及社區健康受到廣泛關注。醫 社合作、基層醫療、心理精神支援及預防勝於治療等觀 念普遍更受重視。以下六篇文章,首兩篇探討長者保健 的原則和方法,以及高齡長者在疫情下如何保持生活的 最佳狀況。第三、四篇談醫社合作,扭轉以醫院為中心 的醫療體制,改以社區為中心,以人為本的策略,以及

以「地區康健中心」統籌開發手機軟件,配合食衛局發 展全港的「綜合護理長者」服務。一般人都忌諱談論死

亡問題,但往往病者與家人卻無法面對這樣的境況。本 章最後兩篇指出「預設醫療指示」的重要性,是另類的

人生保險,以及如何預備全方位綜合晚期照顧服務,以 解決病者與家人的困境。


5 疫情下的長者保健 梁萬福 香港老年學會會長、養和醫院老人科 名譽顧問醫生及長者醫健主任 如何能夠在踏入黃金歲月維持健全及健康身體,都是人生 下半場的人時常討論的議題。這篇文章書寫的時候正值香 港爆發新冠肺炎第五波,導致滿城風雨,更影響到大家歡 度虎年新歲的心情。在經過 2020 年農曆新年開始的兩年世

紀疫症肆虐之下,大家都會對醫院產生驚恐的情緒,一旦

自己或家人入住醫院後就不能探視,真是幾時死了或許也 不能及時知道。所以絕大部分人都更希望自己或家人能夠 更健康,減少疾病。本文希望跟大家探討老來保健的原則 及方法。

40


很多人都會研究是否需要做驗身? 驗身計劃有多種。收費亦會因應檢驗範圍而有所不同。簡單 的檢查如驗血、驗小便、照 X 光,收費相對便宜。但如果

檢查包括電腦掃描、磁力共振、超聲波、運動心電圖,甚至 大腸鏡、骨質疏鬆指數、婦科檢查等等,收費自然會高。

驗身的頻密程度和檢查範圍很視乎個人的情況和需要而

定,很難一概而論。健康常取決於幾個因素,主要是遺傳 基因、生活習慣、飲食健康及運動能量。

首先談遺傳因素。其實很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 高血脂、痛風症、關節疾病、甲狀腺病丶大腸癌等,都是

與遺傳有關。萬一家庭成員是患者,得病的風險會較高。 因此,我們要特別留意,及早做相關的檢查,定時檢測, 甚至改變生活習慣,以期將遺傳疾病的風險減至最低。

其次是生活習慣。其實很多常見的老人疾病都是與個人生 活習慣息息相關。頭號壞習慣就是:吸煙。吸煙引致冠狀 動脈心臟病、中風、慢阻肺病、肺癌等的例子多不勝數。 所以,每每看到病人有吸煙習慣,我都忍不住極力規勸他

們戒除。因為香煙是摧毀健康的頭號殺手。第二位應該是: 飲酒。雖然研究曾説「少量紅酒對心血管有好處。」但事

實往往是「有飲酒習慣的人絕大部分都會飲酒過量。」持 第2章

健康和醫療保健

41


續的酒精過量會導致脂肪肝、肝硬化、肝癌、胃炎、胃出 血、胰臟發炎,甚至腦部疾病如認知障礙症等。所以,戒 除習慣性飲酒對健康是好的。

而另外一個壞習慣就是:倚賴安眠藥或鎮靜神經藥物。現代

都市人,無可否認,面對不同壓力。很多人難免情緒受影響 而遇上睡眠問題,他們需要借助鎮靜劑或安眠藥物才可入

睡。但是,大家也知道,長期服用精神科藥物除了養成倚賴 之外,更會影響記憶力。所以,若有此習慣就要戒除!

42

Credits: chormail@hotmail.com/depositphotos.com


當然,持久運動和健康飲食更是我們這些踏入人生下半場

的人士,最值得投資的項目。均衡飲食、減少油、糖、鹽、 脂肪等飲食習慣,不但能對抗肥胖及糖尿病,更能有效地

預防老人疾病。至於帶氧運動和體能訓練亦是提升健康的 方法啊。

對於踏進黃金歲月的朋友如何保有一個健康身體,我認為 最好的方法是:由家庭醫生根據你個人的家庭風險、生活

習慣、疾病紀錄,去建議一個最適合你的身體檢查。其實 年過 50 歲最好就能有一個固定的家庭醫生為我們做定期檢 查,監察健康情況。

步入 50 歲後,最好能為常見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 病和高血脂作定期檢測。血壓應每三個月量度一次,血糖 則每半年驗一次,而血脂亦應最少每年一次。如有家族病

史的人,更應早於 40 歲便作定期檢查。除了以上三項檢測 之外,大腸鏡檢查亦是重要的。日本及大多數歐美國家都 會為 50 歳以上國民提供大腸鏡檢查。因為透過大腸鏡找出

瘜肉並將之移除,便能大大減低患惡性腫瘤的機會。對於 沒有瘜肉患者來說,每十年才做一次大腸鏡檢查亦可以,

但是如有家族病史或患有瘜肉,便應每五年照一次大腸鏡。 至於女士們,每年的婦科檢查是必不可少的。定期乳房檢

查,包括:自我檢查、醫生檢查、造影檢查是可找出早期 第2章

健康和醫療保健

43


乳癌的病徵而加以根治。更年期後更應該定期檢查骨質密 度,治療骨質疏鬆,自然能減低骨折的可能性。

如果以上各種檢查都做齊,我們大可放心,算是盡了己責。 因為若身體是毫無徵狀的話,只是利用抽血檢測,或運動

心電圖,甚至電䐉掃瞄血管做影來找出早期腫瘤或冠心病 的機會是低的。因此,做上述檢查的果效亦不會太大。

44


6 疫情下高齡長者 的身心健康 劉喜寶 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 香港樹仁大學尹周玉芬跨學科循證實踐及研究中心 助理教授 沈毅延 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研究助理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已達兩年之久。最初醫學界對於控 制疫情束手無策,而新冠病毒對體弱及有長期病患的高齡

長者尤其危險,因此很多高齡長者唯有暫停面對面的社交。 可是,新冠疫情並非如當年的沙士,由 2020 年起每隔幾個 月疫情就爆發一次。儘管自 2021 年 2 月起市民可以接種新 第2章

健康和醫療保健

45


冠疫苗,不少高齡長者及其家人對於新疫苗沒多大信心,

高齡長者接種率一直處於低位。既然因各種原因未能或者 沒有接種疫苗,很多高齡長者唯有繼續減少社交活動,居

家抗疫。社交距離為高齡長者來說是雙面刃。不少家屬表

示,高齡長者因長時間缺乏社交及戶外活動,變得「冇咁 精靈」,心情、身體狀況等都轉差。

2021 年 4 月至 12 月,香港樹仁大學獲研究資助局的教員發

展基金資助開展《香港百歲老人研究(第二期)》以了解高

齡長者於疫情下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截至 2021 年底, 團隊訪問了 96 位正在照顧 95 歲或以上高齡長者的家屬。 這 96 位高齡長者平均年齡達 97.5 歲,最年長的是一名 106

歲的婆婆。由於研究員與家屬作電話訪談,我們可以假設接 觸得到的高齡長者,都有一定程度的家庭支援,而了解他們

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可讓我們窺探疫情下高齡長者的 「 最佳狀況 」(best-case scenario)是怎樣。研究發現:

・身體健康: 超 過七成家屬認為高齡長者的身體比

一年前差。以簡易 FRAIL 問卷來作初

步評估,體格屬於衰弱(frail)、衰弱

前期(pre-frail),及健壯(robust) 的比例為 35%、56% 及 9%。超過八 成高齡長者不良於行,或者需要別人 或工具的輔助在戶外行走。 46


・認知健康: 超 過七成家屬認為高齡長者的認知能 力比一年前差,而本身已患有認知障 礙症的高齡長者當中,更有多於八成 被家屬認定為認知能力轉差。

・日常生活: 只 有一半高齡長者每月與親友有多於

一次聚會,而每星期都有閱讀書報、 進行個人興趣活動(如打理花草)的

高齡長者更少於三成。可是,仍有四 成長者在社交距離限制下,每天仍有

做簡易運動(如太極、健身動作)的 習慣。

・心理健康: 大 部分家屬認為高齡長者凡事都看得

開(65%),亦有一半家屬認為長者 覺得生命具意義。

高齡長者於疫情下身體及認知健康都轉差,日常生活亦因 社交及戶外活動減少而見枯燥。可是,高齡長者的心理韌

性(resilience)來自於對生命的態度。儘管未能外出,不

少仍有活動能力的高齡長者會在家中做運動、幫忙做家務 等。高齡長者凡事看得開的性格亦有助他們於逆境中尋找 生活中各種「小確幸」,如家人的陪伴、與外地子孫視像 通話等。

第2章

健康和醫療保健

47


Credits: eggeeggjiew/depositphotos.com

由於疫情導致高齡長者在生活上有所改變,加上暫停長者 服務,本地醫療及社福界可能會於可見將來,面對更多體

弱或認知上有障礙的高齡長者。各地都正在為處理疫情積 壓下來的服務疲於奔命。在訪問中,不少家屬最擔心另一

波疫情令各類長者中心再次一刀切地關閉。現時,英國及 美國皆有重開長者日間中心的指引,包括要求長者、陪同 的家屬及員工接種疫苗或定期檢測、配戴口罩、並定時清 潔雙手、以固定小組代替大組活動、更頻密地清潔場地等

等。此外,對於有家庭支援的高齡長者,於日間照顧服務 48


停頓期間,中心亦宜制訂簡單而個人化的在家訓練方案, 讓家屬繼續協助長者復健。再者,現時不少成年人都習慣

使用視像通訊(例如 Zoom),於服務停頓期間以這種方 式連繫家屬,既有助跟進長者狀況,亦有助調整在家的訓 練方案,亦可舒緩家屬的照顧疑惑及壓力。

開展《香港百歲老人研究》的目的是要了解高齡長者作為 社會上最脆弱(因他們大多體弱又患有長期疾病)又最堅 韌(他們經歷過各種人生難關、社會變遷等等)的群體的 生活及需要。在疫情下,他們正正表現出這種脆弱下的堅

韌,又堅韌中的脆弱。除衷心希望疫情儘快完結之外,我

們亦希望透過與各界分享這研究的中期結果 *,讓醫療及社 福機構加強對高齡長者及其家庭作出支援。

* 本研究計劃於 2022 年前完成所有訪問。 了解更多:

健康長壽:香港實證研究 Hong Kong Centenarian Study

https://www.facebook.com/HKCentenarian/

第2章

健康和醫療保健

49


7 醫社結合新動向 尹德恩 和富社會企業資源及企業策劃部 高級項目經理

作者簡介

自 1978 年阿拉木圖宣言以來,人們近 30 年在衛生措施的

參與和貢獻是公認為健康保健的核心,更被認為是許多公

共衛生政策的基本要素。然而,1990 年代的衛生改革較少 關注社區參與和社會價值,更多關注衛生系統中的技術、

經濟和管理因素。雖然如此,社區參與亦從當時起,被認 為有利於衛生服務的發展、實施和評估。遺憾的是幾乎沒 有證據顯示社區參與對社區和個人層面健康有正面的影 響,因此成功和可持續性的社區參與仍然存在很多挑戰。

50


時至今日,社區參與在公共衛生醫療保健和發展方向具有

多種優勢,如協助社區培養服務人員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賦予社區對其所屬區域市民的健康和福利負責的能力等, 以確保社區的需求和問題得到充分解決,而並非單靠醫療 系統的輔助。過去偏重以「醫療」為主、以「醫院」為中

心的醫療服務體制,現開始改變為以「預防」為主、以「社 區」為中心、以「人」為本的策略。近期興起的一詞「基

層醫療」由英文「Primary Health Care」翻譯而來,亦稱「初 級衞生保健」。有人望文生義,將「基層醫療」誤解成「為

基層百姓提供最基礎的醫療服務」,但實際上,「醫」並

非單指醫生,它包含不同專業範疇的醫護人員提供多樣化 服務,包括護士、牙醫、中醫、脊醫、物理治療師、職業 治療師、臨床心理學家、營養師、藥劑師、視光師及言語

治療師等。「社」亦並非單指社工,它包含不同社區團體 如學校、社福機構、食肆、教會等。若要成功實踐基層醫 療必先以社區為本。

我們需要推動的是「社醫共生」,「是指社、醫從來分不 開,只可能是在政策上拆開了」,若醫社雙方缺乏有效溝

通,便會欠缺空間商討,如何為人們制訂長遠的健康計 劃。社會必須打破醫社分割的局面,並透過跨專職醫護人

員與社區團體合作,與居民建立良好溝通橋樑,從而了解

社區的健康需求。醫社共生與社區為本是相輔相成的關 係,醫護團隊若要了解民情,就需要透過與社區機構的合 第2章

健康和醫療保健

51


Credits: chormail@hotmail.com/depositphotos.com

作,擴展社區網絡,以便推廣疾病預防護理資訊。而社區

層面的機構在基層醫療上擔當不可或缺的角色,了解本港 各區的人口特徵存在差異,以數據及實證為前提,才能針 對地區健康問題對症下藥,作出相對應的預防工作。它們

可以外展方式主動加強與區內居民的聯繫,以從日常生活 中開始針對社區人士建立密切、長期及全面的監測預防目 標。不少研究均指出,完善的基層醫療有助減輕專科及醫

院服務的負擔,令醫療資源用得其所,達致「人人健康」 的目標。 52


「醫社結合新動向」意指剛提及的「醫」「社」專業各司

其職又互相協作,採取「以人為本」的模式,一站式促進 社區居民預防疾病、持續護理、保持健康,並為急性及慢 性疾病患者、殘疾人士及末期病患者提供復康、支援和紓 緩治療等服務。

第2章

健康和醫療保健

53


8 基層醫社合作 綜合護理長者 黃譚智媛 前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及瑪麗醫院總監 前世界銀行公共衛生專家 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會榮譽會長 香港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作者簡介

世 界 衛 生 組 織 於 2017 年 出 版 了《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 ICOPE「 綜 合 護 理 長 者 」: guidelines on community-level interventions to manage declines in

intrinsic capacity》,這套《社區管理「內在潛力」指南》

由 世 衛 Department of Ageing and Life Course 統 籌 幾 組 世界各地專家,從文獻綜述分析到同行評審,用最新的方 54


法 學( 如 AGREE,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編 成 此「 循 證 醫 療 」 的 常 規。 此 工 作 是 根 據 2015 年 世 衛 的 World

Report on Aging & Health 內強調的 functional ability(功 能能力)和 intrinsic capacity(內在潛力)發展,早期預

告身心健康退化的標記及其改善的方法。2016 年世界衛生 大會正式認可此指南,用以支援 WHO Global Strategy and Action Plan on Ageing and Health,呼籲世界各會員國「官 非學研」合作推廣及應用。

社區管理―13 項專家建議 此指南分三個模塊:

1. 內 在潛力下降:包括眼、

耳、認知、行動、營養、 精神抑鬱。

2. 老 化疾病群:小便不禁、 摔倒風險,依賴照顧。

3. 支援照顧者。

其 下 共 有 13 項 建 議, 每 一 建議都由專家組評定其證據

的質量及推薦的強弱。它們 相連有協同效應,改善功能 第2章

健康和醫療保健

55


能力及內在潛力,所以應該在全方位需求評估後,才建立 綜合服務計劃。

行動手冊―8 項「護理途徑」

2018 年, 世 衛 舉 行「Clinical Consortium on Healthy

Ageing」,參加者與世界各地不同專家支援了世衛發表

的行動手冊(2019)《基層醫療,個人化評估及途徑指 南》,讓地區的醫社合作可建立 8 項「護理途徑」(Care Pathway)。此行動指導的內容包括: 1. 個人為中心的目標。 2. 支援自我照顧。

3. 多元護理計劃,處理可降低「內在潛力」的問題。

4. 篩選「內在潛力」損耗的指引及評估醫社兩方面的需求。 5. 支援服務提供者。

6. 個人化的服務藍圖。

實施框架― 19 項宏觀及中觀行動

在 2019 年, 世 衛 跟 進 以 綜 合 服 務 文 獻 綜 述 系 統 評 價 及 Global Delphi Consensus Study 的 協 助, 發 表 了《 實

施 框 架 — 系 統 和 服 務 指 南 》, 在 此 世 衛 加 進 ICOPE

implementation score card 用以衡量實施的能力及程度。 56


指導從「宏觀角度」看強化系統 10 項行動,到「中觀角度」 人、社、醫多邊服務 9 項行動,要看: 1. 實施地區的醫療系統的成熟性。

2. 如何整合改善系統,包括人才、基建、財政及社區服務 與急症服務的重組。

3. ICOPE 實施評分表。

4. 地區領導綜合服務的成效。

BeHe@lthyBeMobile

要 完 善 地 區 性 服 務, 世 衛 已 發 展 Mobile Health or

m Healt h,用 於 mToba cco Ce ssati o n , m D i a b etes , mCervical Cancer 等, 現 在 加 了 mAgeing, 這 是 世 衛 與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 合 作 的 BeHe@lthyBeMobile 行 動, 編 成 手 冊(2018) 《A

handbook on how to implement mAgeing》, 用 以 指 導

各國如何發展、實施、監控及評估此項目。這軟件是根據 ICOPE 內容而建,再在運用適當手機訊息,改變使用者的 行為,活化計劃的實施,實為這系列文件的最佳配套。

這些建議途徑及行動是可改編成各國在社區、基層醫療 的個人化綜合服務。香港中文大學的胡令芳教授是世衛 專 家 顧 問 之 一, 她 的 團 隊 在 2021 年 3 月 在 Nutr Health Aging 發表了文章 Validation of the Construct of Intrinsic Capacity in a Longitudinal Chinese Cohort, 發 現 在 香 港 第2章

健康和醫療保健

57


可用此 intrinsic capacity(IC)「內在潛力」評分預測七年

後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 日 常 生 活活動的水平,更發現低 IC 分數與 IADL 局限數量成正相 關性。

既然從臨床角度,此等方法可支援在香港推行 ICOPE「綜

合護理長者」的服務,而香港政府正檢討基層醫療服務及 醫社合作,我們應該以「地區康健中心」統籌開發全港一

套的 mAgeing 手機軟件,用以配合食衛局發展全港的「綜 合護理長者」服務。

參考資料: 1. I 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 (ICOPE)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guidance for systems and services: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15993 2. 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 (ICOPE): guidance for person-centred assessment and pathways in primary care: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WHO-FWC-ALC-19.1 3. 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 guidelines on community-level interventions to manage declines in intrinsic capacity: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50109 4. B e Healthy, Be Mobile: A handbook on how to implement mAgeing: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14125

58


9 另類保險― 預設醫療指示 梁文聰 善寧會賽馬會善寧之家駐院醫生

作者簡介

「預設醫療指示」一詞在香港已出現十幾年,但坊間鮮見 深入討論。然而,香港的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晚期病人數 目與日俱增,作為從事紓緩護理的醫護人員,我希望透過 不同的平台推廣「預設醫療指示」,藉此加強寧養紓緩治 療在港的發展。

自 2016 年起,「黃金時代基金會」每年均舉辦「黃金時代

展覽暨高峰會」,薈萃醫療、安老、社會福利不同界別的 代表,就社會人口老化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今年活動 第2章

健康和醫療保健

59


的主題是「圓滿中途規劃」,藉以加深大眾對「預設醫療 指示」的認識。是次有機會出席活動,與多位嘉賓交流彼 此心得和想法,讓我獲益良多。

今次高峰會嘉賓之一「毋忘愛」主席范寧醫生,比喻「預

設醫療指示」就如一份人生保險,我覺得這個形容很貼切、 很實際。有媒體報道指出,根據 SwissRe 的報告顯示,截

止 2018 年香港的人均壽險業務保費,高達港幣六萬多元, 冠絕全球 [1]。由此可見,香港人非常著重「人生照護」, 唯「臨終照護」往往被忽視。

Credits: photographee.eu/depositphotos.com

60


「預設醫療指示」可視為另類的「人生保險」。在紓緩治 療工作裡,我接觸不少晚期病人,在最後階段時才張羅資

料,為臨終作安排;而更多的病人在毫無安排下離開人世, 致使衍生許多家庭糾紛,最常見是家庭成員因先人後事各 持己見,爭拗不絕。如每個人都能及早規劃人生,選擇和

制定「預設醫療指示」,包括是否接受:手術、插入鼻胃管、 各類急救措施,以及臨終醫療及殮葬等,均有助避免家人 的爭拗和壓力,亦可尊重臨終者個人意願。

香港公立醫院的工作非常繁重,醫護的人力資源有限,形 成一般公立醫院都以「救人」為大前提。縱然近年政府逐 漸重視「紓緩科」,但整體而言對晚期病人的支援相對其 他病人為少。

由於社會資源和我們的個人力量有限,加上培育市民由認 識至實踐「預設醫療指示」需要一段時間,故推動有關發

展並不容易。為此,我們希望從事醫護、社會福利、安老 服務等行業的人士都可攜手推廣「預設醫療指示」,呼籲 市民及早規劃人生,訂立一份屬於自己的「另類保險」。

參考資料: 1. 《香港 01》2020 年 9 月 20 日「定期人壽保險|保費高昂仍有保障缺口?」

第2章

健康和醫療保健

61


10 最真實的死亡旅程 何婉慧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 (綜合安老服務)院長

作者簡介

死亡只是一瞬間,身體從衰退、瀕死、彌留到離逝卻是一

個刻骨銘心的過程。當生命走到最後的時候,我們都渴望 在過程中少一點痛苦與煎熬,多一分尊嚴與平安。

安然離世,或許不再是一個幸運機率,忍受痛苦也不再是 出於無奈的唯一選擇。我們經過多年的不斷努力及累積經

驗,透過「維拉律敦治.荻茜靈安晚期照顧服務中心」,

藉由 Namaste Care ™ 靈安護理、全人護理、靈性關顧及家

庭為本等四大核心元素所組成的全方位綜合晚期照顧服務, 來致力協助每個生命,實現「讓至親在溫暖的懷抱裡,靈 62


裡帶着信心、盼望和愛,安然離去」的理想。我們盼望能 為社會多走一步,成為醫社的重要橋樑,讓更多經濟有困 難的末期病患長者享受公平的晚期照顧及掌握生命的最後

自主權,且能在熟悉的地方,與家屬共渡人生最重要的一

程路,留下更多幸福和美麗的共同回憶,讓家屬減少遺憾, 安然接受至愛離逝的事實。

尊重是愛的開始. 讓自己「預」見幸福

如果想在人生餘下的時光多一點幸福回憶,少一點遺憾,

「預設照顧計劃」便是一份給自己及家屬最好的禮物。在

第2章

健康和醫療保健

63


靈安團隊協助下,長者仍在清醒狀態下,及讓家屬與長者

雙方能敞開心扉,一起討論並訂立個人「預設照顧計劃」。 我們能夠聆聽長者期待的臨終照顧、醫療指示及葬禮安排

之外,也可更深入瞭解長者過去歷史、未完的心願、喜好、 最後日子的照顧意願,以及留給家人的心底話等。

「預設照顧計劃」不僅是讓臨終者表現生命的自主權,也 是與家人最深切的生命對談,也讓家屬懂得接納、聆聽與

尊重長者的意願。當長者的健康情況轉差至不能自我表達 時,大家能夠遵照其意願提供合適的照顧,使長者感到被

64


尊重,同時減輕家人作醫療決定時所承受的心理壓力,讓

家屬及醫護人員可以安心對病者作出最適切的照顧,家屬 懂得按長者的意願作出最好的安排,彼此有更充裕時間來 好好道別。

面對死亡的恐懼和孤單. 尊重生命的價值

身體是體驗生命的載體,以及感受愛、快樂、悲傷、痛苦 的器皿。我們明白臨終長者最害怕的兩件事,是疼痛與被

遺棄所產生的恐懼和孤單感。故此,我們採用 Namaste

Care ™ 服務模式(我們譯作「靈安護理」),透過營造寧

靜舒適的環境,以積極減輕病患長者在面對死亡時的的身 心靈痛苦為目標。此服務結合了五個元素的概念:尊重生 命的價值、寧靜安舒的環境及五感刺激、愛的觸摸及具意 義的個人化活動、24/7

全天候加強護理、療癒 食物/水分滋養和生活 樂趣。

靈安團隊每天為長者提

供「靈安護理」服務,

用最單純的感官方式, 帶領長者舒緩身心的不

第2章

健康和醫療保健

65


適與不安,盼望透過多元範疇的協助及介入,讓他們重新找到

生命最後的平安與舒適。最重要的是讓長者知道自己並不孤 單,是被尊重與被愛的一位。

靈性健康.「成為最真實自己」

長者可能會失去活下去的動力,或因疾病所帶來的痛苦而 感到絕望。他們面對的困擾是:將要與親人分離、死亡和

治療的決定感兩難、將要離世而很想修補和復和與家人的 關係、許多道歉和原諒,以及不捨與放下之間的掙扎。

靈性健康是個人在面向自己、他人、神、自然環境中,能 達到一個融洽的關係。靈安團隊如社工、院牧、護士、表

達藝術治療師等便是他們的同行者,透過幫助長者了解個 人對靈性的需求,如肯定自我價值、與自己及他人關係和

66


好、對親密和愛的渴望、對過去和現在的期望落差等等, 讓他們能誠實地面對自己,重新探索生命的意義,或藉由 生命回顧來肯定自我價值,找出當下的希望。

當一個人能夠享受每個當下,焦點便能從外界轉到面向自 己:欣賞自己的獨特身分和角色、尋找個人自主選擇和尊 嚴,以及自由表達疑惑和不安。

臨終者能豁達面對自己生死:經歷寬恕和被寬恕、超越限

制、懂得感恩、在關顧中被肯定和支持、享受愛與被愛、 在有限時間能積極生活、延續生命意義和希望、傳承生命 的智慧、靈裡便有力量來面對未來任何的變化,展望在天 家再見。

真正的生命不是走向死亡,而是走向「成為最真實自己」 的生命探險旅程。

編者按:

這項「預設照顧計劃」(ACP)不僅適用於臨終者,而每個成年人都應該儘早為自己的 ACP 做準備。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 (綜合安老服務)正積極向所有朋友、員工及家人推廣這項計劃。

第2章

健康和醫療保健

67


3

生產力和 參與度 Credits: seijiroooooooooo/depositphotos.com


導言

在醫學及經濟發達的今天,百歲人生已經不是天方夜 譚。誠然,人口老化催生許多社會問題和潛在危機:社 會服務、退休保障、醫療及長期護理各方面負擔加劇,

就業人口比率下降,勞動力短缺等等。本章的作者們從 不同面向窺探如何通過提高長者的生產力和參與度,將 人口老化帶來的挑戰轉化爲動力的契機,幫助減輕社會 負擔,釋放人力資源,紓緩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並且改

變社會對長者的誤解。文章中有倡議規劃「人生新藍 圖」來反思如何善用一生,有從外國借鏡爲長者提供義 務工作服務機會,亦有建議提升長者的數碼素質及為耆

年做好準備,更有作者親述退休之後怎樣「有事可為」, 經歷充實和具意義的生活。


11 人生新藍圖 謝家駒 「進優行動」推動者 「仁人學社」及「仁人行動」聯合創辦人 「滿竹跨世代」聯合創辦人

作者簡介

2016 年,兩位英國學者(Lynda Gratton 及 Andrew Scott) 寫 了 一 本 震 撼 世 界 的 書:The 100 - Year Life - Living and

Working in an Age of Longevity《百歲人生》。切中時弊, 影響深遠。

2021 年,史丹福大學的 Stanford Centre for Longevity 發 表了一份報告,題為「The New Map of Life」,可以說是

建基於《百歲人生》一書,但卻遠遠超越該書,直接了當 地提出了全球人類需要重新構建一個 New Map of Life。 70


把它直譯為「生命的新地圖」肯定不貼切,但我想不出如 何來表達。最接近的可能是「人生新藍圖」。 首先大家適宜咀嚼一下這個數字:

經歷了二十世紀這 100 年,人類的壽命普遍延長了 30 年 雖然並不是每一國家或地區都同步達致,但這個關於全人 類的整體概括,是有其科學根據的。 值得注意的是:

・ 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創舉,以前數萬年的人類 進化史上,從未發生過如此巨大的轉變。

・ 它的出現是眾多因素同時交織外來的結果,包括 第3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71


科學技術的突破,醫療衛生的改善,生產力及生 活水平的提升,通訊科技的發達等等。

・ 假若人類文明會繼續存在,於未來的世紀中,人 類壽命勢將不斷延長。

・ 同時我們又留意到,在二十世紀大部份時間內,

人們普遍並沒有預計到這 30 年的出現;絕大部 份的制度,政策,生活模式都未有迎接這 30 年

的準備。到我們如夢初醒,突然多了 30 年,馬 上有點手足無措。

・ 最 佳的證據,就是我們無奈地把這 30 年放在退 休的日子,即人生最後的階段。

現在我們值得反省一下,這是否最佳的安排?

人生新藍圖

這個藍圖最基本的啟示很簡單:

我們適宜把這 30 年(下一個世紀可能是 50、60 年) 分配到人生的其他階段,不要把它局限在人生最後的日子, 我們的人生將更加豐盛,輕快及幸福。 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並不容易。

72


可否想像一下,把多出來的 30 年更平均地分配較早的人生 階段,看看有甚麼效果?

假設你真的可活到 100 歲,平均起來,每十年便有三年的

時間:你的童年、青少年、求學階段(無論是否有機會入

大學)、工作生涯中每一小階段,你都有多三年可供支配, 可能性是否無限的多?

「人生新藍圖」提出了一系列構想,發人深省,例如:

童年起革命

我們要重新思考童年應該如何渡過,因為這一段的生活及 學習模式將會影響一生。

首先要從幼兒教育開始。最重要的創新,是要讓兒童多遊

戲,不要求他們識字、學數學、讀外語等,而是通過遊戲

來培養兒童的好奇心、表達能力、合群、挑戰自己、解決 問題的能力等。

有些人一聽見遊戲,便想起「勤有功,戲無益」這六個字。 現在提議讓兒童專心玩幾年,他們的思想可能會感到抵觸, 但我們並不是每十年便有三年可隨意運用嗎?就讓孩子多 玩三年又何妨?

第3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73


小學能否用學分制?

大學通常都採用學分制,但小學應否也需要採用類似學分 制的安排?

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我們不斷地問,究竟我 們應如何裝備下一代以方便他們面對日後的種種轉變及 挑戰?

中學更須全面改革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中學階段中必須加插一些 Gap Years, 不只一個,而是多個,而且數量及內容可以由個別學生自 行決定,所以最後中學要多少年才畢業也可以因人而異。

全民免費大學

當一個國家大多數的人口都已有 100 歲的預期壽命,大學

教育也應該全面普及。是否全部免費,亦值得辯論,最好 是能者自付,但經濟條件不佳的不應被拒之於門外。

工作到 80 歲

要有心理準備,80 歲時還會工作,但整個工作就業階段會 面目全非。 74


你極可能每工作數年,便可停下來一段時間,半年、一年、 兩年也可以,方便你進修、旅遊、結婚、生孩子、照顧家

人等。而且你每週的工作時間也會縮短,從現在的超過 40

小時減至 30 或更少;愈來愈多企業實行每週四天工作,甚 至三天。

重新定義退休?

可能沒有了退休這現象。你的健康情況異常地好,而且有 電子設備時刻監察,你可以自由走動,還可以選擇照顧他 人,或做你喜愛的事。

總之,無綸你今天甚麼年紀,「人生新藍圖」都會令你徹 底反思你如何善用你的一生。

讀者有興趣,可參閱此報告:

https://longevity.stanford.edu/wp-content/ uploads/2021/11/NMOL_report_FINAL-5.pdf

第3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75


12 從真實個案看 博物館如何推動長者 的積極性 Maeona Mendelson 夏威夷跨代網絡(HIN)副總裁

作者簡介

隨著美國人口老齡化,當務之急是消除長者在社區生活的障 礙,達致各個領域的包容性和可及性。根據美國退休人員

協會的統計,年齡在 65 歲或以上的美國人有 4,500 萬,到

2030 年,這個數字將增加到 7,300 萬,即五分之一的人口。 全齡化社區的主要障礙是年齡歧視,即認為長者是社會的 負擔。與年齡歧視相反的觀點是,這個新興的人口群組為 76


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將社區重塑成一個更具人性化和跨 代合作的社會環境。

年齡歧視確實存在。例如,一家知名美國博物館公開其導 賞員義工的資料後,傳媒就認為其義工「太年長和有太多 白種人」(Byrne, 2021)。

儘管受到限制和批評,博物館正在積極主動地確保其員工 的專業多元和展品的可及性,以吸引廣泛的遊客。這些變 化對於保持相關的歷史文化至關重要。

通過使用藝術作爲聯繫和交流的工具,在疫情之前的導賞

員爲特別群組設計了行程。導賞員與檀香山藝術博物館 (HOMA)的 Linekona 藝術學校的藝術教師合作,爲患有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退伍軍人提供藝術創作活動 和博物館之旅。該活動是爲受傷的戰士而創建的項目。

博物館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幫助解决社區中,個人被社會 孤立的問題。其中最成功的是爲認知障礙症患者和護理者 提供一系列的援助計劃。

博物館認知障礙症友好計劃

史密森尼疫情前認知障礙症計劃(Smithsonian Pre-covid Dementia Program)是其中一常規項目。導賞員在弗里 第3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77


爾 / 薩 克 勒 畫 廊(Freer / Sackler Gallery) 和 肖 像 畫 廊 (Portrait Gallery),為成人和兒童提供史密森尼導賞之 旅。最初三個月的試點是在國家美術館進行。

史密森尼計劃(Smithsonian Program)遵循紐約市現代

藝術博物館(MOMA)發起的模式。MOMA 認知障礙症朋 友計劃,名爲藝術與心靈(Arts and Minds),成爲一個非 牟利組織,其使命是利用藝術的包容性,作爲改善護理人 員以及阿茲海默病和其他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生活質素的一 種手段。

藝術與心靈(Arts and Minds)是一種在畫廊中的體驗。 遊覽時間為 90 分鐘,包括六至八位認知障礙症患者和照顧

者。方法是觀察兩件藝術品,這種體驗旨在讓兩人感到賓至

如歸,並爲參與者創造享受當下藝術的機會。參與者都是認 知障礙症的早期患者,他們都是經由外展活動負責人安排。

藝術與思想包括與哥倫比亞大學合作的研究部分。體驗著 重於(一)情緒改善、(二)減少攻擊性行為、(三)強 化行為,例如進食和服藥以及社交孤立。

因為史密森尼計劃的重點是讓照顧者和困在家裡的護理對

象參與,所以招募工作是在社區範圍內進行,並且需要一 個積極的推廣計劃。 78


該項目領導層組織了一個諮詢委員會,當中有專業認知 障礙症護理、公共關係 / 巿場推廣,以及其工作人員和

義 務 工 作 者 代 表。 成 員 包 括 喬 治 敦 大 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和霍華德大學(Howard University)學者。

博物館推動長者積極性的貢獻

通過爲長者提供義務工作服務的機會,博物館正推動長者

的積極性和預防社交孤立,以及認知能力的下降作出貢獻。 博物館增強培訓導賞員的藝術史和溝通技巧。 第3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79


導遊帶領參觀歷史悠久的住宅,可能會以獨特的方式推動 長者的積極性。香格里拉伊斯蘭藝術、文化和設計博物館 (Shangri La Museum of Islamic Art, Culture & Design) 的一名導遊設計了一個 90 分鐘的遊覽路綫,其中包括步行

和攀登。參觀一次大約要步行 3,500 步,以及上落大約 53 個梯級。

各大博物館都有付費和 免費導遊服務

・ 世 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是於 1793 年成立,位於

巴黎的盧浮宮。一個名為巴黎繆斯(Paris Muse)的組 織在博物館和城市內提供遊覽服務。

・ 排名前五位的其他博物館有:(一)大英博物館,第一

個國家公共博物館(1753 年);(二)中國國家博物館, 北京。這兩座博物館都有義務導賞員服務。

積極推動樂齡的跨代共融機會

對於長者來說,與年輕人一起參觀博物館將確保這是一個 高水平的活動。博物館可以包括對兒童友善的展覽,例如 幾年前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舉行的恐怖電影人 物和服裝的展覽。

80


跨代共融活動的其他例子包括: ・ 在 倫 敦 大 英 博 物 館(British Museum)探 索,由

THATMuse 設計的尋寶活動,獎品是一小袋巧克 力硬幣。巴黎的盧浮宮也提供尋寶活動。

・檀 香山藝術博物館(Honolulu Museum of Art)

在新冠疫情後重新開放,參觀的家庭可在博物館

內參與手工活動,並可在博物館前的草坪上野餐。

・ 參觀完英國倫敦的國家美術館後,祖父母及孫輩 們可在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創作炭 筆畫。

藝術治療

藝術家草間彌生(Yayoi Kusama)(92 歲)展示了藝術創

作如何减輕個人痛苦和焦慮。她的標誌性黃色南瓜在全球

許多花園和博物館展出,為看到它的人帶來了無限的歡樂。 博物館有機會成爲一個繁榮的社區中心。在這中心內,可 以確定導賞員的作用。導賞員中有很多是長者,這使博物 館在推動長者積極化的過程中,展示包容性、多樣性和可 及性方面,發揮著重要的社區作用。

第3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81


參考資料: 1. AARP.org 2. Byrne, Dennis,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fires docents because there are too many white women in their ranks. September 28, 2021 at 1:56 pm, digital edition Chicago Tribune. 3. Greenberger, Alex. U.S. Seeks to Return 10th Century Masterpiece Allegedly Looted from Cambodia. Art News. July 19, 2021. 12:19 pm. 4. Honolulu Museum of Art (HOMA), 900 South Beretania Street, NW. Honolulu, Hawai'i, 96814. 5. M useums and Creative Aging: A Healthful Partnership, 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 PDF, Arora Philanthropies, 2021. 6. Raicovich, Laura (2021). Culture Strike Art and Museums in an Age of Protest. Verso UK 6Ménard Street, London W1F OEG. 7. Visit to museum and telephone conversation with Beth Ziebart, Director of Smithsonian's Accessibility Program in 2018. 8. V isit and telephone conversation with staff, Alzheimer's Society, London, England in 2018.

82


13 如何為迎接豐盛晚年 做好準備 馮海嵐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 《踏入晚年的危與機》計劃主辦者 梁芷凝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 動機及情感實驗室助理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我們對每個人生階段都會有不同的計劃和準備。兒時,我 們會計劃小孩讀哪間學校,之後選甚麼科目,選擇甚麼職

業。然後呢?我們為踏入耆年做好準備了嗎?我們實驗室

曾做過一個實驗,對比其他地區,例如美國和德國等國家, 香港人的耆年準備做得比別的國家少 [1]。這裡面的可能的 第3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83


原因很多,例如價值觀和地區政策不同等等。但是就如做 其他事情一樣,我們有準備總會比沒有準備好。有很多研

究發現為耆年做好準備會帶來很多好處 [2],例如更高的自

主、安全和幸福感和更好的精神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耆年(Healthy Aging)[3] 是關於創 造環境和機會,使人們能夠成為和做他們一生中所重視的人

和事。港人的平均壽命冠絕全球 [4],男女平均壽命約 85 歲,

在退休後有約 20 多年的時間。在 2021「黃金時代展覽暨高

峰會」的講座裡,馮教授從心理學的角度,分享了如何為迎 接健康耆年做好準備,以下我們會分享其中一些方法。

84


學會選擇及放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有成長(例如, 知識和經驗的累積),但難免也會有衰退(例如,身體機

能的下降)的地方。我們擁有的內在和外在資源是有限的, 所以可以根據自己在這個年齡段的特色,善用有限的資

源。這是生涯發展理論提出的「選擇、最適化與補償模式」 (SOC)[5]。例如,我們經常聽到年紀大的人說自己的學習 能力大不如前。這些對新事物的快速辨識和記憶等,我們

稱之為流動智力 [6],即混亂狀態中發現意義和新知識和解

決新問題的能力。而固定智力 [6],即應用先前已獲得的知

識經驗的能力,例如我們對事物的理解和經驗。研究發現, 隨著年齡,雖然我們的流動智力會下降,但固定智力會維

持不變 [7]。所以,當我們遇到問題時,雖然我們的反應慢 了,但過往的經驗可以讓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 而另一個理論,社交情緒選

擇理論 [8] 則指出當感知到有 限的時間時,我們會轉移社

交的目標,將注意力從與知 識相關的目標轉移到情感目

3

2

1 自己

標。現在我們可以回想一下

自己的社交圈子,在右邊三

個圈子裡,分別有什麼人。 越接近中間自己的圈子裡的 人和自己的關係越密切。

第3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85


隨著年齡,我們疏遠的社交夥伴慢慢下降但親密的社交夥伴 一路上升。所以,年紀越大,社交夥伴和聯繫或許會減少。 但是我們的社交網絡主要由情感上緊密的社交夥伴組成,而

我們對自己的社交關係更滿意。若你認為自己沒有足夠的親 密社交夥伴,不妨嘗試透過增加通訊的方式提高聯繫頻率,

圍繞節日/生日的社交聚會,學習使用社交媒體和安排會議 /聚會等形式,把夥伴從周邊的圈子裡移到裡面。

總括而言,在即將或已經踏入耆年的朋友來說,我們可以 學習懂得選擇和放棄。願大家能有一個豐盛的耆年生活!

如你有興趣了解更多相關資料,可參考以下網站: 動機及情感實驗室網站:

http://cumotivationandemotion.psy.cuhk. edu.hk/publications/

Geront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GSA): https://www.geron.org/publications 世界衛生組織網站:

https://www.paho.org/en/healthy-aging

86


參考資料: 1. Kornadt, A. E., Voss, P., Fung, H. H., Hess, T. M., &Rothermund, K. (2019). Preparation for old age: The role of cultural context and future perceptions.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74(4), 609-619. 2. Yeung, D. Y., & Zhou, X. (2017). Planning for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effect on retirement resources and post-retirement well-being.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8, 1300. 3. W HO (2020, October 26). Ageing: Healthy ageing and functional ability. https://www.who.int/news-room/q-a-detail/ageing-healthy-ageing-and-functional-ability. 4. W orld Bank. (n.d.). Life expectancy at birth, total (years). Retrieved from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SP.DYN.LE00.IN. 5. B altes, P. B. (1997). On the incomplete architecture of human ontogeny: Selection, optimization, and compensation as foundation of developmental theory. American psychologist, 52(4), 366. 6. Cattell, R. B. (1963). Theory of fluid and 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A critical experi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54(1), 1. 7. Cavanaugh, J. C., & Blanchard-Fields, F. (2018). Adult development and aging. Cengage Learning. 8. C arstensen, L. L. (1992). Social and emotional patterns in adulthood: support for 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 Psychology and aging, 7(3), 331.

第3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87


14 退休要「升呢」 走出「廢老」陰霾 馮思敏 「金銀島」 (50+ 雜誌式平台)聯合創辦人 黃金時代基金會前營運總監

作者簡介

跟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 2021 年年中數據顯示,在男女合 計的年齡組別中,45 歲以上,佔總人口比例超過一半,超

過 377 萬人;預計到 2036 年,每三個人就有一位是 65 歲

以上。人口老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香港人現時的平均壽命為 85 歲,代表他們在 60 歲退休後

「仍有大把時間」。相信大多數人認為,退休後應該輕鬆一

下,吃喝玩樂,「飲個茶、食個包」,遊山玩水一樂也。開 88


初幾個月,看似非常愜意,但時間一久,變得没有寄托,社 交範圍縮窄,生活了無生趣。無所事事的退休生活,令社會 普遍存在著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長者」多是被照顧 的社群,代表衰弱、退化、沒有價值。

但在醫學及經濟發達的今天,60 歲仍然充滿活力,生活階 段不再是「學習—工作—退休」,而是退而不休;在轉

換人生軌跡時,更應探索生活的意義,尋找屬於自己的興

趣,展開充實又豐盛的人生下半場。要搣甩「廢老」標籤, 可以參考一下「退休升呢三步曲」:

Level 1:找出簡單生活意義

生活的意義可能就在身邊。簡單如為自己的健康,持之以恆 去做運動;為家人準備一頓豐富美味的晚餐;為學習訂立可 達致的目標;為自己努力。要記得「幸福快樂其實好簡單」! 第3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89


Level 2:從事貢獻社會工作

關顧他人,積極行善,可以當義工、導師,把寶貴的經驗和

人際網絡傳承,接觸志趣相投的同路人,認識更多新朋友, 擴闊個人社交網絡,為自己的生活添上一點點姿彩。

Level 3:成為社會創新動力

有没有想過,退休後也可以成為社會創新動力?協助解決

社會問題?黃金時代基金會於 2015 年成立,所舉辦的「黃 金創新動力」透過適當的培訓和引導,啟發黃金一代(即

45 歲或以上人士),成為社會創新的新力量。以一系列的

90


講座、工作坊、實地考察、體驗學習活動和自主學習,釋

放學員未被發掘的潛能,將自己關心的議題實踐成為行動, 就社會問題提出創新的解決點子。由自身出發,以生命改 變生命,繼續回饋社會,發揮無限可能。

退休不是事業的終點,而是人生的新起點。大部分人都希望 退休後能夠「有事可為」,不只可以重拾個人的信心和尊

嚴,更可改變社會對長者的誤解。此外,還可以減輕社會負 擔,釋放人力資源,紓緩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退休後一齊

「升呢」,將人口老化帶來的挑戰轉化成動力的契機,加入 「黃金創新動力」,成為推動社會創新的變革者,為香港發 展成為智齡城市出一分力。

第3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91


15 海洋公園黃金導賞員 的學習及服務精神 盧達生 海洋公園黃金導賞員 2017「黃金創新動力」學員

作者簡介

香港人口持續高齡化,隨着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士踏入老

年,65 歲及以上長者的比例,將由 2016 年的 17%,增加 至 2036 年的 31%。香港人口結構急劇轉變,對社會經濟、 醫療、房屋及福利等方面帶來嚴峻挑戰。因此老年人不僅要 長壽,同時要身心健康,以及追求有意義的生活,而擔任義 工是最好的方法,雖然要付出心力和時間,但助人為快樂之 本,也有助提升個人知識,身心也得以保持活力,使生活變 得更有意義。 92


黃金時代基金會聯同海洋公園與信和集團於 2016 年首次舉

辦了「黃金導賞員計劃」,招募退休人士成為義工,於園內

展館擔任導賞員,推動社會服務和綠色生活。退休人士具有 豐富知識和人生閱歷,是社會重要的資產,透過這個計劃, 他們能發揮自己的技能與本地及海外遊人宣揚生物多樣性

及保護環境的訊息。這些年來已招募逾 100 人,每位都積

極投入,盡施所能。我們當中人才濟濟,有大學教授、老師、 會計師、電腦工程人員等等,雖然大部分初時對海洋生態認 識不深,但通過一起學習,以行動實踐保育,認識大自然,

珍惜動植物,愛護生態環境,展開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善用

圖 1 - 海洋公園黃金導賞員 2018 年度畢業學員合影

第3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93


天然資源。團隊更自發組成編輯委員會,為海洋奇觀館編製 一本電子書,讓其他義工查閱學習,將我們學到的知識得以 承傳。此外,團隊的表現獲得充分的肯定,甚至獲得遊客留

言讚賞!在 2020 年 9 月,「海洋公園 × 信和集團黃金導

賞員計劃」更獲動物園及水族館協會(AZA)頒發「志願者 參與獎」最高榮譽!

跨代共融 以生命影響生命

黃金導賞員的工作除了在各個展館導賞外,更進一步學習當 動物護理員,例如照顧海洋奇觀館數以千計的珊瑚魚、鯊魚

圖 2 - 海洋公園黃金導賞員接受訓練後合影

94


及鯆魚、南極館企鵝、北極館海象及斑海豹,甚至亞洲動物 天地的熊貓、水獺等,使我們更加深入瞭解各種動物的習性 及身體狀況。我們對動物的知識日積月累,慢慢趨向專業

化,當然我們也會學習如何與遊客溝通,使他們享受一個快 樂的旅程。我們的工作不僅限於海洋公園內,也曾經帶領小 學生及幼稚園生在郊外學習生物知識。黃金導賞員的一股力 量不容少覷。團員有很豐富的人生閱歷、工作經驗,他們可

以鼓舞年輕的一代努力工作,也啟發他們為環保盡一分力!

終身學習 永不言退

我們每一位義工保持生命的積極 性,參與很多其他義務工作,例

如博物館、香港旅遊發展局、科

學館等等的義務導賞工作。我個 人除海洋公園外,2017 年也參加

了黃金時代基金會舉辦的「黃金 創新動力」計劃,這活動旨在集

結和培訓「黃金一代」成為社會 創新進步的新力量,引領他們對 人生下半場的規劃作深層思考、

洞察社會的最新發展,把創新理 念轉化為可行的計劃和行動。計 劃包括參與和考察等,學習的課 題包括教育、環保、高齡化及科

圖 3 - 黃金導賞員參加「黃金氣候變 化保育大使計畫」畢業合影

第3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95


技等社會議題。此外,2018 年我也參加了黃金時代基金會

和 350HK 推出的「黃金氣候保育大使計劃」,這計劃邀請 專家學者講授氣候變化及生態保育的重要知識,讓參加者支

持減碳生活,並能夠在社區層面分享經驗,將有關知識傳達 到社會各階層。活動包括講座、電影分享、小組討論及實地

考察等。此外,我也參與很多其他團體舉辦有關自然生態保 育的義工服務,生活變得極其充實和深具意義!

盼望海洋公園黃金導賞員的服務及學習精神能得以發揚,推 動香港成為一個快樂健康的智齡城市。

96


16 健康優質環境 帶動智齡生活 樓瑋群 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總監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

作者簡介

二十一世紀香港的人口老化呈現一超、一小、一少的特點, 2024 年香港將步入超高齡化,五分之一的人口進入老齡

化,同時家庭小型化、家庭少子甚至無子化。家庭為主要 養老依靠的傳統必須向政府、市場、家庭協同養老模式轉 化,這樣才能構建健康優質的養老環境,從而帶動高品質 的智齡生活。

第3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97


從政府角度來說,我們呼籲政府在制定、實施及檢討政策 時,充分確立建立年齡友善社區的重要性,有幸看到香港 十八區都依託香港賽馬會齡活城市計畫邁向了長者及年齡

友善社區,在室外空間和建築、交通、房屋、社會參與、

尊重及社會包容、公民參與和就業、資訊交流、以及社區

與健康服務方面都能考慮長者的需要,未來進一步的深化 硬體及軟體建設是重中之重。

從市場看,老年人口所能貢獻的「銀髮」市場可望引起進

一步的關注,近年的父母為子女購買住房的報導屢見不鮮, 在房地產經濟中老年人的角色越來越多元化,所有發展商 在物業發展項目中如何能從長者友善家居的角度來考慮室 內設計及室外設施,將會帶來不一樣的商機。

從家庭角度來說,傳統養兒防老的觀念在家庭小型化,少

子化、無子化的情境下,再也無法一成不變,代際交換模

式必須從家庭轉向家庭及社區相結合的混合模式發展,家 庭不足的社區來補足,有餘力的家庭向社區輸出,這樣才 能滿足廣大老年人的社交需求。在新冠疫情下,中老年人

的社交網路由於傳統的線下互動受到限制,所受的衝擊相

當大,需要在三個層面上加大力度:(一)消除數碼鴻溝, 包括在最基本的經濟層面,支持不能負擔的老年人能負擔 數碼連結及產品;(二)在使用的層面,提升老年人的數 碼素養,讓老年人都能知曉數碼世界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98


在社交網路層面,賦能更多的老年人從純粹的閱讀者轉型 為雙向互動及貢獻者。

Credits: imtmphoto/depositphotos.com

最後,如果我們能在健康優質環境方面處處以老年人為中 心,同時發展家庭及社區結合的混合支援模式,必定能促

進建立互助互惠的社會資本,支持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社 區儘量長的居住,實現「居家安老」的政策目標,也達致 最大限度地滿足長者的意願。

第3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99


4

智齡科技的 發展和應用 Credits: vectorlab/depositphotos.com


導言

新冠疫情下,科技在日常生活中變得不可或缺。無論是

以遠端醫療讓長者安坐家中接受服務,還是透過社交媒 體與海外親友溝通,又或者用各類傳感器偵測跌倒,智 齡科技對於長者居家安老甚為重要。本章先簡介香港發

展智齡科技的生態圈、困難及機遇,繼而介紹三種不同 的智齡科技應用方案,包括中風後健康管理、社交機械 人,以及人工智能生活管理。最後,以新加坡的例子作 結,突顯發展智齡科技需要政策、(科技)企業、用家 三方面協力。


17 香港樂齡科技概況和 挑戰 水志偉 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總監

作者簡介

團結香港基金在 2017 年獲政府社創基金資助,與香港社會

服務聯會(社聯)合作出版香港首份樂齡科技概況報告。

報告將樂齡科技產品分為醫、食、住、行四個範疇,介紹

了 72 款本地及海外產品及服務。報告亦提出了本港樂齡 科技生態系統中以致產品及服務未能被用家應用的 24 個缺 陷。當中五個關鍵缺陷為:

(一)對樂齡科技重要性的意識不足 (二)持份者之間合作不足 102


(三)初創企業面對「死亡之谷」

(四) 產 品本地化時面對的文化差異和「在地化」 的困難

(五)新產品缺乏測試平台 過往,有關人口老化的政策議題多只會聯繫到醫生及護理 人手短缺,或醫院及護理院舍床位短缺,卻忽略了利用科 技作為緩解方案。自從上述報告出版後,社會對樂齡科技 的認識顯著提高。近年出現的樂齡科技展覽,包括一年一 度的「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及「黃金時代展覽暨高峰

會」、巡迴展覽、產品陳列室等,都見公眾比以往對樂齡 科技更加關注。然而,香港的樂齡科技產業仍有很大改善 空間。

香港其中一個主要缺陷為供應方欠缺渠道獲取用戶反饋, 因而難以進行合適的產品設計和改進。儘管香港近年就試 驗設施和測試規定兩方面有所進展,但收集用戶意見的渠 道主要集中於產品開發後期階段,例如在產品已準備進入 市場的時候。目前亦缺乏措施協助企業在產品開發早期及 中期階段收集用戶反饋。

相反,外國在這方面的機會比較多。例如,加拿大設有「長

者顧問小組」讓初創企業就其產品及計劃向長者徵求意見。 歐盟亦已對樂齡科技市場進行了整體市場研究,使企業能 第4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03


夠進行早期市場分析。此外,韓國有一所由政府協助運營 的復康機械館。除了讓患者接受復康治療外,亦讓醫生收

集臨床數據以進行產品評估,而工程師同時可以在同一處 進行產品改進。這些都是香港缺少收集用戶意見的渠道。

另一個香港的關鍵問題為樂齡科技市場的可持續性。目前, 本港市場主要驅動力之一為政府提供的十億元樂齡及康復

創科應用基金。然而,基金主要惠及安老院舍等服務單位, 而非個別長者。根據統計處數字,本港只有 8.1% 長者居住 在安老院舍,即多達九成的長者居於家中。因此,政府必

須鼓勵居家長者購買和使用樂齡科技產品,並在社區內推 廣樂齡科技的應用,以支持樂齡科技市場。 104


不少長者在新冠疫情期間開始接觸資訊科技,但他們對樂 齡科技產品的認知和使用仍然不足。其一原因是,居家長

者缺乏直接的渠道獲取樂齡科技產品。雖然個別地區設有

樂齡科技產品展示廳,例如屯門嶺南大學、紅磡理工大學, 或社聯在沙田的樂齡科技教育及租賃服務中心,但這些展 示廳仍屬少數。

為了讓長者更熟習使用樂齡科技,其一,政府可津貼居家

長者購買樂齡科技產品;其二,全港 18 區都有讓長者接觸

樂齡科技的地方的話,將進一步促進科技的採用。此外, 樂齡科技推廣措施亦不應限於長者為目標。事實上,許多 長者不願意花錢於自己身上、卻願意為子孫花錢。如果他

們認識到樂齡科技並鼓勵祖父母使用,長者會更容易接受 並購買產品。而且,年輕人是香港未來的照顧者和樂齡科 技的創業者,我們應該確保樂齡科技推廣措施具跨代性, 以令產業可持續地發展。

第4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05


參考資料:

1. 樂齡科技報告 1.0 英文版:

https://ourhkfoundation.org.hk/sites/ default/files/media/pdf/healthtech_eng_ cover_ss.pdf

2. 樂齡科技報告 1.0 中文版:

https://www.ourhkfoundation.org.hk/sites/

default/files/media/pdf/healthtech_ch_ cover_ss.pdf

3. 樂齡科技報告 2.0 英文版:

https://ourhkfoundation.org.hk/sites/ default/files/media/pdf/OHKF_Gerontech_ report_en.pdf

4. 樂齡科技報告 2.0 中文版:

https://ourhkfoundation.org.hk/sites/ default/files/media/pdf/OHKF_Gerontech_ report_cn.pdf

106


18 用家為本 反饋最寶貴 張晧程 HandyRehab 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作者簡介

一場世紀疫情令人們的生活經歷翻天覆地的改變,但科技 發展應用及研發卻進步了十年之多。在疫情下,過往未能 完全發揮功能的科技產品,卻成為安老業界的好幫手,甚 至是長者與家人溝通的重要橋樑。事實上,隨著世界各國 均需應對人口老化,樂齡科技將會有長足的發展。無論城 市設計、家居設計及室外設計,均開始加入長者友善的科 技元素。不同科技公司亦研發出各種高科技產品,如防跌

裝置及具互動功能的陪伴娃娃等,可說是「萬事俱備,只 欠東風」。疫情是推動樂齡科技應用的重要點燃劑,讓科

技得以更迅速進入安老行業,改善「老友記」生活,協助 實現「居家安老」及「居家復康」。

第4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07


天時地利重要 人和更可貴

很多科技產品的技術「含金量」可能十分高,但往往在落

地應用上卻遇上重重障礙。要成功將科技帶入社區層面 應用,除天時地利的協助外,最重要的是產品可滿足用家

的需要,難題就可以迎刃而解。有時候,用家不只是消費 者,他們試用後提供的寶貴意見,對研發公司改良產品有 莫大的啟發。在本團隊研發復康機械手過程中,每推出一

個改良的模型,就第一時間讓用家試用,所以不論在外 型、重量、電池、配件設計均參考不同用家的反饋,然後

108


作出適當的改良,務求令成品可以盡善盡美,滿足用家的 實際需要。

協作創出新天 研發新「法寶」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坊間的技術日新月異,研發公司與安 老服務機構的思想碰撞,更可成為研發新產品的出路。或 許有人認為「外國的月亮特別圓」,但外國的科技卻往往 未必可應用在香港環境上。舉例說,早年香港大學已引入

外國研發協助傷健人士重新站立及走路的機械腳,惟各個 款式的機械腳卻未必適合在香港使用,因此本地大學的團 隊也要研發不同的改良方案。

另一例子是協助治療認知障礙症的陪伴娃娃。市面上的陪 伴娃娃多數是「洋」娃娃,既沒有亞洲人的面孔,也缺乏 互動功能,所用的物料亦難以清洗,導致機構未能完全發

揮「娃娃療法」的功能。通過機構與業界的協作,首個東

方人面孔的陪伴娃娃最近亦面世,成為各個安老機構及治 療師的新「法寶」。

軟件成熟 須增強硬件配套

未來,樂齡科技產品只會有增無減,以滿足不同用家的各

種需求。若要進一步推動「居家安老」及「居家復康」, 我們也需要解決一些硬件問題。舉例說,上網是現代人不 第4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09


可或缺的必需品,但有些院舍卻因地方偏遠,沒有光纖覆

蓋,導致網絡速度緩慢,最終未能使用樂齡科技產品。我 相信只要政府及各界願意多走一步,提供適切的協助,這 些硬件配套問題並不難解決。

推動樂齡科技發展的關鍵,非是科技本身技術的 「 含金量 」,

反而是「人」的本身。產品研發者必需從用家角度,考慮 其實際需要來設計產品,才會事半功倍,真正將科技「落 地」,帶到社區,改善人們的生活質素。

了解更多:

https://handyrehab.com/

110


19 以科技協助金齡照顧 高齡:疫情中的契機 容蔡美碧 黃金時代基金會創辦人及主席

劉喜寶 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 香港樹仁大學尹周玉芬跨學科循證實踐及研究中心 助理教授 沈毅延 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研究助理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華人社會常祝願別人「長命百歲」,究竟在香港活到 90、

甚至 100 歲的高齡長者,又是否可以「福」、「壽」雙全呢? 他們的護老者有照顧壓力嗎?

第4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11


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研究團隊於 2021 年 8 月參與

由黃金時代基金會主辦的「第六屇黃金時代展覽暨高峰會」 , 並以問卷訪問了480 名 45 歲及以上的「黃金一代」。調查發

現大部份受訪者期望活到 80 多歲(80 至 89 歲)便足夠,與

香港平均壽命相約,只有約一成受訪者希望自己「長命百歲」 。 十年前第一次《香港百歲老人研究》已發現,能獨立生活、 身體健康的 95 歲或以上高齡長者實屬少數。十年過去了, 團隊於 2021 年開展第二次《香港百歲老人研究》*。除了 解新一批百歲老人的生活質素及醫療、社福需要外,更將

研究聚焦到護老者的照顧壓力上。據現有的受訪個案,「金

齡照顧高齡」的情況比比皆是。不少護老者是剛退休的子 女,亦是長期病患者。依賴自己的退休金照顧父母,更沒

有家人替代自己的位置,加上新冠疫情對醫療及安老服務 的影響,令金齡護老者的照顧壓力百上加斤。故此,我們

團隊期盼樂齡科技能成為改善社區護老服務的契機,亦希 望提出三個方向供社會進一步討論:

第一,長者與年青人之間仍有巨大的數碼鴻溝。長者的科

技應用尚有許多需要完善及普及化的空間。在上述問卷調 112


查中,我們嘗試了解樂齡科技未能於長者間普及的原因,

獲受訪者回應表示「科技很昂貴」、「沒有人教長者用科 技」及「科技產品難學難用」。事實上,照顧科技產品(如 電動牀、電動輪椅)對於已退休的護老者屬龐大的開支。

我們相信照顧科技上的經濟補貼、或擴展現時照顧科技租 借服務,以及由義工教授護老者使用照顧科技等,均屬可 行的方向,以促進「居家安老」及「居家復康」。

第二,本港業界值得參考全球各地於疫情期間大幅增加遠 程醫療使用的做法,包括以手機程式記錄病徵、與醫生以

電話或視像通話再速遞藥物到家、或以專用程式跟進病人 情況等。在問卷調查中,我們喜見「遙距醫療服務及電子

健康科技產品」為受訪者最感興趣的樂齡科技項目。若護 老者可透過遙距醫療服務定期覆診,以可配戴裝置(FitBit 及 iWatch 等)紀錄心跳、血壓、睡眠等身體狀況並與醫生

緊密溝通,將有助護老者更便捷地回應自己健康需要,同 時提升照顧高齡長者的質量。

第三,疫情至今社交往來大幅減少。對於分隔異地的長者

及家屬更是一大挑戰,「留守長者」問題逐漸浮現。筆者

遇過一個家庭,子女以實時視像通話讓身處歐美的家人見 長者最後一面,並於設靈和大殮時直播靈堂情況,讓於異

地的家人同時間進行相關儀式。疫情之下,不少社福同工 創新地運用通訊科技,促進長者與家人的聯繫,並助他們 第4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13


各盡孝道。社會亦急需提供相應的配套設施,例如鼓勵長 者學習和使用視像通話軟件。透過社交機械人陪伴長者, 亦可能是未來樂齡科技發展的方向之一。

科技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疫情來襲令社會對 科技的依賴和接受程度有所提升,同時讓大眾意識到科技 發展必須以人為本。創新意念是永遠無法由科技取代,也 如同親人之間的情感和關係。我們期望政府、慈善基金及 醫療社福同業,藉着疫情這個契機,試驗及發展更針對性

的樂齡科技配套,並推廣回應居家長者及護老者需要的產

品及服務,攜手努力讓本港長者們過一個真正「福」、「壽」 雙全的美滿人生。

* 研究項目得到研究資助局教師發展計劃、香港樹仁大學輔 導及心理學系以及香港樹仁大學尹周玉芬跨學科循證實踐 及研究中心資助。 了解更多:

健康長壽:香港實證研究 Hong Kong Centenarian Study

https://www.facebook.com/HKCentenarian/

114


20 「風起航」App 為中風患者及照顧者 而設的一站式平台 劉巨基 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香港大學中風研究及預防組主任

作者簡介

中風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是全球第二號殺手,也是導致 殘疾的主要原因。隨著人口老化,全球因中風而來的社 福及醫療負擔不斷增加,因中風導致殘疾以致死亡的數

量亦不斷上升。最近的數據顯示,大約每四位成年人中 便有一位會有中風的危機。在 2019 年,全球約有 1 億中

風倖存者和 655 萬人死於中風。雖然目前的醫療技術和 第4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15


治療日新月異,但仍然約有 12% 的中風患者可能會在五

年內再次中風。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中風患者會患上抑鬱 症,但當中有很多並沒有被診斷出來。因此,社區需要

有更完善的平台幫助預防再中風,監測中風的風險因素 和因中風導致的抑鬱症,減低照顧者沉重的負擔。

2019 冠 狀 病 毒 疫 情 增 加 了 很 多 中 風 患 者 及 其 家 庭 的 負

擔。很多復康中心的服務都因為社交距離措施而需要長

時間暫停。這嚴重阻礙了中風患者的康復進度,從而令 中風常見的後遺症惡化,例如活動能力減弱和疼痛等。

此外,照顧者更加不堪重負,因為他們需要擔任多個角 色(包括復康治療師)並需要更長時間照顧患者。很多 患者都因疫情嚴重而延遲跟進復康情況。

隨 著 科 技 發 展, 流 動 裝 置 已 經 成 為 大 多 數 人 日 常 生 活

的 一 部 份, 在 2015 年, 流 動 健 康(mHealth) 應 用 程 序(App) 的 下 載 數 量 已 超 過 30 億。 這 些 數 據 顯 示 mHealth 科技將會成為對抗中風的重要策略,以管理中

風患者的風險因素,提高公眾對中風的認識,並為中風 家庭提供支援。雖然巿面上已有提供適合心腦血管疾病 患者使用的 Apps,但大多數 Apps 或平台都是以單一的

功能為主,例如監測血壓、計算風險等,缺乏一個平台 以全方位及個人化的方式為中風患者及照顧者提供多方 面的支援。 116


有見及此,香港大學中風研究及預防組(HKU Stroke,

www.stroke.med.hku.hk)和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

心(https://ageing.hku.hk/),共同研發了「風起航」 App(WeRISE App)- 一個為中風患者及照顧者而設的

「一站式」流動管理平台。該平台是由醫學團隊聯同社 會工作團隊合力研發。「風起航」App 旨在:(一)促

進中風患者有效管理和控制中風風險因素,以預防再次 中風;(二)提供有關中風的多媒體教學資源,以提高 公眾對中風認識;(三)盡早發現因中風導致的抑鬱症; (四)增強中風患者及照顧者的照顧能力。

「風起航」App 的四大功能: 1. 健康指數

接近 70% 的中風患者有高血壓。控制血壓是預防再次中風 的關鍵。可是,在診所量度的血壓不能代表患者平日的血

壓,所以我們強烈建議患者監測平日在家中的血壓。「風

起航」App 內設有一個很方便的監測系統。系統支援手動 輸入,或以有藍牙功能的血壓計自動輸入。「健康指數」

內還嵌入了像交通燈一樣的警號系統,用戶便可知道他們 的血壓是否正常。用戶還可在覆診時將他們在家中量度的

指數給醫生參考,有助控制血壓,以及更有效地監測血糖、 膽固醇和體重。

第4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17


2. 學習平台

很多中風患者及照顧者未能知道從何得到有關中風的資

訊。「學習平台」收錄了豐富的有關中風的多媒體教學資

源。當中包括飲食貼士(由香港營養師協會提供)、復康、 情緒障礙、護理技巧等多方面的建議,以及有關病人自助 組織的資料。 118


3. 健康問答

聊天機器人(Chatbot)會在「健康問答」內回答有關中風

的常見問題。該功能大大提高了中風患者及照顧者對中風 的認知。

4. 資源地圖

中風患者及照顧者往往未注意到社區為他們提供的協助和

資源。因此,「資源地圖」內有多達 4000 多個與中風患者

及照顧者相關的資源,當中包括香港、澳門和深圳部分地 區的資源。

「風起航」 App 於 2021 年 5 月推出至今下載人數已超過 4000 人。目前全港已有超過 19 間醫院、診所及社福機構

正在推介中風患者及照顧者使用「風起航」 App,並已將 「風起航」App 作為其服務的一部份。「風起航」App 的 覆蓋範圍包括中國內地、澳門、美國、加拿大、英國、新

加 坡 和 澳 洲 等。 在 App Store 中 獲 得 5 顆 星, 在 Google Play 中亦獲得 4.5 顆星的評價。

我們很榮幸「風起航」App 獲得黃金時代基金會頒發的智

齡世代金獎,衷誠希望我們的平台能夠為中風患者及其家 庭加強支援,並肩對抗中風。

第4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19


了解更多有關「風起航」App:

https://www.stroke.med.hku.hk/werise-app 透過以下連結下載「風起航」App: Google Play Store: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 details?id=www.werise.werise Apple App Store:

https://apps.apple.com/hk/app/werise/ id1547914133

參考資料: 1. F lach C, Muruet W, Wolfe CDA, Bhalla A, Douiri A (2020). Risk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recurrence: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Stroke; 51: 2435-2444. 2. GBD-NHLBI-JACC Global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Writing Group (2020). Global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risk factors, 1990-2019: update from the GBD 2019 Stud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76(25), 2982–3021. 3. Hackett ML, Yapa C, Parag V, Anderson CS (2005). Frequency of depression after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Stroke; 36: 1330-1340. 4. L au GKK, Pendlebury ST, Rothwell PM (2018).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nd stroke diagnosis, investigation and treatme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 L ee JJ, Tsang WN, Yang SC, Kwok JYY, Lou VWQ, Lau KK (2021). Qualitative study of Chinese stroke caregivers: caregiving experienc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Stroke; 52(4), 14071414. 6. Lou VWQ, Tang JY, Lau GK, Lum TY, Fong K et al. (2021). Effectiveness of a two-tier familyoriented intervention in enhancing the family functioning and care capacity of the family caregivers of stroke survivors: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MIR Research Protocols, 10(5). 7. Zhou M, Wang H, Zeng X, Yin P, Zhu J et al. (2019). Mortality, 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Lancet; 394(10204): 1145-1158.

120


21 社交機械人―致力 改善長者的生活質素 黃玉娟 日本電氣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作者簡介

NEC 社交機械人是專為認知障礙症長者而設的「陪伴機器 人」,以改善長者的社交互動和溝通能力,並為他們的照 顧者提供支援,從而減少照顧者的工作量。

透過創新的社會護理系統,NEC 致力改善長者的生活質素。 社交機械人為認知障礙以及其他相關疾病的長者提供協助 及看護服務,從而創建一個可持續及以人為本的社會。

第4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21


NEC 社交機械人已累積達九年之成熟應用經驗。在情感陪 護方面,機械人的陪聊功能帶給長者精神上的陪伴,幫助

長者擺脫孤獨。我們的目標是激發和鼓勵患有認知障礙症

的長者,減輕病症對他們的影響,為他們的生活帶來樂趣, 以增強他們的幸福感。

NEC 社交機械人簡單易用,用戶可使用筆記本電腦或平板

電腦執行所有預設的訓練課程,並使用模板創建自己獨有 的治療訓練。透過 Wi-Fi 網絡功能將機械人連接到雲端網

絡,並可使用雲端的應用程序,以達致各種目標,例如護 理治療和教育訓練。

122


關愛長者,最好的其實是 「陪伴」與「傾談」

NEC 社交機械人在養老服務領域,可以成為長者身邊貼心 的健康服務管家,提供陪伴逗樂、健康檢測、互動溝通、 生活助理、安全監護等服務。

第4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23


機械人擁有精確的人臉識別技術,可以進行人臉捕捉,能 夠清楚辨認長者的身份和姓名,增強親切感,縮小機械人

與長者的距離。同時,亦可提供個人化設定,為不同長者

提供按其個人喜好使用習慣的功能,達致人性化的智能養 老服務。

機械人亦具備智能語音識別技術,可提供多國語言與長者 互動溝通,利用強大的陪聊功能,幫助長者敞開心扉、擺 脫孤獨,提升他們的心理健康。而且,機械人的詞彙系統 會不斷地進行積累及更新,使它的語言更加豐富有趣。

此外,機械人還可以對長者作 24 小時安全監護,在長者跌

倒、出現意外時立即報警。加上,機械人亦擁有提醒功能, 提醒長者服藥及做運動;在異常天氣變化、室內環境惡化 等情況下及時發出提醒。同時,機械人亦具備個人化生活

服務,如播報天氣預報和新聞、點播戲曲音樂、治療遊戲 和智力測驗。

對於長者,最需要的是親人的陪伴。機械人除了可以解悶

逗樂、互動娛樂外,還可以幫助長者進行遠程雙向視頻, 直接進行免接聽式視頻通話,不論是遠在異地的家人,還 是久未見面的老朋友,都能輕鬆地在線上互動溝通,保持 聯繫。

124


第4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25


NEC 社交機械人為認知障礙症患者提供多種功能及服務: ・ 居家個人護理

・ 多國語言互動溝通(包括國語及粵語) ・ 心靈陪伴 ・ 互動模式 ・ 社交聯繫

・ 實時提醒功能(提醒長者食藥時間,覆診日期, 運動時間)

・ 治療遊戲和智力測驗 ・ 健康的生活方式

・ 個性化及新穎的服務

聯合研究九年的認知障礙症計劃

澳洲樂卓博大學(La Trobe University)和 NEC 為墨爾本

的認知障礙症患者展開為期九年的聯合研究。樂卓博大學 計算機、通信和社會創新研究中心(RECCSI)的首席研究

員 Rajiv Khosla 教授表示,過去九年,NEC 社交機械人被

安置在墨爾本的養老院和認知障礙症長者的家庭中,並進 行了 23 項居家和住宅試驗。

研究表示,NEC 社交機械人改善了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情緒健 康。機械人透過音樂喚起長者的記憶,令他們回憶年輕時的 126


美好歲月,重拾幸福感覺。而且,機械人更能為墨爾本養老 院的護理人員和居家照顧者提供日常生活和照護上的支援,

讓他們有喘息機會。機械人在兩項研究皆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研究過程中,機械人會跟認知障礙症患者互動溝通、唱歌、 玩遊戲、講故事、報導天氣及新聞資訊、與家人朋友視像

通話、個性化記憶訓練,最重要的是穩定患者的情緒狀態。 此外,機械人更可收集與健康相關的數據,以便用於醫療 保健分析及研究。

樂卓博大學在以下五個項目研究 NEC 社交機械人對於認知 障礙症患者的影響: 1. 積極參與

2. 社交互動性 3. 個性化護理

4. 促進健康飲食和生活 5. 心理情緒健康

研究發現,機械人可提升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社交互動性」 和「心理情緒健康」。通過唱歌和跳舞,機械人可改善認 知障礙症患者的情緒及積極參與。

了解更多:https://hk.nec.com/ 第4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27


22 機器學習與語音助手 程式:人工智能如何促 進醫療 Bettina Horster VIVAI Software AG 行政總裁

作者簡介

不少研究指出,醫護行業需要大力擴展其數碼化。可是, 迄今為止,在各醫護範疇的日常營運裡,還有一個範疇成

功地逃過各式數碼化 – 這就是護理行業,更準確一點,長 者護理。事實上,市場上仍缺乏支援行動不便人士及其照

顧者的產品,而這方面的發展可為現今,以及未來的社會, 帶來巨大裨益。

128


全球人口老化,護理人手亦見短缺。幾十年來,護理行

業中的日常營運都沒有改變過。假如一名 50 年前的護士 乘坐時光機來到今天,他可以無縫適應現在的工作環境。 於長者護理方面,數碼方案及支援系統的使用更見落後。

VIVAIcare 希望為護理行業帶來改革。一些科技,例如機器 學習、以及人工智能例如語言處理、模仿用家等,都可以

簡化及促進用家與科技的互動,提升支援長者日常生活的 果效。

資訊科技及物聯網可以提升長者獨立生活的能力,讓長者 居家安老,並為他們的安全及健康作出重大貢獻,而數碼 助理系統更可以簡化日常生活程序。於新冠疫情期間,數 碼助理系統讓醫療機構及人員於社交距離下繼續提供服

務。透過數碼系統,醫療機構及人員可以隨時隨地監察長

者的維生指數及身體狀況。例如,院舍職員、家屬或其他

住客可以視像通話,讓醫療人員實時觀察到長者的身體狀 況,以保障長者的安全。

讓長者更感安全的數碼助理系統

很多長者都會問「我如何獨立、自主、且安全地生活下

去?」而作為子女的你又知道父母親現在怎樣嗎?一切安 好,還是他 / 她又跌倒了?遠方的親屬如何安心確定年邁 至親正生活得既安全又快樂?

第4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29


以下數碼助理系統可以幫到你,讓年邁至親遇上緊急事故 時亦可以安全地得到支援。人人都希望居家安老,尤其是

當家居及生活環境可以配合到個人需要,並適合獨立、安 全地生活的時候。

人工智能助理系統如何幫助長者?

嶄新科技背後,這個系統以「人」為本,包括長者、親屬 及院舍職員,並著眼於長者的基本生活需要。滿足長者這

圖 1 - VIVAIcare 人工智能助理系統

130


些基本生活需要是讓他們獨立、自主、有活力地生活的關 鍵。這些需要包括:

1. 安全(如:跌倒偵測) 2. 飲食(如:缺水偵測)

3. 溝通(如:與親友視像通話、在遙距醫療服務中為醫生 提供最重要的維生指數)

4. 娛 樂及消遣(如:小遊戲、砌字遊戲、猜謎、與其他人 討論足球)

系統可因應於未來出現的裝置及傳感器而升級! 這個系統不但不阻礙長者日常生活,而且於提升安全同時 亦減少令人憂心的家居危機,特別是長者跌倒後幾個小時 都無人知曉的情況。

人工智能助理系統最重要的功能

・ 跌倒偵測系統及各傳感器可以可靠地偵測長者是否跌倒, 並躺在地上。若長者跌倒後未能起身,並以語音通知了人 工智能助理,又或者無回應,系統都會於短時間內提供支 援。隨設定的照顧模式不同,系統會知會照顧者或緊急援 助熱線。跌倒偵測系統不設相機功能,亦不會傳送影像。

・ 系統與長者的溝通主要透過一個理解自然語言的人工智

能助理(像 Alexa、 Google、Siri 等科技),一方面適 應最自然的語景,另一方面亦適應人於壓力下的語言模 第4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31


式。於緊急情況下,人工智能助理會先詢問長者情況才 作出支援行動。此外,系統亦會提醒長者按時服藥及飲 水。與其他系統不同,這個系統不會把資料上傳到美國 大型公共數據庫。

・ 與 Alexa 等系統不同,本人工智能助理可以主動與長者 打開話題。

・ 所有你與系統的互動都經過人工智能助理控制版面。它 可以說話、聆聽、並顯示傳感器與裝置間的數據來往。

本系統致力保障用戶的數據,並跟隨歐盟《一般資料保

護規範》。VIVI Homebox 是系統的核心,並以簡便、無 縫操作為原則,配以相關硬件及軟件就可以讓系統可靠 地運作。

圖 2 - VIVI 具有提示及娛樂功能

132


・ 人工智能助理性格活潑並可開展富娛樂性的對話遊戲。 不過這只是眾多功能的其中之一。亦可回應支援要求,

例如於長者跌倒後的支援。它亦可以提醒長者各項事情, 例如約會、服藥、飲水等等。

・爐 頭監察是另一個重要功能,亦對保障家居安全很重要。 用戶可以把傳感器安裝於煮食爐,系統偵測到有危險就 會發出警號。

・ 缺水是長者健康的首要問題。隨住年齡增長,充足水份 對長者更見重要。系統可以定時定候提醒長者飲水。

・ 電子磅功能可以偵測長者有否突然的體重改變。突然增 重可能是水腫的徵兆,系統隨之然會提醒長者盡快進行 心臟檢查。

・藥 丸盒會於指定時間內藥物仍未服用時發出警號。不過, 此系統尚未能支援藥水。

總結

科技為長者生活提供重要的解決方案,而本系統就是一個 好例子。

第4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33


用法:

安全 • 直接及間接的跌倒偵測 • 維生指數概覽

• 活動

感恩日記 • 娛樂 (填字遊戲、猜謎 )

提示功能 • 服藥

• 正向心理學介入,如 • 相片

• 設定警報鏈

• 飲水

娛樂及消遣

延伸功能

• 讓親屬安心的交通燈 警示功能 • 為護理人員及醫生顯 示長者狀況

圖 3 - VIVAIcare 用法

長者護理的數碼化正在全面且全速地前進。我們習慣使用 智能電話及健康追蹤軟件,甚至樂於追蹤自己的健康狀況 –

脈搏有沒有加快了、今日走了幾多步等。現時,坊間已有

很多程式專門予智能電話及平板電腦使用,以提供日常生 活中的各項資訊。可是,有部分對於長者來說甚為難用, 亦有部分只提供某項功能,例如血糖監察。把各式各樣的 資源拼湊起來並以單一系統處理是十分重要的。

134


本系統對於長者生活的貢獻體現於其獲得的獎項中,包括 Diplomatic Council Information Society Award,入圍聯合

國 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WSIS2017) 獎、 歐 盟 及 歐 洲 議 會 RegioStars Award 2017, 以 及 德 國

的「Ort im Land der Ideen」(Landmark in the Land of Ideas)獎。

第4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35


23 新加坡的安老策略― 從醫療服務到數碼素養 及居家安老的支援 葉安娜 新加坡電信有限公司新加坡個人通訊總裁

作者簡介

如許多亞洲國家一樣,因人均壽命上升而出生率不斷下降, 新加坡的人口正在急速老化。過去十年,80 歲以上人口

已增長近一倍,而 65 歲以上人口亦會於 2030 年由現在的 10% 增加至 25%。

2015 年,新加坡提出了 Action Plan for Successful Aging 作為應對人口老化的藍圖。其多元化的策略包括外展、疾 136


病預防,以及積極樂頤年

(active ageing)有關的服 務,以保障長者身心健康。 新加坡亦以各種科技支援

長者於自己居所獨立生活, 達致居家安老,例如於建

屋發展局其下的屋邨裡利 用機械人運送日常用品到 長者門前。

近 年, 數 碼 融 合(digital

inclusion) 成 為 了 新 加 坡 國策的重中之重。新冠疫

情更突顯了社會上一些群組所遇到的服務空隙。單是去年 的數碼化已急速得把一整年的改變壓縮到幾個月內一樣, 當中長者,尤以獨居的老人家,成為了社會上最脆弱的一 群。社交距離措施實行時,很多沒有智能電話或上網的長 者缺乏社交,孤獨且無援。

有見及此,Seniors Go Digital - 這個全國性的計畫透過社區

及企業合作,協助長者融入數碼世界,充實他們的生活。 透過與本地電訊供應商合作,計畫包括三個範疇:指導式 學習、自學資源,以及連線支援。

第4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37


Singtel(新加坡電信有限公司),作為新加坡最大電訊供 應商,致力推動全民連線,令所有人,尤其是長者,都享 受到數碼世界的好處。故此,公司致力支持長者學習使用 科技,以連結網上世界。

新冠疫情突顯了長者的數碼挑戰。為此,我們擴展了企業

的社區支援服務,並於 2020 年 9 月開展了 Singtel Digital Silvers 計畫,以縮窄長者與年青人的數碼鴻溝。我們希

望透過科技及建造一個數碼融合的社會,賦權於各年齡 層。這個計畫令長者受惠於科技,並讓他們於新加坡轉形

為智能城市的時間不被落後。計畫把島內的長者活動中心 轉化成數碼基地,運用資訊科技促進積極樂頤年。透過由

Singtel 義工開設的數碼診所及一對一指導,長者可學習運

用智能器材的基本技巧、瀏覽網頁、透過網絡與至親連繫, 以及使用電子支付等。

至 今,Singtel 已 經 透 過 三 個 組 織 – Thye Hua Kwan、 NTUC Health 以及 Fei Yue,與超過 20 個長者活動中心合 作,並培訓了 600 多名義工於每個星期三以一對一指導去 提升超過 400 名長者的數碼能力。於一對一指導,長者會

學習使用社交媒體軟件如 WhatsApp 去送出語音短訊、於 YouTube 上搜尋感興趣的短片等。此外,長者亦會學習有 關網路安全的知識,例如辨識詐騙短訊及來電。 138


我們從合作的長者活動中心收到非常正面的迴響。很多長 者對於學習新科技大感興趣,尤其是當他們了解到學習這 些科技不如想像中困難。他們學懂一個新技巧,例如刷二

維碼(QR code)或者視像電話時,滿足的臉孔甚暖人心扉。 有賴我們的合作伙伴及義工,我們見到愈來愈多長者能夠 自信且從容地使用科技,把他們連繫到社區,並促進他們 積極參與社區事務。

此外,Singtel 亦配備針對長者需要的產品及服務。除了提

供已補貼的手機計畫外,長者亦可免數據使用 WhatsApp

及於熱線和門市內享用優先服務。我們亦定期於門市舉辦 各類針對長者的數碼工作坊。為提倡電子支付作為安全的 支付模式,Singtel 於超級市場及街市舉辦實戰工作坊,讓

長者熟習於日常購物時使用電子支付。未來,Singtel 會繼

續開展推廣數碼融合的新計畫,例如鼓勵客戶捐出剩餘數 據予長者上網。

科技是讓長者繼續積極參與社會的重要工具。有賴政府和 企業同心協力,我們希望讓更多長者接觸到科技,從而提 升他們的生活質素,並與社會連繫。

第4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39


5

社會凝聚力 和包容 Credits: Sentavio/depositphotos.com


導言

世界各地在二十一世紀進入高齡化社會。出生於嬰兒潮

的「黃金一代」在健康、經濟和教育條件方面都比過往 的年代優厚,著實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資本和新力

軍。幾位作者在以下文章紀錄了不同地方為建設和實現 智齡社會作出的努力。香港的中高齡人士願意投身各種

有意義的活動,文章認為有關團體需要重新設計工作、 社會參與等方案,深入推動代與代之間的溝通和互動。 日本現正建構一個稱為「社會 5.0」的版本,賦權長者

把創新技術應用到生活和創業中。印尼積極利用世紀疫 症作爲改變的契機,打破年齡歧視。另一邊廂,深圳正

經歷一個重大的變化和創新,以通用設計的理念全力發

展無障礙城市。如何凝聚不同年代,建設和實現不分年 齡、人人共融共享的智齡社會是大家的使命。


24 黃金一代的智齡生活 ―生產性老化在香 港的現況與啟示 陳昱志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學系 助理教授 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 社會政策研究中心附屬研究員

作者簡介

香港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地區:男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將由

2018 年的 81.9 歲與 87.6 歲,提高至 2048 年的 85 歲與

90 歲 [1]。不斷增長的平均壽命反映了醫療、福利與社會

發展的進步,卻也帶來許多長壽危機:如隨年齡增長所伴 142


隨的健康退化;對個人與社會財務的威脅;照顧與社會參

與議題;以及如何過一個有意義的晚年生活 [2]。生產性老

化(productive engagement,又稱「老有所為」)─

強調活動、社會參與、健康與財務安全的老化視角 [3],或

許是一個協助長者實現健康老齡化與積極社會參與的有用 觀點。

生產性老化觀點認為長者從事或參與具有產生社會與經濟

價值的活動(如持續就業、教育 / 培訓下一代、終身學習、

公共事務、志願服務,或其他類似活動),無論有償與否, 將對晚年身心健康與生活調適有所助益 [4,5]。此退而不休的

觀點或與華人傳統價值在晚年時期追求休閒的理念相背。 然而,人口持續老齡化逐漸改變了社會大眾對於退休的觀 念。對老化的準備與調適不再只是老年人的專利,更必須

提前至中壯年與中高齡人士(45 歲及以上,又稱黃金一代) 開始規劃 [6],因為未來的長者將會比現在的長者有更高的

教育與健康水平、對生活質素有更多要求,並更期待能夠 以自身所長貢獻社會 [2]。

根據香港大學與黃金時代基金會所進行的「香港智齡生活 調查 2021」有關有生產力與公民參與的研究顯示:

・ 約 五成年齡在 45 歲以上的受訪者仍在工作或願意再找 工作,而主要願意繼續工作的前三大原因是經濟因素、

貢獻社會與自覺仍年輕。而在 65 歲以上人士,有近兩 第5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43


成的人有工作或願意再找工作,而主要繼續工作的原因 主要是貢獻社會,其次才是經濟因素。

・ 在對未來退休生活的活動期待與安排上,近七成的黃金 一代期待退休生活不只是傳統的休閒活動,約五至七成

人士更期待能夠參與各種貢獻社會的活動,如志願服務、 繼續工作或終身學習。然而,卻有四成左右的受訪者沒 有參與任何義工活動。

Credits: Prot56/depositphotos.com

144


・ 黃金一代仍熱衷參與公共事務。有七成以上受訪者會留 意公共事務與投票,以及關懷弱勢團體。他們視改善社

區為己任,並有八成的黃金一代希望將自己的經驗與專 長與他人分享。

・ 有近兩成的黃金一代表示每周有固定照顧家庭成員或子 女的職責,且至少一周要照顧一至二次以上。

有越來越多的中高齡人士參與各種具有生產力的活動,其活

動所帶來隱藏的經濟效益不容小覷 [7]。過去長者往往被描述 成被照顧者,但事實上許多長者提供家庭與社區各種支持。 一項以美國為例的研究發現:在 2017 年共有 4,100 萬的照

顧者提供約 340 億小時的照顧,其經濟估值達 4,700 億美元。 此外,許多中高齡人士選擇繼續工作。除了經濟因素外,更

希望能夠貢獻其專長 [8]。因健康狀況改善以及教育水平的提

高,在世界上高收入的國家或地區都有越來越多的中高齡人 士實行退而不休。這個現象也逐漸發生在香港未來的勞動與

就業參與上 [9]。然而,許多結構性的問題將會影響長者投入

照護與工作的狀況。照顧往往伴隨著許多潛在且未被估計的 經濟與健康成本,如因為照顧家庭而必須放棄工作所得、財

務壓力,以及照顧負荷對照顧者身心健康的影響 [10]。此外,

長者繼續工作也面臨許多困境,如面對年輕勞工的競爭、僱 主的偏好與選擇、年齡歧視、被解雇後難以再就業、或者必 須接受較低的薪資等 [11]。

第5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45


互助、願意協助他人、與重視經驗傳承的態度是預測參與社

會事務等行為的重要因素 [12]。然而,是次調查發現:在社 會參與上,黃金一代參與社會與公益事務的態度與行為並不 一致。大多數的黃金一代期待能夠貢獻專長與參與公共事

務,但仍有四成左右並沒有參與志願或社會服務。這樣的差 距或許顯示:許多中高齡人士期待從事有意義、能夠學習或 自我成長、找到歸屬感、以及貢獻自己知識與專長的志願服 務,而非只是需要勞力或任務簡單的社會事務 [13]。

透過生產性老化的視角,是次調查的基本分析結果提供若 干啟示可用於改善未來黃金一代及長者的社會參與狀況。 生產性老化並不是強迫每個人都必須持續工作、提供照護 或是擔任志願者以達成具有生產力的狀態。相反的,此觀

點認為每個人,無論其社會、經濟或健康水平,能夠有機 會參與他們想要的活動並選擇他們想要的貢獻程度與領域

(家庭、社區或社會)。換句話說,生產性老化強調的是

如何強化長者們參與活動的機會與滿足其自我實現,而非 是掠奪他們有限的時間、知識與技能、精力,甚至是金錢 等資源 [5]。

為了使所有長者有機會參與這些活動,社會對老化的觀感、 方案與政策必須改變。在工作上,為了因應人口高齡化的

挑戰,政府與企業應該重視中高齡就業的趨勢,並提出相

關因應政策,如:提高年長就業人士的技術、知識與能力、 146


建立高齡友善的工作環境、減少僱用的障礙(如:反歧視

法令的定期監督與協助保障就業機會)、以及工作制度的 再設計,讓中高齡人士能夠繼續貢獻其知識、經驗與專長

。在社會服務與參與上,規劃有意義與具有高度參與的

[9,11]

活動:如設計符合黃金一代的工作、專長及興趣的活動、 或設計具有促進社會互動、強調自我成長、以及創造以知

識為本的活動 [14]。此外,也必須思考如何招募、留住與獎

勵高齡志願者 [15]。在照顧議題上,政府與企業必須認知家

務有償、正視照顧的經濟與財務成本、了解照顧者的需求、 兼顧照顧與工作的平衡,並且提供相關社區的支持與資源 (如安老、護老與照顧暫托服務等)[10]。透過對於工作、 社會參與,及照顧相關方案與政策的制度再設計,將能夠 有效吸引並提升黃金一代與長者在公共與社會事務的參 與,進一步增進晚年的生產力與達成健康的老齡化。

參考文獻: 1. W ong, K., & Yeung, M. (2019). Population ageing trend of Hong Kong.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keconomy.gov.hk/en/pdf/el/el-2019-02.pdf 2. 張 筱蘭 . (2021). 健康長壽:香港實證研究 . 香港 : 中華書局 . 3. M ui, A. C. (2010). Productive ageing in China: a human capital perspective. 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 111-123. 4. Gonzales, E., Matz-Costa, C., & Morrow-Howell, N. (2015). Increasing opportunities for the productive engagement of older adults: A response to population aging. The Gerontologist, 55(2), 252-261. 5. M orrow-Howell, N., Hinterlong, J., & Sherraden, M. (2001). Productive Aging: Concepts and Challenges.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6. Sherraden, M. (2010). Productive ageing is likely to become a major policy discussion in China. 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 101-105. 7. Reinhard, S., Feinberg, L. F., Houser, A., Choula, R., & Evans, M. (2019). Valuing the invaluable: 2019 update charting a path forward. Washington, DC: AARP Public Policy Institute.

第5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47


8. H alvorsen, C. J., & Chen, Y.-C. (2019). The diversity of interest in later-life entrepreneurship: Results from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 of Americans aged 50 to 70. PloS one, 14(6), e0217971. 9. Chan, D., & Yip, D. (2019). Elderly employment: latest developments in Hong Kong and policies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Hong Kong: Office of the Government Economist,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10. Tsien, T. B., & Ng, G. T. (2010). Older adults as caregivers in Hong Kong. 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 231-245. 11. Taylor, P., Jorgensen, B., & Watson, E. (2010). Population ageing in a globalizing labour market: Implications for older workers. 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2-3), 259-272. 12. D ury, S., De Donder, L., De Witte, N., Buffel, T., Jacquet, W., & Verté, D. (2015). To volunteer or not: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resources, and social factors on the likelihood of volunteering by older adult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44(6), 1107-1128. 13. S ame, A., McBride, H., Liddelow, C., Mullan, B., & Harris, C. (2020). Motivations for volunteering time with older adults: a qualitative study. PloS one, 15(5), e0232718. 14. C hong, A. M.-L. (2010). Promoting volunteerism in later life in Hong Kong. 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 313-322. 15. C hong, A. M. L., Rochelle, T. L., & Liu, S. S. (2013). Volunteerism and positive aging in Hong Kong: A cultural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 Human Development, 77(3), 211-231.

148


25 日本老齡積極化形象 的改變 小川全夫 日本九州大學及山口大學名譽教授

作者簡介

日本是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國家。在人口結構轉變的過程中, 對重視長者的積極性政策也發生了變化,並且在未來會不 斷改變。當我們談論日本人口老化時,即 65 歲以上的人被 定義爲長者。1970 至 1994 年,65 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

7% 以上至 14% 以下,被稱爲「老齡化社會」。1995 至 2006 年,65 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 14% 以上至 21% 以下

稱爲「老齡社會」,2007 年以後超過 21% 稱爲「超高齡 社會」。基於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長者在社會中的定位 形象也發生了轉變。

第5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49


1963 年,日本 65 歲及以上人口不足 6%,它的《長者福利

法》將 9 月 15 日定為「老人節」;1966 年,《國定假日法》 將當日更名為「敬老日」(從 2003 年起改為 9 月的第三個 星期一)。這比聯合國在 1990 年將 10 月 1 日定為「國際 長者日」早了 27 年。

雖然兒童人口及勞動人口減少,但長者口卻繼續增加。伴

隨人口結構的改變,長者的形像也被重新審視。自 2018 年

以來,「終身參與活動(Shogai Gen'eki)」的概念被視

為新長者的形象,並開始將 10 月 1 日定為「終身參與活動

日」。「終身參與」的積極性也就是日文的「積極老齡化」。

Credits: MicrostockAsia/depositphotos.com

150


我們意識到長者健康的重要性。我們不僅要建立一個人人 都可以長壽的社會,而是要建立一個人人都可以健康幸福 地生活的社會。因此,從政治的效益上更多地轉向「健康 預期壽命」而不是「預期壽命」指標。

日本人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2000 年為 81.1 歲,2019 年

為 84.3 歲)。60 歲的預期壽命也增長了(2000 年為 24.1 年, 2019 年為 26.3)。並且平均健康預期壽命越來越長(2000

年為 71.6 歲,2019 年 74.1 歲),60 歲的健康預期壽命也 在增加(2000 年為 18.7 年,2019 年為 20.4 年)。但平均 預期壽命與健康預期壽命的差距略大(2000 年為 9.5 年,

2019 年為 10.2 年)。60 歲也是如此(2000 年為 5.4 年,

2019 年為 5.9 年)。這些差異可理解為需要長期護理的時 期。理想的情況就是縮短這種差異。

因此,日本正在進一步發展一個稱為「預防性長期護理」 的新領域,就是有必要從最早的時候開始審視生活習慣, 以防止老年期間需要長期護理。生活方式失調,一般像骨

牌倒塌般發生,導致身體虛弱,還產生各種症狀,包括代 謝症候群、運動障礙症候群、口腔虛弱和認知障礙症。因 此,重要的積極老齡化措施,是「盡可能防止(延緩)需 要長期護理的情況發生,即使需要也盡可能防止惡化,甚

至以減少惡化為目標。」預防性長期護理項目,包括運動

和大腦訓練的相結合、口腔護理、營養改善、睡眠治療等。 第5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51


其次,我們認為長者具生產性是積極老齡化的一個重要方

向。由於出生率下降,這是一個只有長者人口增加的時代, 所以我們要強調長者可以自我承擔,強調積極老齡化和長 者具生產力的形象。

總撫養比是指「14 歲以下和 65 歲以上」人口由 100 個「15

歲至 64 歲勞動人口」支持的撫養指數。當總撫養比下降時, 可以說人口的年齡結構對經濟發展是有利的,這就是「人

口紅利」。然而,如果只由勞動人口承擔,這將成為經濟

增長的負擔,也就是處於「人口負擔」的情況。隨著長者 口增加,勞動人口的負擔越來越重。日本從 1995 年以後, 受撫養人口指數從下跌轉變到上升。

如果一個社會視長者為接受服務的人,那麼它就是一個「人

口負擔」的社會。但是,如果我們賦予長者承擔服務,情 況就會改變。因此,從各年齡層勞動力參與率的年度變化 來看,迫在眉睫的是提高男女長者的勞動力參與率。

我們仍需製定各種需求,令長者能夠發揮積極作用。日 本政府正在考慮採取措施,促進在「百歲人生社會設計

委 員 會 」(The Council for Designing the 100-Year Life

Society)下的長者就業。由於人口結構的轉變,我們不得 不專注於經常性教育和終身學習。

152


在傳統的理念中,人生可分爲三個階段。這是一種有年齡

差異的樣式:年輕時學習,中期要工作和照顧家庭,晚年

就是休閒和做志願服務。然而,老齡化社會需要轉變模式, 即成為一個年齡一體化的社會。

這 個 想 法 早 在 1994 年 就 由 社 會 老 年 學 家 J.W. Riley 提 出。此外,琳達.格拉頓(Lynda Gratton)和安德魯.

斯 科 特(Andrew Scott's) 的《 百 歲 人 生: 長 壽 時 代 的

生活和工作》(The 100 Year Life: Living and Working in an Age of Longevity) 在 2016 推 出「 生 命 轉 變 」 的 概念,將年齡一體化的社會稱為「多階段生活」。在這 樣的生活中,終身學習很重要。透過終身學習,每個人

都可以隨時隨地從事各種工作。年齡友善社會應該為長 者提供這些機會。

此外,日本將信息和通信技術、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開創性

的新技術,與積極老齡化聯繫起來,現正蓬勃發展。如果 人們能使用最新技術,即使 65 歲後,也能享受健康、長壽 和對社會有益的生活。即使身體機能下降,長者仍可以透

過智能手機、個人電腦、虛擬化身、機器人套裝等科技應

用到生活中,擁有抱負的人將能夠為社會做出越來越多的 貢獻。例如,有一位 86 歲的女性,正在編寫電腦程式 [6]。

另一位老婦女在 Instagram 上拍攝有趣照片和玩遊戲 [7]。

如果長者能夠掌握電腦知識,將會開啟新社會的生活方式。 第5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53


日本政府將這樣的社會稱為「社會 5.0」,這是一個物理現 實和虛擬現實融合的社會,會引發嶄新的發展和創業,地 方政府也開始支持這種共創活動。

參考資料: 1. N ational Institute of Population and Social Security Research. http://www.ipss.go.jp/ 2. 生 涯現役の日制定・普及委員会 https://www.facebook.com/lifelongsociety/ 3. Peter Uhlenberg, 2021. "Introduction: Why Study Age Integration?" The GerontologistVol. 40, No. 3, 261–308. 4. L ynda Gratton and Andrew Scott. 2016. The 100-year Life: Living and Working in an Age of Longevity. Fraser & Dunlop Ltd. 5. W HO. 2021. Global Health Observatory Data Repository https://apps.who.int/gho/data/view. main. SDG2016LEXv?lang=en 6. M asako Wakamiya, Now is the time to get your own wings, TEDxToky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UjXiYtOC7Y 7. I nstagram of kimiko_nishimoto ( 西本喜美子 ) https://www.instagram.com/kimiko_nishimoto

154


26 印尼在新常態下積極 老齡化的新形象 Lilis Heri Mis Cicih 印尼大學高級研究員及講師

作者簡介

背景

老年人在世界人口中的絕對數量和比例正在急劇增加,令 世界各地都面臨一個關鍵性的老齡化政策問題。印尼人口 老化速度也很快。2020 年的人口普查發現,60 歲及以上人

口佔總人口(2.702 億)9.87%,而 2010 年則為 7.59%[1] ,

這一百分比明顯較前增加。預計到 2025[2] 年,這一數字將

增加到 6,330 萬,佔總人口的 19.8%。

第5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55


印尼社會正處於長壽革命之中,活到 60 歲的機會從 1980

年的 58 歲上升到 2045[2,3] 年的 75.5 歲。在傳統社會中,只 有少數人能享有長壽。但在現代社會,醫學的進步和技術 的發展,延長了人的壽命,也增加了老年人數量 [4]。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另一個指標是健康預期壽命, 可以反映健康壽命的長短。在 2000 年,全球 60 歲及以上 男性的預期壽命和健康預期壽命之間的差距為 4.1 年,女

性為 5.3 年。到 2019 年,男性的平均值增加到 4.7 年,女

性增加到 6.0 年 [5]。從這一差距來看,優化功能能力的重要

性仍然與所有老年人息息相關。此外,老年人需要有利的 環境,以增强他們的能力,儘管這不能緩解所有老年人可 能面對的內在能力的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持老年人生活質素,給政策制定者

帶來了挑戰。特別是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老年人面臨 的死亡風險和對他們生活的影響更大。

對老齡化的看法

不同社會對老年的看法都不一樣,而且在任何特定的社會 中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老年往往與疾病、殘疾和低地位

的負面形象聯繫在一起。人們對老年和老齡化的看法大多 是負面的,老年人往往被視為沒有貢獻的負擔,這些刻板 觀念和偏見導致年齡歧視 [6]。 156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年齡歧視是指我們不能讓刻板的年齡 觀念(我們的想法)、偏見(我們的感受)和歧視(我們 的行為方式)影響人們獲得健康、福祉和人權的機會。它

可以是體制内的、人際之間,或自我導向的。對於老年人 來說,年齡歧視與較短的壽命、較差的身心健康、較慢的 殘疾恢復和認知能力下降有關。對於老年人來說,年齡歧

視會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質素,增加他們的社會隔離和孤獨 感(這兩者都與健康問題有極大關連),限制他們表達性 慾的能力,並可能增加對老年人的暴力和虐待的風險 [7]。

新冠病毒大流行中不僅給世界各地的老年人帶來了毀滅性

的損失,而且還暴露了對老年人的偏見和歧視。有報告稱, 一些國家在獲得保健服務和其他關鍵資源方面存在歧視性

做法,特別是在長期護理院舍生活的老年人 [8,9]。此外,該

報告還提出了對老年人的年齡歧視問題。在新冠病毒大流行 中,一些規定也影響到了老年人。例如,將年齡作為隔離措 施和延長禁閉期的唯一標準是歧視性的,因為它沒有考慮到 老年人具有不同的能力和需求。這種行為會增加社會孤立和 孤獨的風險,限制老年人參與自我護理行為的能力,並挑戰 健康和社會護理系統應對老年人原有的醫療和社會需求的

能力,最終會對老年人的健康和福祉造成不利的影響 [10-12]。 如果老年人在身體上與傳統的社會網絡(即家庭、朋友、護 理專業人員)隔離,特別是對於那些需要長期護理服務的老 年人來說,他們更有可能受到歧視和虐待 [13]。 第5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57


根據研究結果,在大流行期間,2,300 名受訪老年人中約 有 13.5% 缺乏社會支持。此外,約有 2.6% 的老年人被忽

視,22.3% 的老年人經常與家人發生衝突 [14]。另一項研究

發現,在大流行期間,112 名受訪者中,有 50% 經歷過孤 獨(50%)、睡眠障礙(19.6%),和暴力(16.7%)[15]。

因此,老年人在大流行期間及以後,需要獲得保護和保持

健康、活躍,並獲得其他資源,包括數碼科技。一些為老

年人提供長期護理的機構作出各種努力,以防止他們感到 孤獨和其他社會心理障礙。當情況有利於恢復活動時,它 們為老年人提供發展愛好、宗教活動和鍛煉的機會。所有 這些活動都是通過實施健康協定和參考預防和控制感染指 南來進行的。

圖 1 - 水耕園藝


圖 2 - 網上集體運動

新形象

為打擊年齡歧視,聯合國關於 健康老齡化十年(2021-2030 年)的第 75/131 號決議,是

實現和支持建設不分年齡、人 人共享的社會的主要策略。這 一健康老齡化的策略是迫切需

要的,以確保老年人能夠在有 尊嚴、平等,以及健康的環境

圖 3 - 繪畫

中發揮他們的潛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各有關方面採 取以下行動,包括打擊年齡歧視、長期護理、綜合護理,以 及年齡友善環境 [5]。

第5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59


與上一輩相比,老年人的特徵發生了變化。現時,老年人

的教育程度高,識字率更高,雖然科技使用比率仍然較低。 在印尼,老年人的教育水平有所改善。在 2016 年沒有上 學的人佔 18.29%,沒有完成小學教育的人佔 33.64%。到

2020 年,這個比例分別下降到 14.4% 和 45.59。同時,受

過高等教育的老年人從 2016 年的 3.9% 增加到 2020 年的

5.5%。在工作方面,仍然有很多老年人在工作,而且在過 去五年裡,這個比例有上升趨勢。到 2020 年,老年人的勞 動力參與率為 51.92%,高於 2016 年的 48.1%。而到 2020 年,每兩個老年人中就有一個仍在工作。

因此,大流行時代應被視為提高老年人生活質素的動力,

以及改善他們獲得數碼科技的挑戰。利用這一發展的替代 方案之一是改變有關老齡的模式。老年人不是負擔,而是

一種資本。聯合國在 2012 年指出,人口老齡化給個人和社 會帶來了很多好處,人的壽命長了,而健康活躍的老年人 能夠獨立生活,為家庭和全球經濟做出了重大貢獻。

參考資料: 1. S tatistic Indonesia. 2010. Indonesian Population Census 2010. Jakarta 2. S tatistics Indonesia, 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Board, and UNFPA. 2018. Indonesian Population Projection 2015-2045. Jakarta. 3. S tatistics Indonesia. 1980. Indonesian Population Census 1980. Jakarta. 4.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9. World Population Ageing 2019 Highlights. New York.

160


5. W 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1. Decade of Healthy Ageing: Baseline Report. Switzerland. 6. Rychtaříková, J. 2019. Perception of population ageing and age discrimination across EU countries. Population and Economics 3(4): 1–29. 7. W 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1. Global report on ageism. Switzerland. 8. S uarez-Gonzalez A, Matías-Guiu JA, Comas-Herrera A. Impact and mortality of the first wave of COVID-19 on people living with dementia in Spain. In: International Long-Term Care Policy Network [website]. London: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2020 (https://ltccovid.org/wp-content/uploads/2020/08/Impact-of-COVID-19-on-peoplelivingwith-dementia-in-Spain-10-August.pdf, accessed 13 October 2020). 9. Lessons to be drawn from the ravages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In: Council of Europe [website]. Strasbourg: Council of Europe,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2020 (https://www.coe.int/en/web/commissioner/news-2020/-/asset_publisher/ Arb4fRK3o8Cf/content/lessons-to-be-drawn-from-the-ravages-of-the-covid-19- pandemicin-long-term-care-facilities?inheritRedirect=false, accessed 14 October 2020). 10. Pfefferbaum B, North CS. Mental health and the COVID-19 pandemic. New Engl J Med. 2020;383:510–12. https://doi.org/10.1056/NEJMp2008017. 11. S teinman MA, Perr y L, Perissinotto CM. Meeting the care needs of older adults isolated at hom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JAMA Intern Med. 2020;180:819–20. https://doi.org/10.1001/jamainternmed.2020.1661. 12. T yrrell CJ, Williams KN. The paradox of social distancing: implications for older adults in the context of COVID-19. Psychol Trauma. 2020;12:S214. https://doi.org/10.1037/tra0000845. 13. Makaroun LK, Bachrach RL, Rosland A-M. Elder abuse in the time of COVID-19–increased risks for older adults and their caregivers. Am J Geriatr Psychiatry. 2020;28:876–80. https://doi.org/10.1016/j.jagp.2020.05.017. 14. C icih, Lilis Heri Mis. 2020. The Impact of COVID-19 Pandemic to Older Person Life. Jakarta. 15. C icih, Lilis Heri Mis. 2021. The Impact of COVID-19 Pandemic to Older Person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Jakarta.

第5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61


27 跨代連結 劉明燕 李錦記家族基金主管

作者簡介

眾所周知,未來香港的長者人口將以更快的速度急劇增加。 預計 65 歲及以上(長者)的人口將從目前的 19% 上升至 2066 年的 37%;每 1000 名人口中,15 至 64 歲和 65 歲及 以上人口的撫養比將達到 674 人,這意味著每三名成年人

當中就有一個為長者 [1]。 老年人在增加,但他們的平均年

齡也在增加。到 2066 年,女性和男性的預期壽命將分別達 到 93.1 歲和 88 歲,人口年齡中位數將達到 54.5 歲 [2]。

中國家庭的家庭照料被認為是一種文化規範,儘管其價值 正可能在下降。通行的價值觀主要但不限於孝道,還包括 婚姻關係和公婆等特定角色的責任。根據 2013 年的人口普 162


查,大約有 1,950,000 名照顧者,其中 96% 是配偶、父母、 孩子和姻親 [3]。在這項研究中,47.5% 的家庭護理人員年 齡在 60 歲以上,40.8% 的人每週用超過 40 小時來履行護

理職責。我們可以推測,未來家庭將會繼續由多代人組成, 而其中 60 多歲的人照顧 90 多歲的父母亦是很平常的事。

2021 年「香港智齡生活調查報告」已指出了有四成的黃金 一代(45-64 歲人士)負擔起家庭照顧責任,可是同時他們

面對著較高的壓力,進而影響其經濟情況甚至是身心健康 。萬一長者及黃金一代照顧者身體響警號,照料的角色就

[4]

落在隔代的孫兒或其他年輕人身上,引申的問題是,年輕 一輩是否已預備好呢?

國際間很多政府及非政府機構也在推動長幼共融。代間相 處當中須要有很多同理心、溝通、聆聽、欣賞和了解,年 第5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63


輕一代不單在心理及情

感上須要有準備和學習, 在作為對年邁者照顧的 技能上如認識年老化及

簡 單 護 理 的 知 識 拿 捏, 亦不是在一般課室或工 作環境中包含的課程及

訓 練。 面 對 銀 髮 海 嘯 來 襲, 為 年 輕 一 輩 整 裝 準 備 是 刻 不 容 緩 的 議 程。 這不但鞏固年輕一代作

為 家 庭 照 顧 者 的 角 色, 亦為他們在職場上面對

愈來愈闊的員工年齡層、加入為安老事業而開設的工作崗 位作出準備。

換一個角度看,聯合國在 2020 年就家庭政策的推行就建議

推動以家庭為導向的政策和計劃,加強代際互動,例如育

兒教育,包括對家庭照顧者的教育,以及對祖父母,尤其 是那些作為主要照顧者的支持 [5]。根據 2019 年在香港一項

關於祖孫關係的調查,近七成受訪祖父母是因為子女要上 班而肩負起主要照顧者的責任,當中有超過五成表示難以 管教孫兒,而超過一半祖父母自身有長期病患 [6]。長者在

代間相處和長幼共融中扮演的絕不是受惠者的角色。活齡 164


健康、去除固有觀念及框架、用心聆聽、創意增值亦是長 者及黃金一代在跨代連結時要與時並進的法則。

參考資料: 1. 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 (2021) Population by sex and age group. Population Estimat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enstatd.gov.hk/en/web_table.html?id=1A 2. C 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 (2017) Hong Kong Population Projections 2017-2066. 3. 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 (2013). Population census - thematic report: Older persons. Hong Kong: 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 4. G olden Age Foundation (2021). Smart Ageing Index. Retrieved from https://www.goldenage.foundation/sites/default /files/share/ files/smart_ageing /Smart%20Ageing%20%20Sur vey%20Report_Chi.pdf ?_ ga=2.81660183.1446187548.1639362384-26084034.1639362384 5. U nited Nations (2020). Good Practices in Family Policy Making. Retrieved from https://www.un.org/development/desa/family/2020/08/06/family-policy-making/ 6. 陳 曉蕾 (2019). 我是爺爺嫲嫲湊大的。 大銀力量

第5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65


28 無障礙城市建設的 定位和發展途徑 典春麗 深圳市無障礙城市聯合會秘書長

作者簡介

創新的定位

深圳 2018 年開始制定無障礙城市發展綱要,2019 年制定

了到 2035 年的無障礙城市建設規劃。到 2021 年 6 月 29 日, 深圳市第七屆人大常務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深圳經濟特 區無障礙城市建設條例」,並於 9 月 1 號開始實施,體現

了從無障礙的環境建設到無障礙城市建設的轉變,在全國 是一個創新。

166


這一轉變是從單一的環境調整為通用設計的理念,對市民 建立平等、公平、自由、有尊嚴的社會環境的價值認同, 反映城市的通用設計和全納教育(即容納所有學生,沒有

排斥歧視的教育),為殘障者、老年人、傷病患者、孕婦、 兒童以及其他有需要者的出行、資訊交流、享受服務和居 家生活提供便利。

從無障礙環境到無障礙城市建設,是一個重大的變化和創

新,從物件、服務內容、維度、內涵到外延都擴大了範圍。 第5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67


深圳對無障礙城市做出了新的定義,也讓無障礙的概念從 傳統殘疾人士擴大到有需要的群體,包括長者。隨著老齡 化時代的到來,無障礙城市建設是長者友善城市的標杆。

發展途徑

深圳市無障礙城市聯合會在 2021 年 3 月提出了無障礙城市

的評價標準和資訊標準。評價標準有四個維度:文化理念、 制度規則、器物環境和資訊無障礙。

文化理念細分為四個方面:自立賦能、共融發展、平等權

益和服務。制度規則包括公共服務、制度保障和管理機制。

器物環境包括五個方面:生活,城市、住房,公共活動區域、 公園綠地等的生活;出行,城市道路、公共建築出入口等; 城市形態,新建建築物及通用設施等;康復服務,關懷全 人群全生命週期的健康,最大限度的減少致殘致傷,將殘

疾人,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康復醫療納入到基本的醫療範圍, 獲得基本的康復醫療功能訓練、輔助器具的適配服務等。

無障礙城市的資訊標準維度較多。智慧城市建設原則上覆 蓋了基礎設施,未來應朝著系統化、智慧化和人性化三方

面去發展,構建一個新型的無障礙設施的體系。裏面充分 運用 5G、AI、電腦視覺、自動駕駛、人類增強、雲計算、

大資料、語音辨識等技術,為障礙群體營造一個安全便利、 可靠的環境,提供綜合性的無障礙的生活環境。 168


無障礙城市總體目標有六個方面,(一)在規劃設計、開

發、建立無障礙助殘電召服務平台;(二)推動資訊系統、 軟體、硬體和服務設計或改造時遵循資訊無障礙的標準;

(三)展開相關產品的研發和應用,能夠讓資訊全面化地 無障礙進行;(四)對轄區內的報警、醫療急救等緊急呼

叫系統進行無障礙改造;(五)業務資訊無障礙的建設, 有效地推動醫療、教育、電信、金融、旅遊、電子商務等

行業都進行無障礙改造;(六)終端的資訊無障礙的建設,

比如視覺、觸覺、聽覺的資訊無障礙;室外導航、室外地圖、 戶外廣場公共交通、公共建築、室內導航、電梯、公告資 訊設備,無人值守的公共設備、國家機關的公共服務場所

等;復康方面包括居家安全、安全監測、居家物聯、社區

養老機構等。出行涵蓋火車站、汽車站、輪渡碼頭、機場、 地鐵、公交等交通場所;其他類別包括互聯網資訊交流與 公共空間、政務和安防,食品藥品等方面。

我們希望透過文化理念、制度規則、器物環境,再加上資 訊無障礙的承托,構建一個便利和美好的生活場景。

第5章

生產力和參與度

169


6

大灣區 智齡發展 肇慶

佛山 江門

廣州

中山 珠海

東莞

深圳

澳門

惠州

香港


導言

大灣區養老發展一日千里。以下文章由幾位大灣區內業 界精英發表,著眼健康與養老服務的產品研發和智齡化

的項目推展。從不同的個案分享,包括港人在國內的創 業經驗,我們可以一睹大灣區的養老產業和有關的科研

創新機構的發展。業界得到政府的資助和推廣,結合公 益和市場化的平台,讓科技和創新服務走進社區,實踐 智能健康和適老宜居的智慧方案,為建立更多元共融的 無年齡障礙城市努力。


29 香港人在內地養老 產業的創業經歷分享 鄧子傑 理想城科技首席執行官

作者簡介

國內無障礙概念的發展比香港更前瞻,方向已由適老化到

非適老化,如何讓一些有需要的特殊人群融入生活的社區, 像普通人一樣得到尊重之余,完成居家和外出的自理。

本文將分享養老和無障礙產業在大陸的市場發展,以及香 港人在這方面的優勢和機會。

廣州市民政局推行了長期護理保險和家庭養老床位建設, 適老化改造、智慧化改造、資訊監察管理及專業服務,已 172


列入政策補貼範圍。在國內做無障礙及養老產業,需將智

慧化的軟體平台和硬體設施完美地融合,這也是香港人最 大的優勢。相比單一發展服務、硬體產業,港人的優勢是 提供一個整合方案,展現組合服務的意識。

我通過分享自身的一個養老院策劃來展示服務和整合工

作。創業地點是一個 600 多人的東莞村莊,政府希望在此 推動居家養老服務,但因缺少落地的完善的市場化體制, 即便有政府補貼,還是沒有商家願意做。人們創業的原因

各不相同,有的希望幫助別人、改變市場環境,但也有很

多是因應既有物業的轉型變現而投資養老院。根據國內平 均數據,一間養老院住滿需四年半,收支平衡要八年,所

以養老院是一個高風險的投資,進入前期的策劃要下很多 功夫。我們首先定位這是以社區為基礎的養老院,床位數

量由傳統的幾百個降到只有數十個,目前具體是三層物業 共 39 個床位。

規劃的時候,要把每一個人,包括後勤人員,活動和工作 的線路提前預設考慮。活動軌跡、中心是否對外開放、哪 些服務對外開放,都要全部規劃。

功能分區規劃將養老院的一部分開放給附近的村民,從服 務範圍看,以點帶面,由這個服務點影響到周邊的居民。 從商業運營角度,不會被床位的數量限制生存空間,可以 第6章

大灣區智齡發展

173


持續發展。住宿區策劃的方案,既有穩定回報的部分,也 會有一些彈性回報的部分,既有覆蓋院內的,也有可以覆 蓋院外的服務。

前期調研非常細緻,將建設預算、競品分析等全部做出來, 在大陸市場很有必要。香港的市場很密集,可以從資料獲 得資訊,但國內同類型的機構和服務太多,資料與真實情 況的出入可以很大,所以我們做了細緻的調研,包括附近 的押金、可接受的服務水準、價格等。

另外,國內供應商的想法多是把手上有的東西都用進去,

過度設計。有些東西不需要,除了能省錢,還能提供差異 化的彈性服務。不同的服務人群要考慮不同的配置,例如

醫療床和普通床。這個彈性是香港人的優勢,香港小而密 集的空間,催生出很多不同的配置和多樣化的方案。

智慧看護平台的策劃,每一件東西都要精打細算,考慮背

後的原因、可以提供的服務、投資回報,避免出現不掛鉤 的情況。專案計畫除了工程外,也有服務、配備和銷售計 畫表,構成一個全景方案才有助於把控全域。

養老服務平台在國內的創業空間很大,建議做一些整合的 方案,或者可以嘗試聯合機構提供方案。國內平台很多並 且很專業,研發人員相對比香港優勢強。 174


今天國內的政策導向、政府思維及市場,比起香港一點都

不落後,甚至更創新。但政府開始關注養老仍然屬於初期, 所以市場當中存在很多不同級別類型和參差的東西需要整

合。內地的技術和資金都非常強,但香港在分工職能和整

合上具有優勢,港人應該清楚自己的定位,掌握發展時機。

第6章

大灣區智齡發展

175


30 適老化家居改造 劉英 成都朗力養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作者簡介

2020 年,朗力有幸參與了深圳市民政局和深圳市財政局聯 合發起的「開展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的試點工作。專案

主要內容是:對 60 歲以上的半失能的老人和 80 歲以上的 老人,進行每戶 1 萬塊錢的適老化改造工作。項目的綜合 回饋很不錯,我們今年仍將繼續合作。

適老化改造的流程中,首先是入戶評估。我們有一套評估系

統,評估師會帶著專業全套評估工具箱進行評估。私人定制 也進行了數位化處理。我們從四川調了一批非常有經驗的團

隊過去,但大家都是人生地不熟的,因此從成本來說,或從 大家的適應度而言,這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鍛煉。 176


截至目前,我們在全國進行的適老化改造項目已達 5 萬多

戶。我們的數位化服務平台,包括智慧化系統,已連結了 19 款智慧化產品,如專為患有阿爾茲海默症長者而設的智

慧定位系統,以及智能測血壓、血糖等,子女可以借此不

受空間限制以瞭解父母情況。通過後台的資料統計分析使 用者情況,這便於我們在產品、服務及未來的發展方向上 不斷的優化和反覆運算。

以上是項目的大體介紹。因為適老化改造為新領域,故仍

有較多困難。幸得國家重視,故有政策支持,如深圳的「一 萬元一戶」。但這是由政府主導的,我們期望的是真正打 開 C 端市場,打開市場化業務。

接下來分享一個案例,項目的背景是:客戶為一位原與父

母分居異國的女士。去年 10 月,她父親因操作電器不當,

導致房屋燒毀且不幸離世,母親倖存。事後,因其母親強 烈的歸家願望,他們著手尋找重新裝修房屋的方案。但該

女士與三家裝修公司接洽了大半年也沒能確定方案。而在 上個月,找到我們,通過線上溝通只用了 30 分鐘便達成共 識且確定了方案。

該項目很有代表性。養老化改造的要求是既解決老人空巢 的現況問題,亦兼顧其未來的身體變化等。方案的亮點在 於幫客戶解決「她想安裝監控,但母親不願意」這個問題 第6章

大灣區智齡發展

177


時,我們提供的方法是:採用「火柴棍人」監測設備,它

可以不受地域限制的進行即時通話,但看不到對方的實況 活動,如洗澡等,這便能滿足雙方要求。

方案中有行走助力點位的隱藏動線設計,路線之處都為隱 藏扶手,而非傳統外露的扶手。例如,進門處的鞋櫃,實 則為可抓握的助力點;櫃子的沿邊、畫框和沙發亦然。

在廚房方面,我們將此處原本有的一堵牆打通使視野更開 闊,無論老人是在客廳或其他地方,保姆都能在工作的同 時更及時的兼顧到老人的情況。

178


這個案例讓我們深思—適老化改造工作已進行多年,為

何仍以政府專案居多,市場專案偏少?分析後得出,第一, 不少人有消費能力及意願,但尋求無門。第二,裝修公司 與養老化改造的區別定位不被理解。實際上,我們的區別

在於前者看到可能只是扶手本身,後者關注扶手背後的生 命本身。我們接下來的方向應是尋找客戶群體,讓別人真 正的看到我們的能力和為客戶帶來的價值。

第6章

大灣區智齡發展

179


31 「點亮視界」公益積分 吳旭紅 深圳樂善居養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作者簡介

我們希望讓時間銀行成為養老服務的義工,以解決服務者

的能力不夠的問題。我們重新規劃時間銀行—以機構延

伸社區的模式,讓社區的人來反哺養老。中國所有的社會 工作機構都是政府投入,但只靠政府的力量是難以做好居 家養老專案的。

在社區服務時我們有三點發現。第一,老人家捨得為兒孫 花錢,但極吝嗇於給自己花錢。第二,現在的孩子近視率 很高。第三,社區服務站中老人的力量最為重要,因為他 們有許多閒置時間。我們以此為切入點,推出了「點亮視

界」的護眼項目。我們極力推動爺爺奶奶們參與公益活動, 180


並給予積分獎勵,這些積分則可以用於兌換調理其兒孫的 近視問題的機會。

中國的居家養老專案尚處於試行階段。我們在公益平台上 發佈任務,參與任務的主要是社區媽媽、樓層媽媽以及社

工。他們完成任務後可獲得積分,積分可用於旅遊或養老。 積累多個地區的推行經驗後,我們更加確定:通過讓社區

的老人帶著兒孫一起參與公益的模式,來喚醒整個社會的 公益意識的想法。

我們的志願者日誌包括服務記錄、榮譽記錄及家庭總積分。 參與公益者多是奶奶攜孫輩,父母和孩子一起的非常少,

因此我們記錄公益積分並形成家庭總積分,它包含了父母、 奶奶和孫子的積分。家庭總積分可充任一些康樂機構或高 端機構的優惠門檻。

在台灣,家庭總積分達 6000 分者可得全台灣表彰。我們希 望能在大陸推行這個模式,讓更多的家庭都參與公益活動。 我們目前在廈門的社區、養生館裡進行免費試點—讓他們

體驗戴上耳機後的半個小時內,視力提升 50 度到 150 度,

進而由他們進行推廣。我們給予每個社區中的特殊人群 4 個 免費體驗的名額和半價優惠政策,以便為社會工作機構增加

一點收入。綜上,「點亮視界」項目帶動了社區的老小。我

們還研發了一款可減緩白內障症狀的眼罩,可為老年人服務。 第6章

大灣區智齡發展

181


目前我們很多活動都是免費的,有許多養生館、美容業與 我們加盟合作。護眼行業翹楚「衛目」也看到了這個項目

的潛在市場,它通過一場招商會在一天裡多開了上百家分 店。因此我更堅定的要推進這個項目,一旦在廈門成功推 行,那麼我會往蘇州、浙江、北京等地繼續推進。

公益是需要成本的。如果「點亮視界」沒有用公益積分的 模式推行,那價格是昂貴的。社會工作機構的困難在於資 金問題,因此我希望這個項目能幫助到更多的社工機構。 我們借助居家養老這個專案,讓養老服務增值,也讓機構

增加一點利潤。「點亮視界」項目中,老人可以免費做白

內障調理,同時他也可以用公益積分和現金買眼罩以自行 護理。

學校也和我們合作做親子教育。我們讓家長和孩子同時來 到養老院去體驗「人老了以後會怎麼樣」。目的在於讓每 一個家長知道「教育孩子聽長輩的話」的重要性,同時也 讓家長知道「種福田就得福果」,進而鼓勵他們多參與公

益活動,並告訴他們公益積分的多種好處。另一方面是為 了讓孩子在這個環境中受到感觸,促進成長。

我認為我們的養老服務應該向台灣學習,既要考慮到政府 資源方面,也要考慮到如何養活機構。我們可以讓市場上

過剩的、好的產品來反哺養老,從而連結公益。也希望國 182


家能夠片區化地分配專案,若全域規劃不到位,會非常浪 費人力成本。

第6章

大灣區智齡發展

183


32 運用「共創」理念 開發養老科技產業 曾鏡鏘 深圳市人人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作者簡介

人人壯公司是一個商業化的技術提供商—工作內容是提

供技術方案給 B 端的養老主體。服務範圍已覆蓋的,提供 模組化服務;未覆蓋的,提供定制化服務。平台已有將近

10 萬的客戶,硬體設備被 60 多家養老機構採用。但我們 缺乏在一線發展的經驗,如何提高解決方案的專業性是目 前的瓶頸。

我發展養老產業的想法源于外婆。她是獨居老人,有慢性 病,但她常常忘記自己是否已經吃過藥。於是我設計了一 184


款智慧藥盒,它的形狀是給

人積極向上感覺的花瓣,每 片花瓣都可以裝藥。

第一代產品從概念圖到尺寸 圖到模型圖,再到成型是我

們兩個在讀研究生磕磕碰碰

做出來的,存在很多不足。 於是我們通過調研測試、整 理思路,形成了第二代。

第二代產品有 6 個分隔可以

裝入不同的藥物,大小如男 士手掌,可裝入三四天的藥

量;性質上由不帶物聯網變成了帶物聯網性質。產品可直接

通過小程式或 APP 進行操作。它具有自動語音的引導服藥 第6章

大灣區智齡發展

185


機制,可通過遠端設置實現多重提醒功能。我們將用藥管理 科技化—通過設備採集資料並形成報告和圖表以分享給

他人。其具有連接養老機構服務端的緊急迴圈呼叫機制,同 時具有語音對聊的社交功能。

第三代產品具有可查閱藥物基本資料的功能。我認為養老

科技化產業中,更重要的是供應鏈部分,尤其是硬體部分, 這關係到能否真正把產品設計出來。

為了及時應對市場變化以便迅速推出產品,我們一定要「做

減法」—讓推出的產品只保留 2 到 3 個功能,其後再根

據市場驗證及使用者測試來快速反覆運算。其次,考慮到

科技類產品需要被認證,因此我們應在設計階段便選好相 應的供應鏈,使其之後能順利被銷售。

就讀研究生期間,老師給我們出了一道題:用 10 塊錢本

金創造更多財富。我們小組的主題是「愛如鎊水」。具體 186


情況是:團隊成員用現成的紙皮 箱將我扮成一個紙箱俠,並寫上

一些祝福語,供路人合照,借助

Facebook 傳播。這個項目很溫 暖和感人,這也是我們從事養老

事業的初心—給客戶帶來更有

品質的生活。

我們現在已有 7 款自主研發的單

品和 100 多個系統的功能模組,

我們將它分類成居家、機構、社 區三大主流模式,歸類為功能表

式和個性化。已落地的案例有夕陽婉約,福壽康,平安科 技等等。例如,我們為中山和佛山的養老機構客戶提供了

疫情防控的方案;去年我們和廣東理工職業學院共建了一 個養老服務智慧化管理實驗室。

推廣模式很簡單—和當地養老機構合作,給予試用機會, 進而發展成正式合作夥伴,從而將其推廣至垂直的領域中 其他的養老機構。盈利主要依靠軟體系統的模組化和定制 化、硬體設備的銷售,及一些增值服務。在 2018 年已達到 盈虧平衡,此後都為上升狀態。接下來我們希望在資料層

面有進一步的發展,我們已和深圳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建 立了實習基地。

第6章

大灣區智齡發展

187


我們的設計理念是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期望與 客戶達到共創狀態。例如智慧藥盒的共創,便是我們經過 與社區的深度互動來完成的。產品蘊含了他們的妙思後, 再由我們生成最終的禮品款式。

今年我和合作夥伴在羅湖開展了一個純商業化的互聯網加

養老社區,不拿政府補貼,自行承擔運營的租金等。我提 供科技化以及產品的賦能,他則提供運營的賦能。我們認 為客戶及家人的認可是至關重要的。

188


附件:

黃金時代展覽暨高峰會

為應對人口高齡化的趨勢,本會在 2016 年首創「黃金時代 展覽暨高峰會」,每年匯集國內外各行各業有影響力的思 想家和領袖,引進創新的思維和優秀實踐模式;並讓專業 和社區人士認識最新科技、產品和服務,成功建立跨界別 協作平台,促進香港和亞洲各地智齡城市的發展。

以「想・創・智齡城市」為主題,2021 年的「黃金時代展

覽暨高峰會」首次採用實體及虛擬的混合模式舉行,邀請 超過 80 位來自世界各地不同領域的傑出嘉賓,在線上和線

下深入探討建設智齡化城市的創新理念和實踐,涵蓋商業、 金融、護老科技應用、醫療及社會照顧、圓滿終途規劃等, 附件

189


陣容鼎盛。實體和虛擬的展覽會設有超過 100 個攤位,展 示來自世界各地先進及優質的產品、服務及智齡科技,吸 引超過 12,000 名本地和網上的參觀者。 活動詳情及精彩重溫:

https://www.goldenage.foundation/index.php/zhhant/gaes2021

第七屆「黃金時代展覽暨高峰會」謹定於 2022 年 8 月 5 至

7 日假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歡迎各位踴躍參與,與我 們攜手共建智齡城市!

詳情將稍後於「黃金時代基金會」網站公佈,敬請留意! https://www.goldenage.foundation/index.php/zhhant

190


鳴謝 本書集合了 34 位來自香港和各地的專業人士、商界、學界

和社區領袖的專業知識和遠見。他們大部分是 2021 年「黃 金時代展覽暨高峰會」的主講嘉賓,為了啟發更多讀者, 將他們的真知灼見撮要成文,我們深表感激。

感謝我們的義務編輯團隊數月來反覆討論,將這些文章翻 譯、整理和分類。

感謝本會顧問的支持和鼓勵,使發展「智齡城市」的願景 能持續推行。

最後,衷心感謝大家的慷慨捐助,讓我們在非常有限的資 源下能夠推動各項倡議和活動。

鳴謝

191


(按姓名筆劃序排列) 顧問團

方敏生女士 吳文華女士 李宗德博士 林正財醫生 施永青先生 馬錦華先生 莫乃光先生 梁萬福醫生 陳麗雲教授 謝家駒博士 鍾志平博士 編輯委員會 王敏勤博士

容蔡美碧女士 馮思敏女士 劉喜寶博士 盧達生先生

192


群策智齡

作者(按姓名筆劃序及英文字母排列)

小川全夫/水志偉/尹德恩/吳旭紅 何婉慧/沈毅延/林正財/典春麗 容敏慧/容蔡美碧/梁文聰/梁芷凝 梁萬福/陳昱志/張晧程/黃玉娟 馮思敏/馮海嵐/黃譚智媛/曾鏡鏘 葉安娜/鄧子傑/劉巨基/劉明燕 劉英/劉喜寶/劉嘉時/蔡淑敏 樓瑋群/盧達生/謝家駒/ Bettina Horster Maeona Mendelson / Lilis Heri Mis Cicih 出版統籌 王詩茗

設計及製作

雲起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

黃金時代基金會 版次

2022 年 5 月第一版

© Golden Age Foundation Published in Hong Kong All Right Reserved * 本書部分圖文由作者提供,所載文章只反映作者之觀點和意見,並不代表本會及編者的立場。 謹此聲明。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