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0023社會工作倫理與實務

Page 1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社會工作倫理與實務/秦燕著 . -- 初版 . -- 高雄 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2021. 08 面; 公分

14

ISBN 978-957-732-626-3(平裝)

社會工作倫理 與實務

1. 社會工作倫理 198.547

作 者 責任編輯 封面設計

秦燕 沈志翰 毛湘萍

發 行 人 總 編 輯

楊曉華 蔡國彬

出 版

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802019 高雄市苓雅區五福一路 57 號 2 樓之 2 電話:07-2265267 傳真:07-2264697 e-mail: chuliu@liwen.com.tw 網址:http://www.liwen.com.tw

編 輯 部

100003 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 57 號 10 樓之 12 電話:02-29222396 傳真:02-29220464 01002323 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07-2265267 轉 236

劃撥帳號 購書專線 法律顧問

林廷隆律師 電話:02-29658212

出版登記證

局版台業字第 1045 號

110012918

ISBN 978-957-732-626-3(平裝) 初版一刷 •2021 年 8 月

定價:380 元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 (本書如有破損、缺頁或倒裝,請寄回更換)


目 錄

第一篇 倫理學與社會工作價值 CHAPTER 1 倫理學簡介

003

前言

004

第一節 倫理學的涵義

004

第二節 倫理學的理論

005

第三節 專業倫理

011

結語

018

CHAPTER 2 社會工作哲學探討

021

前言

022

第一節 社會工作哲學的涵義

022

第二節 社會工作哲學的論點

024

結語

029

CHAPTER 3 社會工作思想的脈絡

031

前言

032

第一節 社會工作思想的溯源與探討

032

第二節 現代社會工作的根基

034

結語

035

CHAPTER 4 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與倫理發展

037

前言

038

第一節 社會工作的專業特質

038

第二節 社會工作價值

039

第三節 社會工作倫理發展歷程

043

結語

047


CHAPTER 5 個人價值與專業價值的協調

049

前言

050

第一節 個人價值

050

第二節 社會價值

051

第三節 多元文化的價值

053

第四節 個人價值與專業價值的調適

055

結語

058

第二篇 社會工作倫理守則 CHAPTER 6 我國社會工作倫理守則

063

前言

064

第一節 現行社工倫理守則

064

第二節 社會工作倫理守則的訂定、修訂歷程

071

第三節 社會工作倫理守則的訓練、宣導與前瞻

079

結語

081

CHAPTER 7 相關助人專業倫理守則

083

前言

084

第一節 律師

084

第二節 醫師

085

第三節 護理師

087

第四節 教師

088

第五節 臨床心理師

089

第六節 諮商心理師

090

第七節 相關助人專業倫理守則的比較

091

結語

093

CHAPTER 8 各國社會工作倫理守則

095

前言

096

第一節 美國

097


第二節 英國

101

第三節 澳洲

104

第四節 新加坡

108

第五節 香港

109

第六節 各國社會工作倫理守則的比較

112

結語

114

第三篇 倫理難題的抉擇程序與 社會工作專科領域的實踐 CHAPTER 9 倫理難題的處理與抉擇過程

119

前言

120

第一節 倫理難題

120

第二節 倫理難題之抉擇原則

123

第三節 倫理難題抉擇的模式與過程

130

結語

137

CHAPTER 10 醫務社會工作的倫理難題

139

前言

140

第一節 醫務社會工作的內容

140

第二節 醫務社會工作的價值與原則

142

第三節 醫務社會工作的倫理議題

143

第四節 醫務社會工作倫理難題的案例討論

149

結語

154

CHAPTER 11 身心障礙與老人社會工作的倫理難題

157

前言

158

第一節 身心障礙社會工作的倫理難題

158

第二節 老人社會工作的倫理難題

165

結語

168


CHAPTER 12 兒童少年婦女家庭領域社會工作的倫理難題

173

前言

174

第一節 兒童少年婦女家庭社會工作

174

第二節 兒童保護及青少年實務工作的倫理難題

175

第三節 婦女家庭社會工作的倫理難題

177

第四節 兒童少年婦女家庭領域社會工作倫理難題的案例 討論

179

結語

184

CHAPTER 13 間接服務的倫理難題

187

前言

188

第一節 間接服務倫理

188

第二節 倫理議題爭議焦點

189

第三節 間接服務社會工作倫理難題的案例討論

197

結語

201

第四篇 社會工作倫理的重要議題與未來展望 CHAPTER 14 社會工作倫理爭議審議機制與倫理風險管理

205

前言

206

第一節 社會工作倫理不當行為

206

第二節 社會工作倫理審議機制

208

第三節 社會工作倫理風險管理

216

結語

221

CHAPTER 15 社會工作倫理的重要議題

223

前言

224

第一節 社會工作倫理教育的現況與發展

224

第二節 生命末期抉擇的倫理議題

232

結語

239


第一篇

倫理學與社會工作價值

倫理學是一門重要的學問與學科,它與道德和價值有緊密的關聯;倫 理也是專業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社會工作是助人專業,社會工作倫理的 發展有其哲學淵源、思想脈絡,及專業價值的先後順序,形成社會工作倫 理理論及抉擇原則,社會工作專業團體並經過一定的程序訂定社會工作倫 理守則要求執業人員遵守。個人在執行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時,要能遵守社 會工作倫理,也要檢視個人價值,及與社會工作專業價值間的協調。社會 工作倫理發展的層次是由上而下;社工專業人員倫理的運用則是由下而 上,先由遵守具體的倫理守則做起(圖 1-1) 。

SS 圖

1-1 社會工作倫理的層次



CHAPTER 1

倫理學簡介

第一節 倫理學的涵義 第二節 倫理學的理論 第三節 專業倫理 學習目標 1. 認識倫理學的涵義與思維。 2. 認識倫理學的理論分類與架構。 3. 能說出義務論、目的論之間的概念和差異。 4. 能說出目的論之下的分類和差異。 5. 認識德行倫理學、關懷倫理的概念。

003


004

社會工作倫理與實務

前言 倫理學是所有專業倫理共通的基礎,本章將介紹倫理學的涵義、倫理 學的理論、專業倫理(註:本書之後遇「社會工作」一詞,視情況會以 「社工」簡稱之,例如:「社會工作師」簡稱為「社工師」)。

第一節 倫理學的涵義 倫理學(ethics)源自哲學,是屬於實踐哲學,或道德哲學的分科。 倫理學是探討人生之目的和達成目的之手段,以及人類行為的是、非、 對、錯、善、惡等;並試圖以理性和探索,找到普遍適用的原理和法則。 倫理的判斷和考量,不論是行為的對錯或德行的善惡,往往都與價值有 關,所以有些學者亦把倫理學、價值論或價值哲學都視為相同涵義(何懷 宏,2002)。

一、西方的思維 倫理由希臘文 “Ethos”(風俗習慣的意思)及拉丁文 “Ethica” 演變而 來,指社會上的規範、慣例、典章及制度。西方國家將倫理學當成一門知 識來探究,學者們發現個人或團體的行為並不完全受風俗習慣的影響,還 需要先具備對行為的正當價值判斷。而價值的高下,則影響道德的善惡判 定。 由於社會演變、多元文化的互相影響,道德多元論也更為明顯,許多 新的理論相繼產生,也有愈來愈多的名詞界定。例如: • 1982 年大英百科全書將道德哲學與倫理學視為同意字;同年大英百科 全書又將道德哲學視為規範倫理學的別稱。 • 1985 年英國醫生皮士萊(Beazely)定義:「倫理是約束我們行動的原


CHAPTER 1 倫理學簡介

則,道德則是倫理的實踐」。他認為倫理是知識;道德是技術;實踐是 美德,這與柏拉圖的道德說(學識-技術-美德)的三者關係是相通的 (嚴久元,1999)。

二、中國的思維 中國倫理的概念體系以儒家為主,道家為輔,佛(釋)也有很大的影 響。而中國提出倫理學的概念,是蔡元培於 1910 年出版的《中國倫理學 史》一書中,首度將中國倫理學史分為先秦創始時代、漢唐繼承時代和宋 明理學時代,認為中國的倫理學說以先秦為極盛,自漢以後,雖然思想家 輩出,但仍以儒家為主。而到清朝時黃宗羲、戴震、俞正燮等人的學說則 漸脫宋朝以來理學之羈絆,為自由思想之先聲(蔡元培,2010)。

第二節 倫理學的理論 倫理學逐漸發展為一門學科,故有許多學者投入鑽研,也發展出豐富 的理論。本節依倫理學的分類逐一介紹相關理論,並提出其與社會工作倫 理的關聯。倫理學的理論架構可以分類如圖 1-2 所示。

SS 圖

1-2 倫理學之理論架構

005


006

社會工作倫理與實務

一、倫理學的總體概念 倫理學可以按其是否採取特定的道德立場,區分為「非規範倫理學」 及「規範倫理學」兩大類。 非規範倫理學並沒有特定的道德立場,主要進行純學術研究,大多是 基於實證主義典範的倫理學。又可分為描述倫理學和後設倫理學兩種: 1. 描述倫理學:是以客觀的態度和方法去探討各種道德行為的現象,描 寫、敘述並分析該種道德行為的特質、作用等。 2. 後設倫理學:採非評價的態度,分析倫理學的重要概念,例如:「對」、 「錯」的意義、「好」、「壞」的意義、「正義」、「權力」、「責任」的概念 等,有助於了解道德推理的結構和道德獲得確證的過程。 後設倫理學中認知派與非認知派的學者有不同的論點。認知派學者相 信可以找到一個客觀的標準,來判斷倫理上的對、錯、好、壞等。而非認 知派學者則認為倫理標準必定是主觀的,只能反映個人的意見與偏好。 規範倫理學不採實證主義和典範,依所運用的範疇可分為一般規範倫 理學與應用倫理學兩類: 1. 一般規範倫理學:又稱基本規範倫理學,是在人類社會共通之基本道德 規則為前提的情況下,在現實生活的運用。簡言之,是以這些一般的道 德規則來論證一般日常生活行為是否適當。 2. 應用倫理學:適用在特定具體的公共議題,例如:墮胎、代理孕母、死 刑犯器官捐贈等;或是特定專業領域的探討,例如:醫師倫理、律師倫 理、社會工作倫理等。 其中社會工作倫理是屬於規範倫理學的範疇,亦是本書探討的重點, 故以下將針對規範論理學做詳細之介紹。

二、規範倫理學(Normative Ethics) 規範倫理學的理論架構如圖 1-3,其內容說明如下。


CHAPTER 1 倫理學簡介

SS 圖

1-3 規範倫理學之理論架構

(一)義務論(Deontological Theories) 康德(Immanuel Kant)是義務論最有名的代表學者,這位 18 世紀的 哲學家力主誠實是社會工作者重要的規範,康德的絕對命令法則認為規 定、權利、原則是必須遵守的,且適用於一切時代與地域。義務論學者認 為行為的道德價值應在於個人的動機與作為,而不在效果(結果)。責任 則是善良意志的具體表現。

(二)目的論(Teleological Theories) 相較於重視動機的義務論,目的論則重視結果或目的。此派的觀點認 為要判斷任何行為的對錯,是取決於行為所帶來的結果。斯馬特(Smart) 於 1971 年提出,負責任的作法是分析每種行為可能的結果,再權衡分析 結果的輕重之後,選擇適當的行為。 目的論又可分為利己主義與效益主義兩派: 1. 利己主義(egoism):當面臨兩難的抉擇時,應該設法擴大爭取自身的 利益。 2. 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 :認為正確的行為可以提升最大的利益。也

007


008

社會工作倫理與實務

有學者將效益主義再區分為行為效益主義與規則效益主義(Gorovitz, 1971): (1)行為效益主義(act utilitarianism) :指特定行為可以帶來立即的有 利結果,凡是最有益處的行為即符合倫理,故不應該用規則來約束 行為。 (2)規則效益主義(rule utilitarianism) :以一般性的通則決定行為所帶 來的影響,並重視行為帶來的長久影響。而通則本身是否符合倫 理,則根據結果是否具有長久的效益來決定。 情境案例 受家暴的案主為了籌措經費以帶著孩子離開施暴的丈夫,因此欺 騙社工師,詐領福利金達五年之久。若社工師根據目的論之利己主義 與效益主義,則分別會採取何種應對方式呢?又若以行為效益主義與 規則效益主義為判斷依據,又可能採取何種措施呢? 討論: • 採取利己主義的社工師,會努力減低本身的法律責任,故會主動揭 發案主的不法行為,並想辦法減低他對案主的不安,及減少可能與 案主發生衝突的機會。 • 採取效益主義的社工師:若以行為效益主義的觀點來看,有了錢, 案主可以馬上帶孩子到安全的地方居住,保障孩子不受父親的傷 害,使案主獲得立即的效益,因此可能不會主動揭發案主詐領福利 金一事。若以規則效益主義的觀點來看,不舉發案主詐領福利金一 事,也許一時之間對案主是有利的,但長久以後將會爆發更嚴重的 後果。例如:案主會以為社工師是默許此項行為,甚至因此造成其 他案主的仿效行為,而使得福利制度的公平正義性受損。長遠來 說,隱瞞此一不法事件不見得會為案主帶來更多的利益,反而有可 能造成更大的傷害。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