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學歷採認與兩岸高等教育發展

Page 1


中國大陸學歷採認 與

兩岸高等教育發展 李銘義


目次 i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預期成果及研究流程..................................................5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國際生對臺灣高等教育的影響..........................................8

第二節

陸生來臺就學動機與成效................................................12

第三節

陸生生活適應...................................................................21

第四節

陸生來臺法案之相關研究................................................37

第五節

兩岸高等教育學歷開放採認的相關研究.........................4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57

第一節

研究架構...........................................................................57

第二節

研究方法...........................................................................59

第三節

研究對象...........................................................................64

第四節 研究者角色與研究倫理....................................................65

第四章

開放中國學歷採認幅度對台灣大學教育影響之 實證研究․67

第一節

陸生招生政策分析............................................................67

第二節

陸生招生現況與問題分析................................................75


ii 中國大陸學歷採認與兩岸高等教育發展

第三節

第五章

臺灣教育大學系統招生策略............................................82

實證分析:以分析層級程序法( AHP)專家問 卷分析․85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說明................................................................85

第二節

結果分析及研究發現........................................................8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9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 ...............................................................95

第二節

政策建議...........................................................................97

參考書目․101 附錄․109 附錄一

焦點團體座談會..............................................................109

附錄二

「大陸學生來臺就讀之影響因素分析」分析層 級程序法(AHP)問卷..................................................115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目前政府對於招收陸生政策堅持「三限六不」原則,針對外界關心 的陸生三限六不原則檢討情形,教育部也特別指出,讓每位來臺灣的學 生都能主動積極學習,是推動臺灣高教輸出、吸引延攬境外優秀人才及 提升大學國際競爭力成功與否的關鍵。馬英九總統及教育部相當重視陸 生來臺學習與生活適應狀況,在觀察過去兩年開放陸生來臺就學的執行 情形後,教育部針對包括陸生在內的所有境外學生,在實習活動範疇 內,可以直接擔任與學習有關的兼任研究助理;第二,採「證」、「照」 分離原則,在不能在臺灣換照、執業的前提下,規劃讓陸生可以參加與 修習課程或畢業條件有關的政府或民間技能檢定,印證學習成果,並增 加返回大陸就業的優勢;第三,將協調大學運用自籌經費,仿效提供外 國學生的「臺灣獎學金」及僑生的「優秀僑生獎學金」 ,成立優秀陸生獎 學金,吸引優秀陸生,並規劃讓學校以優秀表現或成績為目的的獎學 金,讓本地生及境外生共同爭取;最後,為持續深化兩岸學術交流、協 助取得大陸學歷的大陸配偶及臺灣學生、吸引更多大陸高校畢業生來臺 就學,教育部將逐步檢討調整大陸高等教育學歷採認校數。 「三限六不」原則是:限制採認高等學校、限制來臺陸生總量、限 制學歷採認領域、不涉及加分優待、不影響國內招生名額、不編列獎助


2 中國大陸學歷採認與兩岸高等教育發展

學金、不允許在學打工、不會有在臺就業問題和不得報公職考試,堅持 本地學生優先,將衝擊減少,將不會產生磁吸效應。事實上政府承認二 一一工程大學學歷較無爭議。中國學歷採認後應不至於形成磁吸效應, 分析原因如下:1.因為大陸好的重點高校目前許可臺生入學人數並不多: 每校至多數十人。2.大陸優惠措施目前沒再繼續擴大。3.考研究所人數 並未因學歷採認議題通過而有所增加。4.根據《遠見》雜誌家長民調顯 示赴大陸的治安問題,陸生生活習慣、交通問題等都是重要考慮因素: 不會因為政府是否承認大陸學歷而影響赴大陸就讀之意願。5.據教育部 民調顯示,家長考慮是否讓兒女赴大陸求學,並未因學歷採認問題而增 加其人數。6.大陸上海及北京生活指數偏高:臺生赴北京、上海求學是 最大宗,而上海及北京之生活指數遠高於台北,需考量龐大的求學成 本,學費、生活費、交通費都相較於國內高,不是一般家庭可以負擔。 7.臺生在大陸企業就業困難,臺生表達到臺商企業就業之強烈意願。 臺灣高等教育學校希望將資源可以做有效、跨領域整合,像跨校師 資核聘、跨校課程合開、課程審核、圖書資料、專案研究,還有協助輔 導,還有共同爭取重要預算,為國家做重要、有意義的事情,所以未來 大學院校,一直希望說能扮演教育部第二個智庫。以目前運作而言,有 關陸生來臺就讀議題,就是重要教育研究議題,也是對大學極為重要之 改變,在大學發展過程中還包含教育、學術、產業界代表,兼顧學術交 流與產業合作,大學師生能有更多元化的體驗與選擇,才能全方面提升 教育大學的競爭力。 因此本書旨在探討在政府開放中國學歷採認之幅度從九八五工程 到二一一工程學校後,對於臺灣大學院校之影響,從現況之研究發現, 正式生到臺灣地區大學就讀之比例偏低,但是交流生或是研修生比例越 來越多。因此,如何強化大學在招生上之能量及知名度,進一步增加研 修生之比例,以及改善大陸生之管理機制等等,都是本書研究之重點。


第一章 緒論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政府站在提升高等教育全球競爭力的立場,同意開放陸生來臺就學 的方向。若把教育看成一個服務性產業,站在學生來源多元化、擴充市 場的理念,沒有道理將一個 13 億人口且全球學術地位良好之區域排除 在外。但除了教育本身的考量外,陸生來臺亦涉及政治及國家社會安全 等層面,招收其他外籍生亦會有類似的風險,所以應做好評估防範負面 效應,有限制開放陸生來臺,不要因為對負面效應有懷疑而全面封殺。 因此需要針對目前在臺的大陸交換生,進行實證研究,以深度訪談方 式,了解其動機、來臺過程、生活起居管理、例假日活動、來臺收穫、 對臺灣觀感等等。 開放陸生來臺及大陸學歷採認基本上是一個公共議題,政府在這方 面已經有很清楚明確的政策指示。目前整個的政策規劃方向必須先完成 法制化。「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大學法」、「專科學校法」是牽涉到大 陸學歷採認及陸生來臺所必須依據的法源,必須先在法的地位上明定; 然後依據此法源所須擬定辦法,包括「陸生來臺就學辦法」及「大陸學 歷採認辦法」,再來牽涉到實質作業部分如大學如何招生,大學應該訂 定招生辦法等等,大致在整個法治作業上有這三個層次。教育部在整個 規劃政策方向絕對應秉持臺灣優先維護國人就學權益,臺灣整體利益, 提升我們的競爭力的前提下,採取階段性漸進開放完整配套措施來處 理,初步採試辦小規模的方向,當然還是必須考量到風險評估管控。 從國際角度而言,臺灣與中國大陸相繼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 在這個國際組織規範下對於大陸學歷問題產生相當重要且關鍵的影響, 加上兩岸關係的微妙互動,臺灣人民前往大陸求學不僅是個臺灣學生個


4 中國大陸學歷採認與兩岸高等教育發展

人的選擇和單純的學歷採證,更是充滿高度政治性的複雜議題。隨著兩 岸的交流越來越密切,加上全球化的浪潮來襲,對於臺灣學生前往大陸 求學與學歷採證的問題將會受到更大的注目與壓力。目前就臺灣學生前 往中國大陸留學的現況、兩岸相關的法令規章與相關政策、吸引臺生前 往中國大陸留學的誘因與存在的阻礙、以及全球化的觀點等角度,將此 議題做多面向的整理與探討,並提出相關建議,期能提供相關單位的決 策以為參考。 隨著全球化的加速發展,世界的距離越縮越短,國與國之間越靠越 近,彼此之間人才、資金、技術、物流等的流動密集且頻繁,高等教育 的流動也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產生許多新的變化。中國大陸近年來崛起迅 速,其國內的高等教育發展亦突飛猛進,已有多所大學擠進世界前百大 排行,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留學深造的新選擇,臺灣也捲入這股浪潮之 中,雖然政府目前並未全面承認中國大陸學歷,但前往中國大陸留學的 人數仍舊持續增加中。當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都承認中國大陸學歷之時, 同時也是無法抗拒的趨勢,政府應該要採取更正面積極回應的態度。 中國大陸學歷採證政策一直是相當具有爭議也具深切急迫性的政 策,在國家安全、國內政治經濟還應因素的諸多考量下雖然不斷嘗試, 時代正不斷的演進和發展,全球化的新浪潮於最近十年來發展快速,所 牽涉的範圍無遠弗屆,席捲全球,臺灣與中國大陸因兩岸的特殊關係若 陷入僵局,對急速發展的中國大陸或許影響不深,但對於臺灣來說卻是 相當重要且影響深遠。在全球化下人才是最為關鍵的因素,中國大陸近 年來的高等教育發展迅速,品質提升,培養出許多優秀的人才,其高校 的素質與規模不比臺灣遜色,甚至已超越臺灣許多, 臺灣是個島國,沒 有太多天然資源,只能依靠貿易和科技,對於人才的需求和與世界的接 軌都非常急迫且重要,人才不只存在於臺灣,人才往哪裡去,政府的政 策就應該要跟到哪裡去,因此當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成為人才的匯集地


第一章 緒論 5

時,臺灣應該做的是設法跟上世界和中國的腳步,並培養自己的實力, 就承認中國大陸學歷的政策及早因應。 因此,本書研究方向為: (一)教育部對於陸生赴臺灣就讀之政策分析。 (二)陸生在臺灣就讀之現況分析。 (三)運用分析層級程序法(AHP)探討陸生赴臺就讀意願。 (四)臺灣地區大學院校對招收陸生方案及管理制度研析。

第三節

研究預期成果及研究流程

一、預期成果 本研究預期結果有以下三點: (一)針對本議題協助政府提出完整論述,並且在適當時機向民眾 表達政府立場。 (二)對大陸教育部陸生目前政策及未來政策走向進行研判。 (三)對臺灣地區大學院校對招收陸生方案及管理制度進行分析, 提出相關配套執行計畫。

二、研究流程 本書研究流程如圖 1 所示,首先界定研究目的及範圍,而後進行文 獻回顧及評析,以界定出本研究可以探討的重點,接著進行深度訪談、 問卷設計,再提出問卷修改量表,以貼切目前趨勢所在,再經由統計分 析及信效度檢驗,以確認本研究的具體結果,最後提出對教育部及學校 之相關政策建議。


6 中國大陸學歷採認與兩岸高等教育發展

確認研究目的及範圍

相關文獻探討與整理

深度訪談

問卷設計

問卷調查

統計分析及檢定

結論及建議 圖1

研究流程圖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