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建築報 NO.6(網路版)

Page 4

立冬 第六刊

6

見學北京│﹁由上而下﹂與﹁由下而上﹂ 文 淡/江 鄭博元

城市記憶的留存 文 北 / 科 呂珮綺

骯髒雜亂的地,霧濛濛的空氣,充斥著口水味 的休憩區,下雨必定淹水的城市,儘管它薈萃了 千百年載的中華文化,在尚未深入理解前,會開 始想念我們的寶島,台灣。

乘著大巴,飛馳在有著數條線道的高速道路上 初訪北京,北京不同的政經發展衍生了不同的城市 面 貌 , 一 個 禮 拜 中 印 證 了 一 些 想 法 也 修 正 了 一 些 道 聽 ,四周的景像由起初的傳統中國百年歷史矮房, 塗說的謬誤,我將一週所見所聞 針( 對 北) 京與台北做 漸 進 地 , 穿 插 些 總 會 用 鮮 紅 色 為 大 樓 起 名 , 且 字 簡單的比較。 體統一並帶強烈新舊衝突的高聳大樓,在些許詫 異與疑惑下,直直地,闖進了玻璃大樓叢林,留 下的是詭異的讚嘆與回味。這是北京,有著三千 餘年建城歷史下的大北京。 北京的城市風格與建築形式展現出的是政府與資本 的絕對權力,而台北的城市風格與建築形式則反映出 多元的生活方式。

台灣都市中充斥著住居、工業、商業以及農業的 各種混成 … 基本上這是一種管制失控的現象,是無心 插柳的結果,而不是規劃者原本所希望的樣子。然而 這種因應需求的使用方式的確是充滿了生命力與活力 ,並且反應出台灣社會中的鄰里關係,甚至印證了珍

正當北京努力地新建大樓時,台灣的人們極力 地保衛著自己的家;當北京政府拆除村落闢造新 市鎮時,台灣的人們上了街頭,要政府省思這必 要性與是否破壞了原有的價值與意義。

雅各︵ Jane Jacobs ︶在﹃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 新興商業區與其他國家的大城市雷同,有比麟 • 中的想法。 的高聳大樓,而其建成與擴張的速度令人讚嘆, 同時也擁有著數多名大師的作品坐落於此。而相 在﹃東京製造﹄一書中對於﹁濫建築﹂的定義 : (1) 較於新興都會區,北京也保有、修復、重塑,具 不知如何評價; 不是知名建築作品; 類型不一致 (2) (3) 有中國文化歷史意義的四合院、胡同,其已不同 ; (4) 使用方式不連續。 以往的居住型式為主,它們以高價被爭相買賣、 置入商業活動,甚至成為觀光勝地,其中卻還是 也許多原先的住民居住於此。在這融合新穎建物 、城市與帶著中國千年文粹的城鎮中穿梭、探險 時,會捨不得離開北京。 被稱作﹁濫建築﹂的建物,全是盡可能利用基地的 所有要素因其必要性而產生,也因而誕生出去軸線、 都市界線模糊的城市,這個城市同時也是跳脫巨觀思 考的巨大迷宮,在這個城市當中,既沒有明確的開始 、也沒有終點。

梁思成先生說過 “ 明之北京,在基本原則上實遵循 隋唐長安之規劃,清代因之,以至於今,為世界現存 中古時代都市之最偉大者。 ” 政治在中國一直是城市 發展的中心,使得北京中軸為主、棋盤式為輔,換句 話說,中國的城市規劃體系是自上而下的,相較於世

北京極力地在快速建造現代化城市,但在這快 界上多數的城市發展,現今的中國城市按照規劃範圍 由 大 到 小 可 依 次 分 為 ﹁ 區 域 規 劃 ﹂ ﹁ 總 體 規 劃 ﹂ 和 ﹁ 速中,部分細節被忽略了。寬敞道路給予了便捷 卻有著極少的排水系統,每逢大雨時的死傷人數 詳細規劃﹂。 不可忽略;在令人稱羨的建物外表下,細看後其 細節有著許多可多加精進的部分;這豐富的城市 中,或許是它有著太多,會讓外地遊客佇立在街 頭不知去從。

北京也是如此,大至大型公共建設,小至鄰里劃分 ,求的都是在短時間內快速發展,弔詭的是,雖然由 上往下的方式固然失去了可能在機能混合的過程中所 產生的不確定性趣味,但在北京這樣大尺度且擁有文

化 厚 度 的 城 市 在 發 展 上 若 依 照 需 求 而 賦 予 形 式 的 方 式 ( 每個城市都有他獨特故事,而現今我們的一舉 由下而上 ,) 反而會出現像是私搭搭亂建的大雜院般的 一動也在塑造故事,而故事中最重要的還是﹁人 景象。 ﹂本身,城市因人而建造。大北京裡最讓人回味 的不是那一棟棟冰冷、炫麗的大樓,而是那胡同 裡人們討生活的真實;在台灣最令人回味的除了 標地建物也是在巷弄中穿梭而發現的處處驚喜與 可愛。不同的是過去的歷史故事,相同的是現在 與未來對於自己城市找到相對應且符合及附有意 義的定位與發展,而非盲從。 不管是在建築對於傳統形式的追求或是對於都市的 整體規劃,在北京的一週裡我看見了一些因過度重視 快速 ” 而欠缺考慮的地方,然而我所見識到更多的 ” 是學界對於自己城市的批判及願景,這些想像一但慢 慢的影響到決策者,那麼北京的發展將會富涵更深的 厚度。

因地制宜的城市規畫 文 文/化 梁凱瑋

距離我上次來到北京,已經是五年前的 事情,大致的景色跟我初次來到時沒有太大 的變化,依然是那文化歷史的古都,夾雜著 破舊衝突的現代建築, 年奧運後,北京對 08 於西方文明世界來說,不再是如此神秘的東 方都市,此外,經濟逐漸起飛的中國,國內 的旅遊觀光也日益蓬勃,許多外來客都來此 造訪這古代興衰的皇城、現代建築師們實驗 的大都市,但在創造高觀光產值,經濟利益 的情況下,現在的北京變得怎樣呢? 記得在清華建築學院的教授演講時,對 於北京的中軸線十分自傲,但這種下了一個 問題:中軸線上有太多重要設施,由北而南 有 奧 林 匹 克 公 園 、 南 鑼 鼓 岔 、 紫 禁 城 …. 導致 城市中人潮都往此處集中於此條線路上,原 本人潮洶湧的地鐵,變得更加擁擠不堪,當 初設計的環形路線,也無法有效地疏散一、 二環內的車群,導致各個觀光景點人潮滿滿 ,不僅影響交通,更大大降低旅遊品質,人 潮是個難解問題,交通成為最大的問題癥結 。 扣除外來的觀光客,剩下的北京市,與 台灣有著什麼不同的特點呢?

關於這點,可以從車道上觀察到,路上 沒有所謂的機車專用道,更多的是腳踏車 跟人群來回經過,這種型態讓我回想起台 北 最 近 推 行 的 微 笑 單 車 但, 單 車 之 於 台 灣 , 只 不 過 是 休 閒 的 運 動 並, 非 一 種 通 勤 方 式 , 反 觀 北 京 腳, 踏 車 猶 如 機 車 在 台 灣 是, 種 常 見 且 便 宜 的 交 通 工 具 因, 此 我 們 想 營 造 出 一 種 能 加 強 疏 通 的 方 式 利, 用 節 點 的 方 式 , 發 揮腳踏車富延展性的特點,將人群帶到更 多不為人知的美麗景點,進而駛離中軸線 上。專案最初的設定為二環內,由於二環 是北京市的縮影,若能有效將二環的人潮 疏散,便有機會擴散到全北京市,為了達 到此點,我們針對北京的一些問題來改善 ,如街道的路燈昏暗,令人不敢靠近,又 或是節點的設置位置及其所需的租借方式 ,有如微笑單車一樣用一通卡來租借,比 較大膽的是,開放部分的紫禁城內部,除 太和殿 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及后 宮外,其餘位置皆設有節點,以便加速朱 雀大道上人潮的流動,另外,開啟東門, 讓遊客不只有南北兩項來回的動線選擇, 更有機會創造出皇城以東的王府井大街的 觀光人潮。

回到台灣後 我, 反觀這次的構想 發, 現了 一 個 重 大 的 問 題 點 交, 通 不 能 單 單 只 靠 著 腳 踏 車 與 地 鐵 來 連 結 更, 需 要 有 個 中 介 物 質 , 既 能 像 連 結 地 鐵 般 能 快 速 運 輸 又, 能 與 腳 踏 車 一 樣 頗 具 延 伸 性 這, 時 我 想 到 位 於 巴 西 的 庫里奇巴。庫里奇巴是公車捷運系統 BRT 的 鼻 祖 將, 公 車 系 統 建 立 專 用 道 調, 節 紅 綠 燈 達, 到 既 快 速 且 富 延 展 性 的 效 果 運, 輸 量 更 是 普 通 公 車 的 兩 倍 多 如, 同 台 中 即 將 推 行 的 公 車 專 用 道 方 案 能, 快 速 的 運 輸 人 潮 , 但 伴隨而來的,是車道縮減,原本已經不寬 敞的馬路,因此在縮減一條道路,到底是 疏散交通,還是令交通更加阻塞,值得討 論。 許 多 人 會 說 台, 北 不 如 北 京 般 壅 擠 建, 設更不比資金闊綽的大陸 跟, 北京上海﹁ 三 年 一 小 變 , 五 年 一 大 改 ﹂ 的 形 式 相 比 台, 灣 的 建 設 是 小 了 許 多 但, 反 觀 巴 西 的 庫 里 奇 巴 不, 過 是 巴 西 八 大 城 市 之 一 資, 金 不 超 過 五 都 更, 沒 有 台 北 的 一 半 但, 他 們 不 仰 賴 大 建 設 講, 求 單 點 突 破 替, 城 市 注 入 新 的 能 量 讓, 城 市 煥 然 一 新 。 這 種 東 方 中 醫 的 概 念 提, 出 都市針灸法,不論是闊綽的建設,或是都 市針灸,一個成功的城市規劃,是無法複 製於每個地方的,但也不應像現在很多都 市的規劃一樣,都是秉著舊有觀念,為汽 車著想。都市是為人所設計的,或許下次 換 個 角 度 不, 再 只 是 搭 上 汽 車 用, 腳 踏 車 或, 行 走 的 方 式 漫 步 都 市 更, 能 體 驗 這 以 人 為 本 的設計想法。

第六刊 立秋時氣出品

由Zaha Hadid於北京所設計的銀河soho,夜景貌。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