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58期 《交叉人生》

Page 1


你想認識主耶穌嗎? 你想帶領你的親友經驗上主的愛嗎? 參加聖神內更新團體的「尋主尋羊」聚會, 尋找主,也讓我們找到你! 舉行日期:2013年9月21日(星期六) 地點:九龍油塘聖雅各伯堂

查 詢電話:2866-7668

活動內容:敬拜讚美、見證分享及碰觸心靈的祈禱

你想加深對天主的認識, 與祂建立更親密的關係嗎?

聖神內更新團體於2013年10月22日至12月4日期間,在部分每週祈禱會舉行為期 七週共八講的「聖神內生活研習班」(LSS),歡迎教友或想認識天主教信仰的人 士參加。 請瀏覽團體網頁www.ris.org.hk查看課程的最新詳情,或致電2866-7668查詢。

贊助印刷 活水基金 編輯小組: Chris Chan,Johnny Chan,Joseph Chan,Lavender Kwok,Sylvia Li,Agnes Wong,Cindy Wong 文字福傳幹事: Dawn Lui 設計: Crystal Siu 校對: Lavender Kwok,Raymond Lee 審閱:香港天主教神恩復興運動服務委員會 出版及發行 聖神內更新團體 地址:九龍牛頭角海濱道133號萬兆豐中心12樓J室 電話:(852) 2866 7668 傳真:(852) 2866 7860 電郵:office@ris.org.hk 網址:www.ris.org.hk 今期發行量 16,000本 分佈 37個堂區‧18間學校‧19間醫院‧各類機構、個人、海外 《更新》信仰雜誌是聖神內更新團體出版的 四月刊。 我們的使命:以文字傳福音,鼓舞讀者過正 面的基督徒生活,並培育天主的子民。 我們的方法:針對現代人的需要,用生活 化、富時代感的簡潔文章、編輯、排版、美

各地聯絡人 馬來西亞(西) 馬來西亞(東) 台灣 新加坡 香港

吳承章 周述萍 許魯秀 吳愛玲 蔡耿勇 呂淑玲

czng@pd.jaring.my saintchou@rome.com ehii288@gmail.com johnirene12@gmail.com benchuaky@yahoo.com.cn dawn@ris.org.hk

術,將靈性的事連繫到生活上,藉耶穌基督 的真理和恩寵,幫助現代人過豐盛的生活。

如欲轉載本刊文章或作其他用凃 途 ,請先與我們聯絡,並註明出處。

網絡版:www.ris.org.hk/publish.html


目錄 編輯室

22 靈命升「呢」

主題文章

3

重要決定

譚傑志神父

6

「企硬」與放下

Joanne

8

學會死亡‧學會活著

Sylvia Li

10 禮物

Joseph Chan & Doris Kwok

朱朱

24 聖神與聖母

Dominic Wong

25 孕育的小幼苗

Monica Mo

26 我知道我是誰

王玉冰

國阴 際 版

27 台灣專版:耶穌要我們心靈復生

主 理:黃清富神父  文:吳愛玲

12 不要害怕!

28 馬來西亞專版:領袖避靜營

Becky Lee

13 情歸何處?

Fanny

主理/文:吳承章

專欄

14 十字路上的天使

29 聖神內更新團體 ‧ 每週祈禱會

30 說笑話‧話靈修

明明

15 主的計劃‧我的選擇

31 譜出生命的詩篇─ 《觀心》

整理:Sylvia Li

文:Agnes Wong  插圖:Linda May

16 測試你的明智決定

32 禮儀知多D ─ 彌撒聖祭(2)

清心

周景勳神父

18 交叉人生

33 聖神的能力與效果─ 馨香的祭獻(7)

吳智勳神父

整理:清心

19 一分鐘動聽 ─ 蟬聲

34 健康小貼士:低頭族

清心

邀稿

疏效平博士

資深物理治療師 Raymond Tsang

20 慶「新」「生」大團拜剪影

整理:Dawn Lui

神恩復興運動始源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到了七十年代,這運動已遍及全球,並在七十年代末期傳到香港。「聖神內更新團體」 是香港天主教神恩復興運動的一員。天主教神恩復興運動的核心目標包括:(一)幫助信友透過體驗聖神在教會內的臨在和祂的德能, 更徹底地皈依基督和達到成聖;(二)幫助信友善用神恩,以建設教會團體和推廣福傳。

更新58 期


編輯室

人生路上遭遇的境況太多,也抉擇太多。你我的人生故事,譜寫了一首又一首生命之歌。 做神父或是做醫生?譚傑志神父的抉擇讓他的工作比醫生更豐富多姿。 信仰與孝順起衝突?用心良苦讓快要離世的母親信耶穌,也得體諒反對的父親。 死亡威脅竟能轉化生命?經歷抗癌之後,一位姊妹更懂得愛和付出。 放棄工作做全職媽媽?職業女性明白了親子比金錢更為重要。 醫生說胎兒可能有問題還堅持讓她出世?托付給天主是最大的信心。 熱血樂章滲透著基督的甘飴,請你慢慢細味。

更新5 8 期



主題文章

著恩寵,我跟耶穌建立了親密的關 係,開始經驗到祂的大能和慈愛。 自此,我的祈禱生活有很大的改變, 我努力和熱切地祈禱,開始每天參與彌 撒,定時領受修和聖事,以及熱心參與各 種祈禱小組和教會牧民工作。

聖召潛藏心裡 我來自小康家庭,在香港出生,有四位姊妹,由 於我是家中獨子,父母自然把讀書成才和孝悌承 傳的希望放在我身上。母親是虔誠信徒,她教我 祈禱、做點小犧牲,以及實踐基督的慈愛。 十五歲那年,父母為子女追求更理想的生活環境 和教育,犧牲了自己的事業,舉家移民加拿大多 倫多。我在多倫多大學畢業,先後取得數學和醫 科學位,我的姊妹們同樣考得專業學位。 說實話,做神父的想法打從少年時便潛藏在我的 心裡。我是知道的,因為每當我遇上關於聖召的 話題時,便會感到不安。但我從不為此祈禱,因 為我知道祈禱的對象必然是針對「自己」。記得 有一次,母親給我一張聖召祈禱卡,我看了一 眼,便隨意把它擱在一旁。但那張卡經常在一書 本內頁裡出現,刺激著我。漸漸地,隨著學業和 工作繁忙,聖召一事便慢慢淡忘了。

信仰改變的歷程 若干年後,天主教神恩復興運動給我深度的信 仰經驗。在此之前,我只不過是一位「主日教 友」。我認為每個主日參與彌撒和努力做個好 人,便足以完成信友的責任;祈禱對我來說,是 困難和沉悶的,是個人獨白多於跟人對話。那 時候,我祈求天主給我顯示多一些。終於,因

更新5 8 期

習醫期間,我變得十分關注病人的各樣需要,並 以減輕他們的痛苦為重任。在學醫的第二和第四 年,我選擇去非洲坦桑尼亞的教會醫院實習。這 經驗讓我眼界大開,我亦因此決定在畢業後,當 我清還所有學費,便加入傳教士團隊工作。 在多倫多期間參加神恩復興運動的活動,徹底改 變了我和天主的關係,以及我的祈禱方式。以 往,我慣常在有需要時才向天主求助,並會先決 定了一些事情,然後祈求天主的祝福,這包括我 去傳教士團隊工作的決定。但當我跟天主建立了 新的關係後,我開始祈求天主在我身上行祂的 旨意,我要除去自我,一切聽從天主的引領。 很快的,我便認知到自己還有一事未降服於天主 ─ 聖召。

對聖召的降服 我開始跟天主討價還價,但不管怎樣,我越是抗 拒,我的良心掙扎便越加強烈。最後,我得承 認,如果我仍對聖召一事逃避,我便不用再祈求 天主的旨意在我身上實行。我感到苦惱,因此 在1993年夏天,我去了熙篤會修院避靜。在那 裡,我感受到天主的平安,祂似乎給我說,只要 我信賴祂,一切便會美好。在離開修院的那天, 我已能鼓起足夠的勇氣面對聖召的問題,我決定 大膽地向天主問清楚。我帶著聖經走進小聖堂, 坐在聖體前,祈求天主的清晰啟示。我隨意翻開 聖經,便給一段文字懾住了:「上主一發了誓, 他決不再反悔;你永為司祭。」(希7:21)我 大大釋懷,天主說得如此清晰,其他的只看自己 了。


主題文章

我相信天主自會引領我。於1994年二月的某一 天,基督軍修會的一位修士和一位神父來找我。 他們的屬靈表現給我深刻的印象,但我當時不認 為那是天主要我去的地方,不過,我仍答應會參 加於五月舉行的「測試你的召叫」退省。 兩天後,當我在清晨六時起床做早禱,看到出谷 紀13章:「法郎放走百姓以後,天主沒有領他們 走培肋舍特地的近路,……天主領百姓繞道,走 向靠紅海的曠野。以色列子民都行軍列陣地離開 了埃及。梅瑟也帶了若瑟的骨骸,因為若瑟曾叫 以色列的兒子們起誓說:『天主必要眷顧你們, 那時你們應把我的骨骸從此地帶回去。』」(參 閱第17-19節)這對我是十分重要的訊息,我是 在兩天前才知道基督軍修會是如何得名的:我們 的創會者曾在1940年代拜見教宗碧岳,教宗跟他 說,修會生活就如行軍列陣(參閱歌6:10); 後來他便以「基督軍」命名自己的修會。這對我 來說是頗為清晰的指示─ 起來,加入這軍旅去 吧!

重要的決定 不用等到五月的退省,我在兩星期後便起程前往 探訪那修院。在六月,我參加了準修生暑期課 程,並在課程完成後被邀成為正式修生。當時父 親極力反對,認為我應多用一年時間去重新考 慮。但是,我知道這是重要的決定─ 天主已 給我顯示和恩寵去跟隨祂的召叫。我深深知道, 如果我不即時下決定,來年我或許沒有足夠力量 如此做。我想起天使報喜的情節,當瑪利亞被聖 加俾額爾總領天使問及是否願意做耶穌的母親, 她即使害怕,她的回答仍是堅定和爽快的。如 果 瑪 利 亞 請 天 使 第 二 年 再 來 , 整 個 救 贖 歷 史 將 會 不一樣。

罪,他跟我最後交談的一句話是:「我的兒子死 了。」此後,父親不再跟我說話,不准人在家裡 提起我的名字,他也不再去參與彌撒。「你們不 要以為我來,是為把平安帶到地上;我來不是為 帶平安,而是帶刀劍……是為叫人脫離自己的父 親。」(瑪10:34-35)福音的真理第一次應驗 在我身上。

面對考驗和困難 儘管天主給我許多指示,我的決定是正確的,但 我每天的掙扎也不容易。我瞭解多了出谷記13章 所說的漫長荒漠之路的意義:我的骸骨要被帶到 應許之地─ 我要死亡。「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 地裡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結出許多 子粒來。」(若12:24)確實,修生生活給了我 大大小小淨化的機會。 修生生活的第一年,考驗和困難有增無減。父親 開始跟母親相處不來,母親甚至私下向我說想分 居;一位曾經向我借了大量金錢的朋友,那些錢 本是我打算留給父母退休之用的,他宣佈破產 了;我又因為面對「做醫生」的引誘而經常感到 苦惱。不過,在這些試煉當中,我更加學懂怎樣 去祈禱,怎樣去靠近耶穌和童貞瑪利亞的苦難。 這些苦痛,相對於我奉行天主的旨意所得的喜 樂,真不算甚麼。 回應聖召做神父是基督的個人邀請,好叫人跟隨 耶穌做永恆的司祭。我於2004年晉鐸,被派往學 院工作。由於我的學歷背景,我開始修讀生物倫 理學,並於2007年取得博士學位。之後我一直在 大學任教,到世界各地參加會議和授課。我的生 命從未如此豐盛過,感謝天主揀選了我作為祂救 贖工程中的微小工具。

父親一直以我這獨子為榮,心想我會侍奉他終 老,並給他傳宗接代,現在我對他犯了忤逆大

更新58 期



主題文章

自三年前媽媽患上肺炎後,身體便大不如前,期間進出醫院多次,看著 她日漸瘦弱,心裡有說不出的擔憂。去年十月初的一個晚上,媽媽因肺 炎再度入院,當時她表現得異常恐懼,讓我也感到有點不安。媽媽入院 後翌日,呈半昏迷狀態,並入住深切治療部,情況一天比一天差,我的 心情也一天比一天焦急,一直記掛著要把握時機讓她認識耶穌,戰勝死亡 的恐懼。 數天後的早上,我邀請了牧師到醫院,為媽媽祈禱和傳福音。處於半昏迷狀態的她,在牧師第二次 問她相信耶穌的意願時,她竟輕輕點頭,並輕聲說:「好……」,然後眼睛慢慢睜開,又隔著氧氣 罩想說話,像已甦醒過來一樣,我很驚奇這變化;但當天晚上,她又回復昏迷狀態,這次更陷入完 全昏迷,眼睛和嘴巴一直沒有張開。過了幾天,媽媽便安詳地返回天家。奇妙的主,在媽媽完全昏 迷前,讓她認識了祂,祂的安排永遠都是那麼出人意表!

爸爸是傳統的中國男人,一直持守著祖先的信仰,對於我以基督為信仰,他是抱著反對態度。當爸 爸知道牧師向媽媽傳福音後,他非常激動和憤怒,並痛斥我不應在媽媽病危時做這些事,而他亦不 接受媽媽願意相信耶穌的事實。在媽媽離世前數天,爸爸非常傷痛,並向我嚴明她的後事一定要採 用道教儀式,那刻我只有說:「沒問題,一切都依你的!」或許我沒想過媽媽願意相信耶穌後,還 是逃不過傳統道教喪禮儀式的綑綁,心裡感到失望和失落。 滿以為順從爸爸意願以道教儀式處理媽媽的後事,一切便會風平浪靜,誰料因我不願意穿著白色孝 服,又再引起風浪。有一晚,我著妹妹試探爸爸我們不穿白服的反應,他聽後竟大哭起來。我知道 後心裡很痛苦,痛心他的大哭,也都痛心自己的堅持,更痛心的是未能堅守信仰。那晚回家,我沒 有和爸爸說話,兩父女的關係突然變得陌生起來。「你爸爸現在很傷痛,他沒有甚麼能為你媽媽 做,只能給她一個他認為孝義的喪禮……」,朋友的一個提醒,讓我突然深深地體察到爸爸此刻那 份無助和傷痛。我醒悟了,因為神原來從不在意我穿甚麼,祂在意的是我有沒有以愛為先。

雖然媽媽的喪禮是以道教儀式進行,但我非常感恩,因整個喪禮過程有著主的保守,氣氛很平安和 安靜,家人臉上都是寬容的。又因著我和長生店是認識的關係,他們作了協調人,收起了跪墊而換 作椅子,令兩天的儀式裡,我和妹妹都不用跪拜、上香和燒祭物。我切切實實地感到神的同在! 記得最初在處理媽媽的後事時,有不少難堪 及痛苦的感受,但這些經歷讓我明白基督的愛 是甚麼一回事:我真正感受到爸爸的那份傷痛, 看到他痛哭的樣子,我也感到很痛心;但當我 嘗試放下自己那份「企硬」姿態,去完成爸 爸想要做的事,那痛苦便消失了,反而得到 更多的平安與祝福。媽媽離世數月了,現 在我與爸爸的關係較以往更密切,就像基 督的愛慢慢在貫穿彼此不同的信仰。感謝 主!這經歷讓我更懂得去愛。

更新58 期



主題文章

愛戰勝死亡 由發現自己患上第四期淋巴癌,接受化療和骨髓 移植,驚悉癌病復發,再進行小型骨髓移植和電 療,整個過程令我身心極度疲累,人生頓時跌 入谷底。患病期間閱讀了《最後14堂星期二的 課》這本書,書中主角的一個問題:「如果明天 你就會死,你現在要做甚麼?」以及一句說話: 「先學會死亡,才能學會活著」,教我思索甚麼 才是對我最重要。不是我一直抓緊不放的事業成 就和物質生活,因為倘若我死去,甚麼都不能帶 走……

再想著怎樣去安慰、 為他們分擔或幫助解 決問題,而是帶著耶 穌的慈愛和同理心作 陪伴,令他們不感 孤單。我終於感覺 到 耶 穌 所 講 的 輕 ─ 「 我 的 擔 子 是 輕 鬆 的 」 (瑪11:30)。

施比受更為有福 幾年的抗癌經歷歴,讓我明白人無法掌管生命,亦 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有限。我尋回讀書時接觸的 天主教信仰,之後加入了聖神內更新團體,我的 靈性生命就在教會和團體裡扎根、萌芽、成長。 我開始靠著「天主是愛」(若一4:8),學習去 愛,學習去服務他人,尤其以同路人去關懷癌症 病者;而不是顧著埋首做喜歡的事,滿足自己。

力量泉源 在服務癌症病友的初期,要面對病友接二連三 癌病復發,要花心力去陪伴、安慰、扶持,自 己的身心靈都變得軟弱、枯乾、疲累。我向天 主說:「如果癌症關愛服務是要經常面對生離 死別,是要經歷哀傷痛苦,我真的沒有能力做 下去……。」當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卻發覺越 親近天主。在祈禱中,我讓天主的話語滋養和安 慰我乾涸的心靈,雖然仍有難受的感覺,但心裡 被意想不到的平安充滿,而這平安為我加添力量 和希望,漸漸不覺得負擔是如此沉重。正如聖經 所 說 , 「 我 幾 時 軟 弱 , 正 是 我 有 能 力 的 時 候 」 (格後12:10),因為當「我賴加強我力量的那 位,能應付一切。」(斐4:13) 尤記得第一次醫院牧靈探訪的實習情況,課程導 師留意到我與病者的對答作了不少假設和假保 證:「仔女已長大,你安心好了,不用擔心。」 「他們有時間一定會來探你的!」查實是我對病 人表達出來的無奈,無力接下去,只有不斷廻 避。直至德蘭修女的一句話啟發我:「我們無法 在生命中成就大事,我們只能以大愛做小事」, 心態有所調節。現在關懷臨終癌症病者,我不是

在臨終病者身上,我得到提醒 應當怎樣活著。我見過反目廿載 的父子修補破損的關係,不給予機會留下遺憾; 我陪過半身癱瘓、癌細胞擴散至全身的朋友,臥 在床上吸著氧氣好一段時間,依然設法用眼神等 身體語言跟探望她的親友交流,每天著人幫她餵 食、按摩肌肉、活動關節,努力維持身體機能, 不選擇放棄,最後一刻都要把生命活得最好。我 最深刻的反省,是看見一直沒有親人探望的病 者,在他們病情告急或昏迷時,才有一大班親友 長時間守在床邊;我不斷提醒自己,要把握當 下,珍惜與親人的相聚。多年的癌症關愛服務, 我體會到我不是付出者,而是最大的得益者。 回想當初考慮怎樣付出時間和精神做服務時,內 心出現很多掙扎,不太願意踏出自己的舒適區。 當第一重心理關口闖過了,又懼怕自己會做不 來。天主就親自向我保證,「為人這是不可能 的,但為天主,一切都是可能的。」(瑪19: 26)是天主賜我信靠的心,驅散我內心的膽怯, 一直保守我,讓我持之以恆,以行動去回應天主 的愛。 癌病幫助我看清且不再畏懼死亡,教我運用上主 賜給每個人獨特的才能,加以愛心去服務有需要 的人,喜樂的活著。 「耶穌說:『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 的,即使死了,仍要活著。』」(若11:25)

更新58 期



主題文章

信德的考驗—第一次 2 0 1 0 年 5 月 , 太 太 懷 著 大 女 兒 在 恩 , 那 時 胎 兒 剛 滿 1 3 週 , 便 循 例 往 接 受 「 唐 氏 症 篩 檢 」 (PDF)。過了不久,收到院方的通知,要求我們到醫院詳談。按醫護界的慣例,院方只 會在發現有問題的篩檢,才需要聯絡當事人,那時我們已心知不妙。經過商討後,我倆取 得共識,就是無論如何,若是上主的旨意,我們會照樣把胎兒生下來。做了這決定後,我 們便祈禱,並把一切交託給上主。 結果如我們所料,醫生告知驗血的初步檢測並不理想,建議再做「羊膜穿刺術」,以便 能更準確判斷胎兒是否為唐氏症患者;但這手術會有流產的風險,機率為200分之1,即 0.5%!倘若不做手術,便要待胎兒出生時才能知悉是否有唐氏症。醫生說罷,便要求我們 立刻決定是否願意接受手術。 我倆聽後,認為風險太高,況且確定了又如何?於是便堅決拒絕有關的建議。當時醫生顯 得十分錯愕,想必是很少人會拒絕這樣的要求。走出會診室後,我倆的內心很平安,因為 知道上主與我們同在。往後的日子,胎兒也有出現各種不同的問題,例如糖份高、胎兒位 置欠佳、過重……。到生產時,卻一切安好,且是順產,小寶貝也很健康!還記得我倆第 一次抱著在恩參與彌撒,在兒童祝福禮中,當我們步向祭壇時,淚水從眼眶裡不停湧出, 內心充滿著對天主的感恩及讚美,因為我們知道這一切不是必然的!

信德的考驗—第二次 至2012年,太太又再懷孕,在接受「唐氏症篩檢」後,我們又同樣收到院方要求詳談的通 知。這次醫院除了給準父母選擇做「羊膜穿刺術」外,也可轉介做沒有入侵性的驗血檢驗 服務。但是,我們仍是那句:確定了又如何?現代醫療提供的選擇,只會建議我們做終止 懷孕手術,真相其實是把一個寶貴的生命殺掉!我們仍然決定繼續懷著胎兒,內心同樣的 平靜堅定!步出會診室時,看到一對對等候著的夫婦,應該是跟我們相同處境,他們都顯 得十分憂愁,沒有笑容;相反,我倆卻有講有笑,表現得異常輕鬆。我們知道這一切都是 上主賜予的平安及恩寵! 結果,小女兒在心也順利誕生,且一切安好。我們再確知,生命不是必然的! 我們給女兒的英文名字是Grace和Bella,有著禮物、上主的祝福、恩寵、美麗、向上主奉 獻的意思;這也是我倆內心對天主的感謝,內心的所思所想。祈求上主祝福她們,在未來 的日子裡能相親相愛,並成為別人的祝福,以生命見證天主的慈愛及榮耀!

更新58 期 11









主題文章

獻上一分鐘人生感悟,讀者可淺嘗, 可深品,共同探究生命的真義,享受 人生的樂趣。

蟬聲

◎ 清心

鄉下人去城鎮探訪親友。 走在一條大路上,鄉下人對親友說:「想不到在這繁華的市鎮,還能 聽到蟬聲。」親友仰望身旁的大樹,搖頭表示聽不到。這時,好幾位 路過的人也議論著,說除了車輛行走的聲音,便只有人談話的嘈吵 聲。 鄉下人悄悄退後,從褲袋裡拿出一文錢,輕輕的拋在地上。微小的聲 響令眾人馬上回過頭來,搜索地上的細小錢幣。

「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瑪6:21)

更新58 期 19


邀稿

整理 ◎ Daw n Lui

節舉行 會址入伙,特別在2月24日元宵 新 和 年 3 1 立 成 祝 慶 為 體 團 新 聖神內更 禮,然後再移師到 在牛頭角新會址進行感恩聖祭及祝聖 《慶「新」「生」大團拜》。團體先 附近 的酒 樓共 進晚 宴。 戲外 ,更 頒 奬 獎給 晚宴 中, 除大 玩有 關「 信德 年」 的遊 絮… … 名得 獎奬 者 。與 大家 分享 當日 活動 的精 彩花

20 更新5 8 期

《得 幸福 ‧傳 主愛 》慈 善抽 獎券 的首


邀稿

更新58 期 21



邀稿

感謝主!我參加了由團體舉辦的「委身事奉─ 靈性準備」兩天學習 營。嘩!僕人會 員真是好棒,在 短短兩星期內, 就將大量英文資 料,翻 譯為是次課程的中文講義。這份熱誠和動力,我深信一定是聖神的推 動。今次是為同 行會員在靈命成 長方面打補針, 升「呢」!課程 十分緊 湊,內容相當充 實,共要吸收七 講內容,若不是 講者深入淺出扼 要地講 解,我一定會消 化不良(一笑) 。 我用「知」、「 言」、「行」簡 略概括今次課程 。

「知」 ─

認知 + 知識

讓我們認知天主在每個人€ 身 上都有祂的計劃,我們需要透過知識和靈性培育,提升自己成為基督的僕人。

「言」 ─

宣講 + 教導

基督徒都要運用天主所賦予的恩賜和神恩,去宣講,去教導,去為主做見證。

「行」 ─

回應 + 行動

開放給聖神,用具體行動勇敢地向主Say「Yes」,回應上主,並喜樂地委身事奉。

在學 習營 中, 我最 大的 得著 就是 找出 自己 也算 十分 仔細 和詳 盡。

的毛 病、 長處 和恩 賜。 課程 給我 「診 症」

,「 掃瞄 和檢 查」

等 理 由 拒 絕 聖 神 的 忙碌」、「我不懂得」和「怕做不來」 作 工 「 、 」 間 時 冇 「 用 常 慣 己 自 到 識 我認 善和 更新 ,「 挪走 。這 是我 的毛 病和 軟弱 ,我 決定 要努 力改 邀請 ,其 實只 是自 己懶 惰和 不想 承擔 責任 藉口 」! 去回 答12 0條「 屬 我懇 切地 祈求 聖神 帶領 ,用 上超 過半 小時 為要 更加 瞭解 自己 的強 項、 長處 和恩 賜, 及有能力在敬拜讚 條題目,我都反覆思量,我真的有興趣 一 每 對 。 目 題 的 」 單 清 視 審 恩 神 及 賜 靈恩 原來 在信 德和 教導 作方 面付 出嗎 ?當 作答 完畢 ,我 發現 自己 美、 友愛 交誼 、教 導、 服務 、傳 福音 或寫 思想 該如 何回 應天 主的 邀請 。 兩項 取得 分數 較高 。我 重新 評估 自己 ,並 對教 義和 聖經 的認 ,包 括引 領我 進修 聖經 普及 課程 ,深 化我 回顧 過去 ,原 來天 主早 已給 我不 同的 培訓 導技 巧。 這一 切都 是祂 在裝 備我 。 識; 又讓 我在 道理 班上 當陪 談員 ,學 習教 現在我要向天主聖神開放,勇敢、大膽 奉。 Alle luia!

地向祂回應,善用祂賦予我的恩賜,喜

莊稼 的主 人派 「莊 稼固 多, 工人 卻少 ,所 以你 們應 當求 (瑪 9:3 7-38 )

樂地事

遣工 人, 來收 衪的 莊稼 。」

更新58 期 23



M

on

ic

a

Mo

邀稿

去年在我生日當天,收到一封電郵,內容是團體邀請會員為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作四旬期福 傳活動。我不禁又驚又喜,我的母校邀請團體幫忙,是天主的安排嗎?但我沒有任何福傳經 驗,也不懂教導小學生;要向他們說克己和守齋已非易事,而且全校的學生當中,只有 極少數是天主教徒!主啊,我怎能擔當此重任?我可以選擇不去嗎?但我心裡卻感 到忐忑不安。 翌日(週五),我如常明供聖體,感覺到主耶穌大大的支持和鼓勵,給我增添信 心去回應團體的邀請。感謝主,也感召了兩位團體的姊妹與我首次合作籌劃這 個福傳活動。在過程中,仰賴大家的代禱,整個活動能夠順利完成,學生們很投 入,現場氣氛也很好。 我告訴學生們,克己並不辛苦,只要他們願意放棄少許玩樂和享受的時間,便能夠做 得到。我問他們:「當父母攜帶很多東西時,你願意幫忙,為他們減輕負擔嗎?」「當你發 現有同學面帶愁容,你願意花點時間畫心意卡,為他們送上安慰和祝福嗎?」 我繼續跟學生們分享,耶穌教導我們要多守齋和祈禱。「當你很想努力溫習去 準備考試,但電視有很多好看的節目,身邊又有很多遊戲和玩具吸引著你, 怎辦?答案是守齋,願意及嘗試不吃自己最喜歡的食物(例如:雞脾、漢堡 包),然後祈禱,這樣,天主就會賜予你力量去對抗誘惑。」 這次活動令我最深刻的,要算是與他們閒談的環節!我問他們:「你們在學校 的生活快樂嗎?在家裡的生活也快樂嗎?」低年級的差不多全都踴躍地舉起手表 示生活得很快樂,但高年級的師弟師妹們卻少很多!我實在很驚訝:在小學時期, 應是人生最快樂的階段吧!或許這就是天主開展祂的計劃的原因! 天父,雖然我們能力有限,但願我們所播下的種子,能在你的愛護內得到滋潤、發芽成 長,就像昔日你在我內所孕育的小幼苗一樣,終有一天,能感覺到你的愛而充滿喜樂地 生活!

更新58 期 25







專欄

周景勳神父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宗教學 部主任,天主教香港教區 宗教聯絡委員會主席

《觀心》 默觀的基點在觀心 此心投向天主的創造和救贖恩寵 尋求主的旨意 觀乎心中的過失 在主內懺悔學習 常空虛自己以容新生的復活 新心無私無執 不受流言的束縛 不受私情所傷所纏 纒 要知─ 祝福與詛咒放在眼前 人要作出良善的抉擇 無怨他人的影響 自己的抉擇自己承擔 苦與樂在心中飄盪 苦可以是樂之源 樂亦是苦之始 只有我淨便有常樂 不淨的心是苦的根 默觀在於淨心 心平淨一 一正清心 天地人互相感應 在淨中通合為一 苦就是樂 樂也是苦 無執苦樂 苦樂無礙心也輕鬆 實是一樂也!

更新58 期 31


專欄

整理◎ 清心

「那些被邀請前求參與祂的盛宴的人是有福的。」 彌撒聖祭是基督徒慶祝耶穌最後晚餐所舉行的聖祭,是獻給天父的至高祭禮;它更是基督徒與天 父愛的盟約、合一的象徵和信友彼此共融的標記。

彌撒中奉獻餅酒有甚麼意義? 信友以基督肢體的名義,把餅酒送上祭台(主聖餐桌)交給主禮,主禮以基督元首的名義放在祭 台上,這表明是整個基督(元首和肢體)的獻禮,如同基督在晚餐中親自拿起了餅和酒。意義 上,這部分是把自己準備好,如同基督準備好自己,為把自己奉獻於天父;同樣,為基督徒,也 是準備自己,獻上生活之祭的時刻;餅和酒正代表著天主的恩賜和人力勞動的成果,象徵著我們 承行主旨的基督徒生活,正如保祿宗徒說的:我們原是無酵餅;所以我們要以相稱的生活作獻禮 (參閱格前5:6-8;羅12:1-2)。

領受聖體聖血有甚麼意義? 這是領受者和主耶穌基督的位際交往,關係到祈禱和整個人的靈性生活。從基督來說,這是祂為 愛我們所作的犧牲,為體現祂在十字架上承行天父旨意所作的救世祭獻。 從領受者來說,領受基督聖體,是接受基督進入我們內生活,使我們住在祂內,成為生活的祭 獻(若6:56-57;格前5:6-8),與祂共赴生死(瑪20:22-23;谷10:38-40);領受基督聖 血,是在基督內結盟合一,預嘗末世的婚宴,邁向天國的共融。(格前1 0:1 6- 21 ; 12 :27 - 30; 路14:15) 總括來說:領受(聖體聖血)共融聖事,是與基督結合為一;也因而離開罪惡;同時也是與基督 的肢體結盟合一;並且是活於基督,承行天父旨意的生活奉獻(包括獻身愛人、關心窮人,為生 者、死者祈禱等);更是邁向天國盛宴的保證。 (資料參考: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網頁 http://catholic-dlc.org.hk/dlctom/)

32 更新5 8 期




(廣告)

日期:2013年9月1日(主日) 時間:下午三點至六點正 地點:尖沙咀玫瑰堂 內容:敬拜讚美、彌撒及覆手醫治環節 費用:全免(歡迎自由捐獻) 歡迎團體及機構刊登廣告,查詢請電2866-7168(呂小姐)


感謝您對我們持續的支持和祈禱!感謝天主,團體籌借得足 夠資金,在5月28日順利完成了物業買賣交易,終於擁有永 久的會址,繼續實踐「改變生命,活得豐盛」的理想。 我們因著「五項平衡」的元素- 經驗、友愛、培育、事 工、福傳的持久及平衡的發展,幫助基督徒生命成長、成 熟、成聖,活出符合天主旨意及計劃的生命。

在此呼籲有心人士繼續慷慨支持我們在聖神內的事業。我們深信團體在天 父的天國計劃中有獨特的角色—在東九龍這地區作信仰基地,把聖神的火 傳播出去。 我們誠邀您以行動表達支持: 1. 為團體延續在聖神內的事業祈禱; 2. 捐 款 贊 助 團 體 日 常 營 運 開 支 , 支 援 事 工 服 務 和 外 展 福 傳 活 動 , 以 及 探 索社區愛德服務。 (請將劃線支票連同本雜誌中間附頁的捐款表格,寄回給我們便可。)

願主豐厚地祝福您! 歡迎您聯絡團體中心職員,為您解答查詢;或 安排專人到 貴機構交流及討論如何支持本團體 的事工。

網址:http://www.ris.org.hk/ 電郵:office@ris.org.hk 電話:2866-7668 傳真:2866-7860 地址:九龍牛頭角海濱道133號萬兆豐中心12樓J室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