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3

Page 1

第一章

在阿美族部落的 一個冒險


我們傳教工作的前七年,既艱辛又有數不完的工作,所以當 我們即將要回國渡假的時候,我覺得我的疲憊已達到了極點。

也站了很多人。他必須每講完一次 救恩的信息,就請屋內的人離開, 再讓外面的人進來,如此重複三

「我幾乎不能做完這一任期的宣教士

次。這樣才使人人能夠看到聽到。

了。」我自言自語地說著。 我 不 想 進 入 禮 拜 堂, 因 此 便 可是我沒有考慮到上帝。我的丈夫要去花蓮 做最後一次的旅行,當時它只是東海岸的一個小 村子。他要我同他一起去,我答應了,但這是為了 使他喜悅,而不是我真的想去。 但我仍然心生抗拒,我認為自己的宣教士任期已經做完。在 這次旅行中,我不是去傳教或者講道,我已太疲憊了。所以雖然 我有很多以前的講道大綱,但是刻意地不帶過去。

在外頭倚著月光,坐在一塊圓木上 面。泰雅族的第一個信徒姬望和我 同坐,我非常害怕坐車經過懸崖邊

孫理蓮全家福(從左至右為孫雅各 牧師、兒子萬福(中後)、女兒瑪 莉安(中前)、孫理蓮師母

緣的驚險場面,所以我就問她:「姬望,有別的路嗎?我非經過 懸崖不可嗎?這些山嶺有沒有路可以通行呢?」 她回答說:「路是有的,那裡每年總有一些人的頭會

在阿美族部落的一個冒險

被砍下來。不過,的確是有一條路。」

在漫長的旅途中,公路客車沿著 75 英哩的海岸線,成帶狀環 繞懸崖峭壁的單向道上前進,深不可測的太平洋就在我們的正下

我急忙回答:「我想我還是坐車由原路回去!」

方;而在我們頭上,懸崖峭壁繼續挺升至看不見的高度。我有許 多的時間可以思考,慢慢地,主的信息臨到我的心中。我想我絕 對不會忘記,因為主讓它永留在我的思緒裡,所以當我們到達花 蓮那小村子的時候,我便把要點記了下來。 但經過舟車勞頓,我感覺更加無力了。我告訴自己:「我 什麼也不想講,實在是太累了。」 那天晚上,我的丈夫在那小禮拜堂裡放耶穌生平的彩色幻燈

當最後一場聚會完畢時,一個曾經在我們的聖經學校讀書的 阿美族人南免 q 過來對我說:「明天早晨我不來這裡參加禮拜了。 我在阿美族中已經有一個主日學。」

q 孫理蓮在這裡稱的南免,就是後來阿美族的頭一位牧師許南免 (Afang Titay)。1931 年 4 月,許南免受孫雅各牧師的鼓勵,攜 妻舉家來到淡水牛津學堂就讀為聽講科(類似現在旁聽生或特別 科)的學生。在 1934 年畢業後,即受北部宣道會的派遣,回到花 蓮光復鄉傳教,將基督教的信仰傳入阿美族。

片,也講述祂眾多的故事和教導。禮拜堂裡擠得滿滿地,連窗外 28

29


我想,在阿美族中有一個主日學!而且是第一個!那實在可 作為我照相的好題材,讓我休假時帶回家鄉去。 「我去幫你們主日學拍一張照片。」我告訴他。他指示了 路徑,第二天我就借一部腳踏車動身前去。

我正要轉身向我的腳踏車走去時,南免溫和的聲音又在我後 面響起。 「他們希望妳向他們講話。」他說。就這樣,我突然靈光一 閃,立刻明白為什麼上帝給了我一個新的信息,而且不要我忘記。 那就是主有一個信息要給這些人,祂使用我這個不配又不願意的

當我到達時,我發現除了南免,什麼人都沒有。「他們在哪

人,來把祂的信息傳給他們。

裡?」我問他,並感到有點懼怕。我的丈夫不希望我來,但他並 未阻止我。可是現在,沒有人知道我在這裡,連警察也不知道, 甚至我自己都不知道這是什麼地方!

當我講的時候,我發覺這個信息正好適合這些第一次聽道的 原住民。我也意識到這個信息是直接來自於主,只不過藉著我的 口說出來。一切的榮耀都歸於祂。

南免愉快地向我保證:「他們就要來了。」 這是我在傳教領域中真正作為上帝器具的開始。從那次以後, 果然不久後他們來了。原住民跟「文明人」不同,沒有所謂

在阿美族部落的一個冒險

一定要走在道路上的想法。他們忽然從灌木叢中,從這個方向,

上帝使用我許多次去完成使命,我也發覺我必須留意祂的吩咐, 並絕對服從。正如聖靈向彼得所說:「不可有絲毫疑惑。」w

從那個方向,隱秘且悄無聲息地來到。他們既高大又黝黑,穿著 最簡陋的衣服。我被大約 45 個人團團圍住,其中大半是男人,只 有幾個女人,而且沒有任何小孩子。

w 引自《聖經》中的〈雅各書〉一章 6 節。 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 浪,被風吹動翻騰。

後 來 我 知 道 這 是 怎 麼 一 回 事, 因 為 他 們 聽 說 有 一 個 白 人 婦 女 要 來, 所 以 他 們 都 要 來 看 看。 看 來 我 的 腳 踏 車 要 成 為 我 逃 走 的 工 具 了, 但 南 免 的 聲 音( 他 會 說 台 語, 跟 我 們 一 樣 ) 打斷了我的思緒。 「他們要妳幫他們拍照。」他平靜地說。他們很快地排成一 列,我就幫他們拍照,但是我的手卻在發抖,照相機在發抖,我 的兩膝也同樣在發抖! 30

31


跟著孫理蓮進部落-光復鄉

的,太巴塱更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原住民部落!所以,在這邊可 以看到許多傳統阿美族的文化與祭典,每年八月,兩個部落的

許南免於淡水牛津學堂─台北神學校(即台灣神學院

豐年祭更是比其他地方都還熱鬧,陣仗可不能輸對方呢!

前身)畢業後,就到花蓮的光復鄉去傳福音,也成為阿美族 的第一位牧師。本身能說多種語言的許牧師,初期的傳道並 不太順利,最初在現今光復街上向平地人傳福音,但卻沒有 什麼成果;後來也向附近的阿美族傳福音,開始也只有兩位 視障與一位跛腳的同胞來信主。e 但福音總從最不起眼的地 方萌芽,許牧師的腳蹤遍及花蓮許多阿美族的村落,這個台 灣最大的原住民族也大量成群地改信基督教。 當初許南免所在的馬太鞍講義所(1934 年成立),就 是現在光復市區大安教會 r 的前身。而光復市區現在最大間

e 許南免引領的這「二盲一跛」的阿美族族人,成為馬太鞍部 落初熟的果子。不久後,其中一位盲人領其胞妹曾玉蘭信上 帝,她日後也成為許南免最得力的助手。 r 戰後根據教會的所在地大安里,在 1954 年把教會稱為「大 安教會」,意思為「大大享受主賜平安」。 t 馬太鞍(Fata'an),是台灣花蓮縣光復鄉馬錫山山腳下的一 個阿美族原住民部落名稱。馬太鞍,本意是原住民語言中的 食材「樹豆」,早期阿美族在此棲息時,隨處可見樹豆樹, 因而將其作為地名,同時,樹豆也成為他們主要的糧食。 y 太巴塱(Tafalong),台灣阿美族的一個部落,位於花蓮縣 光復鄉東境,與西邊的馬太鞍部落相鄰。太巴塱是阿美族語 「螃蟹」的意思,因為溪中多螃蟹,因此成為部落的名稱。

的馬太鞍教會,同樣歷史悠久,每到禮拜時間就可以看到 現在多數的遊客來光復鄉,

鄉是阿美族人的大本營之一,其中馬太

多會前往台糖的糖廠吃冰,其實

t

y

與太巴塱 是光復鄉的兩大部落,

這個糖廠是從日治時代就保存下

周遭許多村落都是從這兩個部落分出去

來的。許多的製糖歷史,都與光

在阿美族部落的一個冒險

阿美族的族人在裡頭用母語禮拜。光復

復地區的就業與經濟發展有密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太巴塱教會

的關係,廠區內也還保有一些日

日治時代保留至今的光復糖廠

本時代的建築。懷古思舊,當年 的日本官員早已因戰敗離開台 灣;然而曾被迫害過的基督教信 充滿圖騰的太巴塱街道

仰,現今卻大放光芒。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太鞍 教會 馬太鞍豐年祭會場

32

阿美族傳統住屋

33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