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azine!017-顛覆分子

Page 1


目錄 Contents 顛覆分子 序:我們的抗議,我們的守護 / 4 Part A:香港故事顛覆版 / 6 我們是飲非獅子山牌奶水大的 / 8 顛覆香港的故事 / 10 #1:八九六四 / 12 #2:九七回歸 / 14 #3:九八金融風暴 / 16 #4:零三沙士 / 18 #5:七一遊行 / 20 #6:334 教改 / 22 #7:巴士阿叔 / 24 #8:天星皇后及反高鐵 / 26 #9:佔領中環 / 28

Part B:100 人的顛覆想像 / 30 我們的強烈不滿 / 32 我們的顛覆想像 / 34 我們的理想革命 / 36

Part C:我們是顛覆分子 / 38 誰是顛覆分子?/ 40 #1:周綺薇─用故事顛覆舊區 / 42 #2:朱凱迪─用致命的認真來抗爭 / 46 #3:Cuson ─快樂的惡搞政治 / 50 #4:吳謦燃─讓政治回歸民間 / 54 #5:野人─環保等一秒都嫌多 / 58 #6:龐一鳴─顛覆想像的生活革命 / 62 小結:認真就贏鳥! / 66


顛覆.Arte / 鄺志傑:打倒舊我 / 70 瞓身.Traveler / 曾劍華:我和我爸爸的漂流故事 / 72 生活.Xphotos / 林振東:𣾀豐銀行下的實踐場 / 74 小喬 / 棗田:簡樸生活小革命 / 76 集體.Memories / 勇先:文字「小商戶」的 10 年見證 / 78 大國.In person / 包記:打個漂亮的「擦邊球」/ 80 社會.XYZ / 許寶強:從華爾街佔領到佔領華爾街 / 82 信仰.Liberator / 文武仔: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 / 84 電影.Review / 拉容:窄路,是人退出來的 / 86 火柴人漫畫 / 阿活:撻着敵人! / 88 通識 Helper

通識.Mindmap / Costa Chan:尋找意義的通識老師 / 90 顛覆.Q&A / 林輝 / 92 有關顛覆的延伸閱讀 / 94 立即開始的顛覆習作 / 96 顛覆.Keywords / 97 結語:想像另一種改革 / 98


100個顛覆想像


101個革命路向


100個顛覆想像


101個革命路向


香港故事顛覆版 text / 山地

10


顛覆的香港故事 歷史從不客觀,視乎史觀,或者說,視乎你屁股坐的位置。 每一代香港人,屁股坐的位置不同,飲不同奶水長大,都應有屬於他們的香港 故事。假如香港真如呂大樂所言,有四代香港人,香港故事就最少有 4 個版本。 但我們聽到的,只有一個…… 60 年代幫阿媽黐膠花,70 年代為幫補家計,姐姐到工廠打工,自己則發奮 讀書;經濟起飛之年,由低做起,克勤克儉;80 年代創下一番事業,買下一 個小單位;90 年代之後,是金融中心發跡的故事,但誰也沒細說,想不是移 民他往,衝出香港;就是炒樓投資,留港建港…… 很明顯,這不是今天這一代青年人經歷的故事。 假如以前的香江故事,是穩步上揚,由獅子山下走到太平山頂。我們經歷 的,是一個顛覆版本;高登巴打甚至說,這是一個淪陷版本。 請細聽 100 位青年人所自述的人生故事,看他們選取的 9 個關鍵時刻。 顛覆我們既有香港的論述,惟有如此,才能再想像香港的未來。

017 11




香港故事顛覆版

text text // 山地 山地 illustration illustration // ahko ahko

我們這一代,經歷了 20 多年的六四事件。 12


#1 我們這一代,沒經過日本仔時代,也沒目睹 67 暴動,卻經歷了 20 多年的 六四事件。 1989 年 6 月 4 日,我們年紀都太小,或者,我們有些人根本未存在。對於那 段日子的記憶,我們多是往後追溯回來的。 印象中,那年夏天,電視機特別大。父母都死盯着電視,憤慨流淚;回到學 校,老師又手纏黑布,愁眉深鎖。整個氛圍,就是喪禮現場。 那年夏天之後,生活依舊,父母很忙,忙着移民;後來,又忙着炒股。只是, 每年的 6 月 4 日,電視仍報道維園的燭光晚會;97 之前,老師會在周會重 提六四(97 之後,只有神舟升空和劉翔跨欄) 。意識上,那個日子,是香港 人心裏的一根刺。 這根刺,何時刺痛我們,說不清了。是互聯網上看到血腥圖片,是陳一諤說 「六四只是有些問題」 ,是曾蔭權說「時間過了,港人對國家的發展有其評 價,國家發展為香港帶來繁榮穩定」 ,還是老師都不再說六四? 有青年人是愚昧不知真相,有大人是太懂現實不知廉恥;我們倒是知道,歷 史不守護的話就會消失!因為,當年鎮壓自己人民的,今天依然鎮壓,一切 不再遙遠。 即或不喜歡支聯會十年如一日的悼念形式,即或知道「平反六四、民主中 國、自由開花」 ,是那麼渺茫,我們仍參與六四燭光晚會,把代表對抗強權 的 VIIV 坦克穿在身上。原來,穿六四 tee 真會被警察拉的。

017 13




100人的顛覆想像 text / dydy

32


走過這些年,青年人看在眼裏的,並不如上一代所見的景象。 他們看見極致的豐盛,也看見極度的貧乏; 他們看見宏大的發展,也看見空間的收窄。 在兩個極端之間,人格分裂之際,孕育出這一代反對的聲音。 這幅高牆上塗着他們的不滿、不安和不想妥協, 由教育、政制、貧富懸殊、樓價、生活空間、 模,到動物權益, 他們都有意見聲音要呼喊出來。 你看到、聽到什麼?

017 33


100人的顛覆想像

34


激動的、溫柔的;龐大的、卑微的。全都是顛覆。 政治的、生活的;羣體的、個人的。全都是革命。 在發洩不滿以外,他們一筆一畫刻劃出渴望帶來的改變:

20人矢志改變社會經濟結構、反地產霸權; 16 人要改變填鴨學制;

15 人希望喚醒香港人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 11 人想香港有真民主; 5 人要反歧視; 4 人要城市能多元發展;

9 人希望改變社會文化, 諸如香港人能開心啲、幽默啲、對動物人道啲……

017 35




我們是顛覆分子

text / 山地 photo / andy illustration / cuson

Cuson

咳神原名盧熾剛,2002年因聽《政治有心人》經 歷變革,心裏那團火燃起,自此走上街頭,畫下 政治漫畫。2009年五區公投的連環圖故事一出, 技驚網界,被封為新一代的政治漫畫家,出版的 漫畫包括《我的港女老婆》,《毒男手記》。

50


快樂的惡搞政治 香港有一族羣,稱為香港網民。他們數目龐大,據五年 前的統計,全港網民人數已達 489 萬,是馬爾代夫人

我本港男

口的 7 倍、澳門的 4 倍。有人視此為社會大患:網上沉

2003 年之前的 Cuson,是典型的港男。 「我就是讀書唔

溺、欺凌、侵權,家長要求管制,政府也推網絡 23 條。

成,會考衰咗,又唔想咁快出來工作,就讀設計囉。」

但同時,網民是社會的「第五權」 ,以輿論轟炸,也能動

他讀的是 TI,即現在的 IVE。那些年,找工比現在容易,

員抗爭,監察政府和企業。

他到廣告公司做最底層的 visualizer,一做就 10 多年。

Cuson,70 後, 電 腦 網 絡 移 民, 上 高 登 聽 網 台 寫

「我冇興趣往上爬喎。上司都叫我升做 art director,我

blog,是「第五權」的一分子。2009 年尾,畫下「五

也懶得升,好怕諗嘢,諗唔到好辛苦,寧願別人要我畫

區公投漫畫」 ,技驚網界,從此其政治漫畫在網上瘋

什麼,就畫什麼。」

傳,被稱為香港新一代的政治漫畫家。 Cuson 說,打份工,有錢去旅行,可以買自己喜歡的玩 「喂,唔好把我跟尊子比較,我只能畫搞搞笑、低低能、 冇深度的東西……」Cuson 尷尬地笑着說。

具,已經心滿意足了。平日只會打機看漫畫,怎會留心時 事?看報紙只看 C1 娛樂版,A1 頭條是關人屁事。為什 麼六四不上街?「沒人陪,自己上街,好 kai。」他是極 典型的港男。

我的快樂政治 Cuson 稱他的政治漫畫為「快樂政治」 。

我被撻着了 「我連畫畫的火也熄滅了。」Cuson 幼稚園時已開始畫

「即係惡搞吓,把政治事件誇張地畫下來。我畫得開心, 讀者睇得開心,就係曲線叫人關心政治。」

漫畫,小學時就土炮做漫畫雜誌,連專欄也自己編寫。 但這些創作之火,在朝九晚五的工作中,早已磨滅了, 直到 2000 年,見到友人在網上發表的電腦插畫,發現

惡搞,是網上顛覆的常法。Cuson 絕對是這方面的專家。

了互聯網這自由的平台,才重燃當年自己的創作夢。

單單聽他說每個政治人物的特徵,就叫你笑得捧腹: 「毓 民鼻孔大,陳淑莊厚唇嘟嘴,唐英年要誇張他的鞋揪下

「但我真正被撻着的,是因為黃毓民,佢好火爆。」

巴,曾蔭權一定要畫他的哨牙,總之畫得醜樣就似。」 2002 年起,每晚放工,他都聽黃毓民主持的「政治有心 他像許多高登巴打,師承周星馳的無厘頭哲學,獨愛黃

人」 。毓民時而躁狂,時而溫文,引經據典,雄辯滔滔,

子華的顛覆笑話,卻又明哲保身,古惑得來又醒目。 「我

Cuson是深被觸動,心悅誠服。麻木了多年的心被吵醒了。

不是走到最前衝鐵馬的顛覆分子,我的角色不在此。」 Cuson 說自己是幕後,用漫畫去「笑」醒香港人,要他 們覺醒。

「為什麼有人對社會時事,如此着緊?」Cuson 被他的情 感所感染,竟然開始看 A1 頭條;2003 年七一遊行,竟 然不怕流汗,走上街頭。 「我真係好憤怒,個政府好無能;

「香港人除了識賺錢外,什麼都唔清唔楚。其實,我們的言 論自由已經收窄,主流傳媒唔再批判政府,簡直是溫水煮

見到那麼多人上街,一齊做一件事,我好激動。」突然 間,他發現自己與社會原來是一體的。

蛙!」Cuson 是恨透香港人被煮也不自知、不反抗,還要罵 人搞事,破壞和諧;但昔日的他,原來也是這樣的香港人。

自此,他幾乎每年七一遊行、六四燭光晚會都會出席, 017 51


我們是顛覆分子

舉凡發生什麼重要的社會行動,他都參與其中。 「你關心

今 年 6 月,Cuson 辭 去 做 了 10 多 年 的 廣 告 公 司

一件事,就要表態;要表態,就要行動啦。」

visualizer 的工作,投入做香港政治社會的 visualizer, 也開始做自己的創作。

一個被撻着的人,像墮入了愛河,會做出「反常」的行 為。 「為了多看毓民幾面,我特意到他的麵檔食麵。」他

C u s o n 說他做的,算不上是顛覆。「這是我的位置,

還刻意畫下偶像的肖像,放在網上,方便搭訕。皇天不

我 只 是 做自己想做、 可以做的事。」 他補 充 說: 「一

負有心人,他是成功搭訕;毓民在立法會掟蕉後,某次

個人的力量很有限,但每人在自己的位置行一小步,

在旺角街頭遇上他。 「Cuson,你把這件事畫出來,解釋

社會就變啦。唔係咩?」

畀人聽。」此話,如雷貫耳。

撻着其他人 Cuson 真的認真起來。 2009 年 12 月,他受不了政府推出的政改方案,於是下 定決心,畫下五區公投的漫畫故事。 「香港人哪有興趣讀 他們的長篇理論。要他們明白,就只能用簡單的方法, 最好是畫畫,還要誇張搞笑。」 Cuson 用了兩個星期,日以繼夜把五區公投的來龍去 脈,以連環圖形式畫出來。這種致命的認真,立即博得 網民的掌聲。 「我沒想過那麼爆的,我只是把現實發生 的事畫下來,表達我們對民主的渴望。」 結果,五區公投的投票數字低,又被許多香港人說成是 浪費公帑,今年林瑞麟局長還推出什麼「遞補方案」 , 鬧得滿城風雨。究竟香港政治還能改變嗎?「我是悲 觀的,我們有的,頂多是被諸多限制的鳥籠民主。」 Cuson 頓了一頓,咬實牙根說: 「但這不代表我們可於唔 做嘢……如果我都可以變,點解其他香港人唔可以變?」

Q&A 你覺得香港有什麼需要顛覆? 當然要顛覆現在的議會制度,我們要普世意義的民主,即是要真 正的民主。一人一票選我們的議員和特首。這是最基本的,也惟 有這樣,香港才能改變。 你覺得你顛覆了什麼? 一個人顛覆不了什麼,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就是畫搞笑的 政治漫畫,希望香港人能關心社會多一點、多點表態、多點行 動……其實,是我被顛覆了,由港男變成今天的毒男,哈。

52


網絡起義中 這幾年,全球在蘊釀翻天覆地的革命,苿莉能遍地開花,埃及 1.25 革命能開展,佔領行動 由華爾街延伸至中環;香港反高鐵行動、超錯反起錨,都盡見網民力量。網絡,果真能起 義;或者你也可以說,當言論自由的空間愈來愈收窄之時,我們只能在網絡起義。 (留意,以下插圖均為 Cuson 的大作,與文字不太配合,但一定夠叫你笑一笑,希望你更關心時事。)

高登巴打

這是香港網絡中最開放最 有凝聚力的社交平台。 2000年成立,最初只 是討論電腦的聊天室; 2003年因被管制,反政 府言論被刪,網民發難, 爭取言論空間;2004年 71遊行中,現身走上街 頭,成了一個社羣,互稱 「高登巴打/絲打」,發 展出「硬膠文化」,以惡 搞、起底、集體創作方 式,揭露社會不公義的荒 謬,甚至影響主流媒體。 如2009年5月,曾蔭權政 府以「起錨」宣傳政改方 案,高登巴打改圖小組隨即把「起錨」二字改為「超錯」、 「拋錨」、「收皮」,成功引起主流媒體的報道。

網台 2004年「名嘴封咪 事件」後,網絡電 台湧現,期望表達 公民社會的聲音, 以抗衡主流媒體的 自我審查。後來, 因資源及路線的不 同,網台或合併或 萎縮,現時能生存 的「香港人網」、 「OurTV」均有政黨 支持,「數碼台」則由一班名人支持。他們是否真能代表 公民聲音,還是成了政黨的宣傳工具,或是另一種商業考 慮,則引發討論。但2011年,再有名嘴被封咪,網台似 乎成了非主流聲音的唯一出路。

社交媒體 獨立媒體 「名嘴封咪事件」另 一影響,就是2004 年「香港獨立媒體」 的出現。他們鼓勵公 民透過採訪報道,直 接參與和介入社會議 題,全然獨立的「民 間記者」出現。他們不 單報道,也分析社會 問題,引發討論,也 製造輿論,再透過社 交網絡動員,發動社 會行動。2007年「保衞天星皇后碼頭」運動,2010年「保 衞菜園村」和「反高鐵」運動,都有賴他們分析和發動。

要動員社會行動,網 上社交媒體所佔的位 置,愈來愈重要。 有分析指,2004年 之前,我們靠論壇 互動,之後靠blog; 2006年YouTube開 始流行,更多惡搞和 indie band的音樂, 走上互聯網;2009 年起,Facebook、 Twitter、微博成主要 的表態式社交媒體。 3G手機的流行,更 有助即時發報信息,動員羣眾。反高鐵一役中,當主流媒 體只報道激烈的抗爭場面時,參與示威的就用Facebook、 Twitter、微博、手機報道事件,打破主流傳媒的單一詮釋。 017 53




電影.Move it text / 拉容

窄路,是人退出來的

86


港產片鮮有以社會變革當題材。一來有興趣的觀眾不

其他途徑發放消息; 「細蚊」也擅自行動,從上司的電腦

多,二來亦不可能打進一片和諧的內地市場。沒有內地

中把證據挖出來,發送給外人。

市場就等於沒有市場價值,這不只是今日的商界邏輯, 也是電影業的邏輯,亦是傳媒界的邏輯。一切都跟政治 力量掛勾。

站着不動也是激進 戲中這些「越界者」 ,通常被視為是激進分子。但什麼

《三條窄路》作為一齣獨立電影,正跟這種勾結現象對着

是激進?

幹。這齣電影懸疑緊湊,娛樂性非常高,傳遞的信息是 今天香港社會所需要的。但題材敏感,注定沒市場。

孔子有云「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 。 「狂者」為了目標 而排除萬難不畏苦,不以善小而不為; 「狷者」則堅守原

《三條窄路》有 4 位主角:一個本來是警察,因好賭被

則,不以惡小而為之。激進的人常常被認為是前者,但

革職而成為邊緣人,卻仍以舊日警員編號「6277」為綽

其實後者也是激進的一種。英語「激進」是“radical” ,

號。第二位是「細蚊」 , 「6277」的好友,雖是警察卻早

字源是拉丁文“radix” ,即是「根基」(root)。追溯本質,

萌去意,滿腦子都是股票。第三位是力求「上位」的雜

堅持到底,就是一種 radical 的態度。

誌女記者 Eva。第四位是馬牧師,他在電台議政,在教 內遭投訴,在教外被恐嚇,兩邊不是人。

在戲裏,當牧師、記者和警察在各自所屬的建制裏得不 到認同,他們就被視為「搞事者」;但他們的激進,只源

警察、記者和牧師本來互不相干,卻因一宗律師謀殺案

於他們都執着於崗位上理應堅持的原則和價值。

而被牽連在內。案件說到本地大企業「利港集團」在內 地設廠,損害了當地工人與居民的權益,而被殺的律師

馬牧師所堅持的,是「行公義,好憐憫」 ,而非僅僅祈心

掌握了相關的證據。

安、求順境的心靈滿足;Eva 執着的是報道真相和新聞 自由,而不是做市場主導的廣告傳播者。 「6277」和「細

4 個互不相干的越界者

蚊」其身雖然不正,卻也不只求步步高陞,挺身而出指 證有財有勢者如何隻手遮天凌駕法律。

馬牧師在電台批評無良商家,引來一位教友求助。原來 他是被殺律師的合顆人。另一方面,教會中從商的執事勸

當「香港精神」的底蘊就是「搵食」 、所謂「靈活變通」

他要專心教會事務,不要批評權貴,以免影響其生意。

就是妥協、 「認真你就輸了」成了金句、同儕皆已妥協於

Eva 是記者,編輯欣賞她的熱誠,卻禁止她追查「利港」

現實而後退……你發現原來站着不動、堅持理想和原

的問題,因為「利港」是該雜誌的廣告大戶,與總編輯

則,竟已成了站在最前的「激進者」 。

關係匪淺。至於「6277」 ,他愛上了一個來自內地的妓 女,發現其故鄉的女性都有同一病症,疾病源頭就是「利

革命不一定要把世界翻轉;用一種「致命的認真」在崗

港」內地廠房附近的水源。他着「細蚊」幫忙暗中搜證,

位中行應盡之義,已經是一個人的革命。當其他人都往

竟發現警隊壓着有關「利港」的證據不放。

後退,你會看到很多站着不動的人,叫你明白,自己也 不是一個人孤軍作戰的。

4 人都不被勸退,做別人眼中的「越界者」 。馬牧師不 願只坐在教會關注未臨的天國和教友的靈命,繼續挑戰 「地上的權柄」;Eva 不理上司命令,自行調查,私下找

拉容,人評論文化,文化評論人。

017

87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