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azine 015窮得只派錢

Page 1


text / 梁柏堅

序:窮人是人,不是標籤

當社會動輒以「喪屍」一詞來描述在隧道席地

事實能勝於雄辯(或詭辯);要了解事實,就

而睡、無家可歸的露宿者,我們這個社會,是

要進入現場。親身了解、訪談、體會,是最能

不是有病啊?我們的城市對窮人充滿偏見,在

有效打擊偏見;這樣做,最能抵抗那些「喪屍

媒體出現各式各樣的標籤。我們都把標籤說得

論述」帶來的迷思。

朗朗上口,卻未必真的認識標籤背後的人,也 未認清問題的真相。

這一次Breakazine! 就從坊間搜來6個對貧窮人 很流行的看法,然後再從遠至近,藉着具體的

就像政府以派發港幣6,000元來藏富於民,有些人

數字和貧窮人的具體生活,讓你看到這些流行

會一廂情願以為窮人必定口水直流;也有些人即

看法,是如何的偏狹,帶來怎樣的誤解。

說,綜援養懶人,這些懶人多是新移民,所以新移

2

民就是搶資源,不配得6,000元。但新移民真是這

尤其當你讀到像劉一忠「忠哥」的故事,你就

樣嗎?貧窮人真是這樣想嗎?這樣的推斷成立嗎?

知道這6,000元根本解決不到基層市民生活的困


局─ 外判制度如何把人的良心吞食掉?如何

願我們每一個人在這些有血有肉的故事中,良

迫使前線清潔工自備垃圾袋?他們如何因為害

心一再激動,使這個城市的公共政策不再停留

怕被外判公司封殺而不敢把真相說出?你不是

於空談,真心回應基層市民的訴求。

親身聆聽過,單靠那些很乾淨、自保的報告文 件,別妄想真能好好評價這些公共政策對社會 帶來的利與弊。 感謝每一位受訪的基層朋友,在這個對貧窮人 充滿敵意和歧視的社會,你們挺身而出為貧窮 友伴發聲,讓我們明白你們生活的景況,遭受 到怎樣的歧視,經歷着怎樣的掙扎。這份信任 和勇氣,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的掌聲和敬重。

015

3


目錄 Contents 窮得只派錢 序:窮人是人,不是標籤 / 2 Myth 1 派錢就會受歡迎? / 6 100 人點睇 6,000 元? / 8 100 人的 60 萬現金流 / 10 100 人理解的貧窮 / 12

Myth 2 經濟成果齊共享? / 14 誰啃了我們的經濟成果? / 16 忠哥:外判下的「快樂」步兵 / 18

Myth 3 自力更生可脫貧? / 22 苦讀修成什麼果? / 24 Billy:愈讀愈窮的副學士 / 26

Myth 4 綜援養懶人? / 30 綜援如何養起人? / 32 池太:標籤下的平淡日子 / 34

Myth 5 別人窮與我何干? / 38 370 億怎樣再分配? / 40 Benson:看見看不見 行動不行動 / 42

Myth 6 扶貧是施捨? / 46 市場經濟外的另類選擇? / 48 惠儀:要活得有尊嚴的姨姨 / 50

小結:重新刻劃貧窮 / 54


顛覆.Arte / 鄺志傑:窮得起 / 58 瞓身.Traveler / 曾劍華:窮途末路返鄉下 / 60 生活.Xphotos / 林振東:橋下人間 / 62 集體.Memories / 勇先:消失了的木頭車經濟 / 66 大國.In person / 包記:為什麼要來港產子? / 68 社會.XYZ / 歐陽達初:看外國的福利制度 / 70 信仰.Liberator / 馮煒文:與貧窮的對話 / 72 電影.Review / 吳子瑜:誰要我們幫助 ?! / 74 火柴人漫畫 / 76 通識 Helper

通識.Mindmap / Costa Chan:通識扶貧夢 / 78 貧窮.Q&A / 張超雄:貧窮 6 問 / 80 有關貧窮的延伸閱讀 / 82 停不了的 6,000 元習作 /84 貧窮.Keywords / 85 結語:貧窮不止於金錢事 / 86


2010 年,香港從金融海嘯的陰霾中復甦,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 6.8%, 貨物出口升了 17.3%,投資上升 8.1%,政府勁賺 713 億,財政儲備超過 6,000 億。 小市民都期望財爺「有糖派」 ,將賺回來的錢用在貧苦大眾身上。司長的目光實在 「遠大」得有點脫節,想用遠水救近火, 「為市民退休作好準備」 ,決定給每位 18 歲 以上在職的永久居民注入 6,000 元進強積金戶口,等到退休之後領取。 大家「得物無所用」 ,民憤爆發,財爺逼於無奈讓步,破天荒擲下 370 億,改為直 接派給市民 6,000 元,以平息民怨。 早前澳門和新加坡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時候,都曾經直接派錢給市民,分享財富, 以換取更多的民意支持。 「睇錢份上」 ,這一招在香港管用嗎? 6


「在 財政 許可 的情 況下 藏富 於民 …… 市 民可 以即 時取 得款 項, 同時 有較 大的 自 主性 ,自 己可 以支 配用 途。 這個 做法 是 會較受市民歡迎的。」 曾俊華@2.3.2011 修改財政預算案發言

015

7






1997 回歸至今,近 15 年了。 香港本地人均生產值(GDP per capita)升了 17.5%,由 21 萬港元升到 2010 年的 24.6 萬。 即是說,每香港人平均每月約 2 萬,全球排名第 7。 餅大了,理應水漲船高。特首不是說:窮人也受惠於經濟發展,分享繁榮成果嗎? 但 15 年來,香港貧窮人口升近 30%,由 96 年的 95 萬升至 2010 的 126 萬。 即是說,每 5 個香港人就有 1 人為貧窮戶。 同時,香港堅尼系數節節攀升,在全球已發展國家中,我們排名第一。 也即是說,我們擁有第一世界的經濟水平,卻同時有第三世界的貧富差距。 這是什麼經濟發展?繁榮成果怎共享?

14


根本方法,是令市民 「處理社會矛盾的最 享繁榮的成果。過去 受惠於經濟發展,分 經濟復蘇,貧窮人士 經驗顯示,每當香港 」 的生活會得到改善。

《施政報告》 曾蔭權@13.10.2010

015

15


Myth 2 經濟成果齊共享? text / 山地 research / 楊文婷 illustration / ahko

誰啃了我們的經濟成果? 以前,我們相信,餅大了,窮人生活也會改善。這種水漲船高的理論稱為「滴漏效應」 (trickle-down effect) 。 但今天,滴漏效應失靈,任餅一再發大,金錢也是滴而不漏,肥上瘦下。 我們的經濟成果,究竟是誰啃了?

經濟成果 2010 年,香港財政盈餘高達 713 億,本地人均生產值為 $246,733。香 港人,理應很富有!

1

r $ ,400萬/hr $280萬/h

地產統治層 香港巨富都是富可敵國的地產商人。旗下集團,廣及電力、煤氣、公 共巴士、超級市場等業務,無孔不入。以長實主席李嘉誠為例,2010 年其資產就增加了 350 億,即每小時增加 1,400 萬。7 個李嘉誠所賺 的,就高於當年香港政府全年 3,184 億收入。坊間傳聞,這統治階 層,是由傾斜的政府與地產商勾結而成的。

r $135萬/h

$7.5萬 /hr

r $10.8萬/h

金融泡沬層 香港沒有什麼實業,6 大產業也是只聞樓梯響。產業既空洞,如何能 創富?全賴金融產業的泡沬。上市公司高層大可趁股價高漲時行使認 股權撈一大筆,銀行家做併購和上市來收取巨額花紅,地產經紀也在 樓市倡旺時賺取佣金。據報道,2010-2011 年的打工皇帝,全年收入 約 3.33 億元,即日薪超過 100 萬元,時薪超過 13 萬港元,匪夷所思。

中產下流層 中產是否向下流?呂大樂在《中產心事》裏 指出,中產人數保持平穩,成分卻在轉變。 中間行政管理層流失,督導級、技術員工減 少,同時大批輔助專業人員出現(如教育助 理、程序主任等合約員工),他們收入為 1 萬 數千,接近全港的中等收入羣,是名副其實 的「中產」,他們隨時有下流的危險。即或站 穩中流的,也有下流焦慮,擔心自己或下一 代收入不保。

擴闊中的基層 香港走向知識型經濟,非技術工人卻不斷擴 張。由 93 年的 46 萬上升至 2009 年的 66 萬, 增加約 40%。這不是因人口增多,或技術下 降,而是工業北移,產業空洞,無工可做,加 上舊區重建,領滙收購,連賴以為生的小舖 也被沒收。即或有幸找到工作,都在重重外 判下,收入微薄,實際時薪,比政府公布的還 低。請揭下頁,聽聽外判工忠哥的故事。

16

r $254.9/h

$242.7/hr

$232.7/hr

/hr $139

$26.4/hr

$48.1/hr

$35

.6/hr $48.1/hr

/hr $184.9


今天,工人是靠有錢人

餅碎生活。

手指罅漏出來的

「曾蔭權所說,那個經濟起飛、窮人受惠的時代早已過去 啦!現在你看到的是 GDP 上升,但工人的收入反跌。由於 收入太低,即使在職,但依然貧窮。」黃洪教授慨嘆說。 黃洪是香港少數由 90 年代起,就研究貧窮問題的學者。10 多年前,他已警告: 「香港社會存在着嚴重的不平等和財富分 配不均。」沒想到,預警提出這麼久,貧富懸殊反變本加厲。 「當然,經濟轉型是全球的大趨勢,香港也要面對。」科技 進步再加上全球化,低技術的工序移往低工資地區。80 年代 起,香港的工廠北移,佔勞動人口約 40% 的工廠工人被迫 做低技術的服務業,就是清潔洗碗和保安。即或白領文員, 今天的工作也多被電腦取替;就算是從事電腦工作的,也要 跟印度的人才競爭。 「這就是 de-skilling 和 de-grading。」 經濟的全球化,催生所謂知識型經濟,亦使工資走向兩極─

我們的餅是怎樣分的?

高收入的多擁有高技術和知識,低技術的基層勞工只能有低

假如把全港 700 多萬人平均分成 10 組,根據 2006 年的統計數字,最有錢的 70 萬人 ( 即第 10 組別 ),啃了大餅的 4 成,最低收入的 70 萬人(第 1 組別) 僅能分得 1/100,收入中位數僅得 2,250 元,吃的真是餅碎。

經濟好轉後,收入卻未能跟着上升,兩極化更形嚴重。

收入。黃洪指出,金融風暴及 SARS 時,老闆裁員減薪;但

「 這 也 跟 政 策 失 效 有 關! 政 府 不 單 沒 減 少, 更 製 造 了 貧 窮。」一般而言,政府有責任制衡市場,以徵稅和福利政 策,進行第二層次的財富分配。 「但香港政府卻向地產商傾 斜,還帶頭把工作外判,又以價低者得的方法判工,工人在 判上判的情況下,收入怎不微薄?」 「過去,我們說有錢人剝削窮人;今 天的實況是,工人是靠有錢人手指罅 漏出來的餅碎生活。」黃洪還說: 「有 些人連被剝削的機會也沒有……但香 港人卻對他們十分鄙視。」 $25/hr

$34.5/hr

$38.7/hr

「窮不是錯,富也不是對。」貧與富其 實是一體兩面。也許,我們還未看清, 香港的繁榮成果是建築在一羣基層市民

註:以上時薪以每月 26 個工作日,每日工作 8 小時計。李嘉誠和李兆基時薪資料來自《福布斯》 「2010 年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2010.3.11);打工皇帝的則來自《大公報》 「過去 7 年十大打工 皇帝須繳稅額」(2011.5.7);醫生時薪來自醫管局的 2007 年《醫生薪酬調整方案》 ;社工的來自 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公佈的 2009 年就業調查。教師時薪來自教育局的《2010 至 11 年度資助 學校教職員薪酬調整》 。律師、搭棚工人、送貨員、保安員、售貨員、清潔工和辦公室助理的時 薪均來自政府統計處 2010 年的統計數據。快餐店侍應生時薪來自《明報》2011.4.1 的報道。

微薄的薪金上……

黃洪,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 系副教授,專研貧窮、社會保 障、社區經濟發展等社會議題。

015 17


特首在 2010-11 年度的《施政報告》表示: 「貧窮問題與經濟轉型有關……香港在步向知識型經濟的過程中,因學歷和技能差異引致收入差 距擴大。」 財政司在另一場合說: 「知識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教育一直是促進社會流動最有效的方法……」 在政府眼中,擺脫貧窮,就要讀更多書、拿更高的學歷和技能。 在這條社會流動路上,要有「獅子山下精神」——相信只要努力向上爬,就有出頭天! 但實際情況是這樣嗎?

22


「香港提供了自由與機會予市民實現夢 想……別人的財富都是努力的成果……不 滿李嘉誠有錢的青年人應反問自己……為 什麼做不到下一個李嘉誠?」 唐英年@23.05.2011《南華早報》專訪

015 23


Myth 3 自力更生可脫貧?

26


麥振揚 (Billy) 25歲,城市大學副學士畢業生。曾任 職補習社及小學導師,全職工時但兼 職薪水,現時待業中/ 欠政府8萬元的學生貸款,每月需償 還1,000多元,還款期長達10年/ 「6,000元是無謂的掩口費,欠缺長遠 的計劃,反而助長浪費。我想我會儲起 它,當作是應急錢或者生活費。」

015 27


Myth 3 自力更生可脫貧? text / 楊文婷、阿彼 photo / andy

愈讀愈窮的副學士 這一代的青年人,失業人口長期超過一成,常被上一代質疑不夠努力。 「只要肯搏肯做,大把機會,實有條路 行呀!」這是香港人過去的成功方程式,到今日仍然是這城市的永恆真理。連高官都倜侃一番: 「問吓你自 己,點解做唔到李嘉誠吧。」 「喂,時代變咗喇喎……」25 歲的副學士畢業生 Billy 聽到這說法之後,苦笑着回應。 「高官們今日見到的只 是社會上的中高階層,但在下層打滾那些人的環境,他們不會體驗到。叫人努力好輕鬆;但怎樣才算努力? 我已經好努力。」

無法再向上的瓶頸

如何努力,仍然難以跟貼中七入讀的同學,最終被遺下 來,無法升上學士課程。

Billy 已近年半找不到全職工作。 「你敲門,人家連門都不給你 開,連機會也沒有。」他說。今日青年人面對的困難是,向 上流的選擇似乎有好多,但選擇多,不一定等於機會多。

「我可以報讀銜接學位課程(top-up degree) ,但要再拿 9 萬元學費出來,我家哪有這麼多錢?」Billy 說。 「而且它 認受性低,僱主心裏都知是用錢換回來的,不如出來工作

2003 年,Billy 第一次參加會考,只怪自己貪玩,換來了 0 分

累積經驗,再找方向。」

的成績。苦無出路之下,他參加了「突破」的「師徒創路學 堂」 。這課程讓他重建自信,還認清了目標:他想做社工。他 決定重新起步,重讀中四打好基礎。 「當時全部人都反對,覺

更多學費卻更少出路

得我浪費時間。」但他執意在哪裏跌倒,要在那裏站起來,

畢業出來,Billy 曾在補習社做過行政助理,之後兼職做

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科目,結果重考有進步,拿了 8 分。

小學課後溫習班導師。訪問之時,我們覺得 Billy 談吐得 體、思路清晰,比起很多大學畢業生猶有過之。他也不

8 分的成績還未足夠讓 Billy 升讀中六,適逢副學士普及

諱言,兩份工作的上司都欣賞他工作有條理,適合管理

化,他就報讀了城市大學的社會學副學位課程。 「我理解

工作。 「他們安排我負責編排課程,或者督導其他導師。」

這制度的好意,是讓中五畢業生先讀一個銜接的先修課 程,再讀副學士,畢業後就有機會升上第二年學士課程,

如事情能這樣發展下去,也是好的,因為 Billy 可以用工

重回主流,理論上不會浪費時間。」

作能力來證明自己。無奈今時今日,社會是先看學歷再看 能力,沒有一個像樣的學位,別人一開始就對你投不信任

沒料到這條側徑,走了不一會就發現不對勁。Billy 說: 「先

28

票。 「我去當導師,家長一聽導師是副學士就不滿意。即

修課程還好掌握,但副學士一開課,程度就幾級跳,才發

使政府承認我們,但外面很多公司只視我們是大專程度,

覺先修課程起不到銜接作用。」跟不上,他就加倍努力,

『副學士』就等於未 complete,根本無法跟滿街的大學

做功課經常由早上 9 時做到晚上 11 時。 「誰說副學士是

生爭,連見工機會都無。」7 月,學校放暑假,他沒班可

hea 讀?至少我很努力,很辛苦。」

教,又賦閒在家。

但現實是班內競爭極大,因為到畢業之時,就要面臨一

他沒有忘記當初的志向。 「我覺得自己喜歡關懷別人、跟

個 瓶 頸 ─ 只 有 約 30% 學 生, 能 夠 如 願 升 上 大 學 第 2

別人談天,很容易打開話匣子」 ,所以他希望轉到社福界

年延伸攻讀學士。一羣人去爭,總有人要輸,即使 Billy

工作。但社福界的工作,也受學歷限制。即使找到最初


級的程序助理(programme worker,簡稱 PW) ,要再發 展,都要先有學歷。完成社工系的學士,可以註冊成為社 工,但 Billy 說,修讀這課程,學院頗着重相關的工作經 驗。下年起,政府已決定不再撥款給社福機構聘請 PW, 連門檻都拆掉,入行的門路更少。 「最壞打算,或者多讀一個社工副學士……」Billy 苦笑。 雖然副學士畢業也可以考社工牌,但豈不等於投入另一個 副學士的困局?「別開玩笑吧。」我們都勸說。 對於沒太多選擇的人來說,這個「玩笑」也須認真考慮。

不斷被推遲的人生計劃 「爺爺想我讀大學,做全家第一個大學生,但我有心無 力。」Billy 背負家人期望,自己也很努力想追上去,有 夢想有努力,卻無財力。此路經濟成本之高,是超乎想像 的。Billy 攻讀副學士連先修課程,已花了 13 萬多,當中 8 萬是向政府貸款。即使現在立即找到工作,每個月都要 儲起千多元來還債。讀上去的話,得再花約 10 萬元。一 個競爭力和收入都處下風的青年人,還要承受比一般大學 生多一倍的學費來爭取向上游,要翻身,就更不容易。 「這個世界是極之 punish 一些讀書不成的人。」這是田北 辰體驗了《窮富翁大作戰 II》之後的感慨。用在 Billy 身上, 共鳴不過。 「這個階段,目標都是找一份穩定的長工,做一至兩年,再 考慮要怎樣讀書……路是曲折的。」Billy 已 25 歲,同齡 的人也許已經讀完碩士學位,開始在職場發展。他卻還停 留在起點,他坦言,是有點焦慮的。 「儲不到幾個錢,也不 敢想要何時結婚、買樓,哈哈。」整個人生計劃都推遲了。 對 Billy 來說,打開大門,前方看似有許多選擇,但要麼繞 遠路,要麼就根本沒出路;回頭一看,卻又沒有退路了。 人們常叫青年人努力上游,最後,他們能游到哪裏? 015 29


綜援的歷史其實很長。 早在 1971 年,港英政府已推行設有入息審查的公共援助計劃(簡稱「公援」 ) , 向貧困市民提供現金援助。此後的 20 年間,政府定期檢討公援金額和入息資 格,以貼近基層人士、老弱傷殘的需要。 1992 年,政府正式把公援改名為「綜合社會保障援助」 ,簡稱「綜援」 。沒有人 預料到「綜援」這兩個字,在未來 20 年,竟變成了厭惡的標籤。 1998 年,當時的社會福利署署長梁建邦公開在電台節目中說出,那如咒詛般的 5 個字: 「綜援養懶人。」此時,噩夢正式開始。

30


「現時家庭成員人數較多的住戶綜援金 額確實過高,會『養懶人』,有需要降 低綜援金以鼓勵市民就業。」 前社會福利署署長梁建邦

015

31


Myth 4 綜援養懶人?

34


池太 單親媽媽,30多歲,大兒子11歲, 小兒子4歲 / 居於公屋,每月靠5,000 至6,000 元綜援金生活 / 「我會用6,000元給大兒子間睡 房,他即將升小六了。」

015 35


大剌剌的 6,000 元,說它是「糖」 、 「零用錢」 ,甚至「掩口費」也好; 反正,它現在就要掉到我的口袋裏,將要成為我的個人財產。 我中意買 iPhone、去旅行,我要怎樣把它花掉,是我的自由吧? 對,這全是你的自由,是法律、是政府給你的權利。 我們只是想問一句:這 6,000 元原本真屬於你嗎?

38


We want it, we need it. Must have the precious. They stole it from us.

015

39


Myth 5 別人窮與我何干? text / dydy illustration / ahko

370億怎樣再分配?

你手中的 6,000 元是從庫房拿出來,屬於公共財政(public finances)的一部分, 原來並不屬於你。政府是可以運用它來建設社會,改善民生。 但她選擇像大豪客般,全港派錢,一次過花掉 370 億元─再看清楚,是 370 億元。 你知道,370 億元原本可以做些什麼嗎? 你知道,如果政府願意認真重新分配這筆巨款,可以做些什麼嗎?

全民退休保障種子基金 = 240 - 500億 370 億可以為全港長者提供生活保障

香港人口老化的情況愈來愈明顯,根據政府推算, 到 2039 年,香港人口增加至 889 萬,平均每 4 個 港人,就有一個是 65 歲以上長者。現有的強制性公 積金計劃,並不能保障低收入人士、失業者、殘疾 人士和家庭主婦等的晚年生活。

2014、2018世界盃轉播權 = 4 - 6億 370 億可買下 123 屆世界盃轉播權

由 2002 年起,世界盃 轉播權一直由有線收 費電視獨攬。政府既 說要推廣運動,不如 購買世界盃轉播權, 與市民大眾同看世界 級球賽,全民運動。

發放貧窮戶租金津貼 = 4.3億 370億可以發放86次租金津貼

現時全港約有 86,000 個貧窮戶居於私 人樓宇,他們面對的通脹壓力最為嚴 重。當私人樓業主有差餉寬免,公屋 住戶有免租,他們卻一無所得,獨力 面對租金上升。如果能每戶發放 5,000 元,就能協助他們暫時渡過難關。

為10,000名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住院照顧 = 30億 370 億可用於 4 年內提供 12,000 個住院服務名額及支付 34 年照顧開支

現時,長者即使已被社署評定為「難以在家中照顧」 ,也要輪 候 39 個月才能入住護養院;殘疾人士則輪候 6 至 10 年,部 分嚴重弱智人士更達 12 年。政府只要撥 30 億,就能把輪候 期縮減一半,減輕他們及其照顧者的身心負擔。

40

15年免費教育 = 教育開支每年多撥10億 370 億可令未來 37 年全面推行 15 免費教育

免費學前教育已在不少發達國家實行,澳門亦已於 去年宣佈落實 15 年免費教育。教協資料顯示,現 時半日制幼稚園平均年學費為每人每年 18,000 元, 而下學年的學券資助額是 16,000 元,只要政府願 意為每位學童多付 2,000 元就能達致 15 年免費教育。


藏富於民,

派6,000蚊,好聽點是

逃避責任。

不然就是

聽到財爺宣佈派發 6,000 元,不少人立時拍手慶祝,只是黃 和平跟他一眾的社福界朋友都很失望。 和平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研究員,研究本港貧窮問題已有 5 年。眼見貧富懸殊愈來愈明顯,社會亦普遍有共識要解決 貧窮問題,這正是推出長遠政策調節經濟的時候。 「政府卻 回購東區及西區海底隧道 = <100億 370 億可以收購兩條隧道及支付 30 年管理費

現時三條過海隧道收費不一,以私家車為例,紅隧 $20,東隧 $25,西隧 $50。東西隧屬私人公司,專營權將分別於 2016 年 及 2023 年屆滿。回購兩隧減免收費,就能改善紅隧擠塞,迫使 過海巴士減價,減低市民的交通開支。

選擇派 6,000 元,一次如大豪客花光 370 億。」 這 370 億來自庫房,屬公共財政一部分。政府的金錢運 用,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則,是要促使社會財富重新分配 (redistribution of wealth) 。 「例如利用從富有人身上收集的 稅收,去建公立醫院、學校,都算是一種再分配。」 只要好好運用, 370 億可以長期惠及許多低下階層。 「政府 選擇仙女散花般扔出去,說得好聽點,是藏富於民,不然就 是逃避責任。」人人有份,永不落空,市民愛怎花就怎花。

改建各區工廠大廈為藝術中心 = 共6億 (每幢1億,改建6幢) 370 億能全面發展本土藝術

工廠大廈因為租金便宜,空間廣,自由度高,一直是藝術 家開工作室的理想地點。無奈自從推出「活化工廈」政 策,各區工廈租金急升,部分業主更加租兩倍。要 真正推動本土藝術,我們不只需要西九般的表演 場地,也需要更多藝術生產地。

不難預計的是,370 億元絕大部分都落入商人袋中。 「這解 決了什麼問題?我們怎能為這政策鼓掌?」 和平強調,香港不是沒有財富重新分配,只是力度不夠,沒 有針對解決兩大貧窮現象:老人貧窮和在職貧窮。 「如果我 們用 370 億籌備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就能着手解決老人貧窮 問題。強積金是一個『自己儲自己食』的方案,你工資高就 儲到錢,工資低就只是付錢給基金經理。這根本不能讓低下 階層老人有一個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至 於 在 職 貧 窮, 和 平 相 信 政 府 在 改

7.7 萬個公屋單位 = 370 億 370 億能使 7.7 萬個家庭安居樂業

要長遠解決房屋問題,興建公屋是其中重要一 環。根據社區組織協會資料,2006 年至今, 公屋輪候個案由不足 10 萬增至 15 萬,增 幅超過 5 成,預計明年輪候人數將高達 18 萬,成為 20 年來新高。

善,只是還在畏首畏尾。 「低收入交通 津貼已近乎是一種低收入津貼,但門 檻太高、津貼太少。」政府就是沒有 打算承擔。 「政府以為派 6,000 蚊,人人都讚;但 結果是人人都彈,香港人不是傻的,

如果你有得揀, 會怎樣運用這370億元?

如果你能夠向市民解釋,怎樣解決長 遠的貧窮問題,大家是會明白的。」 他說。

黃和平,社區服務聯會政策研 究及倡議主任,致力研究解決 香港結構性貧窮的方案,包括 全民退休保障。 015 41


財富再分配的制度失效,是貧富懸殊的源頭。 但更根源的,是制度背後的思維, 就是那稱之為「行之有效」的「大市場,小政府」 , 還有那近乎施捨、不顧人尊嚴的扶貧政策。 扶貧是施捨,把剩餘的分給窮人嗎? 請丟下老套的市場經濟理論, 再看社會經濟模式,如何奪回人的尊嚴和價值、給人金錢以外的生活素質。

46


「為了公司,為了股東,也為了替社會 多做些公益事業,把多餘的錢分給那些 殘疾及貧困的人。」 李嘉誠@互聯網「給年輕商人的98條忠告」

015

47


Myth 6 扶貧是施捨?

50


吳惠儀 56歲,有一子就讀中二 / 80、90年代任職製衣工廠女工, 高峯時月入15,000元。01年開始在 中大女工合作社工作,直到現在 / 「我會把6,000元用在家庭上, 始終現在的家庭收入不高嘛!」

015 51


70



生活.Xphoto

text/ 楊文婷 photo/ 林振東

橋下人間

62


走一走,看一看, 汗水在左邊,無奈在右邊。 一張張等待豐收的臉孔被忽視,被遺忘, 正如站在橋上看風景的人, 看不見睡在橋底的人, 必須親自爬到橋下, 必須親自走到街上, 用心觀察那些粗糙的黑與白。 走一走,看一看, 生活在前,自尊在後, 期望在兩旁守候。

015

63


大國.In Person text / 包記

為什麼要來港產子?

68


香港回歸後,愈來愈多內地人來香港生孩子、讀書、

包括教育在內的任何福利,如同隱形人。

生活。最初,他們是羨慕香港人能過比較富裕安定的 生活;但近年,不少內地人的收入比香港人還要高,生

可以說,一個人的命運與貧富,跟戶籍脫不了關係。

活水平也不斷提升,為什麼來港的人仍然是那麼多? 事實上,他們未必是貪慕虛榮,更重要的是希望孩子 能夠享受香港的福利。 香港人不斷指摘內地人搶奪資源,從醫院牀位、學校 學位到 6,000 元,仇視不斷加深。但如果我們先了解中 國的福利政策,或者會更了解他們選擇背後的故事。

為福利押上一生 為了一個大城市的戶籍,不少人押上一生。女民工來 到城市打工,都希望能嫁一個有當地戶籍的人,藉此 改善生活。我曾訪問過一些從三線城市到深圳打工的 女性,教育水平不低,可以自力更生,但嫁給當地人 後被虐待,然而為了保住兒子的戶籍,只好啞忍。

戶籍決定命運

戶 籍 制 度 在 內 地 造 成 極 大 的 社 會 不 公 平。 北 京、 上

在 香 港, 只 要 手 持 身 分 證, 就 能 得 到 同 等 的 福 利 待

海、深圳等大城市能有今天的繁華,外地人的貢獻是

遇。但在內地,一張身分證並不代表什麼;影響一生的

不能抹殺的。他們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卻永遠得不

是你的戶籍,也就是你的祖家在哪裏。

到當地人的待遇,甚至被歧視,覺得他們是低質素的 外來者、把城市弄髒,不應該一起分享經濟成果。

在中國,福利制度並不是統一的,而是由地方政府管 理的。人民所能享受的福利,是根據他的戶籍決定,

這種保護主義和排外情緒,背後的成因,在於國家經

父母是哪裏的人,他就是那裏的人。一個四川人,就

濟發展太快,卻極不平衡,沒有顧及大批追不上發展

算到北京 10 年,也不能享受北京人的公費醫療,不

的低下階層的生活。農民不想一輩子種田,都想到城

能像本地人一樣報讀公立學校,或者獲得其他交通優

市打工掙錢;但面對高速發展,連城市人都生活艱難,

惠,連買房子做銀行按揭的要求都比較高。學生要報

更無力照顧追不上的窮人。戶籍制度的存在是為了保

高考,要先返回原居地,大學取錄的標準也不同。比

障大城市,避免太多人湧入,造成人口、發展和資源

如說,當地人拿 500 分就能入學的話,外地人可能要

失衡,繼而引致災難性的社會問題。內地近年雖有針

550 分。我工作時就接過太多內地家長的電話,跟我訴

對戶籍制度的改革聲音,卻未有取消這個制度的打算。

說兒女無法原地升學的苦況。 因此,當你看到內地人擠滿本地的醫院,孕婦頂着快 對農村人來說,他們更感受到因戶籍不同而來的福利

生產的肚子衝進急症室,你會明白他們的想法:只要在

分野。一般來說,城市比農村富裕,當然能夠提供比

香港出世,就能成為香港人。香港大概是全國極少能

較優質的福利,尤其在教育和醫療方面。但因為戶籍

根本地改變身分與命運的地方。她們不是特別勢利或

不同,農村人不能輕易到城市打工改變生活,要申請

壞心腸,而是制度缺陷的受害者;換了是你生活在不均

許可證之餘,也無法享受城市居民的福利。大家都是

與捆綁的福利制度下,你所做的未必會有分別。

中國人,卻因戶籍而有了等級之別。 戶籍制度甚至和國家的生育政策緊緊相扣。內地實行 「一孩政策」 , 「超生」的孩子不能獲發戶籍,無法享用

包記,現職電視台記者,曾派駐內地採訪多宗重大新聞,走入現場見證災難、 戒嚴、盛事,貼身感受大國人民的喜怒哀樂。 015 69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