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i_中文版

Page 1

公司訪談:B’in Live

TPi 從英國前往台北與 B'in Live 團隊會面,以了解更多關於該公司一條龍整合業務模 式、COVID-19 對台灣現場活動產業的影響,以及公司未來雄心勃勃的計劃。

圖片: B’in Live

文字: Stew Hume

在 2022 年的 TPi Awards 期間(註:TPi Awards 為 TPi 雜誌每年為全球現場演出產 業所舉辦的頒獎典禮),由於世界各地的演出活動在 COVID-19 疫情之後不久才開始 再次舉辦,我們決定將線上演出也包含在「年度製作大獎」類別中。 那一年入圍的演 出之一是五月天的「FlyTo2021」。由於巡演暫時停擺,這支台灣樂團選擇舉辦多場 線上演唱會以保持粉絲的參與度 其中一場在跨年夜舉行,全球 2900 萬人齊聚雲端 線上觀看。

這些線上演出的製作水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樂團在不同主題場景表演、演出設 計和電影拍攝方式顯然是超優異表現。TPi 對入圍的表演非常感興趣,我們進行了一些 研究,進而認識了五月天製作幕後團隊,最終帶領我們坐在 B'in Live 執行長周佑洋的 台北辦公室裡。

隨著台灣在 2022 年底解除疫情的入境管制,旅客也無需進行隔離,我們藉此機會在 桃園棒球場見證了林俊傑的演唱會[見 TPi #273]並也藉機參觀了 B'in Live 的辦公 室。

B'in Live 成立於 2014 年,由四家公司合併而成,涉及演出產業的各個方面,從演出 設計到設備租賃和製作服務。 「這四家公司已經合作了很長時間,但我們認為,如果 我們聯合起來,可以產生更加乘的影響力」,周佑洋說。

執行長接著解釋,公司從一開始就有兩個主要目標。 第一個是透過在一家公司下提供 整合業務服務,讓創意製作團隊和為演出統籌硬體的夥伴間建立更好的聯繫;第二個 是經營一家與競爭對手有著不同模式的公司。 「在台灣,你經常會發現公司會傳給負 責人的下一代,但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孩子是否願意在同個領域深耕」,周佑 洋接著解釋:「這就是我們希望 B'in Live 與眾不同的地方,因為在這裡工作的每個人 都真的想進入這個行業 是一家建立在熱情的公司。」

多年來,該公司以其台灣總部為基礎,為演唱會、音樂祭、商業晚會和頒獎典禮,提 供硬體技術搭建到演出設計、前期製作等眾多服務。 不僅如此,B'in Live 還大量參與

了 IP 營運,以自己的品牌簽了男子偶像團體,讓該公司不僅為現場活動提供專業服 務,而且還參與創造了使用這些服務的流行樂藝人,這無疑更進一步地推動了「一條 龍整合服務」的概念。

在 B'in Live 主要辦公室的這兩層樓,我們見到了該公司正在製作的各種節目,從原始 草圖和詳細的 CAD 圖紙,一直到團隊前往現場彩排演出。

「我們是在台灣展演業第一家採用這種一條龍整合業務服務的公司」,周佑洋說, 「我們聽說其他人曾試圖複製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但他們沒有成功。」 儘管 B'in Live 的絕大部分工作都在台灣進行,自 2014 年以來已經參與了上萬場活動,也參與了在 中國、新加坡的許多活動,以及歐洲、北美和澳洲的一些巡迴演出。 該公司還在東 京、香港和上海設有通訊處,並在台灣擁有三間辦公室,周佑洋透露: 「我們擁有約

272 名員工,並在台灣設有兩個硬體設備倉庫。」

「近年我們一直努力在向其它地區擴張,但我們仍然希望我們的基地是台灣」,周佑 洋強調: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有一個根本目標,讓台灣的演出市場更好,讓更多有熱 情的人投入這個產業 但這一使命卻因為疫情而變得吃力。」

技術製作總監譚明文也透露:「自 2014 年以來,我們的業務擴大了很多」,他繼續 描述,「我們的倉庫規模是剛開始時的三倍,燈具庫存從 500 件增加到 2,000 件,音 響設備也是如此。 2014 年,我們的硬體設備只可以滿足一場舞台表演,而現在我們 的庫存將能夠同時運行一個戶外體育場表演和兩個室內場館表演」,他說,並提及 B'in Live 早在 2016 年就購買了 L-Acoustics K1 系統,在音響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

譚明文也分享公司在購買新設備時是如何做出採購決定的,「亞洲作為世界巡迴演出 的一部分,我們非常關注國際藝人演出的硬體設備需求」。他解釋:「我們在新加坡 的合作夥伴與我們分享國際藝人的演出硬體設備清單,我們從那裡開始內部討論該設 備是否也適合亞洲歌手。」他以 Kinesys 為例,它出現在許多國際歌手的硬體清單 上,於是公司做出投資該項設備的決定。

「我們與亞洲藝人一直有很多合作,而提升對技術的投資也同時提升了整體演出的品 質」,周佑洋補充:「這些投入也向國際藝人傳達了一個信息: B'in Live 已經準備好 支持他們在台灣的巡迴演出了。」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COVID-19 對台灣的影響與世界上許多地區的時間跨度不同。台 灣在應對疫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開端,所以仍然能夠在 2020 年舉辦開放全場觀眾的 現場演出。然而,對疫情的遏制並沒有持續下去,2022 年 4 月疫情再次爆發,演出陸 續延期,直到同年 8 月市場才逐漸恢復正常。

儘管時間有所延遲,但事業長温昇樺解釋說,公司業務表現已迅速回歸正常,在 2024 年前的工作都已全部滿檔,他透露:「我們不僅忙於現場演出,在有線與串流媒體的 產業鏈中亦有龐大的業務需求。」

然而,與世界上許多地區一樣, B'in Live 也面臨尋找業界專業人才合作的問題。 「很 多技術人員在疫情期間離開了這個行業,很難讓他們回來」,周佑洋解釋說。這個問 題在台灣更加複雜,因為沒有像美國和歐洲那樣大的市場,得以匯聚自由接案人員。 「由於沒有產業工會,我們決定僱員來執行演出活動,這就是我們僱用這麼多人的原 因」,周佑洋表示:「值得慶幸的是,在 COVID-19 期間我們留住了很多員工,在此

期間僅有約 24%的流動率。」並且補充了 些業界公司,因疫情有些失去了高達 50% 的員工。

展望未來,周佑洋沉思後說著,也許採用類似於西方所見的自由業者工會模式會是一 個更理想的系統,因為它可以共享演出所需的知識和勞動力。 譚明文補充:「儘管當

時我們設法留住了很多夥伴,但疫情仍使團隊演出變得棘手,因為每場演出都需要安 排 A 和 B 團隊,這樣即使一組人被感染,另一組人仍然可以繼續進行演出。」

為了彌補產業對新夥伴的需求,B'in Live 與臺北城市科技大學合作,發起了一項新計 畫,期望將更多新鮮面孔帶入現場演出。 「對於想要參加現場活動的人來說,台灣還 沒有正規的學校教育」,温昇樺說:「我們正在與大學合作,讓新夥伴有機會參與這 個行業,甚至未來可能成為自由接案人才,這同時也是我們樂見的。」

TPi 另外詢問了 B'in Live 團隊,他們如何看待亞洲藝人最近在海外取得的國際成功, 以及他們是否認為任何 Mandopop(華語流行音樂)藝人,有機會能獲得 K-Pop 藝 人這些年所取得的卓越成功。

「很多與我們合作的藝人,以及『我們旗下的藝人』 都願意有更多在海外演出的機 會,但要讓華語流行音樂在海外更受歡迎,還有一些路要走。」周佑洋說,台灣政府

最近也協助推廣了這項任務,促成表演工作者前往美國、加拿大以及日本的 FUJI ROCK 登台演出。

也許擴展華語流行歌手演出影響力的熱情,是 B'in Live 在 IP 方面投入如此多的原因。

透過電視選秀節目尋找人才後,B'in Live 打造了一支全新的男子偶像團體 ALL IN 5, 進行了一年的培訓之後正式出道,繼 2022 年 11 月發行第二張專輯《 PRINCE》 之 後,ALL IN 5 在 2023 年 3 月 11 日也於台灣舉行演唱會。

離開 B'in Live 辦公室後,反思這種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很有趣。 雖然西方活動產業的 許多公司都提供一條龍業務服務方案,包括從表演設計到音響、視訊和燈光的一切,

但 B'in Live 的模式似乎更包羅萬象,甚至有助於培養表演藝人,這些藝人在現場演出 的領域將得到很好的照顧和發展。相信這種流暢支援的方式會產生很好的結果,與此 同時還有非常關心他們的經紀團隊運籌帷幄,TPi 肯定會密切關注這家公司下一步的發 展方向。

www.bin-live.com/en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