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 PORTFOLIO -- Kenneth Wang

Page 1

河流经过下坡处村时,村民们依河相地筑屋,河流由村西进入下坡处村,向东出村至团山一带。入村便可 见一道古桥,古桥上有几棵古树,郁郁葱葱,古桥仿佛与周边比较现代的自建房隔绝,自成一个独立的空 间,现已被村民们灵活利用并在桥西侧设置了休憩平台。整个村庄低调含蓄,恬然自乐。村内还留有几座 老建筑,一半还在住人,其中的熊氏民居已被西庄镇人民政府立为“文物保护单位”,并有专人和专门的政 府部门负责管理与保护。村内时常见篱笆土墙、枯树柴门,没有磅礴大气,也没有建水古城中的交通便利 和曲径通幽,多出了许多田园野逸之风。

下坡处村的乡村公共空间集中在对现有公共空间的组织整合与再利用,集中展现 以乡村公共生活为主的休闲、野生与烟火气特征,实施内容包括街巷的梳理、可 利用建筑的提取、村内农田景观利用以及公共广场的形式感与整体流线梳理,场 地位于“潜龙勿用”的空间意向中,故而讲究“泉石之幽、亭台之胜、花木之荣、 野逸之风”,营造低调含蓄、恬然自乐的乡村生活氛围。

空间关键词为“向水而生,依山而趣”。

团山的田野公共空间集中在增加新的公共空间与对资源利用的全新构建。依托团山与西庄镇之间的田野,融合农耕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结合见龙桥历史 空间,建成游客集散中心、田园农家乐、田园教育基地、荷塘景观等。打造出不仅有泸江烟柳,还有百亩草莓、千亩荷塘,更有油菜花、向日葵花海网红打卡地, 万亩田园休闲观光场地。找寻回忆,以解乡愁,展现丰富多样的田野气息,加强线性空间与片区型空间的结合。空间关键词为“景无尽,意无穷”。

乡会桥的文化公共空间设计场地实则包括了见龙桥、乡 会桥到双龙桥其间的绝大部分区域,集中研究处理一下 僵化的空间并活化其业态,通过艺术介入、民俗文化融 入、文化场地改造的方式,更新和活化永济桥书苑、生 态骑行、艺趣田园等节点。通过节点间的景观连接,营 造“终日乾乾,健行不息”的人本观念意象,同时各个 节点遵循“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空间关键词, 增强场地氛围。

Project 02

Project 03

Project 0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