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投資 ART.INVESTMENT》No.123 2018/01 Preview

Page 1

獨家專訪大衛.卓納 David Zwirner 帝國崛起的秘密

20188 Jan anua uary ua ry No N .1 . 23


CONTENTS 2018年1月01日出刊

No. 123

封面藝術家

COVER ARTIST

拍賣預告

PREVIEWS

66 香港篇

佳士得香港.富藝斯.首爾拍賣.伊斯特|楊椀茹.林琬娸

78 台北篇

羅芙奧.中誠國際.正德+景薰樓|陳意華

84 北京篇

中國嘉德.北京保利|萬永婷

58 歡迎來到未來宇宙樂園 河口洋一郎的太空探險|楊椀茹

52 佳士得紐約 佩吉及大衛洛克斐勒夫婦珍藏|林琬娸


從佩夫斯納堪稱現代主義準則的《現代運動先驅》、巴爾關於馬諦斯的知名專著,到宮布利希的《藝術與錯覺》, 也包括於1961年出版時在藝術史領域引發劇烈震撼的 林柏格之《藝術與文化》, 以及羅莎琳・克勞斯將結構主義與後結構主義思維引介至藝術史研究的《前衛的原創性和其他現代主義神話》…… 本書十六 充滿洞見的文章,針對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史書籍,提出了精闢評論 些文章分別重新思考 些重要文本, 指引讀者

越令人望之生畏的藝術文獻迷宮,提供一份解讀藝術史的路線圖。

HANS BELT LT ING

Bild ld undd Kultl : Eine Geschh ichh t e des d Bild ldes d v or dem d Zeitt altl e r de d r Kun K st,t 1990

R O S A LIND ND K R AUSS SS

The Origi nalit Th l t y off t h e Avant Gar G d e andd O thh er Mo M d e rnist Myt M h s, 1985

S VET T LA A NA A A LPERS P S

The Ar t off Describb ing Th n : Dutchh Art in thh e Seventeenthh Ce C ntury r y , 1983

T.JJ. CL CLARK

I e off thh e PPe ople: Imag l Gustav t e C ourbb e t andd thh e 1848 Revoll ution, 1973

MICH MIC H AE AEL L BAX AN AND D AL ALL L FRA A NC CISS HA A SKELL SK

P ron s andd Pai Pat P nters: A S tudy d in thh e R elat l ions Betwee n ltl t alil an Ar t andd Society t i n thh e Ag A e off thh e Baroque,e 1963

C LEMENT T G R EENB B ER ERG G E.H. G GO O MBRICH C

P ntinn g andd Exx p erience in Fiftft eenthh Ce Pai C ntury r I t aly l : A Primer in thh e Soci all Hi H storr y off Pictori all Sty t l ee, 1972

Ar t andd C ultur l e: C Cr itic all Essays, 1961

Ar t andd Illl l u sion: A S tudy d in thh e Ps Ps y chh oll og o g y off Pictori all Repr e esentat t ion, 1960

K E NNE NNET T H CL CLA ARK

The Nudd e : A S tudy Th d off lde ld all Art,t 1956

E RWIN N PA PA N O FS FSKY KY

E arly l Ne thh e rll andi d shh Pai P nting n : lltst Or igin s andd C Chh arrac ter,r 1953

A L FR FRE ED H H. B BA A R R , JR JR .

M isse: Hi Mat H s Ar t andd Hi H s Public, bl 1951

N KO LA NIKO AUSS PE PEV V SNE SNER R

Pionee rs off thh e M Mo d e rn Mov M eme nt from fr Wi W l l i am Mor M ris to Waltl er Gropius, 1936

RO O G ER FRY R

C zanne: A S tudy Cé d off Hi H s Dev elopment, l t 1927

HEINR HE INRII CH WÖLF ÖLFF F LIN

K stgeschh ichh tll íc Kun í h e G rundb d b eg e r íffe ff : Das Probl ble m de d r Stílí l e ntwickl klung n i n der d neueren Kun K st,t 1915

BERNA A RD BERENSO SON

The Draw Th r ing n g s off t h e FFll or entine Pai P nters C Cll ass ifie fi d , Cr íticíse í d andd S tudied d d as Documentst i n thh e Hi H storr y andd Appr ecíat í i on ofT f Tu scan Art,t w ithh a Cop C ious Catt alo l o gu e Raisonné,é 1903

EMILE MÂ Â LE

L’art r eligi l eux duXI d X I I I e s iècll e en Fr France : Etude d s ur l'i l ' conog o raphh i e du d Mo Mo y en Ag A e et sur ses sour ces d'i d ' nsp s irat r ion, 1898

20世紀×16本 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史書籍之 評論集

THE BOOKS THAT A SHAPED ART HISTORY R

ffrom fr om Combrich and Greenberg to Alpers and Krauss

Richard Shone John-Paul Stonard

藝術史學 的 世界觀

「也許所謂的藝術史並不存在,存在的只是藝術 史學者,而到最後留下的只剩他們的著述…… 本書所探討的藝術史經典著作不 共同描繪出 個領域的面貌,也證明了 個領域在今日瞬 息萬變的時代中作為理解與保存人類歷史上最 重要物件的方式,有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John-Paul Stonard 約 −保羅・史多納 藝術史學者

戶 名:典 藏 藝 術 家 庭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帳 號:1 9 8 4 8 6 0 5 | 地 址:台 北 市 1 0 4 中 山 北 路 一 段 8 5 號 3、6、7 樓 | 客 服:0 2 - 2 5 6 0 - 2 2 2 0 # 3 0 2

理查.雄恩

約翰|保羅.史多納 — 王聖智 —

編 譯

ISBN 978-986-95354-6-5 NT$630

www.artouch.com/books/

從宮布利希與葛林柏格到阿爾珀斯及克勞斯

些書 形塑了藝術史


SPECIAL REPORT

頂級畫廊成功之道

獨家專訪

David Zwirner

|林亞偉

134 藝術家篇|柯舒寧.林琬娸.易三川.馬玲玲

120 市場動向 42 藝市鎂光燈

見證抽象大師的藝術生涯

德薩畫廊漢斯.哈同展|林琬娸 43

黃柏仁終於回台灣啦! 新光三越展出「狗札記」|編輯部

44

一部現代美學的進口清單

市場掃描

專訪松美術館創辦人王中軍|舒桐.劉旭俊 50

安卓藝術壓軸大展 瑪莉娜.克魯斯的藝術市場|陳意華

88

42

藝術脈動 ART FAIR

88

藝博會直擊

EXHIBITON

銷情熾熱的完美句點

2017邁阿密藝術週 94

直擊水墨盛事 Ink Asia 2017|林琬娸

100

瘋國際,展創意 FIAR 2018|編輯部

102

展覽大觀

108

手稿聯展盛會!

|胡思敏

李蘭芳的十年畫廊路|林亞偉

魔幻超現實的台灣文化

姚瑞中「眾生之相」|陳意華

102

112

自畫像是身分的表述 中國藝術家趙趙自畫像個展|陳意華

116

萬物與神獸之靈 小松美羽「繪獸繪靈」|楊椀茹

118

知其白,守其黑 亞洲藝術楊識宏近作展|萬永婷


生活藝術 WINE & LIFE

138

聶飲釀

LUXURY ART

低調的隱藏者Beaujolais|聶汎勳

140

精品藝術

AUTO BOUTIQUE

Christie’ s HK autumn 粉紅鑽創單克拉紀錄|林嘉瑞

142

車世界

PHOTO STORY

140

你薄酒來了沒?

世界注目的焦點 Lamborghini LM002 Lamborghini Urus|Benson Chiu

144

回家的路上10|阮義忠

148

終於相遇|黃子佼

攝影故事

UNLIMITED 藝術不設限

名家專欄

26

32

橋社的表現主義畫家 諾爾德與佩希斯坦|王德育

38

掀開半島地區的 政治角力

王德育.藝想

多姆斯收藏

|吳華

22

冷眼熱筆 風就在我們背後推著|簡秀枝

24

古物今說 財富的歸宿|洪三雄

26

我的美術史

28

魯迪之眼

30

周彤談藝 會意乃漢字的根本|周彤

32

上海觀察 文物回歸的啟示|祝君波

20

從卓納到小松|林亞偉

名家專欄

編輯手記

34

28

細看常玉|姚謙

生命

靈魂|Rudy


No.123 發行人 社長

簡秀枝

法律顧問

劉承慶

編輯群顧問

徐文瑞

發展研究室總主筆

鄭又嘉

《典藏投資》 編輯群 總編輯

林亞偉

資深編輯

陳意華 柯舒寧

編輯

陳芳玲 楊椀茹

特約採訪編輯

林琬娸 萬永婷 張馥 藍文鈺

美術總監

謝献志

美術設計

憨憨泉設計有限公司

《典藏古美術》 編輯群 總編輯

廖堯震

採訪主編

藍玉琦

助理主編

劉洋名

執行編輯

梁悅詩

編輯

王怡文 張筠

特約撰述

劉榕峻 李如珊

海外特約撰述

林逸欣(倫敦) 林琬娸(香港)

《典藏今藝術》 編輯群 總編輯

林亞偉

副主編

張玉音

特約主筆 編輯 特約採訪編輯

吳牧青 馬思源 王萱 呂學卿 劉星佑 陳飛豪

標題翻譯

廖蕙芬

美術編輯

激娘

《典藏讀天下.今藝術》 編輯群 總策劃

林亞偉

主編

劉旭俊

採訪編輯

李素超 張亞慶 徐佳蕙 馬玲玲

美術設計

陳佳

大陸地區特約撰述

王維薇(北京).趙川.張淳雅(上海)

海外地區特約撰述

徐詩雨.李佳玲.馬元中(紐約).郭冠英(美西).李立鈞(柏林). 王馨梨(巴黎).林潔盈(義大利).游崴.陳慧盈.林逸欣(倫敦). 丘德真(澳洲).郭書瑄(荷蘭).黃姍姍.黃琬雯(日本).巫祈麟(芬蘭)

網站總監

艾力恩

網站編輯

陳玉華 林依靜 陳如意

行政管理部執行副總經理

劉靜宜

行銷事業部總監

林素珍

中南部地區業務經理

劉玉錦

中國區業務顧問

宋安平(手機 13911606221)

北京地區業務副理

田繼超(手機 13910223375)

北京地區發行專員

黃茜

社長特助中國區代表 北京辦事處

謝盈盈(手機 13552864708) 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蘋果社區南區9號樓B座1707室 電話 86-10-58264541 傳真 86-10-58264542

上海辦事處

上海市浦東南路855號世界廣場34樓 電話 8621-58825010*343

上海辦事處業務副理

張華(手機 13386202280)

業務代表

李芊樺.鄭敏惠.鄧祥彬

業務助理

葉偉方

業務代表專線

02-25602220.04-23724919.07-3384104 02-25673297

發行專員

許銘文.徐福伊.蔡芷瑜

會計

林雅玲.仇智麗

印刷

中原造像股份有限公司

河口洋一郎《Xenion》.CG影像.2003。©河口洋一郎

創刊號於2007年12月1日

www.artouch.com


華人藝術拍賣年鑑第一指標 典藏《2018 拍賣大典》重磅登場! 三本圖錄囊括 2017 年度中港台及歐美等地,超過 12,400 筆華人藝術拍賣精品成交資訊, 從海量拍品中歸納各類排行榜與專文,理性分析市場亮點&未來趨勢, 帶您痛快感受拍賣市場億元時代的跌宕起伏, 輕鬆回顧過去一年多達千餘拍賣專場,品賞 7.7 億趙無極鉅作、11.5 億北宋汝窯、15.5 億書畫經典《黃山湯口》等屢破天價的珍奇逸品,

□文物 / 書畫 / 亞洲當代 (電子版) 單本預購價 NT$ 999 原價 NT$1,500

至 起

2018 年 3 月

9

2018 拍賣大典

止 日

□文物拍賣大典 (紙本版) 預購價 NT$ 1,500 原價 NT$2,000

即日

養成藝術投資的獨到慧眼,掌握先機問鼎下一個拍賣「救世主」!

限時預購

□文物 / 書畫 / 亞洲當代 (電子版) 合購預購價 NT$ 2,699 原價 NT$4,500 □文物拍賣大典(紙本版)+ 文物 / 書畫 / 亞洲當代(電子版) 合購預購價 NT$ 3,699 原價 NT$6,500

立即訂購 拍賣大典全套叢書

劃撥帳號:19848605 戶名: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104 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 85 號 3 樓 http://artouch.com/artouch2/index.aspx 電話:02-25602220 分機 300-302 傳真:02-25420631 黃山湯口(圖片來源 中國嘉德)


FLASH

黃柏仁終於回台灣啦!

01

新光三越展出「狗札記」 01 藝術家黃柏仁(右)攝於 德國柏林。

柏仁「狗札記」作品這幾年都在歐美地區展覽, 如今終於在狗年回到台灣,2018年1月5日至3月2

日,黃柏仁作品會在台北、台中及台南新光三越盛大展

02 黃柏仁《不爽》雕塑於新

出,有不少大型雕塑,包括《不爽》及《小犬》,適逢

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展

新年期間,希望將「狗札記」的正向特質帶給前往觀

出。 03

賞的民眾。 黃柏仁「狗札記」至今創作達50款。由於每個國家的文化背景不同,在黃柏仁扎實國際化

黃柏仁《小犬》雕塑於新 光三越台中中港店展出。

後,每一款作品皆有擁護者。台灣的藝術家只要拓展至其他各國的市場,便仍逐漸形成全球 化的大市場,自然能成為不泡沫化的藝術家。2007年以前炙手可熱的中國當代藝術家超過千

04 黃柏仁《等待》雕塑於新

位,至今還有市場存在的藝術家是屈指可數,很多早已有價無市,不少人也轉行了,這也是

光三越台南新天地展出。

一個投機市場邁向成熟環境所必經的歷程。 二十世紀末日本當代藝術家在自己國內苦無市場機會,後來許多轉往歐美國家發展,自然 而然再回到亞洲。卡普爾(Anish Kapoor)、草間彌生、奈良美智……等亞洲藝術家都是在 歐美共同體的環境中建立一席之地,在成熟及熱絡的藝術市場發展,再順勢回亞洲,藝術家 的市場自然能穩健。 「狗札記」是狗的系列雕塑,亦能看作是人物的描繪,二者之間有些相容及作用。黃柏仁 強調狗的正向特質,特別使用詼諧方式,進行人性化的細膩轉換表現。他表示,狗是人類最 好的伙伴,協助了人的生活及心理,而人類可以認真思考如何從狗的身上得到啟迪,使自己 更好。黃柏仁的「狗札記」是一種象徵性,帶出一種生活哲學,適用於現代 更 化後的先進國家,有別於戰後的蕭條環境。因此,這幾年他的作品在歐美先 化

02

進各國引起很多共鳴,加上展覽及宣傳沒有間斷,受到「狗札記」影響及啟 進 迪的人不斷積累。 迪 「狗札記」回到了台灣,將部分重要作品呈現給觀眾。此時,黃柏仁在紐 約、奧斯陸、阿姆斯特丹、柏林、哥本哈根……等地還是有展覽持續性進 約 行著,不間斷地將「狗札記」的正向特質帶給最多的人。在新光三越展覽 行 期間,黃柏仁亦有新作在紅野畫廊發表。 (整理

03

42

編輯部.圖

紅野畫廊)

04


FLASH

見證抽象大師的藝術生涯 01

德薩畫廊漢斯.哈同展

洲 抽 象 主 義 大 師 漢 斯 . 哈 同 ( H a n s Hartung,1904-1989)繪於1967年的作品

《P1967-A47》於去年(2017)秋拍亮相在香港蘇富 比的「當代水墨藝術」專場,並以50萬港元成交。其 比 實,早在2012年春,德薩畫廊就已為他在香港推出個 實 展,當時展出藝術家於1962年至1975年創作的7件巨 展 型畫作。上世紀六○年代起正是藝術家進入劃時代的 型 個人藝術新路,顏料在濕潤的畫布上點點作色,任由

01 德薩畫廊「漢斯.哈同抽 象化:一種人類語言」展 覽一景。 02 漢斯.哈同《T19494》.油彩、畫布. 89×116 cm.1949。 03 漢斯.哈同《T1970

色點滲透、化開、聚合,形成獨特的 個 人 風 格 , 創 造 抽 象 藝 術 形 式 中 的 表 現 性 線 條 ; 當 時

-H40》.壓克力、畫

的個展也聚焦他與書法結合的作品。德薩畫廊再於去年11月25日為哈同舉行第二次個展「漢

1970。

布.102×130 cm.

斯.哈同抽象化:一種人類語言」,展期至本月13日,展出一連18幅自上世紀四○年代起, 至八○年代藝術家的各時期作品,為見證其藝術生涯最標誌性的紀念畫展之一。 1904年9月21日生於德國萊比錫的哈同,大學主修哲學,對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有相當深 入的研究;從家庭教育得來的音樂素養,也對他作品的風格產生了重要影響。後來受到馬蒂斯、 畢卡索的影響。1925年,他認識了康丁斯基,其作品中獨特、分散及線條的風格或許在某種程度 上與之有關;其後,他開始創作「滴畫」。哈同運用這種藝術語言,比美國畫家波洛克(Jackson Pollock)足足早了20年;他利用噴灑色點的方式,任它們自由滴流、重疊和混色,在畫布上互相 糾纏,加上一條條如傷痕般的不規則線條,最後被黑壓壓的煙霧吞噬,顏色在輕重交加互疊下, 創造出獨特、不可言喻而大膽的調子。1930年,他就立體主義和與米羅有關的抽象超現實主義探 索了個人風格的變體,也正是這個時期,他原創的繪畫風格逐漸產生。這是一種承襲自德國、沒 有邊際地表現精神及自發性的風格,他拒絕幾何形式的抽象主義,代之以繪畫行為的無意識和自 發性繪畫。 四○年代後期,他的作品更加趨於成熟,是當時藝壇少有,從一開始就 沉溺於純抽象的技法之中的藝術家,並成為抒情抽象的代表人物。五○年

02

代,哈同與皮耶.蘇拉奇(Pierre Soulages)及施奈德爾(G. Sohneider)被 並稱為「抒情抽象三傑」。而整個歐洲和美國,此時也處在浩瀚的抽象表現 及其他形式的抽象主義風潮裡。不僅如此,隨著壓克力顏料的上市,更對哈 同晚期的創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讓他能夠使用筆或其他工具在潮濕的壓克 力顏料上刻劃,而工業用的噴槍更可在畫布上噴出霧狀的色彩,使他走向更 加完全的色彩繪畫形式。 哈同的作品和作畫技術都在延續其個人經歷,無法輕易解讀。對於創 作,他曾經說到:「那未知的領域尚有待發掘,而內在最根本的情緒卻

03

在煽動。」1969年,他首次運用鮮豔的色彩,來顯現如詩般的創意與意 識形態;所涉及的領域和繪畫技巧的多樣性使他成為二十世紀最豐富可 貴的一位藝術家之一。隨著藝術史上的定位,哈同的國際聲譽與日俱 增,和亞洲的藝壇的淵源,也讓其名聲在亞洲如雷貫耳,作品如今已被 亞洲許多地區的藏家收藏。通過這次展覽,德薩畫廊也期待將有更多的 藏家認識哈同的藝術世界。(文

林琬娸.圖

德薩畫廊)

43


SCANNER

文 一部現代美學的 進口清單

化產業領軍人物王中軍創辦了松美術館。這種看似「跨界」的 行為所引發的熱議,一時間佔據著各大媒體的重要版面。然

而,從王中軍個人的藝術收藏以及松美術館的建築等方面來看,足以 感受到王中軍涉足私人美術館領域的真誠態度。 非但如此,從松美術館開館展「從梵谷到中國當代藝術」的策展 來看,甚至還相當專業。開館展總共包括三部分,依次是囊括了梵谷 的《雛菊與罌粟花》、畢卡索的《盤髮髻女子坐像》等西方現代藝術 大師名作的「印象派及西方現代藝術」部分;二十世紀中國的早期油

專訪松美術館創辦人王中軍

畫直至當代藝術構成的「中國現當代藝術」部分,聚集了從常玉、吳 冠中、陳丹青、張曉剛等代表藝術家的代表作;以及由王中軍本人 創作構成的「王中軍的油畫」部分。僅就王中軍收藏的藝術品而言,

文|舒桐.劉旭俊

「印象派及西方現代藝術」和「中國現當代藝術」這兩部分,堪稱是

圖|松美術館

一部精彩的私人藝術史。或者,更為確切地說,這兩部分共同構成了 一份現代美學的進口清單,前者是它的原產地,而後者則屬於它的經 銷地。

44

松美術館室外一景。


毫無疑問,二十世紀的中國藝術發生於整個文化領域的西風東漸浪潮之中。無 論是從最早的以常玉和吳冠中等人為例的「旅法派」,還是後來的以陳丹青等人

梵谷《雛菊與罌粟花》。

畢卡索《盤髮髻女子坐像》。

為例的「旅美派」。他們的個人經歷與藝術創作無不指明了他們在美學上的隱密源 頭— 西方的現代主義。其中,印象派與中國現代藝術的美學嫁接尤為明顯。二十 世紀初,印象派已不再只是屈居於「落選者沙龍」,而是盛名已極,成了西方的主 流美學風格。與此同時,現代主義的諸多流派也雲集巴黎,野獸派、立體主義、達 達主義與超現實主義相繼佔據著先鋒藝術的領軍地位。正在此時,擺在常玉等首批 旅法派藝術家面前的,正是梵谷和畢卡索等西方藝術的翹楚。 從這種角度來說,松美術館的經典藏品至少彌合了中國現當代藝術史的某種斷 裂。中國現代藝術雖然在國別與空間上看似繼承了中國傳統,但在形式與時間上卻 實則接續著西方傳統。原本以滿清王朝的覆滅為歷史界限,從而形成的一刀切式的 中國現當代藝術史,孕育出了一個「美學怪胎」— 中國古代藝術是它的亡父,可 它的基因卻來自西方現代藝術。在此前提下,王中軍能夠憑藉一己之力,以收藏的 方式來重新書寫這段歷史,就顯得很難得了。平心而論,除了國字型大小美術館, 也幾乎很難想像任何的私人或民間企業,能有如此財力和雄心去做此嘗試。甚至, 松美術館與國字型大小美術館的差異,也僅僅只有藏品存量上的差別,而非藏品質 量上的差別。這就顯得更加難能可貴了。 事實上,從十九世紀開始,隨著交通與通信技術的推動,全球化進程日益加 速。由此,藝術風格的形成、發展與流變也不再局限於國別之內。跨國的進口與出 口,從此成為了藝術美學發展史的常態。不妨在此基礎上去審視松美術館的藏品, 它堪稱是一份私人提供的跨國美學流變的樣本— 它既是私人視野下的宏觀歷史, 又提供了一份另闢蹊徑的跨國視野。本期,《典藏投資》也專訪松美術館創辦人王 中軍,且聽他分享對藝術以及對藝術收藏的想法。

45


SCANNER

自菲律賓的新生代藝術家瑪莉娜.克魯斯(Marina Cruz)個 展「母系物語」(Material Maternal)12月2日午後於安卓藝術

舉辦第三場獨立個展,是安卓藝術年終的壓軸大戲。近年來,菲律賓

安卓藝術

當代藝術家在亞洲藝術市場的成績亮眼,克魯斯也成為極受矚目的焦 點。 1982年出生的克魯斯其創作環繞在家族記憶與故事,今年的新作

壓軸大展

個展「母系物語」(Material Maternal),仍以「家族舊衣」為題 材,在情感的召喚下書寫流瀉的時光,融合織品的細節與生命的底 蘊,交織出充滿詩意且屬於母系生命的傳承故事。2012年她首度在

瑪莉娜.克魯斯的藝術市場

台北安卓舉辦「回憶之泉」個展,從老屋、舊物與相片開展,以回 溯的家族記憶與歷史的手法,重新詮釋繁複的織物紋理,交織出對感 情與記憶的厚度,與菲律賓在西方殖民、現代化、經濟變動之下的社

文.攝影|陳意華

會史。在2015年的第二場個展「時光轉衣」中,克魯斯以聚焦局部 的觀看為視角,而這次在「母系物語」新作展中,除了局部放大的細 節處理外,更重要的是她把人與織品、衣物之間的關係融入其中,賦 予了織品獨特的情緒與性格。此展涵蓋了攝影、繪畫、雕塑等各式媒 材,完整爬梳了藝術家創作的脈絡。 走進展間,映入眼簾的是兩件以菲律賓傳統裱框方式呈現的攝影 之作,此為克魯斯創作的重要母題。克魯斯翻拍外婆親手縫製給雙胞 胎女兒的小洋裝,也就是克魯斯的母親和阿姨小時候穿過的衣服,然 後在照片旁寫下訪談的紀錄,再以左右對稱形式做成雙層框架的手法 呈現,在兩件攝影的對照之下提出對認同與共生的觀點。每件翻拍的 照片述說的是外婆親手縫製衣服的心情與擁有者的故事,每張攝影之 作都是獨一一件。除了繪畫作品外,難得一見的是在展間中也呈現一 件翻鑄自克魯斯母親幼時的洋裝雕塑原型,此作是向藝術家借展而來 的。 在主空間中展出的是近兩年的繪畫作品,包括局部特寫的衣物與 老屋空間的場景畫作。這些局部放大的衣物,在聚焦與失焦之間創造 出織品本身的深邃感,從織布的紋理、皺褶與細節的處理,揉合出織 物的樣貌。安卓藝術負責人李政勇表示,上一檔展覽以衣服局部為 主,衣服內裡有破損與污漬,散發出懷舊的情緒和時間感,及消逝 的淡淡哀愁,但這次融入更多織物的情緒和表情。例如那件綠色的作 品,春天的色彩代表的是菲律賓。「這次作品描繪的局部更貼近,幾 乎抽離衣物的概念,變得更為抽象。衣服像是人的皮膚,當你穿了一 輩子之後,那件衣服會和這個人交融一起,克魯斯把人的性格和生命 的狀態帶到衣物裡面,作品有比較多的象徵性在裡面。」 例如《肩膀上的重量》一作,因為放大局部以致於脫離了物件本 身,畫面變得更抽象。這件作品描繪的是外婆衣服上的衣領,藝術家 把內裡的局部放大,細膩地描繪衣物的補綴、磨損、污漬等,這些痕 跡彷彿訴說了穿著衣服的人一生的境遇。李政勇表示,目前克魯斯的 作品十分搶手,在展前即已售罄,而且藏家反應熱烈,現在排隊等候

安卓藝術負責人李政勇、菲律賓藝術家瑪莉娜.克魯斯與藏家合

的藏家至少超過四十組,此檔的繪畫作品價格落在新台幣45至90萬

影。(左至右)(安卓藝術提供)

元區間。

50


克魯斯作品市場概況

斯個展「母系物語」,此為老屋空間之繪

綜觀克魯斯歷年來的市場表現,2013年9月在菲律賓拍賣繪畫作品《The Colorful Dots of the Past》(2013),以超過估價的近3倍成績刷新紀錄,成

安卓藝術舉辦菲律賓藝術家瑪莉娜.克魯 畫作品。

《肩膀上的重量》(右)描繪的是外婆衣 服上的衣領,藝術家把內裡的局部放

為備受關注的潛力藝術家之一。目前寫下歷史新高之作為《White on Red with

大,細膩地描繪衣物的補綴、磨損、污

Threads》,2015年9月在菲律賓拍賣場上以超過估價7倍的5萬9947美元落槌成

漬等痕跡,它們彷彿訴說了穿著衣服的

交,至今仍是藝術家作品的最高成交價。名列第二之作為2016年在香港蘇富比春

人一生的境遇。 下

翻鑄自克魯斯母親幼時的洋裝雕塑原型。

拍創下的紀錄《Deep Red Flowers》,此作為165×152.5 cm,以超過估價的5萬 4180美元落槌成交,刷新香港拍場的新紀錄。身為克魯斯的亞洲代理畫廊安卓藝 術,李政勇對於克魯斯近幾年在亞洲拍賣市場的表現抱持肯定態度,他表示克魯斯 的作品市場已然形成了。 早在2007年起,李政勇就注意到克魯斯的作品,不過真正與之接觸且深入經營 則是從2012年開始。在眾多青年藝術家崛起的時代,為何克魯斯能展露頭角?李 政勇認為,克魯斯在2008年以還不到30歲之姿,就獲得了數個重要獎項,這點絕 對是致勝關鍵,這些獎項包括菲律賓艾騰尼奧藝術大獎 (Ateneo Art Awards)、 菲律賓藝術獎首獎以及菲律賓 Morris Awards。特別是她在榮獲菲律賓艾騰尼奧 藝術大獎後,就在La Trobe University的Visual Arts Center訪問研究,推升其在國 際藝術舞台的能見度。除了學術加持外,克魯斯的市場熱度也是難以想像,2014 年李政勇把藝術家帶到菲律賓的Silverlens畫廊展出時,菲律賓當地的藏家趨之若 鶩,紛紛表示想收克魯斯的作品,因為她的作品在當地市場已經是一畫難求。

克魯斯的代理之路 克魯斯在安卓藝術舉辦過3場個展,首場為2012年的「記憶之泉」,其次為 2015的「時光轉衣」以及今年的「母系物語」。在經營6年期間安卓藝術也將藝術 家之作帶到世界各地參展如杜拜藝博會(Art Dubai)、義大利藝博會Artissima與 Art Taipei等,都有意料之外的好成績。目前克魯斯的作品在一級市場可說供不應 求,近年來,在二級拍賣市場上價格也逐年攀升。據統計,截至今年的12月為止其 作品上拍總數還不到百件,粗估在市場流通或者私人藏家手中的作品數量應有100 多件左右,藏家惜售,作品釋出不易,每季上拍的數量仍以個位數計算。目前克魯 斯的代理畫廊除了安卓藝術外,在歐洲亦有德國畫廊代理,藏家分布以亞洲為主, 台灣與菲律賓最多,此外她的作品也深受新加坡、德國、義大利、瑞士、杜拜等地 的青睞。李政勇笑著說克魯斯作品已經不是銷售的問題,而是如何選擇適合收藏其 作的藏家。

51


PREVIEWS

佳士得 紐約

佩吉及大衛洛克斐勒夫婦珍藏

眾所期待的世紀拍賣 文|林琬娸 圖|佳士得

佩吉及大衛.洛克斐勒夫婦.

年 月。

提供)

2007年,大衛.洛克斐勒收藏的 《白色中心-玫瑰紅上的黃色、粉 紅及淡紫》(White Center-Yellow, Pink and Lavender on Rose)登上紐 約蘇富比,惹來激烈爭奪。這幅畫作 出自美籍俄裔抽象表現藝術家羅斯科 (Mark Rothko)之手,最終連佣以 7284萬美元天價成交,創下當時戰 後藝術品拍賣紀錄。貴為美國歷史上 最成功的顯赫世家,洛克斐勒家族於 過去逾一世紀致力推動非凡的慈善事 業,回饋世界。多年來,大衛更將大 部分資產撥作慈善用途。是次專拍亦 會貫徹其理念,所有收益將撥捐指定 的慈善機構,令家族數十年來一直熱 心支持的文化、教育、醫療及環境等 慈善項目直接受惠。所以單是「洛克 斐勒」這個權傾全球政商界的家族姓 氏,就足以令整個藝壇為之震撼。大 家都心癢癢,紛紛猜測這位大亨留下 了甚麼絕世珍品,也想要知道這場 「世紀拍賣」有甚麼好東西上場。 然而佳士得保密功夫十足,外間 對拍賣日期和拍品資料幾乎一無所 知。唯一知道的就是拍品數目約為2 年8月佳士得紐約宣布將於今

家族第三代掌舵人,最為人熟悉的身

千件,匯聚家族畢生致力收藏及世代

年春季舉行史上規模最大的

分是大通銀行主席及行政總裁。他熱

相傳的瑰寶,珍藏更反映夫婦二人對

慈善拍賣,呈獻來自佩吉及大衛.

愛藝術,曾任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藝術的畢生熱忱,涵蓋印象派、後印

洛克斐勒夫婦(Peggy and David

(MoMA)主席,去年3月去世時身

象派及現代主義繪畫、美國繪畫、英

Rockefeller)的珍藏。洛克斐勒乃世

家估計約33億美元,並遺下約1萬5千

式及歐式家具、亞洲工藝品、歐洲瓷

上最具影響力的家族之一,一舉一動

件藏品,其收藏份量從拍賣成績中可

器、中國外銷瓷器、銀器、美國裝飾

都足以左右全球政經大局。大衛為

見一斑。

藝術及家具等不同類別的藝術珍品。


「佩吉及大衛洛克斐勒夫婦珍藏」於去年 月在佳士得香港秋拍期展出。(攝影

佳士得在香港舉辦的兩場論壇,分別有「洛克斐勒風格─藝術與藏品」探索藝術與藏品之間的聯繫、家族世代收藏,以及藝術鑑賞的喜悅,以及「洛克斐勒家族:傳奇 世家的藝術與慈善事業」。(攝影

林琬娸)

林琬娸)

除了舉行現場拍賣,網上拍賣亦將同

吉及大衛洛克斐勒夫婦珍藏」於去年

宮娥與玉蘭花》(Odalisque couchée

期進行,帶來價格吸引的精選拍品,

(2017)11月在佳士得香港秋拍期間

aux magnolias),估價範圍為5千萬

估價由200美元起。網上拍賣亦會按

展出,為國際巡迴展覽揭起序幕,其

美元,乃是拍賣史上估價最高的馬蒂

照珍藏的收藏類別設定多個主題,包

後於倫敦、洛杉磯及紐約舉行預展。

斯作品,此作預計將刷新藝術家的個

括餐飲、雀鳥、昆蟲與野獸、日本、

佳士得亦會於此後巡展中陸續加入更

人拍賣紀錄。除了有印象派及現代

陶瓷人像與餐具、都會家品、田園家

多精選拍品,每一站都會展現這批多

藝術大師的精彩傑作,還包涵多件油

品與珠寶等。外間估計這場「世紀拍

元藝術珍藏的新面貌。為配合公開展

畫、家具及工藝珍品,反映洛克斐勒

賣」的成交總額會達至7億美元,預

覽,佳士得也在各地舉行豐富多彩的

家族對各類藝術的興趣與淵博知識。

期將超越2009年佳士得巴黎為YSL創

活動,包括藝術論壇及系列講座等。

大衛曾說:「這些曾為我和佩吉帶來

辦人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

在香港舉辦的兩場論壇,分別有「洛

無比愉悅的藏品將再度與世人分享,

舉行的一系列專場拍賣,刷新史上最

克斐勒風格─藝術與藏品」探索藝術

希望其他藏家能像我倆一樣,從藏品

貴的私人收藏拍賣紀錄。當時YSL的

與藏品之間的聯繫、家族世代收藏,

中找到我們過去數十載所獲得的那股

專拍成交總額逾3.73億歐元,折合約

以及藝術鑑賞的喜悅,以及「洛克斐

快樂與滿足感。」

4.84億美元,至今仍為收藏界所津津

勒家族:傳奇世家的藝術與慈善事

樂道。

業」聚焦於洛克斐勒家族歷代與收藏

現代藝術精選

說起來也湊巧,佳士得紐約位

及慈善事業的連繫,同時探討亞洲如

在印象派及現代藝術精選拍品當

置的洛克斐勒中心(Rockefeller

何在慈善領域建立獨有位置,以及當

中,最為矚目之作當數畢卡索的《拿

Center),正是由大衛的父親約翰.

中與藝術文化之間的協同效果。

著花籃的女孩》,畫中是一位在Long

洛克斐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

佳士得為該珍藏香港首展悉心挑選

March市場上賣花的女孩。「當時畢

J r. ) 所 建 。 佳 士 得 美 洲 區 主 席 M a r c

的焦點拍品,包括洛克斐勒伉儷從格

卡索大概23、24歲,主要畫周遭的

Porter表示:「我們很高興能與世界

特魯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

人物,尤其是那些住在Long March

各地的藝術愛好者分享這場展覽,呈

珍藏中挑選的一幅巴布羅.畢卡索

街頭,社會邊緣、生活艱難的人。這

獻洛克斐勒家族數代以來用心保存的

(Pablo Picasso)繪於1905年玫瑰

些可以從模特兒的臉上看出來,她只

藝術佳作。我們決定以亞洲為巡展首

時期(Rose Period)的傑出作品

是一位很年輕的女孩,但臉上卻寫滿

站,旨在呼應洛克斐勒家族與亞洲的

《拿著花籃的女孩》(Fillette à la

一生的滄桑。畢卡索在那麼年輕的時

深厚淵緣及對區內慈善所作出的貢

corbeille fleurie),估價範圍為7千

候,就能夠通過畫作傳遞深刻的資

獻。早於1863年,老約翰.洛克斐勒

萬美元,以及野獸派宗師亨利.馬蒂

訊。他密切的觀察身邊的藝術作品,

(John Davison Rockefeller Sr.)便

斯(Henri Matisse)於1923年在尼

在旅行時留意壁畫作品。這幅作品傳

已參與中國的慈善事業。」於是「佩

斯創作的一幅躺臥裸女畫作《側臥的

達出濃烈的人文關懷,一直被認為


COVER ARTIST

落於台北市東區的GINZA DIAMOND SHIRAISHI銀座白石旗艦館於2017歲末的

12月21日開幕,作為日本NEW ART集團的海外首 間 旗 艦 館 , 整 整 達1 3層 樓 的 複 合 空 間 匯 集 了 頂 級 鑽石珠寶、咖啡及藝廊,打造璀璨精緻的嶄新境 界。這,也是台灣第一座真正集藝術品到奢侈品 展示於一身的美學空間。 設置其中的藝術咖啡廳,為此推出的首檔展 覽 是 日 本 前 衛 數 位 藝 術 家 河 口 洋 一 郎 ( Yo i c h i r o Kawaguchi)的「未來宇宙樂園」,展區涵括了10 至12樓,3層展覽空間依序呈現了指標性的藝術作 品;此展覽也同步在2017年12月22日至2018年1月 7日於白石畫廊內湖空間展出。而13樓則是日本新 生代藝術家小松美羽的「繪獸繪靈」展覽,藉以 迸發出不同世代的藝術火花。

Ց޳༺Ҳ࿢͹ ଢ ‫ ୵ ۯ‬ᯅ

「未來宇宙樂園」展覽概念出自於「從5億年 前演化至今的生物,再過了5億年之後會是什麼狀 態?」投射出藝術家所想像的海洋生物進入到未

文|楊椀茹

來世界的樣貌,搭配空間調性的優雅氛圍,本次

圖|GINZA DIAMOND

挑選的展品以清爽的藍色、白色打造的海洋意象

SHIRAISHI 銀座白石

為主。

藝術家河口洋一郎與作品《Eggy Boy》。 (攝影

58

邱如仁)


CG創作第一人 出生於1952年的河口洋一郎是以CG(Computer Graphics)技術進行藝 術創作的先驅,早在1970年代便投身於數位藝術,成為結合電腦科技與視 覺藝術的第一人。40年來,一直走在最前端的河口洋一郎,以獨有的前瞻 視野、奇幻的原創設計,將自然的奧秘透過藝術語彙傳遞給大家。而他的 創作看似天馬行空的想像,在背後其實有著紮實的數學與科學理論作為支 撐。 河口洋一郎生長在鹿兒島縣的種子島,從小就徜徉在大自然之中,喜歡 畫畫的他,在高中時期對數學與電腦產生了濃厚興趣,隨後進入九州藝術 工科大學就讀。而氣候溫暖的種子島除了有豐饒的海洋生態、多元的物種 資源外,更是日本最大的航太研究中心與太空發射中心,經常可見的火箭 升空情景也使他產生探險外太空的憧憬。對於數學、科學的關心,以及對 於自然的觀察都是河口洋一郎的創作靈感來源,而他豐沛的想像力也像宇 宙一樣無垠。河口洋一郎的創作觸及了自然、數理、藝術等議題,並以生 物進化的樣態作為藝術表現的面貌。 回想起當初在電腦技術尚未成熟的1970年代,河口洋一郎直言真的是一 段很辛苦的日子。當時的CG創作僅能進行線條處理,甚至還只有黑白, 他走在一條很艱困且孤單的路上,只能靠著自己摸索、編寫程式語言。 1975年開始嘗試透過CRT螢幕進行實驗性繪圖設計,並製作了第一部CG 作品《Pollen》,接著在隔年完成了基於成長模型概念的《Shell》。儘管 受限於當時的背景條件,但河口洋一郎深信,未來出現的生物一定要用電

河口洋一郎《Xenion》.CG影像.2003。©河口洋一郎

腦創作才能夠呈現出演化的情況,因此埋頭鑽研了10年,而他的堅持不 懈,終於迎來1980年代、電腦技術開始蓬勃推進的高度發展時期。

左 GINZA DIAMOND SHIRAISHI銀座白石旗艦館開幕當天貴賓合影。左起:白石畫廊社長白石幸榮、藝術家河口洋一郎、女星林心如、白石畫廊會長白石幸生、藝 術家小松美羽、GINZA DIAMOND SHIRAISHI銀座社長白石哲也。 右上 藝術家河口洋一郎、女星林心如以及藝術家小松美羽在繪馬上寫下心願,踏上GINZA DIAMOND SHIRAISHI銀座白石旗艦館幸福的階梯─「願夢」。 右下 藝術家小松美羽於白石畫廊忠孝空間「繪獸繪靈」展覽現場。

59




FEATURE Hong Kong

趙無極狂草時期顛峰之作《29.01.64》在2017年佳士 得香港秋拍「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夜場敲出1 億7800萬港元的落槌價,以成交價2億0600萬港元創 下亞洲藝術品拍賣價新高。

佳士得 士得香 香港

看見 新興市場的潛力 文•攝影|楊椀茹

趙無極再掀狂潮!

在去年

(2017)11月25日登場 的佳士得香港秋拍「亞洲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夜

場,延續10月陸續於香江登場的三大拍賣行創下的好成 績,讓明顯回暖的香港秋拍盛況持續延燒地更為火燙。 而趙無極,無疑是讓佳士得香港在2017年春、秋拍屢創 紅盤的關鍵人物,接連在兩季創下的拍賣新高紀錄,也 再再鞏固了他於亞洲藝術市場不可撼動的地位。 佳士得香港秋拍「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夜場共 呈現57件拍品,繳出了8成的成交率、6億500萬港元的 總成交額。相較今年春拍的5億4338萬港元有顯著的增 長幅度,其中更有逾4成拍品突破高估價,在低溫的時 期,適時為香港拍賣市場注入一股暖心的熱流。 繼 去 年 11 月 1 5 日 , 佳 士 得 紐 約 拍 出 的 達 文 西 《 救 世 主》,以4.5億美元(約新台幣136億元)成交創下藝術 品拍賣的最高天價;佳士得香港於本次秋拍呈現的趙 無極《29.01.64》也在亞洲藝市寫下了傳奇的扉頁,以 1億7800萬港元(約新台幣6億8千萬元)落槌,成交價

趙無極《29.01.64》於拍賣預展現場。油彩、畫布•260×200 cm•1964。


妸左

擔任夜場開路先鋒的吳冠中專場作品之中,以《金色田野》拍出的 2350萬港元最為價昂,為全場第5高價。

右上

常玉的《粉瓶小野菊》由電話委託藏家喊至4300萬港元落槌,以 5072.5萬港元位居全場亞軍。油彩、畫布•81.2×45 cm•1931。

右下

趙無極《8.11.79》成交價為4960萬港元,排名全場第3高價。油彩、 畫布•90×116.7 cm•1979。

高達2億260萬港元。佳士得香港在同年度春拍夜場甫創

注目的《月下玉龍山》,估價為1500萬至2千萬港元,

下1億5286萬港元成交紀錄的趙無極《29.09.64》尚令

實際上拍的競價熱度未如預期,衝到1千萬港元就此停

人記憶猶新;無需贅言,在本次夜場隆重推出的趙無極

住而意外落馬。

《29.01.64》就是焦點中的焦點,此作是否能再創下新

在吳冠中穩健的拍賣成果之後,接著輪番上場的東

高拍賣紀錄,早已成為香港秋拍時節最為熱門的話題。

南亞藝術家受捧程度亦不容小覷,其中以近年聲勢看漲

除此之外,在同場夜拍更匯聚了吳冠中、草間彌生以及

的菲律賓女藝術家安妮塔•馬賽賽•荷的作品《婦女餵

奈良美智的專題,當前亞洲藝術市場四大巨頭的聯手出

雞》吸引現場3位藏家爭相出價的景況最為激烈,由260

擊的效應亦是一大看點。

萬港元起拍一路扶搖至720萬港元落槌、874萬港元成 交,也成為本場最高價的東南亞藝術;而新加坡華裔藝

吳冠中小專拍 擔任開路先鋒的吳冠中為是次夜場揭開序幕,定調為

術家鍾泗賓、陳文希以及越南藝術家范厚的拍品也均在 落槌時即超過高估價。

「貫中西•通古今」的小專拍集結了創作於1950至1990 年代,分別以水墨、水彩與油彩所呈現的8件作品,反

趙無極再掀狂潮

映出吳老的創作面向之寬廣與寫景意趣之變換,共有7

隨著拍賣進入中段,也迎來本場的重頭戲,或者可

件易主、更有3件擠入全場前10高價,其中的油畫作品

以說多數人都是衝著此作而來的。趙無極繼同年度佳

《金色田野》描繪著中國南方燦黃的油菜花田,以1950

士得香港春拍的《29.09.64》以1億3500萬港元落槌、

萬港元落槌、2350萬港元成交,位居全拍場第5高價;

1億5286萬港元改寫藝術家新高拍賣紀錄之後,這件完

其次為敲下1400萬港元、以1690萬港元易主的《西雙版

成於同年的《29.01.64》,被佳士得亞洲區副主席暨亞

納村寨》;而水墨設色的《白樺》以落在估價中間值的

洲二十世紀及當代部主管張丁元譽為「一個世紀的等

1330萬港元成交,搶進本場第10高價。不過,拍前頗受

待」,拍前估價就達到8500萬至1億2500萬港元,直接


FEATU FE URE Taipei

羅芙奧台 奧台北 北

限量藝術 橫掃拍場

趙無極1960年之作《09.02.60》以5200萬元落槌, 6080萬元成交,創下羅芙奧台北2017年第一高價。

小專拍立大功 文.攝影|陳意華

台北

羅芙奧2017秋季拍賣會12月3日於內 湖萬豪酒店順利落幕,兩場藝術專拍 「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與「薈萃:

國際現代與當代藝術專場」,合計總成交金額為新台幣 5.1億元(以下幣值同),與同年度春拍總成交金額逾7億 的成績相較,顯見2017年下半年藝術拍賣出現衰退。

千萬高價上漲力道弱 日本當代大進擊 12月3日的「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場次,總成交 金額為4.1億元,金額成交率108.84%,件數成交率 64.25%,創下此拍的前十大高價之作為趙無極、奈 良美智、常玉、朱德群、田中敦子、劉國松、草間 彌生,其中勇奪此場第一高價為趙無極1960年之作 《09.02.60》,4600萬起拍,在多方競逐之下以5200萬 元 落 槌 , 6 0 8 0 萬 元 成 交 。 其 次 是 奈 良 美 智2 0 11 年 為 日

奈良美智2011年為日本東北大地震福島核災所創作的《修補頭》以逾高估價的 4512萬元成交,創下羅芙奧台北2017第二高價。


名列第3位的是常玉的油畫作品《盆中牡丹》,悠然姿態十分美麗,以含佣金的

草間彌生的紫色《圓點小狗》(單一件)以超過2倍的估價落槌,含佣金1020萬元

2760萬元成交。

成交,擠進前十大。

本東北大地震福島核災所創作的《修補頭》,童趣的娃

動 》 ,7 5 0萬 起 拍 後 以8 5 0萬 落 槌 ,1 0 2 0萬 元 成交 , 名

娃以簡單線條,回應災難所帶來的衝擊與傷痛,深具意

列第9位,而此作與草間彌生的紫色《圓點小狗》(單

義。此作現場競價十分熱烈,從3千萬起拍後,在現場

一件)皆以同樣價格成交。不過草間彌生的《圓點小

與電話買家競逐下終以3800萬落槌,逾高估價的4512

狗》表現卻是略勝一籌,從420萬起拍,以超過兩倍的

萬元成交,成績斐然。名列第3位的是常玉的油畫作品

估價落槌,突破千萬成交,這件大型的紫色小狗雕塑

《盆中牡丹》,悠然姿態十分美麗,以含佣金的2760萬

130×56×100公分,一走進預展現場即刻引起關注,成

元成交。

為鎂光燈焦點,拍出亮麗成績,不負眾望。

在前十大作品中,草間彌生與劉國松的表現不俗,

從此拍的高價作品區塊來看,趙無極、朱德群、田

草間彌生有兩件作品擠進前十大,除了現場競價熱烈外

中敦子、朱銘,雖然擠進前十大並且創下千萬元的成交

也反映在成交數字上,名列第7位的《南瓜》雕塑(單

價,但因買家追價意願不高,起拍之後皆以不到低估價

一件)逾高估落槌,1080萬元成交,此雕塑於1983年

的金額落槌,顯而易見在景氣回溫有限之際,高價作品

完成,有別於以玻璃纖維或陶塑的南瓜,以複合媒材形

要再攀高峰是一大挑戰。

塑出手感的溫暖。表現亮麗的還有劉國松的《月之律

此外,連續幾季表現亮麗的常玉作品,在此拍中共 6件拍品,其中2件油彩與4件紙本。4件紙本作品,皆 以逾高估落槌,除了全數成交外皆由同一位買家競逐 成功,4件紙上作品創下最高價為炭筆水墨的《立姿裸 女》,估價34萬至55萬,以近4倍含佣金的216萬元拍 出。值得注意的是,常玉的作品在近年來大幅度的曝 光,在此拍中參與競標者似乎也不若以往眾多,競價過 程和過去激烈程度相比則略顯疲弱,下一季表現如何, 值得特別留意。

「新視界」限量品 小兵立大功 延續春拍氣勢,羅芙奧再推「新視界」小型專場, 不僅帶動競價熱潮,更為台北拍賣現場熱度注入陣陣暖 意。新視界專場約有20幾件作品,表現亮眼者為奈良 美智、草間彌生、達明安.赫斯特、村上隆、安迪.沃 荷,另外天野喜孝和侯俊明的作品,甚為可惜,在無人 中國藝術家周春芽的《剪羊毛》以超過估價含佣金的720萬成交。

出價接棒下流拍。


FEATURE Beijing

2017年12月19日中國嘉德2017秋拍中,二十世 紀及當代藝術板塊首次推出三個夜場,「緯度 態度—少勵家族藏中國當代藝術專場」、

中國嘉 中國 嘉德

「二十世紀藝術夜場」和「當代藝術夜場」在 嘉德藝術中心舉槌。(中國嘉德提供)

繳出亮眼 成績單 嘉德首件過億油畫誕生 文.攝影|萬永婷

2017 「緯度

年12月19日中國嘉德2017 秋拍中,二十世紀及當代藝

陳逸飛《玉堂春暖》以1.495億元人民幣成交,創下其個人作品拍賣紀錄及 寫實油畫作品新紀錄。(中國嘉德提供)

術板塊首次推出三個夜場,

態度— 少勵家族藏中國當代藝術專場」、

「二十世紀藝術夜場」和「當代藝術夜場」在嘉德藝術

市場回暖 陳逸飛破紀錄 中國嘉德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首件過億作品也在當晚

態度— 少勵家族藏中國當代藝術

誕生,陳逸飛《玉堂春暖》以1.495億元人民幣成交,創

專場」以5666.8萬元人民幣的總成交額收穫白手套,少

下其個人作品拍賣紀錄及寫實油畫作品新紀錄,其餘當

勵畫廊積累的54件早期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全部拍出。

代作品也頻破紀錄,其中周春芽《中國風景》作品4427

「二十世紀藝術夜場」共收穫7343萬元人民幣,成交率

萬人民幣再創2017個人第三次新高,預示中國當代藝術

達76%,吳冠中1976年作品《嶗山松石》以1322.5萬元

市場回暖。曾梵志1994年的作品《面具系列第十六號》

人民幣的成交價拿下本場第一,吳大羽《采韻》以701.5

以900萬元人民幣起拍,1800萬元人民幣落槌,加佣金

萬元人民幣成交,丁衍庸《藍色風景》最終成交為540.5

以2070萬元人民幣成交。劉小東1990年作品《人鳥》

萬元人民幣。加上「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日場,本季

起拍價700萬元人民幣,以920萬元人民幣成交。張曉剛

中國嘉德現當代藝術部共實現4.4982億元人民幣的成交

的《小海軍》以220萬元人民幣起拍,以695.75萬元人

額。除了刷新了陳逸飛、周春芽的拍賣紀錄,蘇天賜、

民幣成交。另外,多位藝術家難得一見的早期代表作都

蕭淑芳、阿老作品也刷新拍賣紀錄。對於嘉德拍賣當代

在本次專場收穫了非常好的價格,如祁志龍《消費形象

藝術夜場亮眼的拍賣成績,藝術圈一夜沸騰,紛紛在微

十二號》9.8萬人民幣起拍,80.5萬元人民幣成交;劉大

信朋友圈發表評論。

鴻《驚蟄》22萬元人民幣起拍,189.75萬元人民幣成交;

中心舉槌。「緯度


周春芽《中國風景》加佣金4428萬元人民幣成交,刷

蘇天賜《蘇南初春》以700萬元落槌,最終以805萬元

新了2011年同樣在嘉德由《剪羊毛》創下的3047.5萬

成交,超低估價6.7倍,打破2016年11月中國嘉德秋

元人民幣的拍賣紀錄。

拍的紀錄,成為藝術家拍賣最高價之作。

李天元《單刀赴會》12萬元人民幣起,94.3萬元人民幣 成交;陳飛《勤勞致富》22萬元人民幣起,189.75萬元人 民幣成交等。經歷調整期,北京藝術市場開始回暖。

預展現場,毛旭輝《倒立的黑灰色剪刀》。

其餘中國當代表現 周春芽《中國風景》以880萬元人民幣起拍,人民幣 3850萬元落槌,加佣金4428萬元人民幣成交,刷新了

陳逸飛海上舊夢系列之二《玉堂春暖》以1800萬元人

2011年同樣在嘉德由《剪羊毛》創下的3047.5萬元人民

民幣起拍,在一番激烈的競價後以1.3億元人民幣落槌,

幣的拍賣紀錄。除《中國風景》外,這位電話買家還以

加佣金1.495億元人民幣成交,競得者是著名收藏家劉

2415萬元人民幣拍下了本場第三高價拍品劉煒《自畫

益謙先生。1993年,《玉堂春暖》在佳士得香港秋拍上

像》,並參與了《玉堂春暖》的競拍。保利秋拍現當代

以近200萬港幣成交,是當時中國藝術家油畫拍價的最

夜場中,作品《3個TT》才創下了當時周春芽綠狗系列

高紀錄;1999年,中國嘉德的春季拍賣會上,此畫又以

作品的最高價紀錄,成交價2357萬人民幣。在今年北

297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拍出;2006年,上海泓盛春拍,

京匡時春拍當代藝術專場中周春芽桃花系列的典型作品

《玉堂春暖》首破千萬,以1100萬元人民幣成交。陳逸

《湖邊》以1449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也打破了周春

飛作品的翻漲是有目共睹的。早在1991年,中國大陸

芽桃花系列拍賣紀錄。

的油畫拍賣還沒有開始,陳逸飛根據白居易名作《琵琶

劉煒《自畫像》以1千萬元人民幣起拍,2100萬元人

行》創作的油畫《潯陽遺韻》就在佳士得香港秋拍上被

民幣落槌,加佣金2415萬元人民幣成交。《自畫像》作

張宗憲以137萬港幣競得,第一次創下中國油畫拍賣的

於1992年,是劉煒「革命大家庭」中最為重要的作品之

最高紀錄。1994年,中國嘉德首次舉行油畫拍賣,陳逸

一,也是其迄今為止唯一一幅單體自畫像,創作當年即

飛西藏題材中的重要作品《山地風》以286萬元拍出,

展出於北京藝術博物館「方力鈞.劉煒作品展」,是畫

創下當年油畫拍賣最高紀錄。在中國嘉德2011年春季拍

家創作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之作,引起藝術界

賣會上,《山地風》以8165萬元人民幣成交,刷新了當

的廣泛關注。

時個人作品最高拍賣價格,如今是陳逸飛作品成交記錄

陳丹青創作於1985年的作品《進城》793萬元人民幣成

的第二名。2007年是陳逸飛作品水漲船高的一年,紐約

交。該作為陳丹青到達美國後對《西藏組畫》創作的延

蘇富比秋拍上,《The Cellist》以228.1萬美元成交,約

續,曾發表於《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歷程1979-2009》。現

合人民幣1715萬元;同年嘉德秋拍上,1995年創作的

場以690萬元人民幣落槌,加佣金以793萬元人民幣成交。

《龍眼》以1019.2萬元成交;而曾在1995年蘇富比拍賣

而買家中,表現最活躍的無疑是藏家唐炬,他先後拍

上以128萬港元成交的《黃河頌》,在2007年的嘉德春

下了劉大鴻《驚蟄》、王勁松《舞臺遊樂園》、陳曦《白

拍上拍出人民幣4032萬元,是當時最高紀錄,價格上漲

天》、何森《舞臺—表演遊戲》、郭偉《正午之二》、

30多倍。

曹力《光與影》、《笛聲》以及陳飛《勤勞致富》在內的8 件拍品,每件都大幅度超越了先前的最高估價。


左 第16屆巴塞爾藝術展邁阿密海灘展會在 2017年12月6至10日期間於邁阿密海灘 會議中心舉行。(Art Basel提供) 右

邁阿密藝術週期間,這些路牌鋪天蓋 地,指示途人前往不同展會,營造全民 參與的氛圍。(攝影

銷情熾熱的 完美句點 2017邁阿密藝術週

2017

胡思敏)

年是藝術年:從3月香港巴塞爾的門票全數售罄、5月威 尼斯雙年展開鑼,到7月卡塞爾文獻展的5年一展,直至

11月達文西的《救世主》成為世上最高價藝術拍品,藝術圈內各個範疇 每天持續有著新事物發生。來到本年的最後一個月,壓軸的邁阿密藝術 週能否承接強勢,為2017藝術年畫上圓滿句號? 既然是藝術週,藝術博覽會當然是該星期內的重頭戲。那麼邁阿密在 12月4至10日期間,到底有多少個藝博會進行呢?根據筆者的非官方統 計大概有12個,包括:邁阿密巴塞爾、Art Miami、Aqua Art Miami、

文|胡思敏

Context Art Miami、Design Miami、Form Miami 、Fridge Miami 、 Pulse Miami、Red Dot Miami、Scope Miami、 Spectrum Miami、Untitled Miami等,加上各個 美術館、藝術中心和團體同時開放,以及大大小 小的周邊特展和表演,周內的藝術活動基本上是 應有盡有,源源不絕,算是藝術愛好者的天堂。 至於收藏家,大多數仍然專注於名牌藝博會邁阿 密巴塞爾,而較大規模的Art Miami亦受到藏家 的青睞。這兩個藝博會分別在銷售數據中報捷, 兩者產生的似乎是協同效應,多於惡性競爭。

邁阿密巴塞爾:「藝廊薈萃」主展區 邁阿密巴塞爾依舊是大型國際畫廊和買家的 心頭好,參展商離不開常客如高古軒、豪瑟-沃 斯、Levy Gorvy、里森、佩斯、貝浩登、Simon Lee、卓納等畫廊,而不少全球著名藏家亦有現 身展會,搜購最新藏品。為期5天的展會匯集268 2017年展會採用新的場地安排,增加了10%展覽空間,走廊亦有加寬 。(Art Basel提供)

88

家畫廊,雖然較去年少了1家,但仍無損觀眾的


左 首次參展的東京Taro Nasu畫廊屬於「新銳探索」部分,帶來日本藝術家榎本耕一的個展,所有作品 亦於首兩天內迅速售出。(Art Basel提供) 右上 美國藝術家Bruce Nauman的雕塑《Untitled (Two Wolves, Two Deer)》由聚氨酯泡沫、膠水、鋼和鐵線 製造,以950萬美元成交,為豪瑟沃斯進帳不少。(Art Basel提供) 右下 洛杉磯David Kordansky畫廊帶來的作品於第一天開幕後數小時內幾乎全數售罄 。(Art Basel提供)

熱情,合共吸引了8萬2千多名入場人士,較去年上升逾

Lyle Ashton Harris的重要作品,而首次參展的東京

6%。

Taro Nasu畫廊帶來榎本耕一的個展,其作品亦於首

根據大會公布的銷售數據,展會首3天已錄得多宗大額

兩 天 內 迅 速 售 出 。 剛 公 布 於2 0 1 8年 開 設 首 爾 分 行 的

交易,15件藝術品的售價高達100萬美元或以上,除了由

立 木 畫 廊 也 有 豐 收 , 韓 國 藝 術 家 徐 道 濩 於2 0 1 7年 製

專營超現實主義藝術品的紐約Di Donna畫廊賣出之2幅油

成的最新聚酯纖維雕塑系列全數賣出,深獲國際藏家

畫,其餘全數是現當代藝術品,當中包括了2件亞洲藝術

認同。

品。佩斯畫廊以290萬美元售出奈良美智繪於2012年的畫 作《Young Mother》,而卓納畫廊則以100萬美元售出草 間彌生的作品,足見兩位頂級日本大師仍然備受市場追 捧。即將在2018年於香港開設首家亞洲分行的豪瑟-沃斯 同見天價交易,以950萬美元售出Bruce Nauman製於1989 年的作品《Untitled (Two Wolves, Two Deer)》予亞洲私 人藏家,為大會銷售報告中最高價的成交,可見其在亞洲 的潛力甚大。其他上望逾100萬美元成交的藝術家包括: Mark Bradford、Alberto Burri、John Chamberlain、Sol Lewitt、Serge Poliakoff、Sigmar Polke、Neo Rauch、 Ugo Rondinone、James Rosenquist、Pierre Soulages等。 另外,多家畫廊表示展會VIP開幕後第一天吸引最多 單交易,其中紐約Paul Cooper畫廊於展會VIP 開幕後一 小時內,以100萬至150萬美元的價位極速售出Sol Lewitt 於1991年創作的紙本作品《100 Cubes》予歐洲私人博物 館,而洛杉磯David Kordansky畫廊帶來的作品於數小時 內幾乎全數售罄,包括藝術家如下:Jonas Wood、Ruby Neri、Rashid Johnson、Jennifer Guidi等。此外,邁阿密 主場畫廊David Castillo於展會VIP開幕後兩小時內售出

「公藝共融」在巴斯當代美術館以外的柯林斯公園舉行,吸收眾多途人駐足 觀賞。(Art Basel提供)

89


直 擊水墨盛事 Ink Asia 2017

墨藝博(Ink Asia)是香港每年12月的水墨藝術盛事。作為全 球首個以現當代水墨為主題的藝術博覽會,2017年第3屆的水

墨藝博繼續秉承著「創造專業平台,討論水墨藝術現狀和未來發展」 的目標,於12月15至17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出,並於12月14日 舉行貴賓預展及開幕酒會。本屆水墨藝博精選來自多個不同國家及城 市達50家參展藝廊,展出近千件現當代水墨作品,可謂陣容堅強,展 陳豐富。《典藏投資》也直擊現場,為讀者挑選9間畫廊的精彩作品

文.攝影|林琬娸

重點介紹。

大象藝術空間 大象藝術空間帶來4位藝術家參展,其中有兩位來自台灣,另外兩 位則來自北京和新加坡。縱然已參與了3屆,負責人鍾經新女士還是 興致勃勃地介紹來自台灣的陳念慈和曾霆羽。定居於花蓮的陳念慈用 淡墨細筆勾畫,作品彷佛用鉛筆畫般纖細輕柔,可見其技巧成熟。同 時又要維持安定靜止的狀態,有如修行般靜心對待創作,為觀眾提供 視覺上的寧靜。而曾霆羽雖以水墨的形式創作,卻有感水墨不一定是 要運用筆墨,於是他毅然離開筆墨。2015年以《到彼岸》作品亮相 於第一屆水墨藝博,他藉由立體裝置作品來反思對水墨媒材既有的觀 看形式,並用以回應社會議題與生活情事。近年來其創作主題及研究 的方向一直圍繞在「水墨離開平面繪畫的 可能」,試圖在水墨的範疇中,改變筆、 墨、紙及硯被觀看的方式,並試以解構概 念切入水墨繪畫。新作《親》則將既有的 墨條翻模重新改造為手槍符號,並錄製一 段墨條手槍在太陽穴上發墨的影像,以此 用磨墨的動作與將對強者弱者之間的關係 做重疊並構。另一件錄像裝置《將 帥》展 示出一組墨條製成的象棋,一旁影片是邀 請民眾實際對弈的過程。作品包含裝置、 錄像與平面多種形式,試圖藉由詮釋生活 中所經歷的事件去折射自身的心理狀態, 將其與現實社會環境對話,呈現出特別思 維。

大象藝術空間負責人鍾經新。

94


大觀藝術空間 大觀藝術空間帶來兩位藝術家羅展鵬和吳繼濤的作品。二 人風格迴異,展現當代無窮的可能性,有實驗性也有重現古 典技法之作。羅展鵬的寫實肖像畫風,創新獨特,可謂非傳 統水墨油畫的風格。作品探討人的本質及對宗教的探索,深 受年輕藏家的愛戴。藏家群大多是青壯年、從事設計相關工 作的男性,他們喜歡羅展鵬大型前衛的肖像畫,用以改變室 內空間的調性。羅展鵬只用黑色做出不同的深淺層次,他一 般先為模特兒拍照入畫,往往能展示其不為人知的一面,更 和知名男模特兒合作,可說是藝術和時尚界的聯乘。吳繼濤 的創作有如孤島般荒涼,把文明的心理狀態表露無遺。他近 年的風景創作,涉及地方與空間二者的辯證關係,安全與威 脅、穩定與自由、移動與暫停,已成為其中最重要的對話核

大觀藝術空間帶來羅展鵬(左圖)和吳繼濤(右圖)的作品。

心。他分享說:「我喜歡寫生,寫生是個人對於閱讀、品味 自然細節,同時思考如何以筆法介入一切見聞的折轉,猶如

受年長一輩的收藏家愛戴。展場同步展示二人佳作

學拳之於木人樁的反覆互博、對抗、推敲。」他認為書畫創

可讓觀眾感受水墨藝術澎湃和充滿彈性的張力。選

作是生命旅程的實踐,寫生是這旅程所經的投影幕,人格才

擇兩位風格各異的藝術家,可見大觀藝術空間具有

是步履其間的氣息外化。他深沉的情緒、詩人般的氣質,深

野心和信心,靜觀不同客戶族群的選擇。

意識畫廊 意識畫廊帶來了從事書法水墨創作逾60年的徐永進。

心境表達出來,感激當下自然力量的狀態。或許是這樣

也許是近年進行禪坐修行的關係,徐永進放下了過去過

致使在外國做展覽時,雖然外國觀眾讀不懂中文,但

分分析及執著的自己,把強行加諸於自身的框架拿掉,

書法的勁道十足,這活生生原始的生命力,放諸四海皆

落得一身豁然開朗、豪邁奔放、從容瀟灑之態。他的創

通。而每回觀賞人的心情都不一,帶來的激動必有分

作不斷地在蛻變,卻非刻意為之,只是誠實地把當下的

別。他的作品筆墨飛濺,墨趣淋漓,一氣呵成,跳躍翻 轉的書寫氣勢,開闔大度,充滿禪機意趣,有種禪家棒 喝機鋒的氣概,是屬於東方老子的智慧與禪的直觀,展 現出既氣韻靈動又狂野質樸的書藝創作。徐永進把枷鎖 去掉後,深感書法是遼闊無限,自由地從傳統橫跨到當 代。近幾年更運用壓克力,把似有還無的書法線條呈現 眼前。意識畫廊亦同場在隔壁的公共藝術空間展示藝術 家的書畫裝置,展覽將其4幅道德經書寫作品以裝置方 式呈現。觀眾透過在作品之間的遊走與作品對望,在虛 之間進入實的境界,產生全然一新的觀賞經驗。徐永進 將最具有漢學文字藝術的書寫轉化為新的繪畫線條性, 透過不同速度的筆觸書寫,在二度平面創造出三度空間 的穿透性。

意識畫廊藝術家徐永進與其作品。

95


EXHIBITION

魔 幻超現實的台灣 文 化 姚瑞中「眾生之相」 文|陳意華 圖|姚瑞中

灣當代藝術家姚瑞中12月9日於內湖TKG+舉 辦「姚瑞中:巨神連線」個展。下午四點半位

於地下樓層的TKG + 展間,由聲響表演藝術家黃大旺 與活躍於日本、台灣的獨立實驗電子音樂人Meuko! Meuko! 聯手演繹當代藝術的酬神表演,華麗的廟會 民俗元素,幻化為當代電子行為藝術,為這場巨神坐 鎮的魔幻超現實展揭開序幕。 「巨神連線」展覽分為兩個部分,此展涵蓋了平面 攝影作品與錄像之作,主展場以檔案室形式呈現三百 張黑白銀鹽攝影作品,另一展間選自198張的照片轉 化為「神龕繪畫式」的三頻錄像裝置,以攝影鏡頭捕 捉下來的台灣各大鄉鎮角落,從廟宇、宮廟、墓園、

108

TKG + 於 12 月 9 日展出「姚瑞中:巨神連線」,展期至 2018 年 1 月 28 日為

止。(攝影

陳意華)

下 「姚瑞中:巨神連線」展場。(攝影

陳意華)


「姚瑞中:巨神連線」展場。 (攝影

陳意華)

「姚瑞中:巨神連線」展場一景。

公 園 、 樂 園 …… , 姚 瑞 中 耗 時 一 年 半 走 訪 台 灣 各 大 鄉鎮,拍攝逾230座廟宇,鋪呈在眼前的景象令人驚 奇,難以想像全台竟然有這麼多神佛巨像在各大鄉 鎮角落裡。

緣起 姚瑞中長年以來關注政治議題,擅長以冷調疏 離手法,探討台灣長久以來在威權統治下的政治現 象,近年來他把焦點轉移至宗教文化。從小就與廟 宇結下不解之緣的姚瑞中笑著說小時候就常常跑到 宮廟裡去掃地,宮廟文化對他而言就像呼吸般自 然。姚瑞中認為,廟是一種信仰,必須靠自己去定 義,而這點和當代藝術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檔巨神連線展覽,是延續2016年1月由龔卓軍所 策畫在台南蕭

停蹄完成遺珠,總共拍攝了350幾尊,包括觀音、關 公、媽祖、釋迦摩尼、三太子等,其中觀音的數量最

文化園區舉辦的「近未來的交陪:

多。除了巨神連線展覽外,這次在展覽發表前,他

國際當代藝術節」,在展出的三十幾位

把所有的攝影作品集結成冊,由典藏藝術家庭出版

藝術家中姚瑞中的《巨神連線》是其中的一組攝影

發行,整本《巨神連線》高達440多頁,就像百科全

作品。展覽曝光隨即引起熱烈迴響,來自各方的訊

書般的厚重,這場展覽最後從350幾張作品中挑選了

息蜂擁而至,姚瑞中才發現還有不少遺珠,終於在

300張定案。與展覽同名的《巨神連線》巨作,是姚

半年趕工下彌補缺失,終以超越「近未來的交陪:

瑞 中 繼2 0 0 8年 出 版 的 《 人 外 人 》 之 後 另 一 個 重 要 的

2017蕭

出版品,爬梳藝術家的創作思維與想法。

2017蕭

國際當代藝術節」的量體呈現,幾乎多了

一倍。姚瑞中表示,廟網路上很難蒐羅齊全,今年 的交陪展展出168張,當時還信心滿滿的。「後來不

冷調的規模美學 布展主軸

少人向我反應還有沒拍到的,因為不像在網路查得

姚瑞中脫離敘事陳述,避開活動、慶典或人物場

到,很多要靠問人家,靠機緣,託人問,甚至還拿

景,只專注於信眾膜拜的佛像上,刻意採取遠景式的

照片去宮廟問。我在書中都有標註地點。相信這是

攝影手法,以常態呈現整體,一張張攝影形成300張

全台灣最齊全的一次。」

的量體,化零為整的概念,再以櫛比鱗次的檔案編排

巨神連線計畫從去年3月即開拍,拍到今年9月

方式呈現。從300張量體與遠視角的鏡頭將神像弱化

進入後製,所有的照片皆是以底片機拍攝,手工沖

在影像中。這次巨神連線的布展形式,延續自之前的

印完成,耗時一年半。姚瑞中笑著說本來想慢慢拍

交陪展,由徐文瑞提出的「規模美學」作為展場呈現

攝,但為了交陪展加緊趕工,展覽結束後他又馬不

的主軸。


EXHIBITION

萬 物與神獸之靈 小松美羽「繪獸繪靈」 文.攝影|楊椀茹

年(2017)12月2日,白石畫廊台北空間前湧 現大批人潮,都是為了一睹日本新生代藝術家

小松美羽(Miwa Komatsu)在台灣首次個展「繪獸 繪靈」的開幕現場創作風采。無畏飄著細雨的冷冽天 氣,搶先在開幕當天看展的人數多達4千人,為歲末 的台灣藝壇創下一幕難以抹滅的盛況。 擁有亮麗外表、出眾氣質的小松美羽,創作以守護 獸為主題,其靈動姿態與絢爛色彩帶有懾人心魄的視

藝術家小松美羽與作品《台灣.水龍》.91×72.7 cm. 複合媒材於畫布上.2017。

覺衝擊,是日本當代藝壇不容小覷的新星,亦在國際

創作時舉手投足之間散發出強勁的力度與氣場;這

藝壇嶄露頭角,2015年有田燒彩繪㮞犬作品《天地的

她是也希望藉由透過公開創作,和大家交流與分享

守護獸》更榮獲大英博物館收藏。而這股小松魅力,

賦予畫作生命力的瞬間、同時也有為現場大眾祈福

不僅席捲藝術圈,她也與服飾、手機、電玩與電影等

的用意。

跨界合作,在日本已然是偶像等級的超人氣藝術家。

更特別的是,這些守護獸並不來自於藝術家的想

被台灣媒體喻為成人版神隱少女、魔法公主,穿著

像,而是小松美羽在日常中就能看見的景象,也讓

合氣道服的小松美羽翩然現身,只見她神情肅穆地在

其創作更添一股神祕寓意與色彩。常人看不到的神

屏風前盤坐、鞠躬行禮,經過一段冥想祝禱後開始作

靈,對她而言是實際存在的;生長在長野縣山林之

畫。大批觀眾也靜默地凝視外型纖弱的小松美羽,在

中,幼時就常看到㮞犬出現在身邊,而且由於形象

小松美羽於開幕當天現 場創作《神獸的世界- 犬 雲》.壓克力顏料於六曲 半雙屏風.240.0×445.2 cm.2017。(白石畫廊台 北提供)

116


展場一景,中間作品為小松美羽為故 鄉長野縣善光寺祭典所創作的《四 神共鳴》.壓克力於壓克力板上. 192.7×123.1×123.1 cm.2013。後方作 品,左為《雙龍.法具之雨》、右為《神 獸-區域21陽》。

的差別。擁有特殊的生命經 驗與感知能力,也讓年輕的 小松美羽擁有超然成熟的生 死觀。死亡,在她看來並不 是個禁忌的話題,而是生命 進入到另一種旅途。在這次 過於清晰,所以從未懷疑過其真實性,直到國三才

展覽,也呈現數件對藝術家而言,極具創作歷程指標

發現自己能看見的世界異於常人。而這種不可思議

的作品,亦得以讓台灣大眾更清楚她的創作脈絡與推

的能力,小松美羽卻認為每個人其實都曾擁有,只

展;可以看出其長年著眼的生死議題,而早期的畫風

是在長大後因著生活雜念的干擾而被打斷。因此,

也明顯較為凝重沉鬱。20歲時創作的銅版畫《四十九

小松美羽早上都會進行冥想,並經常造訪各地神

日》,以祖父過世之際看到的靈魂為發想,「我突然

社,甚至遠赴泰國或印度靈修,也喜歡參觀各國的

想要把感受到的東西做成一幅畫。」這件作品的完成

博物館欣賞古文物,讓自己能持續保持與神靈的連

也讓她決定成為藝術家。而在2016年受邀為G7高峰

結,她笑著說:「那些神像都會跟我打招呼。」

會紀念特別展所創作的《持續照耀、不斷前進》,因 應各國交通部長會議的主題,則投注了她希望不再有

遊歷台灣繪製新系列 本次的展覽以新作為主,創作速度相當迅速的 小松美羽,部分作品刻意留待展前來到台灣才創

人因交通事故而喪生的心願。由此,可以看出小松美 羽的創作從黑白轉化為明亮繽紛的用色,心境也從對 於死亡的關注走向正面積極的祈願。

作;如展場中最大型的作品《五次元》花了4天時

對於風格的轉變,小松美羽也自認早期的作品確

間完成,描繪出身型龐碩的守護獸悉心呵護幼獸的

實比較陰暗,甚至會讓人感到可怕。而從5、6年前開

一面,接續著一旁牆面兩兩一組、呈現出神獸自嬰

始,在創作之前她都會進行冥想,「我不是用眼睛看

兒、孩童成長至成人狀態的3階段系列作品而來,

這個世界,而是用靈魂。」因此,心境和以往是完全

「我想表達的是,守護獸的世界也是這樣進化,最

不同的;之前是一個人面對這個世界,現在則不僅是

後透過家庭傳承下去。祂們雖然強而有力,卻是用

憑一己之力而已。除了神獸斑斕鮮明的用色令人印象

溫暖的態度在看護著我們。」已經是第4度造訪台灣

深刻之外,求學時期以銅版畫創作為主,小松美羽在

的小松美羽也在本次展現於台灣現地創作的作品,

線條的掌控與表現相當純熟,其流暢細密的黑白線條

亦能明顯看出不同於日本當地的創作風格;在遊歷

交錯更為靈動地描繪出神獸充滿動勢的形體與澎湃的

台灣多處,感受這塊土地的風土能量後繪製的《台

能量,尤其是神獸眼睛的各色放射狀線條就像是發散

灣.水龍》,以銀筆細筆勾勒龍的輪廓並使用更多

出精銳的正向力量。正如同人跟人之間可以透過雙眼

閃亮的色彩,都是她嶄新的創作嘗試。此外,小松

來交流,當觀者注視著神獸目光如炬的眼睛時,也彷

美羽更特地為台灣個展首度以絲網版畫創作「守護

彿能從中汲取到源源不絕的能量。

獸 金、木、水、火、土」系列和「天.㮞犬、

「繪獸繪靈」一展,以常人無法親眼所見的守護獸

地.㮞犬、人魂」系列,都反映出藝術家身處在不

為主題,深深觸及人們千百年來祈求神靈守護庇佑的

同環境之中的細膩觀察與感知,而她在展覽期間也

心靈渴求;畫面滿溢著強烈的視覺張力而帶有難以言

持續在畫廊裡將感受到的一切轉化至畫布之上。

明的神祕色彩與精神寓意,而隱含在激昂澎湃的畫面

從小就看得到動物死亡時靈魂出竅的瞬間,小松

之下,清晰可見的是藝術家對萬物深厚的關切與祝福

美羽認為每個生命除了軀殼的不同之外,都是由一

之意,透過小松美羽再現的神獸世界,也讓觀者得以

股能量所組成,所以人與動物之間並沒有孰輕孰重

感到慰藉與獲得力量。


紐約現場 頂級畫廊成功之道 獨家專訪

David Zwirner 文|林亞偉.張馥 圖|卓納畫廊

卓納畫廊負責人大衛.卓納。 © 2017 David Zwirner, New York/London

120


月18日的紐約,畫廊已經準備開始 放聖誕節假期,前陣子的融雪,讓街 道彌漫著接近零度的寒意,位於20街的卓 納畫廊(David Zwirner Gallery),此刻正 展出理察德.塞拉(Richard Serra)的最新 個展「素描與雕塑」。畫廊主人大衛.卓納

大衛.卓納與藝術家草間彌生在2013年「I Who Have Arrived In Heaven」開幕會上。 © 2017 David Zwirner, New York/London

(David Zwirner),穿著招牌的牛仔褲、襯 衫搭配西裝外套,頂著凱撒式的簡單髮型,

在全球畫廊產業裡,如果說,在全世界擴張達17處據點的拉

在5樓的辦公室熱情招呼典藏採訪團隊。在

里.高古軒(Larry Gagosian),是前一個二十年的畫廊之王;

典藏雜誌社社長簡秀枝親自帶隊下,聖誕節

那麼,這一個二十年,新生代的畫廊之王,皇冠,就落在凱撒

假期前的18日,卓納安排了兩個媒體行程,

髮式的大衛.卓納(David Zwirner)。他目前旗下達57位藝術

一個是《典藏投資》雜誌的專訪,一個《紐

家 , 有 亞 洲 藏 家 耳 熟 能 詳 的 草 間 彌 生 ( Ya y o i K u s a m a ) , 有 美 國

約時報》的攝影。卓納畫廊,將在2018年

當代之王傑夫.昆斯(Jeff Koons),有德國攝影宗師提爾曼斯

1月於香港開幕全新的畫廊空間!全球最厲

( Wo l f g a n g Ti l l m a n s ) , 有 復 興 具 象 油 畫 美 譽 的 比 利 時 藝 術 家 呂

害的兩間畫廊,一家是規模最大的高古軒畫

克.圖伊曼斯(Luc Tuymans),還有另一位比利時巨星米凱爾.

廊,已經在2011年進入香港成立空間;另一

波依曼斯(Michaël Borremans),彩色攝影的先驅、美國攝影大

家卓納畫廊,則是《Flash Art》雜誌評選藝

師埃格爾斯頓(William Eggleston),美國雕塑天王理查德.塞拉

術家心目中最夢幻的合作畫廊Number 1,經

(Richard Serra)……等等,還有無數當代藝術的明星藝術家;再

過審慎的評估與尋覓,卓納終於找到符合畫

到已過世的藝術家作品代理,包括靜物大師喬治.莫蘭迪(Giorgio

廊定位,又最合適的香港空間:H Queen’ s

Morandi)、極簡先驅唐納.賈德(Donald Judd)、約翰.麥克拉

大廈!

肯(John McCracken)……,能夠列名於卓納的代理藝術家名單,

連續參展五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卓納

本身就是一種榮耀。

畫廊,原本認為,透過每年來到香港參與展

再來看排行榜。生於1964年的大衛.卓納,正值53歲盛齡,他在

會,就足夠滿足亞洲收藏家的需求,但顯然

2 0 1 7年 《A r t R e v i e w》 雜 誌 的 全 球 藝 壇 「Po w e r 1 0 0」 名 列 第 五 ,

的,亞洲藏家從中國大陸、香港、台灣、韓

也是排名最高的畫廊主;而在2014及2015年,則於「Power 100」

國、日本到東南亞諸國,愈來愈多的藏家,

分居第二及第三名,在2016 年名列第四。於《Art+Auction》雜誌

認識到了卓納本人、卓納的團隊,以及最重

的「Top 10: The Players with the Most Pull in 2013」名單中位列

要的,對卓納代理經紀的藝術家,有著愈見

第二(居於傑夫.昆斯之後),於《福布斯》(Forbes)雜誌的

高漲的收藏需求。前進亞洲,就成為卓納畫

「America’ s Most Powerful Art Dealers」中排名第二。以及,於

廊繼紐約與倫敦的據點後,全球的第三處畫

《Flash Art》雜誌2008及2014年度由藝術家評選出的榜單「全球前

廊空間。香港,毫無疑義的,是當前歐美畫

百位畫廊」中均位列第一。而卓納本人,則最自豪於《Flash Art》邀

廊進前亞洲成立空間的最佳首選。

請藝術家評選,成為藝術家最想合作的首選畫廊。

© 2017 David Zwirner, New York/London

121


upper eastt siiide

〖 A R T I S T 〗

DONALD JUDD 超越低限主義的

低限藝術家 藝術家唐納.賈德。

文|柯舒寧 圖|卓納畫廊

談到

美國1960年代開始蓬勃與風靡的

賈德在戰後的藝術史上豎立了里程碑,創造了一種運用工業材料,

藝術運動,絕不能不提起一股反

最「低限度」地表達真實和三維空間,並強調整體統一型態的作品。

動的潮流─ 低限主義(Minimalism,另譯

他對於色彩、形式和材料展現濃厚興趣,重視作品與空間的交互關

極簡主義)。正如藝術史評論家福斯特(Hal

係,品名大多定名為「無題」,並被收藏在洛杉磯當代藝術館、紐約

Foster)所認為的:低限主義在戰後藝術中有

現代美術館(MoMA)及惠特尼美術館等大型館博機構中。除了身為

著關鍵的地位,並且是現代藝術過渡到後現

一名藝術家,賈德也是一名藝術評論者。正如MoMA繪畫與雕塑策

代藝術的轉捩點。而低限主義中最為令人津

展助理Annie Ochmanek所提到的:「他終其一生不斷發表文章,倡

津樂道的藝術家莫過於唐納.賈德(Donald

導批判思想的價值和藝術家對社會的重要性。」賈德於1959至1965年

Judd),他不只在藝術領域中有著標誌性的

為美國《藝術雜誌》(Arts Magazine)所撰寫的一連串文章使他兼具

地位,同時也在藝術評論、建築與設計領域

藝評家的身分極受肯定,尤其是在1965年刊載的一篇〈特定性物體〉

中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但有趣的是,賈德卻

(Specific Objects),更被認為是低限主義的宣言性著作。

從未將自己納入低限主義的範疇之中,甚至

賈德在1994年逝世後,兒女在1996年謹遵他的遺囑成立基金會,

抨擊低限主義作品「僅是存在著,且它們所

並於前年(2016)和卓納出版社(David Zwirner Books)合作,出版

擁有的價值和趣味都只是外來的……」即使

《唐納.賈德的寫作》(Donald Judd Writings)一書,將賈德許多未

如此,由於作品最終的呈現方式,賈德卻時

曾發表的著述貢獻與思想結晶揭示付梓。其子弗拉文(Flavin)道:

常被認為是低限主義的靈魂人物。

「對我父親來說,知識是一種道德準則:你必須學習瞭解這個世界, 如果沒做到這一點,那就是大錯特錯。他堅持腳踏實地,所有一切都 必須基於可證實的事實,並且盡可能掌握更多的資訊。對他來說,藝 術要麼可以和知識協同作用—對知識做出貢獻於是走向自由—要麼 就是無知的、阻斷思想的通路……」賈德終其一生拒絕被低限主義貼 上標籤,是因為認為自己的作品雖然形式簡單,卻隱含著豐富的符號 與哲學意義,這與他所認可的「藝術與知識需協同作用」相互為證, 換言之,賈德所要的不是單純的「存在」(低限主義的核心價值), 而是比藝術「最低限」更多的東西。 目前在二級市場上,賈德的藝術拍賣表現以雕塑作品為大宗,在 2013年呈現大爆發的態勢,最高價的作品便是於2013年於佳士得紐 約秋所拍出的《無題》,以1千250萬美元落槌,但近幾年市場趨於平 緩。主要的交易區塊超過8成落在美國,顯示在其餘交易市場,或可 說在亞洲市場上,賈德還未受到更匹配他赫赫之名的關注度。期待卓

賈德《Untittled》.Cor-ten steel and yellow lacquer. 100×100×50 cm.1991。Courtesy the artist and David Zwirner, New York/London

134

納畫廊在進軍香港的同時,能將這位重要的美國當代藝術家更加的發 揚與推廣。


JOHN MCCRACKEN 對形體、抽象 和空間的探索 文|林琬娸 圖|卓納畫廊

藝術家約翰.麥克拉肯。

約翰

.麥克拉肯(John McCracken)

多重鏡像包圍,其作品與展覽大堂的鏡面合而為一,變成了一件整

在近代的美國藝術史中佔據著

體性的裝置作品。到底,這件最後作品的作者是誰?原來的雕塑又

獨特的位置,他的作品融合了低限主義雕塑

能否仍說得上是獨立的存在?如此種種刺激了觀眾的思緒。義大利

內斂的形狀,傳達著感性,例如素質的顏

Castello di Rivoli當代藝術博物館也有麥克拉肯的蹤跡,它曾為這位

色、形狀和表面。作為南加州藝術家群體中

美國藝術家舉辦過大規模的回顧展。

的一員,麥克拉肯在上世紀六○年代初便開

卓納畫廊曾於2013年秋季在其紐約空間為麥克拉肯舉辦回顧展

始聲名鵲起。從最開始,他的作品就與低

「從1963年至2011年」。該展覽包括他那些著名的作品和一些鮮見

限主義密切相關,與他同時代的藝術家,

的藝術生產實例,時間跨度上,從二十世紀60年代初一直延續到藝

而又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典型代表,包括

術家過世的2011年。是次展出他一系列的雕塑、油畫和素描,致力

唐納.賈德(Donald Judd)、丹.弗萊文

全面地去理解和證明他的實踐廣度。整體來看,展品呈現出麥克拉

(Dan Flavin)、羅伯特.莫里斯(Robert

肯實踐中的具體的傾向和藝術語彙的形式,並探索了特定空間性的

Morris)、索爾.勒維特(Sol Lewitt)以

概念與他和建築之間的關係。純粹的思維及一種美的絕對形式在其

及卡爾.安德烈(Carl Andre)等,他們皆

作品中佔據了主要地位,在確信藝術能夠為事物和宇宙的隱藏特徵

將藝術看作是一種釋放美學趣味及精神的方

賦予形式,重新喚起意識並且豐富人類的生活之後,麥克拉肯通過

式。與這些藝術家一樣,麥克拉肯的作品也

他獨特的藝術視角,釋放出我們通常稱為「低限主義」的藝術中真

關乎幾何形體和抽象議題的探索。然而他用

正意義上的複雜性。

到了樹脂和漆等材料,營造出高亮拋光而色 彩鮮明的表面,被認為反映出了西海岸藝術 家特有的敏感。

麥克拉肯《Light》.Polyester resin, fiberglass, and plywood in ten (10) parts.81.3×642.6×15.2 cm.2003。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David Zwirner, New York/London

在麥克拉肯的作品中,或許以當中最為 出名的「平板」系列與旅行、科幻小說最具 關聯性。包裹著玻璃纖維塗層的膠合板被噴 上亮漆,作品細長優雅地靠著牆面,閃亮而 反光,以至於看起來像是消失在了展覽空間 之中。另外,豎立在柏林弗里德里希博物館 (Friedrichstadt-Palast)大堂中心的銅製柱 狀雕塑也同樣像在展示廳裡失蹤。他的雕塑 如鏡子般的表面反映出進入博物館的觀眾, 大堂的四周牆壁也鑲嵌鏡面般的平面,卻不 屬於作品的一部分,只是展覽大堂入口配合 作品的場景設計。觀眾置身其中,如同被

135


ART EXPRESS

驚 艷香江 徐永進書性繪畫開創新格局 香港27空間徐永進個展「我,自然」展覽現場。

文.圖|意識畫廊

水墨藝博場外展 12月12日首先登場的是27空間於香港「水墨藝博 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新展覽呈現方式,集結台港兩

2017」期間,唯一會外藝術家個展「我,自然」的媒

地專業人員,將近一年的籌畫,其間經過多次的

體記者會與預展。徐永進以粗獷的東方線條融繪於畫,

計畫修改與工程上的困難,從作品裝裱到空間裝置的

創造出「書中有畫,畫中有書」的新繪畫風格,近5年

設計,多次展場勘察,台灣一比一實作測試,再運往香

來徐永進的創作跳脫純粹以水墨與紙的媒材使用,嘗試

港,所有人員於現地再次製作,短短兩天時間,完成了

壓克力與畫布,透過書性的運筆轉化以及身體的動勢在

一個城市,兩個展場,三場展覽「我自然」亞洲區香港

繪畫上呈現一股內在的「氣」,有別於西方繪畫的色塊

概念展的布置。

與線條結構。徐永進幾十年的書藝透過自然心性的轉

化,進入繪畫的世界,他的繪畫既非純粹書法的變形, 香港27空間徐永進個展「我,自然」展覽現場。

154


藝術家徐永進(右)與香港知名設計師 陳幼堅(左)合影。

香港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左)、藝術 家徐永進(中)與水墨藝博總監許劍龍 於展覽現場合影。

更不是純粹的抽象繪畫,而是透過筆勢的運行以及顏料

當觀眾進入展場時,完全沉浸在飛舞的線條之間,透過

的揮灑所產生的新視覺意象。從早期的搏命書寫到近期

地面鏡像的反射,猛然照見自己身在其中,同時也以不

的放空,書寫不再是寫過去的傳統,而是當下的感受,

同的方式觀看世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與當下的應對心境。

自然」,即便不再閱讀這些文字,觀眾身處其間已經完

27空間所展出的作品,包括3件大型裝置以及十多件 水墨紙上與壓克力畫作品。透過屏風式的裱裝,懸空的

全領悟了老子的哲學思想,透過非文字的書性繪畫與營 造出來的空間,成為今年水墨藝博會最大的亮點。

漂浮垂掛以及充滿後現代工業的金屬鋼架設計,徐永進

大會接待媒體導覽時,鎂光燈閃爍,攝影機不斷地按

的作品產生了新的動態,並在這個充滿工業風格的空間

觸快門,徐永進受到本地媒體的關注,受訪時也提到他

裡注入文人的氣質,卻毫不突兀而生出極大的和諧感。

從書法轉化為繪畫的心境:「我喜歡這種收放自如的感

12月15日晚間的展覽酒會,冠蓋雲集,香港地區藝術

覺。書法就是我自己的筋骨血肉,我只要自然地釋放就

圈以及設計界的專業人士還有許多外籍人士都特別出

好了。我覺得,做作品是一種釋放自己的方式,現在,

席,來自台灣的藏家以及畫廊圈友人也共襄盛舉。去除

我們已經很難時刻釋放自己了,書法讓我有一片吞吐自

書法的文字閱讀障礙,對於不熟悉中文字的西方人士更

我的地方。 」所謂「文如其人」,從文體可以窺情性,

能從單純的線條與律動中找到對藝術的共鳴。

作家由於不同個性所呈現出的不同風格,蓄於內者為才 氣,發於外者為辭氣,這是書藝的最大特色之一。

藝博會公共藝術裝置

預展當天,現場最大的一件作品旋即被當地藝術機

12月14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辦的水墨藝博舉預展,

構所收藏,兩個展場的其他作品也都不斷有亞洲與西方

展場唯一一件最大型的公共藝術裝置作品,徐永進4件

的藏家詢問,甚至專業策展人及美術館也開始洽談未來

書寫老子道德經的作品,組合成氣勢壯闊的空間裝置,

展覽的可能。 徐永進的書性繪畫展現了傳 統書法的新可能,從文字及閱 讀的變形,創造出自己獨特的 繪畫方式,首先還是書寫,把 書法寫上去後,再做處理,有 的保留著,有的被覆蓋,他的 作品從字開始,以畫結尾。 50年在書藝中不斷冒險尋找 創新,徐永進更自在的大破大 立,從水墨到壓克力彩繪畫, 在在蘊含中國傳統山水的東方 情韻,悠遠廣袤,無始無終, 透顯著宇宙混沌的神秘靈光, 傳達人與自然、宇宙和諧歸根 的寧靜境界。

徐永進(左)與陸潔民(右)於水墨藝博 公共藝術展覽現場。

155


ART EXPRESS

巨 觀與凝微 劉得浪繪畫形質 文|劉永仁

灣蘊藏豐富的自然景觀與複雜多變的地形地貌,

寫山岳風景的雄心壯志。他在登山觀岳的過程中也似若

使台灣同時擁有熱帶、亞熱帶等各種自然生態,

有所體悟,藉由山岳氣勢探索藝術的內在本質。他的山

尤其是高山峻嶺深不可測的神秘面紗成為登山者挑戰的

岳繪畫與早期的山水畫具有某種關聯性,亦即用筆雄強

目標,東西方藝術家以繪畫描寫山岳壯麗美景,除了是

敏銳、強韌堅實筆觸描寫大山寂靜沉穩之形與質地,反

自然心靈的表達,更有崇高意象之追尋。劉得浪的繪畫

映了畫家寫實與寫意並重顯露形神俱足的美感。劉得浪

創作就是以巨觀山岳形質以凝聚內在震撼的系列探討。

將廣袤風景注入了奇思幻想所具有的深邃底蘊,表達了

劉得浪以寫實手法表現山岳精髓,1990年代初他開

對大自然崇敬的「神聖感」。

始登山,面對如此崇山峻嶺之浩瀚深深感動,他醉心著

近年來劉得浪探討山岳風景仍感意猶未盡,這系列

迷於山岳風景之神秘感與詭譎氛圍,啟開了他一系列繪

畫幅愈加巨大且描寫筆鋒細膩銳利,山勢浩瀚綿延的層 層山巒,氣勢澎湃震撼人心, 具有宏觀氣勢的全景視野,在 全景視線之中總會有鳥、鹿、 飛鷹禽獸等大自然的過客駐足 其間,在寂靜的山岳景象,頗 覺活絡畫面之點景,猶如渺蒼 海之一粟,創作者以另一隻眼 線寄情山林萬物,增添山谷跫 音之語境。《山頂上的紅寶 石》(2017)畫面前景以瘦削 堅韌岩石群組展開,中景寫起 伏綠色山巒覆蓋,少許雲霧飄 浮其間,遠景山巒輪廓瀰漫朦 朧引帶空氣感,構圖條理分明

上 劉得浪《朝陽迎春》.油彩、畫布. 194×259 cm.2017。 下 劉得浪《南湖看中央尖》.油彩、畫 布.89.5×130 cm.2017。

156


劉得浪《山中傳說》. 油彩、畫布. 182×227 cm.2017。

卻有豐富的層次,右下方紅色鳥兒仰望若有所思,順沿

圖視角,荷花與捲曲近乎包裹的大荷葉,描寫荷葉葉脈

山巒起伏動勢稜線彎曲,壯麗山脈散發出凜冽氣息,直

歷歷可見,好似血管的澎湃,或許澎湃的是劉得浪熱愛

視群覽山岳風景令人頓時感到肅然起敬。《雪山尊容》

自然的心,最質樸銜接底氣的厚實,沒有強說愁的悲

(2017)是巨幅畫作,採取深遠的構圖,視線經由兩

歎,沒有抱怨控訴的吶喊,沒有藝術常用的反諷和冷眼

翼落羽松透視遠方的巍峨山岳,雲海伴隨光線交織變幻

旁觀。《對語》(2016)龐大的荷葉幾乎佔據整個畫

莫測,與山岳的嚴峻感與厚重的量感,形成強烈的虛實

面,含苞嬌豔麗荷花聳立其間,葉脈放射狀、蓮蓬以及

對比,蒼鷹盤旋低迴於廣大的空間,陽光投射穿越雲霧

花瓣上的條紋,每一筆跡都刻劃極為細緻,值得關注的

若隱若現的手法,使此畫產生強烈的視覺靈動。《山中

是位於右下角有兩隻翠鳥正在對話,背景中的池水映照

傳說》(2017)有台灣水鹿出現的場景,描寫高山秋

折射光影顯得碧波蕩漾。當荷花特寫較原植物放大數

色即景,千層礫岩與滿佈枯黃樹枝植物,與天空朵朵浮

倍時,其原本的含義也產生了畫者賦予圖像的另一層

雲相映成趣,形成獨特的奇景。

意義,又如《雍容》(2016)、《清韻》(2016)、

劉得浪的繪畫從眺望式的觀看到凝聚近景提煉物象

《怡然》(2016)等巨幅荷花作品皆有此特質。

精華,他近年來從描寫台灣的山岳曠野到田園景物、海

劉得浪的具象寫實繪畫兼具心象與自然山水觀,從

濱風光及池塘荷花,畫家描寫從未侷限於單一題材,他

巨觀的力到凝觀的微緻,既強調物象的形貌,也投射自

以寫實的筆調貫徹各種物象,傳達畫家想望自然與心

我的心境,「行其庭,不見其人」是山象亦是我象。劉

性的理想境界。2018年在尊彩藝術中心舉行「行山四

得浪筆鋒飽含熱情的溫度,挹注於巨大山脈的生命力,

季」個展中,劉得浪除了延續熟悉的繪畫山岳,他尤

喚起生命之萌動,畫家在開闊格局中也關注細微描寫,

其以特寫荷花為表現題材,從開闊眺望到近距離微觀,

無疑地,這是個人心靈空間之驅使,然而以寫實作為一

畫作衍生出新穎的視覺語境。《晨曦》(2016)繪寫

種縝密的載體構成精確的形式語言,不僅是畫家與生俱

細緻盛開的花朵與綠草,以此巨大花朵透視全視角,由

來的敏銳及後天鍛鍊心、眼、手的描寫能力,更是內心

近而遠依序為稻田、草原以及山脈峰巒,描寫花朵的筋

渴求的需要,它激發人們重新體會自然美感的藝術風

脈清晰可見,在清晨曙光映照之下,光影千變萬化,

貌。(文章摘錄自劉永仁,〈巨觀與凝微— 劉得浪繪

表現萬物在晨光的剎那間頓顯生機蓬勃。《昇之華》

畫形質〉,《劉得浪— 行山四季》,尊彩藝術中心出

(2016)表現荷花與荷葉的自然生態,劉得浪取景構

版)

157


掌握市場脈絡 探索投資契機 剖析2017年全球藝術市場精品成交

ఙ㕗ᯓࢿดࣙ ೧ ݆֋࢟ఙ㕗 。 ʬ༑ድ‫ࢺؔغ‬2018/02/28ࢯʭ □古美術 □今藝術 □投資

記錄,輔以各類排行榜與市場分析 專文,全年度藝術市場亮點及未來

雜誌一年12期

二年24期 (任選)

訂閱優惠(任選)

訂閱價

趨勢,2018文物拍賣大典開 始預購! 即日起訂閱典藏雜誌《古

□ A專案 2017年1-12月雜誌套裝: □古美術 □今藝術 □投資

美術》or《今藝術》or 《典藏投資》,可享最

任選任一款典藏旗下2017年全年12期雜誌

優惠價格加購(預購)典 □ B專案

加贈2期雜誌再加贈經典選書一本

一年期訂戶適用

□ C專案

藏新書。

共計寄送14期雜誌

加贈3期雜誌再加贈經典選書一本

二年期訂戶適用

□一年期 NT

共計寄送27期雜誌

□中國詩畫語言研究

□二年期 NT

程抱一|NT$599

B C專案 選書 (任選,未勾選 則隨機出貨)

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圖片來源:佳士得)

□當代藝術這麼說 塞琳•德拉佛等|NT$650

□藝術炒作 琵珞絮卡•朶西|NT$380

□創意生態 約翰•郝金斯|NT$280

拍賣大典預購

折,訂閱雜誌者享

品項

折優惠!

數量 單買優惠

訂閱加購

□ 2018中國文物拍賣大典 作者:編輯部︱定價:2000

紙本

收錄全球2017年全球藝術市 場精品成交紀錄,是最完整、 最豐富、最翔實─中國古玩淘 寶者必備的鑑賞寶典。

□2018拍賣大典(三本全套) 定價:4500

電子版

□2018拍賣大典(單本任選) □中國文物 □中國書畫 □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

$1500本

$1300/本

$2699/套

$999/本

定價:1500/本

郵政劃撥 帳號:19848605

1. 預購電子版大典鎖定Google電子書平台適用Android, iOS, PC,需加入Google會員。 2.2018文物大典預計於3月中旬出版後陸續寄送。 3.發票/贈品將於收到訂單後一週內寄出。 4. 雜誌於每月1日出刊發售,若讀者當月5日前尚未收到雜誌,敬請來電洽詢!

戶名: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