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古美術 ART&COLLECTION》No.309 2018/06 Preview

Page 1

)'(/ Ale\

*'0

古美術

沉香與 中國香文化

一縷奇煙

ART&COLLECTION

www.artouch.com

北京保利 .春季藝術盛宴 2018 NT.180

北京保利:宋〈漢宮秋 圖〉(局部),手卷設色 絹本,20×166公分。

從絲路到宮廷—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的中國織品收藏 由大和文華館藏概觀鎌倉至江戶時代水墨畫流派 非典型青花特展—大學巡迴首站:國立臺北大學 北投文物館「時光造藝」日治時期臺灣工藝展 專訪故宮院長林正儀談「國寶文物修復展示館」

專訪上海大學副校長段勇談博物館事業 宣化遼代壁畫墓賞析之東南組張匡正墓 瀋陽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清宮散佚書畫(下) 香港「藝術背後:中國外銷茶具」展覽學術講座 倫敦.北京.滬杭.廈門.台北2018春拍快遞


發行人.社長 簡秀枝 法律顧問 劉承慶 發展研究室總主筆 鄭又嘉 典藏.古美術總編輯 廖堯震 採訪主編 藍玉琦 助理主編 劉洋名 執行編輯 梁悅詩

ART & COLLECTION

2018 Ale\

CONTENTS

1992 年 10 月 1 日創刊

309

2018 年 6 月 1 日出刊

編輯 王怡文 張筠 特約撰述 劉榕峻 李如珊 海外特約撰述 林逸欣(倫敦)林琬娸(香港) 美術設計 黃志勳 張惠雯 今藝術 & 投資總編輯 林亞偉 採訪副主編 陳意華 文稿副主編 柯舒寧 採訪編輯 楊椀茹 嚴瀟瀟 執行編輯 馬思源

編輯手記

Editorial

無滅不生,「香」起緣續 廖堯震| 84 典藏 ARTouch.com 總編輯 秦雅君 副主編 張玉音

新聞 News

Note

編輯 王萱 陳如意

「拍場 N0.1」張宗憲,七十年收藏心法— 《張宗憲的收藏江湖》在台發表會 藍玉琦| 92

電話 02-25602220

藝訊板塊 編輯部| 94

網站總監 艾力恩

沉香與 中國香文化

專題

Special Report

特約主筆 吳牧青

傳真 02-25673297 古美術編輯部電子信箱 gumeishu@gmail.com

一縷奇煙

藝文

青山永不老,93 歲姜一涵優游書畫— 國父紀念館「青山不老仙-姜一涵九秩晉三書畫展」 藍玉琦| 90

網站編輯 陳玉華 林依靜 社長特助中國區代表 謝盈盈 行銷事業部執行副總 林素珍 中南部地區業務經理 劉玉錦 業務專員 李芊樺 鄭敏惠 鄧祥彬 業務助理 葉偉方 北京辦事處 中國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 32 號蘋果社區 南區九號樓 B 座 1707 室 中國區業務顧問 宋安平 北京地區業務副理 田繼超 行動電話

13910223375

北京地區發行專員 黃 茜 電話 8610-58264541 傳真 8610-58264542 上海辦事處 中國上海市浦東南路 855 號世界廣場 34 樓 上海地區業務副理 張 華 電話 8621-58825010 轉 343 手機 13386202280 發行專員 許銘文 徐福伊 蔡芷瑜 訂閱、讀者服務專線 02-25602220#300.301.302.307 傳真 02-25420631 香港代理 大業公司 香港中環利源西街 7 號 電話 852-5245963.5250496 大陸代理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上海分公司 地址 中國 200001 上海市福州路 355 號文化商廈 9 樓

〈策展經緯〉 「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登場─

專訪故宮博物院策展人侯怡利 王怡文|100 〈香文化〉看圖說香事─

電話 8621-63747048 傳真 8621-63201402 戶名 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郵撥

19848605

社址 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 85 號 6 樓 印刷 中原造像股份有限公司 電腦排版 高瑞電腦排版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局版台誌字第 9657 號

從傳世圖畫與出土文物認識傳統香文化 廖堯震|106 〈馨傳飄香〉品香流芳,劉良佑和他的門生─

記中華東方香學研究會本事 藍玉琦|112 〈馨傳飄香〉 「器用」製作,蘇保在、周金團、章格銘的現代香道具 北京保利:宋〈漢宮秋圖〉 (局部),手卷設色絹本, 20×166公分。

張筠|117

典藏 App QR-Code

雜誌頁介紹 訂閱期數

〈瓊島沈香〉香風不息─

典藏官網古美術

࠵ऐᄱथ‫ڸ‬ 訂閱區域 國內定價新台幣

一年 12 期

二年 24 期

1940 元

3670 元

沉香產業發展現況及未來

大陸 港澳

新台幣

3850 元

亞洲

新台幣

4750 元

9200 元

戴好富|120

歐美

新台幣

5680 元

11000 元

7500 元

※ 以上國外訂價皆以航空計算,如需掛號者,每月需另加 10 美元 或新台幣 20 元郵資。

〈花都馥郁〉聞香識中國─

國內掛號 每本另加郵資新台幣 30 元 國外掛號 每本另加郵資美金 50 元

上海博物館赴法舉辦「中國芳香—古代中國的香文化」展

中華郵政北台字第 4363 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本社同意不得刊載

編輯部|124


鑑賞

Connoisseurship

壁畫的故事 I 宣化壁畫墓賞析─ 東南組張匡正墓 郝紅星、賈方舟| 172

滄海拾珠.東北篇─ 瀋陽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清宮散佚書畫(下) 筆記 Essay

李理| 180

〈嘉語錄〉

秀異 VS. 平庸

鄭又嘉| 130 論壇

Forum

展覽

Exhibition

從絲路到宮廷 ──

藝術背後:中國外銷茶具─ 香港茶具文物館、中文大學文物館學術講座 林琬娸| 188

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的中國織品收藏 史明理| 132

水墨畫的魅力 ── 由日本大和文華館藏概觀鎌倉至江戶時代之水墨 畫流派 古川攝一| 138

封面

北京保利

拍賣

資源枯竭,市場表現持續下修—— 倫敦春拍結果報導分析

Cover Report

Auction

| 190

非典型青花特展 ─

游智淵| 204

大學校園巡迴之首站:國立臺北大學場次導覽

中國嘉德| 206 北京翰海| 214 北京誠軒| 216

林家蔚、金芳如、邱筠涵、康雨樂、陳廷岳、溫仲斌、蕭妤庭| 144

北京東正| 220 北京古天一| 221 北京巨力| 222 西泠拍賣| 224 宏偉藝術| 226 廈門博樂德| 228 新光國際.台北藝流| 229 台北正德| 230

寶島民藝的光陰故事 ─ 北投文物館「時光造藝: 日治時期臺灣工藝發展源流 與傳承」特展 張筠| 152

考古

考古紀事 劉榕峻| 232

展訊

本月展訊 編輯部| 236

Archaeology

Calendar

特寫

Close-up

與博物館界及文物界資源共享 ─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詳述 「國寶文物修復 展示館」五項核心工作 鄭又嘉| 158

人物

Portrait

讓看博物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專訪上海大學副校長段勇談博物館事業 王芷岩| 164

為因應網路資訊時代來臨及增加本雜誌內容的廣泛傳播達到藝文推廣之宏效,本雜誌刻正進行藝術網路之建構,以期能結合現代科技,服務更多的讀者。 同時為兼顧在本刊投稿作者之權利,免生著作權之糾紛,本刊特此宣達:即刻起,凡受本刊邀稿,或於本刊投稿經採用者,本刊除將文稿刊登於本雜誌(含 電子雜誌),著作人並同意本刊將文稿內容透過網路廣為傳播,著作人如有不同意見者,應先聲明或保留。 ● 本刊為提供中國藝術文物資訊之交流平台。本刊刊載之拍賣、古玩城、博覽會、商家展覽等市場相關報導,以及商家和拍賣公司於本刊刊登之廣告內容, 均不負辨偽鑑真之責。 ●


新聞

青山永不老,93歲姜一涵優游書畫 國父紀念館「青山不老仙-姜一涵九秩晉三書畫展」 文.攝影︱藍玉琦

「書畫」單元,有著展中最早 作品,〈溪山高隱〉作於1961 年,雖出自黃君璧傳統文人畫 風格,然紅葉綠草之用色已見 自我風格,往旁看,時空跨 越55年,晚近2016年作〈生命 體〉陡入眼簾,畫面由濃重鮮 豔之幾何色塊構成,中央之主 體黑色呈之字形上升,或表達 左起:姜一涵2005年作〈鴻雁-遊魚荷四屏〉與1994年作〈半溪明月,一枕清風〉,2016年作〈梅蘭竹菊四屏〉。

著建構生命體,不禁使人聯想

「十年青山入夢頻,醒來老仙髮已鬢。髮禿鬚長益瀟灑,管

起西方的抽象表現主義。二者風格迥異,跳躍之大,然結合

它冬去又換春」。5月10日至6月19日於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

畫家生命歷程,是轉變亦是兼融。另有多件梅蘭竹菊四屏,

畫廊「青山不老仙-姜一涵九秩晉三書畫展」,展出姜一涵

雖是傳統文人畫題材,然設色、構圖迥異過往,視覺嶄新。

百餘件書、畫作品,見青山不老仙創作生命力充沛不輟。

姜一涵一路走來,學術研究、美學思考、書畫創作,緊密相

姜一涵,1926年生於山東昌邑,其學養歷程兼融中西。1949

扣。其作〈不似之似-荷魚〉及〈蘆中遠望,令人叫絕〉,

年入台灣師大國文系,從牟宗三修哲學,開啟思想之門。

皆拈自石濤句,綜觀其創作所貫穿之精神,在似與不似間,

1954年入黃君璧白雲堂習山水,1958年入吳詠香、陳雋甫鷗

借物抒發主觀情感,主觀情感又超越自然,物我合一,值得

波館學人物、花鳥。學術研究以《石濤畫語錄研究》及《元

深思玩味。晚近20年以「青山」為字號,書畫作品〈青山青

代奎章閣及奎章人物》著稱,1970年負笈美國,先後入堪薩

未了〉、〈雨後青山〉、〈青山無限好〉、〈十年青山入夢

斯及普林斯頓大學任研究員共十年。1973年始投入西方繪

頻〉,多見「青山」與之相互應和。其書畫作品多洋溢著歡

畫、雕塑、建築之研究。其書畫作品,植於傳統文人精神,

欣活力、毫無羈絆、逍遙自在之感,如其聯句:「走過去的

然其用色、結構、造型皆跳脫傳統,色彩鮮明強烈繽紛,使

路不要回頭望,流過去的水又怎能往回淌」,青山不老仙持

視覺形象多元,並具哲思和文化內涵,可謂一位文人對於傳

續向前邁步,取南朝陶弘景故事作書〈山中宰相〉,款識:

統水墨之現代演繹。

「二0二六年六月廿二日,遊池上興來書自聖。青山不老

該展由任教於東海大學美術系的藝評家李思賢擔綱策展,分

仙。壹百零壹歲矣,不假真的不假。」

為「書畫」與「畫書」兩個單元,探討姜老在書法與繪畫之 間自在遊走的自由和書畫美學的互滲關係。「畫書」中,姜 一涵以隸書結構為基本主體,重視漢字結構與空間關係,2006 年作〈念奴嬌赤壁懷古〉(七聯長卷),獨占據展覽空間 一面大牆,近16公尺長,浩浩蕩蕩,布局錯落,真如「大江 東去浪淘盡……」;2014年作〈替今人開新路,為往聖繼絕 學〉下聯款識:「書道之難首在境界,有境界必有氣度,有 氣度自有品味,若無品味休矣,亦朽矣臭矣!」表述見解。 姜一涵2012年〈壽〉、2005年作〈青山無限好〉等書作。 90

2018.6


新聞

「拍場N0.1」張宗憲,七十年收藏心法 《張宗憲的收藏江湖》在台發表會 文.攝影︱藍玉琦

「張宗憲」大名響徹收藏拍賣圈,5月16日本尊現身於台 北鴻禧美術館圖書室,在中華文物學會主辦《張宗憲的收 藏江湖》之專題主講暨簽書會,直接面對面,親自傳授 七十年的收藏心法。 「九○後」的他精神抖擻,風神爽朗,一身衣裝時髦精 緻,藍底白細紋鴨舌帽、白藍條紋西裝、白西褲、白皮

「拍場N0.1」張宗憲。

鞋,酒紅色絲絨口袋巾點睛,紳士範兒,派頭十足!鴻禧

閣間。」恣意笑傲。1971年勸進蘇富比前亞洲區主席朱湯

美術館張秀政、張益周、史彬士,收藏家王澄清、清翫雅

生進軍香港成立拍賣公司,張宗憲除幫忙找貨源並介紹自

集理事長林木和、中華文物學會副理事長陳筱君、中華文

己的客人給蘇富比,全力支持響應。有人想不明白,將客

物學會秘書長黃東墉、中華文物學會理事兼器物聯誼會召

戶資源給拍賣行不怕威脅生意嗎?但他著眼於共生互利,

集人張富荃、佳士得台灣區總經理翁曉惠、佳士得台灣區

未來趨勢,眼光看得更高遠,這就是張宗憲之所以為張宗

中國古代陶瓷及藝術部門專家詹元元、中國嘉德台灣辦事

憲。1980年代初,他先後將香港的五家古董店都關掉,持

處首席代表鄒積瑋、沐春堂拍賣公司負責人邱欣俊、長流

續廿年的古董店生涯結束,全心轉戰拍場。1985年後,

美術館館長黃承志及諸多收藏古玩圈同好,如同朝聖,擠

「Robert Chang(羅伯特.張)」的名字在國際古董圈被

滿會場。台北收藏界颳起一陣白色旋風。

叫響,他銳利的獨到眼光,成為中國古陶瓷器物著名的拍

張宗憲出書不是新鮮事,出版自傳故事是頭一遭。對於著

場焦點人物。蘇富比前亞洲區主席朱湯生曾說:「正因為

述自傳,他總自謙表示:「一個古董生意人,又不是什麼

張宗憲的鼎力協助,香港才能發展成中國文物藝術品交易

驚天動地大角色。」這本書就在中國嘉德投資控股有限公

中心。」佳士得前亞洲區主席林華田表示:「張宗憲這樣

司董事總裁兼CEO寇勤催生十多年終告面世。

在全球拍賣市場上呼風喚雨這麼多年的大行家,很多年都 沒有再出現第二個。」

13歲至今92歲的張宗憲,闖蕩人生江湖,在古董收藏界浸

92

潤一輩子,總是坐在第一排,舉起拍場「NO.1」的牌子,

他的國際影響力,也敲響了中國內地拍賣的第一槌。1993

動見觀瞻。1948年,單槍匹馬闖蕩香港,不懂粵語、不懂

年,上海朵雲軒首拍,由謝稚柳開槌,他舉著第1號牌,

英語、沒有親戚、沒有朋友,只有一只皮箱、24美元,他

那時第一件拍品是豐子愷〈一輪紅日東方湧〉起拍價1.8萬

將24美元換了港元,約140元,「一塊錢過一天,就是吃

元,他始終淡定,最終以12.65萬元收入囊中,成為當時

門口的大排檔,白飯上有雞,一天吃兩碗。140天總能找

豐子愷的拍賣紀錄。他買第一件,也買最後一件。他說:

到一份工。」而後在香港站穩腳步,1959年開立了「永元

「有頭有尾,討個好彩頭。」1994年3月中國嘉德舉行首

行」,成為重要古董店家,名聲漸揚。1968年,進入參

場拍賣。張宗憲在場上舉起1號牌競拍第1號拍品:吳鏡汀

加倫敦拍賣會,成為當時國際拍場上屈指可數的華人,自

的〈漁樂圖〉,這並非特別有名頭的東西。起拍價是8000

此搭飛機看雲海、征戰萬里於倫敦、紐約、香港、東京之

元,張宗憲率先出到1.8萬,「一拍就發!」有台灣買家

間,堂號「雲海閣」即出自此,他曾自作詩:「蘇白瀟灑

跟到2.8萬,張宗憲舉3.8萬,再有人舉牌,張宗憲乾脆站

憶少年,舉杯抬頭望雲天,依偎輕鬆近碧海,霎際雲海在

起來,朗聲道:「今天嘉德店開張,祝他們興旺發達,八

2018.6


藝文

條、以及精緻的雕鏤紋飾,展覽現場並還 寫上發願文,記載了信徒的宗教生活與祈 原明代文人書房場景,從物品擺設、家 願,許多書跡仍清晰可辨。包袱布上的花

藝訊 2 0 1 8 板塊

具、到室內空間設計皆充滿文人情調,使 紋有印繪或刺繡者,包裹時花紋朝向內 觀者如歷其境,更能感受明代文人的生活 裡,故花紋保存良好。其中亦有在羅上以 風雅。此次還有一組雄赳赳的儀仗隊一同 泥金繪製紋飾的高級織物,令人驚豔。展 赴俄,共由66件出土陶俑組成,包括文 期至6月25日止。(文.圖

李如珊)

人、武士、樂手等老少人物,有的騎馬, 有的步行,姿態傳神,服裝、鞍馬等細節 講究,似為此行開路護送,相當引人注 目。此批文物皆為首次赴俄,展期至7月 25日止。(文.圖

李如珊)

03

南北建築大PK 中國屋簷下:中國古代 建築明器展

中國古代建築保存不易,多隨時間湮沒,

01

上博精品赴俄展出 大明王朝:文人時代的 光輝

02

祈願小包袱 曾住長干里—大報恩 寺出土宋代絲綢

院,兩地的建築明器恰可表現當時中國南

人時代的光輝」,於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博 期 就 成 為 佛 教 寶

北建築樣式之異同,亦代表了中原建築和

物館展出156件館藏,包括上海地區考古 地 , 遺 址 得 名 於

嶺南建築兩種系統。此展文物年代跨越商

出土文物和上海博物館館藏,展品豐富多 明 代 皇 家 寺 院 大 大報恩寺出土宋代織品。

釉、黃釉瓷器,工藝精湛細膩的剔紅漆 京古長干里,有著深厚佛教文化積澱,堪 器、仿古青銅器和玉器、金銀器等,集明 稱金陵佛脈的「寶地」。東晉初年始有長 代工藝經典之大成,全面展示大明王朝精 干寺之名,此寺於隋唐時破敗,北宋時重

質感的青銅器與玉器深受文人喜愛,有的 作為室內擺飾,亦有小巧的案頭清玩,在 本展可見多種樣式。明式家具是簡約設計 代 花梨和鐵力木家具,展現明式家具高 檔細膩的木質、溫潤的色澤、優雅的線

井、廁等周邊設備,展期至7月26日止。

宋代絲織品,並交由中國絲綢博物館進行 「望樓」可達四層,儲存糧食的陶倉則有 整理修復。此批宋代絲織品正於中國絲綢 七層連閣式,並加以彩繪裝飾,美輪美 博物館修復展示館展出,展覽分為三個單 元,第一為大報恩寺的考古發現與整理, 第二單元為信仰與守護,展示出土之宋代

物館的科學檢測與分析,以及後續的修護 與保護。 此批宋代絲織品多來自民間信徒,大部分 為包袱布,被用來包裹供品,織物種類豐 富,包括綺、綾、絹、紗、羅、絁等,又

2018.6

高高的望樓、院樓組合、以及穀倉、灶、

恩寺,為明代皇家寺院。2007年初,南 合院,是中國民居的原型。還有一類多 京市博物館在大報恩寺遺址發掘出近百幅 層的高聳建築,具有瞭望、偵查功能的

研究與保護,介紹此批文物於中國絲綢博

94

當時富裕人家的屋型,有完整的四合院、

建,名為天禧寺,並興建佛塔。明初時大 西漢的灰陶院落為當時經典而使用期較 修,永樂年間遭焚毀,重建後改名為大報 長的建築模式,以建築自四面圍起的四

絲綢與民間信徒的密切關係,第三單元為

明代青花文房展品。

代至宋代,然以兩漢為主,建築明器多為

以提花羅數量居多。有的包袱布上以墨書

漢代︿綠釉四層陶望樓﹀。

的先鋒,影響直至現代,本次展出五件明

的居住樣貌。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現正舉辦

館,30件(套)來自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

面,上海博物館近日主辦「大明王朝:文 早 在 三 國 孫 吳 時

明代好古之風盛行,仿造古代器形與古舊

漢時期居多,讓我們得以一窺2000多年前

展出文物中有88件(套)來自河南博物院

現在書畫、器物、文房用品、家具等各方 地 南 京 長 干 里 ,

彩的宮廷美器與文人世界。

留了古代的建築樣式,此種建築明器以兩

「中國屋簷下:中國古代建築明器展」,

明朝是文人文化的巔峰時代,文人品味體 大 報 恩 寺 的 所 在

樣,有明代官窯亮麗的青花瓷、五彩、藍 報 恩 寺 , 位 於 南

然作為陪葬品的陶製建築模型卻為我們保


奐,亦可見當時富足的農業生活。還有一 可見其對母親的重視。配合室內復原,壽 實體畫院,「只有輻散的畫家十三科,交 種以「院」和「樓」組成的建築形式「院 康宮東西殿設有崇慶皇太后專題展,展 織成宮廷繪畫的流動網路,而元人所謂南 樓」,在樓前以牆圍出庭院,如展出之東 出70餘件太后相關文物,共分「母儀天 宋『御前畫院』並不是實質的畫院機構, 漢綠釉陶院樓。建築明器中還有一種水榭 下」、「慈壽無疆」、「母子情牽」三 而是御前畫師之抽象集合體」。彭慧萍打 形式,展現時人的休閒生活與想像。穿梭 個單元。身處盛世的皇太后通常是不干政 破想像、深入探究的南宋宮廷畫師實況, 在這些縮小版的陶製建築物之間,彷彿 的,她靜靜地在宮中渡過年華歲月,透過 著實令人耳目一新!(文.圖

李如珊)

來到漢代小人國,進行一場穿越之旅。 此展,使我們得以一窺太后神祕的日常。 (文.圖

李如珊)

(文.圖

李如珊)

04

皇太后的日常

05

南宋畫院只是傳說?

壽康宮原狀及崇慶皇太 后專題展

彭慧萍《虛擬的殿堂: 南宋畫院之省舍職制與 後世想像》

06

持甌默吟味,搖膝空 咨嗟 廖寶秀《歷代茶器與茶 事》

「茶」是東亞文化中最 古老的流行飲料,中

南宋有院畫卻沒有畫院?據學者彭慧萍 國古代飲茶歷史悠久, 《虛擬的殿堂:南宋畫院之省舍職制與後 從 寺 院 禪 僧 、 文 人 墨 世想像》一書中的研究與文獻爬梳,其認 客 到 皇 家 貴 冑 , 莫 不 為南宋雖有宮廷畫師,卻已沒有如北宋翰 為 茶 之 風 味 與 品 飲 之 林圖畫院那樣的獨立制度與實質機構,此 身 心 翩 然 的 效 果 所 傾 畫院制度在宋徽宗時達於頂峰,當時畫院 倒,唐人陸羽將飲茶流程視為一門藝術, 具有明確固定的畫院院址、機構存廢的歷 茶器美學亦應運而生。南宋人吳自牧將點 壽康宮原是乾隆母親崇慶皇太后的居所, 史記錄、職制鮮明的上下層機構、集中編 茶、掛畫、焚香、插花列為四般閒事,雖 位於紫禁城的外西路,由正殿、東西配 制於畫院的畫師、階秩分明的層級制度等 只是點綴生活的休閒活動,卻能清心養 殿、後殿、圍房組成,爾後成為清代皇太 條件,這些在宋室南渡以後皆不存在。彭 性,營造風雅情調。曾任台北故宮博物院 后的宮殿。1950年代,北京故宮博物院曾 慧萍認為,南宋宮廷畫師分為「御前畫 資深研究員的廖寶秀,專精中國古代陶 將此處當作青銅器館以及文物庫房,早已 師」與「非御前畫師」兩大系統,以這兩 瓷,研究古代茶器、茶事數十年,從器物 失去原來的室內景觀。為恢復室內原狀, 種模式供職於朝廷,如馬遠、夏珪等人便 與繪畫重現中國歷代茶文化之豐富面貌, 故宮籌備長達六年,花費數年蒐集文獻資 是於皇帝跟前等待傳喚,專由皇帝御用、 並曾策畫台北故宮兩檔茶文化大展:「也可 料,重現乾隆三十六年十月二十八日那天 直接傳召的御前畫師,他們與帝后關係密 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畫特展」與「品 壽康宮的逼真場景,當年正逢太后八旬大 切,其他非御前畫師則分散在各機構,依 茶之道—亞洲茶文化特展」,除編撰展 壽。屏風、寶座、字畫、擺設等布置,皆 機構所需製作繪畫。

覽圖錄,亦出版過《宋代喫茶法與茶器之

是依據研究人員在史料中所搜尋到的零星 「散狀隸籍的供職網路,沒有穩定的職制 研究》、《茶韻茗事:故宮茶話》等書。 資訊進行復原,字畫除外,擺設文物皆為 層級,沒有專門的行政辦事房」,這就是 此次集歷年研究發表,由北京故宮出版社 真品。2015年,復原後的壽康宮開放參 為什麼1167年成書的《畫繼》稱北宋畫師 出版《歷代茶器與茶事》一書,搭配200 觀,成為常設展區,至今民眾仍可進入皇 任 職 處 為 畫 餘幅茶器與茶畫之精美圖片,並由中國最 太后的寢宮,親身體驗太后生活的華麗尊 院 , 卻 不 提 貴。 南宋畫師供

美的書獲獎者設計。本書內容不但涉及中

崇慶皇太后相當長壽,享壽84歲,在壽康 職 於 畫 院 。 宮住了42年,她八十大壽時,乾隆為其舉 彭 慧 萍 據 此

息息相關的日本與韓國茶文化,還原亞洲

行了盛大的慶典,宮廷畫家姚文瀚即畫有 認 定 這 是 因 〈崇慶皇太后八旬萬壽圖〉以茲紀錄,此 為 南 宋 並 無

經》中對於茶的產地與煮茶用水亦有所講

畫完成後便曾展示於壽康宮。乾隆總共幫 等 同 於 北 宋 崇慶皇太后舉辦過三次逢旬的大壽慶典, 翰 林 圖 畫 院

名茶,並介紹台灣茶文化的發展與飲茶方

獨立運作的

國古代唐宋元明各朝茶事,並包括與中國 茶文化的歷史脈絡與飲茶情境。陸羽《茶 究,本書亦帶領讀者認識名山、名泉、與 式,作者立足亞洲,從古代跨越現代,使 讀者如歷其境。(文.圖

李如珊) ART&COLLECTION

95


藝文

07

中國考古界學術龍頭大展 「尋真」北京大學考古教學 與科研成果展

左 新石器時代晚期〈泥質褐陶鴞面〉。

器時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漢唐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是中國田

考古、宋元明考古、考古技術

野考古的重要學術機構,其 師生參與數十項重要考古

與方法,展現考古文博學院

發現,由蘇秉琦、宿白、

於教學與考古研究方面的成

鄒衡等多位大師級考古學

就。

者掌舵,孕育出更多優秀

本展展出不少重量級的精彩

的考古人才。今年適逢北京

文物,包括北京大學考古專業

記錄了晉侯穌率軍參加周厲王親自指揮的

教員徐天進帶領學生在周公廟遺址

討伐東夷的戰爭,此戰爭恰巧是史料上所

進行考古調查時所發現的兩片帶有55字刻

闕載的。展品中一件可愛的〈泥質褐陶鴞

辭的卜甲,周代晉侯墓地所出土的青銅禮

面〉最為吸睛,這是北大考古團隊於仰韶

器〈晉侯鳥尊〉,此尊借自山西博物院,

文化遺址所發掘出土的,捏塑相當傳神,

僅展出至5月7日。〈晉侯穌鐘〉為16件編

可謂新石器時代的動人作品。展期至10月

鐘,其上共刻有355字的長篇銘文,完整

15日止。(文.圖

大學120年華誕,考古文博学 院主辦「尋真—北京大學考古教學與 科研成果展」,聯合中國多所考古機構、 博物館館藏,於北大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 物館展出370餘件(組)文物、圖版、照 片、報告、論文、工具實物等資料。本展 共分為六個單元:舊石器時代考古、新石

08

周〈晉侯鳥尊〉。

敦煌之語言學寶庫上線! 在法敦煌遺書免費在線瀏覽

圖左 梵 文《 般 若 波 羅 蜜 多心 經》,現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 圖右 維吾爾文寫本,法國國家 圖書館。

李如珊)

批文物就此離開中國,被收藏在法國國家 圖書館與吉美博物館,卻也受到妥善的保 存。近日,法國國家圖書館所藏敦煌文獻 的數位圖像已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華古

敦煌藏經洞裡的文物遺存被喻為是「古代 探險家相繼來到敦煌,繼英籍匈牙利探險 學術的海洋」,洞內浩瀚的文獻具有極高 家和考古學家斯坦因之後,於1908年來到 的學術價值,其中有90%是佛經寫卷,故 敦煌的是法國漢學家伯希和,他除了通曉 又被稱為「寫本圖書館」,敦煌寫本的文 漢語與中國古典文化,也熟悉多種中亞語 字除了漢文,還涵括多種中亞語文,實為 言,他在進入藏經洞初步檢閱時,便知道 語言學之寶庫。道士王圓籙於1900年發現 這裡藏有無數史料珍寶,最後帶走了藏經 此洞,金石學家葉昌熾於1902年出任甘肅 洞裡最精華的部分。 學政,首度鑑定出敦煌文獻和絹畫的重要 學術價值,然甘肅地方官下令就地檢點封 存,交由王圓籙看管。爾後英、法等國的

伯希和揀選了總計6000多件寫本以及200 多件絹畫、織物等文物,以500兩銀子向 王圓籙購得,裝滿了十大車運回巴黎。這

籍數字資源庫」正式發布,包括漢文、藏 文、梵文、回鶻文、于闐文、粟特文等珍 貴文獻,共計5300餘號3.1萬餘張,只要 登錄中國國家圖書館網站,即可自由線上 檢索,進行全文流覽。(文.圖

李如

珊)

09

字裏金生 松蔭藝術「錦龍堂俞 存榮 仿古蠟箋紙展」

蠟箋是清朝宮廷流行使用的書法用紙,色 彩多變,手工描金銀圖案,豐富了白底黑 字、一成不變的書法用紙。 蠟箋始於唐代,鼎盛於清朝,沒落絕跡於 民國,至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上海錦龍 堂俞存榮從1993年開始研究蠟箋工藝, 幾年來,致力於此工藝的傳承與延續。 完成一張蠟箋紙要花費十天到20天不等, 使用純天然植物顏料,讓箋紙有防蟲蛀效

96

2018.6


我一直相信接近藝術最大的好處,就是透過藝術讓自己與時代、與創作者、 與別人最深刻地溝通,這點劉先生完全達到了,而且遠遠走在我的前面。

姚謙


專題 Special Report

沉香與 中國香文化


一縷奇煙 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5/25∼2019/10/20


國立故宮博物院

﹁天香茄楠 — 香玩文化特展﹂登場

王怡文

專訪故宮博物院 策展人侯怡利

文 ∣

清乾隆〈雕伽楠木螭虎龍尾觥〉,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我覺得沉香不用燒,這樣擺著、聞著它自然散發的香

在沉香正流行的當下辦這樣一個展覽,很是接地氣。「我

氣,就是最舒服的享受。」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副研究

是偶然在整理庫房時,發現其實故宮收藏有很多沉香的東

員侯怡利爽朗的說著。「香」自古與人們的生活便密不可

西。我不知道過去的研究員有沒有發現過,但我想說既然

分,最少自東漢「博山爐」的出現即可知人們習於焚香,

有這麼多,重點又都是成器的作品,而不單純只是料而

而焚香此後更成為文人四藝的一部分。國立故宮博物院於

已,辦一個這樣的展覽正是時候。」她表示,故宮僅有一

5月25日起舉辦「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是展聚焦

件收藏品為沉香原木,此次並未展出。「若是去逛坊間藝

清宮「沉香」的使用及鑑賞等,百餘件展品中有近95%是

品店,常常會看到奇形怪狀的沉香,但很少很少會做成器

第一次展出,可謂一場難得一見的「滿庭香」盛宴。

物的。」多數沉香成器作品現在也都收藏在故宮。

展覽經緯

侯怡利介紹說:「『香之道』呈現的是清宮怎麼樣用香,

沉香為香木中最常被人提及者,也是這次展覽的主角。它

當中可以看到

係由瑞香科樹木經過刀傷、蟲蛀或細菌感染傷口所分泌的

收藏陳設、

樹脂,經過長時間結節而成。沉香的價值在哪?侯怡利簡

配飾以及品香

單明瞭的告訴大家:「因為它會香。」

的香具等,來

「這次展覽標題『天香茄楠』中的『天香』二字,取自北

呈現清宮這一

宋丁謂《天香傳》,而『茄楠』在明人的筆記小說中,是

部分;『香之

被歸為最高等級的沉香,也剛好符合此次展覽絕大多數展

味』則是來看

品為沉香所製的特性。」北宋丁謂《天香傳》為目前所知

我們現代人怎

中國最早以沉香為主題的專書,當中記載沉香自古便為人

麼玩香跟品

所用,最早用於祭天禮地的場合,焚沉香祝禱。這樣的傳

香,其實一般

統延續到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當時宮中舉辦祭祀典禮,

觀眾也很少有

寶香不絕,燒的便是沉香:「馥烈之異,非世所聞,大約

機會接觸到這

以沉水、乳香為本,龍香和劑之……」 「其實這就是好玩」,侯怡利笑著說起展覽起源,並認為 100

這次展覽一共分為兩個單元:「香之道」及「香之味」,

2018.6

從保存沉香的錫盒出 發,此次展覽不論在 展場設計、展覽導介 到海報都以銀色作為 主題色。


專題

一縷奇煙 Special Report

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

〈策展經緯〉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2018/5/25∼2019/10/20

一塊,所以這一部分會有現代品香的工 具及香席的布置。」 侯怡利強調,她鎖定的並非是品香文化這 一部分,「古書就曾記載沉香『只要佩戴 少許,就可讓滿室馨香』的特性,也就是 只要佩戴在身上,就會有香味,像是做成 帶頭、香牌、手串等,不一定要燒,這些 都很香。」講到故宮收藏的沉香香氣之濃 郁,她不諱言真的該多吸個兩口。「我是 從佩戴、陳設的角度出發,倒不是要討論 品香活動。」同時侯怡利也坦言,這次的 展覽不像過去其他博物館香文化特展中會 追訴其古老的歷史脈絡,就是聚焦在清 宮。「其實清宮這樣的沉香文物,在外面 是很難看得到的。」

清〈茄楠木雕小配飾〉,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令人好奇的是,出身東北游牧民族的滿清皇室,是怎樣吸

木,除見有「按香形式」、「酌量畫樣」等希望不過度浪

收、接納看似充滿漢文化色彩的沉香。「不只是乾隆,其

費材料的指令,「做完器後剩下多少香末,都要清楚記錄

實從雍正開始就已經有很多相關的檔案記載,這一整個脈

有幾兩,之後也是要收存起來的。」是展展出一套清〈茄

絡應該是從明代一路傳下來的。若要說不同文化的結合,

楠木雕小佩飾〉,工匠應是將做器剩後的殘餘沉香木片再

我們在檔案中見過用沉香來製作滿清特有的火鐮盒,這次

次利用,雕成小魚狀,當中最小僅1.1公分,十多隻沉香小

展品也有扳指、扁方等作品。」侯怡利繼續補充道,「當

魚一次排開,好似一池水塘風景。

有一件香木送入宮中,雍正就會請人來認看,認看的標準 也是按明代書籍中所寫的品類來分,我認為清宮並未增 加類別。認看若是件好香木,就會請人做成器,不好的就 收入庫房。這類的記載在雍正朝非常多,更不要說乾隆 朝。」她坦言,一生作詩無數的乾隆皇帝,竟未留下一首 沉香的詩詞,也未見有關於宮廷品香活動的記載;但侯怡 利也說道,她在閻立本〈職貢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及清乾隆時期〈萬國來朝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中,

精品介紹 明代文獻中曾提及不下近百種的中外名香,沉香當為其中 之一。而沉香之中又有多類。大家或許會好奇,流傳至今 的清宮沉香是屬於哪種等級?這一點其實相當難以回答, 但侯怡利推測,故宮目前收藏的沉香應多為「茄楠」等 級,為沉香中的上上者。

皆發現了疑似沉香的蹤影。

茄楠,又稱伽南、奇藍、琪楠、棋楠等。關於茄楠,明代

此外,從文獻記載中也可知道,清宮有多麼寶貴這些沉香

文人文震亨《長物志》有詳細論述:「有糖結、金絲二

ART&COLLECTION

101


看圖說香事

廖堯震

從傳世圖畫與出土文物 認識傳統香文化

文.圖︱ ∣

圖1 西漢〈綺地信期繡香囊〉,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館藏。

中國香文化源遠流長,早從上古時代,人們便相信香氣具 有溝通神靈的功能,因此多將之用於祭祀和禮儀;而在 日常生活中,香草也起著驅蟲、香身、居家薰香等多種用 途。漢、唐之後,隨著用香的普及,不僅宮中從帝王、嬪 妃、以至官員等皆趨之若鶩,民間文人雅士亦成為香文化 的主要推手;宋代起,甚至還逐漸發展出所謂「四般閒 事」,即「點茶、焚香、掛畫、插花」的生活品味,影響 後世極為深遠。有關香文化演變的歷史,此前理解多限於 來自古書的記載,直到跨入20世紀後,拜科學考古之賜, 透過大批出土之香具與傳世壁畫及繪畫圖像的交相印證, 這才清楚揭示出古人愛香、製香、品香、行香等儀式,大 大增進了現代人對於傳統香文化的認識。

貴妃的香囊

106

人的魅力吧。 那麼,早期的香囊呈現何種模樣呢?1970年代於中國湖南 省長沙市馬王堆一號漢墓的考古挖掘,不僅使長眠地底 2000多年的西漢軑侯夫人辛追之形象重現天日,也出土了 多達十餘種香料,分別盛放在藥袋、香囊、枕頭、妝奩和 薰爐內,為世人揭開了漢初貴族婦女用香習俗的面紗。出 土之際,除了辛追左右兩手各握有一個繡花絹面香囊,墓 中還另外可見四件形制相同、但大小不一的香囊,內盛茅 香、花椒、辛夷等香料。其中,位於東邊箱65號竹笥中的 一件〈綺地信期繡香囊〉(圖1),上部為素絹,下部用 黃色綺地「信期繡」縫製,底為幾何紋絨圈錦,腰有繫 帶,其刺繡華美之程度,展現了漢代織繡的最高水準,顯 見當時貴族對於香具珍視的程度。

由中國古代香文化的相關記載來看,漢代之前用香,有一

佩戴香囊的習俗,演變到了唐代,更蔚然成風。此點從皇

種是以佩戴為主。如《禮記.內則》稱:「男女未冠笄

室貴族與士人愛香、佩香的軼事大量出現在詩詞文學和

者,雞初鳴,咸盥漱,櫛縰,拂髦總角,衿纓,皆佩容

史料中,可見一斑。例如,杜牧〈長題雜句六首〉有「六

臭」,所謂「容臭」,指的即是裝填香料的絲袋,又稱

飛南幸芙蓉苑,十里飄香入夾城」一句,說的便是唐玄宗

「香包」或「香囊」,另有附絲線可掛於頸下者,稱為

與楊貴妃遊御花園時,車馬所經之處雖相隔十里,仍能聞

「佩香」。如此將令人愉悅的香物帶在身上,不僅可以掩

得香味。另外,《舊唐書.后妃上》亦記載,唐玄宗在馬

蓋異味,在人際互動上免於失禮,想來亦能散發出優雅迷

嵬坡之變後,欲將楊貴妃改葬於他所,遂派人前往取其屍

2018.6


專題

一縷奇煙 Special Report

〈香文化〉

圖2 唐永泰公主墓壁畫,可見 兩位侍女腰間佩帶香囊。

在唐墓壁畫中不難見到許多侍女腰際佩戴有織繡香囊(圖 2),但唐代香囊其實並非只有織繡香囊,尚有另一種以 金屬製成、過去被稱為「薰球」或「香球」的圓形器。 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中出土了大量的金銀製香 具,據一同出的《衣物帳碑》所示,在唐僖宗所奉納的金 銀器中有「香囊二枚」,此正好能對應到出土的一大一小 兩件香球,由此才揭開了香囊與香球實乃「共名」,以及 楊貴妃佩戴的香囊可能為金銀製品的歷史謎團。 細觀法門寺地宮出土的一件〈鎏金雙蛾團花鏤孔銀香囊〉 (圖3),囊體為鏤空圓球,上下半球以合頁鉸鏈相連, 下半球內有兩個由同心圓組成的持平環,以承軸掛於中 央,如此一來,無論薰球如何轉動,小杯始終能保持水 平;即使傾斜,杯內的香品也不會傾倒出來。這種運用持 骨,沒想到當尋得葬地欲發棺時,只見其「肌膚已壞,香 囊仍在」。

平裝置的精巧設計,類似於近現代航海經常使用的陀螺 儀;也就是說,唐代的這項技術領先於歐洲至少1000年以 上。由唐代皇室貴族居然將如此先進的科技運用於製作香

究竟楊貴妃所佩戴之香囊為何?竟可經久而不腐爛!雖說

圖3

囊,便不難看出當時人們追求高品質用香文化的風尚。

唐〈鎏金雙蛾團花鏤孔銀香囊〉,法門寺地宮出土,法門寺博物館藏。

ART&COLLECTION

107


品香流芳, 劉良佑和他的門生

藍玉琦

記中華東方香學研究會本事

文︱ ∣

劉良佑為中國當代香學復 興 第一人。攝 影 楊 仁 甫 (本刊資料室)。

「現在亞洲地區香文化的盛行,真的是從台灣開始的,這

引起廣大迴響,並曾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

一塊其實台灣做的很好,這真的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在地文

至善園舉辦香席,希冀透過香文化的推廣,提升人們的心

化。」國立故宮博物院「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策展

靈生活。

人侯怡利語氣自然且肯定,說明了故宮博物院此次除展出 傲視全球的清宮典藏,更是難得與民間香文化單位合作, 展出現代香席工藝作品之因。

112

沒有劉良佑,就沒有中國香文化的復興。劉良佑,集畫 家、陶藝家、藝術史學者於一身,1971至1978年任職國立 故宮博物院,研究琺瑯彩器、陶瓷器、玉器、雕刻等工

沒有過去,就沒有現代。展覽的二大主軸,「香之道」陳

藝,也接觸到清宮的香具和香材。在研究器物的過程中,

述了過去宮廷裡以香製作的收藏及佩戴器物;「香之味」

發現諸多過去被認為是藥盒、粉盒甚至印盒者,皆是香

著眼於現代台灣之品香香席及香事器用。營造出一場「有

盒;而香爐也被誤判為碗和燈,這皆是因為對於傳統香文

味道」的展覽,此中展示香席及香事器用,蓋繫於「中華

化的陌生所致。劉良佑夫人羅曼莉說:「他心思很活躍,

東方香學研究會」。中華東方香學研究會,創辦人為劉

若熟悉了一塊領域,就會轉向新領域挑戰,一直在找不同

良佑(1946∼2007),是台灣第一個發揚傳統香文化的

的題材去深度挖掘。當他接觸到香時,發現這是完全空白

團體,2006年11月於華山藝文中心舉辦成立大會及品評香

的一塊。」在1990年代,台灣雖已有人在玩香,但大部分

席,2007年正式於內政部登記立案為非營利組織團體,

都是在家具店、古董商處,將整塊香木放入爐中燃燒,但

2013年於歷史博物館舉辦「靈臺湛空明—傳統香文化展」

那並非「品香」,而是直接「燒香」,沒有「香文化」的

2018.6


專題

一縷奇煙 Special Report

概念。「由燒香走向品香,這是較為精緻的傳統文化,屬 於心靈層面。我先生認為現代人生活忙碌,在品香的過程 裡必須讓心先靜下來,若沒靜下來,是無法行香的。所謂

〈馨傳飄香〉

『四般閒事』:焚香、點茶、掛畫、插花,得須『閒』, 心若無法靜下來,沒有一樣可以好好的去認識。」再者, 一般人即便對香文化有聽聞,印象中也只知有日本香道, 劉良佑為傳統香文化的失落感到憂心,這都促使了他加緊 腳步鑽研香文化,且絕非紙上談兵。他整理古籍典籍,實 地探訪香的產地,購藏香木材料,開發製作香道具,進而 重建一整套完整的香席活動,著有《靈臺沉香:中國傳統 品香文化與嗅覺之美》、《品香之道》、《香學會典》等 香學著作,形成廣泛的實質影響力,被稱為中國當代香學 復興第一人。「良佑他是實踐家,他若研究器物就會去購 買器物,在有限的資金內去購藏,這過程中就會很謹慎,

裡,覺得器物至少有形可供玩賞,視覺、觸覺都是很美好 的。香,卻是看不出個所以然來,價格不菲,而且還是要 把它燒掉的。當然每次燒只是一點點。他很執意要走香這 條路。」當時去南洋買香材,並不容易,這些香材是禁止 出境的。去當地試香,價錢要先談好,再由當地人想辦法 運回台灣,完全只能基於彼此信任,也就必須承擔著很大

對於東西的真偽要很有把握。他並不是只從歷史資料中去

的風險。「香種類多又是按重量算價錢,且因氣候溼度,

做理解,也會實地走訪考察。對中國大陸初開放時,就到

原來可能是多少重量,到台灣時還會再變輕,重量落差甚

各個不同的窯址去實地採訪、認識。這是他一貫的態度,

大。這些都需要靠經驗累積。我剛開始對於香領域的價錢

一定要很仔細地去了解。買東西是最好的學習,買錯了就

是很質疑的,我說我弄不清楚這東西,他說沒有關係,他

會一輩子去記得為什麼會錯。」

會弄清楚,會完全負責,我只管開支票就行。」「這是沒 辦法的事情,沒有不同的香材,就沒辦法教學。學生學了

一爐初熱,終生忠於香靄

以後也要有基本香材可使用,對香木種類、味道、價位都

當劉良佑將興趣轉向研究香文化時,也就是付出一輩子

要有不同認識。」

了。羅曼莉在故宮工作了14年,對劉良佑研究的每一個 文物項目都很感興趣,開始對於先生轉向香研究也曾有過 疑慮。她說:「畢竟這是過去完全沒接觸過的領域,發 現香的價格比先前購藏的器物都還貴,在我當時的認知

劉良佑離開故宮後,陸續在文化大學、逢甲大學任教,除 校內同學,也另外帶有著一班學生。這些追隨劉良佑一路 學習中國藝術的同學,也就是成立中華東方香學研究會的 班底,現任理事長林碧嬌言:「廿多年前就跟隨老師走蒙 古、走建陽、走絲路、走印度、走東南亞,實地考察,跟 老師學玉器、書法、家具等,一聽到老師要教新的東西, 〈有香來香席〉,設計: 劉靜敏、製作:蘇保在、 周金團。圖 國立故宮博 物院。

ART&COLLECTION

113


香風不息

戴好富 ︵中國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海口綜合試驗站站

沉香產業發展現況 及未來

文.圖︱

長,海南省沉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雲 南 沉 香 與 土 沉 香。 《 中 國 植 物 志 》第 5 2( 1 )卷,瑞 香 科 (Thymelaeaceae),沉香 屬(Aquilaria),曾孝濂 繪圖。圖╱本刊資料室。

如果要選一種香料作為代表,反映延綿千餘年的中華香文

文化生活方式。然而,清中期以來,由於貧窮、戰亂等原

化的興衰繁盛,沉香可以說是無可爭議的選擇。

因,香文化遭到了重創;近代直至中國改革開放前後才慢 慢復甦,悄然回歸。

萬香之首:沉香的文化意義與實用價值 作為「沉檀龍麝」四大名香之首的沉香,被譽為「樹中鑽 「一片萬錢,冠絕天下」,收藏級沉香的珍貴,很早就被 世人所知,《紅樓夢》中貴妃賈元春奉旨榮歸榮國府時, 賜予賈母的禮物中,便有沉香拐柱一根、伽楠念珠一串。 其中尤以披著神祕面紗的奇楠沉香,是沉香中的上品,深 受世人喜愛。 奇楠沉香的稀缺珍貴,使它的價格在拍賣市場中不斷創造 新高。數據顯示,從2010至2016年,短短六年間,海南 黃奇楠的價格就從人民幣600元╱公克,飆升至人民幣1萬 2000元╱公克,翻漲了近20倍之多;與此同時,海南白奇 楠沉香、惠州綠奇楠、越南白奇楠的價格,也有大幅度的 飆升。 人們對沉香的競相追捧,並不僅僅是因為一時興起。沉香 的價值究竟有多大?這得從沉香的歷史說起。沉香背後, 承載的是中華深厚的「香文化」。南宋吳自牧在《夢粱

120

石,木中舍利」,在醫藥、香料、宗教文化以及收藏方 面,均有極高的價值。《日華子諸家本草》、漢末的《名 醫別錄》、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多部古代醫藥典 籍,均對沉香功效進行了描述,認為沉香是中藥處方中一 劑重要的藥材,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的功 效,還可以用於治療精神疾病。 在當代,隨著沉香價值被進一步認識,沉香種植、結香、 加工提取、銷售至金融的全產業鏈已初步形成,同時還 帶動了農業、輕工製造業、旅遊業以及服務業等產業的發 展。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沉香收藏界有超過20萬人,民間資本 高達人民幣數百億元。在宗教方面,沉香被當作供香,用 於焚燒拜佛,或用作雕刻佛像、佛珠等工藝品,以及煉製

錄》裡,描述江南士人的日常風雅,將焚香品香與點茶、

精油。在醫藥方面,沉香藥用功效眾多,但目前沉香類中

插花、掛畫,一起稱為「四般閒事」,是一種代表修養的

藥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2018.6


專題

一縷奇煙 Special Report

〈瓊島沉香〉

人工種植沉香 由於天然沉香十分稀有,導致市場上,尤其是醫藥市場,

國現有白木香的總種植面積已超過150萬畝,每年造林5萬 至10萬畝。

沉香缺口愈來愈大。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中國市場對

如何讓沉香樹到達結香期後產出好香?最為關鍵的一步,

沉香的需求量成倍增長,國內產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

就是要選擇好的品種。一株經過優選優育過的種苗,擁有

求,中國沉香年需求近600公噸,其中近80%以上依靠進

良好的生長特性;在規模化種植下,也能保持不錯的生長

口。因而人工種植沉香作為天然沉香的替代品勢在必行,

態勢。

且是解決市場供應和平衡市場價格的關鍵,擁有巨大的市 場發展潛力。

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海口綜合試驗站沉香研發創新團 隊歷時多年,通過母樹選擇、引種馴化、嫁接繁育等手

目前,中國人工種植沉香基源樹種為白木香,主要集中在 廣東、海南、廣西、雲南和福建等地。據不完全統計,中

段,成功選育出熱科1號沉香和熱科2號沉香兩個白木香的 新品種,並分別於2016和2017年獲得了海南省林木品種審 定委員會認定,獲頒「林木良種證」。這兩個白木香新品 種均具有「易產香、產量高、質量優」的特性,生態適應 性較廣,尤其適宜在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福建等省 區,以及貴州興義、西藏墨脫等地種植;另外,它們對土 壤要求也不高,在酸性紅壤、磚紅壤、山地黃棕壤、石灰 岩的山地、丘陵地、臺地或退耕還林地、山坡地等都可以 栽種。其中「熱科1號的最大優勢在於結香快、結香面積 大,同時結香質量高,其所產沉香中沉香特徵性成分色酮 類化合物的含量是普通白木香結香的三倍以上,適合製作 手串、擺件等工藝品,可解決現今人工沉香不適於製作手 串和工藝品之弊端。熱科2號沉香最大的優勢則是結香品 質高,具備奇楠沉香中含量較大的兩種色酮,可解決目前 人工沉香品質不高的弊端,且熱科2號沉香在幼林期就表 現出易結香之特性。」 隨著沉香樹的大量種植,結香問題隨之出現。過去,沉香 都是天然結香,比較稀有且耗時漫長。海口市綜合試驗站 在總結全世界結香技術的基礎上,發明了整樹結香法,利 用沉香樹「逆境脅迫—微生物轉化」的結香機理,人工設 計出一種結香劑,通過「打點滴」的方式,將結香劑注入

沉香種植基地。攝影╱戴好富。

ART&COLLECTION

121


展覽

Arts, Boston)的東方部門。在1914年的《克利夫蘭藝術 博物館學報(Bulletin of 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中,一份關於麥克利的聘任發布裡提到:「期待他(麥克 利)對東方藝術的熱忱與知識,將會促進克利夫蘭對近東 與遠東藝術的關懷,並在不久後便能全心致力於博物館東

方藝術部門的照護。」(註2)今日館方的亞洲收藏,特 別是中國文物部分,幾乎包含所有的藝術品媒材,尤精於 佛教雕塑、古典中國繪畫、中國陶瓷及絲織品。在這四大

克 利 夫 蘭 藝 術 博 物 館

類目中,CMA的中國絲織品之精彩收藏,卻較少獲得外 界注意。然而,館方在絲織藏品方面的整體實力,反映出 其建立者的致力目標,也就是「克利夫蘭——有著重要的

成衣和織物工業——應該具備一個精美織品收藏的優勢存 在……」(註3) 作品年分從8世紀至當前時代,並包含廣大的地理區域,

文︱史明理(Clarissa von Spee,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東方部主管) 翻譯∣林逸欣 圖︱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即從中亞沿著絲路貿易途徑直到中國東南部的皇家絲織中 心,這批織品以其高端品質、保有原狀和多樣的絲織種 類、製作技術與極致作用而備受矚目。在1997年時,CMA

從1916年開幕至今,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The Cleveland

與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Museum of Art,簡稱CMA)的歷史已達百年之久。從一

New York)曾共同策劃一場精彩特展,題名為「絲如金

開始,博物館即採行免費參觀,並以「永遠增進公眾利

時:中亞與中國織品(When Silk was Gold:Central Asian

益」為己任。當時克利夫蘭是美國境內最繁榮、富有的城

and Chinese Textiles)」,向大眾呈現在亞洲地區之外,最

市之一,有著各類且多元的居民團體,包括很多外來移民

為重要的兩批中國與中亞織品收藏品範例。

和廠房工人。因此博物館委員會 便想要讓該機構成為「社群中一 股具有活力的教育力量」,且深 信欲達此一目標,就必須以徵集 「藝術裡所有門類的最佳作品」 為手段方法。(註1) 除此之外,CMA百科全書式的藝 術品收藏,不僅以其珍稀與精湛 聞名於世,從博物館設立初期時 更針對印度、中國、日本與韓國 藝術為關注重點。事實上,館方 的首位策展研究員亞瑟.麥克利 (Arthur MacLean),便曾受訓 於波士頓美術館(Museum of Fine 圖1 〈粟特大衣附有雙鴨珠型紋章〉;唐代中國襯裡,公元700年間。約烏茲別克地區。絲:緯編複合斜紋織(錦繡)。 48×82.5公分。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J. H. Wade基金購買,1996.2.1,©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132

2018.6


中國織品的輝煌時刻:從絲路到宮廷

〈織品特展〉

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2/8∼8/12

今年度從2月8日起至8月12日止,CMA在 新的展廳陳列中特地展示其嚴選的藏品, 以「中國織品的輝煌時刻:從絲路到宮廷 (The Splendor of Chinese Textiles:From the Silk Road to the Imperial Court)」為旨以饗 大眾。在本次展示作品裡,年代最早的織物 是一件8世紀的大衣,有可能是為年輕的西 藏王儲所作(圖1)。這件作品是館方相當 近期的重要購藏,對此精湛織物已有許多相 關文章論及,與之同時收藏的還有一條褲 子。關於大衣的外部布料,是以五種絢麗色 彩編織而成的絲織錦繡(緯編複合斜紋), 並在珍珠圓點環狀中彰顯一對鴨子,具有來 自粟特(今屬烏茲別克)或東伊朗地區極為 珍稀和流行絲織的所有特徵。(註4)而大

圖2 中國北方遼代(907∼1125)〈皇室鞋靴〉,絲:緙絲;兩種金屬織線。47.5×30.8公分。克利夫蘭藝術博物 館藏,J.H.Wade基金購買,1993.158,©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衣的內部襯裡,則是斜紋錦緞與中國製造的 花卉圖案。同樣的布料也被用在與之伴隨的褲子上(未展

或中心。(註7)除了貿易、移民和朝聖,工匠們的重新

出),表明這兩件服飾原本屬於同一套。與CMA大衣使

遷移之舉,也促成本土和異域圖案和紡織技巧的傳播、交

用同樣外部布料的,還有一雙小型鞋靴,現藏日本平山郁

流與融合。

夫絲綢之路美術館(Hirayama Ikuo Silk Road Museum), 共同成為完整的一套服飾。(註5)就大衣的原初狀況來 說,我們並不太清楚這件服飾是實際被用來穿著,還是當 成外交禮品,亦或可能作為交易貨幣之用。此種在衣物上 結合了粟特與中國絲織的特色,說明了生活於絲路上群眾 中的重要交流與文化互動,聯繫起中國、中亞與中東之間 的貿易途徑網絡。由於其源出西藏地區,因此這套所費不 貲的衣飾,似乎反映8世紀時吐蕃王國的強盛威勢,當時 該政權掌控今日四川、青海和新疆等地,亦包含甘肅走 廊。時任吐蕃國王的赤德祖贊(704∼754),曾試圖與來 自中國和粟特都市撒馬爾罕(Samarkand)的公主們以聯 姻方式締結同盟。(註6)

本次在CMA的展品中有一雙遼代(907∼1125)鞋靴,是 用上等緙絲工法製成,並繪有兩隻爭鬧中的鳳凰,正在追 逐著烈焰火珠(圖2)。儘管布料的鮮豔色澤,因埋藏地 底而變得略為失色,且金色絲線也有部分脫落,但其曾經 一度奢華的金絲與受中土啟發的鳳凰圖案,無不表明這雙 鞋靴應屬遼代皇室成員所有,原本的主人極有可能是位女 性。(註8)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雙遼代鞋靴是製作於 契丹人據有的北方地區,與之同時,南方中國的上層階級 女性,也開始興起裹腳的習俗。契丹人對於鞋靴的高度重 視,與其日常活動和半游牧的生活型態有所關聯。此外, 宋代(960∼1276)和遼代帝王之間的皮靴物件交流情 形,亦曾被記錄在一份11世紀的文獻當中。(註9)此類

在接下來的幾世紀內,來自中國北部和西北民族間之權力

緙絲製成的鞋靴造型,為從遼墓出土中青銅和鎏銀鞋靴的

群集的持續變化,反映在該地區織品和圖案的製作與交流

範式。例如一雙鎏銀鞋靴(年代約1018年或更早期),便

過程中。源於草原地帶的北方入侵者,占據了中土領地,

有著鳳凰圖案和雲卷紋飾,造型設計非常相似於CMA的鞋

進而導致當地漢人的移動遷徙。無論契丹、女真還是蒙古

靴織品,其出土於內蒙古自治區奈曼旗青龍山遼代陳國公

人,都曾強制擄獲不少漢籍藝匠,當中便包含紡織工人,

主與駙馬蕭紹矩合葬墓。(註10)這種具有顯著長尾鳳凰

之後他們遂離開原鄉,並移居到異族工藝活動盛行的當地

與雲卷紋的圖案,也能在一件大型的同時代青銅鏡上看到

ART&COLLECTION

133


展覽

日本大和文華館的水墨畫收藏係以可翁、愚谿等水墨畫初 傳日本之際的代表性水墨畫家為首,典藏了周文、文清、

由日本大和文華館藏概觀鎌 倉至江戶時代之水墨畫流派

雪舟、雪村、狩野元信、俵屋宗達、伊藤若冲、浦上玉堂 等諸多為水墨畫壇增輝的畫家之作。他們在畫作上留下姓 名,昭示作品係由己出,並相互競逐畫技。本文即是透過 介紹本次「水墨畫特展」的主要展品,概觀日本水墨畫諸 流派。

文∣古川攝一(日本大和文華館學藝員)

翻譯∣何玉新

圖∣日本大和文華館

可翁──初期水墨畫家之作 可翁據悉活躍於14世紀前半葉。由於其存世作品上鈐有可

138

自如運用線描及墨色濃淡暈染的水墨畫,為東亞特有的繪

判讀為「可翁」及「仁賀」之印,故有一說將其視為詫

畫形式。其獨到之處在於不只可以捕捉所繪對象的形體,

磨派(即活躍於鎌倉時代的繪佛師一派)畫家;但也有一

還能表現大氣和光影之變幻、人和動物所發出之音聲等涵

說認為其與可翁宗然係屬同人,曾先後住於建仁寺和南禪

藏目所不及之精神性的景象。成立於中國唐代的水墨畫,

寺,唯兩說皆無確證。館藏〈竹雀圖〉(圖1)即為其代

係於眾多禪僧赴日的鎌倉時代(1185∼1333)傳入日本,

表作之一。畫幅左側繪有兩桿竹葉,居上者隨風飜飛。岩

至室町時代(1338∼1573)迎來全盛期,成為代表該時代

上則有一隻麻雀翹首望向虛空,興許是感受到當下吹來的

的畫類。尤其在室町幕府的足利將軍家中,宋、元、明

陣風。位於畫幅中央的竹枝以濃墨表現,其上竹枝則以淡

等時代的繪畫,及書法、金工、漆工、陶瓷器等美術工藝

墨呈現,藉濃淡表現之不同於畫面上創造出空間深度感。

品,更被視為唐物而備受珍重,成為有助提高將軍家威信

包含麻雀和岩石在內等描繪主題,皆不使用輪廓線,而以

的用具。這些唐物多展示於將軍家的待客空間「會所」,

墨色濃淡層次巧妙表現各自質感。然最富魅力的部分,當

此可由堪稱該類展示之指南《君台觀左右帳記》得知。而

屬留白的效果,尤其畫幅右側的留白,誠使人感受到無盡

當周文、雪舟、和狩野派始祖狩野正信活躍之際,水墨畫

空間之延展。此畫既是以最小限度主題,表現出最大空

中也誕生出富有日本獨特審美意識和價值觀的畫風。待至

間、引人玩味水墨畫妙趣的一幅作品,從中亦能一窺日本

江戶時代(1603∼1868),水墨畫則主要為文人畫家所樂

中世人們如何看待自然的眼光。附帶一提的是,據本館首

於描繪。一直到今日,仍有許多人將水墨創作視為一大樂

任館長矢代幸雄所示,此〈竹雀圖〉之舊藏者原三溪曾將

趣。

本圖視為水墨畫中最好的作品之一,給予很高的評價。

2018.6


〈東瀛墨韻〉

大和文華館的水墨畫─雪村作品一舉公開 日本大和文華館∣5/25∼7/1

文清──逼真的人物描寫 文清約活躍於15世紀中葉。由於 日本京都大德寺內保存有其作 品,故一般將之視為與大德寺有 關的畫僧。館藏〈維摩居士像〉 (圖2)描繪手執拂塵、凴靠扶 手的維摩居士。維摩據信與釋迦 牟尼同時代,是一位住在古印度 毗舍離城內、極富學識的在家信 徒。當其臥病在床時,文殊菩薩 在釋迦牟尼指示下前往拜訪而引 發一場問答,此乃眾所周知的軼 事。本圖將維摩描繪成目光緊盯 觀者、張口欲言的模樣,讓人不 禁覺得彷彿是觀者成為文殊菩薩 與之問答的場面。相對於粗放的 衣紋輪廓線,其口部及顎鬚則使 用纖細柔和的線描,有著十分優 美的墨線。此外,其右腕和扶手 採俯瞰視角描繪,精采地表現出 觀者與維摩之間的空間距離感。 畫面上方有存畊祖默作於長祿元 年(1457)的題贊,講述一位名 叫善濟的禪僧遵照亡父遺言,以 家宅為佛寺,並將肖似亡父之姿 的該幅維摩像懸掛於房內。換言 之,這件作品是將維摩居士和善 濟之父的兩種形象疊合在一起。 圖1

日本鎌倉時代,可翁〈竹雀圖〉,日本大和文華館藏。

圖2

日本室町時代,文清〈維摩居士像〉,日本大和文華館藏。

ART&COLLECTION

139


展覽

型 英國學者柯律格譽為第一個全球品牌。於是,景德鎮白地

青 花 特 展

藍花的裝飾成為了青花瓷鮮明的標誌,在廣為流傳後,不 少國家也競相仿效製作,卻因各地胎土成分不同以及技術 上的困難,始終無法燒造出如景德鎮般潔白如雪的品質,

大學校園巡迴之首站:

故有所謂「類青花瓷器」產生。 青花瓷傳奇性的發展歷程,使它得以延伸出許多精彩的故

國立臺北大學場次導覽

事,縱然如此,當前對於青花瓷的研究及展覽,往往仍將 視野聚焦於典型中國景德鎮青花瓷,而忽略了它在世界各 地的挑戰與回應,因此這個展覽希冀跳脫以往以典型青花 瓷為中心的展出模式,把青花瓷放進世界史的脈絡裡,使

文∣林家蔚、金芳如、邱筠涵、康雨樂、陳廷岳、

溫仲斌、蕭妤庭 圖∣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觀眾看見青花瓷與全球各地的互動。我們將此次展覽定位 於「非典型」青花種類,當觀眾們來到展間,會發現周遭 的展件並非來自著名瓷都中國景德鎮,而是青花瓷走出中

14世紀中國景德鎮製造出世界最早的高溫青花瓷,隨著東

國後,向外發散乃至落地生根之地,如中國邊陲的雲南、

西方貿易展開,青花瓷逐漸於各地流通,在世界各個角落

中國之外的日本、臺灣、越南、泰國,甚至歐洲。這些非

都可以看見青花的蹤跡,它成為當時最炙手可熱的全球性

中國所生產的「類青花瓷器」或許被視為次級品或是模仿

商品,從帝王到平民人人皆為之瘋狂,甚至有外國傳教

品,然而我們正是想藉此引導觀眾將關懷的重心轉移至

士悄悄扮演著工業間諜的角色,欲一探景德鎮青花瓷的祕

「模仿者」身上。展覽中嘗試透過不同視角認識各地文化

密。自此,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陶瓷品類於焉誕生,直到今

如何回應中國青花瓷的概念(圖1、2),帶大家去發現在

日仍時常被應用於生活之中。

不同時代背景下,為了符合各地文化獨特的需求或限制,

什麼是青花瓷?潔白的胎土上,用含鈷的顏料進行彩繪, 再以高溫燒製而成,其最顯著的特徵,便是白地藍花的紋 飾,景德鎮17世紀的青花瓷是其中最經典的原型,甚至被

圖1 展場總說主題牆,邱筠涵提供,攝影╱康雨樂。

144

2018.6

以及對技術、原料、裝飾及實用的特有品味,「青花」發 生了許多豐富而有趣的變化。 特展有兩種觀展的方式,其一為以青花在各個不同區域的

圖2 展場一隅,邱筠涵提供,攝影╱康雨樂。

圖3 展場特寫,邱筠涵提供,攝影╱康雨樂。


〈全球品牌〉

非典型青花特展 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圖書館二樓∣4/26∼6/26

發展來敘事,以扎實的區域陶瓷研究為基礎,來看青花在

盤〉,典雅內斂的青花彩飾,展現當地因為鈷料水分較多

各地遍地開花的情景;另一個動線是以各地如何回應中國

而造成青花獨特的暈染風格。這些經由模仿與學習,掌握

青花瓷的概念出發,展現各地的類青花瓷器與景德鎮典型

了原料及工法而燒造出的非典型青花,在不同地區文化下

青花瓷之間的多元關聯。

因傳統、美感產生變化,進而形成各地自有之特色,也反 過來豐富了世界青花的面貌。

主題路線 ◎誤讀與挪用:各種你所不知道的青花超展開人生 ◎模仿與再創造:最高禮讚與紅海戰略

借用別人的點子讓產品更討喜受歡迎,自古以來便是常有

隨著景德鎮青花瓷風靡世界,景德鎮青花瓷的造型與紋

的事,在青花瓷的世界更是如此。在這次展覽中,我們就

飾,都成為各地仿效的對象。模仿是最高的禮讚,而各地

看到源自伊斯蘭世界的陶磚製作,經由西班牙地區傳入歐

為了模仿景德鎮的青花瓷,即使材料、技術無法相比擬,

洲,在中國外銷瓷熱銷的當口,荷蘭德爾夫特地區挪用了

無不使出渾身解數,設法趨近作為典範的本尊。在此次展

白地藍花紋樣的視覺語彙,製作出自成一格的藍彩陶磚,

覽的展品中,可以看到雲南、越南、日本、歐洲及臺灣各

並且影響了歐洲其他地區;日治時期因為發現優質瓷土而

地對於青花裝飾技法及紋樣的模仿。以雲南為例,當地胎

展開重要發展的臺灣北投窯,借用日本瀨戶內海地區的青

土雖細膩但偏黃灰色,釉色也是脫胎自當地的青瓷釉色、

花與型紙印繪技術,大量生產適合臺灣人飲食習慣的青花

使用本地鈷料繪製的青花發色呈灰藍色,整體的視覺效果

飯碗。

大不相同,但其努力追求趨近景德鎮青花瓷的意圖仍明顯 可見。以當地的原料及技術來模仿輸入的高價進口貨,也 可說是低價搶市的紅海戰略(圖3)。

在文化的交會與傳遞中,事情並非總是那麼順暢,「誤 讀」的狀況經常出現。但是誤讀不見得都是負面的後果, 還往往是交流激盪後新火花的產生。例如這次展出的歐洲

在白地藍花的視覺主軸下,模仿傳入的景德鎮青花瓷造

第一名瓷產區麥森(Meissen)〈藍洋蔥瓷盤〉,雖然並非

型,又因使用在地材料與技術而顯出特有風格,可說是

出自皇家瓷廠,卻更可以說明這個文化交流中誤讀、再創

一種「被動」的再創造;或由此延伸,各地因應當地特有

作後的重要影響。歐洲人因為將中國外銷青花瓷上的石榴

文化,而促成「主動」的再創造,有的是技術層面上的調

紋樣誤解成洋蔥,「藍色洋蔥樣式」成了美麗的錯誤,也

整,有的則是裝飾母題的變化。如日本有田〈青花花束紋

陰錯陽差變成新的原創圖案,不但在麥森皇家瓷廠成為經 典樣式,並且被其他窯場不斷模仿與複製。不論是挪用, 還是誤讀,它們都在原典範的啟發下做了很大的改變,但 也藉由這些新樣式的衍生與傳播,我們看到青花勢力的不 斷擴張。

◎競爭與量產:世界名瓷霸主爭奪戰 亞洲貿易瓷的歷史大約在8世紀晚期開始;而從有貿易瓷 出現,一直到19世紀,不論質或量而言,中國的外銷瓷一 直是貿易瓷擂台的霸主。但是這個擂台霸主的寶座,曾經 圖4 展場側寫,邱筠涵提供,攝影╱康雨樂。

ART&COLLECTION

145


特寫

的博物館規模都不大,經費和資源甚少、且年年被刪減,老機構的經費結構並無編列保存 修復文物的相關預算,其收藏往往只有幾千或幾萬件,進用的職員人數也相當有限,舊的 館舍空間更是有限,且往往不符合保存修復所需,每個博物館的收藏屬性和材質多半並不 相同,既不見得都能夠成立自己的修復室,也無法聘任足夠且具備不同材質專長的修復人 員;即使有的博物館、美術館擁有自己的修復室,也購買了高價的科學檢測儀器與相關設 備,卻沒有人能夠去使用和操作。目前老機構的收藏是處於放著隳壞的情況,所以國家修 復中心的成立有其迫切的需要。

158

2018.6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林正儀詳述﹁國寶文 物修復展示館﹂五項 核心工作

構共同組成國家級聯合修復中心的提案,但至今尚未聽聞任何後續消息。台灣絕大多數

鄭又嘉 國立故宮博物院

台灣需要成立國家修復中心的建言十幾年來持續不斷,也曾有立委提出由文物保護領頭機

與博物館界及 文物界 資源共享

∣ ∣


〈文保願景〉

國立故宮博物院是難得擁有自己獨立修復單位的國立大型

即將興建的故宮南院國寶文物修復展示館,林正儀表

博物館,如今更有前瞻計畫與新故宮計畫的龐大經費挹

示,在規畫過程當中,希望它是個平台,目前有和文化

注,針對故宮院長林正儀於今年2月「新故宮」記者發布

部協調,在文物保存維護、修復方面,整體上規劃大家

會時,提及「國寶文物修復展示館」將作為國家修復中心

如何共同來支援。關於國寶修復展示館的定位有幾個核

的議題,本專訪請其詳談規畫的內容、與國內外其他文物 保護機構如何協力、與學校及民間如何合作,來回饋並提 升台灣整體的文物修復環境。

資源共享

心工作:一是推動文物維護教育,包括全民對於文物保 存意識和觀念的教育和推廣以及專業上的培育,二是提 升相關知識,三是培育修復人才,四是支援環境不夠完 善的中南部公民營的博物館在文物保存空間和修復的需 要,五是整體修復產業的發展與扶植。

台灣文物保存部分都是由各館去發展,個別情況不同,不 像法國、英國、美國、加拿大,都有全國性的機構或組 織推動;國內也有人倡議,台灣應該要有一個國家修復中 心,整體保存和修復的主管機關還是歸屬於文化部,而故 宮有比較豐厚的資源,有長久累積的經驗和知識,身為博

以下為林正儀詳細闡述此五項核心工作的內容,並介紹 作為此五項核心工作指導原則、由故宮預計編寫出版的 《文物保存修復手冊》各章節的重點。

物館界的一分子,故宮資源應該跟整個博物館界和文物界

有助提升文物保存維護意識

一起共享。林正儀首先說明國寶文物修復展示館成立的背

第一點,全民對於文物維護的認知方面,由於很多文物

景及動機,並思考到故宮的公共性認為,在整體博物館事

是天然材質,在維護上很不容易,台灣的天候加上環境

業發展當中,一些專業和基礎工作應該共同去推動,大家

汙染、蟲害等,都會影響文物的壽命,如果全民對文物

都有責任,文物承載很多的歷史、人民記憶、文明,包含

維護有更深的認知和了解,知道其重要性,對將來文物

一些藝術的表現,這些文物已經是世界文化財,是台灣的

的保存和生命的延續會有很大的幫助。包括對文物怎麼

文化資產,大家都有責任去把它照顧好。

樣去維護、保存,如何提供更好的保存環境,有一些就

20世紀開始,全球對於文物保存意識開始提高,已歷經 60、70年不算短暫的發展歷程;然而在文物維護的意識、 相關知識、人才培育、專業資源的共享、體系的建立、各

可以寄存或捐贈博物館做保存和推廣。應該透過講習等 更多的教育和推廣活動,以達到全民文物保存和維護意 識提升。

國各地區文物特性、政府政策上的重視程度等在內,各國

專業知識的教育方面,文物保存技術有很多不同的面

博物館發展狀況並不相同。講到整個相關的知識或技術方

向,專業的教育就很重要。以故宮來說,光就文物的保

面,其實要到很完善、完備,讓這些知識技術能夠保護好

存環境,如防災、防蟲、溫濕度相關保存的方法、材料

這些文物,其實還是有很漫長的路要走,但是總是能有一

等,就有很多專業上的知識。另外,文物管理也很重

個起步,大家一起來努力。林正儀如此期許並以故宮南院

要,分成檢測和修復兩方面,這些知識也都很重要。其

國寶文物修復展示館的設立作為起點。

他還有展覽的包裝、運輸到布展、卸展、展覽期間的檢

ART&COLLECTION

159


人物

讓看博物館成為 一種生活方式 專訪上海大學副校長段勇談博物館事業 文︱王芷岩

圖︱段勇、本刊資料室

段勇,北京大學

本科畢業後,1989年進入中國歷史博物館(2003年與中國

考古與博物館專

革命博物館合併為中國國家博物館)陳列部,從事專業技

業博士,曾任北

術工作,正好趕上歷史博物館在館長俞偉超帶領下對『中

京故宮博物院副

國通史陳列』進行全面修改,即把過去圖解教科書式的

院長、中國國

展陳模式,改為以文物來反映中華文明歷史的新模式。如

家文物局博物館

當時提出『充分利用歷史文物直觀、形象的特點,減少文

與社會文物司

摘、書照、圖表、文字及美術作品,發揮博物館語言的優

(科技司)司

勢』、『挖掘館藏文物,加強徵集,補充、更新一部分文

長,現任上海大

物,改變文物展品長期不變的局面』。我作為工作人員,

學副校長。出版

得以親眼看到、甚至親手觸摸過去在歷史教科書上看到的

專著有《商周青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虢季子伯盤〉等中華祖

銅器幻想動物紋

先的神聖遺物,這是非常難得的神奇體驗,讓我感到很幸

研究》、《當代

圖1 段勇。

美國博物館》、

福。這跟我之後在碩士、博士階段學習考古,並將青銅器 作為學位論文研究對象有很大關係。」

《明清皇宮紫禁城》、《乾隆「四美」與「三友」》、 《國寶星散復尋蹤:清宮散佚文物調查研究》、《當代中

中國國家文物局時期

國博物館》和譯著《東亞藝術與美國文化》,以及50餘篇

獲取碩博學位、完成美國考察

專業論文和學術文章。

「1991年我進入中國國家文物局。當年文化部召開第一次

段勇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前 身)工作,與博物館結下不解之緣,並熱切投身於中國博 物館事業。他的研究興趣從器物研究和文化遺產研究,擴 展到博物館理論和實務研究。理論與實踐結合使他能夠深 入、全面審視中國博物館存在的問題,並形成個人思考。 本次專訪段勇表達對服務半生的博物館事業的熱愛,以及 為探尋中國博物館可持續發展做出的努力。

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要從文化系 統每個領域各抽調一個人,組成材料寫作組。我經組織推 薦,代表文物博物館系統被抽調參與材料寫作組,前後工 作了半年。這項工作結束後,我被國家文物局留下,一開 始在人事處從事幹部考核和職稱改革工作,後來在科技教 育處從事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在國家文物局雖然不能直接 接觸文物,但有機會經常看各種展覽,瞭解整個行業的新 動向。」

164

中國歷史博物館時期

「在中國國家文物局工作期間,我考取碩士研究生並取得

在觸摸文物中愛上器物研究

碩士學位;兩年後考取博士研究生並取得博士學位,碩、

「我於1985年考入四川大學歷史系,學的是歷史學專業。

博士均就讀於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專業為考古學與博

2018.6


〈博物館經驗〉

左圖2 商〈司母戊鼎〉,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右圖3 商〈四羊方尊〉,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物館學。碩士是以在職身分全脫產讀的;博士有些特殊,

青銅器銘文是解開青銅時代的鑰匙,那麼青銅器紋飾就是

在單位和學校支援下,人未離職,但我考的是國家計畫內

青銅時代的密碼。」

招收的博士生,三年讀完,不屬於在職博士生。單位儘量 給我提供方便,但我仍屬於全職工作人員,只能主要利用 業餘時間學習,比較辛苦。我尤其要感謝我的碩博導師李 伯謙,他為了遷就我的時間,特地將專業課放在晚上講。 我讀碩博期間參加過考古實習,但並沒有從事太多考古 實踐,主要做器物學方面的研究:碩士論文研究龍紋, 博士論文將其擴展

「2002年我很幸運入選參加中國國家文物局與美國梅隆基 金會合作開展的『中國博物館高級管理人員赴美研修專 案』,這一專案的組織很精心,使真正想研究博物館的人 能夠有很大的收穫。我用半年的時間,考察了美國各類代 表性博物館,以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弗利爾美術館、克利 夫蘭藝術博物館為代表,研究它們如何運作,重點挖掘博 物館『後臺』的內容。在考察過程中,我感受到當時中國

到獸面紋、夔龍紋

與美國博物館存在的差距,比如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志願

和鳳鳥紋三大紋飾

者有幾百人,一年做一、兩千場活動,博物館已成為大眾

體系。我研究青銅

學習、休閒的重要場所,並且社會人士對博物館捐錢、捐

器紋飾,一方面是

物,這些對於當時中國的博物館是難以想像的,也促使我

因為以前在中國歷

更加努力學習美國博物館的先進經驗。我白天實地考察,

史博物館工作期間

晚上整理資料,回國後報告基本成型,一兩個月就完成了

的經歷;另一方面

《當代美國博物館》的文字內容,之後配上圖片,由科學

青銅器及其紋飾,

出版社出版。書中對美國博物館的管理階層、組織結構、

用李澤厚的話說有

運作機制、業務流程以及社會環境等方面,都做了比較系

『獰厲之美』,非

統的介紹,並深入分析,整體內容和架構較為完整,給當

常神奇。而且我總

時正處在大發展前期的中國博物館同行提供了有用的參

覺得紋飾一定有特

考;但由於時間倉促,不少內容沒有充分展開,本來可以

殊的含義,如果說 圖5 《當代美國博物館》封面。

再豐富一些的。」 ART&COLLECTION

165


鑑賞

看見遼代的美好 宣化壁畫墓賞析之一 ─東南組張匡正墓 文.圖│郝紅星(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賈方舟(西南民族大學旅遊與歷史文化學院)

墓葬壁畫一向是中國繪畫的重要內

公里的下八里村村北,背山面水,黃

容,自漢以降有連繼不斷的發展。正

土深厚,是很好的埋葬吉地。而遼代

像物有等分,因為墓葬規格不同,所

這裡正是燕雲十六州之武州的城西,

◎墓葬形制

見壁畫水平也有參差。無論是帝王壁

北山有興福、七寶二峰,如闕高聳,

為斜坡墓道磚券雙室墓。墓葬坐北

畫,勳臣壁畫,抑或普通老百姓壁

闕前良田千頃,綠樹成蔭,又有佛堂

朝南,由墓道、天井、墓門、前甬

畫,它們一定是當時一定範圍內繪畫

道院、城關雉堞相望,風景十分優

道、前室、後甬道、後室七部分組

翹楚所為,儘管水平不一,但在反映

美,故財力雄厚的張、韓等姓家族才

成(圖2)。墓道位於天井南,階梯

當時思想文化、表現當時生產力因素

鍾情於斯,埋葬於斯(圖1)。

狀。長6.5公尺,寬1.2公尺。天井位

宣化壁畫墓前後經過五次較大規模的

於墓道與墓門之間。長1.8公尺,寬

發掘,共發掘遼墓17座,其中壁畫墓

2.9公尺,深4.7公尺。墓門位於天井

11座。根據墓葬方位,可分為東南、

北,下部為拱門,上部為門樓。寬2.9

西北、西南、西部四組,今按埋葬順

公尺,高3.65公尺。拱門下直上圓,

序逐一述之。

拱門外為立頰、門額、槫柱、上額,

上是相通的。況且,即使是老百姓的 壁畫也有精彩之作,堪稱中國繪畫史 上的奇葩。河北宣化壁畫正是這樣的 經典者。 宣化原本漢地,五代後晉石敬瑭將燕

再外為直牆。門樓由普拍枋、兩朵柱

雲十六州送與遼換做「兒皇帝」,從 此中原失去抵擋北方少數民族的屏 障,這裡的漢人接受異族統治數百 年,但也開啟了民族融合的新篇章。 遼也是一個很有進取心的民族,對外

最高的。

東南組張匡正墓 張匡正墓位於東南組墓葬的中部,下

頭鋪作、一朵補間鋪作、橑簷枋、簷 椽、望板、飛椽、連簷、仰覆瓦、脊 等組成,其中鋪作均為單抄單昂重栱

葬於公元1093年,是張姓家族中輩分

博采眾長,對內因勢利導,迅速發展 了本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使遼 在短時間內邁入較為發達的社會。宣 化壁畫墓的興起,正是遼民族文化發 展到一定階段、民族融合到一定程度 的反映。

墓地概況 宣化壁畫墓位於張家口市宣化區西北3 圖1 宣化壁畫墓位置圖。 172

2018.6

圖2 張匡正墓平、剖面圖。


〈壁畫經典〉

左圖3 張匡正墓前室壁畫。 右圖4 張匡正墓前室墓頂壁畫。

五鋪作偷心造。墓門飾彩以紅、黑、

枋、四朵柱頭鋪作、兩朵補間鋪作、

前室東壁備茶圖:壁畫寬1.81公尺,

白色為主,有流雲、折枝菊花、纏

紅色橑簷枋組成;柱頭鋪作由櫨斗、

高1.52公尺(圖5)。畫面以兩個幼

枝菊花、鋪作彩畫等。前甬道位於墓

華栱、泥道栱組成,華栱、泥道栱各

童為中心,周圍三大人環伺。左邊

門北,拱頂,兩壁繪有折枝的牡丹、

有替木,共承橑簷枋,與黃河流域宋

一碾茶童子,頭梳雙髻,額前小瀏

牽牛、月季、蓮等。長0.84公尺,寬

代四鋪作明顯不同;補間鋪作只有心

海,細眉彎彎,臉蛋凸圓,紅唇與

1.2公尺,高1.93公尺。前室近方形,

斗、替木,上承橑簷枋,其下用紅彩

白耳相對,頗具喜感,身穿白色右衽

青磚鋪地。長1.84公尺,寬1.8公尺,

繪纏枝菊花。上部為穹窿頂,正頂繪

中單、紅色左衽窄袖襦,腰繫褐帶,

高2.8公尺。墓室分為上、中、下三

紅色蓮花藻井,其下一周二十八星

下著白色小口褲,足著白色線鞋,側

部分。下部直壁,南為前甬道,北為

宿,再下為兩層各色花卉。

身盤坐於地,右腿支起,正全神貫注

後甬道,東西壁繪大幅壁畫,四角有 紅色影作倚柱。中部為鋪作結構,由 紅色影作普拍枋、四朵半朵柱頭鋪

推動碾輪碾茶。從腕上手鐲來看,確

◎墓室壁畫:主要介紹前後室及甬道 的下部壁畫。

為女童無疑,只是渾身補丁,顯係老

作、兩朵補間鋪作、紅色影作柱頭枋 組成;柱頭鋪作建在東壁、西壁的兩 端,由櫨斗、半個泥道栱、心斗、散 斗、替木組成;補間鋪作只有心斗及 替木,其下用紅、黑彩繪纏枝菊花。 上部為穹窿頂,正頂繪紅色蓮花藻 井,其下用紅、赭、黑、石青繪三層 花卉(圖3、4)。後甬道位於前後室 之間,拱頂,中部設一木門,壁面繪 花卉、控馬官。長0.76公尺,寬1.2公 尺,高1.9公尺。後室圓形,磚鋪地, 偏後部位磚砌一棺床。直徑3.2公尺, 高3.3公尺。墓室亦分為上、中、下三 部分。下部墓壁上砌四根紅色抹角倚 柱,將壁面分為東、西、南、北四個 壁面。中部為鋪作結構,由紅色普拍 圖5 前室東壁備茶圖。

ART&COLLECTION

173


鑑賞

滄海拾珠. 東北篇

瀋陽故宮博物院珍藏的 清宮散佚書畫(下) 文.圖∣李理(瀋陽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圖1 清宋駿業、王翬等〈南巡圖〉回鑾第二卷,圖為局部。

瀋陽故宮現藏清宮散佚繪畫作品之二 ◎清王翬等〈南巡圖〉卷 據楊仁愷《國寶沉浮錄》記載:宋駿業〈南巡圖〉(第 二卷),「《石渠寶笈》初編著錄,真跡,《佚目》外 物。」此件手卷(圖1)約創作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

180

圖〉第11卷,為稿本。 清聖祖玄燁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第二次南巡江浙地區, 返京兩年後命都察院左都御史宋駿業主持,開始繪製〈南 巡圖〉,著名畫家王翬、楊晉及眾多宮廷畫家均參與其 中,先畫稿本,再繪正本,經五六年合作完成。全圖共12 卷,此為〈南巡圖〉稿本第二卷,繪康熙帝南巡回鑾一段

紙本設色,縱67公分,橫2030公分。根據瀋陽故宮現藏文

景致:自南京雨花臺起,所經報恩塔、金山、郭璞墓、紗

物題簽及史實情況研究,該卷應為清宮畫家宋駿業、王翬

帽洲、劉家山、燕子磯等處,最後到達瓜州。全卷繪滾滾

等人合繪清聖祖玄燁〈南巡圖〉回鑾之第二卷,即〈南巡

長江碧波蕩漾,南巡歸船浩浩蕩蕩,所經山川市鎮車水馬

2018.6


〈文物聚散〉

龍,一片繁榮景象。全圖場 面宏大,人物眾多,布景精 心,筆墨技法也堪稱絕佳, 充分展示了清帝南巡的盛舉 和世人的安康生活。

◎清高宗弘曆〈灑粉雪景 山水〉卷 據楊仁愷《國寶沉浮錄》記 載:該藏品為「《石渠寶 笈》重編著錄,真跡。」該 手卷(圖2)創作於清乾隆 二十九年(1764),紙本,

圖3 清方士庶〈墨筆江山佳勝圖〉卷,圖為局部。

墨筆,縱38公分,橫106公分。全卷作雪景山水,遠處山

重編著錄,真跡」,「《佚目》外物。」本卷(圖3)創作

巒起伏,近處山石間繪枯木疏林,用筆細緻,意境深遠。

於清乾隆十年(1745)紙本,墨筆,縱25.3公分,橫264.5公

雪景圖中央上部題詩一首,詩後題記:「畫雪景者率以留

分。全卷以墨筆繪春江、雲樹、村居、長橋,林壑幽深,峰

白染墨為工,茲出己意灑粉為漫漫之勢,以象落雪,即書

巒綿綿;以乾筆皴擦,著墨疏朗,畫法老辣純熟。卷末尾自

夜雪詩於上。甲午長至前二日,御筆。」下鈐「乾」、

題長句:「江山佳勝,遊歷所至,自無不往來於懷。然其景

「隆」朱白文四靈連珠印。畫卷前部引首為弘曆御筆行書

象,直如夢中,不盡了了。閱此,何異短輿孤棹,穿雲涉

大字:「試手初行」,上部正中鈐「乾隆御筆」白文方

澗,徜徉終日,而凡市橋田舍,林亭溪閣,與夫漁樵所集,

印。畫前部、中部及前隔水分別鈐「石渠寶笈所藏」、

仙佛所居,魚鳥之閒暇,煙雲之掩靄,几案間一覽無盡,而

「涉筆偶值幾閒」、「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八徵

且免夫登頓之勞,何其樂哉。吳匏庵題沈石田〈湖山圖〉卷

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等璽印多方。此幅作品頗

語意,與余心恰合,與畫境尤覺傳神,畫既錄此,聊當題詠

具專業畫家之風,應有閣臣代筆之處。

耳。乾隆乙丑夏五,方士庶擬許道寧筆法。」款下鈐:「小 師老人」白文長方印、「方士庶印」白文方印,卷首右下角

◎清董邦達〈興安大嶺圖〉卷

鈐「偶然拾得」白文墨印。卷首鈐「乾隆御覽之寶」朱文

據楊仁愷《國寶沉浮錄》記載:該藏品為「《石渠寶笈》

腰圓印、「石渠寶笈」朱文長方印,卷中上部分鈐「石渠定

著錄,真跡。」詳見前文清高宗弘曆,董邦達補圖〈登興

鑑」朱文圓印、「寶笈重編」白文方印、「養心殿鑑藏寶」

安大嶺歌〉卷。

朱文長方印、「嘉慶御覽之寶」朱文腰圓印、「宣統御覽之 寶」朱文腰圓印,卷末上部鈐「乾隆鑑賞」白文圓印、「三

◎清方士庶〈江山佳勝圖〉卷

希堂精鑑璽」朱文長方印、「宜子孫」白文方印等清宮鑑藏

據楊仁愷《國寶沉浮錄》記載:該藏品為「《石渠寶笈》

璽印。

圖2 清高宗弘曆〈灑粉雪景山水〉卷。 ART&COLLECTION

181


封面

〈漢宮秋圖〉卷的南宋建築賞析 北京保利2018春拍古代書畫 文.圖︱北京保利

《石渠寶笈續編》著錄,貯御書房,

圖〉卷的時代特徵。

南宋畫院畫家所作〈漢宮秋圖〉卷, 絹本設色,依據乾隆皇帝隔水題詩 及畫面來看,非為卷前所題「漢宮秋 怨」事,實為寫南宋皇家園林生活逸 趣,托寄漢武帝宮庭故事。是卷應為 南宋建築畫的紀實類作品,所描繪的 是皇家園林或為官署園林。

致。以圖右為起,過橋入門,過影壁

一、整體布局 因南宋都城地處臨安,故多丘壑池 沼,難於實施如北宋都城汴梁之雄偉 開闊之傳統布局,而為了適應江南潮

為院庭,後為主體殿宇。若以大門至 大殿為中軸,可視作大致左右對稱格 局。因為手卷這種繪畫形式的原因, 門口不會正對欣賞者,但其位置應該 與宮室大廳口相對。

濕多雨、冷熱懸殊的氣候,除了在建 築本身上多有創新,只好依據地勢地

傅熹年是建築史研究方面的泰斗級專

貌,因地制宜,使平面布局變得靈活

家,他認為:「宋人畫屋木的畫家很

機動,極富園林色彩。

二、格子門 傅熹年發表於《文物》的論文認為, 格子門是始創於南宋的:「從諸圖中

重視建築知識,寫實的功力亦深,故

190

居;即使主體宮室建築也避免完全一

所畫建築從風格、形象到結構、構造

是卷雖然不同於汴梁城內建築整體呈

都畫有這種格子門看,它應是始於南

到裝飾細部、圖案紋樣都較忠實準確

正方或者長方形,但畫面主體建築仍

宋初,至中期光宗、寧宗時大為盛行

可信,說可以據其造屋當然是誇張之

然居於中軸線上,其布局靈活之處在

的。」傅熹年考證格子門這種裝飾的

詞,但說它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建築

於,畫面中園林整體的切割不再是完

來源時認為:「(格子門)也不見於

的風格特點卻是事實」,那麼,我們

全左右對稱,而是依勢築居,鄰水則

現存確切可信的五代至北宋繪畫中。

可以從畫面的建築風格分析〈漢宮秋

為池為橋,土地平曠肥沃者可田可

它始見於傳為南宋蕭照畫的〈中興瑞

2018.6


宋人〈漢宮秋圖〉 卷,設 色 絹 本, 20×166公分。

應圖〉中,南宋中期以後,在院畫中

窗,它在南宋初期就已經開始流行。

大量出現」;「綜上所述,可知這種

格子窗在南宋繪畫中有將格子一截為

裝修起源於南宋初,極可能是南渡後

二,最上面部分固定於簷下稱為「橫

因皇室、貴官不適於南方氣候而創制

批」;也有將格子窗一側上下兩點

的可拆卸的保暖設施,故盛行於南宋

固定,改成向外的推窗;有一分為三

宮苑和貴邸」。

的,固定上下兩部分,中間往上翻

與之相關的是格子窗在繪畫中的出 現。〈中興瑞應圖〉多次出現格子

起;還有如本卷所繪將長窗改為半 窗,下部改成半牆,如〈中興瑞應

圖〉出現的此類畫法。

三、屋頂樣式和用瓦 屋頂如人的面部,所以設置了森嚴的 等級。一般情況下,「一等用廡殿 頂,二等用歇山頂,這兩種是宮殿、 官署、同級別的寺觀專用的。若單簷 不夠尊貴,就加重簷;重簷還覺不

ART&COLLECTION

191


拍賣

資源枯竭,市場表現持續下修 倫敦春拍結果報導分析 文︱游智淵

圖︱邦瀚斯、蘇富比、佳士得

蘇 富比:編 號 70 金〈耀 州 窯 青 釉 膽 瓶〉,成交價78萬9000英鎊。

5月中下旬結束的倫敦春拍再度顯示了倫敦市場資源的枯

81%;「雍容獨秀─重要私

竭,許多拍品皆來自於亞洲等其他地方,整體市場顯得相

人珍藏中國藝術瑰寶」,總

當平靜,拍品少有令人驚奇的表現,幾乎不見過往品質不

成交金額135萬2875英鎊,件

好的物件衝出高價的現象,真品強度不夠但估價不低、缺

數成交率79%,金額成交率

乏吸引力也沒有買氣,即使是封面拍品也不例外。各家拍

66%,合兩場總成交金額共計

賣公司總成交金額都較上一季下滑兩三成到近五成之多,

651萬8875英鎊。

件數成交率也有小幅下修,金額成交率則有高、有低。此 季邦瀚斯表現較其他兩家拍賣公司相對優異,不僅兩件封 面和封底拍品皆順利成交,更有明星拍品站上此季成交價 鰲頭,但是也要匯集相當多數量且品質參差的拍品,才能 達到一定的成交金額,件數成交率自然不高。拍品類項則 以宋瓷表現最為出色,向來不特別受青睞的年代也能拍出

此季亮點首推邦瀚斯編號150約15世紀前半葉明初〈御製銅 鎏金大油燈〉,在宮廷藝術的概念下拍出132萬8750英鎊, 奪得此季成交價桂冠。拍前主打、邦瀚斯「中國藝術」拍 賣封底拍品編號70的16

17世紀〈琺華釉狻猊坐像配蓮紋

基座〉一對,以預估低標三倍餘的51萬2750英鎊售出。

好價錢,沒有太大來歷的拍品,但本身素質佳者也能以不

此季演出亮麗的宋瓷,紛紛站上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家高價

錯價錢售出,品質不佳者也順利成交。

排行榜的首位,前者為出自日本宋瓷收藏特輯的編號70金

邦瀚斯包含「朱明遺韻─御製銅鎏金大油燈」在內的「中 國藝術」拍賣,總成交金額682萬9375英鎊,件數成交率 58.96%,金額成交率84.37%。蘇富比「中國藝術珍品」 拍賣,總成交金額557萬3250英鎊,件數成交率66.2%; 聖喬治街「中國藝術」拍賣,總成交金額215萬1067英 鎊,件數成交率80.5%,合兩場總成交金額共計772萬 4317英鎊。佳士得「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總成 交金額516萬6000英鎊,件數成交率61%,金額成交率

〈耀州窯青釉膽瓶〉,年代並非該窯生產的巔峰時期,但 為難得的立件且器形優美,能夠受到青睞,顯示買家對於 宋瓷認知的提升與成熟,平預估價以78萬9000英鎊售予亞 洲私人藏家,居此季第二高價;後者為出自「雍容獨秀─ 重要私人珍藏中國藝術瑰寶」的編號5宋

金〈定窯瑞獅

枕〉,模印不夠清晰,不算特別精緻,仍以約預估低標四 倍的34萬4750英鎊售出。蘇富比日本宋瓷收藏特輯,推出 六件,成交四件,其餘13件宋瓷,成交九件,多平預估價 售出,少數成交價能高於預估價,整體買氣頗佳。編號69 五代

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花罐〉,雖無重要來歷,卻因

物件本身不錯,拍出預估低標約三倍的18萬7500英鎊好成 績,代表買家成熟的表現。沒有明確來歷且品相不佳的編 號75南宋〈龍泉窯青釉琮式瓶〉也以預估低標三倍多的15 萬英鎊成交。反到來歷不錯的編號65宋

金〈鈞窯天青釉

紫斑盌〉,口沿有小小剝釉,或因紫斑不夠美且估價偏高 而流標。同樣來歷良好的編號67南宋〈龍泉窯青釉塑龍紋 蓋罐〉,估價雖不高,但因為骨灰罐的魂瓶,買家忌諱, 邦瀚斯:編號150 約15世紀前半葉明初〈御製銅鎏金大油燈〉局部,成交價132萬 8750英鎊。

204

2018.6

未能遇到知音。


左 佳 士得:編號 2 91的19 世 紀〈黃花梨四出頭官帽椅〉一 對,成交價51萬2750英鎊。 右 邦瀚斯:編號70的16 17 世紀〈琺華釉狻猊坐像配蓮紋 基座〉一對,成交價51萬2750 英鎊。 下 蘇 富 比:編 號 1 7 清 乾 隆 〈綠地粉彩軋道通景十八羅漢 圖雙耳撇口瓶〉,成交價65萬 7000英鎊。

商周青銅器也是此季表現較為突出的品項,代表有邦

多。前者形制較

瀚斯「中國藝術」拍賣封面拍品編號31公元前12至11

後者接近老黃花

世紀商〈青銅饕餮紋三足鼎〉和編號36商末或西周初 〈青銅饕餮紋方鼎〉,皆順利成交,前者平預估

梨的味道,故而成交價較 高些,後者年代則更為晚近。邦瀚斯拍

價以21萬2500英鎊售出,後者出自香港夢蝶軒

前推介的兩件康熙時期外銷大屏風,

收藏特輯,以約預估低標三倍的36萬8750英鎊

編號71清康熙丁卯年(1687)〈褐漆

成交。佳士得編號40晚商

西周早期〈青銅饕

彩繪樓閣遊圖十開屏風〉流標,編號

餮紋尊〉,平預估價以27萬2750英鎊拍出。此

75清康熙〈褐漆彩繪樓閣遊圖十二開

季邦瀚斯推出的香港夢蝶軒早期銅器收藏特輯,

屏風〉,拍出預估低標五倍餘的34萬

24件僅成交八件。晚期銅器站上高價排行的則有佳

4750英鎊。邦瀚斯編號92清〈紅木鏤雕雲

士得編號77明〈銅錯金銀天雞尊〉,以預估低標三

龍趕珠紋寶座〉,估價僅2萬∼3萬英鎊,

倍多的38萬750英鎊成交。

或因符合中國買家喜歡此類具清代宮廷氣息的雕工,竟拍

鎏金銅佛從去年(2017)起,市場呈現飽和狀態,投機者

出預估低標約15倍的30萬8750英鎊高價。

短線套利失敗,僅佳士得「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封

白玉雕刻方面,佳士得「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封底

面拍品編號166的16

拍品編號94清乾隆〈白玉羅漢修行圖山子〉,因不錯的玉

17世紀〈鎏金銅觀音菩薩坐像〉表

現較佳,以約預估低標三倍的27萬2750英鎊售出。 家具方面數量不多,市場長銷的黃花梨家具,此季見到

質加上被訂定為乾隆的年代,竟拍出預估低標約十倍的72 萬8750英鎊高價,位列此季第三高價。

19、20世紀較晚期的例子竟然也能以預估低標數倍價錢

清三代官窯因拍品陣容不夠堅強,加上主打拍品訂價失誤,

成交,顯示買家對實

此季表現相對遜色許多,蘇富比「中國藝術珍品」拍賣封

用性和材料的重視遠

面拍品編號10清乾隆〈青花纏枝紋霜如意耳扁壺〉和佳士得

高於對工藝的重視,

「雍容獨秀─重要私人珍藏中國藝術瑰寶」拍賣封面拍品編

以及貨源的枯竭,佳

號17清乾隆〈粉紅地粉彩開光玉堂富貴扁壺〉皆因估價過高

士得編號291的19世

而流標,後者尺寸小且還有修。但是也有品相極度不好卻因

紀〈黃花梨四出頭官

拍品具特點且估價不貴而受到買家青睞的例子,如蘇富比編

帽椅〉一對,便以預

號17清乾隆〈綠地粉彩軋道通景十八羅漢圖雙耳撇口瓶〉,

估低標三倍餘的51萬

原底沒有了,雙夔龍耳以上破成好幾塊還有一大半不見了,

2750英鎊成交,編號

口有缺,卻因通景畫畫藝高超,僅估10萬∼20萬英鎊,仍讓

290的19世紀〈黃花

買家覺得物超所值,以65萬7000英鎊成交。

梨四出頭官帽椅〉一 對,12萬5000英鎊也 佳士得:編號94清乾隆〈白玉羅漢修行圖山子〉, 成交價72萬8750英鎊。

約預估低標六倍之

畫方面,蘇富比編號46林風眠1961年作〈持鏡仕女〉,順 利以32萬1000英鎊成交。

ART&COLLECTION

205


拍賣

失傳千年宋刻孤本《石壁精舍音注唐書 詳節》隆重亮相 2018中國嘉德春拍古籍專場 文︱宋皓

圖︱中國嘉德

中國嘉德2018春拍宋刻孤本《石壁精

關於這部宋刻《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

舍音注唐書詳節》共51冊,160卷,

節》的遞藏情況,目前僅知其先後曾

僅見著錄於北京線裝書局出版《中國

被胡若愚和曹錕舊藏。後因為歷史原

古籍善本總目》。在它存在的近千年

因而短暫入藏天津人民圖書館。

時間裡,被人祕藏,未曾見於其他任 何一本書目著錄。此部宋刻孤本目前 已知還有四冊零本,分別收藏在中國 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和南京圖書 館。1980年5月全國古籍善本書目普查 開啟之後此書曾驚鴻一現,但未及窺 得全豹,它又從公眾的視野中消失。 如今,在沉寂38年之後,宋刻孤本 《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再次驚現 於世,創造書林一段傳奇。

曹錕舊藏宋刻孤本《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

206

2018.6

相當的背景。 曹錕(1862∼1938),直系軍閥領 袖,中華民國第五任大總統。在他的 總統任內,公布了第一部《中華民國

胡若愚(1895∼1962),安徽合肥

憲法》,完成了自1913年以來的民主

人,曾任張作霖鎮威上將軍公署顧

制憲。他曾因為重金收買議員,賄選

問,張學良的把兄弟。精鑑賞喜收

總統而被世人詬病,但也因為晚年保

藏,與張學良曾同列於李石曾任董事

持氣節,不為日本侵略者所利用而青

長的故宮博物院董事會名單。1928

史有名。

年張學良通電全國,宣布「東北易 幟」,胡若愚在此中立有大功。他先 後擔任過青島市市長、北平市代理市 長、開灤礦務局督辦,在奉系中具有

這部神祕的宋刻本,在奉系要員和民 國大總統之間,曾經扮演過怎樣的角 色,其中內情只能交由未來的史學家 去鉤沉。


2018春嘉德宋刻本《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

1980年6月,由於全國古籍善本書目

88-113、117-176、178-179、181-200

音注唐書詳節》是由宋人陳鑑纂輯歐

普查而驚現於世的這套宋刻本,受到

(58、142-153抄配)。藏書單位:

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等修撰的

了顧廷龍的關注。《顧廷龍年譜》記

0101(中國國家圖書館)、0201(上

200卷《新唐書》詳節。如果加上三家

載,1980年6月15日,顧廷龍去天津圖

海圖書館)、0301(天津人民圖書

公立圖書館館藏的11卷,這套宋刻孤

書館閱書,調閱了這套《石壁精舍音

館)、1601(南京圖書館)。

本目前存世共計171卷,可以說已較為

注唐書詳節》。關於這次調閱書籍, 天津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回憶文章中記

查閱公共圖書館的藏書信息可知,上

接近完璧。

海圖書館藏宋刻巾箱本《石壁精舍音

關於此書的編者宋人陳鑑,歷代書目

注唐書詳節》兩冊,54-58、122-123

都曾著錄過他曾編輯過《西漢文鑑》

卷,存七卷;中國國家圖書館藏一

和《東漢文鑑》,但遺憾的是,陳

冊,47卷,存一卷;南京圖書館藏一

鑑編纂的《兩漢文鑑》宋刻本均已不

冊,62-64卷,存三卷。中國嘉德古籍

傳,目前僅見明刻本傳世。而由陳鑑

線裝書局版《中國古籍善本總目》史

春拍的此套宋刻巾箱本《石壁精舍音

編纂卻從未見諸文字著錄的這部宋刻

部史抄類對此書著錄如下:石壁精舍

注唐書詳節》共51冊,存160卷。更重

孤本《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卻狀

音注唐書詳節,宋陳鑑輯注,宋刻

要的是,這51冊宋刻本的出現補充了

態完好奇跡般的留存於世間,讓人只

本,九行18字,線黑口左右雙邊。

《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這部書的

能感嘆造化的神奇!

存1-3、6-7、11-13、21-74、82-84、

版本信息,世人由此瞭解《石壁精舍

錄到:「其中有些書為文革中查抄 書,現已退還。」此書的第一冊,鈐 蓋一枚「天津圖書館注銷章」,即對 應此事。

左1 上 海 圖 書 館 藏 宋 刻 本《 石 壁 精 舍 音 注 唐 書 詳 節 》存 二冊七卷。 左2 南 京 圖 書 館 藏 宋 刻 本《 石 壁 精 舍 音 注 唐 書 詳 節 》存 一冊三卷,吳湖帆題 記。 左3 中 國 國 家 圖 書 館 藏 宋 刻 本《 石 壁精舍音注唐書詳 節》存一冊一卷。

ART&COLLECTION

207


考古紀事 Archaeology 2018 文︱劉榕峻

01

圖︱編輯部

千峰翠色新揭祕

北宋時期,少量高品質的器物胎釉特徵與秘色瓷接近,並且主

浙江上林湖窯址 首次出土「秘色瓷」字樣匣缽

要出土於北宋皇陵、遼代祖陵、遼代公主與貴妃墓等最高等級 的墓葬中,是重要的宮廷用瓷。這些器物大多在後司嶴燒製而 成,這也說明,北宋早期的上林湖地區仍沿襲著晚唐五代宮廷

近日,浙江慈溪上林湖後司嶴窯址考古隊在一件瓷質匣缽上,

用瓷生產地的傳統,燒製著高品質的瓷器。

發現了「羅湖師秘色椀」六個字,「秘色椀」三字與法門寺地 宮衣物賬上的文字完全相同。這不僅是首次在古窯址出土品中

上林湖是唐宋時期越窯的中心窯場,也是唐、五代至北宋時期

發現「秘色」字樣,證明瓷質匣缽就是燒造「秘色瓷」的重要

的窯業中心。作為上林湖遺址中最核心的窯址,後司嶴窯址是

窯具,也說明了「秘色瓷」的這個概念不僅存在於當時的文人

晚唐五代時期秘色瓷的主要燒造地。近年來窯址進行了大規模

及上層社會中,窯工亦清楚知道自己所製作的即是秘色瓷器。

的考古發掘,發掘出包括龍窯窯爐、房址、貯泥池、釉料缸等 在內的作坊遺跡,也出土豐富的晚唐五代越窯瓷器精品,部分

去年(2017)年底,考古人員為進一步瞭解後司嶴整個南向 山坡的窯業品堆積與窯爐數量及分布,在後司嶴窯址窯爐西南

器物與唐代法門寺出土的秘色瓷相近,或許證明了後司嶴窯址 可能就是秘色瓷的產地之一。

下坡開挖了探溝。此處主體堆積時代為晚唐五代時期,「羅湖

的師傅所製作的秘色碗。「椀」字同「碗」,表示「木製凹形

02

器皿」,因為古人大多用木碗,直到今天日本的漆碗還稱為

考古人員近期在世界文化遺

「椀」。此區域還新發現一條窯爐,長不足20公尺。專家指

產重慶大足石刻內,首次

出,唐宋時期的越窯窯爐長度大多在50公尺左右,這種長度的

發現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

窯爐還是首次發現。

幣 —— 宋 代 的 「 交 子 」 造

師秘色椀」字樣的匣缽正是出土於此區域。這件有「秘色」字 樣的匣缽雖然已經破損,只剩破片,但可推斷該匣缽非常大, 可以燒製直徑20、30公分的大碗。推測這是一位名叫「羅湖」

此次還有一個重大發現,就是發掘了北宋早期的越窯遺址。編 號Y66的後司嶴窯址窯爐下坡發掘中,確認其主體堆積均屬於北 宋早期,文化層豐厚,最厚處超過6公尺。地層中以大量窯具為 主,多為各種類型的匣缽,以及少量的墊圈與支燒具。出土北 宋青瓷產品非常豐富,包括碗、盤、碟、罐、盆、洗、執壺、

大足石刻發現世界最早紙鈔形象 宋代「交子」現身

像。錢幣造像在大足石刻中 較為常見,但紙幣造像尚屬 首次發現,此次發現對研究 當時的人文歷史以及大足石 刻的開鑿背景,極具價值。

大足石刻首次發現雕造的宋代紙幣「交子」。

瓶、盞、盞托、套盒、盒、爐、塤及貫耳瓶等,許多器物體量

此次發現的紙幣造像,位於大足石刻寶頂山大佛灣石窟第15號

巨大,同一種器物又有多種不同的造型。

龕「報父母恩重經變像」下層造像中部,鑿刻在一塊高54公

宋初器物與晚唐五代時期不同之處,在於不以造型與釉色取 勝,而是以複雜的紋樣裝飾見長。如鳳凰、龍、白鷺、孔雀、 鴻雁、鸚鵡、蝴蝶、纏 枝花卉、蓮荷等各種花 卉與禽鳥裝飾,應有盡

上林湖瓷質匣缽上具有「秘色椀」等字。

232

雕造的紙幣

2018.6

分、寬100公分的銘文方形平整面上。在平整面上方的左右兩 端,各刻有一堆錢幣圖像。最初考古人員只辨認出內方外圓的 鐵幣形象,有雕造出40多枚零散堆放一起的錢幣。但近來經過 研究後判斷,鐵幣旁邊整齊堆放的石刻造像,是同時代流通的 紙幣「交子」。

有,且都以細線劃花的

北宋時期出現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最早發

技法呈現,紋飾動感十

行於與大足石刻相距不遠的四川成都。《宋史.食貨志》:

足,張力外揚,禽鳥類

「會子、交子之法,蓋有取於唐之飛錢。真宗時,張詠鎮蜀,

多作振翅欲飛狀,花卉

患蜀人鐵錢重,不便貿易,設質劑之法,一交一緡,以三年為

類則莖條蜿蜒盤曲,遒

一界而換之。六十五年為二十二界,謂之交子。」根據專家考

勁有力。

證,寶頂山大佛灣石窟第15號龕開鑿於南宋年間,當時川東和


川西交往非常頻繁,「交子」已廣泛使用。

入,開啟了本地區的青銅時代。

目前,考古專家正在對新發現的紙幣石刻形象陸續辨識和系統

寶塔遺址位於石門縣寶峰街道寶塔社區,遺址沿著澧水下游

研究,並將形成考古文字材料,後續會把研究成果集中收錄於

的右岸(南岸)綿延將近千公尺,總面積達1萬多平方公尺。

預計今年出版的《大足石刻全集》中。

1980年代遺址被發現時,已有近50公尺寬的堆積層被河水衝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始建於初唐,至兩宋達到鼎 盛。中國石窟研究界素有「北敦煌、南大足」之說,被譽為世 界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遺 產名錄」。

03

湖南澧水流域考古新發現 商代石門寶塔遺址 出土大量當時生活遺存

垮,現存範圍僅為南部邊緣,緊靠遺址的河灘上還散布著大量 陶片,研判商代在此生活的「石門人」之足跡應該已到目前澧 水中的河灘上。

04

石磬長懸,洪鐘不著 吉林長白山地區 首次發現石磬實物

考古專家近日共同針對長白

考古人員近年來在湖南石門寶塔遺址展開搶救性考古發掘,先

山池南區漫江一帶發現的

後清理出商代、東周、漢晉、宋元等時期的灰坑、溝、房子與

五件帶孔石器進行了鑑定。

墓葬等各類遺跡近500處,出土了數量眾多的陶瓷器、石器及植

經過反覆討論與評鑑後,與

物種子等遺物。其中尤以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以及少量銅器

會專家形成共同意見,將帶

的商代遺存最受人矚目。此次發現不僅填補了澧水流域商代中

孔石器命名為「長白山石

期到晚期在考古學上的空白。甚至可為整個環洞庭湖地區同時

磬」,分別編號為1至5號。

期遺存的年代豎立起新的尺規。

這是長白山核心地區首次發現新石器時代石磬,對於研究長白

考古專家經過對土樣浮選出的動植物遺存進行初步鑑定,發現

長白山石磬1號。

山的歷史、文化,具有重大意義。

水稻、魚、豬肉和多種飛禽是人們的主要食物。釜、鼎、甑用

長白山石磬1號最長35公分,寬21公分,孔部最厚9公分,孔徑

來蒸煮食物,一般都帶有器蓋。雖然沒有烤熟食物的器具,但

長7公分,寬5公分,深4公分,重量為7.75公斤。從結構、形態

許多動物的骨骼上有明顯的火燒痕跡,因此烤也可能是當時的

到音色,均符合石磬的形態和敲擊產生悅耳共鳴的基本特徵,

烹飪方法之一。碗、豆用以盛裝食物,而罐、盆、尊等盛儲器

應是長白山早期人類的擊打樂器。長白山石磬2至5號,推測為

用來盛水、儲存糧食或其他物品。

「長白山石磬」的早期形態,可能用於祭祀、樂舞活動中擊打

此外,許多出土文物也透露出商代「石門人」與外地文化交流

節奏。

的線索。除了影響最大的商文化,出土的罐、盆、磨光黑陶杯

文物考古人員是在撫松縣漫江鎮漫江村田野調查時。發現帶孔

以及小平底罐等,廣泛見於今天的湖北荊州、宜昌等地。尤其

的石頭,孔的周邊約有1公分向下磨了,凹了下去,而且兩面

是其中一件硬陶瓿殘片,已可確知是今日湖南岳陽一地所燒製

都有,顯然是典型的人為痕跡。新石器時代的鑽孔技術是透過

的產品,透過這些遺跡和遺

木頭,加上水和砂子磨製,磨到底的時候,孔就會略有縮小。

物,專家可以逐漸勾勒出商

因此,這個帶孔的石頭如前所述,即可能是石磬,是以懸掛敲

代中期到晚期「石門人」的

擊。文獻中記載:「石磬長懸,洪鐘不著。」說明石磬在古代

生活圖景。

有懸掛和擊打的使用特徵。長白山石磬1號懸掛的痕跡很明顯, 可知懸掛的時間不短。剛發現時石頭很髒,呈黑灰色,看不出

湖南石門位處於當時商王朝

擊打痕跡。

的邊緣地帶,商朝雖然並未 在此設立行政管理機構,但

公元9世紀時,東北地區渤海國向唐朝納貢,和日本人從長安、

其文化的輻射力已達到石

洛陽歸國時所走的路線,是所謂的「渤海國朝貢道」,途經丹

門。例如陶簋等器物以及

東、集安、臨江、長白、漫江、撫松、敦化、安圖、圖們與琿

仿銅器風格的紋飾都受到

春等地,途經長白山地區。唐代詩人陸龜蒙(?∼881)在〈和

商文化的影響。青銅製品的

襲美重送圓載上人歸日本國〉一詩中提到了「石磬」:「曉梵 陽烏當石磬,夜禪陰火照田衣。」

箭鏃、魚鉤則是商文化刺激 下的直接產物。商文化的進

經過修復的出土商代陶器。

長白山石磬1號的發現地點到天池的直線距離為34公里,距漫 ART&COLLECTION

233


考古

江鎮楓林村舊石器時代手斧發現地10公里。漫江位於長白山

此次發現的崖墓群墓葬形式豐富、持續時間較長,自上而下可

西南,敦化位於長白山正北。清末奉天候補知縣劉建封有云:

分為三層:第一、二層共30餘座,為兩晉時期的墓葬,以成漢

「走過大荒三百里,居然此處有桃源。」所寫即漫江地區。長

時期墓葬占主體,在這之前四川地區已發現的成漢墓葬不足十

白山南北兩側都有發現石磬,加上更早的長白山手斧,說明長

座;第三層墓葬時代為東漢晚期,以東漢晚期墓葬占主體,共

白山地區很早就有人類活動,手斧和石磬的發現,提供了珍貴

40餘座。

的實物依據。

05

鎮墓俑「凸眼闊嘴」 神態稍似遠古銅人 成都發掘少見成漢時期墓葬

06

內清質,以昭明 精美西漢昭明銅鏡 湖南常德出土

湖南常德德山文峰路古墓群考古,目前已清理發掘西漢墓葬八

四川成都金堂縣近期發現90餘座東漢中晚期至兩晉時期的崖 墓,其中30餘座為成漢時期墓葬。最引人矚目的是,其中有大 量頭上長著角、手執長蛇、握著「雷神之錘」的鎮墓陶俑,外

座,在出土的隨葬品中,硬陶器、滑石器、銅器的保存完好度 比較突出。其中M21出土的西漢昭明銅鏡出土如新,銘文有 異;另有一組滑石小獸,造型獨特。

型與三星堆青銅人頭像稍似。由於三星堆時期與成漢時期相隔 已上千年,尚難以確認兩者間是否有確切關係。

銅器中M21出土的西漢昭明鏡保存較完好,外表光滑,紋飾清 晰,做工精美,顏色泛黑。昭明鏡銘文:「內清質以昭明╱光

專家指出,這批成漢時期的墓葬,並無明確紀年的相關文物。 據以判斷這批墓葬的年代,除了其中出土一批成漢時期發行的 「漢興錢」以外,最主要的依據就是出土的鎮墓俑。陶俑頭上 左右有角、伸出舌頭,雙目凸出,呈橄欖形狀;有的雙手執

而象夫日月╱心忽穆而願╱忠(雍)塞而不泄。」專家指出, 昭明鏡盛行於西漢中晚期,流行時間長、地域甚廣。昭明鏡銘 文的省字減句現象較為多見,有的會在字與字之間填上一個 「而」的符號。

蛇,有的則一手執蛇,一手執鐵錘。與兩漢時期模製,以 唱俑 為代表、顯得栩栩如生的精緻隨葬俑相比,這些鎮墓俑多為捏

銅鏡是古代人們的生活用具,同時也是精美的工藝品。從商代

製,且外觀看來相當粗糙,其形態特徵和桓侯巷成漢墓中出土

初期到明清時期,銅鏡的使用綿延了4000多年,其中漢、唐分

的陶俑十分相似。

別是銅鏡發展鼎盛和繁榮時期。昭明鏡和「見日之光,天下大 明」的日光鏡,都是漢代最常見的鏡種。 專家推測,此種現象或許與成漢政權李 雄所屬部眾的來源有關。巴氐族領袖李

常德文峰路是在近年

特的祖輩為賨人的一支,世代居住在巴

在建設道路時發現存

地宕渠(今所屬達州)一帶,川東信奉

在有古墓群的,考古

「五斗米道」。張魯在漢中建立政教合

人員搶救性清理發掘

一的政權後,其祖父便受到宗教感召而

了古墓群,共發掘清

舉家投奔。這種凸目、執蛇的墓葬俑造

理東周至西漢時期的

型,可能與其道教信仰有關。在道教

古墓葬35座,出土陶

中,紅舌的蛇象徵可以吐火的龍,鐵錘

器、銅器、鐵器、滑

則是雷公信仰,代表閃電,寓意用儀式

石器等各類隨葬物品

來驅鬼。鎮墓俑做成凸目形象,或與眼 睛在古代精神世界的作用有關,凸目的

西漢昭明銅鏡。

213件(套)。

400餘件隨葬器物,陶器主要有陶罐、陶甑、陶釜、缽、雞、

07

狗、牛、馬、舞俑、撫琴俑以及鎮墓俑等,還有罐、盂、壺

西安隋唐長安城東市遺址近來取得豐碩的考古成果,迄今發現

出土的鎮墓俑。

鎮墓俑,或許更具有威懾力。

墓群的出土文物豐富,包括陶器、瓷器、銅器、銀器、鐵器等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西安隋唐長安城東市遺址 發掘考古取得新進展

等瓷器,銅鏡、印章、搖錢樹葉等銅器,手鐲和戒指等銀器,

各類遺跡單位173處,出土各類遺物約1500件。遺址發掘出的

鋤、環首刀等鐵器;在對銅鏡進行X光掃描後,還發現有「位至

道路溝渠遺跡,可作準確定位東市,以及瞭解其整體形制、平

三公」的字跡。

面布局的可靠依據之一。作坊遺跡和各類出土文物對於研究東 市的手工、商業及生活內容,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234

2018.6



展訊

台灣地區 台北故宮博物院 http://www.npm.gov.tw ● 南北故宮 國寶薈萃 2017/11/2~ ● 故宮在臺灣-創新科技藝術特展(總統 2016/9/18~ 府一樓第五展覽室) ● 貴貴琳瑯游牧人:院藏清代蒙回藏文物 ~2018/8/20 特展 ● 適於心-明代永樂皇帝的瓷器 2017/5/18~ ● 「文山雅集-琴聲藝動.墨舞狂草」故 2017/5/24~ 宮新媒體藝術展(國立政治大學研究暨 創新育成總中心) ● 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 ~2018/11/4 ● 院藏善本古籍選粹 ~2018/11/4 ● 筆墨見真章-歷代書法選萃 ~2018/6/25 ● 偽好物-16至18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 ~2018/9/25 ● 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 ~2019/10/20 2018/4/8~7/8 ● 紫砂風潮-傳世器及其他 2018/6/16~9/17 ● 千年一問-鄭問故宮大展

華岡博物館 http://hkm.pccu.edu.tw/index.php ● 民國風華-人物史蹟書畫展 ~2018/6/29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http://www.sshm.ntpc.gov.tw/ ● 「八里時光機」 常設展 ● 海中奧秘-水下考古展暨水下考古虛擬 ~2018/12/31 實境 ● 【探索王子號】虛擬實境 2017/9/1~ ● 原帽.重現-臺灣原住民族帽飾特展 ~2018/8/26 ● 經典六十-十三行遺址特展 ~2018/6/18 ● 「八里坌仔社『給永佃墾批契』」虛實 ~2018/6/3 整合展示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http://www.ceramics.ntpc.gov.tw ● 紫砂漫遊 聚焦臺灣 ~2018/6/18 ● 源遠流長•眾藝薪傳-鶯歌工商陶工科 ~2018/6/3 師徒制展

故宮南院─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 http://south.npm.gov.tw/zh-TW ● 揚帆萬里-日本伊萬里瓷器特展 ~2018/12/28 ● 來自天方的仙工-南亞美玉特展 ~2018/7/29 ● 鬼功.象牙球:牙雕的奇巧極致 ~2018/7/1 ● 旭日初昇-嘉義史前文化展 ~2019/5/1

台北歷史博物館 http://www.nmh.gov.tw 2018/5/4~7/1 ● 過盡千帆-王攀元繪畫藝術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http://museum.sinica.edu.tw/ ● 雷電以風:甲骨文天氣預測特展 2017/10/22~ ● 豐碑拓片(三) ~2018/7/1 ● 珍藏圖書(一) ~2018/7/1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http://www.ntcri.gov.tw/ ● 2018-19「生命之樹」國際工藝交流展 ~2019/1/27 ● 〔bao〕楊炘彪金工創作師生聯展(臺 ~2018/6/20 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 ● 舞動經緯-賽夏服飾手織工藝展(苗栗 ~2018/6/10 工藝園區) ● 入木者-三義木雕協會會員聯展 ~2018/6/3 ● 炙-國際當代琺瑯展(臺北當代工藝設 ~2018/8/19 計分館) ● 閱讀金工-金屬工藝書展(工藝資訊館) ~2018/12/31 2018/7/7~9/9 ● 跨界.美學 臺灣當代首飾展(臺北當代 工藝設計分館)

台北國父紀念館 http://www.yatsen.gov.tw ● 青山不老仙∼姜一涵九秩晉三書畫展 ~2018/6/19 ● 李其融老師-工筆花鳥班師生成果展 ~2018/6/3 ● 行路中-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 ~2018/6/6 系107級日間部畢業展 ● 圖騰•天目•我在-靖翁陶藝創作展 ~2018/6/7 ● 謝忠仁玉雕30年個展-文化的延續 ~2018/6/10 2018/6/1~7/30 ● 王雲五先生的壯遊人生:王雲五先生誕 辰130周年紀念展 2018/6/2~6/13 ● 漢風墨韵-徐州美術的歷史與今天作品展 2018/6/5~6/18 ● 華人新聞界藝術創作聯展 2018/6/5~6/18 ● 黃慶源老師-山水寫生入門班、山水寫 生班師生成果展 2018/6/9~6/18 ● 喜壽紀念-渡邊秀碩書畫展 2018/6/16~6/24 ● 「墨海朋摶」十朋社戊戌書法展 2018/6/20~7/1 ● 黃慶源老師-山水寫生入門班、山水寫 生班師生成果展 2018/6/26~7/4 ● 永恆-林宗賢創作個展

台北國立中正紀念堂 http://www.cksmh.gov.tw//index.php 2018/6/29~9/16 ● 大英自然史博物館展

236

2018.6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http://www.nmns.edu.tw/ ● 玉里的法國爸爸特展 ~2018/11/4 ● 我家蟲住民 ~2018/10/14 ● 超•實境-虛擬時空奇幻歷險展 ~2018/8/31

香港茶具文物館 http://hk.art.museum/zh_TW/web/ma/tea-ware.html ● 摶土造壺:香港陶瓷茶具創作19862017/12/20~ 2016(香港國際機場) 2018/4/18~10/31 ● 藝術背後-中國外銷茶具

澳門藝術博物館 http://www.mam.gov.mo ● 藝博館新增藏品展 ~2018/10/26 2018/6/1~8/26 ● 命運的色彩-夏加爾南法時期作品展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http://www.tnm.jp/ 2018/7/3~9/2 ● 繩文-1萬年的美的鼓動

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 http://www.narahaku.go.jp/ 2018/4/14~6/10 ● 創建1250年紀念特別展 國寶 春日大社的 全部

日本根津美術館 http://www.nezu-muse.or.jp 2018/5/24~7/8 ● 第一次的古美術鑑賞 漆的技法與設計

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http://www.fgsbmc.org.tw/index.aspx ● 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 ~2018/9/30 ● 十里清香 佛光緣美術館典藏 田雨霖作品 ~2018/7/22 展 ● 「痕紋印紀-周瑛•周子荐」展覽 ~2018/6/10 ● 清風雅韵-揚州博物館藏清代扇面展 ~2018/7/1

http://www.seikado.or.jp/ 2018/4/24~6/17 ● 醉人的酒器之美

日本大和文華館 http://www.kintetsu-g-hd.co.jp/culture/yamato 2018/5/25~7/1 ● 大和文華館的水墨畫-雪村作品一舉公 開!

嘉義市文化局

日本松岡美術館

http://www.cabcy.gov.tw/web/HotActivitiesDetail C001120.aspx?Cond=bf9d477a-4c3a-4450-aeccd566f4e4f5a6 ● 無形文化資產-長義閣文物展 ~2018/7/1

http://www.matsuoka-museum.jp/ 2018/6/5~10/13 ● 如水和天空的容器-充滿涼意的東方陶瓷

日本出光美術館 http://idemitsu-museum.or.jp/ 2018/4/21~6/10 ● 宋磁-神祕的燒製器

亞洲地區

2018/6/16~7/22

人麿影供900年 歌仙與古筆

北京故宮博物院

日本三得利美術館

http://www.dpm.org.cn/ ● 哥窯瓷器展 ~2018/8/31 ● 銘心擷珍-卡塔爾阿勒薩尼收藏展 ~2018/6/18 ● 硯德清風-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用硯精 ~2018/7/29 品展 ● 明代正統、景泰、天順御窯瓷器展 ~2018/6/17

https://www.suntory.co.jp/sma/ 2018/4/25~7/1 ● 清朝皇帝的玻璃器

蘇州博物館

Ongoing

Ongoing

~2018/10/28

http://www.szmuseum.com/ ● 梅竹雙清-蘇州博物館藏梅花與竹子題材 ~2018/6/3 畫展 ● 與造物者游-曾小俊藝術展 ~2018/8/5

浙江省博物館 https://www.zhejiangmuseum.com/ ● 山海匠意—象山古今工藝精萃(武林館 ~2018/7/10 區)

上海博物館 http://www.shanghaimuseum.net/museum/frontend/ index.action 2018/4/27~8/5 ● 心靈的風景:18至20世紀英國風景繪畫

廣東省博物館 http://www.gdmuseum.com/ 2018/4/27~8/26 ● 亞洲內海-13至14世紀亞洲東部的陶瓷 貿易 2018/4/17~7/17 ● 百年時尚-香港長衫故事 2018/5/11~8/28 ● 意象之間-荷蘭藝術家阿曼多作品展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KWWSV ZZZ QDWLRQDOJDOOHU\ VJ YLVLW VLPSOLÀHG FQ ● Siapa Nama Kamu? Art in Singapore Ongoing Since The 19th Century Between Declarations And Dreams: Art of Southeast Asia Since The 19th Century Law of the Land: Highlights of Singapore's Constitutional Documents N g Te n g F o n g R o o f G a r d e n Commission: Rirkrit Tiravanija

歐美地區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http://www.metmuseum.org ● Streams and M ountains without End: ~2019/8/18 Landscape Traditions of China ● Spirited Creatures: Animal ~2018/7/22 Representations in Chinese Silk and Lacquer ● Crowns of the Vajra Masters: Ritual Art ~2018/12/16 of Nepal


2018/1/19~7/4 ~2018/7/22 ~2019/1/6

● ● ●

Celebrating the Year of the Dog A Passion for Jade: Heber Bishop and His Collection Japanese Arms and Armor from the Collection of Etsuko and John Morris

美國魯賓博物館 http://www.rmanyc.org 2018/2/2~2019/1/7 ● The Second Buddha Master of Time

美國納爾遜美術館 http://www.nelson-atkins.org ● Ancestors, Ritual, and the Tomb: the Ancient Chinese Art Galleries 常設展 ● Contemporary Japanese Ceramics ~2019/7/28 ● The Art of Calligraphy across Asia ~2018/7/8

美國佛利爾沙可樂美術館 http://archive.asia.si.edu/ ● Encountering The Buddha: Art and Practice Across Asia ~2020/10 ● Resound: Bells of Ancient China ~2019/12/31 ● Secrets of the Lacquer Buddha ~2018/6/10 ● Looking Out, Looking In Art in Late Imperial China Ongoing ● Setting the Bar Arts of the Song dynasty Ongoing ● Center of the World China and the Silk Road Ongoing ● Promise of Paradise Ancient Chinese Buddhist Sculpture Ongoing ● Art and Industry: China's Ancient Houma Foundry Ongoing ● Afterlife: Ancient Chinese Jades Ongoing ● Xu Bing: Monkeys Grasp for the Moon Ongoing ● Subodh Gupta: Terminal ~2018 ● Ancient and Alive: Japan's Native Gods Ongoing ● The Power of Words in an Age of Crisis Buddhist Art in Japan Ongoing ● Imperfectly Beautiful: Inventing Japanese Ceramic Style Ongoing ● In the Shadow of an Apocalypsee Buddhist Art in Japan Ongoing ● The Beginnings of Buddhism in Japan Ongoing ● Rediscovering Korea's Past Korean ceramics Ongoing ● Body Image Arts of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Ongoing ● Gods, Companions, and Devotees Ongoing ● The Glazed Elephant: Ceramic Traditions in Cambodia Ongoing

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http://www.asianart.org/ ● When Pictures Speak: The Written Word in Japanese Art ~2018/8/19 ● Traces of the Past and Future:Fu Shen's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2018/9/2 2018/3/9~7/29 ● Divine Bodies

美國洛杉磯郡立美術館 http://www.lacma.org/ ● Wu Bin's Ten Views of a Lingbi Stone ~2018/6/24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http://www.mfa.org/ ● Black and White Japanese Modern Art ~2018/6/3 ● Past Is Present: Revival Jewelry ~2018/8/19 2018/7/21~9/30 ● 10,000 Miles along the Yangzi River

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http://www.artic.edu/ ● Xu Longsen: Light of Heaven ~2018/6/24

美國明尼阿波利斯美術館 https://new.artsmia.org/ ● Miao Clothing and Jewelry from China ~2018/7/1 ● Power and Beauty in China's Last Dynasty: Concept and Design ~2018/6/10 by Robert Wilson ● Enchanted Mountains: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from Mia's ~2018/11/18 Collection

觀音之美 此尊罕見的玉觀音立像,頭冠中央鑲嵌紅寶石,蓮 此尊罕見的玉觀音立像,頭冠中央鑲嵌紅寶石 ,蓮 花底座側面以翠玉及紅寶石環繞裝飾,其莊嚴豐潤 花底座側面以翠玉及紅寶石環繞裝飾 ,其莊嚴豐潤 的法像及華麗的衣飾,呈現唐朝佛像造形藝術之美。 的法像及華麗的衣飾, 呈現唐朝佛像造形藝術之美。

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 https://www.vam.ac.uk/ ● Lustrous Surfaces(亞洲漆器藝術) ~2018/9/16

巴黎賽努斯奇博物館 http://www.cernuschi.paris.fr/ 2018/3/9~8/26 ● 中國芳香-中國古代香文化

華陽堂 三星堆古藝術專業 ─線上三星堆古藝術展 線上三星堆古藝術展─ ─ ─



06

□策展詩學─ 教育、諸眾與民主之後 NT$340

□藝術家的正職 NT$340

□水墨十講 NT$350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