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plus #76

Page 16

feature076

笨小孩的 藝術成長路

2005 年,孟加拉的駐場,人力車車夫計劃。後來收到他夫人的來信,基本 上是圖畫,說將來會讓兒子讀藝術。此事使我相信藝術真得可以改變命運。

大學三年級,遇上師父張義。在他啟發下,作品 黑老虎體隸書:「青馬大橋」入選 1996 年藝術雙 年展並作為香港藝術館館藏。

林楠

我不是聰明的藝術學生,既沒有一級

試驗之餘,我也發現自己的不足和愛

接觸的人更多,上至天文地理,下至

大學三年級,拜入恩師張義先生門下,

的脫胎漆製,到處去看工藝館,學紥

讓我這隻井底之蛙想跳出井外去看看。

榮譽也沒有太多奬項。生命轉捩點在 吃喝玩樂了三年。他字字珠機,我只 記得一鱗半爪,已受益終生:「心口

掛個『勇』字就可以啦」,「人多的

地方不要去」,「化腐朽為神奇」,「置

諸死地而後生」,「將來要笑傲江湖, 過瀟灑人生」。憑藉這幾句經典,我 闖過難關,也曾衝動犯錯。很難將其

拆解在每一件事上說明,也許,每個 過程都隱藏著這些道理。 人人 VS 老師

1997 年,我憑冷門的版畫入閘香港中

文大學的研究院。醉心在各種製版的

好,於是回福州老家學習古式和新式 燈籠、木偶製作;又經常流連五金店,

人文科學,她/他們的慷慨相授,更

購買奇奇怪怪的配件回來實驗。囫圇

藝術駐場 VS 外展機遇

生預備展,作品變成四不像。同學、

台灣花蓮駐場的機會。之後的駐場交

吞棗,結果消化不良:第一年的碩士

學長都笑我是塊大海棉,因為我總纏 著她/他們問長問短,甚麼都想學。

那兩年是人生中最痛快的學習時光, 如果不在工作室,一定可以在圖書館 找到我。畢業時,我沒做版畫,反而 做雕塑。之後在五金店、木刻廠、玻 璃廠、鑄造廠穿梭,靜心觀察,不懂 再問,工藝、手藝就這麼一點一滴地

累積起來。後來在不同的社會機構中

014

機 會 來 了。2003 年 的 個 展 帶 給 我 去

流都是經別人轉介,省卻申請的繁瑣 程序,交流機構的質素亦有保證,不

用擔心給丟在四下無助的空間。有專

人導航和翻譯,在短時間內有效地和 當地人交流,也容易找到物資和文化 背景資料,進行創作。現在互聯網通 暢,有意到外地見世面的朋友,還是

先把自己的作品做好,等待別人推薦 之時,亦可主動去查看一、兩個好的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