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 Crucis: Revisiting African Art 非洲藝術.原生力量的萌現 專輯】
何謂非洲當代藝術?在擁有54個國家、10億以上居民的非洲大陸上,如此豐富的藝術創造力與多元文化,是否可以簡化為單一群體並加以定義?在這片陽光大陸上,非洲的當代藝術與風起雲湧的獨立運動同時誕生,傳統的知識體系與當代的美學典範及創作模式碰撞、共生與融合。非洲文明演進的進程,如何翻轉藝術收藏的視野,便是8月專輯「非洲藝術.原生力量的萌現」關注核心所在。
1989年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舉辦的「大地魔術師」展覽,將來自五大洲的藝術家作品集中呈現,勾勒出當代藝術世界的創造力全景,撼動了歐洲中心主義者對於當代藝術的單一見解。正是在那一年,人們慶祝法國大革命200週年,而那也是柏林圍牆倒塌的一年,「大地魔術師」成為國際藝術與文化界的震央──參展的非西方主流藝術家作品,特別是來自非洲的創作者,以你我不容懷疑的原創性,向我們展示了前所未見的土地能量與美學多樣性。
英國國家藝廊專注於收藏1200至1930年的西方各流派畫作,館藏雖僅2600多件(羅浮宮館藏逾38萬件,大都會博物館館藏有200多萬件),但它所擁有的教科書級西方名作之多、之全,國際上無出其右者,全球藏家更是以能夠借展給國家藝廊為榮。本期魏蔚專欄暢談英國國家藝廊的成立始末、收藏梗概,以及由五家聲名顯赫的美術館聯手舉辦的「提香:情.慾.劫」大展。
位於海牙的莫里斯宅邸美術館(Mauritshuis)是荷蘭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場館雖不大,藏品卻極具分量,其以收藏荷蘭黃金時期大師作品聞名,美術館的典藏特色是以17世紀南、北荷蘭的繪畫作品為重點,鎮館之寶維梅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更吸引全球無數為一睹風采而來的訪客。
1978年與父親李可染同行的一趟黃山之旅,讓李小可深切感受藝術與自然對應之美,亦促使他重回水墨表現的原點。他的藝術實踐與生命歷程緊密聯繫,手中的畫筆也為人生留下最好的回憶。「無一無二」的理念,在他的藝術歷程始終有其作用;「一」是個體面對世界的提問,是以一種開放的心態面對世界,「二」是對其疑問提出可能的答案與實踐。
從小在劇團大院生活的經驗,累積出張巍日後觀看世界的距離和一種創作上接近戲耍的態度。他以個人的生存經驗,承受世界權力機制的反省,關注於人的身分改造,並且透過影像後製的手法,重塑由消費力所驅動的社會中,這些模仿、演練、模組式的人物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