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終谷The End Valley

Page 1

The End Valley

意識終谷

從出生到死亡,生活中充滿了大大小小的儀式,以此讓生活更 加充實。然而,面臨到生死儀式,由於必須遵守傳統而且較為 注重文化的傳承,儀式並沒有跟日常生活有過多的連結。死亡 的儀式是特別的。人一生所有儀式,幾乎是以自己為中心,但 到了死亡時,卻是為了生者們。生者必須繼續前行,因此我們 透過儀式的呈現讓生者能銘記逝者持續生活。

於是我產生了疑問,這個在臨終前的儀式,對於生者和亡者的 意義在哪? 生者、亡者在這個生命的分叉點雖看似都在往前 行,但似乎有著不同的定義以及關係。但是,傳統儀式並沒有 機會,讓你可以正視上述的事情,我希望透過儀式生活化能讓 生者與逝者完成人生中,最後一次情感上的連結。

我以生者的角度,定義儀式在這個過程扮演的是一種「人與空 間、時間的重新建立關係」,透過「緩速時間」的過程,對兩 個不同的角色的空間經驗、過去、現在、持續與逝去建立一個 全新的關係。

我的基地選擇在屏東縣車城 鄉 的山區農地。屏東富含自然資 源、人文薈萃,但在殯葬產業上有著很多需要改善的問題。同 時,也急需一個擺脫現有殯葬空間的新思維。所以我想要在屏 東建立一個新形態的殯葬空間。能整合現階段殯葬空間對生者

友善以及場域分散的問題還有消弭儀式不生活化所帶來的負面 影響。

設計動 機

念 殯葬場域改變

在空間上,台灣社會自古至今非常重視喪禮。以往我們會在家

中騰出一個空間來辦葬禮可能是家門口可能是三合院的廣場。

在那一段時間內在該空間內守靈。這段過程,除了能將家人安 葬之外,由於是在自己的家,熟悉的空間

一定程度上能撫慰

失去親人的傷痛。隨著時代變化 ,現代人生活以及居住的場 域改變。在這樣的條件之下我們只能將在家舉辦的葬禮轉移到 了大大小小的殯葬空間。但這些空間對於使用來說並不友善。

這是過去在家舉辦葬禮轉移到公共殯葬空間的因素。

轉移到了這些空間後我們也發現了台灣現階段的殯葬空間有非 常多的改進空間,主要兩個要素。第一是空間上對於生者沒有 過多的考量。

再來是台灣殯葬空間分散,由於並不是整體規劃加上公私立殯

葬空間混設。讓遺屬們無法徹底再同一個場域完整葬禮全程。

該類型的空間就不是日常生活會常進出的空間類別,加上人們

大多對於殯葬場域本來就有負面的印象。這些原因層層疊加起

來,源自既定印象以及不熟悉所帶來的不安導致該場域對於家

屬以及來訪者非常不友善。不論是使用上還是心靈層面上。面 對親友的離去大部分人都是傷心的,要走出傷痛需要時間。

令人不安的不友善場域無法幫助親屬走出傷痛,只會讓人更難 回歸正常生活。

議題概

越來越都市化的城市無法延 續傳統在家舉辦葬禮。傳統 葬禮在家門口或舉辦為期十 天的儀式,從各處回來到喪 家的親朋好友會在這十天內 逝者做最後的道別,順帶的 與家屬互相問候撫慰失去親 人的傷痛。在家守靈對於台 灣傳統社會價 值 上有著不可 分割的重要性。 在忙碌的都會中這幾乎是不 可能。首先,台灣傳統以搭 建式的靈堂在家門口或著私 人廣場,擁有這種空間條件 的現僅存於台灣的 鄉 下地 區,因此,公共殯葬空間的 需求也大量提升。在家舉辦 葬禮的比例也快速下降。

為此,在1965年成立了台 灣第一間的殯儀館—台北市 立殯儀館。為此打開了殯葬 儀式公共空間化的序幕。

公共殯儀館的需求大量提升 的原因除了上述的空間議 題之外,整體產業結構的改 變也占據了其中很重要的 因素。現代的殯葬業者已經 將葬禮的空間時間以及儀式 系統化,也有了系統化的 殯葬設施,使得家屬不需要 再像以往一樣親力親為所有 事情,趨向簡易化。在這雙 重主要因素的影響之下,逐 漸的越來越多人將此種舉辦 葬禮的形式當做新型態的模 式。

正如上述所說,台灣的殯葬 場域公共化可以追溯回1965 年,也就是說至少已經發展 了長達57年了。然而,台 灣的殯葬空間在當初規劃時 僅以台北為較完善的規劃, 包含殯儀到火化進塔。這有 很大的因素是台灣的下葬模 式從古至今有非常多的改 變,由於台灣人的信樣以及 民族多元發展出了各種不同 的信仰儀式,在這個條件之 下,很難在一開始就有著完 善的一條龍規劃。進來的環 保葬也是新型態的葬法。多 元的民族信讓規劃追不上變 化的速度導致設施不是以系 統的方式誕生。

喪禮儀式的構成要素有三個: 人、儀式、空間。 葬禮的起源已經不可考。台 灣經歷多國統治,移民社 會,發展出了多元獨特的儀 式內涵。歷經了各種變化之 後,人們大多以忘記儀式本 身的內容也不確定為何要在 這些空間舉辦儀式。在這個 狀況之下,延伸出了類似我 到底是誰在這裡做甚麼的分 裂情形。儀式為了做而做。 沒有人知道為何要在一個叫 做靈堂的地方待四五天,但 靈堂設置的最初目的就是在 喪禮期間提供一個能 夠 跟逝 者傾訴的對象。這些空間儀 式都有背後的目的性。

都市化 場域轉換私→公 空間機能分化 空間關係斷裂
現在 便利性 繁忙生活 儀式演化 簡潔化
殯葬場域 在家舉辦 都市發展 空間缺乏 轉移
過去
殯葬場域轉化

Day01

殯葬場域與傷痛療癒

令人不安的不友善場域無法幫助親屬走出傷痛,只會讓人更難 回歸正常生活。

Day10

HEAL HEAL HEAL

在具有療癒作用的空間舉行葬禮 在不具有療癒作用的空間舉行葬禮

生活Move On 生活Move On

殯葬儀 式

再來我要針對葬儀本身,以時間為主軸去分析討論。我將台灣 傳統的葬禮流程圖整理出來。將葬禮從頭到尾分成三個部分。

在葬禮的首三天,是一個建立聯繫的前段。這幾天會將逝者處 理完然後通知四面八方的親友,大家聚集在一個空間,可能是 家裡可能是過去熟悉的空間(老厝),作為逝者充新建立起關

係網路。而第三到第八天為儀式中段,主要以整理收拾逝者生 前的一切,過程會體驗亡者過去生活的空間以及大小的法事。

在儀式的末段會是最後送別釋放情緒的收尾,傳統可能會藉由

遶村莊或著亡者過去居住的環境為一個儀式的總結。

殯葬儀式與生活斷裂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D-9 D-10 小靈堂 告別靈堂 火葬場 納骨塔 接體 運送至殯儀館 報喪 設置小靈堂 淨身/冰存 /禱告 守靈 頭七 大小法事 設置告別靈堂 告別式 火化 撿骨 安厝 圓滿餐 儀式前段 儀式中段
建立聯繫 釋放情緒 整理收拾
儀式末段

殯葬儀式與生活斷裂

人類透過不同型式將生命中的失去轉為力量,可以是治癒可以 是信仰的產生,從古至今便是如此。因此,我們有著無數流傳 下來的儀式。而儀式本身通常伴隨著一個特殊的空間,例如祭

天祭祖、禮拜和各種儀式都有相關對應的空間。在時代的演進 下,儀式形成的目的性以及起源和相對應空間與現代人的認知 產生了強烈的斷層。也就是說,大多數人只知道這些儀式的存 在但不明白其意涵,更不知道其相對應的空間本質進而導致儀 式本質內容無法正確表達給人們。因此,透過儀式所解構出來 的空間、時間、行為及活動的方式將這過程重新轉譯成一個完 整的空間療癒經驗,近而讓它不再是如此遙不可及,也是一個 如同生活化方式理解儀式過程的目的。

這些儀式之所以跟生活脫節很重要的原因是台灣的殯葬習俗都 是自古流傳下來的傳統。其背後的涵義由於我們大部分人都不 會了解,這些儀式就沒有辦法達到其用意。因此,透過空間的 方式將這些儀式翻譯成能讓現代人明白的活動。

儀式生 活 化
基地選
屏東縣車城鄉

交界處的一塊農田。屏東自然資源豐富,人文薈萃。所以我選擇了基礎並設置 了一些元素。它必須與山林河流息息相關。人文方面,由於我的空間設計屬於鄰避設施,所以需要選 此外,屏東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風光水綠以及多元的民族文化一直是屏東引以為傲的資產。透過巡

屏東的殯葬場域分析

目前屏東縣內有三個區域可以處理喪禮:高樹鄉、屏東市、枋 寮鄉。這三個地方以屏東殯葬區最為完善。擁有多家公私立殯 儀館、火葬場以及納骨塔。高樹鄉立殯葬區只有火葬場以及 幕園區。南端的枋寮鄉立殯儀館也只有火葬場以及簡易的靈堂 區。

因此,屏東市以外的大多數鄉鎮也必須得要仰賴屏東殯葬區的 功能。在前部分的分析中有提到服務空間是偏少的,在屏東的 部分是幾乎都沒有,因此屏東的殯葬場域非常需要這類型的空 間改革。

屏東殯 葬

高樹火葬場

屏東殯葬區

枋寮殯儀館

自然資源

屏東有山林河海資源,我希望我的基地可以輕易的接觸到這些 資源,所以我江河川拉出來分析,選擇了在屏東南部、河川意 象鮮明,同時可以接觸到山林的四重溪段農地。

四重溪是有名的溫泉區。我希望可以整合溫泉的休閒活動。擴

充殯葬空間的人文活動,讓他不只是殯葬園區。

聚落邊界

聚落邊界

台灣傳統的墓園區會設置在聚落之間。這是鄰避空間的雛型。 基地位置就在車城鄉四重溪聚落牡丹聚落的中間農業帶。這種

設施在都市空間是不友善的,讓基地跟人群稍微拉開距離。但 是卻有不是太過於難到達。

基地資源
人文資源
基地分
四重溪

車城鄉 牡丹鄉 牡丹水庫

基地位置

四重溪溫泉鎮

溫泉旅館 溫泉旅館 溫泉旅館 溫泉旅館 溫泉旅館 溫泉旅館 溫泉旅館

移動到基地

空間的設定是希望可以提供屏東縣民甚至外縣市想要在屏東舉 行葬禮的人們。因此從城鄉屏鵝公路開始到基地距離十公里路 程便是一個能融入設計的部分。

城鄉屏鵝公路轉新興路口開始到基地15分鐘車程。有非常豐 富的山林人文資源。設置基地在該區域的原因回推到前面敘述 的儀式時間性的概念轉化。希望透過從市區以及其他地區移動 到該區域的時間將儀式帶來的療癒時間性轉化成路程。此外, 屏東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風光水綠以及多元的民族文化一直 是屏東引以為傲的資產。透過巡禮的方式將屏東的資產當作禮 物贈送給生者以及逝者。希望可以提供屏東縣民甚至外縣市想 要在屏東舉行葬禮的人們。在這段路程中,透過屏東贈與逝者 以及親友的自然景色,整頓失去親人的心情,讓濃厚到情緒給 山海承載。

這段路程會境經過的地方非常豐富,我們從市區出發會開始越 來越郊區,接下來以四重溪溫泉聚落為基地路程中非常重點的 自然人文交會點。然後入山後就是山河景色以及零散的住宅

區交錯出現。因此從屏東北部甚至更遠的其他縣市來到基地的 路程便是一個能融入設計的部分。所以對於移動的路徑稍作分 析。

移動路 徑

基地計畫

進入基地前會經過屏東縣車城鎮,也是基地所在位置。車城有著豐 富的人文自然資源,以道教信仰為主的城鎮有香火鼎盛的福安宮以 及海洋資源的海生館以及四重溪的溫泉資源。四重溪溫泉屬鹼性碳 酸 氫 鈉泉,潔淨無味,水溫常年保持在50℃至60℃,含豐富的礦 物質。

Site Analysis

牡丹水庫

Site Location

牡丹聚落 四重溪聚落 車城

基地區域計畫

基地旁的台199線往下會一路通往旭海,南下後會進入滿洲的點狀 聚落最後會回到恆春市區。我提供給來我這裡舉辦喪禮的人能在經 歷一段身心俱疲的喪禮之後,有一個選項可以不用原路返家。可以 持續往下看來一趟屏南巡禮。這段路程同時也可以透過天際線的寬 度呼應我的設計以及傳統儀式本身。設計上我希望可以透過空間去 提供喪禮每個階段最需要的空間。

例如:接到死訊時需要的寧靜空間或是守靈期間所需要的沈澱空間。 這一段過程在我安排的旅程可以重現出來。從天際線的窄到寬在回 歸城市的意象。

牡丹山區 天際線寬度:狹窄

基地位置

旭海草原 天際線寬度:寬廣

滿洲 鄉 間 恆春市區

旭海沙漠 天際線寬度:無邊際

滿州山區 天際線寬度:狹窄

滿州聚落 天際線寬度:受限

滿州鄉間 天際線寬度:寬廣

恆春市區 天際線寬度:狹窄

基地入口
WIDE NARROW

諮商空間探討

傳統儀式上會有大量的時間守候在靈堂前,俗稱守靈或是守 喪。這種儀式是透過時間來療癒生者。透過療癒幫助生者面對 悲傷除了傳統儀式上,心理學上也會透過諮商讓諮商師幫助患 者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狀態。諮商是當一個人有需要時,透過與 諮商師的互動,來協助其覺察和瞭解自身,探究滿足需要或解 決問題之方法。但這件事是透過諮商師達成的,將此概念轉換

到空間上希望可以透過空間的手法去模擬諮商,彷彿諮商師化 為空間協助生者處理離別的情緒,同時讓空間具有療癒的作 用。

我想要透過心理學上的諮商心理學上對於空間的要求做為發 想,打造一個能透過空間達到諮商效果的新型態殯葬空間。面

對生離死別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如果不能好好處理這種情 緒,必然會對身心帶來負面的影響。為此有些人就會透過諮商 師。諮商是透過諮商師以心理學的角度協助病患處理需要被處 理的問題。但這件事是透過諮商師達成的。將此概念轉換到空

間上希望可以透過空間的手法去模擬諮商,彷彿諮商師化為空 間協助生者處理離別的情緒,同時讓空間具有療癒的作用。

空間療 癒 與諮商

Tori DeAngelis發表於美國心理學會的 Monitor on Psychology 雜誌2017年3月刊的《Healing by design》

空間陳述了十三項該如何布置諮商室的要點。在其中我挑選了 一些跟總體空間設計有關的項目整合成三個部份去闡述該如何 營造出能讓被諮商的病患能舒適的空間條件。

中,對於諮商的
空間色調:溫暖明亮
讓光灑入:透過開窗讓量體有不同程度的光 與自然共舞:讓自然成為諮商師與患者的橋樑

在上述心理學的應用之中,談到了關於自然對於心理上的療癒 效果,還有現況殯葬的快節奏無法好好向家人道別的窘境,更 加上我們對於死亡有著回歸塵土的概念,因此我選擇透過景觀 建築的手法將殯葬速度變慢讓人可以在大自然中放慢腳步感受 內心正面臨的分離情緒以及能夠收拾自己,面對接下來少了某 人的人生。

因此,我將基地選在深山,將自然導入設計,與基地內的建築 以及地景互動。

基地/設計/地景
地景建

Grasshopper概念模型

確定好我的設計概念:療癒諮商空間以及地景後,我思考該如 何將這兩個概念融合呈現。我希望透過參數設計,運算出一套 系統能將基地週遭的環境反映在量體上,同時不會與基地的紋 理衝突的空間。

Grasshopper3D MetaBall

在設計的進行部分我使用參數工具-GRASSHOPPER中的 METABALL作為我的空間發想,METABALL在數學定義為一 種利用THREADSHOLD的概念把兩個相關的區域框選成一個 同性質的區域範圍。我透過參數的設定把園區裡的幾個機能空 間透以距離產生threadshold找出其生成的空間原型,進行之 後的空間規劃和發想。

設計使用的參數有兩種,第一種是Metaball Custom,另一種 是Metaball2D。第一種參數我必須要設置參數點,讓參數隨 著我的設點變化,透過數字讓我兩點之間的關聯性呈現出來。

我設點的邏輯是我的建物的中心,讓我的建物彼此之前可以互 相吸引製造出關聯性。這件事情傳達出了我的殯葬園區每個功 能性建築之間的強烈關係。

第二組參數是Metaball2D。與上一組參數的差別是參數會避 開我設的參數點亂數在基地內生成量體。使用這組參數的原因 是除了主體建築之外,我希望可以以隨機的方式讓階層較低的 建築體有機的分布在我的基地內。這些亂數生成的量體在我的 空間內呈現出不同的機能型式。從地景到植栽到水景。均勻有 機的分布在我的基地上。

參數模
Concept Model Main Type LowThreshold Concept Model Main Type MidThreshold Concept Model Main
HighThreshold
Type

配置論述

空間配置初步分層三層,由基地西北方的台199線為最外圍, 南北向垂直劃分為三個階層的空間屬性。

最外面的空間提供給非家屬以及喪禮參與者使用以及提供給家 屬的住宿空間,徹底地向外開放。第二個階層將私密性提高。

主要是針對喪家以及親友的友善空間。提供了閱讀休息室、商 業等服務性空間。

最東向的第三階層就是殯葬空間,也是私密程度最高的空間。 葬禮是一個串聯式的儀式,所以空間的配置上是流線型的串聯 空間。

空間配 置

使用者區分

空間配置初步分層三層,由基地西北方的台199線為最外圍, 南北向垂直劃分為三個階層的空間屬性。最外面的空間提供給 非家屬以及喪禮參與者使用以及提供給家屬的住宿空間,徹底 地向外開放。第二個階層將私密性提高。主要是針對喪家以及 親友的友善空間。提供了閱讀休息室、商業等服務性空間。最 東向的第三階層就是殯葬空間,也是私密程度最高的空間。葬 禮是一個串聯式的儀式,所以空間的配置上是流線型的串聯空 間。

針對不同的使用者以及不同切入基地的意圖會有不同的動線以 及出入口。針對喪家,會從遺體處理空間的系列建築群進入。

遊客則從服務空間的主入口進入。這樣的安排透過中間的服務 空間讓在這個基本上不同需求的使用者能不被干擾的在同一個

地方活動
開放空間
家屬空間
殯葬空間
Layer01
Layer02
Layer03

空間上有兩個主軸,速度與自然。傳統葬儀上因為儀式與空間 的雙重影響之下,讓人無法好好的與家人道別。因此我透過各 種方式,讓快速的道別儀式緩速下來。

在這十天的葬禮之間,在意是終谷可以慢慢的修復自己受傷的 內心。在各種緩速的手法之中,結合諮商心理學對於自然的需 求,讓自然包覆整個基地。

自然在我設計中的角色十分重要,除了在諮商療癒心理學上的 應用之外,自然在我們人類的心理中,是一個相對於都市生活 一個慢速的存在。我們透過大自然的接觸舒緩生活中快步調的 壓力。

空間劇本

The End Valley Spatial Scenario

空間劇本—生命盡與重構 空間上有兩個主軸,速度與自然。傳統葬儀上因為儀式與空間的雙重影響之下,讓人無法好好的與家 人道別。因此我透過各種方式,讓快速的道別儀式緩速下來。在這十天的葬禮之間,在意是終谷可以 慢慢的修復自己受傷的內心。在各種緩速的手法之中,結合諮商心理學對於自然的需求,讓自然包覆 整個基地。自然在我設計中的角色十分重要,除了在諮商療癒心理學上的應用之外,自然在我們人類 的心理中,是一個相對於都市生活一個慢速的存在。我們透過大自然的接觸舒緩生活中快

步調的壓力。 基地位於四重溪溫泉資源 帶。透過溫泉設施讓經歷 一整天儀式的家屬一個舒 心的空間。 溫泉資源 Valley Hot Spring 主入口 聚 提供給開放式的活動使 用。 戶外廣場 閱讀 在火化空間旁邊的閱覽圖 書室。與火化的強烈動態 情緒形成對比。在火化等 待時間有大約一小時的空 閒期。透過 閱 讀冷靜下 來,做最後的道別。 閱覽室 四重溪 過去會將河水引入農地灌 溉用,造就了基地上有著 很多灌溉渠道。讓水以小 溪流的方式與基地互動, 讓逝者靈魂隨著溪水前往 靈魂的盡頭。 讓水浸入 殯葬空間

源頭之水

在基地的西北方以水作為開頭打開基地。水作為生命的源頭, 象徵性的作為整體基地最北的端景。

水是意識終谷很重要的元素。我嘗試將各種型態的水放進基 地。

在住宿空間旁有一個大型沙池,給予家屬紓壓。沙遊觸及思緒 的無意識區域,從而為改變提供機會,沙盤治療就會顯示出有 益且通常具有治癒作用的效果。沙盤遊戲能 設定一個整體

的運動變化過程,可以增強自己的資源,實現創造性的重新設 計,並有助於整體人格的癒合和發展。

終谷之廊

在服務空間當中屬於比較對外開放的設施。埋在服務之中的藝 廊。設想在一個富有生命意涵的空間終欣賞與生命有關的展覽 或者活動。

在火化空間旁邊的閱覽圖書室。與火化的強烈動態情緒形成對 比。在火化等待時間有大約一小時的空閒期。透過閱讀冷靜下 來,做最後的道別

閱讀

靈堂以獨立的單元結合類似冰屋的半開放量體。設計中的靈堂 與以往的殯儀館的區別是不需要與鄰居比鄰的共用同一個空間 系列。同時,向山和大開窗讓自然景色陪伴鬱鬱寡歡的時期

靈堂

基地回應議題

屏東/文化底蘊

葬禮因為現代的各種因素,舉辦的地方從熟悉的家中轉換到殯 葬空間,但是這些殯葬空間並沒有以生者的角度去設計。因此 我們沒有辦法在這些地方獲得在家中舉辦葬禮所能獲得的療癒 作用。除此之外,殯葬儀式與生活中儀式的斷裂以及不熟悉也 是讓人不安的元素。因此我要透過空間的形式讓儀式舉辦的場 域具有療癒性,試圖讓儀式能更貼近生活,從各種層面上消弭 不安。

然後設計方針部分,如果能用諮商心理學上對於空間能帶來治 療作用的手法去操作,就能透過空間去模擬諮商師的角色,讓 空間治癒生者。

最後來到基地的部分,屏東現在完全符合上述不友善殯葬空間 的要點。屏東南部非常欠缺這類型的服務空間。我希望能夠在 這個非常需要的地區提供新型態的整合殯葬園區,將殯儀館、 火葬場、納骨塔以及各式墓區的空間,並以生者的視角去梳理 空間。合了屏東的山河元素,找到了一個自然意象鮮明以及富 含人文脈絡的地塊。透過地景集資上空間的元素讓空間在使用

上心理上更舒暢。
HungYang Huang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