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內容: 個人生平 我們訪問的A大哥和其他長輩不大一樣,他從出生七個月後就得知自己 罹患了小兒麻痺(一種會逐漸奪走病人身體機能的疾病)。A大哥出生在 1960年,當時的社會對於身體障礙的朋友們並不友善,政府對於無障 礙設施的建設默不作聲,因此導致A大哥在小時候的生活非常困苦,再 加上經濟尚未起飛,A大哥小時候的生活可謂和我們一般小孩的生活有 著天壤之別。
由於上述原因,A大哥小時候沒辦法去學校上課,只能靠著獨自面對書 本或偶爾在父親的教導下學習認字、寫字、簡單的算術或一些生活上的 知識而已。但也因為這些原因,A大哥逐步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他藉 由書本上的描述以及電視上的畫面勾勒出外面的世界。他不像我們一樣 用眼睛接觸,而是靠著心靈和頭腦描繪出這個世界。當時的他對於物理 和數學抱有憧憬,A大哥也因此開始學習起了電腦程式, 那時的他每天 都很快樂,短暫地享受了一段幸福的時光。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A大哥也慢慢地發現自己和其他小孩的不同之 處。當其他小孩在學校互相討論課業時,他卻只能獨自地面對書本上 的文字;當其他小孩放學後去看電影時,他卻只能孤獨地看著電視中的 螢幕。漫長的歲月終究使人成長,A大哥體會了小時候不曾感受到的孤 單、寂寞,他開始意識到自己或許只有一個人,周圍的環境讓他覺得 寒冷,這個社會對於身心障礙者過於冷漠。但離奇的是,卻鮮少有人 發現。
也因為這些原因,A大哥試圖改變這一切。他想要體會外面的生活;他 想要在外面租個房子;他甚至想要為所有的身心障礙者向政府發聲。於 是,他開始有了行動。在42歲的那一年,他首先去了身心障礙者相關 機構住了五年,接著,花了一年的時間, 終於在北投區附近遇見了願 意把房子租給他的房東。
好不容易終於獨立在外租屋後,過了僅僅短短幾個月,A大哥突然罹患 了肺炎,被送至加護病房急救。當時是iPhone第一代推出的那年。會 程式設計的A大哥, 在罹患肺炎前本來想著他想要靠寫iPhone的應用程 式賺錢。出了院之後,他的心境卻有了轉折:「既然我感覺已經活不 了多久了,那我幹嘛還要花時間去賺錢?」
他回想起當時為了租屋,到處尋尋覓覓、尋找比較適合身心障礙者居 住的地方; 由於很多人不願將房子租給身心障礙者,和好多好多的房 東們交涉、溝通。他突然覺得,與其將時間花在寫程式、賺錢,幫助 身心障礙者提升生活的品質與便利性是一件他想要做的事情。這時, 他想起了那時為了租屋而在外奔波時認識的身心障礙人權團體。他選 擇加入他們,透過參與各式各樣的社會運動及抗爭(例如: 抗議台灣 無障礙環境之不足、抗議要參加選舉需要繳錢、抗議當時台灣對待外 籍勞工不適當等等), 燃燒生命的光與熱。
在小時候,A大哥對物理、數學等科目就有極大的興趣。然而,隨著年 齡增長,他發覺人生中有些問題,是無法靠公式、靠數字解決的。強 烈的失落感隨之而來, 覺得似乎這些知識背叛了他。在他19歲那年, 通過朋友,他了解到有一個知識領域名為「哲學」。哲學的種子就埋 在他的心裡,直至2016年。據A大哥所說,2016年台灣出現了哲學普及 的風潮。他開始參加各種哲學講座,與他人談論他以往覺得不會有解 答的問題。埋在心底的那科名為「哲學思考」的種子,終於開了花。
母親因憂鬱症自殺 由於父親外遇,母親因此患上憂鬱症。以前的觀念是不希望憂鬱症患 者吃藥,擔心安眠藥會有後遺症。所以母親都只能私底下偷偷找醫生、 偷偷吃藥。大家都以為她好了。然而,就在某一天,A大哥突然發現媽 媽還在吃藥。他打電話問醫生,才得知母親有情感上的憂鬱症。擔心 媽媽心理健康的他跟父親說憂鬱症一定要吃藥,所以母親才可以大方 的,公開的吃藥。
但一切都為時已晚,除此之外還有婚姻方面的問題(父母一直吵架)和 母親傳統觀念的束縛(希望有一個完整的家庭,不然會對不起小孩), 因此沒有離婚。A大哥覺得母親的想法是錯的,有衝突的兩人生活在同 一個環境下反而對小孩不好,但母親還是沒有選擇離婚。有一天,母 親突然吃安眠藥自殺,送去醫院急救。雖然有救回來, 但醫生說母親 情況不是很好,可能會再自殺(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到醫院去,是事後 才知道)。A大哥很擔心,於是決定把藥都放在他那裏保管,每天母親 要吃藥的時候再找他領。
有一天父親找他拿藥,A大哥以為是要拿給母親的,再加上母親也告訴 他說今天不找他拿藥,因此也不會覺得奇怪。但半夜一點多時父親說母 親不見了,什麼證件和行李都沒有帶。母親是從二樓走到一樓後再打開 鐵門跑出去的,但卻沒有拉上鐵門。A大哥說,他覺得媽媽是希望有人 會追他回來才故意不拉鐵門的,而且心裡總有種預感認為母親會跳河自 殺。他請父親與弟弟去附近的橋梁找,但沒人相信他。弟弟甚至嫌橋太 多沒辦法找(這也是為什麼之後跟弟弟有隔閡,會責怪弟弟,想搬出來 獨居有一部份心理原因也是因為弟弟)。母親失蹤後的那個禮拜,A大 哥打遍了他能想到的所有警局及醫院的電話。最後終於被A大哥找到, 並從穿著得知是媽媽。也如同自己先前的猜想,媽媽跳河自殺了。
哲學分析 一、自殺議題 A大哥認同作者所說,自殺是理性的決定,也能說是符合道德的,他認 為就旁觀者看,自殺並非不合理的。但身為家屬,就會覺得還未到最 後關頭,似乎沒有這個必要。同時責怪社會,沒有提供一個管道,讓 媽媽可以用不這麼激烈的方法離開人世。
二、容器理論 A大哥在「人生到底值不值得活下去」這方面較為偏向中性容器理論, 他很在乎容器中的內容物是什麼,才能根據這個來決定人生的正負值; 而在「人是由一堆原子組合而成的,之後才慢慢有了知覺,會思考」 這部分,在他細思這個過程後,較偏向珍貴容器理論。最終A大哥還是 較相信珍貴容器理論,雖然他的生活和我們大部分人都不太一樣,但 至少他還能活著,還能想事情,就覺得生活沒那麼糟。而A大哥不太認 同絕妙容器理論,認為如果一個人活得很痛苦,人生再怎麼有價值都 沒用。
三、安樂死議題 A大哥基本上是贊同安樂死的。他認為死亡即是每個人的終點,我們不 該逃避或畏懼它,而是勇於接受它。A大哥認為安樂死的美在於不需面 對死亡前的痛苦,它可以幫助人們從痛苦中快速抽離,是一套可行的 方法。但前提是,他認為安樂死議題, 必須在法律明文規定下始能叢 生,而這也是他覺得台灣未來可以努力加強的部分。
四、對死亡是否感到畏懼
A大哥之前是害怕死亡的。由於對於追求知識的熱愛,死亡這件事畏懼 死亡的原因。然而隨著年歲,他開始明白死亡不過是大自然中生老病 死的定律。而他也不相信天堂地獄、不相信靈魂,事務理論的支持者。 因此他並害怕死亡,而是死亡前在瀕死狀態的折磨。
五、幸福指數 A大哥的幸福指數在10歲時達 到巔峰,因為他尚未感受到 社會的冷漠,且可以對數學 和物理方便抱有憧憬並放手 去追求。然而,隨著他逐漸 成長,心裡的陰影也漸漸擴 大,因此幸福指數隨之往下 滑。但42歲那年,心中的哲 學種子終於開花,也慢慢找 回人生的平靜,生活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