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1 物件自畫像
單位│心來富會所 藝術家│黃楚翔
作品2-快樂是生命力
單 位│白永恩神父社會福利基金會台南恩典工坊 藝術家│黃麗明(Emily Wong)
作品3-做個朋友吧!
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福氣社區關懷協會(小福咖啡館) 藝術家│楊瀚橋
作品4 即興奏鳴曲/Improvisation Sonata
單位│財團法人天主教臺南市私立蘆葦啟智中心 藝術家│陳昱榮
作品5 一起同在
單 位│財團法人新竹市天主教仁愛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晨曦發展中心 藝術家│吳嘉峻、黃薏倫
作品6 你好,我是 XXX
單 位│財團法人私立天主教中華聖母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藝術家│徐莘、李晨豪(Boris Lee)
作品7 自信中與勇氣共舞
單位│財團法人新竹市私立愛恆啟能中心 藝術家│陳彥瑋
作品8-Hello,大家好
單位│財團法人阿寶教育基金會 藝術家│范思琪
展覽「我們的對話練習--在言語之外,尋找對話的起點」是由智邦
藝術基金會和智邦公益館共同支持。透過智邦藝術基金會扶植的8
組藝術家,進駐8間社福機構,和機構學員相互認識、交流,並 嘗試創作,藉由此次展覽分享過程和階段成果。
我們希望讓不同背景的大眾,都有機會參與藝術創作;透過藝術認 識彼此、展開對話,進一步打造擁抱多元觀點、安心自在的生活環 境。
本次計畫由13位藝術家、133位機構學員、38位機構夥伴、4位
志工,以及幕前幕後的相關工作人員,花費304天共同協作而成;
最後,也謝謝前來參與展覽的你,讓我們有機會一起進行對話練 習!
展場平面圖
標示說明 1 3 4 5
物件自畫像
單位│心來富會所 藝術家│黃楚翔
快樂是生命力
單 位│白永恩神父社會福利基金會台南恩典工坊
藝術家│黃麗明(Emily Wong)
做個朋友吧!
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福氣社區關懷協會(小福咖啡館) 藝術家│楊瀚橋
即興奏鳴曲/Improvisation Sonata
單位│財團法人天主教臺南市私立蘆葦啟智中心 藝術家│陳昱榮 一起同在
單 位│財團法人新竹市天主教仁愛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晨曦發展中心 藝術家│吳嘉峻、黃薏倫
6 你好,我是 XXX
7 8 2
單 位│財團法人私立天主教中華聖母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藝術家│徐莘、李晨豪(Boris Lee)
自信中與勇氣共舞
單位│財團法人新竹市私立愛恆啟能中心 藝術家│陳彥瑋
Hello,大家好
單位│財團法人阿寶教育基金會 藝術家│范思琪
4 1 3 8 5 7 2 6
心來富會所 X
藝術家 黃楚翔
機構介紹
心來富會所|
「心來富會所」是雲林縣精神康復者的友善日間據點,在會所裡大家是
彼此的夥伴,我們在據點裡嘗試找尋與練習新的生活方式、學習新事 物、結交同儕,我們的夥伴因為精神疾病的緣故,時常面臨生活的破 碎、孤立與失去,在家庭、職場等人際關係中也經常被病情起伏影 響,也須長期適應服藥後的副作用,在生活上也因此有了許多困難與 限制,然而我們期待在社區裡,也能有一個地方讓帶病生活的夥伴可
以安放自己,能感覺自己被外界接納,「心來富會所」成立後,夥伴在 這個社群裡互相學習料理、處理會務工作、健康的休閒安排、藝術創 作,在被陪伴、被支持之下找回自己,也讓夥伴在社會上,不再只有 失敗經驗,而是重新拾起自信與勇敢。
藝術家介紹
黃楚翔|
雲林計劃型創作、藝術家教師,在 2019 年前持續鑽研藝術,之後投 身於藝術教育。不限定自己使用的創作媒材或方式,因為喜歡探究藝 術的多樣表現,著迷於不同媒材形式所創造出的特有語言。更準確來 說,熱衷於找尋藝術的發生時刻,一種關於自我揭露、對話溝通、認 同接納的狀態。
物件自畫像
畫出自己,也畫出自己的內在
1 地圖 編號
「對話是從『我』走向『我們』的過程。想要認識自己的特殊、理解彼 此的不同,就從一起做一件事開始吧。」
生活中有些重要的物件,既是實用性的,也是精神性的。如果重新思 索它和自己的關係、相遇的故事,會發現它在某些地方其實也呈現了 一部分的自己。
創作者透過繪畫、文字、藍曬等,練習讓看似無生命的物件在作品中 鮮活,重現自己心中的物件樣貌。
在這個階段,個人與物件的關係、感受、情感流動,會不知不覺呈現 在作品中;個人使用物件的方式、日常的習慣甚至生活信念,都可能 在創作過程中透過自我覺察,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最後,創作者錄製自己的聲音,以多元的方式呈現聲音的變化,也讓 整個物件完整、成為它的影音自畫像。名為自畫像,其實是由使用者
將自己的精神寄予其中,透過重要物件的再現,由創作者開啟並完成 這場深刻的自我對話。
財團法人天主教
白永恩神父社會福利基金會恩典工坊 X
藝術家 黃麗明(Emily Wong)
機構介紹
財團法人天主教白永恩神父社會福利基金會恩典工坊|
白永恩神父社會福利基金會,50年前從照顧失去家庭依靠的重度身心 障礙孩童開始,外籍神父與修女接力從事照顧服務工作,在臺灣社會 福利缺乏的角落,為鰥寡孤獨的身障者、弱勢長者提供服務,讓他們 得以幸福終老。
2020年12月於臺南成立恩典工坊,幫助15位在地身障青年跳脫障
礙、成就自我,透過多元主題課程、文康休閒、健康促進,以及社會 適應等作業活動,達 到「有朋友」、「有成就感」、「學習工作」、「健康 生活」、「自立生活」、「參與社區」六項目標。
藝術家介紹
黃麗明
(Emily Wong)|
定格動畫是Emily遲來的學習,當中用手細緻創作的過程適合她在藝 術上的表達。她先在好萊塢哥倫比亞大學修讀電影和電視,之後在香 港和多倫多製作廣告和視覺效果多年,一直希望創作動畫。趁着充滿 動力她飛去英國Bristol的Aardman學習為期 11 週的定格動畫課程, 從此創作動畫短片及從事定格動畫 教育。2008年起常駐香港賽馬會 創意藝術中心(JCCAC) ,2022年在新竹市鐵道藝術村進行駐村藝術 交流。她的定格動畫短片曾受邀參加七十多個國際電影節,並獲得一 些獎項。
快樂是生命力
鬆動固有印象,讓觀點流動 2
「生活中不斷發生的定格,剪剪貼貼的喜怒哀樂,回頭看就是快樂的 原點。」
動畫是種強大的媒介,透過影像鏡頭來表達情感、敍述故事。不需要 言語,每個人都能找到舒適的表達方式,喚醒共鳴、進入彼此的內心。
創作者先分組認識定格動畫,連拍水壺、機器人、篩子、杯子、雨 鞋、湯匙等,讓生活中的各種物件展現趣味動態;接著,練習自己繪 製水墨動畫,以抽象的線條打開彼此的想像力。
有人在模仿中創作,有人突破自己的框架畫出想像中的事物,之後更 開始尋找「快樂的故事」。例如,寫下快樂的回憶、喜歡去的地方、想 要一起做的事,然後發展成劇本。同時,創作者也透過「走路定格」練 習,來掌握動作與動畫的順暢度,過程中嘻笑不斷,創作本身就充滿 了快樂。
最後,創作者製作自己的木娃娃。讓木娃娃擁有不同的表情、設計和 顏色、悉心設計佈景和道具,再進行拍攝。木娃娃在流暢的動作和走 位演出中更添趣味,也讓每個人能在彼此合作中,感受團體共創的生 命力。
社團法人台灣福氣社區關懷協會(小福咖啡館)
機構介紹
小福咖啡館|
小福咖啡館成立於2022年,是位在台中梧棲三民社會住宅內的身心 障礙日間作業設施。以咖啡門市、清潔打掃、包裝代工作為主要作業 活動,藉由每日四小時的作業訓練,搭配各種健康休閒、自我倡議、 社區融合等活動,支持海線在地的心智障礙青年獲得更豐富的社區化 服務。
藝術家介紹
楊瀚橋 (彼得)|
2016年底開始,展開了一個新創作,偽裝成長頸鹿,以「陪伴」為概
念,在各城市與當地居民和小朋友一同生活,並探訪有趣故事,收集 在鹿鹿肚子裡,再以鹿鹿的言語分享給大家。過程中,重新理解文化 發展與涵義,同時讓孩子們從中認識自我和陪伴他人。2018年結合
偶戲,以「小彼得」角色講述童年的自我,深受孩子們喜愛。持續以 鹿鹿和小彼得在台灣遊走,陪伴著孩子們。
做個朋友吧!
做出內心的朋友,成為彼此的朋友
3 地圖 編號
「我在朋友身上看見自己,也從自己身上畫出朋友。每個細節都是聲 音,都是我想跟你說的話。」
這是一段「創做朋友」的過程。創作者先用拼貼、色彩和線條,畫出 心裡那個朋友的形貌,就像你我交朋友,總是從外表開始認識;接著
用黏土、鐵絲和顏料,讓朋友躍出紙上、長出骨骼和肌肉。
當想像中的朋友從平面成為立體的「偶」,友誼也開始變得具體。創作
者為偶取名字、貼畫上眼睛,讓偶能看著另一個偶的眼睛說話;並且 以行走、跳躍、游動或飛行,來決定偶移動的方式、做出各種姿勢; 再以笑聲、哭聲、嘆息來賦予偶個性。
「偶」從此被注入生命、成為「朋友」,進入生活;偶的長相、會做的事、
發出的聲音,反映著創作者的生命歷程;接著用紙箱為偶築起家、安 排舒適的空間,甚至能跟著偶去看看別人的家,讓友誼在真實生活中 有了互動。
從抽象到平面,從平面到立體,從立體到空間,到賦予生命、產生連 結,創作本身就是反映自我、開啟對話、理解關係的過程。
財團法人天主教臺南市私立蘆葦啟智中心 X
藝術家 陳昱榮、滯留島舞蹈劇場
機構介紹
財團法人天主教臺南市私立蘆葦啟智中心|
蘆葦啟智中心成立於民國八十五年,注重學生個別差異,每年由家 長、老師、督導/組長、社工員以及職能、物理、語言治療師們共同
召開個別化服務計畫會議,針對家長需求共同討論在家執行策略,為 每位學生實施個別化服務計劃。機構積極提供身心障礙者社會參與之
機會,多次舉辦社區型藝術活動,增加心智障礙者以藝術展覽及活動
形式與一般民眾交流,促成身心障礙者於各場域的共融體驗。
藝術家介紹
陳昱榮|
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創作組,現就讀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作品類型主要聚焦於當代作曲、實驗即 興與混合媒體裝置的實踐創作。近期作品大都聚焦於空間、個人情感 以及心理經驗的交互關係。目前關注的焦點為與空間中的視覺和聲 音的交互轉換。他的作品經常包括現成的物品,這些物品經常成為自
我情感敘事的一部分,並通過收集和分析大量的資料,作為創作材料 分析的基礎。
滯留島舞蹈劇場|
由視障編舞家張忠安於2010年創立,以人文關懷為創作素材,致力 開發當代舞蹈風格,為國藝會年度獎助演藝團隊。劇場的目標是將南
部人才留在在地,以實驗精神探索創新,並藉由舞蹈議題關懷社會人 文及時事,為弱勢團體發聲。2018年張忠安在英國Unlimited無障 礙藝術節受到啟發,開始鏈結國際與在地資源,鼓勵障礙者參與藝 術,挖掘其藝術潛能,推廣文化平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