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老師:田種玉 老師 學生:劉郁葳 林詠霖
失序與守恆
系統/規劃
高程
空廊系統
使用者感受
設計結合空廊可增加視野, 彌補廣場範圍過廣使使 用者無法觀賞基地內設計的燈光系統串聯。
-700 -260
Disorder and Order 試從PTSD研究試探究及模擬建立社群關懷喘息場所
吸引近入基地 俯視的視角來了解基 地的全貌 空廊有些區域沒在設計基地範圍, 透過 基地特殊燈光設計吸引使用者進入
放慢腳步欣賞
堅韌不拔
條型燈
指引未知
燈光森林
第三層
想向世人表達以及善待受害者的
最外層
想同時也是以最稀鬆自然的方式表達 與設計, 不管使用者是誰皆可使用
-190 -120 -60
需求分析
主要會使用空間
運動/慢跑
燈光森林
機能
主要感受
捷運、地下街出入口(希望象徵:聖誕樹)
感受區
科普區
次廣場
新奇 人行步道(無進入設計區)
下挖式休憩區
主廣場(可依特定節日提供場地舉辦活動)
遛狗 諮詢站點 聊天
熱鬧
活水互動區
高程
有趣 一般感受
蘆葦燈
世界上美好與殘酷是共同存在的
下沉廣場
一般使用者
照亮希望象徵之路
第二層
+0
被看見與面對自己
圓形地燈
設計以人為出發點
由高處眺望可發現AB區所用的空間設計 形式不同與反差與設計全貌。
燈光系統 LED訴說地坪
-200
中心點
療癒花園 暫時休憩
戶外教室
給予希望目標
-700 -370〜-700
都市森林
購物
鋪面系統
安全
舒適
-350
橋下石丘廣場 工作
廣場鋪面
捷運、 地下街出入口
跳色方式增加廣場活潑感
科普區
透水鋪面
發覺自我
灰藍調為主隨著高程向下, 越低處顏色越深, 塑造出下墜以及肅穆感, B區整體 色調與之呼應
觀賞
-鋼板製成的臉搭輛鋪在地面, 塑造氣氛(參考案例-柏林猶太博物館) -使用安全軟鋪塑造陷下去的感覺
+0 負向轉正向
下挖草坪
受害者
特殊鋪面
-20〜-350
感受區
學習
主要色調
-350
增長知識
諮詢
一般道路
-350
清淨靜謐
重拾自信
主廣場 信任感
+300
機能
次廣場
節日/活動
療癒花園
人行步道
希望感
燈光森林/ 下沉休憩廣場
都市森林
橋下石丘廣場
諮詢站點/ 活水互動區
戶外教室/ 休憩空間
遊玩 蘆葦區
植栽系統 森林化
營造都市叢林、達到美觀效果 受害者
機能性
身在安全的台灣, 沒有戰爭沒有飢荒, 沒過過顛沛流離的生活, 沒有吃不飽穿不暖的經驗, 即使我們過著安逸的生活, 總還 是會遇到1.2件人為或自然所帶來的事件跟傷害, 我們想要強調、告訴大家的是那些新聞所提起的事件都是有可能伴隨 在你我身邊的, 也許身旁看似正常的人們, 也正承受著我們看不到的痛苦, 而那無法訴說的痛正折磨著他們, 然而這些是 無法通過外在所觀察出來的, 那麼這些受到潛在性影響的人們該如何得到幫助呢。
發生比率
100%
舒適感
可透視性
距離
指示性
獨立空間
研究顯示全世界70%的人會經歷一次創傷性事件, 70% 中20%會有機會發展成PTSD創傷壓力症候群
不結構化
安全感
不同退縮層次
轉換
80% 人身攻擊, 64% 60%
從圖表可知在經過人為傷害 事件後患有創傷壓力症候群 的比率比自然災害事件高
等於14個人終究會有1人患得
嚴重事故, 33.60%
40%
研究目標
槍擊案, 31.60%
20%
自然災害, 7.60%
0% 性暴力
行程時間
抽象概念
性暴力, 98%
人身攻擊
嚴重事故
槍擊案
自然災害
空間需求 網路新聞
目前的治療方向主要還是以心理治療為主, 特別是以「 創傷為焦點的認知行為治療」, 單以藥物來治療是不足 的。 暴露法是提供安全放鬆的環境, 然後讓個案直接再次 暴露在壓力源當中
人口數
自我認同
安全感
退縮
即使在不會被人關注的空間情況下還是會擔心是否 會有他人闖入自己的領域, 因看不見的外界可能會產 生更多的猜疑及恐懼。 利用高低差創造出能看見外界卻又不會眼神相會的 空間。
有著三層以上的退縮層次好讓使 用者可依據當下的使用情形選擇 退縮的層次。
獨立
縣市受害程度
訴說
設計構想 人 - 提高步行意願因素 需要高密度住宅區、公共設施多樣、公共 可及性高、足夠的綠化空間 - 周邊診所觸及率 基地內提供大眾相關疾病知識的同時, 也 為尋找出潛在對象, 給予諮詢, 因專業醫 師執照, 在基地周遭需有可轉介的診所
- 人口密度高之空間發生事件比率較高 - 城市綠地使用與心理健康之間關係的生 態研究 根據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裡的論 文得知待在綠地環境可減輕壓力放鬆身心 - 由社會局統計的家暴與性侵常出現地點
感性
理性
性侵/家暴熱點
不單單只以柔性或理性其中一種呈現, 而 是希望兩者結合, 有理性的了解原因如何, 再以柔性的諒解去接納, 才能化解對方將 自己層層封閉的內心敞開
A區
基地分析 美食區(平價/百貨)
地下廊道
商業/百貨大樓
地下廊道出入口
公車站
各式車站區域
2樓空廊
客運站
停車場、廣場
UBIKE站
P 停車場
空間形式發展
全齡藝廊區 市政親民區
車行主動線 車行次動線 人行動線
當地住戶 外地遊客 學生 上班族
退縮
可預測性
安全感
訴說
獨立
引導性
自我認同
安全感
2樓空廊出入口
年輕潮流區 交通運輸
訴說
﹥地形 透過地形變化創造多樣空間隔絕人流車流噪音 ﹥B1現代化空間 ﹥B2城市森林 ﹥B3療癒花園 需求空間
高鐵 台鐵
住商混合、住宅區
需求空間
捷運板南線
柔性的對待他人固然起點是好的, 方式也 不會太激進, 但在某些族群的眼中, 一味 給予不知名的好, 比起感到欣慰, 更多的 是同情, 反而會導致自卑
空間形式發展 以療育為出發點形塑不同區域
1.疾病感受(意象模擬)(情緒變化圖具象化) 2.疾病科普 -安全感空間⁚蘆葦及燈光的牆面避免接觸他人視線 -希望象徵⁚聖誕樹的存在似光芒不會熄滅, 象徵著希望 永遠存在
捷運環狀線
理性的看待事情, 也許你知曉了根本, 但 人心是活的知識是死的, 心是不可能照著 教科書走的, 盲目照著不變的定律, 只會 處處碰壁
B區 空間意義 教育心理空間、教育空間
周邊道路: 文化路一段 新站路 縣民大道二段 新府路 民權路
空間內的動線不會有過多的轉折, 即使是岔路 也能清楚看見岔路後的事物。
使用匿名的即時通訊軟體, 讓每個人都可以隨時 訴說自己的感受, 利用地面LED流動到基地各處, 也可即時收到回覆
板橋區
新北市
- 人口多的縣市 因受害者也許害怕與人再度有所聯繫, 但會希望 有個可自我療癒的空間, 在人群過多的地方給予 一個寧靜的角落, 可建立實際指標性場域, 提醒世 人, 使印象加深 - 受害高縣市 需要諮詢人數較多, 使用比率高
利用植物、園藝、及人與植物親密關係為推動 力, 結合精神投入、希望、期待、收穫與享受全 過程, 協助病患獲得治療與復健效果的方法。
可預測性
牆面上部分是實墻避免與他人相接, 而下班身則座鏡面設計圖同自己陪 伴在自己身旁
人口密度/綠地環境影響
利用2.5m的燈光森林雖然在通過的途中只能 沿著桿子邊緣走, 但未在頂端的燈光卻充滿著 引導性, 不僅只於此更代表著希望的意義。
醫生/老師
基地選址 台灣
經過相關書籍、受害者描述所做出的節錄, 事件會 先經由五感的衝擊造成影響, 進而產生情緒方面淺 層中層深層的遞感感受
深層
相關書籍
霸凌、家暴、性侵害, 在生活影響方面因為這類個案都容易因為 藥物或本身症狀, 讓生活很鬆散, 最常見就是待在家什麼事都不 做, 這樣其實是會讓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加速
中層
創傷壓力症候群這類不同個案間的狀況更有差異性, 像是造成 創傷的經驗、或者他們自己對創傷經驗的解釋。
位於xx路段上發生家暴事件, 街訪鄰居皆不可置信男方會做出如此行為, 說道平日 對待街訪鄰居態度和善........
淺層
18歲少女在補習下課回家途中遭遇不明人士搜擾 ...........
引導性
關鍵字 五感衝擊
心理-透過心理層面的治療學習面對傷痛, 只有面對了傷痕才 能回歸社會, 回到平凡的日常。
受害者描述
我還記得不認識的人在走廊上罵我醜, 說我穢氣, 現在的我很沒自信, 下意識的潤為自己一定會帶給 別人困擾
教育-藉由教育的方法, 認知疾病不但可以減少人們對疾病的 污名化亦可提高疾病的治癒率, 避免疾病終身盛行。 經歷創傷若反應症狀發生於1個月內即消失其稱為急性應激症ASD, 若持續1個月後仍 有應激反應並且非但沒有消失反增加, 便稱為創傷壓力症候群
事情發生那年我才剛17歲, 現在的我只覺得自己很 髒很髒, 無法面對自己..........
造成情緒
空間-設置創傷壓力症候群人們的休息、喘息空間, 遇到災難 後可以慢下腳步試著說出傷痛, 也可以作為突發災難的救災 、震災空間。
行人主要動線 行人主要出入口 主要節點 次要節點
變化性
配合地形植栽
以教育為出發點透過疾病科普認知做即感受做串聯設計
﹥多邊形 透過分析得知結構化環境可刺激人們直面現實, 引此採用幾何形之點、線、面做組合 ﹥一開始的感受受害者無盡的下墜感到經由我們認為習以平常的鐵塊步道認知世界上還有許多隱性對象 到最後隱性對象的發洩隨著流動地板湧出
空間意義
心理療育空間 ﹥獨立空間 - 自我認同空間(療癒花園) - 可以透過休息、觀景、冥想、呼吸芳香空氣來刺激感官、舒緩壓力, 擺脫麻木疲憊的狀態, 使紊亂的生理機能得到調節。 ﹥引導性空間 - 不過於複雜的動線 ﹥訴說空間/諮商空間 - 以地形變換塑造諮商及訴說空間 ﹥退縮空間 - 對於每個使用族群尋找自我退縮空間
思考自我
重拾生命
體諒他人
燈光設計獨特
靜謐休息
特殊動線
體驗自然
讓橋下不再像刻板印象那般陰暗, 是明亮且有趣的, 透過特 殊科技流動地坪, 帶給使用者不同感受
接納新生命, 在戶外教室學習時, 偶 爾停下手邊工作, 從透明玻璃內往 外看外面的世界, 是另一 種不同的 感覺, 是晶瑩是剔透的
依賴性
各災害發病比率 120%
感官影響、自我認同
自我空間
指引
生活 發現
療癒性
瞭解自己
一般人
人在面對選擇時會希望往光明的方 向走, 即使在低潮落谷, 也會希望有人 伸出手拉一把, 將光明與象徵希望的 設計放置在其中
設計發展
研究緣起
噪音阻隔、視覺誘導
被發現
在基地的地形坡上, 設計獨特的燈光森林, 吸引他人進入基 地, 給予觀賞者照明外, 也希望給予指引方向、希望等意涵
要了解一個人事物要先設身處地的 站在別人的角度想, 了解他們的感受 , 在什麼樣的環境跟刺激下生活
在迷茫不知該往哪兒走的時候, 為他人指引方向, 使用 蘆葦為雛型設計特殊燈光公共藝樹, 而蘆葦有意志力堅 強、堅韌不拔的涵義
在繁忙都市的角落, 擁有一塊與眾不同的環境, 讓大家進入 放鬆的慢步調和吸收自然氣息
讓大家知道在你所熟識的日常裡, 那 些不為人知的陰暗面, 以及你所想不 到的別人的生活, 也帶大家認識由這 些事物引發出來的相關疾病知識
除了基地與城市街道的高低差外, 利用水落在石頭上的 水聲阻隔外界得吵雜, 油水織成的水幕, 也讓人不用去館 周遭的紛紛擾擾
有時候說再多的話都比不一個溫暖的擁抱, 有時候不是希 望別人對自己的過去表達意見, 只是需要一個接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