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culture life
中原營區轉型暨中原車站規劃設計 01
Location : Zhongli. Taoyuan. Taiwan
FJU Graduation Project 2020
Project Typology : Urban design
Collaborator: LIU YI-SHAO
Instructor: WANG YU-FEN
Introduction:
中原營區因桃園桃路地下化而釋出再利用,面積大小約為 11公頃,位於桃園都會地區中壢與內壢之間,未來中原新 車站的建置使基地與中原大學間將產生交通變化帶來的大 變動,而長期封閉在都市中介地帶的中原營區,在區位、 交通、人口等條件上極具良好的發展潛力,未來轉型活化 可打破區域性的空間分區亦縫合人文與生活間的差異,讓 城市重新流轉創造桃園新的都市風貌,成為多元文化共生 共榮的示範場域。
桃園以新住民與移工為特徵的城市,千里外的多國文化,為 這個城市進行了一場授粉作用,在都市中生根、演變。同時空 間亦進行轉換,這是都市中文化與空間的複寫,在這相互作用 的影響之下,也逐漸改變桃園的社會結構。
桃園外籍移工
目前移工的住宿主要都由事業單位管理,高達93.8% 僅少數由 其他管理,大部分宿舍都直接建置於工廠內部較無區隔,且居 住面積與住宿人數不成合格比例 使空間狹小,住宿環境品質十
分惡劣,應落實廠住分離,給移工一個安全舒適的住宿環境。
Taiwan Taoyuan
Issue Research
基地位於工業、文教、社區之中介地帶,周遭擁有外籍移工、當地區民、及大專院校之 學生等多元族群,未來在中原新站的建置之下,周遭交通系統與環境將會有重大變遷,
營區將可形成各族群匯集的節點,為了解決不同文化族群在都市空間使用上的不同,透
過整體的綜合分析與再生策略,將中原營區從一個都市的過渡地帶轉型成具有潛力的新 型態產業與生活場域,重新縫合當地居民、工業區移工及大專院校學生族群的區域性空 間,並打破族群在生活使用上與活動行為的差異。
在這塊基地的規劃上有四大層次,
建立一個完善勞工社區,提升整體住宿品質,型塑居住與工作的連續性,保留原本上位 計劃的青創產業讓學生擁有可發展的基地,商業及活動中心的建置是可服務社區也是帶 動周遭發展的因素,而車站建置之下大量人潮進入基地 因此必須整合大型開放綠地提供
城市防災也補足公共空間的不足,將中原營區轉型成多元生活孵化器
product video
基地長期與都市環境脫 節,透過車站建置與TOD 準則下進行道路規劃與交 通系統的整合設計,增加 基地與周遭地區連接性, 重回都市環境。
回歸城市 共生基地
因應三方不同族群的需求提 供機能(co-office、移工宿舍、 社區中心)建立一個擁有工 作、居住、交通的生活孵化 器,使族群間產生聯繫,進 而共生。
倉庫釋出
營區開放後,釋出大量倉庫且均可再利用, 基地未來也將建置車站帶動周遭產業,在高 強度的都市計畫下,使用效能較低的老舊倉 庫也影響此區整體發展,因思考如何評估倉 庫的存留及如何重新活化再利用。
交通系統
在上位計劃推動下,未來車站建置將會引入 此區人潮及交通流量,目前基地與外部空間 連結性低落,應妥善規劃並提高基地易達性。
開放空間
基地為南北狹長型,內部建築量體佔據大量 空間,生態系統嚴重缺乏,除西南側有大面 積空地其餘均為細長型的道路空間,應思考 如何引入生態系統,創造開放休憩環境。
生態城市
碎化營區內部大面積硬體鋪 面及引入水源使植栽自然蔓 延建立完整生態系統,而後 透過規劃形成開放都會公 園,服務城市族群。
生產場域
營區所遺留下的龐大倉庫將 其空間轉化為可持續性的空 間,也重新利用基地內乾枯 水渠,建立水循環系統,並 設置屋頂農園,生態化基地 內大量建物。
而在南北與東西的節點 上,將設置文化交流中心 提供各族群對話與交流 商業空間與青創空間複 合使用增加整體機能
將已乾枯的渠道連結上方 社區棕水系統 置入可淨 化的生態池 讓上方社區 的水資源再次利用,重現 水渠,並延續到下方的廣 場空間,形成再生的景觀 系統
商業帶的連續有助於維持 整體發展,與連結
總體安排
將北方規劃成勞工宿舍與工業區直接連結, 型塑居住與工作的連續性,強化具特色的歷 史軸線連接南北,並將青創產業及商業活動 導入於現有的空間紋理中,也因為2種機能, 將匯集南北的移工及學生族群,同時也帶入 西側社區居民,讓三方的族群能夠在這個軸 帶上產生交流。
Lighting & Street furnitureDesign
透過裝置藝術及植栽的配置與基地內社區中心結合,形成可閱讀的地景藝術,也 將融入車站周邊多元文化的形成獨一無二的開放空間
太陽能裝置燈座
總長為5-6M不等的綠能源燈具設計,高效能的LED白光在晚上運用日間吸收的太陽 能源來發電、變換燈光,在外型上與書箱裝置互相搭配結合,多餘的電量還可供社區 中心用電使用。
書箱休憩座具
在多層次塊狀堆疊的霧面及白色壓克力座具箱子內部,放有多元語言的書籍供翻閱, 並且增加一些形態上的變化與植槽美化。
結合東南亞族群喜歡席地而坐的習性,並打破傳統社區型兒童遊樂公園設計,創造一 個以台灣原生花草植物組合的新形態戶外圖書閱讀空間。藉由探索、知識交換,共讀、 遊戲之間,賦予都市公園綠地新的場所氛圍及互動的可能性。
街道開放空間規劃
在鐵路地下化的影響下 將在基地南側釋放出一條長25m的帶狀空間,而 普忠路在交會處,未來也將形成一條具客運及站點的機能性道路系統, 因此我們重新規劃道路,透過種植大型喬木,將原本單一的水泥道路重 新生態化,也轉型為成具運動機能的林蔭大道。
鐵路將轉型為具運動機能的林蔭大道,串聯中壢的東西向
普忠路將形成具客運及公車站點的重要道路
街道細部設計
而整體的街道將透過設置透水性鋪面及水生植栽帶收集道 路上地表逕流,重新回收再澆灌,下方也將設置溢流管線 回歸於基地內的水渠系統,讓生態街道更加善
台北市東區捷運站廣場規劃設計
Taipei East District MRT Station Square Design
Location : Daan .Taipei. Taiwan
FJU Core studio Fall 2018
Acodemic individual Project
Project Typology : Urban Design
Collaborator: N/A
Instructor: HUANG CHANG-MEI
02
Introduction:
臺北市頂好商圈之頂好廣場與龍門廣場位於忠孝東路 四段與捷運忠孝復興站相交之處,彼此隔街相望。兩 處廣場的建置皆見證了臺北市由西而東,從舊城至新 城的都市發展變遷。頂好廣場與龍門廣場乃是瑠公圳 第二幹線霧裡薛圳支線加蓋而成,過去因都市成長、
產業及人又向都市聚集使得部分瑠公圳加蓋,頂好廣 場與龍門廣場在歷史洪流下,區位角色的不斷演變, 使得兩者於圳道歷史脈絡下的都市與商業發展,有著 現代機能與歷史文化交錯的都市重要角色
Land
近幾年來,人們試圖回歸自然尊重自然,許多城市以發展藍帶為促進 都市再成長的動力。但台北市雖有大河環繞,居民卻無法感受到水的 存在,更無法達到親水的目的。因此在在台北的環境之下是否能建立 一條藍帶以發展產業及提供居民遊憩空間呢?
在現今的台北市大安區,是早期瑠公圳所流經的區域,如今此區域商 業大樓林立,相當熱鬧,但似乎缺少可供行人駐足停留或是舉辦大型 活動的空間。若能在此位置上建立藍帶,則可串聯周遭,創造不同於 其他台北市商業區的特色,也塑造為台北市的另一個新景觀。
大安區整體街廓呈現四方型,而瑠公圳的穿越 使得格子狀的都市街 道紋理中,形成明顯的對比,因此利用此特性,將水圳型態與都市紋 理結合,並利用水圳空間具有連結特徵,以植栽與水景吸引周遭人 群,結合原有商家,建立一個現代的都市親水廊道。
基隆法國公墓與軍營拆除後的海洋都市門戶
Keelung French Cemetery and Ocean city portal
Location : keelung.Taiwan
FJU Core studio winter 2018
Academic Group Project
Project Typology : Heritage site & Landscape
Collaborator: WANG,CYUAN-SHENG
Instructor: HSIEH,TSUNG-HENG
Introduction:
在過去,基隆為兵家必爭之地,有一定的戰略和軍事的重 要地位。因此基隆擁有多數的軍事文化遺址與資產,西元 1884年,清法爆發戰爭。結束後清軍收復基隆,並未破壞 法軍墳墓。而後也設立了紀念碑。形成清法戰爭紀念園區, 然而周遭居民和商家似乎都對這樣重要的軍事遺址感到陌 生。基隆的軍事發展在特定的時空下似乎長期與在地產生 斷裂和空白。對於軍事文化資產的重視程度,不只展現在 實質空間的整理、規劃和維護,也連帶影響了居民對於自 身城市文化的認同,近年來基隆整體發展計畫,預計想打 造具基隆歷史及活動特色的城市景觀,而要如何兼顧既有 的文化資產及發展都市應有的效益是必須思考的議題。
基地周圍擁有眾多歷史軌跡,因此定位成資源平台的起點, 以軍事主題與生態博物館(Ecomuseum)概念進行規劃,導 入社區活動建立起與該地方居民交流溝通的管道,而基地 也位於【文化區】與【商業區】之重要過渡帶,藉此將兩 區活動與歷史紋理結合,將人潮,帶進歷史服務區,打造 具基隆歷史及活動特色的港灣景觀。完成後除可帶動基隆 市舊市區更新發展,亦可提升整體都市景觀品質,打造一 個屬於基隆特有的門戶新景觀。及優質港灣城市。
考量計畫區之立地條件、發展趨勢及整體發展
1.整合基地周邊豐富歷史背景為基隆港東岸添加更多 活動空間與商業機會。
2.增加導覽空間,使遊客更加熟悉地方歷史脈絡發展
3.擺脫歷史重塑之限制,增加活動導入可能性,打造滿足周邊居民生活機能之園區。
4.希望帶給居民對居住環境的認同,提升市民參與活 動的信心及對在地生活的成就感。
周遭資源分布
公共設施分析
交通與人車動線分析
氣候分析
げんだい
室內及人工地盤植栽設計
Indoor and artificial plant design
Location : Taipei. Taiwan
FJU Core studio Summer 2018
Acodemic individual Project
Project Typology : Interior design
Collaborator: N/A
Instructor: CHEN,YAN-JING
Introduction:
以退休人士為使用者設定的出發點, 用日式結合現代的設計風格,配合傢 俱、配置和室內室外的植栽造景,希 望創造出退休生活時獨居、聚會皆宜 的舒適空間。
農村遊憩體驗營造與設計
Rural Recreation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Location : Jinshan. New Taipei City. Taiwan
FJU Core studio Spring 2019
Acodemic Group Project
Project Typology : Community Construction
Collaborator: HSIEH,I-AN
Instructor: LOU,CHI-TING
Introduction:
基地「綠峰渡假山莊」所在的三重橋地區,座落於陽明山國家公 園境內,金山區重和三重橋一帶的丘陵地,包含頂八煙、八煙、 高厝、三重橋等小型聚落,屬一處經典的火山型地質景觀傳統農 村聚落群,因發展不易及長年的管制措施,使人口外流老化,但 聚落中也留存早期淳樸農村的特有風貌,以及極具特色之硫磺噴 氣孔、溫泉露頭等火山地質景觀,成就了當地特有的景觀特質。
綠峰山莊位於八煙聚落之重要節點因此希望能藉 由此節點優勢讓當地發展成具展示、教育等功能 之生態教室,以綠峰山莊原有地貌及景色進行復 育活動,不單只是打造生態旅遊環境,利用遊客 參與復育活動的實作,直接學習到當地特色也同 時達到環境之改善形成互利效果。
文化及生態導覽
高厝聚落/八煙地質/ 魚路古道/次生林生態
農牧活動體驗 農產品加工、觀察紀錄
整地/種植/採摘/養鴨/堆肥
料理/手工藝品/大豆及鴨蛋 加工/花藝品/觀察學習紀錄
地形轉變過程 Topographic Transformation
1980始梯田樣貌
人口流失 農田廢耕
透過都市農夫體驗 重新打造梯田地景並種 植綠肥進行永續耕作
2019現今樣貌
藉由深度生態旅遊、友善耕作收益等方式永 續經營,保護環境也透過人文、生態與產業 長期的互動結果找回在地的歷史,也使基地 擁有環境財能回饋居民生活共同發展
Location : Xinzhuang. New Taipei City. Taiwan
FJU Elective course Spring 2019
Acodemic Group Project
Collaborator: YEH,TSEN-TA GUO,TING-RONG
Instructor: WANG,ZONG-RONG
Introducti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pplianceFJCU Surrounding Disaster potential analysis 今環境快速變化、國土開發、使用強度不斷增加及全球氣候混亂現 象加劇等因素,台灣位處副熱帶季風區,因此颱風、洪水、地震及 坡地災害等經常發生,又因流域相關水文、地文特性及水情認知不 足,無法掌握洪水情勢,加上降水的時間及空間分布呈現不均勻的 現象,造成洪水災害相當嚴重。因此必須從各方條件去分析並設法
降低此類自然災害造成的傷害,是目前整個國家發展上很重要的課 題之一。
新北市為台北都會區的衛星城市,泰山區座落於平頂山(今林口台 地)之山下,自古依地理環境而習稱之「山腳」,境內又有大窠坑 溪及貴子坑溪流經。地理環境可能引發許多潛勢災害。身為輔大學 生我們針對鄰近我們的泰山區新明里、貴賢里、泰友理、明智里地 區進行淹水、土石流潛勢、土壤液化、山崩地滑等災害危險度進行 分析,並針對不同種災害及村里製作防災地圖,希望日後能讓民眾 在長時間累積降雨狀況下,運用於各項災害預防及救災工作,進而 增加防救災之成效。面對短延時強降雨形成之暴雨,也必須隨時注 意監測資料,以便做緊急之應變措施。
研究目標
了解災害潛勢地區、地圖
研究資料、數據化分析危險災害地區
製作防災地圖,遇到災害即時反應
災害發生時保障、提高安全
內容大綱
1.淹水區域潛勢地圖
2.土壤液化潛勢地圖
3.土石流潛勢地圖
4.山崩地滑敏感區地圖
Inundation potential
淹水的原因相當複雜,主要還是可以分為水的來源及淹水的區域環境特性,來源包括:【短 沿時強降雨】或【累積降雨】。在潛勢地圖製作過程中都會透過一些條件來進行模擬,其 中影響淹水最大主因就是降雨,因此,300mm、450mm、600mm就是代表24小時內的累 積雨量,所模擬出來的淹水的趨勢及深度。
研究結果
此區域受淹水問題的有貴和里、貴賢里、新明里、泰友里以及義仁里。其中影響最深的為 貴和里及泰友里,以當日暴雨降下450mm降雨量為基準,貴和里受影響門牌數量(可能淹 水門牌)為39戶,主要淹水範圍為貴仔坑溪與民志路三段351巷交接處,可能淹水高度達 0.5~1m;泰友里受影響門牌數量為89 戶,主要淹水範圍為新生路及中央路5巷之間(包含 明志國民小學),可能淹水高度最高達到1~2m。
土壤液化潛勢地圖
Soil liquefaction
新北市部分,高潛勢區佔0.37%,集中在新莊及三重等大漢溪沿線,地調所也強調,土壤液 化不一定造成災害,土壤液化指的是地表下20公尺範圍內,飽和含水的細砂土層,在強烈
地震時暫時從固體變成液體狀態,失去部分承載力,重的結構物如房屋會下陷或傾斜,然 而房屋的樑與柱一般不會被破壞,不會對人造成重大傷害。
研究結果
泰山區主要範圍為土壤液化低潛勢區,意即發生土壤液化的機率低。建築物若本身堅固處 在低潛勢範圍,遭遇強烈地震地表發生強烈搖晃時,所受影響很小,針對較老舊建築的預 防我們則可以透過地盤改良、補強基礎等工法來避免地震發生時帶來的災難。
新北市新莊區,集合強震災損、大雨淹水、土石流等3大災害於一身,根據內政部災害防救計畫試算, 新莊不但是強震災損的前3名,更是淹水、土石流的重災區。調查同時指出,位於下新莊的丹鳳里、雙 鳳里,又因位於林口台地旁,容易被土石流、地滑災害影響;泰山區的大科里、明志里,同樣屬於土石 流潛勢高度風險區。
土石流是一種自然現象,人類無法使其完全不發生,但若能事前了解那些地方容易發生土石流災害,就 可搭配疏散避難等軟體防災措施與硬體整治工程,保障民眾的財產與生命安全。
紅線為山腳斷層帶,林口台地緊鄰著山腳斷層帶
此區域受土石流潛勢溪流影響最深的即為貴子里及明志里,其潛勢溪流數分別為3及2條,貴子里主要 受影響範圍為工專路周圍(亦即影響明志科技大學校區,其中DF038號土石流潛勢溪流為中級警戒), 明志里主要受影響範圍為應化街及明志路周圍(皆為低級警戒等級)。
山崩地滑敏感區地圖
Landslide and sensitive area
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劃定的目的,提醒未來此地區之新興開發事業須依地質法特別加強調查,注意可能發 生之山崩與地滑災害,評估因山崩或地滑現象對土地開發行為基地之影響或開發行為對坡地穩定性之影響, 規劃適當防治措施,降低災害風險。
此區域受山崩地滑影響的區域為義學里(兩個)、明志里(三個)及貴子里(一個),其中編號5555號(義學里) 及5410號(貴子里)兩個敏感區接近道路,編號5534(義學里)敏感區位於義學坑自然公園內,明志里中三 個敏感區(5474、5452、5435)皆位於山坡地上。
綜合分析
綜合以上分析,座落於平頂山(今林口台地)之山下,境內又有大窠坑 溪及貴子坑溪流經的泰山區域有較明顯之土石流流域及淹水區域潛勢危 機,位於平頂山腳下的貴子里DF038號土石流流域潛勢區達中級警戒, 影響範圍直接涵蓋明志科技大學中央區域,為較危險區域;面積達1582 公頃的貴子坑溪及中港大排系統的集水區域,因近年來大幅開發地表逕 流增加,大幅增加了淹水潛勢範圍,貴和里和泰友里較嚴重的淹水潛勢 範圍也位於貴仔坑溪和中港大排旁,由此可推斷這兩處區域的淹水問題 和城市中集水區排水強度不足有關,而影響的因素可能有地下水位過高、 大排排水量不足等等。
以上四種災害中,成因主要是豪雨及地震,除了明志里的三種災害潛勢 外,又位於山坡地上。其餘鄰里皆擁有兩種災害潛勢,而其中義學里的 災害潛勢之間並無交集。由此可以推斷明志里為地震豪雨時較高危險的 區域,需要嚴防豪雨地震時的土石流、山崩地滑與土壤液化等問題,水 土保持在此顯得重要。而其他區域儘管條件較志明里佳,但其土壤液化 和淹水的程度仍影響了當地住民的安危以及其財產損失,當地建築應有 相關應對的防範措施。
淹水區域潛勢地圖、土壤液化潛勢地圖、土石流潛勢地圖、山崩地滑敏感區地圖疊圖
Computer 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perspective
2019年夏天 參加了雲林科技大學IDF參數設計工作營,在訓練 期間,以二維紋理至三維物件的設計為教學內容學習參數化模型 運用與相關數控設備的操作進行,讓我一方面熟悉從數位設計到 數位製造的流程,另一方面則著了解到形態演算法、衍生法則與 邏輯的概念。
而電腦輔助建築設計是未來的趨勢因此必須擁有相關軟體的技能 方能透過背後強大運算與便捷製造的優勢讓自我能更輕易地生產 與發揮設計潛力。
modeling in rhino
modeling in rhino
modeling in rhino
case:Flexible Landscape
case:Kaohsiung Shui Shui
Designer : GOA Architects Designer : Ta-Chi Ku/Wei-Hsiang Chao/ Ling-Li Tseng
模型設計練習
Designer : YEH,CHENJUI
modeling in rhi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