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X 2022 PORTFOLIO

NOW REMAIN OR CHANGE ? #保持現狀 亦或 嘗試改變 #別做個被選擇的人


2019 X 2022 SCHOOL WORK MISCELLANEOUS 仿生-心 專題 槮槮 E+U NU WAVE 研究計畫 STABILIS/ARCUS 演出經歷 攝影 㟢 S AKI 06 07-09 10-12 13-14 15-18 19 20 21-24 25 26


LICENSE TQC+SKETCHUP 丙級測量 丙級建築製圖應用電腦繪圖 AutoCAD SketchUp Revit Rhino Lumion Enscape V-ray Twinmotion Adobe Indesign Adobe Illustrator Adobe Photoshop Adobe Premiere Adobe Lightroom Logic Pro SKILL WORK EXPERIENCE 正修創作音樂社 社團老師| 2021.09-2022.06 朱文明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實習生| 2021.07-09 自由接案攝影師 | 2021.02-現今 水牛設計部落有限公司 大專生駐村實作| 2020.07-09 正修建築與室內設計系 工讀 | 2020.06-2023.06 EDUCATION 正修科技大學 建築與室內設計系建築組 |在學中 2019.09-2023.06 國立員林農工 建築科 |畢業 2016.09-2019.06 COMPETITION EXPERIENCE 2022 正修科技大學攝影競賽暨攝影展 2021 專業學科設計學程 2021 SAKURA櫻花廚具設計 2020 專業學科設計學程 2020 E+U地方意象景觀設計競賽 2019 正修 108 年度正修盃排球賽 2021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東南亞民居類型衍伸設計方法之研究 |優勝 |第一名 |第一名 | 優勝 |季軍 PHONE 0930905283 MAIL ya.wesley@gmail.com ACTIVITY EXPERIENCE 活躍於學校各活動 攝影、影像紀錄 / 臺灣各地區展演空間演出 2022 爛泥發芽,復活!高雄場 2021 青年局高速青春雄蓋派 2020 雲林地方意象社區參與 2020 109 年度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2022 正修科技大學建築系畢籌會 2022-2021 正修創作音樂社 2022-2020 正修創意校歌大賽 2021-2020 正修科技大學小迎新 2021-2020 正修科技大學系學會 2020 正修創作音樂社 |受邀演出 |受邀演出 | 大專生駐村實作 |精進課程教學助理 |攝影長 | 顧問 | 總召、司儀 | 主持人、攝影 | 攝影 | 社長 施緯 SHIH WEI


#別做個被選擇的人 #REMAIN OR CHANGE
















自我認識 ABOUT MYSELF 盒與和 INTERACTIVE BOX 聚 GATHERING 連 CONNECT 旋 REVILVE 余斗 OBLIQUE 聞悉所 PERCE 2019 FALL ADVIDER , 黃益雄 2021 SPRING ADVIDER , 張世杰 2021 SPRING ADVIDER , 梁宇元 E+U地方意象景觀設計競賽 2020 SPRING SAKURA 櫻花廚具設計競賽 2021 SPRING 2019 FALL ADVIDER , 顏杏砡 2020 SPRING ADVIDER , 吳建璋 2020 FALL ADVIDER , 梁宇元 主觀與客觀的自我認識 書香美食活館 共益磚窯廠文創園區 COMPETITION COMPETITION 曲面造型練習 建築街屋立面設計 六種情境空間操作設計 橋下美好 UNDER THE BRIDGE 優勝



存在 X 演化 白鐵管、不鏽鋼、鎢絲燈泡與可動 性線路設計 活化整體作品, 賦予超可動性質, 冰冷的鋼鐵骨隨,由內而外散發出 的卻是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溫度」。 將 仿 生 概 念 帶 入 檯 燈 設 計 當 中 , 跳 脫 事 物 本 身 的 價 值 , 加 以 演 化 。 PROJECT-006 仿生-心 燈具設計與製作




PROJECT-010 槮槮 三代同堂住宅設計 2020 OCT.-DEC. ADVISER 謝仲凱





作品名「槮槮」寓意與自然生態結合,回饋社區意象, 在喧鬧的城市叢林中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花園。 夢想的家能否得以實現? 在人生中是否努力 目標 就離自己不遠 ? 在操作過程先以幾何量體進行操作,讓使用者得到 豐富的庭園景觀感受後續根據軸線分析加入曲線造 型修飾客廳與廚房的建築空間。 在建築的設計上我創造了不同的虛空間,讓設定有 小孩的情況下能夠多在房屋內與外進行探索。 設計操作 建築x人生週期 設計發想 二十年的概念 本設計探討如何在都市的一角與社區做結合。 而屋主一家又如何利用空間的對談體會到生活 中大大小小的儀式感。 期望設計一棟最符合自我內心與需求「家」 。 在發想建築系同時我將建築與人生做出相互計 畫。以高中為劃分期高中之前小孩對於自治力 與獨立空間的運用不足,因此以10年內小孩 房需要再次改造裝修唯一要點,在小孩房的空 間設計上比起其他房型更好最做應用。 時光快轉,二十年後的我們又需要 什麼類型的生活空間呢? 以自身為出發點,設定二十年後自 己的生活,有了家庭、小孩並與父 母同住在一起為前提,進行定性定 量與殘障規劃等設計。 1F Plan 2F Plan





















NU WAVE -CIVIL SPORTS CENTERPROJECT-014 NU WAVE 全民運動中心設計 2022 NOV-JEN ADVISER 許清俊 新浪潮 NU WAVE / NEW WAVE 在傳統與需求中求創新 經過考察我們發現基地原址的滑冰場是附近唯一且少數公有、 專業性的運動場所。在設計時我們也打算解決量能不夠這個問 題,在量能的需求下該如何找到新的方向則是我們設計中很重 要的一個問題。 在規劃下我們決定以薄殼屋頂為創新的出發點,作為造型修飾 看點之一,內部空間規劃則以能製造最大量能為主要目標。 本案坐落於高雄市三民區的傳統市區中。 基地調查中我們發現高雄市政府對於基地附近已經開始進行相 關新式的規劃,因此我們打算拋棄傳統設計須融入當地環境的 想法,進而提出的是以該建築為中心進行後續的都市發展。 期望該建築設計能夠帶起傳統社區創造新意象的新浪潮。 為了更加突現曲型設計的意象,我們將「NU WAVE」演化成 「NEW WAVE」。無論在建築設計亦或文字與視覺的傳達上我們 希望達到一致的統一性,讓觀賞者更能體會此案的重點意象。 施緯+郭誠恩 兩人作品 設計構想、量體操作、空間定量 LOGO設計、選染與圖面製作

















陽光、風向與對流 對於活動的場所來說「風」與「光」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我們想運用薄殼的可塑特性配合特殊塗料與角度引導風 向與陽光與基地的互動。




B1 Plan 哺乳室 醫療室 哺乳室 醫療室 多功能教室 韻律舞蹈 哺乳室 醫療室 飛輪教室 健身房 SPA 兒童池 溫泉 冷泉 蒸氣 桑拿 Section











PROJECT-015 STABILIS/ARCUS 集合住宅設計 2022 FEB-APR ADVISER 王志賢 「家」與「避風港」之意象? 「家」的溫暖與材質關係 ? 「家」在我的概念中即為「最後的庇護所」。 是最貼近普通人在社會中能遠離喧囂與紛擾的地 點所在,能夠包容一切的意象。 要如何創造出舒適圈的感受則是本次設計我關心 的要點之一。 用混擬土穩重的個性為主體配合上木構、 植栽等元素柔化原建材所帶來的冰冷感, 也為社區形象增添一分溫暖的意象存在。
Wind Direction& Sun
Stream Of People Landscape Analysis







B1 Plan Section Typical Floor 1F Plan DN 在傳統社區中的利益最大化? 經過了詳細的基地分析,我們發現當地主要缺乏 閒置空間,連鎖商店業者進駐的機會與多元發展 的機會也相對降低。 若規劃集合住宅營建計畫則會破壞當地原有生態 系。 因此提出一樓設置多功能空間與能夠提供商家進 駐的空間需求。 電器室 台電配電室 電信機房





森林小學與一般小學差異 㟢SAKI 本次設計以「感受」與「體驗」為主軸,來營造出與大自然. 與學生、空間的親近感。 除了讓校園設計跳脫以往封閉、缺乏活力的體驗觀感, 此設計多以「大面積」、「通透感」進行配置計畫; 期許孩子從小培養在戶外探索、體驗大自然,勇於嘗試的精神。 我們在提出設計概念的同時也省思了目前台灣的教育現況與諸 多問題。 在多元化的社會下開始有各種不同新式教育機構與系統引進台 灣。在初期規劃時我們就提出結合「實驗教育」的系統加以延伸, 嘗試做出能與時代接軌,破除台灣傳統教育環境的教學空間。 將此字解構可得出 「山&人&空間 」三件與此次主題-森林小 學息息相關的元素。 山,是我們理想的氛圍感,在匆忙的都市環境中,創造不同於 一般環境對比。 人,設計主軸,是問題的根本,也是我們的核心。 可,相似基地的環境,迂迴的空間。也有如我們設計出的設計 建築形體。 PROJECT-016 㟢 SAKI 森林小學 2022 APR-JUN ADVISER 盧友益 施緯+吳佳佑 兩人作品 設計構想、量體操作、空間分析、設計圖說 標準字與LOGO設計、 選染與圖面製作、影片製作



設計手法 配置計畫 什麼是實驗教育? 非一般的社區回饋 本次設計設定為「實驗教育」的校園基地,因此我們將探索與自 然森林意象取代了校園的核心要點應為教室這件事情。 在自然的環境下運用自身五感去學習才是我們的目的之一,校 園中心的大面積綠植栽也將會是教室的一環,認識、體會自然 是人生課題中我們認為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本設計設定以全校學生皆為住宿為前提探討住宿生的每日活動 路線與規劃各館與宿舍距離,嘗試做出以宿舍為中心的動線配 置方案,進而影響建築物配置計畫。 在建構校園概念時我們提出了大膽的假設,即為「開放校園」。 在台灣除了大學之外比較少見此種形式,考慮到實驗教育的方 向「整座城市應該都是我們的教室」切入小學在城市中的定位。 在社區回饋部分除了規劃停車相關機能回饋附近居民可以使用 外,我們也希望打造出「學校X公園」的相關手法,拋棄傳統的 水泥圍牆,更多取代的則是鋪面的變化、街道家具的設置、水 景的應用,嘗試利用虛空間配合動線,翻轉一般社會對於小學 的既定印象也希望設計能更融入都市的一環。 以森林小學為設計核心主軸。 建築多以曲線、弧形表現,增添整體空間活力感、增加視覺張 力。 建築材質選擇計畫多以淺色系建材與油漆,配合大量木構系統 與周邊環境融合。 以「自然感」為主軸發展設計手法與相關元素。 PROJECT-016







分區 計畫 植栽 計畫 闊葉木 榕樹 椴樹科植物 棕櫚科植物 PROJECT-016











PROJECT-016

專題研究 SPECIAL TOPIC 商圈環境再造之研究 以長明商圈為例 ADVISER 蔣曉梅 三人研究 施緯+張瀚升+蔡佩軒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人們的消費型態逐漸改變,在網路購物風氣盛行之下實體 店面紛紛倒閉,面臨資訊網路與大環境的改變,傳統商圈逐漸走向沒落或是進 行商業轉型。而在大型購物商場及百貨賣場的競爭之下,傳統商圈往 之美名的 長明商圈進行本次商圈環境改善之對象,本研究將運用文獻分析法、訪談法及 問卷調查法進行探討商圈環境改造之探討。透過訪談得知商家普遍不熟悉商圈 改善計畫,同時因購物型態轉變缺乏年輕客群,因此部分商家希望能調降租金 吸引不同性質的商家進駐並且增加公共設施 如:停車場、晴雨棚等,藉此優化商圈整體環境以吸引人潮。 混亂的問題,以及增加不同性質的店家進駐達成多元化商圈發展。 研究摘要 在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受訪者期望長明商圈能增加停車場改善商圈內交通 透過調查本研究發現,長明商圈環境再造困難之處並不全然為大環境所困, 更主要是因目前內部商家對於改造參與度低、缺乏商圈改造專業知識輔佐等, 再加上缺乏入口意象等關鍵因素。因此,為解決長明商圈環境再造之困局本研 究擬定出“長明商圈環境再造十點設計要素”, 以此要素為基準於商圈入口處進行示範設 計 ,並以“融合商圈歷史及產業元素之發展 面向”、 “代表商圈主要推廣產業,使 大眾對商圈產生記憶點”等要素為原 則同時結合目前商圈主要推廣之音 響產業進行變電箱美化及特色 斑馬線設計,且在不 妨礙周邊 環境與負擔之下創造出具有 商圈特色之入口意象。


E+U 大專生駐村 實作營 #口湖鄉椬梧鎮之心人文景觀再造計畫 經過了第一階段的四間大學相互比拚、競圖,在競賽中獲得優勝的我們 很榮幸獲得慘與實作營,能把自己設計實際蓋出來的機會。 我們也在雲林口湖鄉梧北村居住了長達一個月的時間不斷的學習如何在 設計與實作中達到平衡點,以及如何與當地的居民對話,傳達我們想訴 說的故事。 由社區提供一塊位於亂葬崗旁沒人使用的舊豬圈使用地。 我們經過考察了解社區民眾需求後認為在這種青年人口流失多以老年 人口居多的社區,能夠最直接回饋他們生活的設計操作才是首要目標, 因此我們提出可食地景農場概念,除了讓學校能夠帶領學生認識植物的 豐富生態學,還可配合社區的長青食堂計畫,供給使用。 在人文設計方面我們希望能保留當地歷史,因此保留舊有豬圈的紅磚並 進行修復,在功能與建材設計上與木桁架作結合創作出一個半戶外開放 式的休憩空間,讓社區民眾無論是在晨跑途中、下午散步時都可在此處 稍作休息,也讓社區陰暗的一小角多了份活力。 功能最大化 設計核心 關於實作營 六人設計 施緯+黃柏翰+洪譯翔+陳圓圓+林姿均+吳鈺婷 ADVISER 水牛設計部落

111科技部研究計畫 東南亞民居類型衍生之設計方法研究 簇群屋型與單屋型的類型規則應用 ADVISER 陳耀如 本研究成果的馬來民居類型規則系統包括空間規則兩種、主屋形成規則三種、屋群 組合規則三種與兩組構造規則,帝汶島民居類型規則系統包括六種空間規則與五組 構造規則。規則由「元素」與「關係」所組成,元素為實體物件,如:空間、屋身、 附加物、柱、梁…等,組合這些實體物件的方式 則為關係。元素的各種實體物件具備諸多「變因」(variable),每個變因又具有不同 的「變數值」(value);同樣地,各種關係也具備各種「變因」與「變數值」。 設計方法開發的步驟為: 1.發掘類型規則之元素與關係的變因, 2.推論與想像各種變因的變數值, 3.改變單一規則之變因的變數值進行設計測試, 4.改變多個規則之變因的變數值進行組合之設計測試, 5.構造規則納入組合規則進而改變構造規則之變因的變數值進行設計測試。 在研究初期我們探討關於東南亞民居的歷史與發展、空間含意。 熟悉六種構構造規則後嘗試在不影響規則下加上變因,將原有構造規則加以發揮。 試圖以傳統手法建築出符合時代的新式建築。 (一)開拓民居類型研究的新面向 (二)創設具有地方風格與文化內涵的建築設計方法 (三)建立東南亞民居「簇群屋型」之類型規則系統衍生的設計方法 (四)建立東南亞民居「單屋型」之類型規則系統衍生的設計方法 (五)觀照不同住居文化的民居類型衍生設計方法之可能性 (六)策勵普遍性的建築設計方法 (七)反饋於建築設計教學法 設計方法 操作思維 研究目的
在研究初期我們探討關於東南亞民居的歷史與發展、空間含意。

熟悉六種構構造規則後嘗試在不影響規則下加上變因,將原有構造規則加以發揮。
試圖以傳統手法建築出符合時代的新式建築。


在研究中後期我們對於研究結果提出需要完成一個文化園區的設定,在基地選擇上




我們選定距離學校不遠的衛武營文化園區斜對向的一片開發空地。並設想到未來此 地區的發展性。查詢了該地的規劃計畫,我們將目前正在開發的三井Outlet與慈濟 靜思堂納入基地規劃考量。 後續發展出行政空間、表演廳、展覽廳、教學空間、餐廳等需求並進行定量的工作。
在研究中我發現雖有構造規則的限制,不過透過變因的加入建築 的形體還是能夠有多樣性的存在。 以我對於餐廳概念的初步操作,先是對同一種構造規則進行不同 變化,由下圖可得知是有非常多的形體發展性。
接下來則是思考建築的空間意涵與規劃空間與空間的連接與每一 區的存在意義。 由上述的操作也可得知即使是在幾百、千年前傳統建築與構造規 則還是能因應當時的想像力與實作力而創造出截然不同的建築形 體。 建築演化 發展設計題目 多樣式的可能性 在前期我嘗試對rf(box)與trs(bdg)構造規則加入角度、高度、粗細、組合形狀等等變因。 探討傳統式民居並嘗試加上不同變因,因應不同空間需求。後續發展為教學空間、 行政空間與餐廳、用餐區等等多功能空間。 此圖為探討主空間外的 附屬空間及建築的排列組合
不論任何的民族不論任何時代,只要有人類存在的地方
就會有和另一個層次的想像存在。


在帝汶島的傳統民居內甚至有神聖空間的存在。
據說是建築中保留給神明的特殊空間,除此之外並沒有

任何的用意與機能性存在。
我認為在人文方面者一個空間非常的有趣,因此將它加
以延伸發展,試著在現代建築中保留它的影子與元素。


後期我將它結合在展覽廳內部,並創造了圓環讓該構建 能銜接其他結構,但能向上挑空,配合陽光變化加強它
的「神聖意象」,同時也暗喻了傳統與現代建築的銜接 點,讓後世人記得這段故事與涵義。
法。 因此我不斷突破現代傳統的底線,最後發展 出一系列屬於我自己演化的建築類型。 為了更貼近「傳統」與東南亞的建築民情我
神聖空間 現代化
展覽廳初期發展
如何將舊式構造系統加以發展對於現代學子 來說非常困難,我們已經被當代美學與新式 結構觀念綁架。 在操作的後期我期望自己能讓傳統與現代結 合甚至在現有基礎上演化一套全新的構造手
使用了很木構造,甚至拋棄水泥與螺絲,嘗 試利用木榫接的方式打造一棟「假當代建 築」。並易此為基準配置出專屬於此地區的 配置計畫。
不斷演化 表演廳最終設計圖 表演廳初期發展
展覽廳最終設計圖 原定的暑假就該結束的研究期程到了最後的 收尾階段足足多了將近十個月的時間。 在這當中我對於每一項量體提出了至少各兩 種的想像與設計手法,再與教授討論最適合 發展與演變的構造概念。 將近一年的研究計畫對我而言是個非常艱苦 卻又獲益良多的經驗,但這也啟發我後續對 於人類行為模式與歷史對於建築的改變。 若有機會我想好好探討關於該議題以及未來 是否會誕生新式的建築 形式與編排系統。









園區1F平面圖 整體園區渲染圖 園區2F平面圖


PERFORM 28/3 這組數字代表是自己在截 至目前大學三年中所參與演出的 次數,總計 28 次。 其中地點包括北中南各大展演空 間與音樂祭,並獨立錄製五首創 作歌曲。 在家庭的鼓勵下多元發展與興趣 培養一直是教育的核心方針。 而我也為自己能在就學路上學 習、 享受、創作及創造自我價值 為榮。 28/3







PHOTOGRAPHIC WORKM 對建築系學生來說美感的養成故然重要,因此在大 學中我也勤奮的練習相關技巧,攝影也是其中一項 技能。 除了學生的身分外也是一名表演者與自由攝影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