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公報3701期(縮編)

Page 1

TÂI-OÂN KÀU-HŌE KONG-PÒ

TAIWAN CHURCH NEWS 週刊

特別企畫 版 8-9

Nanbu(南布)中會青年部於1月27至28日舉辦「一定有關係」冬令營活動,來自九間教會逾40位青少年聚 集於Ma--ngacun(民權)教會,透過各種方式了解上帝與人之間的關係。(攝影/Dalul)

【Dalul高雄報導】為讓青年在寒假期間 有親近信仰、認識彼此的機會,Nanbu (南布)中會青年部於1月27至28日舉 辦「一定有關係」冬令營活動,來自 九間教會超過40位青少年聚集在Ma-ngacun(民權)教會,學習重新建立與 上帝、與人的連結,並透過各種方式了 解不同關係的意義,認識福音的真諦。

在兩天一夜的活動中,Nanbu中會青年除了透過禮 拜、敬拜的方式認識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也在工作 坊、專講中了解,作為一個基督徒,如何在不同關係 中認識自己,以及如何看待別人與信仰。兩場專講針 對與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幫助青年了解不同時代 對聖靈的認識,學習忠於上帝的教導,以獲得最終賞 賜。並從親子關係、族群文化關係等角度切入,強調 先與神和好才能與自己和好,以至各種關係達到真正 的和好。在座青年除了得到鼓勵,也對於自己所處的 這塊土地及家鄉有更多的想法與見證。

此次工作坊分為普世宣教、敬拜讚美的生活、人際 關係與戀愛關係,從不同關係的分享與見證,讓青年 看見基督徒宣教的使命,是跟世人建立關係,讓更多 人認識上帝。敬拜讚美的生活帶領青年認識何謂敬 拜,透過聖經中對於敬拜的描述與解釋,了解敬拜不

索閱專線/06-235-6277#134

客服MAIL/service@pctpress.org

單在教會,更是在生活中活出來的行為。而在 人與人關係上,不管是親情、愛情、友情,只 有真正了解自己,才有辦法與別人建立良好 的關係。

Nanbu中會青年部部長Maiia Takiludun (高毓瑄)指出,此次冬令營是Nanbu中會 疫情後首度恢復舉辦,因受疫情影響已停辦 兩年左右。籌辦過程中,想了許多面向,最後將 重點放在「關係」,因為疫情期間,所有教會聚會的 型態、模式都有很大轉變,而教會與青年的關係,更 來到不同的狀況及面臨不同的挑戰。

營會中,青年除了認識不同關係的互動,也透過實 體聚會進入教會的服事中。Maiia Takiludun說,現今 教會與青年的關係,當然不是一、兩場冬令營會就 能改變,但營會仍給予青年不同的思考,明白人與上 帝、與人、與自己的關係,要負起責任去維持,特別 是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更是一生的課題。她期盼未來 青年部活動能吸引更多青年參與,一同面對信仰中的 挑戰,除了更加認識彼此,也修復上帝與人之間的關 係,透過反思與參與,領受更多的福分。

公 告 因逢新春年節,本期報紙調整為16版,更 多新聞歡迎上TCNN閱讀。

投稿MAIL/write@pctpress.org

短波MAIL/news@pctpress.org

發行人/王宗仁 WEBSITE/www.tcnn.org.tw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台誌字第1296號 南區郵政管理局南台字第901號交寄登記證登記為雜誌交寄 歡迎索閱‧奉獻支持
郵政劃撥帳號:31556011 戶名: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社
Since 1885
台灣第一份報紙
發行所/701003台南市東區青年路334號
線上奉獻 臉書專頁
2023年1月30日~2月5日 3701期
福音進監獄,聖經充滿我

教會消息

反思政教權力 人民不該沉默

星中濟南教會舉辦新書座談 探討撒母耳記政治洞見 回應社會議題與處境

目的是服務大眾與公共利益,若變成 魔性,就是忘了被委託的目的,這就是 墮落。該書所談權力鍊的運作,甚至 遠端操控可以免責,令他想到台灣在 1980年代情治單位的鷹派勢力抬頭, 「劉少康辦公室」出現三大失控,發生 了陳文成命案、林義雄祖孫命案,以及 江南案。

七星中會濟南教會神學禮拜日舉辦新書座談。(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在聖經文學當中,撒母耳記被譽 為政治思想的偉大作品,遠流出版社2022年底出版翻 譯新書《當權力背叛人民》,即是一本應用政治哲學解 析撒母耳記中的權力興起歷程的書,七星中會濟南教 會神學禮拜日於1月15日下午舉辦講座,藉由該書討論 政治權力與神學上的反省。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副教授曾宗盛牧師導讀該書時指 出,作者提出撒母耳記是描寫政治的書,也是對政治的 洞見,特別是強調君主制度的黑暗面與負面影響,並且 比較掃羅與大衛這兩位政治領袖。從解析大衛的政治 行為模稜兩可,所以動機不明,可以對照台灣政治人物 其政治行為背後的動機,也同樣令人難以臆測。

曾宗盛強調,政治界與教會界的重要大人物,都有光 明面與黑暗面,若人們願意放下政治正確,真實去看待 被高舉為大人物的光明與黑暗,對教會與公民社會而 言會是提醒,避免重蹈覆轍。

濟南教會神學與教育牧師鄭仰恩表示,設立權力的

當年監控人民的政治檔案最近出 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的研究發 現,長老教會被監控的檔案數量多到令

人無法想像。因此鄭仰恩表示,台灣人要勇敢關心轉型 正義問題,神學禮拜日在今年會連續探討這方面議題。

政治有暗黑的一面,鄭仰恩指出,救贖政治的模式有 政教分離、進入政治去轉化、用典範社群闡明乾淨政 治。這些模式可以藉由對話,促成更多交集與激盪,只

要願意繼續對政治事件產生影響力,改變政治的模式 可以很多,唯一不需要的是「去政治化」的心靈雞湯。

濟南教會主任牧師黃春生指出,若聖經沒有撒母耳 記,基督教信仰今天就不會有反省權力的題材,「聖經 不是沉默的,是不斷向我們說話。」人民既然是有權力 的,就不能沉默,應站起來直面掌權者,只要公民不願 意沉默,掌握權力的政治人物便會更謙卑也更警醒,但 當人民不願意展現權力,選擇沉默,將會有人更高舉權 力在自己的手上。

黃春生進一步指出,轉型正義至今作為不彰,司法改 革遲鈍,人民不能沉默;從撒母耳記來看,上帝不希望 人民沉默,既然上帝託付權力給人民,權力的目的是服

香港團契新春崇拜 勉以專業回饋

【邱國榮台北報導】農曆大年初一(1 月22日)正巧是星期日,七星中會濟南 教會的香港團契如常舉行禮拜,按著聖 經課表的進度讀經。主禮者吳國偉傳道

在證道時鼓勵會眾,將自身專業發揮於 台灣社會,並且要為基督的福音,走入 台灣社會作光作鹽,幫助台灣變更好。

吳國偉在講道上分析耶穌基督與施洗 約翰的差異,進而鼓勵團契的弟兄姊妹

學習耶穌基督,主動貼近能夠使社會進步的「民眾運 動」。耶穌基督和施洗約翰的相遇,意謂的是交接工 作,甚至耶穌基督所收的門徒包括彼得和安得烈,也是 從施洗約翰轉過來的。

吳國偉指出,施洗約翰的工作主要在宮廷,後來不幸 被希律王殺死,耶穌基督看到宮廷鬥爭路線不能實踐 上帝國,所以轉向群眾,包括祂的門徒都在為實踐上帝 國的道路上,尋找能夠成為推動民眾運動的可能性。

吳國偉鼓勵弟兄姊妹在宣講上帝國的事上,要具有 主動性,可以像耶穌基督宣教時一樣,幫助有需要的 人。因此,本身已經具有各種專業能力與技術的香港 團契,可以發揮幫助台灣社會的作用,或是可能有打算 二次移民、離開台灣去到英國或其他國家,無論身在何 處,都要能為實踐上帝國發揮作用。

去年夏季移民到台灣的吳國偉,首次 在台灣過農曆春節。他受訪時解釋香港 教會並不像台灣教會一樣有新春禮拜的 傳統,可是有聖誕節的禮拜。他說,香 港的聖誕節假期長,好比農曆過年一樣 充滿喜慶與溫馨團聚,倘若聖誕節不是 在星期日,香港教會傳統上仍會舉行聖 誕節禮拜。

最近在台灣看到新聞媒體毫不掩飾地

對民眾進行「認知作戰」,吳國偉將之跟2019年香港 「反送中」運動相比,當時香港瀕臨內戰發生,現在台 灣並沒有。他回憶2019年香港,認知作戰的火藥味十 分濃烈,不過當時香港除了有針對消息進行真假辨識 的事實查核機構,也由於香港人平均學歷不低及努力 公民教育,因此民間對於政策研究分析的能量並不小, 削減了獨裁者企圖引發香港內戰的力道。

以香港經驗「認知作戰」看台灣,吳國偉表示,固然 台灣人正在面對認知作戰的嚴重威脅,對未來感到擔 憂。但是關於認同問題,台灣需要多基層的公民教育, 並且要多下功夫。此外,他感受台灣人想要安居樂業卻 認為由誰領導政府並不重要,這點跟香港人的想法不 一樣,相對於台灣,比較重視法治的香港人,會看到立 法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務公眾與公共利益,基督徒與教會就不應該沉默。 前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執行幹事劉劍玲指出,一間 教會有沒有大專學生團體,考驗的是教會有無能力應 對社會議題與人民生活處境,也考驗教會有無能力跟 大專學生對話。她指出,聖經呈現君權結構,提醒了人 們君權的權力結構仍在運行。以香港支持中共治權的 牧師為例,他們謬論羅馬書13章強調順服掌權者,但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必須用自己的版本進行解釋。 劉劍玲表示,香港政府現在設立國安處,多位社運領 袖被捕,連小朋友寫一些國安處認為不當的言論也會 遭逮捕,「現在的香港不會有人敢談政治了。」所以許 多香港人離開香港,移民他處。

【Dalul採訪報導】台南中會臨安教會為感謝教會印 尼小組核心同工長期在華語堂、小組服事,特別於1月 10日以退修會方式,前往台東縣鸞山部落鸞山森林博 物館進行三天三夜生活營。期盼透過體驗遊戲、分享、 禱告及旅遊的方式靈修,回顧自己的信仰與生活。 臨安教會印尼小組同工Ester Tandana(陳依萍)1 月14日受訪時表示,其實臨安教會印尼小組的組成, 是從2020年開始。因為她從印尼到長榮大學讀書,發 現學校有很多的印尼基督徒學生,但人生地不熟,在 台灣就很少聚會。因此她自組小組,先在自己的家中聚 會,邀請認識的印尼學生,慢慢有小組的雛形產生。 到了2021年,小組人數慢慢變多,甚至除了印尼來 的學生,也有來自中國、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台灣 的學生參與其中,於是希望加入教會來接受關懷及信 仰上的造就。剛好陳依萍從2020年開始,在臨安教會 實習,2021年便慢慢帶領小組同工到臨安教會聚會。 陳依萍指出,印尼小組也在2021年2月開始了教會 華語堂禮拜的服事,因為教會需要及對宣教的看見,印 尼小組在其中有很好的分享。透過教會會友的接納,很 多重要節日像跨年、過年,會友會邀請他們到家中,讓 遠在他鄉的他們,也能有過節的感受。雖然今年的過 年,剛好大家多半要回印尼,但臨安教會一直以來的接 納,仍讓他們在服事、信仰、生活有不同的見證。 臨安教會牧師吳明漢表示,如今慢慢有許多不同族 群生活在都市中,教會的服事必須有不同的事工與關 懷,像是在語言的使用上、聚會流程的安排上,都是要 有不同的設計與思考,保持開放的心態,才有辦法去照 顧關懷多樣化的會友,分享上帝的福音。

臨安教會印尼小組生活營 期盼關懷更多面向的會眾
2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30日~2月5日/3701期
攝影/邱國榮 相片提供/臨安教會

台灣今年的春節,氣候相較往年更寒冷,雖然讓 人凍得難受,必須特別留意保暖,卻也讓團圓「圍 爐」二字更加傳神,增添幾許溫暖「年味」。在假期 的尾聲,總統蔡英文發表新的人事布局,由前副總 統陳建仁接任行政院長,替執政團隊帶來新氣息。

執政成效或許無法盡如人意,無論做什麼總有人 反對;而執政品質好壞,其實有客觀指標可以衡量。 卸任的閣揆蘇貞昌,有老牌政治人物的穩健與幹勁, 從黨外時期挺身爭取民主自由,到全球疫情肆虐,甚 至經濟重摔的這幾年,台灣的疫情控制與經濟發展 有目共睹。蘇貞昌也一舉成為台灣總統民選後任期 最長的行政院長,若非成績亮眼,則難有此成就。

新變局中的盼望

可惜的是,在防疫戰爭的終末民心思變,戰功彪 炳的老將也不得不下台一鞠躬。這讓人不禁聯想到 帶領國家打贏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英國首相邱吉爾, 其所屬政黨原本有自信在戰後獲得民眾支持,卻出 乎意料之外的在大選中慘敗,邱吉爾黯然下台,拱手 讓出首相一職。究其原因,也與戰後民心期待政府 新作為有關。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行政院長的繼任者陳建仁, 仍是值得台灣民眾信賴的一時之選。陳建仁是國際 知名公衛學者,雖出身地方政治家族,但早年志在 學術無心問政,不過近年公職歷練表現不俗,無論 是擔任衛生署長、副總統,或經歷SARS疫情與年金

改革等重大社會危機,皆有得宜的表現。「大仁哥」 暖男形象深植人心,其梵蒂岡「耶路撒冷聖墓騎士 團騎士」身分更是民眾茶餘飯後的話題。

對於台灣基督徒來說,更在意的或許是陳建仁虔 誠的天主教信仰,他在就任詞引用彌迦書「存公義, 好憐憫,常存謙卑的心」作為從政提醒,展現出不同 於其他功利導向的政治人物特質。耐人尋味的是, 接獲總統委以重任之後,他在臉書發表「穩健銜接 政務、擴大世代參與、增加女性閣員、延攬地方人 才」為挑選內閣人事的四大原則,似乎也對面臨高齡 化危機的教會帶來啟發。

在教會屢次爆發爭議,甚至受到輿論普遍負面評 價的嚴峻時刻,陳建仁的溫文穩健,讓社會大眾有 機會重新想像一個基督徒能夠展現的良好生命品 質。不過,縱然有最高的期待,卻也必須面對最嚴格 的檢驗,這是民主制度針對人的罪性所設下的防禦 機制。面對疫情後嶄新的局勢,懇求上主的保守與 憐憫,繼續看顧台灣這片土地,透過祂的器皿,成就 人所不能的事。

美的旅程 竹聖推進修與靈修課

【林宜瑩台北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常置委員會第 67屆第五次會議於1月17日在總會事務所召開。總會副議 長、長榮大學善處小組召集人彭志鴻牧師在會中回覆報告, 經高等法院台南分院2022年12月30日民事裁定,駁回長榮 大學對長老教會總會、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聲請變更 長榮大學捐助章程的再抗告,該判決再次確認長榮大學為 長老教會所屬教育機構。

彭志鴻指出,這次法院核准變更長榮大學捐助章程各條 文的修正、新增重點包含:每屆董事、監察人由總會等單位 提名,並增加連選得連任一任之限制;董事改選時,由現任 董事從總會提名候選人名單中選任;監察人選聘由總會提 名;監察人除有《私立學校法》第24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 一為當然解任,新增「或經提名單位撤銷提名者」等。

長榮大學董事會15年來未遵守教會制度,總會總幹事陳 信良牧師說,在上帝保守下,經法院判決終於回歸總會管理 體制。他和總會議長戴碩欽牧師非常感謝參與調解善處的 牧長兄姊們,願主記念他們的辛勞。此外陳信良指出,由於 少子化等因素,長榮中學可能被政府教育單位列入輔導單 位,總會正在積極介入善處,期望讓全台第一所、有132年 歷史的長榮中學得以復育。

陳信良期盼,教會機構主事者要善盡好管家的職責,加 強機構管理,盡力保持收支平衡,並有中長期財務規劃。特 別是評估風險,要能加強危機管理,且注意法令的變動。同 時,他希望各機構先求穩定再發展,避免因過度建設導致資 金不足或經營困難。他強調,總會沒有多餘的收入來解決教 育機構的問題,教育機構的組織重建和財務規劃需更謹慎。

就《牧師、傳道師在職暨退休福利條例》第15條修改案 (增列請辭一切公職)、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 基金會捐助章程修改案、第68屆總會通常議會時間表確認 案,總委會也決議通過法案部分送總會法規委員會進行研 議再送回總委會辦理。

【林宜瑩新竹報導】新竹聖經學院靈 性教育中心將於2月17、18日舉辦「大 齋節藝術靈修工作坊─美的旅程」,邀 請美國加州聯合神學院宗教藝術博士林 書琦擔任講師,期望讓與會者在觀看與 創作圖像中,深入探索如何運用視覺成 為與主同行的途徑,並思考自身靈命如 何更加成長與茁壯。

竹聖靈性教育研習所 2022學年度下學期的教 牧課程配合復活節等教 會節期,推出藝術靈修 課程,包括「藝術與教 會曆的互動與整合」和 「神聖藝術的多樣性運 用」等。復活節期工作 坊有「有操練藉由藝術 轉化個人靈命」和「聖 靈引領活出更新且具創 意的教會生活」等。

竹聖院長阮介民表

流麻溝十五號 特映會

鼓勵觀看並申請補助

【林宜瑩台北報導】今年2月28日是記念 「二二八事件」76週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除配合各中會、族群 區會舉辦二二八事件紀念活動,也與湠台灣 電影公司合作,推出《流麻溝十五號》長老 教會特映版,鼓勵眾教會依據人數計費。而 該方案已獲得第67屆總會常置委員會第5次 會議接納通過。

總會教社幹事林偉聯牧師說明,只要長 老教會所屬中會、族群區會、教會向總會教 社提出申請,自付2萬元,且每場觀影達100

示,推出這些課程是期望達到進修與靈 修的「雙修」效果。他指出,宗教改革 後,基督徒在勤奮投入生活、工作、家 庭之餘,能透過進修與靈修,閱讀聖經 話語與上帝親近;有了靈裡餵養與飽 足,才能在自己生活中實踐基督信仰。 竹聖教務長蘇美珍說明,這些課程是 要幫助傳講上帝話語的人在預備講章 時,能明白是因著聖靈 的帶領,因此講道就不 僅是技巧,也是藝術。 她認為,上帝活生生的 話語若能體現在人們的 日常生活,講道就成為 會轉化講道者和會眾的 過程。在決定分享什麼 之前,首先需聆聽上帝 要對自己說什麼。 對相關課程感興趣 者,可至竹聖網站查 詢。(相片提供/竹聖)

人次以上,並自行安排有影音播放設備的場 地,超出2萬元的費用將由總會教社補助。 目前《流麻溝十五號》長老教會特映版 已登記的場次為:彰化中會申請四場;台南 中會在2月25日下午2點、26日下午3點於台 南神學院頌音堂各放映一場,各有300個名 額;壽山中會鳳山教會一場,300個名額;新 竹中會在2月25日下午2點於迦南教會放映 一場,有200個名額。林偉聯表示,《流麻溝 十五號》長老教會特映版播映僅適用本次活 動,從2月20日開始至3 月31日止,請眾教會把握 機會,盡快向總會教社提 出申請,電洽:02-23625282#255、355。

教會消息
盼加強管理
3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30日~2月5日/3701期 總委會於1月17日召開,討論多項議案。(攝影/林宜瑩) 第 67 活動資訊

普世消息

莫拉維亞兄弟會的金句

鍾淑惠(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派駐德國宣教師)

歷世歷代信仰耶穌基督的信徒,除了敬拜、聽 道、遵循聖經上帝話語的教導,也被鼓勵要背誦金 句。因為上帝的話語大有能力,聖經不但包含讚美 詩歌、認罪祈禱文,還有許多提供生活中的安慰和 鼓勵的句子。許多德國教會使用的兄弟會金句《Die Losungen》,有著將近300年的歷史,每年出版的每 日金句新、舊約各一節,並翻譯成60多種語言在全 球許多國家使用,而中文版本譯為《信徒箴言》。

有記載的第一節金句,據傳是源自德國尼古勞 斯‧路德維希‧青岑多夫伯爵(Nikolaus Ludwig Graf von Zinzendorf)在1728年5月3日於主護村 (Herrnhut)在晚上禮拜中給了信徒的金句:「愛驅

使祂來到這裡,愛將祂從寶座拉下來,我難道不應該 愛祂嗎?」信眾將金句傳遞到村裡的32戶人家,更開 啟了牧養關心和代禱的事工。1731年更是出版了整 年度的金句,也因此許多信徒透過閱讀金句展開每日 讀經的習慣。

早在馬丁路德宗教改革之前,15世紀捷克宗教改 革先驅揚胡斯(Jan Hus)的跟隨者成立了波西米亞 (古中歐,今捷克中西部)兄弟會,或稱兄弟聯盟 (Unitas Fratrum),這個信仰團體受到當時教會的 迫害,但是追隨入會的人數卻不斷增加。然而神聖羅 馬帝國和歐洲霸權衝突的30年,戰爭在1618年爆發 了後,兄弟會幾乎被摧毀,只能暗地裡聚會。

1722年6月,來自幾個莫拉維亞、屬於波西米亞兄 弟會的宗教難民家庭到德國薩克森郡的達格羅舍訥 斯多夫(Gro ßhennersdorf)。受到祖母敬虔信仰影 響的青岑多夫伯爵,協助這些難民安頓並建立主護 村的生活。1727年,青岑多夫伯爵更是搬遷到主護 村,牧養城內住民。因為主護村的信仰自由吸引許多 人前來,卻也因此在君主決定教派在哪一個地區盛行 的時代,出現緊張局勢。

雖然歷史進程中有許多挑戰,教派之間從相互磨 合到接納合一,我們看到兄弟會秉持著彼此相信、 相互學習、一起支援的精神,不僅可以跟不同族群、 語言、階級、教派的人一起敬拜生活,也彼此交流經 驗。更差派了宣教師,學習不同地區的事工,了解各 地需求,即時提供援助。

信仰生活,可以簡單從個人的每日金句與主連結。 實踐教會生活,在團體互動中謙卑自己,將自己擺上 來敬拜上主。克盡社會本分,盡心盡力按著才能及所 學的專業一起關心這個世界。

英聖公會致歉性少數 同婚立場不變

【蔡育臻編譯】1月21日,位於肯亞首都奈洛比瑞基威的羅馬天 主教玫瑰聖母堂(Holy Rosary Roman Catholic)舉行「基督徒合 一運動祈禱週」慶祝活動,各個教會領袖、身心障礙群體、普世教 會機構以及普世教會組織代表為此齊聚一堂。今年的全球性主題是 「學習行善;尋求公平」,美國明尼蘇達州教會協會(MCC)為了 慶祝活動準備了文史資料。MCC表示,本次主題是基於過去歷史上 的不公、種族隔離、歧視和種種不平等現象所選擇的。

國際普世運動肯亞分會主席殷哈利馬‧馬甘亞(Innocent Halerimana Maganya)在活動上發言表示,教會的團結是對非洲 貧窮人口公義需求的具體回應,「在我們社會中,許多不公平事件 發生在最弱勢的群體身上。教會必須挺身保護窮人,實現公義。」

他指出,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讓世界再次看到種

族歧視仍然存在於美國社會,過去的傷痛至今仍未痊癒,而教會也 是這段歷史的一部分。他坦言,這些不公不僅是美國社會的問題, 「我們都一樣面臨這些挑戰。」

肯亞希臘正教會(Greek Orthodox Church of Kenya)大主教 馬卡里奧斯‧特利里德斯(Makarios Tillyrides)指出,目前的貧

困已超出了經濟的範疇,包括惡劣氣候與環境等。他指出,更令人 擔憂的是,人們對上帝的旨意缺乏關注,也對彼此與自然環境沒有 責任感。在講道中,他也說明,所謂弱勢,不僅限於飲食健康或體 系邊緣化危機,也包括那些在身體、精神、心理、情感以及社會上 遭受挑戰的人們。

普世教協(WCC)普世身障促進協會(EDAN)協調員安傑琳‧ 奧科拉(Anjeline Okola)指出,系統性的不公平現象正威脅著教 會以及人類群體的團結,「當我們在基督教群體中蓋起牆,邊緣化 其中的身心障礙者時,這樣的不公義便為我們所見。而祈禱週的禱 告提醒我們,要從神學角度上反思如何打破這些牆。」

始於1908年的「基督徒合一運動祈禱週」慶祝活動於每年的1月 18至25日舉行,WCC和羅馬天主教會宗座基督徒合一促進委員會 (Pontifical Council for Promoting Christian Unity)每年會指定

一個國家為該活動準備祝禱詞。(資料來源:WCC)

【陳俞含編譯】1月18日,英國聖公會 (Church of England)發表聲明,對教會 對待性少數族群(LGBTQIA+)的方式表 示歉意。不過,他們亦重申,即使將允准 教會祝福同性民事婚姻,但同性伴侶依然 無法在英國聖公會的教堂中結婚,因為他 們不會變更對同性婚姻的立場。 對於教會拒絕或排擠性少數族群及其所 愛的人,英國聖公會主教群共同表示,不 管這些族群是否為信徒,他們都對此感到 抱歉。他們指出,教會仇視和敵視性少數 族群是一件令人羞愧的事,因此英國聖公 會將為此懺悔。

自2013年以來,英國和威爾斯地區就已 將同性婚姻合法化,但教會並沒有隨著法 律的更動而改變其教義。英國聖公會仍認

為婚姻僅限於一個男性與一個女性之間的 結合,這一點不會有所改變,不過他們提 議為同性伴侶提供機會,在同性伴侶辦理 民事婚姻或登記民事伴侶關係後,這些人 就能夠在教堂舉行奉獻、感恩或祈禱上帝

賜福的儀式。

英國聖公會領導階層表示,這項決議是 一個重大的改變,但這不代表歧見就此消 弭。基於維護教會和諧等因素,部分神職 人員將不會使用新的禱詞來祝福同性伴侶 的結合。英國聖公會在性方面經過了五年 的協商和辯論,相關報告也會在2月大會 中簡單說明。

聲明發布之後,英國聖公會的性少 數族群權益倡議者珍妮‧歐珊(Jayne Ozanne)對主教群的想法感到相當失望。 她說,上帝不會歧視他人,而人們也不應 歧視彼此。她表示,英國聖公會的道歉流 於形式,教會實際上還是沒有善待弱勢族 群,這樣的狀況就好比家庭暴力。 英國聖公會精神領袖坎特伯里大主教 賈斯汀‧韋爾比(Justin Welby)表示, 引入禱詞雖然是為了帶來喜悅和歡慶,但 他的第一要務是使英國聖公會信徒團結一 致,因此,為了妥善執行教牧關懷,也為 了著重於統合全體教會成員,他說自己將 不會使用新禱詞來祝賀同性伴侶。(資料 來源:RNS)

維吾爾追求自由 控訴中國種族滅絕

【林宜欣編譯】東突厥斯坦共和國流

亡政府(East Turkistan Government in Exile)總理薩利赫‧胡達亞爾(Salih

Hudayar)1月19日於美國華盛頓召開記者 會直言:「如果中國繼續實施種族滅絕和

殖民的政策,維吾爾人和其他突厥語族的 人……在50年內就會消失。」東突厥斯坦 獨立,才能了結這暴力之舉。

流亡政府策略顧問麥提敏‧阿拉 (Mamtimin Ala)說,這個世界有「無法

規避且神聖的人道責任」,必須阻止種族 滅絕的行為。流亡政府總統古拉姆‧樣磨 (Ghulam Yaghma)宣布,他們很快就會

發布一份報告,反擊中國對東突厥斯坦和

維吾爾人的政治宣傳。胡達亞爾表示,東 突厥斯坦的人民要有未來只有一個方法, 「那就是恢復我們的獨立和我們的自由。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了結種族滅絕的行為, 並保障我們人民的性命。」

2021年,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Mike Pompeo)曾稱中國壓迫維吾爾族 是種族滅絕的舉動,在那之後,人權團體 和政治領袖便不斷要求中國停止他們侵 害人權的行為。儘管普世世界相當關注 維吾爾人所遭受的苦難,但中國仍否定種 族滅絕和強迫勞動的控訴,聲稱集中營是 「職業教育培訓中心」,還說是為了要反 恐怖主義而設。(資料來源:RNS)

▲ 「基督徒合一運動祈禱週」慶祝活 動於每年的 1月 18至 25 日在各地 舉行(相片來源/ WCC)
5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30日~2月5日/3701期
工分享 事 公關企劃製作 6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30日~2月5日/3701期
工分享 事 公關企劃製作 7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30日~2月5日/3701期

福音進監獄,

聖經充滿我

應當先去愛傳福音的對象

長於澳門,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經歷囹圄生 涯,如今於台灣屏東事奉的更生團契牧師洪 清照,人生經歷可說是迂迴曲折、峰迴路轉。

昔年洪清照因為沉迷賭博、惹事生非,被送到巴布亞 紐幾內亞避風頭,投靠在當地經商的兄長。然而,次年 他又被捲入一樁命案,雖然人是兄長的合夥人所謀害, 但因洪清照當時與其過從甚密,導致他難以擺脫嫌疑, 被視為共犯而鋃鐺入獄。

犯罪與悔改

服刑期間,洪清照的人生發生重大轉折。他認識來 自丹麥的駐監牧師,因而開始接觸聖經,也接受了基 督福音。後因遇到特赦,洪清照原本被判25年的刑 期,在服刑八年後提早結束。

重獲自由的洪清照先和丹麥牧師生活了一段時間, 之後便回到家鄉澳門,在澳門的教會幫忙,學習過教 會生活。爾後他還曾以澳門更生人代表的身分,參與 國際更生團契(Prison Fellowship International)

在美國舉行的福音大會。PFI為美國查爾斯‧科爾森

(Charles Colson,1931~2012年)於1979年成 立,他曾任白宮法律顧問、首任公共聯絡辦公室主任, 後受到水門案牽連而入獄。也因為這段服刑的經歷, 科爾森創辦了PFI這個以受刑人為主要服事對象的基 督教組織。

洪清照在美國開會時,結識了來自台灣的代表,其中 一位就是日後的洪牧師娘。他回到澳門完成神學院的學 業後,1996年來到台灣,先至晨曦會門徒訓練中心接

受神學裝備,1998年加入更生團契並被正式按立為傳 道,開始投入晨曦會在屏東的事工,服事戒毒的人。

有形與無形

在更生團契服事多年,洪清照的感想是,身陷囚籠的 人,乃是不認識上帝,無法從自己的慾望中走出來。從 這個視角來看,監獄是有圍牆、看得見的囚籠,人心卻 是隨處都有、看不見的牢獄,「如果人心沒有被改變, 是很容易回到監獄的。」

服事過程中,洪清照也發現,受刑人的組成與過去的 刻板印象不同。肇因於近年來酒駕、詐騙等觸法事件增 加,受刑人不再多是「刺龍刺鳳」、教育程度不高的市 井無賴,高等學歷、衣冠楚楚的白領階級也進監服刑。 但無論如何,洪清照服事時,不倚靠人的方法,除了解 受刑人的背景,傾聽他們的故事,建立受刑人的信任, 最重要的就是倚靠神的大能。

相較於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牢獄環境,洪清照表示,台 灣的監獄更人性化,對於宗教的接納度也較高,甚至主 動挹注相關資源,增進教化受刑人的效益。不過也由於 進入監獄的宗教不僅基督教,服事受刑人的時候,難免 宗教之間彼此較勁,必須刻意警醒、避免。

回歸與接納

洪清照務實地提出監獄服事需要更多著力的地方, 其中之一即受刑人離開監獄後,如何協助他們回歸社 會。他直言,服刑期間受刑人由於受到諸多管制、較少

誘惑,加上對自由的渴望,所以相對而言較為安分。但 離開監獄後,花花世界的吸引力毋庸多言,尤其對曾經 跌倒、出獄後擁有金錢與自由的人更具誘惑力。 洪清照表示,若更生人有基督教團體生活扶持,能夠 增強對試探的抵抗力。中途之家或許是可行的做法,但 是中途之家的約束,對受刑人及其家庭難免有不便之 處,而且難免心生抗拒,彷彿只是換了一個服刑之處, 隱隱讓人感覺像是延長刑期。較理想的方式,可能是教 會成立小組,讓更生人可以嘗試融入教會,也讓服刑期 間埋下的福音種子,有機會扎根、成長、茁壯。 洪清照分享道,對更生人的服事,不僅限於囹圄之 內,更在囚籠之外。有形的鐵窗只能禁錮血肉之軀,卻 不能除去那淵遠流長、緣自於始祖的罪性。而更生團契 這類的服事,也只是服事更生人的其中一段路程,如果 各處的教會都能夠予以更生人接納與扶持,才能滿足 更普遍的需要。

主愛與聖道

有些現階段存在的難處,實在不容忽視。疫情前,洪 清照曾經發送聖經填充本《聖經充滿我》給若干較穩定 的受刑人填寫,不過疫情爆發後,無法追蹤成效,加上 使用的聖經版本並非較常使用的和合本,所以需要一些 調整。此外,提供《聖經充滿我》給受刑人使用時也需 要跟進,若能在教會、監獄的小組使用是最好,但若無 人在旁協助,加上受刑人的生活空間並沒有合適查考、 書寫的地方,洪清照認為還需要進一步改進,才能達到 使用的效益。

生命的改變需要時間,更生人回轉的路尤其漫長,洪 清照坦言,服事之中若無法享受上帝,那將會很疲憊, 亦是消耗。但他也引用馬太福音25章36節表達服事的 核心信念:「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 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如同當年丹麥牧師 對他的服事,讓他如今得以回頭堅固弟兄,「上帝先愛 我們,我們也當愛那些傳福音的對象。」

別企畫 特
8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30日~2月5日/3701期
成 專訪洪清照牧師 ▼ 屏東更生團契志工參加矯正署南區 志工組訓。
▼▲ 洪清照至各教會傳遞更生人事 工信息。
採訪 李佑生 相片提供 郭梅瑛、洪清照

專訪郭梅瑛牧師

我們都需要上帝的拯救

們都是更生人!」在台東服事受刑人六年的牧 師郭梅瑛,如此表明眾人在基督裡的身分。這 樣的宣稱,從常理而言似乎讓人費解,畢竟 多數人是奉公守法、循規蹈矩的良民,怎麼會是經歷犯 案、定罪、牢獄的更生人呢?郭梅瑛闡明,這樣的說法 不是本於世上諸國制定的法律,也不是基於普世共同認 定的道德標準,乃是根據創造天地、將要審判全地的上 帝的律法。按著上帝純然公義、聖潔的本性,無人能以 行為、德行在上帝面前稱義,並且那能鑒察人心肺腑的 上帝,更是透徹眾人內心的隱惡。

從文字到鐵窗

郭梅瑛擁有四個碩士學位,早年專事聖經翻譯,曾與 牧師周聯華、梁望惠一同參與聖經和合本的修訂。之所 以從聖經事工轉戰受刑人服事,源於她出身自更生人家 庭,自小個性急公好義,高中時就曾接觸更生團契的刊 物,很早就開始擔任監獄通信志工,在不知道下一頓飯 在哪裡的赤貧狀態中,她仍屢次奉獻金錢。她出國深造 前,就曾於台北少年觀護所教導生命教育。由此看來, 她投身受刑人事工並不算突兀的轉折。

六年前,郭梅瑛長期禱告後,迎來在台東展開監獄事 工的契機。她因緣際會認織技能訓練所主管,被引介進 入泰源技訓所,輔導科科長一見到她就說:「郭牧師這 麼平易近人,同學一定會很喜歡!」於是立刻安排她開 識字班、信仰造就班、讀書會等課程,確實大受受刑人 歡迎。

郭梅瑛表示,雖然監所沒有特別招生,只是開放受刑 人自己報名,但受刑人之間口耳相傳,說她充滿上帝的 愛,於是課程常常達到三、四十人的額滿狀態,教監所 長官感到稀奇。受刑人的肯定奠定郭梅瑛在監獄服事的 基礎,技訓所所方進一步將受刑人的各類疑難雜症交給 她處理。

導沒有效果,因為受刑人會假裝後悔,騙取信任。然而 郭梅瑛曉得只有上帝知道人心隱密之事,祂會指示她 事奉時當說的信息(耶利米書33章3節),所以她總是 以尊重、親切的態度,靠著上帝所賜的啟示和恩典,用 淺白的方式講明受刑人的問題。課堂上,她也會走下講 台,無懼於親近那些曾作奸犯科的人。在服事過程中, 她經歷許多上帝動工的結果,不少看似凶神惡煞的受刑 人只與她談話一次,就徹底改變了。

最讓郭梅瑛印象深刻的經歷是在數年前,她在個案輔 導前一度心肌梗塞,同工都希望她不要勉強,先處理身 體狀況要緊。但她仍然堅持去 技訓所進行輔導。當天她一見到 受刑人,發現他一隻眼睛失明, 便說:「我不認識你,上帝認識 你,祂說你是一個好孩子。」受 刑人聞之動容,哽咽數分鐘後回 應:「認識我的人都不相信我會 做出這樣的事。」郭梅瑛不知道 他的過去或犯案情節,卻說出令 他感動的話。類似的奇事,讓郭 梅瑛更加敬畏上帝的作為,因她 深知這樣的改變不是出於人的智 慧、能力,乃是出於上帝福音的 大能,是上帝讓她總是以愛人的心、尊重的態度,靠近 每個需要關懷、需要救恩的靈魂。

另一次經歷,是郭梅瑛目睹一個受刑人歸主後立時的 改變。那位同學進行個案輔導前,看起來老態龍鍾,比 實際年紀蒼老很多,但當場決志信主後立即容光煥發, 竟肉眼可見地變年輕了。

也曾有一位參與識字班的同學,在個案輔導時透露 自我放棄的念頭。他沒有一技之長,沒有家人,就算刑 期服滿,出去後也只能再犯案回監獄。郭梅瑛聞言,忍 不住為他放聲痛哭,直言不准他再進監獄。這樣痛心疾 首的表現大大衝擊那位受刑人,激勵他此後認真學習認 字、寫字,也讓原本等著看好戲的受刑人深受感動。

感,期望獲得關注、認同,他們在她的課程中感受到被 愛,因而願意改變,甚至主動說想協助、參與她的事工。 總而言之,監獄事工讓郭梅瑛經歷了不可勝數的神蹟, 「我始終活在又真又活上帝的保守、引領中。」

從真道到拯救

除了授課、陪伴與輔導,曾從事聖經事工的郭梅瑛更 清楚上帝的話之於基督信仰的必要,乃是跟隨基督道路 上當信、當行的依據,因此她也引進聖經填充本《聖經 充滿我》,供受刑人研讀、查考經上的話。根據她的觀 察,受刑人都很認真填寫,甚至在疫情期間,有數十位 同學還不斷來信,期望她再去監獄開課。

郭梅瑛表示,手抄聖經是親近聖經很好的方法,即使 輔導的牧師不在身邊,受刑人也能藉由抄寫聖經接觸、 了解上帝的話。她甚至收到一些受刑人來信是以經文回 覆,讓她為福音種子得以發芽將 感謝、榮耀歸給主,並繼續把握 每個機會,鼓勵收到《聖經充滿 我》的受刑人抄寫、背誦。

不過事情也非一帆風順,疫情 爆發、升溫後,監獄事工的工作 者都無法進入服事現場,如《聖 經充滿我》這類的材料也難以親 送至受刑人手中。還有一些受刑 人和更生人在寄給郭梅瑛的信中 提及,有些主管沒有發放或是屢 屢拖延發送、不收取轉交,導致 受刑人「斷糧」。此外,技訓所 的起居環境,其實不是良好的抄寫環境,受刑人必須席 地或在膝上填寫經文,這也是使用手抄聖經時必須克服 的問題。不過即便如此,郭梅瑛還是建議受刑人標示或 抄寫喜歡的經文。受刑人交來的每一份聖經手抄本,郭 梅瑛也都一一親自回覆、寫下評論、勘誤,並登記到她 個人的雲端檔案中,還在受刑人有需要時贈送書寫用的 紙筆。她之所以如此大力推廣,無非是期望幫助受刑人 在資源受限的囹圄中經歷到上帝。

郭梅瑛表示,她的服事皆是從禱告開始,因為不知道 現場會遇到什麼狀況、什麼人。她聽聞獄方說,許多輔

多年努力耕耘,也有意外收穫。郭梅瑛說,有監所主 管開始偷偷為受刑人禱告,期盼他們聽了她的分享後能 夠受教,好好讀聖經。她表示,許多受刑人心性軟弱、敏

郭梅瑛呼籲,希望有更多人憑著出於真理的愛心進入 監所服事,為基督贏得靈魂,「並且存智慧的心面對一 切,因為監獄事工者所處的是一個扭曲、悖逆的世界, 需要隨時警醒。」雖然未身陷有形囚籠的人,也常被無 形的罪惡干擾、捆鎖,這是全人類共同的經驗,「因此我 們與這些受刑人,都需要上帝藉著基督耶穌所成全的白 白恩典、帶來拯救與赦罪的福音。」

別企畫 特
從恩典到悔改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30日~2月5日/3701期 9
「我
▲因為基督的愛,郭梅瑛無懼於親近受刑人。
福音進監獄,
上 採訪 李佑生 相片提供 郭梅瑛、洪清照 
聖經充滿我

│ 黃莉娟│

在光影流動間

冷的禮拜三下午,前往位 於民生東路的畫廊「誠空 間」,觀賞馮君藍牧師與 法國視覺藝術家季勇(Guillaume Hebert)的聯合攝影展「這就是那一 直在等候我的所在──馬偕」。起初 我有些躊躇不前,畢竟是攝影外行 人,也不知能不能看出什麼門道,但 很幸運,有導覽員看出我的困惑,細 心地為我一一介紹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每幅作品都只有作 品本身,沒有任何解說文字。正當我 感到疑惑,導覽員解釋說,這是因為 馮君藍牧師認為文字說明可能侷限了 觀賞者的想像力,所以不附說明。我 想的確如此,雖然作者創作時有他想 表達的意涵,但藝術是很個人的,不 同人看到相同畫面或許心裡有不同的 觸動,如此一來,作品就被賦予更多 意義了。

耶穌與馬偕

展覽空間的布置也頗有意趣。在一 塊呈長方形的空間裡,正中間擺放了 一把木頭椅,左側也有一組看起來布 滿古樸雕刻的木桌椅,桌上擺著三本 關於馬偕博士的書籍。這些桌椅都是 馮君藍牧師所有,他特地搬來現場布 置。而這塊空間,正是為了記念馬偕 博士來台灣宣教而設置。

一眼望去,只見前方正中央牆面上 掛了兩幅照片,左邊為《夜晚》,右 邊為《白天》,由馮君藍牧師先拍攝 人物,再由擅長結合繪畫與攝影的季 勇合成背景。起初我以為作品都是在 攝影棚拍攝,因為照片的光影呈現強 烈的對比,經過解說才知道馮君藍牧 師的作品竟然都是採自然光,也因此 人物臉部表情在自然光線的牽引下顯 得更為生動。

在《白日》與《黑夜》中,馮君藍 牧師扮演耶穌,兒子馮徑蕪也是藝 術家,扮演的是馬偕。導覽員說,作 品呈現的是耶穌與馬偕同在,但其實 無論任何人,都能代入這個角色。是

的,耶穌與我們同在,無論白日或夜 晚,祂時時刻刻無處不在。

兩幅作品右邊是加拿大的湖泊景 色,左邊則是台灣的稻穗,象徵出生 於加拿大的馬偕,為主奉獻一生在台 灣這塊土地上。而接下去的作品則是 穿著多種服飾、有著不同膚色樣貌、 身處各個時代背景的人物照,象徵基 督的愛不分種族、年齡、性別、地域, 跨越過去、現在、未來。祂的愛像種 子,宣教師們在哪裡撒種,種子就會 在那裡發芽、生長、茁壯,並且世世 代代繁衍下去。藉著馬偕的一生,這 些作品向人們傳遞基督無止盡的愛。

藝術與信仰

導覽員打趣說,馮君藍牧師有些堅 持是作品中看不出來的。譬如他作品 中的模特兒都是教會的弟兄姊妹,譬 如開展前他拎著油漆桶來,堅持親自 粉刷展廳,眾人勸阻無效。當然,也 因為他的堅持,展廳煥然一新。

或許是我不曾接觸過用攝影的方式 表現聖經,也或許是馮君藍牧師的作 品是出於聖靈的感動,總之,每幅作 品都能觸動我的心。其中有一幅作品 是聖經上放著布滿裂痕的蛋殼,我曾 在明信片上看過,當時只覺得畫面結 構很美,未曾理解作品背後的含義。

導覽員說,牧師孩子小的時候,他常 常煮雞蛋給他們吃,因為蛋有豐富 的營養,人吃營養的食物才能生存, 同樣地,基督徒的靈命要茁壯,也需 要靈糧的餵養,如同耶穌在曠野被 魔鬼試探時所說:「人活著,不是單 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 話。」(馬太福音4章4節)而「上帝 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就是聖經。 馮君藍牧師的作品多半出於聖經, 尤其一系列的聖經人物作品,幀幀都 令人印象深刻,教會外藝術圈也予以 肯定。至於季勇,我之前並不認識, 根據臉書介紹,他是專注於攝影創 作,善於在虛實相生的畫面中,表現 高度的平衡與古典之美。大自然是他 創作的重要主題,而他創作中的種種 意象,往往在彼此錯視與對照中,構 成超現實的意味,指向生態與文化批 判。對季勇而言,懷舊的維度至關重 要,雖然他專精攝影,但視繪畫為攝 影的開端,繪畫的視野讓他著迷,同 時也讓他從現在獲知過去,甚至能夠 想像歷史。

這些創作雖然沒有文字說明,卻 「無聲勝有聲」,創作自己向觀者訴 說著一則又一則的故事。而當我反覆 與這些作品對話,漸漸地,看到就不 再只是精緻美麗的畫面,而是內裡更 深刻的信仰意涵了。

季勇作品《海01》《海02》《海04》《海05》 (由左至右為,相片提供/馮君藍)

10 文走廊 藝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30日~2月5日/3701期
《白日》(相片提供/馮君藍) 《黑夜》(相片提供/馮君藍) 攝影/黃莉娟
在光影流動間

基督徒藝術與傳播

的 世界觀

The Christian World View of Art and Communication

作 復興聯盟

許立人

We affirm that the fields of art and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education in those fields, are authentic mission fields of the Body of Christ.

領域,都是作為基督的身體真正的使命。

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 力,叫愛神的人得益 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 的人。」(羅馬書8章28節)萬事 都在神的掌權之下,叫它們按神 的旨意成就善事,使那些蒙召的人 得到益處。所以我們可以相信,那 些因為神創造的恩典在藝術工作 和大眾傳播領域有才幹的人,也 是上帝憑祂的主權所定使百姓得 益處的工具和管道。 由此看來,從事藝術與大眾傳 播工作的人,若是認識上帝與衪

將來的事

莫恩 │

教導的真理,自然就在基督的身 體裡(即廣義的教會)與其他肢 體一同效力。那麼,有誰可以因著 職業型態而指摘他們不在基督裡 呢?因此我們可以確定,在藝術工 作與大眾傳播領域工作的肢體, 還有那些從事這方面教育工作的 人,全部都是在基督的身體裡為 神所用而互相效力的人。

如果我們如此為神所用,那不 論我們對現有工作的使命清楚或 懵懂,我們都是真實地踐行基督 所托付的使命。

切,讓我不禁菀爾。的確,我們不都很容易害怕得 不到渴望的、被解雇或無法升遷、人際關係不好、 失去配偶,因而常常內心不安嗎?我們會感到不 安,說穿了,就是因為認定事情一定要照自己的意 思發生,否則就沒有安全感。

但小心了,因為杜古德還說: 「『不安』的另一個名字,就是拜偶 像。」他以自己為例說,在成長過程 中,他從未得到父親認可,這讓他很 難接受他人的批評,即便是他的好 朋友。因此,最容易讓他感到不安的 就是自己的表現如何,而以自己的 表現得到認可就成了他的偶像。

本書值得一口氣讀完!每篇文章都是作 者伊恩‧杜古德(Iain M. Duguid)從生 命淬煉出的精華,每個主題都扎進我的 內心,讓我一次次轉向福音。作者神學知識高深、 生命榜樣豐富,讓讀者得著寶貴的靈糧。

這本書把創世記11~25章分成15個章節,每個 章節都有精采的主題。這些主題激發信徒對舊約 的興趣,也更深入了解舊約不斷指向基督和祂的 受苦,以及基督當得的榮耀。

我很喜歡作者在書中導論部分丟出的一連串問 題,讓人反覆思索。當我們發現自己掉進現實與理 想的落差中,有什麼反應?當我們發現神的應許 和親眼所見彷彿天差地遠,有什麼感受?當理當 實現的人生展望落得一敗塗地時,我們又該怎麼 辦?這些落差可能是突如其來失業,且沒有指望找 到另一份工作,可能是疾病造成親人的死亡,可能 是對身處環境的失望。當我們思想神的應許與現 實環境之間的落差,發現現實跟我們想像的基督 徒生活似乎相去甚遠,種種艱難都可能導致我們 信仰出現危機,我們該如何轉向福音中的盼望呢?

漫長的養成過程

杜古德說,要培育一位網球選手,不是從他踏 入溫布頓的中央球場開始,要培育一位小提琴鋼 琴家,也不是從他站上卡內基音樂廳開始,通常這 類職業經過長年的預備。服事神也是如此,而神 就是那位聰明的教練。以摩西為例,在他帶領以 色列人出埃及之前,神讓他在沙漠中牧羊40年之 久……有什麼比這更好的磨練呢?

創世記11~25章講到神如何呼召亞伯拉罕,以

及如何預備 他。這過程一 點都不容易,儘 管亞伯拉罕被稱為 「信心之父」,但偉人也 會軟弱,也會想倚靠自己而不倚靠上帝。真正的關 鍵在於,他如何在失敗沮喪中轉向神。

但儘管經歷長時間的預備,也無法保證帶來立 即性的成功。有很長一段時間,亞伯拉罕跟鄰舍之 間的差異只在於神的應許。當他憑信心回應神的 呼召,從哈蘭前往迦南時,並沒有榮耀的光環,也 沒有雲柱、火柱在前引導。他不過是眾多旅人之 一,讓他與眾不同的只有神給他的應許!

唯獨因著神的應許

杜古德提出一個對我而言極為扎心的提醒:我 們和非基督徒有什麼不同呢?我們不比他們聰 明、不比他們俊美、不比他們富足,而且跟他們一 樣會經歷許多困難與失敗,那麼,是什麼讓我們與 眾不同?唯獨神的應許!神在信徒的生命中工作, 為的是要成全祂的旨意,正如經文所說:「我們曉 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 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8章28節)

對非基督徒而言,不會有什麼落差,因為現實就 是現實,沒有指望時,只能期盼事情會有轉機。基 督徒卻不是如此,因為我們知道神掌管萬有,所以 即使事態失控,我們仍相信神仍能使一切為祂的 榮耀效力,也使我們得益處!

杜古德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說法:「『不安』 很適合當我們的小名。」這句話是那麼真實和貼

神呼召亞伯拉罕獻上以撒,跟現 今的我們有什麼關聯呢?亞伯拉罕 願意獻上以撒,正表示他不以子嗣 為偶像。杜古德提醒我們,每日的不安反映我們內 心的偶像,以及我們是否真實信靠神有能力滿足 需要,是否信靠神必預備!(創世記22章14節) 盼望終有實現一天

書中這段話深觸我心:「我們常會忘記自己不 過是客旅和寄居的,世上所擁有的,沒有一樣能帶 進永恆。」我們常以犯罪的方法試圖逃避今世的痛 苦,好比那些跟摩西一起進入曠野的以色列人,試 圖逃避曠野的痛苦,想回到埃及,卻忘記埃及才是 真正奴役他們的地方。因此,逃避現實無法真實解 決我們的困難,我們該盼望將來的事。

若是我們真實體認到自己不過是客旅和寄居 的,就會像亞伯拉罕一樣。他沒有因為喪妻而失去 盼望,而是持續等待神的應許實現。是什麼讓他有 如此的信心呢?答案是基督!因為神已在基督裡 為我們預備了那不可或缺的祭物,使我們可以永 遠站在神的面前。我們是邁向天家的客旅,與其抱 怨旅途中的不便,不如仰望創始成終的基督。有一 天,旅程終將結束,而祂會在那裡迎接我們回家! 在墮落的世界裡,確實我們會經歷現實與應許 的落差,但信徒因著信,這些痛苦有一天將會過 去,取而代之的是,「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 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 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章3~4節) 到那日,令人神傷的落差會消失,而我們將與基督 面對面,這是何等大的應許和盼望!

11 文走廊 藝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30日~2月5日/3701期
我們確定,藝術和大眾傳播領域以及其教育
應許和現實的落差 作者│伊恩‧杜古德 (Iain M. Duguid) 譯者│郭熙安 出版│改革宗
翻譯、改寫
亞伯拉罕:
「我 

舉目向山

目向山 舉

萬物齊來 讚美上帝

(高雄中會三多教會牧師)

各項美善的事物來讚美。我們在讚美中承認上帝對萬 物的主權,在讚美中祈求主親自治理大地和萬物。

第 步:留意關心身邊的事物

在忙碌的生活中,許多人匆忙地過日子,甚少留意 身邊的事物。吃了大餐,無滋無味 ; 去到景點,匆匆拍 照便繼續趕路 ; 看新聞,不斷轉台 ; 瀏覽網站,各種訊 息在手指尖滑過。人在這裡,但是心在哪裡呢? 當我們活在自己的想法和思緒裡,甚少去感覺、留 意身邊人事物,我們便無法感受到人們給予的關懷和 友善 ; 看不見正在綻放的花朵、聞不見花香 ; 吃不出食 物的美味可口 ; 感受不到微風吹來的舒暢 ; 聽不見蟲 鳴鳥叫,更聽不見上帝慈愛與恩典的細語。

期盼我們不僅活著,還能感受到上帝所賜活著的美 好。每天可為自己找一段獨處時間,也許在騎車、開 車、行走、烹煮、澆花、靜默時,把待辦事項、煩人的 事先擱一旁,在安靜中向神說話、傾聽祂的聲音。在靜 默中,反思他人說過的話,感受對方的愛與溫暖 ; 不要 壓抑歡笑、流淚、期待,而是細細感受喜怒哀樂。在生 活中觀察大自然變化,如色彩、音調等美好的事物。 雖然我們都生活在地球,但我們似乎很少思考自己 可以為世界做些什麼。因此,我們可以學習留意身邊 的事物,開始關心、回應這個世界的需要。

主題:萬物齊來讚美上帝

序樂:(靜默)

【關懷受造界】

聖詩:新《聖詩》5首〈真主上帝造天地〉

祈禱:上帝啊,感謝祢創造宇宙萬物,並為我們預備美好的 居住環境,賜予管理大地的權柄。我們願以謙卑的心俯伏 在祢面前,願祢賜下智慧教導我們如何管理、珍惜資源。

願祢所創造一切,盡都和睦相處,願萬有都能齊聲開口讚 美,造物主的奇妙。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聖經:詩篇148篇1~14節

信息:萬物齊來讚美上帝

聖詩:新《聖詩》514首〈感謝主,賜水、土地、空氣〉

代禱:

1.為能留意身邊的事物祈禱

親愛的上帝,謝謝祢賜給我們感官可以聽、看、嗅、味、 觸,使我們能感受到祢創造這世界的美好。願祢幫助我們 學習以安靜的心來觀察、留意事物的變化,使我們感受更 多祢的同在與恩典,發現身邊人們所需的幫助,並給予關

懷。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2.為能從自己可以做的小事開始改變祈禱 親愛的上帝,謝謝祢信任我們,把管理世界的責任交給我 們,然而我們的智慧有限,有時因為自私、貪婪而忘了我 們只是管理者,應當珍惜並善用資源,使大地能永續發 展。願主教導我們以謙卑的心珍惜,也有決心從生活方式 開始改變,讓世界更美好。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3.為能時常讚美祈禱

親愛的上帝,謝謝祢邀請我們和萬物齊聲讚美祢,願我們 的口時常讚美,願我們以欣賞萬物的眼來讚美,願我們以

敞開的心與土地連結來讚美,願我們能為世界帶來祝福而 讚美。為了祢所造的世界,為了祢的美善和慈愛,為了祢 的恩典,我們獻上感恩。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4.為濕地生態環境祈禱

親愛的上帝,謝謝祢以全能安置海洋、陸地、穹蒼,使之 保持平衡。如今我們知道濕地是不可或缺的生態系統,願 主教導我們保護生態環境,也求主看顧在濕地生態裡的動 植物,使濕地保有生命力。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共同祈禱:〈主禱文〉

地具有防洪、穩定生態系的作用,對於地球 的生態甚為重要,然而,全球濕地面積卻 隨著人類經濟發展而逐漸減少。1996年10 月,國際濕地公約常務委員會通過將每年2月2日設為 「世界濕地日」,希望透過國際合作,保護並合理利 用各地的濕地。台灣雖不在締約國名單中,但近年來 仍致力於濕地生態保護。

為響應濕地保護,營建署與嘉義縣政府合作,於今 年1月7日在蒜頭糖廠蔗埕文化園區舉辦「濕地藍碳 潛力」活動,以永續濕地理念,展現濕地復育新生能 量,發揮藍碳貯存潛力。所謂「藍碳」,係指所有被 海洋生物從大氣中吸收與儲存於生態系的碳,最強大 的儲碳高手是大型鯨魚,而由海中的海草、沿海濕地 的紅樹林及藻類組成的藍碳生態系,不僅可儲碳,還 能淨化水質、保護沿岸生態、提供海洋生物棲息地。

人類的存活與自然生態環境密不可分,因此我們可 藉由認識居住地的自然生態,進而關心上帝所交付管 理的世界,與萬物齊聲讚美上帝,頌揚祂的慈愛永遠 長存,如詩篇148篇詩人所一再呼籲的:「你們要讚 美耶和華!」每次讀上帝創造天地的經文或在浩瀚的 大自然裡,我們會讚嘆上帝的奇妙與偉大,卻未必真 正理解上帝賜給我們管理萬物的權柄有多珍貴,也不 太明白如何管理世界和使用世界資源,才能減少對世 界的傷害。然而,我們可以從現在就開始,逐步地認 識大地、改變自己對待世界的方式。

第 步:時常讚美感謝上帝

詩篇148篇是一篇讚美詩,邀請天上、地上萬物都 來讚美上帝,邀請所有屬上帝的子民來讚美祂,因所 有受造物都當認識、降服與頌讚這位創造萬有的上 帝。因為愛,上帝創造了你、我和世界萬物,上帝看 一切所創造的都是美好的,祂創造且賜福萬物,使我 們有美好的居住環境,因此,我們也要善盡職責,好 好愛護、管理世界,學習以上帝的眼光來看待祂所造 美好的萬物,不論是花草、動物、飛鳥或身邊的每個 人,都是上帝精心創造,且帶有上帝的賜福。

我們也要以感恩的心時常讚美上帝──因上帝是創 造生命的源頭而讚美、因四季的更迭而讚美、因大自 然的奧秘與奇妙來讚美、因日月星辰而讚美、因所見

第 步:從自己能做的小事開始改變 今年初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主日學教材向孩 子介紹「美好的創造」,告訴孩子們上帝照次序創造 了天地萬物,上帝看這一切都是美好的,並賜福給萬 物,鼓勵孩子們善盡管家的責任,愛護地球資源。為 落實長老教會整全宣教六大面向的「關懷受造界」, 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每年彙整各中會、族群區會教 社部的淨灘、護山、濱海植樹護沙等活動資訊,鼓勵 眾教會踴躍參與,共創優質山林、海岸和濕地環境。 我們若無法參加團體性的環保活動,也可從自己能 夠做到的小事開始。可試試看以下方式:

1.利用大眾運輸:若居住地區大眾運輸便利,可多加 利用,或與人共乘,甚至挑戰騎單通勤,既能減少空 氣汙染,也能提高運動量!

2.使用節能家電:根據工業技術研究院2022年6月 「淨零永續行為」調查成果,台灣最多人做到的減碳 行為是採購具節能標章產品,及每年購買新衣件數減 半。改變日常生活行為對淨零永續發揮的效益比想像 中還要大,還能省下不少電費和治裝費!

3.減少使用塑膠製品:日常減塑能夠保護環境、避免 無辜生物受害,還能減碳阻止氣候變遷加劇。

4.修修補補、重複利用:不論是衣物、包包、二手家 電、家具,在經濟允許、物品可以修復的情況下,給予 新的樣貌,或是捐贈給需要的人使用。

5.不過度消費:採買前先列清單,不過度消費,留心 保存期限,建議常備食材可一次購買,選擇大尺寸, 將可減少包裝垃圾。

基督徒除了身體力行節能、節電、減碳、減塑、減 少過度的消費之外,也能夠藉由實際參與公民團體 所發起的環境保護運動遊說、抗爭,或關注環評會議 等,一起用行動支持與關心這塊土地。

* * * 願我們能打開心門,進一步認識這塊土地,與土地 產生連結。願我們都能珍惜並愛護上帝所創造的世界 萬物,願上帝幫助我們的內在生命得著更新與祝福, 更幫助我們以行動來愛地球,為家庭、社區、世界帶 來祝福,使這個世界更美好,與萬物齊來讚美上帝。

12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30日~2月5日/3701期
陳信忠
舉目向山 祈禱會 148篇 1 14節 ~ 2 1 3

和孩子

聊信仰

文◎凱利.基索芬 譯◎洪敬慧

在第六條誡命, 為什麼上帝說 「不可殺人」?

有三個理由,一,奪走上帝的禮物是不對的;二, 好好想想看,我可不相信有人想要別人來殺自己;三, 你不會想在處刑的電椅上死翹翹吧!

沒錯,生命是上帝所賜的禮物。在創世記的記載中, 上帝「把生氣吹進他的鼻孔裡,那人就成了有生命的 活人」。(創世記2章7節,新譯本)

上帝不只給我們肉體的生命,而且是「照著祂的形 象」創造我們,這就是殺人如此可怕最關鍵的原因。

聖經沒有解釋什麼是「上帝的形象」,神學家米勒 德‧J‧埃里克森(Millard J. Erickson)說:「雖 然神學界已經爭論了幾個世紀,但關於我們身上有上 帝形象的某些事實是無庸置疑的。」

首先,每個人都是照著上帝形象所造,所以人都有 與生俱來的價值。再者,因為罪的關係,上帝在人身 上的形象已黯然失色,卻沒有完全消失。第三,沒有 任何跡象顯示,上帝的形象會在某個人身上比在另一 個人身上更明顯。

當宗教領袖問耶穌是否該向凱撒繳稅,耶穌反問他

們銀幣上刻的是誰的頭像和名號?他們答:「凱撒的。」

耶穌回應:「凱撒的應當歸給凱撒,神的應當歸給神。」

按耶穌的邏輯,人既然有上帝的形象,人們的生命就 屬於上帝,而任意毀壞上帝的東西是不對的。

我們不該殺人,因為這違背上帝的律法。就算你沒 被別人抓到,但是在上帝眼中,你已經被抓到了。

根據聖經記載,第一個殺人犯是該隱,他自認完成 一樁完美犯罪,趁無人在場(或只是他覺得無人在場) 殺了自己的兄弟亞伯,埋了他的屍體。當上帝問該隱 他的兄弟在哪裡,他回說:「難道我是看守我弟弟的 嗎?」於是上帝審判該隱,給他下了一個咒詛。後來, 根據上帝給以色列民的律法,蓄意殺人者要被處死。

該隱殺害兄弟的原因,和現代人謀殺一樣,都是出 於怒氣。聖經說,當上帝拒絕該隱獻給祂的祭品,而 看中亞伯的祭品時,該隱變得「非常忿怒」。

*本文章感謝KidsTalkAboutGod.org授權。

凱利‧基索芬

Carey Kinsolving 凱利是經驗豐富的演說家、報紙 專欄作者、作家、製作人,文章 刊登於《華盛頓郵報》《紐約時 報》等知名媒體。「和孩子聊信 仰」希望透過與兒童談道,再次 感動我們的內心,提醒我們必須 回轉像孩子一樣到上帝面前。

上帝告訴我們不要殺人,因為我們應該愛仇敵。也 就是說,用愛心取代忿怒,這樣就沒有動機殺人了。

在耶穌的國度裡,世界被顛覆了。如果有人賞你巴 掌,你要轉過另一邊的臉讓他打;如果有人在高速公 路上切到你的前面,還咒罵你,你要祝福他們;如果 有人惡意利用你,你要為他們禱告。

你可能會問:「那我呢?誰保護我的權利?」讓我 們聽聽馬太怎麼說。

因為上帝創造了每一個人,所以審判權在上帝手 中,而不是我們。

上帝有能力審判邪惡,而且,不論你信不信,祂確 實愛那些讓你痛苦的人。你有沒有想過,上帝希望透 過你來彰顯祂的愛?

「不要懷疑,那些折磨我們的人,期待我們抵抗、 發怒,使他們心中的邪惡可以持續發酵。」作家魏樂 德(Dallas Willard)寫道:「若我們按照耶穌的教 導來回應,原本支撐他們行動的力量就把他們從原本 的立場拉下來,並迫使他們質疑自己是怎樣的人。」

記住,上帝創造我們每一位,而且祂愛我們。

可是我告訴你們,當愛你們的仇敵,為迫害你們的祈禱。 (馬太福音5章44節)

你是否願意上帝改變你的心,讓你能夠愛你的仇敵呢?

想一想 背經文 問一問
敬重每個人身上擁有的上帝形象。
查斯,11歲
約翰,11歲
亞當,8歲
梅格,11歲 伯蘭頓,10歲 馬太,11歲 隱藏版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30日~2月5日/3701期 16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