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公報3698期

Page 1

發行人/王宗仁 WEBSITE/www.tcnn.org.tw 投稿MAIL/write@pctpress.org 短波MAIL/news@pctpress.org 索閱專線/06-235-6277#134 客服MAIL/service@pctpress.org 郵政劃撥帳號:31556011 戶名: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社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台誌字第1296號 南區郵政管理局南台字第901號交寄登記證登記為雜誌交寄 歡迎索閱‧奉獻支持 TAIWAN CHURCH NEWS 週刊 Since 1885 台灣第一份報紙 TÂI-OÂN KÀU-HŌE KONG-PÒ 發行所/701003台南市東區青年路334號 線上奉獻 臉書專頁 心障礙關懷中心」)的牧師陳博文,安息主懷25 年。障關中心特於1月7日在高雄中會苓雅教會舉 辦「陳博文牧師逝世25週年紀念禮拜」。 禮拜邀請1994年受到陳博文鼓勵而就讀神學 院的台北中會博愛手語教會聾人牧師吳信蒼主 禮、牧師娘陳慈美擔任翻譯,以羅馬書8章26~ 28節經文、「萬事都互相效力」為題證道。吳信 蒼指出,上帝的恩賜與呼召沒有後悔,自己有深 深體會;當年因著陳博文積極向台灣神學院爭 取聾人就學權,讓他終能被接納、正式成為神學 生,又在他經濟困難時設立獎助學金,讓他得以 順利完成學業,至今仍由衷感謝。 吳信蒼直言,自己出生的年代,身心障礙被視 為羞愧;然而他畢業時,神學院老師和同儕都向 他表示感謝,因為身為聾人的自己開啟他們的眼 界。同理,陳博文為肢體障礙者,卻爭取身心障 礙平權、養育兒女成為傳道人,影響許多人,成 為社會與教會的祝福;吳信蒼以陳博文的美好腳 蹤,勉勵眾人實踐「榮神益人」。 讓障礙成為祝福 岡山障福榮神益人 績優教保員獲肯定 【林婉婷高雄報導】平安基金會經管 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於1 月6日晚間舉辦尾牙餐會。會中特別頒發 「久任服務獎」給服務滿25週年的教保 員黃麗卿。岡山障福在今年邁入設立27 週年,而黃麗卿從最初擔任清潔人員, 後來自我進修取得教保員資格投入服 務,與岡山障福共同成長。 在岡山障福服務23年的主任劉秋月 在頒獎時分享,黃麗卿起初擔任清潔 人員,帶著孩子一起打掃環境,表現盡 責、認真;進修後成為教保員,服務相 當有耐心,曾照顧多位重度障礙的早療 兒童,並獲得內政部身心障礙福利服務 機構績優工作人員肯定。 岡山障福中心在2022年參與多項創新 服務,其他如社區早療篩檢、巡迴輔具 檢修等定期服務也沒有停下腳步。岡山 障福主委陳淑安牧師致詞時期許中心能 成為榮耀上帝的所在。平安基金會副執 行長林耀明長老則指出,過去三年受到 疫情連續,中心服務增添不少挑戰;今 日眾人共同見證中心過去努力的成果, 也展望新的日子能再創新局。 攝影/林婉婷 信息後播放回顧影片,並安排障關中心主委魏 正宗長老致謝詞。陳博文出生於1948年,卒於 1998年,在世50年。當年在牧師王南傑、郭榮 敏鼓勵下,陳博文就讀台南神學院,道學碩士論 文就是關注肢體障礙者的牧養議題。1989年, 陳博文在「以法大團契」牧養聾人,同年設立障 關中心並擔任首任委員與主任。 1990年,陳博文開拓壽山中會手語教會,並 開始製作主日學手語詩歌影像和辦理週末營 會,推廣手語和培訓手語翻譯員;1992年,開 拓博愛手語教會;1996年代表障關中心與高雄 市政府簽約、經管「高雄縣身心障礙福利服務 中心」(今「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障福中 心」)。由於積極參與身心障礙者權益倡議,擔 任國民大會代表期間促成《殘障福利法》(今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因此有「北劉 俠、南博文」之稱。 已有34年歷史的障關中心,現仍定期舉辦手 語翻譯員培訓,除承辦高雄市政府「手語服務中 心」,2021年開辦「十全社區關懷據點」;另服 務聽損兒童和聽障長輩,提供時段、到宅手語教 學,及培訓聾老關懷員定期訪視、連結資源。 專題報導 版 4-5 2023年1月9日~1月15日 3698期 教會體檢 衝突紛爭怎化解? 俠、南博文」之稱的陳博文牧師安眾人齊聚禮拜,記念素有「北劉 息 25 週年。(攝影/林婉婷) 陳博文牧 師 安息25週年

路,只要年滿23歲、具有台灣國籍且在「地方法院管 轄區域」連續居住滿四個月以上的公民,皆有機會擔任 國民法官,參與特定重大刑事案件審判。 國民法官參與之審判為除了「少年刑事案件」及「毒 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之外的「最輕本刑10年以上有 期徒刑之罪」及「故意犯罪因而發生死亡結果之罪」, 例如強盜、強制性交、酒駕致死。國民法官法庭是由三 位法官加上六位國民法官共組合議庭,有罪判決要達 六票同意且雙方都要有同意票。 2022年12月23日,「民間監督國民法官法施行聯 盟」召開記者會,提出四項訴求:1.期許具有批判能力 的國民法官;2.期許職業法官與國民法官建立友善、平 等的溝通模式;3.建議各地方法院邀集國民法官座談, 持續精進制度運作;4.建議司法院公開並彙整庭期資 訊、持續推動刑事訴訟制度改革。而聯盟也承諾將持續 監督《國民法官法》施行情形,包含成立網站、法庭觀 察並與國民法官交流,整理出社會對司法改革的心得。 針對記者會訴求,司法院回覆提到,《國民法官法施 行細則》於2022年12月26日公告,希望藉由具體操作 指引,使國民法官不會淪為橡皮圖章,且依法成立「國

助則為「事先寄送制度簡介等相關說明資料」「進行審 判前法官對於法律原則及法律解釋的說明」「審判過程 中法官對於案情、爭點的說明」和「審判過程中法官對 於法律解釋的說明」,另外也有民眾重視「向雇主申請 公假」和「個人安全與隱私保護」方面的需要。

《國民法官法施行細則》公告後,民間司法改革基 金會也提出修正意見。例如關於第250條,公民團體認 為,法官與國民法官為平等互動,現僅明文規定審判長 得確認並提醒獨立思考,國民法官是否能提議或建議 卻無相關規定,恐影響其審判主體性與責任意識。完整 內容請見民間司改官網。

【林婉婷採訪報導】2011年,勵馨基金會高雄分事 務所受高雄市社會局之邀,進駐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設立社政服務站,並在婚姻訴訟中聚焦於兒少權益與 陪伴服務。2022年聖誕節期間,勵馨基金會特別邀請 法官們手寫鼓勵小卡,裝飾在聖誕樹上,供兒少選擇帶 回家;勵馨「貳拾少女培力基地」也製作手編聖誕樹裝 飾小卡贈送給法官們。透過良性合作,司法體系與社政 體系工作者共同創造更友善的司法空間。 高雄勵馨主任楊稚慧受訪時表示,基金會累積家暴 案件陪庭、諮商的經驗,獲社會局肯定並獲邀持續與高 雄少家法院合作。在觀察到婚姻訴訟中孩子常被忽略、
時還需要持續不斷地讓不同職務的人員磨合。 謝雨蓉指出,社工的職責是協助孩子認識法庭環境 和開庭程序,以及增加其了解權益與表達想法的能力。 不過,由於社工只能短期接觸個案,能在出庭前、中及 後陪伴個案就已經是一項不錯的服務體驗。如果個案 有其他需求,社工將會轉介至社區親子諮商資源。 高雄勵馨致力於連結不同服務,讓每個人都被看見。 例如不幸少女,由於受過創傷經驗的影響,重建腳步的 過程需要投入更多的陪伴與關懷,讓這群要離開家園 教會消息 伴兒少發聲 勵馨駐少家法院 以社工服務在嚴肅的司法環境創造友善空間 協助孩子認識環境和程序 或基地的少女們,有更多信心邁向未來。高雄勵馨也安 排課程和營會,例如編織、植栽、木工體驗和二手服飾 實習商店等;還曾教導她們製作茶葉蛋到法院義賣,或 連結靜宜大學,邀請日本國際學生與基地少女同樂。 楊稚慧談到,這些課程與培力,不是要求孩子變成職 業達人,而是提升她們對學習事物的興趣和累積成功 的經驗,從中找回自己,同時也促進與社區互動,脫離 被安排、被決定的生活方式。 楊稚慧和謝雨蓉都強調,機構不能替代家庭,但謝雨 蓉形容這是撒種,「撒下種子,但在誰身上發芽,我們 並不知道,但會持續撒種。」 回顧2022年勞動重要事件 民團籲政府兌現勞權法案 法官們熱烈回應。(相片提供/勵馨邀請法官寫鼓勵的小卡,獲 勵馨基金會) 【林婉婷採訪報導】2023年起至今正在持續進行 的長榮航勤員工集體請假事件,引發網路輿論抨擊員 工「不知足」。在1月3日於台灣大學校友會館舉行的 「2022勞動十事回顧;2023勞工新展望」記者會上,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強調「休假是勞動者權
「2022年十大勞動新聞」票選結果,大致可分為重大 法律事件、社會爭議事件、所得生活事件、影響層面廣 大事件,並可看出人民對勞動環境與條件感到不確定、 不安心。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黃怡翎表示, 《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上路獲民眾關注度為 第一名,可見社會相當關注職災議題。在台灣,每年有 將近5萬件職災案件,約有2000位勞工因職災失能、 更有約500位因此死亡。她強調,這還只是勞保體系的 數字;台灣的職災發生與死亡機率遠高於歐美國家。 李佳育除提醒《最低工資法》遲遲未通過,籲請總統 蔡英文和內閣兌現承諾,也直言《工會法》的限制高, 成立後又處處遭受資方打壓,如今修法提高罰鍰,是否 能有效嚇阻雇主值得持續觀察。她另點出台灣「房貸負 擔率」突破四成,合理負擔房價地區只剩五個縣市,難 怪很多青年選擇不婚、不生、不買房車,過著低慾望生 活,但她相信各界並不樂見這樣的未來。 國民法官上路 公民參與重大刑案審判 【林婉婷整理報導】1月1日《國民法官法》正式上
民參與審判制度成效評估委員會」檢討執行情形,並將 比照現行刑事訴訟案件公布國民法官案件資訊。 為宣傳國民法官制度,司法院與各單位攜手舉辦134 場實務模擬法庭、497場校園推廣活動。根據「第一輪 次實務模擬法庭調查統計報告」顯示,民眾認為國民法 官制度有「反映國民正當法律感情」「增進司法審判透 明」「提高國民素養與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和「使一般
無法表達意見的情況下,基金會基於「透過社工服務, 在嚴肅的司法環境創造友善空間」的初衷,將服務重心 轉到兒少陪伴,包括出庭及出庭前、後的陪同。她也坦 承,服務推展初期並不容易,要持續闡述與定位服務宗 旨,也要克服家長們的信任問題。 社工謝雨蓉說明,服務的流程是由法官請家長帶孩 子到法院,在場將有社工陪伴孩子。在接觸孩子前,社 工會先接觸家長,建立一定的了解與關係。當家長感受 到社工的善意後,才願意放心讓社工與孩子接觸,這些 過程都需要一步一步地進行。 過去有狀況是法官直接指派當事人找社工協商,但 當事人尚未察覺到自身需要,也尚未產生被幫助的意 願,因此與社工互動不是那麼良好。目前法院已認知司 法過程可以連結社工資源、成為專業團隊,未來會持續 針對雙方專業的共同目標與合作方法有更多討論與協 調。楊稚慧指出,高雄勵馨定期舉辦法官茶會,強化個 別溝通,也更了解彼此的職責所在;過程中能看見有越 來越多法官認同社政與司法整合的服務。 高雄少家法院是台灣第一家及也是目前唯一的少年 及家事專業法院,組織複雜嚴密。楊稚慧指出,要在此 法院駐點,一項重要工作就是了解法院的生態系統,同
利」,相信民主就應尊重勞動者用民主方式決定權益。 全國產業總工會政策部主任李佳育呼籲資方應重視因 集團勞動條件差異而導致的改善工作,並鼓勵勞動者 組織工會與資方展開正式協商。 記者會公布勞陣在2022年12月於網路發起的
國民理解司法審判內容」等正面效益。而最為需要的幫
相片提供/台灣勞工陣線 相片提供/司法院 2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9日~1月15日/3698期

是執政者極權壓迫、人民受難的過程。他表示,電影主 角雖是虛構,可是其角色背後代表的,是好幾個史實中 女性政治受難者真實的遭遇,因此面對過去史實,他期 望眾人不要有既定的立場來觀影。

10日上午,總會歷史委員會主委王昭文以「二二八 及白色恐怖中的基督徒故事」為題分享,二二八事件犧 牲的林茂生、陳能通、蕭朝金,以及黃素貞、丁窈窕、 施水環等被槍決的女性受刑人,都是當時台灣社會的 菁英、有些是長老教會的信徒。若想深入這段歷史,她 建議可到國家人權博物館、檔案管理局政治檔案專區 尋找資料,或查閱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任務總結報告。 前總會助理總幹事也是前促轉會委員的牧師'Eleng Tjaljimaraw(高天惠)10日晚上,在崇光女中分享 《maine'e回家:政治受難紀錄片》。她說明在1952年 時被懷疑參與叛亂組織而遭逮捕、在羈押期間因病死 亡的布農族人Avali Islituan(伍保忠),其遺體被隨意 葬在六張犁的亂葬崗,在長老教會與促轉會的協助下, 遺骨在67年之後才回到東埔落葉歸根。 11日上午,退休牧師陳南州指出,《新眼光讀經手 冊》是由總會傳道與台灣教會公報社合作出版,目的是

教會消息 台灣交通惡名響亮國際,國外媒體報導將台灣路 況評為「行人地獄」,瑞士外交部也特別警告「台灣 駕駛人具攻擊性」。日前有馬來西亞影音創作者帶 孩子遊台灣,實測「台灣是否適合親子旅遊」,結果 推著嬰兒車在路邊寸步難行、險象環生。若留意新 聞,一家三口走行人穿越道,母子卻遭車輛撞擊身 亡,這樣震驚社會事件,仍然繼續上演。 遺憾的是,瀏覽各種車禍新聞或者倡議團體的貼 文,讀者留言卻都能看見駕駛人指責行人過馬路速 度太慢;聆聽交通單位製播的廣告,也多以呼籲行 人過馬路注意安全為主;學校道路安全教育也提醒 學生注意大車內輪差。這些安全意識確實重要,然 而,主管機關似乎應該施加更多力道,來加強安全 駕駛觀念,並且修正劣質的道路設計。畢竟,回顧許 多交通悲劇,惡劣的駕駛習慣才是肇事主因。 平心而論,跳脫個別用路人紀律不良的層次來 看,台灣道路設計真的大有問題。因為人行道常被 各式攤販、花盆、雜物、電箱占據,行人常被迫上車 道行走,路旁因違停車輛眾多,機車也被迫切入快 車道行駛,因而遭追撞身亡,成為台灣道路事故占比 相當高的項目。然若真的大力執法取締違規,卻往往 遭到占地為王的商家住戶施壓抗議,檢舉者甚至被 惡意曝光公審,最終道路安全又成一場空。 茲舉一例,突顯制度性改善之必要。台灣交通號 誌規劃不良,車輛綠燈右轉,行人卻要直行,在秒數
德或能力,則將狀況百出;建立制度標準,養成良好 文化,才能穩定持久,讓眾人有所依循遵守。否則台 灣交通安全的「破窗效應」仍將持續:反正人人都不 遵守交通規則,誰遵守誰傻瓜。上帝所賜的寶貴生 命,也將在這些諸多惡意的集合中,被吞噬而殞落。 台灣馬路就是地獄 回顧土地歷史 回應處境 觀賞《流麻溝十五號》 走訪二二八紀念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六張犁受難者公墓 【林宜瑩台北報導】為落實處境化神學,台灣基督長 老教會總會傳道委員會1月9至11日舉辦「《新眼光讀 經》2023寫作工作坊」,安排觀影《流麻溝十五號》, 並邀請出品人姚文智、原著作者曹欽榮映後座談。此外 也參訪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及 位於六張犁公墓的「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墓園」。 姚文智表示,《流麻溝十五號》主角嚴水霞是馬偕護 校畢業的護理師,影片強調她研讀聖經、是基督徒,在 被關押時也用基督信仰關懷其他女受刑人。他身為電 影出品人,一直很感謝長老教會信徒在台灣戒嚴時期 被關、被處決的犧牲奉獻,是促進民主過程中台灣社會 的善良、良心、一股清流、穩定人心、參與社會改革正 義的力量,而「嚴水霞」的角色正代表當年基督信仰者 的堅持與對台灣深遠的影響。 姚文智說,牧師高俊明過世後,他曾與牧師娘高李麗 珍聯繫,想用影像記錄他們為台灣的犧牲貢獻,後因高 李麗珍年事已高無法進行,雖深感可惜,他還是致力用 影像來記錄台灣歷史,「如果你不拍自己的故事,又有 誰會幫你拍?誰會理你?」不過他也坦言電影票房至今 未能達到損益平衡,籲請眾人能在影音設備較健全的 電影院來支持《流麻溝十五號》。 曹欽榮說,若眾人能放下立場來觀看這部電影,就知 總會教社撥急難救助金 籲眾教會關心彼此需要 【林宜瑩採訪報導】位於桃園市中壢區的Bunun(布 農)中會Li-nung(壢農)教會,2022年12月25日凌 晨3點左右疑因電線走火,火勢將一樓禮拜堂燒毀。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幹事林偉聯 牧師於2023年1月4日帶著急難救助金1萬元前往Li-
林偉聯他提醒,眾教會若經費許可,應盡可能為教
有孩童或長者意外受傷,或發生水火等災害,因事先投
平均每年約有50萬元左右急難救助金的支出,但這部 分經費並未公開對外募款,實在需要大家的關心。 Li-nung教會牧師Banitul Ispalakan(伊斯巴拉淦‧ 跋尼杜尔)表示,這次火災損失約100萬元,很感謝總 會教社關心慰問,也謝謝眾教會在看到報導後,來電慰 問,一週便收到約50萬元的奉獻,讓教會得以整修。 「《新眼光讀經》2023寫作工作坊」於1月9至11日 舉行。(攝影/林宜瑩) 3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9日~1月15日/3698期 相片提供/總會教社
有限的情況下,人人心急如焚,駕駛責怪行人太慢, 行人也暴露在高風險之中。若兩者分流,行人走路 時,車輛禁止右轉;車輛通行時,則行人紅燈。雙方 在燈號指揮下多等幾秒鐘換取安全,而非變相鼓勵 比快、比狠。如此才是避免陷用路人於不義的解方。 其實,發揮巧思設計道路、停車格、人行道,便可提 升用路人安全,國外都有許多實例可供參考,也有倡 議團體提出實際做法,並非毫無範例可循。 無論在哪個領域,怪罪個案容易,檢討文化制度 困難,而後者卻應該花最多心力改善。訴諸個人道
nung教會,並籲請眾教會關心。
會建物投保水火或意外險。在投入社區關懷事工時,若
保,能獲得相對的補償並減少損失。 林偉聯表示,每年因教會或信徒發生不可抗力的危 難事件,總會教社在接獲中會、族群區會教社部通報 後,都會前往慰問並給予急難救助金作為即時的幫助,
道過去這段悲慘歷史絕對不是族群對立衝突造成,而
新眼光讀經 寫作工作坊
希望讀者從實況中讀聖經經文,並與經文實況對話。 藉此先察覺自我身分與生活實況,體會台灣社會民眾 的苦難與盼望。在這樣的實況中,懷著這些感受來讀聖 經,並在重新詮釋後的信息光照下重新告白信仰,實際 參與上帝在今日世界中的宣教。 傳委會幹事陳澤胤牧師表示,《新眼光讀經》手冊是 先找到台灣社會的素材,再進行聖經導讀的寫作。推動 小組遴選寫作牧師群、安排各樣培訓課程,在牧長寫作 信息後,交由教會公報社主責編輯、出版。每季一冊的 《新眼光讀經》讀本,整個流程約需要一年的時間,他 以今年1月新進度為例,從2021年下旬就已經規劃了 2023至2026年的四年一輪讀經進度。 傳委會希望,《新眼光讀經手冊》讀經運動讓全體信 徒有共同的讀經進度,一起在台灣的生活處境中讀經、 祈禱、靈修,建立穩定的靈修生活。

獻,但不會勉強。因為讓信徒為了奉獻而使自己的生活 困頓,絕對不是牧者的原意。 至於工作機會或什麼優惠資訊,郭明智說,他可能 會私下與會眾分享,但仍由會眾自行決定和判斷。他直 言,常有教會機構有工作機會,他會將這些訊息傳達給 需要的信徒,甚至也會為其寫推薦信。但仍要尊重當事 人是否有遞履歷的意願,也要看該機構是否要應聘、面 試當事人。有時該機構也會來電詢問牧者,該信徒是否 有穩定聚會、信仰的態度、教會服事的情況等。身為牧 者當然是如實回答,是否接納、讓其擔任相關職務,則 要看該機構的決定。 郭明智表示,根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法規與體制, 牧者不得兼職。若有類似情況,牧者可能會被戒規,或 是被免職,過去也有牧者因此失去牧師職分。若信徒間 有私下拉保險、借貸或等相關事宜,基於尊重私人之間 的關係,牧者無法太多介入。但他會明確告知,不可在 聖殿或禮拜中傳遞類似訊息或進行相關行為。同時,他 也會給予提醒和教導,因為雖然在教會裡是如親人般 的關係、彼此信任,但不要將此關係作為利己之途,免 得教會被世俗化吞噬。

對信徒個人信仰見證的真偽如何分辨,郭明智說,要 從其個人平常言行舉止、聚會狀況、對信仰追求是否有 持續渴慕來分辨。他認為,生命見證是持續在發生,而 不是停留在十年前或是什麼時候。

郭明智呼求上帝憐憫,基督徒在有罪的世界中,經常 被屬世的捆綁和引誘所擾。他呼籲信徒不要將牧者的 話語作為判斷真理的依據,而應該借鑑聖經的教導來 思考,也求主安慰受傷的人。(相片提供/郭明智)

育的功能,但未必有醫治的功能。多數健康的人在遇到 困難時都有復原力,能維持正常生活。然而,若在教會 的支持下仍無法撫平情緒,且情況持續一個月以上,影 響社交和工作,並且反應泛化(即對非相關的人事物產 生負面情緒),她建議尋求專業的靈性諮商協助。 張雅惠說,很多人期待到教會有回到家的感覺,希望 能像家人一樣彼此關愛並互相扶持,因此人們會向教 會的弟兄姊妹坦承自己的一切。然而,有時卻發現自己 的事情被教會裡的人知道後被扭曲或斷章取義,或成 為別人言談八卦的訊息,造成人際緊張和衝突。這使得 人們開始懷疑,教會是否還是一個安全的分享地方。 張雅惠補充道,如果教會是一個大家庭,那麼家庭 生活就是要培養親密關係和自主權。家人們能彼此親 密且有歸屬感,互相信任並互相幫助,這是理想的;但 也不應忘記要尊重彼此的自主權,遵守當事人的意願, 讓每個人都有知情同意的權利,這樣才符合家庭倫理。 「聖經中說我們要互相扶持並看到別人的優點,雖然我 們可以互相關心幫助,但也不應越過界限侵犯他人的 自主權。」她說,如果教會是屬靈的家,親密關係和自 主權都需要用心經營,彼此擔當、互相尊重。 除了倫理考量,隱私權也涉及法律。根據《刑法》第 316條,不得無故洩露因業務知悉或持有的他人祕密。 張雅惠諮詢過律師,目前尚未有牧師因違反《刑法》 316條而被判刑的案例。此外,《民法》第18條也提 到,如果人格權受到侵害,可以請求法院消除其侵害;

郭明智 以智慧化解紛爭 仰望上帝的引導 專題報導 4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9日~1月15日/3698期
【林宜瑩專題報導】近期有某教會因內部紛爭引發社 會輿論,台北中會關渡教會牧師郭明智以漫畫道出他 的感受。他在臉書發文表示:「我們都不願意看見教會
向的危險。他提醒,實際情況可能並不像媒體報導的那
為信仰反省的部分,但最終仍需將一切放在禱告當中。 郭明智說,因同屬基督的教會,就用禱告的心,求主 讓傳出負面爭議的教會有智慧來化解問題,求主親自 安慰任何在這事件中受傷的人,無論是牧者還是弟兄 姊妹,也藉由禱告學習彼此饒恕。 郭明智表示,若牧者仍採用 舊式思維,就有可能教導信徒 要以什一奉獻作為每個月的定 期奉獻。根據舊約的教導,確 實強調以色列人應以收入的十 分之一來奉獻。然而,從新約的 角度來看,奉獻更多提到的是 甘心樂意,而不是強調什一奉 獻。他認為,現今多數教會的 教導是,依據自己的能力,甘心 地擺上。 獻堂奉獻部分則是讓信徒自 由認獻,郭明智說,這也是出 於自己的甘心樂意,若屆時真 的無法達到當初承諾的認獻金 額,也無人會因此責備。認獻 主要目的是讓兄姊能參與教會 的聖工,一起努力讓教會盡早 清償債務。牧者會鼓勵信徒認 由藝人發起、組成的藝起發光教 會爆發信徒與牧者間的衝突,躍上 新聞版面,引發社會議論紛紛。綜觀這些被提出討論的 爭議,有的實屬對基督信仰的誤解與偏見,然不可諱言 的,也有部分建言確實值得教會共同省思:在各種宣教 策略背後,是否背離了基督信仰的教導與原則?此外, │總編踏話頭│ 教會體檢 衝突紛爭怎化解? 探討組織文化、規制與個人隱私權 再思牧者與信徒之間的關係 【邱國榮專題報導】教會常被稱為「家」,如何享親 密關係又保障隱私是個備受重視的議題。台灣神學研 究學院基督教研究所所長、心理學博士張雅惠1月3日 受訪時表示,健康的教會就像家庭,有保護、支持和教
防止不必要的糾紛。 張雅惠強調,靈性諮商專業可以幫人自我覺察,探索 平時不自覺的內在糾結,提升問題解決能力。然而,一 個人一旦主觀知覺與客觀事實不一致、精神內在不協 調,造成自己與他人的困擾與痛苦,則一定要尋求專業 身心科的醫師評估,即時治療。(相片提供/台神) 尊重個人隱私權 建安全信仰團體 張雅惠 繪圖/郭明智 由人組成的教會,難免會遇到意見不和、做法不同、甚 至爭吵分裂的時刻,而教會成員又該如何面對這些心碎 與傷痕?本期新聞專題邀請牧者與專家,一同探討如何 建立相互扶持的信仰團體,打造安全又健康的教會。祈 願從每一次的挑戰裡看見上主美妙 旨意,讚美祂的恩惠與帶領。 ▲臉書粉絲專頁「郭明智 Bêng-tì Joseph Koeh 牧師信仰反思畫作集」張貼漫畫回應時事。
沒有見證,因為教會是奉主耶穌之名設立的!只是,一 旦教會有負面新聞出現時,或許同樣身為基督肢體可 以做的應該是更多的禱告,好使基督的名不致受辱,祂 的身體不會分裂。」他認為:「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 體就一同受苦。」「我們都不是完人卻因著耶穌基督而 恢復完全。」「更多的禱告是勝過仇敵攻擊的利刃。」 郭明智事發後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當媒體報導教 會負面新聞時,他常會收到非基督徒朋友和教會會友 的詢問。對此,郭明智表示,他不是該教會的成員,因 此無法對媒體的資訊做出評論,以免身為牧者有帶風
樣,因此需要仔細地分辨和理解,去思考哪些是可以成
如果有受到侵害的可能,也可以請求防止之。據《民 法》第195條,人格權是一個綜合的名稱,涵蓋維護人 的價值和尊嚴的權利,包括身體、健康、姓名、名譽、 信用與隱私等。因此,從法律的角度來看,教會中弟兄 姊妹的隱私仍應受到尊重和保護。 張雅惠指出,教會必尊重他人的隱私,這樣才能建造 一個安全的信仰團體。但是,有些為了維護生命安全的 事項是必須打破保密協定,進行必要的通報,例如輕生 危機等重大傷害事件。通報是為了維護當事人的安全, 透過有關單位保障當事人的權益。她建議,這些常識, 教會要列為必要的教育內容,提供給弟兄姊妹知情,可

理念,也受到日本明治維新思想的影響,思想多元豐 富,但基底是基督教精神。因此,他對社會公共事業非 常熱心,著有多本關於基督教思想的作品,被譽為「台

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土地」。她表示,張玉蟬一 身溫柔氣息,總是謙卑等候、甘心服事,但不是沒有脾 氣,而是在對的時候發怒。張玉蟬用其一生守護故居, 溫柔堅定地為公義發聲,雖經歷不可抗拒的苦難,卻沒 有離開信仰與教會。當她跟張玉蟬聊天對話,可以體會 到那位摸不到也看不見的上帝。如今太古巢農園的芬 芳猶如張玉蟬款待人的馨香氣息,將隨著季節綻放。 遺族代表介紹張玉蟬生平略歷,其中包括二二八受 難者與受難家屬平反。在談論二二八還是禁忌的年代, 張玉蟬至花蓮地方法院提起訴願,為張七郎父子三人 平反,並於1990年12月8日出席在台北懷恩堂舉行 「紀念二二八平安禮拜」,張玉蟬代表受難家屬上台, 承擔為受難家屬平反的重要工作,打開了平反的契機。 2022年12月28日張玉蟬安息主懷,享耆壽94歲。 其骨灰在鳳林教會舉辦完告別禮拜,轉移至新竹湖口 張家宗祠安放。

6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9日~1月15日/3698期 教會消息 張七郎遺族張玉蟬安息主懷 鳳林教會舉辦追思 一生見證二二八平反 追求公義 活出和解與盼望 【邱國榮採訪報導】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張七郎遺族 張玉蟬追思禮拜,於1月6日下午2點30分在東部中會 鳳林教會舉行,鳳林教會牧師呂羅家琴以「蒙福的女 子」為題,在追思禮拜上證道時指出,鳳林山下的太古 巢農園是台灣近代史一段悲愴的記憶,張玉蟬一生堅 守故居,為此留下和解與盼望的新記號。 太古巢農園是張七郎家族在1921年自淡水遷居花蓮 鳳林時,於林田(今鳳鳴路一帶)興築的住宅與農園。 二二八事件時,醫師張七郎、張果仁、張宗仁父子遇 【邱國榮台北報導】「台灣茶葉之父」李春生185週 年誕辰特展暨感恩禮拜,於1月8日下午假七星中會濟 南教會舉行,展期到6月30日。揭幕式結束後,隨即在 濟南教會的大禮拜堂舉行感恩禮拜。 此次特展的策展人吳淑英,在揭幕式上致詞時指 出,李春生是台灣一位非常傳奇的人物,信仰堅定,將 榮神益人視為畢生理念,竭盡所能地把榮耀歸於主, 也盡其所能地幫助政府,使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 另外,李春生也是退休典範,即使在退休後,依然關心 社會,致力於台灣社會的發展。 吳淑英表示,淡水河畔原本有一片洋樓,那是台北 人的記憶。雖然這些洋樓已經消失,透過展出傳統建 築與古蹟修復的研究者李乾朗教授的手繪圖,以及李 春生的曾孫李福然的資料蒐集,製作出洋樓的模型, 呈現當時代淡水河畔的風華,「要透過這次展覽,讓台 灣社會認識李春生,了解台灣的歷史。」 李福然致詞表示,蒐集曾祖父李春生資料,得知消 ▼ 張玉蟬一生謙卑溫柔,以行動告白信 仰,為平反二二八而奔走。(相片提 供/鳳林教會) 【林宜瑩台北報導】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住 民宣教委員會主辦的「原住民基督徒青年身分認同與 正名論壇」,1月30日至2月1日將在高雄蓮潭會館舉 行,論壇的主題為「以我名呼召——原住民青年的信仰
理的行動充分表明「使用自己原來的名字」既是責任 也是表態。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責任扛起族群傳承 的工作,都要向世界表達不同族群的存在應對等且公 平。雖然正名的法令自1995年實施至今已28年,但恢 復全族名的僅占原住民人口0.6%,表示絕大多數原住 民仍然不能勇敢地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 Rii Tajlimaraw指出,近年來,原住民教會青年流失 的問題日益嚴峻,她 很期待藉由論壇邀 請眾教會關心此議 題的教會青年,聆聽 不同領域講師們的 分享,一起學習也一 起腦力激盪、集思廣 益,共同研擬教會參 與這些議題的方法。 論壇開放40位名 額,歡迎平信徒青 年、青年輔導與青年 牧者報名參加,報名 額滿為止。 攝影/邱國榮 難,屍體被棄置於鳳林公墓。後來親人收屍,將張氏父 子葬於太古巢農園,實為見證花蓮二二八慘劇之地。 碑文題字:「兩個小兒為伴侶,滿腔熱血洒郊原。主後 一九四七年四月四日夜屈死」。 呂羅家琴證道時表示,70多年以來,太古巢農園是
失的白色洋樓名字是「春生商行」,是李春生經商的總 部,之後傳給祖父李景盛,並在此成立美國馬瑾岱洋行 在台灣的代理行,代理他們所生產的標準石油。特別的 是,該樓屋頂的兩座煙囪刻著伯利恆之星,具有特殊含 意,這是李春生明示著李家奠基於基督教的信仰。 李家的洋樓消失,周遭的洋樓卻還在,李福然解釋, 在日治末期為了防空避難,總督府開闢一條道路讓民眾 疏散到淡水河邊,因此李家洋樓遭到拆除。根據家族口 述,總督府拆除春生商行,但李家沒有領取土地被徵收 的補償金,彰顯李家繼承李春生對於基督的愛,完成大 我的精神。 日治結束,遷台的國民政府將德國領事館、和記洋 行、丹麥領事館、怡和洋行、三井物業等一律拆除,範 圍就是清帝國巡撫劉銘傳託李春生、板橋林維源開發 的文化遺產「清大稻埕商埠」。李福然指出,這次展覽 僅是對李春生、大稻埕洋樓歷史的介紹,期望能為台灣 歷史、台北大稻埕歷史研究發揮拋磚引玉的效果。 感恩禮拜由濟南教會神學與教育牧師鄭仰恩證道。 鄭仰恩指出,李春生有漢人觀點的思想也有西方企業
灣第一位本土思想家」。 鄭仰恩提到李春生的一生,經歷多元政治,實踐基督
與認同」。 總會原宣主委Sulja Pakedavai(左金男)牧師表 示,自1980年代原住民族權利運動展開,長老教會始 終秉持信仰的良知和實現上主公義的企圖,不斷勇敢 前進。然而從現在的位置回頭看,似乎許多工作沒有 傳承下去,因此,總會原宣帶著深厚的期待,希望原住 民青年能被上帝的靈感動,投入這塊宣教禾場。 總會原宣教育幹事Rii Tajlimaraw(日依‧達里瑪 勞)牧師表示,「名字」對一個族群來說很重要,但以 神帶給其家族於台灣土地定根並擴展。今天記念他的 同時也成為當今基督徒的反省,「因為認識真理,不會 活在虛假與禁忌當中,並且經驗到上帝。」 茶葉之父李春生特展暨感恩禮拜 原青身分認同與正名論壇 關心原住民議題集思廣益 相片提供/總會原宣
由硬頸客家婦女守護,讓此地不再停留悲情,也因為是 女性,為這園子注入芬芳的氣味與音響。而且當年張七 郎所栽種的植物依然在園裡綻放,「我們鳳林教會去到 園子裡採摘果實時候,玉蟬姊特別說到這是她父親(養 父張七郎)撒種的,可以給她小孩子吃的喔!」 呂羅家琴指出,張玉蟬大約在六歲時就來到鳳林教 會,所以在教會生活將近80年,是鳳林教會最資深的 會友。她一生沒有教會的執事或長老職分,行動力卻是 百分之百,不但溫柔謙卑地關懷教會,而且有錢出錢也 有力出力,「她用行動告白她的信仰,不是在教會唸信 仰告白而是行動告白。」 2020年食品財團「卜蜂」預計在花蓮壽豐、鳳林、 光復等地蓋六座大型養雞場,且在鳳林鳳義里購置接 近水源地出口的土地,當地居民事先毫不知情,於是與 鳳林教會站出來陳情抗議。張玉蟬騎乘她的老人代步 車,也跟著自救會一起去遊行,向花蓮縣政府抗議。 呂羅家琴表示,羅馬統治以色列地的時代,政客、軍 隊、商人都野心爭奪土地,但是耶穌教導學生「溫柔的
教信仰,定根本地,將台灣成為其生活的重心,這個精

唱。他提到,雖然教會界過去普遍認為「搖滾主耶穌」 的音樂不適合教會,但對他而言,這個樂團的音樂非 常吸引人,若能時常在教會外演出,會是傳福音非常 好的利器,「但我們長老教會始終不懂得這方面的應 用,總認為這個樂團很吵。」 謝鴻文指出,教會總是在思索怎麼走出教會、與社 會接觸,特別是對年輕人傳福音,他認為「搖滾主耶 穌」的音樂就很能夠吸引年輕人,因為音樂很熱鬧,歌 詞也對信仰刻畫入微。「搖滾主耶穌」的音樂語言,能 夠直接碰觸到人的內心、接觸社會議題,「這應該是長 老教會很孰悉的,所以我覺得『搖滾主耶穌』是長老教 會可以採用的宣教路線。」謝鴻文說。

上帝的帶領下,會眾有更長遠的想法,希望有新的禮 拜堂。 陳玫君表示,教堂整修或興建的過程有許多挑戰及 思考層面,像是執照申請、場域設立、技術人員溝通、 會友的意見等都是挑戰,但透過禱告及分享,也帶來 各種改變。像是新堂選擇顏色上,起初眾人意見各異, 最後交由專業的設計團隊,透過諮詢及意見分享,讓 教會呈現不同的面貌,讓更多人憑外觀就對教會有印 象,因而有機會進入教會。溝通上,與工班、設計團隊 溝通花了很多時間,比如工班對教會的設計及概念不 是太熟悉,禱告室的元素不太對,要透過溝通彼此了 解,這也讓會友了解自身想要的,對教會未來的事工有 更明確的目標。

陳玫君指出,在建堂過程中,感謝神讓他們看見, 先輩在55年前為開拓都蘭地區福音事工,出錢、出力 買地興建教堂,再透過這一代信徒繼續承接使命,把

源於長老教會青年團契 用熱鬧音樂、刻畫信仰入微歌詞碰觸年輕人的心 【邱國榮台北報導】2002年成立 的樂團「搖滾主耶穌」,藉一位移民 國外的樂手今年初返回台灣的機會, 團員們於1月8日下午4點再次聚首, 假七星中會大安教會副堂舉辦「搖滾 主耶穌20週年感恩聊天唱歌玩團大 會」。現場來了不少粉絲,也有粉絲 與樂手帶著小孩與會,小朋友們在舞 台前方的搖滾區聆聽或自由嬉戲,現 場氣氛溫馨。 1999年,為慶祝台灣基督長老教 會青年團契(TKC)成立50年,長老 累的他從音樂找回當時的熱忱,「今天對我自己來說, 真的有熱血的感覺,也找回神當時給我的那份愛。」 現為磐石福音遍傳協會執行長的謝鴻文受邀壓軸演
搖滾主耶穌 20年再聚玩音樂 月,攜家帶眷在感恩中聊天、「搖滾主耶穌」歷經二十年歲 唱歌。(攝影/邱國榮) 【林婉婷高雄報導】Nanpu(南布)中會Masbul (建山)教會1月3日晚間舉辦「傳福音分享會」,邀請 弟兄姊妹暢談自己如何在聖誕節期向親友、鄰舍傳福 音。Masbul教會牧師Laung Manqoqo Takivatan(全 約翰)指出,或許不少人認為傳福音很困難,所以期待 透過分享彼此的故事來化解恐懼,並且為有份於上帝 國的服事感到喜樂。 Laung Manqoqo Takivatan開場引言時提醒會眾, 救恩不是獨享,而是領受後與他人分享,這也是耶穌 基督的誡命。需要福音的人,不只是遠方的人們,也包 含身旁的家人。他直言,沒有人一開始就會傳福音, 「這需要聖靈帶領、信仰操練和不斷學習。」 教會執事Uvau(高美珠)鼓勵眾人不要只和基督 徒來往,也要與非基督徒接觸。她在職場就與一位大 基督精兵前進 建山會友傳福經驗談 姊友好,也向對方表明自己是基督徒。教會長老Baisu (高金庫)則坦言,他是回到部落、教會後,才重新認 識教會事工和什一奉獻的意義。過去他對信仰了解不 足,不敢傳福音,更無法與人討論聖經。他鼓勵眾人成 為成熟的基督徒,傳福音時自然能夠侃侃而談。 主日學校長謝清芳回顧去年遭遇車禍,之後家裡建 立家族祭壇,並穩定聚會至今。某次聚會中,她和因生 病而求神問卜的堂哥分享自己的經驗,並鼓勵他要堅 定信仰,現在堂哥會設定鬧鐘提醒自己定時讀經。主日 學老師姜貴英則談到自己進入教會是因為女兒鼓勵, 如今各自在教會參與不同的服事。 Laung Manqoqo Takivatan提到想對姑姑傳福音。 姑姑年少時結婚,因夫家持民間信仰,姑姑從此離開教 會。他期待姑姑回歸基督信仰,鼓勵她到都原教會,可 惜效果有限,但他會持續陪伴,願聖靈感動姑姑的心, 「傳福音確實很挑戰,但我們還是要跨出那一步。」 Masbul教會教育牧師Ibu(江淑梅)則回顧兒童宣教 的心得,由於孩子出席主日學不穩定,事工難免停滯, 令她感到焦慮、挫折。但她深知不論得時不得時,都 務要傳道,所以更耐心陪伴孩子,並觀摩其他同工的 方法,「只要孩子願意來,每一次都是機會。」不擅長 「破冰」的她,曾參與短宣,特別到菜市場練習與他人 互動。「有時別人或許正等待被關懷,若能先克服自己
攝影/林婉婷 教會青年舉辦「台灣青年宣教大會」,會中有一音樂 小組,組長為謝鴻文,而朱約信、黃國倫、蕭福德等人 皆參與該小組的音樂創作講座,成為「搖滾主耶穌」
說,20年前一群夥伴憑藉「用音樂傳福音」的熱情組 團,很開心能夠再見到這些老朋友。如今再次聚首玩樂 團,一方面懷念過去,一方面也讓在牧會過程中難免疲 都興集眾人之力獻新堂 盼成為都蘭地區的祝福 相片提供/陳玫君 【Dalul採訪報導】歷經五年多的努力,東部中會都 興教會禮拜堂新建及舊堂整修竣工,於1月1日舉辦獻 堂感恩禮拜。這幾年在會友及眾教會支持下,都興教 會歷經上帝的祝福,可望藉由場域更新推行更多新的 事工。 都興教會牧師陳玫君1月7日受訪時表示,建堂的過 程始於2017年12月10日主日禮拜結束後,當時駐堂牧 者洪膺詮及蔡暐琳傳道師夫婦首次召開教堂整修座談 會。起初計畫是整修舊堂,繼續使用原場地聚會,但在
的不好意思,就有機會走進對方的生命。」她說。
的源起。 「搖滾主耶穌」團長、星中義光教會長老朱約信表 示,樂團的同工們再次聚集玩樂團,雖然是輕鬆地玩 音樂,但仍投入感情,因為感情投入的程度和信仰相 輔相成。其實不僅是音樂,娛樂、運動、休閒活動都可 以結合聖經的研讀。他認為教會生活除了禮拜時的嚴 肅,也要有活動的歡愉,藉此展現教會生活是全面性 的生活。 「搖滾主耶穌」吉他手、澎湖浸信會牧師吳中一則
新的禮拜堂建立起來。未來推行事工時,舊禮拜堂將 規劃成多功能教室,並已於2022年1月初用於社區兒 童事工,一年以來接觸近80位兒童,而社區居民也對 教會敞開胸懷相互合作,「讓我們看見,這是神的教 會,神的旨意運行在其中。」一路走來,她感謝陪伴的 夥伴,包括遍布台灣各地的教會、個人為建堂認獻、代 禱,也感謝神讓他們親身經歷從無到有的過程。獻堂 之後,不僅這間教堂要成為信徒聚會、敬拜神的殿,更 願神使用都興教會成為都蘭地區的祝福。 7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9日~1月15日/3698期 教會消息

看到好幾棟房屋被燒毀。經了解後得 知,當地傑瑞家族的小孩生病過世,懷 疑是酋長家族使用巫術謀害,兩家族因 而發生流血衝突,又造成傑瑞家族一名 少年受傷送醫後不治身亡。舊仇加新恨 下,傑瑞家族找塔比亞家族一起對抗酋 長家族,趕走他們並放火燒毀他們的房子。不過,李仲 頤、石曉玲受到村民友善的對待,他們出入福音中心時 也隨時受到保護。

之後李仲頤、石曉玲又到雅紀亞村(YAGIAP),當 地的精神領袖、同時是福音中心管理者、聖經翻譯成 員勞倫斯,因病搭機送醫後仍不治。當遺體送回雅紀亞 村時,多位村民哭得死去活來,可是當福音中心舉行勞 倫斯的追思告別禮拜,卻只有20餘人參加。在村民最 悲憤時,也一度對勞倫斯的太太有所誤會,甚至差點爆 發衝突,後在劉力慈居中調解、安撫下,彼此才盡釋前 嫌,共餐後宣告和解。 經歷這兩個事件後,李仲頤、石曉玲發現,巴紐雖然 號稱是基督教國家,可是對基督信仰一知半解,遇到問 題往往回到傳統,請巫師作法解決,而且很容易相互猜 忌、大動干戈。李仲頤說,這提醒他們反省,自己是不 是在信仰基督時也摻雜過去傳統宗教的思維。

至五倍,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高度依賴,讓俄羅斯得 以利用石化燃料交易所得挑起戰爭,因而有烏克蘭氣候 學家稱這場戰爭也是「石化燃料戰爭」。烏俄戰爭讓歐 洲國家意識到必須加速能源轉型,包含節能、儲能、開 發再生能源等。目前全世界有50個國家的再生能源占總 體發電量10%,有3個國家占40%,荷蘭、丹麥等國家 計畫在2030、2035年達到百分之百。太陽光電以前所 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而台灣研發的高效能易拆解太陽 能光電模組,從設計源頭改善太陽能板回收問題,高達 96%的太陽能板可以重新利用,是可發揮的優勢。

但鄭一青也提醒,再生能源雖然不依賴石化燃料,卻 依賴金屬,而金屬資源可能還被俄羅斯、中國把控。事 實上,歐美太陽能板大量依賴中國供應,必須改變以取 得平衡。另外,能源轉型不只是發電而已,還要考慮系 統建置。

馬汀‧查德則分析,幾次重大「系統震撼」如2008 年金融海嘯、2020年全球疫情、2022年烏俄戰爭,如 何影響環境與經濟政策。疫情後,有所謂「棄成長」聲 浪,呼籲建立低碳、循環、自然、生物性和包容性的社 會。值得注意的是,系統震撼可能加速改變,也可能阻 擋改變。至於循環經濟,他強調不是關乎廢棄,而是創 造價值,且同時要思考對應的「循環社會」。針對不想 改變的企業,應鼓勵並指出新方向,既支持年輕世代對 永續的追求,也要有足夠基金支持企業改變。教育、通

8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9日~1月15日/3698期 教會消息 信徒目睹家族流血衝突後現場 遇福音機構領導者病逝 文化與信仰衝擊不斷 赴巴紐短宣 專業造福當地人 【林宜瑩台北報導】台北中會樹林教會會友李仲頤、 石曉玲夫婦,2022年10月25日到12月21日前往位於 太平洋的巴布亞紐幾內亞進行兩個月跨文化短宣,目 睹當地酋長因家族恩怨而搬離後屋舍遭燒毀的景象,
會、各差會及眾牧長兄姊支持下前往巴紐。 李仲頤、石曉玲抵達巴紐的韋瓦克(Wewak)後, 【林宜瑩採訪報導】李孝忠、許素芬牧師夫婦以台 灣基督長老教會(PCT)宣教師身分至新加坡三一神 學院任教,並擔任新加坡長老大會(PCS)顧問,2月 10日即將結束三年宣教工作返國。自2月25日至6月 10日,他們將在台南神學院推廣教育中心開設課程 「亞細安的呼聲」,每個禮拜六上午在彰化中會永福 教會分享新加坡宣教經驗與信仰反思。 李孝忠、許素芬將課程內容包括:新加坡教會的 呼聲;疫情的挑戰與回應;新加坡教會的社會處境與 宣教歷史;PCS海外差傳事工;社區外展事工;「客 工」(外籍移工)和「撒馬利亞團契」的故事;「亞 【林婉婷高雄報導】台灣2022年公布「2050淨零排 放路徑藍圖」,可能遇到哪些挑戰?1月5日晚間,地球 公民基金會與中山大學「USR城市是一座共事館」計畫 合辦講座,邀請英國創意藝術大學教授暨永續設計中心 執行長馬汀‧查德(Martin Charter)、英國永續創新 實驗室總監鄭一青專講,藉由國際經驗交流,來思考台 灣政府、企業與公民的努力方向。 鄭一青表示,烏俄戰爭導致歐洲的天然氣價格上漲三
也遇到另一村領袖、同時是福音中心管理者突然病逝 後村民傷心欲絕的場景,深受衝擊。2023年1月6日晚 上,他們在聯合差傳事工促進會(UMOT)主辦的線上 會議分享巴紐短宣所見所聞。 李仲頤、石曉玲偶然在威克里夫聖經翻譯會看到一 張鼓勵信徒利用專業短宣的傳單,就此決定展開宣教 旅程。未料,出發前李仲頤發生車禍,岳母生病住院, 申請簽證也出狀況,而且巴紐宣教師劉力慈告知,他們 要去的蘭佳村(LENGA)發生流血衝突。雖有攔阻, 但李仲頤、石曉玲祈禱時仍覺得平安,於是仍在樹林教
路商、廣告、媒體、娛樂產業、社群媒體等這些形塑消 費趨勢的單位,都有推動循環經濟的責任。 公民環境行動方面,馬汀‧查德介紹在全球有超過 2542個據點的「維修咖啡館」(Repair Café),民眾可 帶損壞物品到各據點讓志工維修,減少廢棄物。他推動 的「法納姆維修咖啡館」已舉辦78場維修活動、修復 1784件物品,維修率達66%,等同減少約5噸廢棄物、 近50噸二氧化碳,為民眾省下近英鎊14萬元,「這顯 示公民行動具有影響力。」 細安宣教聯盟」異象與生命共同體;柬埔寨的呼聲; 馬來西亞長老大會(GPM)原住民事工與緬甸;尼泊 爾、越南等亞細安地區教會概況介紹;台灣教會跨文 化宣教反思和實踐;國外宣教體驗學習和神學教育連
都為亞細安宣教設立基金,派宣教師去東南亞地區短 宣、開拓教會,台灣可攜手PCS,共同參與跨文化宣 教。新加坡「客工」高達150萬人,占總人口26%以 上,因此新加坡的教會普遍有關懷「客工」的事工, 成為穩定社會的力量,值得台灣教會學習。 許素芬提到,疫情解封後,新加坡突飛猛進,政府 科技化及高效率有目共睹。快節奏的生活步調,讓新 加坡教會也即時調整宣教策略。 亞細安呼聲 宣教師夫婦談新加坡 英學者推維修咖啡館行動 ▼ 樹林教會會友李仲頤、石曉玲夫婦至巴紐宣教,引發對信仰的省 思。(相片提供/李仲頤、石曉玲) 環境永續交流對話 相片提供/李孝忠、許素芬 攝影/林婉婷 在宣教中心住了兩個禮拜。他們發現, 當地人收入低、物價高,長期處於缺 水缺電的狀態,於是李仲頤向當地同 工說明太陽能發電、建築、機械等相關 知識,並協助宣教師向新進同工講解 基督教基要真理。 當李仲頤、石曉玲搭卡車、轉船運, 又走了三個多小時抵達蘭佳村時,赫然
結等。 另一門課程「現代宣教趨勢與策略」,則是自2月 20日起的禮拜一上午,由李孝忠講授聖經中的宣教; 保羅的宣教;教會史中的宣教思維;16世紀的跨文化 宣教;20世紀的教會增長運動;當代宣教思潮;教會 外展運動,以及上帝家園合一、宗教對話、處境化、 數位化、後疫情等議題,適合對宣教事工有負擔、願 接受裝備的信徒。 李孝忠接受本報越洋專訪時表示,PCS近40年來
13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 1月9日~1月15日/3698期 廣告看版

照顧班從十個孩子開始,透過與部落小學合作,

讓孩子們放學後來到我們在部落的租屋處。除了

剛開始銷售產品時,我們不懂定價策略,產品定 位、銷量、庫存、制定行銷策略、客戶服務、財 務規劃等,都是我們不熟悉的領域,也是我們 最大壓力的來源。但感謝上帝,祂的恩典引導我 們,也按著我們成長的步調差派不同的天使來教

導與幫助我們的團隊,學習控管成本、制定合理 定價、與業者及通路商交涉的訣竅等,一點一點 地加乘起來,都成為我們穩定成長的關鍵!

團隊建造 培育人力

在我們的產業發展中,另一個關鍵任務,就是 建造團隊,培育部落人力。然而,我們也發現在 團隊建造過程中,一群人要能走得遠,必須是大 家都有往前走的共識!若是團隊中有不想走、亂 走、或是需要拖著走的夥伴,整個團隊前進的動 力就會相對地薄弱。剛開始執行計畫時,我們就 常陷在這樣的困境中,團隊看似人數眾多,但向 前的動力卻沒有成正比。感謝上帝的是,透過人 事上的挑戰,讓我們學習不斷地分享異象與目

別企畫 特 是來自屏東的漢人,母會有許多原住民 弟兄姊妹。在教會服事的過程中,萌生 在原住民部落服務的念頭,也領受了跨 文化宣教的呼召。沒想到讀神學院的時候,上帝 讓我認識一位優秀的布農族同學溫源田,從他的 分享中,常聽到他對自己族人的負擔,後來也選 擇回到台東自己的部落服事,於是我們在就讀靈 糧神學院期間完成了人生大事。 從孩子到家長 回應需要 接受神學裝備後,我們帶著滿滿的熱忱回到台
東縣延平鄉的巴喜告部落。先生從小因著教會教 育營的陪伴,得以完成大學、甚至是道學碩士的 學位,因此當我們婚後回到部落,首要任務就是 恢復中斷已久的部落孩童教育陪伴。我們的課後
有些孩子常在學習時心不在焉,或姍姍來遲,一 問之下才知道,他們「擔心」家裡大人的狀況, 想先回家看一下才能安心;或是回家後發現大人 酒醉或還沒回家,心裡就開始緊張,無法專注學 習。這促使我們思考發展部落產業的可能性,假 如能讓家長就近在部落穩定就業,是否對家庭的 收入及親子關係能有助益呢? 於是,我們開始使用研發布農族嬰兒祭儀使 用的傳統植物石菖蒲製作手工皂,並申請政府計 畫,讓部落婦女有機會研習手工皂的製作,也透 過產品的研發,深入布農傳統文化及在地部落特 位年長已退休的泰雅族傳道人,上帝 的忠心僕人Taru Behuy(羅慶郎), 1978年因著對上帝的殷切禱告,展開 了務農40多年的恩典旅程。 友善土地 發展自然農法 傳道娘自1988年罹患癌症,經判定是因長期 從事農作時噴藥所致,Taru Behuy因而放棄慣 行農法,轉而投入有機農業栽種的工作。多年前 因緣際會展開自然農法的工作,也多次前往韓國 學習。2008年起透過不斷的禱告和實驗,在韓 國自然農業在地化之過程中修正,並於同年開始 研究結合傳統生態知識的自然農業,發展出可以 跳脫和依賴科學的農業生產模式,並發展獨特和 創新的本土自然農業。 另外,也開始自製營養劑來取代昔日之有機肥 料,在農場只使用製自的酵素與漢方來提供作物 需求的養分。因著對土地的友善,讓上帝的恩典 再一次豐富了Taru Behuy一切需求,有效開展了 自然農法的事業,更透過這樣技術交流的機會, 向各地原住民地區傳福音。 Taru Behuy的公子,現為行政院原住民族委 員會泰雅族族群委員Tayal(泰雅爾)中會Quri (石磊)教會長老的Watan Taru(羅恩加)受訪 時表示,父親Taru Behuy的自然農場,以對上帝 14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9日~1月15日/3698期 色。自2017年執行計畫以來,得以創造出21人 次的直接就業機會、研發出四款石菖蒲特色手工 皂及其他相關產品,有能力針對不同單位之需求 客製化設計皂款及禮盒,收入盈餘也可以支持部 落兒少課輔及家庭關懷的需要。最寶貴的是,我 們不只培力部落家長,更看到部落有志青年因認 同而願意加入協會的服務團隊,我們也努力在同 工團隊的牧養上,開始每週分別出時間,成為同 工與耶穌的約會時光,一起研讀聖經、禱告、團 契,讓上帝的話語成為我們在職場、家庭及生活 中的標準,神就賜力量與亨通給我們。 從開發到行銷 拓展產業 逐步累積的信心,使我那極具開拓眼光的丈夫 源田,看見更廣大的部落需求。延平鄉是農業鄉 鎮,鄉內大宗農產按產季排列,分別是梅子、鳳 梨、苦茶,以及少數的葉菜瓜果類。長期以來, 部落農產的最大困境,就是收購價格崩盤、資訊 不公開透明,讓農民受挫,種植及管理意願逐漸 低落。於是我們成立企業社,找到擁有嫻熟加工 技術的部落婦女,製作出鳳梨乾、鳳梨醋、發酵 液、梅子醋、苦茶油等產品。幾年後邀請部落青 年共同成立農產合作社,申請到水土保持局、原 民會、勞動部等計畫,增加在地就業機會、加強 產品包裝設計、拓展銷售通路。此外,也依照在 地農民的需求,開辦各種農耕技術課程,協助農 民的作物管理,讓農民種好物、好物得好價,過 去負面的產銷循環能被改變! 這些年來感謝上帝的恩典與看顧,讓我們的產 業工作不斷地進步成長,也累積許多經驗。還記 得當我們剛開始接觸苦茶油產業時,曾經有鄉內 的農民送來的苦茶籽,三分之一以上都發霉了, 必須花費許多人力與時間將發霉籽挑出。先生拍 照傳給農民看,得到的卻是已讀不回,想當然那 十幾萬的貨款也追不回來。然而這樣的經驗提醒 我們,想要幫助農民增加收入立意良好,但我們 身為廠商,需要為產品品質把關,才是負責任的 上 文圖 馮修雙 深耕部落,活出信仰 產業 宣教 面 面觀 態度。上帝透過這個機會教導我們建立原物料進 場的驗收流程,並透過良好的溝通,教育農民在 種植、管理、採收上都要符合規範,這也成為我 們在目前推廣友善及有機耕作上很大的助益。
作業指導,也提供晚餐,以及每一天的「耶穌時 刻」(帶著孩子們唱詩、讀經、禱告),期待在 學業、品格、信仰上都能給予孩子最好的照顧。 剛開始幾年,只有我們夫妻二人照顧十多位 孩子的飲食與學習,感謝上帝的帶領,不斷賜下 資源,幫助我們成立協會、連結資源,聘請有意 願的部落婦女、青年,一起投入陪伴部落孩子的 行列中,讓孩子知道部落還有許多關心他們的重 要他人。在服事這群部落孩子的過程中,也發現
當我們努力製作出優質的農產品時,最關鍵 的一步就是行銷推廣,這也是我們最弱的一環。
標,並以聖經的原則教導工作夥伴,幫助夥伴們 建立正確的職場倫理價值觀,不只提升個人的工 作能力,也使得團隊能更同心同行! 曾經,我以為宣教是把人帶進教會,這十年 來,上帝卻使我們看到,真正的宣教,是把信仰 帶到生活的每個層面。透過真實地活出信仰,如 同哥林多前書4章9節說:「我們成了一台戲,給 世人和天使觀看。」當世人看到我們在職場、家 庭、人際關係、生意買賣上,都能活出真理並祝 福他人時,人們的心會被感動,也開始願意調整 生命的眼光,轉向那位創造我們的獨一真神,願 一切頌讚、榮耀都歸給那愛我們的天父上帝! 談到宣教,就是傳福音或帶人進教 會嗎?讓我們深入產業與宣教的關 係,了解為主作工的更多可能。 ▲農產品製成過程需要嚴格把關。 ▲擁有嫻熟加工技術的部落婦女。 ▲成立課後照顧班,落實孩子的教育陪伴。 我 一 與

信仰負責為出發點,透過人與上帝關係的恢復, 讓上帝來掌權親自照顧祂所創造的美好土地與產 業,而身為受造者,則是在上帝的恩典中善盡管 理的角色,相信上帝會不斷祝福。

為此,「用十架精神談土地」就成為Watan Taru對外訴求友善農作的宗旨。Watan Taru表 示,因著父親的影響,他與父親開始研發更多營 養劑,包含多種酵素、漢方營養劑等,也不斷研 發新農法與推廣自然農業的工作,連結周遭部落 族人一起舉辦深入的體驗活動,讓人看見自然農 業的張力與未來。

求透過技術的改進來務農,而不思友善的方法與 交託上帝,結果只導致破壞土地,破壞人與人、 人於神的關係而已。Watan Taru表示,生活與信 仰不應分割,學習將農業上的主權交給神,這對 農夫來說是一項重要的功課。 Watan Taru曾於多年前受訪時,指著蒼鬱廣

別企畫 特
無毒共享 連結產地市場
鎮,但當地遊客卻找不到一處地方可以買到這些 蔬果,因此,如何結合一群願意對土地友善的族 人農友,可以讓農作物對外銷售出去,成為了一 項重要的工作。 為此,新竹原鄉在地小農多年前曾與至善基金 會合作推出「泰雅共食農園」計畫,將健康自然 食物宅配到府,支持部落小農,也為都會原住民 創造收入,一箱蔬菜造福多人。Watan Taru表 示,這項計畫是將認同計畫的都市居民和尖石後 山部落農民成為夥伴,透過都市原住民朋友組成 的物流系統,每週一次,將當日現摘新鮮的自然 無毒蔬菜,直接宅配到台北居民家中。 因著新竹尖石鄉石磊部落的自然環境,利用 在地資材施肥、培植出無毒的美味蔬菜,可直接 摘取食用,冬天高山上的結霜也成了天然的冷凍 庫,讓蔬菜青脆香甜,結合泰雅族傳統「共食共 享」的傳統,不僅不會造成資源浪費,在互助支 持的前提下,還能促進部落族人互動交流,也可 邀請都市人一同共享無毒蔬果收成的美味。 Watan Taru表示,泰雅共食農園計畫的配銷 方式,不僅食得安心、健康外,也能防止中盤商 哄抬價格,讓都市與部落的夥伴關係更為緊密,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9日~1月15日/3698期 15 而都市人更能不定期申請上山,和農夫一同體驗 汗滴禾下土,以貼近土地的方式了解食物來源。 改變部落 號召青年返鄉 Watan Taru表示,現今受限於市場經濟機制 下的農業產業,為了追求穩定生產與利潤,讓從 事農業的人們忘記了上帝是管理萬物的源頭,企
袤的山谷表示:「你看看這裡,什麼都沒有!沒 有工廠,只有土地,原住民想靠自己活下去,就 只能務農。」他身為教會的青年,不僅帶領族人 開創以泰雅族傳統環境智慧為本的有機農法,與 國際交流台灣農業經驗,更傳遞信仰價值,強調 在人看似不能,在神卻沒有不可能。他以自身經 驗鼓勵原青回到部落,「能夠去改變你的部落和 教會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有部落的人自立 生活,我們的下一代才有希望。」 Watan Taru強調,教會的口號都強調要復興 部落、復興教會。但是面臨部落產業的衰落,青 年不願在地就業與生活,更重要的是在部落中也 沒有經濟收入的話,部落就會逐漸人口外流而沒 有人,當部落沒人了,有誰會進入教會?因此, 當都市區的原住民越來越多,工作與生活都定根 在都會中時,部落與教會是要如何談復興呢? Watan Taru強調,以前他回鄉時也曾在自家 廚房指導部落族人的孩子做作業,多數學童受限 於家中經濟狀況,無法順利升學。「父母要先有 能力讓孩子上學,孩子才可能靠教育翻身。」因 此,Watan Taru積極與外界合作,重建部落硬 體設施,並與父親一同傳授農技,也號召更多部 落青年返鄉貢獻,「我們就像是開一條路,讓有 心的人回到部落圓夢。」 振興產業 成立多元管道 如今,石磊地區的農夫,受到信仰前輩Taru Behuy傳道,與Watan Taru父子兩代的影響, 與台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自2018年起共同推動 執行「原住民部落安居構築與綠色樂業推動計 畫」,並推動「石磊友善蔬菜」品牌行銷通路,
此外,在宇老風景區內,也設立「直販所」, 直接供應在地有機蔬果給遊客。而計畫中的青年 有機農業見習課程活動,則邀請返鄉青年及耆老 擔任指導前輩,從農場環境、農村傳承、實作工 作到青農心得分享,讓在地族人構築未來返鄉的 機會。 不僅如此,Watan Taru與家人一起經營了綠 木頭友善餐廳,樸實無華的料理,使用自家農場 和部落小農種植的友善蔬菜。Watan Taru也從 社會學研究的眼光,發現教育的確可以翻轉偏遠 地區孩子的人生,但有個先決條件,家庭經濟要 穩定! 就是這個轉折,讓他成立綠木頭景觀餐廳,希 望透過無毒農業帶動部落經濟。Watan Taru強 調,不是廚師成就餐廳,是深耕土地的農友成全 廚師與餐廳,好食,因為有好農友。 恢復神人共好的部落營造 採訪 洪泰陽 ▲設立多元管道,推廣部落小農種植的友善蔬菜。 相片提供 Watan Taru、石磊友善蔬菜 ▼新竹縣尖石鄉石磊部落採用的自然農業工法
Watan Taru表示,說起來也很諷刺,新竹縣 尖石鄉是原住民地區施作有機與友善農業的重
媒合在地農夫以共同行銷方式,將部落的有機農 業蔬果送到消費者手上,落實在地產業振興與在 地就業。
16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9日~1月15日/3698期 工分享 事 公關企劃製作 美好腳蹤系列繪本第28冊 網路書房 ■台南書房/總社 台南市東區青年路334號 電話:06-235-6277#163 ■台北書房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1樓 電話:02-2362-2747  ■台中書房 台中市西區自立街70號1樓 電話:04-2223-5801 ■高雄書房 高雄市三民區泰安街12號1樓 電話:07-322-0380  1954年,28歲的畢嘉士醫師帶著妻子來台行醫,第一站於台北 樂生療養院服事痲瘋病人。兩年後在挪威差會派遣下,南下經營 「基督教診所」,即今屏東基督教醫院前身。 當時,畢嘉士經常利用週末假日和傅德蘭醫師帶著醫護人員,分 別前往較偏遠的霧台、好茶、牡丹等部落進行巡迴醫療,有重症 病患必須下山就醫,他就揹著病人陪他們去治療;其中有不少病 人得了肺結核,畢嘉士一點都不在意自己會被傳染。 1960年代,台灣爆發一波小兒麻痺疫情,許多染疫的小孩被關 在家裡,大多只能在地上爬行,畢嘉士於心不忍,於是拜託病童 家長讓他把孩子帶回去照顧,而後成立支架工廠,自製支架供病 童使用,並設立「小兒痲痺兒童之家」,是全國第一所專為小兒 麻痺病童提供療癒的機構,即今屏東基督教勝利之家。 繪本《沒有不可能的畢爸爸》以畢嘉士「依靠上主,沒有不可 能、做不到的事」的精神為主軸,以受幫助的小兒麻 痺症孩童的角度來描寫畢嘉士。在孩子的心目 中,畢爸爸沒有不可能完成的事,畢爸爸的堅 持和努力,讓他們能夠去上學,也有 謀生的能力,得以扭轉人生。 ‧1926年  9月7日出生於挪威斯塔萬格 1954年  來台至台北樂生療養院服事痲瘋病人 1956年  於基督教診所(屏東基督教醫院前身)服事 1963年  成立支架工廠、創辦屏東勝利之家 1984年  退休返回挪威,仍持續在各國進行醫療傳道 ‧1997年  獲頒第7屆台灣醫療奉獻獎 2008年  獲挪威國王頒贈聖歐拉夫勳章 2019年  11月15日逝世,享壽94歲。 沒有不可能的畢爸爸 ──畢嘉士醫師的故事 撰 文|江淑文      繪 圖|蔡兆倫 出 版|台灣教會公報社  《沒有不可能的畢爸爸──畢嘉士醫師的故事》 出版日|2023年1月 編 產|09044045 定 價|300元 畢嘉士 小檔案 New 附英文譯本;華、台語線上聽
17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9日~1月15日/3698期 工分享 事 公關企劃製作 2023母語節系列活動 慶祝221世界母語日 歡迎大人囡仔作夥來聽故事、做頭家 2 / 17~3 / 20 插圖提供/台南市安南區和順國小 拾二手市集 老市場在你心中買賣的是什麼呢? 就讓《來喲,來買喔!》這本繪本帶領大家走進生命中的市場故事, 感受台南中州寮在地獨特的市場風味。 時間|2 月 25 日(六)上午10:30~12:00 地點|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總社B1 ■內容 1.說故事──繪本《來喲,來買喔!》       (台南市安南區和順國小師生創作) 2.親子活動──細漢頭家&怯拾二手市集 家裡有用不到的全新或是二手的書籍、玩具或 是物品嗎?歡迎來做頭家,透過怯拾二手市 集,體驗商店老闆賣東西的甘苦。市集開始 前,每個小朋友需用母語叫賣介紹自己帶來的 東西進行推銷喔! ■說書人&市集大頭家|盧彥芬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碩士、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 究所博士候選人。現任財團法人兒童文化藝術基 金會執行長、公共電視董事、台東縣故事協會總幹 事;長年推動兒童閱讀,擔任家鄉故事繪本總編 輯,迄今已協助逾百本由小朋友、銀髮族、新住民 家鄉繪本出版。 美好腳蹤系列繪本|第28冊 場次 / 高雄書房─2月11日 (六)上午10:30~11:50 台南書房─2月18日 (六)上午10:45~12:00 ※說故事後有延伸的手作活動,為預備材料請事先報名,洽06-2356277分機163梁姊妹 《沒有不可能的畢爸爸 ──畢嘉士醫師的故事》 母語系列書籍及商品全面 折起 公報社台南、台北、台中、高雄書房同步 優惠日期:2 / 17~3 / 2 0 7 對 象|對母語有興趣的大人、小孩。 報名費| 每人200元(12歲以下免費),贈母語專區 百元折價券、美好腳蹤系列繪本優惠券及母語 節小禮物。 報 名|2月10日前請洽06-2356277分機129丁姊妹 2023母語節系列活動 用台語說故事 New

受上帝感動、被上帝交代的話忠實傳達出來。客觀 來看,聖經中先知的言論可能早先已有人說過,但是 經先知宣告,這些言論才發揮作用,引起震撼,並且 在數十、百年後,甚至到如今仍發揮極大的影響力。 先知深深體察上帝交託給他們的極大負擔,即 出於愛和公義,傳講提升國家、社會更符合上帝期 待之言論,因而心中懷有一種被上帝催逼而非傳講 不可的熱誠。他們根據聖經的教導和對上帝的信 仰,擔負起上帝交託的時代天命,就社會、政治、 經濟、宗教等方面提出根據信仰和倫理的針砭,指 出合乎上帝旨意的道路,呼籲掌權者和人民悔改、 革新,建立一個為上帝喜悅的國家或社會。在此同 時,上帝也透過祂揀選的先知,對那國家、社會的 將來有所應許。

先知具有深邃的洞察力,對掌權者僭越上帝主權 的作為、統制的權力和壓迫人民之體制、操控宗教 的措施、社會不公義和缺乏慈悲的狀況,以及所面 臨來自國際的危機,都非常敏感。他們不只體會人

18 文走廊 藝 →19 民被壓制、被噤聲、被剝削、被禁錮的苦悶和悲哀, 還共同分擔、參與其中,並提出抗議,呼籲悔改和 改革。即便人民對本身的遭遇無感或習以為常,忌 憚遭受暴力而畏於出聲,因享受或依附既得利益者 (權力結構)而麻木不仁,先知仍必須說出上帝所 交託的信息。因此,先知和他們的追隨者,在芸芸眾 生中往往是少數,並經常遭受人們,尤其當權者、既 得利益者、渾渾於所謂安定生活者的疏遠、譴責、 敵視,以及迫害。 我們在聖經中讀到的先知,往往是一個人,但是
在那批評領袖就是叛國、批評政府和國民黨就是 顛覆政府、對施政不滿就是危害國家的時代,〈人 權宣言〉發表了。國民黨政府對長老教會做出前所 未有的反應。 隱忍 〈人權宣言〉一發表,長老教會除檯面上人物遭 約談、盯梢,以及受邀參觀十大建設外,有段時間, 總會事務所經常有十幾個情治單位的人員來「坐 鎮」。向情治單位反應,他們就以警總為主要窗口, 可是監視並未鬆懈。整個長老教會,從總會事務所 到地方教會,幾乎都遭受黨國各路情治單位緊密地 監視。不知道有多少地方教會,每個 禮拜日的禮拜會輪流出現陌生、態 度迥異的「慕道友」,還把牧師的講 道錄音下來。有些地方教會的會友 受到指示,對牧師施壓,促其講道不 要涉及社會公義、政治關懷、台灣歷 史和前途。總會事務所的同工、《台 灣教會公報》的同仁都持續被有關 單位「關心」。對長老教會的監視, 即使在1991年《動員戡亂時期臨時 條款》廢止之後,依然如故。 每期《教會公報》出刊之前,情治單位就知道那一 期的內容,並追問哪篇文章由誰執筆。出刊後,主編 又會直接、間接被告知,哪篇文章不該刊登,哪篇文 章令當政者不悅。主編和諮詢同工、執筆者都承受著 極大的壓力,還要思考接下來各期要怎樣回應。在壓 力和身家安全考慮下,一些專欄的執筆者匿名,一些 文章的作者則由主編「命名」而有幾個筆名。 情治單位和國民黨黨部人員,會向長老教會受約 談者警告性地出示他們畫滿紅線、註滿記號的各期 《教會公報》,因此我們常說:「國民黨比長老教會 的會友讀得更仔細。」他們還告訴我們說:「大陸也 很認真在讀《教會公報》。」 這句話使我們覺察到,中國(中共)和國民黨政 府其實有暗通款曲。可是,黨國政權竟然指稱長老 教會是「共匪的同路人」,事實是「中華民國」和中 國兩邊政權都以長老教會為敵人,聯手打擊長老教 會,汙衊台灣獨立的主張,極力要消滅長老教會和 台灣人追求獨立的心志。 由於「台灣獨立」之所指是大家心知肚明、不言而 喻的事,所以這四個字不容見報。可 是《教會公報》仍以含蓄、迂迴的文 章,以及漫畫等方式,點出民主、自 由、獨立的真諦,以及國民黨政權的 荒謬。有趣的是,今天看來,當年這 些有關民主、自由、獨立的言論不過 是最稀鬆平常、最基本觀念的論述, 黨國政權卻視之為妖言惑眾的主張, 而要加以打壓、消除。 國民黨政府和統派人士指控長老 │ 張宗隆 │ 的時代天命 1991年,時任總統李登輝宣 布動員戡亂時期於5月1日終 止。(相片來源/總統府) 「新而獨立的國家」 的腳步幾乎消聲匿跡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義不容辭地發表三次宣言,尤 其眾所注目的〈人權宣言〉,與上帝賦予她「先知」 的角色和職分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聖經的「先知」,原意是「上帝的代言人」。用現 代的話講,先知就是基督徒社會倫理評論家,將他
這不排除在他背後有一個團體,或是一個教團,或 是一群師徒。到了近代,上帝有時候會揀選一個人, 有時候則選召一個團體。尤其,當人民所面對的是 龐大的國家統治機器,上帝會揀召教會或基督信仰 團體,來傳達祂的話和旨意。其實,長老教會領受先 知的召命並非特例,上帝可能賦予任何基督教會先 知的角色。吳乃德教授說:「基督教會因為公義信 仰、殉道傳統以及深入的組織,經常成為反抗運動 的盟友,獨裁政權和政治壓迫的敵人。」 長老教會浸透在台灣人民的經歷裡,又在上帝的 催逼下,在所不辭地傳揚信息,因而走在台灣人民 的前頭。她前兩次宣言都屬於民主運動的層次,第 三次宣言則屬於政治性層次,並起動了台灣的政治 運動。只是她遭受的對待,誠然超乎她作為誠實、 無欲、愛民愛國、手無寸鐵、敬畏上帝的信仰團體 所能想像。面對國民黨政府的壓迫和進逼,長老教 會和聖經中的先知一樣有軟弱的一面,表露出她承 受上帝的選召和上帝所託付的先知角色的不配。
先知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9日~1月15日/3698期

陷。《教會公報》的言論,與信徒參

加後續的民主、政治抗爭運動有所切

割,顯然是避重就輕,為顧全全體而

的信仰團體。部分信徒和地方教會對得到授權、委任 的代議議會或小組的決議,有不同聲音或未必完全贊 同,係屬自然和正常,不足為奇,更不足以作為批評 或貶低議會決議代表性和積極意義的理由。這是改革 宗或長老宗教會成為近代民主政治之濫觴的可貴之 處,也是她為世界各國民主制度樹立的基本精神。 〈人權宣言〉發表之後,有地方教會反應,〈人權 宣言〉使主名蒙羞且陷全體會友於滔天大罪之中; 有建議今後不再發表使人誤會有違基本國策的言 論,以免使教會全體受累;有認為整體教會應關顧 未準備好接納〈人權宣言〉及承受它帶來之壓力的 主內肢體;也有部分信徒轉而參加其他教會……。這 些反應和現象的確都是總會和《教會公報》在應對 黨國當局時,言論拿捏上必須顧及的因素。不過,總 會所屬的全體教會,未再像當年國民黨政府逼迫她 必須退出普世教協時那樣,另有人組 成體制外的「中會」。 1978年第25屆總會年會在台南神 學院頌音堂召開,會中要表決是否接 納〈人權宣言〉,及是否續聘高俊明 牧師為總會總幹事。國民黨政府強迫 長老教會,讓內政部官員,以及長老 教會擔任縣長和省議員卻不具參加 總會年會議員身分的信徒參加。他們 並在頌音堂外布滿特務。 會中,議員投票表決是否要接納 〈人權宣言〉,有235票贊成,49票 反對。接著表決是否續聘高俊明牧師 為總會總幹事,255票贊成,49票反 對。不認同總會的鐵票有49票!在 強力展現威嚇勢力的掌權者面前,整個長老教會見 證對〈人權宣言〉的認同和支持,也彰顯她的確是要 台灣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的教會。 總會年會召開的第一天(1978年3月28日)中午, 有一位中部布農中會的牧師急急忙忙趕來太平境馬 雅各紀念教會。筆者與他適巧相遇,他告訴筆者:國 民黨政府用一輛遊覽車載著50名要參加年會的議員 到台南高工,每人發放數千元(恕筆者已忘了確實

隊」。因為事情危急,筆者未及請教他的大名,立刻 轉告主任牧師王南傑,傳達給總會幹部和年會應變小 組。(註)

在總會年會討論是否接納〈人權宣言〉的過程 中,會場冷靜而熱烈。可是反對者的發言,益發引起 議員們內心的憤慨。其間,山地人華愛省議員發言: 「〈人權宣言〉妨害山地教會甚大,應否決。」那位 在太平境教會與我適巧單獨相遇的布農中會牧師站 起來說:「各位,剛才發言的人並不是總會議員。他 所說的不代表山地教會的看法。山地教會向來在困 境中傳道,在迫害中建設教會,我們已經非常習慣 了。」接著他用日語說:「我們願意捨命來保守台灣 基督長老教會!」

國民黨政府原來的「鐵票」應是50票,但是,顯 然這位原住民牧師不願被收買、被指使,而堅持以 上帝為主,從他們的行列分別出來。這是長老教會 發表〈人權宣言〉後,在隱忍和軟弱中所發出奇異並 閃耀的亮光。

對於長老教會應對國民黨政府的過程,有人說, 這是「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馬太福音10章16 節)的表現;有人以為,這是為保護那些未準備好接 受「台灣要獨立」的會友不得已的做法;有人認為, 這是抗拒黨國意識和優勢「中國文化」思考模式不 得不然的應對;有人體諒,這是在長期極權、情治統 治下自然會遭遇的挫折;有人諒解,〈人權宣言〉的 陳述,要到黨國權力消減、社會的開放和自由到了某 個程度,才能坦然呈現。無論如何,長老教會必須面 對〈人權宣言〉發表後所呈現自身的軟弱、畏縮、見 證力不足的真實面。 雖然如此,長老教會從未放棄「建立台灣成為新 而獨立的國家」的時代天命。她仍在民族自決的原

19 文走廊 藝 18← 教會與莫名的「外國勢力」勾結,誣指她有政治野 心,硬拗說她與「共匪」勾結。黨國政權已經判定長 老教會叛國、顛覆政府等罪名,只要她有一點疏忽,
是社會了然於心的事,也是有志之士共識、心照不 宣的事,情治單位可輕易取得相關資訊。他們對長 老教會的指責,並非無的放矢,長老教會很容易被
被抓到疑似與國民黨政府指控相符的把柄,或稍稍申 述「新而獨立的國家」的內涵,就要概括承受所有的 指控和欲加之罪。因此,見諸《教會公報》的言論, 常是避重就輕,避免落入「台獨—台毒」的陷阱,以 免陷整個長老教會和全體信徒於難以承擔的災難。 軟弱 面對國民黨政府和大中國主義者的圍剿,長老教 會的回應令人有似將詞窮、捉襟見肘之憂,有即將 陷入黨國當局所羅織的網羅之虞。台灣獨立本來就
殖民專制政權捉到把柄。 「以孫(中山)之矛,攻蔣(中正)之盾」和對 蔣及其黨國似褒實貶的做法,或許 可以保持與民主的連結,並與「台 『毒』」區隔,可是「尊孫」和「褒 蔣」的語詞,有時連教會人士都感 到刺眼。鼓勵信徒參加記念孫、蔣 的聚會,與1960年代為普世教協 (WCC)事件成立「反共推行委員 會」相似,意在儘量減少黨國政權 的懷疑、壓力和糾纏,以避免被其構
對的文字和「戰術」。 長老教會總會和相關單位曾否定就是「台獨」(已 被汙名化為「台毒」),也曾聲稱「成為新而獨立的 國家」的主張並不反對「反共復國」,只是一條新 途徑,係出於愛國之心,為國家 的前途著想,為努力爭取在國際 有獨立的國格而提出的主張。長 老教會不敢直接說「建立新而獨 立的國家」對台灣最有益、最有 利,也是促使台灣出頭天最根本 的途徑,要到〈人權宣言〉發表 將近十年了,才直接說出「獨立 是台灣唯一活路」。此言論散見 於1986年11月30日至1987年6 月21日的《教會公報》副刊《活 從未放棄建立台灣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的時代天命  路》,由林培松牧師主編,每期的專欄「路標」全由 他執筆。 〈人權宣言〉的發表並未得到全體長老教會和信 徒的贊同。長老教會作為民主(神學上,民主係根據 「以上帝為主」而得)、代議制、既多元又尊重多元
金額,應當不只1000元,可能高至5000元),指示
牧師為總會總幹事。這位「山地人」牧師利用午餐自
推諉。最明顯的例子是,從〈人權宣 言〉發表到美麗島事件後續,以及與 黨國政權長期應對,台南神學院院長 蕭清芬牧師屢次聲稱「長老教會不主張『台獨』」、 「台南神學院與美麗島事件無關」的言論,其實為的 是要保護長老教會和台南神學院。事實上,蕭院長是 《教會公報》非常重要的諮詢委員,經常建議各種應
他們在年會中發言反對總會發表〈人權宣言〉,並投 票反對總會接納〈人權宣言〉,以及否決續聘高俊明
由活動的時間來告知這個消息,然後匆忙離去「歸
時必需匍匐前進。 (待續) 蕭清芬牧師用文字和「戰 術」保護長老教會和台南神 學院。(圖片取自臉書粉專 頁「蕭美琴 Bi-khim Hsiao」)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9日~1月15日/3698期 圖為護教反共特別崇拜大會,台上 由右至左坐有盧祺沃、陳溪圳及張 靜愚。(相片提供/曾慶豹) 由林培松牧師執筆。(本路》每期專欄「路標」,《教會公報》副刊《活 報資料) 註 :有傳言,那50位被國民黨政府集中用遊覽車 載來參加總會年會的議員,他們做發表反對〈人權宣 言〉意見的「集訓」地點,在「台南農校」。這是以訛 傳訛。當時這位山地人牧師告訴筆者這消息,以及筆 者轉告王南傑牧師,都是單一傳單一;然後由王牧師 傳達給總會幹部和應變小組。其中或有傳達的錯誤。 但是,集訓地點確實在「台南高工」。再者,唯有筆 者能指出,告訴筆者50位國民黨員集訓這消息的牧 師,和在年會中批判反〈人權宣言〉言論的議員是同 一人。特此澄清。
則下,向這目標前進,只是有時必須保持緘默,有

應:求聖靈在台灣各地工作,讓不同族群都有機會領受祢的 恩典與福音。

啟:主啊!我們只是祢的僕人,不需要互相比較,

20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9日~1月15日/3698期 目向山 舉 舉目向山 求效率是科技時代衍生的文化現象, 科技進步的確讓許多產品在使用上更 方便、也更有速度感,而在這樣的時 空環境中,效率的追求也影響了日常的生活。 延續效率的思考,最常出現的是CP值的考慮 ──付出的代價能獲得多大的成果?只是,教會的 事工也能以這種思考模式來看待嗎? 拚命撒種就好? 主耶穌在海邊教導眾人,提到撒種的比喻。比喻中 指出,有人在撒種,卻遇到四種不同的土地狀況── 路旁、石頭地、荊棘地及好土壤,並產生了四個不同的 結果──被鳥吃了、長出苗卻被晒乾、苗長出來卻被 擠住長不大,及結果子30到100倍。之後,主耶穌向 門徒解釋,這是人們對天國信息不同的反應,包括不 相信、信了卻沒根基、信了卻受生活憂慮和財富誘惑 影響,及領受信息並且持守。在撒種的比喻之後,馬太 也記錄主耶穌繼續用「天國好像……」的比喻來談論 天國的主題。 回到當時的情況,以色列人並不是撒了種就不做什 麼。例如,在稗子的比喻中,有僕人來詢問主人是否要 除草;此外,他們也會用牛來犁田。那些聽耶穌講論的 人或許以為,耶穌是在說明撒種的人愚笨,不懂耕種 或不盡心工作。但主耶穌向門徒解釋此比喻時,說明 這是指眾人對天國信息的不同態度。耶穌藉著撒種的 比喻,指陳聽信息的人是屬於哪一種土地。他們已經 聽見信息,但能明白且持守上帝的道嗎?或者他們還 必須做好什麼預備呢? 在撒種比喻的兩段經文中間,還記錄了門徒詢問 耶穌為何用比喻講論。主耶穌的回答是,因為人們對 上帝國視而不見,明明看見上帝的工作卻關閉心門, 張世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馬太福音13章1~9節、18~23節 耕地 要 除草 撒種 與 主題:耕地、除草與撒種 【宣揚福音】 舉目向山 祈禱會 序樂:安靜心默禱 聖詩:新《聖詩》532首〈我認救主無驚見誚〉 聖經:馬太福音13章1~9節、18~23節 信息:耕地、除草與撒種 聖詩:新《聖詩》535首〈福音鐘聲啲大彈〉 祈禱:(請主領者帶領眾人用啟應的方式禱告,最後再由主    領者邀一位參與者帶領眾人完成該主題的禱告) 一、為自己教會的宣教事工祈禱 啟:感謝主!因信仰前輩的努力,我們現今能繼續服事祢, 應:求祢讓我們能用更長遠的眼光、更敬畏的態度,繼續為 祢做見證。 啟:讓我們教會向周圍的人傳揚祢的救恩和祢的愛, 應:就像當初祢讓我們經驗祢的愛,白白領受福音一樣。 啟:主耶穌!祢知道教會周圍的人心靈的空虛,祢也看見他 們內心的渴望, 應:
和撒馬利亞婦人的互動一樣。 啟:讓我們教會成為社區的光,成為上帝喜愛的居所、成為 萬民禱告的殿, 應:主啊!也求祢與我們同工,讓我們能向人分享祢的愛、 分享祢的榮耀, 齊:主啊!這是祢給教會的使命,是祢讓我們聚集的目的,
求祢賜我們智慧,讓我們知道如何和他們互動,就像祢
求祢仍然引導我們。 二、為台灣眾教會的宣教事工祈禱 啟:主啊!我們也為台灣眾教會的宣教事工禱告,
應:
啟:
應:
應:願祢的旨意行在台灣如同行在天上,願人尊祢為聖。 齊:主啊!懇求祢讓我們一生與祢同行,願祢的國降臨在台 灣這塊土地上。 三、為普世各教會在宣教的困難,求主記念與幫助 啟:主啊!全世界還有許多未信之民,特別是北緯10至40度 的地區,約有約有60多國幾乎沒有宣教機構或教會, 應:主啊!不論哪一個族群,都是祢所創造、所愛的人。 啟:求祢繼續在各地興起祢的工作,差派更多人參與宣教,
應:
啟:
對的困難, 應:不論他們在哪裡,求祢都與他們同在、和他們同工。 齊:求祢幫助他們憑著對祢的信心,有力量和智慧繼續為祢 不斷地做見證。 結束禱告: 請先唱新《聖詩》527首〈咱攏成做一家人〉, 唱完詩歌後,請主領者帶領會眾一起以誦讀〈主禱文〉作結
用新眼光來預備宣教 宣教是傳揚上帝藉主耶穌賞賜我們救恩的福音,讓 人在生命中能經驗上帝的恩典。如果我們與尚未接觸 福音的人是彼此陌生且毫無互動關係,如何將福音傳 給他們?如此,要如何讓聖靈與我們同工,來傳揚上帝 的福音?心理諮商的第一步驟是先建立信任,然後再 進入分享,這應該是教會可以學習的宣教策略,先讓 周圍的人願意信任教會,才有更多分享生命的機會。 在宣教議題中,「10/40之窗」是指北緯10度至40 度之間、最多未信族群的區域,其中有眾多信奉伊斯 蘭教、佛教的信徒,教會是否能藉由醫療、教育,甚至 促進兩性平等來建立他們的信任感?針對弱勢或貧窮 國家,教會可以提供醫療、教育和生活技能的培育。面 對台灣各族群,教會透過松年大學、弱勢關懷、生命教 育等社區事工,也能增加和鄰舍互動的機會。遭遇拒 絕是傳福音會面對的實況,而宣教能否成功的關鍵在 於我們是否仔細客觀地了解人們心靈的需要。 若要讓社區人們信任教會,教會內部互動也應該彼
所以才使用比 喻,不讓他們 直接聽見上帝 的信息。如果他 們能好好思考,應 該可以明白上帝的計 畫,可是這些人的心就 像石頭地、荊棘地,甚至路 旁,沒有預備好要領受真道。他們對上帝的誡命、對 上帝的工作,總是受限於自我的思考。 只要撒種在好土嗎? 回到比喻的內容,撒種的確可能面對不同的土地狀 況。那麼我們撒出福音的種子,期待什麼結果呢?用 這世代的語言來說,是否只要撒在CP值高的好土就 好?或用效率衡量撒種的結果?實際耕種或許如此, 但人心對福音的反應不同,難道都不用努力什麼嗎? 進一步來想,洗禮或聚會人數增多,就是福音事工大 進展嗎?事工一旦推動,就會立即看見人數增長嗎? 在事工推動前,我們還可以做什麼努力呢?難道宣教 目標,只有聚會或受洗人數嗎?如果只期待人數增加, 卻忽略福音傳揚對象所面對的實況,這是福音真實的 意義嗎?這是我們撒種的目的與智慧嗎? 鬆土、除草、挪開石頭,恐怕只是期待撒種後能有 好收成的預備步驟。當教會在討論宣教事工,是否有
因為祢是教會的頭,是眾教會的主,祢掌管一切。
祢的國度是合一的國、是永遠的國,祢是天國的君王,
讓我們即使教派不同,也能真實互相合作、彼此接納。 啟:讓我們為福音做見證,同心宣揚祢的公義、慈愛與憐憫,
應:讓他們成為祢屬靈的軍隊,在各地為祢做見證。 啟:父啊!也求祢記念在世界各地的宣教師或教會的事工,
祢是耶和華以勒的主,祢必預備、供應他們的需要。
我們求祢幫助在各地用心宣教的宣教師,祢知道他們面
束禱告。禱告後,請會眾各自默禱後再離開。 教會推動宣教事工的時候,內部的門徒訓練、教會 與社區更多互動、甚至教會獲得社區居民的信任,是 需要同時注意的事。因為有預備,我們可以成為有智 慧的撒種者,也能將原本要撒種的土地做好初步的前 置作業,培養出好土壤,得到更多結果子的機會。
此真實信任。正如主耶穌吩咐門徒要彼此相愛時,提 到眾人將因此看出他們是主的門徒,所以教會內部也 應該有宣教的預備規劃,這就是教會推動門徒訓練、 信仰操練與彼此相愛的目的。鬆土、除草、挪開障礙, 加上培育,可以讓撒種者更有智慧,增加好土地。即使 需要付出一些代價,但有更多創意的宣教方式,不正 是教會道成肉身、認同在地住民的意義嗎?
先做好福音預工?當教會要在社區推動事工,有先和 社區居民互相接觸或認識的機會嗎?有的教會或許選 擇逐家拜訪、個人談道,但有多少人會願意面對陌生 人?當教會要推動福音事工,如果參與的人對信仰還 沒有正確認識,可能產生什麼結果?教會想要追求增 長,內部卻充滿衝突與問題,這樣會成功增長嗎?
攝影/陳怡萱

幾乎沒有脫貧的可能。 難民R與丈夫分隔兩地一陣子了,丈夫在海外工 作,渴望經濟狀況穩定後,接全家人團聚。R在異鄉 獨自照養孩子們,每次做了丈夫喜愛的家鄉菜,便 會傳訊息或視訊通話。從R的臉上,我看見她對 丈夫的思念、堅強的母性和超越距離的愛。我

課程內容,為下一個服務孩子的機會預備。 最後,我很榮幸能帶著孩子們表演,在球場上揮灑 汗水,〈新的心跳〉是我想送給敘利亞朋友的歌,歌詞 說:「我們死而復活,我們失而復得,舊事已過都變成 新的。」這次的表演得到許多人回饋說很感動,我自己 表演當下也感受到聖靈的同在,以及與孩子們一同敬 拜的喜樂。 迎接挑戰

22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9日~1月15日/3698期
彩見證 雲 
文圖 楊光
破。原本我很害怕衝突,不愛多管閒事,很在意被人
度一次比一次更堅定,雖然知道自己的決策不會讓所
力做可以做的,把無法做到的藉著禱告交託給神。面 對隊員一次次不遵守團規時,我學習溫柔地解釋及回
就無法理解個中甘苦,所以提醒自己要謙卑,看別人 比自己強,自己的眼界還不夠廣,必須學習信任並盡力 配搭神揀選的領袖。我也渴望隊員能得到造就,即便 他們當下無法理解,也希望這些經驗和管教能成為他 們未來服事重要的養分。很感謝神透過隊長這個角色 磨練我,我也透過這個角色知道神真是重用我,在困 難中與神更親近,有更大的信心繼續向前。 整個過程下來,我覺得自己應變和調適的能力成長 不少。我感謝過去一年在神學院的裝備,讓我習慣安 靜在神面前自我覺察,好好管理自己的情緒,在高壓 中解套。我知道神掌管我們的工作,因而能夠享受變 動,為每天能夠服事充滿感恩,並期待服事到最後。 確立方向 離開難民營後,我腦中不停迴盪一個問題:「難民救 助工作太大、太困難了,從何做起?」我沒有解答,但 我想每個世界公民都可以盡一份心力,我想要動員更 多人投入各方資源,邀請更多人關注和參與。 就個人未來方向而言,因為這趟志工服事,我對於 接下來各方面的規劃都有更明確的方向,確立自己將 繼續在神學院和其他平台進修舞蹈治療,以便更好地 服事。我想成為宣教師,和神一起去沒有教會的地方 闖蕩,雖然可預期會置身在高壓環境,但那裡正是最 需要福音的地方。 雖然在團隊服事經歷許多摩擦,但隊員在各自崗位 上都有美好的服事,我也感覺與他們一同豐收。我期 待自己在團隊服事中能夠更加自在、自信,在領導上更 游刃有餘,在神給的位置上造就更多人。
與R的家庭建立了美好的情誼,將持續為他們 得著福音禱告。 J在敘利亞是大學生,是我第一個認識想 再回敘利亞的有為青年。他本科學的是建築,英文很 好,對政治有興趣,渴望有一天回國重建戰後的家園。 在他口中,沒有對戰爭和朝夕令改的難民政策怨天尤 人,反而積極地活出自己,發展更廣泛的興趣。 婦女救助會是BIRS的合作組織,已在地耕耘十多 年,幫助許多難民家庭在異鄉彼此打氣,提供衣物等 資源,更努力提供婦女們免費的課程,增加知識及就 業機會。看見這些努力活著的朋友們,一方面我渴望 有更多資源可以幫助他們,一方面我向他們致上最深 的敬意,他們是浴火的鳳凰, 如此耀眼! 2022 與難民共舞, 享受敬拜的喜樂 敘利亞難民志工服務 年7至8月,我透過國際組織BIRS (Bridge International Refugee Services)至土耳其做志工,接觸到許多敘利亞難民, 因而對他們有一些認識,譬如難民的生活也分不同階 段,有些的確還住在難民營,有些已經住在城鎮。土耳 其政府為了保護國民,無法讓難民享有一樣的待遇, 以致難民求職時受到許多限制。多數敘利亞難民來到 土耳其,因為學歷、經歷不被承認,只能先從事勞力工 作,一切從零開始。 難民群像 但我也從他們生命的故事發現很多驚喜之處。當他 們提及母國的生活,眼裡時常閃爍光芒,可看出他們 以過往和家鄉為榮。即便現實的環境令人無奈,仍然 有一些鬥士努力戰勝各種考驗。 新的心跳 五年前,我在一個分享會聽到講員訴說在中東服務 難民的經驗。看到難民受創傷後身體蜷縮、表情僵硬 的畫面,對我造成非常大的衝擊,也促使我不斷尋求 服事難民的可能。 在新聞媒體已經看到很多悲慘的情景,所以當我真 正來到這裡,只想記錄孩子的笑容。這裡非常荒涼,沒 什麼遊樂設施,我看見孩子們空洞的眼神,真的感到 好憂傷,我想陪他們跳舞,讓他們開心起來。我試圖開 發他們的肢體,但發現有些孩子無法明白我的指令, 也許他們的學習能力已有些受損。 難民的創傷不僅在身體上,更在心裡,影響身心各方 面的發展。這也是我這趟行程最大的目的──觀察難 民的創傷,明白下一步學習的方向。孩童是我最想幫助 的群體,我期待舞蹈治療(Dance Therapy)可以更切 合他們的需要。 第一堂課是肢體開發。我利用遊戲幫助孩子們自由 地舞動,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引導,他們從原本的害羞 到逐漸放開肢體,享受跳舞的喜悅。 第二堂課是情緒表達。對於情緒的表達,我們會有 既定的印象,譬如生氣會跺腳、難過會哭泣,孩子也 不例外。課程目的是期待孩子們重新認識不同情緒中 身體的感受及反應,進而理解身體、接納情緒及釋放 壓力。實際操作後,我理解這已是進階課程,無法上 一堂就有果效,所以預備返國後好好研究,重新調整
在志工團擔任隊長,是我此行最大的挑戰。雖然我 花了幾個月時間預備,請教他人和看書學習,但是當 同時必須面對外在環境變動及安頓隊員情緒時,壓力 比我預期的更大,要適時回應真的很不容易。 但也因此,我發現自己軟弱的個性也有極大的突
討厭,所以不想出頭做決定。但在服事過程中,我的態
有人滿意,但也有勇氣去承擔。我承認自己的有限,盡
應,嘗試說明我的困難,盡力去溝通。在不被理解和充 滿委屈時,我學習在主裡得到安慰和激勵,並再次饒 恕,用愛回應。 我開始能夠理解權柄領袖的帶領,不擔任某個角色
我與當地的救助機構一同來到非官方的難民營發送 醫療包、看診及陪玩,只見幾塊石板作為地板,釘上幾 根木樁,上面再加蓋防水布作屋頂……難民的生活條 件比我想像中遭糕,連多加蓋一塊防水布的能力也沒 有。住在難民營的朋友們各個灰頭土臉,因為這裡沒 水沒電。因為身分是非法難民而無法工作,他們無法 自力更生,只能仰賴救助機構發放食物及生活用品,

定的關係,「簡單的事情重複做,探訪不只是認 識新朋友,也是探望老朋友。」李瑋琦說,她們 足足努力了12年,才見到幾位起先態度不友善的 婦女來到了珍珠家園。 「上帝的同在幫助我融入服事的族群。」李瑋 琦表示,台語有八聲調,很不好學,但她仍嘗試 全場用台語分享信息,笑說:「很感恩參與的婦 女都聽得懂。」今年珍珠家園舉行中秋節聚會 時,她已經能夠流利地用台語說:「中秋節食月 餅,嘛要注意身材喔!」邊說還邊比劃著動作, 讓慣來形象優雅的她呈現反差萌,更是親切。

步步前行

終時都孤單一人,不免哀傷,但又為她們已經得救感 恩,「這給我莫大的安慰。」她語帶哽咽地說。 鑒於這幾位長者的遭遇,疫情緩和後,每週約有四、 五十位婦女聚會,李瑋琦便鎖定其中十幾位獨居長者, 持續與她們一一面談,轉介她們向社福單位申請獨居長 者的服務。李瑋琦表示,其實她們知道有些婦女始終無 法跟親人修復關係,但令人欣慰的是,「她們雖然缺乏 親人的愛,但上帝的愛深深感動她們。」

拓展國度

除了珍珠家園,李瑋琦跟先生也是內地會北部負責 人,肩負關心北部宣教師的工作,同時還要照顧家庭。 「服事若欠缺愛,遲早會枯竭。」李瑋琦說,愛是從上 帝而來,不是憑藉自己的能力。作為服事的人,對服事 對象展開全人關心,自己也需要全人照顧,所以她注 重健康飲食、運動紓壓和家庭時間,也享受休閒與休 假。此外,同工彼此敞開分享,可以成為工作上情緒的 出口,上裝備課程也是一大幫助。離開澳洲後,她也跟 一些好友、屬靈長輩和母會的牧者保持聯絡。 「要照顧自己與上帝的關係。」李瑋琦說,最重要的 是自己和上帝的關係,而且她深知自己從來不是一個 人,聖靈會幫助她處理情緒、思緒,還有一群為她代禱 的弟兄姊妹。

23 從澳洲到台灣,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9日~1月15日/3698期 彩見證 雲  重修與神連結路徑 專訪珍珠家園宣教師李瑋琦 採訪 盧誼芳 相片提供 李瑋琦 李 瑋琦是華裔澳洲人,曾經在 參加短宣時受聖靈感動,立 志有朝一日要全職事奉。她與丈 夫麥威廉有合一的異 象,先生也 曾於2003年跟內地會(今「海外 基督使團」)來台灣短宣一年,教英 文和參與台灣海外基督使團的事工。 婚後,李瑋琦與丈夫一起為宣教做準 備。起初,她白日上班,晚上在神學院受裝備。
然成形,她不只要來台灣,更要參與上帝重建萬華的 計畫,「上帝要修補破口,使這個地區以合乎祂心意的 方式重新繁榮,成為美麗。」她說。 漫長路途 2010年,李瑋琦和丈夫終於來到台灣,他們從語言 及文化開始學起。奇妙的是,她在台中聚會的教會所 在的12層樓大樓中,就有很多層經營八大行業,教會 因此設有24小時禱告殿,祈禱該區域能夠成為聖潔。 一年半後,李瑋琦到珍珠家園開始服事特殊境遇婦 女,雖是先前較少接觸的領域,但她順服上帝的帶領, 並不擔憂。一開始,她跟著阿真去茶室發福音單張、 送小禮物,難以置信地看到萬華的巷弄裡竟然小店林 立,住著那麼多人。她坦承,時至今日,每當進到黑 暗、老舊的巷弄探訪時,仍然需要勇氣,不免感到戰 戰兢兢,腦海仍舊有這樣的想法翻 騰:「為什麼有人會想在這種地方 工作?」她覺得自己好像誤闖他人 地盤一樣格格不入。所以,兩兩成 雙探訪成為彼此幫補很重要,「團隊 服事很給力。」 茶室畢竟是營業場所,宣教師需要敏 感度察覺對方狀況,避免造成干擾。這工作
她在政府社福機構工作,接觸對象包括邊緣少年、長 者、街友、家暴婦女,主要工作目標是促進弱勢群體的 就業機會。 從李瑋琦領受呼召到實際來到台灣,時間相隔十 年。她雖然對婦女事工一直有負擔,但起初知道內地 會在萬華關心特種行業婦女時,仍是感到驚訝不已。 之後,從創立珍珠家園的荷蘭宣教師阿真的代禱信, 她慢慢了解這個事工的重要性,「她們也是女兒、媽 媽、奶奶。」 來台灣之前的兩年,李瑋琦靈修時讀到經文:「你 的子孫必重建久已荒廢之處,你必重建歷代拆毀了的 根基;你要稱為修補破口的人,重修路徑給人居住的 人。」(以賽亞書58章12節,新譯本)服事的藍圖儼
完全無法求快,需要長期持續探訪,才能建立穩
懷方向服事,關顧婦女們的身心靈,也針對她們 的需求服事,有些婦女不知如何使用社會福利資 源,有些則是生病不看醫生單靠偏方,珍珠家園 成為她們對外的橋梁,連結到適合的地方。 逐漸地,珍珠家園成為婦女的另一個家。在這 裡,她們不用隱藏,可以自在地做自己,在團契 中彼此熟悉、互相扶持,分享食物、衣服。這日 小組聚會,一位阿嬤隔著三、四人的距離呼喚某 人:「你小等咧莫走,我有物仔欲予你。」她們不 再專顧自己,而是願意主動給予。 2019年疫情爆發後,有三位婦女雖沒有染疫,卻相 繼離世。她們都年老、貧困、孤單,其中一位長者林媽 媽跟孩子、孫子都不親近,卻喜歡和李瑋琦相處。每 次李瑋琦邀她主日時同去教會敬拜,她總會帶水果或 餅乾給李瑋琦的孩子。因為疫情的緣故,珍珠家園等 到解封後才能為她舉行追思禮拜,李瑋琦想到她們臨
除了宣教師走出去,珍珠家園也嘗試舉辦各種 活動,邀請婦女走進來,與她們建立關係。尤其 是母親節,李瑋琦會邀約婦女一同去教會慶祝, 提醒她們作為母親的尊榮。李瑋琦表示,婦女們 都有受到重創的過去,珍珠家園近幾年朝全人關
回顧過去十幾年,李瑋琦認為最大的收穫就是能更 認識上帝。「耶穌真的很偉大!祂服事的對象往往是社 會排斥的人。」她說,上帝尋找的是迷失、破碎的人, 而且祂是真神,倚靠祂就恢復喜樂。 這幾年珍珠家園聚會場地越發完善、服事團隊越發 穩定,婦女們靈命也越發成長,「上帝必成就祂自己的 事工!」在珍珠家園服事,讓李瑋琦實實在在見證上 帝如何拓展祂的國度!
24 性之旅 知 半線行, 在炕肉與肉圓之間散策 說彰化多炕肉飯,是因為這裡是農業 大縣,務農的人特別需要吃得飽又撐 得久,因此炕肉飯成了最佳選擇。縣 內七、八個鄉鎮都有叫得出名號的炕 肉飯店家,光是彰化市市區享有盛名 就有二、三十家,更不用說還有許多 無名的路邊攤。 經過精挑細選,我走向「泉焢肉 飯」,享用我的第一餐。只見店門口大
目睹機關車出扇形車庫 飽餐後,我走回彰化火車站,走上 陸橋向百年歷史的國定古蹟「扇形車 庫」前進。顧名思義,扇形車庫因各軌 道由車庫向外展開如扇子而得名。車 庫建於1922年,當時蒸汽火車只能往 前行駛,需要借助轉盤迴轉,車頭才 能轉向。火車頭經過長途跋涉後,回 到車庫休息、保養、再出發,是以車庫 有「火車頭旅館」之稱。 早期除了彰化,台灣還有五座扇 形車庫,分別在台北、新竹、嘉義、 高雄及高雄港,後來因著各種因素 而拆除。彰化扇形車庫也因為興建中 部電聯車維修基地,一度面臨拆除的 命運,最後在各界人士極力爭取下保 留,並在2022年由原先的縣定古蹟一 躍成為國定古蹟。 目前全世界的扇型車庫僅剩彰化 跟日本京都兩座,彰化扇形車庫有12 道,遠勝於日本的8道,應該更有資格 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扇形車庫為免費參觀,我抵達時, 幸運地剛好遇到站務人員在示範火車 頭如何出車庫。因為難得一見,引起 帶著腰花當文青 上了高鐵台中站的月台, 不是北上,就是南下…… 【莫桑の鐵道四季風物詩】 高鐵台中站→(台鐵區間車)→彰化 火車站→(散策)→彰化火車站→ (台鐵區間車)→高鐵台中站 紮實帶點軟Q的口感,除了肉塊還有香 菇、蛋黃。小肉圓已經夠好吃了,大肉 圓據說還加了干貝! 吃了再上,我再度走向彰化火車 站,然後逛進了小西街。這裡臨近火 車站,曾是全台成衣批發集散地,過 往繁華一時,商賈雲集,旅社、酒家林 立。隨著產業衰微,繁華已成過眼雲 煙,但經過藝術妝點,蛻變成另一番 風貌。入口處的裝置藝術《相釦》,以 布疋、拉鍊、鈕釦作媒材創作,隱隱向 昔日成衣產業致敬。打開鈕釦造型的 小門,裡頭有過往街景照片、彰化在 地詩人寫的詩詞與小西街歷史解說。 再往街巷裡鑽,沿途會經過紅葉大 旅社、醫生巷、青青的島獨立書店、台 鐵備勤宿舍等,熱鬧風華早已不若以 往,但人文風貌與庶民記憶讓人忍不 住駐足緬懷。據說女革命家謝雪紅當 年與革命伴侶楊克煌就住在醫生巷附 近,被圍捕時躲入暗巷而一度脫逃。 即使是斷垣殘壁,也讓人品出了時 代的氛圍。我望著一幢頹毀家屋裡的 裝置藝術,聽到隔壁傳來油炸的聲響, 接著炸魚的香氣撲鼻而來,彷彿過往 生活的古早昧還縈繞徘徊。走著、走 著,又聽到一幢家屋裡傳出日本演歌 聲,一位歐吉桑腳穿木屐、腰著腹圍 (Haramaki),頓時讓人走進時光隧 道。轉個彎,看見日治時期是高級料理 亭「高賓閣」的彰化鐵路醫院,彼時文 化界人士與社會名流聚集的場所,賴 和及杜聰明都曾光顧。現在裡頭販賣 各種舊時生活小物與二手書。 最後,我以木瓜牛奶與薏仁豆花作 下午茶,結束半天的散策行程。正確 來說,這次是帶著腰花養腰花吧! 人群不少的騷動,拍照聲不絕於耳。 扇形車庫旁有「戶羽機關車園區」, 戶、羽兩字合起來就是「扇」,那「機 關車」又是什麼?其實就是火車頭啦! 園區有迷你火車可乘坐,軌道約200 公尺長,深得小朋友的喜愛,此外也 販售文創商品和餐飲。期待文化資產 觀光化、民營化,引進不同創意,讓鐵 道文化走入常民的生活。 在小西街穿越時空 既然在彰化,早餐吃炕肉飯,午餐 吃兩顆肉圓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我 走到有超過一甲子歷史的「北門口肉 圓」,點了兩顆小肉圓,肉餡吃起來是 一日之計始於炕肉飯 次我到高鐵台中站,不搭高 鐵,要搭台鐵到彰化火車站 往返,來個彰化市半日遊。 彰化市舊稱「半線」,據說是早 年漢人對這裡平埔族「巴布薩」 (Babuza)的轉音,荷蘭人稱「費佛 朗」(Favorlang,即「華武壠」), 主要居住在烏溪(大肚溪)以南至濁 水溪之間的海岸區域及平原地帶。 彰化市的炕肉飯(爌肉飯、焢肉飯) 是我難忘的美味,如果要認真吃,可 以從清晨的早餐吃到凌晨的宵夜。聽 這 醫生巷。 青青的島獨立書店。 彰化鐵路醫院。 文圖 莫桑 北門口肉圓 。 炕肉飯當 。 
排長龍,內用與外帶客人川流不息。 坐定位後,我點了炕肉飯、香腸與蝦 丸湯。要如何形容炕肉飯的美味呢? 瘦肉不乾不柴,肥肉軟爛而不油不 膩,如果不是為了讓胃留些空間裝肉 圓,我真想再多吃一碗。

全) 、資訊工程師、※資通安全資訊分析師歡迎院內具有 ISO27001LA證照者報考、門住收費組-事務員、疾病分類 組-疾病分類師、環衛課-環衛員、運輸組-定期駕駛員、 警衛組-駐衛警察、體系供膳中心-廚師助理員、半職廚師 助理員、營建部(新建工程課)-工務技術師(員)、工務部- 工務技術師(員)、 科務績效中心-管理師、醫務行政課-秘 書、研究部-管理師、院牧部-關懷師、國際培訓中心(會議 廳)—影音整合管理師、採購中心-管理師、物流中心-定期 月薪工讀生、物流技術員、病歷管理組-定期行政助理、彰 基文史博物館-定期月薪工讀生、政府專案-91037/戒菸專

69年專業經營 值得您信賴 ●接待中心:台北市復興北路35號8樓之1 ●電話:02-2559-5228 ●園區座落:基隆市信義區六和街226號 免付費專線 0800-520-075 核准文號:基府社行壹字第0920027139號函 天 堂的住 家 摯愛的草園 陳宇全牧師 0933-903-328 離台北車站車程30分鐘 離基隆文化中心車程10分鐘 *阮的努力是促進台語文( 漢字+白話字)的普遍化 及實用化 聰美姐紀念基金會 www.chhongbi.org *阮的目標是充實台灣文化 內涵,興起台灣文藝復興 歡迎大家入網批評指教 內容有 「台灣青年」( 日文450期,附部 份台語文譯本) 「台文通訊」(117 期)「關懷台灣論 壇」「生活座談 會」及其他 財團法人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台中市十字園 埔 里 園 區 埔里園區園址:南投縣埔里鎮鯉魚路1-3號 園 區 電 話:049-2420229 台中辦事處:台中市中區民族路59號 台中民族路長老教會 服 務 電 話:0918-757970 / 04-22227683 *104 (董誠俊幹事) 中部唯一純粹基督徒納骨堂 / 專人管理維護 / 申請洽董幹事 申請入園及收費方式 維護管理費:2萬元 櫃位使用權金:(台中中會) 3萬元 (其他地區中會) 5萬元 本宗傳道人及配偶或家境清寒憑牧師證明經管委會同意免收櫃位費 夫婦有一方蒙主恩召,得同時申請。 電話 彰基醫療體系聯合招募 【主治醫師】:感染科、心臟血管內科、胸腔內科、胃腸 肝膽內科、血液腫瘤科、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過敏免疫風 濕科、老人醫學科、內科部重症醫學科、一般外科、神經 外科、重建整形暨手外科、胸腔外科、大腸直腸外科、外 傷科、外科部重症醫學科、兒童心臟科、婦產部、精神醫 學部、神經醫學部(神經內科)、皮膚部、眼科部、家庭醫學 科、安寧緩和療護科、牙科部、補綴牙科、口腔外科、齒顎 矯正科、牙髓病科(需具備牙髓病專科醫師證書)、復健醫學 部、影像醫學部(放射診斷專科醫師)、影像醫學部(具神經放 射專科醫師資格)、病理部、檢驗醫學部 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暨兒童醫院 【112年度住院醫師】外科、兒科、婦產科、放射腫瘤科、 急診醫學科、影像醫學科、牙科、口腔顎面外科 【111年度住院醫師】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放射腫 瘤科、影像醫學科、牙科、口腔顎面外科 【住院醫師】R1內科、外科、兒科、放射腫瘤科、口腔顎面 外科、R2內科、外科、兒科、口腔顎面外科、R3內科、牙 髓病科、口腔顎面外科、R4感染科、胸腔內科、腎臟內科、 內科部重症醫學科、R5外科部重症醫學科 【護理部】:護理人員病房單位、門診單位、門診單位(半 職)、放射科、高仁愛紀念病房(安寧)、籃瑪烈紀念病房(第二 安寧)、安寧共照、安寧居家、定期技術員(抽血隊)、健康管 理中心(具兩年行銷經驗)、內科部重症醫學科-(準)專科護理 師、一般人員、助理員、護送中心助理員、中央滅菌供應部 助理員、護理助理師、照顧服務員、定期時薪工讀生、定期 時薪工讀生(夜班)、健康管理中心-半職生理檢查技術師、佐 理員(照服員訓練skill mix) 【醫事人員】:中醫藥局-藥師、藥學部-藥師、心臟血管 外科-體外循環技術師、檢驗醫學部-醫事檢驗師、兒童發 展中心-臨床心理師(育嬰留停職務代理人)、腫瘤物理技術 部-醫學物理師、復健物理治療組-定期物理治療師(育嬰留 停職務代理人)、放射線技術部-定期醫事放射師、病理技術 部-定期病理技術師、定期細胞醫檢師、社會工作部-社會 工作師 【其他職類護理人員】:臨床試驗中心-臨床研究護理師、麻 醉技術部-麻醉專科護理師、心導管中心-護理人員、牙科 部-口腔衛教師、牙科門診組-護理人員、恢復室-護理人 員、腫瘤中心-個案管理師(癌篩)、心臟血管內科-個案管 理師、感染預防暨控制中心-個案管理師、中風中心-定期 個案管理師、內外科超音波室-超音波醫事技術師、心臟生 理檢查室-生理檢查技術師、睡眠醫學中心-生理檢查技術 師、復健醫學部-定期生理檢查技術師、肺阻塞卓越照護中 心-定期研究助理(A) 【一般人員】:切膚之愛基金會-照顧服務員(高仁愛)、 檢驗醫學部-助理員、牙科門診組-助理員、定期時薪工 讀生、心臟血管內科-定期時薪工讀生、放射線技術部- 事務員、院內計畫92546-定期研究助理(A)、院內計畫 92989-定期個案管理師、彰基非營利幼兒園-代課教保 員、資訊部-資訊分析師(軟體開發工程師、Web程式設 計、APP應用程式設計、系統管理、資料庫管理、資通安
26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 1月9日~1月15日/3698期 ‧ ‧ 線服務計畫/定期專案資訊工程師、政府專案-91045/失智社 區服務據點計畫/定期專案研究助理、政府專案-91052/罕見 疾病照護服務計畫/定期專案時薪助理、政府專案-91076/特 殊兒童及青少年視覺復能計畫/定期專案職能治療師、政府專 案-91077/科管局子宮內膜檢測儀與臨床試驗及其內膜容受 AI軟體開發/定期專案研究助理、政府專案-91078/護理機構 有效照護之全人護理與實證應用培訓補助計畫/定期專案研究 助理、政府專案-91701/探討黃耆Astragaloside IV治療第三 型脊髓小腦萎縮症之轉殖基因細胞、果蠅及動物模式研究/定 期專案研究員、政府專案-91773/乳房微創切除手術(內視鏡 及機器手臂)應用於早期乳癌患者之多中心多年期研究/定期 專案研究助理 【代招人員】:代招 彰化基督教醫院職工福利委員會福利 社-定期助理事務員、定期半職時薪人員、代招 彰化縣私立 彰化基督教醫院職工福利委員會附設托嬰中心-托育人員、 代招 鹿港基督教醫院-手術室-外科技術師、代招 員林基 督教醫院-手術室-外科技術師、代招 漢銘基督教醫院-手 術室-手術專責護理師、代招 南投基督教醫院-藥劑課-藥 師、代招 南投基督教醫院-護理部-麻醉護理師 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漢銘基督教醫院 【護理人員】:護理人員-加護病房、病房、門診、手術 室、洗腎室(有經驗者優先)、健康管理中心-兼職護理人員 【醫事人員】:檢驗課-醫事檢驗師、定期醫檢師、放射 課-定期醫事放射師、藥劑課-藥師 【一般人員】:護理部-照顧服務員、行政處-管理師、批價 組-事務員、總務課-管理師(具職安執照) 應徵方式:其他彰基體系分院詳細招募訊息,請見彰化基督 教醫院全球醫療資訊網(http://www.cch.org.tw/)/人員招募/ 招募訊息/職務訊息(報考醫師職缺,需具備推薦函並填寫醫 師工作申請表下載網頁。) 院區 電話 總院04-7238595 分機8344       雲基醫院05-5871111 分機3227 ● 政府立案許可(屏府民禮第0980063760號),係屏東 市九間長老教會所屬”室內納骨櫃位”墓園 ●一樓屬單人櫃位放置區,備有禮拜堂、家屬休息廳 ●距離屏東農科交流道15公里,大型巴士可直達園區 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日光園 歡迎各教會及各教派或個人洽詢 主委:高錦盛 長老0939376178 電話:08-7957496 傳真:08-7957260 地址:屏東縣高樹鄉泰山村山下路121之2號
新書介紹 網路書房 ■台南書房/總社 台南市東區青年路334號 電話:06-235-6277#163 ■台北書房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1樓 電話:02-2362-2747  ■台中書房 台中市西區自立街70號1樓 電話:04-2223-5801  ■高雄書房 高雄市三民區泰安街12號1樓 電話:07-322-0380  2023大齋期靈修手冊 出版|香港基督教文藝 定價255元 預購價 217 元 2023年大齋期(預苦期)為2月22日至4月6日,本書 提供40篇靈修材料,每天藉著經文閱讀、經文淺釋、 反思問題、禱文、行道指引,與主耶穌同行受苦之 路,切實悔罪、放下自我,活出基督為主作美好 的見證。 靈修 手冊 像耶穌那樣敬拜:寫給每位基督跟隨者的指引 作者|康斯丹絲.卓俐 定價470元 預購價 400 元 敬拜聚會在過去的五十年發生了巨大變化,這樣的轉變是 否使人對敬拜產生模糊不清甚至錯誤的印象?本書是一本 指導手冊,為可能從未聽過要如何敬拜上帝的平信徒而寫; 也關乎敬拜的門徒訓練,一趟轉化的旅程。 泰澤羅哲弟兄文選 作者|羅哲 譯者|黎珺瑜 定價425元 預購價 361 元 泰澤團體創辦人羅哲弟兄一生致力締造和平、對話與修 和,除了創辦修道團體、創作詩歌,也寫下不少觸動人 心的著作。編者精心輯錄羅哲重要段落和金句及書信、 禱文,有助讀者了解他一生的異象,盼望能啟發讀者建 立謙卑內省的靈性生命,繼而走上他那朝向和平之路的 旅程。 美善之境:我如此信、如此活著! 作者|黃笑雯 定價785元 預購價 667 元 作者從小熱愛繪畫和音樂,擅長以默觀繪畫、個人靈修帶 領靜修營及工作坊,專注默觀靈修培育。這本靈修畫冊以 繪畫、音樂表達信仰,盼望所有渴望愛的人被真善美的造 物主吸引,在「美」之中被神擁抱,回歸上主的愛裡。 聖者‧成全‧四條小徑 向非凡的默觀境界,進入與上主深邃相融的靈命頂峯 作者|黎嘉賢 定價605元 預購價 514 元 繼得獎作品《靈命操練八課》以後,黎嘉賢博士的新作啟 導我們探索更深層次的靈性更新,本書引介四位聖者:大 德蘭、勞倫斯弟兄、小德蘭、十架約翰,從他們的靈性修 為,提煉出讓我們跟隨修習的綱要和心法。 香港基督教文藝 預購85折 優惠至2/24 05032396 05032392 05032393 05032394 05200860 28 台灣教會公報  2023年1月9日~1月15日/3698期 02-2367-2067、 06-235-6277#152#134 02-2363-8084‧06-237-8882 MAIL/ ad@pctpress.org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