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所/ 70144 台南市東區青年路 334 號
TÂI-OÂN KÀU-HŌE KONG-PÒ
台灣第一份報紙
Since 1885
TAIWAN CHURCH NEWS
週刊
專題報導 4-5 版
擁抱差異 強化族群身分認同
教育傳承 達蘭埠感恩豐年
攝影/陳逸凡
【陳逸凡花蓮報導】阿美族達蘭埠部落感恩豐年節慶於 7 月 26 至
位於縱谷的達蘭埠部落由於需要採收金針,特地提早於 7 月舉行,是花
27 日舉行,首日舉辦阿美中會達蘭埠教會感恩節禮拜暨文化健康站上
蓮縣最早舉辦豐年祭。豐年祭期間除了可以喝到專為祭典釀造的小米
半年度成果發表會,由全體長老執事獻上豐收農作物揭開序幕,滿桌竹
酒,年輕人還可以在情人之夜透過贈送檳榔向心上人表達愛慕之情。
筍、香蕉、鳳梨、絲瓜、稻米等,感謝上帝看顧一年豐收有餘。
張英妹分析,有部分教會表明「教會不參與豐年祭」立場,甚至將其
在感恩節禮拜中,除了有達蘭埠部落旅外族人所組成的恩惠團契帶來
汙名化為與「邪靈」有關,其實是不夠了解教育與傳承文化的意義,更
精采獻詩及獻舞;文健站長輩更是卯足全力,搭配彩球及自製的阿美族
嚴重的後果是導致教會與部落生活脫節。若教會能夠發揮適當的功能,
傳統篩盤等道具,透過活力滿點的表演,完美呈現日常課程所學;禮拜
不僅可讓部落團結合一,也能夠幫助頭目教育年輕人,這是她過去 18
還特別邀請南華教會不老樂團上台演出,最後由達蘭埠教會牧師張英
年來積極參與部落豐年祭的原因,從中可以了解部落的需求與問題。
妹帶領眾人手牽手圍成圈圈跳舞,在部落長老的古調吟唱聲中,將活動 交棒給部落頭目王建城,接續部落豐年祭的另一波高潮。
阿美中會曾在 60 年前明文禁止豐年祭,達蘭埠部落在豐年祭尾聲時, 年輕人到家家戶戶「找酒喝」的傳統文化也因而一併遭到禁止。直到近
其中由南華教會牧師陳秀春率隊的不老樂團,是首次正式登台演出。
年馬太鞍教會帶頭恢復豐年祭,加上政府大力推廣,達蘭埠部落也找回
樂團組成背後其實有一段故事,起初有教會青年要求購買樂器,後來卻
豐年祭傳統。達蘭埠教會將感恩節放在豐年祭之前,就是要告訴部落信
因故離開教會,教會長輩們為了不讓美意荒廢,決定親自拿起樂器組團
徒,豐年祭的主要目的不是吃吃喝喝,而是高舉上帝,獻上感恩。
演奏,並取名「不老樂團」,經過一年的練習,如今演出有聲有色,絲 毫看不出初次登台的生澀。
大約 10 年前,部落青年想要恢復「找酒喝」的傳統,當時張英妹特 地召集眾人,說明喝醉酒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最終將「找酒喝」改為「祝
張英妹受訪時指出,豐年祭是阿美族的重要傳統,最重要的意義是傳 承與教育部落的文化,包括年齡階級的意義,目的就是要族人保護部落,
福巡禮報平安」,在保留傳統文化的同時帶來正面轉化。 「感覺好像是教會在主導豐年祭活動,其實不是,我只是站在教會的
敬老尊賢。過去達蘭埠部落曾在鄰近山上的天池養魚,平時眾人分組輪
高度提供建議。」張英妹認為牧師講話之所以有公信力,是因為平常就
流餵養,每到豐年祭時再捕撈分享給每一戶人家,可惜後來因為天池遭
積極參與部落生活,否則任何建議都只是鳴的鑼、響的鈸。不過她強調,
改建為灌溉水池,無法養出肥美的魚,這個傳統也隨之消失。
每個教會的情況都不一樣,每個部落的習慣也不一樣,達蘭埠部落的經
阿美族豐年祭,東海岸多在 7 月舉行,花蓮縱谷地區則在 8 月舉行,
驗不一定適用於其他教會。(相關事工分享見 16、17 版)
發行人/蔡政道 WEBSITE / www.tcnn.org.tw 投稿 MAIL / write@pctpress.org
索閱專線/ 06-2356277#134 客服 MAIL / service@pctpress.org 郵政劃撥帳號:31556011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台誌字第 1296 號
短波 MAIL / news@pctpress.org
戶名: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社
南區郵政管理局南台字第 901 號交寄登記證登記為雜誌交寄
歡迎索閱 ‧ 奉獻支持
2019 年 7 月 29 日~ 8 月 4 日
3518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