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9 No 50 jeudi le 第172期 11 Décembre 2014 édition Montreal 2009年12月3日
Vol 4,514-861-6319 No 172 le jeudi ads7days@gmail.com 3 déc 2009, édition Montréal
Journal Chinois Sept Jours·Seven 每周四出版 Days Chinese Newspaper 2014年12月11日 总第425期
【当代白求恩系列13】
http://septdays.com weibo.com/septdays ISSN 1929-6320 电话:514-582-6188 传真:514-761-1259 电子邮件:ads7days@gmail.com
回馈就是收获 ——访McGill大学医学院眼科专家陈展强
2014年10月12日至24日,第一次参加“当 代白求恩行动”的陈展强医生(Dr. John Chen) 受到了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人 民医院、贵阳医学院、河南省郑州市中心医院、 郑州医大第一附院的医护人员和病人的衷心爱戴 和热烈欢迎。陈医生自己也感触良多,他既为目 睹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次次发出“没有想到” 的感慨,也对自己有幸为祖国同胞效力而感到无 比的欣慰。 第一次听到Dr. John Chen的名字是在十年 前,一位魁北克老人为约到了Dr.Chen给自己做 白内障手术而感到幸运,特来跟我分享。 “什么?你是中国人,竟然不知道他?全魁 北克,不,全加拿大都知道他的名字。”我当时 嘴上说我又没有眼病,可心里着实为这位姓陈的 医生而感到骄傲。 七年前,我真的得了眼病,右眼视网膜裂 缝。为我做检查的大夫二话没说,叫我赶紧“去 找Dr. Chen!” 在我的心目中,这位大名鼎鼎的华裔专家一 定很老了,没想到一见面他还那么年轻。我立刻 提出采访要求,被他一口回绝。但从那以后,我 不放过任何有关他的消息,参加所有他出席的活 动。2014年9月,他终于接受了我的采访,也决 心参加我们的“当代白求恩行动”。
自强传统 1957年陈展强出生在台湾,他说:“我的 父母都是江南望族出身,陈家好几代出进士、中 举人。在有钱人家长大的他们49年去台湾时身 无分文,靠白手起家考上台大法律系,以优异成
■ 七天记者 胡宪 道人要努力,要对得起父母,不能浪费时间。至 于有没有天分,我也不知道。
喜欢挑战 1982年陈展强从医学院毕业,为什么学了眼 科?他依然回答坦率:“三十二年前医学院学生 没有现在那么大的竞争,我本来是想学外科的, 普外、心外都行,因为我不喜欢内科,觉得内科 没有着力点,给病人查出是什么病就完事了,缺 乏成就感。可那时候学外科要先当住院医生,而 住院医生常被教授呼来喝去地滥用,让我有一种 压迫感。年轻人嘛,血气方刚,不愿接受无理的 指使。我发现眼科、耳鼻喉科比较有自主性,于 是选了眼科。” 眼科还要细化,“我觉得普通眼科比较无聊, 每天做同样的事情,我喜欢有挑战性的、紧急性 的,因此选攻视网膜。首先,做视网膜手术接近 其他外科,迎合了我对外科的偏爱;(下转5版) 2014年10月14日,陈展强医生在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人民医院义诊 摄影:胡宪 绩毕业。我父亲在司法院供职,母亲从法官一路 升到高等法院担任庭长,还曾被评为十大杰出女 青年。1974年他们决定移民,先到了阿根廷, 可那里的经济实在不好,于是辗转来到魁北克。 这时的他们已经没有什么积蓄了,拿不出资本做 生意,更不可能在这里当律师当法官,只能再一 次白手起家,从底层做起。我父亲的第一份工作 是给工厂看大门,母亲在女青少年收容所里做 饭。而我为了贴补家用,在餐馆里当busboy(杂 工),又要洗碗,又要做waiter。每天下了课先
打工,空挡时间才做功课。后来我父亲自己开了 餐馆,我也上了大学,虽然仍要常去帮忙,但毕 竟是给自家工作了。” 陈展强告诉记者,他这一生受父母的影响 很大,特别是母亲自强不息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1977年,陈展强听从母亲劝告,报考了麦吉尔大 学医学院。 记者问:当着busboy还能考上著名医学院, 你是很有天分,还是靠“发悬梁、锥刺股”?陈 展强回答:我是典型中国家庭教育的产物,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