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05 2014

Page 1

Vol 9 No 30 jeudi le第172期 24 Juillet 2014 édition Montreal 2009年12月3日 Journal Chinois Sept Jours·Seven每周四出版 Days Chinese Newspaper 2014年7月24日 总第405期

Vol 4,514-861-6319 No 172 le jeudi ads7days@gmail.com 3 déc 2009, édition Montréal http://septdays.com weibo.com/septdays ISSN 1929-6320 电话:514-582-6188 传真:514-761-1259 电子邮件:ads7days@gmail.com

无意中到达了这一站 ——访加拿大皇家艺术学院(RCA)院士刘荣黔 2014年6月13日一早接到刘荣黔 先生的电邮,主题是“无意中到达了 这一站”,以删节号结尾;内容是分 享一个好消息:“今天收到加拿大皇 家艺术学会 (Royal Canadian Academy of Arts ) 的公函,正式通知我入选RCA 了。心中真是感慨万千,1967年来到 加拿大这土地上,经过快半个世纪的 时光终于吸到‘地气’了!正好前夜 捕捉到这些画面,恰可描述我现在的 心情……” 信中附了三张图片,第一张是湛 蓝的天幕玉盘高悬,轮廓清晰,沟壑 可辨,这等日月同辉的景象本就不易 碰上,更何况,正好有一架飞机以月 球顶端为跑道,昂首起航! 第二张和第三张都是后续的连 拍,不用我多说,读者自可想象…… 刘先生以往也有很多似有天助 的神奇作品。例如那年他路过池塘, 不过想拍一下池水的强烈反光。忽然 游来三尾金鱼,优雅地抢入镜头。 “咔嚓”一声,成就了一帧不可复制 的杰作。更巧的是,刘先生当时正为 一部法文新书构思封面,结果正是这 张,且唯有这张,恰如其分地表现了 他书中的思想。这部书的书名是: 《 L'espirit du tai-chi — Sentir que les poissons sont contents(太极之意 境——知鱼乐)》。 加拿大皇家艺术学院院士 (Member of Royal Canadian Academy of Arts,缩写RCA。这里译为院士是 经过向多方咨询后确定的,此封号是 沿袭英国的传统,与中国的院士概念 不同——笔者注),甄选严格,程序 严谨,是加拿大以国家名义对本国最 杰出的视觉艺术家授予的最高荣誉称 号,为世界所公认。自1880年成立, 百多年来,共有790余人获此殊荣。 难道他的RCA称号也如同那些照 片,“得来全不费工夫”?难道他今 日抵达的这一站,果真是“无意中”

刘荣黔先生和他最心爱的德产照相机 摄影:胡宪 攀上的高度? 六天后,笔者走进蒙特利尔西 山区刘先生寓所。绿茶红酒,书香墨 浓,一番无拘无束的深谈浅酌,让我 知晓了他从哪里来,停靠过哪些站, 76岁的他如今“从月亮上启航”,下 一站又将飞往何处…… 童年格局 外公影响 认识刘荣黔先生近20年了,也曾 用笔名发表过写他的散文,如“与智 者喝咖啡”系列。跟刘先生喝咖啡, 入杯的多是智慧,我爱保留他在纸巾 上随手勾出的草图和妙语,回家后再 接着品味。 早想对他做一次专访,可他不

让,直到“达到了这一站”,他才同 意把成果拿出来分享。他希望能帮到 他人也早日“吸上地气”,而更重 要的想法是,他构思了多年,已具雏 形,并因此得入院士行列的一个新的 摄影理念——即创主义(Swiftism), 需要更多的人参与。 我把访谈的切入点定为“一个人 的童年是否影响一生的格局”,因为 他信中的题目给我以人在旅途的动态 联想,因为他特殊的家庭背景涉及到 “运气”和“努力”的课题。 刘先生认为自己幸运地出生在一 个“背景相当好”的家庭。他祖籍浙 江永嘉(今温州市区),1938年生于 上海,因刘家信奉基督教,原名“荣 恩”。四个月后,战事打响,母亲带

他投奔时任贵州省主席的外公家,更 名为“刘荣黔”。 刘荣黔的外公吴鼎昌(1884— 1950),晚清翰林,民国初期著名 的银行家、企业家,新《大公报》投 资人和社长,曾任南京政府实业部部 长、国民政府贵州省政府主席、国民 政府文官长、总统府秘书长等职,国 共内战时期(1948年12月25日)中共 首批公布的第十七号“战犯”,实为 历史风云人物。 刘先生说:“我外公是把大清 银行改变成中国银行的第一任董事长 (当时叫监督)。抗战前蒋先生号召 ‘书生救国’,请社会上有成就的人 士出来做官,我外公响应。抗战初期 被任命为实业部部长、贵州省政府主

■ 七天记者 胡宪 席(1937年11月-1944年12月)。他 在任期大力兴学,贵阳医学院等几所 院校就是在那时创建的。我和母亲到 贵阳后就与外公同住。后来我们迁居 重庆上清寺,抗战胜利后经南京、上 海、香港,直到1950年去台湾定居, 一直都是和外祖父在一起,我的童年 受了他很大的影响。” 在刘荣黔幼小的记忆里,有几件 事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那时日本人轰炸,最大的目标 之一就是省政府,贵阳唯一的救火马 车就停在门外。警报一响,我们就躲 进抽干了水的池子里,被大人警告不 许哭,甚至被捂住嘴,说飞机听到会 朝这里扔炸弹……这种想哭又不敢哭 的童年记忆,影响了我的一生。” 刘先生一生尽量不买日本货,从 没有买过日本车。曾有一位哲学家问 他:你讲太极拳时总说“要放下”, 难道你就不能放下对日本的这种态度 吗?刘先生回答说:“我有许多日本 人朋友,但是一提到国家层面,从小 印在心头的那种恐惧就会涌出,无法 改变。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把这种心 态传给后代,因为时空变了,我们应 给后代更多的空间。” 刘先生小时候牙齿不好,又怕 看医生。外公对他说:你每次吃饭都 牙疼,这是小痛,是经常、持续的小 痛;而你看医生钻洞拔牙,是大痛, 但大痛后问题解决了就不再痛了。在 这大痛和小痛之间,你必须做出选 择。这里没有对和错,只要50%+1是 对的,就要去做。“外祖父的话让我 从此懂得,人必须做出决定。好的决 定和坏的决定,区别其实只有1%,有 时甚至不到,只有百分之零点零几。 所以你的决定是好是坏,就取决于这 1%的感觉。这段话影响了我一生的性 格,小到穿什么衣服出门,大到是否 浪迹天涯,在需要做决定时,我很少 犹犹豫豫,举棋不定,(下转5版)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