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FOLIO TKU ARCH EA1 LIOU MENG-JHE 劉孟哲

TKU ARCH EA1 411360208 劉孟哲 LIOU MENG-JHE GROUP 10 指導老師:吳黛艷 劉凱欣
目錄 前言-------------------------------01 第一題 折空間 ---------------------02 第二題 CUBE ----------------------10 第三題 砌築 -----------------------17 第四題 細部語法&空間對話 -------23 期末發表會 ENCOUNTER ---------32 木工營 ----------------------------36 助教題 灌注&刀片盒 --------------38
前言
在大一上的五題中,我從一個有熱情有目標卻缺乏經驗的新
生,經過了四個月的磨練, 成為了能在老師指導下,能靠自己完 成設計的建築生。
雖然在其中遇到了許多挑戰,有時甚至會懷疑自己是否適合建 築系,但每當完成一題,再回頭看時,都能發現自己無論是手工
或是設計方面,都有逐漸的在進步。
感謝黛艷老師和凱欣老師的指導,我在這學期學到了非常多 對於空間的解釋。
希望接下來我也能保持初心,繼續努力朝目標前進。
01
1
折空間
第一題
02

這幅畫是杜象的《下樓梯的女人》 ,畫中利用許多線條來表達動作的連續, 利用圓弧表示移動的軌跡,表現了動態感 。 而在作品中,希望能延續這種動感, 在利用多層次的線條表現動作殘影與身體 線條的層層遞,並將圓弧轉化為貫穿畫作 的曲線。 03 線條 畫作






線條 多面體 Figure-Ground 草圖 正圖 04


2.5D草模 2.5D正模 05




在製作3D模時,主要 都是先決定好最中心兩條 弧線的表達,再沿其連結 周圍物件,空間由曲線向 外發散。 06 3D草模 3D正模-2




07
3D正模-2 3D正模-3



08 3D正模-4





3D正模-5 09
第二題 CUBE 10
FRONT VIEW
TOP VIEW SIDE VIEW ISOMETRIC


TOP VIEW
FRONT VIEWSIDE VIEW ISOMETRIC
11
TOP VIEW
FRONT VIEWSIDE VIEW ISOMETRIC
TOP VIEW
FRONT VIEWSIDE VIEW ISOMETRIC


12
TOP VIEW FRONT VIEWSIDE VIEW
ISOMETRIC
TOP VIEW FRONT VIEWSIDE VIEW ISOMETRIC


13
TOP VIEW FRONT VIEWSIDE VIEW ISOMETRIC


TOP VIEW
FRONT VIEWSIDE VIEW ISOMETRIC
14


組裝爆炸圖 15




第三題 砌築 組裝 斷裂點 承重紀錄:十一顆紅磚 16
第三題 砌築
17



淡水河面波紋 我的cube主要是用旋轉方式排列,為了使這樣的 動態在視覺表現上能夠更加順暢,所以選擇利用水流動 的波紋來呈現「流轉」的效果。 在冷凍板上刻上凹痕 ,並作為模具,嘗試水波 紋的效果。 紋理 模具 18


top view side view front
isometric 我選擇在水平方向最外層的四個區塊上紋理,這樣 不僅不會使cube組合後看起來太凌亂,也能以足夠的力 道表達流轉的意象。 單元與三視圖 19
view


20 垂直組裝


水平組裝 21


22 21 成品
第四題 細部語法&空間對話
23



觀察對象 24




細部分析與三視圖 25





26 基地分析 我選擇光線作為分析對象,分 別研究三個時段的陽光照射方向與 陰影,發現系館入口鐵平台是受光 最多的區域,因此選擇作為我的基 地,希望在這個地方可以利用光線 來與人和基地產生互動。




模型一 27




模型二 28




模型三 29

ISOMETRIC 設計圖面 30 此裝置安裝在欄杆的角落,以木條做為欄杆的的延續,四十五度的金屬板剛好可以反射正午的陽光到旁邊的牆上,高度卻 不至於照進小木屋。 將七片單元約加上轉軸,再以繩子連結,使每片的轉動都能互相產生關聯,設置在木頭支架上,希望 透過人轉動金屬板,改變陽光經反射後產生的光影,製造自然、裝置與人的互動。
TOP VIEW FRONT VIEW



細部 以木頭夾住金屬片,金屬片間又加入塑 膠瓦楞板增厚,以此作為單元,並在上下兩 端加上鐵管與玉目,使單元能夠旋轉。接著 以同樣的方法,再以繩子作單元間的連結, 使在轉動單元時也會帶動到周圍的單元,產 生連續性。 31
期末發表會
32
ENCOUNTER



在製作一比一裝置時,意外發現基地會和大 四作品衝突,因此改變了部分的設計,完成後也 發現裝置比原本更增加了多樣性。 面對真實環境的挑戰 33 平面圖 單元透視圖 供人休息等待。 挖洞




成品-流光瞬息 此裝置安裝在欄杆的角落,以木條做為欄杆的的延續,四十五度的金屬板剛好可 以反射正午的陽光到旁邊的牆上,高度卻不至於照進小木屋。 將七片單元約加上轉軸,再以繩子連結,使每片的轉動都能互相產生關聯,設置 在木頭支架上,希望透過人轉動金屬板,改變陽光經反射後產生的光影,製造自然、 裝置與人的互動。 34 立面圖 透視圖 我想在此處放張椅子 TOP VIEW FRONT VIEW ISOMETRIC SIDE VIEW





真實光影效果 35
木工營 36





先利用二夾一的方式,產生一個梯形的單元 ,再將許多單元連結,依照基地產生型態變化。 木工營 37 以此手法進行串接,增強模型的結構。
助教題
38
灌注&刀片盒






1 39
2023.1.7 LIOU MENG JHE,MENG-J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