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3 創作報告

Page 1







摘要

前言

三個女人

溫存

日常之聲


現代的生活中交通、網路和飲食,因過於快速導致人們無法好好感受周遭的人、 事、物還有本身的感官。 在動態的生活中,有一種人們常忽略掉的靜。 這裏說的〝靜〞並不是無聲音的靜,而是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那種親切的靜。 都市裡車子的喧囂聲、風聲、叫賣聲、頌佛聲與報站聲…,當你漸漸熟悉這些聲 音時,發現精神與心靈都被都市中的聲音所包圍,擁抱不僅是身體之間的觸碰, 聲音也存在著擁抱。 關鍵詞 : 日常、擁抱、聲音、記憶


摘 Due to the speed of transportation, internet, and diet in the modern life, people tend not to feel the surrounding beings and their own senses properly. There’s a kind of silence that’s easily ignored in the dynamic life. The “silence”we talked about here is not the silence of the sound, is the keen silence in the daily life. The sirens of the cars, wind, the crying of vendors, chanting sound from the temple, announcing sound of the stations. When you are gradually familiar with these sounds, you will discover that your mind and spirit are wrapped by the sound of the city. A hug, does not plainly mean the touch of the body, it can also be the hug of the sound... keyword: daily. hug. sound. memory





大學就讀朝陽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雖然是室內設計但老師都是建築系的教授或是外聘在 外面有開業的建築師,在認知上面只有傳統建築的那條路。 跟大部分的人一樣從幼稚園到大學的求學過程,大學畢業後沒有甚麼目標,只是先在臺北 市立美術館當工讀生,在這期間剛好朋友想要讀研究所正在準備考試,心裡想不然我也來 準備看看,上網查了一些資料,也看了師資與教學方式,唯獨實踐大學對於建築有很多不 一樣的見解,也用很多不同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去體會並探索自己對於建築的理解,想不到 建築的領域涵蓋範圍那麼的廣泛,這對於我來說就像另一個世界,想要去瞭解與挖掘,促 使我開始實踐大學建築研究所的旅程 ......



三 個 女 人


以前外婆做衣服就是她謀生工具之一,沒有專業的訓練,只是替別人做衣服、補衣服爭點錢養家,媽媽說 那時候她很不懂事,外婆有錢給他們才幫忙,不知道當時外婆辛苦的在賺錢。媽媽可能也因為外婆做衣服 的影響,高中時讀有關服裝的科系,後來也僅此於在高中學習到的階段,沒有繼續往這方向前進。 我幼年時期是外婆帶大的,聽著縫紉機的聲音,期待著外婆會幫我們做出什麼樣子的衣服,雖然只是手去 觸碰過布料,就覺得外婆的味道已經在布料上,那時都會一直去聞外婆身上的味道,無法忘懷且深愛那味 道,至於衣服的樣式好像就沒有那麼重要了。幼兒園那時很愛和鄰居小男孩玩,每次都會不小心的有些挫 傷,使褲子上或衣服上的布破了個洞,外婆都會幫我把洞補起來,若是睡衣因為是自己做的都會用同樣花 色的剩布剪下來補。 當外婆離開我們時,外婆的衣服剛好收藏在我的衣櫃裏面的兩個抽屜裡,不時打開抽屜聞外婆的味道,可 能深怕自己忘記那既熟悉又陌生的味道,也回想起和外婆相處的種種。穿著外婆為我做的衣服,儘管只是 睡衣,也都讓我回想起外婆經過時間摧殘的雙手移動著布,手的溫度,輕輕的推向針線那頭,戴著一副大 大的老花眼鏡,腳踩著踏板使裁縫機運作的畫面,眼神專注盯著針、線和布,深怕自己不小心錯過了什麼, 或是手不小心滑掉了,車在布上的線就會不直,布也會跟著不在我們原本預想的軸線上行駛,外婆專注的 神情就是所謂的認真的女人最美。

對外婆而言,或許做衣服這件事情對她來說只是可以賺錢的工具,不知道當下在幫別人做衣服時外婆的心 情是什麼,對我來說外婆做的衣服,每件表面上裁縫線看似一樣,我們怎知是不是經過很多次的拆解和縫 紉,還有外婆經過多少歲月的痕跡在手上留存的傷口才有這件衣服出現。外婆做每件衣服的心情也不一 樣,有一些輕微的皺摺,或是裁縫線沒有那麼的直,但不影響整體,一些細微的改變,造就每件衣服的區 別,我也可以從這些蛛絲馬跡發現當時外婆情緒變化。 現在只留下外婆穿的衣服和做給我的衣服,雖然衣服都只是布做的,但是所留下來的回憶及味道是忘不掉 的,除了衣服的味道還有食物也記得外婆的味道,剛進大學已經很久沒有吃到外婆煮的食物,那時在一家 小吃店吃到一盤小菜,很像外婆做的味道,情緒上忍不住激動眼淚慢慢的從眼睛裡流出,懷念那味道更懷 念的是味道背後的那種溫暖。外婆做給我的衣服現在還有再穿,隨著時間一年一年的過去,外婆在縫紉機 前的景象越來越模糊,但心卻是永遠不變的想念。


媽媽在高中所學的現在都發揮在做自己穿的裙子上,陪著媽媽一起去挑布,布種類很多、花色很多、顏色 很多琳琅滿目,不知道母親是要選哪種材質哪種顏色的布?布對我來說只是平常穿在身上還沒經過加工的 東西,對於做衣服什麼樣材質的布適合做什麼完全沒有概念,看著媽媽挑布的樣子很乾脆利落,其實不怎 麼喜歡賣布的這個環境,走廊上雖然看似很乾淨整齊,但有種說不上來的反感,不知道是地板不對?店家 的擺設不對?燈光不對?人在裡面整個空間就是不對勁。母親終於挑好她想要的布,她所想要的其實就是 單一顏色不要有任何的花紋,看著她興奮、高興的表情,真像個剛買到新玩具的小女孩,那麼純真表露出 內心的情緒。 開始了她做衣服的旅程,桌上都會鋪上一層厚厚的墊子,先用可以畫在布上的蠟筆,在布上畫出分界線, 拿著布專屬的剪刀在剛買回來的布上裁切,剪刀剪下布的聲音很清脆不拖泥帶水,母親還會拿著一個裝水 的容器,水噴在布上再用熨斗燙過線會更直也不會翹,這是媽媽的『美角』,追求完美的她不論做衣服或 是任何事情都有一套屬於她自己的完美的方式,曾一度覺得這樣不會很累嗎?前面的步驟完成後就是開始 進入裁縫的階段,家裡的裁縫機不像外婆需要用踩的,而是踩在一個機器上,像踩油門一樣,往下踩它就 會運轉,經過媽媽的手縫了鬆緊帶,布自然就有了皺摺,自然有個波浪的弧度,做好的時候母親還會試穿 她剛做好的裙子給我們看,告訴我們:你們看我自己做的新裙子! 不知道母親在做衣服時,有沒有想念著以前外婆做衣服的日子,那時候又是如何去看布看衣服這件事情, 對母親而言,從小看著外婆做衣服,到高中自己也讀服裝的科系,多少會受到外婆的影響,可惜的是沒有 磨練到審美的眼睛,並不是說母親的眼光不好,只是沒有把眼睛磨練到很精。母親在做衣服的時候,其實 是很煩躁的,她可能沒有那麼喜歡做衣服吧?!不時的會發出不耐煩的聲音,這和外婆完全不一樣。我也 會在母親做好的衣服裡,尋找外婆的味道,尋找了幾次都尋找不到,還有問母親她知不知道外婆的味道, 她回答出來的跟我想的一樣:不知道,味道很難形容,直接拿外婆的衣服給她聞,但是這樣也不確定是不 是跟我聞到的味道一樣,但至少她聞到了一個味道,跟我說:這不就是衣櫥的味道嗎?


我剛好跨了兩代都是會做衣服,但這兩代影響我的卻不一樣,跟小時候成長有很大的關係,給外婆帶比較 親,母親以前有很威嚴,記得幼兒園時跳舞,一開始就是跟著大家一起跳,突然看到母親拿著攝影機在拍, 馬上不想要跳就站在原地不動,母親一直要我跳我都裝作沒有聽到站在原地手自由擺動,拍照時也都是假 笑對著鏡頭。喜歡去外婆家玩,當外婆來我們家就不想要她離開,都是用哭的方式送走外婆,只要外婆一 離開母親有時候就會亂發脾氣,搞得家裡雞犬不寧,可能母親工作壓力大情緒管理不好,和父親吵架時, 我都在旁邊哭,心裡覺得很難過,覺得母親有必要發這麼大的脾氣嗎,幾乎天天都有狀況,洗個澡也會聽 到外面母親大聲咆哮的聲音,沒有兄弟姐妹可以互相依靠,只能自己流著淚,事後還要什麼事情都沒有發 生一樣,小時候就是母親說什麼,我都是反著做,不想要依照母親的方式。到了小學六年級,某天和班上 男生吵架,雙方家長都知道,男方被自己的父母親逼著打到家裡跟我道歉,也把電話給母親聽,當時真的 嚇壞了,邊哭著吃晚餐,原以為母親會痛斥我一番,吃完晚餐除了沒有罵我之外,還騎著摩托車晚上帶我 去買衣服,家人很少吃完晚餐還出去蹓躂,今天特例不管是母親的脾氣還是外出,都讓我很難忘,這件衣 服對我來說不只是衣服而已,它還是母親原諒我的禮物。 大學時期,到外面讀書,第一次突然發現要留在台中讀書,沒有辦法跟父母回臺北,第一次如此的彷徨, 當時和那時的朋友出去逛街,突然想起我沒有辦法和母親一起逛街,當時朋友想要安慰我他可以陪我逛, 但我的眼淚已經流下來,腦袋裡面一一浮現和母親一起逛衣服的景象,雖然長大衣服大部份都是自己挑 選,但偶爾母親會看到我沒有看到且是好看的衣服,這些在 model 身上的衣服和用衣架掉掛起來的衣服, 雖是第一眼看到的,但浮現的卻是從前和母親看衣服的場景。


外婆和母親在不同時期給了我不一樣的情緒,衣服讓我想起了這些故事,它不是我們所想到的只是塊布, 這些布從我出生到現在扮演著不一樣的角色,衍生出不一樣的故事。在做衣服的過程中,兩代的差異因為 個性不同,過程中的情緒起伏變化就有天大的差別。外婆的一生其實很苦,記得小時候有外公打外婆的畫 面,我在旁邊哭邊喊不要打外婆!外婆的脾氣很好,但唯獨有一次我惹她生氣、難過,那時候是小學一年 級,在我們家裡和外婆一起去廁所照鏡子,那時候童言童語,只是把自己看到的感覺說出來並沒有想這麼 多,我只是說:外婆你好像猴子喔!外婆整個很難過都快哭了,之後媽媽就罵我說為什麼要說外婆像猴子, 我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我不覺得這是在罵人,只是把我自己的感覺說出來,並沒有什麼意思,心裡想好 像真的傷外婆很深,抱著外婆聞著她的味道,輕輕地跟我說,沒事了只是那時候聽到太傷心,外婆用她做 衣服的雙手摸著我的頭,事情就像沒有發生一樣。



碩一時,上顏忠賢老師的美學課,有部分的腦袋被打碎,對於我來說好像打開了一點點內心深處的某 個開關,但還不太能夠跟得上老師的思維模式,畢竟已經習慣的模式生活了 20 幾年,沒有辦法一下 子就完全的被打破,可是有發現自己有些微在蛻變,期末時打了《三個女人》這篇文章,一個人不論 是行為或是思考上跟原生家庭有密切的關聯,而我是外婆和母親影響我最深,越長大自我意識越薄 弱,一方面想要逃出一方面又被困住,我該如何逃出又要從何逃出,是被甚麼困住還是其實根本沒被 困住 ? 剛好碩二時,上包涵宥老師的專題研討,經過碩一的美學課,更容易進入狀況,一樣繼續在尋找自己, 如何把自己表現出來,主要作品都是影片居多,只有少數不是影片的作品,其中一件作品就是這件衣 服,利用家裡的剩布拼貼做成的,我挑選與排列而母親幫我把它們縫合起來變成一件完整可以穿的作 品,個人也很喜歡這件作品。 經過這兩堂對我很有影響的課程之後,回想起文章內容與拍的影片,慢慢發現其實根本沒有被誰困住 也不需要逃,而是自己設置了框架與預設了立場,曾經的過往反而可以拿來運用與創作,例如這件衣 服,和母親一起完成使作品更有力量。這讓我不會再排斥面對,反而過去變成根,希望運用創作給他 養分讓他越茁壯,接下來一個是設計題目一個是畢業設計,都是以外婆為開始做發想。





這學期的設計題目是 : 記憶 我把和外婆的記憶變成溫度去操作,因為外婆生病時,大家都說她可能連親戚都有點認 不出來了,那時走到她的病床旁,手去握著外婆的手,她只說了 : 妳的手怎麼這麼冰 ! 這句話差點在大家面前流淚,可能對於大家來說只是很單純的一句話,可是這句話的背 後隱藏著我和外婆相處的密切關係,也因這句話知道外婆沒有不認得我。 回想起和外婆的相處 : 不定時的擁抱她、親吻她的手、睡覺時牽著手和聞她身上的味道, 若外婆比較晚回家時,雖然我躺在床上,但只要聽到開門聲馬上 會衝出去迎接她。 我們肌膚觸碰的次數很頻繁,互相可以感受到對方的體溫,除了體溫之外還有外婆以前 親手做的衣服,布上面還有一些資訊的痕跡,看到那些痕跡就想到當時外婆跟我說的話 語,也是另一種溫度。



線可以串起有形和無形的事情,就像是那件衣服,它對我的另一個意義就 像是串起三代精神上的連接。 運用線去縫紗布與紙,有時輕有時重,看著在縫的同時產生皺褶,有個力 量使他們聚集或分開。


逛街廣場

在都市中,跟縫線一樣, 也存在著力量改變原始 的網格,看的見 & 看不 見,無形 & 有形。 用縮時攝影的方式,找 了四個場所,分別是公 園、車流量大的十字路 口、遊樂園中的旋轉木 馬和逛街廣場,去畫出 軌跡,這些軌跡代表著 這個場所的痕跡。

公園


十字路口

旋轉木馬











日 常 之 聲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