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映 淡水地區美術館 黃士豪




目錄 基地分析 3 5 10 設計概念 模型發展 彩現與圖面 11

基地分析 自然 道路 社區 社區產業 歷史建物 藝術產業 餐廳小吃 五虎崗 茂密樹文化路 稀疏樹 中正路 小徑 淡水河口 自然地景 紅毛城 五虎崗由鳥啾埔、頂埔、崎仔頂、大田寮 鼻頭崙層層堆疊而上。形成獨特的山上 城市型態 基地上方臨北的主要道路。平時車流較大 人們通常都在這裡乘涼此地人行道較窄 這裡的駐足人數不多,美化用途 老街內的道路,車流較少,限定大行車無 法進入 基地旁邊有一小逕。可以從老街直達文化 路 遠眺觀音山的淡水河口。相鄰出海口引此 這裡的日落美景吸引許多觀光客前來。 在河的兩岸形成了最早的都市。成為淡水 最初發展的時間軸線。 小白宮 齊柏林空間 德忌利士洋行 淡水藝術工坊 街頭藝人 藝術產業小舖 餐廳 攤販 咖啡廳 老街小吃 綠帶與遮蔭道路系統 3






4 動態與靜態活動 樹蔭:水岸、休憩與人的聚集 觀賞層次 (靜態) (動態) 參與層次 淡水老街_現代文化&歷史的共存 淡水藝術_動態與靜態的共存 淡水地域的印象_衝突的共存





5 將美術館的核心價值確立,以社區為 介入將藝術以低調的姿態還給地方文 史與社區 再設計每個介面的手法。已開放、介 入、自由穿梭與觀景為手法。 布置常設展,建立三大展區,群象與 自然人文藝術。 依據基地尺度的分析,將活動帶入、 將人群接觸與自然的引導 自由穿梭模糊內/外,穿梭在藝術/展覽/休憩之間 美術館介面 自由穿梭美術館中間休憩 都市介面 開放展覽 靜態的逛街與動態表演的過渡 不同的尺度控制展覽與活動的觀景 展場介面 引導與周遭環境 設計手法 地方文史社區活動 藝術活動 藝術群像 畫廊與雕塑展 攝影 自然景物 繪畫 人文氣息 自然景物 人文氣息








6 次入口 開放影音區 主入口 開放空間 展覽空間門廳影音 大廳 開放空間 門廳影音 大廳 特展展間 人文展間 自然展間 人文 自然 大廳 休憩空間 停車場 典藏/辦公 剖面設計









7 剖面架構

8 概念模型







9 外觀透視




10 內部透視


11




12



13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