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敬庭 2022 2023 作品集
卓敬庭
CHO,CHING-TING
2001/11/09
南投埔里
學經歷
就讀中興大學景觀與遊憩學士學位學程,二年級時在李盈潔 老師的指導下執行111年度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時更專注
於環境與人之間的關係與互動;暑期在工程顧問公司實習時 也理解到使用者才是設計案的主人。目前執行中的畢業設計
在董建宏老師與郭維倫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更貼近使用者且 考慮環境心理學的農村社區規劃設計。
2023–2024|第十屆景觀新秀展 中興大學 總召集人
2022–2023|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
2022–2023|景觀系學會 副會長
2022 暑期|鼎晟工程顧問/鼎昕景觀工程公司 實習
2020–2024|國立中興大學景觀與遊憩學士學位學程
2017–2020|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
競賽經歷
2022|第四屆景觀設計教學暨成果研討會 佳作
2022|第四屆景觀設計教學暨成果研討會 佳作
2021|農村深度體驗場域再造設計競賽 佳作
2021|原生植物景觀設計大賞
活動經歷
2023|景觀週展覽 總召集人
2022|四系聯合耶誕晚會 美宣組長
2022|聯合宿營 美宣組長
技能
建模渲染
簡歷 0
AutoCAD 設計軟體 Illustrator Photoshop SketchUp Lumion ArcGIS SPSS Dimension
InDesign
統計分析
2023|跨年晚會場域規劃設計
2023|燈會活動場域規劃設計
熠藝 台中光節
2022|綠川中興大學段空間規劃設計
川行脈動
2022|立法院省議會民主公共空間重構
民煮食帶
2022|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劃
以台中綠川為例
5
目錄 目錄 0
新年呱呱樂
都市水岸遊憩空間與民眾偏好之研究—
1
3
6
7
基地區位
課題與對策
過度施放煙火 影響環境
改以燈光秀跟音響 營造氛圍
利用校園特色-鵝
學校與周邊居民缺乏連結
縮短居民、師生的距離
校園內人車動線混亂舉辦活動期間以人行為主
校園現有建物、空地 較為破碎
藉由動線引導 串聯破碎資源
單一舞台人潮壅擠增加活動據點分散人潮
年份∕2023
跨年晚會場域規劃設計 分工負責∕大圖製作 概念發想 概念圖繪製等
從空間分析找出使用者聚集點
與可操作開放空間並分類其性質
輔以動線分析規劃跨年當天之
活動據點分布與出入動線
基地位於台中市
南區 國立中興大學
概念圖繪製等
設計構想
期望以基地特色–鵝串聯起初入中興大學的學生 從破壳的懵懂 成長至茁壯
展翅高飛
成長 懵懂
設計手法
以科技手法將使用者的焦點連結到自然環境 扭轉科技是割裂人與自然的想法
自然
色彩計劃
我們可以成为自己想要的任何模樣 最後展翅高歌 幻化成自己想成为的人 從空間分析找出使用者聚集點 與可操作開放空間並分類其性質 輔以動線分析規劃跨年當天之 活動據點分布與出入動線
虚擬實境科技 光雕科技 無人機 刮 人類
整體設計以基地特色–鵝为主軸 並使用湖水藍與鵝毛的白作为主要色調
1
平面配置圖
在以往跨年活動中進場與散場分散人潮是一大課題 本設計期望在校園中增設符合基地主題的裝置藝術 與活動延長來達到空間與時間上的梳理人潮
設計發展
G 羽鵝同行
擷取鵝的羽毛元素
A 呱呱在上 H 地呱球
以鵝的成長過程三階段作主軸
在入口旁的校園建物上佈置大型鵝 進校園前就能感受到主題氛圍
在操場上設置可推動的大型充氣氣球 增加互動性 吸引親子客群
D 今晚玩很嗨 鵝且不菇單
以校園原有的香菇裝置藝術 結合主題鵝的概念製作新的地景
B 呱疊綿綿
呱疊綿綿 面部以可觸摸互動的螢幕製成並堆疊起來
地景藝術 光雕區 舞台區 市集 夜市 廁所 050 150 M A B C D E I J K L M F G H F G I J 霧裡看呱 呱母相看生日蛋呱 羽鵝同行 A E B C D K H 呱呱在上 呱疊綿綿 地呱球 呱呱志氣不能輸 今晚玩很嗨 鵝且不菇單 你要不要喝 哈密呱 靡靡呱音 L M 波呱粼粼 展翅呱飛
E 你要不要喝哈密呱
在學生餐廳旁設置飲料杯造型的地景藝術
C 呱呱志氣不能輸
結合校園原有方型堆疊裝置藝術設置堆疊的鵝
2 今晚玩很嗨 鵝且不菇單 你要不要喝
J F B G I K A H E L D C
台中光節
燈會活動場域規劃設計
年份∕2023
分工負責∕概念發想 建模渲染 意象圖標設計等
基地區位 周遭歷史人文盤點
台中市 北區 台中公園
基地分析
人行動線
外部動線 人行空間
停車空間
綠帶
藍帶
燈光不足處
燈光分布
全區皆有燈光照明,中興堂前及氣象局
旁部分路段損壞造成光線不足
課題與對策
基地缺乏一個核心主軸
結合人文藝術和歷史文化元素 作為本次燈會的核心要點³
過去燈會之燈具作品常 被丟棄閒置、無人認領
民國時期(2000)
基地周遭承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歷史記憶 其中儒考棚為傳統學術文化重要角色 因此我們擷取科舉考試之元素藉此讓更多人了解其意義
設計構想與手法
《說文解字·火部》 「熠,盛光也。」
藉由人文藝術結合傳統文化以及科技 創新的應用,讓使用者於燈會活動內 除了欣賞燈光藝術品外,參與不同以 往的台中光節
設計元素轉化
將傳統文化鋼管舞的元素 抽取,設計為新穎燈光技 術裝置,更新人們的想像
蝴蝶破繭飛舞 展現中市的蛻變與創新
將作品設計為常駐 留予公園使用者後續使用
月光蘊含中市的明亮圓滿 基地內作品設施皆以圓形 作為主要形狀設計
且使用者多元
利用多元文化特色 串聯營造舒適使用環境
台中公園原有水景作為載體 配合主題意象設計作品燈具
台中公園歷史悠久
原基地鋪面設施老舊損毀
結合燈會進行其更新設計
?
日治時期(1900)³ 民國時期(1947)³ 日治時期(1903-1908)
鐵道 綠空廊道
帝國糖廠 刑務所
台中州廳
儒家科舉一改既定嚴 肅印象,進行場域及 活動的體驗轉換 台中市市花-山櫻花 與燈會活動進行融合
分區意象圖標設計
意象圖標設計等
傳承區
古韻重現 文化共舞
啟蒙區
日月引源 湖畔啟航
破繭區
破繭化蝶 擁抱新生 綻放區
華光綻放 奇景盡展
作為主要形狀設計
啟蒙區
日月引源 湖畔啟航
#波浪|水生萬物 萬物歸於水 #圓形|圓滿
破繭區 破繭化蝶 擁抱新生
#蝴蝶 |蝴蝶破蛹的變化 開啟轉變之門 #育嬰袋|基地包容著多元族群 增進文化交流期望能展翅高飛
傳承區
古韻重現 文化共舞
#火車|由鐵道而生的城市記憶 #拉鍊|歷史與地方人文交織 現代與傳統相互融合
綻放區 華光綻放 奇景盡展
#花苞 |此區以花為主要元素 #盛開的花|元素各具獨特性 展現其光彩
3 燈會活動場域規劃設計
因此我們擷取科舉考試之元素藉此讓更多人了解其意義 民國時期(2000) 儒考棚 儒家科舉一改既定嚴 肅印象,進行場域及 活動的體驗轉換 台中市市花-山櫻花 與燈會活動進行融合 台中公園原有水景作為載體 配合主題意象設計作品燈具 月光蘊含中市的明亮圓滿 基地內作品設施皆以圓形
燈會主燈–龍花富貴
.水孕育了花,而龍在花蕊中破繭而出展示生命的 力量。臺中孕育了自然、人文與藝術,各元素結合 形成了【綻放】的臺中
.花卉於春天中最具代表性、並象徵著綻放和生命 的力量的,作品結合了台中的市山櫻花作為設計。
.將龍的形象與綻放相結合,表達出生命力、活力 和希望的概念讓龍的身體和燈光一起呈現出繽紛的 色彩,綻放出美麗的光彩。
入口月光 A
尺寸:10 * 10 * 6(m) 材質:鋼管、粉末塗層、壓克力玻璃面板、分光膜
浪花森林
D
036 12M
B
尋霧迷蹤
怦然新動 C
尺寸:5*5*4m 材質:tpu布料、鋼架 模擬植物膨壓形式的脈動 夜晚隨時間微幅改變花瓣裙擺的收合及光舞效果
韻華流光
F
擷取本土鋼管表演之元素 蘊華代表著價值
花韻綻放 I
森林中的球作為花苞垂掛的布幔代表香味 觸摸會改變顏色及聲音達到觸覺、聽覺與視覺的互動
K L
用柔軟的網子交錯成花朵綻放的意象 顏色以台中公園內的開花植物為主
提燈設計 J 漣漪波光 薄霧具有無邊界之含意 用以代表包容多元不同文化群體之意象
以花苞與香味為概念
E
花舞奇境 H 036 12M
結合傳統特色辦桌文化塑造多元功能性空間 熠藝台中光節期間於此舉辦美食饗宴讓更多人體驗文化
微光辦桌 G
而流光則是期許大家成為最閃耀的光芒
破繭化蝶,擁抱新生,不同角度及語言之間不再有隔閡
造型以台中市市花的山櫻花結合在地古燈籠舖 以衛星定位與投影使用者於服務台領取後 可於展區內體驗新舊融合的指引系統
啟蒙區傳承區破繭區綻放區臨主燈區 活動主LOGO
破繭新生
尺寸:5.0×5.0×h3.8m
材料:鋼構 破繭化蝶,擁抱新生,不同角度及語言之間不再有隔閡
陽煦風韻
尺寸:3×10×H3m
材料:白色輕鋼架、風鈴
02040 80M A A’ B B’ C C’ E E’ 公園路 雙十路 精武路 A B C D E F G J K L H I
提燈設計
使用行為多為運動與休息 平均分布於基地內差異較小
使用者分析
使用者分析 植栽分析
動線衝突點 人行動線 車行動線
基地北段與南段 分別有動線衝突點
主要樹種為黑板樹
開花植物有洋紅風鈴木與阿勃勒
年份∕2022
绿川中興大學段空間規劃設計 分工負責∕模型製作 硬體設計 動畫製作等
基地位於台中市南區 綠川中興大學周遭段落
課題與對策
河川氣味與蚊蟲問題嚴重 透過自然濕地達成水質淨化
人車動線衝突造成危險 將人行與自行車空間分開
綠地與河川關係薄弱 增加親水區域與裝置,加強人與自然的互動
設計概念
水稻田歷史地景區
河川連結了民眾與水岸環境的情感 應該讓人更貼近河岸而非隔離所以將主軸定為水岸縫合
5 0 100 200(m) 增加親水區域與裝置,加強人與自然的互動 雨水花園監測塔 基地位於台中市南區 綠川中興大學周遭段落 川中興大學段空間規劃設計 動畫製作等 應該讓人更貼近河岸而非隔離所以將主軸定為水岸縫合 雨天時收集雨水 艷陽高照時灑水降溫 實時顯示儲存水量 以科技達成人與自然的互動 雨水花園/水稻田歷史地景區 雨水花園 溼地生態復育區 水稻田歷史地景區
立法院省議會民主公共空間重構 年份∕2022
分工負責∕大圖製作 概念圖繪製 設計發想等 基地分析
基地位於台中市霧峰區 立法院民主議會園區 基地內多閒置綠地 建築目前為博物館與餐廳 基地內動線混亂多人車衝突
烏溪引水 民主教育 農業教育 環境教育 防淤沉沙 分水取水 農田灌溉 枝條/稻稈 再利用 果園農作 產生農業廢棄物 環境永續
設計構想與手法 植栽計畫 大里市區 霧峰市區 往南投 1KM N 路網 水系 景點 基地 往台中市區 1KM 3KM 人行動線 人行節點 車行動線 車行節點 運動 遛狗 停車 用餐 登山 參觀 芎蕉 寶島蕉 台蕉1號 青殼龍眼 紅殼龍眼 粉殼龍眼 果樹區 大喬木區 稻田區 棕梠樹區 DEC NOV OCT SEP AUG JUL JUN JAN VOTE 0153060 N 0153060 N 0153060 N
將基地部分規劃為食農教育園區 種植在地不同品系的果樹與稻米 錯開產季與休耕期並舉辦體驗活動 使用者一年四季到此都能有不同體驗
多功能水稻田區
蜜梨新世紀梨豐水梨新興梨秋水梨
6 農業展示區–水圳 農業展示區–水車 食農教育區 農業展示區–龍骨水車 01530 60 m N 龍柏 竹柏 正榕 波羅蜜 大葉桃花心木 立法院省議會民主公共空間重構 設計發想等
食農教育區 議蘆會館 B C E小客車 a b c D E大客車 A 停車場 民主時刻館 民主廣場
農業展示區 複合式農業展場
a b c B C D E A
台灣海棗棍棒椰子大王椰子 大花紫薇桂花白玉蘭九芎 木棉 白糖罌玉荷包妃子笑糯米糍 台蕉1號 北蕉 十月龍眼 青殼龍眼 N 01530 60 m 1.龍骨水車 2.水圳印象體驗 3.投票章戲水區 4.蘑菇小屋 5.鳳梨田 1 3 4 5 6 8 7 9 2 6.多功能休憩平台 7.平安水稻田
9.民主廣場³ JUN MAY APR MAR FEB JAN 香蕉 荔枝 龍眼 鳳梨 梨 水稻
8.喜樂水稻田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補助 大專學生研究計畫
年份∕2022–2023 全文請參照其他有助於審查之資料
都市水岸遊憩空間與民眾偏好之研究—
以台中綠川為例³
摘要
隨著生態意識抬頭和都市綠地的不足被大眾所重視,都市水岸
遊憩空間的發展成為都市規劃中的重要議題之一。
過去對於遊憩空間與民眾偏好之研究大多選擇都市公園、休閒 農場、風景區與遊樂園等遊憩空間,少有對都市水岸的研究。
流經臺中市舊市區的綠川近年有數個河岸空間再造計畫陸續執 行,綠川沿岸也因此打造出許多新的遊憩空間,故本研究選擇臺
中市的綠川作為探討都市水岸遊憩空間與民眾偏好之案例地區, 以填補都市水岸遊憩空間與民眾偏好之間的研究缺口,並提供臺 灣未來規劃都市水岸遊憩空間之參考。
本研究先透過現地勘查盤點出目前綠川沿岸的遊憩空間並將其 界定分類成:寬廣的面狀空間、使用方式具流動性的帶狀空間、 與駐足停留的點狀空間;其次,再藉由使用者問卷調查分析民眾 對水岸遊憩空間的種類偏好與滿意度,以及不同形式與類別的遊 憩空間可以產生的遊憩吸引力。
研究之問卷統計結果中可以看到,不同種類的遊憩空間的確會 有遊憩滿意度與遊憩吸引力之差異,但整體來說遊憩滿意度中並 無整體問項平均數非常低的空間類型,代表了綠川沿岸現況中沒 有嚴重破壞遊憩體驗之空間類別,依據此種分類可以應用在未來 的都市水岸空間遊憩規劃,依據不同的目標使用者屬性以及水岸 空間特徵,進一步規劃與配置不同型態的水岸遊憩空間。
研究目的
本計畫的研究目的如下
1.梳理綠川在臺中城市發展進程中角色之演變。
2.盤點並分類綠川沿岸的遊憩空間,確認其類型、形式與機能之 差異。
3.分析都市水岸遊憩空間之遊憩吸引力,並了解民眾對綠川水岸 遊憩空間種類的偏好,進而提出都市水岸空間規劃之建議
結論
在此次研究中發現了綠川現有遊憩空間在遊憩滿意度與遊憩 吸引力的差異與不足之處,但也有一些研究限制:在各問項的交 互作用是否有影響與其他未考慮因子上,如鄰近熱門景點之空間 之差異性、調查與觀察時段在白天與夜晚和節慶時與非節慶時之 差異等時間上的考慮不足之處,和是否有其他分類都市水岸遊憩 空間之方式、綠川的功能演變階段是否有其他界定參考等不同分 類模式,都還需後續進一步探討與研究。
研究過程反思
在此次研究中我不只更瞭解研究計畫的撰寫流程與技巧,在 問卷調查的過程中還學到了問項設計其中的學問,像是複選與單 選在做統計時就有不同的解讀方式、基本資料詳細程度可能影響 受試者的填答意願等,都是從此次研究中學到的經驗;而經歷此 次研究更是讓我確認未來能有機會對空間設計與使用者行為、滿 意度與環境心理學做更深入的學習與研究。
7
2022 2023 卓敬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