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002畢業設計_第一次評圖企劃書

Page 1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空間重構計畫-

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敘事性場域 建築4B_10928107_劉丞傑/指導老師 陳鼎岳
老師

_共赴一場,眠於月下的浪漫_

隧道交替穿梭於幽微與明媚,高空鐵道橋連接幻境與人世 森林深處是雲霧繾綣的故鄉,鐵道盡頭是明月安眠的臥榻

這是眠月線的終點,也是連結故事的起點。

現代文明創造了城市,但也發掘了一條條的山徑,遠離城市而去。 現代人孤獨而行,直上雲際,在那孤高的山巔,他得以俯仰今昔,穿透人生迷惘。 漫長的山徑,創造身體與心靈的無盡對話;危險的海拔,試探著攀行者的身手與決斷; 所有的冒險,顛顛簸簸,讓天地與個人成為完滿、整全、雄渾的一體。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敘事性場域

4
緣起 議題討論 計畫目的 基地評估 案例分析 |時間| 1-1. _循環與傳承的思考 |空間| 1-2. _對空間序列的新詮釋 |自然| 1-3. _山脈與人的對話

議題討論 計畫目的 基地評估 案例分析

|時間| 1-1. _循環與傳承的思考

因為現代文明的時間感不斷緊縮

而漸漸忘記 自然的循環

然而,萬物的時間不是線性的

而是一種循環、一種傳承、一種肩負。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敘事性場域

時間感不斷緊縮,漸漸忘記自然的循環。萬物的時間不是線性的而是一種循環、一種傳承、一種肩負。

5
緣起

議題討論 計畫目的 基地評估 案例分析

|空間| 1-2. _對空間序列的新詮釋

而在永恆轉換的地景中,我們是否應當重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敘事性場域

新審視,現代人類的空間佈局。 我們是否應當重新審視現代人類的空間佈局。

6
緣起

議題討論 計畫目的 基地評估 案例分析

|自然| 1-3. _山脈與人的對話

因此,我開始思考

如何用一種循環、傳承

甚至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方式跟原始相處

並試圖 引領迷失在文明時間序列上的人們

重回自然,找回自我。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敘事性場域

如何用一種循環、傳承甚至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方式跟原始相處,並試圖引領迷失在文明時間序列上的人們重回自然,找回自我

7
緣起
8
|時間之問| 2-1. _現代文明對自然的冷漠 |世代傳承| 2-2. _新故事的連結 |序列感知| |議題總結| 2-3. 2-4. _回歸原始 緣起 議題討論 計畫目的 基地評估 案例分析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敘事性場域

議題討論 計畫目的 基地評估 案例分析

|時間之問| 2-1. _現代文明對自然的冷漠

阿里山森林鐵路因 全線通車之計畫

導致"眠月線"這條有著[消失的鐵路]

之稱的廢棄鐵路被重新提起、回味。

但也因為全線通車的計畫導致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敘事性場域

原本存在在這條線路上的 人文與時空間被 同時抹去。 因為全線通車的計畫導致原本存在在這條線路上的人文與時空間被同時抹去

9
緣起

議題討論 計畫目的 基地評估 案例分析

|世代傳承| 2-2. _新故事的連結

在世代交替的過程中,有許多美麗的傳承

與故事,但 文化並非一成不變的 ,

每一代都會有不同的故事發生著。

而到了我們這一代, 需要新的感動與故事

連結過去的傳承。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敘事性場域

文化並非一成不變的,需要新的感動與故事連結過去的傳承。

10
緣起

議題討論 計畫目的 基地評估 案例分析

|序列感知| 2-3. _回歸原始

因此我提出假設:

讓眠月線,甚至其他規劃中的項目 減少機

械化的置入 ,甚至不再通車。

我們就可以 通過人類步行的尺度來感知舊

時光與空間的序列。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敘事性場域

眠月線停止修復不再通車,就可以通過人類步行的尺度來感知舊時光與空間的序列。

11
緣起

2-4.

|議題總結|

_阿里山森林鐵路: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

#1_|文化傳承|

探討眠月線經過 機械化的置入 後文化傳承和價值是否跟著被破壞。

眠月線所面臨的議題涉及到文化、歷史、

環境和世代傳承等多重層面。這條有著悠

久歷史的鐵路線因全線通車計畫而被重新

提起,然而,這也伴隨著文化和歷史價 值

的損失,環境變遷和生態問題的出現,以

及世代交替帶來的挑戰。在這個議題討論

中,我們必須仔細平衡現代化的需求和對

文化、生態和傳承的尊重。眠月線的現況

也引發了對於人類與自然互動、文化保存

以及空間詮釋的深刻討論。

我將嘗試找到一個能滿足各種利益和價 值

觀的解決方案,以確保這條線路的未來能

兼顧其豐富的歷史和價 值 。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敘事性場域

而我們該如何 平衡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與現代化發展之間的關係。

#2_|自然互動|

探討機械化置入帶來的影響,以及如何 重新建立和自然的互動 。

#3_|空間詮釋|

探討如何利用 序列式的軸線 傳達文化、情感和價 值 觀的問題。

12
緣起
議題討論 計畫目的 基地評估 案例分析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敘事性場域

13
|情感共鳴| 3-1. _人與自然的共舞 |傳承、肩負| 3-2. _新故事的連結 |重新詮釋| |計畫目的| 3-3. 3-4. _敘事性場域 議題討論 計畫目的 基地評估 案例分析 緣起

議題討論 計畫目的 基地評估 案例分析

|情感共鳴| 3-1. _人與自然的共舞

#1_|行為模式改變|

而隨著海拔的變化,帶來的變革也將變得 更加深刻。

在這一刻,曾經的 通道將轉變成路徑

人與時空間的聯繫也會變得更加強烈。

它所帶來的 情感共鳴遠比將文明引入原始

山林更為珍貴。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敘事性場域

通道將轉變成路徑,人與人、人與空間、人與時間之間的聯繫也會變得更加強烈。情感共鳴遠比將文明引入原始山林更為珍貴

14
緣起

議題討論 計畫目的 基地評估 案例分析

|傳承、肩負| 3-2. _新故事的連結

#2_|重新建構與大自然的交流|

透過連續的感知序列,我將探討阿里山脈

與人類活動之間的互動關係。

並嘗試換一種詮釋方式

借助舊有的場域基礎及序列

試圖喚起文明對自然的反思。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敘事性場域

透過連續的感知序列並且換一種詮釋方式,借助舊有的場域基礎及序列喚起文明對古老紀念的深刻追憶。

15
緣起

議題討論 計畫目的 基地評估 案例分析

|重新詮釋| 3-3. _敘事性場域

#3_|修補生活的契機|

本次設計將以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的

線路空間重構計畫作為討論的核心

綜上所述,我將以眠月線這條消失的鐵路

為基礎連結議題,

並透過人體尺度的感知來 重新闡述 在舊有

線路上的空間紀念意義。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敘事性場域

以眠月線這條消失的鐵路為基礎連結議題,並透過人體尺度的感知來重新闡述在舊有線路上的空間紀念意義。

16
緣起

議題討論 計畫目的 基地評估 案例分析

|計畫目的|

3-4. _阿里山森林鐵路: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

現階段眠月線的時空間在經歷了 天災和機

械化的置入後出現了斷層 ,而其中的記憶

點(如車站、檢查哨、隧道和鐵道橋等)

其背後的價值和紀念意義也隨之消失。

#0_|重回自然,找到自我|

透過 "一段旅行" 來達成自我認同以及修補生活中應有的 "循環" 。

在旅行過程中藉由和 原始山林對話,感受四季、海拔差異或當地人文歷史、

因此本次設計將以此為動機進而探討

是否能透過重新詮釋、構築、設計等方式

重現價值的同時創造共鳴。

甚至神話故事所帶給人的感知。

最終到達山頂時得以俯仰今昔,穿透人生迷惘。

並在情緒和觀點得到 重新詮釋 後,為生命展開新的章節。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敘事性場域

17
緣起

|計畫目的|

3-4. _阿里山森林鐵路: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

藉由修復眠月線上所消失的事件,也就是

在修復文明中消失的事件。最終目標是 實

現自然對人類和社會的療癒 ,通過這個過

程實現循環,使 自然也得到療癒 。

#1_|行為模式改變|

現在在眠月線上探索的遊者與在都市中生活時無異,試圖透過 改變原有基地

的空間性質或序列,進而影響使用者的行為模式,讓其更貼近自然。

#2_|重新建構與大自然的交流|

現代社會中的繁忙與大自然的緩慢形成對比,在都市生活的過程中逐漸遺忘

了留給自己 喘息的機會 。以眠月線為基地, 重新建構 一條能讓人 接近自然、

放慢腳步的場域,進而自然的達成「循環」。

#3_|修補生活的契機|

自然遵循著永恆的循環,而相對地, 現代社會卻是線性且不可逆的 。

設計目的在於修補眠月線的缺失,這同時也是一種對社會中忽視循環重要性 的反思。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敘事性場域

18
緣起
議題討論 計畫目的 基地評估 案例分析
期望參與者在旅行結束後能 夠 修補自身生活的「循環」。

議題討論 計畫目的 基地評估 案例分析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

#1_|建造年份|

眠月線建於1913年,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一條分道。 #2_|車站|

眠月線包含了 沼平、塔山、眠月 和石猴車站,這些車站都曾是線路上的重要點。

#3_|線路長度|

該路線的全長約9.26公里,貫穿了塔山山脈,包括24座橋樑和12座隧道。

#4_|自然災害|

1999年的921大地震和八八風災對眠月線造成了嚴重損毀,導致 停止運營 。

#5_|珍貴性|

儘管停用,眠月線仍保留著時光斑駁的感覺,凸顯了它的珍貴性。

這條鐵路路線吸引著人們前來,一方面是為了回顧台灣林業的歷史,一方面欣賞其迷人的風 景,成為探索和回憶的寶藏。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敘事性場域

19
緣起

議題討論 計畫目的 基地評估 案例分析

|基地現況|

4-1. _阿里山森林鐵路: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

#1_|全線通車計畫導致的文化和歷史損失|

眠月線被重新提起以進行全線通車計畫,而這將導致原本存在於該線路上的

文化、歷史和人文價 值 的損失。這條線路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但在 全線

眠月線目前面臨著挑戰,因全線通車計劃

再度受到關注。這條歷史悠久的鐵路線。

具有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價 值 ,但通車可能

導致文化損失,同時對環境和生態帶來影

響。世代交替也威脅著文化傳承。眠月線

的現況問題不僅是基礎建設挑戰,更是文

化、歷史、環境和社會綜合問題,需要平

衡各方利益和價 值 觀,以保護其豐富遺產

通車後被現代化發展所覆蓋 ,導致文化和歷史記憶的消失。

#2_|環境變遷和生態影響|

線路的修復和通車可能對周圍環境和生態系統產生不良影響。

可能導致 土地使用的改變、生態破壞以及對動植物棲息地的影響。

#3_| 世代交替的挑戰 |

在世代交替的過程中,許多美麗的 傳承和故事可能被遺忘或失去。

導致文化和歷史的斷層,使新一代需要 重新建立與過去的聯繫。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敘事性場域

20
緣起
Site Plan 車站·分道 01_ 沼平車站 02_ 十字分道 03_ 塔山車站舊址 04_ 眠月車站舊址 Site Plan 橋 樑 ·隧道 A_ 明隧道崩塌處 B_ 二號明隧道 E_ 12號隧道 F_ 22號鐵道橋 C_ 17號鐵道橋 D_ 18號鐵道橋 A_ B_ C_ D_ E_ F_ 02 03 04 01

議題討論 計畫目的 基地評估 案例分析

策展主題|

FALABIDBOG花啦嗶波 "Falabidbog"是客家話繽紛多彩的意思。 藝術季承載著客家小鎮能量與文化多元聲量,

試圖 以客家想像中新的頻道與路徑

藉由 藝術、設計與飲食文化等跨界迸發 ,讓大 眾看見客家文化的交織繽紛。

主辦單位|

客家委員會、桃園市政府、新竹縣政府 苗栗縣政府、臺中市政府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敘事性場域

22
緣起
|藝術策展| |設計導入| |飲食實驗計畫|

議題討論 計畫目的 基地評估 案例分析 策展概念| 淺山行路人-關於路的多重進行式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敘事性場域

23
緣起

1. 內山公路台三線橫跨多個縣市邊緣地帶,貫穿台灣西北部山麓地區。早期是平埔族道卡斯族、巴宰族、賽夏族、泰雅族等族群的居住地

不同族群之間的衝突逐漸產生,形成了 界線 。

2. "路"代表著不同時空的人們的行走方式 , 包括原住民的獵徑、客家的開墾孔道、商旅的交通路線、山林經濟的貿易網絡、日治時期的軍事

要道,以及人們的交往和嫁娶回憶之路等。 不同族群以迴異的風格

3. "淺山"指的是低海拔山區和河谷環境,海拔800公尺以下,容易抵達的地區,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4. 展覽主題以"淺山行路人"為中心,探討台三線上 不同族群的流動特性和生命史。 透過多個子題

包括"淺山生態"、"族群交織"、"流動記憶"、"世界細路"等, 展現了台三線的 多重敘事線 ,並邀請各方參與者一同 建構更立體的認識論 。

5. 在淺山行走的人們 學習遷徙和根據歷史衝突的經歷,並 學習與自然共生,找到自我的過程 。

這種共同的歷史和經驗形成了一個前進的"我們" ,不論你我來自何處,在浪漫台三線上都有共同的道路。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敘事性場域

24
但隨著漢人入墾,
實踐屬於自己時代的意志
"淺山"不僅是地理空間,更強調其 流動邊界和多樣性 ,以及 人與自然的共生
緣起
議題討論 計畫目的 基地評估 案例分析

5-1. _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案例分析| |優點| #1_|多元性和綜合性|

這個展覽將 多種元素融合在一起 ,包括藝術、設計、飲食、文化、歷史等,

使參觀者能全面了解台三線地區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這個展覽以台三線地區的客家文化和環境

為核心,通過多元的方式呈現和探討,

旨在促進文化保存、地方發展和國際交

流,但需要謹慎處理商業化和文化變質等

潛在問題。

#2_|文化保存和復興|

展覽關注客家文化的 保存和復興 ,有助於保存當地的傳統知識和價 值 觀

同時也為新一代提供了更深入了解和參與的機會。

#3_|地方發展|

這個展覽可以促進當地經濟和旅遊業的發展,吸引更多的遊客和投資,有助 於地方社區的發展。

#4_|國際化|

展覽以國際視野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和設計團隊參與,有助於將台灣客家文化 推廣到國際舞台。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敘事性場域

25
緣起
議題討論 計畫目的 基地評估 案例分析

議題討論 計畫目的 基地評估 案例分析

5-1. _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案例分析| |缺點| #1_|過度商業化|

有時候,類似的展覽可能 過度商業化 ,以牟取經濟利益,可能忽略了文化保

存和教育的原始目的。

這個展覽以台三線地區的客家文化和環境

為核心,通過多元的方式呈現和探討,

旨在促進文化保存、地方發展和國際交

流,但需要謹慎處理商業化和文化變質等 潛在問題。

#2_|文化變質|

部分展覽可能過度強調現代性和創新,導致 文化變質或失去傳統價 值 觀 。

#3_|挑戰多元性|

綜合性的展覽可能難以有效地展示不同元素之間的平衡,需要謹慎處理,以

確保每個議題都得到適當的關注和呈現。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敘事性場域

26
緣起

議題討論 計畫目的 基地評估 案例分析

5-2. _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設計參考|

#1_|路徑與界線|

《"路"代表著不同時空的人們的行走方式》

汲取 "路徑" 的概念加入設計,透過路徑的不同來反映自身的狀態。

並以當中的差異 重新詮釋不同路徑所代表的意義。

而眠月線在路徑轉換的特殊性則更為強烈,在林道,獵徑,鐵路等穿插交織 的過程反映時代交替或文化變革中的差異。

#2_|不同族群的流動性|

《該展覽以不同子題呈現不同族群的異象,透過台三線為軸線,串連各區域 子題以建構更立體的價值觀。》

汲取當中概念加入設計,在不同空間(如:明隧道,鐵路分支點等) 創造多

個子題,並以鐵道連結,進而讓想傳遞的概念更立體,完整。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敘事性場域

27
緣起

是迷失於文明時間序列裡的戰士

或尋覓於原始日月軌跡中的遊者

共赴一場,眠於月下的浪漫

28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敘事性場域 無論你我來自何處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1026000462-260107?chdtv

https://www.romantic3.tw/tw/about/view/251B08018809

https://tvaa.tw/portfolio-item/%E6%9E%97%E6%80%A1%E8%8F%AF%E8%A 8%AA%E8%AB%87/

https://www.medicaltravel.org.tw/Scenery-Content.aspx?idstr=C1_376500000A_001673&lang=1

https://www.arch.ncku.edu.tw/cht/module/pageinfo/95-i5.html

https://blog.coolhealth.com.tw/2022/07/04/tourism-as-dementia-t reatment

https://twmap.happyman.idv.tw/map/

https://www.travelerluxe.com/article/desc/210004990

https://cyberisland.teldap.tw/search/%E9%98%BF%E9%87%8C%E5%B1%B 1

阿里山森林鐵路_眠月線序列重構計畫:重新詮釋紀念意義的敘事性場域

29
參考資料/引用文獻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
231002畢業設計_第一次評圖企劃書 by 劉丞傑 - 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