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out us
姓名: 呂映儒 YING-RU LU
區域: 台北 內湖


email: emily525019@gmail.com
phone: 0966-637-115
從剛入學時的手忙腳亂,到現在期待著畢業設計未知的挑戰,一眨眼就過了三年!希望能在 大學的最後一個設計做出一個更有趣有突破的作品,為大學四年畫下美好的句點。


「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坐。」�
我最喜歡看海了!

姓名: 林庭妤 TING-YU LIN
區域: 新北三重人

email : a27915722@gmail.com
phone : 0987015166
從最初的一知半解到逐漸慢慢的了解做設計的節奏,即使每次面對的都是新的難題,我仍然對每個挑戰充滿期待 ,喜歡想出好方法後獲得的成就感,接下來即將帶著不是很充足的睡眠與滿腔熱血,前往面對大四全新的生活方 式以及新的一年 !
經歷: 2022 拾墨室內設計實習
2020 基本設計二 佳作
2023 TSID全國空間設計系學生競圖大賽 複賽入圍

2023 森獎 決賽入圍



/ 沐林 / 2023.01
議題探討
高壓高競爭的環境造成人民出現高自殺率和身心疾病普遍 的問題,人們失去了心理的健康和繼續向前的勇氣。而森 林療癒是一種能有效緩解壓力的活動,但隨著城市快速開 發,森林面積越來越少,高壓都市中的居民走入樹林中放 鬆的機會也變得難得。
森林療癒 環境保護 心靈環保

設計概念
打造「都市中的療癒森林」,將森林引入城市,讓進入森 林放鬆身心不再遙不可及,進而讓大家在認識森林療癒的 同時看見森林保育的重要性,重視心理與環境的環保。

接觸自然 芬多精
活動參與 建立連結 與人交流
利用芳療和森林療癒之間的共通性,讓森林療癒的行為引進室內,並以美蘭區特色景觀 :紅樹林海岸的元素來做空間動線的區劃。由水至陸,由陸至林,完成一趟岸林之旅。
空間中除了放置特調的薰香外,地坪以不同材質的鋪面讓行走在不同區域時有不同的觸 覺感受,此外,照明多使用吊燈、壁燈、燈帶、投射燈等重點式小範圍的照明,凸顯牆 壁孔洞透進的點狀光影,並降低視覺的刺激,讓顧客透過不同的感官體驗入林的氛圍。

空間分配
將空間依序分為水、陸、林三個區域,並搭配相對應的芳療或森療活動。

左側吧檯面向挑空區,為飲用茶飲和書寫 樹洞的座位,書寫完畢投入右側方柱中。
floor plan








ceiling plan


2022.03.21

perspective

section



AA剖立面圖



/ micro travel / 2023.03.21
2023 森獎 競賽入圍�

生態瓶製作與販售 永續商業空間設計

生態瓶;華德箱
生態瓶不須過於費心照顧 生態瓶方便種植又美觀 可以傳達生態永續的教育意義
concept


設計議題 -利用實木材料為主體,將永續循環的意識在設計教中實踐,重塑人與空間和自然之間的新價值。�

將牆體向內斜切,引導入口處進入會直接看到放大尺度的生態瓶,可以感受到被傳進入微型生態界一個新空間的感覺 放大的生態瓶結合旋轉樓梯,上樓的過程可以體驗到生態瓶運做的原理,了解生命循環的過程
C D A B’ B C’ A’ D’
4
9
10 8 7
DIY區 材料挑選區 6
6 9 10
8
挑空區
廁所 儲藏室
希望來的人可以感受到彷彿進入到生態瓶中一般,進行創造屬於自己的小世界的活動 展售區
5
2 3
7 1
生態瓶製作與販售 互動式展區 櫃台工作區
1 2 3 4 5

設計手法





將自然引入室內,打破框架 將生態瓶尺度放大,嵌入建築物中
將生態瓶轉向放倒嵌入物體,作 為入口,象徵將人傳送進入神奇 生態瓶的世界



強調圓形元素表現,形成外觀 大尺度的玻璃花園與展示的小生態 瓶形成強烈對比




2022.03.21
互動式展區,使用放大鏡觀察生態,牆上的生 態求使用五金零件所在牆上,可走進觀察或是 拿下來購買帶走 沿著樓西向上時,觀察放大的花園區並體驗生 命的循環式如何在空間中生成
4
01 展售區
5
3
perspective 入口 自然生態體驗區


1 2 3 4 5
互動式展區 櫃台工作區
explode
f2
材料挑選區 裝有不同種類的苔癬、 石頭、裝飾品等
互動式展示

放大尺度的生態瓶
入口傳送陣
裝有放大鏡,可以透 過放大鏡觀察苔蘚與 植物

使用玻璃與金屬構成一圈圈的傳送陣, 將人傳送進入生態瓶的空間中旅行,每 一個瓶中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景與故事







layout design










使用深淺不一的墨綠色串聯區域

























主題文化 -洞穴探險

洞穴探險,又稱探洞,是出於人們對洞穴環境對未知和挑戰而發展出的一種高危險休閒 活動。人們對洞穴裡的未知充滿好奇,同時探洞也是一種讓人專注眼前,感受當下的優質休 閒活動,在洞穴中夥伴們互相扶持、照顧、創造回憶,一起探索別有洞天的美景,必能留下 深刻的印象。但不是所有人的身體狀況都適合進行探洞,一般生活中也難有實際進入洞穴的 機會,因此我們在鋼筋水泥的都市中創造一處秘境,用餐的顧客將在導遊的帶領下,尋找充 滿美食的綠洲。

選題原因
人們對洞穴裡的未知充滿好奇,同時探洞也是一種讓人專注眼前,感受當下的優質休閒活 動。藉由洞穴讓人回到不被手機主宰的原始生活。
設計議題
現代社會經過疫情愈顯壓抑,人們透過網路互動,聯繫變得容易許多,但人與人的距離卻越 來越遠。想要探討當放下手機、離開網路,人們又該如何面對彼此。
核心概念
在鋼筋水泥的都市中鑿出一處秘境,一座與世隔絕的洞穴。當飛逝的時間變得緩慢,當縱橫 的道路變得蜿蜒,當進到這座洞穴的人們停下腳步感受當下,會有什麼不同以往的體驗?
設計手法



以洞穴中的有機形體作為空間發展的主軸,並引入洞穴探險時的探索行為和驚喜感,結合了 視覺上的自然景觀、聽覺的水流聲、植栽及石質造景的氣味、不同質感的觸碰以及美味的料 理,讓顧客能在用餐的同時得到豐富的五感體驗。




品牌特色精神

牆體開洞形成視 覺和動線的對話
不規則彎曲的牆體 模擬日光的假天光 體驗區天花下降模擬隧道 需要彎腰行走
透過進入空間享受純粹的用餐體驗,脫離繁忙的都市,遠離塵世的紛擾專注於當下,找回最 原始又單純的生活。

客群設定
生活忙碌、想要放慢步調感受生活和體驗自己動手烹煮的顧客。
設計目標





讓都市裡繁忙的人們,進入洞穴後能放慢步調,放下手機,專注於當下豐富的體驗,打開感 官發覺秘境中的驚喜。也透過高度互動性的用餐方式和空間,讓顧客能在和家人朋友聚餐時 留下獨特的回憶。
餐點形式
火烤兩吃/半自助式/原型食物 體驗裝備
ceiling floor plan





➎ ➏

⓮ 15 15
➐ ➑ ➒ ➓ ⓫ ⓬⓭
A A’
石頭鋪面搭配自然造景,為即 將到來的探險揭開序幕。
CH=240
CH=290
B’ CH=290


CH=240 CH=335 CH=335 CH=335
CH=330 CH=280 CH=360
CH=335 CH=405
CH=290 CH=290
平面配置圖 S=1:50 天花圖燈具 S=1:50 ➌ ➍

過渡圓環

洞穴長廊 在狹小洞穴裡前進,在服務 體驗自行拿取、烹煮食物,在 空間中發掘意想不到的驚喜。

進入用餐座位前的環形水造 景,穿過造景進入空間。
穿上裝備開始都市裡的探洞。 結合洞穴裡的綠洲意象,物產 豐饒水草明媚的取餐區。












layout design











彷彿穿透過山洞看見餐廳內部
the cave








主題文化-洞穴探險 人們對洞穴裡的未知充滿好奇,同時探洞也是一種讓人專注眼前,感受當下 的優質休閒活動。

設計議題 現代社會經過疫情愈顯壓抑,人們透過網路互動,人與人的距離越來越遠。 探討當放下手機、離開網路,人們該如何面對彼此。

核心概念 在鋼筋水泥的都市中鑿出一處秘境,一座與世隔絕的洞穴。當進到這座洞穴 的人們停下腳步感受當下,會有什麼不同以往的體驗?
設計圖說






不規則彎曲的牆體 模擬日光的假天光 牆體開洞形成視覺
設計目標 讓都市裡繁忙的人們,進入洞穴後能放慢步調,專注於當下豐富的體驗,打 開感官發覺秘境中的驚喜。透過高度互動性的用餐方式和空間,讓顧客能在 和家人朋友聚餐時留下獨特的回憶。
洞穴長廊 在狹小洞穴裡前進,在服務 員的帶領下前往用餐地點。
過渡圓環 進入用餐座位前的環形水造 景,穿過造景進入空間。
用餐座位區 體驗自行拿取、烹煮食物,在 空間中發掘意想不到的驚喜。
結合洞穴裡的綠洲意象,物 產豐饒水草明媚的取餐區。















畢業設計議題初想01
鄉下村落面臨人口外流,而人才人力外流後區域的發展停滯,相比都市愈發落後,推力增加,更加速了村落的沒落。
02 空間重新塑造+文化保留傳承
在進行空間重塑和設備更新的同時,重視當地文化的保存,將其視為與都市相比的一 大優勢和特色,也是村民共有的珍貴資產。在文化資產收集、推廣、保存的過程喚醒 當地居民對當地文化的重視,提高物質與非物質文化的保存意願和地區精神。

區域的發展停滯
社區凝聚
提高村落拉力
強化地區精神
鄉下村落面臨人口外流,而人才人力外流後區域的發展停滯,相比都市愈發落後,推 力增加,更加速了村落的沒落。
故希望透過器物層面空間設備的更新,帶動意識和精神上的留鄉意願提升,提高村落

青壯年的地區精神和凝聚力。




畢設初步發展方向02


老舊的建築物翻新,賦予它新的生命以及更多的可能性、互動性和故事性。

將老舊的建築物翻新,賦予它新的生命以及更多的可能性、互動性和故事性。讓荒廢的 老舊空間有機會重新成為人流匯集的焦點。
選擇方向思考: 伐木行業舊空間
廢棄鐵道空間等等......(未完待續
老空間新生命 02 人流凝聚
透過舊址故事和翻新重建結合推廣行銷,增加人流和空間利用的同時也成為當地居民共同的空間核心。
公共空間局部,利用光影流動結合周遭環境,創造調適心靈的休憩空間
透過舊址故事和翻新重建結合推廣行銷,增加人流和空間利用的同時也成為當地居民共同的空間核心。

03 永續經營
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以能長久使用永續經營為重建之目標,打造能彈性 使用的公共空間延長汰換週期,達到環保和承載地 方故事的目標。
公共空間局部,利用光影流動結合周遭環境,創造調適心靈的休憩空間

期待能將過去三年的所學整合、淬鍊並更加突破,在為期一年的畢業設計中,看見不同的自己。
感謝老師撥冗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