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歷-內容企劃實習生

Page 1


P o r t f o l i o P o r t f o l i o

P o r t f l i f o l i o

P o r t f f o l i o

P o r t f f o l i o

P o r t f o l i o P o r t f o l i o

P o r t f o l i o P o r t f o l i o

0987136863

eeezhen@gmail.com

國⽴臺灣⼤學 ⽣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2022-present Education

臺北市⽴第 ⼥⼦⾼級中學 2019-2022

AdditionalData

Profile

您好,我是⾼翊禎,Zanna!⽬前為臺灣⼤學⽣傳系三年級學⽣,所學專業 包含⾏銷、傳播與農業三⼤領域,想應徵的項⽬為:【內容企劃實習⽣】。

棒球是⾃⼰第

個認真喜歡的競技運動,⾝為球迷的我,固定追蹤野球⾰命 所分享的⽂章和Podcast,此次⼗⼆強賽事當中,數據、情蒐、戰術、策略 的重要性,更加深了我想進⼊野球⾰命這樣的新媒體團隊共同學習的動機。

我是

個樂於⾛出舒適圈的⼈,在學期間陸續讓⾃⼰投⼊各類⼤型活動籌備 與⼯作環境,從中不僅獲得實戰經驗,更學習到涵蓋⾏銷企劃、社群經營、 ⽂案創作、溝通協調等技能,⽽這些經驗相信能幫助野球⾰命在製作影⾳內 容、專題⽂章或活動紀錄時,給予很棒的協助與發想規劃。

Experience

McCannTaiwan台灣⾏傳團 部實⽣

實習期間參與 JohnnieWalkerXR21、凱基⼈壽、青花驕、 Roller186等品牌⾏銷企劃與執⾏。

青花驕【青奢時尚品味由你】⼊圍2024《4A創意獎》最佳品牌 形象與識別。

2024 02 ‒2024.07

表達能⼒

2023.10 ‒2023 12

2024臺⼤傳

課部部⻑

負責規劃營隊期間7⾨課程教案和成果競賽,與10個以上的業 界品牌進⾏產學合作洽談。

邀請到「迷客夏 Milksha」擔任營隊協辦單位,陳思傑執⾏ ⻑、包益⺠設計師等⼈擔任課程講師。

臺⼤⼈校友協會 ⾏實⽣

負責《2023閱⼈青年職涯論壇:閱鳴號 跳出框架,對AI職 涯之旅說Yes!》社群⾏銷企劃與執⾏。

宣傳期間官⽅ Instagram總觸及⼈數超過40000⼈,並吸引 425⼈實際報名參與論壇。

2024臺⼤小小傳 活動召

擔任營隊統籌規劃,邀請到新北市雙溪國⼩擔任協辦單位。

吸引全校⾼年級⽣報名參與,並獲得各單位贊助共42,700元。

協助課程進⾏,參與課程討論、引導寫作,撰寫範本⽂章。

⾄今批改超過250篇國中⼩、⾼中學⽣作⽂。

Retainer|⽉報

市場測析

專成就

0 2 0 2

⾦⼭紅

品形企劃製作

專負責|本企劃

與影⼦電影合作完成《⾦⼭紅》品牌形象廣告, 進⾏廣告企劃發想與腳本規劃, 向專業影像製作團隊呈現提案, 以「每個地⽅,都有屬於⾃⼰的⾊彩」為出發點, 帶領觀眾看⾒⾦⼭的不同⾯貌, 除了碧綠的⼭、⽔藍的海,還有 種獨特的⽢藷紅。

3 0 3

JohnnieWalkerXR21 告本提

專負責|本企劃

於McCannTaiwan實習期間,

為JohnnieWalkerXR21發想廣告腳本提案, CreativeIdea:「XR,FindYourInnerOcean 交融四⽅,⼼海徜徉」,

帶領觀眾穿越四⽅之地,

體驗⾵味交融的極致境界。

0 4 0 4

朴庶國社

單店⾏提

專負責|提企劃∕視覺設計

課堂專案為築間集團旗下「朴庶韓國美⾷公社」規劃單店品牌⾏銷提案。 CoreIdea延伸品牌名「拍⼿박수」的含意, 發想四個創意活動提案,

讓「拍⼿」⾏為成為與品牌的連接點、強化品牌形象, 邀請「客」⻑們 起為各種時刻⼤聲拍⼿應援!

5 0 5

鳴 跳出框對AI涯之旅Yes

年涯論壇

社群⾏經驗

專負責|社群經∕⾏企劃∕⽂寫

邀請到林之晨、顏君庭、楊貴智、楊光磊、 鄒開蓮及羅申駿六位菁英前輩, 透過他們的經驗分享, 幫助學⽣探索未來職涯及跨領域的可能性。

我為論壇活動撰寫各類型宣傳⽂案, ⽤於廣告投放、社群貼⽂、ACCUPASS平台等, 活動期間發布超過15篇貼⽂、12篇限時動態、19則IGreels, 觸及數量超過40000⼈, 論壇出席⼈數達425位學⽣。

6 0 6

2024小小傳臺⼤傳

⼤型活動經驗

專負責|活動召課部部⻑

這些營隊籌備經驗讓我持續精進活動企劃與執⾏能⼒, 並展現出良好的團隊合作能⼒。

專成就

7 0 7

專題寫作代何重綻光 台主⼈專訪

廣播產業主持⼈⾯對扶搖直上的網路科技威脅,究竟要如何抓住聽眾們的⽿朵,發揮聲⾳傳播時深遠的影 響⼒呢?

並直順跌跌撞撞的產發展路

現今媒體如林、各式媒體當道的年代,許多閱聽⼈均受相同性質的媒體⽠分,或是轉⽽尋求更⽅便、快速 的聆聽管道來源,導致原先有收聽廣播節⽬習慣之聽眾因受到其他新媒體吸引⽽降低其收聽意願。

「現在家裡少⼈收⾳」

好事聯播網的阿哲無奈地說:「很多⼈在⾞上是⽤藍芽去聽廣播,但有的新款的⾞不但沒有收⾳機,甚⾄ 連介⾯都沒了。」

再加上廣播媒體⼤多採分眾化經營,難以應對當今消費者的多元需求,進⽽導致了廣播收聽⼈⼝數下降、 市場結構⽼化。同時,在廣播的廣告營收因總體廣告量逐年下滑的影響之下,使得其營收的實際數字相對造成 影響,廣告營收⼤幅縮減,因⽽就此陷⼊廣播媒體式微的惡性循環。謝葉蓉就此提及:

「廣播媒體的廣告、商業資源慢慢被網路稀釋掉,所以如今的營收可能剩下過去的10〜20%,為了節省成 本,必須要先砍基地台⼈員,就導致更多地⽅無法收聽。」

再者,多媒體整併之操作,伴隨科技發展及⼤眾傳播媒體匯流的發展下,播放廣播之管道也會需要藉著不 同的媒體來擴⼤其收聽範圍,因此要如何在新媒體與傳統廣播管道之間維持平衡,亦是廣播產業⾯臨的 ⼤課 題。

為此,部分的電台嘗試朝向「廣播視覺化」發展,以直播形式吸引⺠眾觀看,讓過去鮮少露⾯的主持⼈們 來到鏡頭前,⾯對⾯地與閱聽者互動,此 舉動更是引起了對於廣播是否失去本質的討論,以及如何提升附加 價值的議題。由此可知,新興網路科技的發展,對於廣播媒體造成的影響是不容⼩覷的。

從⼼所⾏走⾃⼰的路

從業道路本就充滿無法重來的選擇,重要的是,如何給⾃⼰堅定選擇的理由。受訪者們在探索職涯的旅程 中,他們或許並⾮出⽣廣播媒體相關科系,也⾒過周遭旁⼈繁花似錦的熙攘⼤道,卻孜孜矻矻地⾛上布滿荊棘 的碎⽯坡路,踏⼊充滿挑戰、困境的廣播產業。

在這樣的產業發展趨勢與前景下,是什麼讓主持⼈們堅守著這份崗位呢?

樹林裡兩路而我 我了 較少⼈走的路 而讓 切變得不同 佛羅斯Robert Frost〈未⾏之路〉

⾯對前路,他們的共識是 坦然接受每條⾃⼰所擇道路上將遇的種種,珍惜每個步⾏的當下,把握屬於 ⾃⼰的機會。即使隨⾏相伴的⼈愈來愈少,卻也有 群喜歡廣播的聽眾 直待在⾝邊,如此厚重且⻑久的感 情,主持⼈唯有以更多的責任與使命來回報這份⼼意。從聽眾的⾓度出發,不斷挖掘和找尋話題,透過節⽬持 續帶給聽者深度與溫度,成為⼤家⽇常⽣活中 道隱約閃爍的光線,映照出幸福樣貌的輕透多彩。

同時,由於⽬前台灣的廣播節⽬,⼤多採取「編採播合 」的運作⽅式,細數主持⼈們的負責項⽬,從節 ⽬規畫、題材選擇、採訪或歌單安排、編輯製作、到最後呈現與播放,全部環節都由主持⼈ ⼈掌握,也就更 加要求主持⼈全⾯把握節⽬的各個流程,以及即時播⾳時的臨場隨機應變能⼒。

雖然廣播節⽬的產製過程少了 些援助、多了

些孤獨,但他們仍然完整保留了那份內⼼的溫柔細膩,持 續利⽤聲⾳和對話,創造觸動⼈⼼的最⼤可能。

貼⽣活共走眾⼼

在好事989電台,平⽇下午五點到晚上七點「好事輕鬆晚報」的節⽬主持⼈阿哲,進⼊廣播圈已經有21年 的時間。當我們收聽阿哲的節⽬,他細膩醇厚的聲⾳總是擁有能夠在雍塞的通勤道路上,替聽眾趕⾛睡意、煩 躁感、枯燥乏味氛圍的獨特魅⼒,且他在社群平台上與聽眾如同親密摯友般的⾃然互動也相當讓⼈印象深刻。

在阿哲與聽眾 來

往的交流、互動之中,我們能夠輕易勾勒出 幕幕城市當中的鮮活畫⾯。989電台的 節⽬安排正掌握了「⽣活」這樣的核⼼,充分了解並貼近受眾的收聽習慣,內容的重⼼選擇也緊緊圍繞著這些 「⺠眾的⽣活規律」來進⾏。

「我們會分四⼤塊,就是早上上班的時間,早上九點到下午的五點,這是上班時間,是第 個區塊;第⼆

個區塊叫做traffichour,上下班的早上七點到九點,跟下午的五點到七點;第三個是夜晚時段,晚上的七點 到⼗⼆點;最後就是凌晨,我們叫深夜時段。因為這四個時段的收聽⼈⼝不同,所以我們的target也不同。」

阿哲解釋道:「交通時段,⼈們會想要聽到路況資訊。那上班時間,可能要有 些⽣活、財經訊息。晚上 則希望單純 點,聽點歌,深夜也是,甚⾄不說話,就是放歌⽽已。⾳樂的屬性也是根據不同的聽眾來做設 計。」

阿哲⾝處在廣播媒體市場中不算稀罕的⾳樂娛樂性質電台裡,試著靠近聽眾的⼼情,多 點同理、多 點 共鳴,就像是⼤家的知⾳ 般,讓聲⾳能夠真正地停留在⼈們⼼底,更創造出了個⼈節⽬獨特的吸引⼒。

真⼼關⼼溫度才的「互動性」

賴可先⽣為警廣全國網週六上午⼗點⾄下午 點《LIKE101》節⽬主持⼈,同時為鳴鳴⼯作室週六⽇晚 間《愛呀,借 下》節⽬主持⼈。賴可擁有⼗⼆年電台主持⼈⼯作資歷,亦有經營⾃⼰的Podcast節⽬《單聲 公寓-Room509》,跨⾜傳統與新型聲⾳產業。

對於賴可先⽣來說,「即時性、互動性」是他所最為重視的廣播帶來的意義。在他的節⽬當中,我們能聽 到許許多多貼近⽣活的話題與親切熱情的問候:「不知道⼤家那邊的天氣如何?」或是中午時分,則會聽到賴 可笑著與聽眾說:「午餐時間到了,⼤家可以停下來吃個東西,然後休息 下再出發!」他也說,每當他關⼼ 聽眾們:「如果你不知道你今天中午要吃什麼的話,那我今天的推薦是 」⼤家就會拍他們的便當給賴可先 ⽣,分享他們吃了什麼。彷彿朋友 般的閒話家常,讓他的節⽬總是洋溢著輕鬆、活⼒的氛圍,更是他希望廣 播產業可以 直保留下去的特質,也就是讓聽眾朋友們都能夠隨時隨地的感受到陪伴帶來的溫度。

「無聊的時候,或者是需要的時候,打開廣播就有 個⼈可以陪在旁邊。」賴可想像著與聽眾互動的情 境:

「嗯你是 直陪伴的」

來⾃加拿⼤的DJJoey,則在ICRT英語廣播電台,每週六下午五點⾄晚上⼋點,為⼤家主持「AsiaPop 40」,以活潑的氛圍介紹Funk、R&B、爵⼠與流⾏樂等最新⾳樂訊息。提及廣播媒體產業的最⼤優勢,他同 樣認為與聽眾獨特的互動⽅式是任何新媒體都無法輕易取代的:

「可以和⼈們對話,講久了你就有點像是 個在空中的,很溫暖的⼤哥哥、⼤姊姊的聲⾳。」Joey說: 「擁有 群很死忠的聽眾,讓他們能夠從⼩聽到⼤,我認為這就是廣播電台做到最成功的樣⼦。」

繞「關⼼」的具⾏動

中國廣播公司新聞網的主播謝葉蓉,主持平⽇早上七點的中廣早報新聞, 直對新聞⼯作充滿熱情與堅 持,曾經就職於時尚雜誌業,後來擔任過職棒雜誌記者、報社體育新聞記者、影劇新聞記者、廣播電台新聞記 者以及電視台記者,累積豐富的⼯作資歷。繞完 圈媒體業之後,謝葉蓉發現⾃⼰還是⽐較喜歡廣播媒體,因 ⽽決定全⼼投⼊廣播新聞電台, 待就是⼗幾年。

「很眾就會告我們我們存在的意義是什」

「我們聽眾真的對我們⾮常好,他們到哪裡就會寄 點什麼東西過來,到哪裡就會想到你。我覺得因為這 樣的 種關係,所以我也想陪伴他們,想為他們服務。」

聽眾的回饋以及⻑久的⽀持,建⽴起主持⼈和聽眾之間的雙向連結,不僅代表 種肯定,也是讓節⽬越來 越好的動⼒。相較於電視新聞畫⾯的⽇漸瑣碎、⽚斷和空洞,⽂字媒體逐漸⾛向淺薄、輕佻和浮誇,謝葉蓉持 續主持廣播新聞,嘗試保留著這個領域的初衷和樣態,讓聽眾所聆聽的每 個新聞都具備挖掘的深度,和各個 議題⾯向的多元呈現。同時,謝葉蓉考慮到不同聽眾族群接收資訊的難處,如視障者與居住在較偏遠地區的⺠ 眾,收⾳機成為他們唯 能即時與外界溝通的管道:

「我會盡量想把每天發⽣的事情都讓他們知道。」謝葉蓉堅守著這份使命感:「只要你選擇了,他就會知 道。」

謝葉蓉分享的新聞題材涵蓋到各種不同取向,不只有國內及國際新聞,更包含各類議題,包括環境保育、 多元性別、在地關懷,甚⾄是值得關切但以在⼤眾媒體上窺探全貌的法律爭議等等,盡可能地鋪陳許多⾯向, 呈現多元觀點,並適度表達⾃我的態度和關切。最重要的是,謝葉蓉在這個不斷動盪的媒體發展趨勢下,努⼒ 堅持著持續提供給社會可以倚賴和相信的訊息,並且探索⾛向更好未來的各種可能,為喜歡被廣播陪伴的聽 眾, 直保留著那專屬於空中、純粹美好的聆聽體驗。

正聲廣播電台的主持⼈三三陳思安,主持節⽬有《⼗時好⼼情》、《今晚聽誰唱歌》、《幸福藏寶圖》,另外 還有個⼈Podcast節⽬《三三來遲》。曾以《幸福藏寶圖》榮獲第53屆廣播⾦鐘獎最佳社區節⽬獎,更多次被 提名廣播⾦鐘獎最佳主持⼈獎、節⽬獎。

三三的主持⾵格熱情親和,對聽眾充滿關⼼和照顧,節⽬內容多元⽽貼近⽣活,包含較多的對話、解說、

意⾒交流,涵蓋各個領域的話題與討論,更能夠在其主持的節⽬中感受到充分的活⼒和熱情,進⽽拉近與聽眾 的距離。

三三將⼤量⼼思投⼊在製作社會參與、社區參與類型的專題報導節⽬,也是出於台灣地⽅⼈⺠的關懷與愛 ⼼。如關於「城市浪⼈⾦⾨廢墟青年計畫」的主題,三三隻⾝

⼈實際跟隨團隊⾛訪⾦⾨⾦沙戲院,在節⽬中 引導觀眾們爬梳⾦⾨戰後時期的歷史、⾦沙戲院如何成為軍⺠們苦悶⽣活中的慰藉、到與這個學⽣組織合作地 ⽅⽂史者、政府單位共同整理⽂物、保留⽂化價值、籌辦冒險探索活動,不只增廣聽眾的社會⼈⽂視野,同 時,帶著聽眾認識

群喜歡故事、喜歡參與社會、喜歡分享的台灣青年。

「我希望是可以真的實際上去幫助到這些⼈,就是做地⽅創⽣的這群⼈們。他們也很希望,可以藉由媒體 管道去跟⼤家分享,說他們現在在做什麼事情。」三三描述起他的節⽬願景:「像這樣的 些團體跟單位,他 們需要的是更多⼈認識,甚⾄讓⼤家知道說有這個單位可以去捐款、幫助他們。我希望我是可以盡 點⼩⼩⼒ 量的。」

⾃媒體時代下,業配、AI科技、⼤數據、流量變現,種種新趨勢或許奪取了⼈們⼤量的注意⼒,成為多數 媒體追隨的⽬標,但經過和謝葉蓉、三三的交談,讓我們知道了廣播可以如何使社會更好。當對社會、對聽眾 們有著多少的愛和關⼼,社會就有多少正向、積極、善良的餘地。他們堅持著愛與正義的價值,不斷探索社會 議題,⼩⾄台灣偏鄉溫暖動⼈的⼈物故事、⼤⾄關係全球的環境政策,讓關⼼更具象的成為可以收聽的聲⾳, 能被感知的⾏動,持續創作出新⾓度、新觀點,雋永可⼈的節⽬,勇敢並且溫柔,帶領聽眾昂⾸前往更美好的 地⽅,越⾛越認識夢想中的景象。

做為廣播⼯作者,他們遇過⼤⼤⼩⼩的岔路,與新媒體浪潮的阻撓,這時也許會猶豫,會被他⼈的聲⾳影 響,但最重要的是,他們都勇於⾛⾃⼰⼼之所向的那條路,不論它有多曲折,帶著為⾃⼰決定與聽眾負責的 ⼼,以及各⾃的嚮往與⽬標,收獲沿途的美景。也許更崎嶇、更艱難,然⽽他們⾛在「廣播節⽬主持⼈」的這 條道路上是⾃由快樂的,沒有預設的終點或阻礙,因⽽有更多路上的驚喜,並且能帶著對於理想的熱情穩健地 在⾃⼰的道路前進。

的未來

廣播, 抹在氤氳中的⾃然溫度、 道在向晚裡的溫柔光影,陪著我們在⾦⿈⼣照中擺盪泛起的漣漪, 渲染美好的未來⾵景。

如果電台收聽率逐漸下滑,影視媒體、網路等新興媒體快速發展,智慧型⼿機伴隨多元功能佔據⼈們的⽣ 活,廣播電台節⽬的主持⼈們要如何選擇未來的⾛向?

如今,⾃媒體將⼈從過去習慣的旁觀者⾓⾊,瞬⽽轉變成當事者,利⽤⼈⼿ 隻的智慧型⼿機,讓我們可 以不定時的記錄⽇常,藉由社群媒體的快速傳播,我們可以⾃由⾃在的按下快⾨,不論是照⽚或是影⽚皆可以 即時連線全世界,因此,我們在社群媒體中可以看⾒最重要的 個能⼒:「分享」。

時⾄今⽇,當⼈們可以⾃主成⽴「媒體」,隨⼼所欲的編輯與散佈資訊,亦因此Podcast、Spotify、 YouTube節⽬⼤量湧現、迅速成⻑。⾃媒體應⽤賦予⼈們更⼤創作與分享權⼒,突破過去傳統媒體壟斷話語 權的模式,那麼,廣播電台節⽬該如何藉由⾃⾝的影響⼒,持續向社會傳達真實的、正向的消息?

「作為你負社會責」

廣播節⽬與各種新媒體窄播特性不同的是,它的聽眾族群更多、更廣泛,同時需要更客觀與嚴謹地去呈現 內容。

謝葉蓉說,⽐起更能快速吸引流量的主題,他們更重視的是運⽤媒體的龐⼤影響⼒,為⼈們傳達正向的價 值:「或許你沒有這麼的吸睛,沒有這麼的引起話題,但是你兼顧到了 些你必須要負起的社會責任。」三三 同樣有這樣的共識:「我覺得現在因為是⾃媒體時代,所以內容很多、很豐富,但我希望廣播電台媒體這個產 業,未來還是可以以

索試眼是更闊的天 「提升品質建⽴專」成為們找到⽅向的關鍵

個專業的形象跟品質,⽤有深度的內容去跟⼤家⾒⾯、互動。」

廣播作為過去掌握⽣產資源,並扮演編輯與守⾨⼈⾓⾊的傳統媒體,擁有更⼤量和豐富的專業資源。他們 試著不再以「單 傳播管道」的思維進⾏內容創作與傳遞,⽽是在配合不同⾃媒體特性下,轉型成為專業內容 提供的主體。

「我覺得我不會永遠都只在廣播上⾯,已經有在轉型,也想做YouTube跟Podcast,我覺得就是 直在學 習吧,去學習如何討好演算法,怎麼做引⾔、下標題,這些都是要學習的。」Joey這麼說:「最怕的就是停 滯、⾃滿。」

即使如今的產業環境或前景不

定符合⾃⼰理想的樣貌,他們仍然透過不斷地學習與解決問題,勇於嘗 試、⾃我要求、不停成⻑,逐步地去累積⾃⼰的實⼒,同時學習新的能⼒,以因應時代與市場的變化,⽤更⾼ 品質、更專業、更具有深度的內容,紛紛投⼊於Podcast、YouTube、建⽴頻道專屬APP等創新環境,嘗試 找尋更多元的傳播管道。

「你必須續練就⾃⼰包括路直Podcast、Spotify 去拓展何單純的台之外的可性」

「⽐如說像新聞網好了,我很明確的知道我的收聽群眾年紀偏⻑,當這 群⼈消逝了,那我該怎麼辦?」 謝葉蓉說:「我必須要想辦法把我的觸⾓往下延伸,所以你必須把⾃⼰的影響⼒擴展到網路市場,往⽣活化或 是多元化的⽅向去做,否則你不知道你⾃⼰的未來在哪裡。」

三三則提到,在新媒體成⻑的過程中,廣播媒體產業擴展多元傳播管道,試圖培養競爭⼒、提⾼收益是其 次,更重要的,其實是那份為聽眾著想的⼼意,希望可以讓不同年齡層的朋友都輕鬆的、隨時隨地的收聽到他 們感興趣的內容 「在這個趨勢下,我覺得我們不斷希望的是,可以幫⼤家打造 個最⽅便可以認識、收 聽、收看我們內容的管道。」

結果更重視「忱」是⼀切的

雖然廣播電台節⽬主持⼈是他們的主要職業,但他們也都坦承,台灣廣播產業的薪資環境並不是特別好, 確實賺不到什麼錢。在如今選擇過剩,容易迷惘、裹⾜不前的時代下,⾝處於被視為⼣陽產業的廣播媒體業當 中,⾯對資⾦縮減、員⼯數量減少等等困境,⽀撐著他們 直不斷前進的⼒量究竟是什麼?賴可先⽣談起 段 他與朋友的對話,在他⼼中扮演了重要的⾓⾊,更影響了他往後的⼈⽣。

「果你你喜的東西都放的話那你下什」

賴可說:「對,我就是喜歡做這件事情。只要不要讓⾃⼰餓死,就是⽣活過得去就可以,我就繼續堅持這 件事情。」他接著說:「保持初⼼去⾯對廣播這件事情,要常常想到⾃⼰坐在播⾳室裡⾯講話的那個感覺,還 有你第 刻坐上主持⼈座位那種緊張的狀態。記著這些感覺,然後還是要 直喜歡廣播這件事情。」阿哲也提 到:「要告訴⾃⼰ 直在聲⾳這 塊保持熱情。」

在採訪過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主持⼈們都是發⾃內⼼地熱愛著這份⼯作。我們能夠看到的是,他們眼裡 有光,有著對廣播的嚮往與執著,有那份願意 直溫暖、陪伴著聽眾們的熱忱,⽽這份始終如 的天真理想,

將會持續帶領他們迎向前⽅的旅程。三三笑著補充:「你就是有熱忱、喜歡、有理想,所以你才會去做啊。」

謝葉蓉同樣⽤溫柔和煦的嗓⾳⿎勵我們:「莫忘初衷,就是要⽀持⾃⼰,你們也要⽀持⾃⼰。」

訪談結束,天邊染上橙⿈⾊的光芒,主持⼈們的熱情卻並未隨著暮⾊漸深⽽黯淡,他們打開⿆克⾵,以充

滿笑意的聲⾳與聽眾們寒暄問候,展開晚間的節⽬播報。在眼前的困境之下,他們選擇讓憧憬理想的光,照進 廣播媒體的路。在他們眼中,⼣陽產業的未來並不是沒落⿊暗,⽽是沈穩細膩的溫暖微光,是輕透閃耀的⼣暮 餘暉,是逐⽇變化的⽇常光影,淡淡地、輕柔地陪伴在⼈們的⽣活周遭,穿透雲層,將溫度傳遞到每 位聽眾 ⼼中。

1 0 1

球場記

2022-present

P O R T F O L I O P O R T F O L I O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
履歷-內容企劃實習生 by 高翊禎 - 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