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

Page 1

一位患有左側大腦動脈梗塞以及高血壓病患之照護經驗 前言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死因統計,腦血管疾病和高血壓性疾病位於死因的 第四名和第八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9)。腦血管疾病,如:腦中風等 的預後都會遺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失能之後遺症也是我國成人殘障的 原因之一,不但造成病患與照顧者沈重的負擔,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根據資料 顯示患有三高的個案發生中風的風險分別是非三高個案的 2.84 倍、2.86 倍及 2.37 倍,因此腦血管疾病可以通過健康的飲食習慣,如採取三少兩多(少調味品、 低油脂、少加工食品、多蔬果、多高纖)和規律生活形態,如:養成規律運動、 不菸酒嚼檳榔以及定期做身體健康檢查,以及積極治療三高來預防,這樣就能降 低罹患中風之風險。 本文個案是一位 84 歲患有高血壓,並退休後的老人家,這一次因左側大腦動 脈梗塞後,導致吞嚥困難以及身體活動功能障礙,因此期望藉由健康促進生活營 造的觀點切入,作為探討。 文獻查證 一、腦血管梗塞的相關簡述 腦血管梗塞,俗稱:“腦中風”,是指突發性的出血或缺血,導致腦內部受到 壓迫或血液循環不良,造成腦細胞損傷,引發身體功能暫時性或永久性受損。如 肢體癱瘓、語言障礙、大小便失禁、意識昏迷、甚至嚴重會造成死亡。腦中風種 類可分為兩種,分別為缺血性和出血性腦中風。而缺血性腦中風又可分為腦栓塞 和腦血栓;出血性可分為腦內出血和蜘蛛膜下腔出血。 二、腦血管梗塞的治療與護理 腦中風可能會導致意識障礙,認知功能受損,肢體癱瘓或無力,感覺異常或喪失, 視野缺損,失語症,吞嚥障礙,大小便失禁,嚴重造成日常生活品質(李昌舜、邱 然偉,2007)。個案在住院期間需接受復健治療及相關護理措施如:執行患側的關 節運動及加強肌力訓練,並藉由輪椅、四腳拐杖訓練和運用日常生活如:進食、 穿衣、沐浴及如廁等訓練,增進執行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希望藉此讓個案早日 恢復自我照顧能力。此外,根據統計約 90%的中風病人在中風半年內可以恢復經口 進食。多數中風病人對於液體食物比起固體食物更容易發生嗆咳的情形,有人因 此而懼怕喝水導致引水量不足,產生脫水情形,亦增加尿道感染之機會。對於這 類病人,可以建議在其液體食物中加入食物增稠劑如:吞樂美;可以獲得改善。


對於輕微吞嚥障礙的中風病人,可以藉由調整進食姿勢如將頭前傾、頭傾向健側 或轉向患側等,亦有助於減少嗆咳的機會。這樣能早日幫助病人恢復到由口進食。 因此,語言治療師會根據病人不同階段的吞嚥障礙而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法,如: 可分為修正吞嚥姿勢、改變食物黏稠度等或加強口腔感覺及運動訓練,也會針對 個別病人需求設計須加強之運動,包括增進舌部靈活度、嘴唇與臉頰運動、吸允 練習、咽喉部運動以及口腔周圍按摩介入等。 護理評估 一、個案簡介 徐先生,84 歲,教育程度為小學,平時慣用國語和閩南語交談,宗教信仰為 佛教,目前已退休,育有一男一女,與兒子媳婦住在一起,平時與家人相處良好, 無飲酒吸煙以及嚼檳榔之習慣,護理期間自 2019 年 07 月 16 日-2019 年 07 月 21 日。 二、疾病史及住院過程 (一)疾病史:個案有高血壓以及大腸直腸癌之病史,大約在 10 年前有做過 大腸直腸癌手術。 (二)住院過程:病人於 7/7 出現手抖情形至 805 求治,因症狀消失故返家, 凌晨仍感覺不適且右手無力故電聯至本院,經檢查後確診為左側大腦動脈梗塞。 在 2019 年 07 月 16 日-2019 年 07 月 21 日護理期間,因病人有高血壓、血脂偏高 等給予病人降血壓和血脂的藥以及抗凝血劑。直到 2019 年 07 月 19 日,病人的血 壓和病情得到控制後,醫師許可後辦理出院。 三、Gordon 十一項功能性健康形態評估 筆者於 2019 年 07 月 16 日-2019 年 07 月 21 日照護期間,運用 Gordon 十一 項功能性健康形態評估,採觀察,會談、身體評估及實際照護等方式進行資料收 集,加以整理分析如下: (一) 健康知覺與健康處理型態:個案大約 10 年前曾因大腸直腸癌入院一 次進行手術,平日身體不適會至診所就醫,對藥物及食物無過敏經驗。個案沒有 飲酒吸煙及嚼檳榔之習慣。自己得知有高血壓之後,都會定時服用高血壓藥物, 也會定時回診。分析此層面沒有健康問題。 (二) 營養與代謝型態:平日食慾佳,但因為年齡的關係吞嚥咀嚼功能稍 微退化不佳,進食速度會較慢。個案的皮膚是乾燥的、鬆弛的;皮膚表面出現一


些黃色的老人斑。個案入院時身高為 162 公分、體重:61.9 公斤,理想體重: 57.7(範圍:51.9 ~ 63.5)、是屬於在理想體重內,BMI: 23.5,正常範圍內。 基礎代謝(BMR)1731 大卡(計算公式:男性:66+(13.7x 體重)+(5x 身高)-(6.8x 年齡);女性:655+(9.6x 體重)+(1.7x 身高)-(4.7x 年齡)、因每週運動 1-2 次,每 日所需總熱量約 2262 大卡(計算方式:BMR×活動量)。抽血報告: LDL-C:142、 WBC:13.86、albumin:4.0 屬於正常範圍,服用以及注射降血脂和抗生素的藥: Atozet 10mg&20mg/tab(PO 1 tab QD)和 Tapimycin 4g&0.5g/vial (4500mg IVD Q6H)後改成口服 Curam 1gm/tab (Q12H 1tab)。住院期間,由於個案因腦中風 導致吞嚥困難而放置鼻胃管,而無法觀察到個案的食慾,只能觀察個案的消化很 好,反抽後的量沒有超過 20cc,管牛奶時沒有出現嘔吐之情形。加上經過吞嚥篩 檢,個案無法通過第二階段-根據指示做出動作,因此分析此層面有由口進食困難 的問題。 (三) 排泄型態:住院前每一天排尿 3-5 次/天(以當天的飲水量),呈清 澈淡黃色,無解尿困難、漏尿或夜尿之情形,每一天至少一次排便,量中、色黃, 無腹瀉及便秘之情形。住院期間,因腦中風的關係導致腹部無力,腸蠕動變慢因 此有便秘的之情形,據醫囑當個案沒解便超過兩天,則給予一顆 Bisacodyl 栓劑。 (四) 活動與運動型態:住院前每一天都會與朋友聊天或與配偶在家,日 常生活可以自理。但是個案的家屬主訴:『入院後,爸爸的日常生活就無法自 理。』住院時,右上肢的肌力 0-1 分、右下肢肌力為 3 分、左側肌力可到 4-5 分, 因此個案的右側肢體乏力,因此無法自行翻身、自行起床、自行行走,巴氏量表 得分為 0 分,需他人照顧。在無氧氣使用下,個案臥床休息時的血氧可到 98-99%, 分析個案有身體活動功能障礙。生命徵象(7/17-7/20):血壓:都維持在 135/65mmHg 左右、血氧:98-99%、呼吸:16-18 次/分、脈搏:70-85 次/分、體溫: 36.0-37.0 度、疼痛指數:0 分。 (五) 睡眠與休息型態:住院前每日睡上 6-7 小時,沒有吃安眠藥之習慣, 個案家屬表示:『爸爸的睡眠品質是沒有問題的以及精神是好的』。住院期間, 病人沒有因環境的關係而難以入睡,所以分析此層面沒有健康問題。 (六) 認知與感受型態:以國語和閩南語溝通為主,雙耳有輕度重聽和老 花眼,意識清楚(GCS:E4VAM6),因左側大腦動脈血管梗塞導致個案有表達型失 語症,因此只能點頭回應,無法表達生日、現在在哪裡及住院原因,照護期間可 配合治療,但為了避免個案因意識混淆時自拔鼻胃管,因此有保護性約束,分析 此層面有表達困難的問題。


(七) 自我感受與自我概念型態:住院期間,進行治療時都變現出積極配 合,如進行復健時,個案都努力的完成。當給予讚美時,個案的臉帶笑容且心情 愉悅。分析此層面沒有健康問題。 (八) 角色關係型態:在家能與家人相處融洽,無聊時可與朋友聊天。能 扮演自己的角色。分析此層面沒有健康問題。 (九) 題。

性與生殖型態:個案已婚,育有一男一女,分析此層面沒有健康問

(十) 因應與壓力耐受型態:根據個案家屬表示個案生性樂觀,獨立好強。 遇到困難都會嘗試自己解決,或與家人溝通,並一起解決問題。目前的經濟來源, 主要靠兒子和媳婦。分析此層面沒有健康問題。 (十一) 價值與信念型態:個案信仰佛教,個案家屬表示個案因樂觀好強的 關係,以目前個案的行為表現可看出個案在積極配合治療,希望早日康復,因此 治療期間對家人以及醫療人員的態度信任,分析此層面無健康問題。 問題確立與護理計劃 將上述護理評估,依照健康問題的嚴重度進行先後順序排序,確立個案有『身體 活動功能障礙 /與半身輕癱、肌肉力量降低有關』和『營養攝取不足/與吞嚥障礙、 活動障礙有關』兩項主要健康問題,並針對健康問題給予相關護理措施。 1.身體活動功能障礙/與半身輕癱、肌肉力量降低有關 資料收集:

主觀資料: 1. 照服員表示:『病人無法根據指示舉起右側的上下肢』。 2. 照服員表示:『病人沒辦法自己翻身、無法自己行走、無法自己 起床和上下床。』 客觀資料: 1. 07/16 病人四肢肌肉力量:右側-0-1 分;左側-5 分,無法根據 指示舉起患側的上下肢;無法自行翻身、自行起床、自行行走,需 他人協助。 2. 07/17 病人四肢肌肉力量:右側-0-1 分;左側-5 分,無法根據 指示舉起患側的上下肢;無法自行翻身、自行起床、自行行走,需 他人協助。 3. 07/18 病人四肢肌肉力量:右側上肢-1-2 分;右側下肢-3 分; 左側上下肢-5 分,病人自己無法根據指示舉起患側的上下肢,但 是他人給予刺激能抬起患側;仍然無法自行翻身、自行起床、自行


護理目標: 護理措施:

評值:

行走,需他人協助。 4.巴氏量表各項項目為 0 分,總分為 0 分。 1. 個案能在出院之前,患側肌肉力量可以由 1 分到 3 分以上。 1. 請 照 服 員根 據復 健 醫囑 協 助 病人 在床 上 做被 動 全 關節 運 動 (ROM)。 2. 臥 床 姿 勢 宜 呈 自 然 功 能 性 體 位 , 協 助 翻 身 , 予 睡 向 健 側 (Q2H)、平躺(Q2H),睡向患側(Q1H);平躺時,膝下禁止放 枕頭;患側上臂胸壁間腋下放置枕頭以防肩關節內收;患側下 肢應以用枕頭作為支撐,以防垂足。 3. 請家屬或照服員每日定時把個案帶到復健室進行復健訓練。 4. 鼓勵家屬或照服員多協助病人由躺到坐,由坐移至輪椅上、協 助行走。 5. 衛教家屬或照服員離開病人床位時,一定要把兩側的床欄拉 起,以防病人因肌肉沒力而從床上跌到;以及移動病人時需要 注意病人的安全,以防病人突然無力而導致跌倒。 1. 個案目前的患側右上肢的肌肉力量仍然維持 1-2 分,現週一 至週五會到復健室進行復健,續追踪個案復健內容和執行狀 況。 2. 患側肢體並無僵硬攣縮情形。 3. 巴氏量表的分數可以從 0 分慢慢提升。

2.營養攝取不足/與吞嚥障礙、活動障礙有關 資料收集:

護理目標: 護理措施:

主觀資料: 3. 照服員表示:『病人因右手無力、所以無法自行進食。』 4. 照服員表示:『病人因吞嚥有困難,所以需要使用鼻胃管灌 食。』 3.照服員表示:『病人的口水會從右側流出。』 客觀資料: 1. 07/16-7/18 病人右手肌肉力量: 0-1 分;因此無法自己進食, 需要照服員協助灌食。 2. 07/16-07/18 觀察到病人的右側嘴角有口水流出。3.07/19 幫病 人進行吞嚥篩檢結果為異常,病人無法根據指示做出咳嗽、伸舌頭 舔上下唇的工作,因此病人還有吞嚥困難情形。 2. 個案在住院期間,能維持正常體重。 3. 個案能在出院前通過吞嚥篩檢,移除鼻胃管。 6. 記錄輸入、輸出量及評估營養攝入是否足夠。 7. 急性期由口進食任何食物前須進行吞嚥篩檢,並評估吞嚥反 射、作嘔反射及咀嚼吞嚥等功能。 8. 依病人情況協助其進行舌頭、嘴唇、臉頰、吞嚥等運動或給予


評值:

討論與結論

溫覺刺激。 9. 觀察灌食時,病人有無嗆咳、嘔吐之情形。 10. 灌食或餵食時,應協助坐起或搖高床頭、頭應直立或稍微往 前傾;或可用手撫摸下巴肌肉、以刺激病人張嘴;食物應由健 側入口,給予足夠的時間咀嚼和吞嚥,以防嗆咳發生。 1. 個案在住院期間的體重為 61.9kg,維持在理想體重:57.7(範 圍:51.9 ~ 63.5)。 2. 個案目前吞嚥篩檢第二階段還沒通過,續評估。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