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建築參訪論述

Page 1

地域建築參訪論述 禮拜四一大早,老師就讓我們在海濱公園集合,準備帶我們去看建築及講解建築 也順便去觀察建築物。一開始,老師就有說到在日據時期海是在比現在這個地方 還要更加前面的,因為這邊有海港,所以之前在海邊有鐵路,但是因為時間的消 逝,海的界線越來越往後退,直到現在這樣,因為海退得太後面,鐵路就不怎方 便使用,所以鐵路就變更路線了,不然在以前這兩條街可以說是中心點,每天都 熱鬧無比。 『民國五、六十年代,寶桑街區因靠近海邊,成為木材、水泥、漁獲等集散地, 整條街熱鬧非凡;而寶桑路到福建路更是當時台東最主要的娛樂場所,開了好幾 家電影院。』(註 1) 寶桑街是台東街的發源點,原本是漢人在這建築依據點與原著民進行交易活動, 後來越來越多漢人入住,才能慢慢發展到那麼熱鬧。 『整條街以漢人的店面與 廟宇為主,保持著漢人傳統飲食習慣與宗教信仰,走在街上依稀能看到到百年前, 原住民族與漢人接觸時的緊張氛圍與交易時逐漸淡去的族群隔閡。』(註 2) 在老師帶我們看建築物時,發現這裡的建築大部分外牆都磁磚拼貼,然後在一樓 跟二樓交接處會使用另一個顏色,來凸顯牆面上的花紋與紋路,如果房子有騎樓 的話,在騎樓的柱子,又會跟外牆的磁磚的形式不一樣,在騎樓往上看就會發現 之前的建築都有做滴水線,但是因為現在的建築最後都會在窗戶的外牆上加雨遮, 所以現在看新的建築,就會發現雖然也有滴水線,但是沒有舊建築的那麼做。看 了很多的建築後,發現這裡的建築物都一定有遮陽的,之前在高雄可能是因為太 陽有背山遮住一點點,所以高雄建築的遮陽板沒那麼大,我到了台東才有看到。 可能是因為台東是太陽升起時就開始照射,所以遮陽板才會做得那麼大,雖然我 覺得不怎麼好看,可能是因為我看習慣了高雄的建築物,所以看到台東的建築就 會覺得奇怪、看不習慣。 我覺得台東的建築物,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有,外牆磁磚的拼貼方式,騎樓的滴水 線及依照原本建築物的風格再添加新東西時能融入,而不會感到突兀。 這天雖然要早起,但是能夠跟這老師去認識 去觀察 去了解,我覺得對畫施工圖 有著很大的幫助,雖然腦海中一直有著這些知識,但是如果不是老師帶我們實際 去看過的話, 知識永遠就只是知識,而不會確實學到腦海中。 註、 1. 〈南部〉寶桑街區小旅行 發現老台東故事 網址: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24579 2. 寶桑路 ~~ 台東人的故事 網址: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11/bs707/st00103.htm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