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之争| Graduation Project| 2021

Page 1

赤坎旧镇

历史环境与建筑的更新设计 ——以两大家族合作与竞争为线索

笪曼婕 U201615042 指导老师:谭刚毅 汤诗旷


1. 前期分析 场地分析 山水位置 水陆交通 形成过程 临江界面 街道分析 人群活动和公共空间 建筑分级(真实性原则) 历史事件线索 氏族图书馆与宗祠 场地分析总结

建筑分析 司徒氏图书馆 关氏图书馆 司徒氏图书馆与关氏图书馆平面对比 建筑分析总结

价值评估

2. 设计图纸 场地分析图 时间线索 设计策略 模型照片 & 总图 节点设计

3. 附录 赤坎镇总图与历史保护建筑首层平面 Elements of Kaiping


场地分析:山水位置


场地分析:陆路交通线路


场地分析:水路交通与码头


场地分析:赤坎旧镇形成过程


场地分析:潭江两侧界面


场地分析:道路分级与剖面分析


场地分析:街道改造形成原因


场地分析:重要节点形成原因


场地分析:人群活动与公共空间

日常生活中的公共空间

特殊节日中的公共空间 上埠-关氏

上埠-关氏

赤坎商会(两姓)-位于分界塘底街

下埠-司徒氏

下埠-司徒氏 圩市-每逢农历五/十/十五

天主教堂-每逢礼拜日 基督教堂-每逢礼拜日

华新酒家

媒人圩

茶楼

司徒氏图书馆

赛龙舟路线-端午节

当铺典当 关氏图书馆

巴黎酒家

开平酒家 赤坎影剧院

关氏大宗祠-每逢重要节日

码头沿岸贸易

1 沿岸分布的码头贸易 / 沿岸布置的骑楼商业街 / 沿岸布

1 圩市沿上下埠分界的塘底街向两侧分布

置许多重要公共建筑

——日常生活消费活动上下埠共同进行

——沿水路带状分布的城镇形态

2 宗族公共建筑融入至骑楼建筑形制 ( 除关氏大宗祠 )

2 同类型公共建筑公共设施分别布置于上下埠

——开放进步的思想 / 外来文化的融入

——宗族关系影响下的双核发展

3 西方宗教位于分界附近

3 与生活相关行业同步经营 特色制造行业各自发展

——两大家族势力交界处便于传教

——宗族关系影响下的合作与竞争

4 贯穿上下埠水路的赛龙舟路线 ——共同的节庆活动

端午赛龙舟路线 圩市 码头沿岸贸易 骑楼商业街 日常使用公共建筑 宗族及宗教公共建筑


场地分析:人群活动与公共空间

主要公共空间节点

主要公共空间使用频率

上埠-关氏

上埠-关氏

下埠-司徒氏

下埠-司徒氏

1 公共程度、使用频率大体自沿岸向内陆递减 2 上下埠各自发展核心 3 节庆活动、日常生活消费等上下埠共同进行

端午赛龙舟路线 圩市 码头沿岸贸易 骑楼商业街 日常使用公共建筑 宗族及宗教公共建筑


场地分析:建筑分级(真实性原则)


场地分析:家族竞争与合作的历史事件与场所


场地分析:家族中心由祖祠转至图书馆


前期场地分析总结


建筑分析:司徒氏图书馆 区位位置


建筑分析:司徒氏图书馆 内院演变


建筑分析:司徒氏图书馆 平面分析


建筑分析:司徒氏图书馆 结构与剖面分析


建筑分析:关氏图书馆 区位位置


建筑分析:关氏图书馆 内院演变


建筑分析:关氏图书馆 平面分析


建筑分析:关氏图书馆 结构与剖面分析


建筑分析:关氏图书馆 VS 司徒氏图书馆


建筑分析总结 司徒氏通俗图书馆

关氏图书馆

办公

“通俗”意味着面向大众,有着启迪民 智的作用,在司徒氏图书馆的首层也体现着 这点。首层布局分为儿童阅读区与成人阅读 区,两个阅读区由书架隔开,外人在儿童区 阅读时,司徒氏族人仍可在成人阅读区工作。 司徒氏家族更加”外向“,家族事宜可展现 给外人看。

家族议事 儿童阅读区

成人阅读区

关氏图书馆无”通俗“之称, 其首层布局也是以轴线与家族议事 为主,当关式族人在议事之时,会 将大门关上,外人不得入内。关氏 家族更加”内向,家族事宜不可展 现给外人。


价值评估


1. 前期分析 场地分析 建筑分析 价值评估

2. 设计图纸 场地分析图 时间线索 设计策略 模型照片与总图 节点设计:光裕堂 原始建筑分析 / 设计策略 / 设计图纸

节点设计:塘底街 节点设计:天主教堂广场 赤坎教堂引入背景 / 基督教与天主教对比

节点设计:基督教堂 原始建筑分析 / 设计策略 / 设计图纸

节点设计:牛墟街广场 节点设计:司徒廉川祖祠 原始建筑分析 / 设计策略 / 设计图纸

3. 附录 赤坎镇总图与历史保护建筑首层平面 Elements of Kaiping


场地分析图 1. 区位位置

4. 家族中心由祖祠向图书馆转移 广州 赤坎镇

东莞

加拿大 赤坎镇

开平

历史保护建筑

赤坎镇

深圳 珠海

美国

开平华侨来源

三圭山

百足山

赤坎镇与珠三角地区 其他城镇的区位关系

赤坎镇周边公路

建筑分级分类 (真实性原则)

山水环境

文物建筑 112.5E

历史建筑 一般建筑

22.3N

不协调建筑

2. 城镇演变 司徒氏

建筑功能分类

卖牛场

商业建筑

关氏

居住建筑 祠堂建筑

1651-1673 家族设市

1673-1823 由墟而镇

司徒氏墟市居于东,称下埠, 另名东埠 ; 关氏居于西,称上 埠,另名西埠。

1823-1924 格局形成

当时卖牛场连接上下埠。到 1823 年,赤坎墟改称赤坎 埠。

医疗建筑

1924-1938 城镇改良

两大家族势力扩张,逐渐形 成了如今赤坎旧镇的路网骨 架。

文教建筑

临潭江道路的修建 中华东路中华西路的拓宽 水巷的填埋

东埠码头

街道与势力范围 骑楼街道

图书馆码头

上下埠分界线

3. 家族中心由祖祠向图书馆转移

一般街道

属关氏家族

塘底

光裕堂

教育子孙

举行祭祖活动

光裕小学

1922-1952

议事宴饮

2003-

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

西

工人俱乐部 光裕中学

举行祭祖活动

1952-1986

修订族谱 光裕月报

1930

牌位移至碉楼楼顶

执行族规家法 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

2003 海颈码头

属司徒氏家族

1952

西

1925 家族宣传

1826

家族宣传

四乡乡民代表会

收藏书籍 与海外华侨对接

关氏图书馆馆委会 议事宴饮

关氏图书馆

建筑肌理

政府对接

司徒氏历史上竞争地点 1934

功能改变

举行祭祖活动 各个分祠

司徒祖祠

教育子孙

议事宴饮

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

1925

修订族谱 教伦月报 收藏书籍

教伦堂 收归图书馆

与海外华侨对接

部分闲置 廉川祖祠作为卫生站 家族宣传

司徒“两会” 议事宴饮

政府对接

司徒图书馆

关氏历史上竞争地点 两大家族历史上合作地点


TIMELINE 家族合作与竞争的时间线索

关氏家族

清末

1895

光裕私塾

“开恩约”

光裕犹言广增 “光前裕后” 光裕私塾设置于关式大宗祠内

百合镇岗墟 归侨联谊会

1897 基督教循道会礼拜堂 关真人引入 位于赤坎镇上埠

1905

1909

1929

1930

关氏图书馆

牛墟街地权争议

关氏图书馆找了港资建筑公司 设计者为关氏族人 关以舟 关氏创办《光裕月刊》 屋顶为德国大钟

关氏十五世祖坟墓 司徒氏控诉牛墟街 家族税田 政府判地属关氏 为祖传土地

坎下上路桥 仅供关氏家族族人通行 位于赤坎上埠 关氏图书馆前

光裕小学

1938

1940

东南戏院

四乡乡民代表会

上埠东南巷集团

位于关氏图书馆内

搬至赤坎上埠

1922-1952年 光裕堂中堂作为小学校址

1908

合作

1905

赤坎商会

位于塘底街 管理商户解决商业纠纷 筹建马路 具有一定社会职能

1919

1910

开平一中

1915

关氏司徒氏 合资创办

1923

发明电灯公司

1920

关氏司徒氏合办 股份制

1947 归侨联谊会会所

1924-1938

1925

城镇道路改良

拓宽中华东路中华西路,铺设 三合土屋面; 修建临潭江的堤东路堤西路; 填埋水巷

1930

1928 东埠码头旁

1895

司徒加筑堤坝 关氏否定

1919

坎下中路桥

联兴街福音堂

仅供司徒氏家族族人通行 位于赤坎下埠

临时司徒图书馆场所

1916

天主教堂 位于赤坎镇塘底街

1926

1920

东埠市场 下层零售业 上层茶室酒馆 东埠市政筹备处位于广州

教伦学校 以司徒滘堤州大宗祠+清溪祖祠为校舍

司徒氏家族

1922

归国华侨俱乐部

司徒廉川祖祠

设置于司徒图书馆三层

“蟾宫影戏院” 拥有500个座位与放映机 1937年有粤剧 歌舞 武术团 演出

1925

基督教堂

司徒图书馆

司徒梓瑞利用向教徒和教牧人员募捐所得的 款项,以及上级教会的资助,在下埠今牛墟 街6号新建了长老会礼拜堂

“教伦”:教以伦人,四教(文、行、忠、信)九伦(高、曾、祖 、考、己身 、子、孙、曾、玄) 权力机构:十三甲族务委员会 图书馆+教伦堂

1948

1934 1945

司徒四乡防 委员会

南楼/司徒图书馆停办 七烈士 司徒煦 副队长 34岁 司徒昌 情报员 38岁 司徒旋 书记 21岁 司徒丙 队员 18岁 司徒浓 机枪手 28岁 司徒耀 机枪手 24岁 司徒遇 班长 30岁


设计策略 1. 地块选择与分析

2. 保护模式解析

关氏家族中心位于关氏图书馆 地块内建筑分级分析 司徒氏家族中心位于司徒氏图书馆 牛墟街与塘底街相接地块是公共服务中心, 历史建筑 不协调建筑 也是两个家族合作与竞争的区域。

设计导则 保护 / 修缮

场地内部历史保护建筑 文物建筑

改造 / 拆除

历史建筑

不协调建筑

与历史风貌相符合的新建筑

5. [竞争] 牛墟街道 1930年

4. [中立] 基督教堂 1922年

模糊的边界/广场设计

居民活动中心&剧场

3. [中立] 天主教堂 1916年

该地为关氏十五世祖的坟墓所在地,在1930年牛

1922年司徒锌瑞建立,具有帮助赤坎镇居

墟街拆迁重建时,关氏与司徒氏就牛墟街地权有过争

民,送医送药,带人写信,传教的职能。

执,后政府判该街道属关氏,为祖传土地。

祈祷广场 因为两大家族发生纷争,由法国传教士平息 纷争,从此之后传教士便来到开平传教,教会 平等的给每一个人传教,提供服务。

6. [竞争] 司徒濂川祖祠 1934年 祠堂&影剧院 濂川祖祠为广府式一进三路式祠堂,1934年 被司徒氏族人租借,设置成“蟾宫影戏院”以 对抗首先将影视行业引入赤坎镇的关氏家族。

2. [合作] 塘底街 1908年 抗衡的边界/城市家具设计 塘底街为上下埠地理上的分界线,也是关氏家 族与司徒氏家族的势力分界线,但该街道也是两 个家族合作的区域,例如1908年的赤坎商会,商 会由两大家族合资建立,共同解决商业纠纷,筹 建马路,表现出两个家族势均力敌。

1. [竞争] 光裕堂 1895年 祠堂&学堂 宣传“关族文化”/引入关氏家族的起点 光裕堂是教学的场所,直至2003年都是学校 的功能,关氏家族舍祠为校,是以血缘为纽带 的家族社会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


场地模型

光裕堂

牛墟街广场 & 基督教堂

赤坎镇


经济技术指标 总占地面积

28116 ㎡

总建筑面积

2831 ㎡

光裕堂

祭祀区域

1019 ㎡

书室休闲区域

480 ㎡

天主教堂广场 基督教堂

783 ㎡ 剧场

319 ㎡

居民活动区域

362 ㎡ 1060 ㎡

牛墟街广场 司徒濂川祖祠

放映厅

168 ㎡

祭祀区域

483 ㎡

东路

中华

10 0

5

20m


[ 竞争 ] 光裕堂 祠堂与书室


3. 历史发展与形态演变

① [ 竞争 ] 光裕堂 祠堂与书室

两进广三路 宗祠、光裕小学

1. 设计说明

1826年

光裕堂为整个路线的第一个节点,作为家族宗祠与家族对族人进行教化的 场所,其存在本事便是家族竞争的代表。光裕堂的设计上体现关氏家族更为 内向的家族特征,保留中轴线的祭祀路线,头门 - 正堂 - 碉楼(祖先牌位位

公共性

祠堂家族管理职能

高 1826年祠堂初建

始建祠堂 “光裕堂”牌匾写成 祭祀荣公及各始祖 1911年开办光裕小学,培育后人

高 1826年祠堂初建

于碉楼顶部),而两侧建筑则分布更对外,更能向外人彰显关氏家族的功能 与提供休闲服务的功能,例如书室或展览馆。在第一节点上,光裕堂仅仅作

建关光裕碉楼

为在整个路线中引入关氏家族的节点,作为介绍两大家族关系的开端。

宗祠、光裕小学

在 具体设计上,采用双坡屋顶与木材。根据对广府祠堂的研究,广府祠 堂中的进深有着比较大的比例限制,例如正堂进深为头门进深的两倍,拜亭 进深等于头门进深等。前庭更加开阔,适合举办各种活动,例如中秋时节的

1922年

龙舟饭,可以作为增进家族关系与向外人展现家族文化的场所。后庭比较狭 小,不希望人在后庭久留。

1911年光裕私塾

匪徒绑架光裕小学师生 因此在小学中轴线的后侧 建碉楼

1911年光裕私塾

(家族内部教化场所)

1929年关氏图书馆建成

修订族谱功能收归光裕月报社

此时祖先牌位位于正堂

2. 选址分析 工人俱乐部 祠堂作为工人俱乐部

1952年

赤坎镇居民的休闲娱乐的场所, 阅读、打乒乓、下象棋、玩扑 克牌,是一个公共活动的场所。

1945年抗战停办

1945年抗战停办

1949年开平第一小学 1952年工人俱乐部

1949年开平第一小学 1952年工人俱乐部

此时祖先牌位位于碉楼顶部。

光裕中学 街 底

祠堂重新作为教化场所

1986年

西

光裕中学的开办,给祠堂本身 的空间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正 堂的进深边长成为学校的礼堂, 两侧的建筑改成三层的教学楼。 祠堂本身的广府式两进三路的 形式仅剩下第一进的头门。 此时祖先牌位位于碉楼顶部。

1986年光裕中学

1986年光裕中学

宗祠 祠堂重新回归祭祖场所

光裕堂(关式大宗祠)选址于赤坎镇中部,临近人民桥与塘底 街,为赤坎镇关氏家族的总祠。该区位交通便利,临近码头与桥梁, 有利于海外华侨的到来与彰显家族地位。其周边多为后加建的多层 住宅楼或后建骑楼。“光裕”意为犹言广增,光前裕后。

2003年

2003年 开始光裕堂重新作为 祠堂来使用,春节时会有族人 来祭拜。光裕堂的管理者也会 在清明节组织祭祖活动。 此时祖先牌位重新搬回正堂。

2003年恢复祠堂

2003年恢复祠堂


① [ 竞争 ] 光裕堂 祠堂与书室 4. 保护区域与设计策略

头门正面

头门背面

关光裕碉楼正面

新建正堂内部

降低建筑高度

重点保护建筑 重点保护立面 拆除加建区域

形成头门 - 正堂 - 碉楼层层抬升的效果


改 造 后

① [ 竞争 ] 光裕堂 祠堂与书室 1

正堂进深 =2 头门进深 拜亭进深 = 头门进深

2

2

头门进深 祭祀流线 平日流线

1

一层平面图

书室建筑结构分析图


改 造 后

① [ 竞争 ] 光裕堂 祠堂与书室

碉楼与正堂

前庭空间

原本的正堂为开平一中的礼堂,高两层。原 本为该区域的制高点的关光裕碉楼被淹没在 建筑群中,正立面也仅可见 4 层以上部分。 将开平一中的校舍拆除以后,建成一层的坡 屋顶建筑,展现碉楼的正立面与制高点效果。

原本的前庭空间显得十分狭小且昏暗, 因为周边校舍较高,压迫着这个空间。 将建筑高度下降之后,前庭空间变得开 阔,适合举办各种家族活动。

剖面图 1-1

剖面图 2-2


改 造 后

② [ 合作 ] 塘底街 抗衡的边界 城市家具设计

立面尺度对比图 塘底街的司徒侧和关氏一侧有着截然不同的建筑,司徒侧有着较多的骑楼建筑,人在司徒侧走也会行走在廊 下空间。而关氏侧则是大量的现代建筑,缺少这样的廊下空间。“抗衡”一词代表着边界的固定,两侧都应该 有明确的边界限定,于是我依据骑楼廊下空间的尺寸,以现代的廊道连接关氏一侧,形成建筑 - 廊下空间 - 道 路的过渡,与司徒侧相对应。该节点引入司徒家族,体现两个家族在合作中比较双方势力的关系。

骑楼立面比例

连廊立面比例

新建廊道与周边建筑关系


改 造 后

③ [ 中立 ] 天主教堂 祈祷广场

1. 教堂引入背景 1891 年(清光绪二十三年),法兰西传教士魏畅茂来开平地方传教, 当时开平县知县郭占熊接见。魏畅茂提出要在开平传教及兴建教学,以便 有个场所会聚教徒“守礼拜”等要求,并请求予以保护。当时知县郭占熊 完其所请。于是,魏畅茂便与手下神甫串村入乡,宣传教义,发展教徒。 一时乡镇 ( 圩 ) 进教的人渐众,几乎遍及全县,便相竟选址建教堂以聚集, 进行宗教活动。从 1897 年至 1911 年 ( 清宣统三年 ) 的 15 年间,全县先 后共建大小教堂 29 座,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赤坎龙口里天主教堂、赤坎下 埠福音堂。至于赤坎镇塘底街天主教堂、杜岗圩福音堂、赤坎镇牛圩福音 堂等三间则分别建于 1916 年、1918 年和 1922 年。其他如赤坎龙背柯教 堂、赤坎蟛蜞牢教堂则稍后一些。开平赤坎地区是当时传教活动的中心。 开平在建国前,实有教堂二十六间(附注一),最早建于一八九六年,最 晚建于一九四二年。

2. 基督教 vs 天主教 基督教

天主教

出现时间

宗教改革后(新教)

宗教改革前 天主教 / 东正教

信仰对象

上帝

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神)

信仰秩序

人人可直接向上帝祈祷(圣 经)

罗马教皇 - 传教士 - 信徒

建筑特征

装饰简单

装饰繁复

总结

面向大众 / 祈祷仪式简化

层级结构分明 / 仪式复杂

3. 设计策略 以天主教堂为背景,后面的区域形成新的祈祷广场,一层层台阶显示秩 序分明,高大的树木形成遮蔽的顶。另一侧是大面积的 LED 屏幕,放家族 之间历史实践,作为路线中的一个小高潮。

LED 屏幕

线

祈祷轴 细沙

水刷石

青石板

垂直线

影视墙

10 0

祈祷广场平面图

5

20m


[ 中立 ] 基督教堂 居民活动中心与剧场


④ [ 中立 ] 基督教堂 居民活动中心 & 剧场 3. 历史发展与形态演变

1. 设计说明 基督教堂作为中立节点(平等的向所有人传教),是一个服务大众的 场所,因而功能的设置更加偏向于赤坎镇居民,为人们提供集聚与活动的 室内空间。

2. 选址分析

1922年

1940年

1952年

1959年

1966年

司徒梓瑞在牛墟街6 号新建长老会礼拜堂 ,楼顶大钟是美国三 藩市美华长老自理传 道会捐赠。

教堂内曾设置 过树仁小学。

小学搬离教堂 并入赤坎镇小 学。

苍城以西12个 教堂并入礼拜 堂,改成为开 平县基督教赤 坎堂。

赤坎堂停止活 动

4. 原始平面分析

牛墟

基督教堂选址于牛墟街道,该区域为赤坎镇的公共服务中心,有利于 教堂给全镇居民传教。同样设置在该区域的还有位于塘底街的天主教堂。

1988年 复堂


④ [ 中立 ] 基督教堂 居民活动中心 & 剧场 5. 原始结构与剖面分析


④ [ 中立 ] 基督教堂 居民活动中心 & 剧场 6. 保护区域与设计策略

基督教堂正立面

保护区域与改造区域 重点保护建筑 重点保护立面 拆除加建区域

基督教堂侧立面

将原本倾斜楼板改成台阶式楼板 改动区域


改 造 后

④ [ 中立 ] 基督教堂 居民活动中心 & 剧场

5m 0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1


改 造 后

④ [ 中立 ] 基督教堂 居民活动中心 & 剧场

剧场空间 利用原本的礼拜堂的空间与结 构,在后面加建一个柱跨的空 间,增设后台与新的楼梯,形 成剧场。

原始礼拜堂空间

改造后


改 造 后

④ [ 中立 ] 基督教堂 居民活动中心 & 剧场

侧立面图 1:150

背立面图 1:150


改 造 后

⑤ [ 竞争 ] 牛墟街 模糊的边界 广场设计 牛墟街因地权的不明晰被定义为 模糊的边界,街道本身建筑立面不是 连续的,再设置广场进一步将道路的 边界打破,人们可以随意的进入到地 块内部,可以聚集在广场上。广场可 以开展武术戏或者粤剧,成为基督教 堂(剧场)的延伸部分。

基督教堂

水刷石 广场

红砖地面

司徒濂川祖祠

10 0 5

牛墟街广场平面图

20m


[ 竞争 ] 司徒濂川祖祠 祠堂与影剧院


⑥ [ 竞争 ] 司徒濂川祖祠 祠堂与影剧院

3. 历史发展与形态演变

1. 设计说明

民国初年

司徒濂川祖祠作为路线的终点,不仅仅是介绍司徒氏家族历史的节点, 更是总结两个家族关系与历史事件的节点。从关氏大宗祠出发,以司徒氏 祖祠为终点,在该地块形成完整的浏览线路。

2. 选址分析

祖祠建成,为司徒氏 赤坎五祖祠之一,内 供奉先人。

1934年 司徒氏族人租借濂 川祖祠作“蟾宫影戏 院”,该影戏院座位 可达500个。

1949年后 作为开平卫生 院的库房而使 用。

1973年 祖祠与其西侧的 建筑一起作为文 化站使用,室内 设有歌舞厅,桌 球等。

4. 祠堂原始空间与改造后空间

屋顶照片

东路

中华

司徒濂川祖祠位于赤坎镇下埠,为司徒氏赤坎五祖祠之一,下埠还有 竖翁,南坡,素庵祖祠。濂川祖祠的主入口面向中华东路。

过渡空间 精神空间 世俗区域 祠堂原始空间秩序混乱

改造后

内部空间照片


改 造 后

⑥ [ 竞争 ] 司徒濂川祖祠 祠堂与影剧院

结构分析图

侧廊屋顶结构

1

屋面

椽子

檩条

加建部分

1

内部空间 5m

一层平面图

0

1


改 造 后

⑥ [ 竞争 ] 司徒濂川祖祠 祠堂与影剧院 寝堂场景图

祭堂场景图

头门场景图

剖面 1-1 5m 0

1


1. 前期分析 场地分析 建筑分析 价值评估

2. 设计图纸 场地分析图 时间线索 设计策略 模型照片与总图 节点设计

3. 附录 赤坎镇总图与历史保护建筑首层平面 Elements of Kaiping


赤坎镇总图与历史保护建筑首层平面

12

13

11

3

5 10

9

4 2

7

8

6

1

1. 关氏图书馆 2. 关光裕碉楼 3. 赤坎基督教堂 4. 开平县灵通电话有限公司旧址 5. 赤坎镇消防队旧址 6. 赤坎影剧院 7. 开平酒家 8. 东堤旅馆 9. 竖翁司徒公祠 10. 巴黎旅店 11. 司徒氏通俗图书馆 12. 司徒珙诊所旧址 13. 素庵居庐


Elements of Kaiping

S1 村口水塘

目录 catalogue

聚落 Settlement { 形态肌理 } S1:村口水塘 S2:榕树 S3:神位 S4:晒场 S5:竹林 S6:田地 S7:巷道 S8:民居 S9:图书馆 S10:祠堂、村委会等公建 S11:骑楼 S12:码头

建筑 Building { 空间类型 } { 结构类型 } B1:屋顶 B2:地板 B3:墙 B4:门 B5:窗 B6:露台 B7:楼梯 B8:祖先祭祀空间 B9:室内家具

S2 榕树


Elements of Kaiping

S3 神位

目录 catalogue

聚落 Settlement { 形态肌理 } S1:村口水塘 S2:榕树 S3:神位 S4:晒场 S5:竹林 S6:田地 S7:巷道 S8:民居 S9:图书馆 S10:祠堂、村委会等公建 S11:骑楼 S12:码头

建筑 Building { 空间类型 } { 结构类型 } B1:屋顶 B2:地板 B3:墙 B4:门 B5:窗 B6:露台 B7:楼梯 B8:祖先祭祀空间 B9:室内家具

S4 晒场


Elements of Kaiping

S5 竹林

目录 catalogue

聚落 Settlement { 形态肌理 } S1:村口水塘 S2:榕树 S3:神位 S4:晒场 S5:竹林 S6:田地 S7:巷道 S8:民居 S9:图书馆 S10:祠堂、村委会等公建 S11:骑楼 S12:码头

建筑 Building { 空间类型 } { 结构类型 } B1:屋顶 B2:地板 B3:墙 B4:门 B5:窗 B6:露台 B7:楼梯 B8:祖先祭祀空间 B9:室内家具

S6 田地


Elements of Kaiping 目录 catalogue

聚落 Settlement { 形态肌理 } S1:村口水塘 S2:榕树 S3:神位 S4:晒场 S5:竹林 S6:田地 S7:巷道 S8:民居 S9:图书馆 S10:祠堂、村委会等公建 S11:骑楼 S12:码头

建筑 Building { 空间类型 } { 结构类型 } B1:屋顶 B2:地板 B3:墙 B4:门 B5:窗 B6:露台 B7:楼梯 B8:祖先祭祀空间 B9:室内家具

S7 巷道


Elements of Kaiping

S8 民居

目录 catalogue

聚落 Settlement { 形态肌理 } S1:村口水塘 S2:榕树 S3:神位 S4:晒场 S5:竹林 S6:田地 S7:巷道 S8:民居 S9:图书馆 S10:祠堂、村委会等公建 S11:骑楼 S12:码头

建筑 Building { 空间类型 } { 结构类型 } B1:屋顶 B2:地板 B3:墙 B4:门 B5:窗 B6:露台 B7:楼梯 B8:祖先祭祀空间 B9:室内家具

S9 图书馆


Elements of Kaiping

S10 祠堂、村委会等公建

目录 catalogue

聚落 Settlement { 形态肌理 } S1:村口水塘 S2:榕树 S3:神位 S4:晒场 S5:竹林 S6:田地 S7:巷道 S8:民居 S9:图书馆 S10:祠堂、村委会等公建 S11:骑楼 S12:码头

建筑 Building { 空间类型 } { 结构类型 } B1:屋顶 B2:地板 B3:墙 B4:门 B5:窗 B6:露台 B7:楼梯 B8:祖先祭祀空间 B9:室内家具

S11 骑楼


Elements of Kaiping

S12 码头

目录 catalogue

聚落 Settlement { 形态肌理 } S1:村口水塘 S2:榕树 S3:神位 S4:晒场 S5:竹林 S6:田地 S7:巷道 S8:民居 S9:图书馆 S10:祠堂、村委会等公建 S11:骑楼 S12:码头

建筑 Building { 空间类型 } { 结构类型 } B1:屋顶 B2:地板 B3:墙 B4:门 B5:窗 B6:露台 B7:楼梯 B8:祖先祭祀空间 B9:室内家具

B1 屋顶


Elements of Kaiping

B2 地板

目录 catalogue

聚落 Settlement { 形态肌理 } S1:村口水塘 S2:榕树 S3:神位 S4:晒场 S5:竹林 S6:田地 S7:巷道 S8:民居 S9:图书馆 S10:祠堂、村委会等公建 S11:骑楼 S12:码头

建筑 Building { 空间类型 } { 结构类型 } B1:屋顶 B2:地板 B3:墙 B4:门 B5:窗 B6:露台 B7:楼梯 B8:祖先祭祀空间 B9:室内家具

B3 墙


Elements of Kaiping

B4 门

目录 catalogue

聚落 Settlement { 形态肌理 } S1:村口水塘 S2:榕树 S3:神位 S4:晒场 S5:竹林 S6:田地 S7:巷道 S8:民居 S9:图书馆 S10:祠堂、村委会等公建 S11:骑楼 S12:码头

建筑 Building { 空间类型 } { 结构类型 } B1:屋顶 B2:地板 B3:墙 B4:门 B5:窗 B6:露台 B7:楼梯 B8:祖先祭祀空间 B9:室内家具

B5 窗


Elements of Kaiping

B6 露台

目录 catalogue

聚落 Settlement { 形态肌理 } S1:村口水塘 S2:榕树 S3:神位 S4:晒场 S5:竹林 S6:田地 S7:巷道 S8:民居 S9:图书馆 S10:祠堂、村委会等公建 S11:骑楼 S12:码头

建筑 Building { 空间类型 } { 结构类型 } B1:屋顶 B2:地板 B3:墙 B4:门 B5:窗 B6:露台 B7:楼梯 B8:祖先祭祀空间 B9:室内家具

B7 楼梯


Elements of Kaiping

B8 祖先祭祀空间

目录 catalogue

聚落 Settlement { 形态肌理 } S1:村口水塘 S2:榕树 S3:神位 S4:晒场 S5:竹林 S6:田地 S7:巷道 S8:民居 S9:图书馆 S10:祠堂、村委会等公建 S11:骑楼 S12:码头

建筑 Building { 空间类型 } { 结构类型 } B1:屋顶 B2:地板 B3:墙 B4:门 B5:窗 B6:露台 B7:楼梯 B8:祖先祭祀空间 B9:室内家具

B9 室内家具


Thanks for reading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