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可以 被 留 下 , 真實的感動只能把握當下 ││
小人物 大故事
2016 影像紀實手冊
團隊故事
01
03
▌計畫緣起
「今天我們沒有去記錄,明天沒有人知道這些故事,未來 也不會有」 一位在國外佇足多年的導演, 一群希望紀錄感動瞬間的青年, 一個影像紀錄團隊── 紀錄著藏在人群中的平凡角色,尋找回台灣人最初的樸實真誠, 用影像記錄,以故事傳承,這道在社會洪波中的涓流。
如果說 ~ 曾經有一位老師,窮其一生都貢獻在偏鄉教育中,卻因落石砸中,我們才 知道她曾為孩子的付出。 如果說 ~ 一個年近 80 的耕者,每日往返 80 公里路程,只為將農作所得,幫助一群 陌生未見過面的孩子能繼續就學。 如果說 ~ 社會上還有更多的小人物,他們這輩子都貢獻在幫助他人。 這些如果,都是你難以想像的真實的故事。
回想當年在外媒時,在國外拍攝不少異鄉中熱淚盈眶的動人故事,但台灣 沒有嗎 ? 不,我們這塊美麗的土地上,有更多窮盡一生默默幫助他人的小人物, 他們堅持理念、奉獻付出的故事,卻總是被社會負面的報導掩沒。
於是,我們開啟了這個計畫,希望將我們的想法傳達給更多的年輕下一代, 並且深入到學校去尋找與我們有相同想法的志工學子,培訓他們,讓他們一同 加入蒐集記錄這些台灣小人物的故事,我們希望或許當有一天,我們沒辦法持 續做這件事情的時候,這群志工們就如同蒲公英般,早就散落各地,發芽落根 「我們從不希冀改變全世界,但,只要一個人」只要我們紀錄這些小人物的大 不凡故事,可以改變一個人,我們就成功了。 小人物大故事記錄共創計畫 發起人 楊政達 04
計畫緣起
持續的將小人物的故事廣宣出去。
01
小人物大故事紀錄團隊介紹
李凱惠 不管身處插畫或影像,當每個作品裡, 真實的傳遞出故事的感動,是我持續做 下去的動力之一。
黃紆縝 yuyu,外向開朗,文字創作是我認識自 己的方式,亦是在生活中找尋自由的途 徑,不會停止也不可或缺。
陳詩蓉 本名不是詩濃,笑點很低,想藉由認識 世界,來找到自己。喜歡印刷與文字, 如果可以,我想一直寫下去。
施乃文
關於我們
01
k100,因為皮膚不白,從高中開始被 取了很多外號,但最喜歡印刷色裡的黑 色。喜歡寫字和創作,唯有這兩項沒有 停擺。是個一心想回到過去的現代人。
05
蔡馨葶 我對於堅定自身信念並努力完成夢想 的人感到敬佩與好奇,也期待能讓默默 努力的人能被看見,並受鼓勵與幫助。
鄭欣佩 悶騷內向、喜歡做手工雜務,興趣是看 漫畫拓展自己腦內的世界觀,特技好像 是「一語道破」。
鍾萍佳 東華大學教行系。喜愛旅行、聽故事。 曾在馬祖東莒島的船老大民宿打工換 宿兩星期;也曾機車環島一周。
蕭彤羽 有著一雙好奇的眼睛及一顆喜歡面對 新事物的心。喜歡聆聽他人分享的生 命故事,從中發現人生的奧妙及道理, 並將這些寶貴的故事轉化為日後茁壯 的養分。
06
紀錄片
02
一 - 畝夢的耕者
一位耕者,一群受扶植的孩子們, 以生命交錯的感謝之旅— 紀錄片 一—畝夢的耕者
02
09
她,不只是土地的耕者 第一次知道王英阿嬤的故事,是透過我的高中同學─意萍。 意萍曾經因為家中困境,而差點無法繼續就讀大學,然而,因為王阿嬤的幫助, 讓她可以繼續完成她的夢想。同時自己因為身為意萍的朋友,在文化部國民記 憶庫的採訪過程中,被她的堅強與對阿嬤的感謝所觸動,也深刻的感受到,王 阿嬤正是我們一直希望紀錄的小人物。 因此我們開始紀錄這一段故事,在紀錄的過程中,我們也與許多曾經被幫助過 的學生聯繫上,從這些受助學子的口中,一點一滴的慢慢拼湊出王阿嬤的故 事,更從她的笑容中,看見台灣草根人物的韌性與樸實。我想,還有更多像王 阿嬤這樣的農夫,他們不只耕作,更將自己賺來的每一分錢,奉獻給這個社會。 台灣有許多草根人物,他們樸實不起眼 , 卻默默的為社會角落點燃一盞盞希望。 當我們紀錄下這些影像,不只代表了台灣的人文價值 , 也表現了大環境的變遷, 希望透過影片,讓更多人看見,影響更多人看見生活週遭的不平凡,並關懷社 會的底層。
採訪、撰文 / 李凱惠 攝影 / Brian 10
▌ 紀錄片-一畝夢的耕者
我有能力,才會做這些事嘛! 還記得第一次拜訪阿嬤時,她臉上綻著燦爛的笑容,聲音宏亮,一點都不 像一位已經七、八十歲的老人。我們一群人一踏進阿嬤家的客廳,屋內整體的 裝潢非常簡樸,到處都是生活留下的痕跡,沒有任何裝修過的樣子,牆上掛著 一幅幅生活照,可以看見阿嬤農田外的另一面。
紀錄片 一—畝夢的耕者
02
總是問她,這樣一個人務農很辛苦,錢夠支付這麼龐大的開銷嗎? 阿嬤揮揮手,以洪亮的聲音道:「不辛苦,我從小就做習慣了。」「我就無所 求嘛!我有能力才會做這些事情。」看著她睿智的雙眼,俐落的採收著水果。 一邊拿起好幾個塑膠袋,分成五袋,給晟毅還有拍攝團隊的每一個人,我們不 好意思的說:「阿嬤不用啦!太多了!不好意思!」阿嬤開朗的說:「袂啦 ( 台 語 ) 一個人一份」
11
不知如何說出口的感謝 當我們訪問了幾位受助的同學們後,我們發現,學生們一直都覺得這份對 阿嬤的感謝,不知道該如何說出口,就這樣深埋在心底。而在拜訪阿嬤的過程 中,我們更看見阿嬤的落寞,受助孩子們一個個長大出了社會,與阿嬤聯繫的 孩子們卻少之又少。影像工作者的我們除了紀錄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方式呢? 因此由我們開始,與其他同學們一起討論,一同策劃了一個給阿嬤的感謝 與驚喜活動。
用影像,把這個當下的感動紀錄下來 當天的活動,同學們都非常緊張,因為阿嬤的時間有限,我們必須在時間 內把這份感謝傳遞出去,因此,在阿嬤來之前,我們認真的排演過幾次,以及 每個同學躲藏的位置。終於,一通電話響起,阿嬤來了! 隨著影片的進行,螢幕上閃過一張張受助同學的臉、生活與感謝的話,這 份感動也讓阿嬤紅了眼眶,一旁的主任更是一滴滴眼淚往下掉。而當這些學生 們出現在阿嬤眼前,阿嬤非常的開心,每個孩子都送上自己手做的禮物,把自 己受助的心情與感謝,真正的送到阿嬤手上。
採訪、撰文 / 李凱惠、陳詩蓉 攝影 / Brian、陳詩蓉 12
故事蒐集
03
在家扶中心訪談的時光 2016 年 8 月 12 日
故事蒐集
03
15
你知道「社會工作者」之於社會有多重要嗎? 我相信,有很多人對於這項職業認知仍舊匱乏,社工人員為每戶需要幫助 的家庭奔波、解決問題,不惜付出時間與體力,出入高風險家庭,卻沒有理當 的保障,人才的缺乏,導致每人個案量超過合理負荷,「高工時、高危險、低 薪資」一直是他們所面臨的困境,然而社會對於他們的期待,卻總是比不上對 他們的理解,這些都是肩負在他們身上的難題。 因此我們想紀錄,紀錄他們的熱忱、心血,訴說他們無私與堅毅的心,最 重要的是,讓這片土地的每一位知道,社工人員是可以帶領社會不斷進步、更 加緊密的重要人物,我們運用最直接的對談進行影像紀錄,希望透過談話理解 社工師的工作與歷程。 剛開始著手這份專案時,重新做了些功課,雖然知道社會工作者的工作, 但僅停於淺薄的認知,在尋找資訊、彙整資料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社工人員們 的壓力,難以喘息的無奈,這些牽連整個社工體系的鏈鎖,在今日思想與語言 開放的臺灣社會中,仍舊存在繁不足載的刻板印象與不諒解。 在這幾十天的日子裡,我們也聯繫到了第一個單位——南台中家扶中心, 由公關專員熱心為我們安排一位督導及社工師進行訪談。
16
▌ 社工訪談 在家扶中心服務 27 年的劉督導與服務近 3 年的社工師揚傑,剛進 到會議室時,都慌張又可愛得說著自己非常緊張,但在開始訪談的過 程中,他們依然侃侃而談,不假思索而流露出的熱情,在字字句句間 觸動我們的心──
拋開成見,撕去標籤 揚傑提到,行為偏差、調皮、課業不好的孩子,容易被師長貼上標籤,而 這樣的標籤彷彿詛咒,沒人願意理解、解決這個孩子的問題,因為先入為主的 認為「這個孩子就是不乖」,這卻成了惡性循環,同時也對孩子造成傷害,或 許我們都應該多一份耐心去理解,而不是推卸,亦或是加諸理由在這些應該共 同面對的問題上面。
故事蒐集
03
「我從不用所謂『弱勢』家庭,去形容我的個案家庭,因為我覺得他們一 點都不弱勢,他們只是現階段需要人幫助。」揚傑說著,堅毅與肯定自神情表 露無疑,我想人類所創造的詞彙,雖然豐富了感受,卻也使得人們開始畫分界 線,在無形中刻入內心,區分著你跟我的「不同」。
17
我們都是傻瓜啊! 當我問到劉督導:「你認為社工在社會上是什麼樣的角色呢?」,督導莞 爾而笑得答道:「我常常覺得社工是一群傻瓜耶!一群希望靠自己微小的力量, 讓社會更好的傻瓜。」,猶記得劉督導說著這段話時,宛如湖光透澈的笑,與 散發的神采,我想即使是傻瓜,也必是個幸福的傻瓜吧! 「社會改變的實踐者,資源與資源間的轉介者。」劉督導補充說明,因為 有人去理解、發現,社會的問題才能被看見,透過家訪及專業評估,知道個案 的實質需求,並不只是給予,更要導正、恢復其生存功能,這才是社工人員們 在做的事情。
除了社工,我什麼都不會 其實當天的訪談,督導與社工師是輪流進行的,有趣的是,他們都有著相 似的想法:「我覺得我好像除了社工,就不會其它的事了。」,對兩位來說, 社會工作,似乎已經融入生命之中,看著個案的成長與改變,也成了無限邁進 的動力,那股能量不斷支持著他們。 揚傑說道:「我只是一個小螺絲釘,但如果我把其他的螺絲釘都鎖緊,把每家 的螺絲釘都鎖緊,會不會變成一步運作很強的機器,我不知道,但我期待能做 到那樣。」,我想每個人都是這片土地的一顆種子,要成長茁壯則必須有陽光、 空氣、水的加持,社工人員們就像陽光,將光照入社會每個角落,找到最微小 欠缺養分的種子,從保護到扶持,到他可以獨自生長,過程或許漫長又危險, 卻沒有停止散發光和熱。 做完訪談,有充滿熱忱與溫馨的一面,也有無奈疲憊的一面,但無論是哪 個方面,都加深了彼此對社工人員的了解,以及盼能紀錄下他們故事的動力, 我相信多一份的理解,就能多一份的力量,去改變、實踐向前的一小步空間。 採訪、撰文 / 黃紆縝 攝影 / Brian、陳詩蓉 18
捕捉梨山美麗的風景 2016 年 7 月 28 日
故事蒐集
03
19
不能理解梨山的人 為了生計和大自然爭地、破壞水土保持。 這一番話讓我銘記在心。 梨山的農人多以榮民組成,他們一生顛沛流離,少時參戰從中國輾轉來 台,爾後國民政府欲開發中、東部山區,需要龐大願意吃苦耐勞的人力,因此 榮民駐足於此,直至終老。 然而土地徵收的政策卻要年邁的榮民該如何是好?其實大多數的民眾難以 體會榮民們刻苦的經歷,遑論誤解。 在這塊擁有豐富自然資源和多元人文歷史以及自己故鄉的梨山,我期許自 己能以全新的眼光認識這塊土地。也許我能藉由認識故鄉的土地,將此主題延 伸至各地區,如靠海維生的漁民?以種植果樹維生的農民。
他們都是台灣重要的人文資產,卻有多少人記得。 但願透過此次壯遊計畫重新認識我的故鄉。
20
▌ 梨山壯遊-農民之聲 嘎嘎的吳爺爺是浙江人,民國 17 年生,今年 88 歲。
故事蒐集
03
18 歲被俘後隨著國民軍隊來台,先後在高雄鳳岡、金門、澎湖和馬祖服 役,民國 78 年退伍經退輔會引薦到梨山工作,認識了嘎嘎的奶奶,於此落地 生根。 年幼時對於姓氏和爺爺不同感到疑惑,後來得知親爺爺早在父親年幼時溺 斃。還記得有次弟弟做錯事,頭被爺爺壓到水中,年幼的我驚呼著說:「你不 是我爺爺,不要欺負我弟弟。」那時爺爺的表情好難難過。然而在爸爸未上山 的幾年,都是爺爺牽著我的手到幼稚園,一步步地走那漫長的好漢坡。 當街上有了晨曦的光亮後,爺爺將饅頭放進電鍋後步出家門,走至果園拆 除長在末端養分吸收不足的果子,在好友家前的街道駐足,徒手拔起一尺高的 野草。回家後將蒸熟的饅頭一塊塊的剝開,因為牙齒只剩幾顆,又不習慣假牙, 只得將之泡在牛奶裡,並與電視一同品嘗,有時看著看著就睡著了,醒來後到 鄰居家前坐著眺望遠方又緩緩地闔上眼,睡著時會無意識的揮手趕走蒼蠅、有 時晃動身軀。 家門前的馬路僅有一台車通過的寬度,右側是機車行、早餐店和即將開幕 的手機店;左側有種滿蘋果樹的小山丘;翹首觀望遠處有座佳陽山。爺爺很喜 歡看遠方,我問:「爺爺你在看什麼?」他總是抖了抖交疊的雙腳,無語眺望。 跟著爺爺一天的時間發現他的活動空間只有附近五百公尺左右,但是當中 正路上的蔬菜行在週二、四、六進貨時,會為了買菜走得比較遠,爺爺的膝蓋 隨著年齡的增長已無力之外,在一個月前,爺爺養的狗被毒死了,這短短的買 菜路程只能孤單地走著,像五千公里遠。
永遠記得當車子駛近梨山的家,便能看見爺爺坐在鄰居前的藤椅等著, 然後爺爺會露出只剩幾顆牙齒的笑。
21
唐伯伯,民國 14 年生湖南人,家中老么。
十歲父母雙亡,哥哥不忍心他一人扛起洗衣燒飯等事,便帶著他逃到台 灣。民國 48 年經退輔會輔導至梨山開墾。那時的地非常荒涼、對外無交通、 道路又雜草叢生、亦無利器得只靠雙手鋸斷柳杉,一棵樹要鋸一個禮拜。樹苗 未長大時只能摘野菜、養豬和種木耳等。水源要走一公里路才能獲取,一次兩 桶。 唐伯伯的女兒說年輕時不喜歡聽父親講這些往事:「現在過得好!為什麼 要去想以前的事情?」提到以前開車走合歡山上梨山可以連續說五小時,但漸 漸地不說了,記憶也碎成片段。除了經常掛在嘴上的那句:「那時候好辛苦呀 ! 手都沒有皮了。」 唐伯伯到梨山前曾至礦坑工作,也協助耕地、到中橫公路局幫忙挑物資和 鑿地、只為了養活四個女兒。然而多年的過度勞累,使唐伯伯四五十歲時,筋 骨經常酸痛。 唐伯伯看著福壽山農場即便改變樣貌,改種植高麗菜。卻永遠記得哪塊地 是自己以前親手開墾;即便很少開口說話,但女兒只要提到梨山眼睛便會發亮。 和爺爺一樣喜歡坐在門口眺望遠方。
死亡後也堅持要埋在梨山自己的地裡, 因為梨山對於唐伯伯來說充滿了他一甲子的青春歲月。
採訪、撰文 / 鍾萍佳(嘎嘎) 攝影 / 鍾萍佳(嘎嘎) 22
審計新村 在老屋築構通往夢想的天梯, 成為最獨特的星星。
故事蒐集
03
23
▌ 樂田英雄
「做設計沒有了解地方文化,無法展現出設計的本質。」 「CIAO ~」,這是俊壁教我們的第一句義大利文。 一聊到旅行,俊壁的雙眼就散發出無限的光芒。大學畢業以後,就讀設計 領域的俊壁覺得視野不夠寬廣,以前也很少打工,不夠了解人情世故,於是他 決定去旅行,為自己安排一趟米開朗基羅致敬之旅。旅行的期間,觀察國外當 地的發展,發現很多年輕人積極投入從事地方產業發展,因此去思考台灣的地 方產業要怎麼做,才能得到幫助呢? 起初到彰化埔鹽鄉開始樂田英雄的計畫,把當地的四位阿公打造成英雄, 藉此推廣農產品,把他們正面積極的生活態度,以及樂天於農務的精神傳達出 來,讓阿公們有參與感,並且肯定自身的價值。看著社區漸漸壯大的凝聚力, 俊壁擁有更多的力量,找尋未來發展的方向。 進駐在社區,關鍵在於「人」,如何達成社區的共識,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非常重要,大家一同為社區努力的過程中,難免會有跌跌撞撞,但是只要保持 這份熱情,相信自己微小的力量,一定可以在共同的道路上,為某些人、事、 物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 採訪的最後,我們一起說「CIAO CIAO ~」,義大利文的捲舌音,大概 是我們無法達到的境界。
從尋覓到歸根,最終成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吧! 注:義大利文 / Ciao:你好。Ciao Ciao:再見。 採訪、撰文 / 陳詩蓉 攝影 / 施乃文 24
▌ 暖星空
「小孩踢倒了黃色顏料, 顏料化作繁星一閃一閃的點綴深藍色的天空。」 初次來到暖星空,就像是多如繁星中的小宇宙。 渺小的人類在小小的空間彩繪夢想。 Lulu 以他在劇場教學的經驗教導孩子嘗試開口,並用成人的角度解析孩 子的創作,給予他們更深一層的思考。且將他們的創作展出,讓更多人看見孩 子的努力。「即便一百人裡只有一人願意停下聆聽孩子的創作,那就會是莫大 的鼓勵。」這世上有太多太多還沒被看見的孩子,當聚光燈都照在功成名就的 人身上,有誰還會注意這些默默無名卻有著無限潛力的他們?
故事蒐集
03
Lulu 和豆子說道:「當我們到了偏鄉教學時,不會覺得他們就是偏鄉孩 子。我反而覺得他們擁有的東西比都市小孩還多。」在城市裡,有太多勾心鬥 角、阿諛奉承的事,總讓彼此戴著虛偽的面具生活。而他們還保有真誠的心以 及天馬行空的想像。至少還有這裡能看見真實,並且教給予他們與現實抗衡的 勇氣。「我覺得他們教給我的東西比我交給他們的還多。」Lulu 說道。 暖星空用藝術讓偏鄉孩子看見世界的樣貌,讓他們自由揮灑創作的本質。
湛藍色的天空被畫筆灑滿了點點繁星, 這是孩子在畫布上點綴的夢想。
採訪、撰文 / 施乃文 攝影 /Brian、陳詩蓉、黃紆縝
25
▌ 板塊位移
「用非正規的方式打版,結合平面設計的技術」 他們在創作思想上比科班出身的人多了點自由、可以任意在紙上揮灑腦海裡的 創意,因此讓他們在許多比賽中脫穎而出。 法律系的阿昌和視覺傳達設計的 Eric,高中時因偶然的機緣認識彼此,在 時尚領域一拍即合,個性也相互補足。阿昌的悲觀務實幫樂觀勇敢的 Eric 瞻 前顧後,即便常在一旁潑冷水,反骨的 Eric 仍說:「被反對就越有做的價值。」, 他們像針線一樣,即便少了一方還能各自生存,卻沒辦法發揮縫製布料的本 能。 當我們問到板塊位移命名的由來時,阿昌說道:「人的一天會遇到許多文 化的刺激,我們會遭遇碰撞、分離,將這種理念傳遞在服裝上,可以進行混搭、 透過衣服讓人了解自己。」既抽象又科學的概念,成功擄獲評審的青睞。 當兩位在述說自己逐夢這段過程的困難時,也有了新的體悟,有時孩子的 夢想與父母認為的成功無法契合,矛盾的是,父母總希望孩子做自己覺得快樂 的事,卻又不忍心看見他們在追夢的路上受傷,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將追夢 的決心用實際行動向父母證明!採訪後,有句話一直銘記在心,打醒了我 20 幾年的糾結:
「做任何事情的第一步,就是厚臉皮。」 遇到不懂的就問,不要自恃甚高或羞於提問,這樣問題永遠不會解決。
採訪、撰文 / 施乃文 攝影 /Brian、陳詩蓉、黃紆縝
26
▌ 夠台灣
「不一樣的旅遊認識更多樣的台灣。」 一踏入夠台灣的工作室映入眼簾的便是這藍白配色,還有手繪帆布的 logo。 夠台灣一詞有許多雙關,阿塗說旅客往往都是跟著旅行社朝聖知名景點、 知名夜市等。然而台灣雖小卻五臟俱全,有很多值得我們透過雙腳去認識的土 地。你認為自己所去的景點已經夠有台灣味了嗎?不妨跟著他們一起「go 台 灣」體驗更多台灣的在地文化、跟著在地職人一起認識台灣這塊沃土。 看到夠台灣下面一排英文字 C’est Taiwan,詢問之下才知道 C’est 是 法語「這是」的意思,念法就跟台語的「迺」一樣。也是雙關,有著「這是台 灣」和「迺」台灣之意,光是團隊名稱就有這麼多意涵存在。
在夢想的路上旅行。
故事蒐集
03
從夜市人生到日月潭舵手,阿塗從小就注定要接觸人群。從廣告攝影師到 周遊列國,SEAN 注定要漂泊。這兩位截然不同的人生經歷卻因為旅行將他們 緊緊扣住,旅行不只是拍照打卡的膚淺,而是能夠獲得新知、感受台灣的風俗 民情,並非走馬看花。 「旅遊的形式不該被侷限在旅行社制式化的行程。」 「我們總在說台灣最美的風景就是人,但我們卻從未深入了解人。」 採訪完後對於他們努力要讓更多人看見台灣文化感到佩服,即便是件不浪 漫又不美麗的事。反之有許多人總是打著「我愛台灣」的口號,卻從未想要深 入了解這座島嶼。而他們藉由旅行的方式,一步一腳印踏足台灣土地,深深烙 下足跡。
「追夢可以,但要面對現實。」 採訪、撰文 / 施乃文 攝影 / 黃紆縝、李凱惠 27
▌ 保羅市集
位於審計新村一樓的保羅市集,大片的玻璃窗,搭配木製吧檯與桌椅,大 自然的配色,立刻成為奪人眼球的景緻之一,店內的氛圍輕鬆自在,是個適合 午後休憩的好地方,而我們今日的目的,是為了訪談保羅市集的店長──正強。 抵達時,店內的實習生也熱情得招待我們,保羅市集主打的冷壓果汁,包 裝設計頓時留住了我們的目光,平台上也擺放了許多產品,各自有獨特的設計 與行銷方式,這些也都是正強的心血與成果,更是他為農產業盡心的一小步。 「我們不只是注重生產,而是要找到食物與消費者的連
結是什麼,與生活的連結是什麼。」
剛開始聽的時候,覺得這是一個既特別又難以想像的想法,但是透過正強 的解釋,我們也豁然開朗,正強希望藉由設計、插畫,表現出食物與人類生活 的相關性,更透過策展的方式,讓群眾知道「食物」對於生活、情感的關聯, 更對應到食物本身的歷史,除去單一方向的生產者與消費者關係,反而以「食 物」為源頭,尋找它與消費者、與社會的關聯為何。
「我覺得當談到夢想,我們要不斷的顯示,這個夢想要如何去實踐。」 我們問了在夢想道路上的夥伴正強能否給追夢的人一些話,「實踐」是最 重要的事情,不能讓自己的夢只是白日夢,那麼就要「逐夢踏實」,我想正強 就是最好的例子。 採訪、撰文 / 黃紆縝 攝影 / 施乃文、李凱惠 28
▌ 給孤獨者書店
「一場過於霸道且盲目衝撞的失敗戀愛,苦澀的感覺 淤塞胸口,幸好終在文字的腳邊找到了容身之處。」 第一次去給孤獨者書店的時候,彷彿進入到另外一個世界,裡頭有張豫書 寫的文字,以及排列整齊的書籍。我們圍繞在和式的小桌子聊天,屋內的擺設 是張豫與野餐廳發行的夥伴佳佳合力完成的,花費許多心思去討論,這也是兩 個人獨有的默契。拜訪那天,我看見張豫的衣服上貼著一張黃色笑臉的小貼 紙,讓人感覺神秘又有趣。 經營書店的時光,伴隨著相遇的人們,帶給張豫一些故事與鼓勵,產生新 的碰撞,然而這些經歷,往往是檢視自己的時刻,當心中的理念無法真正去實 踐,就必須提醒自己成長,補足內心不完整的那塊地方。
故事蒐集
03
張豫曾經在書店收到一封來自法務部矯正署的信件,得知監獄中的受刑人 為了尋找一本書,而親筆寫這封信,當時的張豫心中有一股小小的感動,書籍 成為陌生人的力量,文字帶來獨特的信仰,書店產生了小小的影響。 他說期待有一天,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經營書店,成為彼此的 力量,在夢想的路上,記得要一面走路,一面大聲地唱自己的歌。
張豫想說的話,都住在真摯的文字裡,書店是夜晚的驛站,文字綻放 星芒,照亮前方的路,蘊含神秘的力量,給孤獨者。 採訪、撰文 / 陳詩蓉 攝影 / 陳詩蓉、施乃文 29
▌ 野餐廳發行
初來到野餐廳,炎熱的夏季吹著小電扇,熱的時候就喝一杯用玻璃酒杯裝 著冰沁透涼的沖泡茶,那滋味像是年幼在外婆家的三合院裡偷喝舅舅泡的茶。 張豫文學式的幽默和佳佳的直白,兩人一搭一唱的聊著。而佳佳總是帶著神秘 的微笑和慵懶的神情。
「專屬於靈魂的飢餓與飽足,在這樣的地方,我們都是野生的。」 初次聽見野餐廳,以為是吃飯的地方。但卻是一間極小型的獨立出版工作 室。野餐廳的佳佳喜歡料理,於是在扁平的紙張裡寫下對料理的熱情。料理被 寫在筆尖之下紙張之上,渴望自由的飢餓靈魂,啃食。 佳佳的工作室裡堆滿前陣子隨意創作的畫、還有散亂的畫筆及一張木椅。 單向產出的畫作卻觸動來訪的人們,比文字更深的傳遞。不停嘗試不同方式呈 現作品,內心渴望找到自由的歸屬。遇到的困難也早已忘卻,只需要記得慢慢 停整過後留下的軌跡,就夠了。 「自然而然被紙張的魅力吸引。」佳佳說道。 紙張帶來的溫暖,數位沒辦法替代。紙張是那麼真實的存在,透露人們的 心境。佳佳希望在未來有更多的創作者一起使用紙本的方式傳遞自己以及養一 隻小狗。
「想做什麼事情都會很好, 但一輩子都要記得,妳心裡的真誠。」 佳佳說這是父親在她離家工作時,送給她的一句話。 採訪、撰文 / 施乃文 攝影 / 佳佳、施乃文 30
▌ 很多咖啡
Manni Café 的誕生,取名來自於老闆 Andy 的小孩—Manni。 推開玻璃門,吧台上放著小孩與老婆的合照。 有了小孩之後,希望有一個安定的場所,伴隨著 Manni 的成長,於是將 這樣子的信念投注在咖啡店裡。老闆在大學時期是讀劇場設計,可以發現店裡 的擺設,有著個人獨特喜好的擺放著,然而每週的 Open mic ,隱約感受到老 闆對於表演、舞台的熱愛,享受與群眾的互動,活動帶來的情緒波動,人與人 之間的情感,也變得更加的緊密了。 「大學時期有遇到什麼挫折嗎?」「挫敗喔,除了失戀好像沒有什麼。」 其實出了社會以後,很多事情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剛出社會可能沒辦法 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跟大家合作上,就要學習怎麼去溝通,對於未來的我 們,相信會有更深的感觸。
故事蒐集
03
採訪結束以後,剛好聊到我們很喜歡雜誌,老闆說當大家都做著相同的 事,如何同中求異,不要總是以「差不多」的態度,去做每一件事,就像做一 本雜誌一樣,大家都做一樣的風格,如果沒有人看,就缺少傳播的力量了。 「小人物就像太陽、月亮一直存在,不會有人去討論說太陽為什麼存在, 可是太陽一直默默地為我們帶來溫暖。」
「Manni 就像太陽散發出光芒,用溫暖照亮每一個角落。」 採訪、撰文 / 陳詩蓉 攝影 / 施乃文
31
▌ 柴屋
如果你找到某樣東西,是會讓你充滿熱情的, 即使身體疲乏,內心也會不斷地告訴自己,繼續瘋狂地做下去吧! 手工縫製的家凳、木質的地板、窗戶的木製百葉窗,柴屋到處充滿溫暖的 色調,讓同樣喜歡木頭的我們,像兩個搗蛋的學生,不停追問著老師問題,回 憶起訪談的片段,無時無刻伴隨著笑聲。 木百葉窗是宸豪家裡的產品,家中是木製品的相關產業,所以小時候就很 喜歡木頭,也習慣待在充滿木頭氣味的地方。柴屋裡的木製品,大多是宸豪親 手打造的,然而在創作的過程,偶爾會有失敗的時刻,創作的動力來自於內心 深處的記憶,還有對手作不間斷的熱情。作品家凳結合自身的特殊情感,彷彿 將童年的美好時光,保存在創作之中。即使獨自創立品牌,只要家裡需要協助, 就會全力幫忙,用不一樣的方式支持著彼此,傳承對木頭的喜愛。 「有時候我會跟其他審計新村的夥伴聊天,大家總是不約而同留到很晚。」 宸豪說印象最深刻的是剛進駐到這裡時,有以前的居民回來探訪,說著以 前的老故事,眼中閃爍著對房屋的情感,柴屋無形中產生一股新的生命,為房 屋增添不一樣的溫度,擁有家一般的溫暖。 審計新村緊密的建築結構,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夜晚的時刻,看見 鄰居的燈閃爍著,在創作與生活之間,似乎多了一些陪伴。
「審計新村的夥伴,在創作的路上同行,努力不懈走下去。」 採訪、撰文 / 陳詩蓉 攝影 / 施乃文
32
幕後花絮
04
33
學習是向前的力量 實習生-紆縝 來到小人物的我,跟以前一樣,總是在嘗試、學習,我並不害 怕失敗,只怕我沒努力過,雖然對未來的自己仍舊模糊,但我告訴 自己,永遠做真實的自己,永遠單純善良,也不要忘記學習是向前 的力量,只有讓自己更好,才能離理想更近。
永遠不要忘記善良與真誠 實習生-詩蓉 在實習的這段期間,謝謝給予我們話語的人們,無論是挫折或 鼓勵,都是人生中獨特且無法預料的成長,雖然還不知道自己的夢 想在哪裡,但是我依然會找尋自己真實的模樣。
像喝了蠻牛一樣 實習生-乃文 這兩個月拓展人際的速度大概是我 20 幾年的日子裡最快的ㄧ 次,文章累積的數量也是。現在閉起眼睛都還會看到數以萬計的文 字在眼前閃逝。我很慶幸在這裡遇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就像精神不 濟時喝了蠻牛一樣獲得鼓勵。
34
幕後花絮
04
小人物大故事
—感謝所有為社會默默付出的小人物—
地址:台中市西區忠義街 7 巷 27 號 電話:04-2314-1007 Email : ymvdo@ymvdo.com 粉絲專頁:元美 x 小人物映像 35 https://www.facebook.com/ymvdo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