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日藝術誌 Vol.17

Page 15

YIRI ARTS | Fluttering Scene

對於眼睛所「看到」的事物,我們是如何「看待」的?

真實的形塑 Shape into reality

人們對事物的構造與形體的判斷往往來自於過往的經驗與所見所聞,例如:我們會怎麼描 述一幅深印於腦海裡的風景。若要拆分描述背後的建構,大抵可以分成兩件:外在實際樣 貌與內在的理解認知。以外在言,當我們觀看風景,實際風景會倒映在眼裡,呈現其真 實景象的樣貌;但以內在言,我們不可能僅僅只是觀看──因為「觀看」本身就帶有觀者 對風景的主體意識。也就是說,人們觀看風景影像的同時,也會以「過去」對風景的「認 知」加以理解,將現實所見的風景呈現於內心。影像與認知中的畫面,使我們的「所見」 與「感知經驗」相互緊密地交融並形成一體,觀者從錯綜複雜的認知系統中勾勒出對於

2.

「真實」的輪廓,透過回溯記憶與感覺的過程,反覆地調整(認知系統)而化作個人經驗 (真實的輪廓)。這些「真實」乃因人而異,因為觀者的內心映射是將心中各段浮動而不斷 變化的視覺切片相互組合後,而逐漸成形成全新的視野。因此,即使是同一時空的風景, 人們也能開展出多元而豐富的討論,透過「所見」與「感知經驗」,人們對所見或理解的

「景緻」開始有了更深化的詮釋。

浮動,有機體,意識 Fluttering, Organic substance & Consciousness

本系列作品所要展現的,正是「景緻」如何在人們的觀看與經驗中「浮動」。將以多面向 的繪畫性、強烈的質感記號、具體卻抽象的顏料團塊在畫面上游移和多維度的空間彼此相 互交疊來展現。其中,多次出現的結晶體具備有機造形的特質,透過多層次的描繪方式及 油畫顏料的反覆 染,化作多變的造形結構,例如:水、植物、土壤或特定物件等不同形 式支撐畫面。觀者則因畫面上造型、色彩、明度對比、虛實再加上不同的觀看距離而產生 微微的視覺浮動。此外,本次展出也試圖透過繪畫的痕跡比擬回溯記憶的過程,以重複描 繪、重複質感記號作為反覆思考。整體畫面富含寧靜的特質卻充斥著大量怪異的景物,例 如:質感與造型異化的物件,空間錯置、畫面斑剝、顏料的堆疊和紛亂的圖像疊合。人為 的繪畫性與顏料的自動性成為如同記憶中的模糊區塊,擾亂或改寫既有造形認知,看似偽 裝良好的結構與風景顯得格格不入。不只如此,場景被隨之而來的顏料團塊、皺褶、黑色 線條、強烈質感和躁動的結晶體劃破,這些被具體化的抽象元素將試圖展現人們浮動的思 考是如何成為景緻中的主體意識軌跡。

3.

倒影,浪,岸上主體 Reflection, Waves & Subject on Shore

當代影像的發展已逐漸顛覆人們對事物的既有認定,進而成為新的建構現實認知的方式, 更甚者,在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等成像技術能精確地喚起觀者經驗感受與時 空的同時,現實/虛擬的邊界被打破,虛實相互交融使人對於表層的「影像」真假難辨, 才需要人們積極思考並建構意義。本次展覽:「浮動景緻」不單只是傳達人們如何回溯記 憶的過程,更試圖展現現實、影像與主體經驗之間存在的意義浮動與流動。約翰.伯格曾 說:『我們只看見自己凝視的東西。「凝視」是一種選擇的行為……我們關注的從來不只 是事物本身,我們凝視的永遠是事物和我們之間的關係。』 對於同一客體,不同主體將 會因為不同的認知經驗而得出不一樣的意義,然而,就是這樣的落差得以將既有認知結構 加以編輯,重構一多面向的畫面。

4.

1. 關山|65×53cm 2015 油彩、畫布 2. 島嶼|53×65cm 2015 油彩、畫布 3. 火炬|116.5×91cm 2015 油彩、畫布 4. 湛藍|65×53cm 2015 油彩、畫布 5. 百葉|53×65cm 2015 油彩、畫布

2017.6.30 - 7.31 浮動景致│張驊 個展

伊日藝術台北空間│台北市八德路四段768巷5號4樓之1 02-2786-3866│13:00-19:00│週一休館

5.

-14-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