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日藝術誌 Vol.013

Page 16

YIRI ARTS | Gestures and archives of the present, genealogies of the future

當下檔案 未來系譜: 雙年展新語 GESTURES AND ARCHIVES OF THE PRESENT, GENEALOGIES OF THE FUTURE 照片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展覽很棒, 所有的作品都相當不錯, 我特別喜愛 這次所有錄像類的作品。」 這篇不是藝評、不是解構美術館與策展體制的又一 則篇章、也不是一道區辨藝術樣態與生活場景的藩 籬,筆者其實很想要用這一句話直接推薦大家可以 到北美館走走看展,這句話鄉愿、卻也簡短有力, 但有說跟沒說一樣。給予一篇文章就能帶給你展覽 的全部的期待,是不可能被實現的,即使如此,我 們依舊能聊聊一場邀請國外策展人的雙年展,是如 何與我們生活產生連結。

1.

當我們在探尋未來的輪廓時,我們正在挖掘過去,一向如此。 日看見一本剛上市的新書《責任與判斷》,集結思想家漢娜.鄂蘭 ( Hannah Arendt ) 未出版 的文章與演講稿,斗大的標語讓我眼睛為之一亮:「過往不曾消失,它甚至還沒過去。」無時 無刻在變動的日常,我們需要各種的容器作為情感寄託,並在這項寄託當中反覆釐清、熟練:買一 件令人心動的物品、接一個案子、種一棵植物、作一本雜誌、開一間店、建一棟樓,將情感寄宿在 物品、植物、案子、雜誌、店、樓這些容器當中,令我們在瞬息萬變的處境中能根深於某一項濃烈 的情愫或執著,以防被不定性的旋風吹離生命的軌道。

那麼雙年展就是個容器,裝載著一個時期、一部分地域的集體寫照、省思。我們從生活中很清楚地 知道, 去超越問題的前提是先了解它, 而當中那些晦暗的部分就是可投向未來最為真實明白的指 引。雙年展大概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吧!扳開我們的雙眼,浸入集體的真實晦暗之中,再將那股純粹 與豐富撈出,譜出可依循的踏實感。

2.

撰文/ 黃琳軒

3.

-15-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