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VOICE姚一葦先生百年冥誕特展》展覽手冊

Page 1

《 》 為戲劇學院創辦人姚一葦老師百年冥誕特展。 今年 ( ) 也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創校和戲劇學系四十週年。 姚一葦 ( ~ ) 為創校的開路先鋒,除廣招不同背景、思路的師資,亦扎下影響未來定位和教育運作的體 制基底。作為教授,不僅耕耘於教學、理論與創作各層面,同時身兼銀行員、刊物編輯、劇展策展等多職。因此 取其劇本 《 小姐 》 的 , 是未知,對未知的開創; 是斜槓的交叉,不同身分的隱性運動者; 是矛盾和否定, 時代下難理的糾結; 是張力,多重能量的匯流。 ,是姚一葦最深愛的創作形式:劇本,轉化為舞台演出後 的聲音,也借自阿岡本 ( ) ,脫離純粹動物性聲音
《 一口箱子 》 呈現飄盪的生平足跡、 《 碾玉觀音 》 明知世間為幻象,仍舊選擇耽溺對美的探索,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狀態、《 紅鼻子》作為他隱性左傾的另一人格,二樓的《 小姐》,則是窺看他書信、詩詞和劇本創作的感性與戲劇理論 教育的理性,兩者並存的腦內構造。 展覽介紹
( ) 但尚未抵達意義的路途,名為 。 大寫的 內含否定性的動力,一種死亡趨力,言說聲音不似語言,言說有個別性,語言的起源便是聲音的消 逝。在「姚一葦」這名字幾乎被遺忘的年代,其不可見、難以命名的聲流持續地流轉滲透。 本展覽有兩大方向:一為邀請五組年輕的當代藝術家,分別是馬維元、李銘宸、明日和合製作所、鄭先喻以及書 寫公廠,以姚一葦的文件作為創作發想材料;二為以姚一葦劇本為象徵,呈現他不同面向的狀態:
書寫公廠( )是一個長期計畫、一片無地之處及一間虛擬工廠,以書寫/出版作為藝術及政治實 踐為題,生產相關的論述、研究、展示、教育計畫及印物。由藝術家張紋瑄於2018年開啟的這個計畫,以「公 廠」作為經驗及論述的集散地,書寫在此間並不只是特定領域中操作文字的技術,而是在政治、美學等不同面 向的實踐中最經濟的手段。近期發表的計畫包含:「 號新地球」(展於「未竟之役:太空.家屋.現代主 義」,台北市立美術館, )、史明文物館常設展示及語音導覽( )、「紙上極限運動:全球南方的出 版實踐取樣」研究及出版計劃( )、「 」( ,墨西哥城, )等。 作品名稱來自張健對《碾玉觀音》的評論。 姚一葦劇作中經常使用為既有文本翻案,或是為劇本內角色扮裝,製造出雙重( )效果的編劇手法,此 手法使不可能回避的角色化與人性對於角色化的抗拒,成為共同拉扯著推進情節的矛盾力量。看似心理測驗的 牆面圖像,以及鑲嵌於牆上的聲音內容,包含《碾玉觀音》、《孫飛虎搶親》、《紅鼻子》三部劇作中,特別
提及在獄中讀到《紅鼻子》的觸動。觀眾在依循著數輪心理測驗的「是/否」選項之後,將被導引到與上述文 本的聲音段落。透過並置姚、陳兩人的創作,以及帶著各自入獄經驗對於對方創作的理解,人性及角色化之間 的難題從虛構文本外溢到現實處境,似乎成為在批判不可為的年代中,創作者暴露出其針貶意圖的痕跡。 計畫統籌:張紋瑄 聲音設計:林奕碩 聲音演出及共創:何冠儀、杜逸帆、陳顥仁、賀湘儀 書寫公廠 主角們被賦予了太繁複的人性因而他們的個性相對地被泯沒
能顯現上述雙重效果的選段,此外,也包含《趙南棟》,以及姚一葦、陳映真彼此之間基於創作及入獄經驗的 陳述:姚一葦為《陳映真全集》所寫的序,提及讀到《趙南棟》時的投射,而陳映真為姚一葦所作的悼文,則

年生於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碩士。創作探索身體及影像的跨域形式,包含但不限於表演、 馬維元 角色陳述

姚一葦創作與創系的生涯中,他不斷回返的那個從無到有的瞬間,是不是面對著只有你感知到的對象,終於展 開描述的那一瞬間。你使用記憶、想像、對現實的參照等,為這個對象架構出與你所在處的連結。作品希望將 北藝大舊生與應屆新生搭配作描繪這種時刻的作者、對象與現實。新舊生的搭配除了描述的跨幅,亦是試圖將 經驗過這所戲劇系的人們,用來標示這學系如一座劇本引擎,在它發動至今的時間軸上,進行著從無到有的無 盡工作。 錄像、影像裝置等元素,亦著重關注於家族、愛情、慾望間自身範圍之主題。作品《錦堂》( )曾獲牯嶺 街當年度節目選拔計畫「年度節目」及「評審團大賞」等獎項,並受邀於澳門城市藝穗節 ( ) 演出。
字句,文字產出的模型為訓練 本電影劇本以及運用 作為輔助去作為字句產出的方法。作品以“不知道 ⋯⋯你覺得勒?”作為字句框架去表現具有抽象並且荒妙的語境,希望藉由這種方式,讓觀眾在沒有太多線索的 狀態中,藉由閱讀文字的行為體會無法預期的回饋,產出字句也會多以悲觀的情緒作為主軸。 年出生於台灣高雄市,現居住、工作於台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系,並於荷蘭格羅寧根漢斯大學 , 藝術學院取得藝術碩士,現為藝術家與軟體開發人員。創作多以電子裝置、 軟體、生物電子實驗裝置為主,內容多在探討人類行為、情感、軟體與機械之間的關係,企圖以詼諧的方式去賦 予作品某種生命象徵或是存在意義,也是藉此隱喻自身對於周遭環境的體會與觀察。 年獲得荷蘭 入選, 年獲台北數位藝術獎首獎, 年獲高雄美術獎新媒體藝術組優選, 年獲得銅鐘藝術賞,第十九 屆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獎。個展與聯展多為台灣、亞洲與歐洲等地,近期參加廣州三年展、臺灣雙年展、以及 荷蘭與斯洛維尼亞、挪威、義大利、法國、德國等展覽。 鄭先喻 不知道...你覺得勒?
作品為動態文字跑馬燈字幕裝置,藉由機器學習的技巧,去產出開頭為“我不知道”與結尾為“你覺得呢?”的
於姚一葦專注在戲劇理論、劇本創作與藝術評論等領域之著作,以「說OO」為名展開如古聖先賢對世間萬物本 質的提問。在《說人生》裡,與其說姚一葦是獨樹一格的思想家,他反而更像個孜孜矻矻、謙卑勤學的學者, 篇篇讀來不僅能感覺到姚一葦好學、博學的態度,同時也能感受到他與書寫時代間的共振。 如果說冥誕展的目的是為了召喚,透過後人所理解的角度再次將過往的人召喚於世的儀式,《一葦 人生》 @ 便是以《 說 人生》為基礎進行的假想藝術行動。我們假想姚一葦只是「暫時離開」了他研究書寫的書房, 並留下訊息期待進到書房者能主動加他的 進行聯繫。@ 為一虛構的 官方帳號,透過另一種輕薄短暫 的資訊形式現身我們生活中,重新整理、調度《說人生》中對於生命、世界的所思所感,在展期內與參觀者展 開互動。 年年初剛創立的「明日和合製作所」,其核心成員洪千涵、張剛華、黃鼎云皆為近年在表演藝術領域持續 創作的新銳編導,決定以團體形式尋找創作上的可能。有別於常見的團體組成中以專業、技術、功能為導向的 分類激盪模式,將三人同時置放於「作者」的位置,以水平式生產進行藝術創作。 現階段作為發展主軸的核心 觀念:「現場展/演」 ( )、「回應式創作」 ( )、「沉浸式計畫」 ( )在表現形式上並不侷限特定媒材/媒體,反而更重視生產過程與社會、環境、科技、歷史等其他領域之折衝 。三人亦同時發表個人劇場作品。 明日和合製作所 一葦 人生
《說人生》為姚一葦於 年間陸續發表於聯合報與中國時報以「說OO」為名的系列文章集結。該書有別
李銘宸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學系,主修導演。 從事劇場創作、演出、平面美術。於
(社)名創作與發表演出,同時也以個人編導受邀合作與共同創作、顧問,合作領域多元,含括當代劇場、表 演藝術、視覺藝術、聲音及音像藝術等。 作品關注經驗現場的認知文本與魔幻操演/敘事,以及人於其中之關 係與觀演互動;多以集體即興創作之方式,積極嘗試各類領域與創作途徑,取材生活景況與現下日常,著眼事 物的多義性與其聯覺系統;以劇場藝術作為媒介與創作方法,近年更多地表演藝術現當下的生產語法與當代技 藝,以及臺灣當代的認同感知與混融文化/現實。 李銘宸 戲劇原理
以「排練場」的經驗與印象,構成空間及其陳設裝置,召喚觀者的可能體感與場域經驗,與其著作之思維語調 相呼應對照。 演出透過表演者與空間之間的觀演部署,以原著作中的章節與篇幅為骨幹與出發,透過現場的表演行動付諸血 肉,討論戲劇藝術的觀與演與其審美論述,以及演員作為表演者/被觀者,於其中往返在角色與個人生命的情感 運動與歷程。
年起以風格涉
姚一葦自幼嗜寫古詩,每有失落或快意皆一揮而就,對於西方各種美學理論亦相當熟捻(據聞友人探病時,晚 年的他正在閱讀紀傑克 ),東方/西方、感性/理性,傳統/當代等,在他不斷運轉的腦中,自成一個 格局。 所以此區設計成施工中的狀態,亦像他所鍾愛劇場的後台,動線曲折如腦皺褶,將其詩詞美學理論並置的閱讀 區。觀者如進入他腦中的世界,可以欣賞古詩,亦可選擇任何的書籍文章,找個角落,安靜地閱讀。 詩詞美學閱讀區
讀劇,是劇本實踐重要的方式之一,因為文字進入劇場後,僅剩聲音。 此區從姚一葦七個劇本中,各選擇了一段重要的男女對話,找了戲劇學院畢業的12位表演者錄製。觀者可以選 擇其中一段劇本和一位讀劇的對手,進入卡拉 室,親身體驗如情歌對唱般讀劇的快感。 劇本創作,是創作者腦中最私密,也是最公開的空間,讀劇室外牆延伸閱讀區施工中的實踐狀態,牆上貼滿七 段劇本的文字,同時有三個小孔可以看見室內讀劇的過程,彷彿窺伺創作者腦中正在想像文字化為觀眾耳前聲 音的情景。 一葦卡拉 讀劇室介紹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主修表演。 年開始參與劇場與影像演出至今,作品橫跨舞台、電影與電視。 年出版文 字創作集《失眠的人》, 年以《台北歌手》獲得金鐘獎戲劇節目編劇獎, 年以電影《親愛的房客》獲得台北電影獎與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年以電影《 該死的阿修羅》入圍台北電影獎最佳男配角獎。 《來自鳳凰鎮的人》 飾 周大雄 《申生》 飾 優施 ︽碾玉觀音︾ 飾 ︽ X 小姐︾ 飾 X 玩過劇場 ︽李小龍的阿砸一聲︾ ︽沒有人想交作業︾︽明年或者明天見︾︽未完待續︾ 拍過電視 ︽粉紅教父小甜甜︾ ︽三隻小豬的逆襲︾︽獅子王強大︾︽愛上兩個我︾ 搞過電影 ︽咒︾ ︽叱咤風雲︾︽一年之初︾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畢業 莫子儀 高英軒 《碾玉觀音》 飾 崔寧 《訪客》 飾 老人 余佩真
謝盈萱,擁有 年以上的劇場經驗被稱『劇場女神』, 年才正式跨進影視圈, 年 以電影《誰先愛上他的》獲台北電影獎最佳女主角及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年憑《四樓 的天堂》獲得金鐘獎戲劇節目女主角獎,同時擔綱第 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主持人,多年紮 實努力終於蓄足能量,始終抱著一顆純粹熱愛表演 的心,扎扎實實演好每一句台詞,她 感謝封號,也婉拒標籤,她是謝盈萱。 《重新開始》 飾 金瓊 《申生》 飾 女官 飾 丁大衛 飾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表演 組畢業,現為四把椅子劇團團長、劇場演員、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 學系兼任教師。 台灣男演員、編劇、劇作家及導演,綠光劇團團長。 國立藝術學院(現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後赴美國深造, 獲美國天主教大學( )戲劇碩士學位及美國 演藝學院( )表演學位。 《重新開始》 飾 丁大衛 《申生》 飾 優施 謝盈萱 羅北安 竺定 誼
台灣女演員、導演、大學教師,成長於桃園 縣大溪鎮僑愛新村,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 學戲劇系。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 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曾三度獲得金鐘獎,相 聲瓦舍創辦人之一。 早期耕耘舞台劇,並且參與了多部經典電影 的演出。 年代起跨足小螢幕,因飾演偶 像劇《王子變青蛙》女主角「葉天瑜」的母 親而被大眾所熟悉,自此經常參與多部偶像 劇的演出。 《碾玉觀音》 飾 秀秀 《訪客》 飾 老婦 團合作。並與日本導演平田織佐、柴幸男日和合製作所、盜火劇團︙︙等,國內劇娩娩工作室、同黨劇團、進港浪製作、明、四把椅子劇團、風格涉、動見体劇團、、表演工作坊、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演員。自貳零壹伍年起,曾與故事工廠南崁人,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 有舞台劇合作經驗。 曾合作劇團:四把椅子劇團、進港浪製作所、莎士比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 的妹妹們的劇團、風格涉、創作社、故事工廠、僻室、 娩娩工作室、盜火劇團、楊景翔演劇團、河床劇團︙ ︽碾玉觀音︾ 飾 ︽ X 小姐︾ 飾 中年男子 飾 王珮珮 ︽ ︾ 飾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 導演組。 年以戲劇《那年,雨 不停國》入圍第 屆金鐘獎最佳女 主角。 年演出台灣賣座第一賀 歲片《大稻埕》,挑戰時代穿越劇 的喜劇女主角。 年以電影《菜 鳥》入圍第 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 年奪下台北電影節最佳女配 角獎。 年以戲劇《她們創業的 那些鳥事》榮獲第 屆金鐘獎戲劇 節目女配角獎。 王 簡嫚書 楊迦恩
台灣男演員,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主修表演。從舞蹈系七年一貫制開始 後大學轉至戲劇系。學生時代參與舞蹈、劇場演出,近年來開始在電視、電影、廣 告中演出。 年退伍後在劇情長片《椰仔》中飾演主角椰仔,首次入圍台北電 影節最佳男演員及最佳新人,《椰仔》除了台北電影節外,也成為台灣代表隊征戰 第 屆亞太影展的重要作品; 年以公視《自由人》入圍第49屆金鐘迷你劇集男 主角獎,同年入圍金鐘十項獎項,並在 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實景短片獎」提 名並入圍前十,為台灣首次短片進入此獎項; 年以劇情短片《少年小鬼我在路 上》入圍英國倫敦國際電影人影展最佳外語短片男主角獎; 《黑喵知情》入圍 第 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男主角; 年《阮三个 》 榮獲第 屆金鐘獎益智及 實境節目主持人獎。一直以來只要有施名帥參與的作品也都在國內外影展有許多的 成績,可以說是入圍影展的幸運星。 《紅鼻子》飾 紅鼻子 《 小姐》 飾 中年男子 知名演員,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表 演組畢。 年以新秀之姿擔綱表演工 作坊年度大戲《如夢之夢》女主角。重 要作品有舞台劇《寶島一村》、《暗戀 桃花源》、電視劇集《先生娘》、《姊 的時代》、電影《色戒》 《一個複雜 的故事》、短片《台北工廠 》、《美好 的旅程》等多部作品。 年以《這兒 是香格里拉》 榮獲上海電影節媒體票選 最佳新人獎 。 年以短片《小偷》入 圍台北電影節女演員競賽組。 年以電影《榴槤忘返》入圍東京影 展女演員競賽組。更三度入圍金鐘獎迷 你劇集及戲劇節目獎, 年以客台《 新丁花開》榮獲戲劇節目女主角獎。 《紅鼻子》 飾 王珮珮 《 小姐》 飾 小姐 朱芷瑩 陳以恩 ︽來自鳳凰鎮的人︾ 飾 朱婉玲 ︽申生︾ 飾
策展人 |王嘉明、區秀詒、黃郁晴 參展藝術家 |李銘宸、明日和合製作所、馬維元、書寫公廠、鄭先喻 影像設計 |黃詠心 音樂設計 |柯智豪 音場設計與卡拉 錄音 |洪伊俊 文物製作 |吳紫莖 主視覺設計 |貳步柒仔 史料顧問與整理 |林乃文 專案行政 |林裕紘 行政助理 |洪小詠 策展助理 |沈志杰、劉允鉉 行銷宣傳 |陳悅音 文字校稿 |邱思頴 平面與影音紀錄 |牧童攝影 展場設計與製作 |山峸製作設計 燈光設計與電力配置 |牧晅有限公司 影像技術統籌 |蔡東翰 影像技術執行 |張念為、劉姵伶、葉承翰、陳羿言、黃子晏、吳彥霖 音響技術 |埔頂音響有限公司 聲音演出 |莫子儀、余佩真、高英軒、竺定誼、謝盈萱、羅北安、王琄、陳以恩、楊迦恩、簡嫚書、施名帥、朱芷瑩 展覽策劃與製作團隊 特別感謝| 指導單位| 協辦單位| 展品協力| 場地協辦| 執行單位| 郭亮廷、周伶芝、唐美雲、莎妹工作室、鍾明德、戴嘉明、劉達倫
一口箱子 碾玉觀音 玉觀音 詩詞美學閱讀區 卡拉 紅鼻子 書寫公廠 馬維元 明日和合製作所 李銘宸 鄭先喻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