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食魚導覽圖鑑

Page 1

A M ARKET G UIDE TO S EAFOOD

澎湖食魚

教育導覽圖鑑 鄭謙遜 編著

Penghu

澎湖縣湖西國民小學 澎湖縣自然科學領域輔導團


A M ARKET G UIDE TO S EAFOOD

澎湖食魚

教育導覽圖鑑

鄭謙遜 編著 1


處長序 海洋保育的觀念需要從小扎根,才能讓我們下一代知道海洋的美、海洋的珍 貴以及海洋對我們的重要性,我們的海洋才能再現生機。

賴縣長自107年上任後,為活化我們的海洋,祭出海洋活化12箭,從海洋復 育、漁業秩序到內海汙染,一一管理改善,唯有大海生生不息,澎湖未來才有生 機。因此,教育處於109年起大幅編修《世界最美麗海灣-澎湖縣海洋保育教材》, 將「海洋活化12箭」中有關限期禁捕、管理立竿網具、清除海底覆網…等有助於 改善海洋生態的政策納入教材中,從在地化的背景中從小扎根澎湖學子的海洋保 育觀念。

本縣推動「食魚教育」、推廣「慢魚運動」,就是從教育扎根,希望學生學 習到的觀念能影響家長、社區,進而看到澎湖的改變。我們對每一個海產食物的 決定,都關係到海洋的永續!為了解決漁業問題與永續利用海洋資源,國際早已 展開一場名為「慢魚運動」(Slow Fish)的革命。慢魚不是要人禁止捕魚,而是 要縮短消費者與漁民之間的距離,當消費者透過認識每種魚的故事,進而知道海 洋狀況,我們的海洋生態與環境才有可能產生改變。

2


為落實本縣在地化的食魚教育,縣府委請湖西國小編寫的「澎湖食魚教育導 覽圖鑑」於一年多前完成,並贈送給本縣各國民中小學實施食魚教育。圖鑑自出 版以來,受到各界高度肯定,不只老師,還有許多澎湖民眾紛紛洽詢索取該圖鑑, 並表示希望能有下一本介紹更多魚的書出版,讓更多的澎湖人關心澎湖的海洋。

透過「澎湖食魚教育導覽圖鑑」的推出,已經成功引起了民眾對於食魚教育 的關注,這是一個好的開始!為了讓這股力量持續前進,縣府經過一年多的籌劃, 再度委請湖西國小編寫「澎湖食魚教育導覽圖鑑П」,希望這本書的完成能更擴 大影響力。未來教育處也將持續推動各面向的海洋教育,也期許這本專為澎湖量 身編撰的食魚教育導覽圖鑑,能幫助本縣師生及民眾對我們的海洋現況與海洋文 化有進一步的了解,進而做出對澎湖海洋友善的決定與行動。

澎湖縣政府教育處處長

蘇啟昌

2021.8.31

3


序 2年前,「澎湖食魚教育導覽圖鑑」出版,造成不小的迴響。除了許多老師表 示需要外,社會大眾也紛紛到縣府索取或表明要購買。顯然澎湖教育現場需要這 樣的書,一般民眾也需要。當初原先規劃是給國、中小老師教學參考用的,所以 只挑選了83種澎湖最常見的漁產。許多朋友看過書後,發現許多魚還是找不到, 建議要再多寫一些,畢竟澎湖有1千多種魚類,隨隨便便就可以找到書上沒有的 魚。 在台灣,要出一本魚類圖鑑其實不會太難,因為很多專家學者在魚類基礎資 料的建立上,投注了蠻多的心血,只要上「台灣魚類資料庫」網站,大多數的魚 種都可以找到。但要出一本新鮮魚類圖鑑,而且要展鰭,還要將相近種做比較, 這可要費一些功夫。個人在蒐集資料與鑑定的過程中,就發現困難重重。首先, 資料庫上的照片多數不是新鮮個體,要不然就是照片品質不是很好或魚體不完 整,不容易做比對。當然,這主因是捕撈的過程中,魚體很容易受傷或破損,再 者,魚體不容易保存,即使是使用冷藏方式處理,魚體在短時間內很容易變色或 顏色消失;其次,展鰭又是一大工程,魚類體型差距很大,小的可能是4-5公分, 大的超過1公尺,如何讓新鮮的魚鰭展開來拍照,真是傷透腦筋;最後是相近種 的比較,這也是多數人比較需要的,特別是在教學上。因為對於多數人來說,同 一「屬」的魚看起來都差不多,如果不能指出差異處,往往會當做同一種,這也 是為何漁民習慣用同一個名稱叫好幾種魚。問題來了,分類學是一門專門學問, 裡面涉及許多專有名詞,甚至有時還要解剖才能做分類。對於一般民眾而言,這 樣的分類方式並不適合,最好是要能從外觀就直接看出差異,這點就需要長期觀 察的經驗累積才能做到。 由於需要新鮮魚體拍照及增加觀察經驗,我們需要像漁民一樣,經常一大早 趕到漁市場,走遍整個市場,尋找可能的目標魚種。有時則要和漁民及漁販談天 說地,學一些澎湖特有的俗諺與漁業文化。

4


這本書彙整我們之前2年的調查資料,和近2年到第三漁市場、鎖港、赤崁漁 港進行的調查,挑選較常見的魚類206種,以淺顯易懂的文字來編寫。較特別的 是,我在內容裡包含了選購月份、本地俗名、捕獲方式、來源、現況、在地故 事、海洋俗諺及選購建議等。期待這樣的內容能夠讓師生及民眾對澎湖的海洋現 況與海洋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並關心澎湖海洋的現況,做出對澎湖海洋友善的 決定與行動。 本書的完成,首先要感謝澎湖縣政府和教育處對於海洋保育的重視,全額補 助本書的編印;再來要感謝我的同鄉王正友大哥和王協文,他們不僅教導我許多 魚類和漁法的知識,也熱心提供書中多數新鮮魚體讓我拍照;也要感謝澎湖科技 大學李孟芳教授、中央研究院黃世彬博士和就讀台灣海洋大學研究所的黎諾維幫 忙鑑定部份魚種;還要感謝我的研究夥伴林君諭老師,2年來,每次調查都要一 大早起床趕往漁市場。也謝謝澎湖縣自然輔導團的夥伴,文健、清林、志酊、宏 翰,在出版過程中的討論與建議。 當然還要謝謝澎湖漁市場的漁販們,感謝你們不厭其煩的接受我的詢問與要 求,更免費提供部份海產讓我帶回家拍攝。 最後我還要謝謝「臺灣產頭足類動物圖鑑」的作者-盧重成教授、「澎湖的魚 類」的作者-陳春暉所長及中央研究院臺灣魚類資料庫的建置者,因為有你們的大 作,才讓我的鑑定工作變得較容易。

湖西國小校長

鄭謙遜

2021.8.31

5


目錄

Contents

02_處長序 04_序 08_魚類外部構造圖 10_一些容易讀錯的魚字 10_名詞解釋 11_漁市場海產選購指南 14_捕獲方式說明 15_鯆 目家族 魟科 16_赤魟 16_古氏新魟

科 17_納氏鷂

18_鯙科 19_花鰭裸胸鯙 19_淡網紋裸胸鯙 20_密點裸胸鯙

蛇鰻科 20_食蟹荳齒蛇鰻

海鰻科 21_百吉海鰻

鋸腹鰳科 21_長鰳

鯷科 22_銀灰半稜鯷 22_印度側帶小公魚

寶刀魚科 23_寶刀魚

鯡科 23_西姆鈍腹鯡 24_黃帶圓腹鯡 24_環球海鰶 25_黃小沙丁魚

鰻鯰科 25_線紋鰻鯰

26_合齒魚科 27_細蛇鯔 27_花斑蛇鯔 28_褐狗母魚 28_紅花斑狗母魚 29_準大頭狗母魚

科 29_多鬚鼬魚

6

鯔科 30_大鱗龜 30_鯔

銀漢魚科 31_南洋美銀漢魚

飛魚科 31_寡鱗斑鰭飛魚

鶴鱵科 32_鱷形叉尾鶴鱵

金鱗魚科 32_赤鋸鱗魚 33_日本骨鱗魚 33_黑鰭棘鱗魚 34_黑帶棘鰭魚

管口魚科 34_中華管口魚

馬鞭魚科 35_康氏馬鞭魚

飛角魚科 35_東方飛角魚

科 36_斑馬短鰭簑 36_小口 37_魔擬 37_石狗公

角魚科 38_棘黑角魚

牛尾魚科 38_點斑鱷牛尾魚 39_印度牛尾魚 39_大眼牛尾魚

鮨科 40_雙帶鱸 40_赤點石斑魚 41_寶石石斑魚 41_密點石斑魚 42_點帶石斑魚 42_龍虎石斑魚 43_白緣星鱠 43_星鱠

擬雀鯛科 44_圓眼戴氏魚

大眼鯛科 44_日本紅目大眼鯛

45_寶石大眼鯛 45_大棘大眼鯛

科 46_星沙

科 46_鬼頭刀

科 47_絲 47_印度絲 48_吉打副葉 48_甲若 49_高體若 49_浪人 50_六帶 50_長身圓 51_大甲 51_烏鯧 52_逆 52_托爾逆鉤鰺 53_脂眼凹肩鰺 53_金帶細鰺 54_小甘

眼眶魚科 54_眼眶魚

科 55_條紋金 55_小牙 56_黃斑光胸 56_印度仰口

笛鯛科 57_奧氏笛鯛 57_五線笛鯛 58_黃吻姬鯛 58_希氏姬鯛

鑽嘴魚科 59_曳絲鑽嘴魚

石鱸科 59_臀斑髭鯛 60_黑鰭髭鯛 60_條斑胡椒鯛 61_星雞魚

金線魚科 61_紅金線魚 62_日本金線魚 62_裴氏金線魚 63_雙帶眶棘鱸 63_欖斑眶棘鱸


龍占魚科 64_阿氏龍占魚 64_烏帽龍占魚 65_尖吻龍占魚 65_黃帶龍占魚

鯛科 66_黃鰭棘鯛 66_黃背牙鯛 67_真鯛

石首魚科 67_黑 68_黃金鰭 68_白姑魚 69_大頭白姑魚

70_鬚鯛科 71_單帶海緋鯉 71_雙帶海緋鯉 72_紅帶海緋鯉 72_短鬚海緋鯉 73_粗唇海緋鯉 73_七棘海緋鯉 74_印度海緋鯉 74_多帶海緋鯉 75_大型海緋鯉

擬金眼鯛科 75_烏伊蘭擬金眼鯛

葉鯛科 76_葉鯛

舵科 76_小鱗瓜子 77_黃帶瓜子 77_天竺舵魚 78_柴魚

蝴蝶魚科 78_揚旛蝴鰈魚 79_曲紋蝴蝶魚 79_克氏蝴蝶魚 80_紋身蝴蝶魚 80_月斑蝴蝶魚 81_弓月蝴蝶魚 81_樸蝴蝶魚 82_八帶蝴蝶魚 82_藍斑蝴蝶魚 83_鏡斑蝴蝶魚 83_川紋蝴蝶魚 84_飄浮蝴蝶魚 84_魏氏蝴蝶魚 85_褐帶少女魚 85_黃鑷口魚 86_白吻雙帶立旗鯛

蓋刺魚科 86_三點阿波魚 87_白斑刺尻魚 87_福氏刺尻魚

88_藍帶荷包魚 88_條紋蓋刺魚 89_疊波蓋刺魚

白鯧科

角蝶魚科

89_四帶牙 90_花身

赤刀魚科 90_印度棘赤刀魚

雀鯛科 91_孟加拉豆娘魚 91_六線豆娘魚

隆頭魚科 92_青斑阿南魚 92_蟲紋阿南魚 93_雙帶狐鯛 93_中胸狐鯛 94_黃斑狐鯛 94_綠尾唇魚 95_三葉唇魚 95_管唇魚 96_背斑盔魚 96_蓋馬氏盔魚 97_雜色尖嘴魚 97_哈氏海豬魚 98_雲斑海豬魚 98_黑腕海豬魚 99_條紋半裸魚 99_黑鰭半裸魚 100_狹帶全裸鸚鯛 100_五指項鰭魚 101_彩虹項鰭魚 101_薔薇項鰭魚 102_單帶尖唇魚 102_三線紫胸魚 103_新月錦魚 103_胸斑錦魚 104_三葉錦魚

105_鸚哥魚科 106_卡羅鸚鯉 106_鮑氏綠鸚哥魚 107_日本綠鸚哥魚 107_瘤綠鸚哥魚 108_福氏鸚哥魚 108_蟲紋鸚哥魚 109_綠頜鸚哥魚 109_瓜氏鸚哥魚 110_紅紫鸚哥魚

112_彎鰭燕魚 113_尖翅燕魚 113_角蝶魚

刺尾鯛科 114_線紋刺尾鯛

金梭魚科 114_巴拉金梭魚 115_日本金梭魚

帶魚科 115_白帶魚

116_鯖科 117_圓花鰹 117_扁花鰹 118_金帶花鯖 118_東方齒鰆 119_花腹鯖 119_日本馬加鰆 120_黃鰭鮪 120_大目鮪 121_長腰鮪

鯧科 121_鐮鯧

122_鰈形目 鰜科 123_大口鰜

科 123_青纓

鰨科 124_眼斑豹鰨

舌鰨科 124_書顏舌鰨

單棘魨科 125_單角革單棘魨

四齒魨科 125_圓斑兔頭魨

二齒魨科 126_六斑二齒魨

127_參考資料 128_中文索引 130_學名索引

擬鱸科 110_四斑擬鱸 111_中斑擬鱸 111_四棘擬鱸

科 112_暗紋蛙 7


魚類外部構造圖

鰩類的背面(♂) 噴水孔 眼

背鰭

尾鰭

兩面間隔

尾部皮褶 鰭腳(交接腳) 腹鰭 吻長

腹鰭前葉 胸鰭 體盤長

魟類的腹面 腹鰭

尾棘

體盤寬

鼻孔

肛門

口前 吻長

尾部

鰓裂 魚類外部構造圖引自:邵廣昭、陳靜怡 (2003) 魚類圖鑑

縱帶

8

橫帶


魚類外部構造圖

側線上鱗列數

側線鱗列數 背鰭 背鰭軟條

背鰭棘

後鼻孔 眼

尾鰭

前鼻孔 吻 前上頜骨 (上唇) 下頜骨 (下唇)

主上頜骨 胸鰭

頰部

尾柄 臀鰭棘

前鰓蓋骨

腹鰭

間鰓蓋骨

主鰓蓋骨

肛門

臀鰭軟條

臀鰭

全長 標準體長 頭長

第一背鰭

眼 徑

第二背鰭

第二背鰭基底長

吻 長

尾鰭上葉 體高 尾柄高

脂眼瞼

稜鱗

尾鰭下葉

魚類外部構造圖引自:邵廣昭、陳靜怡 (2003) 魚類圖鑑 9


一些容易讀錯的魚字

屬ˇ

苗 引自台灣魚類資料庫

名詞解釋 ◆

側線:通常位於魚體側面且連續形成線狀,是一種魚皮膚表面的感覺器,可感 覺水壓變化與震動。

吻裂:上、下頜相交的點。

稜鱗:較一般的鱗片硬,且中間成稜狀隆起的鱗片。

奇鰭:一般將魚鰭依據數量不同區分成為「奇鰭」與「偶鰭」兩大類,前者為 數量單一的魚鰭構造,例如背鰭、尾鰭與臀鰭。相對的,「偶鰭」所指 的便是左右對稱的魚鰭構造,例如胸鰭和腹鰭。

眼側:用在鰈形目的魚類,有眼睛的一側稱之。

盲側:用在鰈形目的魚類,無眼睛的一側稱之。

10


漁市場海產選購指南

你到澎湖的漁市場看到琳琅滿目的海產時,有沒有一種很難下手的感覺? 一 方面怕買到不新鮮的海產,吃了容易引起嘔吐、腹痛、腹瀉等食物中毒症狀;另 一方面也怕當"冤大頭",買高了價錢傷了心。如果你的心裡還沒定見,在聽漁 販口沫橫飛的演說之前,可以先參考以下的建議。

魚類: |看 整體:翻面看看外表是否完整?沒大外傷。鱗片是否完整?體色是否鮮艷?多數的 魚新鮮時不管是鱗片或體色會有虹彩。 魚眼:應透明清澈,圓鼓鼓,不混濁或凹陷。 魚鰓:溼潤的鮮紅色,而不是暗沉甚或發黑。但部份魚因為放入冰水保鮮,魚鰓 會較不鮮紅。 魚鱗:發亮或有虹彩且緊實,不易脫落。 魚皮:應緊實、乾淨、發亮。 |聞 如果魚有氣味,應該是自然的海洋氣味。有刺鼻的魚腥味、海灘氣味、化學 藥水味的則不新鮮。 ★特別留意聞魚鰓和魚腹: 魚鰓應無腐臭味或藥水味;而泡過藥水的魚,腹部的腥臭味仍然聞得出來。 |觸 魚身:剛死的魚,魚體是軟軟的,此時拿住魚頭,將魚水平舉起,魚身感覺應很 有彈性。但經過約1小時左右,魚體會開始變得僵硬。再過幾小時後,魚 體又會變軟,但此時拿住魚頭,會發現魚身會比較下垂,魚肉也比較沒有 彈性。此外,新鮮的魚表面通常會有一層透明的黏液,手感應濕而滑,但 不發黏,如果黏液泛乳白色,則不夠新鮮。若泡過藥水的魚,摸起來會太 黏。 但現在我們到漁市場買的魚,多數是船家在船上都已冰過,所以魚體 都呈現僵硬,此時要特別注意魚眼是否微凹陷?如果是,表示是冷凍過退 冰的魚貨,這種就不建議買。 腹肉:魚最快腐敗的部位是內臟,因此摸摸魚腹,如果浮腫或凹陷,就不新鮮。

蟹類: 在澎湖漁市場,養活的蟹類有時比死掉的還難吃。這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這些 蟹類在被捕時,本來就瘦弱;另一個原因是,這些蟹類已經養了幾天了,野生的 蟹類通常不適應養殖的環境,越養會越瘦。所以這裡就不談養在水裡的蟹類,專 11


就販售時已死掉的個體。有些螃蟹在販售時,雖沒養在水中,但螯會用橡皮筋綁 住,這些通常是船家直接從海裡抓回來的,雖然不像活蟹活力那麼強,但還活 著,可以從這類的先挑。 |看 肢體是否健全。依照螃蟹的天生習性,如果遇到敵人或危險情況,會主動斷 肢求生存,在天然環境中斷掉的腳會慢慢長出來。但如果是撈捕的過程造成的傷 害,通常肢體狀況會相當慘,新鮮度也會大打折扣。 |聞 螃蟹死亡後,體內蛋白質會因為微生物分解,產生小分子氨等物質而具有 腐敗臭。如果有這種味道就不建議購買。 |觸 按腹部、掐蟹腳,用手掂掂重量。漢氏梭子蟹腹部的甲殼較軟,可用拇指 壓壓看,如果不夠堅硬,表示太瘦。此外,也可以將蟹的後緣朝上面對自己,看 看後緣厚不厚?較肥的漢氏梭子蟹感覺會將背甲撐開。而三點仔和鏽斑蟳因為腹 部甲殼太硬,就算按壓時感覺非常堅硬,也不表示一定肥美。這類的螃蟹只能捏 捏看蟹腳的長節(步足中最長的那一節)夠不夠厚實。另外,像善泳蟳和顆粒蟳連 長節都很堅硬的蟹類,就只能多拿幾隻,用手掂一掂來比較,如果感覺較重的, 代表較肥美。

蝦類: |看 首先看色澤。新鮮的蝦殼顏色清亮,不新鮮或冷凍過的蝦,外殼暗沉或死 白。另外,可看眼睛,較新鮮的蝦子眼睛圓亮,不新鮮或冷凍過的蝦眼睛會暗沉 或凹陷。 |聞 新鮮蝦氣味正常,沒有異味。如果你能聞到異臭味很可能就是變質蝦。 |觸 新鮮的蝦頭與身體會緊密相連,如果捏住身體,蝦頭會往前傾,表示新鮮度 較差。

頭足類: 頭足類可以概分成3大類,即槍魷類(小管)、烏賊類和章魚類。如果可以當 然是買活的。 |看 鮮度好的槍魷類和烏賊類,皮膚呈半透明,粘液多但不沾粘,肌肉柔軟而光 滑。槍魷類的鮮度一般來說大概可以分四級,一級的是剛從水裡撈上來的,全身 呈透明狀,色素細胞會不停的閃動,這是最好的;經過一段時間後,全身雖依然 呈透明狀,部份色素細胞依然會不停的閃動,但許多色素細胞已不會閃動,全身 布滿紅色或褐色點狀斑,這時個體已死亡,這是第二級的。再經過一段時間後, 12


體色開始呈現白色,體表色素細胞顏色依然存在,但不會閃動,這是第三級的。 第四級的則是全身白色,體表只有細小的色素細胞存在,這種情況通常是死亡很 久了或是冷凍後再退冰造成的。通常第三、四級不建議購買。 烏賊類的鮮度一般來說大概可以分三級,一級是活的,全身呈現色素細胞的 顏色,通常這種來源都是釣的,漁民會先養在魚艙內,回到港口再撈起販賣,這 種數量很少。除了一級的外,其他烏賊的來源幾乎是底拖網捕獲的,所以多數的 烏賊背面都呈現灰色的,背部的色素細胞不再顯現,只可見鰭基部的發光線,這 類是第二級。第三級則是連鰭基部的發光線都看不到了。前面三級都還可以買, 如果體色有稍微微紅,就不建議購買。 章魚類則只能用聞的和觸踫吸盤來判斷。 |聞 頭足類表皮會分泌黏液,新鮮的黏液沒什麼特別味道,但隨著死亡時間的拉 長,慢慢會產生氨水味,所以有氨水味時,表示死亡有段時間了,不宜購買。 |觸 活的頭足類以槍魷類和烏賊類來說,在接觸表皮時,表皮的神經叢會因為被 刺激而使色素細胞閃動;另外頭足類也可以手指去觸摸吸盤來判斷,若是活的個 體,手一接近吸盤,會馬上吸住,而且吸力很強,需用力拔才能拔開;如果死亡 不久的個體,吸盤一樣會有吸附能力,只是較沒吸力;如果吸盤完全沒吸力,表 示已死亡一段時間了。其實只要身體沒特殊味道且體表的黏液還正常,還是可以 買。

問: 買魚的時候,若碰上熱心憨厚的魚販或漁民,不妨請他們幫忙指導一下。特別是 挑選特殊的魚類,這些人老練的雙眼頂得上一本教科書了。 ★特別提醒:沒有固定攤位的海鮮千萬不要購買。

以下引自台灣海鮮選擇指南 https://fishdb.sinica.edu.tw/seafoodguide/

購買海鮮時,建議依循以下原則: 1.臺灣在地生產的海鮮 > 遠道而來的海鮮(耗能) 2.有永續標章或溯源履歷 > 沒有標章或履歷 3.底食原則:買食物鏈底層的小型魚蝦貝類 4.不買食物鏈高層的大型掠食魚(汞等重金屬含量高) 5.不買撈捕漁法或養殖過程對環境造成嚴重衝擊的漁獲 6.養殖:以植物性餌料飼養 > 魚粉或下雜魚餌料飼養 7.野撈:常見種(量多)> 稀有種 8.體色:銀白色(洄游性魚類) > 彩色(珊瑚礁魚類) 9.洄游種(種類少、數量多) > 定棲種(種類多、數量少) 10.沙泥棲性(種類少、數量多) > 岩礁棲性(種類多、數量少) 13


捕獲方式說明

14

漁法名稱

本地俗名

一支釣

釣魚仔

手釣

釣魚仔

拖釣

例如拖垵米

籠具法

例如放錢鰻管

誘捕法

唌錢鰻

石滬

牽滬

立竿網

栅網仔

曳繩釣

例如舵土魠

延繩釣

放緄

定置網

大網

流刺網

浮綾

刺網

放綾仔

扒網

扒網

底拖網、拖網

卡越仔

圍網

圍網、三腳虎


鯆魮 目家族 鯆 目就是我們一般所稱的「鰩」。體呈圓盤狀或菱形,頭部和體盤不分開 或不明顯分離,眼睛和噴水孔長在背面,口部位於腹面。無背鰭,胸鰭延伸至吻 端;尾鰭一般退化或消失,尾部如長鞭狀,整體看起來很像風箏。 澎湖第一毒魚 絕大多數都是行底棲生活,有些種類有 1-2 枚大而具毒性的棘,例如經常出現 在澎湖潮間帶的古氏新魟,牠可是名列澎湖第一毒魚。

古氏新魟具 2 枚毒棘

胸鰭向兩側擴展

腹鰭

如長鞭的尾部

腹鰭

吻部

噴水孔

五對鰓裂 15


赤魟 產季

選購月份

Dasyatis akajei

【魟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紅魴

噴水孔附近呈橙黃色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附近的沙 泥底部和河口地區 捕獲方式:延繩釣、底拖網、定置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噴水孔附近呈橙黃色 相 似 種:黃魟體色較深,噴水孔附近 不具橙黃色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古氏新魟 產季

選購月份

Neotrygon kuhlii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癖仔、沙帽仔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附近的沙 泥底部 捕獲方式:延繩釣、底拖網、定置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背散佈許多具黑緣之藍點; 兩眼前後區具一顯著之暗色 橫斑;尾部後半部具黑白相 間之寬環帶 相 似 種:赤魟尾部後半部不具黑白相 間之寬環帶 海洋毒魚:排行第一,尾刺有毒腺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16

【魟科】

體背散布許多 具黑緣之藍點


納氏鷂鱝 產季

選購月份

Aetobatus narinari

【鱝 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烏燕仔 棲息環境:熱帶和暖溫帶近海底棲魚類 捕獲方式:定置網、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背面暗褐色或赤褐色,胸鰭、 腹鰭和背鰭上具白色或藍色 斑點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

胸鰭、腹鰭上具 白色或藍色斑點

漁民會將魚肉剖開 曬乾後再販售

17


鯙科 體表無鱗,無胸鰭及腹鰭。背鰭、臀鰭與尾鰭相連,台灣已記綠有 73 種, 澎湖有 32 種。 鯙類屬夜行性魚類,大部分種類白天躲在珊瑚礁穴或岩塊下,僅頭部露出洞 口,尾部捲縮在洞內,少部分種類如管鼻鯙則生活在基底是沙地的海域。鯙類屬 於肉食性,多半夜間外出捕食其他魚類,利用其如刀片般的牙齒,配合身體的扭 力,獵物一旦被咬住,則難以脫身;有的種類則以底棲動物或甲殼類等為食。由 於皮膚厚且有黏液保護,使得牠們能在珊瑚礁縫及岩縫中穿梭而不受傷。 由於體表的黏液腥味較重,烹調時多以紅燒或藥燉方式;另外澎湖早期因為 沒有保存設備,先民即將鯙類縱向對半剖開,醃製曬乾後,可保存至冬季再食用。

18

以延繩釣捕獲的各種鯙類

以錢鰻管方式捕獲的通常會以養活的方 式來販售。圖為大斑裸胸鯙

澎湖人習慣將裸胸鯙剖開曬成乾


花鰭裸胸鯙 產季

選購月份

Gymnothorax fimbriatus

【鯙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粉鰻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岩礁的洞穴 及隙縫中 捕獲方式:延繩釣、錢鰻管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色為黃褐色,體側有許多 黑斑塊,吻裂到鰓孔間有數 條細縱線 相 似 種:大斑裸胸鯙頭部斑點密度較 高,且黑斑的周圍有一圈淡色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為定棲性生物

吻裂到鰓孔間有 數條細縱線

魚類小學堂 吻裂:上、下頜相交的點。

淡網紋裸胸鯙 產季

選購月份

Gymnothorax pseudothyrsoideus

【鯙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粉鰻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岩礁的洞穴 及隙縫中 捕獲方式:延繩釣、錢鰻管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灰褐,上有深色的網狀斑 相 似 種:黃邊鰭裸胸鯙底色為黃褐 色,體表密佈暗褐色圓形小 斑點;垂直鰭條具有螢光黃 綠色邊緣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為定棲性生物

體表有深色的網狀斑

19


密點裸胸鯙 產季

選購月份

Gymnothorax thyrsoide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粉鰻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岩礁的洞穴 及隙縫中 捕獲方式:延繩釣、錢鰻管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色為黃褐色,體表密佈暗 褐色的小點 相 似 種:黃邊鰭裸胸鯙體表暗褐色小 點較疏;垂直鰭條具有螢光 黃綠色邊緣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為定棲性生物

食蟹荳齒蛇鰻 產季

選購月份

【鯙科】

體表密佈暗褐色的小點

Pisodonophis cancrivorus

【蛇鰻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硬骨篡 棲息環境:多穴居於近岸沙泥底質中 捕獲方式:潮間帶採捕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多 觀察重點:體無鱗,側線孔明顯,肛門 前之側線孔數 33-39 特殊故事:夏季夜照時,在澎湖近岸的 潮間帶沙泥帶很容易看到, 會以尾部鑽入沙中隱藏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以尾部鑽入沙中隱藏 魚類小學堂 側線:通常位於魚體側面且連續形成線狀,是一種魚皮膚表面的感覺器,可感覺水壓變化與震動。 20


百吉海鰻 產季

選購月份

Muraenesox bagio

【海鰻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海鰻 棲息環境:棲息於泥沙底質或岩礁區 捕獲方式:延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無鱗,側線孔明顯,肛門 前之側線孔數 33-39 相 似 種:灰海鰻肛門前之側線孔數 40-47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側線孔明顯

長鰳 產季

選購月份

Ilisha elongata

【鋸腹鰳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鰳魚 棲息環境:近海中上層洄游魚類 捕獲方式:定置網、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腹緣有完整之稜鱗,無側線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為洄游性魚類

腹緣有完整之稜鱗

魚類小學堂 稜鱗:較一般的鱗片硬,且中間成稜狀隆起的鱗片。

21


銀灰半稜鯷 產季

選購月份

Encrasicholina punctifer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白鱙 棲息環境:大洋性表層洄游魚種 捕獲方式:扒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側中部具 1 銀白色寬縱帶,腹鰭 前方具稜鱗,吻短於眼徑 相 似 種:日本銀帶鯡吻長於眼徑 在地故事:民國 40-70 年代捕丁香魚時,某些 日子常大量出現,但價格低,所以 通常漁民無丁香魚可抓時才會抓此 種魚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捕撈方式造成混獲

印度側帶小公魚 產季

選購月份

腹緣有完整之稜鱗

Stolephorus indicus

日本銀帶鯡

【鯷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苦鱙 棲息環境:近沿海表層魚類 捕獲方式:扒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上頜骨末端達前鰓蓋骨之前緣 相 似 種:康氏側帶小公魚上頜骨末端達前鰓 蓋骨之後緣 在地故事:民國 40-70 年代捕丁香魚時,某些 日子常大量出現,但價格低,所以 通常漁民無丁香魚可抓時才會抓此 種魚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捕撈方式造成混獲

22

【鯷科】

上頜骨末端達前 鰓蓋骨之前緣


寶刀魚 產季

選購月份

Chirocentrus dorab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獅刀 棲息環境:近沿海表層洄游魚類 捕獲方式:定置網、流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背緣近平直,外觀狀似短刀 海洋諺語:獅刀魚,無腸無肚拿一把膽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西姆鈍腹鯡 產季

選購月份

【寶刀魚科】

背緣近平直

Amblygaster sirm

【鯡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鰮 仔 棲息環境:近沿海表層洄游性魚類 捕獲方式:扒網、定置網、牽罟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側具 1 列暗黑色圓斑 相 似 種:小鱗脂眼鯡體側無暗黑色圓斑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為洄游性魚類

體側具 1 列暗黑色圓斑

小鱗脂眼鯡

23


黃帶圓腹鯡 產季

選購月份

Dussumieria elopsoide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 鰮仔 棲息環境:近沿海表層洄游性魚類 捕獲方式:扒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側中上部具 1 條金黃色光 澤的縱帶 相 似 種:小鱗脂眼鯡體側具 1 條藍綠 相間的斜紋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為洄游性魚類

環球海鰶 產季

選購月份

體側中上部具 1 條金黃色光澤的縱帶

Nematalosa come

【鯡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油魚、土黃 棲息環境:沿近海中上層洄游性魚類 捕獲方式:扒網、定置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鰓蓋後上方具一大黑斑,其 後有數列黑色小點狀縱帶 相 似 種:高鼻海鰶吻部較圓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為洄游性魚類

24

【鯡科】

鰓蓋後上方具一大黑斑


黃小沙丁魚 產季

選購月份

Sardinella lemuru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青鱗仔、鰮 棲息環境:沿近海中上層洄游性魚類 捕獲方式:扒網、定置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鰓蓋末緣具黑斑,上方具一 淡黃斑 相 似 種:黑尾小沙丁魚體型較小,腹 部較扁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為洄游性魚類

線紋鰻鯰 產季

選購月份

【鯡科】

鰓蓋末緣具黑斑, 上方具一淡黃斑

有一條不明顯的 黃縱線

Plotosus lineatus

【鰻鯰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沙毛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附近 捕獲方式:底拖網、定置網、扒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體背側棕灰色,體側中央有 兩條黃色縱帶 海洋毒魚:排行第三,背鰭及胸鰭之第 一根為具毒腺之硬棘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野生資源量尚稱 豐富

口部附近具有四對鬚

體側中央有 兩條黃色縱帶

背鰭及胸鰭之第一根 為具毒腺之硬棘 25


合齒魚科 ( 狗母魚科 ) 狗母魚的英文俗名叫做「蜥蜴魚」,由此可知,牠們長得有點像蜥蜴。牠們 眼睛偏上,口裂大,頜骨具銳利之小齒,數量多且呈毛刷狀。多數種類會潛伏在 沙地上,有時也會將全身埋在沙泥地中,只露出眼睛和口部,伺機竄起吞食經過 的小魚或甲殼類生物。 狗母魚可以做成許多加工品,包括狗母魚丸、魚鬆、魚板及黑輪片等。在澎 湖,最有名的當屬狗母魚丸。夏季,餐廳會以海菜、魩 仔魚加狗母魚丸做成海菜 魚丸湯,來迎接遊客的到來。冬季是澎湖茼蒿的產季,也是狗母魚的盛產期,當 地人會以澎湖茼蒿加上狗母魚丸煮湯,灑上點胡椒跟香油,這湯頭不只帶有茼蒿 的香氣、魚丸的鮮味,更有濃濃的家鄉味。 狗母魚丸保存秘訣: 由於狗母魚丸大多會混雜各種魚肉,容易變質,所以不耐久放,只能在一、 二天內趕快吃完。買來的狗母魚丸一定要以容器存放在冰箱,並且要加水滿過魚 丸,還要加鹽巴到水裡頭攪和融化,最好每日更換鹽水一次,這是狗母魚丸存放 的必要步驟。即使是如此處理,僅能放到隔天,第三天就會變味了。

口裂大,牙齒呈毛刷狀

26

澎湖獨特的狗母魚丸

具有許多列的牙齒。圖為花斑蛇鯔

來到澎湖的觀光客必吃的海菜魚丸湯


細蛇鯔 產季

選購月份

Saurida gracili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狗母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砂泥底質的海域 捕獲方式: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成魚體側有數個深褐色之雲 狀斑 相 似 種:花斑蛇鯔體側有數個褐色之 縱斑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野生資源量尚稱 豐富

花斑蛇鯔 產季

選購月份

【合齒魚科】

體側有數個深褐色之雲狀斑

Saurida undosquamis

【合齒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狗母、黑狗母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砂泥底質的海域 捕獲方式: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成魚體側有數個褐色之縱 斑,尾鰭上緣具點列黑斑 相 似 種:鱷蛇鯔尾鰭上緣無點列黑斑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野生資源量尚稱 豐富

尾鰭上緣具點列黑斑

是底拖網主要的漁獲之一 27


褐狗母魚 產季

選購月份

Synodus fuscus

【合齒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狗母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砂泥底質的海域 捕獲方式: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紅褐色,具多條不規則之 深色斑紋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具多條不規則之深色斑紋

紅花斑狗母魚 產季

選購月份

Synodus rubromarmoratus【合齒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狗母、番狗母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近礁石的砂泥底 質海域 捕獲方式:底拖網、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呈紅褐色,側線下具明顯 的鮮紅縱帶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28

側線下具明顯的鮮紅縱帶


準大頭狗母魚 產季

選購月份

Trachinocephalus myops 【合齒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臭腥仔、臭腥公仔 棲息環境:岩礁或珊瑚礁區外砂泥底質 捕獲方式: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體側具數列青藍色的縱帶; 鰓蓋後上緣具一暗褐色斜斑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野生資源量尚稱 豐富

體側具數列青藍色的縱帶

多鬚鼬魚 產季

選購月份

是底拖網主要的漁獲之一

Brotula multibarbata

【鼬

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多鬚鯰 棲息環境:深海、礁區、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延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全身呈茶褐色,其中腹部及 胸鰭處的顏色較淡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全身呈茶褐色

29


大鱗龜鮻 產季

選購月份

Brotula multibarbata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粗鱗烏、烏仔 棲息環境:沿岸砂泥底質地形 捕獲方式:刺網、扒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胸鰭為黃色,基部具金黃色 斜斑 相 似 種:鯔胸鰭基部藍黑色 海洋諺語:冬至烏,卡肥豬腳箍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野生資源量尚稱 豐富

鯔 產季

【鯔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烏魚 棲息環境:沿岸砂泥底質地形 捕獲方式:刺網、扒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體側有 6 或 7 條暗褐色帶, 胸鰭基部的上半部有一個藍斑 相 似 種:大鱗龜鮻 胸鰭基部金黃色 海洋諺語:冬至烏,卡肥豬腳箍;囝仔 人放屎,脹死烏仔魚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野生資源量尚稱 豐富

30

基部具金黃色斜斑

Mugil cephalus

選購月份

【鯔科】

胸鰭基部的上半部有一個藍斑


南洋美銀漢魚 產季

選購月份

Atherinomorus lacunosus 【銀漢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硬鱗、豆殼仔 棲息環境:成群棲息於砂泥底質的海岸 和礁區緣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背部藍綠色而略透明,體側 具一銀色縱帶 相 似 種:凡氏下銀漢魚體型較纖細 海洋諺語:水尖、硬鱗肉;蕃薯出,硬 鱗肥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野生資源量尚稱 豐富

寡鱗斑鰭飛魚 產季

選購月份

體側具一銀色縱帶

夜間具有趨光性

Cypselurus oligolepis

【飛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飛烏 棲息環境:生活於近海或淺海域之表水層 捕獲方式:刺網、定置網、扒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背鰭無棘,鰭膜上無黑色或 灰色斑;胸鰭上半部暗色, 下半部透明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為洄游性魚類 胸鰭上半部暗色, 下半部透明

31


鱷形叉尾鶴鱵鮻 Tylosurus crocodilus crocodilus 產季

選購月份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尾鰭下葉較上葉長

本地俗名:圓學仔 棲息環境:經常成群在水表層活動 捕獲方式:刺網、定置網、曳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赤鋸鱗魚 產季

選購月份

【鶴鱵科】

吻較扁鶴鱵短

觀察重點:體幾乎呈圓柱形,尾鰭因中央鰭 條突出而呈雙凹形,下葉較上葉長 相 似 種:黑背叉尾鶴鱵兩頜間有縫隙,尾 鰭深開叉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Myripristis murdjan

【金鱗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鐵甲兵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一支釣、延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背部紅色,腹部則淡紅, 鰓膜至胸鰭基間有 1 條暗深 紅色之帶斑 相 似 種:柏氏鋸鱗魚背鰭軟條部及 臀、尾鰭的末端各具黑色斑塊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減少

鰓膜至胸鰭基間有 1 條暗深紅色之帶斑

柏氏鋸鱗魚末端各具黑色斑塊 32


日本骨鱗魚 產季

選購月份

Ostichthys japonicus

【金鱗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鐵甲兵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一支釣、延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淡紅色,無明顯之白色斑紋

體淡紅色,無明顯之白色斑紋

相 似 種:高鰭骨鱗魚體鮮紅色,有多 條不連續的白縱線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減少

高鰭骨鱗魚體鮮紅色, 有多條不連續的白縱線

黑鰭棘鱗魚 產季

選購月份

Sargocentron diadema

【金鱗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鐵甲兵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一支釣、延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側由寬的紅色與狹窄的白 色縱紋交互組成,背鰭硬棘 部鰭膜大面積為黑色 相 似 種:黑帶棘鰭魚背鰭軟條部的基 底有一個深色的斑點,臀鰭 的基部和尾柄的末端也有一 塊小深色斑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減少

背鰭硬棘部鰭膜大面積為黑色

33


黑帶棘鰭魚 產季

選購月份

Sargocentron rubrum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鐵甲兵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一支釣、延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背鰭軟條部的基底有一個深 色的斑點,臀鰭的基部和尾 柄的末端也有一塊小深色斑 相 似 種:黑點棘鱗魚胸鰭基部上緣具 黑斑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減少

中華管口魚 產季

選購月份

背鰭軟條部的基底有一個深色的斑點

Aulostomus chinensis

【管口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吻突出呈管狀

本地俗名:海龍鬚、牛鞭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34

【金鱗魚科】

頦部具一小鬚

觀察重點:吻突出呈管狀,一般體色為褐色, 有淺色縱帶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野生數量少


康氏馬鞭魚 產季

選購月份

Fistularia commersonii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兩眼之間平坦

本地俗名:馬戍、剃仔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沿岸區域基 底為軟質的海域 捕獲方式:刺網、石滬、定置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東方飛角魚 產季

選購月份

【馬鞭魚科】

鱗馬鞭魚兩眼之間凹陷

觀察重點:體為一致之橄欖色,兩眼之間平 坦,體側無小棘 相 似 種:鱗馬鞭魚體為橙紅色,兩眼之間 凹入,體側具微細小棘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Dactyloptena orientalis

【飛角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雞角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砂泥底質之水域 捕獲方式: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偶見 觀察重點:體背淡紅色,具暗色斑 相 似 種:皮氏飛角魚體背橙色,具小 黑圓斑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體背淡紅色,具暗色斑

35


斑馬短鰭簑鮋 鮋 Dendrochirus zebra 產季

選購月份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虎魚、火烘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碎石或岩石底質 的礁石平臺 捕獲方式:延繩釣、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淡紅色,體側有 5 條深色的寬橫帶, 頰部具深色的斑塊 相 似 種:魔鬼簑眼下方具棕色輻射狀條紋, 體側具有 25 條深淺交替的棕色橫紋 海洋毒魚:毒魚排行榜”二虎”指的就是這類 的魚。排行第二,背鰭具毒腺 海洋諺語:火烘閃爍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底棲性魚類,數量較少

小口鮋 鮋 Mugil cephalus 產季

選購月份

體側有 5 條深色的寬橫帶

【鮋 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過溝仔、臭頭格子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岩礁附近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頭大,棘稜具明顯的鋸齒狀, 體側散佈黑褐色斑點 相 似 種:後頜 體具紅褐色與粉紅色雲 紋斑點 海洋毒魚:白沙鄉毒魚排行榜”四硓 ” 指的就是這類的魚。排行第 四,背鰭具毒腺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底棲性魚類,數量 較少 36

【鮋 科】

體側散布黑褐色斑點

多數胸鰭內側基部 有一列小白斑


魔擬鮋 產季

選購月份

Scorpaenopsis neglecta

【鮋 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硓 魚、臭頭格子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岩礁附近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本種體色多變,不易辨別,胸鰭可協 助辨別。胸鰭內側黃至紅色,邊緣一 黑色帶,基部淡色,有黑色小斑點 相 似 種:毒擬 胸鰭內側黃至紅色,邊緣一列 黑色斑點 海洋毒魚:白沙鄉毒魚排行榜”四 ”指的就 是這類的魚。排行第四,背鰭具毒腺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底棲性魚類,數量較少

石狗公 產季

選購月份

胸鰭內側黃至紅色

Sebastiscus marmoratus

【鮋 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過溝仔、獅甕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岩礁附近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背鰭基部之體側具多個暗斑 相 似 種:三色石狗公體側散佈許多有暗 邊的淡色點 海洋毒魚:白沙鄉毒魚排行榜”四 ” 指的就是這類的魚。排行第 四,背鰭具毒腺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底棲性魚類,數量 較少

背鰭基部之體側具多個暗斑

37


棘黑角魚鮋 Chelidonichthys spinosus 產季

選購月份

【角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雞角 棲息環境:棲息於砂泥底水域 捕獲方式: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胸鰭內面暗綠色,下半部散 佈許多藍色的斑點,邊緣具 藍色 相 似 種:黑角魚胸鰭的內側橄欖色, 下部有一大塊藍黑色的斑 塊,其周圍有許多灰白色斑點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底棲性魚類,數 量較少

胸鰭內面暗綠色, 下半部散布許多藍 色的斑點

點斑鱷牛尾魚鮋 Cociella crocodila 產季

選購月份

【牛尾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背部散布若干暗紅色小斑點, 並有數道不明顯的寬暗色橫斑

本地俗名:竹甲、牛尾 棲息環境:棲息於砂泥底水域 捕獲方式:底拖網、延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38

觀察重點:體背褐色,腹部白色,背部散佈若干 暗紅色小斑點,並有數道不明顯的寬 暗色橫斑,尾鰭通常具有多條暗色斑 紋或成列的斑點 相 似 種:日本眼眶牛尾魚體背褐色,背部無斑 點,胸、腹及尾鰭有黑斑點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底棲性魚類,數量較少


印度牛尾魚 產季

選購月份

Platycephalus indicus

【牛尾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尾鰭中間黃色,具有 2-4 黑色縱帶

本地俗名:竹甲、牛尾 棲息環境:棲息於砂泥底水域 捕獲方式:底拖網、延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大眼牛尾魚 產季

選購月份

觀察重點:尾鰭中間黃色,具有 2-4 黑色縱 帶,各黑帶具白緣 相 似 種:和其他種最大的差異即在尾鰭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底棲性魚類,數量較少

Suggrundus meerdervoortii

【牛尾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背鰭後半部黑色

虹膜

本地俗名:竹甲、牛尾 棲息環境:棲息於砂泥底水域 捕獲方式:底拖網、延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背褐色,腹部白色,背部散佈 若干暗紅色小斑點,背鰭後半部 黑色,各鰭偶具斑點 相 似 種:點斑鱷牛尾魚尾鰭通常具有多條 暗色斑紋或成列的斑點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底棲性魚類,數量較少

39


雙帶鱸 產季

選購月份

Diploprion bifasciatum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拆西仔、酸監仔 棲息環境:棲息於珊瑚礁或岩礁之洞穴 或縫隙中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前半部淡黃色,後半部黃 色,體側有兩條暗灰色寬橫帶 特殊記事:體 表 能 分 泌 具 黑 鱸 素 (grammistin) 之粘性毒液, 又被稱作「肥皂魚」 選購建議:不可食

赤點石斑魚 產季

選購月份

體側有兩條暗灰色寬橫帶

Epinephelus akaara

【鮨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紅斑、珠鱠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延繩釣、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紅褐色,頭部、體側和奇 鰭上散佈小型橙黃色斑點, 背鰭基底具一深色斑 相 似 種:點帶石斑魚頭部及體背側黃 褐色,頭部、體側及奇鰭散 佈許多橙褐色或紅褐色斑 點,斑點較赤點石斑魚疏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 IUCN 瀕危狀態:瀕危 (EN) 40

【鮨科】

背鰭基底具一深色斑

魚類小學堂 奇鰭:一般將魚鰭依據數量不同區分成為「奇 鰭」與「偶鰭」兩大類,前者為數量單 一的魚鰭構造,例如背鰭、尾鰭與臀 鰭。相對的,「偶鰭」所指的便是左右 對稱的魚鰭構造,例如胸鰭和腹鰭。


寶石石斑魚 產季

選購月份

Epinephelus areolat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珠鱠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延繩釣、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頭部、體側及各鰭色淡,散 佈著橙色、黃褐色之斑點 相 似 種:布氏石斑魚斑點較小且疏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已過度捕撈,野 生數量銳減

密點石斑魚 產季

選購月份

【鮨科】

體側散佈橙色、黃褐色之斑點

Epinephelus chlorostigma

【鮨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珠鱠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一支釣、延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除下腹部外,全身佈滿 5 或 6 角形褐色斑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已過度捕撈,野 生數量銳減 保育規定:禁採捕體長 9 公分 ( 含 ) 以下

全身布滿 5 或 6 角形褐色斑

41


點帶石斑魚 產季

選購月份

Epinephelus coioide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紅花、紅點虎麻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延繩釣、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頭部及體背側黃褐色,頭部、 體側及奇鰭散佈許多橙褐色 或紅褐色斑點 相 似 種:赤點石斑魚體紅褐色,頭部、 體側和奇鰭上散佈小型橙黃 色斑點,斑點較密,背鰭基 底具一深色斑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 IUCN 瀕危狀態:近危 (NT)

龍虎石斑魚 產季

選購月份

體側及奇鰭散佈許多橙褐色或紅褐色斑點

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x Epinephelus lanceolatus

幼體斑點較粗大

【鮨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珍珠斑 棲息環境:魚塭 來 源:魚塭養殖 現 況:多 觀察重點:頭部及體側有 5 至 6 道大型 不規則之黑褐色橫斑 相 似 種:棕點石斑魚體側有 5 道黑褐 色橫斑,但略顯破碎;鞍帶 石斑魚則無黑褐色橫斑 特殊記事:由龍膽石斑 ( 鞍帶石斑 ) 和 老虎斑 ( 棕點石斑 ) 配種而成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42

【鮨科】

有 5 至 6 道大型之黑褐色橫斑


白緣星鱠 產季

選購月份

Variola albimarginata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粉條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延繩釣、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紅色,體側有淡紫或藍色 小斑點,且具不規則之黃色 水平線或斜線,尾鰭具半月 形之窄白緣 相 似 種:星鱠背、臀及胸鰭後方具寬 黃緣;尾鰭具半月形之寬黃緣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已過度捕撈,野 生數量銳減

星鱠 產季

選購月份

【鮨科】

Variola louti

體紅色,體側有淡紫或藍色小斑點

【鮨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粉條、花條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延繩釣、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背、臀及胸鰭後方具寬黃緣, 尾鰭具半月形之寬黃緣;幼 魚體背側具 1 條黑色縱帶, 尾柄上部另具一大黑斑 相 似 種:白緣星鱠尾鰭具半月形之窄 白緣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已過度捕撈,野 生數量銳減

尾鰭具半月形之寬黃緣

43


圓眼戴氏魚 產季

選購月份

Labracinus cyclophthalm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紅貓仔、紅獅公仔 棲息環境:棲息於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側顏色變異大,一般頭部 較深,且有平行藍紋 特殊故事:雌雄異色,雄魚會護卵,一 旦有入侵者,雄魚會出現攻 擊行為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已過度捕撈,野 生數量銳減

日本紅目大眼鯛 產季

選購月份

有平行藍紋

Cookeolus japonicus

【大眼鯛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紅目孔、嚴公舅 棲息環境:深海、礁區 捕獲方式:底拖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腹鰭長而大型,腹鰭鰭膜呈 黑色 相 似 種:寶石大眼鯛身體及各鰭一致 為紅色,尾鰭新月型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已過度捕撈,野 生數量減少

44

【擬雀鯛科】

腹鰭鰭膜呈黑色


寶石大眼鯛 產季

選購月份

Priacanthus hamrur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紅目孔、紅嚴公 棲息環境:深海、礁區 捕獲方式:底拖網、延繩釣、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身體及各鰭一致為紅色,尾 鰭新月型 相 似 種:大棘大眼鯛體背呈橙紅色, 愈近腹部顏色漸漸變淡,腹 部呈銀白色 海洋諺語:海翁娶丁香做某,肉瞇氣到 歪嘴,紅目眶氣到紅目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已過度捕撈,野 生數量減少

大棘大眼鯛 產季

選購月份

【大眼鯛科】

身體及各鰭一致為紅色

Priacanthus macracanthus

【大眼鯛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紅目孔、紅嚴公 棲息環境:深海、礁區 捕獲方式:底拖網、延繩釣、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背呈橙紅色,愈近腹部顏 色漸漸變淡,腹部呈銀白 色;背鰭、腹鰭和臀鰭均有 明顯之黃色斑點 相 似 種:寶石大眼鯛身體及各鰭一致 為紅色,尾鰭新月型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已過度捕撈,野 生數量減少

愈近腹部顏色漸漸變淡

45


星沙鮻 產季

選購月份

Sillago aeolus

產季

選購月份

身體側面散布不規則的褐色斑

Coryphaena hippurus

【鱰 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鬼頭刀 棲息環境:大洋、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延繩釣、曳繩釣、刺網、一 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背呈藍綠色,腹部銀白色 至淺灰色,且帶淡黃色澤 特殊故事:通常雌雄一起出現,是海洋 裡非常恩愛的魚種之一,漁 民通常捕獲公的,母的就在 附近不肯離去,同樣捕獲到 母的,公的也不願離開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野生數量多 46

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沙腸仔、沙鑽仔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沙質底海域 捕獲方式:底拖網、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身體側面散佈不規則的褐色 斑,第一背鰭上半部黑色, 第二背鰭有許多斑點 相 似 種:日本沙 鮻第二背鰭鰭膜沒有 任何黑點,尾鰭上下葉的末 端黑色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野生數量多

鬼頭刀

【沙

腹部帶淡黃色澤


絲鰺 產季

選購月份

Alectis ciliari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白鬚 鯌、鱟包鬚 棲息環境:大洋、礁區、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定置網、曳繩釣、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銀色,腹鰭和臀鰭前方數 鰭條延長如絲狀,眼前的頭 背部平直不內凹,背鰭有一 個黑斑 相 似 種:印度絲鰺 眼前的頭背部內凹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印度絲鰺 產季

選購月份

【鰺 科】

頭背部平直不內凹

Alectis indica

【鰺 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白鬚鯌、鱟包鬚 棲息環境:大洋、礁區、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定置網、曳繩釣、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銀色,眼前的頭背部內凹, 背鰭無黑斑 相 似 種:絲 眼前的頭背部不內凹, 背鰭有黑斑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頭背部內凹

隨著年齡的成長,魚體逐漸向後延長

47


吉打副葉鰺 產季

選購月份

Alepes djedaba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白 鯌仔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定置網、曳繩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背藍綠色,腹部銀白。鰓 蓋後緣上方有一個黑斑,其 上緣另有一白點 相 似 種:藍圓 體側較窄,側線直走 部約只有身體的 1/3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甲若鰺 產季

選購月份

Carangoides armatus

鰓蓋上緣有一白點

【鰺 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白鯌 仔、瓜仔 棲息環境:礁區、河口、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定置網、延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雄魚第二背鰭前面鰭條延長 呈絲狀。幼魚時,體側具六 條暗色橫帶,隨成長而逐漸 消失 相 似 種:青羽若鰺 體側上部散佈金黃 色斑點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48

【鰺 科】

前面鰭條延長呈絲狀


高體若鰺 產季

選購月份

Carangoides equula

【鰺 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白 仔、瓜仔 棲息環境:為砂泥底質水域底棲性之魚種 捕獲方式: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第二背鰭及臀鰭前方鰭條具 黑斑 相 似 種:青羽若 體側上部散佈金黃 色斑點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浪人鰺 產季

選購月份

第二背鰭及臀鰭前方鰭條具黑斑

Caranx ignobilis

【鰺 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白 仔、瓜仔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河口、近海 沿岸 捕獲方式:定置網、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鰓蓋後緣不具任何黑斑,體 側亦無任何斑紋 相 似 種:巴布亞 鰓蓋後緣上方有一 黑斑,其中間具一銀白色斑點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體側無任何斑紋

49


六帶鰺 產季

選購月份

Caranx sexfasciat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紅目鯌 、大瓜仔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河口、近海 沿岸 捕獲方式:定置網、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鰓蓋後緣上方具一小黑點, 大小不及瞳孔之一半 相 似 種:巴布亞 鰓蓋後緣上方有一 黑斑,其中間具一銀白色斑點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長身圓鰺 產季

選購月份

鰓蓋後緣上方具一小黑點

Decapterus macrosoma

【鰺 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共仔、四破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扒網、定置網、底拖網、圍網 來 源:本地 現 況:少 觀察重點:側線直走處 3/4 被稜鱗,尾 鰭透明 相 似 種:頜圓 側線直走處 1/2 被稜 鱗,新鮮時尾鰭後部偏黃色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50

【鰺 科】

側線直走處 3/4 被稜鱗


大甲鰺 產季

選購月份

Megalaspis cordyla

【鰺 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鐵甲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定置網、底拖網、圍網、刺網 來 源:本地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側線直走部全為大型稜鱗, 在尾柄處形成一顯著隆起脊 相 似 種:巴鰹無稜鱗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烏鯧 產季

選購月份

Parastromateus niger

側線直走部全為大型稜鱗

【鰺 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烏鯧 棲息環境: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底拖網、刺網 來 源:本地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色一致為銀灰色至藍灰 色,各鰭皆暗色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體色一致為銀灰色至藍灰色

51


逆鈎鰺 產季

選購月份

Scomberoides lysan

【鰺 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刺蔥仔 棲息環境:礁區、河口、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定置網、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 現 況:少 觀察重點:上頜末端延伸至眼後緣之下 方。新鮮時,體側沿側線上 下各具一列 6-8 個鉛灰色圓 斑,但死後會逐漸消失 相 似 種:托爾逆 新鮮時,體側具 一列黑色圓斑,但死後會逐 漸消失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上頜末端延伸至眼後緣之下方

第一背鰭具 6-7 硬棘,棘間無膜相連

托爾逆鉤鰺鰺 產季

選購月份

Scomberoides tol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刺蔥仔 棲息環境:礁區、河口、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定置網、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 現 況:少 觀察重點:上頜末端僅至眼中部。新鮮 時,體側具一列黑色圓斑, 但死後會逐漸消失 相 似 種:逆 鈎鰺上頜末端延伸至眼後 緣之下方。新鮮時,體側沿 側線上下各具一列 6-8 個鉛 灰色圓斑,但死後會逐漸消失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52

【鰺 科】

上頜末端僅至眼中部


脂眼凹肩鰺 產季

選購月份

Selar crumenophthalm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大目孔 棲息環境:礁區、河口、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定置網、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側中部具一黃色縱帶,死 後不顯,鰓蓋後緣上方有一 黑斑 相 似 種:吉打副葉鰺 側線直走部約達 體長的 1/2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金帶細鰺 產季

選購月份

【鰺 科】

體側中部具一黃色縱帶

Selaroides leptolepis

【鰺 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榕葉、松葉 棲息環境: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定置網、刺網 來 源:本地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側中部具一黃色縱帶,鰓 蓋後緣上方有一明顯的黑斑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體側中部具一黃色縱帶

53


小甘鰺鰺 產季

選購月份

Seriolina nigrofasciata

【鰺 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軟鑽、軟骨午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定置網、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 現 況:少 觀察重點:幼魚時體側具 5-7 條斜橫帶, 成魚時則消失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幼魚時體側具 5-7 條斜橫帶

成體

眼眶魚 產季

選購月份

Seriola dumerili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皮刀、剃頭刀 棲息環境:礁區、河口、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定置網、扒網、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體高而極度偏扁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54

【眼眶魚科】

體高而極度偏扁


條紋金鰏 產季

選購月份

Aurigequula fasciat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方葉仔 棲息環境: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定置網、扒網、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側上半部具 10 幾條細橫 帶,其下方另具多個黃色斑 相 似 種:短棘鰏 背鰭第 2 棘不延長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小牙鰏 產季

選購月份

【鰏 科】

Gazza minuta

體側上半部具 10 幾條細橫帶

【鰏 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咪卯漲 棲息環境: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定置網、扒網、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下頜輪廓呈直線,向上成 45 度角 相 似 種:印度仰口 鰏下頜輪廓向上近 90 度角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下頜輪廓呈直線,向上成 45 度角

55


黃斑光胸鰏 產季

選購月份

Photopectoralis bind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咪卯漲 棲息環境: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定置網、扒網、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背鰭硬棘部前方上緣膜黃 色,腹鰭前方鰭膜也具黃色 相 似 種:印度仰口 鰏體型較修長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印度仰口鰏鰏 產季

選購月份

背鰭硬棘部前方上緣膜黃色

Secutor indicius

【鰏 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咪卯漲 棲息環境: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定置網、扒網、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下頜輪廓向上近 90 度角 相 似 種:小牙 鰏下頜向上成 45 度角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56

【鰏 科】

下頜輪廓向上近 90 度角


奧氏笛鯛 產季

選購月份

Lutjanus ophuysenii

【笛鯛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黃記仔、紅花仔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一支釣、底拖網、流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側線下方有一顯著的卵形黑斑 相 似 種:縱帶笛鯛沒黑斑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 側線下方有一顯著的卵形黑斑

五線笛鯛 產季

選購月份

Lutjanus quinquelineatus

【笛鯛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海雞母、烏點記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側具 5 條藍色縱帶,體背 側線上方有一大黑斑 相 似 種:孟加拉笛鯛和四線笛鯛體側 都僅 4 條藍色縱帶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

側線上方有一大黑斑

57


黃吻姬鯛 產季

選購月份

Pristipomoides multiden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赤殼 棲息環境:深海、礁區、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一支釣、延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頭背有不規則之黃色縱紋, 吻至眼睛之間和下方另具有 2 條黃色縱帶,體側有許多 黃色小圓斑 相 似 種:尖齒姬鯛黃色縱紋僅在眼睛 之上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希氏姬鯛 產季

選購月份

有 2 條黃色縱帶

Pristipomoides sieboldii

【笛鯛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赤殼 棲息環境:深海、礁區、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延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側淡紫色至藍紫色,頭部 紫紅色,腹部較淡色 相 似 種:絲鰭姬鯛尾鰭後緣紅色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58

【笛鯛科】

體側淡紫色至藍紫色


曳絲鑽嘴魚 產季

選購月份

Gerres filamentos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番垵米、三角垵米 棲息環境:棲息在沿岸沙泥地 捕獲方式:刺網、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側具橢圓形斑,排列成橫 帶;背鰭第二棘延長如絲 相 似 種:大棘鑽嘴魚體側為連續線紋 橫帶 海洋諺語:垵美、梭,免動刀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臀斑髭鯛 產季

選購月份

【鑽嘴魚科】

體側具橢圓形斑,排列成橫帶

Hapalogenys analis

【石鱸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番雞誌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底拖網、刺網、一支釣、延 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側具明顯的橫帶,背、臀 鰭軟條部及尾鰭具黑緣 相 似 種:岸上氏髭鯛體側具明顯的縱帶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背、臀鰭軟條部及尾鰭具黑緣

59


黑鰭髭鯛 產季

選購月份

Hapalogenys nigripinnis

【石鱸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番雞誌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底拖網、刺網、一支釣、延 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側有 2 條明顯的斜走帶 相 似 種:岸上氏髭鯛體側具明顯的縱帶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

體側有 2 條明顯的斜走帶

條斑胡椒鯛 產季

選購月份

Plectorhinchus vittat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花雞誌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側有 6 條由吻端至體後部 之暗褐色寬縱帶,而腹部之 縱帶較窄 相 似 種:雷氏胡椒鯛體側之暗褐色寬 縱帶僅有 4 條,且僅於胸鰭 上方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

60

【石鱸科】

腹部之縱帶較窄


星雞魚 產季

選購月份

Pomadasys kaakan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刣 額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延繩釣、刺網、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體側胸鰭以上有 8-9 條金色 點狀橫帶 相 似 種:銀雞魚體側胸鰭以上有多條 不規則的黑色小斑組成的細 縱紋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紅金線魚 產季

選購月份

【石鱸科】

有 8-9 條金色點狀橫帶

Nemipterus furcosus

【金線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番紅姑鯉 棲息環境: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延繩釣、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背具 9 條延伸至側線之暗 斑,但死後不明顯;尾鰭下 葉具白緣 相 似 種:日本金線魚體側具 6-7 條螢 光黃縱紋,尾鰭上葉呈絲狀 延長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尾鰭下葉具白緣

61


日本金線魚 產季

選購月份

Nemipterus japonic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番紅姑鯉 棲息環境: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延繩釣、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側具 6-7 條螢光黃縱紋, 通常腹底那條較明顯,尾鰭 上葉呈絲狀延長 相 似 種:紅金線魚體背具 9 條延伸至 側線之暗斑,但死後不明 顯;尾鰭下葉具白緣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裴氏金線魚 產季

選購月份

腹底有條較明顯的螢光黃縱紋

Nemipterus peronii

【金線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番紅姑鯉 棲息環境: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延繩釣、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側線起始處下方具一淡紅色 斑,尾鰭上葉不呈絲狀延長 相 似 種:金線魚體側具 6-7 條螢金黃 縱紋,尾鰭上葉呈絲狀延長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62

【金線魚科】

側線起始處下方具一淡紅色斑


雙帶眶棘鱸 產季

選購月份

Scolopsis bilineata

【金線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龍占舅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延繩釣、底拖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側前端有一雙邊鑲棕邊之 淡色斜帶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有一雙邊鑲棕邊之淡色斜帶

欖斑眶棘鱸 產季

選購月份

Scolopsis xenochroa

【金線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龍占舅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側線起始處附近有一藍色斜 帶,體後半側沿側線下緣有 一黃色縱帶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沿側線下緣有一黃色縱帶

63


阿氏龍占魚 產季

選購月份

Lethrinus atkinsoni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龍占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及沙地交 匯的海域 捕獲方式:延繩釣、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唇部紅色,各鰭淡黃或橙紅 色,多少具紅緣 相 似 種:烏帽龍占魚鰓蓋後緣及胸鰭 基部具紅斑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烏帽龍占魚 產季

選購月份

唇部紅色

Lethrinus lentja

【龍占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龍尖舅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及沙地交 匯的海域 捕獲方式:延繩釣、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鰓蓋後緣及胸鰭基部具紅斑 相 似 種:阿氏龍占魚唇部紅色,各鰭 淡黃或橙紅色,多少具紅緣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64

【龍占魚科】

鰓蓋後緣具紅斑


尖吻龍占魚 產季

選購月份

Lethrinus olivace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海豬哥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及沙地交 匯的海域 捕獲方式:延繩釣、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吻長而尖 相 似 種:青嘴龍占魚吻較短,體側鱗 片上均具 1 個小藍點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黃帶龍占魚 產季

選購月份

【龍占魚科】

吻長而尖

Lethrinus ornatus

【龍占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紅龍、豬哥仔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及沙地交 匯的海域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體側有 5-6 條橙黃色縱帶 相 似 種:烏帽龍占魚體側無橙黃色縱帶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體側有 5-6 條橙黃色縱帶

65


黃鰭棘鯛 產季

選購月份

Rhabdosargus sarba

【鯛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赤翅仔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沿岸岩礁區或礁 沙交錯處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腹鰭和臀鰭鮮黃色,尾鰭約 1/3-1/4 鮮黃色 相 似 種:平鯛腹鰭和臀鰭部份黃色, 尾鰭僅下緣鮮黃色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腹鰭和臀鰭鮮黃色

保育規定:禁採捕體長 9 公分 ( 含 ) 以下

黃背牙鯛 產季

選購月份

Dentex hypselosom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赤鯮 棲息環境: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延繩釣、底拖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背鰭基部下方體側具 3 個大型黃斑, 上吻部黃色 相 似 種:紅鋤齒鯛背鰭的第 3、4 棘特別長而 突出,而且身上沒有黃背牙鯛的黃色 斑塊 特殊故事:盤仔 ( 紅鋤齒鯛 ) 假赤 鯮;以前所記 載之黃鋤齒鯛 (Dentex tumifrons) 為 本種之誤鑑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保育規定:禁捕體長 9 公分 ( 含 ) 以下 66

【鯛科】

上吻部黃色


真鯛 產季

選購月份

Pagrus major

【鯛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嘉鱲 棲息環境:深海、礁區、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延繩釣、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養殖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尾鰭上下葉具黑緣,下葉末 端具白色緣 相 似 種:紅鋤齒鯛背鰭的第 3、4 棘 特別長而突出 本地俗諺:春鮸冬嘉鱲 選購建議:養殖的建議食用 保育規定:禁捕體長 9 公分 ( 含 ) 以下

尾鰭上下葉具黑緣

黑䱛 產季

選購月份

養殖的個體體色偏暗

Atrobucca nibe

【石首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黑口、黑喉 棲息環境: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延繩釣、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口腔為黑色 相 似 種:日本銀身 䱛體側具有由背向 前下傾斜的褐色斜紋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口腔為黑色

67


黃金鰭䱛 產季

選購月份

Chrysochir aure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紅三牙 棲息環境:沙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呈梭形,上頜較下頜突出, 胸、臀鰭橙黃色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白姑魚 產季

選購月份

胸、臀鰭橙黃色

Pennahia argentata

【石首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白口、冇頭仔 棲息環境:沙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延繩釣、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背鰭淡褐色,軟條部中間有 一銀白帶,鰓蓋後緣有一黑 色斑點 相 似 種:大頭白姑魚鰓蓋後緣黑斑不 明顯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68

【石首魚科】

鰓蓋後緣有一黑色斑點


大頭白姑魚 產季

選購月份

Pennahia macrocephalus

【石首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冇頭仔 棲息環境:沙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延繩釣、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下頜正中間前端內外為黑色 相 似 種:白姑魚軟條部中間有一銀白 帶,鰓蓋後緣有一黑色斑點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下頜正中間前端 內外為黑色

69


鬚鯛科 鬚鯛科魚類最大特徵是下頜具有一對觸鬚,樣子像極了山羊,故又稱「羊魚 科」,俗稱「秋姑」( 鬚姑 )。 秋姑下頜的長鬚前端具有敏銳的化學感受器,可以探測沙泥中的小生物,一 旦發現獵物,牠們會立刻用吻部及頦鬚把牠們翻掘出來,並加以捕食。 有趣的是,常可在珊瑚礁區看到兩三條秋姑帶頭,後面跟著一群臭肚魚、隆 頭魚、蝴蝶魚等,沿路撿食秋姑所翻攪出來的食物。據說這是一種節省覓食能量 的生態適應策略。

頭部長而尖

下頜具一對觸鬚

70

以觸鬚偵測基底


單帶海緋鯉 產季

選購月份

Parupeneus barberin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番秋姑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刺網、延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側具 1 條深色弧帶,尾柄 具黑色眼斑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雙帶海緋鯉 產季

選購月份

【鬚鯛科】

體側具 1 條深色弧帶,尾柄具黑色眼斑

Parupeneus biaculeatus

【鬚鯛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紅秋姑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刺網、延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側有兩條平行的暗紅至深 黃褐色縱帶 相 似 種:短鬚海緋鯉自吻經眼睛至背 鰭軟條基部有一深色縱帶, 縱帶上下各有一白色帶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體側有兩條平行的暗紅至深黃褐色縱帶 71


紅帶海緋鯉 產季

選購月份

Parupeneus chrysopleuron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秋姑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刺網、延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自眼眶後側至尾鰭基部有條 寬黃帶 相 似 種:短鬚海緋鯉自吻經眼睛至背 鰭軟條基部有一深色縱帶, 縱帶上下各有一白色帶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短鬚海緋鯉 產季

選購月份

有條寬黃帶

Parupeneus ciliatus

【鬚鯛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秋姑、紅秋姑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刺網、延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自吻經眼睛至背鰭軟條基部 有一深色縱帶,縱帶上下各 有一白色帶 相 似 種:雙帶海緋鯉體側有兩條平行 的暗紅至深黃褐色縱帶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72

【鬚鯛科】

頦鬚長不超過眼後緣


粗唇海緋鯉 產季

選購月份

Parupeneus crassilabri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秋姑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刺網、延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身體的上 2/3 區域具有兩個 大型橢圓黑斑,頭部眼後另 具一個大黑斑 相 似 種:多帶海緋鯉第二背鰭基部及 其鰭後呈黑色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

七棘海緋鯉 產季

選購月份

【鬚鯛科】

有兩個大型橢圓黑斑

Parupeneus heptacanthus

【鬚鯛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秋姑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刺網、延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側鱗片中央具藍點,眼周 圍具藍色斜紋 相 似 種:雙帶海緋鯉眼先不具藍色斜紋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體側具 1 個深紅色斑

73


印度海緋鯉 產季

選購月份

Parupeneus indic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番秋姑、黑點秋姑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刺網、延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背鰭間之側線上有一大黃色 縱斑,尾柄具一大圓形黑斑 相 似 種:大型海緋鯉背鰭間之側線上 無黃色縱斑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多帶海緋鯉 產季

選購月份

背鰭間之側線上有一大黃色縱斑, 尾柄具一大圓形黑斑

Parupeneus multifasciatus

【鬚鯛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黑尾秋姑、黑點秋姑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刺網、延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尾柄具明顯的鞍狀斑,第二 背鰭基底下具黑斑 相 似 種:大型海緋鯉第二背鰭基底下 無黑斑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74

【鬚鯛科】

尾柄具明顯的鞍狀斑, 第二背鰭基底下具黑斑


大型海緋鯉 產季

選購月份

Parupeneus spilur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紅秋姑、黑點秋姑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刺網、延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尾柄具明顯的鞍狀斑 相 似 種:多帶海緋鯉第二背鰭基底下 具黑斑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烏伊蘭擬金眼鯛 產季

選購月份

【鬚鯛科】

尾柄具明顯的鞍狀斑

Pempheris oualensis

【擬金眼鯛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洞豐仔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多 觀察重點:胸鰭基部有一黑斑 相 似 種:南方擬金眼鯛胸鰭基部無黑斑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胸鰭基部有一黑斑

75


葉鯛 產季

選購月份

Glaucosoma buergeri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大目仔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延繩釣、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多 觀察重點:體呈銀灰色,有金色光澤, 尾鰭後緣略呈彎月型或截平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小鱗瓜子鱲 產季

選購月份

體呈銀灰色,有金色光澤

Girella leonina

【舵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黑毛 棲息環境:棲息於近岸的岩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鰓蓋後緣具黑邊,下半部裸 露無鱗 相 似 種:瓜子鱲 鰓蓋後緣黑邊不明顯 或無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76

【葉鯛科】

鰓蓋後緣具黑邊


黃帶瓜子鱲 產季

選購月份

Girella mezina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黑毛 棲息環境:棲息於近岸的岩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鰓蓋全被鱗,幼魚時體側中 央有 1 條黃色橫帶 相 似 種:瓜子鱲 鰓蓋下半部裸露無鱗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天竺舵魚 產季

選購月份

【舵科】

幼魚時體側中央有 1 條黃色橫帶

Kyphosus cinerascens

【舵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白毛 棲息環境:棲息於近岸的岩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背鰭最長軟條高於最長之硬棘 相 似 種:低鰭舵魚背鰭最長軟條低於 最長之硬棘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背鰭最長軟條高於最長之硬棘

77


柴魚 產季

選購月份

Microcanthus strigatus

【舵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米統仔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側具 5 條微斜的黑色縱帶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體側具 5 條微斜的黑色縱帶

揚旛蝴鰈魚 產季

選購月份

Chaetodon auriga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白虱鬢、金鐘 棲息環境: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少 觀察重點:背鰭軟條部有一黑眼斑 相 似 種:飄浮蝴蝶魚背鰭軟條部無黑 眼斑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78

【蝴蝶魚科】

背鰭軟條部有一黑眼斑


曲紋蝴蝶魚 產季

選購月份

Chaetodon baronessa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紅師公 棲息環境: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頭部有 3 條黑色鞍狀帶 相 似 種:川紋蝴蝶魚頭部僅有 1 條黑 色鞍狀帶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克氏蝴蝶魚 產季

選購月份

【蝴蝶魚科】

頭部有 3 條黑色鞍狀帶

Chaetodon kleinii

【蝴蝶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虱鬢、紅師公 棲息環境: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側有 2 條不明顯的暗色帶 相 似 種:鏡斑蝴蝶魚體側有 1 大黑斑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體側有 2 條不明顯的暗色帶

79


紋身蝴蝶魚 產季

選購月份

Chaetodon lineolat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紅師公、米統仔 棲息環境: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少 觀察重點:由背鰭基部至臀鰭基部形成 新月形黑斑 相 似 種:彎月蝴蝶魚新月形黑斑較 細,眼帶也較細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月斑蝴蝶魚 產季

選購月份

背鰭基部至臀鰭基部形成新月形黑斑

Chaetodon lunula

【蝴蝶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虱鬢、紅師公 棲息環境: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側於胸鰭上方至背鰭硬棘 基部具有 1 條斜的黑色帶 相 似 種:魏氏蝴蝶魚體側無斜的黑色帶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有 1 條斜的黑色帶

80

【蝴蝶魚科】


弓月蝴蝶魚 產季

選購月份

Chaetodon lunulatus

【蝴蝶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紅師公、虱鬢 棲息環境: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側有約 20 條與鱗列相當 的紫色縱帶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體側有約 20 條與鱗列相當的紫色縱帶

樸蝴蝶魚 產季

選購月份

Chaetodon modestus

【蝴蝶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紅師公、米統仔 棲息環境: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側具 2 條延伸至背鰭、腹 鰭及臀鰭的寬黃褐色橫帶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體側具 2 條延伸至背鰭、 腹鰭及臀鰭的寬黃褐色橫帶

81


八帶蝴蝶魚 產季

選購月份

Chaetodon octofasciatus

【蝴蝶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紅師公、虱鬢 棲息環境: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少 觀察重點:具 8 條黑褐色橫帶,其中體 側有 5 條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具 8 條黑褐色橫帶

藍斑蝴蝶魚 產季

選購月份

Chaetodon plebei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紅師公、虱鬢 棲息環境: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側中央上部具一長橢圓形 之藍斑,尾柄具一鑲白邊之 眼點 相 似 種:鏡斑蝴蝶魚體側偏後上有黑 斑,尾柄無眼點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82

【蝴蝶魚科】

體側中央上部具一長橢圓形之藍斑


鏡斑蝴蝶魚 產季

選購月份

Chaetodon speculum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紅師公、黃虱鬢 棲息環境: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側偏後上有一大黑斑 相 似 種:藍斑蝴蝶魚體側中央上部具 一長橢圓形之藍斑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川紋蝴蝶魚 產季

選購月份

【蝴蝶魚科】

體側偏後上有一大黑斑

Chaetodon trifascialis

【蝴蝶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紅師公、虱鬢 棲息環境: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側具 14-20 條藍色“ㄑ” 形紋,尾鰭黑色,末端黃 色,另具黑緣 相 似 種:揚旛蝴蝶魚尾鰭黃色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體側具 14-20 條藍色“ㄑ”形紋

83


飄浮蝴蝶魚 產季

選購月份

Chaetodon vagabundus

【蝴蝶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紅師公、米統仔 棲息環境: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側前方具 6 條斜走紋與後 方 10 餘條斜走紋成直角相交 相 似 種:揚旛蝴蝶魚尾鰭黃色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體側前方具 6 條斜走紋與 後方 10 餘條斜走紋成直角相交

魏氏蝴蝶魚 產季

選購月份

Chaetodon wiebeli

【蝴蝶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紅師公 棲息環境: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黑眼帶寬於眼徑,眼帶後方 的白色橫帶在最上面向前斜上 相 似 種:耳帶蝴蝶魚眼帶黑色窄於眼 徑,眼帶後另有一白色橫帶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黑眼帶寬於眼徑,眼帶後方的白色橫帶 在最上面向前斜上

84


褐帶少女魚 產季

選購月份

Coradion altivelis

【蝴蝶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紅師公、虱鬢 棲息環境: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側前部具一上部分叉之褐 色寬橫帶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體側前部具一上部分叉之褐色寬橫帶

黃鑷口魚 產季

選購月份

Forcipiger flavissimus

【蝴蝶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黃火箭 棲息環境: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少 觀察重點:吻部極為延長而成一管狀, 背鰭棘 12 支,第 2 棘長於 第 3 棘的 1/2 相 似 種:長吻鑷口魚背鰭棘 11 支, 第 2 棘短於第 3 棘的 1/2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第 2 棘長於第 3 棘的 1/2

85


白吻雙帶立旗鯛 產季

選購月份

Heniochus acuminatus

【蝴蝶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關刀 棲息環境: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側具 2 條黑色橫帶,頭前 半部白色 相 似 種:烏面立旗鯛頭前半部黑色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頭前半部白色

三點阿波魚 產季

選購月份

Apolemichthys trimaculat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店窗 棲息環境: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頭頂與鰓蓋上方各有一眼睛 大小深色眼斑 特殊故事:蓋刺魚科多數一夫多妻制, 一旦公魚死亡或離開,第一 順位之母魚則經性轉變而為 公魚,接掌這個家族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86

【蓋刺魚科】

頭頂與鰓蓋上方各有一眼睛大小深色眼斑


白斑刺尻魚 產季

選購月份

Centropyge tibicen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厚殼仔 棲息環境: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一致為紫黑色到黑色,體 側在中央側線附近有一個呈 長橢圓形的白色橫斑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福氏刺尻魚 產季

選購月份

【蓋刺魚科】

體側有一個的呈長橢圓形的白斑

Centropyge vrolikii

【蓋刺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店窗 棲息環境: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少 觀察重點:身體前半部淡黃褐色至乳黃 色,後半部黑褐色,體側無 任何橫斑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身體前半部淡黃褐色至乳黃色,後半部黑褐色

87


藍帶荷包魚 產季

選購月份

Chaetodontoplus septentrionalis【蓋刺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店窗 棲息環境: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側具 7-9 條波狀藍色帶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體側具 7-9 條波狀藍色帶

條紋蓋刺魚 產季

選購月份

Pomacanthus imperator

【蓋刺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店窗 棲息環境: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側具 10-25 條由鰓蓋緣微 斜上而至背鰭及臀鰭之黃縱紋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體側具 10-25 條黃縱紋

88


疊波蓋刺魚 產季

選購月份

Pomacanthus semicirculatus 【蓋刺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店窗 棲息環境: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少 觀察重點:成魚體側散佈許多暗色小 點,鰓蓋骨及體後部具藍紋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前鰓蓋骨及鰓蓋骨後緣具藍紋

四帶牙鯻 產季

選購月份

亞成魚

Pelates quadrilineatus

【鯻 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兵舅仔 棲息環境: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側有 4-5 條暗色縱紋,背 鰭起點前下方具一不明顯黑斑 相 似 種:花身鯻 體側有 3 條成弓形的 黑色縱帶,尾鰭有斜走之黑 色條紋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體側有 4-5 條暗色縱紋

89


花身鯻 產季

選購月份

Terapon jarbua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花身仔 棲息環境: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側有 3 條成弓形的黑色縱 帶,尾鰭有斜走之黑色條紋 相 似 種:四帶牙鯻 體側有 4-5 條暗色 縱紋,背鰭起點前下方具一 不明顯黑斑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印度棘赤刀魚 產季

選購月份

【鯻 科】

體側有 3 條成弓形的黑色縱帶

Acanthocepola indica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紅帶 背鰭前部具一明顯大黑點 棲息環境:砂泥底、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一致為橙紅色,體側具 10 數條橙黃色橫帶,背鰭前部 具一明顯大黑點 相 似 種:克氏棘赤刀魚活體時,體側 具橙黃色斑點,背鰭前部不 具任何黑斑點;背點棘赤刀 魚體側無任何斑紋,背鰭前 部具一明顯大黑斑點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90

【赤刀魚科】


孟加拉豆娘魚 產季

選購月份

Abudefduf bengalensi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咬撥婆、加鱗皮仔 棲息環境:棲息於近岸的岩礁區、珊瑚 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多 觀察重點:體側有 7 條較細黑色橫帶, 其中第 1 條位於鰓蓋上方, 較不明顯,第 7 條在尾柄 上,有時亦不太明顯 相 似 種:六線豆娘魚尾鰭上下葉各具 一明顯黑帶;條紋豆娘魚體 背偏黃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六線豆娘魚 產季

選購月份

【雀鯛科】

體側有 7 條較細黑色橫帶, 其中第 1 條位於鰓蓋上方,較不明顯

Abudefduf sexfasciatus

【雀鯛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咬撥婆、加鱗皮仔 棲息環境:棲息於近岸的岩礁區、珊瑚 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多 觀察重點:體側有 5 條暗色橫帶,尾鰭 上下葉各具一明顯黑帶 相 似 種:孟加拉豆娘魚體側有 7 條較 細黑色橫帶;條紋豆娘魚體 背偏黃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尾鰭上下葉各具一明顯黑帶

91


青斑阿南魚 產季

選購月份

Anampses caeruleopunctatus【隆頭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罶冷仔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雄魚藍綠色,每一鱗片具一 橫紋,胸鰭上方之體側具一 寬黃綠色橫帶 相 似 種:雌魚和蟲紋阿南魚雄魚近 似,前者體側的點狀斑排成 縱線,後者則是體側前半部 每一鱗片有橫藍色紋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因棲地破壞,野 生數量遽減

蟲紋阿南魚 產季

選購月份

胸鰭上方之體側具一寬黃綠色橫帶

雌魚

Anampses geographicus

【隆頭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罶冷仔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雄魚暗褐色,體側前半部每 一鱗片有橫藍色紋 相 似 種:雄魚和青斑阿南魚雌魚近 似,後者體側的點狀斑排成 縱線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因棲地破壞,野 生數量遽減

92

雄魚

雄魚 體側前半部每一鱗片有橫藍色紋


雙帶狐鯛 產季

選購月份

Bodianus bilunulat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三齒仔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延繩釣、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背鰭後部下方有一大黑斑 相 似 種:黃斑狐鯛背鰭下方的黑斑前 有一黃斑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因棲地破壞,野 生數量遽減

中胸狐鯛 產季

選購月份

【隆頭魚科】

背鰭後部下方有一大黑斑

Bodianus mesothorax

【隆頭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粗鱗沙、三齒仔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延繩釣、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黃色,頭紅褐色;有一黑 色帶從胸鰭腋下向斜後上方 延伸至背鰭形成三角形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因棲地破壞,野 生數量遽減

有一黑色帶從胸鰭腋下向斜後上方 延伸至背鰭形成三角形

93


黃斑狐鯛 產季

選購月份

Bodianus perditio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三齒仔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延繩釣、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背鰭下方的黑斑前有一黃斑 相 似 種:雙帶狐鯛背鰭後部下方的黑 斑前無黃斑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因棲地破壞,野 生數量遽減

綠尾唇魚 產季

選購月份

背鰭下方的黑斑前有一黃斑

Cheilinus chlorourus

【隆頭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三齒仔、汕散仔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岩礁或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側具有許多粉紅色小點, 奇鰭與腹鰭密佈細小白點 相 似 種:三葉唇魚身體各鱗片具一紅 色細橫線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

94

【隆頭魚科】

體側具有許多粉紅色小點


三葉唇魚 產季

選購月份

Cheilinus trilobat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石蚱仔、汕散仔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身體各鱗片具一紅色細橫線 相 似 種:綠尾唇魚體側具有許多粉紅 色小點,奇鰭與腹鰭密佈細 小白點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

管唇魚 產季

選購月份

【隆頭魚科】

身體各鱗片具一紅色細橫線

Cheilio inermis

【隆頭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青山龍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色多變,雄魚體呈淡黃、 橙色、黑褐色或白色;雌魚 色淡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因棲地破壞,野 生數量遽減

雄魚 吻長、頭尖

雌魚

95


背斑盔魚 產季

選購月份

Coris dorsomacula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罶冷仔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色隨成長而異,體側具 6 條黄橙色至藍黑色寬橫帶, 尾鰭黃褐色,具一紅色的半 環紋 相 似 種:三斑海豬魚尾柄上側有一明 顯的大眼斑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因棲地破壞,野 生數量遽減

蓋馬氏盔魚 產季

選購月份

【隆頭魚科】

雄魚 尾鰭黃褐色,具一紅色的半環紋

雌魚

Coris gaimard

【隆頭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罶冷仔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色隨成長而異,雄魚背鰭 下方有一淡綠色橫帶;雌魚 背、臀鰭與體同色且亦有藍 色小點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因棲地破壞,野 生數量遽減

雄魚

雄魚

雄魚背鰭下方有一淡綠色橫帶 96


雜色尖嘴魚 產季

選購月份

Gomphosus varius

【隆頭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鳥仔魚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雄魚深綠色,胸鰭上方有一 螢光綠的大橫斑;雌魚體前 部淡褐色,後部深褐色,臀 鰭膜間從硬棘到軟條各有一 黃圓斑,形成一串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因棲地破壞,野 生數量遽減

雄魚 胸鰭上方有一螢光綠的大橫斑

雌魚

哈氏海豬魚 產季

選購月份

Halichoeres hartzfeldii

【隆頭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罶冷仔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側中央由眼睛後方開始至 尾柄末端有 1 條明顯的黃色 縱帶 相 似 種:雲紋海豬魚雄魚體側色塊偶 而相連形成深色或橙色橫紋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因棲地破壞,野 生數量遽減

雄魚

有 1 條明顯的黃色縱帶

97


雲斑海豬魚 產季

選購月份

Halichoeres hortulan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罶冷仔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側各鱗具一垂直橫紋,由 背部往腹部越來越細 相 似 種:珠光海豬魚體側為點狀斑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因棲地破壞,野 生數量遽減

黑腕海豬魚 產季

選購月份

【隆頭魚科】

體側各鱗具一垂直橫紋,由背部往腹部越來越細

Halichoeres melanochir

【隆頭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黑貓仔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側每一鱗片有一黑點而形 成點狀列,胸鰭基部具一大 形黑斑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因棲地破壞,野 生數量遽減

胸鰭基部具一大形黑斑 98


條紋半裸魚 產季

選購月份

Hemigymnus fasciat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闊嘴郎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延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黑色,具 5 條白色橫帶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黑鰭半裸魚 產季

選購月份

【隆頭魚科】

具 5 條白色橫帶

Hemigymnus melapterus

【隆頭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闊嘴郎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延繩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前部為淡色,而自背鰭起 點至臀鰭起點連線之後部為 綠色或黑色,且每一鱗片具 一藍或藍綠紋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每一鱗片具一藍或藍綠紋

99


狹帶全裸鸚鯛 產季

選購月份

Hologymnosus doliat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軟鑽仔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雄魚體呈淡藍綠色至淡紅 色,體側具 20 幾條紫藍色 的垂直帶;雌魚體呈褐綠色 到粉紅色,體側具 20 幾條 紅褐色垂直帶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五指項鰭魚 產季

選購月份

雄魚

雌魚

Iniistius pentadactylus

雄魚體側具 20 幾 條紫藍色的橫帶

雌魚體側具 20 幾 條紅褐色橫帶

【隆頭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紅新娘仔、胭脂冷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或岩礁 區外圍的沙地上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雄魚眼後與側線前方間有一 列 4-6 個如眼大之紅點或黑 點,雌魚則無 相 似 種:巴氏項鰭魚背鰭下方具 2 個 鑲白邊的黑斑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野生數量少

100

【隆頭魚科】

有一列 4-6 個如眼大之紅點或黑點


彩虹項鰭魚 產季

選購月份

Iniistius twistii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豎停仔、胭脂冷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的沙地 上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胸鰭後上方具一大紅斑 相 似 種:巴氏項鰭魚背鰭下方具 2 個 鑲白邊的黑斑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野生數量少

薔薇項鰭魚 產季

選購月份

【隆頭魚科】

胸鰭後上方具一大紅斑

Iniistius verrens

【隆頭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紅新娘仔、胭脂冷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的沙地上 捕獲方式:刺網、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雄魚胸鰭上方具紫紅色邊之 斑點,雌魚則無 相 似 種:洛神項鰭魚體側有 3 條不明 顯寬橫帶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雄魚胸鰭上方具紫紅色邊之斑點 101


單帶尖唇魚 產季

選購月份

Oxycheilinus unifasciat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汕散仔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尾柄前具白色橫帶 相 似 種:雙線尖唇魚尾柄無白橫帶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三線紫胸魚 產季

選購月份

尾柄前具白色橫帶

Stethojulis trilineata

【隆頭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汕冷仔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刺網、地曳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側有 4 條螢光綠的縱線 相 似 種:虹紋紫胸魚體側同樣有 4 條 螢光綠的縱線,但最下面那 條縱線只有從腮蓋後方延伸 到體側的中央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因棲地破壞,野 生數量遽減

102

【隆頭魚科】

體側有 4 條螢光綠的縱線


新月錦魚 產季

選購月份

Thalassoma lunare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青貓公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頭暗紅色,體墨綠色,胸鰭 紅色,外圍具一藍環紋 相 似 種:胸斑錦魚胸鰭上半深藍色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因棲地破壞,野 生數量遽減

胸斑錦魚 產季

選購月份

【隆頭魚科】

胸鰭紅色,外圍具一藍環紋

Thalassoma lutescens

【隆頭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貓仔魚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頭紅褐色,體墨綠色,胸鰭 上半深藍色 相 似 種:新月錦魚胸鰭紅色,外圍具 一藍環紋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因棲地破壞,野 生數量遽減

胸鰭上半深藍色

103


三葉錦魚 產季

選購月份

Thalassoma trilobatum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貓仔魚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體橙褐色,體側具 2 條由藍 綠色長方形排列成的縱帶, 第 1 條縱帶上方另具 4 條藍 綠色的細橫帶 相 似 種:五帶錦魚體側具 2 條粉紅色 的縱帶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因棲地破壞,野 生數量遽減

104

【隆頭魚科】

體側具 2 條由藍綠色長方形排列成的縱帶


鸚哥魚科 在澎湖漁市場常可看到一類以藍、綠色為主,色彩絢麗的大型魚種,澎湖 人稱牠為「青衣」或「芋魚」,這就是鸚哥魚科的雄魚。 雄魚 ! 什麼 ? 難道雌魚長得不一樣 ? 沒錯,鸚哥魚會隨著成長改變性別及 體色,牠們一生可能包含四個時期:首先是透明的「漂浮仔魚期」;接著是未 成熟的幼魚,此時性別尚未確定;然後是成魚的「初始型」,體色大多為灰褐色、 紅色,此時多數個體為雌魚,少數為雄魚;雌魚成長到一定體型後,即會性轉 變為色彩鮮豔的「終期型」雄魚,以藍、綠色為主。 珊瑚砂的生產者 鸚哥魚為雜食性魚類,會啃食珊瑚礁,以珊瑚的共生藻及小型無脊椎動物 為食。因此無法消化的珊瑚骨骼,排泄出來的就變成珊瑚砂,扮演了平衡珊瑚 礁生態系的重要角色。 鸚哥魚和隆頭魚 一般人對鸚哥魚和隆頭魚常常會搞不清楚,其實牠們長得非常像,生態習 性也很類似,早期學者還認為是同一類,但因為鸚哥魚牙齒癒合,咽頭齒很發 達,和隆頭魚通常各齒不癒合,前端多為犬齒有點差異,所以被獨立出來。

鸚哥魚的頜齒癒合成上下各二片之鳥嘴狀齒板 ▲

藍點鸚哥魚雄魚

藍點鸚哥魚雌魚 隆頭魚通常各齒不癒合,前端多為犬齒 105


卡羅鸚鯉 產季

選購月份

Calotomus carolinus

【鸚哥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芋魚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岩岸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雄魚體呈紅褐色及綠褐色, 眼睛四周及吻部具有輻射狀 的橙紅色斑紋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雄魚 眼睛四周及吻部具有輻射狀的橙紅色斑紋

雌魚

鮑氏綠鸚哥魚 產季

選購月份

Chlorurus bowersi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鸚哥、青衣、青衫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岩岸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延繩釣、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雄魚眼後方有一三角形之橙 黃色區塊 相 似 種:雜紋鸚哥魚頭部下部具一大 塊之橙色三角斑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106

【鸚哥魚科】

眼後方有一三角形之橙黃色區塊


日本綠鸚哥魚 產季

選購月份

Chlorurus japanensi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青衫、芋魚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岩岸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延繩釣、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雄魚眼部具藍綠色輻射紋, 眼前 2 條,眼後 3 條 相 似 種:福氏鸚哥魚雄魚上、下唇各 具一藍綠色紋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瘤綠鸚哥魚 產季

選購月份

【鸚哥魚科】

雄魚眼部具藍綠色輻射紋

Chlorurus oedema

【鸚哥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鸚哥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岩岸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延繩釣、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成體之體色為深綠褐色,頭 部輪廓隆起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雄魚頭部輪廓隆起

107


福氏鸚哥魚 產季

選購月份

Scarus forsteni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青衫、芋魚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岩岸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延繩釣、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雄魚上、下唇各具一藍綠色紋 相 似 種:日本綠鸚哥魚眼部具藍色輻 射紋,眼前 2 條,眼後 3 條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蟲紋鸚哥魚 產季

選購月份

魚上、下唇各具一藍綠色紋

腹側具一藍綠色縱帶

Scarus globiceps

【鸚哥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青衫、芋魚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岩岸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延繩釣、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雄魚體前背側和頭背側深 色,具許多藍綠色小點或短 斑紋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108

【鸚哥魚科】

具許多藍綠色小點或短斑紋


綠頜鸚哥魚 產季

選購月份

Scarus prasiognatho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青衫、芋魚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岩岸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延繩釣、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雄魚吻部及頭腹側藍綠色, 眼部至吻具 1 條黃色斜紋 相 似 種:瓜氏鸚哥魚僅眼下方具藍綠 色斑塊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瓜氏鸚哥魚 產季

選購月份

【鸚哥魚科】

雄魚吻部及頭腹側藍綠色

Scarus quoyi

【鸚哥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青衫、芋魚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岩岸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延繩釣、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眼下方具藍綠色斑塊 相 似 種:綠頜鸚哥魚雄魚吻部及頭腹 側藍綠色,眼部至吻具 1 條 黃色斜紋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眼下方具藍綠色斑塊

109


紅紫鸚哥魚 產季

選購月份

Scarus rubroviolaceus

【鸚哥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鸚哥、青衫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岩岸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延繩釣、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吻部幾呈直角 相 似 種:藍頭綠鸚哥魚腹面具 1-3 條 藍或綠色縱紋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雄魚 吻部幾呈直角

雌魚

四斑擬鱸 產季

選購月份

Parapercis clathrata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舉目魚、花狗母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近海礁石區、沙地 捕獲方式:底拖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鰓蓋上方具有一個藍白緣的 眼斑 相 似 種:四棘擬鱸眼下具一條寬的深 灰褐色橫帶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110

【擬鱸科】

鰓蓋上方具有一個藍白緣的眼斑


中斑擬鱸 產季

選購月份

Parapercis maculata

【擬鱸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舉目魚、花狗母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近海礁石區、沙地 捕獲方式:底拖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紅褐色,體側腹面具 6 個 似四邊形暗紅褐色斑點 相 似 種:紅花斑狗母魚體側具明顯的 鮮紅斑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四棘擬鱸 產季

選購月份

體側腹面具 6 個似四邊形暗紅褐色斑點

Parapercis tetracantha

【擬鱸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舉目魚、花狗母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近海礁石區、沙地 捕獲方式:底拖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眼下具一條寬的深灰褐色橫帶 相 似 種:四斑擬鱸鰓蓋上方具有一個 藍白緣的眼斑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眼下具一條寬的深灰褐色橫帶

111


暗紋蛙鳚 產季

選購月份

Istiblennius edentulus

【鳚 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狗鰷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沿岸潮間帶礁石 潮池區 捕獲方式:潮間帶網捕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眼後有 2 條前藍後紅的細線 相 似 種:杜氏蛙鳚 眼後有 1 褐色斑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眼後有 2 條前藍後紅的細線

彎鰭燕魚 產季

選購月份

Platax pinnatus

【白鯧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店窗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 捕獲方式:定置網、拖網、延繩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少 觀察重點:背、臀鰭前方鰭條均延長, 呈鐮刀狀 相 似 種:尖翅燕魚胸鰭下方有一黑色 斑塊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

背、臀鰭前方鰭條均延長,呈鐮刀狀

112


尖翅燕魚 產季

選購月份

Platax teira

【白鯧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店窗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 捕獲方式:定置網、拖網、延繩釣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少 觀察重點:最外列齒的三個尖頭約略同 大,胸鰭下方有明顯的黑斑塊 相 似 種:圓眼燕魚最外列齒的中央尖 頭長於旁邊 2 齒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 胸鰭下方有明顯的黑斑塊

角蝶魚 產季

選購月份

Zanclus cornutus

【角蝶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孝包鬚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岩岸珊瑚礁區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眼較大,有一黑色橫帶通過 相 似 種:白吻雙帶立旗鯛眼周圍為白色 選購建議:避免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眼較大,有一黑色橫帶通過

113


線紋刺尾鯛 產季

選購月份

Acanthurus lineat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番倒吊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近海岩礁、珊瑚 礁區 捕獲方式:一支釣、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側上部約 3/4 的部位為黃 色,並具有 8-11 條鑲黑邊 的藍色縱紋 海洋毒魚:排行第六,尾刺有毒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

巴拉金梭魚 產季

選購月份

有 8-11 條鑲黑邊的藍色縱紋

Sphyraena flavicauda

【金梭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竹梭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大洋較近岸的礁 區 捕獲方式:定置網、流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側上半部有 20 條左右的 灰藍色橫帶 相 似 種:斑條金梭魚體側具許多延伸 至腹部之暗色橫帶,上半部 橫帶傾斜,下半部則近垂直 特殊故事:金梭魚科之中,體型最大的 魚種,可達 2 公尺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為洄游性魚類 114

【刺尾鯛科】

體側上半部有 20 條左右的灰藍色橫帶

金梭魚是掠食性魚類, 具有非常銳利的尖牙


日本金梭魚 產季

選購月份

Sphyraena japonica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梭仔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大洋較近岸的礁 區 捕獲方式:定置網、流刺網、扒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偶見 觀察重點:側線下方無斑紋 相 似 種:黃尾金梭魚側線下具 2 條黃 褐色縱帶 海洋諺語:垵美、梭,免動刀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為洄游性魚類

白帶魚 產季

選購月份

【金梭魚科】

側線下方無斑紋

Trichiurus lepturus

【帶魚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背鰭透明灰白到淡黃色

本地俗名:油帶 棲息環境:溫暖水域中底層洄游性魚 類,常見棲息於近泥沙或泥 質之大陸棚沿岸水域 捕獲方式:定置網、底拖網、圍網、一 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背鰭透明灰白到淡黃色 相 似 種:日本帶魚背鰭透明灰白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野生資源尚稱豐富

115


鯖科 群游性的鯖科,牠們是泳速最快的魚類之一,時速可達 60-80 公里。其成員 包括鯖、鰹、鰆及鮪等在內之魚種,多是世界上重要的高經濟價值食用魚類,其 中大西洋黑鮪(Thunnus thynnus)體型最大,可達 4.6 公尺,684 公斤。牠們的 體型和構造,都有符合流體力學的條件,所以能在大洋中快速、持久地前進。譬 如:體呈紡錘狀流線形;背鰭可收納於溝槽內,減少阻力;背鰭及臀鰭之後均有 小離鰭,可以減少擾流;尾柄瘦峭,強而有力,尾鰭新月狀,適合高速擺動。 背鰭可收納於溝槽內

離鰭

尾鰭新月狀

尾柄瘦峭

鯖、鰹、鰆、鮪怎麼分 ? 鯖、鰹、鰆及鮪是鯖科中代表性的經濟魚種。鯖和鰆體型略側扁,鰹和鮪體 型呈紡錘狀。鯖類的體型最小,尾柄兩側各有兩稜脊;而鰆類體型較長較大,尾 柄兩側各有三個稜脊。鰹類的兩個背鰭間隔大於頭長的一半,而鮪類只有頭長的 1/5 或更短。

白腹鯖

巴鰹

康氏馬加鰆

黃鰭鮪

全球最具身價的鮪魚 全球八種鮪屬魚類中,台灣沿近海有五種出現,分別為長鰭鮪 (Thunnus alalunga)、黃鰭鮪 (Thunnus albacares)、大目鮪 (Thunnus obesus)、太平洋黑鮪 (Thunnus orientalis)、長腰鮪 (Thunnus tonggol)。其中太平洋黑鮪即是屏東所稱 的黑鮪魚,俗名黑甕串,體重可高達 400 多公斤。 116


圓花鰹 產季

選購月份

Auxis rochei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烟 管仔 棲息環境:近海大洋性上層洄游魚類 捕獲方式:定置網、流刺網、曳繩釣、 圍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胸甲部被鱗區向後延伸至第 2 背鰭之下方 相 似 種:扁花鰹胸甲部被鱗區只延伸 至第一及第二背鰭間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野生資源尚稱豐富

扁花鰹 產季

選購月份

【鯖科】

Auxis thazard

胸甲部被鱗區向後延伸至第 2 背鰭之下方

【鯖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憨烟 棲息環境:近海大洋性上層洄游魚類 捕獲方式:定置網、流刺網、曳繩釣、 圍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胸甲部被鱗區只延伸至第一 及第二背鰭間 相 似 種:圓花鰹胸甲部被鱗區向後延 伸至第 2 背鰭之下方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胸甲部被鱗區向後只延伸至第一及第二背鰭間

117


金帶花鯖 產季

選購月份

Rastrelliger kanagurta

【鯖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媽鱟 棲息環境:近海大洋性上層洄游魚類 捕獲方式:定置網、扒網、圍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背青綠色,具 1-2 列黑色 斑塊,體腹銀白色,新鮮個 體體側上半部有 4-5 條黃色 縱帶 相 似 種:富氏金帶花鯖體高較窄,體 腹銀黃色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已遭過度捕撈, 野生數量遽減 新鮮個體體側上半部有 4-5 條黃色縱帶

東方齒鰆 產季

選購月份

Sarda orientali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烟 仔虎 棲息環境:近海大洋性上層洄游魚類 捕獲方式:定置網、扒網、圍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體背側藍灰色,並且有許多 暗色縱紋 相 似 種:正鰹體側具 4-5 條暗色縱帶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野生資源尚稱豐富

118

【鯖科】

有許多暗色縱紋


花腹鯖 產季

選購月份

Scomber australasicus

【鯖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花輝 棲息環境:近海大洋性上層洄游魚類 捕獲方式:定置網、扒網、圍網、一支釣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偶見 觀察重點:側線以下有斑點 相 似 種:白腹鯖側線下方無斑點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捕撈方式造成混獲

日本馬加鰆 產季

選購月份

側線以下有斑點

Scomberomorus niphonius

【鯖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馬加 棲息環境:近海暖水性中上層魚類,主 要棲息於淺的大陸棚區 捕獲方式:流刺網、曳繩釣、定置網、 地曳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側線於第二背鰭處緩慢向下 相 似 種:康氏馬加鰆側線於第二背鰭 後方處快速向下 在地故事:土魠魚羮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屬於食物鏈高層 生物,數量較少

側線於第二背鰭處緩慢向下

日本馬加鰆

康氏馬加鰆 119


黃鰭鮪 產季

選購月份

Thunnus albacare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串仔 棲息環境:大洋中上層洄游性魚類 捕獲方式:流刺網、延繩釣、圍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常見 觀察重點:第二背鰭、臀鰭及離鰭均為 黃色 相 似 種:大目鮪眼超大,體較圓胖, 通常第二背鰭和臀鰭較短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屬於食物鏈高層 生物,數量較少 IUCN 瀕危狀態:近危 (NT)

大目鮪 產季

選購月份

第二背鰭、臀鰭及離鰭均為黃色

Thunnus obesus

【鯖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大目串 棲息環境:大洋中上層洄游性魚類 捕獲方式:流刺網、延繩釣、圍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偶見 觀察重點:眼超大,臀鰭較短 相 似 種:黃鰭鮪眼較小,體型越大第 二背鰭和臀鰭越長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屬於食物鏈高層 生物,數量較少 IUCN 瀕危狀態:易危 (VU)

120

【鯖科】

眼超大,臀鰭較短


長腰鮪 產季

選購月份

Thunnus tonggol

【鯖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串仔 棲息環境:大洋中上層洄游性魚類 捕獲方式:流刺網、延繩釣、圍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偶見 觀察重點:體側下部具有多條白色點狀 縱帶,第二背鰭、臀鰭均為 灰色 相 似 種:黃鰭鮪第二背鰭、臀鰭及離 鰭均為黃色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屬於食物鏈高層 生物,數量較少

體側下部具有多條白色點狀縱帶

新鮮個體體側上方有一藍綠色縱斑

鐮鯧 產季

選購月份

Pampus echinogaster

【鯧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白鯧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沿岸砂泥底水域 捕獲方式:底拖網、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少 觀察重點:後頭之波狀皮膚區域僅稍延 伸至胸鰭基部的垂直線後 相 似 種:銀鯧後頭之波狀皮膚區域不 延伸至胸鰭基部的垂直線後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已過度捕撈,數 量驟減 後頭之波狀皮膚區域 僅稍延伸至胸鰭基部 的垂直線後 121


鰈形目 鰈形目正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比目魚」,澎湖人稱「肉瞇」。牠們最大的 特徵就是身體極度縱扁,雙眼同位於一側。有眼睛的這側有顏色,微凸,稱為 「眼側」;沒眼睛的那側白色或乳白色,通常是較平,稱為「盲側」。游動時, 身體平貼於海底,眼側向上,呈波浪狀前進。 澎湖產的比目魚體型都不大,且由於極度縱扁,所以魚肉很薄,若直接烹 調,魚肉薄而難夾。所以聰明的漁民就想到乾脆曬乾,哪知曬乾後的「扁魚乾」 風味絕佳,我們常吃的沙茶醬的最主要原料即是「扁魚乾」哦 !「扁魚乾」可 當作材料或調味料,不管是熬湯、白菜滷、拌炒都讓原來的食物鮮味提昇不少。 鰜、鰈、鰨怎麼分 ? 鰈形目包含了鰜亞目、鰈亞目、鰨亞目三大類群。鰜亞目背鰭起點位置在 頭之後;鰈亞目、鰨亞目背鰭起點位置則在眼之上方。此外,鰈亞目前鰓蓋骨 後緣顯露,鰨亞目前鰓蓋骨後緣藏於皮膚內,這點差異可用來區分這二類。而 鰈亞目裡還包含大家比較容易搞混的鰈科和鮃 科,一般來說,鰈科眼在右側, 鮃 科眼在左側。 鰜亞目背鰭起點位置在頭之後

眼側

鰈亞目、鰨亞目背鰭起點位置則在眼之上方

盲側

澎湖產的扁魚乾

122

鰈亞目前鰓蓋骨後緣顯露 鰨亞目前鰓蓋骨後緣藏於皮膚內


大口鰜 產季

選購月份

Psettodes erumei

【鰜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咬網狗 棲息環境:棲息於具沙泥底質的較深海域

背鰭起點遠在上眼之後

捕獲方式: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頭大,眼小,上眼在下眼之 前,背鰭起點遠在上眼之後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捕撈方式破壞棲 地或造成混獲

青纓鮃 產季

選購月份

Crossorhombus azureus

【鮃 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肉瞇 棲息環境:沙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背緣突起,前部幾近垂直。 尾鰭具二條暗色帶 相 似 種:雙帶纓鮃 側線上有 2-3 個較 大的暗色斑,背及腹緣各具 一列小暗斑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捕撈方式破壞棲 地或造成混獲

背緣突起,前部幾近垂直 尾鰭具二條暗色帶

雄魚常具有一藍黑色斑塊 123


眼斑豹鰨 產季

選購月份

Pardachirus pavonin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貼沙 棲息環境:沙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眼側佈滿邊緣有黑環之近圓 淺褐斑點,有的中央尚有灰 黑點 相 似 種:豹紋 鮃眼側佈滿米黃色花瓣 形的斑紋,邊緣還有許多小 藍圓點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捕撈方式破壞棲 地或造成混獲

書顏舌鰨 產季

選購月份

眼側佈滿邊緣有黑環之近圓淺褐斑點

魚類小學堂 眼側:用在鰈形目的魚類,有眼睛的一側稱之; 無眼睛的一側稱為盲側。

Cynoglossus suyeni

【舌鰨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牛舌 棲息環境:沙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眼側有 3 條側線,盲側無側線 相 似 種:雙線舌鰨,兩側皆具 2 條側線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捕撈方式破壞棲 地或造成混獲

124

【鰨科】

眼側有 3 條側線


單角革單棘魨 產季

選購月份

Aluterus monocero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粗皮竹、竹婆 棲息環境:近海礁區 捕獲方式:定置網、底拖網、刺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體灰褐色,體側上半部密佈 不明顯之灰黃斑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圓斑兔頭魨 產季

選購月份

【單棘魨科】

體側上半部密布不明顯之灰黃斑

Lagocephalus sceleratus

【四齒魨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沙規仔 棲息環境:沙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捕獲方式:地曳網、底拖網 來 源:本地漁船 現 況:多 觀察重點:體背部為青褐色,自頭部延 伸至尾柄上方佈滿深褐色斑點 相 似 種:克氏兔頭魨體背部無斑點 特殊記事:肌肉及卵巢含弱毒 選購建議:斟酌食用,身體部份有毒

體側上半部密布不明顯之灰黃斑

125


六斑二齒魨 產季

選購月份

Diodon holocanthus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本地俗名:刺規 棲息環境:近海沿岸、珊瑚礁環境 捕獲方式:地曳網、底拖網、圍網、潮 間帶叉捕 來 源:本地漁民 現 況:多 觀察重點:背部及側面有 6 個褐色的斑 塊,另有一些黑色小斑點分佈 相 似 種:紋二齒魨背部及側面有 9 個 深色的斑塊,另有一些黑色 小斑點分佈 選購建議:建議食用

126

【二齒魨科】

體側上半部密布 不明顯之灰黃斑

鼓起時的樣子


參考資料

‧邵廣昭、陳麗淑 (2004) 魚類入門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邵廣昭、張睿昇、鄭明修等 (2015) 臺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 ‧陳春暉 (2003) 澎湖的魚類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臺灣魚類資料庫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home.php ‧https://www.fishchairman.com/pages/ %E4%BA%86%E8%A7%A3%E9%BE%8D%E8%99%8E%E6%96%91

127


中名索引 二畫 七棘海緋鯉 八帶蝴蝶魚 三畫 三葉唇魚 三葉錦魚 三線紫胸魚 三點阿波魚 大口鰜 大甲 大目鮪 大型海緋鯉 大眼牛尾魚 大棘大眼鯛 大頭白姑魚 大鱗龜 小口 小牙 小甘 小鱗瓜子 川紋蝴蝶魚 弓月蝴蝶魚 四畫 中胸狐鯛 中斑擬鱸 中華管口魚 五指項鰭魚 五線笛鯛 六帶 六斑二齒魨 六線豆娘魚 天竺舵魚 巴拉金梭魚 日本金梭魚 日本金線魚 日本紅目大眼鯛 日本馬加鰆 日本骨鱗魚 128

73 82 95 104 102 86 123 51 120 75 39 45 69 30 36 55 54 76 83 81 93 111 34 100 57 50 126 91 77 114 115 62 44 119 33

日本綠鸚哥魚 月斑蝴蝶魚 五畫 卡羅鸚鯉 古氏新魟 四帶牙 四斑擬鱸 四棘擬鱸 瓜氏鸚哥魚 甲若 白吻雙帶立旗鯛 白姑魚 白帶魚 白斑刺尻魚 白緣星鱠 石狗公 六畫 印度牛尾魚 印度仰口 印度海緋鯉 印度側帶小公魚 印度棘赤刀魚 印度絲 吉打副葉 多帶海緋鯉 多鬚鼬魚 尖吻龍占魚 尖翅燕魚 托爾逆鉤 曲紋蝴蝶魚 曳絲鑽嘴魚 百吉海鰻 西姆鈍腹鯡 七畫 克氏蝴蝶魚 希氏姬鯛 角蝶魚 赤魟

107 80 106 16 89 110 111 109 48 86 68 115 87 43 37 39 56 74 22 90 47 48 74 29 65 113 52 79 59 21 23 79 58 113 16

赤鋸鱗魚 赤點石斑魚 八畫 孟加拉豆娘魚 東方飛角魚 東方齒鰆 花身 花斑蛇鯔 花腹鯖 花鰭裸胸鯙 金帶花鯖 金帶細 長身圓 長腰鮪 長鰳 阿氏龍占魚 青斑阿南魚 青纓 九畫 南洋美銀漢魚 哈氏海豬魚 扁花鰹 星沙 星雞魚 星鱠 紅花斑狗母魚 紅金線魚 紅帶海緋鯉 紅紫鸚哥魚 背斑盔魚 食蟹荳齒蛇鰻 十畫 書顏舌鰨 柴魚 浪人 烏伊蘭擬金眼鯛 烏帽龍占魚 烏鯧

32 40 91 35 118 90 27 119 19 118 53 50 121 21 64 92 123 31 97 117 46 61 43 28 61 72 110 96 20 124 78 49 75 64 51


中名索引 狹帶全裸鸚鯛 真鯛 紋身蝴蝶魚 納氏鷂 胸斑錦魚 脂眼凹肩 逆 高體若 鬼頭刀 十一畫 密點石斑魚 密點裸胸鯙 康氏馬鞭魚 彩虹項鰭魚 條紋半裸魚 條紋金 條紋蓋刺魚 條斑胡椒鯛 淡網紋裸胸鯙 眼眶魚 眼斑豹鰨 粗唇海緋鯉 細蛇鯔 十二畫 黃背牙鯛 單角革單棘魨 單帶尖唇魚 單帶海緋鯉 揚旛蝴鰈魚 斑馬短鰭簑 棘黑角魚 短鬚海緋鯉 絲 雲斑海豬魚 黃小沙丁魚 黃吻姬鯛 黃金鰭 黃帶瓜子

100 67 80 17 103 53 52 49 46 41 20 35 101 99 55 88 60 19 54 124 73 27 66 125 102 71 78 36 38 72 47 98 25 58 68 77

黃帶圓腹鯡 黃帶龍占魚 黃斑光胸 黃斑狐鯛 黃鰭棘鯛 黃鰭鮪 黃鑷口魚 黑帶棘鰭魚 黑腕海豬魚 黑 黑鰭半裸魚 黑鰭棘鱗魚 黑鰭髭鯛 十三畫 圓花鰹 圓眼戴氏魚 圓斑兔頭魨 奧氏笛鯛 新月錦魚 暗紋蛙 準大頭狗母魚 葉鯛 十四畫 寡鱗斑鰭飛魚 福氏刺尻魚 福氏鸚哥魚 管唇魚 綠尾唇魚 綠頜鸚哥魚 蓋馬氏盔魚 裴氏金線魚 銀灰半稜鯷 瘤綠鸚哥魚 線紋刺尾鯛 線紋鰻鯰 十五畫 褐狗母魚 褐帶少女魚

24 65 56 94 66 120 85 34 98 67 99 33 60 117 44 125 57 103 112 29 76 31 87 108 95 94 109 96 62 22 107 114 25 28 85

樸蝴蝶魚 鮑氏綠鸚哥魚 十六畫 龍虎石斑魚 十七畫 環球海鰶 臀斑髭鯛 薔薇項鰭魚 點帶石斑魚 點斑鱷牛尾魚 十八畫 藍帶荷包魚 藍斑蝴蝶魚 蟲紋阿南魚 蟲紋鸚哥魚 雙帶狐鯛 雙帶海緋鯉 雙帶眶棘鱸 雙帶鱸 雜色尖嘴魚 魏氏蝴蝶魚 十九畫 鏡斑蝴蝶魚 鯔 二十畫 寶刀魚 寶石大眼鯛 寶石石斑魚 飄浮蝴蝶魚 二十一畫 鐮鯧 魔擬 二十二畫 彎鰭燕魚 疊波蓋刺魚 二十三畫以上 欖斑眶棘鱸 鱷形叉尾鶴鱵

81 106 42 24 59 101 42 38 88 82 92 108 93 71 63 40 97 84 83 30 23 45 41 84 121 37 112 89 63 32 129


學名索引

130

­

­


學名索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1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 澎湖食魚教育導覽圖鑑 /

鄭謙遜著

澎湖縣湖西鄉;澎湖縣湖西國民小學,民110.9 132面:23×15.8公分 參考書目;1面 ISBN 978-986-5427-73-3 (精裝) 1.魚類

2.無脊椎動物

3.慢魚運動

4.澎湖縣

A M ARKET G UIDE TO S EAFOOD

澎湖食魚

教育導覽圖鑑

澎湖食魚教育導覽圖鑑 出版單位:澎湖縣湖西鄉湖西國民小學 澎湖縣自然科學領域輔導團 補助單位:海洋委員會、澎湖縣政府 發 行 人:鄭謙遜 編

輯:鄭謙遜

文:鄭謙遜

址:澎湖縣湖西鄉湖西村151號

話:06-9921008

出版日期:民國110年9月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132


冬 1月

春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秋 8月

9月

10月

冬 11月

12月

杜氏鰤 褐臭肚魚 鬚赤蝦 六指多指馬鮁 巴鰹 玳瑁石斑魚 中國槍魷 藍圓鰺 雙帶烏尾鮗 白腹鯖 日本緋鯉 康氏馬加托鰆

湖西國小食魚教育午餐規劃表

產季

盛產期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