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42year

Page 1

4 5 7 0 1

2018年2月12日 星期一

World Journal

MONDAY, FEBRUARY 12, 2018

42 周年社慶專刊

1

世界日報 移民生活的百科全書 在這個對新移民逐漸不友善的政治社會氛圍中,提供決 定人生下一歩的信息,變得十分重要,1976年在紐約創立 的世界日報,過去42年來就一直在華人社會中扮演好這個 角色,過去如此,未來更是如此。從移民到美國後最基本 的食衣住行,到成家立業,向下紮根的購屋理財,每天每 刻都要在這個美麗又陌生的新國度,做出決定。這個過程 的信息,正確又及時的信息,至為重要。即使在目前數位 媒體與自媒體興起儇伺下,只要有冠上「世界日報記者報 導」字樣的信息,就具有一定的可讀性與可信性,供給讀 者參考。 世界日報既是信息的提供者,也是信息接受者。世界日 報提供母國重要新聞,美國本土的政經文化要聞,以及各 地華人社區本地活動消息,在另方面華人的工商活動,透 過世界日報的工商版面呈現出重要日常生活的信息。 這些客戶不僅是媒體重要收入來源,客戶在報刊上所刊 登的廣告本身集合起來就是一個訊息量極大的華人工商活 動的大集成。小本經營的華人商家、醫師、律師、會計師 等專業人士、歡光探親出遊的旅行社、一直到買車、賣 車、找工、雇人、搬家裝修等生活大小瑣碎細事,都可在 世界日報的各類工商廣告中得到滿足,世界日報是移民生 活,移民家庭生活中的一部生活百科全書。1980年代就在 法拉盛為家長與子女教育爭取權益的紐約華人家長會長朱 寶玲表示,早期許多教育政策與教育制度發布,公立學校 校務的推動,大小考試的準備,都要靠世界日報的報導, 才能送到語言不熟的華人家長,策劃未來子女教育。 在這本社慶專刊有限篇幅裡,記者採訪多位在世界日報 刊登長期廣告的華人客戶,許多年下來,這些人不僅僅是 客戶,他們經營努力,已在各自領域中成為領先指標,他 們成功創業歷史,也就是世界日報伴隨全美華人腳步的近 代華人歷史,世界日報也見證許許多多華人的成功。其中 很重要一點是世界日報的工商記者群把新的廣告客戶服務 到位的觀念與作法自台灣引到紐約,成功塑造工商服務不 僅是被動刊登廣告的傳統認知,而是主動出擊,瞭解華人 社區不停變化與提升的需要,與客戶之間的良好互動,直 接間接主動被動,導引著華人工商活動發展擴大。 像是紐約華人社區最大的非營利健保機構「王嘉廉社區 醫療中心」的前身是「華埠健康診所」相當程度上透過可 靠有公信力的世界日報,對社區釋出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的 信息,數十年不間斷,也不改變。在皇后區早年以台灣移

由於「東雲閣」舊址要改建公寓而結 束20年的營業。 (「新東雲閣」提供)

1976年2月12日創刊號 Inaugural issue published February 12,1976

民為主的華人社區引進粵菜的「東雲閣」,成功發展與搬 遷就見證皇后區法拉盛華人移民的變化。補習業者掌握教 育是提升與改善華人社經地位的必經之道,老字號「美加 補習班」透過在世界日報的廣告,深入華人家長望子成龍 心理,數十年來協助無數華人子弟在人生學習歷程上推了 一把力量。當年華人人口不多的芝加哥華人燒臘館靠著世 界日報廣告協助,手藝與口碑推引,站穩腳步後壯大,成 為芝加哥唯一獲得「美國經典餐館獎」的中餐館。還有從 法拉盛接生五千嬰兒的婦科醫師看到華人人口變化,「要 找我,就看世日報」成為醫師與社區華人的接觸點。

(本報記者 魏碧洲)

1970年代華埠健康診所舉辦的健康日 活動。 (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提供)

「美加補習學校」自29年前成立 至今,培養出許多優秀的莘莘學子。 (「美加補習學校」提供)

祝賀 世界日報四十二週年誌慶

業務蒸蒸日上 一紙風行

CM204105-1

國泰銀行 致意

45701


4 5 7 0 2

World Journal

42 周 年 社 慶 專 刊

2018年2月12日 星期一 MONDAY, FEBRUARY 12, 2018

2

照顧華人的健康

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 記者和釗宇╱紐約報導 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Charles B. Wang Community Health Center)成立40多年來,傾力為華裔社區提供最優 質的醫療服務,2017年榮獲為州級公共服務部頒發的 「全國優質醫療服務領導獎」。其實,從華埠起家的 他們,在進軍皇后區、發展法拉盛診所的道路上,世 界日報給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帶來了很大幫助。 1971年7月31日,一群義工首次在華埠舉行健康日活 動,藉此為紐約市醫療服務不足的華裔社區提供健康 教育和篩檢,僑胞反應熱烈。王嘉廉社區健康中心的 前身「華埠健康診所」便在同年開診,當時這家診所 完全有賴醫生、護士、社工、社區醫療行業人員和學 生們義務營運,從義工做街頭診療活動(Health Fair),提 供健康有關方面的信息給居民。 當時的華埠居民大多不會講英文,看病很不方便, 因此華埠健康診所從那時起就開始為華裔社區提供中 文的街頭診療活動,舉辦健康日,直到現在。 五年之後的1976年,世界日報在華埠創刊。但彼時的 華埠,廣東話人口占絕大多數,華埠健康診所的服務 也以廣東話為主,而世界日報也在草創階段,也只在 說國語的華裔人群中影響較大。

進軍皇后區 藉助世報影響力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愈來愈多的華裔開始移民美國。 這些說國語的移民並沒有選擇廣東話占主導地位的曼 哈頓華埠居住,而是湧向租金較為低廉的皇后區開始 生活。 數據顯示,紐約市近50%的亞裔民眾居住在皇后區, 而華埠健康診所籍著優質且符合文化的醫療護理服 務,也需要迎合紐約市這個人口增速最快的族裔的需 求。1997年,華埠健康診所進軍法拉盛,在37大道開 設診所。不久後,王嘉廉基金會開始資助華埠健康診 所,診所名稱也就改成了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該基 金會也成為醫療中心最大的捐款人。 2016年,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在法拉盛45大道開設了 第二家皇后區診所。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醫療服務推 廣及社區關係主任黃靖婷表示,「王嘉廉社區醫療中 心之所以能在皇后區開展業務,與世界日報的幫助是 分不開的。隨著說國語的移民逐漸聚在法拉盛,看世 界日報的人愈來愈多,而且世界日報很能吸引文化水 平較高的讀者。世界日報在皇后區的影響力遠超其他 報紙。」

合作辦活動 世報宣傳效果好 黃靖婷說,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跟世界日報合作很 好,比如說報導很多活動、醫療講座、醫療資訊等

等,都是通過世界日報宣傳出去。她說,「45大道診所 開了以後,患者普遍表示,是看了世界日報以後才來 的。所以,世界日報對中心非常重要。」 黃靖婷表示,「例如,一年一度的皇后區的健康日活 動,經過世界日報報導後,有很多患者前來。同時,我 們在世界日報刊登的廣告也促進了中心的發展。此外, 世界日報舉辦的很多有關醫療方面的活動,中心也經常 參加。通過這些活動,中心得到了許多和民眾面談的機 會,介紹中心的服務。如果沒有這些活動,中心的宣傳 效率會非常低。而世界日報邀請中心免費參加,非常感 謝。」 黃靖婷說,因為很多低收入華裔人群沒有保險,不喜 歡看醫生,沒有體檢習慣,「等體檢了,才知道自己的 病已經很重。比如糖尿病和高血壓,在前期根本沒有症 狀。」 而且,隨著亞裔人群的體重愈來愈重,這些疾病也呈 低齡化趨勢發展。CNN此前就有報導稱,華裔體重超 重,才會被認為是純正美國人,這從側面凸顯出華裔近 年來的體重超標現象有多嚴重。 黃靖婷說,糖尿病和高血壓到50、60歲才會出現,但 現在很多30、40歲的人就已經患上糖尿病和高血壓,就 是因為體重過重,營養太高,吃太多。所以應該按時體 檢,如果發現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的傾向,就可以做到有 效的預防,不要等有病才來。而且,尤其是福建移民, 更容易出現高血壓和糖尿病的問題。

與世報共同茁壯

華埠健康診所70年代創業元老。 (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提供)

奉獻華社 將繼續攜手世報 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去年宣布,計畫五年之後,在法 拉盛Skyview購物中心興建一個多樓層的醫療服務中心 「Healthview」,服務對象包括成人及兒童。粗估營運 的前三年,將能提供超過2萬5000名的社區民眾醫療服 務以及140個就業機會,預計未來三到五年建構完成。 世界日報當時對此進行了詳細報導。 黃靖婷表示,世界日報培養的記者和編輯都非常訓練 有素,因此內容質量很高,很專業,會提供很多不同的 角度給讀者。她說,世界日報的記者不僅僅只報導表面 上的東西,而且會深挖新聞背後的故事,為讀者提供不 同角度的分析。而且,世界日報的周刊質量也很高。據 她所知,很多患者每個星期都對周刊翹首以盼,還會向 中心索要。 與此同時,世界日報的數位平台做得也非常出色,例 如電子報、世界新聞網和微信平台。網站經過更新以 後,操作更方便,新聞更新非常快;電子報每天清晨就 更新所有版面,相當方便;微信平台每天固定時段更新 新聞,也比其他報紙都快。她期待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 和世界日報一起,未來為華人社區作出新的貢獻。

42周年慶

2016年,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在法拉盛45大道開設診所。 (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提供)

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計畫5年之後,在法拉盛興建一個 多樓層的醫療服務中心「Healthview」。 (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提供)

世界日報四十二周年慶

揚聲中外

報業興隆

紐約幼獅青少年管弦樂團 President 2016-2018: Gary Hu

胡師功

Executive Director Peter Tu

杜彼得

Secretary Connie Chang

張嶼麗

YOUTH ORCHESTRA, CYCNY

簡介: 我們的職務是 ★ 促進社區商業經濟發展

鍾啟仁 音樂總監及指揮

★ 提供文化、藝術、慈善、教育及輔導商業活動、改善社區環境 ★ 提供會員的一切商業服務 ★ 建立杜區與其他族裔和諧溝通管道

Board Members:

師生才藝演奏會

★ 為社區與各級政府之間橋樑

YaoMing Wang

王耀明

Anita Liu

Jerry Wang

王 王玉

Daniel Chang

張子陞

Hong Dai

Timothy Chen

陳勇存

Pauline Liang

梁寶玲

Joanna Lau

劉健青

Jian Hang

杭 劍

Ivanna Wu

吳依庭

Chih-Ping Yu

于治平

Zenia Yuan

殷人琪

Alain Koek

郭偉邦

Katy R, Chiang

江麗錦

Jeffrey Chen

William Shao

邵增長

James Pai

白芳燿

Liren Wei

魏立仁

Andy Lam

Dennis Chuang

莊宏元

★ 提高華人政治地位、經濟力量、政商結合、走在主流群中 成立於 1982 年的法拉盛華人工商促進會,是由移民來自台灣的商人,為了在新僑區(過去紐約人 稱以廣東人為主的中國街為「老僑社」),加強政府機構與民間因文化差異的隔閡做橋樑而誕生。 由會員努力耕耘自家的生意之餘,經由會員大會投票選舉產生理事會,再選出理事長與總幹事各 一人,目的就是為了爭取華人該有的尊嚴,並贏得含主流社會人士在內,各界人士的尊敬。 商 會 本 身 是 一 個 在 紐 約 州 立 案 之 非 政 治 、 非 宗 教 、 非 營 利 機 構 (A Not-For-Profit Corporation 501(c)(3)享免稅優惠。但因從來不向各級政府申請任何經費,由商會成員(清一色華人)自掏腰包 出錢出力維持良性的回饋社區,並成為亞裔非營利社團中,最令政府與民意代表敬重的民間團體。 加上商會成員,屢屢在民選官員競選時擇優予以支票與選票的支持,也奠定舉凡各級政府有新的 政策推出時,都會諮詢本會之意見做參考。 我們於 1996 年成功主辦「農曆新年」遊行,主要是促進各族裔之融合,為迎新春展現中華文化之 成果。經由多年努力,2017 年遊行隊伍達到萬人,佇立於路旁觀禮者近廿萬人,且使「農曆新年」 正式成為紐約學校的公定假日。商會每年的盛大年會至少有千人參加,和新年遊行一樣,都是政 府官員與民意代表爭相出席亮相之重地,除了商會在場合上只唱美國國歌使用英文之外,和成員 均為美國公民之華人息息相關。 近 10 年,由紐約華人移民達到一定的高度,商會主體理事會為兩岸三地的華人,團結攜手同心 為創造同胞尊嚴與價值而打拼。我們更關心第二代的延續性,也因情勢之演變,關注美中關係的 正常發展。

台灣會館音樂會

Student and Faculty Concert 2018 Taiwan Center Concert 2018 Saturday, March 31, 7:00pm Saturday, May 19, 7:00pm Taiwan Center Taiwan Center 137-44 Northern Blvd. New Members 137-44 Northern Blvd. Flushing, NY 11354 Flushing, NY 11354 Wanted!! 招募新團員

林肯中心年度音樂會 Annual Concert 2018 Saturday, June 9, 7:30pm Alice Tully Hall, Lincoln Center 1941 Broadway New York, NY 10023

2018亞洲音樂之旅 6/29-7/10

台灣日本音樂會演出及旅遊

歡迎各界電洽詳情

我們了解,為了爭取華人的文化受到該有的敬重,發展與內地同性質商會或協會的緊迫性,唯獨 這樣才能說明任何質疑,並成功推動「國民外交」之實質作用。事實上,也只有商會這樣的組織來 促進民間的交流,才能真正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理事會全體

敬賀 GA203116-1

Audition and Weekly Rehearsal at MS 158 46-35 Oceania St., Bayside, NY 11361 Please call for appointment : 347-306-2511 Jason Chang  917-912-8288 Patsy Chen www.YouthOrchestra.com  Tel: 718-834-8904 Email : YouthOrch8@aol.com YL204157-1

45702


4 5 7 0 3

World Journal

42 周 年 社 慶 專 刊

2018年2月12日 星期一 MONDAY, FEBRUARY 12, 2018

3

從紐約到芝加哥

美經典餐館新華燒臘

與世報結緣42載

芝加哥特派員 黃惠玲/報導 詹姆斯•比爾德獎 年選五家餐館

被譽為餐飲界奧斯卡的「詹姆斯‧比爾德獎」(James Beard Awards),1月中揭曉「2018年美國經典餐館獎」 (Americas Classics Award),經營剛滿30年的芝加哥北 華埠「新華燒臘」,以食物色香味俱全、充滿地方特 色,以及歷史悠久等優勢,成為今年獲獎五家中唯一 的中餐館。芝加哥市長伊曼紐也在官方臉書致賀,以 新華獲獎為傲。許多人也許不知道,「新華燒臘」已 與「世界日報」結緣42年。

「詹姆斯‧比爾德獎」被譽為 餐飲界的奧斯卡獎。(網路圖片)

「詹姆斯‧比爾德獎」每年都會選出五家 經典餐館,這些獲得殊榮餐館,一開始都是 由民眾向基金會提名,然後經過專家親自到 場品嚐後評定而選出最後獲獎者,要成為經 典餐館,最少需要經營十年以上,同時也要 具有在地性。 官方網站(www.jamesbeard.org)顯示,今年 獲得全美經典餐館大獎的業者,分別為芝加 哥的「新華燒臘」、波士頓的義大利餐廳 「Galleria Umberto」、華盛頓州的墨西哥餐館 「Los Hernandez」、亞利桑納州的墨西哥餐 館「El Guero Canelo」,以及新奧爾良的越南 糕餅店「Dong Phuong Bakery」。

餐館有機會獲獎 感謝世界日報 「我們到現在都很驚訝!真不知道評審或美食達人 何時到過餐館」,1976年以難民身分,輾轉從廣東、 香港到紐約的鄭兆章,大半輩子進出餐館廚房近42年 後獲得餐飲大獎肯定,帶著三名子女一起「忠於手 工、堅持傳統」經營新華燒臘的他說,「餐館有機會 獲獎,還要感謝世界日報。」 68歲的鄭兆章回憶,憑著在香港學到的燒臘廚藝, 一到紐約就在華埠開了「新華」。那一年,也是世界 日報創刊發行。每天閲讀世界日報是他最大的精神寄 託,對這份華文報紙十分信賴,之後因為工作關係認 識了於世界日報服務的林樂群,兩人並成為好友。 在紐約打拼十年,華埠房價、店租猛漲,餐館經 營得相當吃力。1986年,他計劃著到其他城市另起爐 灶,林樂群後建議,「世界日報要到芝加哥設立辦事 處,報社評估過,芝城很有潛力,可以去看看」。 鄭兆章與家人先到芝加哥先訪查了一番,「我們都 喜歡,環境不錯、居民友善、房價合理」,返回紐約 後,他沒多久就舉家搬到芝加哥,1987年於北華埠開 設「新華燒臘」至今。

保留傳統烤爐法 留住忠實顧客 30年來,新華從原本在亞偕街的小店鋪,搬到目前 百老匯大道上的大店面,在競爭激烈的中餐市場,能 夠維持穩定成長非常不易,鄭兆章說,其實要歸功於 孩子們願意加入經營,帶進新的理念。 鄭兆章四名子女中的三人,從2008年起先後加入經 營,包括大女兒鄭文慧擔任總經理,老三鄭文傑負責 廚房燒烤,老四鄭文彩則是執行主廚。餐館最受歡迎 的,就是全手工烘烤的「北京烤鴨三吃」。他回憶, 為了節省成本,曾考慮將一次只能烤一隻鴨的人工烤 法,改用一次烤多隻的機械燒烤控制器。不過,法學 院畢業的鄭文慧與肯德爾廚藝學院的鄭文彩,推翻老

經營芝加哥新華燒臘超過30年,鄭兆章堅持傳統烤爐製 作的北京烤鴨,雖然不在餐廳菜單上,卻是顧客們的最愛。 (特派員黃惠玲/攝影)

爸想法,堅持保留傳統烤爐製作烤鴨,「也因為這 樣,不僅留住了忠實顧客,更吸引了許多近悅遠來的 新客人」。 新華的北京烤鴨,紅到未列入餐廳的菜單上,全隻 烤鴨準備好之後,會推到顧客用餐桌前,現場切片, 而剩下的鴨骨與少部分鴨肉,則會熬製成鴨湯及做成 炒飯。 以「一鴨三吃」受到歡迎的新華,每周四公休,一 周仍至少可賣出1000隻北京烤鴨,「我們這裡八成顧 客是老外」,鄭兆章表示,中餐因地制宜很關鍵, 「雖然新華是以香港古法製作烤鴨,但卻根據此間消 費者口味,減少了鹹度」,還有「香港人吃烤鴨,沒 見到骨頭不付錢,但老美卻不吃骨頭」,了解顧客口 味並做適當調整,是他覺得新華可以持續經營數十年 的原因之一。

投入就沒有選擇 餐館變成第二生命 在可容納200個座位的餐館中,鄭兆章一早圍著圍 裙,在廚房、燒烤處理室及賣場間來回忙碌,「老中 開餐館,為了多賺一點,支付各種開銷,幾乎每家都 是全年無休」,鄭兆章的新華,幾十年來卻維持「周 四公休」,每年還會歇業一兩周,讓自己與員工都有 機會與家人出遊,「適當休息,路才能走得更遠更 久」。 「現在輕鬆多了,三個兒女餐館幫忙,我可以有更

新華燒臘早年門面。

(取自官網)

多時間去釣魚。」曾經後悔從事餐飲業嗎?「一開 始做餐館,是為了養家活口,一旦投入就沒有什麼 選擇了,現在餐館則變成我的第二生命」。 42年來,每天習慣走到附近買份世報仔細研閲 讀,鄭兆章說,當年多虧世界日報與社區的充分連 結,熱心為民眾、商家,提供詳盡生活、商業、教 育的詳實訊息,而且世報在全美各地開疆闢土,使 華人可以掌握了各大城市的發展現況,讓「紐約新 華」藉此找到新的市場,並順利落腳芝城,「世界 日報從紐約開始,逐步拓展到全美的發展史,其實 就跟華人從主要大城,慢慢到各地扎根歴程的縮 影」。

White Birch Paper Company

80 Field Point Road Greenwich, Ct. 06830

世界日報42 周年社慶 全體員工 敬賀 LM203634-1

周年

世界日報稅務專欄撰稿人

楊心傳會計師

敬賀

•稅務申報 •財務報表 •公司成立 •政府查帳 •審核簽證 •海外稅務 •衛生牌照 •電腦簿記 •遺產信託 •非營利組織及家庭基金會

自2009年以來任“世界週 刊”與“僑報”稅務專欄作 者,紐約州註冊會計師及 Myron Yang & Co., LLC (CPA Firm)合夥人,著 有“省稅策略”(2013年世 界書局),“ 移民 美國 稅 務”(2017年世界書局) 及“ 美國 稅 務實用指南 ” (2018年商務印書館)

島 249-50 Jericho Turnpike, Floral Park, NY..........718-371-8108 島 3831 Merrick Rd, Seaford, NY ............................1-877-minisplit(646-4775) AC204249-1

TH204156-1

718-888-0895

法拉盛 42-75A Main St. ................................................718-463-4600 法拉盛 131-31 Fowler Ave. ..........................................718-886-4980 布碌崙 1401 Ave U(U大道東14街街角)....................718-627-8899 Fax: 718-627-8886 布碌崙 2300 86th St.(23大道夾86街).......................718-266-9600 長 長

嘉惠群倫 造福社區 服務項目

42

工商橋樑

世界日報 紐約 家電

創刊

世界日報創刊42周年

136-15 37 Ave. 2A, Flushing, NY 11354 e-mail:ly4879@gmail.com

TH194685-1

45703


4 5 7 0 4

World Journal

42 周 年 社 慶 專 刊

從東雲閣到新東雲閣

記者牟蘭╱紐約報導 四名服務生、四名後廚,既無背景,也無大財團 支持,32年前在皇后區法拉盛成立的「東雲閣」粵菜 館,在當時還多為台灣居民的法拉盛打下一片天。 該酒樓經營至今,雖已搬家換址,且改名為「新東 雲閣」(Lake Pavilion),仍受到食客追捧。老闆陳先生 說,關於酒樓的傳奇,「世界日報」功不可沒。 祖籍廣州台山的陳先生,早年在家鄉務農為生。 1978年,他剛滿20歲時,和父親一起移居香港。他 說,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但兄弟姊妹中僅有他一人 到香港打工,作為全家的希望,一人要養全家30幾口 人。陳先生在香港的第一份工是在餐廳中做busboy(負 責收餐盤的人),老闆對員工要求十分嚴苛。他回憶指 出,一次不小心被打碎的玻璃劃傷了手,血流不止, 只能用紙巾止血,停止做工。但當時的老闆看到後卻 喝聲道,「請你來是做工,不是浪費時間」。

女記者送世報 改變他的生活 陳先生說,他當時深感人情冷暖,立刻向老闆辭工 說他「受不了,不想幹了」。老闆聽聞後,卻告訴 他做人不能隨意放棄,每一步都要早做打算,「我 一點都沒有恨他,從此我做每一件事,都以身作則, 讓所有員工從心服你」。24歲時,他從香港輾轉來 到紐約,在曼哈頓的華埠繼續做busboy,再到企檯 (waiter),接著到高級中餐館的企檯,一步一個腳印

4

與世報共同茁壯

粵菜進軍法拉盛

「東雲閣」早年以粵菜打進法拉盛餐飲市場。 (記者牟蘭/攝影)

2018年2月12日 星期一 MONDAY, FEBRUARY 12, 2018

與世報共寫傳奇

2014年再次合作「新東雲閣」新址開張。 (記者牟蘭/攝影)

老闆陳先生說,「世界日報」對他酒樓成功功不可沒。 (「新東雲閣」提供)

為日後開餐廳做準備,「白天穿白西服,晚上穿黑 西服,最後服務的那家餐廳光是午餐就至少要50元一 位」。 當年每月的工資僅有1500元,陳先生僅給自己留下 20元喝咖啡和抽菸,剩餘的錢要寄一部分回家,還要 存下一些開店。「只能從最底層做起,和現在的新移 民不一樣,當時就是維持生活,好在物價便宜,一盒 菸也就五毛錢」。雖然苦,但有盼頭,還在做busboy 時,他結識了世報一位資深的工商女記者,每次見面 都會送他一份報紙,也是這份報紙改變了他日後的生 活。 四年後,粵菜館在紐約華埠大受好評,許多粵菜酒 樓在飯點時都要大排長龍。1986年,28歲的陳先生連 同酒樓幾位同事,看準法拉盛仍缺少粵菜館的商機, 打算在該地開疆拓土,「法拉盛移民不斷增加,不少 人改將該地作為招待朋友的第一選擇」。不過,陳 先生幾人均未在法拉盛生活過,對於當地一切都很陌 生,開店營業也無從下手。作為陳先生的老朋友,世 報的那位工商記者充當起嚮導的角色,為幾人開講 座,分析當地商情。

營得心應手,早茶和粵菜菜品都頗為地道,通過六年 的時間「東雲閣」成為當時法拉盛的粵菜「三巨頭」 之一,也是三家中唯一一家營業至今仍受歡迎的粵菜 館。陳先生分享經營秘訣為「環境要乾淨、味道要地 道,價格要公道」。 為了不斷迎合現代人的口味,該店加入菌類菜品等 健康元素以及佛跳牆等難度係數較高菜品招徠顧客。 最讓陳先生感到驕傲的是,「東雲閣」進駐法拉盛 時,台灣和福州移民居多,但通過世報推廣以及餐廳 自身打下口碑,讓當地居民接受粵菜,記住了「東雲 閣」,「許多福州人說,他們是吃『東雲閣』長大 的」。 經營18年後,由於餐廳舊址要改建公寓從而結業。 陳先生回憶稱,得知要結業前,他們每日會輪流給不 同員工頒發獎章,「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由於老 顧客對東雲閣的菜式和服務念念不忘,以及和員工間 建立的深厚感情,東雲閣一班資深廚師和服務人員 再次合作,租下原緬街交長島快速路的Palace Diner西 餐廳結業後的場地,於2012年4月22日推出「新東雲 閣」,重開後,店內早茶及其他特色餐飲均受民眾追 捧。 陳先生現已邁入花甲之年,但仍是該酒樓的主心 骨。他坦言,並不考慮再開分店,「品質遠比數量重 要」。而自己的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均在美國長大, 對經營餐館興致缺缺,他考慮日後將餐廳的經營權留 給員工,繼續傳奇。對於「東雲閣」和「新東雲閣」 的成功,他也表示世報在中助力不少。

經營有秘訣 品質比店面數重要 經過一番考察,陳先生一行人決定在緬街和富蘭克 林大道交口開辦「東雲閣」的粵菜餐廳,並向世報投 放廣告。除了登廣告外,世報的朋友們只要辦酒席都 會選擇該酒樓。因為幾名老闆都是餐館出身,對於經

賀 世界日報 創刊42周年

馳騁資訊新紀元 再造輝煌 KRHEE AGENCY 仝體同仁 CP202597-1

周年

曼克頓學院 敬賀

世界日報

造福僑界 42 繼承傳統 開拓創新

LC204352-1

45704


World Journal

42 周 年 社 慶 專 刊

2018年2月12日 星期一 MONDAY, FEBRUARY 12, 2018

5

與世報共寫傳奇

新州地下室起步

拓荒者美加補習學校

與世報培育學子

記者牟蘭╱紐約報導 林美華說,幾年的教課,讓她了解讓學生掌握公文數 學,遠不能應付美國的升學考試,為了讓自己兒子和其 他華人孩子都考出好成績,她萌發出自己開辦一家補習 班的想法,「公文數學只能強化孩子的算法,並不包含 對應用題的理解;而且升學中對英語、物理和化學都要 求都很嚴格,這些補習班都該教授」。 1989年,隨著丈夫劉瑞祥辭去台北運輸公司的職位, 林美華一家人開始在美國開始新生活。劉瑞祥為林美華 帶來了精神和物質鼓勵,最終使林下定決定北上紐約開 辦一家補習學校。

29年前在法拉盛開辦「美加補習學校」的林美華,雖 謙稱僅有「子弟兵三千」,但其實早已桃李遍天下,學 生人數也超過萬人,連如今的紐約國會眾議員孟昭文 (Grace Meng)也曾是她補習班學生。作為最早投入補習 行業的華人之一,林美華從地下室獨自授課到發展到今 有40多名老師以及一間分校。她表示,自辦校起就已和 「世界日報」結下不解之緣,雙方見證彼此成長。 林美華出生在台灣宜蘭,家中排行老大,幾個弟妹成 績都頗為優異,尤其是妹妹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後將 她們一家人都申請來美居住。「當初來美國就是為了孩 子」,80年代末,林美華辭去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講師的 工作,帶著一雙兒女移民美國。

企業發展靠廣告 擴大影響 林美華說,「世界日報」是當時自己獲取資訊的通道 之一,報紙不但為她提供新聞信息,還讓她了解當地租 金情況,幾番對比她決定在法拉盛41大道開班授課。劉 克明說,連同15歲的自己,一家四口人都投入到創業的 熱情中,「其中幾位聘請的老師是我遊說來的,本來只 是我的老師;他們(老師)對我們學校沒有信心,認為是 新開的,我反覆溝通他們才肯進入學校工作」。據劉克 明說,後來幫母親辦理文件時才知道,剛營業的前三個 月,父母的收入均為零,「我和姊姊也作為『免費勞 工』,常來幫忙」。

應付美國升學考試 有心得 來美國的第一站是新州,林美華的兒子劉克明回 憶稱,當時母親在地下室為幾個孩子教授公文數學 (Kumon),幾名學生成績日漸優異,家長們互相推薦, 前來補習的人也愈來愈多。對於華裔學生和家長而言, 美國的升學壓力並不比中國或台灣小,但當時的補習學 校幾乎都為韓國人所辦,由於語言溝通等多方面的障 礙,華裔家長希望由華人老師開辦自己的補習班的呼聲 愈來愈高。

林美華(左二)創辦的「美加補習學校」自29年前成立 至今,培養出許多優秀學子。 (「美加補習學校」提供)

「美加補習學校」開業時僅有兩間教室,教授英語 和數理化。通過友人牽線,林美華曾經在實踐大學教 過的學生,當時擔任世界日報的工商記者,和她再次 相逢,通過幾次溝通,為擴大影響力,她投放了該補 習學校的第一支廣告,「廣告很重要,沒有廣告就沒 有生意,企業和廣告分不開」。由於法拉盛當時的居 民多來自台灣,廣告投放後,吸引了更多學生。

與世報相互信任 照亮別人 光陰如梭,29年間,林美華見證了法拉盛的發展和 變遷,不變的是她和世界日報相互間的信任,「我的 廣告從黑白變成彩色,都投入大版面的廣告」。她 說,剛開始時補習學校台灣學生居多,1997年香港回 歸中國後,前來補習的學生中增加香港孩子身影;再 後來進入千禧年後,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 移民也不斷增加,中國學生人數也繼而上漲。該校發 展至今,已有20多位老師,每期平均有500多名學生, 並於多年前在凱辛納大道(Kissena Blvd)開辦「美加育才 學習中心」,為在法拉盛社區外的學生和家長提供通 勤便利。 雖已邁入古稀之年,林美華仍堅持在工作的第一崗 位,忙於公司的宣傳和管理。她的補習學校走出了大 量進入常春藤學校的學生,包括她兩名優秀繼承人, 兒子劉克明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電腦專業,現成為 公司的管理層,成績優異的女兒也幫她處理公司事 務。她打趣稱,多年營業僅開一間分校,自己不是一 個成功商人;但她說看到自己培養出的優秀學子,心 中就有莫大成就感,「我們就是要燃燒自己,照亮別 人」。

「美加補習學校」自29年前成立至今,培養出許多優秀學子。(「美加補習學校」提供)

JL204165-1

恭賀世界日報四十二周年社慶

賀世界日報

祝世界日報 42周年慶 鴻運昌隆

蔣威廉 西醫

美國WK國際律師事務所

內科•腫瘤•血液 專科

中國司法部正式批准國際外所•引領中美國際項目

·紐約長老會下城醫院主治醫生 ·西奈山以色列醫院主治醫生

美國總部:紐約市中城區第三大道747號22大型樓 Tel:212-755-8880 中國總部:天津市南京路219號天津中心22樓 Tel:22-2317-0055

William CHEUNG, M.D., M.B.Ch.B. (CUHK)

42

紐約華埠

布碌崙

法拉盛

包厘街19號2樓(孔子大廈)

863 50th St., #M3 Brooklyn, NY 11220

39大道136-36號2樓

19 Bowery, 2nd Fl., #8 NY, NY 10002

86-86 Bay Parkway, #M1 Brooklyn, NY 11214

136-36 39th Ave., 2nd Fl. Flushing, NY 11354

簡 新

戴進誠

鄭一秀

Chin-Cheng TAI, ANP

Yi Xiu ZHENG, M.D.

Lucy Le LIAO, ANP

西醫•內科專科

內科專科•老年專科

西醫•內科專科

成人內科專科•老年專科

·美國內科專科特考文憑 ·紐約以色列醫院內科主治醫生 ·美國減肥專科特考文憑

·紐約州成人專科護理醫師 ·國家認證成老年專科護理醫師 ·紐約大學成人老年護理醫師學碩士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美國內科專科特考文憑 ·美國皇家內科學院院士 ·紐約大學下城醫院內科主治醫生 ·紐約醫院皇后區醫療中心內科主治醫生

·紐約州成人專科護理師 ·紐約大學護理學院助理教師 ·紐約大學成人老年護理學碩士 ·臺灣臺大醫院外科加護護理師 ·臺灣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士

著名 代表 案件

718-321-7267

Sonny Sang KAN, M.D., MPH, MRCP

專治

傳媒典範

周年

212-226-2251 718-431-2985

廖黃曉樂

鼻咽喉癌、肺癌、乳癌、食道癌、胃癌、腸癌、肝癌、膽管癌、胰臟癌、 膀胱癌、前列腺癌、子宮/卵巢癌、淋巴癌、慢性血癌、貧血、白血球過 多、紅血球過多、血小板過多或過少、鐵質過多、全身檢查、防癌檢查

歡迎致電 抗癌熱線

∼接受各類歐巴馬醫療計劃∼

212-226-2251

Facebook: William Cheung, MD E-mail: wcheung18@yahoo.com 收各種醫療保險卡

• 紐約公園大道245號大樓$22億收購 • 紐約第三大道850號大樓$4.63億收購 • 紐約第六大道1180大樓$4億元融資 • 芝加哥181麥迪遜大樓$3.6億收購 • 明州明尼納波理斯市City Center大樓$3.2億收購 • 舊金山123 Mission Street $2.55億收購 • 時代廣場 Cassa 酒店收購 • Uber (優步科技)股權認購 • 威特集團佛羅倫薩小鎮奧特萊斯投資項目

美國WK國際律師事務所由中、美專業律師組成、是以面向亞裔為主的最大律師事務所之一,擅長中、 美國際貿易、金融、公司及商業訴訟法律案件,實戰經驗豐富,是助您安心發展事業的法律後盾。

無保險者優惠收費 CH204243-1

4 5 7 0 5

主流實力中西貫通

公司法律事務 * 公司設立、合併與分立、併購重組 * 投資、合資、融資、證券

美國長春藤賓州大學法律院畢業 美國艾麗斯島傑出移民獎章得主 中國國際貿易仲裁會仲裁委員 中國貿促會官方對外貿易封面雜誌人物 亞太總裁協會 全球副主席

境外投資 * 盡職調查、法律環境和風險評估、 融資架構建議 * 房地產購置、融資、出售和租賃

資本市場 * 企業境內外IPO * 上市公司再融資 * 私募股權投資、風險投資 * 資產證券化、結構融資 國際貿易 * 商務談判及法律文書製作 * 處理國際貿易支付與結算爭議

國際商業訴訟和仲裁 * 協助客戶解決跨國爭議/糾紛 * 代理美國聯邦及州法院的民商事訴訟

醫療健康與醫藥 * 原創藥與仿製藥的製藥業 * 生物科技、研發

銀行和金融業務 * 項目融資、融資租賃 * 資產證券化、金融業務創新

商標、專利、著作權等法律服務 * 商標、專利、著作權的申請註冊 * 商標、專利、著作權等權利爭議、侵權處理

| M&A |Corporate | Investment | Real Estate | Litigation |Technology |

W0204344-1

45705


worldjournal.com

廣告

2018年2月12日 星期一

MONDAY, FEBRUARY 12, 2018

祝賀世界日報創刊42周年

報業楷模 Clear Air LLC FC202602-2

世界日報42周年慶 一紙風行 華人之光 瑞聯集團 賀 JL204166-1

42 周年慶

世界日報

周年慶

大展經綸 源遠長流

報業崇隆 現代公司

CC204054-1

米勒公司 賀

CR204053-1

I6

世界日報 創刊42周年慶

服務僑社 造福華人

42周年

世界日報

編珠綴玉 四海風行 策略媒體公司 敬賀

瑰麗假期 賀 CW204162-1

LC204246-1

0


I7

worldjournal.com

廣告

2018年2月12日 星期一

MONDAY, FEBRUARY 12, 2018

感受世界脈動 就從世界出發

頭條話題: 精闢剖析每日頭條政經話題,讓您輕鬆掌握世界脈動。

美國視窗: 逢周二至六刊出,內容緊貼您的美國生活步伐。

北美生活: 逢周一至六,分家庭、教育、生活新知、汽車、地產、園藝 六大主題逐日刊出,助您融入美國生活。

生活周報: 逢周日刊出,分旅遊天地、財富人生、理財消費、 美食美酒、醫藥保健,讓您在假日休閒中,吸收生活新知。

醫藥保健/養生: 不要道聽塗說網路流言,醫藥保健/養生版每天刊登最專業 權威的健康養生訊息,值得您保存及好友分享。

美東各地地方新聞: 紐約、新/賓州、大華府、波士頓、亞大/佛州、芝加哥及 美中區各地地方版新聞,為您提供在地的新聞與生活資訊。

大紐約地產專版: 逢周四刊出,讓您充份掌握大紐約熱區地產的 最新買賣行情。

最多的商業及分類廣告: 人求事事求人,您生活中需要幫手時,不能缺少廣告; 世界日報擁有最多的商業及分類廣告訊息量,一份世界日報 就能解決您各項需求。

世界周刊: 一本優質的假日休閒周刊,全方位豐富您的生活樂趣, 周日隨世界日報附贈。

H6264

0


World Journal

42 周 年 社 慶 專 刊

2018年2月12日 星期一 MONDAY, FEBRUARY 12, 2018

8

迎接逾5000名寶寶

法拉盛產科醫師鄭英彥「找我 就看世報」 記者朱蕾╱紐約報導 在皇后區法拉盛經營診所30餘年的婦產科醫師鄭英 彥,接生的嬰兒數以千計,同時見證了華人社區法拉 盛的變化與發展。從診所初開就與世界日報結緣,他 說,世界日報讓病人找到了他。 移民自台灣的鄭英彥,37年前帶了兩個箱子,來到 紐約闖蕩。他表示,「我不認識任何人。當時紐約市 的治安很不好,中央公園晚上沒有人敢去。剛來時我 什麼都不知道,更不知道害怕。」 那時的醫療環境,紐約的醫院不願意接收外國醫 師,認為外國醫生質量不高,怕影響醫院的質量。畢 業於台灣大學醫學院的鄭英彥,來美後尋找醫院做住 院醫生時也遇到不少困難,語言是最大的問題。「不 過我很幸運,進入紐約最有名的教學醫院西奈山醫院 (The Mount Sinai Hospital),前後十年裡,都沒有其他 外國醫學院畢業的學生進入該醫院。四年的培訓很辛 苦,平均兩至三天就有一次值班,要連上36個小時; 現在的規定已經改成值班不能超過24個小時了。」

新移民 法拉盛發展重要力量 鄭英彥1985年開始在法拉盛經營診所。「當時的法 拉盛和現在太不一樣了,以台灣移民為主,過去30多 年,改變很多,中國大陸移民愈來愈多,華裔移民也

鄭英彥醫師說「看世報就可以找到我」。(記者朱蕾/攝影)

越來越富有。新移民是法拉盛發展的重要力量。」他 開玩笑地說,他的診所採用紙質病例時,以病人姓氏 的首字母排序,以前是A、B、C的病例最多;後來變 成X、Y、Z最多。 鄭英彥回憶,「曾有一段時間,法拉盛的婦產科遇 到接生數目過少的問題,一度感覺生孩子的人越來越 少,婦產科醫生可以不做接生了。然而,中國大陸移 民潮開始後,新移民大量湧入,我們變得非常忙,一 直到現在。」華裔移民數量的大增,也改變了當地醫 院的方針。幾十年前,紐約長老會皇后醫院和大多數 醫院一樣,很少招華人醫生。現在不同了,到皇后醫 院接生的母親大約一半是華人,醫院努力尋找會說中 英雙語的醫師。 從開業至今,鄭英彥的診所一直在世界日報上做廣 告。「最開始的一段時間,我們在多個媒體登廣告, 但後來就只在世界日報上登,因為世界日報的廣告效 果最好。華人社區一直流行一句話,『要看資訊廣 告,就看世界日報』,特別是在幾十年前紙質媒體最 盛行的時候。雖然現在新媒體愈來愈流行,但很多搬 到法拉盛的新移民,仍靠世界日報尋找生活資訊。我 的病人也曾對我說,要想找到我,就看世界日報。」

嬰兒出生剎那 意義非凡 在大紐約地區執業近40年的鄭英彥,至今已接生超 過5000名新生兒,前十多年的新生兒如今已進入各行 各業。他說,「康乃爾大學婦產科醫師裡就有一位 是我接生的女嬰,更巧的是,她的丈夫也是我接生 的。」這個職業要24小時待命,凌晨2、3時在睡夢中 接到一個電話,也要起來、幾分鐘後就出門去醫院。 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很有意義。 鄭英彥說,「我常常跟我的住院醫師說,『嬰兒出 生的一剎那,對你來說是日常,可對父母來說,是人 生的轉折點、終生難忘的時刻』。」鄭醫師指出,這 個職業的壓力也很大,雖然只是例行的生產,但不知 道什麼時候就會出現問題,有時生死就在一線間。不 過好在如今的醫學、技術水平等都比以前有很大進 步,能夠更好的應對突發狀況。 彈得一手好鋼琴的鄭英彥說,「我很喜歡動手,所 以想做外科醫師,選擇婦產科是因為婦產科醫師既是 外科醫師,也是病人的主治醫師、還是開刀醫師,和 病人有直接關係。」不少病人都和他成為十幾甚至幾 十年的的朋友。 鄭英彥也坦言,男性婦產科醫師的生意普遍不好,

鄭英彥抱著他剛接生出的嬰兒。

(鄭英彥提供)

女醫師則特別好。這和個人觀念有關,是無法避免 的。東方人還是有所顧忌,幾十年來也沒有太大改 變。不過,男醫師也有優勢,接生孩子體力很重 要,男醫師的體力相對較好。 鄭英彥還提到,目前有「婦產科醫師不再接生」 的趨勢,今年他朋友裡就有三至四名醫師不再接生 了。除了壓力過大,保險費也是沉重的負擔,醫師 怕被病人告,就會購買保險,保險公司如果認為太 危險,保費就會很高。法拉盛的接生醫師是愈來愈 少。 經驗豐富的鄭英彥醫師指出,愈來愈多的孕婦選 擇剖腹產,因為她們不想經歷產痛,還可以選擇開 刀日期。如果只生一兩個孩子,剖腹產還是可行 的,但如果生的過多,剖腹產會引發愈來愈多的併 發症。他還是鼓勵自然生產。 針對坊間的「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有風險」的說 法,鄭英彥表示,其實生產的風險年齡並不是主要 因素,個人身體狀況才是重點。高齡產婦所謂的風 險其實是指孩子的畸形概率會高,並不是產婦本身 生產風險高,但現在醫學手段先進,可以提前檢查 出胎兒染色體是否正常,如果一切正常,30多歲和 25歲生出來的孩子的狀況是一樣的。

信譽第一 服務第一 www.amerasiabankny.com

世界日報42周年

報業之光 法拉盛 總行

41-06 Main St., Flushing

(718)463-3600

Fax:718-359-8291

86-26 Broadway.Elmhurst

艾姆赫斯特 (718)505-0005

Fax:718-505-1755

分行

週一至週四 9AM-4PM 週五 9AM-7PM 週六 9AM-4PM

週一至週四 9AM-4PM 週五 9AM-7PM 週六 9AM-4PM

世界日報42周年慶

賀 華文報業 世界為尊 Dr. Thomas T. Chen M.D., F.A.C.C., C.B.N.C.

什麼是心臟微核影像測驗?

那些人需要做這些測驗?

它是一項用極其微量的核子藥物及最先進的影像儀器來正確 診斷病患心肌有無缺血、壞死,供應心臟氧氣的冠狀動脈是 否堵塞的心臟檢查;其準確性可高達95%,而且在診所內進 行即可,不需麻醉無痛苦。

凡有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肥胖、更年期、缺乏運動、 工作壓力大、個性緊張、老年人或有家庭心臟病史均應做這項 檢查,以瞭解自己心臟情況。同時,病人有胸悶、胸疼、心律 不整、呼吸困難、心有雜音、曾發生過心臟病者或將要進行某 些手術前者,更應做這項測驗以便幫助診斷病情。

501 NE 167th St., N. Miami Beach, FL 33162

奧蘭多:(407) 613-2888

5210 W. Colonial Dr. #120, Orlando. FL 32808

Sunrise:(954)945-5900

10079 Sunset Strip. Sunrise, FL33322

續展新篇

猝死測驗 藉由心電T波的交流來診斷病患是否有猝死的可能性。猝死是不 可預知的,經由這個測驗可避免不幸發生。

週一、二、四、五、六 9am-5pm

週三、日公休

TH204345-1

預約電話:718-661-1783

39-07 Prince Street Suite 3A,Flushing,NY 11354 (法拉盛喜來登酒店旁Prince Center內) 診症時間:

北邁阿密海灘:(305)770-1925

竿頭日進

核子心臟醫學影像中心

此測試可幫助醫師控制病患血壓,並得知患者血壓是否控制 得當,且可根據報告來調整用藥的種類和劑量。此檢查可取 得和肺動脈造影相近的報告結果(但不可替代左心導管),為 一種與醫院同等級,安全簡單又精確的設備。

佛州 分行

4601 NW 72nd Ave. Miami, FL 33166

世界日報 創刊42周年慶

陳德夫 心臟血流動態測試

邁阿密:(305)716-9000

C0204343-1

4 5 7 0 6

TM 集團 敬賀 CU204350-1

45706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