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uva in shanghai teachers magazine

Page 1

2014 UVa-in-Shanghai 教师特刊

主编:莫易晏 副主编:戚欣怡

2014 年 7 月


前言

“弗大在上海暑期汉语项目”(UVa-in-Shanghai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自 2002 年起每夏在华东师范大学进行 为期八周的培训。今夏我带领 18 位弗大学生和 3 位非弗大学 生来到华师大校园。他们的汉语教师则是来自各方的外汉教 师或外汉硕士班 13 位研究生(计有从美国过来的 4 位,中国 内地的 6 位和香港的 3 位)。对学习汉语的学生而言,八周 的培训能使自己的汉语水平有了飞跃的进步;对为弗大项目 服务的老师们而言,八周的教学过程同样是一种专业实践的 锻炼、提升,和精神、体力的考验。 今夏教师的多元化使我们除了见证了老师们课堂实际教学的提升外,还分享了老师的 专长,如淦喻成老师主讲的四次文化讲座,莫易晏老师的浙江湖州介绍,龙水水老师、 季宇琦老师和陈美伊老师的东北介绍、何茜老师的四川介绍,以及胡项杰老师的河南 介绍和储文怡老师的西安介绍。 今夏是第一次华师大的研究生老师成了少数,绝大多数不住在校园里而是住在校外。 “八仙居”这有着仙气缭绕的外号是八位老师除了教室之外的另一个据点。除了周六, 大伙儿早出晚归,日子就在备课、做 PPT、排练、上课、自批、被批…中飞速地过去 了。 今夏我们有幸听到了多位外汉前辈的座谈,他们的娓娓道来,使我们在原本远眺前景 一片茫然的状态中,看到了可循的轨迹,相信自已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也能达到甚至 超越前辈的成就。 我们也有不少轻松的时光,教室里吃外卖,为同伴庆生,群吃西瓜,群 K 歌,在季宇 琦老师的领舞下“群魔乱舞”,学方言,连佳妮的东北语法小测验“A 落(la4)B 贼 远”考倒了我们。临到期末还聚在教室里背着学生一起吃了项目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potluck… 作为弗大项目主任和一名培训教师,我对每一位和我在项目里同甘共苦过的老师都有 感情。我希望年轻的老师们把对外汉语教学当成他们一生的事业,永远在充满工作热 情中进步,永远挑战自己。如果有的老师不能在外汉教学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我也 希望他们在弗大项目里培养了严谨的敬业精神,学会了怎么相处团队的艺术,和把奉 献自己有限的力量去成就团队无限的潜能视为一种乐趣。


前言 我感谢各校的外汉教授为外汉研究生们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尤其是陕师大国际汉 学院副院长刘琨教授,和南京大学国际教育专业负责人马清华教授,他们虽与我素不 相识,却在看到我发去的招聘启事后积极鼓励同学申请,使弗大项目今夏迎来了四位 从南京和西安的可爱研究生。 这本特刊是继 2010 年创刊以来的第六本。每一篇文章都反映了老师们在弗大项目里 辛勤努力的心路历程,为我们八个星期的工作、学习留下了难忘的记录和纪念。所有 的编辑、排版等等具体工作是莫易晏老师的创意、巧思,和每位老师的投稿。我要谢 谢大家。 2014 年弗大项目即将结束。我预祝每位老师成功,也希望明年弗大项目里仍有像你 们一样出色好学、刻苦耐劳、热爱团队、把外汉教学视为严肃事业的新血液加入我们 的行列。我们还会再见的!

梁新欣 2014 年暑期弗大在上海汉语密集培训项目主任



iiiiiiiiiiiiiii









我们与教学

我们的备课会与教师大会


我们与教学

王凌然 Teaching philosophy “根据每个学生兴趣、性格和学习方式的不同来进行教学” 这个感受不仅来自于上单班课,更来自于上大班课。 上单班课的时候,如果不挑选学生能聊下去的话题进 行,而是生拉硬扯地让学生聊他们不熟悉的话题,简 直就是一场灾难。老师和学生大眼瞪小眼,时间浪费 了,气氛也变得非常不好。而在上大班课的时候也必 须注意这一点。有些孩子上课不愿意第一个说话,于 是当老师问完问题后第一个叫他,那自然就说不出来。 这既伤害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打乱了课堂的节奏。而 有些学生的声调方面较弱,那每次齐唱完后,就应该 给他们机会单独再重复一遍。所以说因材施教在所有的课堂中都特别重要。

龙水水 Teaching Philosophy “真正的关心学生而不是单纯的教学生” 单班课:每个学生各有其特点,这就体现了因材施教的重要 性,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样的上课方式,使用同样的教 师语言。通过单班课可以很好地走进学生,在交流中倾听他 们的观点,去 upgrade 他们的词汇和语法,鼓励他们使用 之前学过的语言形式。在上单班课前,首先要问自己一个最 重要的问题,你是真的想了解他们吗?还是只想随便要个答 案。问问题的真心程度决定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真实程度。


我们与教学 淦喻成 Teaching Philosophy “绝密功夫不便外泄,此处省略一万字” 项目开始后我学到的第一项功夫是操练课的提问。 有经验的老师提问时看似自然流露,实则大有玄 机,比如说(绝密功夫不便外泄,此处省略一万 字。)学到了这项功夫,便获得了教师职业范儿, 从而完成由学生到老师的华丽蜕变。

陈美伊 Teaching Philosophy “换位思考,想学生所想” 无论是大班课还是单班课,都是一个接触学生的好机会。开始时没有掌握技巧,后来 通过前辈的指点慢慢感觉到,如果这个学生最需要纠音,那就斩钉截铁地纠音。而如 果第二天是口语考试,可能会提醒她一些容易犯的错误,真正形成“因材施教”的感 觉。如果能够预设到学生可能的答题方向。如果有的时候若能完成一项很好的教学任 务,我会觉得很幸福。另一个锻炼思维的方法是看同僚上课。原来某个题目和同学们 的关系很密切,以后上课可以多用;哪些方法是我可以学习的、是有效的;哪个地方 处理得不是特别妥当,学生不一定会完全跟得上,如果是我怎么做会更合适,等等等 等。所谓“以学生为中心”,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任重而道远。


我们与教学 关于单班课的上课技巧 季宇琦 Teaching Philosophy “根据不同的学生,搭好不同的梯子,让他们更容易地向上爬” 关于单班课,因材施教最重要。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 同需要来制定单班课的策略。纠音、复习生词、平行话题展开或者写作阅读拓展,各 有侧重。 平行话题的展开,也要选择适当的话题。根据学生水平与兴趣选择适当难度的话题与 学生进行讨论,问问题要有一个搭梯子的过程,如“中国人的新观念”这一课,从消 费观到婚姻观到其他新观念,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比如说首先问:文章中提到了中 国人哪些新观念?对于中国人新的消费观和婚姻观,你怎么看?除了这些新观念还有 什么新观念?你怎么看中国人的健康观?你怎么看中国人送礼的观念?此外,教师还 要擅长文化比较,问一问学生美国人在这些方面的观念,然后从他们的话中找到问题, 进行比较。也可以从他们的话中找到比较新奇的观点,继续深入地问下去。 最重要的是,不要把单班课上成聊天课,要让学生多说,我之前就有这个问题,听了 梁老师两节单班课之后,改进了一些。还有,上单班课的目的不是为了说话,而是为 了练习生词和语法,切莫舍本逐末。 单班课还有很重要的反馈作用,有时候,一个问题点在学生中存在得很普遍,我们就 要考虑讲这个知识点的老师在课上有没有将这个知识点讲清楚,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 单班课的反馈作用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


我们与教学 在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中进步 何茜 Teaching Philosophy “我的激情源于对学生的爱,源于对教育的热爱” 你可能会好奇下面的只言片语究竟是什么: “不要抢学生的话。” “纠音还不够。” “收话题处自己说话太多。” “衣服太紧。” “手势要放开,不能太拘谨。” “话题扩展得还不够宽,问题问得还不够深入。” 我就是依靠这些慢慢进步的。每一次上课不是完成任务,而是改正自己,提高自己的 机会。以上便是我在 UVa 项目中上完每一堂课后,老师给我的一些建议。看似很简 单,也很具体,可是这便是我下一次改进自己的起点和目标。由于机会很多,不希望 一次改变所有的缺点,但至少一次有一个方面有很大程度的进步就是努力的意义。 这是 UVa 对教师培训方面做得非常认真和负责的一个重要的表现!


我们与教学 “咪咪龟”成长记 戚欣怡 Teaching Philosophy “自信是最好的教具,真诚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对于毫无教学经验的新老师来说,弗大项目是一个很 高的平台,充分提供了各种锻炼的机会,每个小老师 都在短短两个月里得到了成长。毫不夸张地说,我在 弗大项目里学的比做的多,错的比对的多。虽然无论 哪个课型我都教得离要求差那么几分,但我个人在教 学上的进步十分显著,足以证明这两个月的辛苦是值 得的。 在项目初期,我自身有几个很大的问题。一、自信。 初次登上讲台,难免紧张、拘束。当我第一次面对三 年级学生的时候也不够自信,甚至有学生在第二周的教师评价中建议我要更自信。我 深知一个显得不自信的老师根本无权威可言,课堂上给学生的反馈、评价和纠错也做 不到清楚、直接、有效。就像梁老师说的,不是学生怕老师,反而是老师怕学生了。 我一开始就是一个上课压力很大、害怕学生的老师。二、教师声音。教师讲课应该有 的语音语调和平时说话完全不同。我的问题在于没有及时找到适合我自己的 teacher’ s voice,不同的课呈现出了不同的状态。在三年级《动物与人》的活动课上讨论流浪 猫的话题时,我带着拖音说了好几次“猫咪”。从此以后,只要我平时说话一拖音, 储老师就提醒我“猫咪”,“猫咪音”成了我要翻越的一座大山,而“咪咪龟”也成 了我的昵称。三、表情。我一开始上课的时候表情很少,所谓笑容都要刻意装扮,上 课时心里一急又忘了要笑。这可能是因为我上课时心里负担重,又专注于记忆自己准 备的内容所导致的。 这些问题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说不小,是因为一个老师在讲台上没自信,学生一 眼就能看出来;教师的语音和声音不到位,直接影响上课效果;没有表情就不能抓住 学生的注意力,也会让学生觉得你没有 energy。所以第二周教师评价中我的 energy 分数很不理想,这成了我最想解决的大问题。“没有 energy”可以说是每个从未接 触过美国文化,没有教学经验的小老师都会遇到的问题。说不大,是因为这些问题在 弗大项目的两个月里是完全可以改掉的。 我认为这其中自己心态的调整和抓住每次上课机会锻炼至关重要。当然,一开始调整 的时候总是不得要领。为了改掉“猫咪音”,我甚至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下一次上课


我们与教学 给所有人的感觉是很凶。直到七月中旬,我才找到了属于我自己的 teacher’s voice。最后一次教师大会我给所有老师看了我的最后一节活动课,大家都看到了我 授课语音语调上的进步。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进步,我特别高兴。 再说到自信和上课的表情、眼神,梁老师第一次看我的课,给我的建议就是要多一些 表情。最后两周我终于在表情和眼神上达到了梁老师的要求。这种转变有两方面的原 因。一方面,从三年级转去二年级,刚好是我适应了项目,且各项工作开始上手的时 候,从心理上我对上课的畏惧感少了很多,表现更自然了。另一方面,梁老师在某次 教师大会中给我们看了往年弗大项目的优秀教学视频,其中王秋池老师的一节操练课 对我启发很大,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触动了我,我跟自己说我也要像她一样。在此之 后的课堂上,我一直在尝试表情和眼神的表达,我相信每次上课都是改正自己教学不 足之处的最好机会。 虽然这两个月非常短暂,还有很多教学上的问题需要我继续改进和提升,但是能有这 些进步,对我来说已是受益匪浅。


我们与教学 “骨肉相连”,不只是“串串儿”而已 莫易晏 Teaching Philosophy “教学相长,在教与学中和学生共同进步” “骨肉相连”可以是一道耳熟能详的休闲 食品,将鸡软骨和肉串在一根细竹签中, 或烤或煮,撒点儿辣椒粉,必定美味可口, 光是想想就会流口水。 “骨肉相连”也可以是一种教学方法,将 “骨头”和“肉”串在一个课堂中,课堂 内容自然会条理清晰、丰满充实。 今夏我教的是四年级。与其他两个年级相 比较,四年级的课文长了不少,课文话题的深度、生词的难度等都对教师和学生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在四年级的课程中,拎课文大纲、找平行话题充实课堂内容等需要有 更宽的视野、更深的角度,同时也要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生词语法。而要兼顾好各方面 的根本基础就是“骨肉相连”。 不可否认,“骨肉相连”是上好一堂课的根本,“骨”与“肉”不可完全分离,否则 一堂课的课堂效果会相当糟糕。然而,这根“串串儿”并不容易“串”。我仍记得自 己第一次独立写上课大纲是一节 30 分钟的视频课,从电视剧《蜗居》第二集的某个 片段出发深入讨论。当时“新鲜出炉”的大纲其实就是平行话题的堆砌,前后话题之 间没有逻辑上的关联,更别说梯子般层层深入的话题链了。这次写上课大纲的经历让 我领悟到一份条理清晰、有取有舍、详略有度大纲对一位教师梳理思路、安排上课素 材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有了“骨头”支柱后,通过层层深入的话题链和补充素 材的讨论,一堂课的安排才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半,也仅是一半而已。 为什么有了“骨肉相连”的课堂还只是成功了一半?从这两个月的我自己的上课经历 来看,一堂课光有“骨肉相连”的安排恐怕远远不够,在课堂的实际运用中,还需要 教师非常灵活地处理学生的反馈,适当深入话题,扩展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运用语 言的能力。这一点在四年级的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从一定程度来说,四年级学生已 经到达了高年级水平,学生在使用汉语进行表达、思维的能力正日益增强,教师如何 在课堂上引导他们运用学到的语言点对相关话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是至关重 要的。学生的观点、话题需要教师来和一和“稀泥”,就如同把“骨肉相连”放在烤


我们与教学 肉架上翻滚着烤一样,话题的讨论不能仅停留在表面上的“熟”,也要让“肉”的内 部“熟”起来。 可见,“骨肉相连”不只是“串串儿”而已,要想让“串串儿”美味,教师本身需要 锻炼“和稀泥”能力,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课堂安排来深入讨论,最终提高学生运用 语言的能力。


我们与教学 胡项杰 Teaching Philosophy “汉语教学需要的是爱和责任” 汉语教学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需要老师的热爱、认真、积极和娴熟。一直很喜欢语 言,觉得语言是人类智慧的象征。而作为一名中国老师,每当看那么多留学生学习汉 语的时候,心中充满了对汉语、汉字和民族的崇敬。我想这是做好对外汉语最基本的 要求,热爱汉语、热爱汉语教学。在这个基础之上,还要不断的磨练各种课型的教学 技巧。比如语法操练课,要明白一个语言 点怎么解释最清楚简单,如何给学生最大 的说话机会。对于讨论课,关键的一步是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何设置不同的 问题将学生要说的话引出来。对于大班串 讲课,哪些地方需要设置问题,哪些地方 问题需要设置的多一些,这些问题问完之 后该怎么收回来。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其 实内部蕴含着巨大的学问。 在课堂上,老师就是这门艺术的展示者。对于一个结构、一个生词、一个声调老师需 要烂熟于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信任你的课、你的人。在 uva,你会发现原来教学可 以这么艺术,老老师们会启发你,老师站在讲台上就是一个很好的演员,为了呈现给 学生最好的状态,有些东西演也给演出来。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在不断的发现自己的过 程。这个过程中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 搭梯子、大杯子套小杯子、节奏的掌控等等这些技巧将让自己终身受益。


我们与教学 可能的黄金定律 连佳妮 Teaching Philosophy “一切问题都是用户体验的问题” 如何协助一个新老师更快投入角色,提高课堂组织效率,这是我从去年在 UMass 刚 开始上课到这个夏天在 UVa 项目的两个月中,一直思考的问题。除了教态、操练技 巧等有迹可循的原则之外,在撰写大纲、设计学习材料,以及作为课堂的重要组成部 分课堂讨论上,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些有效的,能够推而广之的“原则”?在下面这篇 文章中,我将就这几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心得和总结出来的两条“可能的黄金定 律”,以望有抛砖引玉之效。

形式上不够简单一定是因为想得还不够清晰 新老师,以我自己为例,在备课上常有“侥幸”的心态,觉得大纲没写不重要,思路 在我心;大纲写得很乱没关系,反正课堂难以控制。一个真实的课堂到底有多少环节 是可控的,这是另一个问题。事实是大多数时候,我们不写大纲或者没写清楚大纲, 不是因为我们考虑到不可控的现实,而是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想清楚。串讲的框架是什 么样的,框架之间的逻辑如何铺展,每个框架下有哪些语言形式需要操练,怎么操练, 又有哪些平行话题可以讨论,怎么讨论……显而易见,一份过关的大纲,都应该考虑 到这些环节的开展以及环节之间衔接的实现问题。框架有框架的分级标题,操练词汇 和句型有专门标出的符号,平行话题也有平行话题的呈现方式。如果想得很清楚了, 你的大纲就应该是一目了然、简单明了、符合逻辑规律的。所以,不能怕烦,或者有 “侥幸”的心理,一个点一个点落实好,哪怕上课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变动,但也必须 在心里打好“腹稿”,只有这样才能有条不 紊地一步一步推动课堂。

一切问题都是用户体验的问题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教汉语也是服务业的一 种类型。在我看来,对于任何以提供服务为 核心竞争力的行业而言,用户体验绝对是重 中之重。下面我想分享几条个人总结的、可能有利于提升教学中用户体验质量的原则: (1)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有合适的精短的视频为妙选。如果没有,可以想想有没 有达意的图片。再退而求其次,找文字材料,比如新闻。在处理新闻材料时,一要控


我们与教学 制字数,让学生看标题或者一个短句子就差不多了。不要让他们“麻木”地从头到尾 念 PPT 上的新闻,这样太过被动、低效。二要注意语言的难度(很多时候用于课堂的 新闻材料是不能直接拿原始新闻过来用的,必须要经过“改写”)。一个总的原则是, 课堂材料的呈现尽可能的多元化、人性化。 (2)课堂提问要有梯度。关于课堂提问,我想靳洪刚老师的论文提供了非常多且有 价值的思路。从我个人的操作经验来讲,一个主要的原则就是由简到难,由具体到抽 象。 (3)学习材料的设计。在这两个月里,我也参与设计了各种预习纸、复习纸、考试 题等。一个整体的感受就是:第一,对材料的选择和编排往往考验的是教师平时的功 底。因此一名优秀的汉语教师也应该多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积累素材,提高自身的 语言水平和思想深度。第二,在材料的组织上,无论多细心都不为过。举个例子来说, 像我们四年级一开始设计的复习纸,在“词义辨析”那一块只简单地给了两个要辨析 的词。后来我们做了一个尝试,就是列了简单的两个例句和英文解释。学生之后的反 应都非常好。可见一个小小的细节确实能提高材料的质量。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做的, 就是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想看到那种材料?另一个体验是在出试卷 的过程中发现的,这一点也要感谢我们的老大邵雪吟老师的“言传身教”。简单来说, 出试卷考验的不仅仅是老师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这个过程同时考察的还有老师的逻辑 思维和整体意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不难理解,关于整体意识,我个人特别有体会。 有时候我们很容易忘记其实整份试卷的各个题型之间应该也保持整体性,比如在常见 的几个大题中,选词填空、阅读、口语改书面语,合理的情况是每个题型都应该涉及 本周学过的一个主要话题。那为了呈现话题的多样性,就应该保证这些题目的话题不 重合。 从本质上来讲,我以为汉语教学是以经验带动成长的一个职业。很多原则在一开始 training 的时候尽管老老师们都已经分享了,但不经过试错和“反刍”往往很难有真 正的感同身受。所以我在这里提供的所谓的黄金定律,可能对于新老师而言,并没有 价值。但毋庸置疑的是,多反思,多学习,显然会加速适应的这个过程。有时候退一 步想,倘若我们在观照前人可借鉴的经验时,稍微不那么主观能动性一点,就一步一 步在“技术”上对准所有的要求,也许既能避免无效的徘徊,也能加快进入角色的进 度? 以上两条所谓的“可能的黄金定律”在一定程度上,是我这个暑假教学上最大的收获。 其实贯彻到具体层面都是体现在细节上的一些问题,而我想,一个优秀的老师和一个 马马虎虎的老师的区别,有时候往往也就体现在对同一细节的不同处理上吧。


我们与教学 “总-分-总” 陈莹斐 Teaching Philosophy “耐心,恒心,好奇心,事事关心” 在弗大项目里,最没想到会遇到的问题,是三个课型的 区分。在项目以前,备课或者教课时,我对课文串讲、 操练和活动这三大块并没有很清晰的界定,以至于在项目初期,把大班课上成了操练 课,活动课上成了操练课,而操练课又像是大班课加活动课。三种课型被“和得”分 不清彼此。后来,随着不断地学习和向各位老师的请教,慢慢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 门道。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让大班、操练和活动课从“互相串门到性格鲜明到最 后和谐共处”的一些小心得。 三种课型都有各自的特点。大班课重在过课文,备课时需要最先清晰文章脉络,再细 到具体的语法词汇,并配以相应的平行话题或是小问题以供“扯出去”,但是,万变 不离课文。操练课的特点则在于“机械”。操练的话题不在多而在于精。一个好话题 可以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反复利用和操练。因为是机械操练课,句型、词汇等需要反复 出现,多说多练多唱。不断重复和“换汤不换药”式的提问目的是让学生把新句式和 重要词汇都说顺唱齐了,课堂节奏自然就打出来了。最后到活动课。这是三种课型里 最“活”的五十分钟。一个话题可以看似与课文无关,但在语言上却紧密相连。在活 动课上,基本以学生说为主,老师则在学生讨论时做引导。学生说跑题了,得把他们 拽回来;学生说不到重点,得引他们回到正轨上去;学生没有不同观点,老师得持相 反观点跟他们“对着干”。 对三种课型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之后,就着课文大纲,备课的效率会大大提高,知道 了要重点突出各个课型的特点,入手点和方向自然就会很明确了。经过了这个夏天的 训练和摸索,在日后的常规教学中,就可以有目的地把三个课型巧妙地融合于一节五 十分钟的课内。



我们与学生

2014 UVa-in-Shanghai 全体师生


我们与学生

二年级师 生合影

三年级师生 合影

四年级师生 合影


我们与学生 学生是我们教学的对象,我们一切的努力就是为了让他们学会语言、使用语言。我 很庆幸,在这两个月里,我与每一位同学都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里我想用 “亲而不腻”一个词来概括如何处理师生关系。“亲”就是老师要对学生有爱心,怀 着真诚的态度与其交流,你的真诚他时刻会感受到。从每一次的单班课,到高考参观 日,再到美国独立日活动等等,一些面对面的交流,你会发现这些学生是如此的尊重 老师、信任老师。而我们回报给他们的就是上好每一节课,讲清每一个语言点。 在生活中,可以和学生们成为很好的朋友。课下我们可以讨论各自感兴趣的话题,可 以聊一些社会上的焦点问题。这时候老师应该放下老师的身段,细心的去聆听他们想 讲的故事。当然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学习汉语很好的途径,所以在这个过程你可以随时 的纠正学生的语法、语音,而这种方法也是最好的方法,学生不会觉得自己说的不好 而感到不好意思。 汉语老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可以成为学生们益友。 ——三年级 胡项杰

因为前两年在 UVA 读书,这个项目里的 学生以前是我的校友,现在成了我的学生。 这种亦师亦友的感觉有助于我们的交流,但 也可能造成老师没有威信力。因此我们的项 目对老师的职业着装有要求。大热天里穿上 衬衫西裤皮鞋虽然很不舒服,但在学生面前 的确能产生一些必要的威严感。 ——二年级 淦喻成


我们与学生 看到学生的进步,是我带着笑容离开项目的最好理由。让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最欣 慰的一个故事: 和一位同学上最后一次单班课时,他问我:“老师,你还记得我跟你上的第一堂单 班课吗?” 我很好奇地不断回忆,疑惑不解的回答:“记得呀,怎么了?” “我跟你的第一堂单班课,很多内容我完全听不懂,当时很痛苦。可是后来逐渐懂 了,直到今天,我跟你交流很顺畅。”学生面带笑容的给我讲。 我顿时无比开心:“那你认为是我语速放慢了,还是你自己有进步了?” “我觉得你的语速没有变!”学生很诚恳的讲。 “那说明确实是你进步了,因为老师把一个目标放在比你能触及的地方还高,每次 你都可以试着去接近,慢慢得你便会离目标 越来越近,而不是老师主动把目标降低到你 能接触到的高度。”我说道。 学生带着笑容,似乎明白了什么,说了声 谢谢老师!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可是却令我印象 十分深刻! ——三年级 何茜

和孩子们的关系是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除了上课以外,去杭州可能是跟孩子们走 近的第一步,二年级和四年级的孩子们从不认识我,到都知道我是王老师;三年级的 孩子们会来邀请我和她们一起去唱歌(虽然最后没去)。这对我一个第一次接触大批 量美国人的土老帽来说,是一种紧张又开心的体验。而第二步可能就是独立日活动了。 在季老师的带领下,独立日活动算是跟孩子们真正玩开了。尤其是最后吃蛋糕的时候, 我拿着奶油在每个孩子的脸上都划上了一笔(虽然在给睿洲划的时候,我们彼此都很 尴尬~~)。 UVa 的孩子都特别的阳光向上,单纯可爱,以世光为例,你对他好一点,他就会 很开心地俯下近两米的高个子来拥抱你(这也是紧张又开心的体验)。但是他们又都 非常有思想,经常会有一些老师都没考虑到的想法。这个项目对我的另一个影响就是 让我认识了这么一批可爱可亲的美国孩子,改变了我以前对美国人的印象。 ——三年级 王凌然


我们与学生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语言的同时,也是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过程。 五次做饭课在匆忙中落下帷幕,每周二的 4 点—5 点成了“吃货”老师和“吃货” 学生的集体聚会,大家一起做饭,一起说中文,可谓其乐融融。 正因为有了做饭课,我才找到机会走近学生,了解他们在美国的生活、他们喜爱的 食物、他们想尝试的中国美食等等,也正因为有了做饭课,我才真正得以拉近与学生 之间的距离,找到与学生沟通的方法。 幕天的“土豆先生”,敏芝和福童的“吃货小组”,欣华独具感染力的笑声,元华 的体贴……我们教给学生中国文化,他们也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带给我们笑声、 带给我们感动。 ——四年级 莫老师


我们与学生

迎新晚宴


我们与学生

中文桌子


我们与学生

旅行(1)——杭州


我们与学生

旅行(2)——北京


我们与学生

独立日派对


我们与学生

中文之夜



我们与前辈 这两个月中有很多讲座,每个讲座都令人印象深刻。个人而言,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 是耶鲁大学来的那次交流会。在那次交流会上,我了解了耶鲁的那个奖学金制度,而 且对耶鲁挑中的所有中文项目有了大致的了解,最重要的是,我通过那次讲座感受到 了美国人的一种实事求是的作风,比如,耶鲁的老师会很实在的告诉我们学生们喜欢 去北京的原因。 ——三年级 王凌然

项目的总负责人梁老师以及各年级的负责老师每天都对新老师给予指导。除此以外, 我们项目还邀请了对外汉语业界的前辈来访,与我们后生晚辈座谈。这些前辈里有根 正苗红的职业教师,也有半路出家走上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各路高人。他们分享的经 历与心得不仅对我提高教学上的业务水平有帮助,更重要是对选择今后职业方向有指 导意义。 ——二年级 淦喻成

今夏 UVa-in-Shanghai 项目不仅迎来了五湖四海的老师,也迎来了诸多前辈给我 们传授经验,让我们在教学之余,更深入地汉语事业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在这些前 辈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 ACC 项目的靳洪刚老师。 梁老师和靳老师都是美国汉语教育界的领军人物,两人也是多年并肩作战的战友, 首先感动我的是她们之间的情谊。今夏项目的所有老师都曾有幸与靳老师一同进行了 一次“东北饺子宴”,在那次“饺子宴”上,靳老师与我们分享了自己从事汉语教育 事业的心路历程和进入这一行之后所完成的一件件心愿。她和梁老师一样,满腔热血 就是为了培养新人,为汉语教育事业输送一批又一批新鲜的血液,感慨时光匆匆之余, 也为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感到欣慰。 此外,靳老师在讲座上对课堂提问技巧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比如,靳老师提到, 在教学中,提问的主线暗线必须并行,教师可以从教材提问出发,慢慢深入并扩展提 问内容,最终目标则都是为了操练语言点。这让我明白:提问是一项“技能”,教师 的问题也好,生活中的问题也罢,问问题都有一定的目的,也有一定的方法。 ——四年级 莫易晏


我们与前辈 参加这个活动,让我感触很深的另外一个地方就是项目安排了很多学术报告和讲座, 请的都是汉语专业非常有名的前辈。梁老师多次说请这些老师来讲座,主要是让大家 感受一些他们的风采,给我们树立榜样,并提醒我们多少年后,我们也有可能成为这 样的人。这里非常感谢梁老师和其他老老师的良苦用心。 在两个时间里,项目请了很多有名的老师来做讲座,如靳老师、刘老师等,最后我 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汉语教学怀着极大的热忱,虽然年纪不再年轻,但 是我依然能感受到他们的活力。这深深的感染着我,我们以后不管从事什么行业,这 样的精神都是需要有的。 当然项目也请了很多从弗大项目毕业的小老师们,他们都已经具有良好的教学经验, 都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前途,这也给了我们这些小老师很多的信心。 ——三年级 胡项杰


我们与前辈



寄语未来 过去的两 个月, 我们虽经 历磨砺,却 得到无价收获; 过去的两 个月, 我们同居 一个屋檐下,互帮 互助; 过去的两 个月, 我们也有 好多话没有说出口……


寄语未来

两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炎炎夏日,我们一同走过了这段 痛并快乐的日子,又将各自启程。很珍惜这一段与 UVa-in-Shanghai 的 缘分,也很珍惜与老师们一起度过的每一天。 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们又重聚一堂,真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 天。有缘再见~ ——四年级 莫易晏

对弗大:希望弗大上海项目能长久地办下去,这真的是我参加过的最 好的项目!学生和老师都能从项目中学到很多! 对自己:首先,我希望自己能将参加项目以来学到的东西都能运用到 以后的工作中去。其次,希望自己能再对外汉语界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 好工作。 ——三年级 王凌然

夏天的上海炎热而潮湿,项目结束时却感到清爽和充实。值了! ——二年级 淦喻成


寄语未来

UVa 是我进入工作岗位的第一站,给了我重要的工作指向,和对待工 作的态度。希望梁老师辛勤耕耘的这份试验田培养出更多专业的教师和 一流的汉语学生。 ——三年级 何茜

这个夏天因为有大家一起奋斗而变得精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相信 “战友们”也一样。未来路漫漫,我们一起加油! ——二年级 陈莹斐

对自己:尽力而为,尽兴就好,继续享受对外汉语教学的快乐 对同僚:有梦想的人是永远不会输的。 对项目:就这样一直办下去吧。 ——三年级 陈美伊

希望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像梁老师与靳老师那样,成为对外汉语界的 领头羊,然后一起回想当初在 UVa 上海项目的点点滴滴…… ——三年级 龙水水


寄语未来

希望弗大项目长青,继续保持不断求新求变的风格;希望各位亲密战 友鹏程万里,无论在哪个领域、哪个国家;希望我的第一批学生觉得这 次没有白来。 ——二年级 戚欣怡

曾经有一位来讲座的老师说“离开这个项目后,再也没有人会如此关 心你的教学。” 这句话一直在提醒着我,要好好珍惜在项目里的每一天,怀着感恩的 心面对善意的批评和耐心的指点。加入弗大项目,就等于在上海有了一 个新的家,家里又“父母”(老老师),也有“兄弟姐妹”(小老 师)。在两个月的时间,是重新认识自己和塑造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 教会了我如何更好的做人、做事。感谢梁老师殷殷教诲,你让我感受到 了母爱的关怀;感谢储老师的严格训练,你让我领略到了国际教学的风 范;感谢一起奋斗的小老师们,你让我相信“有缘千里来相会”;感谢 三年级所有的学生们,谢谢你们对我的信任和喜欢。希望以后有更多的 有志于从事汉语教学的老师加入这个大家庭,共同把弗大在上海项目做 的越来越好! ——三年级 胡项杰


. . . .. . .... .. PP PP PP PP PPP PP .. P (( PP((( (P (( (( ((( (( mm ooo oo ooo ooo ooo oooo ~. ~~~o~ ~~~ ~~ 55 5o5 555 5 55 ( (h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