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都市報 2016-12-3

Page 29

P29

神州掃描

(上接P28頁)

南鑼鼓巷淪為 “到此一游”景點 南鑼鼓巷一帶曾是清朝的“高檔住 宅區”,至今還遺留著多處名人貴胄的 故居,但而今,游客中的大多數都只在 玉石、陶藝品店好奇地轉上一圈,然後 去個飾品攤上拿個10元一串的木珠串, 再挑一串烤魷魚就算到此一游。 “南鑼鼓巷一開始是打造老北京的 東西,可老北京東西賣不出錢來,現 在都是賣外面的東西。前幾年是台灣的 三角燒、車輪餅,現在是炸雞排、炸薯 條。”祖上是鑲黃旗、從清朝就住在 這,而今做導游的安林說。界面新聞網 報道,陳寧(化名)是一個熱衷美食、 文藝的標準北京小資,這些年,她對南 鑼鼓巷的感覺“由愛變怕”。 陳寧曾在中戲旁邊的蓬蒿劇場看完 戲,溜到南鑼鼓巷主街買了一根馬迭爾 冰棍,享受夏夜的清涼,結果圖片發到 朋友圈,有哈爾濱的朋友留言:“來哈 爾濱了?咋不告訴姐一聲呢?” 但這種外來品牌店和展示傳統文化 的店鋪也並不多,快餐式小吃、杯子、 廉價飾品等隨處可見的快消品店佔據了 越來越多空間。 隨著知名度的直線上升,大量盲目 客源湧向南鑼鼓巷。“可能每天來的五 萬人裏有四萬九都是買個大雞排或大肉 串,從頭走到尾。”仍在此堅守的陶坊 老闆王豐年說,他的對策就是變通, “一手做作品,一手做商品”,在他臨 近的店面,一位做文創產品起家的老闆 則轉而經營起了餐飲小吃店,“人多 了,商戶追著過來,房子租金高了,大 家只能做賺錢的事了,不能完全按照自 己意願來。”

■北京前門民俗文化景區內的民俗雕塑。

管理放鬆小吃遍布清河坊 2000年,浙江杭州下城區政府在 改造市中心的清河坊地區時,希望能將 “故”的感覺留下來,招商團隊除了翻 修所有木質結構的民居外,還努力留住

2016年12月3日 星期六 了幾家老字號商鋪,並著力引進正規老 字號餐廳,但沒過幾年,當初被攔截下 來的小吃類又慢慢出現了,而街區的生 意也走向了下坡。 清河坊地區是一片靠近西湖的老房 子,差點在一輪大規模的舊城改造中被 拆除,但追溯到南宋時期,這裏靠近皇 宮,又因為連通運河而水網密布,其實 是江南地區最重要的商業集散地之一。 在將民居翻修並改建為適合做生意的街 面鋪位後,項目的招商團隊還努力留 住了在南方藝術品市場頗具影響力的 “西泠印社”、以及兩家老字號的中藥 店“胡慶餘堂”“方回春堂”。而今, 改建後的主街“河坊街”上,這些藥店 擁有整條街上最大、最氣派的門面和影 壁;夏天熬涼茶、冬天做臘八粥,平時 有坐堂醫生開膏方,不僅游客喜歡,本 地人也經常來逛。 但西泠印社還是因為發展空間有限 搬 了 出 去 —— 在 開 發 這 個 項 目 時 , 杭 州下城區政府一度資金短缺,不得不將 街上大批最好位置的商鋪經營權轉賣籌 資。“他們當時樓上樓下加起來,也 只有2000平方米的面積,確實周轉不 開,負責人跟我說,幾億元的藝術品, 放在那裏都擔心。因為溫濕度問題,又 不能放到地下倉庫去,很麻煩。”曾 參與河坊街招商工作的工作人員施易寒 說。 由於招商不力,河坊街於2003年 正式開街後,冷清了近兩年時間,才隨 著跟團游的大力開發,在跟隨客流而來 的茶葉鋪、服裝店、紀念品店和小商品 鋪位中,變得熱鬧起來;很快,隔壁的 “美食一條街”高銀街也開張了:溫州 菜、杭幫菜、上海菜,大多是正規的老 字號餐廳經營,之後還引進了泰國菜、 韓國菜……游客在旅游景區經常抱怨的 餐飲問題,似乎也有了合適的解決方 案。 但沒過幾年,施易寒就發現,當年 在他手上全部被攔下來、按理無法進駐 河坊街的餐飲、小吃類業態,又慢慢地 出現在街上了。在轉崗去了其他單位之 後,施易寒也再也沒去過河坊街,那裏 的頹勢已經很明顯了,從旁邊吳山廣場 上的停著的大巴車數量及帶來的游客身 上,他都能感覺到一種暮氣:“即便是 人最多的2010年,就已經開始走下坡 路了,因為游客的年齡結構在往上(老 齡化的方向)走,他們在河坊街停留的 時間短了,在周圍餐飲、住宿上的消費 也都少了。” 在任期內的最後一段時間,施易寒 很想在這個13.66公頃的景區內,針對 年輕消費者試行一點所謂“互聯網+” 的改造,比如鋪設免費的無線路由、將 游樂和促銷信息放到社交媒體上、推廣 移動支付,以及在購物、餐飲等業態中 引進更多的“體驗式服務”——在杭州

■游客在杭州清河坊歷史街區觀看手工製作花生糖表演。 城裏,那些在網上被炒紅的、在顧客面 名品牌ALLESSI合作開發清皇帝、皇后 前做菜的餐廳,看上去活得都很好。但 餐廚精品與文具,北京故宮也有各種Q 版娃娃商品,如帝後存錢罐,錦衣衛手 這些計劃都沒有落實下去。 機座,以及條格格、筒格格Q版娃娃玩 故宮賣文化產品 偶等。此外,北京故宮更勝一籌的是, 年創十億銷售額 在紫禁城設置實體賣場、2008年在淘 相 比 靠 門 票 和 廉 價 小 吃 創 收 的 景 寶開網店外,還通過‘故宮淘寶’微博 區,北京故宮博物院則走出了自己的新 賬戶賣萌,以表情包、短片及搞笑文字 路子,借鑒了台北故宮的經驗,北京故 與圖片,促銷文創商品,把北京故宮變 宮以館藏文物與皇帝、嬪妃、太監、 得更為親民,成為年輕人追捧的‘網 宮女等為靈感開發了近7000種文創商 紅’。 品,僅在2015年就創下10億元人民幣 東華門夜市北京小吃式微 銷售額。 在2016年6月正式關張前,已在北 以大臣穿戴的朝珠變化而來的朝珠 耳機,一舉打響北京故宮文物的名氣, 京王府井經營了32年的東華門夜市,也 而這個生意經的靈感,最早來自台北故 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攤鋪在售賣北京當 宮。2008年,北京故宮到台灣觀摩學 地小吃,且品類並不算多,其餘的攤位 習對方的開發模式及商品開發流程,因 則是什麼流行就賣什麼。 不僅僅在東華門,在老北京小吃的 此兩岸做法頗為雷同,但北京故宮資金 發源地門框胡同,外地小吃也幾乎擠滿 充足、客源基礎廣,衍生品開發、行銷 了市場。 及銷售量都遠勝台北故宮。 阿香是一個虔誠的吃貨,尋常游客 《收藏旺報》報道,舉例來說,台 北 故 宮 將 清 朝 雍 正 皇 帝 、 乾 隆 皇 帝 批 習慣光顧的簋街、方莊之類,已經沒法 奏 摺 的 墨 寶 ‘ 朕 知 道 了 ’ 分 別 做 成 紙 滿足她的味蕾。經北京朋友介紹,阿香 膠 帶 , 紅 遍 全 球 ; 北 京 故 宮 則 把 雍 正 最新的目標是護國寺小吃街,然而美食 皇帝在奏摺上常用的批文‘朕就是這 體驗也並不好,這裏的主流也是烤冷 樣漢子’、‘朕即福人’、‘朕生平不 麵 、 麻 辣 燙 、 麻 辣 香 鍋 等 各 色 南 北 小 負人’做成一組3卷‘雍正御批’紙膠 吃。“原來比較正宗的就是‘護國寺小 帶,還把清宮中的各種人物做成趣味Q 吃’這家小吃店,然而這家店在北京城 版紙膠帶,像是御膳房吃餃子、錦衣衛 哪兒都有……” “這護國寺街,以前也不是以小吃 等。台北故宮以清光緒《大清國致大法 國國書》、《詔書》和《鈐‘御賞’與 出名的”,往護國寺街深處走,一位在 ‘同道堂’章諭旨》等3件檔案,做成 槐樹蔭下納涼的老人說,“要說老北京 ‘聖旨’文件夾、磁鐵;北京故宮則把 的小吃,大多是門框胡同出來的,就是 雍正皇帝的聖旨、臣子給的密奏當成筆 大柵欄那一塊,是老宣武、南城發展起 來的東西。不過,現在估計也懸,‘宣 記本封面。 最有趣的是,台北故宮與意大利知 武’都沒了。”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