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6
焦點新聞
2016年7月2日 星期六
發出尖叫 嚇跑人類
機械人“變臉” 學會“自衛” 雖然設計師們試圖使用大眼睛 和按鈕鼻子的造型讓機械人擁有更 平易近人的形象,但如今機械人越 來越需要植入自衛的本能。
6
歲的羅比.道林日前在購物中心結交了 一位友善的蛋型機械人朋友。道林5歲 的妹妹蕾拉,甚至拍了拍這個機械人閃著白 光的肚子。與許多小朋友一起圍繞著機械人 的羅比說,“這個機械人不錯。”騰訊科技 引述分析文章稱,代號為K5的這台機械人 能夠獲得這樣的反映一點也不令人驚訝—— 因為它原本的設計就是要在外觀上平易近 人。當被小朋友環繞著的K5需要作為商場 保安重返工作崗位時,它做出了一些令小崇 拜者們從來沒有想到的事情。它發出的尖叫 讓小朋友們四處逃散。3歲的威廉.米爾恩 高聲叫喊著,“它是個怪物。” 作為機械人進入人類日常生活、採取 面向公眾工作的最新創作品,機械人設計師 們一直不厭其煩地給它們的身體賦予線條以 及不具威脅的外貌特徵。它們還學習到所謂 的消失點。 如果開發者讓他們的機械人看上去過 於友好或太溫順,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後 果。舉例來說,2014年在日本大阪的一座 商城,人類與機械人互動專家們曾在研究機 械人的濫用行為。通過使用一台設計出的設 備,他們希望這台設備能夠幫助年長者購買 日用品。不過他們觀察發現,孩子們會踢 它,用瓶子砸它,並弄彎它的脖子。 在K5在高通總部亮相之後,為歡迎這 些機械人的到來,高通為K5都配備了帶有 照片的身分證件。K5的設計者除去為它植 入了尖叫功能外,還為它編輯了程式,在遇 到死角時會停止移動。他們發現,無聊是可 愛的解藥。 在帕洛阿爾托的斯坦福購物中心,一 群年輕人追逐著一台K5穿過了星巴克和堅 寶果汁店。當他們圍住這台K5時,它停止 了移動。年輕人們慢慢對它失去了興趣,轉 身走向了旁邊的加州比薩廚房。 “當涉及到惡作劇時,我們知道人們 要做些什麼,”前達拉斯警官、如今擔任 K5開發商Knightscope行銷副總裁的史黛 西.史蒂芬斯說。 沒有胳膊的K5,如今已在高通和其他 一些公司的園區內執勤,它們使用攝像頭來 拍攝周圍的活動情況,通過掃描車輛牌照來 排查已被開除、可能會給公司帶來麻煩的員 工。K5還帶有一個熱感測器,用於監測火 災事。
■機械人開發如今已經成為許多企業熱衷的事情。圖為一款機械人跟隨歌曲跳舞。
中新社資料圖片
OpenAI將開發家用機械人 人工智能非營利組織OpenAI宣布了幾 項重大計劃,包括開發通用機械人和具備 自然語言處理能力的聊天機械人。 OpenAI在官方博客中寫道:“我們正 在努力讓一款實體機械人(並非由OpenAI 生產,而是一款現成產品)完成基本的家務 勞動。”這篇博文的署名包括OpenAI研究 總監伊亞.舒特斯凱沃(Ilya Sutskever)、 OpenAI CTO葛列格.布羅克曼(Greg Brockman)、Y Combinator總裁山姆.阿
爾特曼(Sam Altman)和特斯拉CEO伊隆. 馬斯克(Elon Musk)。 新浪科技報道,OpenAI還表示,他們 將開發一款智能代理,可以像聊天機械人 一樣展開複雜的對話、完全理解文檔內容 並且執行通過自然語言發出的複雜指令。 另外一款智能代理則可以專門贏得遊戲。 最後,OpenAI計劃找到一項指標來衡量這 一進程。 這家非營利組織在博文中說:“這些
項目剛剛起步,隨著我們獲得更多資料, 細節可能發生變化。我們還希望逐步增加 新的項目。” 馬斯克和其他科技界人士針對人工 智能的負面影響展開了一系列辯論後, OpenAI便應運而生,其目的是將這種技術 向積極的方向引導。馬斯克、阿爾特曼、 風投大亨彼得.泰爾(Peter Thiel)和多位矽 谷知名人士去年12月共同承諾向OpenAI投 資10億美元。
如何防失控 引全球爭議 為了引發對人工智能失控的討論,美 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研究員里本特別製造出 能自行決定是否“刺破人類手指”的機械 人。他表示,儘管許多機械人公司強調有 辦法避免失控,但在倫理層面上,機械人 其實靠不住。 里本將此機械人命名為“第一法 則”,源自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說里,人類 給機械人專門制定了法則,其中第一條就 是“機械人不能傷害人類,或者在人類遭 遇傷害時不作為”。《中國時報》報道, 里本說,這是第一個能自主並有意識地決
定是否要違背阿西莫夫法則的機械人,旨 在告訴世人,能決定傷害人類的機械人已 經存在了,我們必須未雨綢繆。 “機械人好玩、令人喜歡,同樣也會 害人”,里本的機械人造價約200美元, 但幸好他不打算將其推廣到市面上,只是 希望藉由“哲學試驗”,引發更多有關人 工智能的探討。新浪科技報道,事實上, 隨著機械人的“智商”越來越高,功能越 來越強大,機械人對人類的威脅也越來越 大。專家認為,機械人的威脅性將遠大於 其便利性,未來科幻領域中的全自動化武
器“機械人殺手”或將很快成為現實。 2017年人類必須要啟動關於禁止“致命性 自動武器系統”的磋商程式。 這些全自動化武器可能將徹底改變武 裝衝突和法律執行的過程。支持者認為, 這些機械人殺手是必需的,因為現代戰爭 需要速度,機械人可以讓士兵和警察遠離 傷害。但更多的人認為,機械人所帶來的 威脅要遠大於其在軍事行動和執法過程中 的好處,即弊大於利。攻擊目標的選擇如 果沒有人類的決策,那世界將會變成一個 極其危險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