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unaffairs VOL057

Page 81

陽光時務週刊 ISSUE 57· MAY 30, 2013

中國媒體內部操作的共同處境 此外,朱教授告訴西方人,和更 廣泛的中國制度中人們常常看到的一 樣,央視內部的具體操作既不是「法 制」也不是「法治」,而常常是按照 上級的「指示」來「治」或「制」 (rule-by-directive),尤其是對一些突 發和敏感事件的處理,這就更增加了 工作的複雜性和難以預測性,使得從 業人員不得不增強他們的自我審查意 識。 一個新聞機構的這種狀況只有在 西方人眼中才是特殊的,它在中國其 實是所有媒體的共同處境。西方人想 要了解中國的央視和其他媒體,首先 要理解這一點。很多對中國媒體的誤 解和誤讀,源於對這個複雜性的忽視。 當然,相當一部分西方人明白這個道 理,但用充分的第一手材料從感性上 讓更多的讀者接受這個現實,是這本 書的貢獻。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在很 大程度上貼近了中國的現實。 如果接受這個基本事實,那麼西 方讀者最關心的,當然是中國央視內 部的操作方式。或者說,在遵循官方 意識形態和政治標準的同時,加上時 時處處提醒自己那些無形的框架和界

央視節目。但正如一位被採訪者所說,

人都明確表示,西方新聞業的那套標

批評央視很容易,但從業人員日常面

準和做法不可能適用於中國,無論是

對的這種苦衷,是外人難以想像的。

評價中國媒體的現狀還是談論它的未

既定框架中的理想

來,都請放下西方新聞業的參照系。 而從他們的態度來看,他們的這個觀

既然存在着政治和市場這兩種壓

點絕不是對官方言辭的機械重複,而

力(或者說動力),很多人還是設法

是包含了對自己工作的驕傲和肯定。

在既定的框架內尋找機會、積累經驗,

如果對現狀並不滿意,又反對用在西

利用市場來和政治討價還價,在不同

方發展起來的現代新聞業的那些制度

程度上追求自己作為新聞從業人員的

和習慣,那麼究竟什麼可以用來作為

理想。朱教授說,她採訪的很多人都

坐標呢?答案意外地簡單,這就是中

告訴她,在節目製作和新聞編排上,

國特色,這也是全書最後一個部分的

通常只要有一點機會,他們就不會放

標題:「央視與中國模式」。

棄,做到和威權「共舞」。這需要耐心,

對於這種生存狀態,朱教授的另

執著,策略和技巧。例如,抓住重大

一對比喻很容易讓西方人明白。書的

事件發生後的瞬間,在體制的慣性沒

最後一段,她用非常感性的筆觸表達

有來得及運作時對事件迅速做出回應

了對央視從業者的想法。她既用了西

就是一個方法。為了讓西方讀者理解

西弗斯精神這個典故,也說這裏可能

這種容易被他們忽略的努力,朱教授

「有一點」斯德哥爾摩情結。西西弗

用了一個英文詞彙 Envelope-pushing,

斯精神用來形容央視從業者為實現自

意為在現存框架內不懈地探索和擴大

己的新聞理想和保持職業規範的不懈

表達的空間,而這在西方社會中也是

努力,而斯德哥爾摩情結在這裏當然

常見的生存和發展策略。

指的又是他們與這個體制的共生和適

但是,中國央視從業人員那些在

應。我想,在相當程度上貫穿全書的

西方讀者看來是為爭取新聞自由的努

所有的矛盾和困惑都可以在這對比喻

力,並不意味着他們對西方新聞理念

中找到答案,而這也是今天中國媒體

的認同。相反,差不多所有被採訪的

甚至中國社會的縮影。

限,多大程度上央視從業人員還可以 根據新聞的專業要求和他們自身的社 會道義感來從事工作。我想,這是朱 教授着墨最多之處。她用大量的採訪 材料來提醒西方讀者:面對難以捉摸 的內部審稿和審片程序和來自方方面 面的壓力和干擾,央視從業人員辛苦 而執著的工作其最終結果卻充滿了不 確定性,他們常常被挫折感和失望感 所困擾甚至壓倒,一些人會不堪這種 處境而離開。也有一些人對他們自己 從事的工作充滿懷疑和批評,有些人 甚至直言不諱,說他們自己從來不看

圖:2011 年 9 月,位於北京 CBD 的央視大樓前正在進行新建築「中國尊」的奠基儀式。(AFP)

79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