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畫廊口述歷史計畫》第一期成果報告 前言

Page 1

本報告僅供會員存參

《台灣畫廊口述歷史採集計畫》 第一期成果報告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台灣畫廊口述歷史採集計畫》 第一期成果報告

計畫主持人/作者:謝慧青 協同計畫主持人:石隆盛 研究專員:柯人鳳 助理研究員:丘乃如 中華民國 100 年 10 月 31 日


目錄 1

緣起

2

前言

3

每個畫廊背後的故事

8

台北 9

《我開畫廊是為了要做一個專業的藝術家!》楊興生專訪

24

《企業家要回饋社會》陳逢椿專訪

44

《見證阿波羅大廈的興衰起伏》劉煥獻專訪

75

《致力推廣台灣畫的理想》林復南、黃于玲專訪

158 台中 159

《建築與藝術的共通:人與生活》張麗莉、李亞琪專訪

193

《雖無法走上創作之路,我可以作藝術推廣!》陳鶴、楊笛專訪

226 台南 227

《對藝術教育推廣的熱情》杜昭賢專訪

245

《在前衛中踏實築夢》陳世彬專訪

262 高雄 263

《有意無意把門串,有錢沒錢串門來》陳麗華、李廣中、倪晨專訪

275

《高雄串門藝術空間的傳奇》倪晨專訪

300

《由邊陲思辯高雄主體性》鄭明全專訪


緣起 台灣畫廊產業的成形,始自 1960 年代西方制度引進,曾在文化建設尚不普及 的 60、70 年代扮演美術活動展演的平台,在經濟起飛的 80 黃金年代蓬勃發展,也 經歷過台灣企業大舉西進中國大陸以及 SARS 等大環境不景氣的低潮幽谷,不同世 代的畫廊,面臨相異其趣的藝術與經濟環境。 回首仰望,卻發現這些足跡不曾被充分紀錄下來,相關文獻、圖片、出版品等 資料,支離破碎、殘缺不全,不僅阻礙了學界針對台灣畫廊進行的相關學術研究, 也讓畫廊同業前輩過去努力的寶貴經驗資產化為烏有。1992 年成立的「社團法人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在即將屆滿二十週年的前夕,為了彌補這個缺憾,發起「台灣 畫廊檔案室」系列計畫,期許成立一個保存、研究和行銷台灣畫廊的資料中心。 「台灣畫廊口述歷史採集計畫」是「台灣畫廊檔案室」系列計畫之一,屬於畫 廊協會的常態性研究計畫,由協會附設之「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執行。目的是針 對台灣專業畫廊具有重要貢獻者、長期參與或觀察者、經營績效卓越者,每年至少 完成十家畫廊經營者的深入訪談,並收集富有歷史價值的日記、信件、文件和照片… 等文獻,以上文件及檔案都將進行數位化處理,方便日後的保存、查詢與傳播,並 分享給其他公益性研究者使用。 經過密集的籌備與規劃,以台灣畫廊產業經營的主要地理位置區分為:台北、 台中、台南、高雄等區。以資歷豐富、具代表性、或熟悉當地畫廊生態的指標性人 物為邀約對象。2010 年 10 月至 2011 年 4 月已進行逾十個單位的邀約與採訪,並 為畫廊基本資料 、歷年展覽、文宣和出版品、展覽及活動圖片、其他史料和文獻 留下紀錄。 「台灣畫廊口述歷史計畫--第一期成果報告」收錄楊興生、陳逢椿、劉煥獻、 林復南與黃于玲賢伉儷、張麗莉董事長與李亞琪總監、陳鶴與楊笛賢伉儷、杜昭賢、 陳世彬、陳麗華與李廣中賢伉儷、倪晨,以及鄭明全等十五位產業先進共十一篇訪 談紀錄。 在此感謝各位受訪者撥冗接受訪談與提供資料,將鈞座一生投入台灣畫廊產業 的寶貴經驗,透過親身口述的方式,為歷史留下珍貴的見證。也歡迎大家和畫廊協 會一起繼續為保存台灣畫廊的昨日、今日、明日共同努力。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理事長

1


前言 基於藝術產業的研究、政策的推動、專業人才的培訓等需求,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 廊協會於 2010 年 6 月正式成立國內第一間針對藝術產業研究的專責單位-「台北藝術 產經研究室」。本研究室成立初期的目標與重點工作在於推動「藝術產業環境整備」的 各項基礎工作,包括發展藝術產業政策的論述、推動產業結構的健全發展、藝術經理人 學院的開辦、畫廊產業資料庫的建置與研究、藝術市場的數據分析等。 「台灣畫廊口述歷史採集計畫」是「台灣畫廊檔案室」的第一階段計畫,也是「畫 廊產業資料庫」的基礎工作。台灣近現代藝術的發展歷程中,畫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然而不論在官方或學術界,對於畫廊的重要性與貢獻在認知上卻有意無意的被忽略,這 樣的觀念造成台灣藝術生態的結構出現幾個漏洞,影響所及,公部門長期扶持藝術家不 見成效,產業的優勢喪失,藝術精品與資金外流…。 近年來,藝術管理相關系所對畫廊產業的關注度有明顯的增加,不過對畫廊相關資 料取得不易是其最大共識, 「台灣畫廊檔案室」成立的目的,便在於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希望透過有系統的資料採集、梳理、建檔與研究,還給畫廊業在藝術生態上應有的地位。 「台灣畫廊口述歷史採集計畫」原是一個五年期的計劃,第一期計劃自 2010 年底 開始至 2011 年 6 月底止,共訪問北中南畫廊先進十餘人,獲得非常豐富和寶貴的第一 手資料,在計畫主持人謝慧青老師和助理研究員丘乃如小姐耗費相當大心力的整理之 下,第一期報告得於在 2011 年底前完成。鑑於本計畫往後還有幾個期程要進行,在考 量計畫的完整度及經費之下,先印製第一期成果報告向畫廊協會全體會員發表。待本計 畫全部完成,經過嚴謹的整理與編輯之後,再分冊對外正式發行,並期待同步完成台灣 畫廊產業的發展史冊。 「台灣畫廊口述歷史採集計畫」第一期能順利進行,誠心感謝這十餘位前輩先進的 慷慨分享與配合,這是一件大工程,沒有各位畫廊同業的協助,本計畫將無法如期完成。 當然更期待透過第一期成果的發表,讓尚未受訪的同業對本計畫能有所了解,並在日後 連繫約訪中繼續給予協助與支持!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附設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 執行長

2


每個畫廊背後的故事 還原四十年的台灣畫廊歷史 每間畫廊背後都有一個動人而充滿熱情的故事。我們的任務,就是採訪與記錄下這 些動人的故事,並在訪談中還原過往歷史的時代氛圍,以及當時的藝術生態與藝術市場 的發展起伏。

本冊報告是「台灣畫廊口述歷史採集計畫」的第一期計畫。我也非常榮幸能受到畫 廊協會附設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執行長石隆盛先生的邀請,擔任第一期計畫的計畫主持 人,並與產經研究室助理研究員丘乃如小姐共同合作,由 2010 年年底開始執行本項研 究計畫。研究小組歷經了多次的開會討論,收集資料、擬定訪談對象,半年多來一共訪 談了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共十餘位資深畫廊經理人,除深入訪談的錄音整理之外, 同時也進行照片與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研究小組也以非常細心、耐心的態度整理出每位 受訪者的畫廊年表、照片與展覽紀錄,附錄在每篇訪談文章之後。 (詳細的執行的步驟 請參考附表之「工作流程圖」)

為了勾勒出台灣早期的畫廊發展歷史,以及兼顧台灣北、中、南的區域研究, 「台 灣畫廊口述歷史採集計畫」第一期計畫的採訪對象,研究小組也特別分為台北、台中、 台南、高雄四區,並在此四個區域中,選擇台灣專業畫廊具有重要貢獻者、長期參與或 觀察者、經營績效卓越者進行一至三次的深入訪談。(請見附表之受訪者畫廊資歷)。

在訂定訪談對象之後,研究小組即開始進行採訪對象的資料與文章收及與整理; 同時,亦將邀請函、各項資料表,以及訪談問題大綱先行寄給訪談對象進行填寫以及準 備。訪談問題大綱中,我們擬定了十二個問題(請見附表之訪談問題大綱);問題的面 向是由受訪者的個人畫廊經營的歷史為縱軸,以整體藝術生態以及市場環境為橫軸,希 望能由每位畫廊資深經理人的創辦畫廊的生命故事,帶出台灣四十多年來畫廊經營起伏 的歷史發展。

訪談稿的整理也是以相同的原則來進行編輯。訪談時,採訪對象在我們的引導下將 他們的生命故事娓娓道來,有時話題一時間天馬行空,到編輯整理逐字稿時,筆者則將 針對相同問題與內容的部分重新編排整理,使文意暢通,並盡量保留受訪者的語氣。在 每篇文字的一開始,筆者也以較感性的文字來介紹受訪者的背景;問答的部份是以受訪 者創立或進入畫廊展業的動機開始,延伸到經營畫廊的理念與宗旨與方式,所遇到困難 3


以及歷程起伏,轉型以及接班的考量等等,同時也企圖還原當時整體藝術市場的環境, 以及收藏家的類型,北、中、南藝術生態的差異等等問題;企圖由個人的生命經驗、畫 廊發展的時間順序,來反映出台灣整體畫廊產業的歷史發展。

在進行本項計畫以及訪談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台灣早期的這些畫廊開創者,不論 資金是否充裕,經營的過程是否順利,幾乎每一位都懷抱著對藝術的熱愛,以及滿腔的 熱情,在當時台灣藝術市場尚在萌芽的階段,以不顧一切的態度投身到畫廊產業的經 營;這些早期的畫廊,有的歷經轉型,仍是活躍在目前畫廊產業的長青樹;有的雖結束 營業,卻將永遠存留在藝術圈人士的記憶中。每篇文章都記錄了他們動人而充滿熱情的 故事。

非常感謝接受我們採訪的畫廊創辦人以及經理人,沒有他們精彩的故事,就沒有這 本報告的誕生。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希望能在五年期的計劃中,陸續完成其他具有代 表性的資深畫廊經理人的採訪與研究,也希望第一期計畫的報告出版能發揮拋磚引玉的 效果,讓更多資深畫廊經理人了解本計畫的目的,提供產經研究室詳實的紀錄與資料, 作為建構台灣畫廊發展史的基本史料。

台灣畫廊口述歷史採集計畫 第一期 計畫主持人

4


工作流程圖 掌握聯絡方式

電話邀請 並傳真:邀請函 訪談問題列表

初步訪談 口述錄音

照相存檔

收集具歷史 價值的文獻

填妥書表: 畫廊年表 受訪者基本資料表

逐字稿繕打與校對

受訪者確認

主筆編輯

受訪者: 確認編輯稿

定稿、文獻數位化後存檔備用 (錄音檔、書表、各類文獻…)

簽署授權同意書並遞送感謝函及定稿予受訪者

5


受訪者畫廊資歷表 依畫廊資歷起始時間排序 畫廊資歷起始時間

序號

受訪者

畫廊資歷

備註

勞特斯畫廊、國際 畫廊、西北畫廊、 龍門畫廊、大陸畫

1

廊、第七藝術中

台 楊興生 北 2

陳逢椿

劉煥獻

1 2

北時代畫廊、楊興

之後由李亞俐延續,並於 2002 年轉赴上海經營。喜歡畫

生工作室

1968 -

-

黃于玲

畫的楊興生則開設楊興生工作室,目前於淡水專心創作 1978 年由四位企業家合資成立,1981 年創辦宗旨已達成

春之藝廊

1978 4

22 (退出),後由侯王淑昭接續經營至 1987 年 1978 年劉煥獻與張金星合夥創立阿波羅畫廊,1987 年劉

畫廊

1978 10

-

林復南/

4

2

自 1968 年起共開設七家畫廊,龍門畫廊為其主要代表,

阿波羅畫廊、東之

3

1

心、第七畫廊、台

煥獻獨資創立東之畫廊 曾於 1986 年於台北福華飯店舉辦第一屆台北畫廊博覽

南畫廊

1980 11

1

臻品藝術中心

1990 -

-

由台中龍寶建設張麗莉董事長與夫婿李臻餘創立

張麗莉/

台 李亞琪 中 陳鶴/楊笛

台 杜昭賢 南 陳世彬

曾於台北敦煌畫廊工作的陳鶴先生 1994 年於台中創立 鶴軒藝術

1994 -

-

鶴軒藝術 1984 年於台南開設世寶坊,1992 年開設新生態藝術環

世寶坊、新生態藝 術環境、加力畫廊 1984 -

-

境,2007 年開設加力畫廊

德鴻畫廊

1993 -

-

裝裱業起家,後轉型為當代藝術與裱框廠並行的事業體

串門子藝坊

1983 7

1

由鄭德慶、陳麗華、李廣中等十餘人 1983 年在高雄成立

陳麗華/

1

李廣中

倪晨於 1989 年 10 月~1995 年 9 月擔任串門藝術空間負責 人。1992 年 1 月~10 月擔任串門學苑經理。1996 年 8 月 ~12 月擔任串門藝術學院總監。2003 年 6 月自創淡江(藝

2

高 雄

術管理顧問)工作室負責人,並延續迄今。2005 年 8 月

倪晨

3 鄭明全

串門藝術空間、新

~2008 年 5 月於新思惟人文空間擔任藝術總監/顧問。2009

思惟人文空間、小

年 5 月迄今,擔任小畫廊的顧問。2011 年 1 月迄今,擔

畫廊

1989 10

-

任耀紅名茶藝術空間的顧問。

串門藝術空間、新

1991~1992 擔任高雄串門藝術空間籌畫創始人兼執行

生態藝術環境、新

長,後陸續於台南新生態藝術環境、高雄新思惟人文空

思惟人文空間

1991 -

6

間、新浜碼頭等藝文空間擔任要職


訪談問題大綱 1.

您當年創立畫廊的動機以及宗旨為何?是否有合夥人共同創辦?

2.

畫廊成立之初時,台灣的整體藝文生態為何?可以請您談談當時藝術市場以及畫廊 的發展狀態?

3.

畫廊成立後,您經營的方式以及理念為何?有哪些是您最為堅持的原則?

4.

畫廊是以何種標準來選擇的藝術家與藝術品風格?與藝術家的合作關係為何?

5.

貴畫廊與收藏家的關係為何?您是如何開發或是保持與收藏家的關係?

6.

您認為台灣北、中、南的畫廊經營方式以及藝術市場生態有何不同?您是否滿意您 在地的區域畫廊生態發展?

7.

過去幾年中,隨著整體大經濟環境的波動,藝術市場曾起起浮浮,您是如何度過市 場的低潮期?

8.

在您經營畫廊的過去的歲月中,是否有遇到困難?或是曾經有轉型的時機?如果有 轉型,可以請您談談畫廊轉型的經過?

9.

過去幾年,許多畫廊陸續前進中國,您是否有考慮過西進中國,您對前進大陸的畫 廊的看法為何?

10. 目前您對台灣的藝術市場是否有信心?感想為何? 11. 回顧您經營畫廊的歷史,您的感想為何?如果重來一次,您還會選擇經營畫廊嗎? 或是方式是否會重新調整? 12. 在前瞻未來的方向,您畫廊會作哪方面的調整,有考慮到傳給第二代經營嗎?

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